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18篇)

时间:2023-12-15 作者:XY字客

在写作过程中,借鉴范本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和语言表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范本,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18篇)篇一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杨峪河镇松树嘴九年制学校)。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要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列,就必须重视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我们常常讲“科教兴国”,就是要创新教育。因此,创新教育的提出使素质教育的概念更加具体明确化。

21世纪的基础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应该是充分体现教育的未来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造性的人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中均提到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既是时代发展、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需要,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总结应从以下几方面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正确认识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理解、学习、掌握。但我们目前有的教师只要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或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这是走入了教育的另一个误区。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都是创新。

二、角色的转变,改变教学方式,为创新教育构建平台。

在新课程条件下,课堂不再单纯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学生也不是等待灌输的“知识回收站”,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广阔天地,要求教师成为语文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变传统的单向交流为多向互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幻想、发表独立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探索具有创新意义的新方法。在作文创新时要学生不受外界的干扰和限制,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按照自己个人的思维模式、创作方式、表达习惯,进而对内心感受及外界事物的个性诠释。并不断超越自己及他人,去追求更有新意的表达方式。精心指导学生主题思想和选材的创新、写作方法的创新、语言表达的创新、求异质疑的创新。

三、平等、友好、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创新教育营造宽松、竞争、合作的和谐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好的态度对待学生,培养学生创新人格,让学生学会做人,使他们具有进取心、独立性、坚韧性、责任心等创新品格。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把课堂还给学生。

四、改变课堂时间、结构,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创新教育创造机会。

要改变师生占用时间比,改变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占用一节课的多半时间的传统,根据语文学科的内容或课堂知识结构的特点,合理而科学地占用时间,为教师“教”的创新和学生“学”的创新留足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也要改变课堂教育环节占用的.时间比,一节课的各个环节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学习新知识,占用10~25分钟;机动5分钟;剩余时间由其他环节合理占用。这样,就有利于知识的应用与迁移,有利于时间的改变,为学生“学”的创新提供及时的保证,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能力。

五、培养学生创造力,让学生积极创新。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精心设计、合理组织、科学指导。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搭建平台,作为教师还应该有创新意识,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造性教学原则,精选教材,挖掘教材中创新教育的因素,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而产生兴趣,或有一定的坡度、难度,蕴含丰富的情感因素,诱发学生学习的情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针对学生害怕在师生中出丑、发言不积极、回答问题不主动等情况,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敢于创新,我们应允许学生在学习上出错,保护学生创新意识,让他们以后敢于发表见解。

六、运用具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创新。

教师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语文教学导语,设计开放性作业,激励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愿。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理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语文教师必须理顺师生关系,创造一个真正的宽松自如,学生自由发言的天地。

总之,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我只捕捉了一些皮毛。但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探索,一定能培养更多的新型人才,为我们创新型的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18篇)篇二

语文是一门涵盖内容十分广泛的学科,语文素养是提升语文应用能力的关键,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应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首先,要注重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是语文应用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的工作进行:第一,巧用文章信息,整体把握文章内涵。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扑捉信息的多少。初中语文的阅读文章更多的是议论文和古文,因此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古文、议论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例如在阅读议论文的时候,要重点的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意图,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信息整体把握全文。在阅读古文的时候,要重点的把握文言文词、句、语法等知识,提高学生文言文知识素养,从而提高学生对古文的阅读能力。其次,要注重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初中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属于自己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因此在培养初中生的写作能力的时候不能仅限于教授一些基本写作要素、写作技巧、写作规范等理论知识,要注重写作的实际性和实用性,积极的引导学生仔细的观察实际生活,从生活中寻找语文写作素材,从而让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语文和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二、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探究性学习着力于学生的学,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体验和创新。探究性学习能锻炼初中学生有效搜集和处理语文信息的能力,以探究课题为主题,学生依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遴选对语文学习有用的信息,在不断扬弃的过程中体会这些信息对最后解决语文问题的帮助,从而提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用语文的能力。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逐步提高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将语文课堂变的生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去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来。教师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不断的培养语文应用能力。

3.在学生中组建合作小组。

从生活、活动中获得语文课外资源,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初中生具有喜欢和伙伴们共同学习的心理特性,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把学生分为各个合作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积极的去生活中寻找语文课外资源,然后带到语文课堂上,小组和小组之间相互的讨论,互相的学习,共同的进步。通过收集语文课外资源和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强调应试教育,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和应用性,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这样不仅使语文课堂变得死板、功利,还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强调素质教育,强调语文的实用性,要求语文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因此,在现代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应用能力、语文素养、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来提高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18篇)篇三

目前,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对于语文这种语言类的学科,更是将培养实际的语言应用能力提升到首要的位置。如今,时代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语言的交流也是层出不穷,人们每时每刻都在应用着传统的语言,适应着、接受着新的语言。而初中语文作为语言能力形成的基础,对学生今后的交际和文字运用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学会语言的应用刻不容缓。

(一)应试教育的制约。

目前,在应试教育的压制下,我国的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面考试为重点,任何与考试无关的东西都不会出现在课堂上,避免影响到考试的成绩,使学生长期处于基础知识及文字的记忆之中,很难考虑到语文的实际应用。以作文的写作来说,很多学生在面对作文的题目时,不知道怎么写,不知道写什么,或是写出的东西永远都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内容生硬、古板,较多仿照课文的形式,很难有创新的文章。如此的教学方式,不但违背了学有所用的教学之道,同时还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对学生日后的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

(二)铸统教学的影响。

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主要是分为“教”和“学”两方面,教师的“教”决定了学生的“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的思维方式永远跟随着教师思想发展,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教师经常抱怨学生出现学习兴趣不高、上课时不配合的情况;学生并不觉得是自己学习不努力,而是教师讲课不够精彩;所以,一味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整天的面对着生硬的语句和难以理解的古文词汇,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上,需要教师在教学技巧及教学方式上有着更好的转变,除了要掌握较高的知识技能之外,更需要拓宽教学事业,以较强的敏感力和发散思维来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无限思考的.空间,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语文应用强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以致用为主,从封闭的课堂学习向开放式教学的方向转变,改正以往单一化教学的弊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开拓精神,并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与发展平台。

(一)建立学生应用语文的意识。

初中教学中对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仅仅通过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要树立学生的语文应用意识。只有当学生掌握了语文的应用能力,将语文知识有效的应用到语言当中,并同通过表达来提高知识的掌握力度,从而了解语文应用的重要性,让学生产生自觉应用、喜欢应用语文的现象,有效的建立起语文应用的意识。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珐。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要从过去的“一言堂”逐渐转变为师生互动、平等交流的局面,教师从“台上”走到了“台下”,实现了多元化的教学。而在教材的学习方面,多实行单元学习,并了解单元在教材中的整体地位,了解单元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做好知识的逻辑架构,完成学生的调研分析工作,有效的设计好语文教学内容,达到应用教学的目的。

(三)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语文教学、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倡导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导,使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教师由之前的“授教者”逐渐向“组织者”“指导者”的方向转变,以平等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此外,从课堂教学的评优来看,从以往的以教学为中心的评优标准逐渐向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方向去转变,实行知识学习与实际应用的双方面评优标准,来实现真正的语文应用能力。

【结语】。

语文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在语文的教育中,仅仅依靠背诵是很难适应目前的社会发展状况的,更需要进行有效的实践应用,达到了真正的学以致用。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18篇)篇四

摘要: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我国初中语文教育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传统的教育思路得到了完善和改进,教师开始适应当前的教育模式。但是一些教师仍然没有领会到新教育理念的核心,忽视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语文兴趣的培养,所以实际的语文教学效果改观并不大,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创新水平培养是教育的关键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教育的新理念,进而应用针对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本文首先探讨了当前初中语文教育的现状,进而提出了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水平和能力的策略和思路。

在新课改的落实过程中,初中语文教育的实效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在实际的教育中,教师并没有加强对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注,所以整体的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持续影响下,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要求、教学安排以及教学内容和相匹配的教育评价方式都是围绕着成绩来安排的,忽视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并且限制了学生创新力和主动性的发展,学生在创造能力方面比较差。所以说,在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把创新能力培养当作重点内容对待。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直接关系到学生潜能的发挥。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兴趣培养来激发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这可以为后续的创新能力培养打好基础。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教育中安排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比如在讲解云彩相关的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学过的课文和自己的真实生活经验来进行探讨,如何通过各种现象来判断天气的阴晴雨雪?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可以放开探讨,并且积极地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光彩现象、云的变化和形态等等,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积极性的发展。

(二)转变教学理念。

在以往的教育中,教师往往只是讲述者,而学生是单纯的倾听者。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应对考试的技巧,而不是让学生真正的提升语文素养和能力,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是考试限定范围内的,这在较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不利于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发展。想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需要转变教育思路,并且善于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积极学习并且把相关方法应用在实践中。与此同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的课外自学,这样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其他才能。比如在讲解桃花源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激发学生的视觉神经和听觉系统,让学生发展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兴趣,在实际的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我们生活的城市照片,让学生感受城市生活和世外桃源的差别,并且探讨世外桃源生活和城市生活的优缺点,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纯净和高尚。

(三)关注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和成绩好坏是评价教学活动效果的标准。对此,教师需要持续的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水平。同时首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利用分组学习和游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究中,让学生提出疑问并且协助学生解决这些课堂中的难题,让学生在这种合理的.学习过程中发现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路。比如在讲解《济南的冬天》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围绕着“我心中济南冬天的样子”这个主体,进行自由发挥,利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解济南冬天的美景,并且说说自己期望中冬天的状态,让学生经过小组讨论之后,选出出色的学生代表在讲台上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而不是简单的倾听者,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学习的主题。

(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需要注意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教师需要全面的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发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而突破以往比较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更为全面的思考初中语文学习问题。比如在讲解羚羊木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效的安排教学流程,首先让学生分析课文的主旨,而后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全面的分析文章内容,进而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文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持续的鼓励学生和合理的引导学生,合理的认可和肯定学生的优秀观点,让学生可以具备信心。如此一来,学生可以产生较强的积极性,并且努力从多个方面和层面进行思考和探究,有着良好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学科内涵十分丰富,但是实际的课时比较少。同时,语文是一门适合自学的学科,教师可以打破讲台这个瓶颈,加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和沟通。比如在听说培养方面,教师需要抽出时间让学生进行演讲,让学生有条件和有机会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这样的学生,学生每年都会有多次在讲台上大声演讲和说话的机会,他们在思考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发展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课文的交流和语文探讨,并且有意识的提升自己的听说能力,拓展自己的语文思路,积累写作方面的有效素材。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需要让学生大量的积累语文知识,而不是凭空的想象,需要引导学生多去图书馆,并且确保每个星期的阅读量,让学生持续的阅读并且做一些阅读笔记,这样学生才能把自己脑中所想和所思用笔来表达出来,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语文永远是最基础、最为重要的课堂。教师在持续的教学探索和实践中,需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且持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通过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能发展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实现创造能力的发展。如此一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可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学生可以获得比较全面的进步。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18篇)篇五

一、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有些语文教师教学模式单一,照本宣科,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有个性的学生不能积极看待,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创造热情。由此可见,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能力的修养,使自己首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语文课堂上的听、说、读、写的教学中,要突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学生参与意识、探索精神、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条件、创设氛围。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视作课堂上的“导演”,由原先的演绎知识的“演员”转变为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导演”,要对知识的重、难点和来龙去脉吃深吃透,并要摸清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其思想的差异性,恰到好处地兼顾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接受能力,让课堂的每个“演员”开动脑筋,主动表演。并且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去感悟,去思考,去钻研,去实践,探索知识的奥秘。对于学生的见解和看法,不要马上给予肯定或否定,以免挫伤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影响学生踊跃回答问题的情绪,也不要在学生答案不着边际时出面代理,而要适当地鼓励、启发、引导,让学生品尝找出正确答案的愉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突破课堂教学空间,创设语文实践天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创新教育的培养贯穿于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中,语文教学应变传统的概念化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为实践性教学。如教学《范进中举》一文时,我就让学生自己将其改编,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个个都积极地研究教材、把握剧本,都真正成了剧中人,想过把“演员”瘾,这样也就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突破了课堂教学空间,为学生开创了语文实践天地。同时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采用新技术,新手段,实现教师与学生的“零距离、无缝式”[3]互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学及教育机构引进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提高教学质量,完善课堂授课效率,如果能引入一些新技术、新手段,实现教师与学生的“零距离、无缝式”互动,则一方面解决了互动与教学进度的平衡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不完全”互动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阶段的互动式教学工具主要有“电子白板”和“抢答系统”两类产品。“电子白板”全名为“多功能交互电子白板”,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把许多宏观、微观的景象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带给他们非常直观的视觉感受,使得学生的体验更直接,感受真实,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传统授课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另外,抢答系统是基于无线通讯技术的互动教学产品,通过现有的多媒体教室进行互动问答,随堂测验等活动,能够将课堂上每个成员的情况及时反映到这个系统中来,学生可以通过自已手中的遥控器来查看自已的答题情况等。互动教学系统的广泛应用,将解决课堂教学的一系列难题,将为教学提升授课实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卓有成效的、积极的作用。

创新教育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初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初中语文教学要立足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想方设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多种手段,多种技巧,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训练,激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进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陈宏伟.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9:3-4.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18篇)篇六

中学语文的“文道”之争历来是教育界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中国历来有把语文教学作为“文以载道”的思道德教育工具的传统,而最近不少老师过于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最基本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语文应用能力。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影响下,中学语文教学对文本内容过多地拔高分析和条分缕析地讲解,为了应付频繁的月考、抽考、统考等各种五花八门的练习和考试,学生挤占了对语文教学内容学习的空间和大部分思考时间,忽视了培养最基本的语文实用能力。在走入社会的很多初高中毕业生中,很多人在语文能力的应用方面捉襟见肘:普遍存在着汉字书写错别字连篇,讲起话来不是辞不达意,就是啰嗦重复,写起文章来不是不知要写什么、无话可说,就是空洞无物。在当今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时代,各种类型的信息交流日趋频繁,几乎随时随地都要应用到写字、说话、应用文写作等语文实用能力,所以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文用来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能力的工具性特点,充分认识并尽快纠正上述偏向,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文实用能力的培养,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和社会效益。教师要结合不同课文的不同特点,为实现上述目标选择科学的教法,组织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初中阶段是我们国家九年制全民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我们要在改进教学方法上功夫。所以教师既要抓住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又要针对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但心理上尚不成熟,逻辑思维能力有待加强、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的心理特点,在促进学生独立的思想指导下,把学生“扶上马”,并为学生牵蹬引缰,为他们放开思维自主学习“送一程”。按照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单一到复合的教学基本原则,我们对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进行分项集中训练,努力在初中阶段使学生的写字、口语、应用文写作等实用性语文能力基本过关,在不加重学生的负担的基础上,让学生系统掌握相关语文知识和技能。

如在训练学生写字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实用性的原则以硬笔为主。

加强对学生进行硬笔书法训练,并为了巩固和复习中华民族的书法精粹,辅之以软笔书法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把教师讲解示范与学生定时定量练习相结合,可先通过板演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用笔要领,再让学生像古代学生描红学习书法一样,摹写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然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临写基本笔顺、基本结构。在这个练习阶段,要让学生学习小组的互评矫正和教师评价分析相结合,最后让学生集中一段时间进行独立背帖练习,逐渐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并把写字训练与课文字词教学融会贯通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与教材内容的有机联系。

二、根据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可以说,中学语文教材的选编都是围绕着这一目标的。无论是选用的文言文课文,还是现代白话文课文,都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学习、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但是文言文毕竟在现实的交流、交际中不再广泛使用,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能力,还必须以现代文为主。以白话文为基本工具的现当代文学使学生在阅读接受起来没有像面对文言文那样的语言障碍,当代文学作品更是和当前的汉语同步,而且所选的课文都是在语言运用方面的典范之作。这些课文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现代汉语语汇,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而且不同体裁的课文对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和写作能力都大有帮助。教师在讲授现代文时,要注意采取与文言文不同的教学方法,切忌上成单纯的知识传授课,要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尽量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着重让学生自己分析、比较、运用,这样才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如朱自清在《背影》中运用了一系列的描写“父亲”去买桔子的动词,可以让学生运用比较、替换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确,并及时地让学生活学活用,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准确描写自己或亲人朋友在生活中的一系列动作,让语文能力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要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先要排除学生怕字当头、惧怕当众开口讲话的羞怯心理障碍,让学生有说话的勇气和学习兴趣;然后在口语交际的练习中,对学生进行发音准确、语速、语调得当、中心突出、条理分清、表意准确、文明礼仪等基本功训练;在此基础上可在口语交际训练课上,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指导学生了解准确复述、口头问答竞赛、即席发言、交谈采访、对特定的对象进行解说、小组讨论、正反方辩论等各种口语交际形式的基本要求。

三、利用应用文写作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在应用文写作训练中,要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让学生根据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已有语文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掌握写作结构格式、内容语言的顺序等写作规范,再由易到难地重点进行语文应用规范训练,并让学生贴近现实,联系实际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同时也要注意现代白话文与文言文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典文言文的语言精炼、准确、含蓄的精华,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达到《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实用能力,使学生明显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大大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写字训练使学生养成静心、专注、一丝不苟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说话训练发散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应用文写作训练则增强学生参与生活的意识和为社会服务的才干。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18篇)篇七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伴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只有创新教学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性思维,开启学生的创新大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创新的能力。为此,本文特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如下探讨:

一.创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校教育应该以教育学生为本。许多活生生的教学事例说明:严厉、呆板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他们只能一味地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惟命是从,如傀儡一般。这样的教学肯定不能培养出有主见、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老师应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充分发展、张扬个性,创新的火花才能燃烧起来。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老师必须做好下面两点:

1.教师扮演的角色要发生转变。“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我想,这也就是说,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朋友,而不是管制式的家长。老师在课堂上要亲切、温和,课堂下多与学生谈心,让他们觉得你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才会由怕你变为敬你、爱你,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乐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2.要充分尊重学生。老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错误,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老师好,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这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就如同鸡蛋孵化成小鸡,一旦温度达到一定的条件,创新的小鸡就会破壳而出。

二.居高临下,引导学生站在高处观察事物。

教学就象登山一样,只有攀登到最高处,眼界才放得开,才能看到壮阔无比的大千世界,才能领略无穷的风光。站得高,想象才能丰富,思维才开阔。在这个意义下,我们在教学一篇课文时,不论长文短课,都应有个制高点,并且引导学生在这个制高点上,鸟瞰全文,驾驭全篇,只有这样,才不致于被错综复杂的.事物所迷惑,才能有所发现。《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写得很简练的散文,课题以“问”的方式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要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可谓不费吹灰之力,但是作为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来说,重要的不在于这个回答百分之百的准确,而在于形成这个答案的过程:为什么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呢?这便是思维活动的出发点(制高点),从这一点出发,志愿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才被一一地发掘出来。可见,引导学生站高望远是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思维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忽视了这一点,教学就有事倍功半的可能。

三.启发想象,开拓创新之路。

想像力是人类所独有的思维能力,它能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发散正是创新的基础,也是一切发现和发明的基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机会,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如对有些充满活力诗情画意的诗文,就可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画一幅能够表达出诗意的图画。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

因此,理解好诗句,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然而,从文字到图象,需要有思维的加工过程。不同的学生,对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布局。让学生通过诗句表现自已脑海中诗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鉴于学生的能力水平问题,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边讨论、边思考:画什么,该怎么画?这样,学生在和谐、合作的气氛中自主学习,各抒已见,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古诗《天净沙。秋思》时,学生就如何在画中表现“小桥流水人家”一句的诗意展开了讨论,各执一词,争执不已。有的认为应该在房子旁边画一座桥,再画一条小溪绕屋而过,有的认为小溪不应绕屋而过……所有这些争议对诗句的理解似无关联,怎么画都无所谓。但可贵的是,它能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能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为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选进教材中的部分古诗有一定的故事内容,可表演性强。让学生把古诗编演成一个故事,学生则能展开丰富的联想,理解诗意,充实内容。例如,学生表演《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诗中诗人询问苍天的场面时,他们运用已有生活经验,充分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不同的学生对作者当时的神态、动作的设计都有所不同:有摸着后脑,一片茫然的,有仰天长叹的……学生种种表现,不正是创新的表现吗?求新、求异,就是创新能力的所在。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对古诗进行改写。例如,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教学的最后,教师进行这样的启发:诗中送别的场面是如此感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离别的场面,同学转学、亲人远行……在依依惜别之时,大家一定会有许多心里话想说,让我们都来学学作者,把心里的话写成一首送别诗,赠给自已最不舍的人。

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灵感得到激发,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纷纷模仿古诗书写出自已的诗篇。我们不强求学生的诗作是否工整漂亮,但是,这样的学习过程,不正是他们一个自超越、自我创新的过程吗?只要有这样的土壤,孩子们创新之花必定灿烂缩放。

四.勇于质疑,善于求异是创新教育的最高境界。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尚无数据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18篇)篇八

摘要:现代社会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社会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语文作为学生一门必修的学科,陶冶学生的情操开拓学生的视野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语文老师不只是教学生如何读懂课本,而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老师自己得提高专业水平,为人师表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语文教师如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注重教学方法,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做了分析,还提出了几点意见。

一、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应该从教学模式上创新。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后,教育部对学校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我国的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学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重视应试教育方面的问题而忽视教育的实际作用。语文教学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一般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的是完成课堂任务而不是把它看成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教师应该把重心放在创新能力和思维培养方面。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师不应是采用“一言堂”式教学方法,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课堂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在课堂中教师要注重课堂的气氛,找到适当的方法进行课程导入,而不是死板地对着课本教学,有效的课程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1.教师从教学主体方面创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得分清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引导地位,而学生在课堂中是主体地位。而很多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在课堂上和学生没有互动即使是互动也是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使得课堂效果较低。学生在这种教学过程中会产生厌恶,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教学主体方面创新。要知道教师只是学生的指路人,路需要学生自己走。教师要和学生形成一种亲密无隔阂的互动需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比如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语文知识,一名学生最近迷上了一款手游《王者荣耀》,里面有刘邦、虞姬、刘备、曹操等这些人物都是有历史典故的,这名爱打游戏的学生对这些人物也是非常的熟悉,老师在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导入汉语言文学,分析里面的人物及人物出现的朝代及游戏中出现的虚构人物形象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改变以前的“一言堂”式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2.教师从教学方法上创新在我国新课程改革后,更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小学老师一般会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觉得他们还小思想还不成熟,所以在教学方式上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教学方式来教学,而忽视学生的感受,造成整堂课下来学生和老师之间零交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法,比如说有一名小学生特别喜欢三国时期的历史,教师应该给予肯定,然后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堂中进行讲授,在此过程中鼓动学生先查阅工具书或者准备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小典故。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说一下自己所知道的一些知识,老师之后给予肯定和总结。这种教学方法告别了之前的“一言堂”式教学方法,在教师的肯定中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也可以告别以前那种枯燥式的教学方法。3.教学平台上创新在我国的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视教学平台这个问题,教师也不重视建立这个平台。在新课程改革后,国家提倡在教学方面的创新,就是让学生拥有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感受自己的价值。比如:学校组织一个诗词大会,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让学生不止是背诵诗词还要理解其中的内涵,在这个活动中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还可以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二、教师要知道初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要注重想象力的培养。

要知道语文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学习语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语文不像理科的一些科目比较死板不是记住公式就能做出来,语文是一门活的艺术,语文涉及写作课通过写作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语文的试卷上一般都是主观题没有具体的答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语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马路上的广告牌很是吸引人,它之所以让人过目不忘就是因为它文字的创新性。可见学好语文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学生立足于社会的基础。

三、总结。

语文是一门必修课程,可见它的重要性。对于初中生来说,教师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言堂”教学方法整堂课下来几乎和学生没有互动,教学过于枯燥无味不但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要有创新的教学方式,好的教学方式可以活跃教学气氛,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变得活跃。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而创新型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教学方式的改变是必要的,学校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3]沈红,王毅.阅读与悦读―――谈中学语文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3,(12).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18篇)篇九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当今世界,知识的更新周期缩短。高新技术发展迅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急需涌现一批又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共同重视。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为此,本文特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如下探讨:

一.创设新情景,导入新视角,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新情景,进行视角转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我在讲完《皇帝的新装》之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课文中的皇帝和大臣一样的人?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有的说:“我妈妈新买的衣服别人都说漂亮,可我一点都不觉得漂亮。”有的说:“爸爸带我去拜访他的朋友,他的朋友都说我长高了,长得越来越漂亮了,可我觉得没什么变化。”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已经领会了课文所蕴含的`意思,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创新能力来自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末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具体体现。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比如语文教学中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就要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已见,敢于提出自已的见解,不要有什么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有创新价值的,哪怕只是一点创新的火花,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与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创新积极性。例如《孔乙已》的主题,课本的预习提示和《教师教学用书》都认为小说“揭示了为封建科举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是不是一定要这样理解才算对呢?那不一定,其实鲁迅自已只说,《孔乙已》“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别无他议。千千万万的教师这样教,亿万的学生这样学,再也没有什么创见了,应该说在封建社会,爬上去的知识分子毕竟只是风毛麟角,没有爬上去的是大量的,但为什么其他人没有成为孔乙已呢?这存在着一个自身因素的问题。孔乙已自身缺乏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学会自下而上才是我们今天从学习这篇小说中应获得的启示。其次,小说中的人们,对孔乙已这样的苦命人是这样冷漠,是不应该的。今天,我们要予以同情与温暖,不能那样冷漠,我们要让世界充满爱。我想如果这样理解,我们今天学这篇课文才有现实意义。同时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构成新形象的过程,其特点是具有生动的再造性和独特的创造性。在语文教学中,再造想象是普遍存在的。比如说,在教学文艺性的课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文章中描写的情境、人物、情节一幅幅生动画面想象出来;在教学说明性的课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文章中说明的事物现象、性质结构、过程等形象、具体地想象出来;在教学议论性的课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想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

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没有想象,便没有创新。我在教学中总是凭借课文,引导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思维遨游宇宙,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青少年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又特别喜欢想象,他们对课文的读解,从课文语句的理解到全文思想,形象和意境的把握,都需要凭借想象的创造功能来完成。因此,我在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就是尽量避免学生完全受课文制约,亦步亦趋,只是从课文中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而是努力引导学生带着被课文所唤起的激情和想象、理智及思考,以学生鲜明的个性色彩和主动精神去积极发现知识,甚至是一些隐藏在课文深处,连作者自己也未曾认识到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来补充课文情节上的空白,意念上的省略,或创新课文的内容,延续课文的情节,或对课文的某些观念进行提炼升华,从课文中引出新的见解等。在我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大都能凭借于想象的创造神力,生动地再现、灵活地填补、大胆地延伸课文内容,在头脑中展现出一幅幅崭新的现实画卷,从而使学生步入创新的境界,得到创新训练,以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古诗《天净沙。秋思》时,学生就如何在画中表现“小桥流水人家”一句的诗意展开了讨论,各执一词,争执不已。有的认为应该在房子旁边画一座桥,再画一条小溪绕屋而过,有的认为小溪不应绕屋而过……所有这些争议对诗句的理解似无关联,怎么画都无所谓。但可贵的是,它能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能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为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选进教材中的部分古诗有一定的故事内容,可表演性强。让学生把古诗编演成一个故事,学生则能展开丰富的联想,理解诗意,充实内容。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18篇)篇十

一、教学生爱读,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英国培根在《论读书》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髓、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由此可见,爱读是会读的基础,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文本对话中产生某种体验,引领学生在文本畅游中理解、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力求和作者达到“共鸣”,以此使学生获取和作者相同的情感体验,激起阅读兴趣,这一目的可用朗读的方式达到,必要的时候给学生简要介绍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这样学生将会更快地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情感。

二、教学生会读,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包括感知文字、理解意义、联想、想象等在内的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才能使他们更好地完成这一系列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我们要培养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读感知能力,包括字形、字音、字义。对于初读时,要求他们能够感知内容,对文本有大致的掌握,知道文写了什么事,解决文中生字词及难懂的句子。这些可在预习时,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采用默读和自由读的方式去解决,课堂上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一下就可以了。

特别应该提到的是词语的感情色彩,藏在字里行间的真实含义。“潜台词”,变动语序的微妙含义等,这是整个阅读能力的核心。所以,在初中阶段,应当十分重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它伴以“精读细研”的阅读方法进行,要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应着重做好下面两项工作:

1.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语、句子、段落的含义和作用。一篇文章是由许多词语、句子、甚至语段组成,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所有的词语、句子、和段落都做详细的分析,只要抓住关键的就行了。关键词语往往是这一句的中心词,()理解它尤其是它的深层次意思往往就能理解句子的含义,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能孤立地看一个词语,必须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上下文去理解,否则同样会出错。

比如朱自清《背影》中有一句话“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里的“聪明”已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有智慧、头脑灵活了,而是太笨、太愚蠢了,因为那时他未能理解父亲的一片爱子之情,现在表现出一种自责、奥悔之情。再如魏巍的《我的教师》中有一句“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这里的“狡猾”已不再是我们经常说的诡计多端、老谋深算之意了,而是特指小孩的聪明伶俐了。因此,我们说理解词语的意思必须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单独解释词语。至于关键句,它往往是能帮助我们理解整个段落甚至某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说来,一篇文章的第一句或某一段第一句都是这篇文章的关键句,个别文章在最后或某一的最后点一下重点,那么这篇文章的关键句就是在最后了。平时我们所说的把握文章主旨,抓住关键句很重要就是这个意思了。对难理解的句子,则注意从意义上和语法上做好句子的讲解和分析。

2.引导学生在整体上理解分析文章。整体性的理解分析能力,即是在对文章的关键词语、句子乃至关键语段的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对文章做出进一步的分析,培养一般性的文学鉴赏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第一是理解课文的需要。学生阅读课文,仅仅懂得了文章里写什么是不够的,只有用正确的观点去评判它说得对不对,值不值得同情或接受,这才算达到了对文章更高层次的理解,完成了对文章理解的全过程,第二是日后阅读鉴赏的需要。

指导学生就一篇文章或阅读材料的内容或语言或写法做出评价或者把两部相似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在对作品的评价和分析当中,首先,要教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够发现和提出作品中值得肯定和成功的方面或应否定不足的方面。其次,要教学生能够对自己所持的观点做出证明。在证明中,做到实事求是,有理有据。再次,在评价中要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让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优美精辟的语句,可采用朗读的方式进行,这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阅读方法诵读的.目的是以声传情,因声求义,探求文字语言的艺术魅力,进入语言所表现的境界,品味其所蕴含的情感。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不尽。”

三、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外阅读比课内阅读更重要,吕淑湘先生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时曾经说过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

苏轼的“故书不厌百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明确指出,只有思考和消化书上的知识,变书本知识为自己的知识,才能发挥读书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曾在《略谈学习语文》中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一种习惯。”只要我们认真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在学校里学生阅读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应养成以下几点习惯:一是读书拿笔的习惯,该勾画的勾画,该记录的记录,勤于积累;二是选择好的版本去阅读的习惯;三是分门别类做卡片的习惯;四是随手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只是局限在教科书这一狭小的圈子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是委难保持高昂的热情的,要想提高阅读能力,需要在兴趣的前提下,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和艺术,培养他们终身读书的好习惯,达到营造“书香社会”的目的,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18篇)篇十一

摘要:新形势下,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各大高校的体育教学也得到了及时的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进步。因此,为了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及实际水平,合理的制定体育教学计划和方案,同时将体育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学生的参与度进行合理的融合,提升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未来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分析。

近年来,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大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好,对于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因此,各大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也加大了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确保学生的综合水平可以得到全面提升,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进步。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的水平和素养,不断的学习和探索,还要主动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确保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18篇)篇十二

[摘要]进入21世纪,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非常关键的。而对学生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的高职数学教学,在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在当前的高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不少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研究这些不利因素,并给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1.教学内容不合理。

高等数学是一门基础课,在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设计中,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课程内容和学时数有所不同,大都放在第一学年开设。讲授知识主要是极限、导数、微分、积分及多重积分等,根据需要,有的专业还讲授一部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分方程等。但教学实践证明,大多数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师抱怨学时不够,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讲不完。这就造成了学生在下一步专业课的学习中遇到用高等数学知识时不懂、不会。专业课教师一般不可能补充高等数学知识,因为他们的学时也是有限的,这时学生要么重新自学数学知识(较难),要么放弃那些繁杂的数学推导,死记公式,既不懂得公式的物理背景,也不能灵活运用。他们的创新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增加高等数学教学时数是不现实的,因为高职高专总学时数有限,还存在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用到高等数学的专业不开设此课程,他们的理由之一是没有学时。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若要从事本专业工作,肯定后劲不足,也就是创新能力不强。

2.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不高。

因为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高级应用型人才,面向岗位,面向就业。学生关心的是如何学好实用技术,为将来毕业时找到理想的工作做准备。他们认为学习高等数学在今后的工作中用不上,还不如考上什么证有用。这就导致在学专业课时只想学简单的、实用的,一旦遇到专业课程需要数学知识就放弃该内容的学习,殊不知,这正是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所必须的创新能力。因为一个大学生不可能只从事一种简单的工作,如钳工,毕业时可能让当钳工,经过一段的时间的实习、熟练,可能让你当技术员、工程师或负责一个项目的设计、实施,这就需要你在本领域不断学习,创新,才能取得进步,胜任未来的工作。如果学生把自己看成只能从事本专业简单工作的技工,那对你的培养就不是大学高等教育,可能只是培训班或中等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技术教育或培训班教育的本质差异应在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尽管他们培养的都是应用型人才。

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积极性不高的另一个原因是:高职高专的学生在高考时分数较低,有的学校录取时学生的高考成绩才一百多分或二百多分。学校为了扩招,争取生源,也把这些考分低的学生录取到了工科、理科专业或其它需要以高等数学作为基础或工具的专业。这些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自然积极性不高,上课时不听,或者根本听不懂,导致恶性循环,不愿上高等数学课。因为高等数学是基础、工具,学生在本专业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佳。

现在大多数高职高专的数学教师感到十分无奈,一方面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学校在评估教师时学生打分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尽管有些学校采取“3+1”质量考评体系,但在领导的心目中,学生不满意、打分低的教师,就认为教学效果不好,导致这些教师无缘职称晋升、评先、评奖。面对这种情况,高等数学教师们只好讨好学生,难的不讲,只讲容易的,容易的一遍讲不懂再讲一遍。其结果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没有讲到,或者课时不够,后面的内容没有讲。

(一)结合实际应用,激发兴趣和求知欲。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独立思考是什么也无法代替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要激发兴趣就要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以直观引发想象,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创造数学的活动,并感到自己有事情做,感受到自己能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他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学习数学兴趣是关键,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不仅让学生容易理解数学中的概念,而且还可让学生知道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是密不可分的。如在微积分中极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一个使学生难于理解的概念,如果能从我国古代的极限思想入手,不但有助于学生对极限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在讲新概念时,教师应尽量提一些学生熟悉或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而又不能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从开始就对新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创设诱人的学习环境。今天的数学在工程、管理、经济等领域的作用与地位早已像它在物理等基础科学的领域的作用与地位一样。我们的教学中应该对此有较充分的体现。可以将一些商品的最佳效益问题,利用数学分析商品是否相关、是否竞争等等,都充实到教学中来。要做到这一点,备课时要对问题的引入进行认真的设计。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良好氛围。

1.建立师生之间和谐友爱的关系。

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认知信息的交流,更是学生情感信息的交流。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造性教学的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校领导要从管制监督教师向为教师服务转轨;教师则由师道尊严、以教师为中心向为学生服务、以学生为中心转轨。教师要摒弃满堂灌的教学习惯,利用学生“热爱、美感、羡慕”等真挚情感,建立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平等民主的师生间和谐友爱的关系。

2.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不同的意见,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数学教学是提示数学思维过程的活动,教师要充分展示思维过程,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提出不同问题让学生参考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互相争论、互相启迪,这样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3.保证学生有思考的时间。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教给学生一定知识已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得到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利,并养成学生独立判断、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的进取性倾向。数学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指导、学习风格指导、学习策略指导。要从保姆型或管家型的角色中走出来,充当导演,让学生自己去当主角,采取让学生自管、自理、自学“三自”教学方式,来确保学生有必要的思考时间。

尽管高等数学是高职高专院校一些专业的基础课,是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工具,但各专业在应用高等数学时有差异,如管理专业应用较多的是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计算机类专业应用较多的是离散数学,而工程类偏重微积分。为适应高职高专高等数学的教学编写了不少教材,但真正意义上适合不同专业要求的教材还较少,因此,应组织讲授高等数学的教师为不同专业需求编写出优质的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材。教材要针对一定的育人目标,指导学生认识客观事物,了解客观规律。创新教育的目标、方向最终必须落实在课程中、教材中,通过教师讲授来实现。因此,好的高等数学教材的编写非常重要。大学生毕业时有了必备的高等数学知识作工具,在今后的工作中就容易出成绩,创新能力就强。即使有些学生专升本,高等数学也是基础课,必考课,学好本课的必要内容,对升入本科也是十分有利的。升入本科相当于扩大了就业面,工作适应能力增强,也即是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职高专教育阶段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四)注重思想方法训练,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1.进行归纳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归纳是对事物的若干个体或若干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它们的共同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归纳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进行归纳思维训练的内容很多。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指导学生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或解题步骤以及各章节的知识结构进行归纳总结。

2.进行类比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的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猜测另一些属性的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类比的种类与形式多种多样,可由性质、公式、法则的相似性进行类比或推广,可由“数”与“形”的结构相似性进行类比,可由解决问题方法的相似性进行类比,还可以从有限到无限进行类比等。

3.重视直觉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直觉思维是一种不运用推理过程而直接了解事物的行为或能力的一种思维方式。多年来,人们一贯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忽视直觉思维的训练,从而导致学生数学能力片面发展及思维僵化与保守,不利于数学活动中的创造发明。事实上,许多数学家都很强调“直觉”,他们对某些问题提出著名的猜想,这反映了他们有很强的洞察力,能一眼发现有意义的命题,然后再加以证明。证明有时能实现,有时则不能实现,但寻找证明的活动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因此,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多猜多想。

1.启发式教学。

在高职数学中,教师要恰当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尽管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大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但是对高等数学教学而言,应有取舍的利用。因为高等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如果把定理、公式的证明、推导过程事先展现在学生面前,课堂教学就不再证明、推导这些定理、公式,那么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培养,进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管理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历史重任,我们只有通过对课程教学、课堂教学等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实践证明,只有勇于探索,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创新与完善高职数学教学的方法与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有效培养与提升高职生的创新能力及其综合素质,才能为市场和社会输送高素质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创新能力培养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xx,(1).

[2]闫保英.对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6).

[3]张亚春.对高职学生数学思维、探索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xx,(11).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18篇)篇十三

中学化学是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重要课程。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教育界共同关心的教育理论之一。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笔者作了一些探索,下面是我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营造宽松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一种群体活动,在这种活动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氛围至关重要。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思维往往受到抑制,思想疆化。营造自然、和谐、平等、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学生敢想、敢问、敢于探索问题,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和发挥。例如:我在讲乙醇与金属钠反应时,让学生先回忆水与钠反应的现象,并提示学生用比较法学习,然后演示乙醇与钠反应的实验,做完实验后用投影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乙醇与钠反应和水与钠反应的现象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时学生精神振奋,你一言、我一语,发言踊跃:“有气泡产生,但比较慢,且无响声”;“钠沉入试管底部,且没有熔成一银白色的小球”;结论是:乙醇与钠反应也能产生氢气,但没有水与钠反应那么剧烈。突然有一学生提问:“老师,加一点酚酞试液看看是否变红?”接着我将酚酞试液滴入试管中,哗!教室里沸腾了,但学生激动之余又有几分困惑:怎么乙醇钠也呈强碱性呢?如何对待学生的课堂提问呢?我深深感到,学生的提问表现了他们强烈的创新意识,是非常可贵的,教师要有现代的民主意识,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

二、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实现创新能力。我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创设问题情境,重“探索”、重“过程教学”,多学科“渗透”、“综合”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认知冲突,展开积极思维,去“发现”新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重“探索”、重“过程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探究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养成探索、创新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设计探索性的实验是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创新能力的好方法。例如:我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把教材中验证规律的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先演示课本上的两个实验,这时再做一个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开放的锥形瓶中反应的实验,结果与前面的结论不符,反应物质的质量“变小”了。学生很迷惑,我就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学生很容易得出是由于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空气中;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讨论,怎样改进此装置使它也“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呢?学生讨论后得出:加一个带玻璃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上套一个小气球,锥形瓶内稀盐酸单独用小试管盛装。再由学生演示,当两者反应后气球鼓起质量不变,学生非常兴奋能以探究的形式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3.重“渗透”,重“学科综合”,培养创新能力。

学科的相互“渗透”、“综合”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这种“渗透”、“综合”不仅包括化学与生物、物理、数学等理科之间的综合,还包括理科与文科之间综合。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综合”,能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多种学科(科学)知识,在多学科之间相互综合(融合与碰撞)中,产生创新的火花,培养创新能力。例如,环境保护问题,环境与人类的问题,它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它还涉及生物学、数学、地理学、经济学等许多学科的知识,是一个综合课题。化学课上讲到这一问题时,我们不但要从化学的角度介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污染的问题以及“限制有害气体排放”、“污水处理”、治理“三废”等采取化学方法保护环境的方法,还要引导学生怎样从多学科、多角度把这些知识融合起来,进行综合思考,解决人类与环境的问题,使学生能站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上,用全新的角度和思维方法提出解决方案,使学生尝到创新的快乐,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实际课题。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尝试,有待今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18篇)篇十四

新世纪之初,知识经济初显端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其根本在于创新人才的竞争。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使创新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水平成为影响民族生存状态的基本因素。落实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已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当务之急。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必将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成为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积极思考、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更新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

成功的教学改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而教育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内在依据,为了有效地改进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更新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也是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影响,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积极参与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就不会产生好的效果。学生是具有思想的独立个体,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创新力来自基本的认知过程,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禀赋,而不是只有少数尖子生才有的一种特殊技能。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提供给每一位学生创新的机会,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创新。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传统的“师道尊严”教育观念容易形成教师权威意识,使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宰着,这极不利于学生创新个性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将日益通过经验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来获得。

再者,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第一,数学教学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更多关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促进学生的情感的发展、品德的形成,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意识并从中发展学生的能力。第二,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同化新知识、建构新意义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是有效的,所以,学生的数学知识应该基于个体对经验的操作,与周围环境的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思考、探索、讨论、交流的学习氛围、知识背景和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开始反思,开始重视我国数学教育中值得肯定的一面,而正因为具有扎实的基础,相关的比较研究表明我国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事实上,通过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就可以实现从具体数学到概念化数学的转变,发展符号意识;从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转变;从直观描述到严格证明的转变,建立严格的“逻辑思维意识”。由于在数学思维过程中,观察、比较、类比、合情推理、抽象、归纳、概括等各种思维形式都在发挥作用,因此在数学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已经得到了证明。另外,在创新教育的实施中,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活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过分强调学生自主活动,强调让学生开展课题讨论、独立活动、合作交流、研究性学习、积累生活经验等,就会变“自主发展”为“自由发展”。所以,当前数学教育改革,必须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应当在发扬传统教育优势的同时,进一步落实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寻找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与学生探究式学习之间的平衡,把握好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干预度”则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三、构建创新型的整合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教改的深化,随着西方数学教学理论的引入,“大众数学“、“问题解决”、“建构主义”等以借鉴西方教学为主流的教学改革浪潮对我国数学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涌现了许多新的数学教学模式,如:“mm”教学模式、愉快教学、活动教学、开放教学、探索教学等等,数学教学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透过各种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发现它们遵循同一教学理论一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有着共同的教学目的,即:(1)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2)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3)扩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事实上,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存在唯一正确的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克服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倾向,提倡多种教学模式的互补融合,努力构建创新型的整合教学模式。现代教育观念下的数学教育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创新型整合教学模式的构建将“纳众家之”: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实施创新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更新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数学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正确的教师观和教学观,关注学生的全面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而有效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寻找传统与创新的有效结合方式的同时,努力探索并构建创新型的整合教学模式,只有落实于素质教育之中的创新教育才是有效的,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真正人才。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著.学习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2]韩加架著.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能力.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xx。

[3]皮连生著.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4]卡尔梅科娃著.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20xx。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18篇)篇十五

语文课程是思维与语言相结合的学科,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探索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目前已有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初中语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笔者探索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语文课程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结合知识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制订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和计划。

第初中语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初中阶段需要培养的思维能力目标。例如,在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系统地培养学生缩写、扩写和改写等思维能力;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能够从文中提取信息,进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转换文章表达方式等能力。第二,初中语文教师根据思维能力培养目标、学情和教学内容,制定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训练学生的迁移能力,将同一种思维能力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训练。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春》一课时让学生想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情境,并说说“偷偷地”和“钻”这些词语好在哪里;在教学诗歌《次北固山下》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情境,尝试描述自己眼前的景象;在教学《天上的街市》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盛夏的夜晚,当你仰望晴朗的天空,会看到怎样美丽的景象?会想到什么?并要求学生以“夜空”为主题,展开想象,完成作文训练;等等。一系列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迁移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力的培养。第四,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监控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反思,最后调整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和方案。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探索了“单元整体教学”,即在研读课标、分析学情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监控整个教学及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思,调整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和方案。以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的第三单元为例,教师设置“四季”专题,将课文与学校配套的阅读书目相结合,选取了与“四季”相关的8篇课文和5首诗歌;“四季”专题分为单元导读、基础巩固、美文赏析及写作训练四个部分。在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方法迁移到写作中的能力。在单元导读的基础上,初中学生阅读了大量与“四季”相关的文章和诗歌,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和写作技巧,并逐步提高了自身的语文思维能力。“单元整体教学”实现了知识教学和思维培养的有机结合,便于学生整体把握单元教学内容和方法,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利于学生将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迁移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独创性。

二、创设良好教学环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

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是其语文思维能力的基础,积极思维的前提条件是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著名语文教育家李吉林提出情境教学理论,并总结了情境教学的五种操作要素。从她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良好的思维环境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两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需要做到:首先,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教师采取民主的教学方式,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挑战权威,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其次,积极地对待学生的提问。古人有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要支持、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出疑问,并善于发现学生提问中思维的“闪光点”。第三,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例如,在《风筝》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第一,风筝是写实的,写一对兄弟之间的矛盾。他们为什么会产生矛盾昵?第二,文中用“嫌恶”说明了什么?是否能换成“讨厌”昵?在第一个问题(低认知问题的基础上,第二个问题将“嫌恶”和“讨厌”进行了比较,可以进一步帮助初中学生理解“我”对于风筝极其厌恶的态度。

三、结合知识教学,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语文思维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培养也必须贯穿在这一过程中,并力争让学生理解语文的思维方法。语文思维的方法很多,包括观察、分析与综合、比喻、联想与想象、臻美、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等。在此笔者主要介绍观察方法和联想与想象两种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是语文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础,常见的语文观察方法是顺序观察和对比观察。苏霍姆林斯基在“思维课”的教学模式中,提倡了“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有效地将观察与思维相结合。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文学作品都是在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基础上完成的,其中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观察经验和方法。教学中将这些文章作为重点,让学生领悟作者观察的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七年级有一项名为“探索月球奥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其中一项为观察月球运行情况。在教学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或顺序让学生观察月球,总结观察心得,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对比观察是指通过对比对事物进行观察的方法,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思维教学方法。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课程《秋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何其芳的《秋天》和美国诗人狄金森的《秋景》进行比较阅读,通过对比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描写,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同之处。何其芳笔下的秋景和狄金森笔下的“晨曦”、“毛栗”、“浆果”等景象,都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二)联想与想象。

联想是由此人此事此物联想到彼人彼事彼物的一种思维,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联想和想象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奇妙的联想和想象。在《天上的街市》一文中,作者把街灯比作明星,又把明星比作街灯,进而联想到天上的街市,用轻快流利的笔调描绘天上的街市,并表达了他追求理想的美好情怀。

又如,在《秋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渔夫在清凉的秋晨里洒下了渔网,打捞上了什么?”“他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下面两句写到‘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你能想象一下渔夫在回家的路上会做什么吗?”《秋天》是何其芳的代表作,在这些生动鲜明的画面中,渔夫悠闲划桨的一幕能够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这个环节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无限遐想。

四、设计系列性训练,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品质是衡量一个人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志,包括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独创性。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转变,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推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单元整体教学”的方式,设计系列性的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开展系统的、全面的思维活动。深刻性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培养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能力,鼓励学生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第二,培养学生深入钻研问题、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地展开问题研究或小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所学内容,并通过课堂作业、调查报告或撰写的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反映了学习者对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教师要帮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一题多解的能力。例如,在《风筝》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既可以从鲁迅的自我解剖精神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又可以从教育的悲哀这个角度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第二,教师要反对教学教条化,将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去。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速度。在初中阶段,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很大的差异,并且从八年级开始差异逐渐拉大。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教师要做到:第一,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第二,限定学生做题和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例如,在《钱塘湖春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联想与想象,描述钱塘湖上的春景,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教师就要有效地引导学生质疑,营造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教师权威的勇气,鼓励学生发现真理。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善于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智力品质。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时,要减少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切忌人云亦云;教师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遇事能够独立思考,具有独特的见解。

五、注重课堂互动与反思,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师要重视课堂互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平等和谐的互动情境,促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积极的互动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876年,美国心理学家弗拉威尔首次提出了元认知的概念。近几十年来,元认知理论对教育实践和思维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和学生的学习反思。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每节课的课堂三分钟,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反思,进而可以有效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不同的题型进行分析整理,认真总结、思考解题的角度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与能力之外的但又与之相关的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情绪和情感)、意志、个性倾向性(动机、兴趣、理想、信念、态度、价值观等)、气质和性格等。新课程改革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可见非智力因素在语文思维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于学生内在动机和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展示学生作文优秀的地方,从结构、情感、描写、立意选材等角度分析他们的作品。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总之,初中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索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新途径。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18篇)篇十六

创新意识是指对创新的态度,是一个人对于创新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而数学创新意识则主要表现为对数学创新的态度和认识,是在后天的环境与数学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对于学生而言,数学创新更多的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或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说这在很大程度上主要表现为一种创新意识。在2000年初(高)中数学教学标准中对数学创新意识有更为明确而具体的阐述:数学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它至少包括数学创新欲望、数学创新情感、数学创新观念。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二)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三)数学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

二、激活学生的数学创新欲望创新欲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初中学生的数学创新欲望最初只是一种朦胧的、潜藏的、无意识的本能,它没有明确的、稳定的指向,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来激活它,可以说,学生的数学创新欲望在很大程度上是数学教育的产物。它的强弱完全取决于后天所受的教育和熏陶。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有效诱发,学生的数学创新欲望会得到强化,创新本能会被逐渐激活,学生的数学创新活动的行为指向也会更为鲜明、稳定,其行为目的也更加确定突出。在强烈的数学创新欲望的支配下,才会有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和坚定的创造性实践。从数学创新欲望的激活到强化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数学教育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数学教育,应将学生创新欲望的激活作为培育创新意识的第一要义,在教学中要很好的保护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好奇心及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2000年秋季开始使用的中学数学新教材中,在必学摘要求。通过实习作业和探究性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使他们的创造潜能与禀赋得到展现,创新欲望和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强化。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从“为应试而教”转变到“为创新而教”,缺乏民主,师生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师生不能平等进行交流,过分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其结果只能是压抑学生的创新欲望,最终埋没学生的创造天性。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渴求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好胜的心理、数学中图形的美、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闪现的创造的火花,稍纵即逝,如果我们教师引导保护不够,就会扼杀这种创新的动力。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做到:

(一)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教师在学生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初中数学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好奇的源泉。好奇是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合作,才能教学相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18篇)篇十七

“翻转课堂”,又称“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学生的学习过程通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知识传授的过程;第二阶段是知识吸收和消化的过程,即知识内化的过程。“翻转课堂”是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两个过程颠倒安排的新型教学模式,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改变,使课堂教学时间的安排进行了重新规划。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所高中,该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采用视频和语音进行教学,并将其上传到网络上,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效果非常好,后来这种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为了帮助更多的教师理解和接受“翻转课堂”的理念和方法,,萨尔曼·可罕在ted大会上的演讲报告《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中提到“翻转课堂”,并详细介绍了学生利用视频学习的模式及优良效果,引起了大、中、小学教育者的关注,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全球教育者十分关注的新型教学模式。

跨入21世纪,我国信息化程度大大提升,管理体制改革、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使经济社会的发展加速现代化,对技能型人才的能力要求也大为提升。技能型人才不仅仅要掌握高端技术,还要主动参与任务设计,善于解决问题,处理随机事件,具有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这就意味着作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其能力本位的内涵正从单纯重视技术、技能向重视培养学生以创新素质为重点的综合素质的方向发展。因此,高职教育要培养以创新素质为重点的综合素质人才,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更新。

“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重点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目前,在高职教育领域多数教学模式仍是“教师讲,学生听”,始终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颠倒--“学生问,教师答”,教师跟着学生转,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真正落实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职创新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1.视频准备环节。视频准备环节主要由教师来完成,以ppt配置音频讲解,采用微课件的形式,上传到班级群共享里。

每次教学视频的内容要求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来完成,包括任务书、任务分析、相关知识、任务实施和任务拓展五个步骤。视频要求配有动画、图片等,不能只局限于文字介绍。针对视频准备环节,教师在视频的制作技术上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内容讲解清楚,而且要求视频制作得生动有趣、图文并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视频学习环节。学生在课前下载班级群共享中的视频,进行课前学习。根据视频内容,学生必须明确自己每次上课要完成的任务,并提前学习相关的知识,按照视频的步骤要求完成任务实施的内容。任务实施完成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来完成任务拓展训练的内容,知识掌握较好的可以在课前完成该训练。如果任务实施有难度,拓展训练可以在课堂讨论环节后来完成。在课前学习这一环节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自己查找资料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可以留到课堂上和同学或教师讨论后解决。课前学习的场所没有特定要求,学生可以选择轻松、自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学习视频的.速度也可以自我控制,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暂停下来,借助网络或其他途径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习信心。

3.课堂讨论环节。课堂教学环节分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分组(5~6人为一小组)讨论,小组内部组员提出各自课前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并讨论解决,未能解决的问题,小组组长记录并总结。第二步是组与组之间讨论,每个小组代表提出各组内部讨论后未解决的问题并讨论,未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记录下来。第三步是教师辅导答疑,各小组间讨论未解决的问题,最后由教师统一解答。课堂讨论环节要求教师将课堂讨论三个环节的时间合理分配。分组方法可由教师指定,尽可能让每个小组的成员在性格和学习成绩方面可以互补。这样在长期合作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与默契,互相取长补短。课堂教学环节不仅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动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

4.课后拓展环节。课后拓展环节即课下完成任务拓展的内容,并将课堂讨论的问题弄清楚进行总结,以报告的形式上交,报告要求陈述完成本次任务掌握知识的情况,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将任务拓展的内容附在报告里面。课后拓展环节可以让学生系统地回顾完成每次任务需要掌握的知识,通过任务拓展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1.高职学生学情现状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现状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上理论课不能认真听讲,课堂玩手机现象比较严重,课下作业不能自主及时完成,教师在课堂上用尽各种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效果不理想,认真主动学习的学生只占少数。第二,学生缺乏自信心,上实训课动手不积极,动手能力差,不能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第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较少,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第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较高频率地采用了动画、模型演示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模型和不同类型动画视频的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观察模型和动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主动学习的比例大大增加,由原来的25%增加到85%.第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在每个学习任务中,以任务为导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分析任务、解决任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目前,高职教学中课下作业抄袭的现象非常严重,每个班能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的学生不到20%,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90%的学生都有信心自己独立动手完成设计任务。第三,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全面调动了学生的互动,完全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玩”的“惯性”现象。这种新型模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问题的活动中来,“剥夺”了他们玩的机会。分组教学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使学生的学习慢慢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绝大多数学生既能动口又能动手,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高职教学领域长期存在的积习,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环境颠倒过来,知识传授在课堂外,知识吸收与消化在课堂内。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良好,改变了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俞燕。以导师制为平台的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实践[j].职业时空,(3)。

[2]余文森。略谈主体性与自主学习[j].教育探索,(12)。

[3]李纲。大学生就业能力与职业素养需求调查[j].新东方,(12)。

[4]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4)。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18篇)篇十八

1.精心设计导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其实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开端.。精彩的导入往往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成为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

2.善于捕捉思想火花,因势利导激活思维是创设良好课堂氛围培养思维能力的又一策略。

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思路不够开阔,学习质量不是很高,表现在学习上,懒于动脑,可是他们也时而闪烁出智慧的火花。教师应善于捕捉这一智慧的火花,点亮他们智慧的心灯,开启他们思维之扉。例如教学《狼》一文时,师生都在大谈狼的狡猾、屠户的勇敢机智。这时,平时成绩较差的一位同学小声道:“两只狼有合作精神。”我便叫他起来,请他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他胆怯地站了起来,低下头,不敢说。我又进一步鼓励道:“老师认为你的观点很新颖,很有价值,你能说出来供大家借鉴吗?”听到这话,这位同学眼神中流露出了异样的光芒,颤声道:“老师,您不是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吗,狼虽然失败了,但他们配合默契,这种合作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听了这话,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可见,在教学中,善于捕捉学生思想火花,不仅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还打开了一扇封闭的智慧之门。

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具,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就有利于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同运作,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可采用以下方法:

1.运用挂图和插图。挂图和插图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很多教学内容可通过图画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讲《中国石拱桥》一课,学生没见过赵州桥、卢沟桥,不知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的空间位置究竟是怎样的,更难以想象那些各具形态的石刻狮子。这时可出示挂图,化语言文字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2.配乐朗诵。如学习《海燕》一课,可先让学生听配乐朗诵,边听边感受文章语言的气势,想象在乌云与大海间海燕高傲飞翔的姿态,领略海燕那种“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英勇气概。在学生闭眼倾听配乐朗诵时,脑海中一定会出现很多生动的画面,这就实现了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目的。

3.利用课件。如:在学习诗歌《黄河颂》时,学生因为都没有亲眼看见过黄河,所以通过语言文字很难想象黄河那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势和力量。这时可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图片,并播放歌曲《黄河颂》,这样视听结合,在学生脑海中便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此时,诗人那种把黄河视为母亲的情感学生也很容易理解了。收到这样的教学效果都是因为利用了电化教学手段,因此,适时、适度地利用电教手段,会启发学生的想象,对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对提高教学效率是很有利的。

三、注重读写结合的训练,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故事性强的作品,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练习续写课文,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办法。如学习《那树》后可写《当最后一棵树倒下时》,学《孔乙己》后可写《孔乙己临终的独白》。当然,写这一类文章,必须帮助学生吃透课文,同时,在训练的最初阶段还需要教师适当点拨。实践证明,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想像力是丰富的。学生们在作文中变换人称、虚拟人物,有的虚拟说书人作为故事叙述人,有的以原文中的两个人物交替作为叙述人,笔法灵活,跌宕有致,内容充实,人物的个性也在细节描绘中突显出来。所以,我们认为结合课文的命题作文是锻炼学生创造想像的良好途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创造想像的产生有赖于原型启发、积极思维、灵感诸条件,而产生作文命题的原课文就成了学生把旧表象转化为新形象的有启发作用的原型。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就要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出格”。

四、以文本为蓝本,进行变式训练,悟出文章内涵。

文本的魅力是潜在的,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如何让课本中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教学环节的设计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尝试将课本改成剧本,把课堂变成剧场。通过变式训练使学生不仅能更快更深入地领会文本的内涵,而且能促进他们形象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在全新的历史时期,语文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出语文教学改革的新路子,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光荣而又神圣的使命。语文是语言和文学的艺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努力做到课堂生动、教法灵活、知识丰富,要给学生的思想留下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奖学金学生自荐申请书(优质18篇)

    奖学金申请书的内容要求严格,但同时也需要通过个人的风格和动人的故事来展示申请者的个性。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几个成功申请奖学金的例子,从中找到一些写作奖学金申请书的

    禁游戏演讲稿(专业15篇)

    演讲稿是一种在特定场合下用口头方式表达思想观点的文本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向他人传递信息和触动他们的情感。通过阅读这些演讲稿范文,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类型演讲的写作方

    九一八周年的心得体会(汇总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做出评估。这些范文也许能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思考某个问题或经历。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悍然发动

    幼教英语自我介绍面试(模板16篇)

    无论是在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我们都需要掌握自我介绍的技巧,以便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在以下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不同风格和内容的自我介绍,从而更好地理解如何写出

    黄河壶口瀑布游记(热门21篇)

    优秀的作文除了要有独特的观点和见解,还要有合理的结构和流畅的表达。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推荐一些获奖作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写作的热情和潜力。今天上午,我们一行九人

    以难忘的那微笑为题(汇总18篇)

    优秀作文展现了作者的独特观点和深入思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欢迎大家一起来看看以下这些优秀作文范文,相信它们能够给你带来不少的启发和思考。江南,充满着温暖的细

    小班下保育工作计划下学期(模板16篇)

    学期工作计划是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我。以下是一些学期工作计划的示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计划编写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小学有创意的自我介绍大全(13篇)

    自我介绍是一个展示自我实力和潜力的机会,我们应该紧紧抓住,并通过言辞表达出我们的独特魅力。这些自我介绍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我介绍的要点和技巧。

    三角形说课稿(模板20篇)

    在编写教案模板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效传达。以下是一些备受推崇的教案模板范文,供大家借鉴和学习之用。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

    外贸业务年底工作总结(精选18篇)

    月工作总结可以促使我们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提升和成长。掌握了正确的写作方法,我们可以轻松撰写一篇出色的月工作总结。本站发布外贸业务员个人年底工作总结,更多外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