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方案设计(通用19篇)

时间:2023-12-09 作者:纸韵

计划书是一种详细描述特定目标、具体步骤和完成时间的书面材料,它能够帮助我们合理规划工作和生活。计划书的编写可以让我们更加明确目标和方法,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计划书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具,下面是一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计划书范本。

数学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方案设计(通用19篇)篇一

算法多样化是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最易引起争议的焦点问题。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按照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交流,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愉悦,而且能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指导学生选择口算的最优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小组内进行评价,进行辩论,进而形成最优的口算方法,通过多样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感受出自己的口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而自主的选择最优的口算的方法,并且通过练习达到认可和巩固的作用。

在设计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估算意识。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应该培养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口算时可以先加强学生的估算的练习,这样有助于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口算的准确性,促进学生对口算的理解和应用。

二、重视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面对算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无论哪个学生,凡是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特点,以自己的步调进行学习,都是有效的。学生的学习总是在自己已有知识基础上的自我建构,学生的心灵深处不仅有求异和创新的需要,而且完全有创造的潜力。这样通过一道题的有效学习比训练几张口算卡来得收获更大。

三、鼓励质疑评价,培养反思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对于学生思维成果的评价,并非是老师的专利。因此对学生各种各样的口算方法,教师不要急于评价优劣,应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并对各种算法进行质疑、剖析。让学生自己来评价,自己来反思。为什么结果要减去3呢?对同学的算法,你想发表什么意见?还有不同意见吗?等等,特别是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的思路进行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同学们用多种方法去口算,尽管大家的思考方法不同,但有一种相同的思路,想一想,这一基本的思路是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发现,都是在想方设法凑整。如果学生原来的凑整是处于无意识状态,那么,通过对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就增强了用凑整思路来解决实际情境中的各种计算问题的意识。不仅使结论得到进一步的凝练和升华,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初步的数学价值观。

数学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方案设计(通用19篇)篇二

每个学期的骨干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作为我个人来讲,既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事,又是个自我超越的挑战。为什么会这样说呢?那是因为从事低年级的教学工作已有十几个年头了,可以说,每一个课例在我的头脑里早已是根深蒂固了,可是越是这样上了好多次的课,越是这样一次次需要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改变的时候,再次重新上的时候,压力就会越大,需要自己仔细思考地方的就会越多。

1,加强备课环节。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教师请教,正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

2,课上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教案,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易懂。

3,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如何在课堂上真正用上这个工具,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创造地学习,就要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

数学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方案设计(通用19篇)篇三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10以内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根据情景图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复习加法:

1、复习加法含义:

师:请小朋友们注意看,第一位来咪咪家做客的是谁呢?那第二位呢?(教师贴出2只小狗,3只小猪的图片)。

师:哪个小朋友能根据刚才老师演示的情景来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提出问题。

师:谁能帮这位同学解答?

生:2+3=5(只)。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吗?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所以要用加法。

师评价:说的真不错。

2、复习连加:

生提问题。

师:该怎样解答?

生:2+3+1=6(只)。

师:这次是把几部分的数合起来,求总数?引导学生得出:像这种把几部分数合起来求总数的问题,我们要用加法来解决。(板书:加法)。

3、复习特殊的加法问题:

生:6+4=10。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解答呢?引导学生了解把吃掉的和还剩的合起来就是篮子里原来的苹果数。所以用加法计算。

4、列举生活中的加法问题:

师:小朋友们,想想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这种用加法来解决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三、复习减法:

1、复习减法含义:

生提出问题。

师:该怎样解答?

生:10―6=4。

2、复习连减:

师:在咱们做题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算式:10―2―3=这种算式有个名字,谁还记得?(连减),哪位同学能根据这个算式中的数字提一个连减的问题?指生提出几个连减问题并解答。

4、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减法问题:

师:在生活中还有许多要用减法解决的问题,谁能举出几个?

指生边提问题边解答。

四、综合练习:

师:刚才有许多同学都没有机会发言,特别着急,没关系下面就给每个人一次锻炼的机会,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说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加减法的问题?再请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解答,小组长要记录好你们组一共提了几个问题,一会儿咱们比比看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多。

五、课堂小结:

数学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方案设计(通用19篇)篇四

这次级部内讲的是复习课,内容是100以内数的整理与复习。重点训练学生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能力。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并不会对单元知识进行整理,基于学生的学习特征,整节课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说出基本的计算方法教师对其进行整理。我设计了口算、填空、看情境图编数学故事列算式、练习、达标测试等环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巩固旧知。但如何上好这枯燥无味的计算练习课呢?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教学中创设情景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就对这节课的设计谈一下我的想法。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节课的设计平铺直叙,没有活动设计,所以整堂课下来,感觉学生缺少了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应根据学生熟悉的情境,用闯关游戏的形式或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把学生引到学习活动中来,把枯燥无味的练习课上得生动有趣。

二、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我认为练习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注意练习的针对性,讲究实效。对比较难掌握,易出错的内容,要多练。例如: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较难。在教学中,我就突出练习这方面的内容,对比较容易的适当减少练习次数。这样减少盲目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反馈练习,分层提高。

考虑到要面向全体所以在设计练习时想到有浅入深,先设计几道口算及填空练习,再总结计算方法,再逐一加深到变式的练习,最后达标测试。在这一环节我也注重学生对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多次复述计算过程。

一节课下来,总体感觉教学环节还比较顺畅,就是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沉闷了点。如果能更好的利用学生的课堂生成点,加点有效的活动那就会更好。

数学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方案设计(通用19篇)篇五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p61例1和练习十一1~4t)。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捆扎好的练习本,磁性教具。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引入新知。

1、30+65+2060+49+40。

30+6050+2060+4050+50。

2、65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9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今天学校新到了一批书,老师打算发给同学们,我们班有个同学,我们先算算有多少本书,看够不够发给同学们。

1、观察,课件出示主题图。

要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你知道它们有多少吗?一捆有多少本?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

2、小组讨论:

看图提出问题,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怎么能算出来?3、合作探究:

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数学书,你能怎样算?

想一想,你是怎样列式的?用小棒摆一摆,你是怎么算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5、全班反馈:a动手操作,理解口算办法。

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6、比较算法,加深理解。

让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

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分组说,后指名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促进理解。

1、p61的做一做。

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

2、p63的练习十一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1)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指名说53+4和20+67是怎么计算的?

(3)你是怎么算的?

(4)小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出示p63:3图。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完整说出来吗?

(2)你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

(3)说出结果,你是怎么算的?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设计。

p63的4题。

数学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方案设计(通用19篇)篇六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教学准备:

小树卡片、绿色大卡片、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植树节)。

每一年植树节快要到来的时候,我们学校都要开展一次绿色植树活动,今天,我们班先举行一次植树活动,好不好?(板书课题:绿色行动)。

老师为我们每个小队都准备了一块草地,如果你在这节课表现得好,回答问题积极,就可以为你们小队的绿地栽上一棵小树。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队树栽得最多。栽树最多的小队将被评为本学期的优秀植树小队!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加油!(课前准备各种不同的小树卡片和八张绿色卡纸。)。

同学们,你参加过植树活动行动吗?你知道在植树行动中要做些什么事情?(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挖坑、栽树、浇水、挂牌等。)。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喜欢参加植树活动行动。(出示投影:植树活动),这幅画面就是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行动的情境,瞧,这些小伙伴们干得多带劲儿!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发现了那些有趣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有用的数学问题呢?看看谁发现的最多、最有用。

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发现的信息,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学生找到有用的信息,小组内成员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说明根据哪些信息可以提出那些问题,小组长进行记录。

全班交流,选小组到讲台上进行叙述。

小学低年级数学学科。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

(2)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3)挂牌的和浇花的一共有多少人?

(4)挂牌的比浇花的多多少人?

同学们的提问能力真是强,能发现这么多的有趣问题,作为表扬每一个组都种一棵树!

4、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这个问题。同学们,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那些信息呢?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呢?该如何计算呢?(用课件出示这三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先试着想一想!

组织小组讨论:请你先把你的想法和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小组长认真组织,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生交流,师适时进行指导)。

组织全班研讨:哪个小组能把解决方法说给大家听?(对于学生的方法,选择优秀的进行板书,鼓励引导学生学习最佳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一道题竟能想出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你能把你最喜欢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吗?你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根据学生表现奖励小组植树)。

(设计意图:主动猜测,多种算法。根据情景图鼓励学生寻找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口算25+3=?时,让学生想办法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尝试解决问题。提供自主思考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他们的想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

6、小练习:

a、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

21+8=4+53=。

b、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

生:我想知道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师:怎样才能知道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呢?

师:你知道怎样计算吗?请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生交流,师适时进行指导)。

8、谁愿意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大家听?

9、小练习:

小学低年级数学学科。

a、小朋友请看屏幕,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

45+30=10+36=。

b、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

10、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这两道题,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加一位数是个位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十位相加)。

(设计意图:验证猜想,探究算法。任何猜想都要经过证明,才能确定其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所以设计了两个活动进行练习,在练习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验证猜想。验证猜想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探究的过程。通过多样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感受出自己的口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而自主的选择最优的口算的方法,促使学生以一个创造者、发明者的身份去探索知识,让学生在体验满足感、成功感的同时,获得一种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

三、课堂练习:

1、你们太棒了,老师真佩服你们!我这里有一些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忙解决。看一看这节,课谁学的最棒!

2、游戏:找树叶。

同学们表现得这么棒,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来做个游戏:找树叶。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生交流)。

你们可真了不起,每一个小组都种了这么多的树,表现太棒了!不但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的题,而且还想出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希望小朋友们继续努力,相信你们一定会更出色!

教学反思:

多少年来,口算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是:能正确、迅速地口算,掌握一定的速算技巧,具备一定的口算能力。而评价的标准也简单,即检验一个学生的口算能力就是看他一分钟能口算多少题。并为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算法多样化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小学低年级数学学科。

算法多样化是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最易引起争议的焦点问题。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按照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交流,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愉悦,而且能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指导学生选择口算的最优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小组内进行评价,进行辩论,进而形成最优的口算方法,通过多样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感受出自己的口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而自主的选择最优的口算的方法,并且通过练习达到认可和巩固的作用。

在设计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估算意识。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应该培养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口算时可以先加强学生的估算的练习,这样有助于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口算的准确性,促进学生对口算的理解和应用。

二、重视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面对算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无论哪个学生,凡是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特点,以自己的步调进行学习,都是有效的。学生的学习总是在自己已有知识基础上的自我建构,学生的心灵深处不仅有求异和创新的需要,而且完全有创造的潜力。这样通过一道题的有效学习比训练几张口算卡来得收获更大。

三、鼓励质疑评价,培养反思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对于学生思维成果的评价,并非是老师的专利。因此对学生各种各样的口算方法,教师不要急于评价优劣,应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并对各种算法进行质疑、剖析。让学生自己来评价,自己来反思。为什么结果要减去3呢?对同学的算法,你想发表什么意见?还有不同意见吗?等等,特别是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的思路进行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同学们用多种方法去口算,尽管大家的思考方法不同,但有一种相同的思路,想一想,这一基本的思路是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发现,都是在想方设法凑整。如果学生原来的凑整是处于无意识状态,那么,通过对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就增强了用凑整思路来解决实际情境中的各种计算问题的意识。不仅使结论得到进一步的凝练和升华,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初步的数学价值观。

数学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方案设计(通用19篇)篇七

100以内的基本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这些口算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一定要加以重视。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正因为它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我们加强了算理的理解,这一点的表现是非常明显的。在我具体介绍的时候大家可以看到。

教材安排了3个小节,共8个例题,具体结构如下。

1.主题图:

鉴于主题图的情境离学生比较远,在修订教材时我们修改了主题图,改成发书的情境(注意,这里不是发学生的新课本,是发“环保小卫士”的宣传册),主题图中的小情境均在后面的`例题中得到了使用,使主题图很好地发挥了作用。

2.属于原来内容结构的部分。

从总体上来说,第一小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二小节(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第三小节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例1、例2在内容结构上是没有太大变化的。只是如上面所说的,在呈现加减法的算理时,增加了计数器的呈现(原来是小棒呈现),可以更直观地让学生理解加(减)的是几个一还是几个十,为学生理解后面的“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打好了基础。此外就是一些细节上的变化。

具体来说,如,p62例1,通过发书的情境引出10+20,对照摆小棒图呈现了计数器图,是学生清楚地看到是1个十和2个十相加,为下面学生说的算法提供了支持。紧接着让学生通过迁移,探索如何计算30-20,并体现了算法多样化。

p65例2教学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内容与实验教材相同,细节处理与例1是相似的,这里不再重复。

p70例2教学退位的两位数减一位数,与实验教材相比,除了简化了数量关系外(原来带量“元”),呈现了两种算理与算法,实验教材只体现了退位(打开一捆再减),打开后再怎么减并没有体现。左边的方法是:打开一捆做破十减,结果再加上剩的几个十和几;右边的方法是:将打开的10和原来的几个合并,做20以内的减法。之所以这样呈现,是因为前面学生有丰富的破十减的经验,很自然地迁移过来,但这种方法要求记忆的量比右边的方法要大;右边的方法其实是我们进行竖式计算时要用到的,也比左边的方法更简洁。因此右边的方法是我们要求学生逐步掌握并熟练的。

3.新增的内容。

第三小节中的例3、例4、例5是新增的内容。

(1)例3(p74)。

鉴于实验教材中的小括号出现的有些晚,我们在修订教材时做了调整,在将小括号的内容移到这里教学,原来的义务教材也是在这部分内容中引入的。引入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可以增加式题的练习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二是为后面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做好知识上的准备。这部分内容老师们都很熟悉,不再赘述。

(2)问题解决:例4、例5。

在实验教材里,这里安排的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在修订教材中由于对整个解决问题的结构做了重新调整与丰富,这类问题被移到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而本单元则新编了2个解决问题:连加和连减相同的数,丰富了解决问题的内容。从整个知识结构上来说,它们一方面可以巩固学过的加减法知识,另一方面为二年级学习乘除法做了一些铺垫。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看,除让学生继续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外,重点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策略解决问题,如画图、操作、加法或减法计算、数数等。因为内容比较简单,不再详述。

数学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方案设计(通用19篇)篇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口算过程。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的探索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研讨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小棒、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1、口头完成教师出示的有关数的组成习题。

2、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复习: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教师谈话引入,创设情境:蓝灵鼠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今天他又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和我们一起摆小棒。大家看他是怎么摆的?课件出示与教材图相似的小棒图(先出示30根小棒,再出示5根小棒)现在,你也像蓝灵鼠那样自己摆小棒。

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摆的。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探究与体验。

2、学生按教师要求和同桌举例认识加数、加数、和。

3、学生按图进行操作、交流、表达,然后汇报交流。

4、举例认识被减数、减数、差。

教师提问:根据你的操作,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先组内说,再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追问怎样算出的,并板书:30+5=35。

教师讲解加数、加数、和。让学生重复这些内容,举例说说。

回到情景图,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还剩多少根?怎样列式计算?你是怎样想的?交给学生讨论。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算理。

讲解被减数、减数、差。方法同上。教师放手学生自学,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操作、讨论、汇报。在相信学生能力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

实践与应用。

学生按要求完成练习。

自主小天地:学生把自己编的题写在书上。

完成练一练的1、2、3题(可采用多种形式练习)第2题,要求学生看图说题意,并列式计算。

第4题对口练习:可采用教师和一名学生先做示范(可加、可减)再让同桌进行练习。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永远保持旺盛的精力来参与学习活动。

数学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方案设计(通用19篇)篇九

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各节中教学内容的编排大体分为三个层次: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教学过程中,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手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以具体事物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方法内化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单元课时安排: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4、整理和复习…………………………………2课时。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56—57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1—3t)。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仔细的观察能力。

(课件出示场景切换,配上明快的背景音乐:春天在哪里)。

1、师:春天到了,你发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识春天的什么花?

(课件切换到夷陵广场或书上的主题图)。

大概有多少黄花?多少红花?

3、课件从左慢慢移入一个花农骑车进入。

师: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吗?你怎么知道的?

他要去干什么呢?咱们都是少先队员要学着助人为乐,今天我们就去帮助他摆花盆吧!

二、创设情景,在生活中学习。

1、初步认识,出示例1图。

师:看这里的鲜花可真漂亮,它们各有几种颜色?有多少盆?你是怎样最快的数出来的?

你能自己看着这些花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学生分组互相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2、信息反馈,交流整理。

师选择的板书算式。10+20你是怎么算的呢?这道题哪个组的算法最多?用你自己最想用的方法在组里说一说计算方法。

师:今后在计算时可以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

(课件里花农伯伯说:小朋友们快来帮我摆花盆吧。我要搬走10盆花,)。

3、巩固练习,

p57面的做一做,用小棒摆一摆,算出结果。

4、观察整理,总结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的算式,你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什么数?(他们都是整十数,)。

师:在计算时要怎么办?(整十整十的相加减)。

三、强化练习,

1、练习十的1t。

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t:独立计算,并仔细观察。

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在计算时要注意,记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整十的要和整十的相加减,几个一要和几个一相加减。)。

3、课堂作业。

p58面的3t。

看懂图意,独立列式。

四、全课总结。

你知道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吗?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对,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在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怎么加减。

数学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方案设计(通用19篇)篇十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教学准备:小树卡片、绿色大卡片、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植树节)。

每一年植树节快要到来的时候,我们学校都要开展一次绿色植树活动,今天,我们班先举行一次植树活动,好不好?(板书课题:绿色行动)。

老师为我们每个小队都准备了一块草地,如果你在这节课表现得好,回答问题积极,就可以为你们小队的绿地栽上一棵小树。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队树栽得最多。栽树最多的小队将被评为本学期的“优秀植树小队”!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加油!(课前准备各种不同的小树卡片和八张绿色卡纸。)。

同学们,你参加过“植树活动”行动吗?你知道在植树行动中要做些什么事情?(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挖坑、栽树、浇水、挂牌等。)。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喜欢参加“植树活动”行动。(出示投影:植树活动),这幅画面就是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行动的情境,瞧,这些小伙伴们干得多带劲儿!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发现了那些有趣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有用的数学问题呢?看看谁发现的最多、最有用。

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发现的信息,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学生找到有用的信息,小组内成员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说明根据哪些信息可以提出那些问题,小组长进行记录。

全班交流,选小组到讲台上进行叙述。

小学低年级数学学科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

(2)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3)挂牌的和浇花的一共有多少人?

(4)挂牌的比浇花的多多少人?

同学们的提问能力真是强,能发现这么多的有趣问题,作为表扬每一个组都种一棵树!

4、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这个问题。同学们,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那些信息呢?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呢?该如何计算呢?(用课件出示这三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先试着想一想!

组织小组讨论:请你先把你的想法和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小组长认真组织,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生交流,师适时进行指导)。

组织全班研讨:哪个小组能把解决方法说给大家听?(对于学生的方法,选择优秀的进行板书,鼓励引导学生学习最佳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一道题竟能想出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你能把你最喜欢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吗?你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根据学生表现奖励小组“植树”)。

(设计意图:主动猜测,多种算法。根据情景图鼓励学生寻找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口算25+3=?时,让学生想办法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尝试解决问题。提供自主思考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他们的想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

6、小练习:

a、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

21+8=4+53=。

b、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

生:我想知道“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师:怎样才能知道“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呢?

师:你知道怎样计算吗?请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生交流,师适时进行指导)。

8、谁愿意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大家听?

9、小练习:

小学低年级数学学科a、小朋友请看屏幕,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

45+30=10+36=。

b、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

10、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这两道题,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加一位数是个位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十位相加)。

(设计意图:验证猜想,探究算法。任何猜想都要经过证明,才能确定其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所以设计了两个活动进行练习,在练习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验证猜想。验证猜想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探究的过程。通过多样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感受出自己的口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而自主的选择最优的口算的方法,促使学生以一个创造者、发明者的身份去探索知识,让学生在体验满足感、成功感的同时,获得一种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

三、课堂练习:

1、你们太棒了,老师真佩服你们!我这里有一些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忙解决。看一看这节,课谁学的最棒!

2、游戏:找树叶。

同学们表现得这么棒,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来做个游戏:“找树叶”。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生交流)。

你们可真了不起,每一个小组都种了这么多的树,表现太棒了!不但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的题,而且还想出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希望小朋友们继续努力,相信你们一定会更出色!

教学反思:

多少年来,口算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是:能正确、迅速地口算,掌握一定的速算技巧,具备一定的口算能力。而评价的标准也简单,即检验一个学生的口算能力就是看他一分钟能口算多少题。并为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算法多样化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小学低年级数学学科算法多样化是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最易引起争议的焦点问题。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按照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交流,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愉悦,而且能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指导学生选择口算的最优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小组内进行评价,进行辩论,进而形成最优的口算方法,通过多样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感受出自己的口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而自主的选择最优的口算的方法,并且通过练习达到认可和巩固的作用。

在设计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估算意识。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应该培养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口算时可以先加强学生的估算的练习,这样有助于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口算的准确性,促进学生对口算的理解和应用。

二、重视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面对算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无论哪个学生,凡是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特点,以自己的步调进行学习,都是有效的。学生的学习总是在自己已有知识基础上的自我建构,学生的心灵深处不仅有求异和创新的需要,而且完全有创造的潜力。这样通过一道题的有效学习比训练几张口算卡来得收获更大。

三、鼓励质疑评价,培养反思意识。

四、通过比较练习,发现最优方法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思路教给学生一般的口算方法。在学生掌握一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比较找出比较简便的口算方法。在口算的过程中,学生会说出几种不同的算法。这时,应及时对提出新的计算方法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他们积极思考的精神给予表扬。然后,再启发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这几种方法中,哪一种比较简便?经过讨论,让学生发现最优的方法,并向学生说明,在以后地计算中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但尽量要用最优的方法。

数学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方案设计(通用19篇)篇十一

这节课我首先改变了原有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境化,把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先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有的用口算,有的摆小棒、有的想到了竖式计算。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主动,而且充满自信,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心理上得到了满足。在交流时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第一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从而引出用竖式计算结果。由于一年级时学过竖式计算,“个位相加满10需向十位进1”是已有知识,所以让学生尝试计算第一个算式。在第一个算式中出现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1时,我注重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说说计算过程,然后再进行分析小结。而在解决第三个算式时,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最后通过互相说一说,加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使学生进一步领悟用竖式计算时数位对齐与从个位加起的合理性,以及哪一位上满10要向前一位进1的必要性,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笔算加法的方法。

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向“自主探究”转变,把自己放在一个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

数学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方案设计(通用19篇)篇十二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

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10个十万是多少?

10个一百万是多少。

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

学生自由谈。

以组为单位按要求数数。

学生自由汇报,课前收集的数。

观察图片,试着读数。

10个一千是一万。

拨回去,在万位上拨一个珠子。

10个一万是十万。

在十万位上拨1个珠子。

同桌互相数数。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数学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方案设计(通用19篇)篇十三

教学内容:

8和9的组成p55p603、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8、9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学准备:

星星,课件。

一、引入。

课件出示:蔚蓝的天空上星星在闪,月亮奶奶想把星星摆成两份,如果是你会怎样分呢?

学生看课件,背景乐《小星星》。

二、新授。

1、请你拿出学具,在小组里摆一摆,你能分几种?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

汇报,说一说你分了几种?你是怎样分的?

观察,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每一种分法吗?

看到8可以分成7和1,你能想到什么?

如果是9颗星星,又可以怎样分呢?

学生动手操作后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师出示课件演示9的分成,学生填书上的空。

2、读一读。

学生互相读8、9的分组成。

3、做游戏。

4、猜数。

5、拍巴掌。

6、小猴跳。

三、练习。

1、p55做一做。

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

2、p603456。

3、小黑板出示。

4、成找朋友的游戏。

四、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

数学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方案设计(通用19篇)篇十四

教学目的: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和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

3、对简单的几何形体进行分类。

4、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二、探索。

1、教学例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出示教具。

问:能将这些物体分成两堆吗?

学生上台分。

(2)讨论:他门是按什麽形状分的?

(3)你知道他们是什麽形状?板书:长方体,正方体。

(4)老师画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

(5)联系实际,巩固认识。

你们带的里面有没有长方体,正方体?

生活中还有那些是长方体?正方体?

(6)课堂活动1。

学生先说每个图形的名称,在连线。

(7)学生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看一看,摸一摸,问:你如何辨认他们?

(8)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

2、教学例2。

(1)出示例2教具,学生分成两堆。

(2)讨论:他们按什麽分类的'?

(3)他们是什麽形状?板书:圆柱体,球。

(4)老师画圆柱体和球。

联系实际,巩固认识。

你们有圆柱体吗?有球吗?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圆柱体,球?

(5)再观察圆柱体,求的形状,

3、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麽?

三、课堂活动。

练习七1、3。

课后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59页,例3,练习七2、4、5。

教学目的:

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求。

2、利用这些物体搭积木。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形状,搭出不同的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长方体,正方体,求和圆柱体。

学生辨认。

2、分小组,把带来的物体分类。

3、用橡皮泥做这些物体。

二、教学例3。

1、老师:我们手中有各种各样的物品,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来塔各种物体。

2、老师示范。

3、分小组活动。

4、全班展示。

三、课堂活动。

1、60页2。

2、61页4。

(1)猜用几个小的正方体可以把一个大的正方体。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课后记:

数学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方案设计(通用19篇)篇十五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意在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计算;能正确进行分数之间的混合运算;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形式完成相应的练习,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在练习的活动中,教育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善于与同伴交流想法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堂上,我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了这部分的知识以及这些知识需要注意的地方,并在每一环节上都进行了相应的练习,各环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并能认真思考和积极回答老师的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情况,设置的题型也是由易到难,有层次性,符合学生的各个智力发展阶段,通过全面而系统的复习,让学生加深了对以前所学知识的理解,把分数加减法的方法简单概括为:“一看,二通,三算,四约,五化”。

具体的就是:。

一是看清是同分母还是异分母,

二是异分母先通分,化成同分母,

三是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四是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五是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以后同学们做这种题目就可以按照这种方法去做,简便又不易错。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供探索空间。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传统的教将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切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者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本节课我没有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先学意义,后总结计算方法,而是倒过来,先学习计算方法,再学习意义。之所以这样处理,是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出发,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分数,并能根据分数单位进行口算,另外,孩子发现一个问题量,最想知道的就是他的结果,为了照顾孩子的学习特点故做出上述处理。教学时让学生举出分数的例子,口答分数加减法,举例列算式,再观察,计算,完全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其经历一个“口算——举例——比较——交流——概括——验证”这样一个全过程。课上,我尽量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同时也努力使学生保持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这节课,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同时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并学会欣赏自我,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争取让学生感受复习课的魅力:构建数学知识的一个框架,贯穿数学方法的一条主线,体现数学思想的一个高度。纵观整节课,也还存在这许多不足的地方。

1、语言还不够简洁、明了,说的话多,有时把应该学生讲的话也讲了,这样学生就失去了自我表达的机会,在这方面还应多注意自己数学语言的准确性。

2、在某些教学环节的设计,考虑得不够细,每个环节的衔接也不够流畅。

3、复习课练习的量就应增加,过多的重视系统、主线及思想,对中差生关注度不够,是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数学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方案设计(通用19篇)篇十六

教学内容:

9加几,96-9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9697页的全景图。

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数学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方案设计(通用19篇)篇十七

一、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教与学,幼儿已初步掌握了1-6的加减运算,理解了1-6的数的组成,另外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立体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中还发现他们对于动手操作,自己尝试的活动非常有兴趣和耐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力求新、奇,恰当地融合知识和趣味。

二、学期目标:

1、教幼儿学习6-10数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体验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部分数的互补和互换。

2、教幼儿学习10以内的加减,正确迅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3、教幼儿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

4、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寻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

5、启发幼儿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及正逆性关系。

6、教幼儿认识球体、圆柱体,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体验平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7、引导幼儿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右转动。

8、教幼儿认识时钟,学着看整点和半点,学习看日历,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

9、教幼儿认识一元以内的纸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知道它们的值是不同的。

10、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11、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归纳、概括有关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12、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迅速,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材料。

三、教学进度表:

时间、活动内容、活动目标、备注。

第一周。

一、学习7的组成。

1、学习7的分合,知道7分成两份可以有6种分法。

2、学习按序分合和记录。

二、学习7的加减。

1、让幼儿讲述图意并列出算式,会编应用题。

2、学习7的三组加减。

第二周。

一、学习用三个数字写四道算式题。

1、鼓励幼儿尝试按图中的动物不同特征,找出三个相关联的数,并列出算式计算。

2、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加减运算中三数的关系。

二、认识圆柱体和球体。

1、让幼儿观察、比较球体和圆柱体,说出其名称和特征。

第三周。

一、学习二等分。

1、教幼儿初步学习把一个物体等分成两份。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二、分成几小杯。

1.感觉用瓶瓶罐罐一起玩水的快乐。

2.观察生活中水在流动的现象。

第四周。

一、学习8的组成。

1、教幼儿学习8的组成,了解8分成两份有7种分法。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相关系(增1、减1)。

二、圆柱体的游戏。

1、通过实践体验,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主动的探索精神。

2、能辨别认识圆柱体,感知其基本特征。

3、在动手尝试的基础上,会自己说出、找出并制作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第五周。

一、学习8的加减。

1、引导幼儿学习按实物图的内容选择答案图,列算式。

2、教幼儿学习8的四组加减。

二、学习看点图列算式引导幼儿观察点子图,列出相应的算式,复习8的加减。

第六周。

一、看点子图列算式学习看两张点子图,根据点子图的变化列算式。

二、按差异个数摆放图形。

1、教幼儿学习在相邻的两个图形之间,用短波浪线作标记表差异个数。

2、教幼儿学习按标记表示的差异数目摆放图形。

第七周。

一、学习9的`组成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二、学习9的加减。

1、学习看分合式列算式,体验总数和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2、学习9的加减。

第八周。

一、改错题。

1、学习改错题中的得数,使得算式运算结算正确。

2、复习9的组成、加减。能熟练准确得进行运算。

二、改错题。

1、学习改错题的三种方法,使幼儿知道三个数的任一个数均可以改动。

第九周。

一、两个特征分类。

1、学习按运算方法和得数的数目将算式归类。进行9以内的加减。

二、分类。

1、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观察比较物体的不同特征并进行分类。

第十周。

一、认识时钟。

1、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特征。

2、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辨认整、半点。

二、记录时间。

1、让幼儿知道整点半点的记录方法,理解钟点和指针关系。

2、进一步使幼儿感知时钟和生活的关系,初步发展幼儿的时间感。

数学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方案设计(通用19篇)篇十八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方案设计(通用19篇)篇十九

2、复习10以内的加减。

二、复习10以内的加减(一)。

会两个、三个加减符号的连续加减。

第十二周。

一、复习10以内加减(二)。

会把算式题目填写完整,如1=3。

二、快速口算。

1、练习口算的能力,能相互之间玩出题游戏。

第十三周。

一、认识人民币。

1、认识十元以内的货币,并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学习钱币兑换,复习10以内加减。

二、超市。

1、复习10的加法,并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十四周。

一、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教幼儿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2、让幼儿感受到客体和自我为中心的左右方向不同。

二、依样接画。

1、培养幼儿仔细观察排队规律的能力。

2、教幼儿发现规律并依着接画。

第十五周。

一、学习四等分物体。

1、帮助幼儿学习将物体四等分的方法。

2、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二、补漏洞。

1、引导幼儿学习根据物体缺口而选择形状相同的填。

2、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

相关范文推荐

    在全县领导干部大会上讲话任前表态发言(热门21篇)

    通过撰写演讲稿,演讲者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演讲稿范文中的表达方式和演讲技巧可以提高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同志们:这次会议,是省委会研究决定召开的

    汉语言专业求职自我介绍(优秀19篇)

    自我介绍是交流的开始,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人的基本信息和背景,建立起彼此的联系。掌握一些优秀的自我介绍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我介绍的要点和结构,从而使

    幼儿户外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2篇)

    策划方案的实施需要不断跟踪和评估,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通过阅读这些策划方案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制定策划方案的方法和技巧。活动目的:游览广州名胜标志性景点白云

    高中数学教师个人述职报告完整文档(汇总20篇)

    述职报告能够帮助我们梳理工作思路,提升自我管理能力。通过阅读这些优秀的述职报告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初中班级读书活动总结(专业15篇)

    活动总结能够帮助我们对活动的效果和效益进行量化和分析,为日后的活动提供参考依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动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活动总结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

    竞选生活委员(优秀14篇)

    竞选是一种通过争取选民的支持和投票来争取某个职位的过程。以下是一份竞选范文集合,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帮助大家写出更优秀的竞选演讲稿。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ゴ蠹

    四年大学生自我鉴定(汇总19篇)

    自我鉴定可以促使我们思考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为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人生目标做出合理的定位和规划。小编整理了一些精选的大学生自我鉴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度爱丽丝梦游仙境读后感(通用17篇)

    读后感是一个触发思考和探索思路的过程,通过写作可以将思考过程和结果传达给他人。以下是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保密团日活动总结(优秀22篇)

    活动总结不仅是对活动的一个总结,更是对自己在活动中的成长和收获的一个记录。下面是一些活动总结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方向和思路。10月14日,我局召开2

    幼儿园幼儿开学演讲稿(模板15篇)

    在演讲稿中,我们可以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演讲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