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平衡教学设计(精选19篇)

时间:2023-12-10 作者:文锋

教学计划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制定的一份详细规划。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杠杆平衡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一

1、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投影:日常生活中使用工具的画面(撬棒、压水井手柄,羊角锤撬钉子),引导学生找到这些工具的共同点。在讨论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后,引出杠杆的特点: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引导学生交流日常生活中见过或者使用过哪些杠杆?进一步加深对杠杆的认识。

(通过创设学生常见的又充满趣味的情境来引出研究的内容,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启发引导,鼓励猜想。

在上面比赛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在比赛中发现有什么秘密,引导学生画出杠杆的三要素(动力,阻力,支点)。并猜想杠杆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省力又不费力?可能是什么原因?在这一环节中根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的研究,来判断什么时候杠杆是平衡的,什么时候是不平衡的,从而认识几种不同的杠杆。

出示“小跷跷板”和天平,请学生分析出动力、阻力和支点。教师模拟跷跷板和天平实验,引导学生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

投影:由此可见杠杆的平衡除了与力的有关,还与力的有关。

投影: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除了力的大小、方向之外,还与力的。

有关。

(再次为力臂的知识做好铺垫)。

3、悉心辅导,设计实验。

安排学生分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主要让学生用平衡架来进行实地研究。因为平衡架是在两边各挂钩码使其平衡,学生对把平衡架的实验结果与杠杆原理联系起来有一个思维的转化过程,并且让学生找到支点、阻力和动力这三个点,充分地预测,进行实验验证,获得一组正确的数据。

在实验过程中,除用钩码做三次实验外,再加入用弹簧测力计,先竖直拉,再斜拉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此引入力臂。

教师引导学生画出力臂,并板书示范力臂的画法。

讨论:在探究实验中,为什么要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

(这种设计思路,易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力臂的概念,引导学生画动力臂、阻力臂,能突破难点,能卓有成效的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4、组织讨论,获得结论。

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实验结论,让学生成为“杠杆平衡条件”的“发现者”、课堂的主人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最后让学生将自行研究自己带来的各种类型的工具和杠杆的平衡条件,对杠杆进行分类。认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特点。让他们找到生活中应用到杠杆原理的地方,以及为什么要应用杠杆的道理。他们对一些工具提出改进意见,并设计改进方案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

讨论:1、用一只弹簧测力计能测出一头大象的重吗?

2、阿基米德说:“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杆子我能撬动地球”,他的说法能实现吗?

(让学生学会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能力;此环节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杠杆平衡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二

在这个探究实验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成功之处:

1、紧贴生活创设思维的空间,为学生拨开云雾,展开猜想的翅膀。

课堂上我利用典型、生动且为学生熟悉的事实和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进入猜想,要求他们不要盲目猜想,而应根据现有的知识或体会,进行有科学依据的猜想,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并自然地进入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巡视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上的错误,避免错误的数据误导学生,使每一组都能顺利完成实验。课上能及时对学生作出客观、科学、合理的评价,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探究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

2、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形成科学的结论,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这一节课的关键是对数据的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但实验结论隐藏在数据中不易被发现,因而在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数据展示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寻找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地得出结论。

3、营造宽松环境,培养敢想敢说的精神。

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往往使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而课堂上巧妙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产生各种的猜想和结论,激发更多的学生发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4、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会探究方法。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数据分析——归纳整理等。每个环节教师只作适当的引导,而大部分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发现、实践、归纳。通过该节的学习,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还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了主动探究的意识,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的精神。

这实验基本达到自己的预想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学生使用的器材都是实验室提供的相同规格的钩码、杠杆,以至各小组的实验数据十分类似。若实验中杠杆由学生自己制作,用小桶装沙、硬币等作为阻力,实验的数据不会类同就更有说服力,实验的效果可能会更好,所以这一个探究实验还有待完善。

杠杆平衡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三

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的计算。

3.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2.通过对杠杆的研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从生活中的实例,建立杠杆模型的过程,了解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使学生勇于并乐于参与科学探究,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3.通过杠杆分类及应用的学习,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领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学生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对于一些属于杠杆的简单机械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感性认识,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工具的能力。通过有关力的知识的学习,对力的知识、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平衡概念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另外,学生已学会了天平的调节,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做好了铺垫。这些对杠杆的认识是感性的,但这些认识可能肤浅、片面,甚至错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积极地去观察、讨论、猜想、探究,从中归纳出杠杆的特征及平衡条件。

杠杆知识是前面几章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和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基础。本节内容由“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生活中的杠杆”三部分构成。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好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加深体验。本节的教学难点是画杠杆的力臂。为了使学生能较准确地画力臂,教师有必要讲清力臂的概念,但课堂上不宜花费过多的时间训练,否则会影响本节重点的教学。

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示意图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许多属于杠杆的工具入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观察、分析,从而抽象出杠杆概念。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得出平衡条件。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基本理念,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教师)铁架台、杠杆、钩码、大剪刀、钳子、大镊子、羊角锤、起子、钉有钉子的木板、未启封的饮料;(学生)铁架台、杠杆、钩码(50g,8个)、弹簧测力计(5n量程)。

展示图片:一个人正在用一个巨大的杠杆撬动地球。

提问:这幅图的`内容是什么?能联想到什么?

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显示了科学家基于科学理论的宏大气魄,也使我们接触到杠杆这个词。

观察,交流感想,并踊跃回答,说出自己的看法。

会心地接受,体会到“一人之力可以撬动地球,使用杠杆似乎是可以省力的”,急于了解有关杠杆的科学理论。

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引入课题。

生活中有很多帮助人们工作的工具,实质上都是杠杆。

同学们能举出自己所知道的有关杠杆的实例吗?

出示钉有钉子的木板、未启封的饮料、羊角锤、起子等器材,让学生选择工具起出钉子、打开饮料。

这些工具在工作过程中,都像杠杆在撬动重石一样(投影片),可以绕一个固定点转动,本身没有变形。

阿基米德要的那个支点,是指图1中的哪个点?为什么这个点如此重要?

杠杆: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杠杆五要素:

1

.支点o:

2

.动力f。

1

3

.阻力f。

2

4

.动力臂l。

1

5

.阻力臂l。

2

点拨:力臂可简称为“点线距”

举出实例或拿出自己事先准备的实物,踊跃地上讲台操作,其余学生进行观察并讨论。

观察与思考后回答:工具在转动,可以省力,有一个固定点,工具没有变形。

观察投影片,对照自己使用工具的情形,确认这些特点的存在。

明白“支点”对构成杠杆的重要性。

观察黑板上教师的板示,在笔记本上画图,标出杠杆的五要素。

着重从数学角度确定力臂的定义,回答:“点”“线”“距”的含。

观察、思考后举手回答。

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学习,

再现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锻炼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请同学们利用手边的直尺、铅笔、橡皮等文具,做一个杠杆水平平衡实验。

将学生猜想写在黑板上,并鼓励有创意和科学思维的猜想。

发放学生分组实验器材。

请同学们利用老师刚才所发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探究。

在学生进行初步设计后,组织交流设计思想,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

(1)实验中动力和阻力是人为规定的;

(3)设计一个好的表格对探究活动是否能成功很重要。

请同学们针对所要测量的内容,参照教材p77所示“实验探究”,设计好实验步骤和记录表格,然后动手进行实验。

测量次数f1/nl1/cmf2/nl2/cm123456。

让完成情况较好的实验组报告实验结论,组织学生对上报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综合学生的讨论结果,对板书中学生的猜想进行评价,得出正确结论。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

1

l

1

=f。

2

l

2

学生猜想:

(1)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熟悉并清点器材,学生设计实验,确定需测量的物理量、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通过交流回答:

(1)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可以用钩码的重力和个数确定,或者用弹簧测力计测出。

(2)力臂大小可以通过数格子数确定。

(3)使杠杆水平静止是平衡,但在其他位置处于静止状态也是平衡。

分析数据,学生代表汇报实验结果。

对实验结论进行确认。

(1)探究活动:

准备好一个书包、一根1.5米长的杆,

请一位同学体验撬书包的方式和感觉。

(2)将杠杆按其动力臂与阻力臂的相对长度分类,并对不同类型的杠杆的特点及功能做一总结。

杠杆分类力臂关系平衡时力的比较特点应用举例省力杠杆l1l2f1f2省力费力距撬棍费力杠杆l1l2f1f2费力省力距铡刀等臂杠杆l1=l2f1=f2不省力不费距离天平

体验撬书包的感觉:书包离肩很近,感觉轻松;书包离肩很远,感到吃力。发现杠杆在不同的情况下既可以省力,还可以费力。

理解杠杆分类原理,结合实际记忆不同杠杆的特点及应用。

切身体验,加深影响,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物理是有用的。

分类总结,便于记忆。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要点: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

难点:杠杆五要素的确定;画力臂。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杠杆平衡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四

知识要求: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

2、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物理结论的能力。

德育要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并能运用解决简单问题能力。

能够正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示意图,且能正确找出各种器具的支点。

教具:

抽水机模型、瓶起子、镊子、扳手、羊角锤、天平等,跷跷板挂图,细线。

探究性实验:杠杆平衡、杠杆和支架(不带刻度)、钩码若干、刻度尺。

课型:

探究型。

(一)引入新课:

看录像片或图片。

看录像片:

(1)古代埃及人用杠杆搬动巨石修金字塔。

(2)游乐园里小朋友玩跷跷板。

(3)农村里从井里提水的压水机的杠杆。

(4)钓鱼。

(4)缝纫机的脚踏板。

师: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简单机械,如钳子、板手、螺丝刀、瓶起子(出示实物)等。有些机械是复杂的,如车床、收割机等复杂机械由许多简单元件组成,其中象杠杆、滑轮等,初中我们主要研究杠杆、滑轮。

(二)新课教学:

大家看这些装置有什么特点?

学生:有一个绕着转动的固定点,一根绕着固定转动的硬棍。

撬棒撬石头的投影片。

1、杠杆:

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师:杠杆是不是一定是直的?“硬棒”如何理解?

学生:看图理解。

师:“硬棒”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是各种各样,可是方的、圆的等。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杠杆的结构及有关名词:

对照杠杆撬石头投影片讲杠杆结构。

杠杆的七要素:

注:画力臂方法:

(1)确定杠杆支点和力作用线;

(2)用直尺或三角板作支点到力作用线垂直距离;

(3)标明力臂。动力和阻力可以在支点两侧,也可在支点同侧,当力与杠杆某部分重合时,力臂才恰好是杠杆本身一段长度。

2、杠杆平衡条件:我们知道天平平衡时才能读数,这时横杆这根杠杆平衡了,这时左右盘质量有什么特点?探究:我们现在探究一下杠横平衡条件。现有杠杆和支架,但没有刻度,如果在一边用细线挂钩码(支架原来平衡),一边不平衡,现在如何使其平衡?生:找几个同学做几次,使钩码在不同位置时,杠杆平衡,并记下钩码个数和力臂长度(用刻度尺测量力臂长度),记在课本表中(使用前调节使杠杆平衡)师:大家观察上表数据发现什么特点?总结出杠杆平衡条件。

这个条件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师:如果动力是阻力二倍,那么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

验证杠杆平衡条件(使用带有刻度支架)介绍实验目的方法。

杠杆的应用:

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呢?引导学生阅读“科学世界”归纳杠杆的分类及各类杠杆的特点。

(1)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杆特点是省了力但费了距离。

(2)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杠杆特点是费了力但省了距离。

(3)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等臂杠杆特点是不省力也不费力。

请学生分别举例。

小结:

1、本节课主要掌握动力等七个要素,能够熟练找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并能正确作图。

2、能够用杠杆平衡条件解答简单问题。

杠杆平衡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五

教学目的:

知识要求: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

2.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物理结论的能力。

德育要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示意图,且能正确找出各种器具的支点。

教具:

抽水机模型、瓶起子、镊子、扳手、羊角锤、天平等,跷跷板挂图,细线。

探究性实验:杠杆平衡、杠杆和支架(不带刻度)、钩码若干、刻度尺。

课型:

探究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看录像片或图片。

看录像片:

(1)古代埃及人用杠杆搬动巨石修金字塔。

(2)游乐园里小朋友玩跷跷板。

(3)农村里从井里提水的压水机的杠杆。

(4)钓鱼。

(4)缝纫机的脚踏板。

师: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简单机械,如钳子、板手、螺丝刀、瓶起子(出示实物)等。有些机械是复杂的,如车床、收割机等复杂机械由许多简单元件组成,其中象杠杆、滑轮等,初中我们主要研究杠杆、滑轮。

(二)新课教学:

大家看这些装置有什么特点?

学生:有一个绕着转动的固定点,一根绕着固定转动的硬棍。

[演示]。

撬棒撬石头的投影片。

[板书]。

1.杠杆:

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师:杠杆是不是一定是直的?“硬棒”如何理解?

学生:看图理解。

师:“硬棒”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是各种各样,可是方的、圆的等。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杠杆的结构及有关名词:

对照杠杆撬石头投影片讲杠杆结构。

[板书]。

杠杆的七要素:

这个条件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师:如果动力是阻力二倍,那么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

验证杠杆平衡条件(使用带有刻度支架)介绍实验目的方法。

3.杠杆的应用:

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呢?引导学生阅读“科学世界”归纳杠杆的分类及各类杠杆的特点。

(1)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杆特点是省了力但费了距离。

(2)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杠杆特点是费了力但省了距离。

(3)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等臂杠杆特点是不省力也不费力。

请学生分别举例。

小结:

1.本节课主要掌握动力等七个要素,能够熟练找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并能正确作图。

杠杆平衡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六

教学目的:

知识要求: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

2.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物理结论的能力。

德育要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并能运用解决简单问题能力。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示意图,且能正确找出各种器具的支点。

教具:

抽水机模型、瓶起子、镊子、扳手、羊角锤、天平等,跷跷板挂图,细线。

探究性实验:杠杆平衡、杠杆和支架(不带刻度)、钩码若干、刻度尺。

课型:

探究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看录像片或图片。

看录像片:

(1)古代埃及人用杠杆搬动巨石修金字塔。

(2)游乐园里小朋友玩跷跷板。

(3)农村里从井里提水的压水机的杠杆。

(4)钓鱼。

(4)缝纫机的脚踏板。

师: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简单机械,如钳子、板手、螺丝刀、瓶起子(出示实物)等。有些机械是复杂的,如车床、收割机等复杂机械由许多简单元件组成,其中象杠杆、滑轮等,初中我们主要研究杠杆、滑轮。

(二)新课教学:

大家看这些装置有什么特点?

学生:有一个绕着转动的固定点,一根绕着固定转动的硬棍。

[演示]。

撬棒撬石头的投影片。

[板书]。

1.杠杆:

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师:杠杆是不是一定是直的?“硬棒”如何理解?

学生:看图理解。

师:“硬棒”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是各种各样,可是方的、圆的等。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杠杆的结构及有关名词:

对照杠杆撬石头投影片讲杠杆结构。

[板书]。

杠杆平衡条件:略。

这个条件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师:如果动力是阻力二倍,那么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

验证杠杆平衡条件(使用带有刻度支架)介绍实验目的方法。

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呢?引导学生阅读“科学世界”归纳杠杆的分类及各类杠杆的特点。

(1)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省力杠杆 特点是省了力但费了距离。

(2)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费力杠杆 特点是费了力但省了距离。

(3)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等臂杠杆 特点是不省力也不费力。

请学生分别举例。

小结:

1.本节课主要掌握动力等七个要素,能够熟练找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并能正确作图。

2.能够用杠杆平衡条件解答简单问题。

杠杆平衡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七

5、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杠杆。

在力学里,典型的杠杆是置放连结在一个支撑点上的硬棒,这硬棒可以绕着支撑点旋转。古希腊人将杠杆归类为简单机械,并且严谨地研究出杠杆的操作原理。某些杠杆能够将输入力放大,给出较大的输出力,这功能称为“杠杆作用”。杠杆的机械利益是输出力与输入力的比率。

杠杆平衡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八

高骏(安徽省宣州区新田中心初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第一文库网技能。

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的计算。3.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

(二)过程与方法。

2.通过对杠杆的研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从生活中的实例,建立杠杆模型的过程,了解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使学生勇于并乐于参与科学探究,增进交流。

与合作的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3.通过杠杆分类及应用的学习,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领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对于一些属于杠杆的简单机械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感性认识,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工具的能力。通过有关力的`知识的学习,对力的知识、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平衡概念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另外,学生已学会了天平的调节,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做好了铺垫。这些对杠杆的认识是感性的,但这些认识可能肤浅、片面,甚至错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积极地去观察、讨论、猜想、探究,从中归纳出杠杆的特征及平衡条件。

杠杆知识是前面几章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和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基础。本节内容由“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生活中的杠杆”三部分构成。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好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加深体验。本节的教学难点是画杠杆的力臂。为了使学生能较准确地画力臂,教师有必要讲清力臂的概念,但课堂上不宜花费过多的时间训练,否则会影响本节重点的教学。

难点:杠杆示意图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

三、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许多属于杠杆的工具入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观察、分析,从而抽象出杠杆概念。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得出平衡条件。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基本理念,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教师)铁架台、杠杆、钩码、大剪刀、钳子、大镊子、羊角锤、起子、钉有钉子的木板、未启封的饮料;(学生)铁架台、杠杆、钩码(50g,8个)、弹簧测力计(5n量程)。

五、教学过程。

举出实例或联系。

拿出自己事先准实际生活备的实物,踊跃地中的实例。

上讲台操作,其余进行学学生进行观察并习,再现。

生活情景,激发。

讨论。

观察与思考学习兴。

后回答:工具在转趣。动,可以省力,有。

锻炼。

一个固定点,工具没有变形。

观察投影片,

对照自己使用工具的情形,确认这。

些特点的存在。明白“支点”

对构成杠杆的重分析实际要性。

观察黑板上。

问题的能力。

杠杆平衡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九

杠杆这节课可以有如下两种教学思路:

第一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然后介绍杠杆的五要素,并通过作图来强化。再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二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只介绍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然后由跷跷板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在实验过程中,再加入用弹簧测力计斜拉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此引入力臂。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上述两种思路中,您赞成哪种方法,理由是什么?谈谈您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及设计意图。

我的选择是第二种思路。

一、设计意图。

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是一种物理模型,杠杆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本节的教学难点是对动力臂和阻力臂的认识,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设计理念,并考虑学生对模型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可以先创造一个环境,让学生通过“做”来体验杠杆、认识杠杆。再通过学生熟悉的跷跷板创设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物理环境,引导学生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然后通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体现自主学习和探索精神,提高发现式、探索式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满足他们创造的愿望,获得施展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

二、设计思路。

我是如此设计的,首先根据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其共同特征,来认识杠杆。

(2)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会画力臂。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实验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兴趣以及关注历史、关注科学的意识。

根据目标和本节教材特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难点。

要求学生课前准备:

(1)寻找生活中与杠杆相关的图片和工具,例如:各种用途的剪刀(理发剪、手术剪、手工剪、园艺剪等)、指甲剪、镊子、钳子、羊角锤、钢丝钳,螺丝刀等。

(2)绘图工具:直尺、铅笔。

杠杆平衡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

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二、方法与过程。

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想象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根据自己制定的分类原则给杠杆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了解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应用。

【教学难点】。

2.力臂的确定.。

【教学重点】。

杠杆平衡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一

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的计算。

3.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

(二)过程与方法。

2.通过对杠杆的研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从生活中的实例,建立杠杆模型的过程,了解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使学生勇于并乐于参与科学探究,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3.通过杠杆分类及应用的学习,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领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对于一些属于杠杆的简单机械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感性认识,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工具的能力。通过有关力的知识的学习,对力的知识、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平衡概念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另外,学生已学会了天平的调节,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做好了铺垫。这些对杠杆的认识是感性的,但这些认识可能肤浅、片面,甚至错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积极地去观察、讨论、猜想、探究,从中归纳出杠杆的特征及平衡条件。

杠杆知识是前面几章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和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基础。本节内容由“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生活中的杠杆”三部分构成。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好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加深体验。本节的教学难点是画杠杆的力臂。为了使学生能较准确地画力臂,教师有必要讲清力臂的概念,但课堂上不宜花费过多的时间训练,否则会影响本节重点的教学。

难点:杠杆示意图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

三、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许多属于杠杆的工具入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观察、分析,从而抽象出杠杆概念。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得出平衡条件。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基本理念,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教师)铁架台、杠杆、钩码、大剪刀、钳子、大镊子、羊角锤、起子、钉有钉子的木板、未启封的饮料;(学生)铁架台、杠杆、钩码(50g,8个)、弹簧测力计(5n量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杠杆平衡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二

一、教材分析。

《杠杆平衡条件》是八年级第二学期第十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对使杠杆平衡的条件进行探究。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杠杆的相关知识,知道了什么是杠杆,理解了杠杆的五个要素,本节课将要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杠杆平衡条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复习什么是杠杆以及杠杆的五个要素。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小实验来体验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2)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猜想杠杆平衡的条件,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交流,自主实验并共同分析实验数据来获得结论,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初步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学生通过尝试在分析数据并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探究激发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初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踏实的学习习惯。(2)学生通过猜想、谈论、实践,逐步养成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与人协作,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五、教具仪器:

测力计、钩码、带有刻度的杠杆、铁架台等。

六、教法:

采用科学探究实验的七个要素的探究方法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总结反思实验。

七、教学过程。

2、提出问题。

现在我用一个大钩码表示大人和一个小钩码表示小孩,我先将小的钩码放到跷跷板上,大家可以看到跷跷板的一端翘起了。那么我要怎样放这个大的钩码,才能使得这个跷跷板平衡呢?有没有同学想要上来尝试一下?(请学生上讲台将跷跷板调平衡)。

此时跷跷板处在平衡状态的,那么什么是杠杆平衡呢?(当杠杆动力和阻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时,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

根据我们所学习的杠杆定义的知识,同学们认为是不是可以把这个跷跷板看作是杠杆呢?

(1)。改变杠杆上钩码位置,观察是什么因素使杠杆失去平衡呢?学生讨论回答。

现在我想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之间要满足什么关系,才能使杠杆平衡。

教师提问,学生的回答主要有:

f1+l1=f2+l2f1―l1=f2―l2。

f1×l2=f2×l1。

f1/l1=f2/l2等。

我们得出了那么多猜想,同学们可以在实验中,自己得出结论,究竟哪一个猜想才是正确的'。

4、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把这四个数据测出来,就可以得到他们之间的关系了是吗?测量这些物理量我们需要那些器材呢?(弹簧秤、钩码、铁架台、杠杆)怎样测量这些数据?(学生讨论后回答)。

为什么要实验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由黑板上两个杠杆的作图可知:水平位置平衡的好处是便于读出力臂。

天平怎么调节平衡的?(左沉右调、右沉左调)那我们杠杆调节平衡螺母和天平一样,左高向左调、右高向右调。

5、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好,现在我们已经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了。我们现在统一把支点右侧的钩码作用于杠杆上的力(等于钩码所受的重力)当作动力f1,把支点左侧的钩码作用于杠杆上的力当作阻力f2。接下来抽同学为代表做实验,根据我提供的实验器材,操作并记录数据,并进行适当的纠正。

一组数据够吗?(多次实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老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完成实验后请各组汇总实验数据,填写实验报告。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收集几组数据与学生共同验证猜想。

6现在请同学们对自己的实验数据表格进行分析,分析完以后选派一名代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杠杆在平衡时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我们通过最初的猜想与假设,到自己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然后通过实验与数据收集,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要使杠杆平衡,必需满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7、评估。

八、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杠杆平衡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三

杠杆平衡实验是物理学中非常经典的实验之一,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杠杆的原理,并学会利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在进行了杠杆平衡实验后,我深深感受到了科学实验的魅力,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杠杆平衡实验,我深入理解了杠杆原理。在实验中,我们用到了一个悬臂杆和几个质量不同的物体,通过调整物体所在的位置,使得杠杆平衡。通过实验,我逐渐意识到杠杆平衡的关键是力矩的平衡,即力矩的和为0。只有当物体所受的力矩相等时,杠杆才能平衡。这让我对杠杆的原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力矩的重要性。

其次,通过杠杆平衡实验,我学会了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验中,我们还学会了如何计算力矩。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距离,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对杠杆的力矩,并通过调整力矩来实现平衡。这让我明白了杠杆原理不仅仅是物理理论的一部分,更是可以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工具。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可以运用杠杆原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让自己的思维和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

再次,通过杠杆平衡实验,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实验中,我们需要互相协作配合,共同测量和调整物体的位置,以便达到杠杆平衡。一次成功的实验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和默契配合。通过与同学们的合作,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每个人的贡献都是不可或缺的。这让我明白了在工作和生活中,与他人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携手合作,我们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此外,通过杠杆平衡实验,我发现了自己在实验中的不足之处。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于力的判断还不够准确,有时测量出的数值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偏差。这让我意识到自己在实验技巧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经验来提升自己的实验能力。也正是通过这个实验,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并下定决心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

最后,通过杠杆平衡实验,我对科学实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实验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对理论知识进行实地的验证和应用。杠杆平衡实验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要做好一次实验,我们需要充分的准备和有效的操作,更需要持续的观察和思考。只有在科学实验中,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才能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总之,通过杠杆平衡实验,我深入理解了杠杆原理,学会了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我也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自己在实验中的不足之处。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实验,我对科学实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杠杆平衡实验为我打开了科学的大门,让我进一步热爱科学,并激发了我对知识的更多追求。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为科学研究和实践做出更大的贡献。

杠杆平衡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四

课型:科学探究。

整改意见第1课时。

教学目标1、观察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常用的杠杆,能从中提取出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动力、阻力、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2、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杠杆的使用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3、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4、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尝试用杠杆的有关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板书设计。

第九章机械与人一、杠杆1、定义2、五要素二、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探究实验:2、杠杆的平衡条件:省力杠杆:,如:3、杠杆的分类:费力杠杆:,如:等臂杠杆:,如:

初二物理教案。

教学过程环节。

知识点。

教学活动估时。

教学过程环节。

知识点。

教学活动估时。

杠杆平衡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五

本课是工具和机械单元第2课,在前一课,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从课本开始,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认识杠杆、轮轴、滑轮及斜面等几类简单机械。本课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省力与费力的规律。

认识一些生活生产中的杠杆。

第二部分:研究杠杆的秘密。

这部分内容是本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通过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杠杆是省力还是费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如果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则杠杆是省力的;如果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则杠杆是费力的;并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杠杆现象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屡见不鲜了,但孩子很少对其进行理性分析。有些孩子可能在其他书籍或电视上对杠杆有所理解,但是孩子的这种理解并不清晰,他们所建立的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而不是科学认识。本课的教学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分析使用撬棍的过程,观察撬棍工作的特点,从而认识杠杆类工具。并通过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认识杠杆这类简单机械可按省力情况分成三类:省力的杠杆、费力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杠杆有三个主要位置: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杠杆有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三种。

过程与方法。

1.利用杠杆尺的模型做实验,研究杠杆的省力、费力和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

2.学会正确收集实验数据,通过正确收集实验数据和结果的分析与分类,得出科学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科学实验中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

2.养成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科学学习习惯,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认识杠杆的作用,通过对杠杆尺的研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杠杆的简单原理,利用得到的实验数据解释生活中的杠杆问题。

教学突破。

教师:木棍、大石块、撬棍撬石头图片等。

学生:简单机械盒、支架、杠杆尺、钩码盒、杠杆尺的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复习机械和简单机械。

2.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一个学生上来也搬不动)。

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板书:杠杆二、新课探究。

活动一:认识杠杆。

什么是杠杆?

1、出示撬棍撬石头图片。

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结合撬棍撬起讲台和教材内容,分析杠杆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定义。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出示第四页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5、学生画三个点,老师巡视指导。

6、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找出三个点的正确位置。

7、分辨杠杆。

观察第4、5页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分别找出三个点)。

8、学生通过逐一的观察分析,说出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简单说明理由。

9、集体交流,最后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回答,给出正确答案。

活动二:研究杠杆的秘密。

1、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

5、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第6页的“杠杆尺的记录表”内。

6、学生动手实验,并按要求记录数据。

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填写:省力情况有()种,费力情况有()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种。

7、学生对所得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然后回答表格下面的问题。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8、学生分析数据,说出大体意思,但表达不够简洁和完整。

9、师生一起对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即。

(1)用力点的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的支点的`距离,则杠杆是省力的;

(2)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的距离,则杠杆是费力的;

(3)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的距离,则杠杆是费力的。

三、拓展活动。

1、思考: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

2、学生思考,各组回答自己的操作步骤。

3、老师引导发现:左边钩码个数×左边格子数=右边钩码个数×右边格子数。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

教师补充完整:1.杠杆的三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1)用力点的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的支点的距离,则杠杆是省力的;

(2)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的距离,则杠杆是费力的;

(3)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的距离,则杠杆是费力的。

3.发现杠杆尺:左边钩码个数×左边格子数=右边钩码个数×右边格子数。

五、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阅读资料库“阿基米德撬地球的故事”回答下面的问题。

阿基米德说:“只要给我一个_______,我就可以撬起地球。”

杠杆平衡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六

探究杠杆平衡的实验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在初中的物理实验中探究杠杆平衡的实验是十分简单也重要的一项,通过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来理解重要的物理概念,马上中考就要到来了,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探究杠杆平衡的实验的物理实验过程。

1、实验过程中,为了方便测量力臂,杠杆要先调节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使杠杆的水平位置平衡,得到了以下数据:

4、案秤是利用杠杆原理来工作的,图乙所示的案秤是个不等臂杠杆。使用前,先将游码移至秤杆左端零刻度线处,若发现秤杆右端上翘,则调零螺丝应向右旋动,才能使秤杆水平平衡。称量一物体质量时,将物体放在秤盘上,接着在砝码盘上放一个标识为1kg的槽码,游码仍在零刻度线处,秤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得该物体的质量为1kg。那么,这个标识为1kg的槽码真实质量小于1kg。

《杠杆平衡》说课稿。

平衡读后感。

杠杆评课稿。

探究实验日志。

探究实验专题训练。

杠杆平衡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七

平衡杠杆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实验装置,用来展示杆的平衡原理。通过调整两侧的力和杠的长度,使杠保持平衡。进行平衡杠杆实验,不仅培养了我们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还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平衡的重要性。下面我将就平衡杠杆实验的过程、实验中的心得和体会进行总结与分享。

首先,平衡杠杆实验需要找准重心,合理控制力度。在实验时,我们首先要注意找准杠杆的重心。只有找准了重心,才能使杠杆平衡。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要对杠杆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调整。我们需要注意杠杆的长度、重量以及位置等因素。当我们调整好长度和重量后,需要通过改变两侧的力度来实现平衡杠杆。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是一项相对困难的任务,因为合理控制力度需要细致的观察和经验积累。

其次,在实验中我们明确了杠杆平衡所需要的两个关键条件:力的大小和力的距离。根据杠杆的平衡原理,力的大小和力的距离具有相互关系。当一个力作用在杠杆上时,另一个力应该通过调整力的大小或力的距离来实现平衡。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杠杆的倾斜角度,用力逐渐增加或减小,找到了力的平衡点。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当力的大小和力的距离呈反比例关系时,杠杆能够达到平衡,而当力的大小和力的距离呈正比例关系时,杠杆就会失去平衡。

再次,平衡杠杆实验需要耐心和细心。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一边施加力的时候,如果另一边没有施加力,杠杆将倾斜向那一边。这是因为力不平衡,杠杆无法保持平衡。因此,我们需要耐心地调整力度,通过细心地观察和实验来找到平衡点。我们也发现了,当力的大小和力的距离相等时,杠杆会保持平衡。这需要我们细心地调整每一边的力度,确保它们相等。

最后,平衡杠杆实验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重要的思考。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平衡是一种重要的原理和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需要平衡的情况,如平衡工作与生活,平衡学习与娱乐等。通过平衡杠杆实验,我们了解到了平衡的原理和方法,可以将其应用到生活中。我们也明白了平衡的重要性,只有保持平衡,才能使事物保持稳定和秩序。

综上所述,平衡杠杆实验是一项有趣而有意义的实验。通过实验,我们找准重心,合理调整力度,找到了杠杆的平衡点。实验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平衡的重要性和对力的大小和力的距离的理解。实验也增强了我们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并让我们对平衡有了更深刻的体会。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也明白了平衡的原理和方法,并将其应用到生活中。总的来说,平衡杠杆实验是一次值得记录和分享的经历,它在我们的科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杠杆平衡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八

1.座位突破常规的上课模式。让学生分组面对面座,这样便于学生交流合作,同时让学生感受更开放一些,亲和一些,少了常规课的约束,更易激发学生的思维。

2.课的导入好。课前带学生去玩跷跷板,让学生感受生活,摄下过程,导课时播放摄像引入新课,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3.三面黑板环绕学生是一创新的举措,便于多组学生同学同时呈现自己的想法,节约时间,而且能够把学生的多种方案同时进行比较,解决了连电脑都无法解决的同时大屏幕呈现的问题。

4.实验设计放手学生自主设计,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学生少了思维的约束,课堂上实验设计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特别是自制无刻度杠杆,怎样解决没有平衡螺母平衡的问题,怎样测量力臂的问题,学生的方法让我们教师耳目一新。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素养。

5.实验数据的处理有创新。用excel数据处理系统处理数据,让学生意识到电脑不仅是我们娱乐的工具,更是我们物理学习和探究过程中的好帮手。

6.最后的趣味实验设计是亮点,它是对物理应用的拓展。

同时对本节课,我也有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导课是从生活走向物理,通过一节课的物理学习,结果应呈现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应用,体现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比如可以在课结束时,根据今天所学知识,让学生课后自制杆秤。

2.学生的多种方案很好,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自制的无刻度杠杆与有刻度杠杆做出的实验差异较大,并通过实验数据让学生认识到有刻度杠杆呈水平平衡时,方案最好。在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意识到科学家的任何物理成果都是这样从草根的、不成熟的、多次实验一步一步改进到成熟,再创新,再到精确的实验,最后得出准确的结论。让学生认识到实际的科学实验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迂回曲折的前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在实验中,教师对误差和错误要有明确的肯定的态度,要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课后重新实验。

文档为doc格式。

杠杆平衡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九

1、主要内容:

本节是九年义务教育沪粤版八年级物理课本第六章第五节内容,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实用性,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源于生活,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二是探究性,杠杆平衡条件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f1×l1=f2×l2这一结论。三是基础性,这一节是学习滑轮和其他机械以及机械效率的重要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什么是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能从常见的简单机械中认识杠杆。

(2)初步理解力臂的概念,能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通过对杠杆的探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

(2)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人文教育。

二、学生心理分析。

学生已初步形成形象思维,也初步学习了科学探究法,形象思维是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他们厌倦教师的单独说教,希望教师创设便于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环境,让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希望教师满足他们的创造愿望,让他们获得施展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本节课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对身边的各种杠杆的探究,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热爱生活,让课堂充满活力,使知识的传承在探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从而缩短生活与物理的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学习就是生活,物理就在身边。

三、重点和难点。

杠杆平衡条件是本节的核心内容,应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当力臂不等于杠杆上的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画出力臂,因此,力臂的确定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

结合几种杠杆受力平衡的图示和实例讲述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的内涵,易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概念;引导学生画动力臂和阻力臂,能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显然,教上述概念时除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外,适宜采用观察法和讲练法。在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原理时,采用科学探究法能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经历科学家的科学探究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卓有成效地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五、教学程序。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程序。

1、形象引题。

教师以日常生活中觉的一些简单机械为话题,提出疑问,引出本章话题。然后,指导学生观察多媒体放出的几种杠杆,让学生找出几种杠杆的共同特征,建立杠杆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题……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使杠杆概念的建立与课题的引入并行。

2、创设直观环境,建立物理概念。

结合用木棒撬石头的示意图,建立支点、动力、阻力、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的概念。继而在这个示意图中画动力臂和阻力臂,建立它们的概念。展出描述上物理概念的文字,让学生看一遍,并且齐读上述物理概念,强化学生对这些概念的认识,引导学生画出多媒体中所示的几幅图的动力臂和阻力臂,突破教学难点。基于前面的观察,针对杠杆的形状、支点的位置进行上述内容,遵循创设物理环境,突出观察实验的原则,在学生通过观察教师创设的物理图景而形成表象的基础上建立物理概念,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3、点拨、设疑、引导、探索、概括、应用。

演示杠杆在水平位置的静态平衡的概念,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形象点拨,找出影响杠杆平衡的四个因素,然后质疑:杠杆平衡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有什么关系?教师简略说明并提出要求,让学生按多媒体的图表依次进行实验,把各次实验的数据填在物理课本23页的表中,对比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大小(并对比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大小),揭示物理规律。这样进行引导,能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索的目的性,对学生的探索具有导向作用。

学生分组研究杠杆平衡问题,对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通过对比、综合和概括,总结出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的关系。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汇报研究结果。对学生的汇报,正确的给予肯定,不完善的给予补充,在此基础上扼要板书杠杆原理,并引导学生写出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观察力、思维力和想像力受到有效的锻炼,学生完成探索的过程,不但能学会知识和探索的方法,体验到探索的乐趣,还能认识到探索物理规律必须采取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生刚刚知道杠杆原理,只有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达到理解。因此,要安排一个例题,引导学生去做。学生通过演练,能学会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增强解题能力。

4、回顾总结。

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要点进行回顾,加以总结,训练学生归纳物理知识的能力。

5、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p27第1题。

家庭作业:p27第3、4题。

通过实施科学探究式的教学,我班学生对力臂的画法和杠杆平衡条件的掌握效果比以往的各届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的正确率都有上升。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梦中的学校四年级(优秀20篇)

    在学校里,学生们可以学习各种社会技能,如沟通、协作和领导能力。这些学校总结范文是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合理的归纳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今天,我拿起一

    部门工程师述职报告(优秀14篇)

    透过写述职报告,员工可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和定位,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述职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各位领导:我是超市的主管

    论文大纲的基本(专业13篇)

    范例是在写作时可以参考的样本或者模板,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2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优秀的范样作品,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论文属于议论文,其基本结构一

    同学聚会的搞笑主持词(精选19篇)

    感谢各位的鼎力支持,相信今天的活动会给大家带来愉快和收获。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播放一些成功主持人的精彩演讲,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些许启发。尊敬的校长,敬爱的老师们,

    假如我是一只丑小鸭字(精选16篇)

    1.作文是一种表达思想的方式,也是一种展示个人能力的手段。欣赏优秀作文的同时,也要学会从中吸取经验和借鉴优点。假如我是丑小鸭,我会原谅讥笑我的小鸟和追赶我的猎狗

    实习及见习期满自我鉴定范文(14篇)

    鉴定自己的过程需要我们保持客观和冷静的态度,同时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并采取行动进行改进。在这里,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自我鉴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医学转岗申请书(模板18篇)

    申请书的语言应该得体,内容要准确清晰,符合申请的要求和标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更多申请书的写作要点,以下是一些成功申请人的实例,供大家参考。尊敬的领导:本人

    党员鉴定材料(模板13篇)

    范文范本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发现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身为一名教师党

    保护水资源吧人类(精选16篇)

    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点,很多考生都希望能写出一篇优秀作文。这几篇优秀作文有着不同的风格和主题,它们用独特的视角和感悟,展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文字魅力。我们都知道,水

    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4篇)

    反腐倡廉是一种重要的社会风气,它旨在建立廉洁政治,打击腐败现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反腐倡廉的重要性。精心整理了关于反腐倡廉的一些经典演讲和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