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实用19篇)

时间:2023-12-09 作者:雁落霞

统计是一种科学的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现象和规律。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统计软件和工具,可以帮助你更轻松地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

四年级数学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一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科书第117~120页上的例。

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教学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

2、读懂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变化规律,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实际问题,能进行合理的判断与推测。

3、能根据提供的资料,在网格图中有条理的初步绘制单式统计图。

有关奥运的统计图片、投影仪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1、师:大家都知道今年是我们中国的奥运年,那么在刚刚闭幕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赢得了多少枚金牌?(51枚)我国代表团以51枚金牌100枚奖牌,成为百年奥运史上最强东道主!

3、师:看来大家已经能通过条形统计图读出数学信息。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很直观、很形象。老师也对近几届奥运会我国的金牌获奖情况制作了一幅统计图,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4、师:这还是刚才的条形统计图么?它又该叫什么名字呢?点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强化特点。

1、初步感知。

师:大家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能)真的?请问在这幅统计图中,这条横线叫什么?(横轴)表示什么?(时间)这条竖线呢?(纵轴)表示什么?(金牌块数)纵轴中的每个小格代表少块?(10块)折线统计图除了有横轴、纵轴,和条形统计一样,它有标题、绘图日期几个部分组成的。

2、深入探究。

(2)关于线:线是什么意思?(引导看23-24届、24-25届、25-26届的变化)线是做什么用的?(板书:数量增减变化)线是怎样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的?引出变化的特点:平、缓、陡。

师:大家能通过折线图读出信息并谈感想,很了不起!

4、对比强化特点:

师:折线统计图与以前的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突出特点呢?(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对比图)小结: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更突出的特点是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

5、现实应用:

(预设:学生回答反映股市行情图、心电图等也用到折线统计图)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折线图。(课件出示一些折线统计图)。

6、课堂活动:联系生活,体验变化。

师:同学们,其实生活中很多数量也呈一定的变化趋势。想体验这种变化的过程吗?好,请你用手势比划下面这些数量的变化过程。(课件出示)。

三、动手绘制,形成方法。

1、明确制图步骤:

师:想不想自己亲手完成一幅折线统计图呢?让我们看看九寨沟月平均气温统计表。师:要想完成折线图先怎么做?再怎么做?(生回答略)。

强调:找准点,标准数,线要直。并按顺序连接。

2、尝试绘制。

师:请同学打开数学书,翻到122页,试着画一画。(教师进行指导。)。

师:完成了的请举手,画好的同学想一想,你觉得画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3、赏析。

师:(展示学生作品)这位同学画得怎么样呢?谁来大胆地评价。师:下面请把你的作品和同桌一起相互评价,相互欣赏一下。

4、强化。

师:你认为我们在画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呢?

5、口答问题。

师:由此可见,它对人们的帮助非常大.四、实践应用。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课件出示)。

为什么?

师:如果你是销售经理,在进货方面有什么考虑?

师:大家想想看,我们之所以能做出正确的决策,都靠谁帮的忙啊?生:折线统计图。

师:没想到吧?小小的两张统计图,居然是进货的依据之一,也能对消费者带来启发。真是太有用了。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折线统计图有什么认识,说一说?

点:数量的多少平—-没变化。

线:上升――增加增减变化情况。

下降――减少缓――变化小陡—-变化大。

四年级数学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二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主题图、认识三角形(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底和高,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内角和是180度等)、三角形的分类、整理与复习以及数学文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

单元总体目标:

1.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三角形的底与高、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等。

2.通过对比了解三角形的不同类型。

3.通过观察、探究、操作的过程,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及分类。

4.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实验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空间观念。

本单元共用6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认识三角形例1、例2及课堂活动,练习九1-4。

第二课时:认识三角形例3课堂活动1题及练习十1-3。

第三课时:认识三角形例4课堂活动2题及练习十4-8题。

第四课时:三角形的分类例1及课堂活动1题及练习十一1-4。

第五课时:三角形的分类例2、3及课堂活动2-4题及练习十一5-8。

第六课时:整理与复习及练习。

单元教学重点: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的底与高。这是探究三角形边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等的基础,因此是教学的重点。

单元教学难点:发现和体会”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3边“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折、画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指出三角形边、角、定点、会辨认出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例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的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不容易变形的这种性质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1、认识底和高:检查方法:拿一个锐角三角形。折痕的一端过三角形的顶点,另一端所指的边被分为两段,折后这两段要重合。

2、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实验操作中探索三角形3条边之间的关系,通过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例3:探索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课前准备好不同长短的小棒或吸管,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并完成实验表格,在围成的三角形中,两边之和与第3边比较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第三课时。

教学例4:方法:1、通过量一量,加一加2、撕一撕,评一评等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思考: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有关系吗?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知道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在操作中去认识各种类别的三角形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出示例1中的6个三角形。

提出要求:

(1)观察每个三角形中3个角分别是什么角?(不易观察的要用量角器度量)。

(2)根据角的特点对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并思考这样分的依据。

(3)给同桌同学讲一讲,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

1、将红领巾或小彩旗对折,你有什么发现?

发现:(1)两条边相等。(2)两个角相等。(3)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对折后都是这样的呢?请拿出自己随意剪的三角形,进行对折,看有没有这些特征。

2、教学等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3、探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出示例3按要求剪三角形。

(1)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

(2)用量角器量30°的角。

(3)剪三角形。

(4)展开。

3、在小组里面交流自己的发现并说出你是怎样发现的。

4、反馈:

(1)3条边相等。

(2)3个角相等,都是60°。

(3)是轴对称图形。

(4)锐角三角形。

教师:像这种3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等边三角形。

教师:闭上眼睛想一想,等边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征?

讨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是怎样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情况。)。

四年级数学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三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2.引导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统计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迁移感知。

出示数据。

4月10日:27℃;4月12日:15℃;4月14日:12℃;4月16日:21℃;4月18日:25℃;4月20日:26℃。

谈话:这是老师收集的近期南京地区最高气温的数据。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提问: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谈话: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用什么方式来表示气温变化的情况呢?我们到“金陵气象”网站去看一看吧!

登陆“金陵气象”网页,查看有关气象信息。(网页上有大量反映天气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提问:看了这个网页,你发现了些什么?

指出:人们通常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气温的变化情况。(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出示网页中反映南京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谈话:这个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它表达了哪些信息呢?我们先听一听气象播报员是如何介绍近期天气变化情况的。

课件播放:气象播报员依据统计图介绍南京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配音: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登陆“金陵气象”,据“南京近期最高气温统计图”显示,南京近期气温变化较大,4月10日最高气温为27摄氏度,14日最高温度仅为12摄氏度。5天时间,最高温度降幅达15度。从4月16日起,天气转晴,气温再度上升。“金陵气象”提醒各位适时增减衣物,防止气温变化引发疾病。)。

提问: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这几天的气温变化很大。)。

追问: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这几天气温变化很大的?(从气象播报员的提示中知道的;从统计图中也可以看出来。)。

二、情境延续,读图感悟。

1.读懂图意。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着重引导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描述数据的方法等)。

2.数据分析。

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问题:

(1)每几天记录一次最高气温?

(2)哪天最高气温最高?哪天最高气温最低?

(3)最高气温上升得最快的是哪天到哪天?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3.小结。

讨论:人们在表示气温变化情况时,为什么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每一天的最高温度,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一段时间里气温的变化情况。)。

三、联系生活,再度感悟。

1.出示本周南京地区最高气温折线统计图。(星期日:24℃;星期一:25℃;星期二:25℃;星期三:22℃;星期四:24℃;星期五:23℃;星期六:26℃。图略。)。

提问: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谈话:如果你是气象播报员,你想怎样向大家介绍一周的天气变化情况呢?

2.介绍生活中的折线图。

提问:你还在哪儿见过折线图?

展示课前收集的折线图(略),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统计图所表示内容,以及从图中能了解到的信息。

四、结合活动,动手制图。

谈话:认识了这么多折线统计图,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折线统计图呢?

1.制作统计图。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2.数据分析。

提问: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从图上看,这位同学跳绳的速度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追问:为什么跳绳的速度越来越慢?

五、实践运用,课外延伸。

1.提问: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2.出示:南京市2001~2005年私家车数量情况统计图。(图略)要求学生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题略),并组织全班交流。

完成练习后,提问:看了这幅统计图,你想到了什么?

3.出示:南京市2001~2005年空气轻度以上污染天数情况统计图(图略)。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出示:中国儿童标准身高、体重对照表(略)。

谈话:和标准身高、体重相比,你认为自己的身高和体重怎么样?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出示:某地区新增肥胖儿童数量统计图(略)。

谈话:课前老师还收集到这样一幅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自己去查阅有关资料,对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

四年级数学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

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三、教具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课件出示旅游景点“云瀑洞天”美丽的风景图片)。

老师调查了20**年1到7月游客人数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课件出示原始数据并制作成统计表)并让生说一说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复习条形统计图。

(1)为了更清楚的呈现每月的数据情况,我们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2)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它有什么优点?(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谁多谁少一目了然)。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课件演示找学生总结制作方法先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并板书)。

【设计意图】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逐步得到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为后面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1)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点。那图中的点表示什么意思呢?(点表示具体的数量)。

(2)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线段。教师:在图中除了点还有什么?(线段)。

让生明白线段表示的是数据的增减变化,长度不同,倾斜角度不同增减变化的大小就不同。

(3)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板书: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4)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交流讨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不同点折线统计图更能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5)绘制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在原有的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继续绘制8-11月的统计图,展示学生作品,全班交流。

(6)找学生总结1-11月份的变化趋势,并根据变化趋势分析预测12月份的游客人数。

升,并让分析12月份的游客人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联系实际生活体验折线统计图的应用价值。

出示1-11月份的气温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分析统计图,说一说发现的信息,气温的变化趋势并根据变化趋势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2.出示1-11月份的降水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分析统计图,说一说发现的信息,降水的变化趋势并根据变化趋势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3.如果你是景点的总经理,你会选择什么统计图来表示最近5年来的游客人数并作出合理的预测,【设计意图】应用新知、巩固新知,让学生在回答第一个小问题时再次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该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教师:同学们,平时生活中,你在哪里还看到过折线统计图?举例:股市行情图、心电图、气温变化图、路程行驶图、某地每年人均收入等。(教师课件展示)。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四年级数学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五

知识与技能: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课件。

教师导学。

一、情境导入。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4、讨论交流:

5、全班汇报交流。

分析:

三、巩固新知。

1、完成95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第101页3、4。

四年级数学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六

3、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4、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趣促学。

提问:小朋友们知道2008年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北京)。

师:那你知道在过去的几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金牌的情况吗?

教师出示:24届奥运会获5枚金牌;25届奥运会获16枚金牌;26届奥运会获16枚金牌;27届奥运会获28枚金牌;28届奥运会获32枚金牌。

提问:这样表达大家认为好吗?为什么?

教师:大家提出了自己的理由,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

学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

教师投影出示:

提问:从这统计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教师引导学生探讨)。

二、探究新知,强化技能。

让学生发挥想象自由阐述,教师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观察后回答:标题、横轴、纵轴、线段、单位长度等。

教师让学生同坐之间交流,然后集体汇报。

4、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

学生充分探讨,然后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地显示数据的增减变化规律。

5、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论证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提问:你有没有在其它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

学生回忆在生活中见到的折线统计图,如股票分析图、病人的心电图等,根据学生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教师:折线统计图有这么大的优点,那怎样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它的画法。

让学生打开课本看第110页例2,教师课件出示“陈东0~10岁身高情况统计图”。

提问:观察与前面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理解纵轴上0~50厘米用折线表示的意义(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选择正确而合理的刻度)。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先确定位置再描点,然后再将这两点连成线段。(教师课件演示0岁~2岁的描点、连线过程)。

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在课本上绘制折线统计图,完成后教师课件演示绘制的完整过程,同时选取部分同学绘制的折线统计图在实物展台上展示。

三、全课总结,构建模型。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阐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适当点拨。

四、巩固拓展,内化新知。

1、收集从今天起一星期的本地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情况,并制成能折线统计图,预测本地近阶段的气温变化情况。

2、完成课本第112页练习十九的相关习题。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级数学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三角尺。

教师准备:多媒体投影、课件、三角板、礼物盒(内含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各一个)、作业单(每人2份)。

教学重点:

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了一份礼物(出示盒子,摇一下)咦!里面有东西!大家想不想知道里面有什么?生答。师:那让我们来摸摸他里面的东西,好不好?生答。师:老师需要一位小助手蒙眼睛,谁愿意帮帮老师?准备就绪,宣布活动规则:将你摸到的东西大声地说出来并告诉大家你是如何判断出来的。

活动结束后教师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所以大家能够根据他们的性质准确的认出他们,三角形大家也能够认出来,但是今天我们还需要更进一步地学习三角形,看看三角形有哪些特性?(板书课题)。

二、情境导入。

师:大家在生活中见过三角形吗?生答。师:那现在老师给大家出示一组图片,看看大家能不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课件出示图片)。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样三角形形状的东西一直陪伴着大家,你们知道吗?生答:红领巾。师:没错,是红领巾(课件出示)今天老师就把同学们的红领巾画到黑板上,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看看它有哪些特点(黑板上画三角形)。

三、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吗?指名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的三角形标出各部分的名称(课件展示)。

现在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个三角形,你能看到什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摆成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那什么叫三角形呢?(学生边总结,教师边板书)。

师:请你们帮助老师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课件出示练习题)。

师:通常我们用字母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这个三角形就可以表示为三角形abc。(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看这个图形由几个三角形组成,用字母分别怎么表示?指名说一说。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以前我们学过怎么画平形四边形的高还记得吗?请一生上台给平行四边形作高。

师:三角形也是有高的,我们来学习一下。(课件出示三角形的高的定义和画法)。

5、学画三角形的高。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高,你会画三角形的高吗?

(1)要求学生在作业单上画出三角形制定底边上的高。指名学生展示,并讲解画高的方法,教师适当给予点评。

(2)分析强调直角三角形搞得画法。

(3)全班集体评价,总结三角形高的画法及注意事项。

思考: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出几条高?(3条)。

四、总结评价,回顾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深层次的认识?还有什么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五、作业。

1、完成课本第65页练习十五,第1题。

2、自选作业单上一个图形,画出它的三条高。(有能力的同学请把三个都画出来。)。

四年级数学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八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89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4、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数。

1、创设情境,引出小数。

同学们平时跟自己的父母去逛过超市吗?今天你们和老师一起去超市看看。(播放课件)。

这些图片认识吗?是什么?(标价)那你们认识这些标价吗?待会高老师要考考大家。

昨晚高老师特意去超市调查了四种商品的价格(课件展示四种商品价格),大家先观察下标价中的数字。(张贴小数:5.9823.700.852.60)。

这些数有什么特点?(中间有个点)象这样的数你们知道叫什么数吗?(小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小数。(板书:认识小数)。

这些小数中间的点叫什么呢?(小数点)板书:小数点。

二、认识小数。

1、读小数。

生汇报小数的读法。

师总结:读小数的时候,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板书整数部分),按照整数部分的读法来读,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板书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它的数字,每一位是几就读几。

全班齐读最后两个小数:0.852.60。

2、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商品名称价格/元表示。

火腿肠5.98元角分。

牛奶糖0.85元角分。

面包2.60元角分。

文具盒23.70元角分。

生答,有异议的多请几个同学回答。

看来大家确实都看得懂这些价格,那谁来说说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表示什么?(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表示什么?(角)第二位表示什么?(分)。

在小数上方板书:元角分。

二、教学例1。

1、寻找生活中的小数。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是几元几角几分很清楚了。下面请大家在你们的桌面上或者文具盒里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也有小数存在。生回答。

我们水笔上的小数0.5后面的单位应该是毫米,它表示笔芯的粗细,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除了毫米,还有米,分米,厘米。大家还记得一米有多长吗?伸出你的手比划下。

2、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课件展示1米有多长。课件边演示,教师边讲解。

如果把这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是多长?(板书1分米)。

那它是1米的几分之几呢?(1/10)。

因此1分米也就是几分之几米?(板书1/10米)。

当天它也可以用今天刚认识的小数来表示也就是0.1米。(板书:0.1米)。

大家看看,小数点右边的1表示什么?(生答1分米)。

同学们真厉害,这都答对了。那既然1分米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那二分米呢?生答师板书:2分米=2/10米=0.2米,并请生说说想法。

既然1分米,2分米可以写成0.1米、0.2米,那4分米呢?生答师板书:4分米可以写才0.4米也就表示4/10米。

1分米、2分米、4分米用米怎么我们已经学会了,那3分米。5分米,7分米你们会吗?请同学们翻开课本91页,完成练习二十一第一题的第(1)题。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并讲评。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和练习我们发现十分之几米可以写成零点几米,零点几米就表示十分之几米。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1分米是1米得1/10,1厘米又是1米的几分之几呢?(1/100)。

是几分之几米呢?(1/100米)。

那用小数会表示么?(0.01米)板书:1厘米=1/100米=0.01米。

真是聪明,大家看看,这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的是?(厘米)。

3厘米用米你会表示吗?生答。

板书:3厘米=3/100米=0.03米。

板书18厘米=18/100米=0.18米。

请同学们比较下,0.10.20.4和0.010.030.18这两组小数,都是小数,他们有什么不同?(0.10.20.4小数点后面都是一位数,0.010.030.18小数点后面都是两位数。)。

师:观察得真仔细,像0.10.20.4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位数,这样的小数叫做一位小数。板书:一位小数。

像0.010.030.18小数点后面有两位数,这样的小数叫做两位小数。板书:两位小数。

四年级数学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九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首先,我先说一下教材。

一、说教材。

《折线统计图》一课是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学生的统计知识在这一课后将再一次得到发展。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课内容又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二、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画法,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引导学生会看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合理的分析、判断和预测。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应用。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4、在学习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

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的难点则放在:能够依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三、说教学理念。

“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生活化”是新课程理念之一。

首先,我确立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设计理念。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力求结合课本例题去设计新颖的导入,我就根据例题学生参观科技展览馆这一信息设计了一个科普实验的导课形式,尝试去打破传统数学课的枯燥无味,给数学课富予新的生命力。譬如,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一个“讨论:从统计图中你能知道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如果你是管理员,你对未来参观人数有啥预测,会采取哪些措施?”还安排安排了“联系生活,体验变化”让学生用手比划这一环节,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其次,以“温故而知新”的理念来推进教学。好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去充分进行实践活动和交流,容易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也就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三,力求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和谐合作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我主要采用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知识迁移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课堂上我力求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学生的学习伙伴,让自己表情轻松,语言幽默,与学生“同甘共苦”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努力去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特别是师生讨论下演示描点的过程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画图的过程,从而突破画图和归纳折线统计图的难点。

五、说学法。

教学生学时,重在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新知,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法”。我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力求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折线统计图中蕴含的科学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分成激趣导入——探究新知——实践应用三块内容。

在激趣导入部分:在导课中渗透了本课的重点——会读图,画图。重点是复习条形统计图相关知识,然后引入“折线统计图”。

在探究新知部分:重点是认识折线统计图特征,会画折线统计图,并在实践应用环节中,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而真正理解把握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作用和应用。在教学中始终抓住折线的“点”与“线”这两个要素来讲它的特点和画法。

在总结内容时,不刻意去设计一个环节,而是在讲完一个内容后及时小结。

七、说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上力求简洁明了,一目了然,充分体现这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四年级数学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十

本课主要是教学直线的平行,这是学生在认识了点和线段、射线以及直线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空间和图形的重要基础之一。概念教学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也是学生不太容易掌握好的。在构思这堂课时也有一些困惑,尤其是开始教学时先抓概念中的哪一部分。先让学生理解在同一平面内是什么意思,还是先搞清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直在犹豫,翻阅了数学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教学篇章,我对本课教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最终确定了自己的教学方案。从三个方面粗浅谈谈:

一、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链接生活理解。

因为学生获得概念的能力随年龄的增长、经验的增长而增长,学生掌握的科学概念许多都是从日常概念中发展而来的。所以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积累有利于概念学习的经验,同时又要注意利用学生的日常经验,为概念教学服务。四年级学生在之前接触的图形都是平面内的,而抽象出直线的图片也能直观的看出是平面上的。我还是先从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入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学习,有利于知识的建构。所以一开始我就为学生呈现生活中丰富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观察现实场景中的图片抽象出相应的图形。概念学习中学习素材很重要,由于想让学生根据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类,我认为教材提供的素材还不够丰富和全面,于是增添了两种不同形式的相交和平行的图片。数量充足,变式的形式也有,这样通过分类,使学生了解到平面内两条直线存在着不同的位置关系,通过对两种位置关系的比较,使学生对于互相平行有了初步的'体会,为下面进一步研究平行做了铺垫。

二、比较异同探究,认清概念本质。

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理解“同一平面”不能不讲,但形式化的讲解,似乎并不能促进孩子们对此的理解。讲得过于深刻,也没有必要,有违于课改“学有价值的数学”的基本理念。

那么怎么认识是否这两条直线是在同一平面内的呢?开始我也尝试着想其他的方法来体现,但都觉得不够形象生动,学生也不好理解。而且开始跑道线、棋盘上的线都是正例,仅从正例还不足以使学生真正理解概念,而概念的反例能提供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使学生对概念理解更加精确。最好是直观的,学生熟悉的,于是我就想到了立交桥,这个学生在生活中都见到过,生动形象,容易理解。由抽象到形象,降低了学生的思维难度。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在“同一平面内”。具体例证太少也会对概念学习产生不利影响。于是在有了直观的认识后,我又安排了长方体上的线段所在的直线位置关系辨析。这时把学生思维提升到半抽象状态中,使学生原有的感性经验从具体直观上升到图形水平,既直观也需要孩子发挥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这里安排的是正、反例相结合,通过三组边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比较、辨析,更加深化了学生的认识,进而掌握概念基本特征。从课堂上教学的效果可以看出这样的处理还是比较合适的。

三、动手操作内化,深化对概念的认识。

在学生建立并理解了平行概念后,要给他们一个内化的过程,要允许学生出错、走弯路,这样才能有真切体验,在体验中丰富经验、获得方法、形成态度、享受快乐、得到发展。这时我为学生提供宽松的氛围,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探究,允许学生充分思考甚至想象,积极创造。画平行线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我首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用特殊的材料创造平行线,在活动的过程中去探索平行线的画法,由易到难。点子图、方格图、白纸、小棒等等学具让学生自由的创造发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也体验到了乐趣,通过自己的尝试掌握学习的方法。例如在对随意摆小棒和随意折纸的不准确性的认识中,更加深化了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接着我通过对画在白纸上的平行线进行置疑,引导学生发现科学的画法。这里我大胆让学生去自学书本,然后自己尝试画,让学生在学和练中掌握画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画平行线的注意点。但画平行线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比较难的,所以我还借助了多媒体的优势,以直观生动的动态演示提炼方法。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动脑想、动手画,对平行线的理解和画法在不断飞跃,他们在巩固、运用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空间观念。我想这样应该比单纯的说教要好些,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的容量较大,有些细节处理的有些粗糙,比如让学生找生活中互相平行的例子,学生说的还不够充分。理解互相平行时,也没能让学生充分说一说谁是谁的平行线。另外在学生画平行线同桌检查时,我想追问:你怎么知道同桌画的一组是平行线呢?想引出我们不仅可以利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出一组平行线,而且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检验一组直线是否平行。但由于时间的关系就省略了。感到困惑:像认识平行这样的一堂课,内容安排的是否太多,如果不是这么大的容量,有些环节可以处理的更精致些。

我们的课堂不是演戏,热闹,好看,而是要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还要让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充满亲和力和、吸引力,使数学从生活中来,回生活中去。通过这次活动,自己也收获很多。我想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寻求课堂的时效性,永远是我们一线教师追求的主题。

四年级数学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十一

帮四年级组年青教师备了一节折线统计图,看到老师一遍遍磨课的过程,真像看到当年的自己。努力想着每一位前辈的话,觉得大家讲得都很有道理,但到了自己这儿却又不是那么回事儿。

在备课之初,自己想的最多的为什么要统计,学统计干什么?本课的设计努力创设一种师生交往的互动、互学的教学氛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个性发展的辅助者,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本课的生活素材发挥了无可估量的作用。涉及工业、农业、医疗、娱乐…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统计,都要用到折线统计图,真实的素材成为教材,物尽其用。现在的教学资源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以教材为依托,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书本数学的联系是教师的着眼点。不同的教师对同一个学习素材会有不同的理解,在使用过程中也就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同一材料可以用得很充分,也有可能只是在形式上使用过而已。备课之初,新老师没有考虑用生活中现有的材料,用教材上的内容,但在试上对比之后,老师自己有了感悟,原来素材的作用如此之大。素材好比“原料”,在用足、用好的前提下,思考和挖掘这些“原料”应用价值,提高其质量,给教学资源“增值”。在考虑学生情感要素的状况下进行催化、加工,形成优质“产品”,从而为学生、为课堂服务。

让浓浓“生活味”的素材散悠远的“数学味”,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去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我们在努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级数学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十二

折线统计图是小学数学统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先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行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折线的起伏变化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所以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进而做出一定的推测和判断。

根据以上分析,我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来进行这节课的教学的。

(1)合理运用迁移规律,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通过对参观科技展的统计,以条形统计图为基础引出折线统计图,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根据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概括,明确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更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进一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2)提供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

在教学中,精心地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如股票分析图、心电图、月平均气温的统计、病人的体温记录。使学生在了解生活常识的同时,充分认识统计的现实意义。

(3)培养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

在安排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时,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同时,让学生感悟由于数据变化带来的启示,并能合理地进行推理与判断。

此外,与前面的教学要求一样,我不要求学生会绘制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只要能根据数据对统计图进行分析,进行简单的推断就可以了。

在本课中,我努力尝试和谐的教学环境,师生的和谐,生生的和谐,以及课堂中动静的和谐。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学生带着自己的想法去进行交流、讨论。实际教学当中肯定很多的不足,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四年级数学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十三

5月8号外出学习汇报活动中,王泽霞老师执教的《折线统计图》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教师亲切的话语、适时的评价及体态语言的使用,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快乐,获得积极的情感、学生敢说、想说,在生生、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本课由学生熟悉的“五一蒙山旅游”引入,通过教师统计游客的数量,从而统计近几年游客的数量。这个环节,教师没有直接展示折线统计图,而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先展现了条形统计图,进而生动形象地演示了整个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这样做既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也为后面自己绘制折线统计图,提供了正确的方法。但是这节课在体现制作折线统计图的全过程时指导有点少。

接下来,教师让学生找出折线统计图的要素,学生汇报时显得比较零散,于是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着重观察了统计图上的对应点,及对应点之间线段的变化趋势。从而学生感知到数据的变化,手势表现形象,即游客数量逐渐增多,呈上升趋势。此时教师抛出“根据上升趋势,你又什么感想?”,激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让学生联想到今年游客的数量应该会更多,由此体现折线统计图的应用价值,对未发生的事件进行合理的预测。

第三个环节,特意出示了原来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学生通过对比,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征:绘制简便,能更好地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师板书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此外,教师还注重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实例渗透。如心电图、学生跳绳统计图、身高统计图。进而感知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的广泛应用。

四年级数学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知道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知道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能正确测量和画出它的高。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2、在观察、操作、比较、判断的过程中,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和其中的变化规律,形成平行四边形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使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在前两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和相交,那么你们认识平行线吗?请看屏幕,这里面哪一组是平行线?(课件出示)。

2、揭示课题:

师:我们来看这三组平行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组平行线相交得到了这样的一个四边形,你们认识这个四边形吗?(课件动态依次演示三组平行线分别交叉成两个平行四边形)。

师:通过以前的学习,对平行四边形我们已经有了简单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深入研究一下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1、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师: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

(叫生上前来指,同时课件抽象出图片里的平行四边形)。

师:这些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研究的问题。

2、根据长方形的特征初步猜测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预设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对边平行;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那这个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谁来试着猜一猜。

预设:对边相等、对边平行。(板书猜想,教师不做任何点评)。

(1)验证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相等。

师:接下来我们先来验证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怎么来验证对边相等呢?(用尺子量)。

(2)验证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平行(把对边延长,看是不是相交;平移三角板)。

接下来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的特点。

师:通过我们的验证,我们明确了平行四边形的有什么特点?

概括总结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平行,对边相等。

师:那么现在你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用一句话概括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吗?

师:刚才大家总结的都非常好,看来我们课前预习的时候很用心。

师总结: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齐读)。

师:下面我们来做两道练习题检测大家的掌握情况。

师:看来大家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掌握的还不错,给自己的表现鼓鼓掌。

1、师:我们来看这个平行四边形,上、下对边是一组平行线段,你能量出这两条平行线段间的距离吗?应该怎么量呢?把你量的线段画出来并量一量这条线段的长度。

汇报交流(在黑板上展示几种不同的画法)。

师:大家画的这些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对应的这条边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2、教师示范画高。

师: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平行四边形的高(黑板演示)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注意,画高的时候要用虚线,并且要标上直角符号;那么垂足所在的边就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底是一一对应的。接下来还以这条边为底,在画一条高,在自己的练习纸上画画。并量一量高的长度。

(教师提醒用虚线画,并画上直角标记)。

3、练习画高。

画平行四边形另外一组对边上的高。

师:在课一开始,老师把一个长方形框架一拉就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现在老师再轻轻的拉拉这个平行四边形框架,有没有变化?(反复拉动平行四边形框架,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师:在四条边固定的情况下,框架可以拉成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所以说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非常的不稳定,(板书)这就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五、课堂总结师: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认识并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还学会了画平行四边形的高,也知道了平行四边形有容易变形的特性,你们真的很了不起。其实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课下请同学们用你们那双发现的眼睛找一找,生活中哪儿应用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下节课课前我们再一起交流,好不好?好,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四年级数学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十五

此次三位一体的教学活动,我们团队教学内容为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节《三角形的认识》,经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较好的实现了课前的预设。现在由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反思。

一、教学效果预测及反思:

本节课大部分同学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全体同学都有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同学们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牢固的掌握知识点,同时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在想象与猜想中发现解决问题,在悬念与比较观察中总结特征,在激励与创造中发展思维张扬个性,在评价与交流中学会学习的方法。这些都是本节课中的闪光之处,当然,课堂教学中也表现出了一些不足和遗憾,学生的思维有时过于活跃,在创造和操作中耽误过多时间等。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有效的把握课堂教学时间,在有效的时间内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关注个性差异,感悟数学的课堂魅力。

二、教师的教学机智。

三、对本次三位一体活动的反思。

三位一体活动营建了一种和谐融洽的讨论氛围。大家有话可说,畅所欲言,在这种既宽松平等,又理性严谨的研究氛围中,大家各抒已见,发表自己的见地和心得,这样能更好的提高教师把握教材、把握课堂的能力,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互相交流、启发,讨论受益匪浅,同时获取了宝贵而实用的教学技巧。

四年级数学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十六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师:小明的妈妈记录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

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

师指导个别学生。

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

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小明115厘米时几岁?

5岁半时小明身高大约多少?

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小明5岁半时的身高。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

1.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二小题的问题解答;

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

四年级数学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十七

引导语: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折线统计图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折线统计图》。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折线统计图》这一单元是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学生的统计知识在这一课后将再一次得到发展。而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认识折线统计图,并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点。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索折线统计图特点与作用的过程,感受从“具体”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

认识折线统计图并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的特点。

教学的难点则放在:

能够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教学关键: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三、说教学理念。

本节课,我确立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设计理念。基于这一理念,本节我精心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提供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本节课的教学以自主探究为主线,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小组合作、组织交流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

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时,我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从生活实际出发,出示曲阜旅游图片,引出近几年来孔庙旅游的人数统计。激发学生兴趣,从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直接引入“折线统计图”.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整体观察,初步认识折线折线统计图。知道统计图的名称及折线统计图的构成。

2、在此基础上出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小组合作讨论、研究,在合作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可以通过点看出数据的多少,而通过折线的起伏则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在汇报时要让学生用手势描绘一下折线的起伏。初步体会倾斜角度决定了数量的增减幅度。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3、这时同时出示两种统计图让学生自主观察对比,思考两种统计图的异同,自由发言。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老师适时总结通过观察对比认识到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对比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归纳概况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下面就进入第三环节。

三、知识应用:

1、利用病人体温变化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现实作用。

2、我国24到29届奥运会获得金牌统计。在这里我安排了一个我国奥运健儿得金牌升国旗的短视频,目的是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片刻,并通过这个视频再一次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3、小小辨析师。通过辨别这样绘制统计图合适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在于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而这个统计内容主要是统计各种文具的数量,所以不合适。从而让学生明白要根据统计的内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灵活运用知识。

一节课既要要大部分孩子吃饱,还要让一部分孩子吃好,因此我设计了第四部分。

四、知识拓展:通过你知道吗?让学生了解统计知识的来历、发展,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节课是零散的知识拼凑在一起的,为了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最后我设计了第五环节。

五、课堂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回顾,说说收获。达到梳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的目的。

六、说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上力求简洁明了,一目了然,充分体现这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板书设计:

点:数量的多少。

线:数量的变化。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教学目标:

1、借助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2、在统计活动中,感受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2张习题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生自主交流。

2、师:听得出来,同学们很喜欢威海,其实,世界也给予威海很高的评价,2003年,威海荣获全球改善人居环境最高奖-联合国人居奖。在我国获得这个奖项的城市并不多,生活在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感觉怎么样?想知道威海为什么会获得这个奖项吗?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来了解一下威海。请看屏幕:(课件出示表格)。

二、出示统计表,引导学生交流整理。

(一)观察表格,提出问题。

1、师:仔细观察一下,从这张统计表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生1:我能知道垃圾处理能力每一年是多少吨。

生2:我还能看出排水管道每一年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再比较一下,有什么发现?)。

师生交流。

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全面。不仅看出了每一年的数量是多少,而且通过比较数据,发现这几年当中数量有时是增加的,有时是减少的。那你们能不能将这种有增有减的变化情况用一种更直观的表示出来呢?回忆一下,我们在整理数据时,除了可以整理成统计表,还可以整理成什么?有想法了吗?马上把你的想法画在一号练习纸上。看谁最利索,画完的同学马上坐好!

3、生边思考边将想法画在作业纸上,教师巡视。

(二)全班交流,探索新知。

1、交流方法。

师:来,同学们坐好!刚才大家在完成任务的时侯,老师发现了两种很形象地表示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投影显示:)。

法1:条形统计图。师:这是谁的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画的?请作者交流:用一个个竖条表示每一年的数量。(不少同学点头表示想法一样)。

师:从条形统计图上你可以看出什么?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是怎么变化的?

师:这位同学用咱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从竖条的高矮上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不错。

法2: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没有这种方法,老师直接展示。问学生看得懂吗?能看得出变化情况吗?怎么看出来的?)。

师:这是谁的设计?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想法。

(我用点来表示每一年的数量,然后把这些点连起来,这条线向下,就表示减少了。这条线向上,就表示增加了。)。

师:这位同学用线段向下,向上表示增减变化,你们觉得合理吗?

2、优化选择。那这两种形象的方法,你觉得哪种更好呢?为什么?(第二种,既简单,又能说明问题)。

3、点题。师:同学们,其实这种新的统计图就是折线统计图。也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根据学生的发现,老师引导板书:(数量的多少,数量的增减变化)。

5、质疑提问。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对于折线统计图,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折线统计图怎么画?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用?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6、学习画法。

学生表达想法。

(2)这几位同学说得对不对呢?我们看看电脑的演示。

(课件演示画图的过程及重点,师同时板书画图的三步:描点、标数、连线)。

为了清楚每个点表示的数量,可以把数标在点的上方,最后用线段将点和点依次连起来。

(1)师:咱们不能光说不练,来请同学们拿出二号作业纸,将新水取水量的变化情况用折线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比一比,看谁的速度快!

学生动笔画图。

(2)交流(大屏幕展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画的?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说得非常明白,清晰!大家觉得他作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他?

(引导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上,点为什么要描在这个地方,纵向刻度部分的折线是怎么回事——数据大于2000,省略0-2000之间的数)。

(4)现在知道为什么威海会被评为联合国人居奖了吗?(无论哪项环保指标都具有可持续发展性,所以经过严格的评审后,最终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师:看来大家学得真是不错,从认识到制作,到分析,学习得非常好。现在出个题考考你们,有信心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21页。

(1)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无论学生怎么回答,只要说出理由就肯定,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啊。但是大家通过学习在做一件事,做决定之前知道从多方面,综合来考虑问题,这一点非常有意义。)。

(2)自主练习第2题。()完成课本122页第三题。

师:看了这小彬1500米跑步成绩变化情况统计图,你想说些什么?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请看黑板,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画折线统计图?(先描点,再标数,最后连线)折线统计图的优势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那是不是以后就不再用条形统计图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整理数据。

板书设计:

数量的多少增减变化情况。

描点标数连线。

说教材。

《折线统计图》一课是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课内容又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

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了解绘制统计图的过程。

2.根据折线统计图,学生能描述,分析数据,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数据的变化,学会预测问题的结果或趋势,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现实的作用。

4.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奥运事业的爱国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的难点则放在: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说教学理念。

我确立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设计理念。

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设计新颖的导入与例题教学,打破了传统数学课的枯燥无味,给数学课富予新的生命力。导入用奥运会,画图用乐乐的体温表,练习用老总选择人员进行进修等,从而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说教法。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我主要采用了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同甘共苦”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特别是采用了课件演示描点的过程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画图的过程,和课件演示线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倾斜角度决定增减幅度的特点,从而突破画图和归纳折线统计图的难点。

说学法。

教学时,我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仔细观察。

(投影课本中的主题图及统计表)。

师:预测一下,咱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生:可能与统计有关。

师:为什么这样说呀?

生:屏幕上有一张表格,还有两位同学在统计气温。

师: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吗?

师:好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统计有关的内容。(板书课题:统计)。

二、冲突激疑,自主构建。

1、引发。

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生汇报。

师:观察得都挺仔细的,那你会解决这道问题吗?(出示问题:在靠近的两个时刻里,气温升得最快的是()时到()时,降得最快是()时到()时。)。

生思考片刻后汇报。

生:我认为气温升得最快的是9时到11时,降得最快是17时到19时。

师:怎么知道这个答案的呀?

生1:因为7时到9时上升了4℃,16-12=4℃,9时到11时上升了6℃,22-16=6℃,11时到13时上升了2℃,24-22=2℃,所以9时到11时气温上升得最快。

生2:15-9=6℃,所以17时到19时气温下降得最快。

师:大家都是用什么方法得以答案的`呢?

生:是用减法计算出来的。

师:假如不计算,我们能直接看出问题的结果吗?

生:不能!

师:确实如同学们所说,不能直接看出,必须通过计算的方法。

板书:计算。

不能直接看出。

2、激疑。

等待片刻后,生汇报:做成统计图,画正字的方法,做成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等。

师板书:统计图。

师:看来,众说纷纭,各抒己见,究竟用什么方法好呢,我们来向书本请教。请大家把课本打开,自学第94页。

学生自学。

3、构建。

师:合上课本,咱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本中给我们绘制了一张--?

生: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师:好,我们请电脑来帮忙,看看这张统计图是怎么形成的?

电脑按图的名称、日期、横轴、纵轴、网格线、点线等部分动态显示折线统计图形成的过程,师辅助语言适时解释。

师:仔细观察,刚才这两个问题(投影)不计算你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吗?(再度出示问题:气温升得最快的是几时到几时,降得最快是几时到几时呢?)。

生思考。

师:请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面讨论一下。

师:你是怎样判断的?

生1:我发现9时到11的线段所占的格子最多。

生2:我认为9时到11时的线段最长。

师:其他同学的感受呢?

生:这条线段所占的格子最多也最长,也可以说最陡。

(板书:陡)。

师:线段上升得越陡表示上升最--?

生:快。

师:同样,下降得越陡表示降得最?

生:快。

师点击,陡的线段闪烁。

板书:陡--快。

师:哦,反过来说,那平缓说明上升得比较?

生:慢。

师:下降得平缓也说明降得比较?

生:慢。板书:平--慢。

4、促思。

生:折线统计图它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

师:行,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它能准确清楚地表示事物的变化情况。

板书:变化情况。

5、沟通。

师:你有没有在其它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

生交流。

(投影生活中见到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生:……。

三、多层应用,体会特征。

第一层次:操作应用(完成课本95页“试一试”)。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了解了它的特点和作用。我们一起来绘制一张折线统计图,好吗?(出示作业纸)。

生独立完成之后,师相机请3名同学到台上展示。

师在展示的过程中,请学生说出完成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点准,线直,写上日期和数据。(师相机板书)

生交流。

第二层次:选择深化。

师:同学们,想继续研究下去吗?这里有三个折线统计图。(出示南极等三地同一天早、中、晚三个时刻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

师:这三幅折线统计图分别描述的哪些地方呢?请认真思考,并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生:图(1)应该是南极。

师:你能结合统计图中的数据说得更具体些吗?

生:统计图里早上6时是零下22℃,中午是零下17℃,晚上是零下29℃。肯定很冷。南京和吐鲁番不是这样的。

师:你怎么知道是零下的?

生:图上写的-22、-17、-29都是负数,所以是零下。

师:那图(2)呢?

生:图(2)是吐鲁番。

师:能说得具体些吗?

生:因为吐鲁番的奇观是“早穿棉袄午穿纱,晚围火炉吃西瓜”.说明早上和晚上很冷,中午很热,所以是吐鲁番。

生:说明早晚温差很大。

师:温差很大是什么意思?

生:一天中气温从早上的13℃升到中午的36℃,又从中午的36℃降到晚上的8℃,变化太大。

师:其实这是折线统计图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它可以让我们很容易看出数据的变化情况。

生:南京的气候热的时候多,从图中可以看出:早上26℃、中午31℃、晚上25℃,气温都很高。

小结:学了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层次:辨析升华。

出示“想想做做”的第2题中的统计表。

师:请大家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在作业纸上完成统计图。(作业纸上的统计图对课本中的折线统计图作了修改)。

学生在作业纸上绘图。

生:有点不好看。

生:整个折线的位置居上,不美观。

生:不便于进行数据分析。

师:都有这样的想法吗?那怎么办呢?大家想想办法。

生:我们可以把下面的多余的部分去掉。

生:把多余的地方删掉。

师:刚才两位同学说“去掉”、“删掉”显然是不合理的,怎样表达既科学又合理呢?

生:可以用“隐藏”,把0至100的网格线隐藏起来。

生:还可以用“折叠”.师:“隐藏”、“折叠”,多好的词!我们请电脑来帮忙,好吗?(多媒体动态演示图1变成图2的过程。)。

生齐:耶!

师:图中哪里表示隐藏或折叠呢?

生:图中歪歪扭扭的部分。

生:图中弯弯曲曲的部分。

师:是这样吗?(多媒体闪烁表示省略部分的折线)。

师:再认真仔细地观察这幅图,面对图2,你还有没有话想说?

生:现在还不是很完美。

生:现在虽然多余的部分去掉了,但图中表示数据的折线没有变,还是不能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变化状况。

师:都有这样的想法吗?那还要怎么办呢?

生:可以把每一格的间距拉大,也可以看清楚它的变化情况。

师:是这样吗?(多媒体再次演示图2变成图3的过程)。

师:现在你能从统计图里清楚地知道什么?

生交流。

第四层次;沟通延展。

师:看得出,大家研究的气氛更浓了,老师很想和同学们对今天的内容作进一步的研究。

生自由地观察。

师:你有什么看法?

生:我觉得折线统计图是表示一种数量数据的变化,而这张统计图里有四种数量。

生:我觉得把电视机与洗衣机连起来没有道理,同样,把冰箱与空调连起来也没有道理。

师:那可以怎么办呢?

生:用条形统计图。

师:是这样的吗?

多媒体演示由线扩展到面,再形成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师:同学们,做了这道题,我们又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

--。

生:何时用折线统计图,何时用条形统计图?

师:对,这个问题,咱们下节课再来研究,好吗?

四年级数学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十八

一、故事导入:

生:1和0合起来变成了10,就比9大了。

师: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板书课题)。

二、新授。

1、10的数数。

生:有10只鸽子,10个人。(此处强调9个同学加上1个老师是10个人)。

师:鸽子、老师和同学的数量都可以用10来表示。那么生活中也有10的身影,大家快找找!

生:10个手指、10个脚趾等等。

师:同学们都是爱观察的孩子。请你用身边的学具表示出10好吗?比一比谁能摆的让大家一眼看出来是10个。

生:到前面摆一摆。一行5个,摆两行。

师:收学具,倒着数一数。现在桌面还有学具吗?用几来表示?

生:用0来表示。

2、教学10以内数的顺序。

生:还差0和10。

师:再来两名学生(学号是10的和最后一名学生)。请你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加油!

生:学生拿着数卡站队。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他们站得对不对。

师:看着这些数,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可以老师先提问一个)。

生1:9的后面是谁?

生1:7和9中间是谁?

生:9小于10,10大于9。(板书)。

3、教学10的组成。

师:同学们这节课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摘得了数学王国的智慧果子。大家来数数,一共有几个?(可以出示小黑板)。

生:一共10个。

师:如果把他们放到两个篮子里,该怎样分呢?同学们拿出10个小圆片代替苹果,不过这回同桌合作,一个人分,一个人写下来,比比哪桌合作的最好。

生: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师:要想分的公平,应该选哪个方案呢?

生:5和5。

师:对歌游戏。我说3。

生:我说3,3、7组成10。(此处可以同桌练习,学生自己选伙伴练习)。

三、课后总结。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数藏在我们周围,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他们。

四年级数学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实用19篇)篇十九

这节课在探索平行线画法时我设计了前置性小研究:自己画一组平行线。学生通过操作、讨论、交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了探究,在学生开始活动之前,明确提出了合作学习的要求,保证了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应该说这样的合作学习是有效果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学生在小组活动之后进行全班交流时,以小组的身份来汇报,而且展现了许多不同的画法,其中不少是独特的、有创意的,这也正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通过与他人交流,思维碰撞的结果。我发现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能把各自的画法展示给小组成员看,确实起到了知识互补的作用,使画法更丰富了。

但学生在小组交流时,小组成员缺乏良好的倾听习惯,有的组员确实在听,但仅仅局限于听,而没有在积极思考别人说的是否正确,更别说提出意见了,学生的小组合作缺少共同探究、有效交流的氛围。作为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交流时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以小组为对象对学生进行评价,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如“集体智慧奖”、“组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在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时,也要注意与教材的内容是否匹配,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

在探索平行线画法这一环节采用了前置性小研究――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花费了较长的时间,使得“用直尺、三角尺画平行线”这一环节的教学时间比较紧张,影响了教学效果。实施合作学习,学生花费探索的时间较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交流讨论所花费时间又较多,这样就显得课堂时间相对偏少,如何处理更好地处理这一矛盾也是我所困惑着的。

相关范文推荐

    劳动仲裁申请书员工申请范文(16篇)

    劳动仲裁申请书的撰写需要充分陈述事实,提供充足的证据,以增加申请的可信度和成功率。如需了解更多劳动仲裁申请书的范文和实用技巧,请阅读下方给出的参考资料。

    记录童年趣事(汇总17篇)

    优秀作文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与感悟。这里有一些获奖作文的摘录,给大家展示一下优秀作文的风采。童年是有趣的,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往往童

    四年级美术备课教学计划参考(优质18篇)

    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性和实施情况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教学计划范文的分享可以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四年级共有2个

    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方案(模板15篇)

    计划书不仅可以用于自我管理,还可以向上级领导和合作伙伴展示我们的思维和执行能力。根据你给出的分类名称和要求,从第一部分随机拿取一条:计划书是一种重要的书面材料,

    班主任开学第一课个人讲话稿(热门18篇)

    讲话稿是在特定场合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向听众传达信息和观点的一种文字材料,它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现形式。最后,希望以下的讲话稿范文能够对您在写作过程中提供一些思

    个人房贷收入证明(优秀24篇)

    范文范本提供了实例和示范,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写作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在写作过程中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第一:开收入证明要注意必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设计(专业20篇)

    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教学要求,确定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在编写教学计划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

    度职业道德的心得体会(专业13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可以帮助他人更好地前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的心得体会写作范文,供大家参考和指导。。经过短短的几天学习,使我重温了社会主义

    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大全(18篇)

    教案模板能够促使教师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下面是一些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教案模板经验,供大家参考借鉴。《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四年级上

    的新员工自我介绍大全(21篇)

    自我介绍时要保持自信和积极的态度,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魅力和个性。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自我介绍例句,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表达自己。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