大学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大全(18篇)

时间:2023-12-15 作者:琉璃

毕业论文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调研和分析能力,全面展示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掌握程度。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

大学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大全(18篇)篇一

成本核算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分配、归集与计量。在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要遵循合法性、可靠性、相关性、分期核算、权责发生制、一致性、实际成本计价等原则进行核算,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选用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然而,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成本核算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不足。企业管理层对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将成本核算作为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尚未认清成本核算对强化企业资金管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积极作用。在成本核算工作中,管理者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时常授意财务部门人员对会计成本进行调整,以掩饰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削弱了财务部门工作的独立性,导致成本核算信息失真,无法反映企业经营的真实成本,进而增加了企业经营决策风险。

2.成本核算方法不规范。会计成本核算方法需要根据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确定,以保证核算信息的真实性。但是,随着企业经营环境和经济业务的变化,成本核算部门却很少根据变化对核算方法与程序作出相应改进。如,大部分企业将品种法和分步法作为主要的成本核算方法,这两种核算方法适用于大量、单一品种的产品生产核算。然而,当前部分企业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纷纷采取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经营模式,所以已经不能适用品种法、分步法的核算方法;又如,企业费用分配方法不合理,没有将成本合理地分配到各个成本计算对象,尤其到月末结转生产成本时,存在着将在产品成本费用一并结转到已完工产品成本的情况,从而导致产品成本不实。

3.成本核算范围狭窄。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着成本核算范围过窄、核算内容不完整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企业重视生产制造过程的成本核算,忽视产品设计、销售、售后服务环节的成本核算,导致非制造成本核算质量偏低;二是企业重视以实物为重心的成本核算,而忽视无形资产核算,使得无形资产投入无法在产品成本内容中得以如实反映;三是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人工成本仅限于直接生产工人和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费核算,其他诸如员工招聘、培训等环节产生的支出则只能列入管理费用,按照工资总额的1.5%提取职工教育经费,这已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对成本核算的需求。

4.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不到位。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不统一、不规范,在物资验收、收发、计量、清查等环节没有形成连续的数据记录,并且在数据记录口径和流转时间口径上也缺乏协调性,从而降低了企业成本核算工作效率。同时,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部分企业缺少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没有引入erp系统、成本核算系统、财务软件等信息系统,难以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5.成本核算监管力度不足。部分企业存在成本核算账簿设置不全的问题,没有根据企业生产工艺流程设置原材料、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明细账薄,缺乏对会计成本的明细核算。尤其对于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的中小企业而言,只设置了总账,使得核算信息只能反映总体数量和金额,导致成本核算不细致。同时,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督部门缺乏对成本核算的监管,没有及时纠正成本核算的不规范行为,从而造成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缺乏约束力。

二、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对策。

1.提高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企业管理者要提高对成本核算工作的认识,认清成本核算在成本管理中的重要性,将成本核算作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企业管理者要调动起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保证财务部门成本核算工作的独立性,杜绝授意财务部门造假会计成本核算信息,营造良好的成本核算工作环境。同时,企业要配备精通成本核算的专业会计人员,建立起完善的成本核算流程,落实成本核算岗位责任制,规范科目设置,健全成本核算账簿、报表体系,从而不断提高企业成本核算工作质量。

2.合理选择成本核算方法。企业要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特点以及具备的核算条件,合理选择会计成本核算方法。若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较多、间接费用比重较高,那么企业可采用作业成本法,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为成本控制提供可靠依据。但是,作业成本法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配备专业技能较强、熟悉车间作业流程的财务人员。同时,企业要选用适当的成本费用分配标准,遵循合理性和简便性的原则,确保费用分配标准与分配费用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且容易获取计量资料。如,辅助材料成本核算可将产品质量或体积作为费用标准,动力费核算可将机械工时作为分配标准。

3.科学界定成本核算范围。企业要明确成本核算范围和内容,确保核算信息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生产成本。首先,在人工成本核算中,企业要将直接生产人员、管理人员、生产准备人员、产品设计开发人员以及市场调研人员等,均纳入到核算范围内。其次,企业要重视无形资产核算,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合理界定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本,准确核算设计、咨询、试验、鉴定、调研等方面的费用。再次,在成本核算中纳入环境成本内容,用以反映企业为保护环境而发生的成本费用,以及造成污染发生的费用损失,从而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促使企业重视无污染生产工艺的研发。

4.强化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企业要进一步规范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构建起协调统一的核算机制。企业要加强物资验收管理、物资收发计量、人员工时记录、生产原始记录收集、资产清查等与成本核算相关的基础性工作,确保财务部门获取准确、连续的成本核算数据。企业还要统一采购部门、生产部门、仓储部门、销售部门的成本数据流转,规范数据计量口径和时间统计口径,将业务活动产生的成本数据进行细化处理,为成本核算奠定基础。同时,有条件的企业应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运用先进的信息管理体系,如erp系统、用友财务软件等,实现成本数据快速共享,提高成本核算效率。

5.加强成本核算监督。为了促使企业成本核算工作规范化开展,应充分发挥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作用,针对成本核算工作构建起完善的监督体系。首先,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要加大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的审查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杜绝成本核算弄虚作假。其次,国家税务部门、审计部门等职能部门要联合起来,重视企业成本核算工作检查,督促企业必须按照规定设置成本核算账册,若在检查中发现违法乱纪问题,则要落实严厉的惩治措施。再次,会计师事务所要发挥好社会监管作用,出具真实、客观的审计报告,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作出合理评价。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成本核算是企业会计管理和成本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对企业成本预测、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以及经营决策等方面有着直接影响。因此,企业必须重视会计成本核算,科学界定成本核算范围,合理选择成本核算方法,规范协调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并且加强对成本核算的内外部监督检查,从而不断提高企业成本核算水平,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可靠的成本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大学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大全(18篇)篇二

财务公司存款准备金政策由来已久,有其历史渊源,但是随着各界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认识和定位的进一步清晰,人民银行目前执行的这一政策,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存在很多缺陷,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财务公司及其存款准备金政策特点。

1.国内财务公司的发展与定位。

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内部金融服务机构,同国内其他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信托公司一样,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改革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一些问题。伴随着三十年来金融改革的迂回曲折,财务公司针对出现的问题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方向和定位,从最初的企业集团“内部银行”,到九十年代初期无所不做的“全能”金融机构,再到痛定思痛后的企业集团“资金池”和资金集中管理平台,业务范围不断缩小和集中,经营不断向“归核化”发展,发展也逐步趋于规范、有序和健康。

2.财务公司存款准备金的政策悖论。

关于财务公司是否可以称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问题,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中并未明确。大多数法律法规把财务公司归类到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同样性质的“其他金融机构”(见《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八章第五十二条、《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一章第二条第三款的相关规定)。银监会颁布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办法》规定:财务公司办理集团成员之间的内部结算、协助成员企业实现资金收付(收付也是结算)、经批准可办理成员单位产品的消费信贷、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这些业务无疑不是与结算和存款相关,但是《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20xx]5号令)在《总则》的第二条明确提出:“本办法所称银行,是指在中国境内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支付结算业务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含外资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这一说法明确将财务公司排除在银行体系之外。

理论上说,中央银行是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和最终担保者。单就存款准备金而言,体现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的一种“权利”和“义务”关系。一方面,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上交存款准备金,作为最后支付保证,可以视为中央银行的一种“权利”和商业银行的一种“义务”;另一方面,中央银行承担商业银行最后清偿力保证,可以视为中央银行的一种“义务”和商业银行的一种“权利”,当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不足时,可以通过“再贷款”或“再贴现”的方式从中央银行那里获得支持。

但是,《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也就是说,财务公司出现头寸不足时无法得到中央银行的再贷款支持,中央银行并非财务公司的“最后贷款人”,财务公司不能享受中央银行“最后支付保证”这项“权利”。根据20xx年《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申请设立财务公司,母公司董事会应当做出书面承诺,在财务公司出现支付困难的紧急情况时,根据实际需要,增加相应资本金,并在财务公司章程中载明。因此,企业集团才是财务公司的“最后贷款人”和担保者。当财务公司出现流动性不足时,只能向企业集团获得“救助”。二十多年来,财务公司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的“另类”地位和“待遇”严重影响了其正常发展和业务开拓。

3.财务公司存款准备金政策在实践中有进行调整的需求。

笔者认为,财务公司是中国金融市场和“产融结合”的创新举措,对财务公司实行的存款准备金政策有进行调整的必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财务公司的机构职能不同于商业银行。

按照《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的规定,财务公司是集团内部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集团“内部资金管理中心”,资金来源为集团内部运行资金,业务也限定在集团内部。财务公司的存款并非公众存款,只是在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框架下,把原来分散在各成员的资金集中到财务公司,再由财务公司统一存放到商业银行或进行必要的资金运作,改变的只是集团内部存款结构。同样,由于财务公司不能开具支票作为一般支付手段,其结算业务也完全不同于商业银行的结算,只不过是集团成员内部的资金划转和记账。此外,公司的贷款也与商业银行完全不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贷款,是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的资金有偿调剂,属于集团内部资金管理范畴,没有也不会对整个金融体系创造信用和新的货币供应,更不可能对国内的货币政策产生冲击,与货币银行体系中商业银行的存、贷、结业务完全不同。对财务公司的内部存款征收准备金,相当于央行对金融体系之外的产业集团直接管制和“征税”,不仅可能造成产业集团自身流动资金紧张,也有可能加剧信贷市场供需矛盾,更重要的是,这一措施可能会造成央行对金融货币体系之外的直接干预,从而误导政策或偏离政策目标。

(2)财务公司的风险性质不同于商业银行。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政策目标,一是防范金融机构风险,二是调控货币供应量。作为商业银行的“最终贷款人”,央行对其征收存款准备金并适时调整这一比率,既具有法理上的依据,也是货币传导机制调整的必然。相比之下,财务公司的功能是加强企业集团内部资金管理,不对公众开展业务,不存在公众风险,而且集团母公司承诺要为财务公司可能出现的支付困难承担最终支付责任。这说明,财务公司无论在资金来源、服务市场、业务经营和金融风险等方面,都具有完全的“内部化”特征,其存、贷款业务不同于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既没有创造信用和货币,也不会产生外溢性、公众化风险,更不会造成金融体系风险,以防范风险为目标的准备金制度不需要套用到财务公司。

(3)财务公司的业务本质是代管集团内部资金。

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全资子公司,其资产负债表的“信托存款”项并不能体现在集团合并报表的“银行存款”项下,企业集团的“银行存款”只能是集团外部商业银行存款(包括财务公司已缴存央行的准备金),财务公司的“存款”以不同的资产形态体现在集团合并报表的其他资产项下。这说明,企业集团存放在财务公司的内部资金,只是委托财务公司临时代管,并不是真正的“存款”,只有财务公司存放在商业银行的那部分资金,才会形成货币体系中的“存款”。因此,对财务公司资产负债表的“存款”项收取准备金,人为放大了“存款”基数,使企业集团以自有资金承担了金融体系的货币义务和负担。

(4)设立财务公司的基本出发点是支持企业集团发展。

中国银监会明确规定财务公司的职能是“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这一定位无疑是正确且符合中国国情的。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集团高度支持财务公司的发展壮大,把财务公司定位为集团内部的“结算中心、筹融资中心和资金管理中心”。但是,高额的存款准备金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集团把资金集中到财务公司的积极性,资金正不断从财务公司转移到其他部门或机构,财务公司履行“集团资金池”职能将面临严峻挑战,现有功能定位和长远生存发展也将面临危机。

二、有关的政策建议。

1.取消财务公司存款准备金政策。

由于财务公司吸收的存款只是企业集团的内部自有资金,并不存在金融体系的货币创造功能,与商业银行的社会化业务相比,财务公司的内部业务不会产生社会化风险,因此并没有足够的理论基础支持现有的财务公司上缴存款准备金政策。特别是在金融危机造成货币传导机制不畅、经济增长迫切需要进一步刺激和活跃实体经济的前提下,需要央行能够从兼顾行业利益和国家宏观政策出发,适时研究取消财务公司缴纳存款准备金政策规定,为企业集团资金“松绑”。

2.大幅降低财务公司准备金率,并适度开放央行清算行号。

票据业务将成为中国金融与货币市场发展的新热点,这不仅是因为便于央行减少经济生活中的现金投放和流通量,更是因为成熟的金融市场中票据作为支付结算、融资投资工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财务公司不能像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一样,拥有人民银行的清算行号,从而制约了财务公司对票据业务的参与和金融服务,也不利于企业集团实施包括票据在内的资金全面集中管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向财务公司开放清算行号,不仅有助于提高财务公司的金融服务能力,也有利于央行对票据交易和融资行为的监管。一旦向符合条件的财务公司开放央行清算行号,就意味着财务公司在央行清算结算体系中的“升级”,即具有了一定的“货币创造”功能,为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可以考虑采用较低的准备金率,以与商业银行区别对待。

3.以结算账户为突破口,解决财务公司异地开户政策问题。

企业集团推行资金集中管理已经得到了绝大多数监管部门的肯定和支持,但是,要实现以财务公司为平台的企业集团全面集中管理,还存在很多政策障碍。一方面是因为财务公司设立异地分支机构存在很多困难,银监会作为主管部门,在颁布《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后,仍然缺少关于财务公司异地分支机构设立的实施细则,山西大学排名,异地开展业务的金融许可证难以获得,使得成员企业集聚的地区只能以财务公司(总部)名义开户办理结算。另一方面,按现行规定,财务公司并不是真正的“银行”,没有开立账户资格,财务公司无法实现企业集团“资金池”的功能,在当前国内现金使用量和使用范围都比较大的情况下,不能为企业开立基本户意味着财务公司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时只会增加企业账户数量,不利于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

在实际操作中,工商、税务、财政等机构又都普遍认可企业在做账务处理时把财务公司的存款作为银行存款,很多财务公司甚至实现了“结算核算一体化”,完全替代了成员企业的财务功能。因此,笔者认为人民银行应该充分考虑到财务公司职能定位、发展状况和对中国清算结算体系以及金融市场的重要补充作用,应进一步完善《人民币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解决财务公司异地开户办理地区成员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和收支结算的政策问题。

文档为doc格式。

大学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大全(18篇)篇三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即以转销年度的所得税率为依据,计算递延所得税款的一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来核算所得税,这种方法比较繁琐,需要公式: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起初递延所得税资产)来倒挤出利润表项目当期所得税费用;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则要求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所得税的核算,即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在实际业务中,需借记“所得税”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相比较而言,这就大大简化了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2.2.5中小企业待转资产核算的比较。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内容是外商投资企业将要待转的所接受的非现金资产捐赠的价值。外商企业在接收非现金资产捐赠时,根据发生的实际成本,借记非现金资产类科目,如“原材料”“固定资产”“在途物资”等科目,贷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年终时企业应根据“待转资产价值”的账面余额,借记此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相应科目。而在《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中,待转资产价值指的是中小企业所接受的资产捐赠价值。这就说明,该价值不仅包括了非现金资产,也包括了现金资产的价值。在接受现金资产捐赠时,应借记现金资产科目,即“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在企业接受非现金资产价值时,按照所发生的实际金额,借记非现金资产类科目,贷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一个会计年度终了时,如果企业所接受捐赠的待转的资产价值全部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待转资产价值”科目的账面余额,借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和“资本公积”科目。同时,若在会计年度终了时所接受的非现金资产金额较大的,在经有关部门的许可下,可在规定期限内分期平均摊入各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其账务处理同上。

2.2.6中小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的比较。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4个部分,可不必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同时,也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了相应的简化,如删除了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股利等科目;利润表则减少了对相关利润的调整与细分。这样既满足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也减轻了中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压力。另外,《小企业会计准则》也降低了对财务报表附注披露内容的要求,也减少了披露内容。

综上所述,较之于《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存在这上述的优势,从而能够大大减轻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负担,简化相关的会计处理与核算,能够使小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为企业及相关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准确的会计信息,从而使中小企业能够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3小企业会计准则不足之处。

3.1对有关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不够合理。

以交通运输业为例,国家规定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营业收入在3000万元以下的企业为小型企业。但是在日常实际中,仅有几辆运输车辆、10人左右的的货物运输周转公司和拥有十几部甚至几十部运输车辆的长途运输企业相比,前者的日常业务核算未免显得过于复杂了。让它们采用同样的会计准则来处理业务,似乎有些不够合理。所以,如果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能够将相关的内容进行适当的细化,就可最大程度的降低此类问题所带来的影响。

3.2对不公开发行债券或股票的中型企业的适用范围不明确。

不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的中型企业和不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的小型企业一样,不公开对外筹资,其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是国家税务机关和企业相关的债权人。同时,这样的中型企业,往往不区分经营者和投资者,所以他们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往往不需要通过会计信息,通常他们对企业就很了解。但《企业会计准则》所规定的上市企业、公司的一些要求就不再适用于这类中型企业。对这类中型企业的界定,就显得很棘手。按照企业日常业务来讲,这类中型企业应该适用于新出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但该准则并未明确说明。所以,作者认为应当将此类中型企业纳入到《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管辖范围当中。

3.3会计处理和披露的原则与税法的相违背。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是国家税务部门,具体来说就是国税机关、地税机关、海关等,所以从总体上看《小企业会计准则》对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规定是从尽量符合税法这一出发点和原则设计的。但是,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仍有许多的规定与该出发点不相协调,甚至与其相悖。

3.3.1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中未考虑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时限。

《小企业会计准则》忽略了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时限的问题。例如,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的使用规定,收到材料采购员送交的供应单位发票账单等报销凭证时,应借记“在途物资”、“材料”、“库存商品”、“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其他货币资金”科目。而按照增值税税法规定,工业企业购进的货物或应税劳务应在货物验收入库后,商业企业购进的货物或应税劳务应在付款后,才能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显然,制度草案没有考虑到所购物资是否已入库或是否已付款的情形,这会导致增值税进项税额的不合规定的抵扣,为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增添了额外的工作负担。

3.3.2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中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账务处理规定不明确。

税法对我国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要求是不同的,小规模纳税人以应税销售额全额计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区分增值税的销项税额。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账务处理规定较为模糊。例如,根据应收票据及应收款项的账务处理规定,收到应收的商业票据或发生应收款项时,按发生的相应的金额,借记“应收票据”或“应收款项”科目,按实际实现的销售收入,贷记“营业收入”等科目,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小企业,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收回应收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收票据”或“应收款项”科目。《小企业会计准则》明显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应该怎样进行账务处理没有作出明确规定。

3.3.3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中对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的规定与所得税税法不一致。

所得税税法规定,除一些特别要求的企业外,我国目前的所得税计税工资标准为每人每月3500元。应付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的所得税前列支标准以企业可列支的计税工资为基础进行计算。而《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付工资科目核算中小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应付福利费科目核算中小企业按照应付工资所提取的福利费。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在所得税纳税申报时需要重新计算调整可列的工资及福利费等费用,这显然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发点不符。作者认为,《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可增列“计税薪资及经费”等相关的会计科目,专门用来核算企业实际应付工资超过税法规定标准时可在税前支付的工资费用,以及以可在税前列支的工资费用为依据计算的应付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等相关的经费。这样就可使《小企业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关于工资、福利费等费用的规定相一致。

3.3.4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中未规定税收直接减免、即征即退、先征后退等情况的处理。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只是对先征后退的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收的会计处理进行了明确。而关于直接减免、即征即退、先征后退的税收的会计处理,《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并未做出明确的规定。

3.3.5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中对借款费用的处理忽略了所得税法中的相关的要求。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在交付使用后所发生的借款费用以及按税法规定不能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应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长期借款”科目。这一处理忽略了所得税税法中对于不得抵扣的借款费用的规定。例如,根据所得税法,纳税人从关联方取得的借款金额超过其注册资本50%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这项规定显然违背了准则的出发点和处理原则。

3.3.6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中规定的管理费用的范围与所得税税法不一致。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可在税前列支的管理费用的包括范围比《小企业会计准则》要大。可在税前列支的管理费用包括了开办费的摊销、消防费、绿化费、外事费等,而《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营业及管理费用就不含上述四项费用,这会导致在日常业务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3.3.7《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利润表的规定未考虑到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的要求。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利润表仍然采用通用的会计报表格式和内容,对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所要求提供的数据则很少涉及。财政部有关官员曾经专门指出,中小企业会计报表的编制要考虑到报表主要使用对象税务部门的要求;中小企业会计报表可以专用报表形式编制。作者认为,将中小企业的会计报表特别是利润表以专用报表形式――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格式和要求来编制是较为恰当的选择。这样做不仅符合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处理原则,而且也减少了中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重复工作,提高了相关会计税务业务处理的效率,体现了成本效益原则,同时也增强了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性。

3.4对日常业务中不经常遇到的问题规范模糊。

对于在小企业日常业务中不会经常遇到的问题,《小企业会计准则》并未做出明确而合理的解释与规定,仅要求相关企业参照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但是,两个准则所适用的企业类型、资产规模、管理结构等方面均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对相关的诸如债务重组等问题,就不能一概而论了。采用相同的标准。就有可能造成小企业所编制的报表信息失真,失去或大大减弱其使用价值。所以,新出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应当适当的简化对财务报表中一些不经常遇到的问题处理方法,从而有利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施行,也有利于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4关于完善和落实《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建议。

4.1切实完善企业自身结构加强管理决策准确度。

4.1.1提高企业管理者自身的素质。

目前,我国的小企业的管理者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较低是困扰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鉴于此,可以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班,提高管理者自身的素质,使其更加重视会计核算的重要性,能够看懂、明白会计报表的信息,为企业的管理与决策作出正确和关键的选择。

大学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大全(18篇)篇四

2、海量流数据挖掘相关问题研究。

3、基于mapreduce的大规模数据挖掘技术研究。

4、地质环境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与数据挖掘研究。

5、面向属性与关系的隐私保护数据挖掘理论研究。

6、基于多目标决策的数据挖掘方法评估与应用。

7、基于数据挖掘的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研究。

8、基于大数据挖掘的药品不良反应知识整合与利用研究。

9、基于动态数据挖掘的电站热力系统运行优化方法研究。

10、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空间数据挖掘方法及其在旅游地理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11、移动对象轨迹数据挖掘方法研究。

12、基于数据挖掘的成本管理方法研究。

1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财务风险分析与预警研究。

14、面向交通服务的多源移动轨迹数据挖掘与多尺度居民活动的知识发现。

15、面向电信领域的数据挖掘关键技术研究。

16、面向精确营销基于数据挖掘的3g用户行为模型及实证研究。

17、隐私保护的数据挖掘算法研究。

18、造纸过程能源管理系统中数据挖掘与能耗预测方法的研究。

19、基于数据挖掘的甲肝医疗费用影响因素与控制策略研究。

20、基于特征加权与特征选择的数据挖掘算法研究。

21、基于数据挖掘的单纯冠心病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证治规律对比研究。

22、基于数理统计与数据挖掘的《伤寒论》温里法类方方证辨治规律研究。

23、大规模数据集高效数据挖掘算法研究。

24、半结构化数据挖掘若干问题研究。

25、基于数据挖掘与信息融合的瓦斯灾害预测方法研究。

26、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模糊推理系统设计。

27、基于cer模式的针灸干预颈椎病颈痛疗效数据挖掘研究。

28、时间序列数据挖掘中的特征表示与相似性度量方法研究。

29、可视化数据挖掘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gis中的应用研究。

30、基于多目标决策的数据挖掘模型选择研究。

31、银行数据挖掘的运用及效用研究。

32、基于用户特征的社交网络数据挖掘研究。

33、中医补益方数据库的构建及其数据挖掘。

34、时间序列数据挖掘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35、药物不良事件信息资源整合与数据挖掘研究。

1、基于知识库的计算机硬件维修服务系统。

2、计算机硬件虚拟实验室的设计与研究。

3、通用性齿轮箱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

4、局域网内计算机硬件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

5、计算机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企业绩效。

7、基于dsp和fpga的多功能嵌入式导航计算机系统设计。

8、面向服务软件体系架构原理与范例研究。

9、信息和通讯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对中国实践的研究。

10、抗恶劣环境可穿戴计算机研究。

11、可穿戴计算机硬件技术研究。

12、基于dsp的导航计算机硬件设计。

13、计算机硬件虚拟实验平台的研究与开发。

14、星载并行计算机硬件系统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15、基于usb的可穿戴计算机接口设计。

16、半导体神经计算机硬件实现研究及在全方位实物识别中的应用。

17、基于本体和规则的计算机故障诊断研究。

18、基于尘源控制与净化设备的数字仿真系统的分析与应用。

19、中国计算机行业上市公司并购动因及并购绩效研究。

20、计算机硬件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1、飞控计算机的容错研究与设计。

22、计算机硬件设备故障管理机制研究。

23、航天器时变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

24、基于浮点dsp的微小型导航系统设计与工程实现研究。

25、无人机余度飞行控制计算机关键技术研究。

26、基于dsp的无人机飞控计算机的设计与实现。

27、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快速原型技术研究。

28、基于586-engine的小型化飞控计算机设计。

29、星载计算机的硬件容错设计与可靠性分析。

30、基于xen网络虚拟化的性能研究。

31、基于virtools的中学计算机硬件虚拟实验的研究与设计。

32、无人机余度飞行控制软件的设计与研究。

33、基于fpga的多核可重构技术研究。

34、面向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计算机设计。

35、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1、基于移动互联网下服装品牌的推广及应用研究。

2、基于spark平台的恶意流量监测分析系统。

3、基于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4、一种数字货币系统p2p消息传输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5、基于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的网络流量预测算法研究。

6、基于knn算法的android应用异常检测技术研究。

7、基于macvlan的docker容器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基于容器云平台的网络资源管理与配置系统设计与实现。

9、基于openstack的sdn仿真网络的研究。

10、一个基于云平台的智慧校园数据中心的设计与实现。

11、基于sdn的数据中心网络流量调度与负载均衡研究。

12、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13、基于sdn的数据中心网络动态负载均衡研究。

14、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医疗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15、基于sdn的网络流量控制模型设计与研究。

16、《计算机网络》课程移动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开发。

17、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8、移动互联网即时通讯产品的用户体验要素研究。

19、基于sdn的负载均衡节能技术研究。

20、基于sdn和openflow的流量分析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21、基于sdn的网络资源虚拟化的研究与设计。

22、sdn中面向北向的控制器关键技术的研究。

23、基于sdn的网络流量工程研究。

24、基于博弈论的云计算资源调度方法研究。

25、基于hadoop的分布式网络爬虫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26、一种基于sdn的ip骨干网流量调度方案的研究与实现。

27、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wlan中ddos攻击检测和防护。

28、基于sdn的集群控制器负载均衡的研究。

29、基于大数据的网络用户行为分析。

30、基于机器学习的p2p网络流分类研究。

31、移动互联网用户生成内容动机分析与质量评价研究。

32、基于大数据的网络恶意流量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3、面向sdn的流量调度技术研究。

34、基于p2p的小额借贷融资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35、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慧校园应用研究。

36、内容中心网络建模与内容放置问题研究。

37、分布式移动性管理架构下的资源优化机制研究。

38、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p2p网络流量优化方法研究。

39、面向新型互联网架构的移动性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40、虚拟网络映射策略与算法研究。

41、内容中心网络网内缓存策略研究。

42、内容中心网络的路由转发机制研究。

43、学习分析技术在网络课程学习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大学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大全(18篇)篇五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层次越来越高,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已经从单纯的产品和价格的竞争,逐步转向信息应用的竞争。企业信息化实质就是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外部沟通信息化,其目的就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约有4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国城镇就业总数的75%,因此说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它认知和运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的总体水平偏低,对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感到茫然或持谨慎态度,担心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未见成效反增负担。但是迫于全球经济形势,中小企业要想依靠先进的信息系统在市场竞争中降低运营风险必须走信息化这条道路。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我国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提高,不少企业开始投入到各自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但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层次、规模和总体水平等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方面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总体来看,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据统计,我国四千多万中小企业中真正建立独立网站的企业只有37%,即使37%建独立网站的企业也仅仅有85%用于宣传或查询信息,用于电子交易的只有11%,在供应链集成、网上支付、分销渠道等方面的应用更是薄弱。

虽然我国推动企业信息化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是中小企业信息化进展缓慢,有的企业可以说是踏步不前。“十一五”期间,国家起动并实施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包括“政府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组织协调社会力量、对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支持和服务”。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管理观念、经营条件、员工素质、资金投入、经营模式、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所以说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门槛比大企业要高:

1、中小企业尚处于经济转型阶段。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些中小企业高速、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盈利增多,产品供不应求,有的中小企业因产品单一,设备陈旧,产品创新能力差,企业效益不佳,企业面临产品结构调整和重新定位,面临对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的调整和改造。这些企业都还处在企业规模、管理模式、人员结构等还未定型的变动阶段,企业暂时2还无暇顾及自身的信息化进程,同时信息化在企业应用的前提是管理程序化,这二者间形成了一对矛盾,不易解决。

2、很多中小企业认识不足,管理水平低。

有不少企业对企业信息化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不足,对企业信息化能否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市场竟争力和经济效益仍抱怀疑态度,一部分企业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拥有电脑、拥有企业网站就进人信息化了,没有认识到企业信息化不仅涉及到投人和技术上的变革,而且还涉及到企业的业务与管理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企业信息化不单纯是使用信息技术,更主要的是建立一套与信息化相符的经营管理体制。

3、很多中小企业不能合理利用有限资金。

在现阶段,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的普遍困难,在有限资金的合理使用方面,我国中小企业尚处于摸索阶段。很多中小企业对硬件的投资占整个资金投资80%以上,而配套软件投入相对滞后。这种“重硬轻软”的做法不仅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也使硬件设备收益-投入比偏小。有些由于前期论证不足,建了信息系统之后缺乏科学合理的应用,造成投资浪费。

4、很多中小企业缺乏信息化意识和有关人才。

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和介入程度尚不令人满意。尽管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但他们并非全都对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如何实施信息化有透彻的了解,许多企业以为只要建了一个财务管理系统或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算实现信息化了。此外,中小企业很难找到一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直接影响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

5、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人为阻力。

不少中小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是人为阻力。信息化使营销、采购等企业管理环节更加透明,这必然要触及到一些既得利益者的经济利益;信息化为企业打造一个全新的管理体制,重建企业的组织结构,一些企业中层干部面临位子不保、利益受损;另外,在这种新的管理模式下,他们自身素质不足更充分显现出来,结果就对信息化进行百般抵制;有些职工可能对于新技术带来的新操作方式不适应而遭到淘汰,因而对信息化产生畏惧心理。

6、中小企业信息化外部环境还不好。

中小企业管理程序变动很大,限制了企业管理软件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由于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自身的局限,目前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过于昂贵。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管理软件产品还不多或者不能很好满足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软件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后续服务也没有跟上。国外企业管理软件存在“水土不服”等问题,很难被中小企业所接受。以中小企业信息化为特长的咨询机构极少,专业从事企业信息化工程监理的机构太少,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项目质量无法保证。此外,电子支付、信息安全、物流配送、社会信用体系等问题使中小企业认为现在还不是开展信息化的最佳时机。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模式选择。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企业如果不重视信息化建设,必将在日益激烈竞争中逐渐被淘汰。对于大型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而实现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需求,而对于多数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实施是至关重要的。由于企业规模不同,信息化建设模式不同,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信息化建设模式也可能不同,常见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主开发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能够充分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业务要求,系统实施比较容易,风险较小,但对于企业自身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对于中小企业很难使用这种建设模式。

2、合作开发模式。

这种模式是企业与系统集成商、软件公司合作联合进行信息化建设,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回避企业自主开发模式中开发经验少、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企业人员参与开发与建设全过程,使得系统实用性得到保证,且系统的使用与维护也比较方便,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中小企业。

3、整体引进模式。

该模式实际上是通过购置商品化软件来实现企业信息化,一般商品化软件功能完善、使用方便、价格昂贵,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成本较高,可能造成软件包中的很多功能模块根本无法使用。据统计,购置成套商品化管理软件的用户模块使用率不足40%,浪费严重。由于商品化软件不是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需要量身定制的,容易脱离企业实际,适用性较差,项目实施风险较大,这种方法一般不太适合于中小企业。

4、系统托管模式。

这是一种适合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都比较差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最佳模式。该模式是指中小企业租用专业的软件托管服务商融合商务平台提供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在该平台上实施企业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与维护及升级工作有托管商完成。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企业信息化价格昂贵是最主要的问题,在线托管企业信息化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大问题,从一次性大的建设投入到租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模式,减少了企业的费用支出,这种模式适合所有企业的信息化实施工作,尤其适合于中小企业的需要。

五、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因素较多、时间长、风险系数又大,在实施中必须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强化企业信息化意识,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宏观指导、组织保证和政策支持,加大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制定规划、研究政策和宣传力度。充足的资金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先进的管理水平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先进的设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条件。企业必须从各个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网络设施建设,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完备的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体制和运6作机制,制定有效措施吸引高级人才,改革管理模式进行更高层次的管理重组,切实提高企业竞争力。

1、更新观念,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

现代社会企业面对着极为严峻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小企业要面对全球一体化的新市场,自觉走上信息化道路,尽快缩小与国外先进企业和大企业在管理上的差距,实施企业管理现代化。作为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在制度、技术、管理上进行创新,更应当认识到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方面。把握时代变化的趋势,研究制定科学的战略,下定决心,加大力度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投资上要克服“重建设轻维护”、“重技术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等结构的误区。

2、结合企业实际,注重实效性。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既要有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也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企业实际,避免盲目性,尽量少走弯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可分阶段、分目标、有层次地推进,在循序渐进中实现信息化。信息化一定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所以,要使企业信息系统服务于业务系统,使信息化与企业实际有机结合,循序渐进,从企业内部出发,实现集成化、价值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管理,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的集成,这样才能走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之路。

3、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环境资金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据资料统计,80%的企业认为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因素。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及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计划,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专项基金,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融资,使资金落实到实处,从根本上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同时,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至关重要,政府要大力建设和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体系的建立,网络安全以及法律法规的健全等,全方位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并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

六、解决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对于多数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企业规模较小,投入少,期望值高,抗风险能力较弱,经不起信息化失败的打击,企业的it基础设施差,企业管理基础薄弱,许多规章制度尚未健全,人员素质尤其是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信息化的实施比较困难。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可以从面以下几点来解决这些问题。

1、强化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意识。

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不温不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中小企业对信息化认识模糊。广大中小企业一定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开展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信息化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软硬件,更强调人、管理、技术之间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特别是企业的领导层,一定要让企业领导层对信息化有正确理解和足够重视。在实施过程中要对员工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培养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顺利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

2、制定有效措施,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

人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也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瓶颈,它要求管理人员精通信息技术,技术人员掌握经济管理,因此,企业要加速信息化建设进程,必须制定有效措施加强综合人才的培训,通过各种方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进行融合,发挥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工作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多种渠道造就大批既精通企业管理又掌握过硬专业知识的综合型高层管理专门技术人才,有效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3、中小企业要合理使用有限资金。

作为中小企业,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肯定不会太多,应该考虑怎样“少花钱、多办事”。中小企业绝不能盲目追求最新技术和产品,而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滚动式”的投资方法,认真分析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计划。中小企业一定要摆脱以硬件设备为主的投资方式,要硬件、软件同时并重。由于中小企业涉及行业广泛、企业内部管理方式以及业务流程多变,在系统选型时要坚持“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还要充分利用社会信息技术力量,例如第三方9的信息平台协助信息化建设中的it采购,减少it采购过程中的风险系数。

4、要以外包方式进行信息化建设。

一、经营状况经常变化、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中小企业来说,不可能选择使用那些系统复杂度高、使用难度大而又非常昂贵的产品。因此,it厂商要深入中小企业认真了解实际需求,提供针对性强、能够快速实施的解决方案。

5、中小企业信息化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我国中小企业具有数量大、规模小、行业和地域分布广、经营状况参差不齐等特点,中小企业信息化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寻找合适的突破口,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目前财务软件大多实现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且财务体系比较固定。建立企业网站可以向社会展示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产品销路,而且有助于加强与客户的相互沟通。

6、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规模分散、技术薄弱、资金有限,要充分调动、合理整合有关社会资源,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输出作用,发挥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管理咨询公司、工程监理机构等的作用,逐步建立由政府、中介服务体系和it厂商共同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持、服务与保障体系,形成一个完善、诚信、高效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服务体系。

7、积极发挥政府有关部门的作用。

中小企业信息化尚处在启蒙状态,需要政府全方位的引导。政府要筹集部分资金支持具有示范性、带动性的项目,例如哈尔滨市专门设立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导向基金来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此外,加强对典型中小企业信息化经验的总结也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引导方法,例如广州市推出了一批典型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总结出一批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典型案例,在引导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政府还要提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有关服务,例如向中小企业推荐优秀软件及其提供商,搭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平台供中小企业租赁使用并提供有关配套服务。

参考文献:

报,2005,8:154-157.[3]林豪锵.电子商务实务[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4]管会生.大学信息技术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游文丽.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3(3).[6]杨安.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大学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大全(18篇)篇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稳步发展,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会计学专业也出现了快速发展,加上我国高校实行的扩招政策进一步加速了会计学专业学生的集聚,而近年来“会计信息化”的普及也加速了社会对普通会计职位需求的大幅萎缩,使得国内大量普通财会人员始终在低端市场中徘徊,以致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其就业的供需矛盾显得尤为突出。但从财会的高端市场来看,市场需求很大、缺口也很大,主要体现在国际性、专业性的高级财会人才匮乏,尤其是涉外会计、高级财务经理、财务总监,甚至出现高薪难觅的现象,且未来一段时间内高层次财会人员和国际注册会计师的缺口会越来越明显,虽然财会类高端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有很大缺口,财会人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均要求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会运用所学知识,且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个人品格;具备一定的管理者素质和一定的领导能力与主动性;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职业判断能力。所以,作为财会人才供给方的高校,应该按照市场供需规律来重新审视目前财会类人才市场现状,认知财会市场已形成的共识,多听取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的就业心得和对该专业培养人才的看法与建议,对财会类学生的培养模式等进行重新定位。

二、调查问卷设计及样本选取。

问卷调查的初衷源自于本校会计专业毕业答辩中为了解毕业生对专业的学习状况,要求学生匿名写下四年中的感受或建议,结果与初始预期相差甚远,于是笔者决定做进一步详细调查。

(一)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围绕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在学生基本情况、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监督、教学效果、师资情况和对会计专业的认知八个方面展开。问卷调查的目的一方面是从学生的角度来了解当前会计专业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调查分析兰州理工大学会计学专业和当地其他学校会计专业培养模式、方案等方面的差异,旨在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改进。为提高测度项的信度和效度,在大规模调查之前进行了小组个人访谈和问卷前测,共选取12位大四会计专业学生和三位任课老师跟踪设计问卷,评价内容效度,根据反馈意见不断修正调查问卷,最后确定29个项目为此次调查内容。

(二)样本选取为了达到调研目的,共发放400份调研问卷,发放对象为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的会计学专业级毕业生。收回的有效问卷为376份,有效回复率为94%。其中:兰州交通大学(后称交大)145份、西北师范大学(后称师大)114份,兰州理工工大(后称理工大)117份,分别占38.6%、30.3%和31.1%。其中:男生192人,女生182人,分别占51.1%和48.9%。

三、调查问卷分析。

此次设计的调查报告以定性指标为主,分析使用spss13.0建立列联表进行。共有29个调查项目,所以进行了29次列联分析,样本数据均通过列联分析的卡方检验,样本分析有效。

(一)专业选择分析如图1所示,选择会计专业的普遍原因是工作好找、稳定(45%)和会计能学到真东西(30%)。从单个学校分析,交大和理工大两个工科院校与师范类院校学生间的差异明显。理工大和交大学生首选就业的难易,再考虑其他因素,而师大学生更加注重先知识储备,后实践应用。同时,理工大的学生比交大和师大的学生目的性更强,受外界干扰较少,比较理性。这可能是由于理工大实行的是工商管理大类招生,在大三再细分专业的制度造成的。从性别角度分析,女生在选择专业上更受家人意见的左右。

(二)培养目标分析关于培养目标的定位,调查主体——大四毕业生最有发言权。为此设计了四个小题,学生认为培养目标应该是什么、本校现有培养目标偏重于什么、是否合理、存在什么问题、通过学习想要达到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1)培养目标应该是什么。学生普遍认为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应用型人才(40%)和专业型人才(30%)。这一调查结果和理论界倡导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有较大的出入。从单个学校分析,理工大学生对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远不及交大和师大。从性别角度分析,在应用型和专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选择上男女生差异不明显,但男生更倾向于复合型和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2)现有培养目标是否合理。学生对现有培养目标的满意度不是特别高:较合理(60%)不合理、很不合理(30%)很合理(10%),尤其是理工大,其不合理和很不合理的比例是三校中最高的,很合理是三校中最低的。男生中,很合理和很不合理的比例都略高于女生。说明男生更有主见,女生更中庸。

(3)现有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学生认为现有培养目标的问题首先是培养目标的单一化,其次是培养目标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从单个学校分析,理工大与其他两个学校的差异较大,首先,理工大仅有3%选择了培养目标不存在问题,而交大和师大高达13%和19%;其次,理工大有60%的学生认为培养目标过于单一,是交大和师大的近2倍;再次不合理之处理工大认为主要是不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交大和师大反映为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从性别角度分析,男同学在培养目标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和不满足社会的需要两方面比女生反映更加强烈。

(4)终极目标。通过会计专业的学习,学生普遍想达到的终极目标为企业财务总监(46%)和注册会计师(32%)。从学校角度看,交大和理工大的学生选择相近,都想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决策;但理工大在专业理论知识深造的要求方面远不及师大学生的要求。从性别角度分析,女生更加热衷于财务总监和注册会计师职业,做理论专家和其他职业选择的女生明显低于男生。

(三)教学模式分析具体如图3所示。

(1)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总体上对现有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较低,问题包括业务实践不足(48%)和理论与实践脱节(27%)等,三个学校的选项顺序无差别,仅仅是比例的高低。理工大学生更加注重业务实践,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实战操练中,对上课期间师生的互动并不是太重视或较满意。从性别角度,男同学更加注重实践的训练和师生的互动。(2)教学模式的选择。比较适宜的教学模式应该为会计实践为主(44%)学生参与为主(25%)理论学习为主(16%)教师讲授为主(15%)。三个学校中,交大和理工大的学生十分注重会计实践,理工大尤其突出。另外,师大和交大的学生还十分注重学生的参与和理论知识的讲授。

(四)教学内容分析。

(1)专业课开设时间(见图4)。因为理工大在二年级末才真正分专业,90%左右的专业课需要在一年半之内完成,在实际的授课中发现专业课程安排紧、衔接不及等问题。此次设计这个调查项的目的一是了解理工大学生对专业课开设时间的期望,二是了解同类院校的情形。从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出,三个学校在专业课程的开设上区别不大,都期望在大一和大二大面积开设,师大和交大还期望在大三开设一些专业课;而理工大51%的学生期望在大一开设(交大和师大平均35%),还有43%期望在大二开设(交大和师大平均40%),说明理工大专业课程开设有些晚。

(2)教学计划的了解(见图4)。学生普遍的现状为很少了解和比较了解。工大尤甚,很少了解(50%)和比较了解(40%)的学生占到总数的90%,仅有3%的学生非常了解教学计划,师大和交大平均高达16%。

(3)专业知识侧重点(见图4)。此选项各学校间稍有差异。交大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知识点侧重于会计处理技巧突出,占到42%;师大则个性不是十分的明显,学生认为除财务分析掌握较少以外,其余四项差不多;理工大则认为掌握最好的不是会计处理技巧,而是会计管理,占33%比例。可以看出,理工大学生掌握更好的是理论知识,包括会计管理理论、注册会计师知识,但对于会计处理技巧、财务分析、公司理财等实务训练不够。

(4)基础课程比重(见图4)。专业基础课程的比重调查显示:适中(51%)偏小(34%)偏大(10%)不适合(5%)。三个学校比较来看,适合程度较高的是交大达60%,师大和理工大差异不大,分别为48%和45%,但理工大的偏小程度较高,达46%,偏大的比例较其他两个学校相比较较低。

(5)考查课程(见图4)。总体上,学生对考查课目前的授课模式不甚满意,期望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有所改变,否则可以考虑较少考查课的设置。交大和工大首选的都是应改变教学模式,比例分别是44%和50%,师大则认为应减少课时以专题形式(35%)并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33%)。从对考查课的重视程度来看,理工大学生更加重视一些。相对而言,女同学对改变教学模式的期望较高,男同学对减少考查课的期望更高。

(6)实践课程(见图5)。学生普遍希望实践课程应该以学生动手为主、老师讲授为辅,其次再考虑学生认真执行,尤其在交大和理工大最为突出。而且在理工大对老师讲授和计算机替代均不太赞同,这个也是和其他两个院校明显不同的。

(7)在校期间实习的侧重点(见图5)。学生普遍认为在校期间的实习首先是提高会计实践操作能力。但三个学校对于次要侧重点的选择稍有差异。交大认为次要的是工作经验的积累,理工大认为次要的是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师大认为这两方面都比较重要。

(五)会计专业学习感受分析会计专业学习了四年,在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刻,到底学习的效果如何,此次调研涉及了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今后的打算以及以后需要补充的方面。

(1)专业学习获得的最强能力(见图6)。总体上,记账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分析问题能力尚可,但计算机应用、专业外语以及应对问题的能力较差。学校之间差距较明显,交大和师大反映出记账能力较强,其次专业知识的掌握、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强,尤其师大还反映出计算机和专业外语水平较高,但应对问题的能力较弱。工大反映出基础知识点掌握较好,但记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次之,专业外语在三个学校中表现最差。但两个理工科院校相对来说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较强。

(2)最缺乏的专业能力(见图6)。学生普遍认为最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理工大较其他两个学校的差异性稍明显,学生十分重视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分别占到66%和22%,对专业知识和财务分析能力的需求并不高,反过来可以说在这两方面掌握的较好。男同学认为专业知识能力缺乏,女生更注重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

(3)四年后对该专业的评价(见图7)。总体上看,大家基本都不后悔当初选择该专业。三个学校相比,更加坚定信心在该专业发展的是交大的学生,但学生之间观点差异较大,没有感觉的、后悔过的比例都较大。工大学生虽然要在该专业大力发展的比例较高,但认为在该专业上所学不够的比例也最高,后悔和没感觉的比例也是最低的。反而,后悔最明显的`是师大学生。女同学经过四年的学习之后态度要比男同学坚定。

(4)在本行业的发展(见图7)。学生普遍是想参与会计系统的管理工作(53%),其他三个选项差异不大。理工大学生相对在今后行业发展中更加愿意选择更具挑战性的工作。

(5)会计职业将来的打算(见图7)。总体上看,大家都是希望在该专业上继续大发展,即使没有选择继续大发展的,也是走一步算一步,而不是转行或干脆什么都不知道。三个学校相比,工大的学生显得更加乐观和积极,而师大相对较为消极。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列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性别上看女同学要比男同学更理性,男同学比女同学更具挑战性。二是一个学校的主导思想或培养目标对学生影响十分深远。如理工大和交大属于综合性理工科院校,师大属于综合性师范类院校,两类院校的学生对待会计学科的态度差异性十分明显,工科院校的学生个性十分鲜明,都十分注重今后工作的适应性。反之,师范类学生比较中庸,更多属于研究型和学习型。三是对专业的认知程度高的学生今后学习的目标性更强。如理工大是在二年工商大类学习后再进行专业的选择,相对其他两所院校来看,专业的选择比较理性,更具自主性。但这种二次选择模式的弊端也十分明显,专业课程开设太晚,实践经验十分有限。在此说明的是,在专业选择上,应充分吸纳信息,多方面了解拟申报专业,保持兴趣的第一位。四是课程设置对学生能力提升影响深远,如理工大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较为集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比较满意,包括毕业论文的写作。但在会计实践等动手操作方面显得较弱,英语应用水平较低,学生很不满意,也显得十分期待。五是培养目标的确立应该来自于实践。赵峰研究发现,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社会、国家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要既“通”又“专”、既“应用”又“研究”、既“素质”又“技能”。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对“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不十分认可,而以应用型为主,专业性为辅。这说明“复合型”模式是对财务人员的最高境界的要求,在大学本科的专业基础培养阶段很难实现。六是应用型为主、专业型为辅的培养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调整教学大纲,开设专业课的时间更多集中于大一和大二,主要进行基础课程,大三主要进行提升性课程的开设,大四进行实践类课程和毕业论文的撰写,论文的撰写不但不能出现松懈而且要加强。在专业课程上,加大财务决策和注册会计师执业技能的课程比重,或者设置该类方向。另一方面针对目前学生比较满意专业基础知识的储备,但不满意知识应用的状况,应更加注重教学模式的改变,加大课堂上师生的互动,老师一方面要启发式教学,同时要不断提升自己,更新新知识、新观点;实务课程以学生主动为主,但不能缺乏老师的指导;毕业实习要落到实处。

该次调查结果显示出学生的期望与美国的会计教育模式十分接近,值得思考。即:教学目标明确,课程设置符合目标要求;教学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授课为辅;课堂教学形式多样,讲授、辅导、研讨相结合;注重案例教学和论文写作;注重布置作业和作业检查;会计教学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网络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大学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大全(18篇)篇七

现在民营企业挂牌新三板是较为常见的,因为它的上市条件没有那么的严苛,门槛不高且没有实质性的财务指标,也不需要证监会的核准,只需要备案就行,跟其他类型相比新三板挂牌显得尤为简单,但是如果没有处理好会计问题以及税务问题还是会阻碍民营企业挂牌新三板。

一、民营企业新三板挂牌的条件以及含义。

新三板指的是在全国范围内除了大型企业的股份转让系统,我们把它们称之为新三板,但是新三板也是受到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为非上市企业的股份能够公开的转让、并购和融资的一个全新的业务平台,在的时候新三板正式注册成立,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第三个能够进行股权交易的交易平台。新三板成立后,证监会根据市场要求和宪法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在满足了以下六个条件之后才能够在新三板上挂牌,第一:依法设立后存续年限大于两年;第二:民营企业必须能够合法规范的经营并且有一个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机制;第三:民营企业的业务必须非常的明确并且企业有能够持续经营的能力;第四:由主办券商监督指导并且推荐;第五:民营企业的股权必须清晰,股票的发行和转让必须合法;第六:必须满足全国的股份转让系统公司的其他要求。以上这六个条件是民营企业乃至其他类型企业挂牌新三板必须满足的条件,只有遵循和满足了这些条件才能够在新三板的交易平台中正常的交易。

二、挂牌新三板的会计问题。

在挂牌新三板的过程中有一些会计问题必须要及时的解决,不然可能会不能租上述的挂牌的六个条件之一,不满足新三板挂牌的条件民营企业想要挂牌是不可能的。在挂牌新三板的过程中的时候可能会遭遇这些比较常见的会计问题,无法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如实的披露,想要挂牌的民营公司没有满足必须成立了两个会计年度的要求,股东在挂牌的时候占用公司的资产没有解决,且分红超额了,或者是民营企业持续经营的能力,民营企业想要挂牌但是企业的业务不明确,会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业务等,把企业和股东的财产混为一谈,民营企业的规章制度不规范,经营也不规范并且没有一个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机制,有的股东抽回出资或者是整体出资没有到规定的数额,在整体出资的时候变更了而且出资不实,这些都是影响民营企业挂牌新三板的原因,所以建议民营企业在挂牌之前要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无法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就要拿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且做一个解决的期限。

三、挂牌新三板的税务风险防范。

(一)改制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转增股税务问题。

民营企业挂牌新三板的时候应注意在改制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转增股的时候,个人股东把积累的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转增股后不缴纳个人所得税,但是按照税法当中的规定,必须按照百分之二十的税率把个人所得税缴纳清楚。

(二)税务争议问题。

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税法是属于比较简单的,一些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在税收过程中发挥着极大地作用,所以包容性不大,而导致税务执法部门在执法的过程当中权力相当的大,那么企业就会和税务执法部门起争议,那么企业应当寻求专业的税务律师解决这个问题。

(三)特殊性税务处理没进行备案问题。

有的企业会重组,并且用了特殊的.税务处理方法,但是却没有按照规定到相关的机关单位进行备注,那么这就会影响企业的挂牌,所以当企业重组之后采取了特殊的税务处理应当到相关的单位进行备注。

(四)消除同行竞争没有税务注销问题。

某些企业在挂牌之前为了避免出现同行竞争问题,对企业的某些项目注销了,但是却没有进行税务注销,但是主体资格却没有消失,所以在注销的时候应当要注销税务,同时工商注销。

(五)税收迁移问题。

某些地区的企业可以享受区域性的税收优惠,所以有些民营企业也想享受这些优惠政策,但是实际上法人的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不一致,企业应当按照当地相关部门的要求解决这些问题。

(六)欠税问题。

在民营企业挂牌之前,发现企业存在欠税问题,对于企业来说按照法律缴纳税费每个企业应尽的义务,如果企业确实出现了问题无法按时缴纳税费那么可以申请延期,否则的话能无法正常的在新三板挂牌。

(七)存在补税问题。

某些民营企业为了在挂牌之前做出利润更高的账面,就会提高账面的利润增调原本的利润,从而需要补交税费,但是这么做是不行的,在挂牌前补交大量的税费是要出具合理的说明,否则会影响挂牌。(八)股权代持税务问题股权在正常的情况下应该是要实名制的,但是企业如果需要客观股权的话代持股就应当明确自己的权力义务,也应当正常的依法交税。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新三板已经成为了我们国家除了上海股权交易所、深圳股权交易所之后的第三大股权交易所,那么民营企业想要挂牌新三板,就要在挂牌之前把企业的会计事务理清楚,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企业可以将税收安排在公司的治理层面上,这样就从根本上治理这个税收问题,对于想要挂牌的民营企业雇佣会计事务所的特级顾问来避免关联交易的涉税风险,安排会计事务所的特级顾问来深入的理解和了解相关的税收政策,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税务筹划方案,降低民营企业的税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徐铁云.科技型中小企业新三板挂牌规范问题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

[2]罗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

[4]周洲.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

[5]王.新三板挂牌过程中企业的风险控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4。

大学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大全(18篇)篇八

摘要:管理会计是我国现代化会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分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长久发展都颇具应用意义。但是,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建设工作仍然有待进一步深入和完善,这无疑会给单位管理会计系统理论的发展造成巨大的阻碍。为此,文章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出发,深入探究了加强单位管理会计建设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建设;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会计管理已经逐渐成为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财务计算方式陈旧、落后,对会计管理工作的认知不准确,单位内控环节有待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不科学等一系列问题,不仅给行政事业单位造成资产净值虚增、账实不符等管理漏洞,而且也严重阻碍了管理会计建设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顺利落实和推进。因此,深入推广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建设迫在眉睫。

一、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会计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一)未能对管理会计形成正确认知。

传统管理理念的长期桎梏,让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对管理会计的内涵及外延都知之甚少,只片面地将管理会计视为一种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益的管理工具。而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本身是公益性的社会管理职能部门,所以对自身的成本效益问题关注度不够,认为只要能到达政府每年定下的管理目标就行。行政事业单位这一陈旧、落后的管理观念,显然只会让自身与时代发展需求间的差距越拉越远,单位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也迟迟得不到提高,最终只会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混为一谈,单位的管理会计建设也无从谈起。

(二)内部控制管理模式欠缺科学性。

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改革力度也不断加大,然而单位内部一直沿用的管理模式却早已落后于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高速发展步伐,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造成了不小的阻碍。其中,尤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未能达到理想成效。

有很大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相当滞后,一些单位内部甚至还未形成基本的内控制度框架;而另一些单位虽然已经建立起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其执行力度却十分薄弱,使得单位的内控制度沦为废纸、形同虚设。进而导致票据管理欠缺规范性、审批程序松散、采购环节管理混乱、发票不合规等内部管理问题屡禁不止。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欠缺,使得管理会计的风险控制、内部沟通环节及制度保障等方面根本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和支持,会计系统的作用当然也无法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三)资产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非营利性质,中央及地方财政拨款是其申报的专项资金的主要来源。然而,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针对专项资金的申报立项到拨款、使用全过程,建立起严格的审查及监督程序,致使单位的财政资金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过度使用、被挪用等问题,使单位业务项目的进展和只能的发挥均受到严重影响。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会计事务的过程中,对专项资金的年终会计处理也存在不少的漏洞。例如,如果年度账目清理和结算工作无法得到很好落实,便会使专项资金管理各部门间的责任划分不明确,一旦出现问题,各部门只会相互推诿责任,致使出现坏账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对外往来账目的管理也不够完善。特别是在进行对外担保时,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或者采购物资时没有及时进行结算,都会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四)财会人员的专业及综合素养均亟待提升。

客观来看,虽然管理会计理念近年来在我国已经逐步开始推广和应用,但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公益性质,并不能完全按照盈利标准来进行管理,使得其在学习财务管理先进理念学习方面,天生就欠缺足够的主动性。而且由于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现有很多财务人员都不专业,甚至有些是直接从其他部门借调到财务部门的。所以,这些财会人员的会计工作基本功并不扎实,专业技能也不过硬,在进行日常财务管理操作时,也难免会出现各类数据性错误,如果遇到疑难问题,更是无处下手。此外,单位现有财会人员的综合素养同样不过关,他们中很多人根本没有养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一旦受到金钱利益的诱惑,便很可能会利用自身职务之便,做出侵占国家财产、贪赃枉法等违法乱纪的行为。

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及时转变管理理念,加强管理会计在单位内部的应用与推广。

为了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会计体系,行政事业单位首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在对管理会计形成充分、科学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思想上对管理会计的重视转化为实际的改革行动,进而不断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和预算控制水平。

第一,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必须要对管理会计的内涵及外延形成深入、透彻的了解,并加强对管理会计系统理念和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对单位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与支持力度。

第二,要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形成应用和推广管理会计的良好风气,不断加大对管理会计工作的宣传和介绍力度,促进单位职工更快、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管理会计理念。

第三,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快对管理会计配套法规制度的修改和完善,促进单位管理会计所面临外部环境的优化,进而为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顺利实施提供具体的、有指导意义的操作指南。

(二)与时俱进地转变会计职能,引入管理会计科学理念。

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现代化管理会计体系的推广应用,让会计的职能也与时俱进地发生相应改变,已经由以前的单纯的信息支持者,逐渐转变为单位管理决策的推进者。一方面,赋予了财务部门更大程度上的决策权,相应地也使其对单位的经营成果担负了更大的压力和更多的责任。

另一方面,单位的财务人员也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支持人员,而成为了经济管理决策制定的参与者。因此,财会人员除了需要掌握专业的财务知识理念之外,还需要对单位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具备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为单位决策者提供更多具有参考性的信息。此外,在管理会计的`发展进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还要重点引入更多的管理会计科学理念。在充分了解单位自身的经营业务构成和内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引入“目标成本概念”等一些优秀的管理会计方法,在对单位业务进行成本管理的同时,加强对成本数量极其发生过程的关注度,进而凭借作业成本法进一步顺利实现对单位的成本控制和绩效管理。

(三)加大对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管理会计制度建设。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要对单位资产的管理引起足够重视,一方面,基于新财务管理体制的规定,不断完善单位的管理会计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新财务制度的要求,来执行单位的会计事务操作。

第一,要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不断规范与完善,确保单位的每一项业务项目都能做好对应的预算管理,并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相关的管理事项,尽可能地做到专款专用,为单位财政资金的安全提供夯实的保障。

第二,要不断促进单位内部管理会计制度的建立,单位领导者要加大对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具体条款制定的重视程度,尽可能地提升会计管理制度的执行效力,让单位内部的会计管理工作能够真正持续、有效地进行,并发挥出其应有的监管作用。

第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除了要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之外,还要不断加强与单位内部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在促进单位财政资金项目顺利、有效进展的同时,也积极接受其他部门的考核与监督,促使单位管理会计工作更顺利的应用和推广。

(四)加强财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相关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时代的不断更新,应用管理会计理念管理财务是大势所趋。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必须要充分认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才能及时转变单位会计管理工作止步不前的现状。与此同时,高素质、专业化财会人才队伍的建设,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和监督机制得以顺利落实的重要智力支撑。因此,确保管理会计能在单位内部普及并应用的一项重要前提,就是促进单位财会人员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第一,不断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的管理会计认知,和对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争取在单位内部形成自上而下支持管理会计工作实施的良好局面,推动管理会计在单位内部的深度应用。

第二,定期组织财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是他们能够更快地适应当前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在提升其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也提升财会人员进行会计信息化的操作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第三,单位在选拔和培训财会人员时,不仅要注重对其专业技能的强化,而且还要加强对其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促使财会人员能够自觉地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以及严格自律的工作精神。坚决杜绝在单位管理会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做偷税漏税、做假账、贪赃枉法等恶劣行为。

三、结论。

为了积极响应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之势,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职工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及时发展单位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利用严谨、科学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尽快实现会计工作的优化和改革,促进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国有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做出贡献。及时转变管理理念,在对管理会计形成充分、科学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和预算控制水平,进而加强管理会计在单位内部的应用与推广。与时俱进地转变会计职能,引入管理会计科学理念,顺利实现对单位成本的控制和绩效的管理。加大对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管理会计制度建设,尽可能地做到专款专用,为单位财政资金的安全提供夯实的保障。促进相关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起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财会人才队伍,为单位财务制度和监督机制得以顺利落实提供重要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张书英.行政事业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建设研究[j].财会学习,2016(07).

[2]乔安钦,成传明.行政事业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建设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2).

[3]杨月红.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管理会计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5(22).

文档为doc格式。

大学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大全(18篇)篇九

摘要:企业会计学作为财会类专业自考科目,具有应用性强、务实性强的特点,该课程强调实际操作和知识综合应用,老师在课堂讲授的理论、技能和方法等知识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最终完成,但目前,企业会计学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分析了企业会计学的教学现状,并对实践教学方法进行的分析。

关键词:自考企业会计学教学方法。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会计是很重要的岗位,是企业搞好管理的很重要环节;好的会计,不仅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信息、依据和策略,还能为企业打通经营渠道,为领导疏通关系,从而保证领导顺利经营,同时还能够为企业节约税金及费用,防止企业资源的无谓流失。因此,会计人员,不但应当熟练掌握会计法和会计知识,还应当熟练地操作会计实务,进行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学是财会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财会专业学生走向财会工作的本钱,只有打好结实的基础才能胜任会计工作。但是为了提高自考通过率,企业会计学课程的学习基本上为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教学几乎为空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效果必然是不理想的。

二、影响自考企业会计学通过率的因素。

1.对于一些先修课程未能学透。在会计教学中的多门课程一般都是顺序进行的,存在一定的连贯性。如果学生先修课程基础不牢,在学习后续课程时往往会力不从心。尤其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如果先修课程《基础会计》与自考课程《企业会计学》的学习实间间隔偏大,这往往会造成在学习《企业会计学》时不知所措。此外,在学习《基础会计》时,只求一知半解,求职欲望不够强烈。

2.沉迷网络,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网住了人们,学生们也不例外。在课堂上玩手机者颇多,学生注意力分散,课堂效果很差。

3.学生对自考的认识不到位。学生自愿报名参加自考,但是参加自考之后,学习的积极性并未提升,甚至出现很多弃考的现象。这是因为自考生在象牙塔中生活的太安逸,不知道社会的残酷,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考的意义。故而只满足于技能的提升,对于理论知识不屑一顾,如此种种都反映出学生对自考的认识不到位。

4.社会各界对自考的重视程度不足。这主要体现在自考毕业生的就业层面。有研究表明,自考毕业生就业率不高,造成自考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大众认可度低、文化偏见。在一些招聘简章中明确标明要求应聘者为统招学历,不是很认可自考学历。这是因为人们认为,自考生是未能走上统招路的学生,这些学生综合素质较低。

三、提升企业会计学自考通过率的策略。

1.教师层面:

1.1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考生的生源一般来说较差,学习不主动,上课不专心听讲,管理不到位的话,易出现懒散的状态。在企业会计学教学过程中,我喜欢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让他们在喜欢上这门课之前,首先喜欢上自己,我认为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也是实现教学模式从“传授”向“引导”转变的重要一环。

1.2提升学生自考的信心。在毕业之际有很多学生不想参加自考,觉得自己底子差,再怎么样努力也不会自考成功。针对这种现象,我一般会和他们一一交流,尽量做到斩草除根。此外,我还认真研究考试大纲,讲透历年考试真题,将每章的重难点与真题对应,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增加其自考必胜的信心。

2.学校层面:

2.1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学校应该建立互动式、案例式、模拟式教学模式,老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应以现实中的企业作为案例,使学生了解企业的相关业务,增强学生对企业业务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2让学生教育学生。挑选自考成功,并且获得不错工作的学生来校为学弟学妹们加油打气,正所谓“事实胜于雄辩”,举办此类活动能使学生心中产生艳羡之情,思考自己的大学学习状态是否偏离了自己的目标,向优秀的人看齐。我相信参加活动之后大多数学生会为了能够拥有好的工作,提升自身价值而踊跃加入到自考行列。

3.社会层面:更新用人观念。用人单位要树立正确的用人观。作为用人单位首先要消除对自考生的偏见与岐视。很多企业在招聘雇员时在招聘启示上明确表示只接收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生,深入调查发现,并不是自考毕业生的能力无法胜任所需的岗位,而是雇主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学历文凭无法认可,这就是典型的学历歧视。与性别歧视、地域歧视、户籍歧视和形象歧视有着共同根源和成因的自考毕业生学历歧视同样也是社会偏见的蔓延。学者认为,用人单位对自考生的偏见和歧视实际上是一种非智力壁全。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非智力壁全会给经济行为主体人增加经济成本,降低经济企业的生产效率,使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缺乏活力。因此,用人单位在招聘应届毕业生过程中,在岗位进行详细的需求之后,根据求职者的能力大小和能力匹配度来决定是否录用求职者,消除对自考毕业生的学历歧视。

总之,自考毕业生是否能够顺利就业,不仅取决于自考生自身的能力和态度,还与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密切相关。

四、结语。

目前我国自考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但在管理上尚有一些未开拓的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由于社会大众对于这一特殊群体的长期偏见,造成了目前这一群体的心理调整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总体上是在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当中形成,也必将在积极的社会互动当中得到改善。对于民办教育工作者而言,认清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在加强具体学生心理疏导的同时增加群体心理的调节,必将有利于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文档为doc格式。

大学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大全(18篇)篇十

(题目)(小二黑体)。

(考生姓名)(考生考号)。

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

教学点名称助学单位名称。

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论文提交日期论文答辩日期备注:

1、教学点名称。

2、助学单位名称。

(1)相沟通直接合作:留空。

(2)相沟通三方合作:填写助学机构名称(3)独立办班:留空。

大学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大全(18篇)篇十一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本科生的会计专业的实习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第一次进行会计的实习,因为学校课程安排的原因,只学习了基础会计这一门会计专业课,所以在去实习之前有些担心自己会做不来。

实习的第一天,刚好是工人发工资的时候,所以只帮忙发了工资。从第二天开始,有两天多的时间是完工产品入库并审核,这一部分比较的枯燥,做的是比较基础的工作,因为有财务软件,所以只要将各个车间近一个月来的生产的产成品的款号、完工数量以及经手人员、日期等有关的信息录入软件的供应链模块中即可,但是做好这项工作是很需要耐心、而且要细心,不然很容易就可能输入错误的信息。这一部分不仅涉及以后的产品销售收入核算,也涉及工人工资的计算,影响成本的计算。在做这一部分的时候,觉得比较枯燥,但是也不敢懈怠,害怕出错,体会到会计工作所需要的细心和耐心。

完成了产品的入库,接下来做的是审核原始凭证、编制会计分录、填制记帐凭证,这是一项连续的工作。刚开始审核原始凭证的时候有些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幸亏有别人手把手教,审核原始凭证不想自己想象中的那样只是需要核对一些信息而已,如果原始凭证登记合理、合规,审核起来就会比较省力。但是日常的业务中因为不是每个人都了解在业务发生时应该进行怎样的填制手续,才能进行会计的入账。在我审核的时候,手续欠缺的经常发生在原料采购、办公用品等的采购,经常是缺少购买物料申请单和实物入库单。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就必须与协调相关的部门补齐手续,因此审核起来,就比较费时费力。

会计分录的编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只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当然这是大原则,但是要做好、做规范,只是这样还是不够的。在做会计分录的时候学到的东西是最多的,在做一笔费用业务的时候,不知道是归入制造费用还是管理费用,单就依据原始的单据二者均可。这时候问了那里的会计人员,她跟我讲了一下有关这笔业务的发生,我才明白过来。

“纸上学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短短十天的实习,学到了不少东西,了解了不少东西,看到了自己的对会计的专业知识掌握得很少。所谓会计行业越老越值钱,以前总认为会计最重要还是经验,但是这次的实习改变了我的想法,理论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毕竟会计的专业比较强,而且有一些比较死的东西是必须掌握的。如果没打好理论基础,真正到了工作会没有头绪的!其实无所谓说哪个更重要,哪个比较不重要,而是应该两者兼优最好。

实习中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

1、课上学习没有把知识很好地串起来,而业务不是像书上一样,是分块进行讲解的,它是连续的,所以在处理一笔业务的时候,知道要做什么,但是却不知道从何处开始。在学以致用方面很需要努力。

2、毕竟只学习了基础会计这门专业课,只能说是很皮毛的东西,专业知识还是很欠缺的,会计囊括的东西是很多。

实习的时候也有不少认识:

1、做会计需要理清思路,像在建账的时候,要对整个建账的轮廓有较清晰地了解,这样具体工作起来有方向,效率比较高,否则很容易在一个问题上卡住,反反复复,总得不到解决。而理清思路后就是具体的一些工作,这些工作或许会重复,比较枯燥,很需要耐心。

2、会计在一个公司涉及的范围说小也不小,它不是仅仅是现金、财务的管理,会计从一个侧面可以监督一个公司的生产情况,比如从完工产品入库单可以了解一个车间、组别的生产效率,生产进度。会计一方面也很反映一个公司的制度是否完善,我实习的公司因为是刚成立5年,近年有整合,刚达到一般纳税企业的要求,企业刚建账,很多会计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像老出现原始凭证中购买申请单和物料入库验收单手续不全的情况,也有制度不健全的因素。

3、财务软件在会计上的应用已经相当广了,可以省去人工地做许多简单琐碎的流程,也能完成一些比较复杂的处理,因此也需要掌握如何去利用财务软件。

实习的时间很短,知道了以后如何去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很关键的是了解到要多接触实务、要多实习,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也对会计也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大学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大全(18篇)篇十二

论中国特色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论企业增长的财务管理策略。

论企业人力资本的特征及其财务制度安排论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

零售企业财务战略选择。

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变迁——基于网络经济冲击的思考关于企业成本信息失真的分析。

构建我国绿色财务评价体系的思考。

公司治理结构下的财务导向问题研究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的理性思考。

防范金融风险的财务对策。

从财务控制演化谈我国企业财务控制的完善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之我见。

财务总监:内部会计控制的延伸。

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与实现路径。

财务战略的管理对象探析。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研究。

并购的财务陷阱。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知识经济与商业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新理念。

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改革。

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现代成本会计管理理念与方法。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策略研究。

未来财务报告特征。

谈中小企业预算管理制度之规划。

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

试论股份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改革与探索。

企业信息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分析、管理与控制企业集团基本财务问题研究。

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的规范。

国有企业改制引发的税收流失问题探讨安然事件的会计、审计思考。

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诚信会计的缺失与重构。

刍议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报告。

传统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会计对比分析传统会计理论正面临挑战。

电子商务对会计的挑战。

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若干问题探讨。

对合并会计报表中合并价差处理的探讨对会计委派制若干问题的探讨。

对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理性思考。

对我国企业负债经营问题探讨。

从安然公司会计造假事件引起的反思。

关于发展会计电算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思考关于合并会计报表的理论思考。

关于商誉减值会计核算问题的思考。

论网络技术下的会计信息披露。

会计计量变革中的会计观念变革。

会计目标简论。

会计目标理论的现状与重构研究。

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及解决办法。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分析。

会计信息失真与审计风险控制。

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

会计信息质量、内部控制之浅析。

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的博弈分析。

会计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作用。

会计职能探析。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与借鉴意义。

加强会计监督控制提高会计管理水平。

略论我国会计市场。

略论我国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现状及原则论财务会计造假与打假。

论宏观成本管理会计理论框架。

论会计委派制度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性。

论金融风险的会计防范措施。

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计量模式。

企业并购的会计思考。

企业加强应收帐款管理的探讨。

浅议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新方法。

浅谈电子商务对税务会计的影响。

浅谈应收帐款的管理与清欠。

浅议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观念。

浅折合并报表中有关多层控制的会计处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信任度研究。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滥用与治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目标。

实行目标成本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现实选择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职能的转变。

试论谨慎性会计原则的本质。

资产计价如何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

网络化会计体系架构及其他。

网络会计的优势、弊端及对策。

网络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框架。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会计人员的任务。

我国管理会计应用问题研究。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向。

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核算谨慎性原则研究析关联交易会计的新规定。

析会计信息失真控制的选择。

现阶段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理性思考。

新经济下会计职能的思考。

虚假会计信息及监管的理性思考。

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思路探究。

知识经济条件下管理会计的新特点。

治理金融会计信息失真的方略选择。

采购与付款环节内部控制设计。

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推动会计内控制度的全面实施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若干问题的思考。

电子商务条件下的会计内部控制。

对会计委派制与内部控制制度的深入思考。

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与内部控制制度联系的探讨法人治理结构与内部会计控制。

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控制观。

关于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的研究关于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

会计控制的委托代理分析。

会计控制基本职能论。

会计控制目标系统论。

会计控制在公司管理中的运用。

会计控制质量特征探索。

基于委托代理的会计控制问题探讨。

怎样构建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系统建立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探析。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论会计的实时价值控制。

论会计控制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作用论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内部控制。

论金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论内部会计控制的构建。

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论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背景、内容及方法与检查论委托代理关系与会计控制权。

论我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和要点。

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运行效果的制约因素内部会计控制若干理念剖析。

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与实施中的问题研究。

企业会计控制的均衡。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方法之我见。

浅谈it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浅谈会计师事务所全面质量控制。

浅谈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及要点。

网络财务环境下的会计风险与控制现代企业会计控制体系的建立。

论企业筹资战略与企业环境。

中小企业财务结构分析与融资对策。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障碍及对策思考从企业筹资方式选择看我国融资制度建设试论审计意见中的“公允性”

上市公司审计轮换制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分析。

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财务监督。

独立审计管理目标的演进及其动因分析对我国目前内部审计定位的思考。

民营企业内部的审计思考。

社会审计组织的审计风险与审计质量审计判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论对外投资的内部控制。

企业提高投资效益问题初探。

浅谈企业投资风险及防范对策。

关于企业投资风险的理性思考。

浅谈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战略。

试析企业集团投资战略。

民管科技企业投资决策分析。

企业长期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审计对策。

企业投资方式的选择分析。

企业投资中心业绩评价研究。

谈企业对外投资与扩张的策略选择试论人力资产投资。

中小企业项目投资的决策分析浅议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防范。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与策略选择企业投资绩效柔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大学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大全(18篇)篇十三

敬爱的领导:

您好!

我是xx大学xx校区的一名应届毕业生,专业是财务会计,我希望能到您单位做会计及其相关的工作。

大学四年,我既注重基础课的学习,又重视对能力的培养。在校期间,我抓紧时间,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同时,我也有计划地抽出时间去阅读各种书刊、杂志,力求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之余,走出校门,我尽量去捕捉每一个可以锻炼的机会,与不同层次的人相处,让自己近距离地接触社会,感受人生,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使自己尽快地成熟。

现在我渴求能到贵单位去工作,使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能够使自己的人生有一个质的飞跃。

选择单位,工资和待遇不是我考虑的首要条件。我更重视单位的整体形象、管理方式、员工的士气及工作气氛。我相信贵单位正是我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我很自信地向您承诺:选择我,您绝不会后悔。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x年xx月xx日。

大学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大全(18篇)篇十四

不经意间,我们来了,我们轻轻的来了。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采和勇气的舞台,为了迎接2006年元旦的到来,物理电子学院继续教育学生会拟定主办本次晚会。计划如下:

主题:“狂欢圣诞,喜迎新年”

目的:丰富我院学生的业余生活,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反映同学们的真实水平,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时间:2007年12月9日(时间初步预定)。

特点:节目新颖,表现当代大学生实际生活以及需求。

1、前期宣传工作(一周)。

a:宣传板。

制作:继续教育学院2006年元旦晚会宣传板。

要求:形式不限,构思新颖,以元旦晚会为主题。

b:海报。

制作:2006年元旦晚会海报。

要求:专业喷绘海报。

c:宣传单。

制作:元旦晚会传单。

要求:形式不限,构思新颖,以元旦晚会为主题。

d:网站。

要求:以此次活动为主题,介绍本次活动的内容、时间、地点,及本次活动的赞助商。

e:广播宣传(校本部广播系统)。

制作:专业的广播电台专题宣传。

要求:形式不限,构思新颖,以元旦晚会为主题。

2、后期宣传工作(活动结束后):以文字、网页的形式对本次活动进行回顾报道。

前期活动工作:(10月15日-10月20日)。

1.通知各学院递交节目名单。

2.所报节目参加人员。

3.晚会节目主持人。

4.参加晚会人员名单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晚会节目准备:

内容:成立晚会筹备小组,确定晚会节目。并邀请校内及各大高校著名的乐队、劲舞队、剧团进行表演,力求节目质量。

中期活动工作:(10月21日-11月31日)。

1.校内树立以此次活动为主题的宣传版,张贴宣传海报。

2.利用学校新闻中心播出此次活动的专题节目。

3.进行网上宣传。

4.推进各学院的节目进程。

5.对所有参赛的节目进行前期筛选。

6.对所有参赛节目进行彩排并进行选优方案。

7.确定所有参赛节目。

晚会期间:(12月1日-12月9日)。

1.对现场内外进行布置。

2.安排演职人员以及后期参赛所有节目排练工作。

3.现场领导的接待工作、观众进出会场秩序。

4.晚会开始前后的现场秩序的维持工作及各项后勤保障工作。

5.晚会后的收尾工作。

后期活动工作:

宣传费用:喷绘海报宣传板。

活动费用:音响设备舞台布置请柬化妆品服装租借荧光棒鲜花。

人员安排:所有人员由物理电子学院继教学生会负责。

晚会期间后台秩序催台音控室灯光现场秩序礼仪。

大学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大全(18篇)篇十五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一、实习目的。

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作为对象,进行实地学习与实践。运用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来了解会计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加深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将理论联系于实践,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成功走向社会做准备。

实习地点:_省_供销社。

实习内容:初步接触会计工作和工商注册工作。熟悉会计工作作流程。

制好凭证就进入记帐程序了。虽说记帐看上去有点象小学生都会做的事,可重复量如此大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出错并不是随便用笔涂了或是用橡皮檫涂了就算了,每一个步骤会计制度都是有严格的要求的。例如写错数字就要用红笔划横线,再盖上责任人的章,才能作废。而写错摘要栏,则可以用蓝笔划横线并在旁边写上正确的摘要,平常我们写字总觉得写正中点好看,可摘要却不行,一定要靠左写起不能空格,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摘要栏被人任意篡改。对于数字的书写也有严格要求,字迹一定要清晰清秀,按格填写,不能东倒西歪的。并且记帐时要清楚每一明细分录及总帐名称,不能乱写,否则总长的借贷的就不能结平了。如此繁琐的程序让我不敢有丁点马虎,这并不是做作业时或考试时出错了就扣分而已,这是关乎一个企业的帐务,是一个企业以后制定发展计划的依据。

所有的帐记好了,接下来就结帐,每一帐页要结一次,每个月也要结一次,所谓月清月结就是这个意思,结帐最麻烦的就是结算期间费用和税费了,按计算机都按到手酸,而且一不留神就会出错,要复查两三次才行。一开始我掌握了计算公式就以为按计算机这样的小事就不在话下了,可就是因为粗心大意反而算错了不少数据,好在长辈教我先用铅笔写数据,否则真不知道要把帐本涂改成什么样子。

从制单到记帐的整个过程基本上了解了个大概后,就要认真结合书本的知识总结一下手工做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长辈很要耐心的跟我讲解每一种银行帐单的样式和填写方式以及什么时候才使用这种帐单,有了个基本认识以后学习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了。

除了做好会计的本职工作,其余时间有空的话我也会和出纳学学知识。别人一提起出纳就想到是跑银行的。其实跑银行只是出纳的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和出纳聊天的时候得知原来跑银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熟知每项业务要怎么和银行打交道以外还要有吃苦的精神。想想寒冷的冬天或者是酷暑,谁不想呆在办公室舒舒服服的,可出纳就要每隔一两天就往银行跑,那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除了跑银行出纳还负责日常的现金库,日常现金的保管与开支,以及开支票和操作税控机。说起税控机还是近几年推广会计电算化的成果,什么都要电脑化了。税控机就是打印出发票联,金额和税额分开两栏,是要一起整理在原始凭证里的。其实它的操作也并不难,只要稍微懂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就很容易掌握它了。可是其中的原理要完全掌握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于是我便在闲余时间与出纳聊聊税控机的使用,学会了基本的操作,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也不会无所适从,因为在学校学的课本上根本就没提过这种新的机器。

大学生的实习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很好的把握,才能够体现它的意义。

下面我从个人实习意义及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作以下总结:

1、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工作中一定要就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操守以及敬业态度。会计部门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机构,对其从业人员,一定要有很高的素质要求。

从知识上讲,会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业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税法细则,法律知识及攻关经济动态。这样才能精通自己的工作内容,对企业的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判断,给企业的生产与流通制定出良好的财务计划,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从道德素质讲,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使其可接触到大量的共有财产,所以作为会计人员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办事的尺度,首先自己要做到安分守己,其次对于他人的威胁,诱惑,和指使要做到坚决不从。朱镕基同志曾经讲过“不做假账”。这四个字代表了他对整个会计界提出的要求和寄予的希望。如何挽救道德的缺失,将个人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来,是我们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要努力思考的问题。只有会计人员自身的道德素质提高,才能够走好职业生涯的每一步,只有会计人员全体道德素质提高,会计行业才能够得到更深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优势才能够发挥得更好。

2、作为一个会计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工作是一门很精准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准确的核算每一项指标,牢记每一条税法,正确使用每一个公式。会计不是一件具有创新意识的工作,它是靠一个又一个精准的数字来反映问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自己对数字的敏感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漏洞。

3、作为一名会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会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门,对下要收集会计信息,对上要汇报会计信息,对内要相互配合整理会计信息,对外要与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搞好关系。在于各个部门各种人员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沟通方法,协调好相互间的工作关系。工作重要具备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记住一句话叫做事高三级,做人低三分。

二、实习心得体会。

在这个学习和联系的过程中。我发现会计是一门实务与理论结合性很强的学科,尽管我学过这门课,但是当我第一次和公司的同事操作具体业务时,觉得又和书上有些不同,实际工作中的事务是细而杂的,只有多加练习才能牢牢掌握。这次实习最主要的目的也是想看看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公司实际操作的实务区别在哪里,相同的地方在哪里,内部控制如何执行,如何贯彻新的会计政策,新旧政策如何过渡,一些特殊的帐户如何会计处理等等。带着这些问题,我在这一个月里用眼睛看,不懂的请教领导同事,让我对会计实习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解答,达到了这次实习的目的。除了与我专业相关的知识外,我还看到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公司是如何运做的,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处理业务的过程,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企业的管理等等。另外我也看到公司存在的一些漏洞,例如内部控制情况,其中主要包括现金收支制度执行情况,公司在执行国家政策规定方面也不容乐观。然而在现实的小规模私营企业这种情况可能普遍存在。作为一名会计实务人员,通过这次实习也更加让我看清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例如:实务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适应能力等等。除此之外拥有一颗上进心,进取心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实习情况概述。

学校为了加强我们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于大三第一学期末即20_年x月x日至x日安排了一项分散实习,有关会计岗位的实地实习。基于学校安排,在_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地完成实习。于20_年元旦过后直接去_x有限公司实习。该公司办公地点在_市路x区_道1号,实习期间先了解公司的总体情况,然后跟着会计实习。

二、实习的目的。

把所学两年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找出差距,看应如何处理所发现的问题。总结一下所学专业知识的不足之处,不扎实的地方,找出需要重新巩固的知识,学会和同事沟通,以及在社会工作中应该如何为人处事。

三、实习的内容。

先了解公司的发展史以及各个机构的设置情况,公司的规模、经济类型、人员数量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帮忙清理卫生,做一些后勤工作;再了解公司的文化历史,认识了一些同事,公司给安排了一个特定的指导人;然后在财政部看财务人员工作,看会计人员如何做,看了一下公司的总帐以及各明细帐、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和上期的会计报表(主要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四、实习的心得体会。

刚到单位时,感觉同事们都很随和,很好相处,感觉社会并不像别人所说的那么险恶,对社会又充满了信心。公司的指导人给我耐心讲解了有关公司的概况、规模、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等等。

跟随会计实习时,会计告诉我公司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矿产资源法、安全生产法等法规,该公司以冶金设计等为主,需要遵守好多国家的政策法规,该公司比较正规。刚跟随会计实习时,会计不是很高兴我去实习,可能是怕我添乱吧,帮不上她的忙,还要弄乱东西,后来由于我的耐心等待,合理的处理人际关系,会计态度缓和了,让我看她处理业务,还给我看了公司的凭证,原始单据,以及明细帐和总帐等,让我总结了出纳的理论与实际的不同处以及会计的理论与实际的不同处。理论知识不是很牢固,有好多地方都很模糊,不知具体该如何做,还需要翻看以前所学的,要把它深入扎根不是很容易啊,还得靠以后工作了在实际操作上去把它扎在心里。会计教给我如何和人们沟通,好多时候都要自己去判断,去决定该如何做,在社会上只能依赖一个人,那就是自己,不要指望别人帮你做点什么,要看看你能帮别人做什么。有一点遗憾的就是实习期间没有涉及到有关报税的问题,如果涉及到了,应该能学到好多知识,毕竟以前的会计岗位角色模拟实验中没有涉及到太多的有关税的问题,而在公司中,对会计而言,税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

实习期间还是学了不少社会知识,要多感谢实习指导人、公司会计的关照和帮助以及实习指导老师的细心教导,耐心讲解,同时,我也知道了如何写会计毕业实习报告。

五、发现的问题和建议。

在此次会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习工作中,确实让我们学到了不少书本以外的知识,让我们对这两年半的会计学习有个总结,当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我们还未步入社会,好多事情尤其是工作上的事没有具体处理过,不知会不会做好,能不能圆满完成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对自己要足够了解,要有深层次的认识,有的工作可以直接说我可以做到、可以做好,但有的工作心里不是很有底时就要好好客观衡量自己,看能否完成,不可夸下海口也不可低估自己的能力,埋没自己。

以上是我的实习报告总结。综上所述,在这次实习期间达到了预定的目的,大量的会计专业知识与社会知识相结合,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学会了社会知识,对我们不久的就业很有帮助。通过这次实习,对出纳、会计等岗位有了一个深层次的认识。我找到了自己专业知识的漏洞,对好多基础性的知识不是很肯定,需要重新回顾、学习。对会计岗位人员要求的耐心、细致有了切实的体会,对于自己浮躁的心理也需要调整,把心态整理好,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与评价才能清楚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明白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学会了人与人沟通需要一定的技巧。这次实习为我们步入社会奠下了基础,为我们就业找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实习概况。

作为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我经过系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理论,并通过校内会计实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实务操作技能。为进一步培养专业应用能力,学校特安排岗位实习教育环节。通过会计专业岗位实习,培养综合利用会计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强化专业知识,提高实务操作能力,我于20_年_月_日至20_年x月x日在_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实习。实习方式为顶岗实习。

二、实习单位基本情况。

_会计师事务所于20_年x月x日经_省财政厅豫财办批准,取得会计事务所执业证书。7月1日取得开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营业执照开始执业。主要资质为审计、验资、咨询、会计服务等。注册资本金:170万元。事务所类型:特殊普通合伙企业。员工人数26人,其中:注册会计师9人,高级会计师1人。事务所机构设置为五个职能部门,分别是:审计部、验资部、税务部、办公室和财务部。

三、实习内容。

主要包括代理记账的顶岗实习,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登记明细账等;会计助理的顶岗实习,学习录工作底稿,装订报告,整理并归档,同时负责对来电、来信、来函记录登记整理并及时传递。

最先接触的是代理记账,具体包括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登记明细账。顶岗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对万通汽修厂进行账务处理。

其次是审计助理,具体包括录入数据,整理装订报告,填制工作底稿等。以货币资金为例,根据现金日记账与相关原始凭证,检查相关账目的准确性,根据银行日记账及原始凭证以及银行余额调节表等资料审查余额的准确性。不同的表格须严格按照填制规范填制,我的任务主要是根据知道老师提供的数据直接填写相应的审计工作底稿。

另外,我还参与了事务所常见业务的处理,如客服为审计服务付款后确认收入的处理,公司职工薪酬的工时制核算等等。由于审计事务所的人员层次较简单,业务量也不大,核算相对比较简单。

四、收获与体会。

记得我在刚接触会计相关的知识时,总是一头雾水。我总是觉得困惑,似乎找不到什么规律可循。但学习,又岂能是完全无规律可寻呢?而如今,四年过去了,专业带来的压力和不便也已经逐渐减弱,我也渐渐明白了财经类的课程,其实也是和那些文学类、理工类的课程一样,是有一定的潜在规律的。那便是,找出它的本质,找出线索以及核心。

实习结束之后我认为在此期间学到的做人的道理也有许多。年轻人就应该付出更多,不能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生活中,人人是老师,处处皆学问。我们应该怀有一颗好奇之心、求知之心,不断地从身边的事务中发觉对自己有用的元素,多去寻找生活中的正能量,正如面对比较枯燥的填制工作底稿的工作,我总是在心中暗示自己,自己面对的就是一本本真实的案例分析,试图运用所学来解释所有内容,有时又假想自己正在聆听一位智者的教导,告诉我们种.种陷阱,为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寻得一条捷径。若是不能耐住寂寞,从基础做起,只是一味的抱怨工作的无趣,那将是一无所获,徒劳而归。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只有公司切身处地的为客户着想,客户才会信任你,并与你保持更长久的合作关系。虽然我实习的会计师事务所称不上是规模庞大,但是根据我对该事务所的了解,该所的业务覆盖范围却是非常之广,市场份额比例很大,其实不难分析其中的全因,公司上至所长,下至和我一样的工作助理,大家都将公司当做自己的家,对待客户如同亲兄弟姐妹一般,不仅各项都有优惠政策,而且服务细心贴心,使顾客产生一种宾至如归的感受,所以很自然的会选择本所,并作本所的忠实客户。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一名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经过三年半的专业学习后,在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今年暑假我体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生活。

一、实习目的。

实习是接受高校教育的一个必经过程,要想让自己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必须实践,而实习就是入职前的预演。实习既可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培养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又可以提升自身竞争力。

实习属于社会实践。而社会实践是学校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对学生已学的部分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培训,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接触社会,加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观察社会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使之很快地融入到工作当中去。我想大家都知道,虽然任何单位或组织都设有财务部,但在很多事业单位有些账户是不必涉及的,所以我选择了在企业的财务部门实习。

二、公司情况。

我实习的地点是__有限公司。这是一家民营企业,从事轴承的购入和转销等商贸活动。公司设有采购、销售、财务等部门。而我是在财务科进行的实习。财务科设有科长一人,两名会计和一名出纳。

三、实习内容。

1、原始凭证的整理;2、原始凭证的核签;3、票据的粘贴;4、登记记账凭证;5、打印凭证;6、填写支票;7、发放工资;8、会计簿记的登记。

四、实习过程。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帮忙购买过一些办公用品。由于一些小额现金是由我暂时保管的,所以购置这些办公用品所需的现金从我这里支取,支钱的时候我丝毫不敢怠慢,把钱数了好几遍。同时买完东西拿回来报销的单据我也仔细核对,确保准确无误。我还跟着会计张姨学习粘贴整理原始凭证,粘贴票据等。这些都是以前没接触过的,所以在旁边看的时候我特别认真,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才发现很多事不应该当成完成任务一样,要把它做得漂亮才行。我还参与了凭证打印的实际操作,见识了会计电算化的实际使用,要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确认、签字、审核,设置所需数据、设置凭证的边距……每一个步骤都要按部就班,不能马虎。我还学习了记账凭证的登记:先将保存在公司用于会计记账的专用网页中的原始凭证整理好,调出来,然后根据原始凭证来记录记账凭证。前辈还将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的科目如何在网上进行输入和保存等操作演示给我看,让我收获颇丰。每一项工作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做错了要被扣工资不说,还会给公司带来损失。

实习时还碰上了公司发工资的日子。以前学成本会计的时候学过计算工资的两种方法——-月薪制和日薪制。因为公司不从事生产活动,所以不存在计件工资。而公司采用的是月薪制。每个月三十号科长都会把各个部门的工资表发给银行,再由银行根据工资表的记录将每个员工的工资从公司的户头里转到每个员工的工资卡上。工资表根据每个员工的出勤情况来计算员工的基本工资,再根据员工的变现,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来登记加班工资和奖金。而销售人员则根据其业绩按一定的比例拿提成。这就是所谓的有劳有得,按劳分配。要获得酬劳,必须付出劳动才行。科里的前辈还带我去了银行,教我填写了银行支票。我了解到支票的出票日期也必须使用中文大写,而且一定要填写规范,否则支票就作废了。

在实习期间,我发现自己还存在太多的不足。比如专业知识学得不够扎实。我在查看公司的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时,见识到了红字更正法。我发现账簿中如果出现书写错误,就会在错误的数字或文字上用红笔划线,然后在红线的上方填写正确的文字和数字,而且一定要在更正处盖章才算有效。并且在记账时要清楚明细分录和总账名称,不能大意。当时具体的几种更正账簿中的错误的方法我记不太清了,回家上网才查到还有用于更正凭证上出现的错误所使用的红字更正法,以及专门用于凭证上金额登记出现问题时所使用的补充登记法。有时在做会计分录时分不清所发生业务的会计科目,这都是专业知识学得不够扎实的表现。作为一名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特别是即将面临毕业及就业的大学生,真是不应该啊。我决定回去以后好好巩固基础知识,多看多练,打好坚实的基础。

五、实习感悟。

在这长达一个月的实习生活中,我学到了很多,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收获了很多。实习真的是一种经历,只有亲身体验才知其中滋味。

1、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但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能应付这瞬息万变的社会呢?既然是最基础的东西就应该学扎实,才能在将来的工作中运用自如。

2、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责任心,不单单是把它们当做任务来完成,要尽自己所能做到。正所谓干一行爱一行,本来财务工作就来不得半点马虎,工作时一定要认真负责。一定要细心谨慎。

3、要有耐心有毅力。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在实习期间,我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登账登得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反之,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会左右逢源。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财务工作在企业运作中的重要性。我学到了一些财会方面的技能,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有很对深刻的感悟。我深知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并将它们灵活地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而且还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能力,还要学习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为期三个月的毕业实习结束了,在这三个月的毕业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毕业实习报告。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成为了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给我们会计专业造就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的挑战,作为一名刚走出学校大门的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专业技能并且能够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就成为了我目前的迫切任务。会计实习是我从大学校园走入社会的第一个舞台。为了将有关会计的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结构体系变为自身的职业素质,避免纸上谈兵。因此,我选择在_有限公司实习,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矗。

我实习的公司是_有限公司,是一家经_区财政局特许审批,取得《代理记账许可证》资格,以承接代理记账、代理税务申报税收筹划企业内部审计、财务咨询、公司事务代理等业务为一体的专业性会计服务公司。我公司注重软、硬件建设,拥有各种必备的办公设施,使用正版财务软件为客户提供服务,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

本公司制定有规范的代理合同、严格的管理制度,依据《会计法》、《税收征收管理法》、财政部《代理记账管理办法》等规定从事代理记账和纳税申报服务,不做假账。为客户把握财税政策,帮助企业做好合理税务筹划,规避财务风险,合理合法的企业谋求的经济利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我所学的是针对于公司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个体户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账务处理以及提供每月抄税、报税、纳税服务,和会计咨询以及一些代办业务。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是要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因此,可以认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企业会计的根本目标。带着这个目标,我开始了在我所在的实习企业进行了有目的实习。在此之前,我认真学习了《会计法》以及财政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作为过渡的新的行业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因为这些大学法规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进程中的一重大举措。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会计工作有了以下更深的了解: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那么,当一名出色的会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现在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离开操作和实践,其它一切都为零!会计就是做账。

其次,就是会计的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这为其一。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这为其二。

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矗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这为其三。登账的方法: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帐凭证。然后,根据记帐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

20_年x月_号我怀着激动地心情来到公司上班,看到同事们都在忙忙碌碌的做事,氛围非常的好。第一天我们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本公司是月底先打电话给客户收取原始凭证,通知一般纳税人在月底之前将取得的增值税专用进项发票月末前持发票的抵扣。

联去税务局进行认证,当月认证当月必须抵扣,未认证的发票从开票日期至_天内有效。然后根据当地税务规定的的抄税时限(次月的x日)。

将已经开具使用的发票信息抄入到金税卡中并携带金税卡去国税局抄税。最后在x号之前报国税和地税,之后就开始做账务处理。

经过差不多x个月的学习,我基本上学会了公司的整个流程。首先,从客户那里取得原始单据回来,我们开始粘贴原始凭证,粘贴原始凭证也有很多技巧,怎样粘贴的好看、整齐,等到时候附在记账凭证后面很美观。由于我们公司用的是速达财务软件,下一步我们就是在电脑上做账。账做完之后我们可以查看明细账和总账,然后通过速达直接生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一、实习会计流程。

(一)关于凭证整理:我们首先从客户那取得真实、合法的凭证,其中的凭证必须是为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相关收入,费用,其取得的凭证必须是符合会计法规定的要求,然后我们将这些凭证进行分类、归集、整理并粘贴。

(二)关于申报纳税:我们通过粘贴好的原始凭证进行凭证录入审核后进行期末结转登账,记账。通过收入我们可以填写本月应缴纳的增值税和地税。其中分为核定征收和查账征收,按照其企业不同的基本情况的如实填写纳税申报表。每月的x日之前必须将上月的税报完并且上交税款。对于一般纳税人每月都要通知其纳税人到国税进行抄税,或者取得进项税票也要同时到国税去认证才能抵扣销项税款。通过这些数据如实填写一般人纳税人申报表。

(三)关于其他业务服务:我们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懂得了办理一般纳税人的要求和流程,办理一般纳税人需要符合税法的相关规定。办理一般纳税人要购买金税卡,金税卡的发行,流程和所需证件。每一年纳税人还要对税务登记证进行工商年检,其年检应在x月_日之前完成。

(四)关于个人:还有在公司应注重同事之间,客户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做会计的我们要管好自己的嘴,不能随意透露顾客的商业机密。在公司我们要遵循公司制度和规定,服从公司的管理,更好的为他人服务。

二、会计实务工作的改革思考。

会计管理作为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管理方式的变化,会计工作的重点应日益从信息加工演化为对知识、信息的分析、判断和运用上来,会计实务工作方面的改革势在必行。

1、不断扩大会计职业范围。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工作的基点已经不是仅仅满足于过去的信息(计算机能轻而易举地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此项任务),而是将信息控制、未来预测作为工作的重点。会计工作除传统的企业会计核算外,财务管理、经营计划制订、财务控制系统设计、投资决策等应成为重要的职业范围。因此会计实务工作者应不断拓宽视眼,延伸和转变会计工作的功能,充分发挥会计在知识经济时代应有的作用。

2、不断更新会计知识体系。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结构将出现较大的变革;其税法也在不断的更新,完善;按工作成果取酬的弹性工作制将成为普遍的工时制度;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和人力投资,员工也希望将自己的智慧财产投资于企业;企业的更多精力将放在新产品的研究上。另外,经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经济运行的“触角”。

也延伸向经济部门以外的其他领域,如政治、文化、环境等等,近年来出现的绿色会计、行为会计等就是这种趋势的端倪。因此会计实务工作者应适应社会变革,不断增长和更新知识。

3、不断普及与深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资本的筹集、调度和投入,产品的设计、加工和制造等关键性的过程,都必须依靠健全的信息技术才能顺利进行,随着经济信息化的出现,会计软件运用的越来越广泛,其会计软件已代替了老式的手工模式,使得会计处理数据变得精确化、简单化、国际化。而税控方面也越来越严谨,软件系统便成了一个不可缺少的桥梁。使得国际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成为会计人员的常用工具,手工处理方式已经到了非变革不可的时候。信息技术在会计中应用的不断普及与深入,及其本身技术、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必将进一步加大对会计职业发展和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

三、实习心得。

1.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工作中一定要就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操守以及敬业态度。会计部门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机构,对其从业人员,一定要有很高的素质要求。

2.作为一个会计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工作是一门很精准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准确的核算每一项指标,牢记每一条税法,正确使用每一个公式。会计不是一件具有创新意识的工作,它是靠一个又一个精准的数字来反映问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自己对数字的敏感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漏洞。

3.作为一名会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会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门,对下要收集会计信息,对上要汇报会计信息,对内要相互配合整理会计信息,对外要与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搞好关系。在于各个部门各种人员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沟通方法,协调好相互间的工作关系。工作重要具备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记住一句话叫做事高三级,做人低三分。

4.作为一个即将工作或刚迈入社会的新人,也要注下面是我通过这次会计实习中领悟到的很多书本上所不能学到的会计的特点和积累,以及题外的很多道理。

5.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通才”,教师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的学习、生活氛围,本着能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拓宽知识背景和能力基础的原则,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一个人只要有一、二个月不学习,就会落后,会计人员将不断回归教育,“活到老、学到老”正是为此需要做了很恰当的诠释。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不断创新,“不创新,就灭亡”,就会计教育而言,一方面,它要求培养的人才有独立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认识和评价的能力等;另一方面就是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充电,让自己具备更坚实的理论知识,相信知识能给自己带来财富,带来机遇,注重知识更新的动态。

毕业实习是学生大学学习完成全部课程后的最重要的实践环节也是我们大学生走出校园的第一个舞台以及告别学生角色的一个桥梁。在学校我学到的永远是理论知识,能不能把我们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工作中是我们能否适应社会的基本体现。如果不能巧妙的应用理论知识,我们学的再好那也是纸上谈兵。

通过毕业实习是学生更直接接触企业,进一步了解企业实际,全面深刻地认识企业会计的实际运营过程,熟悉和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会计运营规律,特别是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基本规律;了解企业运营、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难点问题,并通过撰写实习报告,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企业市场营销问题的能力,并为撰写实习报告做好准备。在两个月的实习时间里,我在我的实习单位,了解和研究了企业主要的一些基本会计情况和问题,现作出以上报告。

本次实习是我大学生活重要的里程碑,其收获和意义可见一斑。首先,我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工作中,理论和实际是不可分的,在实践中我的知识得到了巩固,教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其次,本次实习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对现在的企业会计,工作生活有所了解,我对会计分录、记帐、会计报表的应用也有了进一步的掌握;此外,我还结交了许多朋友、师兄,我们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因为我知道只有和他们深入接触你才会更加了解会计工作的实质、经验、方法。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矗。

以上就是我的毕业实习报告。在这次的社会实践中,我明白了很多事情,也改掉了很多毛玻我知道挣钱的不容易,工作的辛苦,与社会的复杂多变,毕竟学校太单纯了。为了适应社会,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大学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大全(18篇)篇十六

2011年底,财政部出台了最新版的《小企业会计准则》。新出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内容上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存在着十余处的不同。这些不同之处会对符合中小企业确认条件的企业在收入的确认、费用的计提、纳税等方面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会对中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产生重要的变化,也会对中小企业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准确度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通过对比的方法,找出《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不同之处,并从中找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优缺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取之所长,补之所短,将会充分发挥该准则的作用。

1《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背景及主要内容。

1.1出台背景。

目前,我国的小企业数量众多,涉及的相关行业很广,相关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数量也很庞大。我国的《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凡是符合下列三个条件的企业,均可认为是小企业:

1、不承担社会公众责任。所谓的承担社会责任,一是指企业的股票、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二是指受托持有和管理财务资源的及融机构或其他企业(或主体)。

2、经营规模较小。所谓的经营规模较小,指的是符合国务院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说规定的小企业或微型企业标准。

3、既不是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也不是子公司。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均应当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并且符合以上三个条件的中小企业均适用该准则。相关的要素中,与小企业相关的收入、费用、资产等经济方面所占国民经济的比例很大,这就决定了小企业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保障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是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关系民生、保持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从2003年开始,国家就开始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鼓励和引导小企业的健康发展。2009年后,国家又进一步的提出要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并出台一系列的综合性政策措施,来确保小企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但是,我国的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譬如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已经困扰小企业很长时间了。造成这个难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不畅,及中小企业的自身管理存在着问题等重要原因。同时,小企业的相关从业人员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这就导致了小企业的人员结构、管理制度等方面不甚合理,就更容易受到市场的影响。如若市场产生较大的波动,小企业很容易就陷入生死存亡的危险地步。这对我国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是很不利的。试想,一个每天都处在对自己的生存问题而感到忧心忡忡的企业该如何更快更好地发展。并且2006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核算、计量方面都比较复杂,并不是完全适用于小企业的日常业务。而之前出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距离今天已经有些时日了。在市场经济变化巨大的前提下,已经不能为现在的小企业提供适当、有效的指导,不能使小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根据此来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1.2出台意义。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是国家贯彻落实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鼓励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为中小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与结构提供可靠的参考与指导,从而加强企业的管理层次与结构,使之趋向于更加合理的位置。这样,也能够为中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在进行日常业务核算时提供有力的保障,使他们能够为企业提供最合理、最全面、最准确的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使用者依据所提供的信息作出合理的决策。同时,也可以适当的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负负担,使税收方式由核定征收转为查账征收,即根据企业的实际利润来确定纳税额,这样既减轻了税赋,也享受了税收公平。

例如一些只针对查账征收企业的征收优惠政策,就会为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中小企业带来实际的益处,使它们能够享受到税收方面的优惠。除此之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与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困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执行了新准则的中小企业,其管理、核算系统更加完善,相关会计从业人员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财务报表,使银行等金融机构有信心、有理由的对小企业进行贷款业务,这样就可以盘活中小企业,使它们暂时的摆脱困境,健康的发展。

1.3《小企业会计准则》主要内容。

新出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先前的《小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内容上基本相同,但是在一些计量与处理方法上,仍有部分的差异。例如《小企业会计准则》则规定,符合《中小企业认定标准》的企业,可以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是直接按照成本计量即可。另外,《小企业会计准则》还规定,可不计提坏账准备,仅要求小企业采用历史成本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对于存货跌价准备,《小企业会计准则》较之《小企业会计制度》而言,也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可不进行计提。

相对于《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是国税、地税机关,以及银行金融机构。这主要是为了简化中小企业的融资贷款的程序,增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度,进而解决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从而使中小企业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

2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准则的比较。

2.1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范围的变化。

1、适用中小企业,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微型企业标准的企业参照执行本准则;小企业的认定按《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2、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都执行该标准。下列三类小企业除外:

(1)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

·法律要求,无论规模大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

·已经在深交所、沪交所发行股票、债券的小企业;。

·已经在境外发行股票的小企业;。

·预计在境内或境外发行股票、债券的小企业。

(2)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

·小型投资基金。

(3)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

·这类中小企业母子公司间有重大的控制、影响关系;。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编制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并且母子公司应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

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是外国企业,其在国内的子公司,可以执行本准则。

3、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鼓励提前执行。财政部2004年发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4]2号)同时废止。

2.2《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差异比较。

2.2.1中小企业历史成本计量的比较。

在会计计量方面,《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需要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或公允价值等会计计量属性中对本企业的会计要素进行计量。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仅要求中小企业采用历史成本对相关的会计要素进行计量。

1、中小企业的资产的计量方法的比较。

2、中小企业的收入确认的比较。

对于收入确认方面来说,《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中小企业可不遵循《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而是要求中小企业在提供劳务及收到货款或是拥有收款权利时才确认收入的发生,减少了相关从业人员对资金风险的职业判断的要求。同时也就几种常见的销售方式明确规定了收入确定的时点。在收入计量方面,不再要求中小企业按照从购买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以及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来确定收入的金额,而是要求按照从购买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收入的金额。

3、中小企业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比较。

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其入账价值不再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按其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会计计量基础,而是要求按照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税费来确定。按照此方法来核算,可以免除对最低付款额的进行折现的计算,只需要根据预定付款总额和发生的相关税费进行核算即可,这种方法更适合小企业的日常核算业务,也更符合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

4、中小企业负债和利息的确认的比较。

《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中小企业的负债不再要求按照公允价值入账,而是要求按照实际发生额入账;对小企业借款利息不再要求按照借款摊余成本和借款实际利率计算,而是要求按照借款本金和借款合同利率计算,简化了核算要求。

2.2.2公允价值的相关要求的比较。

1、中小企业金融资产的确认与入账价值的比较。

对于企业的长期债券投资,《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按照公允价值入账,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则要求按照成本(即购入价加上相关税费减去实际支付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入账;对于那些长期投资的利息收入来说,《小企业会计准则》不再要求在债务人应付利息日按照其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而是要求在债务人应付利息日按照债券的本金和其票面利率计算:而对于投资期在一年内,并可以随时变现的短期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则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两个科目,需要分别计入。这样对于小企业来说,就会显得比较繁琐,因为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日常相关业务并不需要做的这么细,也没有过多的投资项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中小企业只需要根据所持有的股票、债券、基金等投资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即可。在“长期债券投资”或者“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中的债券折价和溢价的摊销核算当中,《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所持有的债券在持有期内在确认相关债券利息收入时要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则规定,企业所持有的债券在持有期间内确认相关利息收入时要按照直线法进行摊销。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计算方法如下:。

(1)、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期初债券的账面价值*实际利率。

(2)、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4)、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折价的摊销额=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直线摊销法是指企业将债券购入时的溢价或折价,按债券从购入后至到期前的期内平均分摊的一种方法,各期投资收益不变。按照直线摊销法,投资企业每期实际收到的利息收入都是固定不变的,在每期收到利息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这样看来,对于小企业来说,使用直线摊销法更加简单,也更符合中小企业的日常业务往来。

2.2.3中小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的比较。

在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方面,《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中小企业在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应根据本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影响程度、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是否可靠取得等方面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会计处理;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则规定中小企业一律采用成本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会计处理。

2.2.4中小企业所得税的核算的比较。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即以转销年度的所得税率为依据,计算递延所得税款的一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来核算所得税,这种方法比较繁琐,需要公式: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起初递延所得税资产)来倒挤出利润表项目当期所得税费用;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则要求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所得税的核算,即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在实际业务中,需借记“所得税”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相比较而言,这就大大简化了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2.2.5中小企业待转资产核算的比较。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内容是外商投资企业将要待转的所接受的非现金资产捐赠的价值。外商企业在接收非现金资产捐赠时,根据发生的实际成本,借记非现金资产类科目,如“原材料”“固定资产”“在途物资”等科目,贷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年终时企业应根据“待转资产价值”的账面余额,借记此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相应科目。而在《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中,待转资产价值指的是中小企业所接受的资产捐赠价值。这就说明,该价值不仅包括了非现金资产,也包括了现金资产的价值。

在接受现金资产捐赠时,应借记现金资产科目,即“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在企业接受非现金资产价值时,按照所发生的实际金额,借记非现金资产类科目,贷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一个会计年度终了时,如果企业所接受捐赠的待转的资产价值全部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待转资产价值”科目的账面余额,借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和“资本公积”科目。同时,若在会计年度终了时所接受的非现金资产金额较大的,在经有关部门的许可下,可在规定期限内分期平均摊入各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其账务处理同上。

2.2.6中小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的比较。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4个部分,可不必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同时,也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了相应的简化,如删除了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股利等科目;利润表则减少了对相关利润的调整与细分。这样既满足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也减轻了中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压力。另外,《小企业会计准则》也降低了对财务报表附注披露内容的要求,也减少了披露内容。

综上所述,较之于《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存在这上述的优势,从而能够大大减轻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负担,简化相关的会计处理与核算,能够使小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为企业及相关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准确的会计信息,从而使中小企业能够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3小企业会计准则不足之处。

3.1对有关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不够合理。

以交通运输业为例,国家规定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营业收入在3000万元以下的企业为小型企业。但是在日常实际中,仅有几辆运输车辆、10人左右的的货物运输周转公司和拥有十几部甚至几十部运输车辆的长途运输企业相比,前者的日常业务核算未免显得过于复杂了。让它们采用同样的会计准则来处理业务,似乎有些不够合理。所以,如果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能够将相关的内容进行适当的细化,就可最大程度的降低此类问题所带来的影响。

3.2对不公开发行债券或股票的中型企业的适用范围不明确。

不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的中型企业和不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的小型企业一样,不公开对外筹资,其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是国家税务机关和企业相关的债权人。同时,这样的中型企业,往往不区分经营者和投资者,所以他们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往往不需要通过会计信息,通常他们对企业就很了解。但《企业会计准则》所规定的上市企业、公司的一些要求就不再适用于这类中型企业。对这类中型企业的界定,就显得很棘手。按照企业日常业务来讲,这类中型企业应该适用于新出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但该准则并未明确说明。所以,作者认为应当将此类中型企业纳入到《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管辖范围当中。

3.3会计处理和披露的原则与税法的相违背。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是国家税务部门,具体来说就是国税机关、地税机关、海关等,所以从总体上看《小企业会计准则》对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规定是从尽量符合税法这一出发点和原则设计的。但是,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仍有许多的规定与该出发点不相协调,甚至与其相悖。

3.3.1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中未考虑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时限。

《小企业会计准则》忽略了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时限的问题。例如,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的使用规定,收到材料采购员送交的供应单位发票账单等报销凭证时,应借记“在途物资”、“材料”、“库存商品”、“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其他货币资金”科目。而按照增值税税法规定,工业企业购进的货物或应税劳务应在货物验收入库后,商业企业购进的货物或应税劳务应在付款后,才能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显然,制度草案没有考虑到所购物资是否已入库或是否已付款的情形,这会导致增值税进项税额的不合规定的抵扣,为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增添了额外的工作负担。

3.3.2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中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账务处理规定不明确。

税法对我国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要求是不同的,小规模纳税人以应税销售额全额计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区分增值税的销项税额。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账务处理规定较为模糊。例如,根据应收票据及应收款项的账务处理规定,收到应收的商业票据或发生应收款项时,按发生的相应的金额,借记“应收票据”或“应收款项”科目,按实际实现的销售收入,贷记“营业收入”等科目,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小企业,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收回应收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收票据”或“应收款项”科目。《小企业会计准则》明显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应该怎样进行账务处理没有作出明确规定。

3.3.3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中对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的规定与所得税税法不一致。

所得税税法规定,除一些特别要求的企业外,我国目前的所得税计税工资标准为每人每月3500元。应付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的所得税前列支标准以企业可列支的计税工资为基础进行计算。而《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付工资科目核算中小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应付福利费科目核算中小企业按照应付工资所提取的福利费。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在所得税纳税申报时需要重新计算调整可列的工资及福利费等费用,这显然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发点不符。作者认为,《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可增列“计税薪资及经费”等相关的会计科目,专门用来核算企业实际应付工资超过税法规定标准时可在税前支付的工资费用,以及以可在税前列支的工资费用为依据计算的应付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等相关的经费。这样就可使《小企业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关于工资、福利费等费用的规定相一致。

3.3.4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中未规定税收直接减免、即征即退、先征后退等情况的处理。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只是对先征后退的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收的会计处理进行了明确。而关于直接减免、即征即退、先征后退的税收的会计处理,《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并未做出明确的规定。

3.3.5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中对借款费用的处理忽略了所得税法中的相关的要求。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在交付使用后所发生的借款费用以及按税法规定不能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应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长期借款”科目。这一处理忽略了所得税税法中对于不得抵扣的借款费用的规定。例如,根据所得税法,纳税人从关联方取得的借款金额超过其注册资本50%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这项规定显然违背了准则的出发点和处理原则。

3.3.6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中规定的管理费用的范围与所得税税法不一致。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可在税前列支的管理费用的包括范围比《小企业会计准则》要大。可在税前列支的管理费用包括了开办费的摊销、消防费、绿化费、外事费等,而《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营业及管理费用就不含上述四项费用,这会导致在日常业务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3.3.7《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利润表的规定未考虑到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的要求。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利润表仍然采用通用的会计报表格式和内容,对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所要求提供的数据则很少涉及。财政部有关官员曾经专门指出,中小企业会计报表的编制要考虑到报表主要使用对象税务部门的要求;中小企业会计报表可以专用报表形式编制。作者认为,将中小企业的会计报表特别是利润表以专用报表形式——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格式和要求来编制是较为恰当的选择。这样做不仅符合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处理原则,而且也减少了中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重复工作,提高了相关会计税务业务处理的效率,体现了成本效益原则,同时也增强了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性。

3.4对日常业务中不经常遇到的问题规范模糊。

对于在小企业日常业务中不会经常遇到的问题,《小企业会计准则》并未做出明确而合理的解释与规定,仅要求相关企业参照06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但是,两个准则所适用的企业类型、资产规模、管理结构等方面均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对相关的诸如债务重组等问题,就不能一概而论了。采用相同的标准。就有可能造成小企业所编制的报表信息失真,失去或大大减弱其使用价值。所以,新出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应当适当的简化对财务报表中一些不经常遇到的问题处理方法,从而有利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施行,也有利于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4关于完善和落实《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建议。

4.1切实完善企业自身结构加强管理决策准确度。

4.1.1提高企业管理者自身的素质。

目前,我国的小企业的管理者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较低是困扰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鉴于此,可以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班,提高管理者自身的素质,使其更加重视会计核算的重要性,能够看懂、明白会计报表的信息,为企业的管理与决策作出正确和关键的选择。

4.1.2加强小企业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

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记录者,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财报的准确性,进而直接影响企业管理层做出的决策。同时,也要相关会计从业人员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不合法的,这样才能使会计人员真正担当起会计责任主体的重任。

4.1.3完善企业内部监督制度。

会计工作的真实合法性,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对于一些有条件的小企业,可以效仿大企业的做法,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建立内审制度,由专门的人员来监督会计工作;对于不适合建立内审机构的企业来说,可以进行岗位轮换,或各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确保会计核算的真实有效性。

4.1.4健全目前企业已有的会计机构。

4.1.5推动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

会计电算化的使用,极大的方便了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可以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资源共享。逐步完善电算化系统,加大电算化方面的投入,也是普及电算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既有健全的制度做保障,又有完善的系统作支持,才能使这项工作健康发展。现在很多高校的会计专业也开设了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能够今早的帮助同学熟悉电算化的使用方法,为其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2优化企业外部环境创造发展有利条件。

4.2.1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目前,我国会计行业应经出台了《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这再很大程度上规范了会计行业的行为准则。但是对于一些中型企业,尚未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来约束这类企业的会计工作。这就给相关的企业带来的不便。国家应出台符合这类企业法律法规,实现全面覆盖各类企业的会计工作的目标。另外,还应在考虑小企业日常业务相对简单的特点,设置通用的会计科目,避免出现重复设置科目的现象发生。

4.2.2不断改善小企业生存的环境问题。

我国的小企业生存的突出问题就是融资难,主要是由于在和国企或大型企业的对比竞争中,小企业明显处于劣势,尤其是在资金引进、技术支持、国家政策等方面。鉴于此,国家应该逐步出台相关的政策来引导小企业走出困境。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设立相应的基金来扶持小企业的发展。

4.2.3加强对企业的会计工作的监督。

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仅仅依靠小企业自身的监督是远远不够的,况且很多小企业的会计监督工作做的还很不完善。所以,国家也应加强监管措施,下大力气对小企业的会计工作进行严格的而监督,防止相关事件的发生,切实做到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监督体系。

大学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大全(18篇)篇十七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纲)。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会计电算化在具体应用中存在着认识不足、人才短缺、信息安全风险、没有统一规范的数据接口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认识、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健全保密措施、规范各软件数据接口技术等完善对策。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现状;对策。

一、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信息系统是财务、业务和人事等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一个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过程,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改造的过程。由于企业自身原因与外部环境的影响和财会工作自身的特点,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缺乏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三)会计电算化下的财务信息存在安全问题。

(四)会计电算化下的统一数据接口问题。

(五)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管理工作存在漏洞。

(六)会计电算化重视账务处理却忽视管理应用。

三、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完善对策。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在我国,会计电算化尚未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了促使会计电算化处理的信息更系统化、智能化,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针对以上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完善的对策:

(一)强化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

(二)重视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财务信息的安全防范。

(四)建立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

(五)做好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基础管理工作。

(六)改善和提高会计软件功能。

四、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总而言之,随着企业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谁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拥有核心竞争力,所以信息流成为了企业的生命线。这就要求企业注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方法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大学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大全(18篇)篇十八

2.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影响。

3.近代会计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4.信息技术与会计变革。

5.会计的国际化和国家化辩证关系分析。

6.当前我国会计环境若干问题的探讨。

7.会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8.近代会计发展史研究。

9.会计信息质量与资本市场发展。

10.会计学科发展趋势研究。

11.转型经济时期会计的特征分析。

12.经济全球化与会计国际化。

13.不同经济体制中的会计模式问题。

14.社会经济环境变迁对会计学科体系的影响分析。

15.现代会计在经济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功能分析。

16.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环境分析。

17.企业目标.会计目标与内部会计控制。

18.会计环境的变化将导致会计理论的重构。

19.试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时空观。

20.行为科学与行为会计研究。

21.金融危机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

22.法律制度与会计监管模式。

23.法律制度与会计模式。

(二)中国会计法规体系建设问题。

1.中国会计法规体系的框架结构研究。

2.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想。

3.贯彻执行和进一步完善《会计法》方面的问题。

4.我国会计法规与其他相关法规的协调问题。

5.会计人员管理法规与规范。

6.会计法设计的重大会计理论问题研究。

7.完善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思路与措施。

8.影响会计准则及其制定的主要因素。

9.会计准则的“政治程序观”与“经济后果观”分析。

10.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质量。

11.中外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比较。

12.基本会计准则与具体会计准则的关系。

13.试论我国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

14.会计理论发展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

15.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及其改进建议。

16.试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17.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及其基本规律。

18.从会计舞弊案例看会计准则与制度改进和完善的主要路径。

19.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

20.我国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构建。

21.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与趋同研究。

22.对我国xx会计准则的思考。

23.试论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理念转变。

24.损益表现和资产负债表现的比较研究。

25.试论目标导向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

26.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均衡研究。

27.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会计准则的执行。

28.以真实与公允理念引导会计准则的制定。

29.高质量会计准则问题研究。

30.关于会计准则的性质研究。

31.中美xx会计准则比较。

32.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比较研究。

33.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问题。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会计管理。

1.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会计改革。

2.现代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基本功能。

3.公司治理与企业会计管理系统。

4.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会计管理模式。

5.内部人控制现象的会计学分析。

6.现代企业制度与现代理财观念。

7.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税务会计。

8.会计准则对企业纳税影响。

9.产权制度与现代企业会计。

10.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理论。

11.企业货币资金控制体系。

12.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会计控制的关系。

13.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

14.企业管理创新的会计学分析。

15.企业目标与会计目标的基本关系。

16.内部会计控制在xx公司的运用。

17.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18.公司治理与会计准则的实施。

19.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

20.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

21.企业的内部控制的目标与方法研究。

22.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问题研究。

23.会计判断与盈余管理。

24.会计估计与盈余管理。

25.试论会计职业判断中的责任问题。

26.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初探。

27.论会计职业道德与内部控制。

28.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

29.内部控制的执行监管研究。

30.利用内部审计加强内部会计控制。

31.会计控制的委托代理分析。

32.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构造及其分层设计。

(四)会计管理体制.会计监督和会计信息质量。

1.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

2.我国会计管理体制改革。

3.中外会计管理体制比较研究。

4.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监督的新特点。

5.会计监督的基本理论问题。

6.会计监督规范化问题。

7.财务总监制度的发展与优化。

8.会计委派制的发展与优化。

9.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

10.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中外比较。

11.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透视。

12.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及其改革。

13.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方法。

14.会计报表附注信息的利用。

15.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

16.企业信息的自愿披露与强制披露。

17.会计监管与审计的关系。

18.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19.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

20.企业进行会计操纵的动机研究。

21.试论企业会计披露的透明度问题。

22.透明度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23.表外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研究。

24.试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结构层次。

25.试论会计师的职业判断问题。

26.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限制性因素分析。

27.会计政策选择与公司盈余管理。

28.试论财务报表附注的撰写。

29.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分析。

30.试论业绩报告的改进。

31.会计诚信建设的思考及对策。

32.会计职业自律机制研究。

33.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思考。

34.会计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

35.新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对会计人员能力的要求。

36.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探析及监管机制创新。

37.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

38.试论会计披露的透明度。

39.试论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主体的职责。

40.会计监督弱化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41.试论会计的。不确定性与会计信息质量。

42.会计信息披露的博弈论分析。

43.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的成本和收益分析。

(五)企业财务会计问题。

1.会计理论结构的探讨。

2.对财务会计基本假设的重新思考。

3.财务会计目标探讨。

4.试论会计计量中的会计估计问题。

5.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

6.试论会计估计与会计信息可靠性。

7.试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8.试论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进措施。

9.试论资产的计量理论。

10.资产的定义及其特征研究。

11.负债的定义及其特征研究。

12.收入要素及其特征。

13.试论收益.收入和利得的关系。

14.费用的定义及其特征研究。

15.试论支出.费用.成本和损失的关系。

16.会计要素基本关系研究。

17.现值会计研究。

18.试论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

19.会计方法选择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20.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

21.资产计价方法的选择。

22.资产减值会计研究。

23.金融工具及其信息披露。

24.无形资产会计研究。

25.中期财务报告探讨。

26.分部会计报表问题探讨。

27.或有事项会计探讨。

28.会计计量属性探讨。

29.公允价值会计问题。

30.试论公允价值计量。

31.我国公允价值运用探讨。

32.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国际进展及其在中国应用的思考。

33.从金融危机看公允价值计量的问题与改进。

34.公允价值与相关性。

35.公允价值与稳健性。

36.全面收益会计问题。

37.网络经济条件下的财务会计问题。

38.利得与损失的确认与计量。

39.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40.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问题探讨。

41.租赁会计问题。

42.经营租赁的真实动机。

43.反倾销会计研究。

44.稳健原则和会计中的不确定性。

45.债务重组会计研究。

46.非货币性交换会计问题研究。

47.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48.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分析。

49.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50.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51.对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原则的认识。

52.借款费用处理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53.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问题研究。

54.期货会计探讨。

55.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探讨。

56.股份支付的会计问题探讨。

57.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58.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59.股东权益稀释会计探讨。

60.试论××会计原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61.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

62.运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会计收益质量。

63.资产减值内部控制探讨。

(六)特殊行业与特殊业务会计问题。

1.社会保障会计。

2.环境保护会计。

3.人力资源会计。

4.通货膨胀会计。

5.养老金会计。

6.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探讨。

7.小企业会计问题。

8.非银行金融机构会计问题。

9.基金会计问题。

10.证券公司会计问题。

11.中止经营会计问题。

12.境外子公司外币会计报表折算问题。

13.企业集团的若干会计问题。

14.企业清算会计问题。

15.权责发生制在政府会计中的应用。

16..股票期权会计。

17.反倾销会计问题。

18.非营利组织会计问题。

19.养老金制度与养老金会计问题。

20.中美养老金会计比较研究。

21.合并会计报表问题研究。

22.中美反倾销会计比较。

23.政府与非营业组织会计问题探讨。

24.现金流动会计探讨。

25.行为会计问题研究。

26.知识经济与会计平衡公式改革。

27.绿色会计要素的确认。

28.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探讨。

29.企业并购会计研究。

30.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31.合并会计报表问题研究(可以具体化)。

32.套期保值的会计问题研究。

33.破产清算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的理论比较。

34.资产证券化中的会计处理问题。

35.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36.企业会计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比较研究。

37.资本保全与会计模式研究。

(七)注册会计师及审计。

1.全球金融危机与审计制度变革问题研究。

2.现代审计在强化企业风险管理(含内部控制)中的作用机理研究。

3.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变革研究。

4.中国新审计准则的实施效果评价及改进研究。

5.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研究。

6.新信息经济环境下的审计基本理论方法创新研究。

7.特殊普通合伙制下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8.企业内部控制的应用研究。

9.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探讨。

10.中国审计规范体系建设及执行效果研究。

11.产权保护导向的审计法律制度重构问题研究。

12.中国政府部门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13.国际鉴证业务准则及其影响。

14.资本市场舞弊及审计对策。

15.公司财务欺诈及审计对策。

16.风险导向审计。

17.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的相互关系研究。

18.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研究。

19.统计抽样在审计中的运用。

20.审计市场集中度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研究。

21.中国审计准则的执行问题研究。

22.政府治理与国家审计的相关性研究。

23.审计职业判断。

24.审计重要性水平。

25.审计独立性。

26.审计失败与风险控制。

27.期望差距问题。

28.审计市场集中度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研究。

29.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30.中国的审计环境研究。

31.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研究。

32.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33.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研究。

34.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与实践。

35.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36.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问题。

37.新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对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

38.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研究。

39.审计职业道德准则的制定与实施。

40.我国实施独立审计准则的若干问题。

41.我国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问题研究。

42.绩效审计研究。

43.经济责任审计。

44.××公司审计案例分析。

45.政府审计风险。

46.会计师事务所咨询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47.政府审计准则建设问题。

48.独立审计准则问题。

49.内部审计准则问题。

50.分析程序运用问题。

51.审计信用危机治理。

52.会计师事务所鉴证业务的发展策略研究。

53.电子审计证据的搜集与评价研究。

54.财务信息审核或审阅或执行商定程序的有关问题。

55.注册会计师民事法律责任制度研究。

56.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发展问题。

57.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研究。

58.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与保护措施。

59.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

60.审计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61.网络审计若干问题研究。

62.网络经济时代审计问题。

63.cpa代理纳税问题研究。

64.cpa管理咨询问题研究。

65.政府采购审计问题研究。

66.集团公司审计问题研究。

67.交易循环划分与审计有效性关系。

68.小规模企业审计。

69.试论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

70.试论会计判断与审计判断。

(八)会计教育问题。

1.会计学科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3.会计学科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发展。

4.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

5.会计人才的评价.选拔与激励机制。

6.会计机制与会计人员的自律机制。

8.会计职业道德。

9.财务管理学科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发展。

10.注册会计师人才培养与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改革。

11.会计教学方法探讨。

12.会计本科学习阶段的思考。

13.会计与财务教学。

14.网上评教体系功能作用。

15.会计.审计.财务课程中的多媒体教学问题。

16.会计.审计.财务课程中的案例教学问题。

17.会计.审计.财务专业中的实践教学问题。

18.构建会计人员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19.大学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革途径。

20.新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对大学会计教育的冲击。

(九)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1.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创新。

2.战略财务管理问题。

3.债务重组的财务与会计问题。

4.资本成本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5.股票期权制与企业理财。

6.资金结构理论评述。

7.投资组合理论。

8.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9.资金成本研究。

10.股权激励及其对财务的影响。

11.企业财务能力分析。

12.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13.财务风险管理。

14.收入管理。

15.股利政策。

16.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

17.企业适度负债研究。

18.我国××企业实行民主理财的调查报告。

19.企业财务控制机制。

20.非持续经营企业的财务管理。

21.管理层收购中的财务问题。

22.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与体系。

23.企业绩效评价体系问题。

24.财务理论与财务实践背离情况的调查及其协调对策研究。

25.行为财务理论综述。

26.企业集团管理控制模式选择及实施。

27.基于财务报表分析的证券投资策略研究。

28.认股权证在投融资中的功能作用。

29.内部资本市场的相关问题研究。

30.eva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运用。

31.公司价值评估模型及其评价。

32.公司治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33.信息披露与公司融资成本。

34.财务风险管理。

35.财务困境研究。

36.财务治理模式探讨。

37.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

38.再融资方式与成本的比较。

39.资产重组与债务重组。

40.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问题。

41.abc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42.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

43.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

44.内部资本市场文献评述。

45.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的比较。

46.××国有企业股利支付率分析。

47.××国有企业分红案例分析。

48.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与公司治理效率。

49.公司财务风险的预警与防范。

50.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

51.跨国公司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52.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3.企业并购效应研究。

54.基金投资。

55.企业融资动机与原则。

56.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

57.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资本市场监管。

58.预算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探析。

59.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0.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十)成本管理会计改革与创新。

1.当代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新发展。

2.当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3.企业资本运营机制。

4.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与企业理财。

5.行为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

6.行为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7.责任会计与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

8.责任会计与企业约束和激励机制。

9.作业成本会计及其应用。

10.建立现代成本控制体系。

11.成本计算方法的改革。

12.成本考核与分析指标。

13.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14.成本控制战略。

15.环境成本管理。

16.社会责任成本管理。

17.人力资源成本管理。

18.质量成本管理。

19.成本粘性问题研究。

20.时间在管理会计中的运用。

21.成本动因分析。

22.价值链成本分析。

23.生命周期成本管理。

24.成本管理理论与实务国际动态。

25.论成本规划。

26.企业成本管理目标研究。

27.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在存货计价中的应用。

28.物流成本计算与控制。

29.供应链成本构成与管理。

30.国有建设单位会计核算研究。

31.建设项目审计问题研究。

32.投资者保护机制研究。

33.财务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研究。

34.物流成本控制方法探析。

35.研究成本支出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36.企业成本管理理论的现状及应用研究。

37.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

38.资源消耗会计的研究(浅析资源消耗会计)。

39.资源消耗会计与作业成本会计的比较研究。

40.资源消耗会计的应用问题研究。

41.成本战略成本管理分析方法研究。

42.成本战略管理应用问题研究。

43.透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44.作业成本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

45.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对策。

46.企业战略成本控制体系研究。

47.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研究。

48.制造型企业质量成本控制研究。

(十一)计算机在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问题。

1.计算机会计系统内部控制。

2.建立管理会计电算化系统。

3.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设计的若干问题。

4.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运行。

5.计算机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6.edp会计的控制与审计。

7.电算化系统审计的若干问题。

8.edp会计实验室建设的若干问题。

9.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与erp。

10.××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

11.erp系统业务流与资金流同步问题探讨。

12.erp产品成本控制系统设计。

13.投资时机与投资规模分析的excel应用。

14.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相关范文推荐

    做生意合伙合同(实用17篇)

    合同协议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预测性,有助于双方在合作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合同协议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二。合伙人、出资及

    冬天的色彩高中(优质22篇)

    优秀作文需要注意细节的处理,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让文章更加生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欣赏,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中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冬是一个纯洁的季节

    美丽的清水河大桥(通用18篇)

    优秀作文能够通过文字的力量感染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而在

    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大全(16篇)

    教案模板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参考资料,它能够帮助教师全面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在下面的范文中,大家可以了解到各个学科教学中常用的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和使用。

    七夕新颖活动方案(优秀20篇)

    活动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充分准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非常有趣和创新的活动方案,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考。【活动一】、浪漫七夕相约兴隆鹊

    教师伴读心得体会(专业16篇)

    通过写教师心得体会,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成长轨迹进行梳理和记录,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和经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心得体会范文,供广大教师参考与借鉴。

    留在记忆中的那个人初二(实用17篇)

    写作是一个不断尝试和提升的过程,只有积极实践才能取得更好的写作成果。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作文的范例,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那些曾以为念念不忘的

    公司贸易买卖合同(专业17篇)

    买卖需要双方的合作和理解,只有双方互利互惠,才能达到良好的交易效果。接下来的文章将为大家整理一些成功买卖的案例,供大家分享和借鉴。买方(甲方):。卖方(乙方):

    六年级夸夸我的好老师大全(17篇)

    优秀作文需要有独特的观点和个性化的写作风格,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精彩段落,与大家共享。在我的心目中,有一位一直引导着

    软笔培训学习心得(优秀21篇)

    写学习心得可以促使我们更有目的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学习心得范文,或许能够给你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20xx年,我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