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

时间:2023-12-14 作者:梦幻泡

通过教学计划,教师可以科学引导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学计划参考范文,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

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一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说无处不在,数学网为同学们特别提供了新编小学三年级数学日记,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有一次,我闲着没事干,就从爸爸的书桌上拿了一本刊物读了起来。上面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引起了我的注意:有一个生产鞋油的厂商,向社会征集提高鞋油销量的方法。他征集到很多的方法。其中,有一个人的方法很普通,就是把鞋油的.口径变大。鞋油厂商采纳了这个人的方法之后,鞋油的销量果然提高了许多。

看了之后,我觉得很有趣,于是在妈妈的帮助下,我做了个实验。我先量出鞋油的半径是5毫米,如果挤出15毫米的鞋油,那么挤出的鞋油的体积是3.145515=1177.5(立方毫米),约是1立方厘米,把它近似地看成重1克。

然后我把鞋油的半径增加到6毫米,这时挤出同样长的鞋油,它的体积约是3.146615=1695.6(立方毫米),约是2立方厘米,近似地看成重2克。增加口径前,按全国13亿人口每天擦1次来算,一天就用去了113=13(亿克)。增加口径后,一天就用去了213=26(亿克),整整增加了一倍,如果按全世界人口来算,还要多得多。一句简单的话,竟让厂商获得如此大的利润,真是小鞋油,大学问!

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二

老师在教学本课时,能以直观的内容为主,以探索学习活动做保障,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整节课调理清楚,层次分明,下面就这节课的亮点说一说: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具有极强的层次性。

本节课从学生非常熟悉的小丑服装搭配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在探究时,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简单问题入手,逐步加深难度,从看到摆到画最后到发现规律,层层递进。让学生经历了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的过程,借助动手摆学会有序思考,利用画图体会符号表示的简洁性,通过探寻规律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层次清晰,步步深入,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2、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上课伊始,以“马戏团的小丑要表演,选服装”的情景导入,先让学生帮助搭配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然后由穿衣的搭配引入到食物的搭配衔接自然流畅,最后联系生活实际引入路线的搭配,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高,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3、在操作中感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要以做为中心,在操作中感悟数学,体会数学。十分符合这次展评课的.主题“做中学”。本节课教学中老师注重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探索,发现规律,总结方法。由于组合知识的抽象性,所以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连一连,说一说,在行动中感受排列组合的思想方法,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使学生在互相补充,互相交流中提高,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小组汇报进一步扩大了交流范围,集思广益,拓展思路,加深学生对组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的锻炼机会。

4、语言简洁指导性强,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解决策略。

老师课堂语言非常精炼,问题指向性明确,小结指导性强。本节课在探究穿衣搭配的问题时引导学生发现搭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并探究多种形式的解决策略:图形、连线、字母标序号等,让学生体会最优化策略。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还有几点不足之处:

1、在数学教学中是存在美学思想的,我们应当抓住教学的契机对学生进行“美”学的指导。

2、课后的练习不够充分,也没有更深入的拓展与提高。

针对这些不足,我的建议是:

1、对于“美”的指导,例如:在教学搭配衣服时还可以问“那种搭配更美观,那种搭配不和谐等问题,说说你的理解。”渗透美,使学生愉悦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

2、可以再加入一些联系生活的练习题,也可以增加搭配的数量,让学生联系,知识得到拓展与提升。

总之,老师这节课以饱满的热情,丰富的语言,形象的活体材料,趣味的活动形式,恰当的评价语言,一次次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是一节实用高效的课。

文档为doc格式。

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三

《搭配中的学问》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一节实践活动课。我在《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学生”,使学生建立“做数学”的理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实效性。课前我认真研究了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后,确定了教学目标。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对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作了一些创新处理。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中创设了招聘服务员、聘配菜部经理的活动。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通过让学生连一连(配餐)、摆一摆、配一配(服装搭配);做一做(朋友间握手)、画一画(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用符号、字母等表示出路线的搭配过程)的过程,从搭配材料的数目上力争体现从简单逐渐到复杂的过程等一系列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学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小组讨论、汇报都兴致勃勃,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活动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科的灵感,体验到合作探究的成功。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

我紧紧围绕“学校餐厅”开餐这一情境,通过让学生配菜,了解到配菜的方法和策略。在配菜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了招聘服务员、聘配菜部经理的活动。整个课堂气氛活跃,通过摆一摆,配一配、连一连、让学生在独立尝试解决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汇报都兴致勃勃,参与热情很高。尽量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出问题d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d迁移应用”。努力挖掘生活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素材,找准结合点,力求做到在每个环节上尽可能多给学生一些实践活动的时空,不断地拓宽数学实践活动的平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

2.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

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如“学校餐厅”三天配菜,由易到难,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本节课我尽量设计些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这些教学内容很具有层次性和思考性。如:朋友握手、服装搭配、设计动物园参观的路线,都是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通过这几个活动,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最后布置让学生猜猜老师的电话号码,加深对搭配问题的理解。

3.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数学教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我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如:在练习中我设计了“朋友握手”、“服装搭配”、“设计动物园参观的路线”。这样的教学内容呈现能使练习充满了情趣,用现实的生活情景激活了学生的记忆,巩固了所学知识。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积极地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于数学实践活动中探索发现、验证巩固、延伸拓展。

4、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问题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用数学眼光去观察问题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数感、一种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感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则是检验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如在活动二的“搭配星期三的菜谱”教学中,我是这样教学的:

教学中力求做到问题的提出具体、明确、到位。有效的引导学生思维有具体逐步过渡到抽象。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索与交流的空间,水到渠成的让学生掌握了搭配的规律并提升归纳了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基本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重要理念。而且每一情境生动有趣、环环相扣。

上完这节课后,感想颇多。除了对本课教学环节,学生活动安排进行反思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对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地反思。在细细地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我觉得本课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关注个体差异不够到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追求的是有效性,在一个班级的全体中,每个学生的差异是不同的。因此,我们的教学过程应该时时关注差生的转化工作。在提出问题时优先让差生回答,如果差生都能理解了,也就意味着全体都理解了;在做课堂作业时教师应该关注差生的'完成情况,将错误纠正在当堂;在开始自主探究时,教师应提出:“不懂的同学请举手,也可以来到老师的身边和老师一起合作。”;在反馈是也要时时关注差生,发现他们的思维误区。只有这样做教学才是有效的,才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2、课堂教学的评价有待进一步改进。

在本课中关注他人评价方面落实得还不够到位。长期以来主要是教师对学生评价,事实上,除了教师评价以外,还应该从其他渠道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数学课程理念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他人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表现评价是尊重学生的一种表现也是加强学生自我肯定、找出问题的有效做法,是自我调节的有效途径。学生之间或小组之间的他人评价能够使学生面对面地积极互动、有机会互相解释、争辩,有机会帮助理解、加深所学的知识;更能促进学生认真听课、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这样的课堂教学改变了教师的单一评价,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自我表现反思、自我教育、自我表现发展,形成了平等、民主的评价关系。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功能,促进学生发展。

总之,这节《搭配中的学问》的课堂教学,虽然关注了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使数学教学更具体;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有助于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创新思维。使学生认识到“原来搭配中也有那么多的数学知识呀!”学生由衷地发出了感叹!但是,课堂教学总是有许多的遗憾、许多的瑕疵,在许多的细节中一定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还请各位老师指正和帮助。

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四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情境活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掌握合理有序的搭配方法和策略。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并且感知:要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就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进行观察与操作。

四、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有序的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习惯。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2、什么是搭配呢?搭配中又有什么学问和奥妙呢?认真学完了这节课,你们就明白了!

3、“营养配餐中心”的王师傅,交给我们三(5)班的同学一个任务,板书:配菜。

王师傅想在你们当中聘请一名优秀配菜师和两名优秀服务员,你们愿意参加应聘吗?

(二)搭配菜谱、探究规律。

活动1:给星期一的菜谱配菜。

1、王师傅考大家来了,请看:

课件出示:星期一的菜谱。

荤菜。

肉丸子。

素菜。

白菜。

冬瓜。

2、星期一的菜谱里都有些什么菜啊?你们知道什么是荤菜,什么是素菜吗?

3、王师傅有个要求,请看:一个盒饭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你打算怎样配菜呢?

4、学生思考并与同座交流自己的想法。

5、还有别的搭配方法吗?你觉得这样一荤一素搭配好吗?

6、通过刚才的配菜,大家可以看出来,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可以有几种搭配方法呢?在学生独立思考与交流的基础上,老师要注意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会用图例和方案这两种方法来表示出搭配的过程,但不必特别强求和硬性规定,让学生自由的选择,如果学生有其他有创新的方法,就推荐给大家。

活动2:给星期三的菜谱配菜。

1、星期一大家总结出有2种配菜方法,那么星期三呢,请看:

课件出示星期三的菜谱。

荤菜。

牛排。

素菜。

豆腐。

油菜。

2、如果你能用一荤一素的方法搭配好所有的菜,我王师傅将聘请你为本店的服务员。

(1)请同学在小组内试着配菜,并且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上交流。

(2)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配菜方法说给大家听。

(3)怎样搭配,才不会重复,又不会遗漏呢?

(4)怎样按着一定顺序搭配呢?有几种方法?

(6)其它同学也能按一定的次序进行配菜吗?把你的配菜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这次的活动都是2种要注意要回答这个问题时,要让学生发现如果你倒过来写这也只能算是一种方法,要注意学生理解成有4种搭配方法,这种错误的想法。

活动3:给星期五的菜谱配菜。

课件出示星期五菜谱。

荤菜。

肉丸子。

素菜。

白菜。

豆腐。

冬瓜。

2、谁能第一个配出所有的菜,王师傅将聘他为我店配菜部的经理。

3、请同学们试着配菜,然后说给大家听。引导学生以一种菜为准与另一种菜搭配、

思考:通过刚才的配菜,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让学生自由发现,然后小结:可以用荤菜的数量×素菜的数量=几种配菜方法。

板书:1荤×2素=2种。

2荤×2素=4种。

2荤×3素=6种。

(三)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活动1:搭配路线。

2、说说:一共有几条路可以走呢?

(1)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几条路线吗?

(2)哪一条最近呢?你能帮小淘气选一条吗?

(3)回来时有几条路线呢?你能用字母把路线表示出来?

活动2:搭配服装。

2、请你和同桌一起试着配一配。

3、那么今天下午笑笑穿哪套衣服去做客合适呢?为什么?谁来帮忙选一选。

4、看来穿衣服也需要搭配,搭配适当,会使我们生活更美好,更加丰富多彩。

活动3:握手中的学问。

(四)联系生活、课后延伸。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你想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些有关搭配的其它问题吗?

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五

天刚亮,妈妈就叫我起床,刚起床我就洗脸刷牙。

我说:“妈妈,你有没有空?我想去“开心轩”卖文具。”妈妈说:“好吧!”接着我坐妈妈的摩托车来到富民路。妈妈说:“我给你20元钱,让你当一回小主人吧。”我拿着钱去了面包店,我说:“老板,面包多少钱一个?”老板说:“一块钱一个。”“我要2个。”我说。我和妈妈吃完面包就去“开心轩”。只见货架上摆满了故事书、铅笔、本子、彩笔、还有玩具呢。我说:“买一盒彩笔、5支铅笔、5本中方格和5本课文本。”老板说:“彩笔8块5一盒,铅笔2毛钱一支,课文本和中方格都是3毛钱一本,算算看一共要多少钱?”我想了想说:“铅笔要2支,一共1块钱,5本中方格和5本课文本是10本,每本3角就是3元,8元5角+1元+3元=12元5角。”老板说:“你真聪明!”我给老板15元,他又问我:“要找你多少钱呀?”我说:“要找我2元5角。”妈妈满意的笑着说:“你今天的小主人当得不错哦!”我也开心的笑了。

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六

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会遇到数学问题,就拿切蛋糕来说吧!现在有一个生日蛋糕,要分给8个孩子,只切径直的3刀,而且不移动任何一块蛋糕,就可以分成相等的8块,那我们需要侧面的思维,从上向下切两刀,第三刀从蛋糕侧面中间横刀。如果要算出各块蛋糕的大小,你只需要知道三角形面积的公式是面积=底x高每一个三角形有相同的高,所以每一块的面积是×8×5=20平方英尺。

这方法适用于具有正多边形形状的任何蛋糕,如果你要将三角形蛋糕切成10块,你就标出周边的10个等长,把这知识储存起来,因为有一天会有人制作三角形蛋糕。数学学得真棒!妈妈和我都高兴极了。

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七

天刚亮,妈妈就叫我起床,刚起床我就洗脸刷牙。

我说:“妈妈,你有没有空?我想去“开心轩”卖文具。”妈妈说:“好吧!”接着我坐妈妈的摩托车来到富民路。妈妈说:“我给你20元钱,让你当一回小主人吧。”我拿着钱去了面包店,我说:“老板,面包多少钱一个?”老板说:“一块钱一个。”“我要2个。”我说。我和妈妈吃完面包就去“开心轩”。只见货架上摆满了故事书、铅笔、本子、彩笔、还有玩具呢。我说:“买一盒彩笔、5支铅笔、5本中方格和5本课文本。”老板说:“彩笔8块5一盒,铅笔2毛钱一支,课文本和中方格都是3毛钱一本,算算看一共要多少钱?”我想了想说:“铅笔要2支,一共1块钱,5本中方格和5本课文本是10本,每本3角就是3元,8元5角+1元+3元=12元5角。”老板说:“你真聪明!”我给老板15元,他又问我:“要找你多少钱呀?”我说:“要找我2元5角。”妈妈满意的笑着说:“你今天的小主人当得不错哦!”我也开心的笑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八

《搭配中的学问》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是在二年级简单排列组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初步渗透的一节实践活动课。这个主题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联系学生生活、训练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通过摆一摆、列算式等活动,体验搭配的不重复、不遗漏特点。

2、使学生运用多种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现生活中的搭配美。

掌握多种搭配方法,渗透有序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重复、不遗漏的搭配原则,运用多种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法:通过观察、操作、展示、交流、总结方法等过程,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摆一摆、连一连提升为更简便列算式的过程。

教法: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结合白板操作软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教师在演示、列式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方法,再比较对照,从中进一步强化所学的新知识。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规划,共设计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感知搭配。

2、借助活动体验搭配。

3、运用知识拓展搭配。

4、反思总结拓展延伸。

1、创设情境感知搭配: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让三年级的同学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我创设了两个情境。

情景一:通过想跟全班每个孩子击掌,来提出思考:老师如何击掌能够看出跟哪些同学击过,哪些同学没击过?原来可以一行一行击掌,或者一列一列的击,这样击的好处是有顺序、不会重复也不会漏下谁。(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搭配的不重复、不遗漏特点。)。

情景二:数学城堡有一把密码锁,一共有四个数,要求组成所有不重复两位数。采用的方法是让全班同学在算术本上书写。找一名同学上前进行拖拽。(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排列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进行铺垫。)。

2、借助活动体验搭配:

(1)活动:

城堡里主人是小女孩,她要带我们去游乐园看一看。去之前希望咱们帮她搭配一件漂亮的衣服。出示2件上衣,3件下装。注意的是,在操作搭配前一定要问问学生“我们穿衣搭配讲究的是什么:1件上衣搭配1一件下装。”

(2)动手操作:

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2件上衣,3件下衣的图片,让学生搭配一共有多少种穿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操作空间,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除了操作实物摆一摆,也可以在图片上进行连线。

(3)交流展示:

学生上前操作,(可以选择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就会发现他搭配的有重复而且还有遗漏,让学生去纠正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

同时激发学生思考,如何摆能够避免出现错误呢?原来可以选择先固定1件上衣,再去搭配下装,这样就会避免出现重复和遗漏的情况。最后总结出搭配的两个特点:不重复、不遗漏(板书特点)。

讨论:2件上衣、3件下装能够搭配出多少种不同的穿法?(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的学生仔细观察,通过数一数,数出6种搭配穿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现1件上衣可以有三种搭配,而我们有2件上衣,所以可以通过列算式:加法:3+3=6;乘法:3×2=6。

原来,搭配不仅可以动手摆一摆、连一连,还可以通过列算式。

3、运用知识拓展搭配:

练习是数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使学生形成知识的桥梁,也是考察目标达成度的手段,因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

练习1:从正门出发经过猴山到达游乐场有几种线路可以选?(指名回答,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搭配方法。)。

练习2:有男运动员5名,女运动员8名,要选一名男运动员搭配一名女运动员参加乒乓球混双比赛,恭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抢答方式回答,不仅要求准确还要求速度。鼓励学生选取列算式的方法。)。

练习3:想走出城堡,最多试几次能够打开大门?(同座讨论,与之前导入题目相比,问题的问话形式和难度上都有所提高。)。

练习4:午餐搭配:2种饮料、3种主食、3种菜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吃法?(小组交流,课下沟通,属于提升题。)。

3、反思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玩得真高兴啊,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的收获吧!(指名回答),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搭配美!

特点:不重复、不遗漏。

摆一摆。

连一连。

列算式:3+3=6。

3×2=6。

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九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学会用“连线”、“字母表示”等方法解决搭配问题,增强符号感;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2、在交流中,体验到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倾听与表述能力。

教学准备:纸制衣服、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的好朋友小小要到少年宫去玩,小小打开自己的小衣柜,找出了几件自己喜欢的衣服,2件上衣,2件下装,小小要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法呢?边说边板书:搭配。

二.展开。

1、衣服的搭配。

师:这里有一张练习纸,你可以把结果写在上边;这里还有一个信封,里面装着纸做的衣服,同学们需要的话可以用。想想怎样汇报,别人才听得明白。有困难的话,老师和你一起研究。(学生活动)。

交流。(适时引导并板书连线)。

(让学生评价,你听懂了吗?他的方法有什么优点?好在什么地方?师概括:“不重复、不遗漏”,可以把“有条理、有序”写在黑板上。)。

师:妈妈送给小小的节日礼物是一件白色的短袖衫,现在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你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想一想,怎样才能不遗漏、不重复(直接写算式或者连线表示都可以),如果需要摆的.同学,可以到老师这里再领取一件上衣。

(板书连线)。

小结:在刚才的几次搭配过程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又不遗漏呢?

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操作、思考,这也是我们今天在搭配中的学到的学问了。(补充板书)。

师:能干的孩子们动了手、动了脑,配出了这么多的穿法,小小选了其中的一套,高高兴兴地和同学一起去少年宫了。

2、路线中的搭配。

师: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要求: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活动,展示方法。

(师:怎样表示最清楚呢?)你对他们的表示方法有什么评价?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游戏中的搭配。

好,小朋友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思考问题很有条理。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4、数字搭配。

打完了乒乓球,他们来到一个数学游戏教室。其中有个数字组合游戏,我们也一起来玩吧!

请听题:用三个数字1、2、3可以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停顿几秒后抢答。)。

1、2、3、4可以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想一想,写一写。

三、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数学中的搭配问题,你知道搭配中有什么学问呢?

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十

教学目标:

1、在搭配活动中,初步掌握搭配的规律,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掌握搭配的方法。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即不重复又不遗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搭配。

1、谈话导入:同学们,老师的家乡位于连绵起伏的小兴安岭脚下,碧波荡漾,溢彩流光的黑龙江畔,郁郁葱葱、层峦叠翠的森林里。这里一年四季景色优美,有春季的雪中花,夏季的清凉池,秋日的五花山色,隆冬的洁白世界。这里物产丰富,可以说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师:老师就来自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想去吗?(想)。

师:好,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老师的家乡看一看。

2、感受搭配。

生:说理由。

3、引出课题:他这样搭配即做到了按一定的顺序,又不重复,不遗漏。这就是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搭配中的学问。(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搭配。

1、服装搭配。

生:能。

师:好,不要着急!你们看在每个小组的材料袋中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操作学具。先听听要求:组内同学先认真的研究一下,怎样搭配,并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分工合作,开始行动吧!

2、发现方法。

师:下面哪个小组的代表愿意把你们的搭配方法介绍给大家。

生:汇报。

生1:我们小组是从衣服入手,为了更加直观,我们采用连线的方法。(用每件衣服分别和两条裤子进行搭配。)。

生2:我们小组是从裤子入手,采用了用字母表示的方法。(用每条裤子分别和三件衣服进行搭配。)。

生3:……。

小结:这样搭配即做到了按一定的顺序,又不重复,不遗漏。

三、联系生活、正确搭配。

1、观察路线图。

从萝北到太平沟有几种不同的路线可走。请看路线图(出示课件:萝北到太平沟路线图)。

2、搭配路线。

师:请同学们同桌为一组,搭配一下从萝北到太平沟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路线?

生:汇报。(六种方法)。

师:同学们还有什么简单的方法来记录搭配的路线吗?(字母、数字等)。

生比较:由车站――收费站――延兴――太平沟这条路最近,我们就选择这条路线吧!现在就去欣赏太平沟的美丽景色。(出示:太平沟风光录像)。

3、发现规律。

你这么快就有答案了!别急,给其他同学一些思考的时间好吗?

(生思考、汇报)。

生汇报。

生1:我是用3×2知道了有几种方法。

生2:我是用2×3知道了有几种方法。

小结:经过这么多的搭配活动,我们可以用计算的方法知道有几种搭配方法。这真是一个重要的发现,你们可真了不起。

四、知识拓展、强化搭配。

1、词语搭配。

观光太平沟之后,同学们的感想一定不同,请你们再用大屏幕上的词语连成一句话,(出示课件:词语搭配)做到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先试一试。(生自由读)。

(恭喜优胜组,其他小组的同学其实也答对了,但要注意提快速度,我们继续努力好吗?)。

2、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搭配事例。

师:在生活当中你还遇到过哪些关于搭配的问题?你是怎样搭配的?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搭配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其实还有很多的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每天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动脑筋,找规律,就能够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

有序。

不重复。

不遗漏。

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

2、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归纳、运用等活动探索搭配的方法与结果,初步体验分类、分步计数及数形结合的方法。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受符号化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搭配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学难点:能够有序地搭配,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搭配的过程与结果。

教学过程:

2、猜一猜。伟大的发现就是从大胆的猜想开始的。

1、到底有多少种?猜想需要验证哦。你能不能用简便的方法把各种不同的穿法记录下来,比如你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表示上衣和下装。

2、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吧。

1、小组讨论。(出示讨论要求)。

2、分组汇报。

预设1:一套衣服是由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装组成的,可以先选定一件上衣,用它去搭配3件不同的.下装,有3种穿法;再用另一件上衣分别搭配3件不同的下装,又有3种穿法。一共有两个三种,就是六种。(固定上衣法)。

预设2:先选花裙,分别去搭配两件不同的上衣,有两种穿法;再用长裤去搭配两件上衣又有两种;最后用灰裙去搭配两件上衣,也有两种,一共6种。(固定下装法)。

预设3:用圆表示上衣,用三角形表示下装,表示t恤,用它搭配三件下装,有3种不同的穿法;表示外套,用它搭配三件下装,也有3种不同的穿法,一共6种穿法。

预设4:我们组是用字母表示的,a表示上衣,b表示下装,在它们右下角标上数字以区别不同的上下装。像这样,每条连线表示一种穿法,共6种。

3、小结:

(1)先选好上衣,再分别去搭配所有的下装,或者先选好下装,再分别去搭配所有的上衣,就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到所有答案,我们将这种思考称为“有序思考”。

(2)用图形、字母等符号来表示更简洁明确。

1、巩固练习。

(1)搭配早餐。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2)送生日礼物。

2、课后拓展:数长方形。

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并学会了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其实生活中有更多的学问等着你们去发现、去探索,做生活的有心人吧,世界一定会因你们的发现而变得更加美好!

后记:潘老师此篇教学设计为参加县级优质课评选的导学案,经过激烈的竞争,潘老师不负众望,在县级优质课评选中摘得头冠!

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十二

曹老师上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搭配问题,结合听课的实际情况,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受:

1、曹老师先从亲自和每位小朋友握手的`实际情境中,导出握手中存在着搭配的问题,为了保证能做到和每位小朋友握手,从而引出搭配的有序性,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课堂的一开始,老师就切入到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亲密接触后,引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在解决搭配问题中,老师做到了抓住中心:“有序性,不遗漏,不重复”。

2、课堂设计巧妙,在早餐搭配中,先出示2种饮料,3种点心,学生动手操作后得出结论2×3=6种搭配方法,紧接着老师说如果再增加1种饮料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搭配情况?学生思考总结3×3=6种搭配方法,,再反过来,如果增加的是1种点心呢?会是什么样的搭配情况,学生思维发生高涨,然后对两种情况发生对比,从而总结出搭配中的算法。这样的设计,体现的数学思维的递进性,师生之间发生思维的碰撞,达到课堂的高潮。

3、体现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多样性。学生过生日,让学生动手搭配衣服,在搭配中存在着符号的多样性,有用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用天地、花草等方式搭配的。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探究,方法灵活多样。

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1、学生在学习和理解2×3=6的时候,可不可直接出示一幅图片,用连线法直接出示,1件上装配3件下装,2件上装就有6种搭配法。这样是不是更直观一些,没必要大费周折。

2、曹老师的语言很清晰,吐词清楚,学生在动手操作完搭配后,可以用投影仪把学生的效果图展示出来,用图形结合的方法演示,效果可能会好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十三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训练重点: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训练难点:减去重复的,加上遗漏的。教具学具:课件、学具。

课件出示照片及题目,学生思考,并说说理由。

(1)、这张照片中,从右往左数,杨颖是第6个,你能算出她的后面站着几个小朋友吗?

(一)例一:

小朋友排队晨跑,缪新超的前面有3人,后面有7人。问:这一队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2、学生交流: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各表示什么?讨论总结:漏数,加一。

(二)例二:

1、请同学们先比较:两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在本子上画一画,并数数一共有几个?应该怎样列算式?

3、学生交流: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各表示什么?讨论总结:重复数,减一。

(三)小结:

像刚才那样,已知1个物体,1个图形或1个人在排列中的前后顺序数,计算总数时要注意减去重复的,加上遗漏的。

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十四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特别强调要加强实践活动,《搭配中的学问》是三年级上册的四个专题活动之一。本节课的教学重在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能够把物体进行简单的组合,但他们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无法做到有序搭配。为此,我设计了以配菜为主题的情境教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搭配的知识。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搭配的方法,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以及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运用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和本班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搭配的方法。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训练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联系实际、通过配菜,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初步学会解决最简单、最基本的排列组合问题,并且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具学具:课件、(衣服、菜名)小卡片。

二、活用教材,重在能力培养。

1、教学内容的创新处理——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新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这节课我紧紧围绕学校“餐厅盒饭配餐”这一情境,通过让学生配菜,了解到配菜的方法和策略。在配菜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了招聘服务员、聘配菜部经理的活动。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小组讨论、汇报都兴致勃勃,参与热情很高。还有就是:服装搭配、动物园参观路线、猜老师电话号码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

2、教学方法的创新处理——关注探究过程,实现自主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愿意在活动中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获得充分释放。如在这五个情境中我拟定通过连一连(配餐)、摆一摆、配一配(服装搭配);画一画(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用符号、字母等表示出路线的搭配过程)的过程,从搭配材料的数目上力争体现从简单逐渐到复杂的过程等一系列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活动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科的灵感,体验到合作探究的成功,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总之,在本课中,努力贯彻新课标,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重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感知的学习方式来经历、体验搭配中的学问。为了让学生掌握搭配的方法及突破学习的难点,本节课采用了课件辅助教学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实施评价主体多元化和关注个体差异。把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作为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力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体现新课程理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感知搭配新课开始,我把搭配这个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放置在一个广阔的生活背景中,通过谈话的形式,用轻松的与主题相关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使学生初步感知搭配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于是我用谈话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揭示课题。

2、借助活动体验搭配。

在这一环节中,围绕学校餐厅配菜搭配这一主题,我设计了相关的实践活动。为在这里,教师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以同桌二人为一小组,通过想一想,摆一摆,配一配,记一记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只是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从始至终参与学习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

活动一:搭配星期一的菜谱。

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在自主探究中,初步感知搭配的方法。

活动二:搭配星期三的菜。

在这个环节里,我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找到搭配的规律和方法:按一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体验搭配的有序性。并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探究开拓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活动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科的灵感,体验到合作探究的成功。

活动三:搭配星期五的菜谱。

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自主探索,大胆猜想,发现并找到较好较快的获得搭配结果的规律,能应用乘法原理来解决搭配的问题,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应多样化并且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重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自己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充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3、运用知识拓展搭配。

在配菜搭配结束后,为了给学生一个综合运用新知识的空间,我让学生用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服装搭配、设计动物园参观的路线,是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使练习充满了情趣,用生活激活了学生的记忆,巩固了所学知识。课末谈本次学习的感受,将课本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这样使学生不仅拓展了知识,同时实现了学科间的整合。

4、全课总结体验成功。

在这个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5、作业: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搭配现象。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能够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2、能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选取最佳方法。

3、感受自己身边的知识,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够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教具准备: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的算法,现在我们来玩个小游戏,看看哪位同学可以又快又好地口算出来。

(出示题片):

10+3=12+5=14-3=13+6=18-2=。

19-7=15-5=17-4=15-4=11+4=。

2、猜数字:

14、15、()、()、18、()、()。

20、19、()、()、16、()、()。

2、4、6、()、10、()、14、16、()、20。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到数学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想不想去?好了,排队,咱们出发吧!

(二)新课讲解。

1、教学例6,引导学生自学。

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1)用你的语言给你的同桌讲讲图中的故事。

(2)小丽排第(),小宇排第()。

(3)小丽和小宇中间隔了()个人。

(4)要求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我们得先知道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探究方法:(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1)数一数。

(2)画一画。

(3)算一算。

请列式计算的同学说一说理由,为什么用减法?应该注意什么?

3、教师小结。

方法一:直接写数、数数。数数时不能算两个数字本身。

方法二:用画图和数数相结合的方法。画图时,将排序中的两个关键数字用不同的图表示,能更快更准地数出之间数字的个数。

方法三:减法计算。计算时,用排序的大数减去小数,还要再减1。在计算式,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方法。

三、实践运用。

1、出示课件,同学们都在玩滑梯,玲玲排第4,东东排第8,他们之间有几人?

四、全课小结。

五、作业:

第80页练习十八,第5题。

第81页练习十八,第6题。

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十六

针对本节课我发表一下我的个人观点:我认为《搭配的学问》这节课,上得很成功,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开始创设猴山情境导入,很巧妙的串联整个教学环节。其次教师的教态自然亲切,师生配合的很默契。整个教学流程很清晰,从搭配衣服(学生动手操作)、搭配早餐到拉一拉组成两位数、再到回猴山到儿童乐园有几条路,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设计。遵循学生接受知识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让每一个孩子都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孩子们对新知的理解得深,记忆的牢,自然教学效果好。我觉得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内容的重要形式,方老师在这方面的展示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

但是这节课对于教材的编排我有一个疑问:本节课与二上的《搭配》有哪里不同?

1、在教材中的地位。组合与排列知识不仅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教材注重体现这一要求,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三个小朋友两两握手的组合数等。在三年级上册继续学习排列与组合这一内容,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突出教学的重点。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三上教材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分别介绍了组合和排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如学具操作、画简图、文字形式罗列、连线等)把排列组合的结果罗列出来(即有哪些组合或排列),使学生学会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来表达排列组合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以上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结果都呈现出来,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并发展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3、要把握好教学要求。本节课,教材只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采用罗列、连线等方式,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示组合数,并能感受到有顺序思考,可用图示的方式把所有的组合情况罗列出来(即有哪些组合),不要求抽象地计算一共有多少种组合数。因此,在教学中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十七

1、能够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2、能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选取最佳方法。

3、感受自己身边的知识,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能够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口算卡。

1、开火车: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的算法,现在我们来玩个小游戏,看看哪位同学可以又快又好地口算出来。

(出示题片):

10+3=12+5=14-3=13+6=18-2=。

19-7=15-5=17-4=15-4=11+4=。

2、猜数字:

14、15、()、()、18、()、()。

20、19、()、()、16、()、()。

2、4、6、()、10、()、14、16、()、20。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到数学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想不想去?好了,排队,咱们出发吧!

(二)新课讲解。

1、教学例6,引导学生自学。

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1)用你的语言给你的同桌讲讲图中的故事。

(2)小丽排第(),小宇排第()。

(3)小丽和小宇中间隔了()个人。

(4)要求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我们得先知道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探究方法:(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1)数一数。

(2)画一画。

(3)算一算。

请列式计算的同学说一说理由,为什么用减法?应该注意什么?

3、教师小结。

方法一:直接写数、数数。数数时不能算两个数字本身。

方法二:用画图和数数相结合的方法。画图时,将排序中的两个关键数字用不同的图表示,能更快更准地数出之间数字的个数。

方法三:减法计算。计算时,用排序的大数减去小数,还要再减1。在计算式,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方法。

1、出示课件,同学们都在玩滑梯,玲玲排第4,东东排第8,他们之间有几人?

第80页练习十八,第5题。

第81页练习十八,第6题。

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十八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11-20各数的基数及序数含义,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实际排队中学问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2、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练习。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教学准备。

(师、生)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与时间师生互动流程思考与调整。

一、创境激趣。

二、自主探究。

三、交互反馈。

四、总结延伸。

小朋友们,放学时记得要排队走出校门哦。你们可知道,在排队中也有很多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排队中的数学问题。

课中学习单: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1)看图体验,交流信息。

(2)小组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有什么解决方法吗?和同组的同学一起说说。

(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小朋友们排队去动物园看熊猫,小丽排第10,小雨排第15求他们之间有几人?学生讨论说出可以通过列算式、数数和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3)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独立操作。小组交流。

小组汇报过程和结果。

师:大家同意吗?还有别的方法来解决吗?

学生可能说出:请问用数数的方法时,重点是要注意什么?

1.数的时候不能错。

2.不能数10和15这两个数。

引导学生明确:因为10和15指的是小丽和小雨,而题目是他们之间的人数,所以不能数10和15。

(4)突出讲解用列算式解决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前面的数数,画图的方法来想一想,说一说。

课后检测单: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1、请20个同学上台排队,并指定两人说说自己从左到右的的位置,台下同学先听台上的同学说自己的位置,再说这两名同学之间有几人。

2、完成做一做:79页。

3、80页第5题。

星期一,今天有雨,运动会推迟3天再开,推迟后,运动会星期几开?

4、81页第6题。

今天从第10页读到第14页,明天读第15页了,今天读了几页?

分析:10---14页读书。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本。

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十九

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并感知有序搭配的意义和方法,本节课我活用教材,抓住学生心理,以“游览武穴”为情境主线,让学生在情景化、或动画、情感化的探究过程中,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建构过程。为此,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与策略。

2、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解决生活数学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体现本课教学的核心价值,我制定的重难点是:渗透有序思考方法为教学重点,理解求两种不同事物组合数的方法为教学难点。并通过分层操作、语言内化、分析比较的.学习方法突破重难点。

为了使精讲精练落到实处,我的教学时间初步安排如下(略)。

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二十

《搭配中的学问》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是在二年级简单排列组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初步渗透的一节实践活动课。这个主题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联系学生生活、训练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列算式等活动,体验搭配的不重复、不遗漏特点。

2、使学生运用多种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现生活中的搭配美。

三、教学重点:

掌握多种搭配方法,渗透有序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重复、不遗漏的搭配原则,运用多种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学法:通过观察、操作、展示、交流、总结方法等过程,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摆一摆、连一连提升为更简便列算式的过程。

教法: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结合白板操作软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教师在演示、列式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方法,再比较对照,从中进一步强化所学的新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规划,共设计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感知搭配。

2、借助活动体验搭配。

3、运用知识拓展搭配。

4、反思总结拓展延伸。

1、创设情境感知搭配: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让三年级的同学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我创设了两个情境。

情景一:通过想跟全班每个孩子击掌,来提出思考:老师如何击掌能够看出跟哪些同学击过,哪些同学没击过?原来可以一行一行击掌,或者一列一列的击,这样击的好处是有顺序、不会重复也不会漏下谁。(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搭配的不重复、不遗漏特点。)。

情景二:数学城堡有一把密码锁,一共有四个数,要求组成所有不重复两位数。采用的方法是让全班同学在算术本上书写。找一名同学上前进行拖拽。(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排列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进行铺垫。)。

2、借助活动体验搭配:

(1)活动:

城堡里主人是小女孩,她要带我们去游乐园看一看。去之前希望咱们帮她搭配一件漂亮的衣服。出示2件上衣,3件下装。注意的是,在操作搭配前一定要问问学生“我们穿衣搭配讲究的是什么:1件上衣搭配1一件下装。”

(2)动手操作:

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2件上衣,3件下衣的图片,让学生搭配一共有多少种穿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操作空间,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除了操作实物摆一摆,也可以在图片上进行连线。

(3)交流展示:

学生上前操作,(可以选择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就会发现他搭配的有重复而且还有遗漏,让学生去纠正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

同时激发学生思考,如何摆能够避免出现错误呢?原来可以选择先固定1件上衣,再去搭配下装,这样就会避免出现重复和遗漏的情况。最后总结出搭配的两个特点:不重复、不遗漏(板书特点)。

讨论:2件上衣、3件下装能够搭配出多少种不同的穿法?(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的学生仔细观察,通过数一数,数出6种搭配穿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现1件上衣可以有三种搭配,而我们有2件上衣,所以可以通过列算式:加法:3+3=6;乘法:3×2=6。

原来,搭配不仅可以动手摆一摆、连一连,还可以通过列算式。

3、运用知识拓展搭配:

练习是数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使学生形成知识的桥梁,也是考察目标达成度的手段,因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

练习1:从正门出发经过猴山到达游乐场有几种线路可以选?(指名回答,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搭配方法。)。

练习2:有男运动员5名,女运动员8名,要选一名男运动员搭配一名女运动员参加乒乓球混双比赛,恭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抢答方式回答,不仅要求准确还要求速度。鼓励学生选取列算式的方法。)。

练习3:想走出城堡,最多试几次能够打开大门?(同座讨论,与之前导入题目相比,问题的问话形式和难度上都有所提高。)。

练习4:午餐搭配:2种饮料、3种主食、3种菜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吃法?(小组交流,课下沟通,属于提升题。)。

3、反思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玩得真高兴啊,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的收获吧!(指名回答),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搭配美!

六、板书设计:

特点:不重复、不遗漏。

摆一摆。

连一连。

列算式:3+3=6。

3×2=6。

文档为doc格式。

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二十一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亿以内的四则运算、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课内容包括认识一位小数和它的读、写法。认识一位小数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它的学习,不仅为学生准确清晰地理解小数的含义,也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初步基础。同时,小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特殊表现形式,其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要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重视直观、引导、注重启发,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景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发展,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1)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突破点: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小数,认识小数,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长度单位和元、角、分,掌握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方法。

3、教法学法:

教法: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选择了创设情境法、谈话启发法、发现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多媒体课件、几种常见的实物图片。

学生方面:1。测量自己身高,并以几米几厘米的形式记录下来。

2。搜集生活中的小数。

五、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出示逛超市购物的情景,出示各类商品的价格。让学生把这些数分成两类。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再分一分的形式,引出生活中的小数,揭示出本节课的课题:《初步认识小数》。让学生发现和挖掘身边的数学,体现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2、联系经验,学习读写。

从刚才的情景得出的数中,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组数,比一比它们之间有什么不一样,表示商品的价格的小数有什么特点?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再汇报。后教师小结这样的数叫小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前面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是小数部分。

接着指名学生读,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纠正。然后同桌互相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读,并多让几个学生起来读一读。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部分的数和小数部分的数在读法上不同,整数部分跟我们平时读的一样,是几就读几是几十就是几十。小数部分与整数部分读法不同,只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是几就读几。学习写小数,师示范写,学生学着写。让学生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和写法。

3、理解生活中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1)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由于学生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所以通过课件展示商品价格,放手让学生试着填写价格表,再说说自己收集的商品价格表示多少,最后引导学生知道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元”,右边第一位表示“角”,右边第二位表示“分”。让学生产生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意义的感受。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也是放手通过“做一做”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感知。

(2)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由于1分米、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是在第五册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是本课的重点,把分数写成小数是一种规定,不需要孩子们去探究。因此本环节在教学用“米”作单位的一位小数时采取接受性的学习方式,而在教学用“米”作单位的两位小数时采取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通过一步一步引导,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左边表示“米”,右边第一位表示“分米”,右边第二位表示“厘米”。学生就会很快明白小数在长度单位中的实际含义,以及初步感知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4、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为了使课内的练习起到促进掌握知识,锻淋力的双重效果,我在组织练习的时候注意了以下两点:一是练习的形式多样,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加深,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1)找找身边的小数。让学生体会到小数无处不在,激发了学生学习小数的兴趣。

(2)出示小数卡片,让学生读出上面的小数。进一步巩固并加深学生对小数的读写的认识。

(3)你能用米作单位的小数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身高吗?猜老师的身高,既十固小数读法与意义,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数感,形式活泼,吸引学生。

5、总结评价,促进发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满分为10分,你给自己打多少分?用我们今天学的小数给自己打一个合适的分数。

用小数的形式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既关注了学生情感的需求,让学生体会到学会知识的快乐,又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求知欲。

六、教学感悟。

本课在教学中,充分的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通过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让学生经历比较、举例、验证、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了学习过程,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难点知识,教师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完成,真正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不仅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展示机会留给了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相关范文推荐

    公司个人消防工作总结(优质22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在工作方面的成果和不足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份报告材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灵感。

    大学生支教社会实践报告(模板15篇)

    通过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接下来将分享几篇精选的社会实践报告,读完后或许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调查报告调查报标准(优秀20篇)

    调查报告需要注重数据的可靠性和分析的准确性,确保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调查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通过参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社会实践

    提高课堂效益演讲稿(专业16篇)

    演讲稿的撰写需要提前充分准备,梳理清晰的思路和建立有力的论证。演讲稿范文中的观点独到、语言精练,能够为大家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学习机会。师生交往是教育过程中最主要、

    尊重尊重题目新颖(专业23篇)

    优秀作文是在语言表达上有独特见解并能打动读者心灵的作品。这些优秀作文展示了作者深刻的思考和敏锐的观察力,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听雨。我想有个家。独奏。我的烦

    装配工年终工作总结(精选14篇)

    工作总结是我们对自己在过去一个月里的工作所做的一份记录和梳理,可以帮助我们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方式。接下来是一些脱颖而出的月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启示。

    入技校申请书(优质16篇)

    在撰写申请书时,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理由,有针对性地说明我们的需求,并用合适的词语和语气来表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更多申请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

    尊重生命的总结尊重生命的总结与体会范文(14篇)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找到解决方案,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这些总结范文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希望能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尊重生命是一种价值观念,在尊重生命的基础上

    孝的一道题(专业18篇)

    作文是一种创作的过程,我们要用心去体验,用心去表达,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在家的安全教案大全(20篇)

    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安全教案可能有所差异,但都追求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在制定安全教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案例,以提高教案的质量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