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路径论文(精选15篇)

时间:2023-12-09 作者:影墨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到该类型作品的典型结构和内容组织方式。接下来是一些经典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路径论文(精选15篇)篇一

摘要:

在高校转型的时期,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也面临新的发展,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尤为重要。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性质,将体验式教学引入到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体验式教学和传统教学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本文在阐述体验式教学内涵的基础上,以专业核心课程《旅行社管理》为例探讨了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构建。

一、体验式学习和体验式教学。

1984年,美国学者大卫库铂在其著作《体验式学习——让体验学习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中,提出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learning)模型。将其归纳为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让人们体验,引导体验者审视自己的经历,积累积极正面的体验,使心智得到改善与建设的一种学习方式。将体验式学习这种方式运用到教育领域,称为“体验式教学”。国外学者将体验式教学的模式分成如图1所示的四个阶段。

通过“学生的体验——形成直觉表象——回忆或反思——深度理解——培养能力”的过程,实现教学活动。体验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的教学特点和目标,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情况,将教学内容和实践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亲历感受中主动地理解并建构知识。体验式教学摆脱了传统课堂教育单一、被动的状态,以学生为主导,鼓励学生实现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符合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体验式教学的核心是关注学生体验和感悟,通过学习情境的创造,实践环节的开创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从而实现知识的传承和能力的拓展。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实现高校转型的创新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提出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地方高校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科学定位就相当重要。要解决这一问题,地方高校转型是首要任务,也是必然趋势。高校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研发创新、服务地区经济及促进终身学习等多重使命。因此,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突出应用性和技术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侧重于应用性研发创新。

(二)旅游的学科性质决定了体验式教学的必然。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鲜明的学科性质,同其它专业相比,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体验性。根据旅游活动“体验式”的特点,推进“体验式教育”。采取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校内教学和校外实习并重。使旅游专业课程学习摆脱传统游离于实践,空泛的说教形式,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可以动手操作,增强了实践工作能力。这样的教学形式既突出了行业特色,还可以基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构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三型合一的旅游专门人才。

(一)构建的理论基础。

科尔布(kolb,1984)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的四阶段学习圈,其精髓在于:最佳的学习效果是经历了这四个阶段循环之后达到的。根据kolb的四阶段体验式学习,将体验式教学划分为“启动(准备)”、“体验”、“反思、分享”和“总结应用”四个过程。“体验式教学”是教师进行教学准备,在组织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以增强学生的体验为目的。

(二)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体验式教学要达到最佳效果,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介入的积极性。教师应对选择的情境十分熟悉,包括情境的背景、人物之间的关系、涉及的知识范围等,在授课过程中充当引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通过创造相应的学习情境,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适度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每一位学生能从中获得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教师另外还要运用恰当的手段鼓励学生进行反思,互相分享自己的体验感受。最后完成总结和归纳,达到认知上的领悟和升华。体验式教学的课堂就是由多个基本环节循环完成的,师生在其中共同设计和参与。

四、《旅行社管理》课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

(一)课程体验式教学设计理念。

以旅行社业务操作与管理岗位的要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紧密与企业相结,开展实践性、开放性的指导教学。

(二)课程体验式教学设计思路。

1、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教学重点。

课程紧紧围绕旅行社计调、外联、接待、市场等基本岗位和人力资源、财务等辅助岗位,明确岗位知识要点和能力要求。特别安排了针对基本岗位的实务技能模块,在课时安排上达到了34学时,约占总学时的70%,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2、以校企结合为途径强化实践教学。

本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走“校企结合”之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是增加了实践教学课时,为12课时,实践与理论课时比达到1:3。二是加强与校外企业的联系,安排学生到旅行社进行为期半年的专业实习。三是与《导游业务》等其他旅行社方向课程结合,全面完善学生知识结构。(3)以“走出去、请进来”实施开放式教学。一是主讲教师到旅行社等相关企业锻炼,有导游证的教师利用假期带团实践,丰富教学案例。二是邀请校外行业专家和企业兼职教师举办专题讲座和实训指导。三是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各项专业技能比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课程体验式教学的设计环节。

1、启动阶段(准备阶段)。

这是教学的内容设计过程。教师在这一环节中需要对整体教学内容进行处理,精心准备能让学生充分体验的内容。教师可收集有关“旅行社”管理的各种题材和资料,包括案例、图表等多种形式,制作成精美的课件,还可以剪辑成视频用于课堂播放,或者角色扮演设置情境。课程中的《旅行社营销管理知识》一章节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设置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销售目的,学生提前准备不同的场景,比如:旅行社内,旅行社销售人员与潜在顾客的交锋;目的地酒店,旅行社采购部门与目的地酒店销售人员的交锋:旅行社销售人员想要达成订单,等等。这样师生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活动体验阶段。

根据课程教学要求,突出以“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特点,注重旅行社各业务环节和知识技能的整合运用。摒弃了传统按“章节”设置课程体系,遵循“项目课程”的思维,突出以项目为导向、以项目为驱动的模式,构建“项目、任务、子任务”的架构体系。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操作性。将全课程分为基础知识模块、实务技能模块、综合管理模块三大模块。下设十一个项目,包括旅行社基础知识、旅行社设立、旅行社产品开发设计、旅游服务采购、旅行社产品、旅行社计调业务、旅行社的组团与接团业务、旅行社质量管理、旅行社财务管理、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和旅行社电子商务等。每个项目由“引导案例”引发学生思考,下设“任务”模块,“任务”模块下每个“子任务”环节包含有“提示”、“指导案例”、“拓展材料”及“相关链接”等不同的支撑理论教学的内容。在这个阶段,重点是要明确学生在体验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课程设置的模块,让学生在设定的情境中模拟体验。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模块情境中感受。教师可以进行语言的解释,对学生的体验认知起指导作用。

3、反思分享阶段。

4、总结应用阶段。

这是体验式教学的第四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进行分析和提炼,以达到学生对认知的整体升华。《旅行社管理》课程,在每一个项目之后,分别设置了“小测试”、“案例分析”、“实训任务”等多种环节供学生进行自我检查和学习提高。学生可以借助这些环节进一步巩固知识。教师在每堂课授课完毕后,也要自我总结,对比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思考,提升自己的能力,创造更好的课堂和授课结果。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要求一个合格的人才既要掌握理论又要懂得实践操作。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作为突破,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创新旅游专业教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这种模式提供了一种有助于学生主体式发展的创新教育理念。同时,体验式教学需要反复地进行理论上的研讨和实践上的总结,它的存在、发展、完善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方能实现。

参考文献:

[1]林思宁。体验式学习[m]。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2]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53。

[4]贾衍菊。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一以《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第3期,p99—102。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路径论文(精选15篇)篇二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方法手段。它拉动了社会电子商务人才的就业范围,使之成为促进经济、生活、工作的重要发展模式。因为,电子商务是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勇猛,所以,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的实践教学中更应进行相应的创新改革,将地区、经济、人文等与电子商务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分析电子商务的发展特点,从而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并且,在电子商务的专业实践教学中,还要多结合企业中的发展经验,对其进行专业教育的探索,不断完善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作为社会新型的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我国的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在整体的方面来看,它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在高职院校中得教育方面也得到了有力的发展和应用。电子商务的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可分为课程体系、实验体系和实践体系三个部分,这种教育模式的运用可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协调发展能力、沟通能力和理论知识能力,从而结合三个方面的知识综合运用,培养出新时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特征。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发展基本就是以创造性和创新性,课堂的教学与实践活动为教育载体,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及个人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的重点就是使大学生勇于面对社会就业压力,接受全面的专业教育,培养其在未来发展中能够有创新创业的意识,了解创新创业的知识以及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高职院校的这种培训可以增强大学生在激烈的市场就业竞争中的创业能力和择业能力。所以,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的项目中就应涉及专业的课内教学,创新教育及创业教育知识,专业性教育知识和校内的实践教学与校外拓展训练等。并且,很多高校也要将电子商务的专业型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联合起来,通过实践与理论的一体化,工学结合,上岗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教育实践,校外实训的能力,提升高校的创新创业教学质量。从而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认清自我能力,使其形成一个良好的创业习惯。另外,在实践过程中,也要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发觉他的学习潜力,从而为其以后的就业铺平道路。

三、创新创业教育在电子商务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的教育中,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教育的理念和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所以,创新创业教育也开始面向全体学生,并且逐渐的融入到高校人才培养的教育过程中。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创新创业教育的没有统一的发展目标。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高校仅开设一到两门课程作为高校创业指导和基础性创业课程,这根本就无法达到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所以也就不能与其相关的专业教育模式进行结合。并且,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活动中,也缺乏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也不能吸引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方面,高校所开展的创新创业课程还停留在课外教学的环节。因此,它的发展形态处于被动,临时应付和不规范的状态。这就说明,高校的创新创业课堂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另外,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问题在于其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完善的师资教学队伍,因此也就不能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

四、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措施。

1.提升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条件。高职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条件就是要提升高校教学中的师资队伍建设。在提升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就要鼓励学校引进市企单位的一线工人或技术人员作为高校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外聘教师,从而使其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并且,鼓励校内老师多参与电子商务及创新创业人才交流会,鼓励教师进修,申报课题,参加培训班,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从而提升教师队伍的师资能力。

2.在高校内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就是让学生多参与课外的科技活动,人文素养和思想教育素质活动,学科竞赛活动,品牌讲座、社团活动以及理论与人文竞赛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职业培训技能活动等。因此,这项计划就包括了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计划,科技竞赛计划以及人文素养提高计划和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其具体的活动内容为,在科研创新训练过程中,组织教师开展科研教学活动,从而开放实验,创新实验。在创业训练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及实践活动。在科技竞赛活动中,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竞赛,挑战赛以及专业技能性比赛等活动。人文素质方面,学校也要组织学生多开展社团及理论与人文竞赛活动,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技能职业技能培训活动,要求学生多参与校外活动,多为以后就业做计划。

参考文献:

[1]王亚荣,王利荣.电子商务创业型人才培养探索与研究[j].江苏商论,2013。

[3]张乐春.基于创新创业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经贸实践,2015。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路径论文(精选15篇)篇三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在我国呈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旅游行业获得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但同时也面临急需各种配套资源笔补给的情况,尤其是对旅游服务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更是紧迫。

(一)对旅游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认识不足。

旅游服务行业具有经验性、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对于人才的适应性有较高的要求,依托旅游行业建立起来的职业教育既有非常线面的职业特色。培养旅游人才要以基本操作技能和行业实践经验为基础。[1]由于旅游专业开设的时间相对较短,缺乏对各旅游企业岗位的深入调查研究,因此很多中职学校在实践教学中难免会存在一些沿袭传统教学模式的情况,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往往存在课时不足的问题,影响了实训内容的开展。

(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对于旅游专业而言,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是构成其综合实践能力的三个主要因素,而要想培养这三项能力,就需要开设不同类型、特点和内容的实践课程,并形成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然而从实际情况上来看,中职旅游专业课程的设置,无论是应用性还是操作性都太过笼统,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很多时候实践课程都只是抽出一部分理论学习的`课时组织学生参观考察、课堂讨论或课堂模拟训练。

(三)教学模式缺乏层次性。

调查发现,在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有一定的复制情况存在,不同层次之间的培养本应具有其各自的特点,然而在时间教学中,不同层次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制胜发展情况都被忽略了。中职学校对课程的笼统安排,不但会大大降低教学实效,同时还会使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大幅降低,从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造成影响[2]。此外,相关硬件设施不足和缺乏专业教师也是造成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一)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校内实训基地。

作为进行校内实践教学的主要场地,校内实训基地能够有效保障中职学校实践教学的进行。中职学校建立有针对性的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必要的职业需求调研是开展实践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进行调研可采用发放问卷、企业访谈、网络调查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方式,以此了解和掌握当前职业需求,从而进一步确定专项实训的项目、内容和课时。一般而言,旅游专业校内实训基地都是以各种实训室为主,如旅游模拟实验室、旅游物业软件实训室等,基本都是基于职业需求调查而设置的,基本能够较好的满足校内学生实训需求。酒吧、茶艺等实训室的规模则相对较小,相应的设施也不够齐全,无法完全满足学生专项实践操作练习的需求[3]。除此以外,学校还应进一步建立起宾馆。旅行社等实训室,让学生在学校内也能获得真实的职业体验,既掌握了专项技能训练的内容,同时还能感受到浓厚的企业氛围,为他们将来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打好基础。为此,学校应加大投资力度,建设好校内实训基地,同时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更多实习宾馆和旅行社。

(二)专业课程与实践相结合。

旅游行业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还推动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发展。因此,在开展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时,应注重将专业课程和校外实习结和起来,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的有效性。学校还要重视学生管理和换岗实习,尽可能消除对校企对接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增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也应及时作出评价和肯定。此外,学校还应不断完善管理体系,以避免出现教学内容脱离行业实际需求的现象。

(三)建立可行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在具备了实践教学必备条件后,最终的开合环节也不可忽视。通常情况下,实践教学的考核都是在实践单位进行。首先,学生的实践教学成绩应包括实习单位的鉴定得分,其次是指导教师评分,最后则是实习报告或学生自我评价,各自所占比例分别为20%、30%、50%。学生的最终实践成绩就是通过以上数据进行评价。这样以来就可以使学生参与实践及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幅上升。除此以外,学校在才对学生进行实践评价时,还必须注重其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要在考核评价中坚持标准和强调结果,同时还要注重考核过程和测评学生综合能力。将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作为考核主要内容,还可以将考核结果作为是否与旅游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参考依据。

结语。

总之,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要以旅游市场实际需求为基础,积极建设校内综合实践教学基地以及校外实习基地,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校内教学资源和校外教学资源以及校内课堂和校外课堂结合到一起,不断完善中职学校实践教学,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最终实现“以学办产、以产辅学、产学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互动、双需、双赢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路径论文(精选15篇)篇四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叫霍孝秦,毕业于西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我很高兴在招聘网站得知你们的招聘广告,并一直期望能有机会加入贵公司。在投身社会之际,为了找到符合自己专业和兴趣的工作,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谨向贵公司作一自我推荐.

我热爱我的专业并为其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在学习生活中,我所学习的内容包括了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到运用等许多方面.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我对这一领域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此专业是一种工具,而利用此工具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在与课程同步进行的各种相关时践和实习中,具有了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在学校工作中,加强锻炼处世能力,学习成绩优秀,具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

我正处于人生中精力充沛的时期,我渴望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展露自己的才能,我不满足与现有的.知识水平,期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我希望能够加入你们的单位.我会踏踏实实的做好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竭尽全力的在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我相信经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一定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感谢领导在百忙之中所给与我的关注,愿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白尺竿头,屡创佳绩!

希望各位领导能够对我予以考虑,我热切期盼你们的回音.谢谢!

此致

敬礼!

霍孝秦。

2008年10月18日。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路径论文(精选15篇)篇五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也给旅游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要想不断的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就要积极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高校在进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实践培训的重要性。

本文作者通过对旅游专业实习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总结,提出了旅游专业实习模式的构建措施。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实习定位不准确,难以适应岗位需求。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快速适应岗位需求。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的实际状况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努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综合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人才。

可是,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对旅游专业的实习定位不够准确,有些学校都没有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到企业基本管理,只是进行一些与企业管理脱节的操作性实习,这就导致他们在毕业之后难以适应岗位需求,甚至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1.2旅游专业实习生实习制度不够完善。

旅游专业实习生实习制度不够完善,导致长期以来责权意识不明确,实习效果较差,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由于学校对旅游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程度还有所欠缺,使得部分高校的旅游专业没有固定的场所来进行教学,有的高校虽然建立了实习基地,但不稳定而且流于形式,没有全面实施签订的实习协议,学生的权、责、利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另一方面,大部分高校的实习鉴定制度还不够完善,很多时候只是根据实习鉴定表来鉴定实习成绩,专业教师对学生实习的动员工作和指导工作也不够充分。

同时,有的学校给学生们安排的实习时间长达1年之久,这无疑影响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知识储备,在实习时间设置这方面也需要改善。

1.3教学计划与专业实践教学之间存在的矛盾。

与快速发展的旅游行业相比,高校的旅游专业教学计划有着明显的滞后性特点,很难跟上市场的变化和要求。

需要较长周期才能调整的教学计划,反映不出当前行业运行的特点,也不能体现出理论与实践交融的特色。

本科旅游专业大多采取半年制的实习模式,但短时间内,学生很难全面了解一个旅游企业。

1.4缺乏就业知识辅导,学生没能摆正就业心态。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一般都会走上基层服务岗位,可是学校却没有做好相应的心理辅导工作,多数学生的就业心态没有摆正,怕吃苦,不想从事基层工作。

所以,他们在实习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很难安于实习现状,对基础技能的学习应付了事。

这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就业情况,如果一直存在这种眼高手低的现象,在毕业之后就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2.1积极建设突出特色的实习基地。

这其一是为了实习学生与实习岗位相匹配,不让因为人多而导致学生动手机会减少的情况出现;其二是由于校外实践有课程实习、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等不同形式,为了配合不同的实习教学计划,有必要选择符合专业实习条件的、一定数量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

通过广泛选择和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企业在各自管理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并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形成学校固定的专业实习基地。

有选择地根据实习内容安排实习地点,可以使学生在进行职业能力训练的同时,接触到行业最新的知识和技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规模宏大、实力雄厚的实习基地,适宜于各种内容的实习实训;普通规模的新兴企业,适宜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某项课程的实习;中小企业,较适宜在不长的实习期间,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岗位训练。

目前,多数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却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可是,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对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型学科,必须要积极促进实习模式的建立,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引导者,应该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要想有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不仅可以积极开展相关培训工作,还可以以相关企业合作,定期安排教师到实习基地进行深入学习。

2.3改革对于实习学生的考核方式,合理的建立实习奖惩制度。

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才能使旅游专业培养方案达到所期望的效果。

一是根据学校对实践环节的管理规定来制定《学生实践管理条例》。

实行校企联合管理的方法,带队教师和企业技术指导人员定期交换意见,鉴定学生的实践情况。

每次实践结束后,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进行表彰,颁发“优秀实习生证书”,并进行物质奖励;二是将整个实习划分为几个不同阶段,注重学生每一阶段的实践总结。

建立专门的实践档案,使学生通过实践总结得到理论上的升华。

通过实习报告和座谈会等形式进行总结,使学生完成“理论――实践――理论”的学、用结合过程。

2.4建立校企结合的培养体系,使学校和企业合作共赢。

学校要想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就必须要与企业相结合,给学生们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

而企业为了能够找到更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就要与学校进行良好的沟通。

所以,建立校企结合的培养体系,不仅可以有效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模式的建立,还符合双方的利益需求,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按照“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学校与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友好协商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书,将企业与学校紧密联系起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构建旅游专业实习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在结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到政府、企业以及学校的促进作用。

第一、从政府的角度出发,要不断完善相关措施,给旅游专业实习模式的建立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二、从企业角度出发,要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与学校建立合作良好的合作渠道,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第三、从学校角度出发,应该加大实习内容的宣传工作,设置有关实习咨询管理部门,提高学生们对实习重要性的认识。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模式的构建,还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摘要]实习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它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益补充,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必要准备和顺利就业的桥梁,创建科学有效的实习教学模式是达到实习教学目的,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所在。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路径论文(精选15篇)篇六

实践教学在现代高职教学实施中,具有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是通过实验、实习、专业实践等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应用知识、掌握技能、熟悉未来职业及获得新知识等教育目标的教学形式,也是遵循现代教育基本规律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主要为旅行社、旅游景区以及旅游行政单位和外事接待单位培养专业操作技能熟练、适应面较广的专业管理人才。

作为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教育,更应考虑旅游行业对管理层面人才的特殊性需求。强调厚基础、强能力、广适应的素质教育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大方向,因此必须加强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实践环节的设计不仅是为了服务技能和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更是为了毕业生能真正胜任旅游行业的管理工作,同时也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与加强。专业实践的具体目的既包括最基层服务技能的掌握,更包括职业意识的培养,行业、企业管理环境的熟悉,对旅游业经营活动中人际关系的认识和对旅游行业实际管理活动的考察和见习。

二、“四模块#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旅游专业教学一般包括认识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在教学中只有环环相扣、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模式,以达到高职旅游专业教育的目标。我们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应配置四个模块的实践教学模式:

1.校内实习基地模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实习环境。

建设校内实习基地,可以使学生拥有自己的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场所,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研宄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校内实训基地,既减少了师生在学校与企业间的奔波,同时提高了实习效率,还省去了一定的实习费、讲课费、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等,使有限的教学经费真正用到了刀刃上。

根据对国内多所院校的考察与实践经验的探索,我们认为,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分别建设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规划设计室、旅游电子商务实验室三个实训室。实训项目包括以下几方面:(1)导游基础与业务实训:模拟导游技能训练进行模拟导游,同时进行导游影音资料观摩学习,使学生掌握导游技巧,能直接进行现场导游。(2)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实训:通过模型、地理信息系统等对旅游资源进行规划评价,并进行开发设计,使学生掌握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基本方法。(3)旅游电子商务等计算机应用实训:学习并掌握旅游电子商务应用,掌握旅行社及酒店管理软件的使用,并学会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4)旅游地理实训:通过地图、模型以及影音资料等掌握中国和外国旅游资源分布状况和旅游资源特色。(5)综合技能实训:包括形体训练、美容化妆训练、照相机、摄影机的使用、社交人际关系等综合技能训练。

2.校外实习基地模块,为学习提供真实战场。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和旅游企业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一方面,学生精力充沛,敢想敢干,校外实习基地能给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另一方面,学生的到来给旅游企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旅游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旅游企业解决路线开发、生产管理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供了条件,同时旅游企业也能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

目前我院旅游系已经建立了几个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另外,每年暑期,学生自己也联系一些旅游单位实习。实习期间,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为自己将来的就业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些同学甚至已与用人单位签下了工作意向。

3.课程认识实习模块,巩固基础知识。

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第一学年专业课的学习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如《旅游概论》、《旅游地理》、《旅游经济学》等课程,在此阶段,实践的重点是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同时也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在课程实习期间,除了专业任课老师安排一定量的参观实习外,还要在假期安排野外集中实习。

经过探索我们认为野外集中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直接让学生参加旅行团,以一个游客的身分对自己所生活的周边风景名胜进行认识实习,同时也观察旅行团中全陪、导游的工作,并进行模拟导游讲解,将他们领进旅游工作的门槛。另一种方式是建立比较稳定的认识实习基地,由各专业课程老师分别下到实习地,各自就所讲授的内容制作出整套的实习项目,如旅游资源调查实习、游客市场调查实习、旅游景点模拟规划实习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项目参与实习。

4.走出去,请进来,创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开放办学,高职高专大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仅仅依靠在学校里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肯定不能适应企业需求,他们必须走向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

走出去,就是走向社会,了解各行各业的发展状况,了解本行业的发展方向。可以有目的地参观几个著名的旅游企业,了解旅游企业运转情况,开阔学生的眼界。也可以引导学生为社会单位、社区服务,为他们进行旅游路线设计,导游讲解等,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请进来,根据旅游专业的特点,采用各种方式请企业领导或职员、管理人员来校作报告或讲课,向学生们介绍世界及国内和省市现今旅游业发展的`状况,介绍旅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的经验,以及旅游企业中青年员工的成长过程等,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更好地了解社会,懂得竞争之激烈,创业之艰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努力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为此,新生入学教育时,我们通常请来各大旅行社的总经理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而在学生课程学习阶段,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更是直接聘请旅游企业有经验的从业人员进行授课。这样,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做到与社会同步发展,对行业信息了解非常及时。

三、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保障。

旅游专业学科的应用型决定了教学中必须将实践教学放在第一位,为保障上述四个实践模式的顺利实施,我们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体系。

校内实训室建设成功后,要设立专门的实训管理员,同时还要有一定数量的、功能齐全的实训教学师资队伍。更重要的是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使实训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都能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实训基地必须有完整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实训基地发挥最大的教学作用。

2.加强旅游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要搞好实践教学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实训教师应该是主讲相关专业课程或参加过相应领域内的科研工作,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比如主讲模拟导游课程的教师要在导游岗位上工作过,主讲旅游信息管理课程的老师曾参加过相应的工作,这样,既精简了机构,又提高了效率,符合高职高专的实际需求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原则。

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学校应选派教师去国外进修,到国内各大旅行社、旅游风景名胜管理区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这样既能提高理论水平,又能锻炼操作能力,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适应了行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3.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旅游教学的重要部分,在具体实训上述四个实践教学模式过程中,需要建立从“感性!理性”,由“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符合认识论的新的教学环节,切不可将教学秩序打乱,否则就会失去逻辑性与发展性。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路径论文(精选15篇)篇七

摘要:电子商务对企业物流模式影响深远,改变了人们的物流观念和物流运作方式,使得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模式具有许多新的特点:电子商务,物流一体化,第三方物流。

文章通过对现有电子商务下物流模式的分析,得出各自的优劣势并就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物流模式,多元化,电子商务。

引言: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时代经济的核心必须以物流管理为基础。

电子商务活动中任何一笔交易,都是由四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所组成。

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使得全球物流业方兴未艾。

同时,电子商务向物流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电子商务是在internet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或服务器的应用方式,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

它与传统商务活动相比,减少了中间环节、缩短周期、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受到企业青睐,使企业有效地参与竞争。

而电子商务的优势只有物流网络跟上节奏时才能完全显现出来,所以电子商务与物流业也就成了21世纪全球经济最大的增长点。

(一)物流与电子商务物流。

自从人类开展经济活动以来,就有了物流。

现代物流概念的提出,并不是对原有概念的重复,而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加入了包括信息技术、统筹观念等现代理念和高新技术在内的新内涵。

面对市场的严峻挑战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企业对自身的管理,特别是对物流管理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电子商务物流是指在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中,为实现商流转移而进行的接收、储存、包装、搬运、配送、运输等实物处理与流动过程。

它是在特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商品(物资)、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备、人员和信息网络等要素组合而成的系统整体。

狭义的电子商务物流仅仅包括传统的储存、搬运、配送等物流作业,广义的电子商务物流包括整个电子商务活动中的物流运作流程,如定单接收、拣货、分发包装等,以及向上游的商品采购都包含在内。

(二)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的最大特点之一是跨越地域局限,由十企业销售范围的扩大,企业和商业销售方式及最终消费者购买方式的转变,使得送货上门等业务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服务业务,促使了物流行业的兴起。

物流行业既要能完整提供仓储、运输、装卸搬运等传统服务,更需在流通加工、分装包装、配送等增值服务领域满足客户需求。

信息化、全球化、多功能化和一流的服务水平,已成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追求的目标。

多功能是物流业的发展方向并且追求一流的服务。

在此基础上,注重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信息化成为现代物流系统的核心。

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指物流活动和配送工作由商品的供方和需方之外的第三方提供,第三方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提供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流通全过程的物流服务,包括商品运输、储存、配送以及包装加工等一系列增值服务。

第三方物流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新型的物流组织形式,internet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第三方物流的优势与不足。

第三方物流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物,自然具有较大优势:

首先,第三方物流是专业化物流企业,致力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服务区域比较广泛。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路径论文(精选15篇)篇八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各行各业开始大面积信息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

如何科学的对非计算机专业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文章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从实用性、趣味性出发,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信息化的日益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像电力和电话一样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人们的生产生活都与计算机网络息息相关。

几乎所有的大学毕业生在工作或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要用到计算机网络的知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高等学校里的非计算机专业也应该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顺应时代的要求。

目前,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已被教育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列为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六门核心课程之一。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具有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多学科交叉等特点,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教学学时一般都偏少,所以教学难度大。

如何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将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的基本理论知识讲透,同时又要让学生学到很多实用的技能是每个任课教师的艰巨任务。

下面将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几方面展开讨论。

一、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1、教材选择不合理。

目前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教材非常多,但是要选择一本适合的教材却并不容易。

首先,计算机网络是综合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一门跨专业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知识更新非常快。

往往教材选择不注意,所选教材的知识已经落后了。

其次,对于非计算机专业而言,不同的专业也要选择不同的教材。

如电气、自动化专业就和机械、经管等专业在教材选择上就要有所区别,侧重点不同。

电气、自动化专业就要和计算机专业靠的近一点,理论性就要稍微强一点;而机械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要能够为后续学习工业网络作铺垫;经管类的计算机网络学习主要解决学生在今后财务管理上所要用到的基本计算机网络技能问题。

2、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

现在绝大多数计算机网络教材都是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通信基础知识、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局域网组网等方面进行深入介绍。

这些内容理论性强,相对枯燥,学生看不到又摸不着,很快会对计算机网络从感兴趣到失去兴趣。

这会直接导致学生上课走神、不听课、教学互动差,达不到教学效果。

因此一定要针对不同专业科学设置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很好的结合起来。

3、学生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性很强,但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很多学生根本无法对非计算机专业开设实验课和实训课。

因为对于非计算专业来说,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和设备。

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只停留在书本上,这样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兴趣也会降低。

因此,有条件的学校一定要给学生创造实践动手的机会,实在没有条件,任课教师也要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电脑、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回去自己动手组网和维护等,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感性的认识。

二、科学设置教学内容。

1、不同专业要有所区别。

目前很多专业已经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如电气工程、自动化、机械、经管等,不同的专业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一定要有所区别。

当然主干内动大体上是要一致的,这里讲的要有所区别主要体现在课程最后计算机网络应用这部分内容上。

例如,对于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就应该在网络与弱点布线、工业现场总线控制等方面要结合起来;对于机械的同学,就要将计算机网络与机械设计制造、智能化网络化控制结合起来;对于经管的同学,就要解决经管的同学平时计算机和网络的维护和使用、数据库的基础知识、网站制作等结合起来。

这样可以解决学生后续毕业设计和工作中遇到的跟网络相关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内容要循序渐进。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而言,不能讲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史就直接将数据通信的知识,虽然说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但是对于非计算专业的同学而言,数据通信的知识深奥难懂,学生很快会对计算机网络失去兴趣。

所以以我个人经验而言,我第一次课用来讲解计算机硬件组装和维修知识,虽然有些专业的同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里也学到过,但是很多同学反映内容不深刻,那些知识同学们用了电脑自己也知道。

显卡显存越大显卡就越强;笔记本电脑如何选购和维护等,这些问题几乎和所有的同学都有关系,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解,可以首先解决同学们平时电脑使用和选购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同学都会很感兴趣。

一键还原、电脑开机慢、病毒防护、数据恢复等,解决学生电脑使用中软件方面的问题。

在把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之后再开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解其他理论内容,当然讲解任何一个部分都要尽可能的理论联系学生的生活、工作实际,增强实用性和趣味性。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要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课是必不可缺的。

实验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必须要重视实验课教学。

对实验课的教学应重视以下内动。

第一,重视网络实验环境的建设。

计算机网络实验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实验,在具体实施时需要相应的硬件设备和软件配置。

在做物理层实验时,需要用到各类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等),在做网络层实验时,需要各种网络互联设备(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这就需要学校积极配合,投入资金,加强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室的建设。

第二,合理安排实验内容。

根据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目标,结合实际教学,合理设计和安排实验内容,既要有原理型实验又要有应用型实验。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感兴趣,学生才会听的认真,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计算机网络内容本身就很丰富,所以在教学中任何一部分知识都结合有趣的实例来讲解。

下面结合本人教学经验与几个例子。

在讲解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的时候,这部分知识相对枯燥,但是也可以讲的有趣。

比如再将无线通信里的蜂窝通信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详细比较移动、电信、联通的3g(td-scdma、cdma、wcdma)标准的优缺点,帮助同学们综合考虑入哪个运营商的网络最好。

一般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这些知识并不是很了解,在讲解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同学都比较感兴趣。

在讲解osi参考模型的7个层次的时候,必然会讲到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这个时候要详细比较这些网络设备的异同,让学生了解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网络设备。

特别是路由器要详细讲,因为很多同学都用无线路由器,怎么选一个好的无线路由器、怎么配置、怎么提高无线网络安全等,都要讲的生动。

如,选无线路由器最好选择能刷dd-wrt系统的路由器,这就像手机里的傻瓜机和智能机一样,dd-wrt是一种开源的linux系统,刷了这个系统的路由器会增加很多实用的功能,可玩性很高。

要想无线路由器绝对安全,不被蹭网,可以教学生设置mac地址过滤等。

这些都跟学生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网络综合布线的时候,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楼宇的综合布线对与他们可能并不实用,可能一辈子也不会与之打交道。

在讲综合布线实例的时候可以结合家庭的智能家居、安防监控、家庭影院布线来讲,只要是将来买房装修都能用到这部分知识。

比如讲家庭影院的布线可以结合thx家庭影院认证来讲,音响设备的选择、影音室的设计、线材的选择、布线的最佳时机、布线施工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在讲完这些基础知识之后,先引导学生设计出一套完整的低端家庭影院方案,然后让学生讨论如何设计中端和高端的家庭影院方案。

从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普遍很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大家都认真讨论怎么设计方案。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既学会了弱电布线的方法,达到了教学目的,同时和自己将来家庭装修弱电布线有关,所以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

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从我的教学经验来看,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同学而言,计算机网络课程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解决学生课余时间做什么的问题。

女生开始疯狂的看电影、电视剧,一部接一部的看个没完没了。

所以我认为,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应该早点开,不要等到学生都大三大四了才开始上这门课,应该安排在学生大二开始有电脑的时候开设,担负起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电脑和网络的任务。

这一点我觉得比这门课本身更重要,更有意义。

那么如何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经验。

第一点,在讲网络操作系统的时候,要详细介绍windows类、unix类和linux类系统,并比较他们之间的区别和优缺点。

然后在这三类里面给学生介绍用的比较多的几个操作系统,比如windowssever、freebsd、ubuntu和苹果电脑的macos系统,特别是后面三种操作系统,要介绍它的好处。

然后布置一个任务给学生,就是谁在自己电脑的里同时成功安装这四种操作系统,那就给平时成绩加分,算在最后成绩里面。

虽然这个任务的难度很大,但实际情况是我布置给学生之后,很多同学非常感兴趣,每天花很多课余时间去研究怎么装,有些本来喜欢玩游戏的同学都没时间玩游戏了。

这样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主要体现图片处理的神奇效果,因为课时有限,不可能展开讲,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行,然后布置学生自己回去学习如何处理照片。

有些同学课后对photoshop开始痴迷,认真学习和练习,水平进步很快,有个学生跟我说:“老师,这比玩游戏好有意思。

”这样效果就达到了,解决了学生课余时间做什么的问题,又能学到技能,是好事。

第三点,在讲完家庭影院布线之后,不少同学对这方面非常感兴趣。

那可以趁热打铁,课堂上简单的教学生如何制作一个高品质的音箱,让学生课后去搜集废弃的木板做音箱的箱体;上淘宝淘音质好、价格便宜的喇叭单元;搜集需要的电路部分自己焊接;同时好要学习简单的声学处理知识。

这样就可以自己制作一个低成本、好音质的音箱,还绿色环保。

很有意义。

类似上面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这边就不再举例了。

总之,需要教计算机网络的老师认真思考,用心去上好这门课。

五、结语。

综上所述,非计算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也值得所有任课老师认真思考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出发,用心上好这门课。

参考文献。

吴功宜.计算机网络(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王卫红,李晓明.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程向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改革方案[j].计算机教育,(14).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路径论文(精选15篇)篇九

摘要]国际物流行业是物流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之一,其业务流程相对标准,但是本科院校在国际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上存在较多的不足,就此提出进行教学改革的思路,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游戏式”课堂教学设计,以物流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转变,用职业标准要求考核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调整多媒体教学和双语教学的教学思路,以期对教学改革有所借鉴。

进入21世纪,国内高校普遍形成一股新的潮流,即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模块,也是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养成和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国际物流管理课程是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国际物流业务涵盖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物流、国际货运代理、报关实务、国际运输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对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要求。但目前的高校教学体系中偏重于理论教学,与工作实践的联系不够密切,而且学生就业的岗位主要是国际贸易和国际货运代理。因此,国际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必然成为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先锋。

(一)以教师为主,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实行“满堂灌”“填鸭式”的做法,教师认为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而且传授的知识越多越好。所以教师备课的重点就是如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并通过考试来考核学生掌握情况,因此教学工作主要放在备课、讲授、考试上,学生的精力则放在被动学习和应付考试上,至于知识点的理解,考完就忘。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动力下降,自我约束能力和自学能力差,对实务性课程内容的掌握不如人意,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差。

(二)以教材学科工作为基础,缺少学生自主技能培养。

以教材学科为主的教学是一种传统教学,在这种模式下,国际物流管理课程会依照教材体系进行教学。但教学内容仍局限于教材自身,这样组织教学容易将一项学生所需技能和知识分割开,不易形成对典型职业活动的整体和连续认识,学生逻辑思维和学习迁移能力也较弱,不太适应整体学科体系的学习模式。

(三)以知识体系考核为主,缺少过程考核。

学生能否积极主动的学习,还跟考核方法有关系,只重结果而不重过程的考核,学生平时会产生惰性听课,然后期末考前的突击记忆和短期记忆就成为主要的方式,后续课程用到前面学科的知识点时,学生已经没有记忆留存了,因此以知识体系考核的做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而国际物流管理这门课的实践性知识点和实操技能点又需要平时参与学习和训练,因此知识体系考核方法难以获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四)以理论课堂为主,实践课堂不足。

开设国际物流课程时,在校学生基本没接触过物流企业,对企业的实际物流作业比较陌生。因此课程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对整个物流系统中各项模块的具体运作和综合系统功能发挥的机制的理解和掌握。另外,部分学校的物流实验室建设还没有完全跟上,如货架、数据采集设备、自动化仓库、叉车、搬运机器人等设施设备还没有完全到位,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只能抽象地想象或看看图片,没有办法亲手接触这些设备,所以就造成了对国际物流理论知识和原理的认知也比较肤浅。

(一)以学生为主的“游戏式”课堂教学设计。

“游戏式”教学,就是结合所学内容,以现实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对象,通过角色扮演、教师引导等游戏方式,让学生充分体会物流人的魅力,从玩中学,寓学于乐,从实际问题中进一步探究所学,促使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深化教学的目的。如“委托、揽货、订舱”是国际物流业务最基本的操作,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与客户沟通合作的一个基本过程,我们可以模拟这个情景,转换学生角色,让学生扮演货主、货代(货运代理企业的业务员)、船东(船舶所有人),完成委托、揽货、租船、订舱等业务内容。通过游戏扮演,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

(二)设计以物流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转变。

改革前的教学内容是学科体系的,而进行改革后教学内容将分解成若干个结合实际的任务。比如将国际物流管理课程的国际贸易术语、国际海运提单、国际空运、国际物流报关和报检等知识模块,可以给学生下任务,让学生制作装箱清单和商业发票、填制国际海运提单、制作国际空运单证、进出口报关单的申请和填写、出入境报检单的填制等,学生要完成这些模块,就需要课外查阅资料、做练习、小组讨论、知识咨询等。然后通过上台演讲、教师点评等方式,对学生所制作的工作任务进行总结和升华,激励学生对经济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查阅资料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现实问题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职业标准要求考核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

国际物流管理课程应设计一些实践性知识,要突出教师主导、学生自学自评的模式,强调过程考评。根据国际物流业务流程和工作内容重组教学内容,并进行课堂设计。在具体考核中,包括日常考查、业务操作、期末考试,前面2项占比达到60%-70%,期末成绩仅占30%-40%。学生的考勤、课堂发言、业务操作、小组报告等多方面是平时考核的内容,平时投入越多,收获就越大,总成绩也就越好。此外,学校可以通过校企模式,让学生进入到企业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邀请企业的相关业务主干来学校开展教学、讲座和培训,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在校大学生对国际物流管理课程中的小型叉车、正面吊(重叉)、桥吊、龙门吊、集装箱堆高机(空叉)等装卸搬运设备,既陌生而又充满好奇。通过多媒体课件,配以视频资料和现实图片的教学,直观易懂,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另外,很多物流设备销售企业为了销售业绩,通常会把相关设备制作出较完美的宣传视频或图片,使用户了解其产品,这个可以借为使用。例如在讲授沿海港口及业务时,可以把福州政府对福州港的宣传视频分享给同学看,让学生直观又全面了解福州港,起到了参观的效果又达到教学要求。

(五)以双语教学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积极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来华从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国际物流管理课程本身涉及很多国家的介绍,海运、航空运输业务的相关单证,以及合同、国际公约、法律和信用证等结算方式都是通过英语完成的。为了让学生能全面掌握国际物流的运作流程、实务知识、岗位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使其成为具有双语能力的国际化物流人才,应在日常教学中广泛开展双语教学。

三、结语。

国际物流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实训课程的演练,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熟悉流程操作,巩固理论学习,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计划。国际物流教学要结合物流学科本身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多媒体教具和教学方法,不断完善物流教学体系,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和调整,并寻求更加优越的新教学方法,促进高等院校本科物流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国际化物流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作者:沈庆琼陈言国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管理学系。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路径论文(精选15篇)篇十

1、数字电视和新媒体产业发展迅速。

2、原创品牌比例提高,优秀节目受重视程度提升。

(二)从广东横店影视产业区看发展现状。

1、规模大、功能全、辐射广、发展快。

2、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提升广东省总体经济水平。

二、广东影视产业问题分析。

(一)专业性人才匮乏,管理机制不完善。

三、广东影视产业的竞争优势。

(一)影视区域密集度高,具有持续可发展性。

(二)民营企业与影视产业共同发展。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路径论文(精选15篇)篇十一

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物流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面向企业一线操作、管理的物流专业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因此在整个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实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在一份对我国中职学校物流人才培养状况的调研报告中显示,有九成以上的学校希望能够得到物流专业的实训设备。

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上升,我国中职学校中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受到信息化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信息技术被较为广泛而深入地应用到教学当中。

但即便如此,我国中职学校目前所培养出的物流专业人才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面对信息化环境,我国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应如何应对?

一、信息化教学内涵及物流人才需求发展趋势。

(一)信息化教学内涵。

信息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构建一个吸收信息的学习环境。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当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学生能更好地获取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主要发挥的作用是引导和提示,与我国现在所推行的素质教育的要求相一致。

目前,信息化教学主要有三种类别,分别为:虚拟实验、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教学虚拟训练。

在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当中,充分使用信息化教学,可以有利推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更快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物流人才需求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大。

但是我国国土辽阔,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层次、地理状况不同,造成不同地区不同市场不同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是各有各的特点。

从整体来看,目前我国市场上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分别为:技能操作型物流人才、战略型物流管理人才以及管理运营型物流人才。

其中对技能操作型物流人才的需求量最大。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物流人才需求发展趋势逐渐向实际操作能力强、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物流专业人才发展。

根据这一需求可以知道实训教学在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地位。

二、信息化环境下物流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环境下,物流实训教师无法适应新型实训教学要求。

有效地构建培养物流人才的实训平台对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来说,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还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分别为:教师无法适应新型的实训教学模式和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的高要求教学。

其中存在教师无法适应新型的實训教学模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都是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在那段时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为主导作用,而不是引导作用,与新教学模式完全不同。

新型实训教学模式的开展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才能上好新型实训课。

如果教师不具有完善的信息技术能力,那么就无法驾驭新型实训教学模式。

因此这一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来说反而成了一项挑战,一道阻碍实训教学的障碍。

与此同时,信息化环境下实训教学设备已经跟传统的教学设备不同,它更多的是在依靠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的数字设备和软件,这要求教师要进行知识更新,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并娴熟地运用信息技术和教学设备。

目前不少教师还无法适应新型实训教学要求。

与中职学校大部分专业相同,物流管理专业也是综合性服务类专业中的一种,这也就说明物流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从调查情况来看,该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所面向的工作岗位较多,且不同的物流岗位对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要想满足我国物流专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要结合社会、企业的需求进行教学,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训活动,培养学生不同的专业技能,为此对实训要求也更高。

我们知道,实训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相关专业工作项目中的`真实案例,尽可能地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结合实践的一种教学方式,实训教学所强调的是参与式学习。

有效的实训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相关专业技能,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工作方法,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满足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帮助学生就业。

但目前中职学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采用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基本上照搬书本上的知识来进行讲解,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没有将实训案例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实训教学明显不足。

因此无法满足学生与社会的需求,无法体现出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大多数中职学校仅在第三年才安排学生实训或实习,在前两年,学校基本不安排学生进行实训和实习,加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少,学生根本得不到有效的技术训练。

三、信息化环境下物流实训教学的对策。

针对教师无法适应新型的实训教学模式这一问题,在物流人才培养平台构建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加强对学校教师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相关能力,此外,教师也应该不断进行自主学习和提高,加强自身信息技术的能力。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才市场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需求的条件越来越高,因此必须提高学生的能力,来满足社会的需要。

但要想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专业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适应信息化教学要求。

例如,学校可以安排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或者聘请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专业人员来到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或者安排本校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来对物流老师进行培训,使物流教师掌握信息管理技术。

比如说,物流当中的仓储环节,就是将每一件物品打包之后运输到仓库中存储。

在这个过程中,其所包含的物品非常多,而且这些物品的种类又是多种多样。

面对如此大数量的物品,如果没有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存放,那么就无法对整个仓储数量和种类进行有效管理。

以前用的是人工管理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员,且工作量大。

现在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系统管理平台,在每一件物品入库之前,都已经将它的信息输入到系统当中,并在传送过程对它进行全程跟踪,这样就能很好地管理每一件物品。

通过这样的例子,使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也知道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由此促进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交流会,增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相弥补对方的不足,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信息化环境下,提高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目前中职学校物流人才培养的主要教学目标。

而要想有效地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就需要构建培养物流人才的实训平台,这是非常重要的。

物流人才培养实训平台主要是有三部分组成,其分别为:技术层、内容层和展现层。

技术层所指的是物流专业教学平台的技术支撑,它是支撑整个物流人才培养实训平台的重要力量,实训教学平台通常以云平台的形式展现。

内容层所指的是整个物流人才培养平台中的物流教学资源建设,这些教学资源可以是物流教学的材料、师资、场所以及教具,等等。

利用内容层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培养,帮助学生达到相关工作岗位的要求。

展现层所指的是物流人才培养平台当中的物流实操实训室和物流仿真实训室。

这部分是整个实训平台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整个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路径论文(精选15篇)篇十二

国际物流行业是物流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之一,其业务流程相对标准,但是本科院校在国际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上存在较多的不足,就此提出进行教学改革的思路,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游戏式”课堂教学设计,以物流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转变,用职业标准要求考核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调整多媒体教学和双语教学的教学思路,以期对教学改革有所借鉴。

进入21世纪,国内高校普遍形成一股新的潮流,即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模块,也是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养成和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国际物流管理课程是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国际物流业务涵盖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物流、国际货运代理、报关实务、国际运输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对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要求。但目前的高校教学体系中偏重于理论教学,与工作实践的联系不够密切,而且学生就业的岗位主要是国际贸易和国际货运代理。因此,国际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必然成为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先锋。

(一)以教师为主,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实行“满堂灌”“填鸭式”的做法,教师认为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而且传授的知识越多越好。所以教师备课的重点就是如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并通过考试来考核学生掌握情况,因此教学工作主要放在备课、讲授、考试上,学生的精力则放在被动学习和应付考试上,至于知识点的理解,考完就忘。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动力下降,自我约束能力和自学能力差,对实务性课程内容的掌握不如人意,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差。

(二)以教材学科工作为基础,缺少学生自主技能培养。

以教材学科为主的教学是一种传统教学,在这种模式下,国际物流管理课程会依照教材体系进行教学。但教学内容仍局限于教材自身,这样组织教学容易将一项学生所需技能和知识分割开,不易形成对典型职业活动的整体和连续认识,学生逻辑思维和学习迁移能力也较弱,不太适应整体学科体系的学习模式。

(三)以知识体系考核为主,缺少过程考核。

学生能否积极主动的学习,还跟考核方法有关系,只重结果而不重过程的考核,学生平时会产生惰性听课,然后期末考前的突击记忆和短期记忆就成为主要的方式,后续课程用到前面学科的知识点时,学生已经没有记忆留存了,因此以知识体系考核的做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而国际物流管理这门课的实践性知识点和实操技能点又需要平时参与学习和训练,因此知识体系考核方法难以获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四)以理论课堂为主,实践课堂不足。

开设国际物流课程时,在校学生基本没接触过物流企业,对企业的实际物流作业比较陌生。因此课程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对整个物流系统中各项模块的具体运作和综合系统功能发挥的机制的理解和掌握。另外,部分学校的物流实验室建设还没有完全跟上,如货架、数据采集设备、自动化仓库、叉车、搬运机器人等设施设备还没有完全到位,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只能抽象地想象或看看图片,没有办法亲手接触这些设备,所以就造成了对国际物流理论知识和原理的认知也比较肤浅。

(一)以学生为主的“游戏式”课堂教学设计。

“游戏式”教学,就是结合所学内容,以现实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对象,通过角色扮演、教师引导等游戏方式,让学生充分体会物流人的魅力,从玩中学,寓学于乐,从实际问题中进一步探究所学,促使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深化教学的目的。如“委托、揽货、订舱”是国际物流业务最基本的操作,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与客户沟通合作的一个基本过程,我们可以模拟这个情景,转换学生角色,让学生扮演货主、货代(货运代理企业的业务员)、船东(船舶所有人),完成委托、揽货、租船、订舱等业务内容。通过游戏扮演,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

(二)设计以物流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转变。

改革前的教学内容是学科体系的,而进行改革后教学内容将分解成若干个结合实际的任务。比如将国际物流管理课程的`国际贸易术语、国际海运提单、国际空运、国际物流报关和报检等知识模块,可以给学生下任务,让学生制作装箱清单和商业发票、填制国际海运提单、制作国际空运单证、进出口报关单的申请和填写、出入境报检单的填制等,学生要完成这些模块,就需要课外查阅资料、做练习、小组讨论、知识咨询等。然后通过上台演讲、教师点评等方式,对学生所制作的工作任务进行总结和升华,激励学生对经济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查阅资料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现实问题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职业标准要求考核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

国际物流管理课程应设计一些实践性知识,要突出教师主导、学生自学自评的模式,强调过程考评。根据国际物流业务流程和工作内容重组教学内容,并进行课堂设计。在具体考核中,包括日常考查、业务操作、期末考试,前面2项占比达到60%-70%,期末成绩仅占30%-40%。学生的考勤、课堂发言、业务操作、小组报告等多方面是平时考核的内容,平时投入越多,收获就越大,总成绩也就越好。此外,学校可以通过校企模式,让学生进入到企业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邀请企业的相关业务主干来学校开展教学、讲座和培训,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在校大学生对国际物流管理课程中的小型叉车、正面吊(重叉)、桥吊、龙门吊、集装箱堆高机(空叉)等装卸搬运设备,既陌生而又充满好奇。通过多媒体课件,配以视频资料和现实图片的教学,直观易懂,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另外,很多物流设备销售企业为了销售业绩,通常会把相关设备制作出较完美的宣传视频或图片,使用户了解其产品,这个可以借为使用。例如在讲授沿海港口及业务时,可以把福州政府对福州港的宣传视频分享给同学看,让学生直观又全面了解福州港,起到了参观的效果又达到教学要求。

(五)以双语教学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积极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来华从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国际物流管理课程本身涉及很多国家的介绍,海运、航空运输业务的相关单证,以及合同、国际公约、法律和信用证等结算方式都是通过英语完成的。为了让学生能全面掌握国际物流的运作流程、实务知识、岗位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使其成为具有双语能力的国际化物流人才,应在日常教学中广泛开展双语教学。

三、结语。

国际物流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实训课程的演练,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熟悉流程操作,巩固理论学习,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计划。国际物流教学要结合物流学科本身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多媒体教具和教学方法,不断完善物流教学体系,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和调整,并寻求更加优越的新教学方法,促进高等院校本科物流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国际化物流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路径论文(精选15篇)篇十三

摘要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促进了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发展,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人才培养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如何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仍是困扰高职会计专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研究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关键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职业能力研究。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首先要明确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在培养高素质,高职业能力的目标下来研究这一问题,使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更好地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服务。

一、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内涵。

1.1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是将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而形成的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职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它绝不是一项技能或一种知识就能形成的。结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我们可以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一般能力,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语言、文字、数学、沟通、合作、自主学习与不断发展的能力等。第二部分为专业能力,主要指会计核算方法,具体会计核算能力,复杂经济业务的实际处理及应变能力等。第三部分为职业综合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拓展能力,如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等;计划、决策、实施、分析及总结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及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职业人格。

1.2会计专业特点对实践教学的要求。

高职会计专业主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日常教学中一方面要传授给学生适当、足够的理论知识,一方面要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核心职业技能和核心职业素质方面,随着高职会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得到普遍认同,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得以更多的体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可能独立存在,这就要求新的实践教学体系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理论与实践技能培养有机融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2.1目前,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普遍在2.5年左右,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短,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专业所需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这对高职教学是个不小的挑战。特别是对会计专业学生而言,适度的理论必不可少,学生必须掌握会计核算与监督的相关理论、方法,又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经济、国家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而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要求又非常高,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二者的有机融合就变得更加困难。因此,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要求就存在一定的矛盾,具体分析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课堂“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尚未真正实现,实践技能培养不能贯穿会计教学全过程。

2.2随着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大家越来越重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很多学校进行了大量的课程改革,力求提高课堂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现实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一些纯操作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不同,会计专业需要学生必须学好大量的理论教学内容,也就是我国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相关内容,这些内容不是学会操作就能够掌握的,而是一个以理论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技能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融会贯通的过程。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明白要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但又处于理论舍不了,技能没时间练,与企业实际业务接轨的课堂教学资源捉襟见肘的窘境中,无法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2)校内模拟实训室实践教学企业化建设落后,有形而无实。

2.3为解决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瓶颈问题,各院校建立了大量的校内实训室,期望学生在校内实训室达到与顶岗实习相似的实践效果。为此,会计教学工作者在仿真、模拟企业业务,模拟企业工作环境等方面想出了很多措施。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实训室仍离不开机房式、财务办公室式的实训条件,实训室从环境到管理都没有进行系统的企业化建设,实训项目开发还不能代表企业典型业务,项目实施与管理程序也没有形成与企业会计工作过程相近似的运行机制,企业化建设落后,模拟实训的“模拟”二字有形无实。(3)人才培养各阶段实践技能培养目标没有形成有机融合,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2.4在众多困扰会计教师的问题中,如何将人才培养各阶段实践技能培养目标做出正确分解,同时又能将其有机融合于各种实践教学形式中,最终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而现在存在的问题是,课堂教学培养一部分技能,实训室专周实训培养一部分技能,各种教学模式培养的技能有重复,有遗漏,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体系,无法融合,看起来每一个环节都重视技能培养,但每一个环节都不到位,学生的职业能力无法形成,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3.1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重视会计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与核心职业素质培养是专业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首先要树立全面素质培养理念。会计岗位的特殊性要求我们的学生有健全的法制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充分的理论知识,系统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因此在学生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要树立全面素质培养的理念,将职业能力培养的思想与实践模式改革相融合。其次,要有系统观念,重视教学资源开发,重视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重视各阶段实训项目的衔接与递进,形成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三,要有企业化理念,要通过对企业的典型业务提炼,工作过程分析要开发适应“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室项目实训,毕业综合实训的企业仿真项目化教学资源体系,同时在实训组织、管理中引入企业化的工作过程和管理运行机制,实行双员制管理,使校内实训尽量达到企业实习的效果,解决会计专业实习难的问题。

3.2实践教学模式优化研究。

3.2.1实践教学模式优化的起点是分析,一是,分析学生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分解列出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实践技能,形成实践技能体系,分析出核心能力,拓展能力都有哪些,形成知识能力分解表。二是,分析现有的课程和教材资源,分析出每一门课程要培养的基本职业能力,并加以整合,构建主次分明、结构合理的能力培养体系。

3.2.2实践教学模式优化的重点是设计,进行教学模式的设计要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解决目前实践体系系统化不足、融合性不够、企业化不强的问题为重点。具体来说,做好设计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通过分析明确每一门课程要培养的基本能力,以企业化的思想进行课程改革,即将项目化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改革中,从一门课程的整体设计开始就引入经过提炼分析的企业业务,形成一个个企业项目,每一个项目的操作对应一项基本职业技能,也可以叫项目能力,改变以教师理论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与学相结合,以项目为载体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以做促进理论教学的提高,以理论教学提升项目能力的养成。二是,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全面建设。

3.2.3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校内实训基地无疑是又一个重要的载体,我们要将实训室看做是学生岗位能力培养的阵地,学生在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中掌握了一个个项目能力之后,利用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完成会计全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因此,校内实训基地全面建设必须完成两方面的工作。首先要进行企业化环境与管理建设,学生进入实训室看到、听到、感受到的是与企业完全接轨的环境、管理制度、运行机制,这样有利用学生进入岗位角色,培养岗位能力。其次要进行企业化项目开发,要在分析真实岗位任务的基础上,提炼出典型工作项目,形成能够反映企业真实业务的项目资源,培养学生岗位工作能力。

3.2.4在这一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的一点是,岗位项目开发时要与课程项目开发统筹考虑,要体现融合递进的思想,螺旋上升,同时要将会计人才的全面素质培养融入实践教学,以职业能力培养的理念,实现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模式优化的保障是师资,要进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无论是分析、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管理还是实训基地建设都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学改革要人才先行,高职会计专业要发展,人才培养质量要提高,首先就要有高素质的双师队伍,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实施者与组织者,也是教学改革的设计者。

3.2.5要优化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就必须培养具有良好理论基础,过硬的实践能力,先进教学理念的师资队伍。总体来说,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形成,要以学生全面素质培养为理念,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岗位能力分析为依据,以项目化教学为手段,融合多种实践教学形式,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2]吴讯.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高教论坛,2015.1.

[3]刘秀英.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与素质教育融合的思考[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5.4.

[4]李国军.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近探讨[j].高教论坛,2015.12.

[5]李琳.职业能力本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2.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路径论文(精选15篇)篇十四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特色。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的培养规格和培养方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既要考虑自身的特点和实力水平,也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旅游市场的需求。目前,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两种错误的目标模式:一种是片面强调人才的高层次,以理论教育为主,培养理论研究人才;一种是以业务技能培养为主,培养服务操作型人才。前者往往按综合性大学模式办学,以培养高学历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较高,但动手能力较差;后者则主要按职业技术学院的模式办学,面向旅游企业,培养适用性的人才,学生有较好的实践操作能力,但理论基础不够扎实。

2.专业设置不健全,脱离市场需求。

由于培养目标过于宽泛,导致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缺乏市场针对性,专业设置基本集中在饭店管理和旅行社管理等传统项目上。此外,目前我国高等旅游院校办学关注的主要是生存因素,过分注重眼前的热门专业方向,大多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与职业学校过度重合,而对旅游业有着长远影响的旅游策划、旅游营销、旅游电子商务、休闲管理、会展管理等前沿专业则少有问津。现有高等旅游教育的专业设置就显得不够健全,不能够按照实践需要形成多样化的专业方向,导致所培养的旅游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方面难以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造成人才培养类型的空缺、欠缺等系列问题。

3.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学不致用。

目前许多高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把握不准,开设的课程与旅游管理业务的需要联系性不强,导致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严重脱节,“学不致用”成为相当一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面对市场就业时面临的最大困难。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旅游专业尚处于初创和发育阶段,我国旅游院校或旅游专业大多数是由其它专业、学科转轨而来,如历史专业、地理专业、管理专业等,其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带有依附专业、学科的诸多痕迹。此外,旅游业是迅猛崛起的朝阳产业,日新月异的旅游宏观环境变化及不断涌现的新问题促使知识的更新,使得旧的知识体系不断面临修改和扩充,也给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与专业的结合增加了难度。目前我国许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着知识的使用性不强、理论落后实际的现象,远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的特点。

4.教学模式陈旧,教学结构不合理。

高等旅游教育除了注重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教育之外,还应注重获取知识、创新知识的教育。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旅游院校采用的仍然是普通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基本上是四个中心,即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教学以讲解为中心,教师讲解以教材为中心。这种单向的知识传输关系,使得学生应试能力良好,而创造能力所必须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则不足,严重制约着学生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旅游业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行业,强调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从业人员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实际操作和实施科学管理的能力。然而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结构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操作的倾向。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一直被作为“辅助性”教学环节来设置,实践教学常流于形式,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实践教学安排。

5.师资队伍不精,教师业务结构不合理。

我国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师资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目前我国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很多都是从地理、历史、管理、经济等专业半途转型的老师,大都未接受过正规、系统的旅游专业知识教育,学科背景的制约很难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科带头人。另外一部分具有专业教育背景的主力军又以高校的旅游硕士、本科毕业生为主,旅游专业毕业的高学历教师比例不足,尤其缺少高学历的专业带头人,从而制约着旅游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多数教师几乎都是一毕业就直接到学校工作,几乎没有直接从事旅游实际工作的经历,普遍缺乏旅游岗位实践的经验,直接导致较为严重的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三是知识比较陈旧。相当多的教师并不了解旅游业发展的新情况、新理论和新的科技成果,不能及时汲取新的知识并应用于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满足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强调旅游人才的应用型和复合型。

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决定着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作为新兴产业的现代旅游业,由于它所具有的国际性、对科技成果应用广泛及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等,对于高级复合型旅游人才的需求更加殷切。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应以管理学为基础,向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建筑学、生态学等学科拓展专业方向,构筑厚实的基础知识和宽泛的专业口径,实现旅游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的综合化。此外,旅游业是应用性和操作实践性很强的行业,它要求管理者必须熟悉最基层的业务工作,具备基层业务操作能力和经营管理潜质,所以,旅游管理专业在突出“厚基础、宽口径”的同时,也应增强应用性特点,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综上,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应将培养目标定位明确为面向现代旅游企业,重品德、厚基础、懂技术、善管理、强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管理人才,使培养的专业人才不仅能够拥有胜任当前市场需求的特质,还能在相当程度上适应我国旅游业进一步国际化、市场化、成熟化的需要。

2.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方向,是应用型大学办学特色的.体现。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设置,既要符合国家有关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具有相对严肃性和规范性,又要满足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具有相对灵活性。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应密切关注旅游行业的动态发展,尤其是旅游新兴业态的发展。根据旅游业的现实需要和人才中长期规划,适时调整或增设旅游相关专业,诸如旅游营销策划、旅游电子商务、休闲管理、会展管理等专业,从而满足旅游行业对各类综合性人才及新兴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此外,旅游交通、旅游工程、旅游咨询服务、旅游教育、旅游科研等方面的人才也都缺乏,也需要建立些适当的专业加以培养。此外,还需要改造、调整知识面过窄的老专业,对划分过细的旅游管理专业或方向进行整合,逐渐淡化专业界限,拓宽专业口径,更好地适应旅游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3.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课程设计是高校实施教育的核心,学生最终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主要取决于其所接受的课程体系的教育。为实现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应打破从学科体系出发的特点,体现基础性、系统性、实用性、稳定性和一定的先进性,优化课程结构,构建融合贯通、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为此,首先应整合课程门类,合并、取消部分课程,明确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使每门课程都能体现出培养目标要求,突出专业特色。改变课程内容过旧和简单拼凑的情况,避免课程布局脱节和重复,防止“因人设课”和“无师不设课”的情况。其次,要加强课程体系设置的弹性。课程体系设置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课程结构的设定过程中,应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不断优化调整课程结构,制定适度超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再次,应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适当加大实践技能课程的比重。除了设置校内训练课和毕业实习作为实践课外,每个学期均有相应的专业实习或见习,形成较为规范的系统实践,从而确保旅游专业毕业生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和适应旅游工作需要的技能技巧。

4.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学手段创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对现代化教学要求较高,课程教学应该尽可能引入一切先进的现代教学设施和设备,如投影仪、多媒体、外购与自制的cai课件、电教片等。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利于突破传统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限制,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信息。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益,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法创新。为培养旅游应用型人才,应改变传统的讲演式、注入式教学,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场景教学、课堂讨论、演示教学等,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由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技能的主动探求者转变;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处理好灌输和引导、讲授与讨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向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创新。在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条件下,力争选取最新的教材,做到授课内容能准确客观地反应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同时,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传授的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几本教材,教学案例也不能老生常谈,教师要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随时根据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内容,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师资结构。

(1)重视师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总体素质和能力。可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参加高层次的专业培训和学习考察,到具有不同学科优势的高等院校进行访问、进修,鼓励教师继续深造,提高学历层次和实践技能。鼓励优秀教师积极进行国内、国际间的旅游学术交流,与旅游界利用多种渠道接触,提供旅游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源头保证,使教师能随时掌握国内外旅游管理的最新研究动态。

(2)进行师资的合理配置。在进行师资配置时,既要考虑师资队伍的流动性,又要保证师资队伍的相对稳定状态。一方面,要注意本校师资的合理配置,加强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积极选拔专业带头人及主干课程带头人,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有计划地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逐步形成由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构成的合理教师梯队。另外一方面,要和外校甚至是其他区域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可聘请高校、旅游行业的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讲学或开办系列讲座;聘请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的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以改善单一的师资结构。(本文来自于《鸡西大学学报》杂志。《鸡西大学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路径论文(精选15篇)篇十五

摘要:。

研究指出,十几年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发展非常快,但是实践教学环节一直比较薄弱。文章在研究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创新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以及转型发展的相关建议,为提高和加强工商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效果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

工商管理;转型发展;产教融合。

一、工商管理专业的概况。

本专业从开始招生,迄今为止已招收19届学生,目前现有在校学生141人。专业现在有专业教师11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7人;具有高级职称1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教研室教师承担科技部项目1项,省级科技项目40余项,各类横向项目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从办学条件和办学资源来看,在省内具有一定的办学优势。为了专业转型和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培养模式,教研室派教师面向高校和企业进行走访调查,调查的高校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湖南大学2所高校,调查的企业有:海南白马广告控股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u+青年公寓项目、北京泰豪财务管理公司、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瑞银基金公司新华保险北京分公司6家相关公司。此次调研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工商管理专业能力构成;2.了解工商管理专业社会需求情况;3.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4.走访,座谈;5.面向被调研高校的相关专业、被调研企业、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收集研究数据;6.通过excel处理数据,根据数据,分析影响因素;7.提出解决对策。通过调研,了解企业目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企业需要的人才应该具备何种能力,这些能力的构成需要哪些课程支撑。调研结论表明,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存在以下几个方面情况:53.28%的受访者认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理论课程比例过大;42.62%的受访者认为工商管理课程数目太多,质量不高;45.08%的受访者认为部分科目实用性不强;63.11%的受访者认为实践课程太少;54.92%的受访者认为目前的专业课程一部分可以由学校统一制定,另一部分应该由学生自主选择;94.26%的受访者认为应该采取3+1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以上调研结果,我们认为专业必须要转型发展,实现产教融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企业合作,把学生的实习实践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结合起来,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专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工商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吉大正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智慧副总经理和长春精优长白山药业股份公司总经理龚有禄、人力资源部长傅朗辉是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企业代表,两次参加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讨,提出很多宝贵意见。走访深圳国泰安时,在国泰安由谭小龙高级商务经理主持召开一次校企协同育人研讨会。通过召开校企协同育人会明确了工商管理专业应达成的目标: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2.具有运用管理工作所需的人文科学与经济管理知识的能力;3.具有运用管理基础知识和市场经济基本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系统的人力、物流管理实践学习的经历,能够分析市场特征并进行市场发展趋势预测;4.具有设计、完成工商管理课程设计与实习的能力;5.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备综合运用管理理论和技术,解决与企业管理相关问题的能力;6.掌握文献检索、信息与情报采集的基本技术,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7.了解工商管理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管理、运营、生产、研究与开发,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规律、政策、法律与法规,能正确认识管理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8.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并具备在动态市场环境中进行即时决策的能力;9.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环境发展的能力;10.具有较先进的管理理念,并能够进行跨文化的交流、沟通与合作。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就业率和毕业5年的毕业生平均薪酬都取得了提高。从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来看,我专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本满足了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近几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不断上升,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实习的大部分学生被企业留用。各专业教学加强理论知识教学和操作技能训练的紧密结合,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现有中国人寿保险长春分公司、民生银行、奥威集团、通化钢铁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化纤集团等实习基地,每年有30%—50%比例的学生在实习基地实习,提高了实践能力。学校运用专业教师的特长及设备资源的优势创办产教平台,不仅使学生有了自己的实习场所,也使教师有了实践锻炼的基地,专业教师往往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缺乏熟练的操作技能,通过产教结合,深入企业,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得到了不断提高。许多专业教师陆续在教育科研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出版专著,在各种学术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在省、市的各种专业教学论文评奖中获奖。

三、构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3+1人才培养模式。针对调研的情况,我们针对学生在校期间的7个学期提出不同要求:第1学期:主要安排入学专业教育、大学生涯规划、社会实践活动等展开一系列实践环节。第2学期:主要安排以当今社会经济改革热点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认识实习、夏令营主题活动等。第3学期:主要开展专业再教育、社会综合实践、学科竞赛培训、针对人力资源、物流管理专业能力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训练计划项目等。第4学期:主要安排金融理财规划实习实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科竞赛、团队能力形成为主题的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第5学期:主要进行专业能力形成的专业实习、学科竞赛、课题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训练计划、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等。第6学期:主要安排以“集中管理的分组实习”为主的专业实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课题研究、学科竞赛、国内外游学访学活动。第7学期:全部采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集中统一实习和自主实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毕业实习、就业实践、课题研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活动、复习备考等。使实践内容丰富,方式科学,层次清晰。目前3+1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三少”、“三难”的问题。“三少”是指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少、相关匹配岗位数量少、学校投入经费少,“三难”则是学生管理监控较难、教师与学生沟通指导困难以及实习效果评价难等实际困难。专家指出:“企业的需求和学校的供给信息不对称,高校缺少引入企业实践的渠道,专业实习与岗位需求不匹配,这都是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我们拟采取校友邦等软件帮助解决以上提出的困难,学生通过平台可挑选符合专业的实习岗位,目前平台提供的岗位数量充足,岗位配置与专业方向相符,供学生选择的余地非常大。这类软件通过搭建网上实习交流互动平台,提供了学生、指导老师、实习企业三方交流互动的平台,该软件还配备实习检查模块,实行检查员定期实时检查制度,专门负责查看实习学生的实习周记,跟进学生实习进度,并且利用互联网形成效率管理,统计学生相关出勤率、换岗率、漏岗情况等企业评估数据等用来监控整个实习进程。(二)在3+1模式基础上采取。“721”人才培养模式所谓“721”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就业为目标,以提升实践动手能力为侧重点,将70%左右的学生培养成为创新创业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将20%左右的学生,培养成具有专业能力、多技能,立足于地方区域工业经济发展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将10%左右的专业学生通过考取相关专业研究生、实施卓越工程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项目计划,进行重点精英式人才培养,实施导师制,把他们培养成高素质创新型的未来地方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721”人才培养模式核心是“因材施教”。实际上就是对不同需求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程,虽然这么做会给操作带来很多不便,但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可以使每位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具体做法是:1.专业课程设置与区域经济需求紧密相结合。根据本地区的社会需求,修订专业方向设置规划,体现专业的区域和行业特色。同时建立专业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调整。2.针对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侧重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课程体系。3.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强化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包含很多,如各种形式的实习活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如组成各种形式的社团)等。对70%的应用型人才,重点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对20%的复合型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尤其是面向社会需求的实践活动,提高这些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能力、重点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能力。针对10%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实施导师重点培养、自主创新型探索实践活动,突出创新意识,培养研究精神。通过以上措施,搭建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创新的教学体系,使专业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4]董颖.企业生态创新的机理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1.。

相关范文推荐

    在生态农庄过中秋(精选17篇)

    优秀作文是以思想深邃、观点独特、结构合理、表达生动为特点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这是中秋节的月

    党员互相批评条(热门19篇)

    范文范本可以为我们解决写作时的困惑和难题,为我们的写作提供启示和指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欣赏和学习,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

    教师党员自我党性分析材料(实用20篇)

    党性分析材料是对党员对党外形势的了解程度、党性自觉和归属感等方面进行考察和总结的一种量化材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性分析材料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实习单位鉴定领导评语(模板14篇)

    实习鉴定需要根据实习任务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量化和主观评价,以便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实习效果。实习鉴定范文三:通过实习鉴定发现实习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具备良好的

    慈善个人演讲稿(模板20篇)

    演讲稿通常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要有一定的结构和逻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演讲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尊敬的各位爱心同仁们:大家好!我是济

    体育教师成长心得体会(汇总19篇)

    教师心得体会是教师对于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和困难进行总结和思考的方式。最后,以下是一些教师心得体会的案例分享,希望可以通过阅读其中的经验和故事,让大家有

    电气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论文(优秀19篇)

    范文范本是对某一类文章、作品或者表演等的最佳参照样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论文摘要:根据材料化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材料化学

    感恩清洁工演讲稿(热门18篇)

    感恩是一种激励自己和他人的力量,能够带来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改变。以下是一些感恩的诗歌,让我们独自品味其中的美丽和深情。引导语:凡事要学会感恩,懂得感恩。一个真

    班长述职的报告(实用15篇)

    写好一篇报告范文需要充分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并准确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接下来是一些备受好评的报告范文,品味一下行业内的精品之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范文(18篇)

    阅读后的感悟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精选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写作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学习目标:1、能学习本文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