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立体化教学论文(优秀15篇)

时间:2023-12-10 作者:碧墨

范文范本是写作过程中的参照物,可以帮助我们规范和提高文章的质量。以下是一些著名作家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灵感和指导。

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立体化教学论文(优秀15篇)篇一

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创设情境,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地去参与、去体验,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画面所反映的问题编成有趣味的小故事,再借助多媒体课件,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故事情境:一天,猴妈妈和猴宝宝来到一片桃园,看到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猴妈妈摘了两个桃子,问猴宝宝:“把这两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几个桃子?”“一个。”猴宝宝不假思索地回答。猴妈妈拿起其中的一个桃子问:“把这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多少呢?”“这……”猴宝宝摸着自己的头,回答不上来。看到猴宝宝答不上来,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拼一拼,分一分等活动,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我让学生借助学具盒里的各种梯形,先拼拼看哪两个梯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梯形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呢?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这一系列问题都可以在操作活动中得到解决。

三、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我经常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题目,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四年级级部组织学生去爬山,门票价格如下:50人以下每人30元,51~100人每人28元,100人以上每人25元。四年级一班有49人,二班有56人,三班有53人。请同学们设计买票方案,计算出钱数并比较哪种方案最佳,并说明理由。学生通过这一实际问题巩固了乘法计算,体会到了根据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所带来的乐趣。

总之,教师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和学习机会,以此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求新知,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在体验中不断发展。

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立体化教学论文(优秀15篇)篇二

新的数学思想要求我们注重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我们的课堂笑声与轻松太少,压抑与压力太多,所以需要改,需要进步。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以权威者传授数学知识,忽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剥夺了学生的数学思考,使数学学习十分枯燥无味。小学数学课堂是开展教学的载体,要构建高效的课堂就要从各个环节入手,进行总体的筹划和调节,其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顺利完成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类教学活动中,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主要有哪些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做如下几方面的探究。

一、充分了解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开展教学。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因为小学生数学基础、思维特点、数学的综合能力等参差不齐,对学生进行统一化的教学,其有效性是难以保证的,因此,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教学中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师要结合数学课程的特点和小学生的思维规律、生活经验等进行数学教学的备课,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观察和了解小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导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结合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开展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因此,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开展教学,就会为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发挥出积极意义。

二、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是根据自己事先的备课教案进行的,这种方式往往很容易忽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生成的问题不能进行有效的解决,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要根据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的知识,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来设计教学环节,这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恰当巧妙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对小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强大的“磁性”。对于小学低年级的教学来说,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注意让学生掌握好各个知识点,学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首先自己解读课本,形成自己的理解,再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强化对知识的印象,对于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则注意听老师的讲解,使问题迎刃而解,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如何去看懂例题、插图、如何理解练习题的要求等,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则要引导学生不断增强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思考,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老师的课堂引导掌握数学知识的规律,由此提升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新课改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意识。首先,对于一些问题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做适当的点拨,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而不要面面俱到,使学生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下,失去自主性。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数学,在遇到实在难以克服的学习障碍时,再向教师和同学们请教,这样才能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做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发挥出主观能动性,更深入地探究数学知识,提升学习的效率;其次,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让学生真正拥有学习的自主权,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和任务的设计中密切联系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问题的解答。

四、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训练学生发散思维。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精心设计提问,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得到实际应用,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提问的设计要能够启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设计问题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水平,确立恰当的高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在设问后,要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在学生思维遇到障碍时,还要进行恰当的引导,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教师还要注意问题设计应该结合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呈现多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当有的学生提出了创新性的解题思路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训练。有效的课堂提问,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思考,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总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很多,需要我们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新课改理念和小学生的自身的认知特点、思维规律等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只有真正构建了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才能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使学生获得牢固的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王晓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朱坊乡中心小学。

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立体化教学论文(优秀15篇)篇三

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开发非智力和获取众多信息的基础。

课堂学习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平台。而在课堂数学学习中又蕴含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身体素质、心理品质的因素。尤其是结合当今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培养目标,我们只有抓住教育教学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这条关键教育思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构建和谐课堂,才能使学生最有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当然,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是根据学生心理需要,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从以下几方面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个性,锻炼他们的意志。

一、创设愉快和谐氛围,培养学习兴趣和情感。

兴趣是人们进行认识活动的动力之一。《论语》中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有了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将是主动的、高效的。反之,学生的学习就会处于厌倦、被动、抑制的状态,就会严重影响学习的质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妙,我因势利导引入新课。

2.创设操作环境,形成乐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同时伴有一定的直觉动作思维。因此,创设动手操作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教授“分数认识”一课时,我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制作的学具表示四分之一、五分之二、九分之七;在“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分分看,从而理解分的过程……这样,学生主动参与,思考积极,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创设平等民主氛围,培养良好的学习情绪和态度。

1、重视课堂心理氛围的建设,创设和谐互动的心理氛围。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是教育教学活动,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那么,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不失为一个良策。教师应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效益和师生交往的观念,重视课堂心理氛围的建设,创设和谐互动的心理氛围。例如在教学数学《分数乘分数》一课时,我与学生如此互动生成:

师: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与整数相乘,谁能举几个例子?

生:1/2×2、1/2×3……。

师:你能口算出结果吗?

生:能……。

生:(摇头)不会。

师:这几道题虽然是新知识,但凭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同样可以解答。这样,谁能解答就能得到一份奖品,谁解答了但是解答错了也能得到一份奖品。

师:大家有办法了吗?

生1:我觉得……。

生2:我觉得应该……。

师:说的不错,谁能证明这个猜测的正确性?

生:……。

师:好,刚才同学们积极思考。颁发奖品“计算法则”。

生:(笑)笑的如此甜美。

在这里,学生情绪高昂,精神振奋。我利用这种和谐互动的内驱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只有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和谐互动的心理氛围中,学生才会觉得无拘无束,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和谐互动的的心理氛围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手段,也是维护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我爱儿童,儿童爱我”就充分说明的师生之间和谐互动的规律。

2、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课堂气氛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教师的教学组织应以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为己任,使学生更加充分地热情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产生质的变化。”

教学中教师要力求语言亲切、自然,如“考考你,是不是真懂”、“请小医生诊断”、“看谁最聪明”等都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还可以用一种商量的口气和学生谈话,使学生有“平等”的感觉。必要时,还可以用“幽默”这种润滑剂调动学生的情绪。

赞可夫说过:“好的课堂教学,要有幽默、要有笑声……”这说明语言风趣,把学生逗笑了再听课,效果比单纯的说教要好。例如,教学“用长度单位填空一题“教室长80()”时,有一位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填厘米”,我假装很吃惊地说:“啊呦,不得了,小a同学竟然在1米长教室里学习(边说边用手语配合),我们每个人不都成了小卖店里的小泥人了吗,能行吗?”这样边说用手语配合,加强了学生的感官刺激,学生豁然开朗,开怀大笑。这样,不仅使这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到了错误,其他学生也加深了印象。

三、创设勤奋竞争氛围,培养良好习惯和意志。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相互竞争、勤奋学习的氛围,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克服困难的意志。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勤奋好学的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单纯理解为上课注意听讲、作业整齐等。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独立思考、勤奋好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勤奋好学的习惯,首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他们创设独立思考的情境。其次,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幼稚,教师也不能嘲笑,而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第三,要严格要求,耐心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克服困难。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检查后有措施,决不能事事迁就。

2.鼓励学生参与竞争,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开展教学活动时进行数学竞赛,鼓励参与竞争,如看谁算得快、看谁的解法多、夺红旗等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小组之间的合作竞争更能磨练学生意志,使每个学生不但对自己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投入,同时还要注意其他组员的成绩。这样持之以恒,意志力就有所提高。

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必须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热爱教育事业,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民主、平等、相互竞争、刻苦学习的氛围,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立体化教学论文(优秀15篇)篇四

摘要: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效课堂是我们追求的最佳教学形式之一,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无限的内容,就是高效课堂的突出特色。对教师来说,高效课堂是终身追求的目标,需要改革自己的教学观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上,这也是高效课堂的要求;对于学生而言,高效课堂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那么,如何将两者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本文对此作一具体分析。

关键词:

高效课堂;兴趣;思维;预设生成。

当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着,很多学校都参与了进来,创造出了不少的新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认为也应该效仿这些学校进行改革,但他人的东西不一定适用。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我们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方向,掌握一些新的理念,创设能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情境,重视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导入激趣。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是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的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课堂教学要有艺术的导入。一堂课导入精彩了,就能让学生情趣盎然,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上课伊始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们谁见过的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学生哄堂大笑,紧接着问:“既然大家都笑,说明我说错了,那么椭圆做车轮行不行?”学生肯定说不行的。那么问题就引出来了,“为什么车轮一定是圆的,方的、扁的都不行呢?”学生答不上来了,这时我接着说:“我们今天就学习这个问题。”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圆的概念,进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情境激趣创设。

情境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比如我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创设了以下教学情境:在美丽的大湖湾湖边上有一个小村庄,村里住着爷爷和孙子两个人。,他们从计划4月1日起打鱼,爷爷说他连续打3天要休息1天。孙子说他连续打5天要休息1天。远方的奶奶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时候去看他们爷孙两个,可她就是不知道哪天去才能碰到他俩在家休息。请同学们帮老奶奶选个良辰吉日,好让奶奶出门远行。这样教学,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就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了快石头激起朵朵浪花,产生了相当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数学。

教学重在学生思维的训练。有关专家也曾经提到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就是看教学中学生是否有思维实质的参与。我认为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与学相统一。如在教二年级“两位数的加法口算”时,刚好是春天的植树月,我就设计了一节植树活动课:先让班干部到三鑫苗圃基地去选购树苗,选了2种树苗,列算式为56+18=74,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算该算式是否正确。其中,有个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50+10=60,6+8=14,60+14=74,在这个算式的基础上,学生议论开了,很快有的学生就列出了:50+18=68,68+6=74。同样56不变,把18拆开来列算式:56+10=66,66+8=74。学生的思维有时候,有许多闪光的地方,只是我们老师不善于发掘罢了。一个人的智力毕竟是有限的,群策群力方能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像这样,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在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问题时,思维就活了,有些问题他们自己就解决了。因为他们的思维是发散的,想问题的角度是多方位的。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亲身感受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三、课堂教学中充分预设并注重问题的生成。

打造高效课堂不是轻易能办到的,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精心预设一些问题,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到掌握解答这些问题的方法。因为如果教师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随时都有可能被学生问倒。从理论上讲,教师预设问题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的环节等各方面都要做出预判,实施时不能打乱课堂教学的秩序,如果教学的秩序打乱了,预设的问题就没法往下讲了。生成的问题,教师要有预判,当成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纳入正常的教学范围。当然,也有意料之外的情况,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教师预设的问题与课堂里随机生成的问题是不矛盾的,有的教师把生成的问题归咎于学生的捣乱,这是不对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做好预设的同时,也要具备生成意识,宽容地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的问题。如我在讲《分数的意义》时,预设是让学生从12枚棋子中找出三分之一。学生的方法参差不齐,有的很好,有的时没有任何根据的乱找,这能否定义为有意捣乱呢?不能!认识问题的能力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就是不一样的。有的认为是3枚棋子是四分之一,有的认为4枚棋子是四分之一,还有的认为2枚棋子是四分之一……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马上给出正确的答案,也没有用事先预想好的思路拉着学生走,而是就学生的思维方式,演绎结果,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学生随意生成的问题,达到了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

四、结语。

总之,高效课堂的打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实际水平之上,并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来进行教学,否则都是纸上谈兵。

作者:陈武堂单位:甘肃省高台县南华初级中学。

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立体化教学论文(优秀15篇)篇五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教师都在关注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这也成为了一线老师的追求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升教育质量呢?笔者认为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实现教和学的和谐统一。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思维的重要渠道,小学数学教师应把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贯彻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和心理需求,创新课堂教学激活学生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亲自体验,从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主体性;教学效率。

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的愿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个性发展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去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达到教学目标的高效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打造出数学高效课堂。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原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应该变得活跃起来,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自由活动,积极发言,主动思考和探索。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一点落实的不是很到位,因此,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每个教师深思和研究。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新课程把自主探究学习方式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力突破口,这种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探究能力,让学生在主动的参与中获取知识,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创造,积极参与,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其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充分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以教材为载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首先,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激活每个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竞争意识。其次,教师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课堂教学教学时,尽可能从现实生活中引出问题,使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和教学有关的事例,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会兴趣盎然,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形象,消除了学生的畏难心理。同时,教师还要重视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课堂教学方式作出调整,准确把握重难点,问题的设置要有层次性,有针对性地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只有做到因人而教,才能促进每个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

三、精心设计学生作业。

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必须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条件,有针对地创设一些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能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使他们的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和敏捷性能够真正得到锻炼。一是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弹性作业。比如,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免做作业,从而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知识,提高能力。或者针对那些学习上确实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他们单独开小灶,适当为他们留一些难度较低的作业,让这些学生能够在做作业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二是布置一些探究性作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可以给学生多布置一些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探究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教师要重视探究性作业的实施,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到更扎实的知识,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造高效课堂。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能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他们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向45分钟课堂时间要效率,在教学时,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智力水平、认知水平等合理设计教学环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相长,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五、注重课堂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愉快地进行学习,才能兴趣盎然、乐此不疲,他们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更加投入,学习起来是轻松的,而不是痛苦的,会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时,教师应该注意导入的时间不能过长,要做到少而精,导入要和教学内容相联系,引导学生顺其自然地探究新知。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做好预习工作,合理过渡,指导学习方法,使学生遇到的困难最小化,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始终保持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日常课堂教学时,我们要把数学家的成功故事介绍给学生,还可以把数学领域等待解决的问题告知给学生,引起他们探究欲望。

六、实施多元评价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实施多元评价,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在学习中所表现的态度、习惯、情感等,通过合理评价,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信心。评价并不等同与表扬,如果给予学生过多的表扬,就会使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趋于弱化。

七、结语。

课堂教学的一门很深的学问,打造数学高效课堂,应把课前、课堂、课后有机结合起来,将每一步的工作做细、做实,课堂上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重视学生富有个性的思维表现,努力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教师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树立服务学生理念,以教学理念作指导,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勇于实践,不断总结,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邹彩虹.优化教师教学行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j].学苑教育,(17).

[2]王维斌.精心设计,有效提问——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11).

作者:徐建朝单位:河北省任县骆庄乡中心学校。

看过“关于小学数学构建高效课堂的论文”的还看了:。

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立体化教学论文(优秀15篇)篇六

领会《课标》中的教学理念,掌握本学科体系,学段要求和各章节在教材中的地位。把握重点章节和重点内容,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分析学生差异,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科学确定三维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能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知识经验出发,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有了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态度,对学习产生强烈而持久兴趣的学生,学习中的种种困难都会被他克服。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由此看来,构建高效课堂更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趣可以在教学任何环节,导入时创设情境激趣,接受新知识动手操作激趣,回答问题时积极评价激趣,布置作业时分层设计激趣等等。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多用心,多动脑,多尝试,着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热爱学习。

三、研究和选择教学方法。

完成教学任务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运用不当,就不能很好完成教学任务,也就谈不到高效课堂。因此,选择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实践证明,选择教学方法,要依据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学习新知识,多用演示法和操作实验法,而理解知识时多以谈话法为主,形成技能时却采用练习法为好。

(二)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不同特点的教学内容,注定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如在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选用小棒,小木块等做教具来演示,以此来突出十位和个位。还有应用题的教学,难点是分析数量关系。就要考虑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低年级可用实物,中年级用示意图,而高年级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则用线段图,揭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更有独到之出。而对于那些易混易错的数学知识,较难的或离学生生活较远的知识,运用操作实验法就极为有效。如:比多比少应用题,儿童思维较狭隘,往往出现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现象。在教学中让学生用教具充分的摆一摆就容易突破这个难点。如“哥哥和弟弟都有20本故事书,哥哥借给弟弟5本以后,弟弟比哥哥多本。”大多数学生回答:“5本”。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同桌模拟,在表演过程中,通过“哥哥给弟弟5本”的动作,使学生真正意识到一加一减的数量关系。还有数学广角中的“摆花盆问题”和“植树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操作实验法。

(三)教师自身素质。要清楚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版画好的用版绘,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边讲边画,能收到很直观的效果;口才好的用讲解法,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就是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要切实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关注学生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好的方法,往往会对我们教学起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研究教法同时切不可忽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要将学法指导渗透到学习的各个环节和层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达到学生会学习的目的。学生一旦有了自主学习能力,自然会产生高效课堂。但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学生天生就有的,它是学生在自主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营造宽松氛围,给同学互相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动起来,课堂就会活起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让所有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得到不同层次的挑战。

五、精心有效设置课堂问题。

新课程大力提倡教师互动,师生对话。构建高效课堂,离不开有效设计课堂问题。课堂问题到底应该怎样设计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认真研究和对素质教育的认真领会,认为:首先考虑设置问题的质量。如“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问题会导致学生思维松散,对课堂失去兴趣。耽误学生宝贵时间。影响课堂效率。所以,问题的难易要适度,要有思维度。要设置有目的性、针对性、“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启发性问题。其次考虑设置问题的时机,问题过多,充斥课堂,不能突出重点难点。因此,要在知识的关键处设置问题,在思维的转折点设置问题,要围绕突出重点、难点来设置问题。

六、建立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角色要发生相应的转变。要由过去的“教师为中心”居高临下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就要求我们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学习,并得到激励和鼓舞。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要学会观察、倾听、交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倾听学生的心声,注重和学生的交流,走进孩子的世界,和孩子们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欣赏孩子们的“闪光”之处。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从居高临下的权威中走向平等中的首席。总之,只要我们做教师的能够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新课程理念,用最优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着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用精心巧妙设置的课堂问题,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快乐的课堂氛围,就能构建出高效的课堂来。

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立体化教学论文(优秀15篇)篇七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不在于灌输多少知识,关键在于用文本作引爆,和生活相圆融,重在养正,行而后知,如陶行知所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一、生活引领,切入教学。

社会生活是思想政治学习的源头活水。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实践,而实践、探索的最好平台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思想政治可以说无处不在,而现实生活又是思想政治丰富的源泉。只有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片段:

师:钓鱼岛很小,约7平方公里;钓鱼岛很大,世界关注,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1:钓鱼岛周围海域石油资源储量巨大,可达30~70亿吨,“有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

生2:太平洋黑潮流带来了大批鱼群,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钓鱼岛,我们不能丢。

生3:表面是丢钓鱼岛,实则是丢国家尊严。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如果日本拥有钓鱼岛,他们就可以作为再次侵略台湾的桥梁或前进基地。

……。

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这个话题……。

实现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学生的认知、情感将同时得到和谐发展。并且,教学内容与生活结合,会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学生的学习。因此,引导学生依托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去认识和探究,对更好地掌握思想政治知识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创设情境,再现生活。

学生的生活实践是有限的,一些事情可能知道一点却不深入全面,可以用虚拟的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教师在立足教材、面向生活的前提下,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有机结合创编故事情节,把学生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带到一定情境中去,(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让学生在以后可能出现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思考、探究,实现知识的迁移。

我们发现,教学中如果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设置两难问题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内心认知冲突,触动原有的认知心理结构,让学生思考、辨别、选择,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及时将社会焦点、热点事件引入课堂,充分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来充实和丰富课堂,选取学生有所闻的、典型的、时效的、最近的、最新的生活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认真分析,正确评价社会现象,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分析社会现象,寻找各种现象后面的社会根源。

三、反思生活,生成思想。

知识可以灌输,唯独思想无法灌输,只能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形成。之所以强调思想政治课堂的生活化,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得到自己的独特认知。

如,《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教学片段:

1.讨论: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为什么呢?

2.人的思想观念与其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指望得到神的恩赐认为命由天定。

生2:人定胜天的人认为要积极奋争、不屈不挠。

生3: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看破红尘、对他人冷漠无情、毫无爱心、无所作为。

生4:我们要热爱自然、热爱社会和生活,积极进取、乐于奉献,这个社会虽然有“彭宇案”这样激发关乎社会道德大讨论的事件,也不断涌现出“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这样无私助人的伟大人物。在拷问社会的同时,也需要拷问自身,自己做得怎么样。

学生有对周围世界形成自己的理解的需要,而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堂要想让学生深入课堂,必须引入鲜活的社会生活,引发学生的困惑和兴趣。学生稚嫩的思想在他们的观察和思考中熠熠生辉,对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和加深他们的思想深度,渗透科学而客观的观察生活、反思生活的方法,生成自我独特的观点和思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只有引入鲜活的生活,我们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才能点燃学生思想的火把,塑造一个个独立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卢惠斌。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4)。

[2]侯先领。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浅探[j]。考试周刊,2010(54)。

[3]成洁。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12)。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第二中学)。

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立体化教学论文(优秀15篇)篇八

文/杜才峰。

数学教材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依据课标编定的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基本线索,又是教师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但几年的教学实践下来,教师普遍对教材有这样两个感觉:(1)教材没有呈现结论性的话语,只有让学生活动的建议和活动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提示;(2)教学内容编排不集中,拉得太长,导致知识点分散,系统性不强,造成了部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够到位,吃不透教材的隐性知识。因此,这样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需要我们力求既能做到“钻进”教材,又能“吃透”教材;既能深刻领会教材所表现的显性知识,又能理解知识背后所隐含的知识。

一、把握教材的链式结构。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逻辑严密的学科。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小学数学体系也是彼此紧密联系,按一定逻辑顺序的数学知识组成的。从整体上掌握教材,做到正确理解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节课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就是要仔细研究知识间的种种联系,把握知识的贯通与延伸。这样就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各种联系,把知识整合起来,使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以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

1.展现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

一堂课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而应当是一本书中的一个环节,是学生所学的这一门课中的一个环节。因此,在准备一节课时,要考虑这节课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要努力把这一节课放在这样一个大的宏观的角度去把握,才可以使一节课显得更完整,更加饱满,从而增加这节课的生命力。人教版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一直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和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从内容的编排看是全新知识和后继性知识。因此,了解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对教学很重要,也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前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打电话”,它在整册中没有安排类似的一课,但教材为什么能这样安排,就必须把这个知识点放到整个教材体系中加以思考,编者安排这个知识的最主要意图应该是让学生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同时让学生知道花最少的时间要尽可能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那这个知识基础就是四年级上册的烙饼问题与合理安排时间,烙饼的时间最少,必须使锅里没有空闲;而合理安排时间中,须有个统筹的安排,怎样让每一个环节不空闲。“打电话”如果能从这两个知识基础去思考,那就不会使教师“沉浸”于对2n-1的挖掘了。

所以,教师不仅要了解本节课的各个知识点,还要密切关注这堂课在学生学习中的地位,这样可以使我们的课立意更深远,更有生命力。

2.抓住教学内容的特定地位。

设计一节课,首先要弄清这节课在本单元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一个单元的内容包括许多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依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由简单到复杂、由形象到抽象地进行安排,以便学生逐步认识、积累和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如果能了解本节课在本单元的地位,把握知识发展的线索,就能从中理清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以已有知识为基础,探索和认知新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共10页)安排了2个例题、一道做一做和一个练习(共9题)。“教学建议”要求本单元安排4课时,但没有明确指出该怎样安排。我们就应该思考:是否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特点安排一个课时,对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安排一个课时,对与条形统计图的异同安排一个课时,练习安排一个课时。但细细分析教材,发现一节课安排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特点显得少些,如果同时安排了对条形统计图异同的分析显得时间很仓促,()于是考虑第一节课安排认识、特点与画法(小学阶段对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基本都提供相应的模表,学生一般只有描点与连线即可,学生能快速地学会)这样比较能把握;把与条形统计图的异同点放在第二节课中进行;第三课时安排一些练习;第四课时安排对先前统计表、统计图的系统整理。这样条理比较清楚,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显然,这样安排能把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加以强化,对构建整个单元的体系起到一个引领作用。教材内容有时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一个单元教学课时如何安排,如何突出其在单元中的地位,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加以选择,这就是对教材进行科学的使用和“再度开发”,用好、用活、用实教材,使他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

3.提升课后练习的延伸作用。

课后习题搭建起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桥梁,着重考查学生处理信息、认识世界、思维发展、审美体验的程度和水平。现行人教版教材,在练习的编排上与原浙教版有区别,从练习内容安排的形式看,有做一做、练习、整理和复习。做一做属基本练习,主要是对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加以巩固,知识难度和呈现形式与例题差不多;练习,它不但具有对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以巩固的功能,还具有通过练习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数学思考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的功能。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笔算乘法”的练习八中练习安排:第1题是口算练习用以巩固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形成基本的口算乘法技能;第2题是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练习;第3、4题是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运算在实际中的简单应用。以上四个题都属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是巩固例2、例3的巩固练习。而第5题是正确书写“速度”的练习。通过3个不同知识背景的题的练习,加深学生对“单位时间”“速度”的理解,能体会数学的精细和准确,同时还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资源沟通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第6、8题是应用数学模型“速度伊时间越路程”解决具体问题的练习,是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的练习,让学生感受用抽象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更方便,同时知道模型可灵活应用。第10题是综合应用乘法知识的开放型练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题。

二、读懂主题图的内在“意境”

一幅幅色彩鲜艳主题图的出现,给枯燥单调的数学课赋予了生机,它不仅拉近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距离,更为教师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熟悉的情境进行数学探究,从而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

1.拓展外延知识。

现行教材大都以情境来展示教学目标,给了教师更大的研读教材的空间。但由于教材篇幅的限制,教材往往利用一个情境图呈现多个数学信息,这些数学信息有时明显,有时隐蔽较深,教师须得洞察秋毫、研读全面,才能明白其中真知,充分挖掘它所蕴含的教学资源,进行积极地改造,使我们的课堂“增值”.

如,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教材创设了“下围棋”的情境图。教学时,学生都能轻易读出“棋盘四边加起来就是总的棋子”这个信息。我们在多种方法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棋子时,是否还会再深入思考:把最外层打开形成一个直线型只种一端的植树问题,棋盘问题就变成了“间隔数=棵树”这样一个植树问题。所以研读、使用教材时就不能只单一地得出用计算去得到最外层的棋子数,必须全面深入到这个教材情境图中,引导学生体验“围棋最外层棋子”的构成,加深对植树问题意义的理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领悟到多角度、多层面读图的方法。

2.细掘内隐知识。

主题图一般以情景的形式呈现,也是例题呈现的主要方式,它所涵盖的知识基本上包括了一节课的重点、难道、疑点。但有时它所提供的材料未必是十全十美的,每个小知识点未必在主题图上表现出来,如果教师没有深入地分析、研究,不把隐含在主题图里面的每一个知识点挖掘出来,我们的课堂就会显得单薄。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教材安排了雅典奥运会的情境。例题中安排了“对位”的计算题,在学生的话语中体现了估算的方法,大人的话语中渗透小数的性质,就是计算结果末尾的0可以舍掉。如果教师仅仅停留在这个情景里,那这堂课就显得太肤浅了。

在练习中设计这样一个情景(右图),渗透估算的思想。

虽然把教材中的情节给改动了,但是小明家水费电费的支出情况更加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解决问题,提高了他们的信息收集能力和处理能力。而这四个问题基本涉及了小数加减法中除整数减纯小数(安排一个练习)外的情况。在算理方面,学生通过元角分更能体会到原来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的道理。同样,设计的估算情景比原来单纯的估算要更生动一些,更有实效性。

3.品茗旁注与留白。

教材在许多知识点的教学上,都设计了呼之欲出却欲言又止,仅用一句话提醒暗示的“旁注”或“留白”,如,智慧老人带有启发性语言的话语:“你还能想出更好的方法吗?”小精灵吐出了一个泡泡:“你发现了什么?”教材中的省略号等等。它既是帮助我们教师正确使用教材、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教法指导,又是启发学生分析思考,对方法、规律等进行归纳与总结,掌握知识要领的学法指导,需要我们去品读和研究。我们只有挖掘了教材中的“旁注”,才能在教学中把握教材,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具体理解程度决定教学补空的内容及形式,完成“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只有读懂教材中的“留白”,才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有这样一个情境,其实小精灵所暗示的是老浙教版教材中减法性质:a-b-c=a-(b+c)我们可以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进行体会,把这一数学知识给“建模”出来。“旁注”给数学课本增添了“活力”,“留白”给数学课本增加了“营养”,使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使个性化的学习得到了展现。教师一定要挖掘好教材中的“旁注”和“留白”,让它充分发挥作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提升知识点的动态思维。

就数学而言,他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形式层面的数学,即静态的知识;一个是发现层面的数学,即动态的思维。一般来说,呈现给学生学习的材料,往往是高度概括和抽象化的静态知识,而隐藏在静态知识背后关于知识产生和形成时的探索过程、丰富的思维过程、精彩动人的数学文化和数学背景,是教材内在的精华。

1.数学思想方法。

我们现行使用的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与过去老浙教版的教材比较,更注重对如何研究数学提供了思想、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原来是奥数中的经典古题,如今正式编入教材,有些教师只关注它的知识价值,立足于对问题的解决,只关注题目的结果,而忽视了本节课的核心目标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策略背后的一种基本数学思想与方法。教材在编排上主要采用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解,教材呈现的三种不同思维层次的方法,其实蕴涵了三种不同的数学思想:列表法体现了分类的思想,假设法体现着不变量与变量的思想,方程法蕴涵着代数的思想。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充分展示、交流不同的方法,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解答方法的同时,感悟不同的数学思想。我们必须把数学思想方法这条“暗线”运用好,让学生在策略的应用中,对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有所感悟、有所思考,从而为后续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和长期的效应。还有如,合理安排时间体现的是数学统筹思想,简便计算体现的是优化的数学思想,田忌赛马体现的是对策论的思想等等。其实,任何一个数学知识都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它作为数学知识背后的知识,是我们课堂上的“亮点”,只有对数学本质知识理解掌握了,才能把形式和实质有机融合与统一,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2.增强数学人文意识。

数学是独立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外的一门独特的科学。现代数学哲学的研究表明,数学不仅是科学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数学教育不仅具有科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文化价值,对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完善人格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如,在教学“负数的认识”一课时,让学生先了解负数的产生、读法、写法及分类后,渗透负数的历史:中国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早在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记载,古代的人们商业交往中以收入为正,支出为负;在粮食生产中以产量增加为正,减少为负;他们以红色算筹为正,黑色算筹为负,而西方国家认识负数迟于中国600多年。这样,不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负数的知识,而且也渗透了一定的爱国主义思想,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人文素养的教育。总之,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是有深度、有厚度的课,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其探索是永无止境的。认真分析、品读教材,深入挖掘教材背后的知识,引导教师利用教材这个无尽的资源,分析、总结、改进自己的教学,进一步提高自己钻研教材的能力,开展积极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不断实现“精彩课堂”这一目标。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回澜小学)。

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立体化教学论文(优秀15篇)篇九

探究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以及素质教学的深入,当今我国教学部门优化了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学校改进了教学思路,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课堂的效率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教学效率进行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其具有一定的活跃性以及实践性,并且极其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对课堂进行优化,提升课堂效率,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当今多数小学中,教师为了提升自身的教学进度,都会使用师生授受的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会降低教师的教学效率。

一、教师应该积极研究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教材知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多数数学教师都会按照教材进行教学,这一方式并没有错误。但是多数教师都只注重教材中的正文内容,对于书中其他部分的知识,教师并没有注意。同时,小学生的年纪较小,对知识的敏感度较低,所以倘若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是无法自主观察到教材中的其他内容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进行备课工作,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通读,包括其中的插画中的内容。其次,在小学数学教材的后面,通常都会含有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游戏。但是多数教师认为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故而不对其进行讲授。但是该种教学内容的存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二、教师应该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法。

(一)尝试信息化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师生授受,也就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进行讲授,学生只需要认真听讲即可。该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维持教学进度以及课堂秩序,但是由于师生间缺少互动,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甚至部分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可以尝试新型的教学方式。比如,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的帮助开展教学活动。举例说明,当教师在讲解加减法的运算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事先通过计算机设备构建相关的模型[1]。比如当教师在讲解6+7=?时,可以先在屏幕上放上6只小狗的模型,随后放上7只小猫的模型,当教师完成准备工作后,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现在图片上一共有几个小动物呀?”由于之前学习过与数数相关的知识,所以学生能够很轻易地给出答案。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教学视频,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降低教学难度。再例如,在讲解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中,可以制作相关的课件。课件中包括多组小棒,每组包括三根。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一些小棒无法围成三角形?经过讨论得出,如果其中两根的长度和小于第三根,就会无法形成三角形。教师接着提问:如果想让它围成三角形,该怎么办?这时候引入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自由调整小棒的长度,进而最终围成三角形,这样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关键知识,探索过程变得简单了。

(二)分层教学法。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接受能力,所以在实施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事先对学生进行分析,并按照接受知识的能力进行分组,然后实施分层教学。首先,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组,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分成第一小组;将数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分成第二小组,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分成第三小组。举例说明,当教师在讲解乘法表格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要求第一小组的学生分析出其中的等式以及其转换形式,并用笔进行记录;对于第二小组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背诵乘法表格中的内容,并进行抽查;最后,对于第三小组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的形式提升其学习兴趣。针对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目标,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课堂效率,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当教师在实施数学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都会过分注重自身的教学地位,忽视学生的感受,进而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教学的模式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意识。比如,当教师在讲解与统计学相关的知识时,可以事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并为其设立一定的课题:统计班级中学生的出生月份。随后教师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学习地位,并重视学生的发展。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就是说,教育学生解题的答案不如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地引导学生自行解答题目。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对其加以引导,使其能够自行分析出正确的答案,避免其出现依赖心理。当学生回答正确后,教师可以对其实施鼓励,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2]。例如,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硬纸板剪出梯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三角形,而后提出问题:计算你们剪这些图形的总面积?这方面的内容就是今天的主要学习内容,接着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操作和拼接来思考计算方法,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学不断深入地当今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同时也无法满足当今小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强化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自身的教学压力以及教学难度,最终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作者:马克志单位: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河西小学。

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立体化教学论文(优秀15篇)篇十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上,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乐于探究和主动参与以及勤于动手,不但要对小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还要对小学生获取知识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从小学生接受的心理和数学学科特性出发,重视小学数学环节的创新[1]。

一、灵活地运用数学教材。

师与生和生与生以及学生与他人之的互动,就是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教育上,让数学教材不但要为我所用,又不能让数学教材限制和约束自己,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小学数学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增删,使小学生感到生活的到处都有数学,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地激发起来。例如,学习《小数的性质》时,刚上课,教师故意在黑板上写上4.40.400,小学生看到教师不动声色地写上几个数字,就会感到非常好奇,不知道教师要干什么,有什么意图?教师再比较神秘地问学生:“我会提出怎样的问题呢?同学们猜猜看,”学生们好奇心一下被调动起来,思维开放了,有的小学生说,末尾添上0数字大小有什么变化?还有的说,这几个数字之间有什么样的变化?教师这时再问学生,“同学们,谁能让这几个数字变得相等?”这时就会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小学生们开始交流和议论。小学生很快想到在1、10、100的加元、角、分的单位。教师这时可以说:不加单位,也能将这三个数相等,知道老师会有什么方法呢?这也是这堂课老师要讲的主要问题,将这种情境形成一个悬念,致使小学生探究知识的习惯和能力得以有效地培养[1]。因此,小学数学在教学中,应该灵活地运用教材,让教学教材服务于数学教学,既要对数学教材进行尊重,又不能只局限在教材中。

二、新的数学课堂组织形式的探索。

大课堂的数学教学,对于传统的教师作为主体的讲解比较有利,但是,对于新课程改革后的学生作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却很不利。因此,应该将小组教学模式积极地进行开展。有效地运用小组教学,能够将集体教学的不足进行有效的弥补,将师与生和生与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密切接触的机会进行提供,对于小学生的合作学习非常有利,无论对于促进个体社会化,还是健全人格的培养,都是有效的途径。对于班级和小组以及个人多种学习方式互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探索,对于小组研究和讨论的学习方式重点地加强,将数学大课堂的讲解学习方式尽量削弱。划分小组,通常8个人为一个小组,学生兴趣爱好和性别的相互搭配,都应该照顾到,小组组建起来后,应该相对稳定,过一段时间后,可以适当地调整一下,以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既能够增进小学生之间的友谊,又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以培养,从而使教学育人的目的得以实现[3]。

小学生学习的内容,越接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小学生就越喜欢主动且自觉地去接受知识,这是心理学研究曾经证明的。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上,应该有效运用恰当的导语和情境的创设,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起来,情景创设需要选用小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实例,然后导入新的数学课中,在课堂数学教学中,如果恰当地将导语运用,就能够更好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得以实现。例如,学习2-20这十个数字,教师可以将校园作为生活的实例,引导和帮助学生观察图片,互相交流,使内容数据产生出来,学生对于抽象数就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对于2字,引导小学生发现美丽校园的树上有2只小鸟,由此,学生又会发现周围2字的东西……在数学课上,教师还可以让小学生结合情境,自己来编和列式解题。如此这样,就能够将数学教材中所缺少的生活题,变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小学生也能够积极主动进行探究。

四、小学生在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中学习。

合作探究这个关键的数学课堂环节,需要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共同来创造,是将小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培养,致使师生和生生以及师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方式得以实现[4]。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合作交流情境为小学生创设,对小学生进行鼓励,让小学生将自己的见解发表出来。同时,还要与小学生相互交流,合作的目的是将小学生的责任增强,在共同的合作中,让小学生学会去倾听别人、尊重别人和评价别人,以及怎样才能够将自己的观点更好地进行表述;竞争是为了让小学生学会求同存异和取长补短以及统一意见,能够更好地合作。合作交流需要将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将激励合作交流机制建立起来,让小学生大胆地进行质疑和交流。能够达到师导生和生教生以及生强生的效果。

五、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数学教学中,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引导和帮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致使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和自主探索地去对数学进行认识。

【参考文献】。

[4]王秀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6(04):45.

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立体化教学论文(优秀15篇)篇十一

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到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能上来。这一提倡,可谓是教学领域的一场革命。谁不知,百十年来,中国所进行的教育全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这样既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也抹杀学生学习的兴趣,几乎可以说是事倍功半的效果。然而,如何能做到以生为主体,构建小学数学自主的课堂?确难以用片言只语来阐述的。在此,我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个人的一点体会。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的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数7的合成,达到了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也提出了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这样的教学,如果能上用多媒体展示小朋友参与到菜市场购买鱼的情景,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会更生动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在课堂中学生通过质疑、实验后归纳出圆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为3倍多一点。笔者趁机引入,顺利地完成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教学。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了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教师的教学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问题同样引起学生积极探索,产生求知欲望。而补充知识的引导更能使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分数的加法时的设计。

1、重视课程的开发,也重视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遵循学生的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2、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重视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4、给学生铺设合理的思维空间,补充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5、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趣味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设疑问题具有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轻松地获取知识。

7、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创设情境既符合学生实际,为探究、认识新知识的结构奠定基础。

教师的教学设计准线不同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要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取决于一个教师教学中充当怎么样角色。

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立体化教学论文(优秀15篇)篇十二

分层次教学,培“优”转“差”,和谐发展。

每个学生的智力、身心发展、各人的知识需求都有所不同,就需要教师去“因材施教”。我认为,数学课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关键要在“因材施教”方面下功夫。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知识需求,无论是堂上提问,还是巡堂辅导,都要在培“优”转“差”下功夫,要充分引导学生,使差的学生向好的方向靠拢,好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鼓励个性发展,力求使每个学生的素质在课堂上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讲练结合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思考、学习,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负担,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青少年,特别是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一个心理特点不容忽视,就是青少年的注意力集中不能持之以恒,具有间断性。第一次集中注意力持续十几分钟后开始发散。第二次十分钟左右,依次递减。针对学生这个特点,教师应当把握好讲课时间。例如,“平行线的判定”其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判定定理,如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得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然后让学生完成与判定公理相适应的练习,这样学生在注意集中时接受了判定公理,在练习中精神得到放松,学生在讲与练交替的过程中,显得精神饱满,不仅能很快掌握知识要点,还能正确地应用知识解题。

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的第一阵地,学生90%的知识是在课堂获得的。同样的课,有的老师上起来轻松愉快,效果好,有的老师整堂讲得沉闷,为什么?无疑是因为前者在和谐师生关系下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她们不单是演讲者,观察者,更是发现者,用心去感受,用眼去观察,用感情点燃学生的智慧,激荡学生的情感波澜。教师带着强烈的感情走进教室,做到入课堂则情满课堂,登讲台则情满讲台,达到开人心智,启人思维的效果。用行动与情感去改变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师生情感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知识,完成了学习任务。

4数学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充分利用数学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数学探究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地灌输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思想,教师要想办法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的学习动力与他们的求知欲是成正比的,只有动力足了,学生才可能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运算速度,掌握运算的技巧和顺序,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设计“5分钟四则运算比赛”环节,用“接力棒”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使每个学生都不敢在数学课堂上出现懈怠的状况。设计的数字不要太大,重点使学生掌握方法,同时还可设置抢答比赛。这样的教学形式既有一定的趣味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掘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这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植入先进的数学思想。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理论及其数学知识的概念,并且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数量与形体、形状互相结合的思想,从而开拓数形结合的创造性思维。遇到难题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而数形结合思想中的创造性思维更是重中之重,只有不断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创造性思维,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才会提高,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比如在讲三角形的时候,可以联系生活中的自行车架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还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勾股定理中数与形的联系,这明显会让学生理解数学题的意义。在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想之后,要不断地进行思想巩固,经过学生个人独立的思考以及小学数学教师的反复引导和帮助,才有利于学生积累数学经验,帮助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找出新的解题思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钻研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钻研能力,学生在钻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散他们的思维。例如,在学习长度的数学概念时,会涉及“厘米、分米和米”的教学,为了贯彻直观性教学,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长度分别为1米、1分米和1厘米的小木棒分发给学生,让他们直观感受这些长度究竟为多少,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的触摸来理解厘米、分米和米的差距,对长度建立起一个大致的理解,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分米的小木棒去与一米的木棒进行比较,看一米能够包含几个分米。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应该多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通过实际操作钻研所学习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立体化教学论文(优秀15篇)篇十三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情境要有明确目的。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教师应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根据小学生的注意及思维特点,教学中应不断变换刺激的角度,多给学生一些新鲜的刺激,让学生全方位,多侧面接收信息。我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可以借助孩子们喜爱的童话中的角色“七个小矮人”,从“七个小矮人”的图片中找到变化规律,从而导入教学“7的乘法口诀”。借助奥运会开幕式倒计数的激动人心的画面,让孩子们了解倒计数时的10、9、8、7……用的时间单位就是“秒”,激发孩子们学习《秒的认识》的积极性。播放“新闻联播”的片头曲,让学生观察播放时间,从孩子们司空见惯的画面过渡到《24时计时法》的教学,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情境要有“数学味”

特级教师徐斌说“生活化情境应是有选择的,就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应有浓浓的数学味,应避免虚幻和幼稚化倾向”。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简而言之,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服务于“数学味”。创设的情境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比较具体、明确,要求教师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及时从生活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如教学《24时计时法时》,让孩子们说新闻联播的播放时间,并且观察民屏幕上显示的时间,自然而自然地就介绍了这节课学习的内容“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

(三)情境要有现实意义。

在教学活动中,再现或模拟一些涉及数学的真实情境,都是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内驱动力,激发了孩子们尝试欲望,让学生与生活“亲密接触”,让数学活动与生活“紧密接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抽象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更热爱数学,更主动地学习数学,提高了孩子们自身的数学素养,让数学课堂迸发出了灵感,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二、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前几分钟,热情地和孩子们问好,和孩子们一起作课前准备,课桌上只摆放哪些与学习有关的用具;告诉孩子们课堂发言要大胆,争取一切机会,教孩子们要自信,把一只小手当作一棵出类拔萃的大树,举得高高的,引人注目,引起老师的注意;给孩子们介绍如何做一位聪明的孩子,善于思考,倾听他人发言,尊重别人,不打断别人的发言;猜测今天的学习内容,说说怎么知道的,让孩子们明白收集信息的途径.

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立体化教学论文(优秀15篇)篇十四

合作学习是顺应当今时代发展出现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不过,理论在与客观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依然会出现各种问题。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合理地应用合作学习呢?笔者依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正确对合作学习进行解读。

合作学习是一种应用于探索性强、对实际应用能力要求高的课堂教学方式。一些教师对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太熟悉,在实际应用时多流于形式,这样做不但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反而会适得其反,甚至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某一种教学方法时,必须要提前分析其能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不盲目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例如:在“图形的变换”中,教师可以将图形画出来,教学生图形是怎样变幻的,在图形位移的计算上有什么更简单的方法,之后组织学生自己在组内讨论图形能够怎样变换、又是如何计算其变换值的。从而教师能够起引导作用,将合作学习氛围烘托起来。

二、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起到了引导性的作用。教师要注意的是在组建学习小组时,要注意小组的质量,将学生按照不同标准多层次结合,一般以3-6人为最优。顾名思义,合作学习不仅要发挥小组内个人的作用,更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发挥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的效果。这一阶段的学生的逻辑思维处于具体直观阶段,那些具有抽象性质的知识点对他们而言理解起来一定会有困难。所以,在学生获得到大量的感性材料并还未得出结论之前,教师要及时组织讨论,这样学生通过讨论,可以互相启发,对所得知识点进行概括,并探索出要掌握的结论。例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其在群体讨论中回顾以往的知识,并在其中找到新旧知识点的联系性。这时,有的同学就会发现将平行四边形一边的三角平行到另一侧,就是一个长方形。那么,这样是不是有利于以后同学们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是底乘高呢?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将合作学习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也可以为以后的知识点打下好的基础。

三、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性。

判断孩子的批判意识是否强烈主要在于其能否发现问题并勇于质疑。小学生对教师的权威性是有一定的崇拜心理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老师做出的评价是能够接受的,并及时更改错误。而在合作学习时,是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意见与批评的。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三听”,一是认真听任何一位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是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培养学生收集重要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要善于思考,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处理信息,接受、反思评价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因数与倍数的过程中,老师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因为2×6=12,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6的倍数,12也是2的倍数。问同学这问题的正确性,并指出一位同学举出相似的例子,再让别的同学判断对错,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四、把握合作学习的创新精神。

对于一些没能熟练应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的教师而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缺乏创新精神,只是一味的进行公式的套用,而没有结合实际情况。所以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在实际的课堂当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例如:做些小游戏等,在学习小数乘整数的时候,可以组织小的比赛哪组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方式得出结果则为胜利。这种方式不仅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应用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倡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仅作出引导及组织作用即可。当然,必须注意的是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时,要根据学生平时成绩、性格、以及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多层次地进行科学分组,使组内每位同学都能最大地发挥自己的参与性,主体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合作意识。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使只重视学生个体发展的传统教学弊端得到了改变。充分地促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数据的统计”时,因为数据是通过调查得出的结论,所以教师想要学生更好地理解,就要应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去统计同学课余时间喜欢做什么,是玩游戏,还是写字、画画。这样,分工明确,有的同学负责进行统计工作,有的同学负责调查工作,最后再统一根据所得的资料得出结论,共同绘画出表格。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采用综合评定的方式进行考察。在教师将学生多层次分组以后,进行教学并实现小组内的互帮互助,以小组的平均分值作为小组的评定成绩。由此,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达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学习目标,形成团队意识和共赢心态。

六、结束语。

合作学习不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教师不可只进行公式的套用。而应该结合实际,形成趣味课堂效果。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能够在集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2]刘健娟.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13):126-127.

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立体化教学论文(优秀15篇)篇十五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有效性问题.本文作者从四个方面:明白编排意图、遵循循序渐进、注重解题多样、正确运用迁移,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进行研究.

作者:毛晓慧作者单位:南通市小海小学,江苏,南通,226015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12)分类号:g62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党课讲稿专题党课(汇总18篇)

    学校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机构,承担着培养下一代人才的责任。下面是一些获奖学生的学校总结,希望大家在他们身上找到一些灵感和动力。第一,反腐败是中国最大的政治之一。党的

    新提拔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讲话稿(模板18篇)

    讲话稿的撰写可以提高发言人的演讲能力和自信心,使其在演讲过程中更加从容得体。讲话稿的写作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可以借助这些范文来借鉴一些好的表达方式和思路。

    我们是快乐一家人(热门19篇)

    优秀作文通过精巧的结构和精彩的描写,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探索优秀作文的奥秘,研究其中的亮点和写作技巧,让自己的作品更上一层楼。花开花落,雁去雁回,时光终究无法逆

    应聘人事职员求职简历(热门16篇)

    人事管理还包括处理员工福利、员工关系、薪酬等方面的工作,以维护员工的权益和福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事管理案例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担保公司述职报告(模板19篇)

    述职报告是对自身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反思自己的职业发展。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述职报告,小编整理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

    做家务劳动心得小学日记(实用19篇)

    。今日是星期六,妈妈又想往日一样,在家大扫除。我醒之后也帮着妈妈干起活来。我先是扫地。妈妈说:“让你感受一下劳动的欢乐和妈妈平常的辛苦!”我从楼上扫到楼下,我十

    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女排先进事迹心得大全(20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积累和总结的过程,可以节省我们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时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一个有感动的社会是不会麻

    党员学习一句誓言一生作答心得体会范文(14篇)

    党员心得体会是党员在工作学习和党内活动中的思考和感悟的总结,它可以帮助党员更好地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党员心得体会的重要性。小编整理

    寒假超市打工社会实践心得大全(19篇)

    社会实践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现象与问题,提高我们的社会认知能力。请看以下社会实践实践报告,它们涵盖了不同领域和层次的实践经验。我这次实践活动的单位是xxx超

    绿丝带飘起来(热门15篇)

    优秀作文需要注意段落结构的合理安排,使文章的层次清晰可见。希望以下的优秀作文范文能够引发大家对写作的思考,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写作中有所借鉴。精选阅读一:绿丝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