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八统计(模板12篇)

时间:2023-12-15 作者:书香墨

小学语文教案包含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和教学顺序等内容。以下是一些经过教师实际教学检验的小学教案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八统计(模板12篇)篇一

1.具体的情境中开展数数活动,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一个个体,也可以表示一个群体。

2.用迁移的方法,认识2.3.4.表示的意义。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说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2.3.4.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1.2.3.4表示的群体意义。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二、探索新知,认识加法。

(三)活动:小小足球场。

四)实践活动。

(五)归纳总结。

生:(异口同声地)想。

生独立观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学生互相说)。

生:我看到图中有一个萝卜、一筐萝卜、一座高山、一株小草。。。。。。

生:他们都是1。

同桌互相交流。

学生自由说。

师:我们先去看看小蛋的家,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都有多少?

师:我们就可以用“1”这个数来表示。(板书1)。

现在请你们看看自己的身体和周围,有哪些事物能用“1”表示呢?(让学生自由说,教师同时举起实物或做手势。)。

2.师小结:对,衣服上的数可以表示号码,也可以表示是第几个运动员。请同学们指着图,自己读一读运动员身上的号码。

3.问:有几个号码?有10个号码就表示有几个运动员?

思考:比赛结束后,运动员们要排队,他们按什么顺序排队呢?

现在我们按号码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请10个同学来当运动员(每人手中拿有一个数),请运动员听口令,现在我们按1,2,3,4,…的顺序排队,看谁排得又快又好。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喜欢几号运动员,他排在队伍中的第几个?(如有同学说他喜欢8号,当他数到8号运动员时,引导他说出:“8号运动员正好排在队伍中的第8个。”同时引导学生说出:“从1号到8号共有8个运动员”。)。

我们要向这些小朋友学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把自己的身体练得棒棒的。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高兴吗?你们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首先从创设“小朋友请客”这一有趣的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

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比较、概括,使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认数。这个过程使学生不但掌握知识,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对凌乱的认数顺序进行整理,培养有序思维能力。

创设“小小足球场”这一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轻松地掌握基数和序数。这个过程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判断正误的能力,同时渗透思想教育。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

板书设计:快乐的家园。

挂图。

表示一个人、一座山、一个箩卜......也可以表示一群。

小鸟、一筐箩卜.......还可以表示1号。

表示数量的:1、2、3、4、5、6、7、8、9、10。

备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八统计(模板12篇)篇二

1、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2、能确定每两个物体的上下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教材主题图及练一练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探究新知,理解上和下。

三、练一练。

1、自由说一说。

3、看老师出示的图片,初步理解物体有上下的位置关系。

1、看图,小组交流、汇报:小鸟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鸟的下面。

2、看图回答。

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

3、积极思考,回答:他们说得都对,因为小松鼠在中间,即是小鸟的下面又是小白兔的上面。

1、独立完成填空,指名在全班说一说。

想一想还有哪些物体存在上下关系,如:小狗在下面,文具包在上面……。

2、在树上的田字格中写数字,上面写6,下面写9。

相互交流,看自己是不是写反了,组内展示。

3、将附页中剪下的动物头像贴在图中,再按照题目提出的问题说一说。

4、思考,推理,完成第4题。

5、积极思考,内组讨论解决。

答案:小红在最上面,小樱住中间,小兰住最下。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2、引导学生说说它们的相对应位置关系。

3、怎么小松鼠在两个位置上呢?他们谁说得对?

注意关注理解有困难的学生。

4、同学们说得都很棒!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物体有这种上下关系呢?

1、出示第1题,引导学生说一说,完成填空。

3、第3题:想一想,说一说。

4、第4题。

5、第5题。

以学生身边的话题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表述,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通过描述同一物体在不同参照物下的位置,体验上下的向对性。

联系实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巩固上下的位置关系。

书写6和9,训练学生的空间概念。

让学生充分地说,训练表述能力。

培养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四、全课小结。

学生踊跃发言。

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吧!

通过这个环节,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上下。

小鸟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鸟的下面。

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备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八统计(模板12篇)篇三

1、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10的组成及其加减法。

2、通过自己整理加减表,探索数学规律,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加减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

将10以内的加减法整理成表格。

教学(具)准备10以内的数字卡片和算式卡片、加减法表格。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课前准备。

二、整理与复习。

2、分组活动,大家一起说一说。

3、各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的整理方案,并说说这样做的理由。

全班讨论,形成最优方案。

4、独立观察,组内交流,代表汇报:

横着看,每行的第二个加数都是一样的,如第一行第二个加数都是0等。

竖着看,每个算式的第一个加数依次减少1,第二个加数依次增加1。

横着看,每个算式第一个加数依次减少1。

整体看,算式的各数依次减少1。

5、小组活动,按照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整理减法算式,完成教材第49页的减法表格。

6、全班展示,集体订正。

7、独立观察,组内交流,代表汇报。

1、让学生将10以内的数字卡片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

2、组织学生分组排练2--10的数的组成。

2、我们把这些算式整理一下,按照什么样的方式将这些算式进行排列呢?

4、提问:观察这个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鼓励多名学生发言,让学生互相补充。

一个学生说出规律时,问问其他学生是否听懂了这个规律,是否也发现了这个规律。

5、引导学生按照得数是0、1、2……10的顺序自己整理10以内的减法算式.

6、组织全班展示,集体订正。

7、提问:观察减法表格,你又发现了什么?

为后面整理加减法表格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只做必要引导。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述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根据前面的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练一练。

1、听老师的口令,迅速指出另一个算式。

2、积极抢答。

2、出示加减法表,盖住得数部分,任意指一个算式,让学生很快口答出算式的结果。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整理出的表格。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一)。

加法表减法表。

(发现的规律)。

备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八统计(模板12篇)篇四

新知识点:1、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调查及一些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2、

教学重点:1、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

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及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3、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的统计知识。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和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会把统计的结果在统计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比赛,同学们想一想组织下面的什么活动好?

1、出示:踢毽子、跳绳、拍球、套圈。

学生自由选择。

为了使大家都满意,我们来统计一下。

2、出示统计图。

3、根据数据在统计图上涂一涂。

4、观察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学生。

(2)喜欢()活动的人最多,喜欢()活动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猜测他最有可能喜欢()活动。

(4)你认为你们班最好组织什么比赛?

二、课堂作业:

调查本班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整理后制成统计图。

看统计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看出,一共调查了()名学生。

2、参加哪个组的人数最多?哪个组的人数最少?

3、唱歌组比美术组多()人?

4、电脑组和手工组一共有()人?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统计,统计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非常广泛。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初步的统计知识,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它的用处在于可以直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非常直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统计的知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红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

2、喜欢()颜色的人最多?喜欢()颜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颜色?

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三、实践活动:

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做一次统计。

整理和复习(二)xkb。

教学内容:1、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2、统计的知识和人民币的使用。

教学目标:1、通过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整。

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熟练的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新课标第一网。

一、100以内的加减法。

1、看图说一说:小熊举的是什么类型的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提问:我们在做题时应注意什么?

25+2125+27说一说计算过程。

2、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内容。

出示图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买羽毛球拍和排球公用多少元,应找回多少元?

15+12=27(元)30元5角–27元=3元5角。

买足球和乒乓球拍还差多少钱?

30+10=40(元)40元-30元5角=9元5角。

篮球、足球和排球一共要用多少钱?

50+30+15=95(元)。

二、课题作业xkb。

计算下面各题:

三、观察与测量。xkb。

1、谁离大树最近。

房屋。

5厘米。

3厘米。

蚂蚁大树。

4厘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八统计(模板12篇)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

2、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感受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的关系。

教具学具: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预习提纲。

1、小组同学合作,用三角形拼四边形。

2、三角形按角可以分哪几类?

3、三角形按边可以分哪几类?

4、每个三角形至少有几个锐角?

二、展示汇报交流。

让学生明确。

1、不是任意两个三角形就能拼成四边形。

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四边形。

3、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能拼成长方形。

4、两个相同的锐角或钝角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5、用三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了梯形。

三、反馈检测。

用三角形拼出美丽的图案.

请各小组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美丽图案。

文档为doc格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八统计(模板12篇)篇六

课题教时(35)。

学习。

目标1、复习近平面图形与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

2、培养学生能独立地对扬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的意识,更好地掌握有关的知识。

3、让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学习。

重点复习近平面图形与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让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导入。

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同学信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看看谁学习得最好。

二、你学到了什么?

1、出示第一幅图。

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你觉得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测量长度的单位是什么?

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的长度单位吗?

2、出示第2幅图。

根据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出示第三幅图。

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图上的两个小朋友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

4、出示第四幅图。

看着像什么?这些图分别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三、我的成长足迹。学生活动。

他们在测量身高。

测量之前可以先估一估要测量的物体的长度……。

有米和厘米。

先小组内交流,说说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然后全班集体交流。

说一说加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请学生用七巧板中的图形拼一拼。

学生用七巧板拼图后交流反馈。

与同伴说一说:我最满意的一次作业……。

最有趣的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八统计(模板12篇)篇七

style="color:#125b86">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实例观察,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以及了解它们的表示方法。

2、能正确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二、过程方法。

1.引导学生利用观察和实践活动,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关于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空间概念。

三、情感态度。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手电筒、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喜欢这部动画片吗?(课件出示熊大和熊二)。

熊二在森林呆的太久了,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熊大就带着熊二一起去小镇看看。

从森林出发有三条路到达小镇,你认为聪明的熊大会选择哪条路线呢?

突出:(1)线段的特点。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这条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

反问:另外两条路线的的长度是否是两点间的距离?

二、探索新知。

1、进一步学习线段。

课件出示一条线段。

师:线段有几个端点?(生:两个)。

师:我们现在给这两个端点做上记号,标出a、b两点。

板书:线段ab。

学生尝试并交流。

2、认识射线。

课件展示美丽的夜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小结。

(它们都由一点出发,直直的射向远方,无限延伸。)。

师:像这样只有一个端点,笔直的向一端无限延长的线,我们把它叫做射线。

板书:射线。

这些灯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作射线。

(2)电脑演示同时口述把线段的一段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你会画射线吗?试着画一下。

学生试着画射线。

学生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师简单介绍射线的表示方法并小结射线的特点。

(3)举生活中射线的例子。

学生举例教师小结。

3、认识直线。

现在仔细看屏幕我们继续学习,刚才我们把线段一端无限延长是射线。

师:那如果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你能想象出它是什么样的吗?

课件演示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

(同时想象一下两边无限延长,想象着向两边无限延长,延长出练习本,延长出学校,一直向宇宙中延长。)。

教师小结: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长。我们把这样的线叫做直线。

你会画直线吗?

学生试着画直线并展示。

师将学生所画的直线变换位置,请学生思考它们是否还是直线?

师:你们准备怎么表示直线?

学生相互交流表示的方法。

师小结:只要具备了直线的特点,不管位置、角度怎么变动,都是直线。直线可以像线段一样表示,还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例如直线ab或直线l。

大家画一画。

4、大家认识了射线、直线和我们以前学的线段,直线、射线与线段相比有异同点呢?

集体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

三者联系: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八统计(模板12篇)篇八

1。学生通过实例观察,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以及了解它们的表示方法。

2、能正确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二、过程方法。

1。引导学生利用观察和实践活动,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关于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空间概念。

三、情感态度。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点。

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和联系。

多媒体课件、直尺,手电筒、线。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喜欢这部动画片吗?(课件出示熊大和熊二)。

熊二在森林呆的太久了,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熊大就带着熊二一起去小镇看看。

从森林出发有三条路到达小镇,你认为聪明的熊大会选择哪条路线呢?

突出:(1)线段的特点。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这条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

反问:另外两条路线的的长度是否是两点间的距离?

二、探索新知。

1、进一步学习线段。

课件出示一条线段。

师:线段有几个端点?(生:两个)。

师:我们现在给这两个端点做上记号,标出a、b两点。

板书:线段ab。

学生尝试并交流。

2、认识射线。

课件展示美丽的夜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小结。

(它们都由一点出发,直直的射向远方,无限延伸。)。

师:像这样只有一个端点,笔直的向一端无限延长的线,我们把它叫做射线。

板书:射线。

这些灯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作射线。

(2)电脑演示同时口述把线段的一段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你会画射线吗?试着画一下。

学生试着画射线。

学生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师简单介绍射线的表示方法并小结射线的特点。

(3)举生活中射线的例子。

学生举例教师小结。

3、认识直线。

现在仔细看屏幕我们继续学习,刚才我们把线段一端无限延长是射线。

师:那如果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你能想象出它是什么样的吗?

课件演示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

(同时想象一下两边无限延长,想象着向两边无限延长,延长出练习本,延长出学校,一直向宇宙中延长。)。

教师小结: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长。我们把这样的线叫做直线。

你会画直线吗?

学生试着画直线并展示。

师将学生所画的直线变换位置,请学生思考它们是否还是直线?

师:你们准备怎么表示直线?

学生相互交流表示的方法。

师小结:只要具备了直线的特点,不管位置、角度怎么变动,都是直线。直线可以像线段一样表示,还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例如直线ab或直线l。

大家画一画。

4、大家认识了射线、直线和我们以前学的线段,直线、射线与线段相比有异同点呢?

集体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

三者联系: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八统计(模板12篇)篇九

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统计信息,能够解释统计结果。

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一些统计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一个全班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收集数据,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并作出决策。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从统计图中获信息,并能作出决策。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练习十一第一题。

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相关决策。

理解统计图中各个数据的具体含义,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从扇形统计图中获信息,并能正确决策和简单的预测。

教学媒体:

教师可以再准备课本以外的扇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你们知道家里的电视是什么品牌的吗?今天我们就去彩电市场看看各种彩电的市场占有率吧!(出示教科书第68页例1的扇形统计图)。

二、探究交流、总结规律。

小组探讨、交流。

根据这幅统计图,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a牌彩电是市场上最畅销的彩电吗?根据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学生可能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会认为a品牌最畅销,而另一部分则认为a品牌不是最畅销的。

(学生谈出个人观点后,会出现一些争论,让学生在争论中做出判断.)引导释疑。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统计图里“其它”部分可能包含了哪些信息呢?可让学生分别说说“其它”的具体含义,从而明确“其它”里面可能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产品。

小结。

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比较模糊,不够完整,我们无法得到有关彩电市场占有率的完整信息,所以从本统计图中不能得出a牌彩电最畅销的结论。

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利用统计图作判断和决策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注意从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信息出发,不要单凭直观感受轻易下结论。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一1.

补充习题。

四、总结概括。

学习了这节课,你知道在利用统计图作分析判断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吗?

谈你的收获。(本课注意事项:1.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2.不要单凭直观感受轻易下结论。)。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八统计(模板12篇)篇十

课题教时(31)。

学习。

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练习数的组成和写法。

2、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进一步学会交流,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地思考问题。

学习。

重点会运所学知识完成本单元练习题。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数的组成。

引导学生先看图说一说再独立完成。

二、练习用“多一些,少一些”不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完成教材第二题。

完成教材第三题。

三、通过操作活动,练习数的读写,巩固对数们的理解后并进行比较。

四、用2、5、8三个数中的丙个数组成两位数,最大的是多少?最小的是多少?

总结:本节课你又有哪些收获?学生活动。

独立完成教材10页第一题。

订证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如:每捆10支,五捆即5个十(50)3支是三个一,五个十加三个一是53。

学生先按要求独立完成,后用“多一些、少一些”练习说话。

如:大鸟吃的虫子比小鸟吃的多的多。

……。

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组内完成,我拨你写并进行比较,并有选择的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说说组数的方法,小组内完成看看哪组写的多,并进行比较哪个数最大,哪个数最小。

最大数85最小数58。

板书设计。

练习一。

--比--多一些。

--比--少一些。

最大数85最小数58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八统计(模板12篇)篇十一

本单元教学扇形统计图,众数与中位数。

在前几册教材中教学了条形图和折线图,学生初步了解这些统计图的特点,能够有选择地使用。扇形统计图与条形、折线图不同,它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表达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之几。因此,教学扇形统计图,使呈现统计数据的形式更多样了。

众数与中位数是常用的统计量。在许多场合,平均数不能确切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基本情况,经常使用众数或中位数来显示。因此,教学众数与中位数能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全单元编排4道例题、两个练习,把内容分成两段。

例1和练习十五,教学扇形统计图;

例2~例4和练习十六,教学统计量。例2讲众数,例3、例4讲中位数。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看懂扇形图,利用数据解决问题。

扇形统计图的教学要求是看懂图的内容,理解图上的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能利用图呈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不教学制作扇形统计图,因为画扇形比较麻烦,不必把教学精力耗费在画图上。

学生有圆的认识,有百分数的概念,能够看懂扇形统计图。

看图、交流,理解图里的信息。例1让学生看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在小组里交流看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教材呈现了交流的场景,虽然学生的讲述不完整,但都说出了从图中获得的信息和自己的理解。有人说得具体些,有人说得概括些,通过交流可以整理出以下三点:这幅统计图用一个圆表示我国国土总面积;圆被分成大小不同的5块,每块表示一种地形,哪种地形的面积大(小),统计图里相应的那块就大(小);标注的五个百分数,分别表示五种地形的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百分之几。

计算、填表,体会图的特点。例题告诉学生,我国国土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让他们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计算要利用图中的各个百分数,从而体会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的关系,知道它与条形、折线统计图的不同。

比较、估计,利用图的特点。扇形统计图通过各个扇形有大有小,反映各个部分数量有多有少。图的直观形象,容易引发比较、估计和判断。练一练第2题,看着统计图,学生会想到我国的人口多,人均占有的国土面积少。练习十五第1题的两幅扇形统计图里能清楚看出哪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第2题把果盘看成一幅扇形统计图,根据花生米所占的面积,能估计出其他几种干果所占的面积。解答这些题利用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又进一步体会了它的特点。

2.整理数据,认识众数。

例2教学众数的知识,包括众数的含义,得到众数的方法,以及众数的实际应用。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由于出现的次数最多,因而有一定的代表性。

观察表格,初步感受众数。表格呈现9人做黄豆发芽试验的数据,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哪些人的试验做得最好。例题因势利导,让学生找出发芽几粒的人数最多,有几人。通过发芽17粒的人最多,感受17是这次实验发芽粒数的众数。

排列数据,理解众数的意义。教材把表格里9人的发芽粒数依次排列,指出这些数据中17出现的次数最多,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在这句话里讲了众数的意义: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还含有求众数的方法:在一组数据中寻找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意义建构众数的概念。

求平均数,区别新旧概念。众数和平均数都是统计量,平均数是三年级教学的。教材要求学生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通过计算回忆平均数的知识,体会平均数与众数的意义不同,求法不同,从本质上区分这两个概念。

联系实际、应用众数。第79页练一练第2题,如果把上周销售男鞋的尺码一双一双地记录下来,在这组数据中25.5出现的次数最多,有48次,因此25.5是众数,这个众数会影响鞋店今后的进货。

3.分析数据,认识中位数。

例3和例4教学中位数,前一道例题以形成概念为主,后一道例题教学算法。

创设情境,产生需要。例3呈现一张九名男生的跳绳成绩记录单,对7号男生的成绩进行分析。有人利用平均数,指出7号男生跳的比平均数少,意味他的成绩不够好。有人把九名男生的跳绳下数从多到少排列,发现7号男生处在第三名,认为他的成绩不错。不同分析出现不同的评价,而且差异明显。为什么跳的比平均数少,成绩还是第三名?是许多学生的疑问,教学中位数就能解开这个疑。

排列数据,讲解概念。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指这组数据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处于最中间的那个数。这既是中位数的概念,也是找中位数的方法。教材把九名男生的跳绳成绩从大到小排列,很容易找到中间的数,理解它就是中位数。

评价7号男生的成绩,用中位数合适。九名男生中有2人的成绩十分突出,分别是182下和170下,这两个优异成绩拉高了全组的平均成绩。事实上,九人中只有2人的成绩在平均数之上,其余7人的成绩都低于平均数。可见,平均数在这里并不反映一组数据的实际状况,用中位数表示这组男生的跳绳水平比较合适。

一组数据的个数如果是偶数,按大小顺序排列,正中间有两个数。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的方法,是例4的教学内容。

适时指点算法。例3初步教学中位数的意义和求法,例4寻找十名女生跳绳成绩的中位数,学生会主动把这些女生的跳绳下数按大小顺序排列。在找中位数时,发现这组数据一共10个,正中间有两个数,于是产生疑问中位数是几呢?教材适时指出:正中间有两个数的,中位数是这两个数的平均数。在教材的指点下,学生通过计算正中间的104和102的平均数,得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03。

用中位数分析、评价数据。求得中位数103,把10号女生的'成绩同中位数相比,可以看到略小于中位数,表明这名女生的成绩在整体中的位置是较偏后的。仍然用中位数评价其他女生,可以判断各人的成绩在整体中的大致位置。

像这样用中位数进行数据分析,比平均数方便,有时比平均数合理。

4.选用合适的统计量,反映数据的实际状况。

到现在为止,陆续教学了三个统计量,分别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有些时候,三个统计量都能确切反映数据的基本情况。也有些时候,统计量会引起误解,有误导作用。所以,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是十分重要的。

选用统计量又是比较复杂而困难的。本单元只是初步教学选用,要求不高,难度不大。

如果一组数据的众数出现的次数很多,这时的众数具有代表性。第82页练习十六第1题里,十名男生身高数据的众数是153,众数在这组数据里出现了3次。十名女生身高数据的众数是148,众数在这组数据里出现5次。显然,女生身高的众数更具有代表性。

如果一组数据里有极端数据,这时的中位数具有代表性。这里所谓的极端数据,是指和其他数据相比,明显大许多或小许多的数。极端数据影响了平均数的代表性,会把平均数拉大或者拉小。第81页练一练2位同学家庭住房面积分别是43平方米和50平方米,比其他同学家庭住房面积小得多。因此,九位同学家庭平均住房面积只有77平方米,低于中位数84。如果选一个统计量表示这九位同学家庭的住房情况,中位数是比较合适的。第81页第2题里,a飞机的飞行时间特别短,是一个极端数据。这个数据使八架飞机的飞行时间的平均数明显小于中位数,也使平均数失去了应有的代表性。如果a飞机不飞,其余七架飞机的飞行时间里没有极端数据,平均数和中位数应该比较接近,都可以用来表示七架飞机的飞行水平。第3题里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1800、1100、1000,平均数远远大于中位数和众数,是由于总经理与副总经理的工资远远高于其他人。反映员工工资实际情况的统计量应该选中位数或者众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八统计(模板12篇)篇十二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2~9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考虑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置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发展同学的思维能力,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男女生套圈成果图。

学具:每四位同学一副男女生套圈成果学具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很多同学都知道套圈游戏,一起来看。(媒体出示:三年级一班的男女生进行套圈竞赛,每人套15个圈。下面的统计图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想请大家来当裁判,愿意吗?可要比比哪个裁判最公正哦!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两队人数相同,每人套中的个数不同。

屏幕出示第一小组男、女生套圈成果统计图。

提问:要知道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你认为可以比什么呢?

同学回答后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二)两队人数不同,每队中每人套中的个数相同。

屏幕出示第二小组男、女生套圈情况统计图。

请同学一起回答是哪个队套得准一些。

提问:有同学认为可以比比他们套中的总个数,你们觉得公平吗?

结合媒体演示小结。

(三)两队人数不同,每人套中的个数也不完全相同。

1.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出示第三小组的套圈成果图(例题),引导比较,得出与第二小组套圈成果图的异同。

小小组四位同学利用学具板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比的结果。

指出:其实,象这样移了以后再比,是分别求出了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再去比的。

结合电脑演示教师讲解揭示平均数的含义。

2.提问: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几个吗?女生呢?

指名列式并说说想法。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谈话引导同学观察、比较,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4.小结。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辨一辨、说一说。

2.移一移、估一估、算一算。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三条丝带的长度分别改成6厘米、44厘米、13厘米。)。

3.想一想,选一选。

四、全课总结。

相关范文推荐

    购房专项法律服务合同(热门13篇)

    服务月的目的是通过实际行动传递爱心,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下面是一些服务月项目的反思和总结,希望对未来的活动有所启发。一、方接受甲方的委托,指派律师、律师作为的'见

    大班语言活动大熊的拥抱节教案(专业19篇)

    大班教案的设计应该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编写一份完美的大班教案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1、理解故事内容和形象特点,体验大熊和小

    十三规划心得体会(通用23篇)

    我意识到,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这次实训经历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提升的地方,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的一

    阅读时代广场的蟋蟀读后感(模板23篇)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对其内容和所获得的思考与感悟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这些范文有不同

    飞翔的梦想三年级(专业15篇)

    梦想是心灵的火焰,它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驱散黑暗和迷茫。下面是一些成功实现梦想的范例,希望能够给你一些启发。如果……那么,我还是让我最近最迫切的愿望在这张纸上露

    家乡修路募捐的倡议书(实用18篇)

    通过研究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发现不同作者的独特写作风格,从而拓宽我们的写作视野。接下来将为大家展示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提供启示。xx各位父老乡亲

    家族的募捐倡议书(专业22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拓宽思路,提升表达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参考和指导。尊敬的社会各界人士:您好!

    体育局年度体育事业的工作总结(热门22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上个月工作表现的一种总结和分析,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回顾和反思的机会。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给司机的交通安全的倡议书(实用22篇)

    通过分析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比如如何组织论述、如何引用资料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挑选整理的范文范本,它们内容丰富、观点独到,相信可以对大家的写作有所

    小家电活动方案(精选18篇)

    活动方案是指根据特定的目标和需求,为开展某一具体活动而制定的一系列计划和步骤。通过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活动的效果和参与度。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