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和十进制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

时间:2023-12-11 作者:温柔雨

教学计划是一份详细规划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等的文档,它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教学计划,教师可以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而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计划范文中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可以作为参考,但需要根据学科和学生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产生和十进制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p60—64。

1.结合具体情境,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了解分数产生的背景,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意义,并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一、回忆旧知

2.师:你们认识它吗?请大声地读出它?(二分之一)

它是什么数?

3.师:你已经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分子,分母,分数线)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1.师:对于分数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

2.师:我给你们准备了几幅图,大家看(课件出示60页主题图1)。

3.师:古人把绳子按相同的长度打上结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两个结中间的一段就表示长度的一个计量单位,(指着图)如图上这样的一段就用1表示,这里有1、2、3三段就用(3)表示,剩下的不足一段,还能用1表示吗?(不能)

4.师:(课件出示60页主题图2)再来看,把桌上的东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的东西还能用整数表示吗?(不能)

5.师: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6.师:你知道第一个发明分数的人,他是怎么写这个分数的吗?

7.师:(课件出示62页主题图)3000多年前,古埃及就有了分数记号,人们借助椭圆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2000多年前,我们中国用算筹表示分数,像这样上面摆3根,下面摆5根,就表示3/5;后来,印度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分数,这种方法和我国的类似,只是这两种方法都没有分数线,直至公元12世纪,也就是大约800年前,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8.师:那分数到底表示什么呢?接下去我们就重点研究分数的意义。(板书:和意义)

(二)探索研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1.师: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学生答)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动手操作,创作分数。

(1)操作。

师:现在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4.认识单位“1”。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把4根香蕉、8块面包平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

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

师:你能举例说说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5.概括分数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举例和学习,谁可以更准确地说说怎样才用分数表示呢?(两个学生讲后老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老师板书)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三)认识分数单位

1、62页做一做

2、师:自然数的单位是什么?7里面有几个1?26呢?

分数也有自己的单位,什么是分数单位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62页。

3.找生汇报: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这是分数的意义。而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2/3的分数单位是1/3。

3、练习:读出下面的分数,并说出每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课件)

三、巩固新知

1.完成课本练习十一部分练习。

2.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结合课件演示)

师:为什么都是,有的是1支,有的是2支,还有的却是3支呢?

师小结:虽然都是把全部的粉笔平均分成了5份,但是因为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每一份的数量也就不同。因此说一个分数时,一定要强调是哪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即:说清楚是“谁的”几分之几。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整体单位“1”

一些物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产生和十进制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二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单位“1”,掌握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并在探索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精神。

理解单位“1”,掌握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

1、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2、“激趣”教法设计:演示法。

3、“乐学”学法设计: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课件。

一、导入。

1、这些都是什么数?(分数)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课件:古时候,没有尺子,他们会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测量石头的长,发现这根石头长三段多一点,这样应该怎么记呢?)师:测量得不到整数的结果,生活中分东西也有这种情况。

2、了解分数。(课件)把桌上的东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样物品每人平均分到多少?

小结:像刚才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3、日常生活中分数的应用非常广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分数的产生与意义)。

二、学习新课。

2、小组汇报。(要求:要指着图来讲,手势比划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用分数来表示。(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3、举例说明。师:(指着板书)把这个圆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它的1/4,那么两份是它的几分之几?(2/4)那3份呢?(3/4)。

4、一条1分米(一个计量单位)的线段平均分成5份,其中一份用1/5表示,其中4份用4/5表示。

5、游戏:说一不二。用适当的数学语言描述所给的情境,描述时只允许用数字“一”,不允许用“二”或比“二”大的数。(大屏幕出示图片,学生回答)。

师:几个苹果、4根香蕉、8个面包都是一些物体。(补充板书)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这个1要用双引号,因为它不单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

师:谁来举例说说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举例)。

(二)学习分数单位。

1、3/5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分子表示有这样的3份。

三、练习。

1、课件出示: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对吗?

2、课件出示:用分数表示下列图中的涂色部分。

3、课件出示:选择一副图,涂出它的2/5。

4、猜猜一共有几枝?

四、小结。

同学们你们学了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产生和十进制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三

[师]同学们对声有这样浓厚的兴趣,这很让我高兴,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做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

二、进行新课。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师]请每组选一位同学,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生甲]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

[生乙]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尺振动发出声音.

[生丙]用鼓棰打击鼓面,鼓面振动,听到宏亮的击鼓声.

[生丁]拨动小提琴的琴弦,弦振动发出悦耳的琴声.

[生戊]我这个活动,需要全体同学来配合一下: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概括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生甲]打击或拨动物体可以产生声音.

[生乙]我们发声时没有打击,也没有拨动.

[生丙]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产生和十进制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四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通过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等实验,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声的产生和传播的物理原理比较抽象,不易为学生所认识,八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是以具体的、形象的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相对薄弱,因此在教学中可通过一些简单的、现象明显的实验,演示声的.产生与传播过程,使学生了解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产生和十进制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五

1、了解分数的产生,让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许多物体也可以看成单位“1”。

2、学生能掌握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

3、能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4、学生能知道某一个量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意义。

二、揭示目标:

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这个目标能当堂达到吗?:

三、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打开书第45―46页,认真看课本内容边看书,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情况下用分数表示。

2、分数四分之一表示什么。

3、什么叫单位“1”

4、什么是分数单位?

五分钟后比一比,谁自学最认真,谁能做对检测题。

四、先学。

(一)看书(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

(二)检测(做一做):

1、完成课本46页做一做,指明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练习本上。(要求字写的大小适中,字体端正。)。

2、教师巡视发现错例,准备二次备课。

五、后教。

(一)更正:

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进行更正。(不同颜色的粉笔)。

1、看做一做的第1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2、看做一做的第2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3、看做一做的第3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4、看做一做的第4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通过刚才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出,(总结)一堆糖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可以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数,所以分数单位也不相同。(学生一分钟时间记忆)。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学生记忆并板书)。

七、当堂训练。

1、课本63面练习十一第1、2、3题。(必做题)。

2、有三个小盒里面装有小棒,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一根小棒,这一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二根小棒,这二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三根小棒,这三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你能猜出每个盒子里面原来有几根小棒吗?那你能不能说一说这三个五分之一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思考题)。

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产生和十进制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六

教学目标:

1、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2、初步理解整数、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3、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小数的产生。

1、测量讲台的长度。

我们学校的多功能教室更换了新的讲台和桌椅,你们能帮老师量一量新讲台的长度吗?

学生用米尺测量讲台的长度。

测量得不到整米的结果。

2、揭示课题。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常用小数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小数。

二、小数的意义。

1、一位小数。

(1)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小数,我们可以借助米尺。

(出示米尺图)。

(2)把一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一份有多长?(1分米)。

(4)口答:3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为什么?

(5)7分米是多少米?

(6)1/10可以写成0.1,3/10可以写成0.3,7/10可以写成0.7,像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我们都可以用零点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2、两位小数。

(1)如果把1米中的每一分米再平均分成10份,那么1米就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2)我们来看它的放大图。每一份是多少?(1厘米)。

1厘米是一米的几分之几?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分别是多少米?

(3)3厘米呢?6厘米呢?

(4)13厘米是多少米?为什么?

(6)像1/100,3/100……,这些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我们可以用零点几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3、认识三位小数。

(2)我们来看它的放大图。这样的一份是多长?(1毫米)。

(3)1毫米是一米的千分之一。所以1毫米是1/1000米,也就是0.001米。

(4)想一想:6毫米和13毫米分别是多少米?为什么?

(5)35毫米呢?135毫米又该如何表示呢?

(6)表示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我们可以用零点几几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4、更多位小数。

(1)如果把一米平均分成10000份,这样的一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2)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000份,这样的一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5、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1)回顾前面的学习过程,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呢?

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就是小数的意义。

(3)0.1、0.3、0.7的小数点右面只有一个数字,像这样的小数就是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依次介绍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6、小数的计数单位。

(1)0.3里面有几个1/10?0.03里面有几个1/100?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51页做一做。

2、完成55页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简介:

一、谈话导入,揭示小数的产生。

1、师:认识小数吗,你能说一个小数吗?

2、你还知道小数的哪些知识?

3、你知道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小数的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2、认识两位小数。

3、认识三位小数。

4、概括小数的意义。

师:分数与小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5、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

6、认识进率。

三、巩固练习(略)。

四、课堂小结(略)。

听课反思:

听了xxx的《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我不禁感叹:这节课真的不好讲!同时,本节课也有我比较困惑和值得思考的地方。

1、课堂引入要有针对性。

我们都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对于一节课来说,尤为重要。可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真的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虽然是讲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但要怎么引,确实值得琢磨:这么引对教学是否有帮助,是否和新内容有一定的关联。小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xxx在课上开门见山的引入小数,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经验。简洁精炼,有针对性的.导入,这是我的收获之一。

2、在教学时如何体现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的重点是建立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利用分数接触小数。回顾自己以往的教学和xxx的这节课,xxx利用板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了三层次教学,促使学生脑、眼、手协同作用,获得丰富表象,引发学生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并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练习,强化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小数计算单位的掌握。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多侧重说一下表示的意义就好一些,如:01米表示什么?03米又表示什么?……然后我认为计数单位的教学可以揉到小数的意义的揭示过程中。还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利工具,所以我觉得最后的练习环节应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生活中的练习题。

3、注重方法渗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高一级的知识,是对知识的一种本质揭示,是数学知识结构的灵魂。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在教学1分米=1/10米=01米时,渗透等量替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进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后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产生和十进制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知道分数是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2、在正确理解单位“1”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分数解决有关的问题。

3、通过操作、分析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整体”的基础上,理解单位“1”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

一分为二()百里挑一()十拿九稳()。

(2)引导观看课本上的插图及视频,介绍古时候人们在测量时也遇到了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问题。

2、完成导学案的内容。

3、合作学习。

(1)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表示分数。

总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用来表示。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整体单位“1”)(2)我们还可以把哪些东西看成单位“1”?(3)再次研究、。

露出来的一部分是一个整体的,你能画一画,并说一说它的整体是怎样的吗?

134414143414的意义。(板书:)。

34(4)学生任意写一个分数,并和同桌说一说分数表示的意义。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5)认识分数单位:

学生先完成做一做再交流,概括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的单位。

说一说、、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并说一说它们有几个这345623样的分数单位。

5、课堂检测:导学案的【当堂检测】内容。

6、布置作业:练习十一1、2、3。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整体------单位“1”

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五、教学反思:

产生和十进制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八

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掌握分数单位。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在经历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探求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通过对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探求,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自己发现分数单位。

理解单位1的概念。

一、激情导入

1、导入课题

师:把两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能用整数表示吗?)

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数,叫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2、明确目标:

(1)明确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2)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

3、预期效果

出示1/2,关于分数,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分数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名称。)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1、任务呈现

利用手中的学具表示分数1/4

(1)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1/4.

(2)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1/4表示什么意思。

2、自主学习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展示交流

(1)把一张圆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圆的1/4.

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正方形的1/4.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条线段的1/4.

把4个三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4个三角的1/4.

把8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8个圆的1/4.

(2)像一张圆形纸、一张正方形纸等都是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4个三角、8个圆等是一些物体(板书:一些物体)。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

(3)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

产生和十进制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九

教材第66页的例3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重点难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

圆片。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学习例3。

(1)板书例题。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7÷10。

(3)利用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得出结果。

7÷10=。

所以养鹅的只数是鸭的。

四)思维训练。

1.把8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3段,每段长多少米?

2.把一个5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6块,每一块是多少平方米?(用分数表示)。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观察、操作,同学们发现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

2.真分数和假分数。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材第69页的例1、例2及第70页的“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并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三重点难点。

四教具准备。

例1及例2中图形的教具。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什么叫分数?

2.用分数表示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出示教具)。

请学生分别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1.提问:比较上面三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并说明理由。

2.学生观察后,试着回答。

学生:(第一个圆)平均分成了3份,这样的3份也就是一个整圆,表示1,而阴影部分只有1份,所以比l小。

再请学生分别说出另外两个分数。

4.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一下,再指名回答。

5.小结: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6.老师再出示例2中图形的教具。

7.请学生分别用分数表示每组图形中的阴影部分。

提问:第一幅图中,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几份?表示有这样的几份?怎样用分数表示?

老师强调:第二组图和第三组图中每个圆都表示“1”。

8.比较,,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再与1比较。学生观察图,试着进行比较,与同桌交流。老师指名回答: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整个圆,所以等于1;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1个圆还多,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2个圆还多,所以和都比1大。

9.老师指出:像,,这样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请学生举出一些假分数的例子,引导学生多举一些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假分数。

10.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0页的“做一做”。

(l)学生先独立完成第1题,然后订正。

(四)思维训练。

1.在分数中,当a小于时,它是真分数;当a大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

2.在分数(a0)中,当a小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当a大于()时,它是真分数。

3.分数单位是的最小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

4.写出两个大于的真分数()和()。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数相等,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通过学习,要会正确区分哪个分数是真分数,哪个分数是假分数,并会正确应用概念灵活解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假分数。

教材第70页的例3。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带分数,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重点难点。

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产生和十进制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十

1、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以及数字的演变过程。

2、在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的形成过程。

3、教育学生要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重点难点。

理解数的产生过程。

教学资源。

课件、教学用书。

课时1课时。

备课方式。

在学生自主探究中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情境激趣。

出示0、1、2、3、4、5、6、7、8、9。

问:这些都是什么?

那这些数字都是怎样演变而来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学习《数的产生》。

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齐读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师:古时候,人们在生产劳动中,逐渐有了记数的需要。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记数的吗?

学习古人的记数方法。

课件16页中的例题。

观察交流古人都是怎样记数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板书并补充讲解。

实物记数。

结绳记数。

刻道记数。

指名读一读问:看到古人的记数方法,你有什么想法?

师:由于古时候人类文明发展的程度较低,还没有数字的出现,人们只有借助一些物品来表示数,确实不方便。

学习数字符号,随着文字的发展,后来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号,这就是最初的数字。

出示课件16页例题。

观察,有哪几个国家的记数符号?

并说说看到这些记数符号有什么感想?

师:数的产生,各个地区的数字不同,交流很不方便。

出示课件17页的图,问:你知道了什么?

师小结:就这样,经过很长的时间,逐渐统一成现在这种通用的阿拉伯数字,用来记录物体的个数。

课件出示17页的例题。

指名汇报。

学生活动。

认真倾听。

仔细观察。

交流汇报。

“实物记数”

“结绳记数”

“刻道记数”

认真记忆。

“太麻烦、不方便”

倾听。

观察。

汇报。

评议。

生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阅读识记掌握有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自主交流学习中获取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在观察中发现新知,并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基础知识。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课件出示练习题。

思考汇报。

师生共同评议。

学生活动。

汇报评议。

设计意图。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总结回顾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自由发言。

学会归纳知识点。

五、作业设置。

我会填:

1、古人使用()()()记数的。

2、阿拉伯数字是()发明的。

3、()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

4、自然数的个数是()。

5、一个物体也没有用()表示。

板书设计。

数的产生。

0、1、2、3、4、5、6、7、8、9。

古人记数:实物记数。

结绳记数。

刻道记数。

数字符号。

数的产生。

产生和十进制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十一

1、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

2、从生活、自然现象的实例中引出物理问题,使学生觉得物理就中身边,对物理有亲近感。

3、培养使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原来笑树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就像人的笑声。

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大家先来做个实验:请每位同学用手指放在自己正在发声的喉头有什么感觉?(正在发声的喉头在振动)。

引导学生举例:蜜蜂快速扇动翅膀引起空气振动发出嗡嗡的响声。

鸟鸣叫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

青蛙鸣叫中靠气囊的振动发声的。

雄蝉鸣叫是腹部下方有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当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振动,这些振动通过共鸣室的放大,最后发出非常响亮的声音来。

总结:由观察和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各种乐器在演奏时都是通过相应部位振动而发声的。

三、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提问:发声体并不是直接贴着耳朵,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

演示实验“声音的传播”,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声音逐渐减小,最后消失)。说明:空气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观察图3-11,另外,同学们在游泳时,潜入水中,也能听到许多的声音。说明:水可以传声。

学生小实验3-12:说明:木头可以传声。

总结:空气、水、木头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可见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声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学生阅读图3-13(人耳的结构):振动物体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引起鼓膜的振动,然后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的声音。

v固v液v气。

在1标准大气压下,15c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340/s。

四、回声。

学生阅读信息窗——“天坛回音壁”,介绍,如果要听到回声,时间间隔至少要0.1秒。

回声可加强原声,或测量距离。

五、本节小结,作业:1,2题。

六、板书设计。

第三章声的世界。

七、教学后记。

产生和十进制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十二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知道分数是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2、在正确理解单位“1”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分数解决有关的问题。

3、通过操作、分析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1、在理解“整体”的基础上,理解单位“1”的含义。

2、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

一分为二( )百里挑一( )十拿九稳( )

(2)引导观看课本上的插图及视频,介绍古时候人们在测量时也遇到了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问题。

2、完成导学案的内容

3、合作学习

(1)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表示分数。

总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用来表示。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整体单位“1”)

(2)我们还可以把哪些东西看成单位“1”?

(3)再次研究、。

露出来的一部分是一个整体的,你能画一画,并说一说它的整体是怎样的吗?

134414143414的意义。(板书:)

(4)学生任意写一个分数,并和同桌说一说分数表示的意义。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5)认识分数单位:

学生先完成做一做再交流,概括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的单位。

说一说、、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并说一说它们有几个这345623样的分数单位。

5、课堂检测:导学案的【当堂检测】内容。

6、布置作业:练习十一1、2、3。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整体------单位“1”

分数的意义: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

产生和十进制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十三

教学重点。

掌握数位顺序表及多位数的读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

读法应用及数中零的读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学课本内容.。

2.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内容.。

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国家的数字?各是怎样的?

(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

(5)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越来越大,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因进位制有很多种,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所以后来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有了数的概念、数字和计数方法,又逐渐发展成较完整的计数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

1.说出亿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

亿以内的数字有哪些计数单位?

2.提问: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3.亿以内每相邻两个单位的关系怎样?

4.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比亿大的数.。

教师提问:a、九亿再加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要怎样?十亿应写在什么位置?百亿、千亿呢?(教师同步板书)。

b、十亿、百亿、千亿也叫计数单位.我们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c、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明确:a、比千亿大的计数单位,因不常用,暂时不学,所以在千亿的左面用……表示(板书:……)。

b、“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三)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十进制计数法,要把一个数写出来,就要用到数字,

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数字?(1、2.3、4、5、6、7、8、9.0)。

教师说明:这些数字叫阿拉伯数字.。

2.观察数位顺序表.。

教师提问: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强化右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3.数位分级(学生自学)。

自学题目:从右边起几个数位为一级,各是什么数级?

个级、万级、亿级有什么异同点?

(四)教学亿级的读法.。

1.下面的数该怎样读呢?(回忆读亿以内数的方法.)。

教师板书:

5000010600040030500。

2.在上面三个数后各加4个0,变成例1.。

(1)学生试读、互相读、小组讨论读.。

(2)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学生讨论:含有亿级、万级和个级的数,按什么顺序来读?

怎样读亿级、万级的数?

什么位置的“0”不读?什么位置的读,读几个?

学生总结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从右起第9位是()位.。

(2)十个一亿是()亿.。

(3)10个一百亿是()亿.。

(4)、、、是亿级,万级有、、、.。

2.判断.。

(1)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308040000000读作三千八十亿四千万.()。

3.读出下面每组数.。

(1)656500006500000000。

(2)407040700000407000000000。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十进制计数法,正确读多位数的法则.。

五、布置作业.。

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1.到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为止,我国总人口达到1295330000人。

2.全国有小学生135479600人。

3.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500000千米。

六、板书设计.。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产生和十进制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十四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单位“1”,掌握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并在探索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精神。

理解单位“1”,掌握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

1、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2、“激趣”教法设计:演示法

3、“乐学”学法设计: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课件

1、这些都是什么数?(分数)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课件:古时候,没有尺子,他们会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测量石头的长,发现这根石头长三段多一点,这样应该怎么记呢?) 师:测量得不到整数的结果,生活中分东西也有这种情况。

2、了解分数。(课件) 把桌上的东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样物品每人平均分到多少?

小结:像刚才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3、日常生活中分数的应用非常广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分数的产生与意义)

(一)分数的.意义

2、小组汇报。 (要求:要指着图来讲,手势比划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用分数来表示。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3、举例说明。 师:(指着板书)把这个圆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它的1/4,那么两份是它的几分之几?(2/4) 那3份呢?(3/4)

4、一条1分米(一个计量单位)的线段平均分成5份,其中一份用1/5表示,其中4份用4/5表示。

5、游戏:说一不二。用适当的数学语言描述所给的情境,描述时只允许用数字“一”,不允许用“二”或比“二”大的数。(大屏幕出示图片,学生回答)

师:几个苹果、4根香蕉、8个面包都是一些物体。(补充板书)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这个1要用双引号,因为它不单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

师:谁来举例说说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举例)

7、生尝试总结分数的意义,课件展示。

(二)学习分数单位。

1、3/5 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 分子表示有这样的3份。

1、课件出示: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对吗?

2、课件出示:用分数表示下列图中的涂色部分。

3、课件出示:选择一副图,涂出它的2/5。

4、猜猜一共有几枝?

同学们你们学了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产生和十进制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十五

小数的意义和产生,课本50—51页内容。

3、我知道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一、知识链接。

1/、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活动:

认真阅读教材第50、51页内容,结合“导学案”中的学习提示,先自主探究,再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初步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温馨提示:

(1)能你测量课桌的长度和宽度吗?测量时发现了什么?

(2)、你知道米尺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吗?它的每一份用分数怎样表示?

(3)、你能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数吗?

(4)、你能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吗?

(5)、你能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00的分数吗?

(6)、什么是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7)、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8)、小数的计算单位和分数的计数单位有什么不同之处。

2、我会总结:

(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3、解决问题:

(1)0.457,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几个几分之一?

(2)一个小数由5个1、3个0.1、6个0.01组成,这个小数是()。

三、课堂巩固:

1、判断:

(1)0.40里面有4个0.01()(2)35克=0.35千克()。

2、把小数改写成分数。

0.90.090.0359。

3、括号里能填几?你是怎么知道的?

(1)、0.3里面有()个,0.09里面有()个;0.08里面有()个。

(3)、找朋友:(用线把上下两组数连起来)。

0.0450.130.00010.9。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产生和十进制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十六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动手实践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学生经过过观察、讨论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3.学生能利用本节所学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声现象。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使学习充满乐趣和积极性,并且能用所学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声现象。

【教学重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一般不同。

【教学难点】。

学生观察、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板书设计】。

产生和十进制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十七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2、初步理解整数、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3、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理解小数的意义。

一、小数的产生

1、测量讲台的长度

我们学校的多功能教室更换了新的讲台和桌椅,你们能帮老师量一量新讲台的长度吗?

学生用米尺测量讲台的长度。

测量得不到整米的结果。

2、揭示课题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常用小数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小数。

二、小数的意义

1、一位小数。

(1)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小数,我们可以借助米尺。

(出示米尺图)

(2)把一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一份有多长?(1分米)

(4)口答:3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为什么?

(5)7分米是多少米?

(6)1/10可以写成0.1,3/10可以写成0.3,7/10可以写成0.7,像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我们都可以用零点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2、两位小数。

(1)如果把1米中的每一分米再平均分成10份,那么1米就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2)我们来看它的放大图。每一份是多少?(1厘米)

1厘米是一米的几分之几?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分别是多少米?

(3)3厘米呢?6厘米呢?

(4)13厘米是多少米?为什么?

(6)像1/100,3/100……,这些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我们可以用零点几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3、认识三位小数。

(2)我们来看它的放大图。这样的一份是多长?(1毫米)

(3)1毫米是一米的千分之一。所以1毫米是1/1000米,也就是0.001米。

(4)想一想:6毫米和13毫米分别是多少米?为什么?

(5)35毫米呢?135毫米又该如何表示呢?

(6)表示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我们可以用零点几几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4、更多位小数

(1)如果把一米平均分成10000份,这样的一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2)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000份,这样的一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5、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1)回顾前面的学习过程,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呢?

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就是小数的意义。

(3)0.1、0.3、0.7的小数点右面只有一个数字,像这样的小数就是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依次介绍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6、小数的'计数单位

(1)0.3里面有几个1/10?0.03里面有几个1/100?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51页做一做

2、完成55页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一、谈话导入,揭示小数的产生

1、师:认识小数吗,你能说一个小数吗?

2、你还知道小数的哪些知识?

3、你知道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小数的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2、认识两位小数

3、认识三位小数

4、概括小数的意义

师:分数与小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5、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

6、认识进率

三、巩固练习(略)

四、课堂小结(略)

听了xxx的《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我不禁感叹:这节课真的不好讲!同时,本节课也有我比较困惑和值得思考的地方。

1、课堂引入要有针对性。

我们都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对于一节课来说,尤为重要。可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真的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虽然是讲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但要怎么引,确实值得琢磨:这么引对教学是否有帮助,是否和新内容有一定的关联。小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xxx在课上开门见山的引入小数,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经验。简洁精炼,有针对性的导入,这是我的收获之一。

2、在教学时如何体现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的重点是建立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利用分数接触小数。回顾自己以往的教学和xxx的这节课,xxx利用板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了三层次教学,促使学生脑、眼、手协同作用,获得丰富表象,引发学生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并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练习,强化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小数计算单位的掌握。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多侧重说一下表示的意义就好一些,如:01米表示什么?03米又表示什么?……然后我认为计数单位的教学可以揉到小数的意义的揭示过程中。还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利工具,所以我觉得最后的练习环节应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生活中的练习题。

3、注重方法渗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高一级的知识,是对知识的一种本质揭示,是数学知识结构的灵魂。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在教学1分米=1/10米=01米时,渗透等量替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进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后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产生和十进制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十八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第八册小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

4、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相对应的课程目标:

1、进一步认识小数,探索小数、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

2、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理念:

1、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活动前提,营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用个性化的理解方式表达对小数的理解。

2、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果,建立平等、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材及学情分析:

小数的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册“元、角、分与小数”及“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小数的意义”是通过实际操作,借助几何模型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要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必须通过实际操作。把一个正方形看作“1”,把“1”平均分成10份,1份是它的十分之一,就是0.1;把“1”平均分成100份,1份就是它的一百分之一,也就是0.01。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分母是10.100.1000等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在练习中通过在直线图上表示十进分数和小数的问题,进一步沟通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只有让学生拥有好的学习方法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学习。这也是学生一直迫切需要掌握的。那么这节课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另外一个重点就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具准备:

课件。

一、导入。

在我们以前的学习当中,重点研究了整数。但是由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进行测量、计算等活动的时候往往经常得不到整数的结果,所以我们又进一步学习了分数。其实在用分数表示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用小数表示。这个学期我们将重点学习小数。

二、介绍方法:

怎样学好小数呢?要想学好它,就要讲究一定的学习方法,制定一个计划,按一定的步骤学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今天老师就向大家介绍一种学习方法。(出示学习步骤)。

学习步骤:关于小数:

1、我已经知道了什么?

2、我还想知道什么?

3、通过学习我又知道了什么?

4、动动手,检测一下。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步骤开展学习。

三、思考、讨论:

1、我已经知道了什么?

小数点、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师:看来大家对小数的了解很有限,那么更有必要认真的学习小数了。

2、还想知道什么?

小数的起源、发展、计算、数位顺序、读写法、意义……。

师:要想了解小数的这些知识,首先最基本的就是要了解小数的意义。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小数的意义吧。

(1)出示课件,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取其中3份就是十分之三,用小数表示是0.3。

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2)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用数学语言说一说自己的涂色部分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分别是怎样的。

4、师:像0.1、0、5、0、7这样的小数是一位小数。像0.01、0.19、0、08这样的小数是二位小数。

6、看书p3,找一找你认为最重要的那句话,读一读。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7、看学习步骤3:通过学习我又知道了什么?集体交流。

8、质疑(学生提问)。

五、学习步骤4:检测。

1、在直线上标出相应的小数、分数。见p5、1。

3、同伴相互出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既是一节数学知识学习课,同时又是一节学习方法的指导课。通过对教学的设计,教学,对学生的检测,我有以下体会:

1、教师要善于倾听。学习活动要以学生为本,在学生思考、讨论的过程中,经常会有精彩的见解,教师要善于捕捉。尤其是当学生有独特的见解出现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反应,以此保护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性。当然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注意有意识地积累。

2、注重方法指导。本节课的特色和重点之一即学习方法的指导。但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该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方法指导的时候要让学生清楚本节课介绍的方法还适合那些内容的学习,其他的学习内容应该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更好。

3、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本节课既让学生学习了好的学习方法,又让学生扎实地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关注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存在的问题:数学课程要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本课与生活的联系不够,在学生的发言中教师的把握不及时。另外,要注重多样化的课程资源的整合,学习方式还可以更丰富一些,如认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方法可以有变化,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产生和十进制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十九

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及“千亿”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千亿以内的数。

掌握数位顺序表及多位数的读法和应用。

读法应用及数中零的读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教师板书:数的产生)。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数的产生。

1.学生自学课本内容。

学生回答:人们在劳动生产中有了计数的需要,比如数人数、物体个数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教师明确: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词数物体的个数,只是知道“同样多”。“多”、“少”,因此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来计数。

2.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内容。

(1)放牧时摆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对应起来,若二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2)人手中的木棒,木棒上有好多道,这就是记录。人们出去打猎时,拿走的武器,每拿一件武器就在上面刻一道,等到人们打猎回来时,再看二者是否同样多,以此来判断武器的丢失。

(3)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过去人们无论采取的哪种计数方式,都是要把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地对应起来。

(4)随着语言的发展,便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符号也不同。

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国家的数字?各是怎样的?

(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

(5)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越来越大,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因进位制有很多种,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所以后来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有了数的概念、数字和计数方法,又逐渐发展成较完整的计数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

1.说出亿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

亿以内的数字有哪些计数单位?

2.提问: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3.亿以内每相邻两个单位的关系怎样?

4.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比亿大的数。

教师提问:a、九亿再加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要怎样?十亿应写在什么位置?百亿、千亿呢?(教师同步板书)。

b、十亿、百亿、千亿也叫计数单位。我们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c、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明确:a、比千亿大的计数单位,因不常用,暂时不学,所以在千亿的左面用……表示(板书:……)。

b、“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三)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十进制计数法,要把一个数写出来,就要用到数字,

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数字?(1、2、3、4、5、6、7、8、9。0)。

教师说明:这些数字叫阿拉伯数字。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大小也不同。

2.观察数位顺序表。

教师提问: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强化右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3.数位分级(学生自学)。

自学题目:从右边起几个数位为一级,各是什么数级?

个级、万级、亿级有什么异同点?

(四)教学亿级的读法。

1.下面的数该怎样读呢?(回忆读亿以内数的方法。)。

教师板书:

5000010600040030500。

2.在上面三个数后各加4个0,变成例1。

(1)学生试读、互相读、小组讨论读。

(2)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学生讨论:含有亿级、万级和个级的数,按什么顺序来读?

怎样读亿级、万级的数?

什么位置的“0”不读?什么位置的读,读几个?

学生总结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从右起第9位是()位。

(2)十个一亿是()亿。

(3)10个一百亿是()亿。

(4)……是亿级,万级有……。

2.判断。

(1)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308040000000读作三千八十亿四千万。()。

3.读出下面每组数。

(1)656500006500000000。

(2)407040700000407000000000。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1.到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为止,我国总人口达到1295330000人。

2.1999年全国有生135479600人。

3.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500000千米。

六、板书设计。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产生和十进制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二十

第一部分:整体课程反思:

海洲中学的分组合作学习,是自20××年开始,由学校生物科组根据学生情况,学科要求进行开发的,是以提高课堂兴趣性、有效性,减轻教师负担为出发点。教学环节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复习旧知识,第二部分为预习检验,第三部分为合作学习,第四部分为教师点评,第五部分是本节内容复习巩固)但教师的准备工作最为重要,包括课件的制作、学案的编写、抽查小纸条的设计等。

按学校和教办的精神,人人参与,人人精炼精品课程的要求。本次精品课程内容的选取,根据我校实际教学进度和教师的分工来选择的,《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共三节,有三个课时,我校生物备课组刚好有三位教师,每人负责一个课时,在设计上,结合学校分组合作学习的课题来进行,以学生参与程度高,师生互动性强,学习兴趣性高为宗旨,先集体备课,后分开组织,再进行精品提炼。具体就是,每个课时都进行集体备课,以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备课,备课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具体到每个环节每道题的设计,然后,先由林海强老师以《动物的`体的结构层次》为样本。先后邀请多位有经验的教师听课后,特别是到别的学校用别校的学生进行上课,如古镇中学和小榄菊城中学等进行各方面打磨,整合各方面的反馈意见,进行不断地修改,最后在学校开展。其他老师再根据不足或优点进行点评,最后,达成一致后,再按照这个形式来集体备课,多个班级不段提炼,得到现在的精品课程。

据负责录象的老师告诉我们:“所录的课程,学生参与度最高,最有研究性学习氛围的是生物科组的精品课程”我们生物备课组的宗旨就是要做到: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用最短的时间,学最多的知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从学生学到知识的巩固性和听课同事的反馈信息也看出,我们能达到这个要求,得到广泛的肯定。分组合作学习,我们备课组还要不断改善,继续开发,做得更好。

产生和十进制的教学设计(实用21篇)篇二十一

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的结果。(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2.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的物质。(介质可以是气体、固体、液体)。

3.声音的能量——声波:声音在空气中形成疏密变化的波动向远处传播。

4.声速。

相关范文推荐

    工厂盘让买卖合同(优质18篇)

    在买卖中,买方和卖方是交易的主体,他们通过合作和互动实现了价值的创造和交换。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买卖市场的最新趋势和发展动态。甲方(转让方):乙方(受让方):

    简历求职意向写作技巧(实用16篇)

    编写个人简历时,我们需要梳理自己的教育和工作背景,突出与目标职位相关的经验和技能。接下来是几份精选的个人简历范文,通过它们你可以学习到一些在个人简历写作过程中需

    经济发展理论读后感(精选18篇)

    在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观点,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这些读后感范文是作者对作品的认真思考和深入解读,希望能带给你一些新的思路和见解。

    社区个人疫情工作总结(优秀15篇)

    社区工作总结是一个反思和提升的过程,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社区工作的发展。接下来是一些社区工作总结范文的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机械系金工实习报告(优质18篇)

    实习报告有利于检验和验证我们在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学习和能力的水平。下面是一些写得很好的实习报告范文,我们可以从中获得灵感和指导。1.通过在广东机

    三字经读后感字精编(优秀13篇)

    读后感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对书中情节进行叙述,更重要的是能够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反思和启发。下面是一些读者写的读后感,他们通过文字描述了对书中情节和人物的解读和评价。

    筑梦青春的演讲稿初中(实用15篇)

    青春是奋斗和成长的时期,我们要抓住每个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精彩的青春总结范文,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在英国最古老的威斯敏斯特(westmi

    第一学期初二班班主任工作总结(通用17篇)

    班主任工作总结是反思自己在班级管理和学生发展等方面的表现,为今后更好地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请大家一起来分享交流。

    大班美术教案大轮船(优秀22篇)

    大班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支持。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可以从这些优秀范文中汲取一些经验和教训。活动目标:1、了解大

    幼儿园小班的假期工作计划范文(24篇)

    编写幼儿园工作计划需要考虑幼儿园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保计划的可行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份幼儿园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一、本班基本情况。本班共3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