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实用16篇)

时间:2023-12-12 作者:JQ文豪

教学计划是指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安排教学活动的计划,对于教学的有序进行至关重要。教学计划的参考范文中包含了不同学科和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欢迎大家一起学习和交流。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一

一、课前准备:

1、读三遍课文,给生字注音。

2、抄写本课4个字的词或词组12个和3句优美句。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用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11、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二

认识一亿有多大,对于学生来说确难度,因此本课着重突出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这三个环节,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充分感知一亿的大小,同时注重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丰富一亿有多大的认识。

著名数学教育哲学家郑毓信先生曾说过一句话:“我们怎样认识数学,我们就会怎样教数学。”数学是一种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索、研究讨论、获取结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更有学习研究的方法,合作探索的愉悦,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1、注重实践――在活动中感知。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三个环节创设了具体操作情境。如,分组以循环方式一本本数,数到100本,并记录下时间,当推算到数一亿本需两年多时,孩子们都震惊了,在小小组都交流开了,有一孩子说,“如用两年多数完那得连续不断,实际用时将后更多。”孩子们不由得感慨一亿真大。

2、关注合作――在交流中提升感悟。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总是在一个群体中进行,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对学数学会产生或多或少的作用。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在活动中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共同讨论,从而自主地,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解决排一排,称一称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他们能很好的进入学习情景,都急切的想知道1亿个小朋友到底有多少,1亿粒米、14亿粒米的重量等等,每一步的探索都是一次,体验真切感知一世有多大。

学习不是一种简单的“告诉”,而是学习者的一种实实在在的“体验”。如果一亿多大把几个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不敢想象,那会是多么枯燥的一堂课,学生对一世有多大能否像本课尾一样,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娓娓道来。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实践关注合作,在活动中促使学生体验,让学生真正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三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一亿有多大,也许你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课题,也许你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会有这样一节课呢?它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呢?的确新课程第一次将“一亿有多大”引入小学数学的课堂必有它的理由。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新的课程理念及我的设计思路。

数学新课程标准将一亿有多大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且安排在认数和计算器教学之后,其目的是相当的明显的。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常常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在“认数”和“用计算器计算”这二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根据这一目标,苏教版新课程数学教材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一亿有多大》。

活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特征。新课程指出:“教师应向儿童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规律,建立概念,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我设计这节课时,主要以各种教学活动贯穿始终,如:“称一称”、“数一数”、“排一排”、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动脑思考、合作交流,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努力营造一个学生乐学,课堂气氛轻松愉悦的立体的开放式教学环境。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认真的推敲与把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

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亿进行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能用倍比法或归一法解答有关1亿的问题,能借助计算器处理较复杂的数据。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猜想、讨论、计算等过程,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对学生“学情”的调查与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导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的。

重点:经过探究1亿有多大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教学难点: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四,说一说我的教学理念(既我的教法和学法学法)。

1、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用应用于生活。在本节课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熟悉的大米由少到多的感性体验引入新课,让学生充分体会生活中的数学。本课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的情境符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验,无疑,这将是学生理想的数学学习起点。

2、学科知识综合化。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因而数学应体现综合的思想。我们应用“大数学观”的理念将数学与其它学科有机融合起来。在教学中,数学与学校生活、自然、社会、常识、人文地理等知识有机融合,充分体现了“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这一人文理念。

3、学习方式多样化。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标准》也极力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故本课设计时极力凸显这一教学理念。

4、学习过程体验化。

新的数学课程理念认为:过程是一个课程目标。“学生要想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创造与体验的方法学习数学。”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各自的思维方式、智力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数学学习的过程又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地经历合作和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通过互动体验认识数和数学思想,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说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课的设计与实施,是一段艰难的过程,同时,更是一段充满着创造与激情的过程。我把本课的教学大致分成了四个部分。

活动一。

情境引入,发展数感。

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引入了“1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米粒由少到多的变化,直观反映出学生对数的认识由小到大的变化过程。并且质疑1亿粒大米有多少,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的学习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而然地进入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凸显生活实际,力图给学生创造一个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活动二。

实际操作,初步感知。

方案1、先称出100粒大米的重量,再除以100,再算出1粒大米的重量,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或用倍比关系算)方案2、先称出10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数,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第三步:教师提出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案计算出1亿粒大米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以方便后面的汇报,可以用计算器来帮助计算。第四步:学生分组计算。第五步:各组汇报结果,教师板书,感受1亿粒米的多少。

第六步:知道这些信息后,你有什么感想?(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自己去建构知识而形成“知识链”的过程。因此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很大的发展。而开放化的教学能切实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设计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并为下一个活动作好铺垫。

活动三。

合作探究,再次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充分参与操作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开展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由此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活动四。

联系实际,深入认识。

联系生活中的事物,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利用可想像的素材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课件中,从身边的数据如1亿滴水大约可以汇成3333升水,能够装四辆大型运水车。

1亿张纸叠在一起,约有10000米高,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我国的小麦产量近年来稳定在1亿吨左右。

新明日报2月26日电,联合国粮农组织周三宣布,爆发禽流感的亚洲迄今已杀鸡1亿多只。

中国移动电话的数量已经突破了1亿部。

设计意图: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样一些具体生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材料,使学生对数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这些又是综合知识的介绍,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等教育的渗透。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又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六,说预设实施效果。

本课的立意始终围绕着生活展开教学活动,让数学的知识紧密地贴近生活的原型,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之初,学生通过多媒体感受米粒由少到多的变换,建立了对一亿的感性认识;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伙伴的实践,交流、合作、学生逐步地完善了对一亿的理解,形成了比较准确的理性认识;最后,学生带着这些理性的思维去发掘生活,对一亿产生了更深层次的联想。整个学习的过程,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从生活出发,透过现象看本质、最后回归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学习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我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把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粗浅的认识,恳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四

1.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2.用10枚5角的硬币排成一排(如下图),量一量一共长多少厘米。

(1)照这样计算,一亿枚5角硬币排成一排,有多长?你能列表填一填吗?

(2)一亿枚5角硬币排成一排的长度为多少米?合多少千米?

3.先用计算器计算,再探索规律。

(1)123456789×9=。

123456789×18=。

123456789×27=。

根据规律,你能直接写出下列各题得数吗?

123456789×54=。

123456789×72=。

123456789×81=。

(2)45×101=123×101=。

39×101=245×101=。

根据规律,你能直接写出下列各题得数吗?

88×101=234×101=。

96×101=728×101=。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五

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过程: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大约有多少人吗?

那么你知道一亿有多大吗?揭示课题:一亿有多大。

在黑板上写出100000000和1亿。后引导学生从数的组成理解1亿的大小:由1个亿组成的、由10个千万组成的、由100个百万组成的、由1000个十万组成的、由10000个万组成……由100000000个一组成的。

那么100000000到底有多大呢?大家想不想切实感受一下啊?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让学生猜想)。

我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巧妙的称出1亿大米到底有多重?

(学生讨论)师引导出设计方案。

把1亿粒大米称一下。

1、先称出100粒大米的重量,再除以100,再算出1粒大米的重量,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或用倍比关系算)2、先称出10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数,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

3、教师提出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案计算出1亿粒大米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以方便后面的汇报,可以用计算器来帮助计算。

4、学生分组计算。

5、各组汇报结果,教师板书,感受1亿粒米的多少。

通过刚才活动我们知道了1亿粒米大约有2500000克重,而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省1粒米,那么全国一天下来大约能节省多少克大米啊?如果每人每天吃400克大米,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大约合多少年呢?知道这些信息后,你有什么感想?(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

2、数一数。(1)小组活动,动手数一数。

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一些练习本,和在一起,以循环的方式一本一本的数,数到100本告诉老师,老师立刻告诉各小组所用的时间,组长记录下来。完成后各小组交流所用时间。(2)小组合作,提出问题。

谈话:如果照这样的速度,我们数一亿本练习本要用多少秒呢?出示书上的表格(可把90秒改成全班认同的秒数),请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推算,并把结果填入表格。反馈,指名读得数。(3)进一步探究。

谈话:9千万秒,这段时间长吗?这么长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显然不合适,你认为应该采用哪个时间单位?(年)怎样换算成多少年?学生说出方法后看书上的算式。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提问:看了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感想?2、排一排。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从时间上感受了一亿的大小,大家还想不想通过其他的方式,再来感受一下一亿的大小?(1)实际测量长度。

请10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师生共同测量出长度。(取整米数)(2)列表进行推算。

提问:照这样计算,一亿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有多长?出示表格,根据表格形式,各小组也依据刚才的测量数据列表格填一填,并反馈推算结果。

(3)从绕地球的圈数来进一步感知一亿有多大。指名读出推算出的长度。

谈话:对于这个长度,大家都会感觉到很长,但究竟有多长可能还感受不深。地球赤道全长40000000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可以饶地球赤道多少圈?用计算器算一算。如果学生的计算器只能显示8个数位,就要把米换成千米来算。指名说说计算结果。

提问:看了这个数据,你又感受到什么了?三、在活动中提升认识、升华情感。读一读,并说一说自已有什么感受。

1亿滴水大约可以汇成3333升水,能够装四辆大型运水车。1亿张纸叠在一起,约有10000米高,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我国的小麦产量近年来稳定在1亿吨左右。

新明日报2004年2月26日电,联合国粮农组织周三宣布,爆发禽流感的亚洲迄今已杀鸡1亿多只。

2001年中国移动电话的数量已经突破了1亿部。五、说一说。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五、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想研究哪些有关1亿的问题呢?(可能的情况:1亿张纸的厚度、1亿个一元硬币的厚度、1亿个人的质量、1亿秒有多长……)。

一亿枚硬币的重量比成年的蓝鲸3头还多4倍;一亿粒大米,可让3.5万人填饱肚子;

一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可绕地球赤道3圈半;一亿是个不小的数字!

每年造一次性筷子需砍伐树木2500棵!而且这些树木必须年龄在50—60年!但这些筷子的用处并不大,只是为了用餐。餐后,它便没有用了!我国每年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达四百五十亿双!正因为这样,鸟儿没有了家。

每秒钟浪费一滴水,那么一个月将要浪费1219200滴。每年将流失4亿多滴水!正因为这样,鱼儿没有了家。

这些都是水土流失造成的,正因为那些不懂文化,小时没有上过学的人。但这也不能怪他们,如果他们有学习的机会,知道保护环境,懂得更多的知识,就不会这样了!

将来,人类到底会是怎样的,这必须靠人类环保,改进了。

来吧!来吧!让我们环保,让我们改进吧!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六

1.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2.用10枚5角的硬币排成一排(如下图),量一量一共长多少厘米。

(1)照这样计算,一亿枚5角硬币排成一排,有多长?你能列表填一填吗?

(2)一亿枚5角硬币排成一排的长度为多少米?合多少千米?

3.先用计算器计算,再探索规律。

(1)123456789×9=。

123456789×18=。

123456789×27=。

根据规律,你能直接写出下列各题得数吗?

123456789×54=。

123456789×72=。

123456789×81=。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七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和图片。

2、(图文并茂、声乐结合)。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奔“潮”,整体感知。

2、人文理“观潮”。

a、导人。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

b.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二、品味“奇”,感觉奇观。

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a、点拨: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奇:声音、形4)。

b.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

潮水的长。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

潮头的高。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

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

对话追问: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大自然对话)。

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

配乐朗读:“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有力)更奇的还在后头!请往下读。

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a.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b.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c“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4、品读“潮来前”的“奇”。

a.过渡:的确,钱塘江大潮还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当然,平时的钱塘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相盼。

b.引读: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

四、深悟“奇”,回归整体。

激情;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文,理清层次。

分小组读段落。

2、点拨时间词,尝试分段。(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分段)。

二、积累,课外拓展。

1、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共有5处,相机点拔比喻句的样式。如:好像、犹如、形成)。

2、自主积累:自选感兴趣、欣赏的精彩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再次回放全文的,图文并茂)。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4、练习课堂作业。

5、课外拓展:(任选一题)。

a、上网搜索、电子阅览、图书馆查找:我国其他“天下奇观”的景点的资料和图片,相互交流。

b.合作研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可以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

c.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

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断。

抒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

三、布置作业。

1、抄第一课的词语组三词。

2、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1观潮。

潮来前风平浪静笼罩薄雾。

钱塘江大潮潮来时(远)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声)。

(天下奇观)(近)一条白线一堵水墙白浪翻滚(形)。

潮来后风号浪吼恢复平静。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八

数学新课程标准将一亿有多大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且安排在认数和计算器教学之后,其目的是相当的明显的。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常常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在“认数”和“用计算器计算”这二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根据这一目标,苏教版新课程数学教材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一亿有多大》。

活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特征。新课程指出:“教师应向儿童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规律,建立概念,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我设计这节课时,主要以各种教学活动贯穿始终,如:“称一称”、“数一数”、“排一排”、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动脑思考、合作交流,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努力营造一个学生乐学,课堂气氛轻松愉悦的立体的开放式教学环境。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认真的推敲与把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

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亿进行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能用倍比法或归一法解答有关1亿的问题,能借助计算器处理较复杂的数据。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猜想、讨论、计算等过程,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对学生“学情”的调查与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导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的。

重点:经过探究1亿有多大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教学难点: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四,说一说我的教学理念(既我的教法和学法学法)。

1、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用应用于生活。在本节课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熟悉的大米由少到多的感性体验引入新课,让学生充分体会生活中的数学。本课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的情境符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验,无疑,这将是学生理想的数学学习起点。

2、学科知识综合化。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因而数学应体现综合的思想。我们应用“大数学观”的理念将数学与其它学科有机融合起来。在教学中,数学与学校生活、自然、社会、常识、人文地理等知识有机融合,充分体现了“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这一人文理念。

3、学习方式多样化。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标准》也极力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故本课设计时极力凸显这一教学理念。

4、学习过程体验化。

新的数学课程理念认为:过程是一个课程目标。“学生要想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创造与体验的方法学习数学。”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各自的思维方式、智力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数学学习的过程又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地经历合作和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通过互动体验认识数和数学思想,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说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课的设计与实施,是一段艰难的过程,同时,更是一段充满着创造与激情的.过程。我把本课的教学大致分成了四个部分。

活动一。

情境引入,发展数感。

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引入了“1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米粒由少到多的变化,直观反映出学生对数的认识由小到大的变化过程。并且质疑1亿粒大米有多少,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的学习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而然地进入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凸显生活实际,力图给学生创造一个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活动二。

实际操作,初步感知。

方案1、先称出100粒大米的重量,再除以100,再算出1粒大米的重量,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或用倍比关系算)方案2、先称出10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数,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第三步:教师提出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案计算出1亿粒大米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以方便后面的汇报,可以用计算器来帮助计算。第四步:学生分组计算。第五步:各组汇报结果,教师板书,感受1亿粒米的多少。

第六步:知道这些信息后,你有什么感想?(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自己去建构知识而形成“知识链”的过程。因此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很大的发展。而开放化的教学能切实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设计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并为下一个活动作好铺垫。

六,说预设实施效果。

本课的立意始终围绕着生活展开教学活动,让数学的知识紧密地贴近生活的原型,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之初,学生通过多媒体感受米粒由少到多的变换,建立了对一亿的感性认识;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伙伴的实践,交流、合作、学生逐步地完善了对一亿的理解,形成了比较准确的理性认识;最后,学生带着这些理性的思维去发掘生活,对一亿产生了更深层次的联想。整个学习的过程,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从生活出发,透过现象看本质、最后回归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学习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九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经历猜测、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自主完成研究活动,从而充分感知1亿这个数有多大,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1、创设宽松空间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不同,对‘1亿’的猜想也是各种各样,这些猜想大都是凭感觉的,甚至是随意猜测;虽然有些不太合理,但老师不要遏制学生的想象,而是给予一个宽松的空间,使他们在想象和争论中激起探索的兴趣与欲望。

2、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本节课的主旨,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1亿有多大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1亿有多大,那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活动。活动小组的结合,研究内容与活动步骤的确定,具体实验的进行……我都放手让学生去思考、交流,由小组合作完成。切实给学生自主活动的平台和空间。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给学生10条鱼,不如教给他铺鱼的方法。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更注重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1亿张纸的高度无法测量,学生想到可选测量100张或1000张纸的高度,再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1亿本书铺开的面积难以测量,就以测量一本书的面积,再推算1亿本书的面积,这样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一步一步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领悟,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十

教学中不仅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更注重让学生领悟教学思想方法。如一亿张纸的高度无法测量,学生想到可选测量一百张或一千张纸的高度,再推算一亿张纸的高度;一亿本书铺开的面积难以测量,就以测量一本书的面积,在推算一亿本书的面积,这样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一步一步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领悟,有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教学反思:这节活动课,我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经历猜测、实验、推理等过程,自主完成研究活动,从而充分感知1亿这个数有多大,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一开始上课,我设计了猜想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我根据儿童爱猜的心理,让学生猜想1亿有多大。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不同,对“1亿”的猜想也是各种各样,这些猜想大都是凭感觉的,甚至是随意猜测;有的学生说:“1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小山那么高吧!1亿粒大米能装满一个房间吧!有的学生说:“大米粒太小,能装满一个衣柜吧!”还有些想法不合实际,但我并未扼杀学生的想象,而是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空间,让他们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使他们在想象和争论中激起探索的兴趣与欲望。

给学生10条鱼,不如教给他捕鱼的方法,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更注重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1亿张纸的高度无法测量,学生想到可选100张或1000张纸来测量高度,再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1亿本书铺开的面积难测量,就测量一本书的面积,这样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一步一步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领悟,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活动,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积累了许多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加了学习成功的经历,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十一

给学生10条鱼,不如教给他捕鱼的方法,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更注重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1亿张纸的高度无法测量,学生想到可选100张或1000张纸来测量高度,再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1亿本书铺开的面积难测量,就测量一本书的面积,这样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一步一步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领悟,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活动,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积累了许多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加了学习成功的经历,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一、创设宽松空间。

我根据儿童爱猜的心理,让学生猜想1亿有多大。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不同,对1亿的猜想也是各种各样,这些猜想大都是凭感觉的,甚至是随意猜测;虽有些想法不合实际,但我并未扼制学生的想象,而是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空间,让他们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使他们在想象和争论中激起探索的兴趣与欲望。

二、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感悟、体验,建立数感。

一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小学生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根据这个特点,我联系小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利用可想像的素材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在教学中我不仅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还注重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数1亿本本子的时间,学生想到可选测量数50本的时间,再推算数1亿本本子的时间;这样就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一步一步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领悟,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这样一些具体、与学生密切联系的材料,使学生对数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并且在遇到相似情境时,在头脑中出现一个具体的参照物,同时这些又是综合知识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等教育的渗透。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又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活动,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积累了许多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加了学习成功的经历,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文档为doc格式。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十二

课型。

新授。

知识与技能: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重点。

难点。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具。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情境导入:

你们能想象1亿有多大吗?猜想一下,这节课上一节实践课:“一亿有多大”活动设计(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阶段一:确立问题设计方案。

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具体素材描述。

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2、确立研究的问题。

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

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需要多少时间?

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

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一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

1、定活动方案。

(1)活动步骤。

(2)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

并把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中。

阶段二:动手实践。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程补充记录在记。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叙说所要研究的课题。

学生研究一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

分别测量100张纸和1000张纸的高度。

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的环节。

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

阶段三: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阶段四:表达交流。

1、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

1、活动小结。

b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三、小节。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写一篇数学日记。

验证猜想。推出一万张纸和一亿张纸的高度。

交流感受,进行评价。

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感受,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的习惯。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十三

给学生10条鱼,不如教给他捕鱼的方法,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更注重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1亿张纸的高度无法测量,学生想到可选100张或1000张纸来测量高度,再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1亿本书铺开的面积难测量,就测量一本书的面积,这样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一步一步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领悟,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活动,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积累了许多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加了学习成功的经历,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一、创设宽松空间。

我根据儿童爱猜的心理,让学生猜想1亿有多大。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不同,对1亿的猜想也是各种各样,这些猜想大都是凭感觉的,甚至是随意猜测;虽有些想法不合实际,但我并未扼制学生的想象,而是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空间,让他们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使他们在想象和争论中激起探索的兴趣与欲望。

二、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感悟、体验,建立数感。

一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小学生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根据这个特点,我联系小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利用可想像的素材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在教学中我不仅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还注重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数1亿本本子的时间,学生想到可选测量数50本的时间,再推算数1亿本本子的时间;这样就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一步一步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领悟,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这样一些具体、与学生密切联系的材料,使学生对数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并且在遇到相似情境时,在头脑中出现一个具体的参照物,同时这些又是综合知识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等教育的渗透。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又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活动,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积累了许多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加了学习成功的经历,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十四

这节活动课,我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经历猜测、实验、推理等过程,自主完成研究活动,从而充分感知1亿这个数有多大,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一开始上课,我设计了猜想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我根据儿童爱猜的心理,让学生猜想1亿有多大。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不同,对“1亿”的猜想也是各种各样,这些猜想大都是凭感觉的,甚至是随意猜测;有的学生说:“1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小山那么高吧!1亿粒大米能装满一个房间吧!有的学生说:“大米粒太小,能装满一个衣柜吧!”还有些想法不合实际,但我并未扼杀学生的想象,而是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空间,让他们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使他们在想象和争论中激起探索的兴趣与欲望。

给学生10条鱼,不如教给他捕鱼的方法,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更注重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1亿张纸的高度无法测量,学生想到可选100张或1000张纸来测量高度,再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1亿本书铺开的面积难测量,就测量一本书的面积,这样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一步一步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领悟,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活动,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积累了许多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加了学习成功的经历,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1亿有多大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1亿有多大,那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活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有的学生准备了一定数量的稿纸、有的学生准备米粒、或一定数量的1元硬币……课堂上让学生根据准备的东西自由结合成活动小组,各组研究内容与活动步骤的确定,具体实验的进行等,我都放手让学生去思考,交流,由小组合作完成。事实说明,学生的内在潜力是很大的。通过实验他们推算出了:1亿张纸有6000多米高;1亿本数学书的面积约315公顷;1亿粒大米约1吨重……。学生通过实验推算出了结果,但这些结果比较抽象,很难想象出来,我适时出示了课前学生搜集的资料,与实验结果进行对照,学生不禁唏嘘一片。一亿张纸摞起来竟然有3个多王屋的天坛峰那么高;1亿本数学书有74个珠穆朗玛峰那么高,…学生直观的感受了1亿的大小。整节课,我让学生去实验、去发现、去探究,切实给了学生自主活动的平台和空间。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十五

本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1亿有多大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1亿有多大,那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活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有的学生准备了一定数量的稿纸、有的学生准备米粒、或一定数量的1元硬币……课堂上让学生根据准备的东西自由结合成活动小组,各组研究内容与活动步骤的确定,具体实验的进行等,我都放手让学生去思考,交流,由小组合作完成。

事实说明,学生的内在潜力是很大的。通过实验他们推算出了:1亿张纸有6000多米高;1亿本数学书的面积约315公顷;1亿粒大米约1吨重……学生通过实验推算出了结果,但这些结果比较抽象,很难想象出来,我适时出示了课前学生搜集的资料,与实验结果进行对照,学生不禁唏嘘一片。一亿张纸摞起来竟然有3个多王屋的天坛峰那么高;1亿本数学书有74个珠穆朗玛峰那么高,…学生直观的感受了1亿的大小。整节课,我让学生去实验、去发现、去探究,切实给了学生自主活动的平台和空间。课中我有点遗憾:就是当有学生问用数学书整本数的页数研究的问题,我却说:为了计算方便,应该取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

我如果再放手一点,让他按自己的方案研究那课应该更精彩,亮点也会更多的吧!就是确定研究方案、载体、方式这一环节没能与学生深入讨论,大胆让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研究,今后要多灵变,灵通些,课上得更好些。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十六

今天听了韩老师的《一亿有多大》一课,感觉受益匪浅,收获颇丰。这是一节综合活动课,由于平时我自己在上这类课型时,困惑较多,不知道如何组织课堂结构和流程,不明确老师该在这节课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韩老师的这节课给我指明了方向,我明白综合活动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活动中,小组合作,动手操作,通过自己的探究,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这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开课形式新颖。

韩老师首先让学生阅读有关“亿”的文字材料,接着提问:你听完这些材料后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回答:想知道一亿有多大。老师:一亿到底有多大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学习。学生平时知道亿这个数词,但是不知道亿的确切概念,所以很想知道一亿到底有多大,因此一下就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语言精炼,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韩老师拿出一张纸说这张纸很薄,但是一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呢?语言很简短,但是一下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一张纸和一亿张纸中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学生实践操作3个主题时,每个主题都突出了小的数量聚集多了就成了很大的数了,韩老师用了两个准确的成语:积少成多,集沙成丘,只有八个字,却告诉学生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道理。

三、注重研究方法的训练与研究能力的培养。

韩老师以“1亿有多大?”为研究素材,把教学重点放在了研究问题能力的培养和研究方法的训练上。“怎样才能知道1亿个物品有多大?”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要想研究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是否真的要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呢?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先测量一部分纸的厚度,再由部分推算出整体是多少。这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也是一种数学思想。有了这种思想,学生再遇到像“1亿粒米有多重”、“一亿根筷子铺起来有多高”这样的问题,便可以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注重引导学生组织探索,合作交流。

新课程中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本节课的主旨,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亿有多大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一亿有多大。教学中韩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活动,研究内容与活动步骤的确定,具体实验的进行等,韩老师都放手让学生去思考、交流,由小组合作完成,切实给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平台和空间。

五、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韩老师在引导学生完成3个主题的探讨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分别让学生不浪费粮食,不乱花钱以支助山区的贫困学生,不滥砍滥伐以保护环境。这节课学生不仅学习了数学知识,还学会了德育知识。

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韩老师让学生动手操作时,如果学生的参与面再广一些,学生活动的热情再高一些,就真正体现了综合活动课的特点了。

相关范文推荐

    医院安全隐患排查情况自查报告(优质18篇)

    自查报告是展示自己工作态度和能力的重要材料,也是自我修正和提升的机会。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自查报告范文,对我们了解自查报告的写作方式和结构有很大的帮助。

    毕业生实习工作心得体会(实用21篇)

    通过实习,我积累了实际工作经验,提升了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如果你正在写实习心得体会,不妨来看看以下这些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灵感和启发。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间三四

    隐形的力量(专业14篇)

    在写作中,要注重文章的结构和层次感,使作文更具条理性和层次感。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的案例,希望能给你们带来一些灵感。每看到那蝴蝶在田野自由飞,舞动着自己美丽的翅

    顶岗月度实习总结(实用24篇)

    实习总结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实习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提升方向。接下来是一些要避免的实习总结写作错误和误区,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示。我作为一名光荣的顶岗

    夏季工作计划(模板14篇)

    工作计划书是一种详细规划和安排工作任务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组织能力。接下来是一些常见的工作计划书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教师师德培训总结(通用20篇)

    通过写教师总结,可以帮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出问题并改进。在教师总结的书写过程中,可以借鉴和参考一些优秀的范文。下面是一些值得阅读的教师总结范文。

    警校学生实习鉴定(专业13篇)

    实习鉴定是对实习过程和实习成果进行评估和总结的一种重要文件,它反映了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和能力。我们精选了一些典型的实习鉴定,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对于教学的设计和规划,其中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等要素。如果你需要一些教学计划的范文,希望下面的教学计划能为你提供一些实用的建

    运动会感言七年级(精选21篇)

    通过参加运动会,学生能够培养自信心和坚持不懈的毅力,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下是一些运动会总结的精彩范文,希望对同学们的写作能够有所帮助。

    汽修实习工作总结范文(14篇)

    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如果你还在为写月工作总结而苦恼,不妨来看看以下小编整理的一些范文,相信会给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