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论文(模板14篇)

时间:2023-12-10 作者:BW笔侠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检验和评估自己的写作水平,找到不足并加以改进。范文范本4:下面是一篇关于青春期教育的范文范本,对于父母和孩子们来说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新型城镇化论文(模板14篇)篇一

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伴随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虽然城镇化建设是我国一大发展战略,但是生态环境保护同等重要,通过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进行研究,可以更加科学的制定城镇化发展战略,也可以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简要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对城镇化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环境问题伴随出现,有日趋严峻的矛盾存在于城镇化建设及当地生态承载力之间;国家在相关会议中明确指出,需要充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遵循绿色、循环及低碳发展理念。要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对城市产业结构科学优化,转变生产方式,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1.1加速转向减速。

通常情况下,城镇化快速推进、加速及减速时期内城镇化率分别为30-70%、30-50%、50-70%区间;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我国工业化程度的提升,推动了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有着越来越高的城市集群程度,属于快速推进阶段;到了,我国城镇化率超过了50%,在之后的发展中,城镇化建设速度将会逐渐减慢;在未来几年内,我国城镇化依然会有年均0.8-1.0百分点左右的提高幅度,到了,将会达到60%左右区间。因为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有着差异化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东部及东北将会逐渐减速,而中西部则依然保持加速状态。

1.2速度型转向质量型。

目前,我国城镇化建设有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但是却没有较高的质量,没有有效协调城镇化建设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城镇化建设,一方面是改造更新现有城市,也就是再城镇化,另一个方面则是农村地区实现城镇化。我国再城镇化建设中,没有及时改善与提高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甚至还有两头倒的问题出现,平时居住于简陋的棚子里,干活之后居住于新建楼房中;而在农村地区的城镇化实施中,则对人口数量的城镇化过分强调。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我国城镇化的推进速度依然较快,但是重点需要放在城镇化质量的提高方面。因此,就需要同等重视城镇化建设速度及建设质量,同步发展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及农业现代化,逐步实现城乡共享融合和一体化,将新型的城乡关系给构建起来。

1.3不完全城镇化转向完全城镇化。

农民进城之后,在短时期内依然具有较低的市民化程度,因此,不完全性是我国城镇化的一大特点。只有对农民市民化程度进行提升,方可以由不完全城镇化转变为完全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实现,除了表明一部分社会阶层开始过渡为另一部分社会阶层,不单单只是从农业户口转变为非农业户口,还能够集中体现一个地区社会进步状态;也可以将其称之为就地城镇化,就是向农村输入城市或现代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及教育方式等,有比较深刻的经济原理及社会机理蕴藏其中,要将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经济及现代文明权益赋予给农民,将城乡居民经济利益的不平等性给有机消除掉;通过农民市民化的实现,可以对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文化价值观、生活习惯以及政治参与意识等诸多方面进行统一,将他们之间存在的心理隔阂给消除掉,城市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实施中,保证农民能够积极的参与进来。

2.1耕地危机。

众所周知,我国有着十分辽阔的地域面积,在世界农业人口中,我国农业人口可以占据到三分之一左右的比例,但是我国只有有限的耕地资源,没有足够的后备资源,我国人均耕地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这个问题更加严重,挤占、污染以及浪费了大量的耕地资源,出现了短缺问题;主要原因就在于城镇化建设中,农村人口涌入城镇化,城镇规模越来越大,开始将开发区、新区等建设于城镇周围,占用了大量的城镇边缘区土地,浪费了耕地资源;虽然将诸多的开发区和新区给建设起来,但是没有相应的经济发展速度,无法获得相应资金,导致土地占而不用的问题比较严重。随处可见的烂尾工程、工业区等,都体现了土地资源遭到浪费。还有就是在城镇化发展中,乡镇企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是当地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对其产生了限制作用,没有先进的技术设施及足够的资金,没有科学处理三废,在较大程度上污染到了周围的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同时,因为在短时期内改变农业生产方式,过度开发耕地资源,盲目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品,土地结构也遭到了破坏。

2.2水体环境。

改革开放之后,工业程度日趋提高,同时,诸多方面的压力限制到生产发展,开始滥用农药,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地面水和地下水的总量及质量;向水库及河流中随意的排入城镇建设过程中的各个领域污染物,包括生活、生产、交通运输等诸多方面,水资源的质量急剧下降。还有一些城市,没有处理陆源污染物,就向江河湖海中直接排放,对水源造成了严重污染。根据相关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富营养化问题出现于全国超过75%的湖泊当中,有90%城市的水域出现了严重污染问题,南方城市有一半以上的缺水问题是水污染造成的。相关部门调查了我国诸多城市的地下水,发现大部分都遭到了污染,甚至属于重度污染状态。在水体污染的基础上,水资源短缺及分布不均衡也是重要一个方面,城镇化建设中,人口数量越来越多,排放了更多的生活和工业污水,有更多的用水量,将污水排入江湖之后,如果不能净化,生态系统的循环性就会遭到破坏,污染水体,导致生态平衡问题的出现。我国人均水资源在世界中处于较低的水平,城镇因为有着更大的用水量和较多的'浪费污染问题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严峻。

2.3大气污染。

煤烟型是我国城镇主要的空气污染,二氧化硫和烟尘是主要污染物,小城镇就具有十分严重的大气污染,甚至我国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是乡镇企业的烟尘与粉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机动车辆数量不断增多,加剧了机动车尾气污染,增加了大气污染范围和程度。特别是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有大量的废气及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产生于日常生活生产中,除了大气污染之外,局部小气候甚至还会遭到改变;根据调查发现,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处于不断降低的状态,各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雾霾问题。

2.4固体废弃物污染。

在固体废弃物方面,主要来源为工业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城镇化的推进,城镇人口越来越多,有更高的生活水平,那么就出现了更多的生活垃圾。因为小城镇没有较大的规模,就会高度集中人口,制约到城镇生态环境,出现生活污染;而乡镇企业发展及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则会有诸多的医疗卫生垃圾、生活垃圾及商业垃圾产生,小城镇没有因为足够的资金,无法无害化处理垃圾,只能够采取堆积、掩埋或者焚烧的处理方式,这样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大气、土地等资源遭到污染,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会遭到降低。

新型城镇化论文(模板14篇)篇二

完善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本文首先从新型城镇建设化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基层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容是在以人为本的条件下,加强城市人文建设,完善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图书馆服务体系作为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基层公共图书馆,如何借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在现阶段尤为重要。

新型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经济转型、社会变迁与文化融合协同发展的过程。建立和完善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建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新型城镇化作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为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物质保障的同时,对基层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硬件设施、服务供给及馆员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肩负着满足广大基层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保障广大基层民众享受基本文化权利的使命。基层公共图书馆作为最前沿的文化阵地,一方面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职能,对广大居民起着教化和引导作用,通过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能够唤起广大基层民众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觉,推动先进文化阵地的前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民心,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和推动力。另一方面,随着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推进,广大居民对文化体闲场所的要求越来越高。基层图书馆通过免费开放,为其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真正体现出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特征,在确保广大民众基本文化权益得以实现的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城镇文化的品位,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一是政府对基层公共图书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和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基层图书馆的工作只是简单的借还工作,缺乏必要的关注和具体的扶持。二是图书馆领导和职工安于现状,缺乏动力和创新,服务工作质量难以得到提升。

(二)财政保障没有完全到位。

财政上的“分灶吃饭”,使有限的公共文化财政投入分散化,导致资金的短缺。依靠县财政支持的基层图书馆仅能勉强维持自身的生存,难以向下有效延伸服务;而依靠乡镇政府的财政支持的综合文化站因投入太少,常出现资金挪用情况,缺乏财政保障。

(三)队伍建设问题突出。

基层图书馆职工的准入门槛普遍较低,没有坚持“以岗定人、公开竞聘、择优录用”的原则,导致非专业人员占用了有限的编制。基层文化站、图书馆室的人员配备大多属于“内部调节”,缺乏专业化知识,且兼职现象普遍,存在一人多岗、一人多责、职责不清等现象,根本达不到图书馆服务的要求。

(一)分类推进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新型城镇化推进遵循“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抓好贯彻落实;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探索创新和试点先行,凝聚各方共识,实现重点突破,总结推广经验,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的原则。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基层地区图书馆也要遵循这样原则,因地制宜,试点先行,结合城镇化推进的区域、节奏、步骤同步推进符合不同县域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二)加大政府的财政保障。

一是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按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将图书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资金、人员经费、运行经费以及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制定所需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比例,落实基层图书馆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所必需的资金,保障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二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方式,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支持包括文化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类文化机构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方筹措机制。三是建立图书设备专项资金,以专项资金的形式,保证政府投入的稳定性、长期性和连续性。

(三)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当前制约基层图书馆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馆员素质不高。很多的图书管理人员很多都是从一线退下来的老干部,在这里进行“养老”。他们对于基本的图书馆管理知识和计算机知识都不具备,影响了基层图书馆的发展。因此,要加强对这些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招聘一些专业人员进行图书管理工作,把他们培养成为基层图书馆的骨干人员,真正为基层图书馆的发展作出贡献。

(四)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机制。

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更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机制。特别是县级政府一定要把构建城乡一体化图书馆服务体系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纳入议事日程,成立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相对应的领导协调机构,从顶层设计方面保证形成有理性的发展思路、刚性的投入机制和常态性的建设机制,真正从制度层面把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抓紧制定地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建立长效投入机制、服务创新机制、奖励评估和考核机制,将目标细化和量化到各部门,解决突出问题和困难,切实有效地保障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顺利推进。

四、结语。

总之,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加强基层图书馆建设必须要加大政府的财政保障;提升图书馆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图书馆服务保障体系和制度建设;促进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实现基层图书馆的全面发展。

新型城镇化论文(模板14篇)篇三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的不断扩大,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在不断摸索和创新城镇化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我们逐步改变原先粗放型的发展道路,结合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调城镇化内在质量的提升,走出了一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道路。

新型城镇化就是指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镇现代化、集群化、生态化,推动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中心城区与建制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新型城镇化是建设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的本质问题、关键问题、核心问题。因此我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坚持科学发展为统领,以务实作风为保证,以扎实工作为依托,因地制宜、抓住重点、把握要点,把心思精力和本领用到新城镇化建设上。

一、以科学发展为统领,统筹安排。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城镇化建设。想要取得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胜利,需要首先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坚持规划先行原则。在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导向性作用的基础上,以科学的规划设计指导新型城镇化。把规划作为推进城乡建设的“第一道工序”,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设计,既站位全局、围绕全局、融入全局、服务全局,又立足本地,总结谋划,规划布置。远期、中期规划要充分论证,科学准确,努力做到不留败笔、不留遗憾、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人民的评论;近期规划要切实可行,重点做好三年特别是当年发展规划设计。坚持城乡统筹原则。以城乡统筹规划为先导,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综合研究,统一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居民生活区、工业园区、商贸区、休闲区、生态涵养区等;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加速推进城乡融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国民待遇。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立足实际,充分考虑中心城区、乡镇、村庄发展水平、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等因素,明确优先、重点开发区域,划定限制、禁止开发区域,采取不同的建设类型和建筑档次,凸现特色,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进度,做到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协调推进、有序适度开发,兼顾当前利益与长远发展,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

二、充分利用资源、克服发展短板。

充分利用政策杠杆作用,从制度层面引导“两化”的推进。结合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走向,进一步深化公共服务、户籍制度、产权制度等改革。从招商引资入手,加大对工业的引进聚集作用;从退城入园入手,形成工业的规模成本效应;从定位功能分区入手,吸附周边人口资源,突出区域特色,从而形成新型城市化社区。改善市场环境、政务环境等,对周边产业产生集聚力和辐射力,加快形成工业体系,为城镇化提供支撑。

短板原理,即一个木桶装水的多少,取决于其最短的一块木板。反短板原理,即一个木桶最长的一块木板决定其在一定范围内的特色与优势。这给我们提出了两个层面的主攻方向。在“两化”的演进中,我们要立足现有优势,进一步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反促工业化的聚集、落地和发展;从推进城镇化层面来说,在当前宏观经济整体较为不利的形势下,要进一步加长城市建设短板,在不能满足全面开花的条件下,也要坚持用适度超前理念统筹规划。

新型城镇化论文(模板14篇)篇四

宝通禅寺由密宗、禅宗、净土宗多宗齐聚,它的建筑布局也同样以伽蓝布局形式为蓝本。宝通禅寺殿宇建筑依山就势,最前面为山门,进门后自下而上为圣僧桥、天王殿、大雄宝殿、祖师殿、藏经楼(玉佛殿),至此中分,右为祖师殿,左为伽蓝殿。

(1)建筑朝向为坐北朝南,采取四合院式结构宝通禅寺整体建筑的方位为坐北朝南,我国汉化佛教寺院建筑基本上都遵循这个方位,这与我国建筑的朝向吻合。但也有例外,如北京的大觉寺。宝通禅寺的总体布局采用四合院式的组合结构,主体为佛殿,以办公为主;生活区分布在佛殿的两侧如僧舍、客堂等,同时还有相应的配殿,如伽蓝殿、祖师殿等,与故宫平面配置高度一致。

(2)建筑的色调以红、黄两色为主中国历来崇尚红色,佛教寺院也受其影响,如中国第一座寺院白马寺就是以红色为主。而宝通禅寺建筑采用红、黄两色作为主色,我国古代红黄二色象征皇权,并持续了超过两千年的时间。宝通禅寺作为皇家寺院,其建筑选用红、黄两色也就显得合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宝通禅寺能用红、黄两色作为建筑的主色,说明佛教在我国的地位可见一斑。

(3)宝通禅寺建筑山门,钟楼和鼓楼。佛寺的山门通常是一座有三个洞门的牌楼式建筑,象征佛教的'“三解脱门”,即空门、天相门、天作门,也称三门。宝通禅寺的山门即便只有一门,也称三门。山门是僧俗的分界。过了山门之后,便可看到左钟楼、右鼓楼的布局。所谓“晨钟暮鼓”是寺庙的传统,即早晨先击钟,以鼓应之;晚上则先击鼓,以钟应之。佛殿,为供奉佛像的殿堂。

其中大雄宝殿通常为中国寺院的中心建筑。在禅寺初创时,不设佛殿、不礼佛像,以“不立佛殿,惟树法堂”,而以主持法堂代佛说法,确立了法堂的中心地位。直到北宋,佛殿才重现于禅寺并日趋重要,南宋后,禅寺构成从以法堂为中心转向以佛殿为中心,“禅林有佛殿,如朝廷太极殿”的说法,就足以说明佛殿在整个寺院建筑中的重要性。天王殿,也称弥勒殿。宝通寺也有相同的佛像设置。天王殿里供奉的是弥勒佛、韦陀菩萨,“进门见弥勒,出门见韦陀”是我国寺院天王殿的普遍设置,天王殿还在它的四个方位供奉着四大天王。大雄宝殿,被称为正殿,是宝通禅寺的核心建筑。大雄宝殿中供奉三位主佛,分别为释迦摩尼及文殊、普贤两位菩萨,两侧有十八罗汉。

佛教传入中国,本是没有罗汉的,在汉化的过程中,结合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出现了罗汉,罗汉堂也由此被称为最有中国人情味的佛教殿堂。宝通寺玉佛殿为两层正殿建筑。玉佛殿楼上为禅院专门存放特大丛书《大藏经》的地方,也称藏经楼。宝通禅寺众多佛教经文珍宝,尤以《大藏经》最珍稀。《大藏经》于乾隆三年御刻,印数不多,仅供御赐,所以愈见其珍贵。它作为佛教经典的总汇,它既保存了今天在印度失传的早期经典,同时又收载历代学者对教理所作的阐释,是研究古代东方文化非常重要的典籍。宝通寺藏经楼建筑在整个寺院中轴线的后端,且择地势最高之处而建,以避水火。另外,现法堂的中心位置随着佛教本土化渐渐被佛殿取代,宝通禅寺也不见法堂的踪影,若需要法堂,藏经楼便是它的替代场所。配殿。各个禅寺根据自己的特点,配殿的设置多有不同。宝通禅寺的配殿主要有伽蓝殿、祖师殿,以及僧舍等生活区场所。伽蓝是译为“众园”,本土化后翻译为“僧园”。原指修建僧舍的基地,转而成为寺院总称。宝通禅寺的伽蓝殿与一般寺院供奉的神有所不同。通常伽蓝殿中供的是波斯匿王、祗陀太子和给孤独长者,以纪念这三位最早护持佛法建立伽蓝的善士。

宝通禅寺伽蓝殿中供奉的却是关羽塑像,这又是佛教本土化的一个典型代表。根据隋代名僧智顗所云白日见关公显圣而建立玉泉寺的传说,关公也算是伽蓝神。西配殿是祖师殿。多属禅宗系统,为纪念该宗奠基人(祖师)而建。正中供禅宗初祖达摩禅师,他是禅宗理论的输入者。左侧供六祖慧能禅师,他是禅宗的实际创立者。右侧供百丈禅师,他是禅宗清规的制定者。九龙壁。宝通禅寺是历来我国的皇家寺院,就不得不提到寺中的九龙壁。宝通禅寺与故宫的建筑特点相似,整个寺院的建筑处处显现出皇家气度,九龙壁就是其中典范。在我国古代,佛教和道教的建筑中,只有皇家庙宇和道观才能雕刻九龙壁,道教如湖北九宫山的皇家道观瑞庆宫,在观内也有九龙壁。宝通禅寺的九龙壁体现了我国封建制度与佛教文化的融合,是佛教本土化的标识。

二、总述。

宝通禅寺作为佛教汉化后的禅宗寺庙的代表,见证了佛教近两千年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过程。这些文化的融合被宝通寺的建筑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宝通禅寺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系统,为我们呈现了别具特色的佛教建筑文化盛宴。

新型城镇化论文(模板14篇)篇五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在改革开放的前几十年我国村庄环境是随着经济增长而大幅度降低的,而人文素质也因为村庄环境的不断破坏而随之降低.前几十年不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对于经济发展都是非常渴望的,因此各地村镇政府大量引进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企业,而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而今天,人们开始反思,只有全民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才能够更高效的解决目前存在的村庄环境问题,笔者经过思考,认为多元的参与主要是政府,也就是行政主体,第二个就是当地村民,或者说一切对村庄环境有影响或会被影响的群体,第三个主体就是在农村或者农村周边会对农村环境造成影响的企业.

4.2.1完善行政主体的职能整合,提高效率本文所谁说的行政主体主要是指政府等相关单位.调研发现,部分部门职能不够明确,而且在一些措施方面表现出互相推诿的现象,所以,笔者认为政府职能要想真正的高效发挥作用就一定要进行职能整合,将分管同一问题的部门整合到一起,调整组织内部结构,高效的为群众服务.另外各个地区分管环境工作的部门大相径庭,因此各地的侧重点也就有所不同,有的注重开发,有的注重保护,不过正是这样才有了差异的存在.但对于环境保护这一方面,职能整合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我国村庄环境急需改善的今天,高效才能带来更大的便捷,那么,笔者认为职能整合是最好的出路.

4.2.2强化行政调控,落实涉农企业环保责任针对企业实施行政调控一方面有利于政府对企业的引导,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对于企业的监督.具体做法可以对企业的经济绩效与环境绩效做一个科学的分析,并将评价结果公开透明的展示给公众.在经济圈中,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从农民的土地中获取生产资源,又在利益提升的过程当中破坏者资源,因此企业有责任也有义务加入到环境保护的队列当中.在实施的过程当中,政府要强化行政调控,对企业做出详细明确的引导,并对其奖惩及限度做出明确的规定,直至企业自觉自愿的参与到村庄环境保护的队伍当中.

4.2.3构建绿色经济模式,实施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政府可以有倾向性的选择可以进入农村的企业,随着村庄环境的恶化,各地区对于企业的加入也开始有所限制,而一些聪明的企业则会在村庄环境保护的大环境下发现绿色商机,综合调查的结果,笔者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一种绿色的模式来吸引消费者,如全天候监控无毒无害的绿色蔬菜,或者是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带动了当地的经济的同时,又有效的对村庄环境进行了保护.

4.2.4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人文环境与村庄环境协同发展人类的精神与灵魂是人类能够长久生存的一个重要原因,精神文明有助于村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调研了解到几项特别的做法,一是特色文化墙建设,把农村墙壁作为宣传先进文化和环境保护的有效载体,以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图画、谚语等为主要内容,用墙体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引导广大村民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农村环境,共同构建环保新农村,成为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二是是该县部分村庄各家各户门前安置星星牌,以村民互评,村委会投票为每个家庭进行打分,从正面激励了村民保护村庄环境.

新型城镇化论文(模板14篇)篇六

2.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城镇化发展,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2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达到95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9%。城镇化过程中的低层次教育培训问题凸显,例如,干部培训内容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干部发展需求,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干部培训需要广阔的视野、崭新的理念、良好的业务能力。

二、新型城镇化对高校继续教育的要求。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然而外来流动人口增多导致城市居民素质参差不齐、城市人口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将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从而制约我国新型城镇化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因此,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要继续加强对人的教育,切实践行终身学习理念。针对各层次的人群展开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将培养新型农民工、新型市民和高效管理者作为主要目标人群进行培训。同时,快速发展的城镇化时代要求高校继续教育改革老旧的课程专业和陈旧的学习方式,以最佳的效果达到教育的目标。这些问题关系着新型城镇化的推动,关系到城市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培养与时俱进的人才,提升学历与能力水平。

为提升农民工学历层次、技术技能及文化素质,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于3月联合印发《农民工学历和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实施方案》,主要针对城市农民工:一是提升学历教育层次,提高专业技能。提供专科层次或高起本、专科或以上学历继续教育,鼓励农民工终身学习。每年在全国范围内资助30万农民工接受继续教育。二是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其岗位胜任能力,优化农民工技能人才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对接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多样化和专业化的需要,面向农民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助力产业转型。特别是针对能源、物流、物业、家政、养老等新兴行业,对于已签订固定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开展岗位技能培训;而对产能落后、产能过剩的企业农民工,开展转岗培训。[3]为农民工的学历和能力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上海市响应国家号召,月30日,由上海市教委与市总工会联合召开的上海市“百万在岗人员学历提升行动计划”推进会在闵行区举行,首批参加职工学力提升培训并完成学业的员工在会上获得了相应证书,成为该项目的第一批获益者。根据上海市计划,到,要完成100万名在岗人员相应的理论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职业资格培训,获得相应的高等学历教育学分,促进本市各级劳动模范获得者基本达到本科学历,显著提高上海市高等学校在读大学生人数和拥有高等学历的人口比例。

2.培养高层次新型城镇化管理者,促进政策制定和落实。

我国高校资源丰富,优势明显。声誉高、名优师资丰富;教学水平高、需求调研充分;雇主评价高、科研实力雄厚;教师水平高、各校具有特色学科和办学优势。在新型城镇化中,对领导干部的继续教育处于重要地位,应始终把领导干部继续教育工作当做基础性工作。探索领导干部继续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能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起到正确领导作用的领导骨干和优秀人才,是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任务。

其中不乏关于高校和政府合作培训干部的优秀案例,例如,国家发改委和清华大学成立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其主要职能之一是人才培养,即开展人才培养和培训。在相关学院开设新型城镇化专业课程,招收培养新型城镇化研究领域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为各级党政干部、新型城镇化建设参与主体定制城镇化领域的跨学科、菜单性课程,开展针对性培训。例如,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汇集名师,作为同济大学优势学科,也承担了其社会责任。目前,已有湖南省、四川省、贵州省、甘肃省等省市与同济大学展开新型城镇化专题的干部培训,根据各省市特色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以期培养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高效管理者,从而提高管理者意识,更好地促进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3.调整高校继续教育专业设置和学习方式。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导致我国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和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主要依靠劳动力廉价供给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模式无法持续。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需要对现有的继续教育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可部分借鉴普通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增加信息类相关专业、应用文科类专业,适度减少传统工业类专业。[4]由于我国教育体系以正规教育为主,非正规教育发展不足,导致非正规教育多采用正规教育的教学方式,即以传授为主、重知识内容的输入式学习。而非正规教育除了部分的内容传授,更重要的是应注重实践问题和操作类的学习方式。适应新的产业结构变化的专业设置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给高校继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三、继续教育整合高校其他资源进行服务。

新型城镇化需要高校继续教育的支持,而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无疑是推动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动力。除了在培养人才、提供人力保障方面的的作用,高校继续教育能整合高校其他优质资源,例如建设咨询性质的新型城镇化智库以及利用高校课程资源建设终身学习资源。高校mooc就是一个较好的范例。

1.为中央及地方政府顶层设计献言献策。

高校专家优势明显,发挥新型城镇化高校智库平台资源优势,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咨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例如,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要依据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借助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统筹协调优势和清华大学的综合学科优势,将基础数据库建设理论与实践结合,具体围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市综合功能和品质提升、城市群规划建设、新型城镇化的绿色化路径、智慧城乡体系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等议题,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智力支持、技术支持。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发挥了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经济与管理、环境科学等学科优势,针对我国和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与城镇化领域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政策问题和管理问题,广泛开展学术研究、提供决策咨询、传播思想理念。甘肃省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其文化历史资源的特点,有很深的学术价值和文化背景。但由于历史久远,很多东西是碎片化的'、隐性化的和基因化的,必须先做学术研究。因此,甘肃省搭建了一个庞大的学术平台,在全国找了177位专家、28个首席专家开展论坛、学术会议和重大项目论证。[5]对拥有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文化的省市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

2.落实终身教育理念,提供终身学习服务平台。

高校继续教育在终身教育背景下需重新定位,改变将继续教育定位于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现状。将发展继续教育定位于国家人力资源继续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教育格局体系,形成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培训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服务等多层次继续教育服务的服务体系。[7]由于非学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职业能力,这就要求高校继续教育应将培养模式定位为以提升职业能力为主导,以知识延伸和创新开发为目标,推动高校继续教育职业化发展。

整合教育资源,打造居民终身学习服务平台。资源共享是新型城镇化视域下成人教育实现的重要资源保障。注重教育资源的整合,例如成人高校mooc联盟、其他高校mooc平台资源都可以利用起来,积极为市民、农村转移人口建立终身学习服务平台,供他们随时随地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顺利融入城市并完成向高素质市民的转化。

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已进入以质量提升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重点是人的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而结构转型升级要求提高城乡人口整体素质,因此,新型城镇化对高校继续教育提出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继续教育培训需求。在此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专业设置和教学方式亟待改革和升级,以满足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多层次、多类型的继续教育培训需求。此外,高校继续教育将通过整合高校优质资源、建设高端咨询智库与终身学习资源服务平台等手段,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以保障我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和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强.中国新型城镇化人口的继续教育问题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7):34—39.

[2]孙志毅.教育投入、经济增长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4(11):112—115.

[4]褚宏启,贾继娥.新型城镇化与教育体系重构[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4):70—82.

[5]连辑.甘肃借文化崛起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eb/ol].2014.3,。

[6]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7]黄明格.终身教育视域下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与定位研究[j].成人教育,2016(1):12—15.

新型城镇化论文(模板14篇)篇七

城镇化本质特征一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二是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三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近来,新型城镇化已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中共十八大后,新型城镇化被提升为国家战略,地方政府决策部门纷纷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探索新一轮改革发展、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以新型城镇化来提速经济版本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热潮由此高涨起来。

我们要理解新型城镇化,必须科学总结快速城镇化的成效与问题,城镇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过程。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阶段,城镇化速度与城镇化质量则存在着明显差异。近年来,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例如:2008年,主导第六次大部制改革制定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2009年,启动新一轮医改,推动公立医院改革;2011年,在上海重庆启动房产税试点;2012年在上海启动营改增试点,建立大病医保制度;2004年-2007年,主政辽宁启动棚户区改造等。至1998年-2004年,主政河南提出新型城镇化构想后,我国开始进入新型城镇化的历程。

一、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人口迅速增加。2000—2011年城镇化率从36.22%提高到51.27%,年均提高近1.35个百分点,城镇人口总量从4.6亿增加到6.9亿。

二、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城镇人口总量为美国人口总数的2倍,比欧盟27国人口总规模还要高出1/4。1978—2012年,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了658个,其中中小城市占了总数的76.1%,到2010年,全国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达到了125个。

三、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明显增强。例如在用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人均道理面积、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病床数等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上均有大幅度提高。

四、体制改革取得进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迈出重大步伐。例如外出农民工增多、13亿城乡居民参保,全国医保体系初步形成等。尽管如此,我们之前的阶段都是出于传统城镇化,其中还有很多的弊端例如:(1)注重外延式扩张,城镇化就是东扩西拓、南延北伸;(2)见物不见人,城镇化就是中央商务区越来越多,楼房越来越高,马路越来越宽,绿化越来越好,城市越来越繁荣;(3)以孤立的眼光求发展,只要城市兴旺发达就是城镇化,农村凋敝不可避免;(4)弃旧图新,割断历史,城镇化就是拆旧建新,就是找到各种题材与概念去建造新城。对次,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资源环境难以支撑,土地资源浪费过多,水资源匮乏。(2)经济结构重大失衡,大城市过度扩张,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发展较慢。(3)社会问题突出,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城市居住分异、城市贫困问题突出、农民工权益受损,拆迁利益冲突加剧。(4)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也就是新型城镇化的建设。

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首先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其次需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以综合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依托,科学规划建设城市群。严控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合理控制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促进城市紧凑发展,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最后,我们还要传承文化、彰显特色。就是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禀赋,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这样,有利于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为发展现代农业腾出宝贵空间,让我们有了能够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在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地区,加快城镇化进程,培育形成新的增长极,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梯次拓展,推动人口经济布局更加合理、区域发展更加协调,这是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进行有力支撑;同时,也对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推进经济结构向第三产业转型等有很大的帮助,这样的措施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密切相关,服务业是就业的最大容纳器。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集聚、生活方式的变革、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会扩大生活性服务需求;城镇化带来的创新要素集聚和知识传播扩散,有利于增强创新活力,驱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了产业升级。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未来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让更多的人生活在城镇,不但可以让更多人享受城镇文明,尽快过上小康生活,而且也有助于减轻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压力。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村只转移劳动力,而不能减少人口,有限的农业农村资源,不足以支撑城乡居民实现均等化的收入,全面小康无从谈起。农村人口大幅度减少了,全面小康建设的难度也就降低了。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新型城镇化,不但会让城镇更好地吸引合格劳动力,更好地提升劳动力素质,而且更加有助于促进城镇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移农业劳动力市民化,可以让劳动者更加稳定,彻底解决民工荒和劳动力结构失衡问题。通过转移劳动力培训和工作积累,形成稀缺的人力资本,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转移农业劳动力市民化,不仅给城镇提供产业工人,而且也会拉动消费,扩大需求,促进城镇第三产业发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让城镇更好地聚集各类资源并优化配置,有助于实现产业升级。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长期以来,城镇建设往往都是低价征收土地,以土地财政搞城镇建设。推行新型城镇化,能够更好地维护拆迁户和被征地农民的权益,减少利益冲突。推行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建设,让城镇更加宜居,让市民生活更有质量,这更加符合广大市民的期待。

有了前进的方向,有了目标我们才能更快速的前行。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从全局的范围来看,城镇化不会那么虚热,但绝对不会变冷。城镇化将保持相对恒定、有利于健康的那种热度。并且政府职能将更加清晰、集中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市场的力量将会显著增强,例如投融资领域将会有一些重大突破、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等。然而我们未来“幸福城市”既要有经济发展做支撑,也要有生态宜居做保证,更要有公平公正做依靠。

我们听说过短板原理,即一个木桶装水的多少,取决于其最短的一块木板。而反短板原理说的是,一个木桶最长的一块木板决定其在一定范围内的特色与优势。这给我们提出了两个层面的主攻方向。在“两化”的演进中,我们要立足现有优势,进一步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反促工业化的聚集、落地和发展;从推进城镇化层面来说,在当前宏观经济整体较为不利的形势下,要进一步加长城市建设短板,在不能满足全面开花的条件下,也要坚持用适度超前理念统筹规划。然而怎样才能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目前没有明确的答案,总之,新型城镇化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走出一条能够让人民幸福、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科学发展道路,在此道路上,我们还需要共同的不断努力。

新型城镇化论文(模板14篇)篇八

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体育舞蹈是在欢乐音乐节奏下,通过节奏的变化来塑造不同难度的形体动作,表现出不同的艺术和情感,达到娱乐与增强体质的作用,提高运动系统的机能水平,是一项自我追求,自我塑造,追求健身与美感协调发展的运动项目,体育舞蹈在高校内开展给大学生活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成为了校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今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对体育舞蹈的进一步研究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尤为重要。

一、大学校园文化发展现状。

在我国进入高科技时代以后,逐渐面临着经济建设的转型期,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社会主体文化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产生深刻影响,大学校园中的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1、忽视精神文化建设。

大学校园中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建设文化产业是精神文化的基础,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背离了这一宗旨,单纯地把文化建设等同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注重娱乐文化。但是在偏离精神文化建设的情况下,物质文化的建设就失去了意义,缺乏灵魂,精神文化建设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所在,精神文化建设的忽略会使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阻碍高校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2、局限于学生的思想管理。

我国许多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與思想教育上,重点强调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把高校文化建设当作是对学生的管理模式与手段,没有按照办学方向与培养目标来实施校园文化建设,课程设置与师资配备都远离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要着重开展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建设以社会主义优秀文化为主体,健康生动的大学校园文化,不断地净化校园环境,抵制低俗文化的影响,引导大学校园氛围向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高等院校是社会的一角,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促进社会环境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体育舞蹈在高校中的发展对策。

大学生长期的练习体育舞蹈,可以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各种系统机能的增强维持机体平衡,减少疾病的产生,在运动中增强抗挫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形成坚忍不拔的性格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体育舞蹈在高校内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合理建议: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支优秀的体育舞蹈教师队伍是高校体育舞蹈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保障,高校要重视体育舞蹈教师的培养,无论从规模还是质量上,男女教师的比例根据学校自身情况进行合理分配,不断完善高质量动作的教师队伍。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改革,鼓励并组织体育舞蹈教师参加培训,与国外先进院校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先进的动作技术与教学经验,不断弥补师资队伍的不足,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进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只有优秀的教师团队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人才。

2、改革课程设置。

体育舞蹈这一学科需要经常性的加强训练,所以高校在教育教学课程设置方面,不但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不能忽视实践操作的本领,增加体育舞蹈课时是舞蹈教学的基础,体育舞蹈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掌握舞蹈技能,在课余组织开展活动俱乐部,确保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对体育舞蹈进行练习,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更加提升了对体育舞蹈的兴趣,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校园文化产业的发展,体育与文艺活动相结合,使高校校园丰富多彩,体育舞蹈是一项艺术性比较高的运动项目,已经成为了高校文化产业建设的重要途径,是体育与艺术的有效结合,体育舞蹈充满魅力的观赏性与艺术性,引导着学生们的现代生活,通过体育舞蹈参加各种商业演出以及校园比赛,逐渐得到人们关注。随着体育产业化的发展,体育与经济相互制约,体育舞蹈对高校文化产业的影响受到高度重视。

3、体育舞蹈的普及。

在大学校园中对体育舞蹈进行普及,使学生们意识到体育舞蹈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在体育舞蹈锻炼中创造更多与他人接触的机会,扩大交友圈,通过交流增近友谊,体育舞蹈的普及可以有效地使学生提高技艺,陶冶情操,通过合理地开设体育舞蹈选修课,有效地对体育舞蹈进行宣传,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舞蹈的积极性,以促进校园文化的有效建设。

三、体育舞蹈对高校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

1、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体育舞蹈需要一个集体共同参加,在训练过程需要舞伴之间相互配合,在生活中也需要同学们融洽相处,在体育舞蹈训练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包容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在训练中体现出个人的个性、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给学生们交流与进步打下坚实基础,体育舞蹈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客观的心态,长期训练可以增进队友之间的友谊,促进大学生的合作意识,体育舞蹈是集音乐、舞蹈、艺术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可以更好地抒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大大提升沟通能力与集体荣誉感。

2、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舞蹈是表演性很强的体育运动项目,音乐可以控制细胞的兴奋,体育舞蹈的舞曲具有强烈的节奏性,可以有效地激发人们的情绪,体育舞蹈有些动作难度比较大,只有技术优秀的学生才能够完成,所以要求学员们刻苦训练,挖掘自身潜能与创新能力,不断进取,客服困难,在掌握动作要领之后学生会有成就感,体育舞蹈的训练可以有效地磨炼意志,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向社会后会有更强的抗压能力。

3、有助于学生定位自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角色。

体育舞蹈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团队的形式参加训练可以使学生更加正确地认识自我,为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心酸,有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帮助学生准确地定位自身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角色,体育舞蹈可以把比赛选手与欣赏观众紧密结合起来,大学校园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场所,体育舞蹈可以使学生提高自身魅力,是展示独特校园文化的一面旗帜,丰富了大学校园生活。

4、加强学生艺术修养。

高校学生可以通过对体育舞蹈的学习与训练,保持身体外形匀称,使身材更加健康优美,满足了人们对身材的要求,体育舞蹈中团体舞的训练要求有更加严谨的配合,通过队形的转变与优美音乐的结合,构造出一幅优美的画面,供大家欣赏,同学们可以在情感上体验到美的享受,提高了学生的藝术修养与审美能力,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层面,开阔视野,通过体育舞蹈的锻炼来陶冶情操,减轻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压力,有效地完善大学校园生活。

5、提高创新精神。

体育舞蹈对高校的创新精神有一定的影响,创新精神要勇于抛弃旧思想,创立新事物,在体育舞蹈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为提出大胆的推测和设想,提高创新舞蹈动作的能力,随着体育舞蹈的普及和推广,竞争也日益激烈起来,对于体育舞蹈的技术与动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得体育舞蹈参与者一定要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创新体育舞蹈的套路组合及技术来赢得观众的认可,随着体育舞蹈的规则与制度的完善,比赛的评定要求动作的流畅新颖,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灵感。所以,体育舞蹈在高校中发展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6、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大学生的精神与生活压力比较大,体育舞蹈在高校校园中展开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满足自我的精神满足,释放生活与学习的压力,体育舞蹈是体育文化的扩展,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与礼仪气质,使学生的节奏感与表演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对于学生的智力开发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完善了学生的个性品质,保持学生向健康高雅的性格发展,树立了校园的整体形象,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四、结语。

体育舞蹈是我国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体育项目,开展体育舞蹈专业的高校比较少,社会对体育舞蹈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体育舞蹈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积极促进的作用,体育舞蹈可以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对于科学文化与健康素质有协调发展的作用,大学校园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出时代的特征,发展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教风和学风,输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新型城镇化论文(模板14篇)篇九

20xx年新型城镇化工作总结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根据中央、省、市、且有关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发展和改革局的指导下,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分析,结合我乡实际,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现将20xx年我乡新型城镇化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在我乡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质量要求,严格按照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实施。一是在政策上我们根据县加快推进浙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的有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相关文件及指导精神,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全力做好服务工作:二是依法狠抓建筑市场管理,注重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和建筑质量及安全的监督:三是加强城镇建管人员的业务技能学习,通过努力,我乡的建筑队伍已形成依法、照章、优质、安全的良好局面,建管人员的骨理素质得到明显.提高。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我乡的基础设施均得到了加强和提高。

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我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截止20xx年底我乡共实行农村土坯房改造200多户,累积完成杨家场等4各村聚居点配套设施建设,聚居点风貌打造已基本完成。新村的建设缩小我乡城乡差距,全面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在新村建设中,乡党委政府严格按照新村建设标准,坚持高标准规划,奋力培育新产业,改造新农居,培育新农民,塑造新只貌,全乡面貌有了新的变化。

对没有经过审批程序就建房的农户教育和发停工道知,必须按照规划建设。今年,通过努力,全面完成了年初县乡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使我乡新型城镇化建设更上新台阶。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乡新型城镇化建设形势良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新型城镇化论文(模板14篇)篇十

城镇化的逻辑起点是人口、土地和资金的流动,这三大要素的“流动能力”引起城镇规模经济、专业化、交通运输、市场贸易的变化,进而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镇化的空间地理分布形态。要素流动最终呈现的形式是生产结构、就业结构、消费模式以及居住方式的四个转变。

二、调查方法与程序

我们首先预想新型城镇化建设可能面临的财政支出、土地产权及产业形成问题,并制作出问卷,然后对白水镇新镇容、西长村以及闵家新村的经验和实际做法进行实地调查和访问调查,发现可取的经验并分析成功的原因,而后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分别对这种新型城镇化模式地提出了设想和个人建议。

三、现状与背景

(一)白水镇经济地理现状:白水镇位于汨罗境内东南部,距长沙70公里,距岳阳90公里,距汨罗市区22公里,距湘阴20公里。面积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万亩,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50个村民小组,共7556户,总人口36176人,其中农业人口30062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镇域有河名白水江,源出玉池乡白鹤洞,由东南向西北流经镇域,注入湘江,白水镇因其而得名。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二批建设宜居小镇、宜居村庄示范名单,汨罗市白水镇西长村榜上有名。住建部此次公布第二批示范名单,共确定全国45个镇为宜居小镇示范、61个村为宜居村庄示范。宜居村庄示范要求田园宜居、村庄宜居和生活宜居。

(二)西长村:距汨罗市区15公里,村域面积4.25平方公里,辖20个村民小组、农户407户,全村共1642人,人均年收入达13100元。西长村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全村森林绿化率、覆盖率达90%以上,全村有珍贵树木800亩,油茶林800亩,苗圃200亩、垂钓中心50亩、休闲娱乐场地50亩,果蔬基地250亩,休闲娱乐产业50亩,是湖湘地区珍贵苗木种植、销售和生态休闲旅游基地。西长村采取村村联办的方式建有小学和幼儿园,还即将与湘雅医院共建养老山庄,成立了农房安全管理小组,定期对村属农房安全进行评级评价,对危房进行改造升级。近年来,该村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后获得“全国美丽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旅游星级园区”“ 湖南省农村新型集中社区建设试点村”等荣誉。

四、白水城镇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78—1990 年,由于临近火车站等区位优势,周边几个城镇的人口集中商品批发,物流,贸易等活动,同时当时的乡镇企业经济,诸如纺织厂,氮肥化工厂等具有一定效益。

第二阶段: 1990—2004 年,改革开放后,镇国有企业受到沿海产品和技术冲击,其间年均增长率急剧下滑,最终企业全部倒闭,政府财政陷入严重困境,教师、乡镇政府职员工资无法支付。

第三阶段: 2015—2015年,镇领导班子换届给白水镇提供了新的发展转机,镇政府坚持规划引领思想,已经编制完成2012-2020年近期发展规划和2021-2030年远期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宜居开放型城镇形态,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能人参与”的策略。

白水镇发展的路径可能出现诺瑟姆所谓的“s”道路,即城镇化率在30%之前,是小马拉大车,走得很慢; 城镇化增长率从30% 会城镇规模迅速扩大。

五、白水城镇化策略与发展

白水城镇经济之所以发展较为成功,是因为在这个地理空间上形成生产结构、就业结构、消费模式和居住方式的“城镇化”,主要是下列三个条件推动:

(1)地理区位优势或距离缩短

地理区位或距离是指商品、服务、劳动力、资本、信息和知识穿越空间的难度程度:对于商品和服务贸易所谓“距离”,最关键的含义是城乡之间、不同城市之间贸易活动的时间和交易成本,就小城镇而言,大城市之间外围城市具备被产业辐射的优势。此外,沿海港口、河流水运、铁路交通枢纽位置特别重要,白水镇就具备这样的区位优势,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均跨镇而过,同时距长沙70公里,距岳阳90公里,距汨罗市区22公里,距湘阴20公里又是其天生的自然条件。此外镇政府还进一步通过完善本地基建投资来减少交易成本和通勤时间,具体做法是:硬化道路、场坪4.6万平方米,喷涂交通标志1200平方米,安装监控22处,改造电网8000米,架设路灯480盏等。

(2)密度的提高

白水镇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国防科大外场训练基地入驻,通过该基地科研活动、后勤供给、学术会议等拉动当地的消费,逐步形成要素集聚机制,促进人流、物流、资本流、信息流的地域集聚,使得规模经济的效应越明显,生产集中到一个地方的动力就越强,从而实现生产密度的提升;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也是市场潜在需求最大的地方,贸易更容易实现。

(3)开放度的增加

开放度的提高是要打破对商品、服务、资本和知识跨地区流通的限制性因素,对白水镇而言最容易着手的就是引导社会资本流入本地。首先,政府主动出面与在外地经商本籍人士沟通,寓外乡友回乡投资,比如,建设西长村就是由徐伟平。杨建伟、戴海波三个本地老板牵头,村组群众以土地入股模式。依靠广大民众强烈的自我创业、自我发展的欲望,发展民营经济和“草根经济”;打破人口流动的界限,吸引外镇人口定居买房。

有限度的政府公共职能对于以上三个条件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但这个“度”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即需要更好地让市场力量得以发挥,让人口、土地和资金的流动更加畅通,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时, 决定城市增长的不再是本地的资源禀赋, 而是城市本身集聚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能力。

六、白水镇具体措施

(1)财政收入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也就是所谓的土地财政,通过土地挂牌新建商品房,吸引周边镇或外出务工人员回家置业。2015年镇总财政收入3500万元,其中一半地税收入、土地出让收入近1000万元左右,其他地方税种年800-900万元,转移收入420万。

(2)成立城镇自治委员会,该成员由本地有影响力人士构成。建立规范的有地方特色的环境整治方案,成立环境管理小组,聘请保洁员日产日清,每户门前有垃圾箱,道路两边摆放垃圾桶1000多个,统一制作门店招牌600余块,建设了新的3个绿化广场或公园。

(3)树立西长村、闵家巷村示范村榜样,以基础社会建设为抓手,以文明屋场创建带动整个西长村发展,建立西长生态农业科技园、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如鸡鸭野外放养养殖,提高附加值。促进生态旅游发展,珍稀树木花草为龙头提高乡村观光农业的档次。闵家新村接待中心为基础的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开始启动,辅助以民俗建设和筹建高级疗养院。。

(4)西长村土地流转3000亩,农民入股农业公司,获得收益分成。同时引进了农林综合开发公司湖南青果公司,与种植珍稀林木花草,包括红豆杉,竹柏,罗汉松,日本樱花,美国红枫,紫薇,红叶石楠。

(5)村务公开,民主管理。

六、白水镇的困境与思考

(一)从财政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白水镇还是没有摆脱土地财政的漩涡,尤其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缓慢,房地产市场进入转型调整期,这种投融资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担忧的。

(二)不管是新型城镇化还是农村社区建设,土地问题是核心问题。全省、甚至全县的城乡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没有看到有重大突破,自下而上地推动土地政策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的路径是受阻的。

(三)“半城镇化”或“不完全城镇化”仍然是白水镇没有摆脱的困境,大量本地农业转移人口离开祖辈耕种土地到外地或县城务工获取收入来源,他们在白水城镇购置住宅仅仅为了方便小孩就近读书,其社会保障、认同感和归属感都处于非常初级阶段。

(四)无产业支撑的过度城镇化受外界经济环境影响极容易变为“空城”,而且白水镇存在产业结构雷同, 特色产业不明显, 主导产业不突出等现象。城镇长期繁荣发展与产业发展有直接的关系,以美国旧金山附近的小城镇帕洛阿尔托为例, 该镇是一个只有5. 6 万人的小城镇, 在发展过程中, 依托毗邻斯坦福大学的优势, 发展包括电子、软件和生物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 成为世界上最充满活力的小城镇之一。

(五)对回流劳动力缺乏具体政策或做法,这次人口回流历史转型格局值得关注。人口回流过去20多年,流动人口从内陆走向沿海,目前基于中国已经到来的老龄化、中国特有的人口流动方式(与国外不同,中国的人口流动是以单个劳动力为单位,而不是以家庭为单位),可以预计,未来20年,跨省流动人口将减少,省内、市内和县内人口流动将增加。2015年以后,人口回流的趋势开始变得明显,初步判断,这将是中国新一次、大规模的人口在空间地理的重新流动和配置,也将显著影响中国未来的城镇化格局。

(六)应该借鉴和吸引“重庆地票”的经验,加快土地改革的步伐。重庆地票是一种权利凭证,将闲置、废弃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复垦并经过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后所产生的可交易和转让的用地指标。通过交易购得的“地票”,可以纳入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增加等量城镇建设用地,并在“落地”时冲抵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通过“地票”交易,外出务工的农民把老家闲置的农村宅基地、基本用地转化为一笔可观的收入,在城镇购房或租房、消费,帮助农村沉睡的土地资本实现价值。

如果存在这样的猜想:白水镇的开发商是否能买入白水镇某其它行政村的地票,将其用于白水镇郊区土地开发?如果能实现顺畅交易过程中,白水镇建设土地“占补平衡”仍然能够得以保持,增加了建设用地但整体耕地并没有减少。同时又能为白水镇其它村民闲置的土地提供的收益机会,又能扩大镇区面积及人口规模,加剧进一步集聚。

加快城乡建设,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是贯彻科学发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的社会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健全机制为保障,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新型城镇化体系建设明显加快,被誉为全省传统农区推进城镇化的范本。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城市。近期,我们深入到平舆县调研,通过实地调查,开展座谈交流,对平舆县推进城镇化的做法感触颇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平舆县城和特色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平舆县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城镇网络体系。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个基本点的中心城区为核心,16个乡镇围成环状布局的县域发展格局。东和店、西洋店、射桥等特色城镇的农副产品加工、特色种植、商贸服务业特色鲜明,发展迅速,另外,成立古槐等3个街道办事处,万金店等6个乡实现撤乡建镇。出台鼓励农民进城购房就业政策,引导农民向城市转移,为膨胀城镇规模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城镇承载力逐步增强。几年来,城市建设投入逐年递增,城市建设项目达到235个,县城区已形成十二纵十三横的道路网络,治理改造背街小巷,硬化道路59条,整修了县城区5个出入口,新建改造舆新、陈蕃、永乐等大型专业市场和古槐商业步行街,同时加强供排水、电力、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各乡镇重点建设了一条高标准主干道、一个汽车站、一个乡镇集贸市场、一个小游园、一个垃圾场,街道安装了路灯,小城镇绿化面积从无到有,道路铺建面积迅速增加,公共设施逐步完善,全县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通邮、通电话和通公路,西洋店镇被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

县文化艺术中心均投入使用。建设了平舆二中分校、六中和第二实验小学,建设了县医院外科病房大楼、清河卫生院。

(四)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先后建成了怡馨园、民心苑、陈蕃公园、太任公园、奚仲公园等9个公园和32个小游园。绿化覆盖率达41.2%,绿地率36.8%,人均公共绿地9.2平方米;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2011年动工建设的3万平方米、600套廉租房正在进行内外墙粉刷,2011年动工建设的2.4万平方米、400套公共租赁住房已全部竣工,正在组织竣工验收;今年新建的6万平方米、1200套廉租房已开工建设;先后吸引民间资金24亿多元,投资建设16处住宅小区和安居工程项目,建筑面积62.8万平方米,保证了房产对群众的低价足额供应;射桥镇单老等五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东皇徐寨等9个市县级示范村即将开工建设。

发展集市贸易,推动小城镇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全县小城镇现有各类企业9541家,从业人员达到8.2万人,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如东和店镇的皮毛专业市场,东皇蔬菜批发市场,有效带动和辐射了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六)城镇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实施精细化管理,落实了周五义务劳动、门前五包、双月点评等制度,严管重罚,标本兼治。落实城市规划监管责任,严厉打击土地私买私卖、非法占地、乱搭乱建行为,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各乡镇、街道都成立了卫生清洁队,添置了垃圾清运车、洒水车、果皮箱等卫生设施,做到垃圾不落地,日产日清,乡镇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规划建设还不规范。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原城市规划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这方面在老城区表现比较明显,同时由于部分居民城市化意识淡薄,违反规划的建设行为时有发生,在城乡结合部尤为突出。

(二)城镇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由于城镇建设所需资金量大,虽然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又采取了多种形式吸纳社会资金,但从总体上看,筹资渠道还不宽、办法还不活,资金不足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

业、入学等政策不配套,城镇投资的软硬环境有待改善。在此影响下,城镇的产业规模集群效应差,对投资吸引力不足。

(四)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一方面,随着县城区面积的扩大,居住人口的增加,公共服务设施满足不了广大居民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土地珍贵,见缝插房,拿出来搞绿化的土地少,绿意不浓,整体环境不优。

(五)城镇建设档次有待提升。由于我县城镇建设的规划起步晚,城市规划没有充分重视特色设计,形成建筑风格单一,品位不高,缺乏文化品味和现代气息,千房一面,开发建设档次不高,许多地段仍以零星建设为主,综合开发率低。

三、下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主要措施

县“十二五”规划,加强项目谋划,实现发展规划与项目引进无缝衔接,对入驻中心商务区的项目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严格筛选,力求建亮点、出精品、上档次,推动城镇高品位发展。力争2020年县城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2015年全县城镇人口达到2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2%,2020年城镇人口达到 万人,城镇化率达到 %。

(二)积极发展房地产业。规范发展房地产业,进一步拓展和搞活房地产市场,使房地产业成为拉动城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改善房地产开发结构,有序开发高中低不同档次的商品房,鼓励在新区建一批高层高档次的住宅小区,建立多种保障形式有机结合的城乡住房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建设,满足不同收入水平群体居住要求,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新城区开发与旧城区改造并重,合理。布局房地产项目,做好土地收储、供应工作,做到整体规划、规模开发、有序投放。进一步带动农民进城步伐,着力解决好进城农民就业、社保、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落实好进城农民购房补贴优惠政策,引导农村人口向县城、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聚集。

金诚农贸综合市场、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加快华鼎天下城、恒宇现代城等新上房地产项目建设;抓好投资6000万元的平舆一中、投资1亿元的平舆八中、外国语中学、投资1.5亿元的县人民医院病房楼、投资9000万元的县中医院改扩建项目、投资1.6亿元的龙祥爱心护理院等一批重点公共服务业项目的开工建设。

(四)因地制宜发展中心镇。发挥小城镇连接城乡的关键节点作用,合理布局适度发展,成为周边农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社区中心。完成乡镇详规修编、控制性规划及周边地区规划。大力发展重点城镇,坚持特色立镇、产业立镇,以东和店、西洋店、射桥镇为重点,带动其他乡镇发展,形成促进我县经济发展的小城镇体系。积极发展一般城镇,进一步加快城镇建设和发展,着力加强道路、交通、供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扩大规模,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吸纳和转移农村人口的能力。预计2015年特色城镇数量达到 个,规模 平方公里,人口 万人,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到2020年特色城镇数量达到 个。

(五)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坚持政策引导,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完成152个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编制,启动建设25个新型农村社区,重点推进古槐街道南陈、东皇街道徐寨、清河街道王栋桥、射桥中心镇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阳城、郭楼要结合土地整理项目分别建设一个高标准的新型农村社区。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1-2个省级生态乡镇。

四、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建议

(一)创新城镇规划理念。努力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城镇规划要树立紧凑、复合发展理念,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各种规划相互衔接,充分体现工业、服务业、现代农业三次产业复合,经济、生态、宜居三大功能共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强化城镇建设资金筹措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广开城镇建设资金筹措渠道。强化建设用地保障机制。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优先保障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用地需求。构建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合理提高城市建筑容积率,大力推广多层标准厂房,搞好土地综合利用,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

(二)明确城镇定位。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点,重要的是要让农民进得来,往得下,有工做,留得住。因此推进城镇化进程时,要根据各地的历史、文化、地理、资源等各方面的比较优势,明确各自城镇的功能定位,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以及不同类型的城镇布局。如定位发展工业类型、商贸流通类型、农林牧渔产品类型以及旅游类型等,以此思路制定发展规划。

件建设,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体、环境协调与健康发展,建设文明、安全和谐的新社区。

(四)建立推进城镇化建设激励机制。应通过改革将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协调用于不同规模的城镇发展,特别是在资金配置、行政许可、土地占用、财税政策、金融信贷、进出口、吸引外来资本、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考虑和照顾中小城市和镇的发展需要。可考虑将国家公共资源配置适当向中小城市和镇倾斜,支持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以增强其人口承载能力。

新型城镇化论文(模板14篇)篇十一

自3月18日以来,按照省局(公司)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我们聆听了问局长代表省局(公司)党组作了《深入学习实践活动加快推进企业组织由增长型向成长型转变》的动员讲话,收看了科学发展观专题理论讲座,开展了三次支部集中学习交流活动,自学了《毛泽东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重要文章,通过系列的学习活动,使自己充分认识到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的理解。结合学习情况谈两点初步认识。

一、全面学习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理解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如果没有发展,就不会有缤纷秀丽的自然界,就不会有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就不会有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就不会有人的认认识不断提高,发展是永恒的定律。中国共产党始终用发展的观念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法则是发展生产,保障供给”,关于“我国人民应当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关于“统筹兼顾,各得其所”等一系列关于发展的思想,是符合社会主义建国初期的发展观念、方针政策,使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农业得到了发展,初步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部分人先富和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初级阶段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发展才是硬道理”等一系列发展观,指导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改革开放取得的了巨大成功,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进步。

关于“要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依靠劳动者素质上来”“科教兴国”“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可持续发展”“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继续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开始迈入小康社会。

以为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继承和发展了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认识,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将引领中国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顺利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关于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指导我们实践的“金钥匙”,因此,需要我们学好用好。

二、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理解把握全省系统20xx年中心工作。

过去在工作中常常引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句话,可以说是用的多,想的少。通过这次的学习,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新认识新提高。科学发展观不仅是理论,更是方法论和实践论的统一;科学发展观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具体的可操作的行动指南,需要每一个领导干部以及广大党员干部身体力行。科学发展观需要结合实际运用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形成各自具体的科学发展理念、方法、模式、途径和目标。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着力点是结合行业实际实践科学发展观,将科学发展观植根于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中,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具体化、细化到行业的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来理解把握行业的中心工作和目标任务。从而使思想认识上更加统一,行动上更加自觉,方法步骤上更加科学,实践效果上更加明显。

问局长代表省局公司党组对20xx年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全国烟草工作会议精神,严格落实国家局提出的“烟叶防过热、卷烟上水平、税利保增长”的工作要求,以推进企业组织转型为主线,以一线员工和零售终端为工作着力点,确保经济增长,确保市场秩序,确保规范,确保安全,促进全省系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国60周年“。为顺利完成目标任务,需要我们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理解我省系统全年的中心工作。

满足消费需求。所有这些举措是根据行业内外部的变化而采取的积极有效的符合行业当前实际的措施、手段和方法是科学发展观在行业的具体应用。

二是用发展观理解把握全面规范。近十年来烟草行业的发展充分说明,没有行业的不断规范,就没有行业今天的发展壮大。应当说规范促发展是行业的一条宝贵的成功经验,已经深入人心。首先,规范创造了公平的环境。没有规范,就没有送货上门,打假就变成了假打,宏观调控就会失灵,烟叶就会超种超收,越超收行业的包袱越重;卷烟计划就会变成一纸空文,低价倾销,体外循环,偷逃税款,假公济私,恶性竞争就在所难免,最终损害的是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危害的是行业自身的利益。第二,规范出效益出竞争力。行业规范了,政令畅通调控有力,公平交易竞争有序,打假有力市场得控,服务到位客户满意,价格稳定效益增长。第三规范促进发展。随着行业规范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不断促进行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规范环境下的发展是健康的发展,因为它维护了国家利益维护了消费者利益;是协调的发展,它兼顾了农业、工业、商业三者关系,兼顾了经营者、零售户、消费者三者利益关系;是可持续的发展,它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为国家持续做出较大贡献,随着两个“十多个”的实现,大企业大品牌的形成,烟草的内部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队伍素质的不断提升,将为烟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和智力支持。第四,规范需要不断提高。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的规范与几年前的规范从形式到内容有着本质的差别,过去的规范强调的是合法合规,今天更加注重有效性,即从行为层面上升到思想层面,从规章制度上升到流程和文化;过去的规范强调的是上对下外对内的他律,今天更加强调领导班子以及广大员工的自律;过去的规范所涵盖是局部的浅层次的,今天强调的是全面的深层次的规范。因此开展全面规范梳理年活动是适应行业发展新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在行业的具体的现时的体现,将促进我省系统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发展,最终实现成长型企业的目标。

三是用发展观理解把握基础管理。近几年来,我们的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基础在不断的夯实,但与行业发展的要求比,与先进企业的水平比,我们还有不少差距,无论是经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费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管理等,还需要下大力气加强基础工作。因此,需要运用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加强基础管理,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通过信息技术来梳理、优化和固化流程,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要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活动,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按照“一个转变、四个融入”的思路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等等。通过不断夯实工作基础,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是用发展观理解把握队伍建设。近几年来行业的发展为员工的成长搭建了舞台,提供了空间,“四定改革”激发员工的活力,队伍素质得到了提升。但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日趋激烈,经济危机不断蔓延的趋势未根本扭转,行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多变,要求领导干部不断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具有科学的决策水平;要求我们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形势变化,为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加强队伍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发展依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广大员工共享发展成果。

在刚刚结束的财务审计工作会议上,贾总对20xx年的财务审计工作,按照国家局的要求和省局工作的中心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问总到会并作了《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工作转型》的重要讲话,要求全体财务审计人员努力做到“四个更加”,即更加有效地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更加有力地落实全面规范,更加扎实地打牢财务审计基础,更加积极地加强队伍建设,我们将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把握自身工作的规律性,提高适应性,增强主动性,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实现“四个确保”做出积极贡献。

新型城镇化论文(模板14篇)篇十二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段。我们要牢牢把握住城镇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要妥善应对种种挑战。城镇化的成功将大力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以及构建和谐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扬州地区城镇化建设经历了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的低速起步阶段和90年代中后期的高速发展阶段。然而,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在带来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诸如城乡差距明显,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弊端;近年来,为了积极响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号召,扬州开始步入城镇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早在“十一五”期间,扬州就已经认真贯彻城镇化发展纲要,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扬州市“十二五”发展更是制定了关于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它是“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我们要肯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同时也要分清形势,勇于发现不足,善于抓住机遇,沉着迎接挑战。

本调研报告将分析解读中央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规划文件,全面分析扬州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挖掘现行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再结合苏南和浙江等地城镇化建设的优秀案例,最后得出关于扬州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新型城镇化是我党十八大制定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我国面临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时期重要的改革发展引擎。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镇化,我党正确分析传统城镇化的不足,进而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其“新”的内涵在于强调以人为本,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强调四化同步,就是要深入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强调优化布局,就是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强调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文化传承,彰显城市的特色和个性;强调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本次新型城镇化提出了7大原则,即:以人为本,公平共享:将人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四化同步,统筹城乡: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同步发展;优化布局,集约高效:根据实际的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建设布局;生态文明,绿色低碳:贯彻环保低碳的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发展;文化传承,彰显特色:因地制宜,杜绝千城一面;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处理好市场与政府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形成自上而下,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制度。它们是实行新型城镇化建设强有力的思想指导,是分析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的理论依据。

传统城镇化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其固有的弊端是无法忽视的。首先,传统城镇化“重城轻乡”,“重工轻农”的导向造成了农村萧条与城市过度扩张并存的尴尬局面;其次,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之间缺乏有效合理的衔接,应当创造更多交流合作契机;第三,没有因地制宜,导致城市缺乏品牌效应;第四,发展质量不高,资源消耗和浪费严重;最后,缺乏产业创新机制,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困难,产业结构不成体系。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在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段,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党伟大而明智的历史性决策。

根据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扬州市城镇化率为61.20%,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4.77%)6.43个百分点,低于省均(65.21%)4.01个百分点。与省内城市相比,居省内第六。

上图直观地反映出扬州近10年来的城镇化发展逐年稳步上升的趋势。然而,扬州城镇化发展虽总体呈良好上升态势,但与苏南城市城镇化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2.1城镇体系基本建立,城市群雏形初步形成。

扬州目前已形成以扬州主城区为中心,以高邮,宝应,仪征三个县级城镇为重点的城镇体系。该体系还包含11个重点中心镇和其他64个乡镇。其中,11个重点中心镇包括:小纪镇,郭村镇,邵伯镇,菱塘回族乡,三垛镇,临泽镇,射阳湖镇,曹甸镇,范水镇,月塘镇和大仪镇。扬州的城镇体系以扬州主城区为核心,呈辐射状对周围的次级城镇进行服务和管理。由此可见,扬州地区的城市群已经初具规模,其结构类似于卫星城市体系。新型城镇化注重大中小城镇的合理协调发展,促进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合理化。扬州地区初步成型的城镇体系为今后城镇化进程奠定了可靠的结构基础,有助于未来形成城镇功能互补、发展相互促进的格局。

2.2.2中心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进程加快。

根据扬州市总体规划(2012-2020),扬州中心城区面积扩大至以扬溧高速、启扬高速、京沪高速、长江及夹江围合的范围,面积增至640平方公里。随着中心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张,它所能吸纳的人口数量也在上涨。根据总规,预计到2020年,扬州中心城区人口将高达210万。扬州积极推进新城建设,打造完善西区新城,以江都地区的发展融合作为契机,建设江广融合地区“智慧生态新城”。中心城区的扩容过程必将产生大量的就业岗位,增加城市可吸纳人口数量。由此看出,扬州城市发展需求旺盛,可吸纳人口数量大于需转移人口,城镇化建设是大势所趋。

2.2.3扬州整体发展质量得到提高,人居环境有所改善。

扬州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城镇的公共服务能力也得到提升,生态与人居环境有所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十一五”期间,扬州城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绿色城镇化水平高,居地级市前列。2014icma国际区域峰会发布“中国小城镇居民综合生活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扬州市民对于本地区的交通,医疗,生态,教育等各方面均持有较高的满意度。相较其他城市,扬州地区的生活满意度综合得分最高。2006年扬州荣获“联合国人居奖”也从侧面肯定了扬州新型城镇化的成果。为了进一步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保护生态耕地,扬州编制了“十三五”土地利用和产业发展规划。

2.2.4小城镇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对市域经济拉动作用明显。

扬州地区小城镇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不断上升。根据江苏省统计局2009年发布的《扬州乡镇经济发展及实证分析》,扬州小城镇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也趋于合理化;乡镇财政收入稳步增加;乡镇企业数量逐步增大;外资引入比例增大;乡镇固定资产投资加快。以邵伯镇为例,它以龙虾产业为载体,大力发展旅游美食文化经济。它的美食旅游产业也积极带动了其周边乡镇的经济发展。由此可见,小城镇作为重要的区域载体,已经成为扬州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州区划调整加强了中心城区对周边城镇的辐射引导能力,促进小城镇生产布局优化;因此,它为小城镇带来了发展新机遇,利于城乡统筹。小城镇经济发展模式灵活多样,具有地区特色,它的持续健康发展必将大力拉动以扬州市为中心的城镇体系的繁荣与稳定。

3.1合理布局有待提高,城乡二元制制约公平共享。

扬州城镇化总体水平不高,与苏南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且城镇化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与工业化进程,这造成了地区发展不均衡,城镇层次结构难以发展,未能形成合理的“梯度分布”。市区,县城人口的高度密集与小城镇人口的低密度并存。城市群雏形只是初步建立,各级城镇之间未能形成高效良好的互补合作机制;城市体系的等级缺位使中心城区发展压力过大,并且严重影响了中小城镇的健康发展;中心城区辐射面未能覆盖整个城镇系统,带动能力有待提高。

城乡二元制造成了农业人口进城就业难。城镇化造成了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现状。短期来看,解决了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问题;但长期来看,城市发展饱和之后,农民工的处境就变得进退两难。农村宅基地的补偿条例未能考虑到土地的升值潜力,这导致了补偿款普遍偏低。城镇社会保障能力较弱,农民工无法享受到社会保障。城乡二元结构更加剧了农民工的尴尬处境,使社会难以实现真正的公平化。未来扬州的规划要打破城乡二元制,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化,以城带乡,公平共享,协同发展的和谐局面。

3.2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建设用地与耕地矛盾大。

扬州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城镇化发展质量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传统的城镇化运用粗放型的发展模式,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与城镇化率,导致城镇化忽略了发展质量。城镇产业结构整体层次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不相协调。城乡用地结构不合理,土地集约利用与苏南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传统的城市规划注重空间分布,将土地按照功能区划分,造成了工业区等与居住区的隔离。上下班高峰期容易造成交通阻塞,使交通成为难题,降低了城市生活品质。这样的规划理念并不能体现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要求,并且会进一步加剧城镇化建设用地规模与耕地数量的矛盾。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当以不牺牲农业用地为前提,摒弃粗放式发展模式,采取集约型的发展方式,节约资源,提高科技水平,使经济,社会,环境相协调,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3.3城镇产业集聚能力不强,产城融合度不高。

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至关重要,要突出和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且发挥好政府制定规划政策的引导作用。扬州城镇产业集聚能力不强,市场主导能力不够,城镇化过度依赖政府政策推动,城镇化过程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不高。产业集聚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它有助于产生大量的规模效益,进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发展地区经济。扬州的城镇产业结构不成体系,未形成完善的园区化集约发展模式,乡镇工业普遍集聚效应不强;企业整合生产要素,生产资源的能力有待提高。松散的产业结构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增加了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成本。

3.4城镇建设品质不高,基础设施水平配套不足。

基础设施是城镇化的物质基础和空间平台,也体现了一个地区城镇化的品质。扬州市民对于城市大环境的满意度较高,但是对于一些具体的小环境,如公共场所和居民区,表示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比如卫生环境不理想,卫生管理不到位。基础设施建设是扬州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这也反映出扬州现状城镇建设品质不高的问题。现阶段扬州的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够充分,功能不够健全,服务不够全面,质量不够完善;这一现状在乡镇级地区尤为突出。不少市民反应“停车难”的问题,认为扬州的公共停车位严重不足。另外,交通系统和环卫设施也有很大不足:如智能公交覆盖面还很狭窄,公交班次少,车内环境差,一些旧城区垃圾无法及时有效清理。更为紧要的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业人口的半城市化势必为扬州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城镇化中大量人口的涌入要求城市不仅在数量上增加公共基础设施,更要在质量上大力提升公共服务系统的性能。

4.相关案例。

4.1无锡阳山镇“桃文化”生态旅游。

无锡阳山镇在新型城镇化的大潮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苏锡常都市圈融生态、休闲、度假、养生为一体的特色“后花园”。阳山镇善于开拓创新,自主探索出了一套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乐活智慧新市镇建设模式。阳山镇地处江南水乡,以“中国水蜜桃之乡”而闻名。阳山镇因地制宜,牢牢抓住机遇,积极打造以山水田园为景观特色、以桃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和生态农业为主导、现代工业为基础、产业协调发展的特色乡镇。阳山镇的桃文化博览园深挖桃源农耕文化、地质科普文化、佛教禅宗文化、儒家书院文化,打造桃乡农产品研发展示区、桃园农家体验区、桃缘火山温泉休闲区、桃花源居家养生社区等四大功能区。

阳山镇利用本地桃业优势,引导发展水蜜桃种植业,提高了绿化覆盖率,优化了环境生态;稳步发展以水蜜桃为主的多种经营,也打造了地区品牌效应,增加了经济收入。阳山镇根植于本土文化特色,因地制宜的规划方针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

4.2浙江桐庐中国最美县城。

作为“中国最美县城”,桐庐县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开发规划理念,本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将发展根植于它固有的环境风景资本,一开始就紧抓“美丽建设”。并且,桐庐人善于抓住机遇,在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不忘融入现代科技,勇于开拓,抓住机遇,积极发展各类新兴产业。

桐庐县的规划因地制宜,有序开发,突出重点,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城市跨江南岸发展,建设富春时代广场,拉开了城市框架,构建美丽县城的载体;第二阶段,重点建设高速公路入城口景观、迎春路商务区,树立桐庐美丽发展的形象。同时,结合三江两岸生态环境整治工程,通过保护、改造等多种手段,推出了环溪、荻浦、深澳、阳山畈、芦茨省级乡村慢生活体验区、莪山畲族风情村等一系列美丽乡村精品村,突出了美丽亮点;第三阶段,借助旅游,交通,科技西进,高校引入,富春江科技城,富春健康城建设等平台,大力发展快递,电商等各类新兴产业,拓宽发展方式,夯实美丽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如今的桐庐已经被打造成了一座兼具传统历史美感和当代商业元素的美丽县城;其文化老城,都市新区,科技新城各司其职,交相呼应,相得益彰,使得整个城市宜居宜业宜游。

5.1发展乡村旅游,走特色发展之路。

扬州地区地域文化独特,具有较大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彰显地域文化,解决农民工返乡就业问题,并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无锡阳山镇的民俗生态旅游给扬州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可借鉴的先例。阳山镇以“桃文化”为基点,扬州地区可以因地制宜,规划时,应根据不同的城镇文化来定位发展方式:如邵伯“龙虾文化”,仪征龙舟赛,江都漆画,高邮民歌等。

发展乡村旅游业不仅是对新型城镇化的积极响应,也是一条大有裨益的特色发展之路。将有利于改善城镇的技术设施条件,提高城镇化整体综合水平,优化城镇环境面貌。乡村旅游还能吸引农民工返乡,经营乡村旅游产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难,待遇差的问题。对于旅游区而言,乡村旅游能活跃当地经济,增加收入,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旅游业的发展还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村民素质,改变价值观念,促进多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未来扬州要深度挖掘地区文化特色,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将区域文化发扬光大,树立扬州旅游名城的良好形象。

5.2走集约发展之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

城镇化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与有限的耕地数量之间矛盾日益增长。因此,要坚持走集约发展之路,切实保障农业用地的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合理利用资源,注重高效益,高效率的“内涵增长”。

为了实现集约化的发展模式,加强扬州城镇产业的集聚能力,使零散的产业结构系统化,我市可以学习苏南地区工业园区的成功先例。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并且借助产业融合,拓展延伸产业链,形成园区的产业集群效应。园区化的发展将会推动工业化社会的转变,进而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同时,也有助于节约工业用地,为农田保护提供保障。不仅如此,园区还有助于招商引资,为区域经济增添活力,但是要注意精准定位与系统化的运作。

为了更好地保护耕地数量,还应学习应用城市边界的理念,明确城镇开发边界,加快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地区的整治和改造。未来的规划可以利用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有效阻止小城镇发展边界的蔓延。

5.3产城融合,以业兴城。

产业是城镇化的重要支撑,要逐步减少政府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干预作用,加大市场的主导力,做好城镇化前期规划定位准备,避免出现空城死城的状况,真正地落实产业在城镇中的位置和发展空间;把握产业趋势,注重前瞻性规划,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产业繁荣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传统城市规划注重空间分布,新型规划更加注重产业引导,产城融合的施行也有助于缓解传统规划带来的交通问题:将绿色高效低污染产业分布于城区中,减少交通量,方便市民上下班,并且降低交通污染。

桐庐县的电子商务产业为扬州的产城融合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本。根据地区特征,扬州可以采取培育特色产业,开发信息产业,发展“亲农”产业,推广绿色产业等方法来推动产城融合。我们要学习桐庐县因地制宜,挖掘地区优势的规划方针,不断推陈出新,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开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拓宽扬州未来发展途径。

5.4提升城市生态品质,美化乡镇村环境。

扬州自古以环境优美著称,拥有“月亮城”的美誉。扬州的新型城镇化要坚守城市生态品质大关,在发展的同时,注重美化乡村镇环境。要着力提升小城镇的发展品质,优化乡村镇环境。重点加快道路、给排水、污水处理、垃圾收运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强组织实施城镇和村庄的环境整治行动,增强城镇公共服务能力。

要将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融入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严守生态红线,合理规划生产与生态空间,依靠科技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在改善城镇面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保护生态资源、保持生态优势、提升生态品质。随着城市规划技术的不断提升,“海绵城市”这一理念逐步成为城市规划领域的热门话题。扬州地区水体改造条件较好,水系丰富,水塘众多,非常符合创建海绵城市的条件。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湖、湿地、坑塘、沟渠等水体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同时,以城市建筑、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等建设为载体,积极实行垂直绿化,绿化屋顶,植草沟等项目。创建海绵城市有助于增大城镇绿化面积,保持原始水土风貌,对于环境保护,美化村镇,树立扬州旅游胜地等方面,都是大有裨益的。

文档为doc格式。

新型城镇化论文(模板14篇)篇十三

多年来,我局围绕和谐任丘建设,以生态创建为抓手,严厉打击违法排污,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环保工作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从减排的角度来说,主要污染物指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其中cod和氨氮存在于水体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存在于气体中。20xx年,根据国务院部署开展了污染源普查工作,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奠定了基础。20xx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动态调整,20xx年、20xx年这两年没有准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数据。

20xx年,我市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数据分别为:20xx年xx吨、20xx年xx吨、20xx年xx吨、20xx年xx吨。

“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由“十一五”时期的cod、二氧化硫两项指标增加为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指标。同时,我市作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节能减排“双三十”单位,市政府与省政府签订《任丘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到20xx年,我市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排放量分别控制在20xx年xx吨、20xx年xx吨、20xx年xx吨、20xx年xx吨。在20xx年排放基础上分别削减xx.x%、xx.x%、x.x%、xx.x%。

(二)减排工作推进措施。

针对以上四类主要污染物,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主要从上工程、调结构、抓管理三个方面削减污染物。

上工程是指要求污染排放量大,治理设施陈旧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的企业重新安装治理设备。“十一五”期间,我市按照“抓典型、抓重点、带全局”的思路,筛选出能耗高、排污量大的三个乡、三个镇、三个开发区、三条河流、三十三家重点企业,实施了“六个三”减排工程,通过重点工程的带动作用,使减排工作在全市全面铺开。20xx年,结合我市实际,实施了城东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联谊纸业和普鑫纸业污水深度治理工程、雁南工业区x家热镀锌企业煤改气工程、喜彪洁具有限公司炉窑尾气再利用工程、九环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锅炉脱硫设施改造等一系列减排项目,为有效削减cod、氨氮及sox提供了强有力的工程支撑。

20xx年,投资xxx余万元完善了市区收水管网,提高了污水处理厂收水效果,日增加水量x千立方米,有效缓解了cod和氨氮减排压力;完成了燕南工业区新华金属制品厂和华艺建筑门窗有限公司x家企业“煤改气”工程的改造,实现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总量削减;华北石化公司气浮隔油项目顺利投运,由隔油池替代原来的隔油罐,减轻了后续生化阶段的处理压力,提高了处理效果;投资xxx余万元支持任丘市古淀畜牧有限公司沼气发电项目沼液池和粪便储存池的建设,并对x家规模化肉鸡养殖小区储粪池进行了改造。通过推进重点减排工程,实现了大量污染物的削减。

调结构指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如取缔小电镀、小颗粒、小轧钢等。20xx年,我市出台了《任丘市控制燃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工作实施方案》,关停了xx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砖厂、造纸厂、化工厂和水洗厂,与京东橡胶等x家燃煤大户签订了燃煤削减承诺书,对任丘市东方水洗厂、长兴造纸厂的蒸汽锅炉进行了节能技改,效果显著。20xx年,我局对辖区内所有列入20xx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的20xx型和20xx型造纸机和达不到产能规模的x家砖厂进行了取缔,腾出发展空间,支持一批规模大、效率高、环境友好的企业建设,提升发展潜力和水平。20xx年,又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对任丘市中原造纸厂等x家达不到产能规模要求的造纸厂及经限期治理依然不能稳定达标的永强水洗厂进行了取缔,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

抓管理指对重点排污单位加强监管,确保其长期稳定达标排放。一是严把关,控增量。完善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机制,严格执行“七个不批”,不断提高建设项目准入门槛,杜绝“两高一资”项目在我市落户。二是强管理,保运行。对国控、省控及已经完工的减排工程,采取“常态化巡查”、“不定期暗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管理措施,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减排项目稳定运行,实现减排成果的.顺利接转。三是严问责,保长效。市政府与各乡镇及有关部门签订了减排责任状,严格执行减排问责和一票否决,对乡镇及有关部门实行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一起考核,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的转变。

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xx年x月,我市城东污水处理厂正式通过验收,该厂投资20xx万元,设计处理能力x万吨/日,主要处理市区、油区居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采取百乐克工艺,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xxx―20xx)中二级标准。

20xx年xx月,我市投资20xx余万元,对城东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提标改造工程,改造后出水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xxx―20xx)中一级标准的a标准。

20xx年x月,投资20xx万元的任丘市美环垃圾处理厂正常投入使用,该厂设计容量xxx万立方米,垃圾渗滤液日处理能力达到xxx立方米。垃圾处理方式采用卫生填埋、进行无害化处理。

20xx年,任丘热电xx万超临界供热工程x号、x号机组正式投入运行。该项目是国家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点支持项目―华北石化油品质量升级项目的配套工程,承担着为石化基地输送工业蒸汽和向市区、油区提供冬季采暖热源的任务。目前,热电厂热力管网已经取代了任丘市金盾华庭、梅园三期两个大型生活小区及华北油田四个服务处的冬季燃煤锅炉。

20xx年x月,投资20xx余万元的任丘市洁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该厂主要处理雁翎工业园区(南区)铝型材加工及酸洗带钢企业的生产废水。

三、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中采取的环保措施。

1、强力推进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做到增产减污、节能降耗。目前,我市已有家企业完成了清洁生产审核验收,计划到20xx年,完成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2、大力实施了工业企业“煤改天然气”工程减排,主要热镀锌和铝型材厂家淘汰了燃煤炉窑,改用清洁能源天然气作为燃料,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

3、严厉打击非法排污。我局已连续七年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今年以来,我局进一步加大非法违法排污打击力度,连续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三查”行动、环境整治集中行动、坑塘沟渠专项治理、中高考禁噪、秸秆禁烧等一系列专项行动,使我市突出环境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重点行业环境达标水平显著提高。在今年x月开展的环境整治集中行动中,我局共出动监察人员20xx人次,排查企业xxx家;限期整改xx家;行政处罚xx家;停产治理x家;依法关停xx家;对x家企业实施挂牌督办。公安部门立案xx起;刑事拘留xx人;取保候审x人。电力局断高压xx户;断低压xx户;处理违约用电xx家;移送公安局x家,有力地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

4、积极开展生态创建工作,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步伐。目前,我市已完成了x个国家级生态村和x个省级生态村创建工作,20xx年xx月xx日,完成了梁召镇和辛中驿镇环境规划的论证验收;20xx年xx月xx日,完成了石门桥镇和议论堡乡环境规划的论证验收。20xx年,苟各庄镇、长丰镇生态环境规划正在编制中,西环路办事处宋庄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和辛中驿镇创建省级环境优美城镇的工作已全面展开。

5、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工作。20xx年x月,xxx村等x个村庄通过核查验收。今年,对中华路办事处、北各庄、张桥、徐庄、芦各庄、西凉、八里屯、北五里铺、东西八村等xx个村进行了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目前,完成了各村污水管网和生活垃圾暂存点建设。

1、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中践行生态文明,加快推进生态村、镇创建活动、抓好示范样板建设,同时加紧建立长效机制,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常抓不懈。

2、开展镇(村)环境综合整治。投入专项资金对镇(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等进行综合治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并实现制度化、规范划,常态化管理。进一步完善乡镇农村垃圾收运系统,使各镇垃圾收运逐步向村社延伸,逐步形成“户分、村收、镇运、区中转、市处理”格局。逐步提高行政镇(村)的生活污水处理率、垃圾定点收集无害化处理率、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理率。

3、加强城镇工业污染防控。严格环境准入,严格审批进程,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对民生工程项目行政审批再提速。对各乡镇辖区内工业企业实施综合整治,强制性推行污染治理,严查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对污染严重,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无治污技术的企业坚决不予审批。对已经存的落后企业,加大监管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对治理无望的坚决关闭,保证各排污单位依法排污。

4、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积极探索农村环境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环保工作体系和长效管理考核等长效机制,推动镇街及涉农部门协作,齐抓共管。

新型城镇化论文(模板14篇)篇十四

城镇化的逻辑起点是人口、土地和资金的流动,这三大要素的“流动能力”引起城镇规模经济、专业化、交通运输、市场贸易的变化,进而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镇化的空间地理分布形态。要素流动最终呈现的形式是生产结构、就业结构、消费模式以及居住方式的四个转变。

二、调查方法与程序

我们首先预想新型城镇化建设可能面临的财政支出、土地产权及产业形成问题,并制作出问卷,然后对白水镇新镇容、西长村以及闵家新村的经验和实际做法进行实地调查和访问调查,发现可取的经验并分析成功的原因,而后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分别对这种新型城镇化模式地提出了设想和个人建议。

三、现状与背景

(一)白水镇经济地理现状:白水镇位于汨罗境内东南部,距长沙70公里,距岳阳90公里,距汨罗市区22公里,距湘阴20公里。面积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万亩,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50个村民小组,共7556户,总人口36176人,其中农业人口30062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镇域有河名白水江,源出玉池乡白鹤洞,由东南向西北流经镇域,注入湘江,白水镇因其而得名。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二批建设宜居小镇、宜居村庄示范名单,汨罗市白水镇西长村榜上有名。住建部此次公布第二批示范名单,共确定全国45个镇为宜居小镇示范、61个村为宜居村庄示范。宜居村庄示范要求田园宜居、村庄宜居和生活宜居。

(二)西长村:距汨罗市区15公里,村域面积4.25平方公里,辖20个村民小组、农户407户,全村共1642人,人均年收入达13100元。西长村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全村森林绿化率、覆盖率达90%以上,全村有珍贵树木800亩,油茶林800亩,苗圃200亩、垂钓中心50亩、休闲娱乐场地50亩,果蔬基地250亩,休闲娱乐产业50亩,是湖湘地区珍贵苗木种植、销售和生态休闲旅游基地。西长村采取村村联办的方式建有小学和幼儿园,还即将与湘雅医院共建养老山庄,成立了农房安全管理小组,定期对村属农房安全进行评级评价,对危房进行改造升级。近年来,该村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后获得“全国美丽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旅游星级园区”“ 湖南省农村新型集中社区建设试点村”等荣誉。

四、白水城镇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78—1990 年,由于临近火车站等区位优势,周边几个城镇的人口集中商品批发,物流,贸易等活动,同时当时的乡镇企业经济,诸如纺织厂,氮肥化工厂等具有一定效益。

第二阶段: 1990—2004 年,改革开放后,镇国有企业受到沿海产品和技术冲击,其间年均增长率急剧下滑,最终企业全部倒闭,政府财政陷入严重困境,教师、乡镇政府职员工资无法支付。

第三阶段: 2015—2015年,镇领导班子换届给白水镇提供了新的发展转机,镇政府坚持规划引领思想,已经编制完成2012-2020年近期发展规划和2021-2030年远期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宜居开放型城镇形态,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能人参与”的策略。

白水镇发展的路径可能出现诺瑟姆所谓的“s”道路,即城镇化率在30%之前,是小马拉大车,走得很慢; 城镇化增长率从30% 会城镇规模迅速扩大。

五、白水城镇化策略与发展

白水城镇经济之所以发展较为成功,是因为在这个地理空间上形成生产结构、就业结构、消费模式和居住方式的“城镇化”,主要是下列三个条件推动:

(1)地理区位优势或距离缩短

地理区位或距离是指商品、服务、劳动力、资本、信息和知识穿越空间的难度程度:对于商品和服务贸易所谓“距离”,最关键的含义是城乡之间、不同城市之间贸易活动的时间和交易成本,就小城镇而言,大城市之间外围城市具备被产业辐射的优势。此外,沿海港口、河流水运、铁路交通枢纽位置特别重要,白水镇就具备这样的区位优势,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均跨镇而过,同时距长沙70公里,距岳阳90公里,距汨罗市区22公里,距湘阴20公里又是其天生的自然条件。此外镇政府还进一步通过完善本地基建投资来减少交易成本和通勤时间,具体做法是:硬化道路、场坪4.6万平方米,喷涂交通标志1200平方米,安装监控22处,改造电网8000米,架设路灯480盏等。

(2)密度的提高

白水镇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国防科大外场训练基地入驻,通过该基地科研活动、后勤供给、学术会议等拉动当地的消费,逐步形成要素集聚机制,促进人流、物流、资本流、信息流的地域集聚,使得规模经济的效应越明显,生产集中到一个地方的动力就越强,从而实现生产密度的提升;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也是市场潜在需求最大的地方,贸易更容易实现。

(3)开放度的增加

开放度的提高是要打破对商品、服务、资本和知识跨地区流通的限制性因素,对白水镇而言最容易着手的就是引导社会资本流入本地。首先,政府主动出面与在外地经商本籍人士沟通,寓外乡友回乡投资,比如,建设西长村就是由徐伟平。杨建伟、戴海波三个本地老板牵头,村组群众以土地入股模式。依靠广大民众强烈的自我创业、自我发展的欲望,发展民营经济和“草根经济”;打破人口流动的界限,吸引外镇人口定居买房。

有限度的政府公共职能对于以上三个条件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但这个“度”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即需要更好地让市场力量得以发挥,让人口、土地和资金的流动更加畅通,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时, 决定城市增长的不再是本地的资源禀赋, 而是城市本身集聚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能力。

六、白水镇具体措施

(1)财政收入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也就是所谓的土地财政,通过土地挂牌新建商品房,吸引周边镇或外出务工人员回家置业。2015年镇总财政收入3500万元,其中一半地税收入、土地出让收入近1000万元左右,其他地方税种年800-900万元,转移收入420万。

(2)成立城镇自治委员会,该成员由本地有影响力人士构成。建立规范的有地方特色的环境整治方案,成立环境管理小组,聘请保洁员日产日清,每户门前有垃圾箱,道路两边摆放垃圾桶1000多个,统一制作门店招牌600余块,建设了新的3个绿化广场或公园。

(3)树立西长村、闵家巷村示范村榜样,以基础社会建设为抓手,以文明屋场创建带动整个西长村发展,建立西长生态农业科技园、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如鸡鸭野外放养养殖,提高附加值。促进生态旅游发展,珍稀树木花草为龙头提高乡村观光农业的档次。闵家新村接待中心为基础的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开始启动,辅助以民俗建设和筹建高级疗养院。。

(4)西长村土地流转3000亩,农民入股农业公司,获得收益分成。同时引进了农林综合开发公司湖南青果公司,与种植珍稀林木花草,包括红豆杉,竹柏,罗汉松,日本樱花,美国红枫,紫薇,红叶石楠。

(5)村务公开,民主管理。

六、白水镇的困境与思考

(一)从财政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白水镇还是没有摆脱土地财政的漩涡,尤其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缓慢,房地产市场进入转型调整期,这种投融资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担忧的。

(二)不管是新型城镇化还是农村社区建设,土地问题是核心问题。全省、甚至全县的城乡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没有看到有重大突破,自下而上地推动土地政策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的路径是受阻的。

(三)“半城镇化”或“不完全城镇化”仍然是白水镇没有摆脱的困境,大量本地农业转移人口离开祖辈耕种土地到外地或县城务工获取收入来源,他们在白水城镇购置住宅仅仅为了方便小孩就近读书,其社会保障、认同感和归属感都处于非常初级阶段。

(四)无产业支撑的过度城镇化受外界经济环境影响极容易变为“空城”,而且白水镇存在产业结构雷同, 特色产业不明显, 主导产业不突出等现象。城镇长期繁荣发展与产业发展有直接的关系,以美国旧金山附近的`小城镇帕洛阿尔托为例, 该镇是一个只有5. 6 万人的小城镇, 在发展过程中, 依托毗邻斯坦福大学的优势, 发展包括电子、软件和生物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 成为世界上最充满活力的小城镇之一。

(五)对回流劳动力缺乏具体政策或做法,这次人口回流历史转型格局值得关注。人口回流过去20多年,流动人口从内陆走向沿海,目前基于中国已经到来的老龄化、中国特有的人口流动方式(与国外不同,中国的人口流动是以单个劳动力为单位,而不是以家庭为单位),可以预计,未来20年,跨省流动人口将减少,省内、市内和县内人口流动将增加。2015年以后,人口回流的趋势开始变得明显,初步判断,这将是中国新一次、大规模的人口在空间地理的重新流动和配置,也将显著影响中国未来的城镇化格局。

(六)应该借鉴和吸引“重庆地票”的经验,加快土地改革的步伐。重庆地票是一种权利凭证,将闲置、废弃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复垦并经过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后所产生的可交易和转让的用地指标。通过交易购得的“地票”,可以纳入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增加等量城镇建设用地,并在“落地”时冲抵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通过“地票”交易,外出务工的农民把老家闲置的农村宅基地、基本用地转化为一笔可观的收入,在城镇购房或租房、消费,帮助农村沉睡的土地资本实现价值。

如果存在这样的猜想:白水镇的开发商是否能买入白水镇某其它行政村的地票,将其用于白水镇郊区土地开发?如果能实现顺畅交易过程中,白水镇建设土地“占补平衡”仍然能够得以保持,增加了建设用地但整体耕地并没有减少。同时又能为白水镇其它村民闲置的土地提供的收益机会,又能扩大镇区面积及人口规模,加剧进一步集聚。

相关范文推荐

    新宪法修改学习心得体会(热门19篇)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反思并改正错误,实现自我提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触动心灵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第一段:引入宪法修改案的背景(约200字)

    竞选社长演讲稿(热门20篇)

    竞选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过程,需要候选人充分了解选民需求,制定合适的竞选策略。下面是一些竞选活动的成功案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灵感和启示。尊敬的师哥师姐,亲爱的同学们

    一次难忘的元旦联欢会(通用15篇)

    优秀作文的结构严谨有序,逻辑清晰,使读者能够迅速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范文,通过它们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法律实践课程心得范文(1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考。时光如白驹过隙,不知

    我的学艺之路(热门16篇)

    一篇优秀作文能够给人以启示和感动,使人产生共鸣和思考。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作文的范例,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葫芦丝——是一种古老的傣家艺术。它

    音乐教研的心得体会范文(17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从而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借鉴其中的优点和亮点。教育是一项充满情感和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要求(专业16篇)

    毕业论文是学生与导师进行密切合作的机会,可以深入了解导师在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有标题页和提纲页的英语论文,其

    下一周工作计划(模板16篇)

    工作计划书需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时间和资源,提高工作计划的可行性。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工作计划书的范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

    畜禽养殖管理制度(汇总14篇)

    规章制度的修订和更新是非常必要的,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规章制度需要不断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规章制度的制定离不开对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的分析研究,这里是我们的研究

    写植物的小学生(汇总18篇)

    优秀作文需要有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细节,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我家旁边有一片翠竹林,翠竹林中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