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英学古诗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时间:2023-12-11 作者:笔砚

教学工作计划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利用时间和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有了一个好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学事半功倍,以下是一些成功教师的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英英学古诗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3篇)篇一

《英英学古诗》是一篇“文包诗”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诗句的意思及作者。

《静夜思》这首古诗孩子们在一年级时就已经能背诵了,但“古诗”的诗意及蕴含的道理学生还不明白。因此在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了理解古诗上。

首先,我出示了月圆图,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样圆圆的、亮亮的?…是的,中秋节、元宵节的月儿就是这样圆这样亮,回忆一下中秋节晚上你们全家是怎么庆祝的?…月圆之夜正是家人团圆的时候,所以,每当这时候,我们相聚在一起玩一玩,乐一乐,多幸福啊!假如,这时,你独自一人,父母都不在身边,看着别人都团圆在一起,而你却孤单一人,无人相伴,你会怎么想呢?……以此引出诗人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图上的诗人此时正孤独一人望着明月,那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学生都能感同深受。在此基础上再来体会诗人的孤独心境就不难了。

接着我让小朋友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关于这首诗意思的句子,并用波浪线划下来,读一读。再诗文对照,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就简单多了。

这样引导学生看图想像,转换角色,把教材内容中的静态知识转变为学生思维活动中的动态作用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英英学古诗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3篇)篇二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英英学古诗》。

计划学时。

2

学习内容分析。

《英英学古诗》是苏教版第三册的第三课。这篇课文用了和以往课文不一样的形式——“对话”来表现的。这篇课文些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的作者及诗句的意思,让学生在饶有兴味地朗读祖孙对话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古诗的意境。

学习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他们对于古诗《静夜诗》已很熟悉,有部分学生在课前已经能读、能背了。但“古诗”这种语言材料是一种结晶体,蕴藏着很深的智慧和哲理。通过调查发现,他们所谓的能背,仅仅是一种机械记忆,有些学生连诗中的一些字还不认识,字音读不准,字形不清楚,对于诗意及蕴含的道理还不明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读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前六个生字,读准一个多音字。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

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字意和诗句的基础上,读好、背好这首诗,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六个生字词。

解决措施:创设好读书和交流的情境。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难点:如何理清文章的层次;正确书写生字。

解决措施: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相结合。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

直奔主题。

1、在课前,小朋友都读过第三课了吧?请问,课文的题目是什么?

2、请你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课题)。

3、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谁能像英英那样背给大家听听?

(指名)。

2、生书空。

3、背诵。

3

提出问题,激起兴趣。

2、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3、上学期学过的《咏华山》在课文中也有意思的,还记得吗?

1、回答。

2、交流。

3、交流。

4、感情朗读课文。

12。

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我抛出一个问题,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虽然花掉了一点时间,但孩子们自己发现的答案,比起老师简单的“告诉”,我却认为很值得!

角色问答,深入理解。

1、现在我来做“奶奶”,你们做“英英”,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师生分角色读课文)。

2、如果我是奶奶,我还会问英英一些问题呢!

4、那奶奶更不懂了,为什么非得说“秋天的夜晚”呢?

5、是呀,秋天天高气爽,云淡风清,所以感觉秋天的月亮特别亮。

6、那下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是什么意思呢?(师引导)。

1、分角色读课文。

2、交流。

3、交流。

4、交流。

5、交流。

20。

虽然《静夜思》这首古诗孩子们早就会背了,但是他们的背诵只属于机械记忆,对于诗意及蕴涵的道理都不太明白。而课文在写意思时,又是整首诗一起解释,为了让孩子们真正弄懂这首诗的意思,还是得一句一句来。我就把自己变成课文中的奶奶,装作弄不明白的样子,让孩子们一句一句地解释给我听。在此过程中,这个难题“秋天的夜晚”,也在孩子们的认真思考下解决了。我想,只有把教材内容中的静态知识转变为学生思维活动中的动态作用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热情和兴趣,学习,也就变得真实而有效了。

第二课时                      。

检查复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背诵《静夜思》。

1、朗读课文。

2、指名背诵,齐背。

6

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乡、英、举、教。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古、诗、故、首、意。

按要求在语文书上描红,在课堂练习本上练习写字。

18。

巩固练习。

1、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古自代。

故首袋。

2、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心——。

——。

——。

——。

完成练习。

11。

板书设计。

背明月光———霜 听。

(讲) 静夜思 懂。

望 思乡。

奶奶。

英英学古诗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3篇)篇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入情入味地背诵古诗《静夜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课文内容,感悟诗句意思,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难点:借助课文正确理解诗意,并达到朗读是内心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师:你还会背其它的古诗吗?

解题。

师:齐读《静夜思》读了古诗的题目,你知道了些什么?

师:对,“静”就是安静的意思。(板书:安静)。

师:再读读题目,你知道作者在这个安静的夜晚干什么?

师:听了朗读,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二、初读古诗。

师:如果我们要读出古诗的节奏,还要注意停顿呢?(师生共同划分古诗奏)。

师:同桌试着带节奏读读古诗。

师:全班小朋友一起试试。

二、看图感悟,体味诗情。

一)学习一、二行。

师:月光和霜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古诗的第一、第二行描写的就是这幅图。

生:读课文,找句子。

师:这句话中哪一个词告诉我们“疑”字的意思?

生:好像。

生:感情朗读 。

一边读,一边想象古诗的意境。

师:这一轮孤独的明月,给诗人带来的是特别寂寞的夜晚。谁再来读?

生:感情朗读。

二)学三、四行。

师:看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诗人在干什么?

师: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样圆圆的,亮亮的?

师:小朋友们,你们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师:诗人李白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师:你们说得真好啊!这就是诗人写的——。

生:齐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课件10古诗三、四句)。

师:能用动作告诉我什么是“举头”吗?

生上台表演“举头”动作。

生:感情朗读。

师:我们在读低头的时候,语速还可以慢一些,这样可以体现诗人在沉思。

生:感情朗读。

生:全班感情朗读.

三、诵读全诗。

师:老师和你们一起读读这首古诗好吗?(课件12全诗+音乐 音乐一直放)。

师引读:今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这就是——。

生: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师: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这就是——。

生: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打开书把英英对奶奶说的这首古诗意思的句子读一读。

生秋天的夜晚——。

生:边做动作边背诵古诗。(课件13全诗+音乐)。

生:读古诗。

师:今天,我们不仅静静地走进了诗人李白的心灵深处,深深地体会到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思,感受诗文的意境美,很有收获。课后请同学们把古诗《静夜思》背诵给亲人听,并讲一讲古诗的意思,还可以收集有关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一读,读给同学听。

英英学古诗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3篇)篇四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并了解古诗意思。

2.学习“英、诗”两个字。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题,质疑。

今天我们学习《英英学古诗》,板题,指导“英”和“诗”的写法。生描红。

读完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古诗的意思是什么?英英是怎么学的?)。

二、播放课件,听课文朗读。

三、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你发现这篇课文和以前所学课文有什么不同?(以对话形式出现)。

2.同桌互换角色读课文两遍。

3.抽生朗读课文,指导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师生表演读。背诵《静夜思》。

4.交流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1.课件出示插图。教师一边引导学生看图,一边理解诗意。

2.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你想起哪句?---引出床前明月光)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引出疑是地上霜)。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这就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尝试背诵。抽生背。

4.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唐代有名的诗人,你还知道他的哪些诗?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师领读一遍。

五、积累运用。

六、总结全文。

学古诗就要像英英这样不光是背古诗,还要了解古诗的作者和诗意。

课后反思。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他们对于古诗《静夜诗》已很熟悉,去年的《开心国学》中出现过,全班学生能读、能背了。但“古诗”这种语言材料是一种结晶体,蕴藏着很深的智慧和哲理。通过调查发现,他们所谓的能背,仅仅是一种机械记忆,有些学生连诗中的一些字还不认识,字音读不准,字形不清楚,对于诗意及蕴含的道理还不明白。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这方面的学情,结合低年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进一步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读好、背好这首诗,在指导朗读时,为孩子们标出了诗的节奏,教孩子们读诗要“平长仄短”。自己亲身示范,孩子们很快就找到读诗的感觉。理解诗意时,图文结合,既指导了说话,又巩固了诗意,无形之中学生能根据每句诗说出诗的意思,同时,我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中秋节传统风俗有哪些,看到天上明月,不禁会吟诵……教育学生可把诗句运用到写作之中。本节课充分的时间给了学生,让他们在快乐朗读中积累并内化。

英英学古诗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3篇)篇五

今天第一节课是语文,这节课学的是《英英学古诗》一课。这一课时苏教版特有的“文包诗”形式的课文,以前学生也接触过这类课文,这节课又是进行的第一课时,经过几年的课改实验,对于第一课时的上法基本有了一个固定的模式,无非就是倒入新课、读读课文、认认生字、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把课文读通顺。总觉得已经驾轻就熟了,所以也就信心十足地开始了这一节课的学习。

一切都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就像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即欢快又平静。但是,慢慢的我发现,小溪停止了流淌:有些孩子停止了读书,开始了小动作;还在读的也是无精打采,懒洋洋的。怎么回事?我有些疑惑。仔细想一想,我明白了。这篇课文既不是描写了优美神奇的景色,也不是讲的活泼有趣的故事,所以学生们不是那么感兴趣。再加上第一课时的模式他们都很熟悉了,也就没有什么新鲜感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出现这种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如果任由这种情况进行下去的话,孩子对课文失去了兴趣,对课堂失去了热情,那么就不可能投入到学习中去,也就不可能去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怎么样才能把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来,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呢?用简单命令的方式:打起精神来,认真读书,大声点!肯定是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得从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情境入手。正在这时,我看到了课文中的插图,图的内容是英英正在和奶奶对话。这让我眼前一亮,有了主意。这篇课文的特点正好整篇都是英英和奶奶的对话,这些孩子平时最喜欢分角色朗读。我何不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激起他们读书的兴趣呢?虽然在一般的情况下,分角色朗读都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才会进行,但是,这次我要让分角色朗读发挥它新的作用。一个新的教学环节在脑中形成了。

“同学们,课文都读好了吗?”我问同学们。“读好了。”他们响亮地回答我。“那好,我们来合作读一读。我当奶奶,你们当英英。”果然他们一听都来了精神,一个个坐直了身子,端好了书。奶奶的话只有两句,课文的主要内容都在英英的部分,这样一来他们就把课文的主要部分练读了一遍。很快一遍读完了,大家一起读读得很好,字音正确、句子通顺、声音响亮。可是单独读的话怎么样呢?我要进行我的第二步了,我要让分角色朗读具有评价的功能。

以往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都是分段读课文,然后学生再对读的情况进行评价。尽管要求学生在评价的时候要先说优点再说缺点,老师也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注意尽量不打击学生,但是,听到别人指出问题,提出批评,总是会感觉到不舒服,有些孩子就会很紧张不安。这次我要尝试一下新的办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别人的评价,改进自己的朗读。

我对同学们说:“谁想来当英英和老师合作读一读?”“我、我、我”下面小手林立,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喊道。我特意找了一个平时读书能力不是很强的孩子到前面来。我对他说:“现在你就是英英我就是奶奶了。”我一边说,一边搬了个凳子往讲台上一放,把嘴一瘪,眼睛一眯,手上做拿着针做针线活的样子。(只恨没有提前准备一幅大眼镜)同学们一看都笑了,那个到前面读书的学生也笑了。一开始,他的声音很小。我一听就一手放在耳朵边上,用奶奶的腔调对他说:“什么?奶奶年纪大了,耳朵不大好,你可得大声点。”下面又是一阵笑声,那个读书的同学也笑了。接下来他的声音明显响亮了。可是读的过程中他又出现了读不通顺的情况。我早就预料到他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又皱着眉头,一副很不明白的表情对他说:“奶奶没有听明白,你能再给奶奶说一遍吗?”底下又是一阵轻轻的笑声,他又读了一遍,这次比上次好多了,我满意地点着头,摸着他的头说:“好孩子,奶奶这下可明白了。”他也高兴得笑了,一点也没有平时让他再读一遍的紧张和不安。接着又上来几个同学和我合作,读得好的,我像奶奶那样夸一夸,抱一抱,不太好的就像刚才那样再让他读一读。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都很高兴,就像跟自己的奶奶说话一样,一点也不紧张。同学们都争着要读,于是我就让同桌两个来分角色朗读。他们马上高兴的读了起来,一会儿这个当奶奶,一会儿那个当英英,整个课堂沸腾了起来,读书声一直持续到了下课。

下课了,我对这节课上的突发奇想不禁有些得意。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在第一课时运用分角色朗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的兴趣,而且,还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同时还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并且还融洽了师生关系,可以说是一箭三雕。反思以往的教学,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没有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的不同的特点设计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存在着一定模式化的倾向。致使课堂慢慢趋于僵化,没有了生气,学生也就失去了兴趣。只有在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中才能保持课堂的活力,才能把学生吸引在课堂上,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英英学古诗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3篇)篇六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前6个生字,读准一个多音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

3、基本理清课文的层次,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1、小朋友,我们在一年级的古诗文诵读活动中学到了许多古诗,你们还记得吗?给大家背一背吧。

指名学生背诵。

2、大家古诗学得真不错。有一位新同学叫英英(板书)她在学校里新学了一首古诗。(板书:学古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板书)。

3、你是怎样记住“英”和“诗”的。

学生交流。

5、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你想知道的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范读课文。

听了录音你明白了什么?学生交流,逐个解决上述问题。

老师:小朋友听得真认真,如果我们认真地读课文,你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2、让我们快速读课文吧。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英英一首古诗教静夜思照一层白霜唐代背思念。

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2)齐读课文。

引导学生重点读英英说的三次话,归纳大意。

教师板书:第一次诗句。

第二次诗意。

第三次作者。

(3)分角色读课文。

三、识字写字。

出示生字:英诗教首静思。

1、学生认读,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学生逐个观察生字,说说字怎样写才美观。

教师板书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四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找李白的资料,背诵李白的古诗。

英英学古诗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3篇)篇七

1、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2、认知目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意思,能分清人物各自的话语,并能读通、读好。

3、能力目标:学习文中的部分生字,并指导书写。

教学重点、难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意思,能分清人物各自的话语,并能读通、读好。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一)导入激趣。

1.小朋友们,我们暑假时布置了一项作业——背诵古诗。(板书:古诗)。

你学会了哪些古诗?你最喜欢哪一首?向大家介绍介绍(或者背一背古诗)。

*你可知道这首诗的意思?

*你会背《赠汪伦》吗?作者是谁?

(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要懂得古诗的大概意思,了解作者)。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同学,她叫——“英英”。

(出示卡片,指名读准后鼻音)我们一起来写写(书空)她的名字。

3.英英今天在学校里新学了一首古诗,这就是我们要学的课文。补充完板书课题“英英学古诗”。

4.读课题。

5.要求认真听,一边听一边仔细看看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二)解决发现。

1.听录音范读。

2.交流:

(1)这。

篇课文和一般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课文是谁和谁在对话?你是怎么知道的?这样的'形式其实我们已经在练习一的学用字词句当中见过了,老师和新新就是通过对话来学习汉语拼音字母表的。(让学生知道这是一。

篇对话。)。

a出示图:图上有哪两个人?她们在对话。

b提示语。

小结:画面上的意思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两个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种情况叫做对话。

3.像录音示范一样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比一比,谁读得最认真。

5.把你的收获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小组交流。

(三)诗文整合。

1.集体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英英学的是《静夜思》。

(1)读好诗题。

(2)引。

(3)夜晚的安静读出来了!你还读出了一种思念的感情呢!

2、出示诗:(点出红字,诗里藏着这些生字宝宝,谁来读读)。

(1)读准字音。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这首古诗有几句?(2句)指名分句读。指名2人朗读,学生。

评价。

指读整个诗。指读,评议。

*读通诗句。

恩,小朋友读得真好,你们像英英一样都读准了。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奶奶想知道,朱老师也想知道。你们能在课文里找到吗?快速看看,找到了举手。

*学生交流;

(3)指名学生读意思。正音。(出示意思。点红生字)多指几个。读句子。(齐读)。

(4)难读加大了,现在老师读诗句,请小朋友来读对应的意思。

(5)出示意思。

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

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6)现在请同桌的小朋友也来分读诗句与诗意,你读一句古诗,我读一句诗意,一一对应,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7)学生提问。

*师: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远离家乡的人”指的是谁呢?

(8)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文本(读好唐代,李白介绍诗人。)。

*引导他们知道作者是是唐代的大诗人李白。

(四)引导体会。

1.出示图片,大家看,这幅土上画的呀,就是李白,他在干什么呢?

你们瞧,这时候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大、圆)。

师:对呀,这时正好是中秋之夜,在我们。

中国,这是一个团圆的日子。

2.小朋友,你们想想每年中秋节的晚上是怎样度过的?

……。

3.假如这时,你独自一人远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怎么想呢?

……。

5.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白霜,多么冷清啊!(引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同样的月亮,同样的月光,让诗人李白想起了家乡、想起了亲人。(引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谁愿意当一回李白来朗读这首诗?读出他的思念之情?

(1)指名读,评议。

(2)生加上动作试读。

(五)识字写字。

1.重点出示下列生字:英诗。

2.自己想想好办法记一记这些字形。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需要注意的:

(1)“英”字下面的“央”一撇要出头。

(2)书写“教”字要左右等宽,右半部分四笔完成。

(3)“首”的本义是头、脑袋的意思,记住是自己身上最重要的部分,所以。

下面是“自”。(“首”字的记忆方法纯属个人意见。)“首”还可以扩词:首长、首领、首次、自首、一首诗等。

(4)“静”引导学生观察“月”的变化,强调撇改为竖。这个字是左右结构,但要写得左窄右宽。

(5)“思”是内心的情感,所以用心字底。口头扩词。

3.教师范写或学生上黑板,学生临写。

英英学古诗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3篇)篇八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会背古诗吗?你是怎么会背的?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围绕课题找出自己想解决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完后画出生字词,将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读音。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重点指导“英”的读音。

(3)指名读,正音。

(4)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5)齐读词语。

3、指名分角色读对话。

4、再读课文,交流刚才提出的问题。

例如:

(1)这篇课文和一般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知道这是一篇对话。)。

(2)英英说了几次话?(三次)。

奶奶说了几次话?(两次)。

(3)课文一共写了英英和奶奶的几次对话?

5、指导读好古诗。

(出示古诗内容):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齐读。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英、首、思、意、照、李。

2、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

4、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设计。

1、读熟课文。

2、在《习字册》上完成这六个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指导书写剩余几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

1、出示《静夜思》,理解“静夜思”的意思:“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想念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地思念。

2、诗中诗句的意思你弄懂了吗?你是怎么弄懂的?

指导学生能联系对话内容理解诗句。

3、出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指名读诗句,从文中找出诗句的意思。

(2)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找出答案。

指导学生结合插图回答问题。

4、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指名读诗句。

讨论:“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举头”?

(2)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师: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是这样的冷清。(引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同样的月亮,同样的月光,让诗人李白想起了家乡、想起了亲人。(引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齐读《静夜思》。

6、了解这首诗的作者,我们还学过他的哪些诗。

指名背诵李白的其他诗句。

二、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1、板书出示《静夜思》的朗读节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要读得清晰,停顿要长一些,表示感情一步步发展。

4、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5、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三、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话形式,引出一首古诗,小朋友们连同学们今天学的《静夜思》,我们已经学过好多古诗了。古诗是我国古代宝贵的文化遗产,内容极其丰富,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诗、教、静、层。

2、仔细观察字形,想想怎样才能把这几个字写漂亮。

重点指导“诗”,哪一横最长?

3、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指出不足之处。

五、作业设计。

1、练习背诵《静夜思》。

2、组词。

首(   )思(    )诗(    )。

守(   )恩(    )等(    )。

3、搜集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英英学古诗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3篇)篇九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1.课文挂图。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3.《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朗读节奏参考: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5.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

句诗的`意思。

2.学生讨论,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质疑:还有什么问题或哪些词语不理解?老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a、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b、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方法:

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方法:

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

3.自己练习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拓展阅读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

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诗文,可轻读、大声读,可独自读、同桌齐读、小组合读。

2.检查朗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a、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b、以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通古诗。

c、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直觉读准节奏。

3.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可以自学,也可几个人合作学习;用、看注释、看插图等方法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b、交流学习收获。

c、质疑:有什么不懂之处?老师重点指导异乡、异客的意思。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趣味活动

1、 卡片连词背诵。方法:

请学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方法:

a、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b、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卡片,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学生练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英英学古诗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3篇)篇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中华诗词的博大精深,感受古典诗词作品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树立学生学习诗词的自信心,增强合作意识。

3、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4、培养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查找资料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引入主题,创设情境。

中国被称为诗歌的国度,诗歌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涌现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大诗人。瞧,今天韩老师就给大家请来了几位。

(四位同学分别扮演李白、杜甫、李清照、陆游,吟诗上场,做自我介绍。)。

二、自主活动,展示成果。

最近,我们六一班开展了一次“走进诗词王国”的主题实践活动。各个小队分别确定了诗词的探究主题,前一阶段大量地收集、整理了资料,开展了活动。这节课,请同学们畅所欲言,交流、汇报学习收获,共同分享吟诵诗词的乐趣。

(全班同学已经分为寒梅、幽兰、翠竹、雏菊四小队,自我介绍,然后交流学习收获。有:了解古典诗词的类别,认识历代诗人,介绍学习诗词的途径,玩赏趣味古诗词等)。

1、背诵诗词。

(1)每队围绕一个主题背诵古诗。

(有:山水、边塞、咏物等方面。内容是:《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山坡羊潼关怀古》、《清平乐六盘山》、《望洞庭》、《调笑令》、《观猎》、《渔家傲》、《卜算子咏梅》、《江南》、《卜算子咏梅》、《别董大》、《赠少年》、《山中送别》。)。

(2)各队开火车背诵一首长词。

(内容是:《沁园春长沙》、《满江红》、《声声慢》、《雨霖铃》。)。

2、赏析诗词。

(1)画中有诗。猜一猜,每幅画中蕴含着什么诗句?(学生出示描绘画有《望庐山瀑布》、《小池》、《惠崇春江晚景》等诗的画。)。

(2)诗中有画。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根据诗意绘制的图画;各小队选派的代表上台,展示本队根据诗词绘制的图画,其他同学品味欣赏。

3、品评古诗。

(1)寒梅小队:“心有灵犀一点通”,读诗句,猜谜语。

辨植物: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识动物: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知人物: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游名胜: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幽兰小队:“佳言妙句对对碰”,读上句,接下句。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3)翠竹小队:“诗词句中觅成语”。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怒发冲冠)。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视死如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

(4)雏菊小队:“学以致用”。

(快要小学毕业了,用一个名言佳句给同学题写临别赠言)。

(5)师:“一月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描绘月光、月色的名句?(学生自由发言)。

4、表演诗词。

寒梅小队:咏唱范仲淹的`《苏幕遮》。

幽兰小队:咏唱李煜的《虞美人》。

雏菊小队:咏唱李之仪的《卜算子》,相声《一片慈母心》,表演唱孟郊的《游子吟》。

翠竹小队:快板说唱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全班齐唱苏轼的《水调歌头》。

三、畅谈收获,教师总结。

1、畅谈收获。

谈谈你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

(引导学生大胆说,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2、学生总结。

3、教师总结。

这次“走进诗词王国”的综合性活动,同学们在诗词的王国里遨游,收获还真是不少,不但积累了大量诗词,而且掌握了不少学习方法,并能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积累诗词,继承祖国的传统文化。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诗,与大家共勉,这就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英英学古诗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3篇)篇十一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

4、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识字、写字;背诵古诗、朗读课文。

投影、生字卡。

课内:组词、抄写字词、写出带有偏旁的字、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

解题。

二、初读指导。

1、看图。

图上有哪些人?她们在做什么?英英正在说什么?奶奶听了会说什么?

(1)、讲述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2)、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3)、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月光唐代。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正音。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通读课文。

(4)、分角色读对话。

4、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

(2)、英英第一次说了什么?第二次说了什么?第三次说了什么?

(3)、奶奶第一次说了什么?第二次说了什么?

5、小结。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诗题,解释诗题。

2、看图。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哪儿看出来?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

第一句。

a、指名读。

b、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c、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为什么这一句里的疑是,英英把它解释成好像呢?

第二句。

a、指名读。

b、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

c、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时有些什么感受?

(4)、齐读这首诗。

4、朗读指导。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静夜思》。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话的形式,引出一首小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激发我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学习这篇课文后,对古诗学习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4、同桌交互背。

四、写字指导。

五、作业。

1、抄写字词。

2、比一比,再组词。

古()自()代()。

故()首()袋()。

3、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心()()()()。

艹()()()()。

讠()()()()。

英英学古诗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3篇)篇十二

一、教学片断:

师:读了古诗的题目《静夜思》,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是在夜晚。

师: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夜晚呢?

生:安静的夜晚。

生:静悄悄的夜晚。

师:你们真能发现。再读读题目,你知道诗人在这个安静的夜晚干什么?

生:诗人好像在想事情。

生:诗人可能在思念什么人?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古代的诗人多有才学啊,才三个字的题目就告诉我们这么多丰富的内容。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古诗吧!

师:读了古诗,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就像在地上铺了一层白霜。

师:真不错!你把古诗中的前一句话的意思说明白了。

出示挂图。

师:看: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么圆圆的,亮亮的?

生(齐声):中秋节!

师:是的。谁来说说,中秋节的晚上你们是怎么过的?

生:中秋节的晚上,我和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一起吃晚饭。

生:中秋节的晚上,我们一家人一边吃月饼,一边看月亮,可开心啦!

生:晚上,桌子上放着许多水果和月饼,我一边吃,一边听妈妈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生:我感到孤零零的。

生:我会想念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

生:我心里很难过,好想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生:他在想念自己的爸爸妈妈,不知道他们的身体好不好。

生:他在思念家乡的朋友和他一起游玩时的快乐!

生:他还在想念家里的孩子,他的孩子学习成绩怎么样?

指名读,齐读。

一、评析:

虽然《静夜思》这首古诗孩子们早就会背了,但是他们的背诵只属于机械记忆,对于诗意及蕴涵的道理都不太明白。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不需要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去解释,但可以借助图画、想象等手段,知道古诗的大概意思。让学生找到共鸣,找到切入点。在这一片断中,抓住了诗眼“思”字,通过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看图想象,转换角色,层层深入,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思诗人之思,品诗中之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诗人的思乡之情,突破了体味诗意的难点。

英英学古诗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3篇)篇十三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一个小学生把在校学习的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的。

三、初读课文。

1、看图出示投影片。

学生说图意。

小结画面上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

两个人有说有应,这叫对话。

2、自学课文。

(1)教师讲述对话的书面形式。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会读本课生字,识记字形。

(4)理解下列词语。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唐代。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教一首故乡静意思。

(2)指名读准每个带点的字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故乡唐代不由得。

4、通读课文。

轻声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对话。

指出:文中人物名只默记心中,不读出来。

5、理清脉络。

课文中英英和奶奶各说了几次?

(英英三次,奶奶二次)。

每次各人都说了些什么?

小结:英英和奶奶的对话里有说有应,有问有答。内容完整,层次清楚。

我们平时和人对话也要注意互相对应,把话说清楚。

过渡:英英学习的是哪首古诗,我们下节课再认真学一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胶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诗题。

静夜意思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说静夜思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习。

第一句。

(1)指名读。

(2)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3)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

理解霜、疑是。

第二句。

(1)指名读。

(2)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

(3)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当他想念故乡时,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齐读《静夜思》。

4、朗读指导。

(1)用/画出句中的停顿。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要读得清晰。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指导背诵。

2、生字书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小朋友们,你们学习这篇课文以后,对学习古诗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分两个大组,交替背,听各一次。

四、写字指导。

1、按笔顺描红的生字。代英举。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诗意。

五、作业练习。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波()代()。

披()袋()。

3、背诵课文。

相关范文推荐

    壮行发言稿(通用21篇)

    发言稿是一种用于演讲和演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演讲人更好地组织思路和表达观点。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在重要场合发表的发言稿,希望能够激励和启发大家。尊敬的各位老师

    介绍小狗介绍小狗阅读(实用19篇)

    优秀作文是思想的碑文,载满了作者对于世界的思索和感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了解

    大学爱心募捐活动策划大全(16篇)

    在活动策划中,我们需要明确活动的目标和主题,以便在策划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安排。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最新的活动策划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创意。

    学生大队委竞选自我介绍范文(18篇)

    在开展团队建设活动时,进行自我介绍能够让团队成员更好地了解彼此,促进合作与沟通。在浏览以下的自我介绍范文时,你可以注意它们的思路和结构,以及表达方式和技巧。

    读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热门16篇)

    读后感是一种对作品的思考与反思,是我们通过阅读与作品的对话,使感悟与思考相融合的过程。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

    学习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心得体会(专业18篇)

    党员心得体会是一种对党员个人经历、思想感悟和实践收获的总结和归纳。小编整理了一些党员同志的心得体会,内容包括党员意识、党员责任、党员形象等,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

    囊萤夜读的教学设计(汇总17篇)

    编写教学计划需要不断反思和修正,不断追求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下是一些编写教学计划时需要注意的要点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学目标:1、认识“恭、勤”等3个生字

    酒店基层员工辞职信(模板21篇)

    辞职信是我们在离开一个工作岗位时所使用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对我们在这段时间内工作表现的总结和概括。以下是一份典型的辞职信范本,希望对你的辞职信起到参考作用。

    预防溺水教育心得体会(优质22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汲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方式。下面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1、下水时切勿太饿、太饱。饭后一小时才能下水,

    小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彩色的泡泡(汇总15篇)

    通过对小班教案的不断优化和改进,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并且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借助这些小班教案的范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案的编写逻辑和实际操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