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优秀15篇)

时间:2023-12-11 作者:念青松

教学计划的编写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接下来是一些教育专家分享的教学计划案例,供大家参考学习。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优秀15篇)篇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植树,森林可以涵养水源、改良土壤、提供木材、清新空气、改良土壤、提供木材、清新空气、改善环境、是人类宝贵的资源我国林木资源缺乏,林木面积还不到国土面积的百分之十五。《植树的季节》是一篇充满浓厚情趣的散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理解:第1、2自然段简洁的描写春天来临,植树的季节到了。第二部分3、4、5自然段,是全文的主题,描写了少先队员积极进行植树的情景,以及他们喜爱植树的理性认识和崇高愿望。最后写了少先队员活动后的美好情怀。

教材安排了认字15个:漉、仿、佛、扛、捆、栽、培、齐、撑、纳、葱、翠、艳、澄、伐。写字9个:植、场、扛、培、整、齐、队、葱、翠。

课后思考题:在植树的季节,你想对小树说些什么?旨在引导学生在发散思维、展开述说的基础上运用新学过的词语表达对树木的感激之情和自己殷殷的期盼。

教学目标:

1、认字17个,会写字9个。

2、读通、读顺、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树木的热爱之情。

1、可以让学生从了解树木对人类的好处入手,从调查校园绿化环境做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爱绿、护绿的观念,激发爱护环境的情感,让学生学习观察身边的环境。

2、将“读”的训练贯穿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品读、赏读。

3、借助课件,激发想象,体会文章意境。

4、本文与听邓爷爷植树的故事,“语文天地”中照样子写一写的内容整合;开展诸如植树、争做绿色小卫士、或搜集资料办展报等综合实践活动。

拓展练习:

一、比一比,再组词。

植()场()栽()扛()。

值()杨()裁()杠()。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春雨一()树苗一()红花。

一()季节一()土地一()果子。

三、照样子,写词语。

四、观察一棵树,把它的样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资料:邓小平爷爷植树。

明天,我们一家人要随爸爸所在的单位,一起去郊区植树。翻开印有邓小平爷爷“绿化祖国,造福万代”题词的画册,爸爸给我讲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故事。

邓小平爷爷非常关心祖国的绿化工作,在邓爷爷的倡导下,1982年国家确定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这一年的3月12日,春光明媚,风和日丽。邓爷爷带领家人来到北京西山,和大家一起挥动铁锨,栽下一棵棵翠绿的油松,又和少先队员们一起给树苗浇水。邓爷爷对家人说:“今年植树节,我们家每人至少要载3棵树,要包栽包活。”邓爷爷精神饱满,谈笑风生,干得特别带劲儿。旁边的同志劝他休息一下,他说:“不累,一个人栽3棵到5棵,我们要完成任务。”

从此,每年植树节,邓爷爷都亲自参加义务植树劳动。北京的西山、天坛、景山、亚运村,以及厦门、深圳,许多地方都洒下了邓爷爷的汗水,邓爷爷当年栽下的树苗,现在已长成了大树。

听了爸爸讲了邓爷爷植树的故事,我大声说:“我们家每人也要栽3——5棵树,包栽包活!”爸爸、妈妈拍拍我的肩膀,高兴地笑了。

静品教案:

(一)。

教学准备:课件(森林对于环保的作用)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环保状况),生观看后,师:要想减少水土流失、沙漠变成绿洲、空气更加清新,怎么办?(植树)板书课题植树的季节。齐读课题。

2、质疑: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

例如:植树的季节为什么是春天,或什么时候是植树的季节?

人们怎样植树?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努力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标出词语,并读给同桌听听。

3、小组合作,愉快识字。

4、教师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5、说说通过读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重点感悟。

1、自读自悟。

2、小组汇报,交流所得。

小组1:我喜欢第三自然段,“我们栽下小树苗,浇水培土,让他们整齐地排着队,欢迎春天”我明白了小树与我一样也喜欢春天。我们的红领巾像小树开的一朵朵小红花,太美了。

师适时引导点播,引导学生用“像”说句话。然后感情朗读本小节。

小组2:我们喜欢第二节,我读明白了春天来了,天气暖了,大地也会呼吸。

我还明白了,下雨过后,泥土湿漉漉的是种树的好时候。

小组4:我喜欢第四自然段,我明白了小树再过十年、二十年就会长大。

师引导点拨学生明白:小树长大后就能为我们做贡献了,现在为我们做贡献的树木都是我们的前辈种下的。这就是“前人载树,后人乘凉。”然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小树长大的喜悦,与我们乘凉的“幸福”。

小组3:我们喜欢第五自然段,我明白了树对我们真的很重要,所以我们要植树,要爱护小树。然后指导朗读。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2、你会对小树说些什么?假如你是小树,你会对人类说些什么?

五、指导书写,练习写句子。

1、重点指导“葱、翠”的写法。

2、练习用“总是”,并写下来。

六、实践作业:

搞与家人一起种活一棵树,或养活一棵花活动。

教具准备:、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讲述邓爷爷植树的故事。

2、板书课题:植树的季节,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质疑……。

同学们的问题边读书边解决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的识字方法,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教师检查字、词的认读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学生互相评价)。

4、说说说读了课文,你了解到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读读,同桌交流一下你喜欢的原因。

2、学生汇报。

如:

3、学习课文二、三自然段。

学生品读,教师点拨。

(1)教师课件出示句子:一场一场的春雨,把泥土浇得湿漉漉的。太阳暖暖地照着,开始了呼吸。

师:树木的生长需要雨水的滋润和暖和的气温、阳光,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美丽的春天为什么是植树的季节。难怪小朋友开始了植树,作者把春天写得多么美丽温暖呀!

同学们想再读读吗(学生感情朗读)?

(2)出示:风吹着我们的红领巾,像小小的树开放了一朵朵红花。

师:同学们老师也很喜欢这句话,知道为什么吗?

作者不但将它写的很美,很形象,还在巧妙地赞美少先队们植树呢。让我们带着赞美的语气再来读读。

我们把课文前三自然段一齐美美地读读吧。

4、学习课文4----6段。

同学们知道了为什么春天是植树的季节,知道了我们是怎样植树的。你还想知道什么呢?请同学们合作学习4、5、6自然段。

要求:

(1)各小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讨论。

(2)在组内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5、师生共同总结:我们喜欢植树,是因为(生:我们知道,再过十年,二十年,小树就能撑起高大的伞。路旁的人就能纳凉,荒山就能变得青葱翠绿,就能见到满坡的红艳艳、黄澄澄的果子。)我们知道,(我们现在采果子、采伐木材用的树,都是爷爷和爸爸种的。)。

我们喜欢植树,是因为(生:我们懂得,当山野长满树木,大地就有了绿色的屏障,风沙就会被制服,空气就会新鲜,泥土就不会被冲走,河水就不会泛滥。)我们懂得,我们现在植树,(是为了现在,也是为了将来。)更是为了我们爱护生存的环境,为了我们的美好的生活。

所以,(一听到春雨的声音,我们就想起植树,)所以,(春天总是我们植树的季节。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同学们,说到这里,老师不由得想起了语文天地中的一首诗歌:

出示诗歌,让我们一齐读一读,者来记住吧!

2、同学们,又是一年春来到,看着细细的春雨,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你会想些什么?(也可以写下来)。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优秀15篇)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阅读,结合搜集的资料和教学挂图,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课文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过程中,从课内外资料了解植树造林的重要性,激起对植树造林的强烈愿望,以及对保护环境的初步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分析理解喜欢植树的原因。通过搜集资料,小组讨论等深刻感知树与人类共生共息的关系,激起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关于毁坏山林的危害,植树造林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知道到哪个季节最适合植树吗?(生:春天)导出课题,(春天是)植树的季节。

二、新课教学。

(一)学习第二段,指导朗读。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一段写春天适合植树的原因,并汇报;

2、(cai春雨图,理解“一场一场”,“湿漉漉”)。

细密的春雨洒落到地上,把泥土浇得(湿漉漉的)。

春雨那么细小,怎样才会把泥土浇得湿漉漉的呢?

3、(cai太阳图)“暖暖”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憋气小游戏,把握“呼吸”的感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齐读第二段。

(二)了解植树的过程。

1、范读课文第三段。多么美好的季节啊!我和少先队员们一起到郊外植树。(cai图)。

2、想和老师一起植树吗?拿出铅笔,自读该段,一边读,一边勾画表示植树动作的词。

4、理解比喻句“风吹着我们的红领巾,像小小的树开放了一朵朵红花。”

5、结合图,把握植树的心情,有感情地齐读第三段。

(三)分析、理解植树的原因。

1、少先队员们为什么那么喜欢植树,课文那些段落告诉我们原因(生:找到4、5自然段)。

2、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一边听一边思考,为什么“我们”喜欢植树。

3、理解“再过十年、二十年,小树就能撑起高大的伞”,引读该段第二句。

4、(cai图)感受生活的美好,凸显父辈种树,后人受益的道理,激起孩子的感激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6、小组合作学习,假如爷爷、爸爸没有种树,或者从现在起我们就不植树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讨论结果,充分体会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7、怎样才能避免这些灾难呢?你有哪些好办法?(生汇报交流)。

9、小结:看来,孩子们都深知树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而我们现在植树,不仅是“为了现在,也是为了将来”

10、引读第6自然段。“所以,一定到春雨的声音……春天总是我们植树的季节。”

(四)感情升华,培养植树造林的意识。

1、孩子们,明年春天,明年植树节,你们想干什么?

2、你想对自己亲手种好的小树说什么?

文档为doc格式。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优秀15篇)篇三

1、学习课文,了解树对人类的贡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4、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热爱树的感情。

·导入:

1、读一读:

师:这首诗歌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树是人类和动物的朋友。

师:对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人人都应该栽树,爱树。那么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现在是春季。

2、引出课题:

3、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师范读,在不认识的字上做上记号。

·再自己读一读,注意生字读音。

·请学生讲一讲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汇报:

·教师归纳:

·读文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条中的15个生字。

·指名读,并读出音节,组出词语。

·小组内互教互读生字,记忆生字。

·小组比赛读生字,评出优胜小组。

·读课文。

·找学生读课文。

·评价他读的怎么样。

·齐读课文。

·指导书写生字。

·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认读,你能组成哪些词?

·扩词训练。例:植:植树、植物场:广场场地操场。

·用字、词说话练习,你能用这些词或说一句话吗?

例:植树: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到公园去植树。

整齐: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迎接检阅。

·观察每个字容易被写错的地方。

生:(葱:不要忘记“点”)植:不要少写一横。

生:培:不要写成“陪”。

·学生试写,重点指导“整”“葱”。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生:我学会了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生:要爱护树木,不乱砍树木。

生:植树能美化环境。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优秀15篇)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树对人类的贡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4、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热爱树的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

1、读一读:

师:这首诗歌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树是人类和动物的朋友。

师:对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人人都应该栽树,爱树。那么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现在是春季。

2、引出课题:

3、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师范读,在不认识的字上做上记号。

·再自己读一读,注意生字读音。

·请学生讲一讲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汇报:

·教师归纳:

·读文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条中的15个生字。

·指名读,并读出音节,组出词语。

·小组内互教互读生字,记忆生字。

·小组比赛读生字,评出优胜小组。

·读课文。

·找学生读课文。

·评价他读的怎么样。

·齐读课文。

·指导书写生字。

·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认读,你能组成哪些词?

·扩词训练。例:植:植树、植物场:广场场地操场。

·用字、词说话练习,你能用这些词或说一句话吗?

例:植树: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到公园去植树。

整齐: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迎接检阅。

·观察每个字容易被写错的地方。

生:(葱:不要忘记“点”)植:不要少写一横。

生:培:不要写成“陪”

·学生试写,重点指导“整”“葱”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生:我学会了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生:要爱护树木,不乱砍树木。

生:植树能美化环境。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优秀15篇)篇五

4、引出课题:对了,植树的季节到了。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植树季节》。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

1)画出生字词待教。(2)讲一讲读懂了什么?、3教师简笔画一棵小树,教师动情地描述:今天我们有来种下一靠小树,希望大家能用心地学习,为小树提供知识养料,让小树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

三、品读课文。

1、教师提问导读:春天是植树季节,文中哪个自然段写出了春天的美好?请大家找一找,再认真地读一读。

(1)指名反馈,读课文第2自然段。

(2)说说,从第2自然段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

(3)学生自由发言,引导体会:春天里,春雨滋润着大地,阳光温暖着大地,是一个最适合万物生长的美好季节。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2、教师小结、导读: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让我们赶快趁着这大好春光去植树吧!

(1)指名读课文第3自然段。(2)文中对“我们”进行了哪些动作描写?请用笔画出来。

(3)指名反馈。

(4)教师小结:文中只用了四个动作词就写出了“我们”种树的。

过程能够,这四个动作词用得太准确了,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把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5)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中的第一、二两句话。

(6)教师导言:植树虽然辛苦,但“我们”的心中却充满快乐,当风吹动“我们”的红领巾,仿佛是树上开放了红红的花朵。

(7)学生再读课文第3自然段,读出种树的快乐。

(8)理解文中的比喻句,将“红领巾”比作“一朵朵红花”,表达了“我们”对小树苗的祝福与期待,有写出了“我们”愉快的心情。

3、教师设疑导读:“我们”为什么要种树呢?大家能否从第4自然段中寻找到答案?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

在郊外植树,这里将是一片青葱翠绿。

(3)教师小结:文中的介绍让我们知道了植树可以绿化山林,可以为人们遮阴乘凉,可以。

美化环境,看来,植树的意义真大呀!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读出对树木的喜爱、对未来的憧憬。

四、拓展延伸。

1、交流课外查找的资料,说说植树造林还有哪些好处。

2、教师小结:植树有这么多的好处,难怪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

“我们“都积极地参加植树造林。在这里,教师要送给大家三句名言警句,请读一读,记一记。

(1)十年树木方成材。

(2)毁树容易种树难。

(3)前人种树,后人乘凉。3、学生回到文中,练习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参天大树。

六、布置作业。

1、亲手栽种一棵小树。

2、设计提醒人们保护树木的广告语。3、选用课时作用优化设计。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优秀15篇)篇六

1、认识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课文内容,知道植树的好处,体验植树的快乐,感受自己象小树一样成长。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5个生字。

2、感悟课文内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引出课题。

1、出示图片:画面上画了什么?你了解到了什么?

2、出示课题:我们去植树

3、齐读课题,教师重点指导“植”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文,找一找哪些读音自己读不准。

2、听老师范读课文,学一学自己读不准的字音。

3、自己在课文中找到要求认的字,并画出词语,再读一读。

4、出示词语卡片进行认读,再出示会认字的卡片进行认读。说说你记住了哪些生字,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5、再读课文,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三、解读课文,朗读课文。

1、读一读第一段,你了解到什么?

(1)、我们是怎样种树的?

(2)、边看图边读,你有什么感受?

2、你们想到哪儿去种树?快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从马路、小山、河岸的话中你们体会到什么?

(2)、教师引读,听了这些感谢的话你们会怎么说?

(3)、表演读。

(4)、练习背诵。

3、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你又了解了什么?

(1)、小树给我们带来哪些快乐?

(2)、我们和小树之间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3)、快带着快乐读读课文吧。

(4)、试着背一背这两个自然段。

四、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想法?

第二课时

1、会写八个会写字,学习新笔画。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5个字,会写8个生字。

2、感悟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准备活动。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用什么方法汇报上节课你的收获?怎么汇报?

2、汇报。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读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

二、识字写字。

1、抽读识字卡片,开火车读。

2、抽读识字卡片,指名读后齐读。

3、观察这些字,你能为它们分分组吗?

4、按笔顺写一写这些字。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6、写字指导。

(1)、观察“洒”字,哪两笔最难写?是怎样占格的?

(2)、动笔写一写,边写边订正。

7、其他字的书写练习。

(1)、强调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

(2)、课堂巡视,个别辅导。

板书设计:

2我们去植树

栽端铲洒

我们小树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优秀15篇)篇七

【教师课前准备】在编写教案前,先阅读网上大量有关《植树问题》的优秀案例,理解不同版本的教学设计,以便更有效地进行教材重组。

【学生课前准备】预习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7页。

教材简析:

本册的“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植树问题”。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数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理解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会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学情简析:

“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新课程教材把它放到了4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中让所有的学生学习,说明这一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含量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本身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3、4年级的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时可以从实际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掌握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这一关系解决简单的新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推理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一一对应”等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探究发现植树问题(两端都栽)的规律,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

难点: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

学具:直尺、小棒

1、自主探究法 学生在植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在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激励评价法 评价时遵循“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教学理念。采用多维和多级的评价方式,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差异,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课前活动

1. 活动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了解了一下,发现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很喜欢唱歌,现在离上课还有一点时间,我们一起来唱一首《幸福拍手歌》好吗?(齐唱:幸福拍手歌)

师:看着老师的手,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数字?(5,5个手指)

师:老师从中也得到了一个数字—4,你们知道它指的是什么吗?

师:你们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了吗?谁能说一说?

2.引入

师:连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手为素材,初步感受手指数与间隔数有关系,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师出示几幅有关北方沙尘暴的图片,引出植树的话题。

师:在我国的北方,冬天经常会出现沙尘天气,你们听说过吗?

生:听说过。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

生观看

师:沙尘暴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沙尘天气实际上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种惩罚。由于我们人类过去滥砍滥伐,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才造成今天的恶果。

师:要治理沙尘天气,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生:植树造林

师:对,植树造林。你们看,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学生,都积极投身到植树造林的活动。看到这一排排整齐的小树,如果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这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沙尘暴的图片、视频引入新课,过渡自然、真实,并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二、提出问题 初步解决

1、出示问题

2、理解题意

(出示课件)

师:学校都有哪些要求呀?

理解“每隔五米种一棵”“两端都栽”“一边”

要准备多少棵树苗呢?能帮同学们解决一下吗?做在我们的一号题卡上吧。

3、动笔计算

4、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0÷5=200(棵)

方法二:1000÷5=200(棵) 200 +2=202(棵)

方法三:1000÷5=200(棵) 200 +1=201(棵)

??

【设计意图】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上。这个环节,通过让学生做一做,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出现几种不同的答案,留下悬念,引发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自主探究 发现规律 1、自主探究

画图实际种一种。

师: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确实太麻烦了。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预设:(当学生想到方案)

生:可以先在短一点的路上栽树

师:你的想法很独特,很有自己的见解,其实,你的这种方法就是我们数学研究上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问题入手来研究。板书:复杂问题 简单问题。

(当学生没有想到方案)

师引导: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这种方法就是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问题入手来研究。板书:复杂问题 简单问题。

师:按照这样的思路,1000米太长了,我们先在10米、15米、20米??的距离上能种树 ,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都栽,看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找到了规律,我们再来解决1000米距离上种树的问题。

(出示课件)

师:请大家任选其中一种情况,利用老师所准备的学具--画纸或小棒,画一画、摆一摆或模拟实际种一种探究间隔数与棵树各是多少。

【设计意图】创造矛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并恰当的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简单化”这一数学思想。

2、发现规律

大家仔细观察表格,想一想,看一看,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课件演示)

一个间隔对应一棵,这样一直对应下去,100个间隔有100棵树,但种完了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不管数字多大,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最后还要不是一棵,才达到两端都栽的结果。

3、总结规律

师:谁来总结一下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可以从简单入手,将困难的变为容易的,将复杂的变为简单的,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把抽象的数学思想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体验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提高思维的素质。

3、运用规律

【设计意图】就植树问题举一反三,巩固“植树问题”数学模型。

四、解决问题 巩固提高

瞧,咱们刚刚探讨出来的规律就运用的这么好,真厉害。利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能解决植树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说安路灯、上楼梯、听钟声、挂灯笼、过车站等等。

【设计意图】再现生活中的类似“植树问题’,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回顾总结 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你是用什么方法学到的?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 “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的情况下棵树与间隔数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环节是学生对后续的学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激发进一步学习热情。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优秀15篇)篇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性: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3.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手种树,初步感知。

1、创设情景。

2、理解题意。

[出示要求]:在操场边上,有一条20米长的小路,学校计划在小路的一边种树,请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你的设计理由。

师:从这份要求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0米长的小路,一边,每隔5米种一棵)。

3、设计方案,动手种树。

师:了解了信息,请同学们设计一份植树方案。你可以用这条线段来代表20米长的小路,其中每一小段的长度是1厘米,我们用它来表示1米长的小路,请你用自己喜欢的图案或图形来表示小树苗,把你设计的方案画一画。比一比,谁画得快种得好,老师就聘请他作学校的环境设计师。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交流。

师:根据你的方案,需要种几棵树?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设计出了这么多的方案。那他们的方案分别是怎样的呢?

请设计师们给大家作一下介绍。

师:他的设计符合要求吗?

师:这位同学是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来设计的,我们把这个距离叫做间隔距离,在这份设计方案中,有几个间隔距离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4个这样的间隔距离。像这样间隔距离的个数我们又把它叫做间隔数。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种4棵树的设计方案是怎样的?

生答。

师:最后我们来看看种3棵树的设计方案又是怎样的呢?

生答。

师:就一个要求,同学们就设计出了三种不同的植树方案,真是太能干了!

看来你们都有成为环境设计师的资格。李老师会把你们的方案上交到学校的。

师:第一种方案,在路的头尾都种了一棵树,我们就把它叫做是“两端都种”的植树方案,第二种方案,只种头不种尾或者只种尾不种头,我们就把它叫做是“只种一端”的植树方案,第三种植树方案头尾都不种树,我们就把它叫做是“两端不种”的植树方案。(板书: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不栽)。

二、合作探究,

总结。

方法。

1、总结规律。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在这三种植树方案中,它们的间隔数和树的棵数之间分别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同桌同学先讨论讨论,然后完成这张表格。

植树方案间隔数(个)棵数(棵)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

学生反馈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每隔5米种一棵树的要求,发现了植树的三种方案,并知道了每种方案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重点来研究“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

(学生活动后反馈交流)。

师小结。

2、运用规律。

三、开放练习,应用方法。

(1)学生独立解答。

(2)全班交流结果。

2、师:如果两侧都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樟树苗?(把。

第1。

题中的“一侧”改为“两侧”?)。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反馈。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反馈。

师小结。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反馈。

师: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6、书本p122练习二十第4题。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主板书)(副板书)。

间隔距离间隔数棵数。

两端要栽:间隔数+1=棵数1米20个21棵。

只栽一端:间隔数=棵数2米10个11棵。

两端不栽:间隔数-1=棵数4米5个6棵。

10米2个3棵。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优秀15篇)篇九

学习目标:

1、看图写话,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培养爱观察的好习惯。

2、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按一定顺序进行说话,并写一写。

3、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并会使用正确的格式。教学重点:能按自己看到的顺序来进行写并用正确的格式。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课:利用猜一猜的形式进行,根据我的动作那孩子们说出:看、听、想、说、写。

今天我们写话练习这些是缺一不可的。我们要用眼仔细看。用你聪慧的耳朵来听,用你聪明的大脑来想问题。用你能说会道的小嘴巴来说一说。再用你勤劳的小手来写一写吧!这几步你们能做到吗?能啊?老师可要测试一下啦!

师说:那么我们行动起来吧!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说到的、想到的。一起写下来吧!写过后让大家也欣赏一下你的写作内容。行不行?生说:行师说:开始吧孩子们一边写,我一边指导。特别强调开头要空两格的写作要求。并要求大家学用正确的标点符号。

师说:读一读自己的文章吧,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用不同的语言来表扬孩子们内容,主要是提高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尽管有的孩子写的没有一定的次序,但是,表扬孩子还是有必要的。师说:看图很简单,但是他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你们发现了吗?生说:先看、再听、再想、其次,再说,最后,再写、师说: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回家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一听吧!最后老师还有告诉大家,以后要保护小树苗,小树苗能为大地增添一份绿色,也能为小鸟建造一个美丽的家。我们要积极的植树,争做绿化小朋友,使我们的家到处都充满了绿色,到处都是春天。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优秀15篇)篇十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进行环保教育。同时引导学生珍惜光阴,明白一年之季在于春。

2、认识生字,学写生字。

3、熟读《植树的季节》、《杨树之歌》、《一片数叶》,背诵《咏柳》,自读《记住》。读好不同语气的句子,加强朗读训练。

4、收集资料,开展办展板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5、学习听故事、组词、写句子、写话等语文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练习。

教学重点:

1、学写生字,结构匀称、书写正确。

2、继续进行各种口语交际--听故事,讨论,说话。

3、学习写话。

教学难点:

写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8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植树的季节》。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课件)--图片(植树造林)。

2、说说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人们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3、出示课题,板书。你看了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吗?

二、学习课文。

(一)观察图画: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自由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反馈:

1)抽读生字:漉仿佛扛等(指名读,集体正音,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读课文。指名几人读,师带读、小老师范读。

3)全班齐读全文。

(三)理解课文:

1、课文一共有几段?

2、每一段主要讲什么?

3、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这一段。

2)说说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你是从哪得知的?

3)找找课文中具体写的哪些条件适应树木的生长。

4、学习第三段。

1)课件出示:风吹着我们的红领巾,像小小的树开放了一朵朵红花。

2)反复读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

5、学习第四段。

自由读这一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要植树?

6、在植树的季节,你想对小树说什么?分组讨论,再请代表总结发言。

三、指导朗读:

1、出示课文插图,音乐导入情境。你能把这首诗很美地读出来吗?

2、课件出示课文,指名几人读,集体评议、比赛读,配乐读。

四、课外作业:收集植树方面的图片、文章,出一期板报。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指名朗读。

2、小组朗读。

3、全班齐读。

二、学习生字。

(一)课件出示生字:植场扛培齐队荒葱翠。

(二)学生自由读生字。

(三)抽读生字,教师正音。

(四)集体读、小组读、男女声比赛读。

(五)指导书写。

1、学写上下结构的字“齐荒葱翠”(出示课件)。

1)观察生字。

2)师范写。

3)学生书空练习。

4)上本子练写写一个。

2、讨论“场”的笔顺。

1)学生小组讨论。

2)老师示范书写。

3)学生书空练习。

4)上练习本各书写一个。

3、学习左右结构的字“植场扛培队”

1)集体分析字形:左窄右宽。

2)学生书空练习。

3)上练习本各书写一个。

4、课堂练习(每字写一行,师巡视)。

第三课时。

《杨树之歌》。

一、导入:出示课件,你知道这是什么树叶吗?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再次自由读课文,从课文中圈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分小组检查生字读音,全班订正。

4.小声读课文,要读得正确。

5.指名三人分别读课文段落,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6.听课文录音。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不要求学生说得很全面。)。

三、再读课文,讨论:

1.大叶杨会唱些什么?想象,你能试着唱一唱吗?

2.你喜欢大叶杨吗?为什么?

四、朗读、背诵。

1.配乐朗读全文。(激发学生的情趣,读出感情来。)。

1)自由练读。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互相帮助。

2.指导背诵。

3.四人一组汇报朗读情况,评选合作最佳组。

第四课时。

(一)复习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读课文里的词语。

(二)朗诵课文。

1、指名几人读。

2、全班齐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课件抽读生字卡片:杨之亮伴陪爽掌感谢。

2、让学生在已有的识字基础上自由选择识字。

3、指导写字。利用已学过的笔画和偏旁识记字形,仔细观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注意有些字的写法:如“爽谢”。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外练习: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2、复习巩固生字。

第五课时。

《一片树叶》。

一、导入:出示课题,齐读。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或字典认识生字。

2.再次自由读课文,从课文中圈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同桌互查生字读音,全班订正。

4.自由读课文,要读得正确。

5.指名读课文段落,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三、理解课文,讨论:

1.文中写了哪些小动物?

2.他们是怎样做的?

四、表演课文内容。

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你最想表演哪个小动物呢?仔细地读一读,想想,该怎么来表演呢?

1、学生自由读。

2、谁愿意上台来表演给大家看看呢?

3、师生相机评议(你们觉得他表演得好吗?)(好,哪里好?不好,哪里不够好呢?

4、学生表演。

五、指导朗读。

1、自由练读。读出小动物的不同神态。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互相帮助。

3、指名几人读,集体评议。

4、全班齐读课文。

第六课时。

(一)复习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读课文里的词语。

(二)朗诵课文。

1、指名几人读。

2、全班齐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课件抽读生字卡片:哟漂欣赏味滋接伙呆。

2、让学生在已有的识字基础上自由选择识字。

3、指导写字。利用已学过的笔画和偏旁识记字形,仔细观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注意有些字的写法:如“滋”。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第七课时。

一、学写字。

1、课件出示:木林森。

2、仔细观察生字字形。

3、读一读冬冬的话。

4、写一写。教师巡视指导。

二、照样子写一写。

1、看例子:我们和老师一起去种树。

我和小树是好朋友。

2、出示:我们和一起去()。

我和()是()。

3、想一想,该怎样填。

先指名说得好的同学先说,再让差一点的同学跟着说。鼓励说不同内容的句子。

三、组词,看谁组得多:

植树()树()树。

树叶树()树()。

先自由练说,再每组选一名选手上台说。集体评议。

四、自读《记住》。

1.自由读全诗,做到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请三位同学读这首诗,其余同学认真听,看他们是不是读正确了。

3.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我们再自己读一读,争取做到读正确。

4.我们轻声把这首诗一起读一读,好吗?

5、理解朗读全诗,体会诗的美和趣。

我们要记住什么?该用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呢?

6、试着把诗歌背下来。

第八课时。

一、听故事。

1、简介邓小平。

2、听录音故事。

3、邓爷爷为什么八十多岁的高龄还要亲自植树呢?

4、理解“绿化祖国造福后代”。听了故事,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

二、读一读,背一背《咏柳》。

1、自由认读课文。

2、你读会了多少,读给大家听。

3、小组读,全班齐读。

4、师简述诗意。

5、自由练习背诵、指名背,齐背。

6、画一画你脑中柳树的模样。

7、评一评,谁画的最符合诗中所描述的柳树的形象。

三、课件展示柳树及各种树木的图片,说说你喜欢哪种树,熟悉哪种树,并说说它的样子。分组自由练说,再汇报说,最后把说的写下来。

要求:开头低两格,语句通顺,标点符号基本正确,无错别字。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优秀15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运用“一一对应思想”掌握种树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概括等数学活动,理解植树问题、排队问题等实际问题都有着相同的数学结构,渗透“化归思想”,能够运用总结出的思想、方法灵活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思维能力。

3、感悟建构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学重难点:理解植树问题、排队问题等实际问题都有着相同的数学结构,能够应用总结出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猜。

s:每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几米?是不是两端都种?(随即揭示植树三种情况)。

s:可以种5棵,4棵,3棵。

2、画。

t:能不能把你的想法用简单的示意图画一画呢?请同学们拿出老师课前发的练习纸,把你的想法画在练习纸上。开始吧!

s独立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t:画好了的请举手。我们找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顺学而导,学生交流时教师只需提醒学生检验是不是每隔5米种一棵?总长是不是20米?当学生交流种4棵的想法时,教师可让学生说说有不同的种法吗?交流这两种种法的不同。(同样种4棵树,想法一样吗?)。

3、找规律。

s:他们都是把20米的路平均分成了4段。(4段也可以说是4个间隔)。

t:你的这个发现特别有价值,谁再对照图说怎么都分成4段了呢?

t:怎么求这个段数,能用式子表示一下吗?

s:20÷5=4(个)(能解释一下吗?每隔5米种一棵,20米里面有几个5米就可以分成几段)。

t:我们解答这样的问题,首先要知道这条路被分成几段,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三种情况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同桌之间先交流一下。

s:汇报t强调在哪种情况下······(课件演示,结合学生回答随机演示多1和少1的原因)。

4、列算式。

t:能不能根据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把植树的棵数用算式表示出来呢?

s:独立列算式汇报说理由。

t:每间隔5米种一棵,刚才这三种情况都出来了。如果是每隔2米种一棵,能种几棵?有几种种法呢?列出算式。

5、解决问题。

t:老师这里有几个生活中的问题,看你们能不能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3、5路公共汽车站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s列式解答全班交流。

6、拓展延伸。

t:生活当中有没有类似植树问题的现象?或者是用植树问题这样思考方式思考的?

s:剪绳子,锯木头,摆花。

t:老师这里就有这样一个问题,请看——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端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有时间就解答,时间到就留作作业。)。

7、总结。

t:这节课学得怎么样?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优秀15篇)篇十二

1、在摸一摸、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中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在亲身体验、交流中,进一步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并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上的应用,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课件。

一、初步感知间隔的含义。

1、肢体体验:同学们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它里面还蕴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它吗?请举起你的右手,并将五指伸直、张开、用左手摸摸右手,数一数,五个手指有几个空格?(4个空格),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空格叫“间隔”。也就是说,大小拇指在一只手的两端: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弯弯你的大拇指看:4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把大、小拇指一齐弯弯看:3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那么,将5个手指换成小树,5棵小树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

师: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间隔吗?(两棵树之间、两个同学之间、楼梯、锯木头、敲钟…都有间隔。)。

2、引入课题:师:树可以美化环境,清新空气,我们要多植树。在一条直线上种树,每两棵树之间相等的段数叫做间隔数,每个间隔的长度叫间距,也叫株距。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数学里统称植树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在一条不封闭的直路上的“植树问题”。(揭题,板书:植树问题)。

二、探究规律,解决问题。

1、找出两端都种树的规律。

植树问题情景1,师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师:请同学们默读题目,谁来分析一下这道题的条件、问题、关键词和单位?要求一共需多少棵树苗?先要知道两端都栽树,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要解决这个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100米这个数字有点大,不好验证,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先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验证。

师:现在我们用研究出的两端都栽树,棵数等于间隔数加1的规律来解决例1中的问题,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100÷5=20(个间隔)20+1=21(棵)。利用两端都栽树,棵数=间隔数+1”这个规律解决了两端都植树的问题。

走进生活:

(一)目标检测:

1、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的16棵树之间有()个间隔。2、从第1棵树到最后1棵树之间有30个间隔,一共有()棵树。

(二)闯关题。

2、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敲完。12时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

3.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4、小明从1楼到3楼需走36级台阶,小明从1楼到6楼需走多少级台阶?

5.15个军人站成一列,每两个军人间距离为1米,这列队伍有多长?

实地考察。

两端要栽:棵数=间隔数+1;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优秀15篇)篇十三

一、知识与技能性: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3、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一、动手种树,初步感知。

1、创设情景。

2、理解题意。

[出示要求]:在操场边上,有一条20米长的小路,学校计划在小路的一边种树,请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你的设计理由。

师:从这份要求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0米长的小路,一边,每隔5米种一棵)。

3、设计方案,动手种树。

师:了解了信息,请同学们设计一份植树方案。你可以用这条线段来代表20米长的小路,其中每一小段的长度是1厘米,我们用它来表示1米长的小路,请你用自己喜欢的图案或图形来表示小树苗,把你设计的方案画一画。比一比,谁画得快种得好,老师就聘请他作学校的环境设计师。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交流。

师:根据你的方案,需要种几棵树?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设计出了这么多的方案。那他们的方案分别是怎样的呢?

请设计师们给大家作一下介绍。

师:他的设计符合要求吗?

师:这位同学是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来设计的,我们把这个距离叫做间隔距离,在这份设计方案中,有几个间隔距离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4个这样的间隔距离。像这样间隔距离的个数我们又把它叫做间隔数。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种4棵树的设计方案是怎样的?

生答。

师:最后我们来看看种3棵树的设计方案又是怎样的呢?

生答。

师:就一个要求,同学们就设计出了三种不同的植树方案,真是太能干了!

看来你们都有成为环境设计师的资格。李老师会把你们的方案上交到学校的。

师:第一种方案,在路的头尾都种了一棵树,我们就把它叫做是“两端都种”的植树方案,第二种方案,只种头不种尾或者只种尾不种头,我们就把它叫做是“只种一端”的植树方案,第三种植树方案头尾都不种树,我们就把它叫做是“两端不种”的植树方案。(板书: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不栽)。

二、合作探究,总结方法。

1、总结规律。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在这三种植树方案中,它们的间隔数和树的棵数之间分别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同桌同学先讨论讨论,然后完成这张表格。

植树方案间隔数(个)棵数(棵)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

学生反馈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每隔5米种一棵树的要求,发现了植树的三种方案,并知道了每种方案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重点来研究“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

(学生活动后反馈交流)。

师小结。

2、运用规律。

三、开放练习,应用方法。

(1)学生独立解答。

(2)全班交流结果。

2、师:如果两侧都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樟树苗?(把第1题中的“一侧”改为“两侧”?)。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反馈。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反馈。

师小结。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反馈。

师: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6、书本p122练习二十第4题。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主板书)(副板书)。

间隔距离间隔数棵数。

两端要栽:间隔数+1=棵数1米20个21棵。

只栽一端:间隔数=棵数2米10个11棵。

两端不栽:间隔数-1=棵数4米5个6棵。

10米2个3棵。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优秀15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在摸一摸、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中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在亲身体验、交流中,进一步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并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上的应用,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间隔的含义。

1、肢体体验:同学们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它里面还蕴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它吗?请举起你的右手,并将五指伸直、张开、用左手摸摸右手,数一数,五个手指有几个空格?(4个空格),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空格叫“间隔”。也就是说,大小拇指在一只手的两端: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弯弯你的大拇指看:4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把大、小拇指一齐弯弯看:3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那么,将5个手指换成小树,5棵小树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

师: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间隔吗?(两棵树之间、两个同学之间、楼梯、锯木头、敲钟…都有间隔。)。

2、引入课题:师:树可以美化环境,清新空气,我们要多植树。在一条直线上种树,每两棵树之间相等的段数叫做间隔数,每个间隔的长度叫间距,也叫株距。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数学里统称植树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在一条不封闭的直路上的“植树问题”。(揭题,板书:植树问题)。

二、探究规律,解决问题。

1、找出两端都种树的规律。

植树问题情景1,师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师:请同学们默读题目,谁来分析一下这道题的条件、问题、关键词和单位?要求一共需多少棵树苗?先要知道两端都栽树,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要解决这个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100米这个数字有点大,不好验证,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先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验证。

师:现在我们用研究出的两端都栽树,棵数等于间隔数加1的规律来解决例1中的问题,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100÷5=20(个间隔)20+1=21(棵)。利用两端都栽树,棵数=间隔数+1”这个规律解决了两端都植树的问题。

三、应用规律,走进生活。

走进生活:

(一)目标检测:

1.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的16棵树之间有()个间隔。2.从第1棵树到最后1棵树之间有30个间隔,一共有()棵树。

(二)闯关题。

2、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敲完。12时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

3、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4、小明从1楼到3楼需走36级台阶,小明从1楼到6楼需走多少级台阶?

5、15个军人站成一列,每两个军人间距离为1米,这列队伍有多长?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实地考察。

两端要栽:棵数=间隔数+1;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优秀15篇)篇十五

大自然也需要生存。

怎样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呢?

--摘自北京科普之窗网站。

造林不少,为何生态仍在恶化。

--摘自北京科普之窗网站。

树木还是良好的消音器。

一棵枣树一年可结枣100公斤左右;

一棵核桃树一年可结果5000多枚;

一棵桐油树每年结籽量可榨食用油15公斤。

――选自廊坊林业网。

植树能改变天气。

森林可以防止水灾。

――选自扎赉特兴农网。

相关范文推荐

    假如我是大海(优秀15篇)

    优秀的作文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还可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感悟。通过阅读这些优秀的作文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审美素养。假如我是大海,我会惩罚那些

    学好用好民法典心得体会范文(16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体会。下面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例,你可以从中获取写作的灵感和思路。中华文明为什么

    小学语文北京版落叶教案(热门16篇)

    教案的编写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等。想要提高编写小学教案的能力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学习教材,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

    高中化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大全(17篇)

    个人总结需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方法,可以通过反思、分析、总结和规划等环节来实现。推荐大家阅读以下个人总结范文,从中学习经验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总结能力。总结就是把一个

    幸福的圣诞节范文(17篇)

    优秀作文在语言表达和思维深度上都达到了更高的水准,令人赞叹。鉴于大家对写作优秀作文的需求,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犹忆当年,那时的我,还是个懵懂

    公共事业管理求职简历(汇总17篇)

    通过个人简历的撰写,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教育背景、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从而更好地定位自己的职业目标。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呈现一些成功求职者的个人简历实例,希

    教案海上日出范文(23篇)

    教学工作计划应该注重课程整体性和教学连贯性,避免碎片化和单一化的教学安排。下面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案例,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元宵假期生活五年级(优秀18篇)

    优秀作文是作者用文字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它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作文选段,每一篇都有其独特之处,可供大家欣赏与学习。今年国庆,我妈带我

    生态文明实践报告(通用18篇)

    通过撰写实践报告,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和概括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成果和收获,形成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文档。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实践报告的典型案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

    满月酒致辞稿(模板18篇)

    一篇成功的致辞需要有恰当的开场白、清晰的结构、生动的语言和精彩的结束语。以下是一些成功领导者的致辞,通过阅读这些致辞,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决策和领导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