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行政管理的研究论文(优秀16篇)

时间:2023-12-08 作者:薇儿

行政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熟悉各种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以下是一些行政工作的实践经验,希望能给正在从事或准备从事行政工作的人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高校行政管理的研究论文(优秀16篇)篇一

1.1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随着逐渐提高的社会政治文明,不断推进深入的经济体制改革,对于行政管理活动的要求,社会与公民已经从原来的被动状态转向了主动状态,从原来的消极逐步转化成积极,从而越来越多的参与到了行政管理当中,也逐渐的提高了政府权威性的要求。

在新时期当中,建立政府的权威性,最重要的是需要在公民与社会当中形成良好的形象。

当政府形象越来越高时,公民以及社会对于其的认同也会随之提高,也会支持与维护政府工作,而政府想要推进与实现目标发展也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2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加快推进。

从我国发展形势来看,很多工作建设的中心都是围绕经济转的,并且大多数的社会与政治问题都是由于经济问题引起的。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当中,行政效率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想要体现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就需要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也只有提高行政效率,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中国独特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对于行政管理效率影响的主要因素。

2.1行政组织。

对于行政效率而言,行政组织是基本保障。

想要提高行政效率,就需要设置出合理的组织机构、适量的编制人员,优化行政人员配备,反之就会大大的限制行政效率。

2.2行政权力。

行政组织想要完成行政管理活动,就需要行政权利这一条件,通过行政职位系统的设置,并且授予出相应权利,才能够正常的实施行政活动。

但是考虑到担任职务的人员的能力、素质、思想观念、个人经历的不同,其追求的目标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也就导致了部分行政人员在行驶行政权利的时候只考虑到私利,从而导致行政权利矛盾的出现,因此,行政权利之间的消耗与相互的制约也就导致了行政管理的效率的低下。

2.3行政方法技术手段。

是否能够提升行政管理效率,在现代化的社会当中,很大程度上依托于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以及科学技术的使用。

例如:在进行信息处理的时候,可以运用电子计算机作为主要的技术处理,从而逐步的实现自动化的办公室作业,这样能够大幅度的提高行政效率;此外,对于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更新与改进办公室使用的设备以及其他行政活动也是有效的作用之一。

科学理念的融入、决策方法的选择,是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最为准确、迅速的方案。

3.对于政府行政管理效率提高的有效途径。

3.1前提——更新观念。

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从传统计划想社会主义市场开始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点都会随之发生变化。

因此,在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更新观念就显得尤其的重视。

在各级政府、部门以及人员的政绩管理当中,将行政效率作为主要的标志,在机关当中形成人人追效率、事事依效率的风气。

也只有在选择人才与运用人才这两个方面懂得使用新的观念,才能够选准、用好人才,才能够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不断的提高工作效率。

3.2根本——科学界定政府的社合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正处于融入到全球化的经济体制的过程当中。

在管理职能的定位之上,政府主要表现在管理宏观调控的实现、缩减管制领域,大大的强化监督管理与服务社会等方面;在管理行为的价值取向之上,政府主要表现在以民为本、市场为主导、服务模式领先等方面。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之下,政府就是为了不断地将公共物品与服务提供给消费者、居民以及生产者,从而满足其需要。

而这也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当中,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得出的结论。

随着我国逐渐转变的政府职能,行政机构也需要不断的进行恰当的调整以及合理的改革,从而将行政管理体制建立的公正透明、结构合理、红能齐全、运转协调,从而逐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3.3保障——实现行政管理的法制化。

好的行政效率。

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也离不开依法行政。

所以,在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中,需要将行政法制建设作为基础工作,集中抓紧对于法律制度的制定与完善。

在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当中,对于国家机构组织、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定化的实现,还需要各级的按照科学与法制的原则,制定出一套适合自身的的日常工作制度,一切行政机关和公务员都必须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总之,在新时期里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所以,政府首先必须不断完善行政管理措施,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同时,政府要结合新时期的发展背景大胆创新,努力寻找和研究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校行政管理的研究论文(优秀16篇)篇二

1、职业技术高校与理论型高校混淆,没有独自体系。

现时理论型高校高等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经成熟成型,本科教育的普及已经全面化,亦迈向饱和状态的发展,向上发展有硕士,继以再深造的有博士,这一整套规划的流水线程序却没有在以技能教育为主的职业院校体现,呈现了断层状态,到了专科层次就已封顶,如要深造,只能走理论体系教育本科的方向。而职业院校的人才出路只有走职称路线或改而转向理论体系教育,其中改转本科的专业跟原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是不相符合的,这也导致了职业技术院校培养人才的浪费与无实际意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与理论教育体系理应是相互分割而又相互交叉的独立体系,而不是职业技术教育作为理论教育体系的垫脚石,这也导致了我国现今的创新性人才、技术性人才的短缺及不重视。

2、高校培育人才参差不齐。

现今高校教育培育培养的人才众多,渗透各行各业,但毕业生质量参差不齐,成才人数极少,无用之人一堆。众多高校学生混学历,掌握专业知识极少,且有的学科跟社会实际的情况脱节,学科的专业知识应有不上,达不到社会的需求,人才质量也达不到应有的保证,创造性人才更是缺失严重。3、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混淆现时高校行政权力决定高校学术走向,影响学术发展,而学术权力却又渗透行政管理,影响高校的行政运作,从而制约了高校发展。两者缺乏各自独立权力,且没有相互沟通协作,使行政管理效率大大降低,甚者有浪费行政资源。高等教育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权力的泛化导致学术权力缩减,具体表现在一线教师的业务诉求无法得到满足,或者是学术专家的合理意见无法有效地被采纳。

4、高校行政资源短缺,行政效率低下。

高校对行政资源的投入少,行政管理人员亦相对少,往往一个人兼多样不同领域的职责,甚者更有的兼十多样工作,且行政人员积极性低下;行政管理是多领域的,有的更须专业性强的系统化管理,但现时在行政岗位的安排却是任人唯亲,不考虑其工作性质、个人性格、个人专长及个人经验;高校行政部门及学术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行政部门间信息交流少,各自为政,相互拆台,没有集体共向性,相互之间的资源不能有效的结合发挥,导致行政管理的落后与效率低下。这些都导致了行政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低下,不能确保高校行政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

5、高等教育经费少,高校行政资源浪费。

高等教育投入基金过少,缺少对高校的教学创新与学科建设改革的政策扶持与资金赞助,缺少对教育系统的软件投入,对教师的待遇没有绩效的提高,对学校基础投入没有鼓励性的支持,缺少政策性的扶持。现时高校行政资源铺张浪费,没有整体划一的规划,没有经过讨论探讨,没有对基层使用部门或机构进行应有的意见咨询和调查研究,对高校的建设是应付规划,拍脑袋工程,使大量的资源资金浪费,建造了大量的面子工程,无用无价值的建设,更甚的是今天建好,第二天就又拆了再重建。高校对师资的投入支出不但不提高,反而有目的的减少,但在对外接待或非教学教研上,却铺张浪费,出手阔绰。

1.教育制度未完善,教育体系未细化。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落后与缺失,源于我国教育制度的不完善,教育体系框架的未细化,混淆了职业技术教育与理论教育,办学理念存在误区,传统观念的偏差、有限的经费投入、落后的机制制约了技术教育的发展。且职业院校生源少、出路少、评估指标过高、与私立高校不平等政策扶持,导致了现今的的职校生存困难。

2.高等教育难进易出,设置学科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高等教育实行高考制度,万里挑一,刷下无数考生,但在现有的高考制度下,全能发展生源得以幸存,偏科生源却失去资格。高校的学习,缺少教育的监督执行,学生均以渡时间混学历,对知识的掌控少之又少,但就在这种不懂知识、缺少技能的情况下却能100%毕业。以上种种造成了现今创造性人才缺失,程序化人才膨胀,人才质量参差不齐。高校为了生存,多设专业,而专业又新增学科,新增的学科是为了招生生存而设立,并不是社会实际化需求而设立。同类学科建设过多,同一学科再次细化,使得就业竞争大、就业方向狭窄与专业重复,使学科重复性太大,成为了摆设。

3.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冲突与失位。

产生冲突的根源有三:一是缺少两种权力的价值与学校目标的统一性的认识。二是缺少两种权力互为补充、互为条件的哲学思考,没有认识到行政权力是学术权力的保障机制、学术条件是大学得以存在的必然条件。三是权力主体双方忽视了所秉承的权力职责都是为了管理学校的学术事务,实际上行政权力也应被视为是管理学术事务的学术权力。四个失位:一是行政权力越位。在教师发展制度中,实行的是学校与教师主客观二元对立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以控制教师行为为目的,忽视了价值引导与意义引领;规范教师要做什么,教师不知道怎样做或为什么这样做;以泯灭教师个性和核心能力为代价,忽视了教师的自主发展与自我建构。二是制度建立错位。在以建构主义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发展范式时代,传统的“大一统”时代的统一时间、统一内容、统一培训、整齐划一的方法凌驾于教师发展个性需求基础之上。三是制度建设理论基础缺位。在制度中,只注意强调制度的“支配力量”本性,不注意教师自我伦理约束性。教师制度是作用于教师的,伦理价值对教师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它可在无形之中把教师指向一个理想的目标。四是科层组织行政本位。科层组织过多地考虑行政部门的权威,忽视了教师是高校发展的主体,使得教师对学术的忠诚不得不屈从于行政权力的压力。

4.高校管理方式方法落后,缺少宏观管理。

过分强调结果管理,忽视过程管理,缺乏管理知识,不重视管理硬件软件的更新与投入,权力集中高层,权力不下放基层部门,使其机构权力虚设化,导致不能把现代科学技术有效地用于管理。高校人事管理缺乏人力资源的恰当配置,亦缺乏应有的激励制度。考核目标模糊,标准低下,缺乏实际监督,没有健全的人事管理绩效制度。各部门缺乏共同责任工作制度,缺乏目标统一合作制度,没有工作共同主管领导管理协调,造成各自为政,互相推诿,影响整个工作的正常开展,工作效率低下。人事管理出现工作实际要求对应不了实际的工作待遇,不同岗位相同岗位待遇管理,产生了一定的人事工作的不公平性,使部分岗位员工工作辛苦,却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某些岗位员工工作轻松,上班时间是看电影打发时间的,却有偏颇性的政策照顾,待遇却离奇的高。这样不公平的管理差别,使整个管理体系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工作人员积极性差,情绪意见大,工作质量下降等。而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部门之间,组织上层之间,却互相推诿,是以工作不出错为主要任务,而不是积极的用心去解决存在的问题,使矛盾继续扩展化。

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十分巨大,但却在教育管理上却出现了空白地带,对教育体系的行政管理及高校的行政事务缺少了应有的重视与资金的改革支持,在调查研究上缺少了基础反馈的信息进行科学的总结归纳,使现在实行或即张进行的行政管理出现了目的偏差。

高校的行政管理事务的重点是教学,人事师资资源管理,但由于“官本位”等思想的操纵下,高校的投入比例出现了比重失衡,核心的管理产生了分歧,对大体的意识缺乏应有的认识。

三、期望。

通过归纳现在高等教育与高校的行政管理暴露的问题,分析现时问题的根源所在,指出存在的情况,对其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出我国高等教育与高校行政管理的体制改革、创新措施,实现我国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促使国家繁荣与强大。相信不久的未来,我国教育事业必定能作出决定性与划时代性的创新、改革的措施,实现强国教育,造福百姓。

高校行政管理的研究论文(优秀16篇)篇三

摘要:高校档案管理的失范状况极其复杂,可以细化出失重、失衡、失迷等现象,如若长期放置不管,不仅仅会拖慢高校文化建设步伐、削减其在教育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更不利于内部各类岗位职责的充分贯彻落实。在此类背景下,笔者决定在细致化观察认证我国高校档案管理的失范问题前提下,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探讨日后加以妥善性处理的对策,希望为日后高校档案管理团队壮大、档案管理职能范畴充分拓展、档案管理实效性大幅度提升,提供应有的保障条件。

高校作为文化创新和推广宣传的核心阵地,需要时刻透过丰富完善的档案信息中挖掘全新的文化内涵,由此看来,档案管理工作的确对于高校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作用。但是现阶段许多高校档案管理过程中都无法真正做到集中统一和规范有序,在和高等教育整体发展进度拉大差距的同时,引发和社会文化大发展需求前所未有的冲突隐患。在该类背景之下,要求我们必须集中性地关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一系列失范现象和影响结果,并保证结合实际快速制定实施可靠性的应对策略。

1.1失重现象。

强调高校开展档案管理活动期间,对于不同岗位工作动态关注度低、投入数量较少。透过实际调查发现,我国大部分高校都不能将档案管理作为重心,不管是在机构设置,亦或是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补充上,都不够理想,特殊状况之下某些高校还会选择将档案管理机构独立划分出来。宏观角度观察认证,涉及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地位一直没能在高校日常教育工作中得到有机凸显。

1.2失衡迹象。

高校始终属于一类整体,内部管理工序内容极其繁琐,如若说某类环节出现失衡迹象,势必会令高校整体管理水平持续骤降。可现实中,许多高校都单纯地将时间精力集中投射在科研和教学事务之上,对于档案管理照顾不周,随后和高校其余工作发展趋势产生强烈的冲突状况。高校选择将重心头放在教育和科研领域是不可厚非的,但是档案管理起码要受到同等地位的对待,纵观各类区域高校,内部档案管理工作甚至连基本要求都没能达到,这便是导致其档案管理失衡问题的主要原因。

1.3失迷状况。

档案管理在高校管理体系之中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作用,不过因为这部分档案管理基础一直较差且发展速度过慢,因此不能为高校教育可持续可持续竞争和发展,提供可观的支持服务动力,严重情况下甚至沉溺于传统档案管理形式。如大多数高校档案管理活动单纯限定在事务性工作层面上,包括材料收集整理、目录划分编辑等,档案管理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之余,对于相关业务更欠缺可靠的监督执导。这类结果证明现阶段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存在着本身定位和工作内容过分失迷的消极现象。

高校行政管理的研究论文(优秀16篇)篇四

行政管理工作是高校组织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好坏则直接影响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也决定其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因此,研究明确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有效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行政管理队伍肩负着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协调和服务的重要任务,是推动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科研工作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是每所高校所担负的重要任务,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提升高校各项管理工作效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因此,建设一支现代化的、结构稳定合理的高校行政管理队伍,是当前高校的紧迫任务和重要课题。

1.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树立行政管理队伍“以师生为本”的服务意识。

高校师生是行政管队伍存在的前提条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师生是行政管理队伍的工作宗旨,是行政管理工作者工作职责和工作作风的具体体现。因此,高校应该逐步培养高校行政管理队伍“教育就是服务于师生”的管理理念,杜绝行政管理队伍高高在上、不考虑教师和学生实际需要的现象发生。可通过座谈、讨论的方式积极向广大师生征求意见和建议,加强同师生之间以及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打破管理壁垒,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工作需要和学习需要,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和灵活性,使各个管理部门都能以一种良性的、积极的状态来工作,确保各部门工作有效开展,真正落实到实处。

2.建立健全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增强行政管理队伍的责任意识。

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的基本保障。建立全面、全员、全程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管理的步骤和要求,做到管理职责明确,流程清晰,制度健全,纪律严明,指导性与操作性强,使行政人员把规章制度作为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依据,保证每项工作都按照管理流程来完成,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另外,制度的建立要求行政管理人员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把爱岗敬业贯穿于行政工作始终,勇于对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承担责任,认真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和不足,力求更好地开展工作,为高校的发展多做贡献。

为了更好地提升业务管理能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高校可以通过设立内部的培训组织,充分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倡导和探索终身学习、创新学习、发散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自觉养成勤于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要适当扩大学习范围,为行政管理人员定期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干部特别是基层行政干部要不断加强修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和解决涉及师生利益的紧迫问题。此外,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形成合理的年龄和知識结构梯队,做到老中青三代相结合。总之,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要把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作为长期目标,确保高校整体优势的不断延续。

4.加强绩效考核,激发行政管理队伍的进取精神。

高校要推行绩效考核制度,每学期根据行政管理人员的具体表现将其考核结果纳入对应的等级,其结果公布要重视沟通,重视解释绩效结果,由行政领导对行政基层人员进行一对一的谈话,找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督促行政管理人员尽快转变工作作风。通过考核、竞争从而更好地实现优胜劣汰,对工作中低学历、无责任心、无进取心、工作懈怠的管理人员进行精简分流,反之,则进行激励。另外,在从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上,分析行政人员的现状,不断加强行政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行政管理艺术,掌握各类从业人员的心理状态,有目的地学习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办事效率。

三、结语。

针对如何加强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高校管理工作者应该予以高度重视,研究构建高效的管理体系,进一步简化管理机构,理清管理思路,完善管理体制与机制,开展科学的高校管理模式,探索出可行性的管理经验,提高高校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责任意识与服务理念,对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聂扬.探析高校学生行政管理工作[j].改革与开放,2010,(24).

[2]钟凌风.浅论提高高校学院行政管理工作水平的对策[j].经济师,2010,(05).

[3]王明臣.高效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4]杨毅敏.关于加强高效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6,(32).

[5]严清.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2009,(9).

[6]符小花.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向导,2011,(06).

[7]刘珊梅.提升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创造力的途径[j].职业时空,2010,(02).

文档为doc格式。

高校行政管理的研究论文(优秀16篇)篇五

现代社会,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生产、传播新知识和新思想的重要基地,肩负为社会主义培养专业型和高效型建设者的艰巨任务,在推动我国国家创新体系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为重要的作用。

对于现代高校行政管理,我们认为它是高校为了实现学校教育工作的目标,依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带领和引导师生和员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的一项组织活动。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日益壮大,在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现代高校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正成为高校发展的焦点课题。

现代高校行政管理的现状分析相对于从事教学和科研的教师、研究人员而言,现代高校行政管理的主体是从事非教学、科研活动的相关行政机关,其成员包括各级各类机构的管理者和执行者。

(一)行政管理人员过多,行政管理机构臃肿。

作为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理论上应该是教师和研究人员居多,然而现代高校中普遍存在着行政管理人员过多的现象。

在保证管理人员服务于教学科研人员的同时,又要保证高校行政管理的效率。

随着高校规模的日益壮大,现代高校纷纷设置了很多管理机构,这些管理机构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占据了高校各个行政管理部门,这些必然导致高校行政管理机构臃肿庞大,人浮于事,效率极其低下。

(二)行政管理人员官僚主义作风尤为严重。

《辞海》对“官僚主义”的解释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

可以认为,官僚主义作风是不负责任的领导作风。

具体来说,领导者脱离实际,不了解下情,高高在上,贪图舒适,满足现状,做官当老爷;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推诿,办事拖拉,不负责任;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独断专行,等等。

现代高校,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这种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虚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

这种现象已经表现为高校行政权力干预学术权力,大学功利主义思想盛行,大学的官本位倾向正影响着学术的发展,最为严重地将威胁到高校的发展战略。

(三)行政管理人员缺乏激励机制。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绝大多数都是拥有终身编制的.行政人员,他们普遍具有“大锅饭”的思想意识。

由于这些行政管理人员的特殊性质,造成了他们在科学研究上没有什么创新和发展,可谓不求上进。

再者,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由于享有终身福利,从而导致他们工作上没什么积极性,干多干少一个样,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缺乏激励机制。

或者即使激励他们,也起不到什么实质激励作用,即激励机制流于形式。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行政管理人员工作消极的现象,在这些拥有终身人事编制的工作人员中,他们普遍存在着心理上的优越感,没有任何被辞退的忧患意识,最终导致行政管理人员缺乏服务学生、服务教师和服务社会的基本服务意识。

长期下去,势必影响高校的整体社会形象。

(四)行政管理人员普遍素质不高。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行政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

他们主要来源于高校引进人才安置的家属或者部队转业的照顾人员,这些人员一般都没有受到良好的管理培训和教育培训,学历能力基本不高,从而他们不具备现代的管理意识、教育意识和服务意识,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知识结构也不能胜任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

我们知道,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是教育方针的执行者,是高校各项行政工作的组织协调者。

因而,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刻不容缓,与此同时,还要不断消除他们的安稳意识,加强动态管理,培养风险管理能力和危机应变能力。

(一)适度裁员,精简机构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由于长久以来的历史原因,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过多,造成了现代高校人员负担加重,养老包袱巨大。

从现代组织的高效运行的角度分析,现代高校应该裁减人员和压缩机构。

如果高校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大而全,能合并的不合并,能压缩的不压缩,则必然会造成一些高校中的行政人员数量远远高于教师人员数量,最终导致高校的教育职能失去了基本的色彩。

因而,有发展战略的高校都会采取适度裁员和精简机构的管理对策。

(二)大力提高行政人员的服务意识。

现代组织管理强调“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随着管理职能的进一步延伸,现代高校行政管理中也应以此为借鉴。

因而现代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宗旨是服务于教育、服务于学生和服务于社会。

最后,身为行政人员,要贯彻高校服务社会、服务人类的基本思想,要严于律己、调整心态、开拓创新、不断进取,不断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最大贡献。

同时,高校行政人员应该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

不管职务高低贵贱,都要时刻知道自己的岗位职责,树立爱岗敬业的责任服务意识,将本职服务工作与学校繁荣发展融为一体。

(三)完善行政人员激励制度。

现代组织员工激励尤为重要,现代高校也不例外,行政管理人员离不开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首先,现代高校应该建立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薪酬制度,这是调动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本保证。

在享有基本物质激励的同时,高校还应该努力从精神层面激励行政人员,比如为行政人员提供培训机会,通过多方面多形式的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和业务素质,从而为他们的晋升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等等.

良好的激励制度离不开绩效评价制度,因而有必要完善现代高校的绩效评价制度,要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明确绩效考评标准。

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多维度多层面考核和评价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不同行政岗位履行不同的评价政策,坚持定性评价的同时,大力引入定量评价机制。

(四)大力提高行政人员整体素质。

行政人员素质整体不高势必造成高校整体素质滞后,因而大力提高行政人员整体素质势在必行。

第一,提高行政人员专业文化素质。

专业文化是体现高校行政工作人员内涵的基本表现,身为行政人员必须具备相当的专业科学文化知识,这样才可以为教学人员和广大学生服务。

高校行政管理的研究论文(优秀16篇)篇六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环境也日益复杂,行政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新时期、新环境中的企业行政管理也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呈现出了新特点。行政管理仍然保持着繁琐性,但是在新时期对从事行政管理的人员素质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行政管理不是单一的企业管理,也与政府行政管理不同,它是企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一种形式,是企业为了保证自身的生存、促进自身的发展,而依靠的法律、原则、制度、方法对企业进行综合管理的总和。企业行政管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发展有重要的协调作用。行政管理工作具有深度与广度,行政管理部门是企业中重要的管理部门,行政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转,也直接关乎企业管理的水平。

1、从属性。

企业的行政管理具有从属性,不具有独立性,行政管理工作不能与管理目标脱离,必须与其紧紧地依附在一起。管理目标是行政管理工作的标准,无论行政管理工作是有条不紊,还是混乱不堪,对企业而言外在的形式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行政管理所发挥的实际作用,通过行政管理工作,有没有挖掘工作人员的潜能,有么有充分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没有改善企业资源利用与流转的状况,达到开源节流的目标,能不能为企业高层的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支持,只有发挥了行政管理的实际作用,对企业而言它才有存在的价值,反之,它就形同虚设,没有任何实际价值而言。行政管理就是对企业的人、财、物等各个环节进行服务的,它必须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使企业的资源实现最大的利用率,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并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潜能,从而为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此外,还要尽己所能帮助企业制定科学的规制,并在日常的工作中切实控制办公用品的费用,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出贡献,从而充分地发挥出行政管理的职能与作用。

2、实质性。

由于行政管理具有从属性,因此与政府行政管理不同,它更注重的是实质性,它更加注重的是实际管理。企业行政管理的过程、制度以及方法的优化组合都是建立在企业的实际需要的基础上的,通过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从而加强企业的整体管理。

3、实效性。

企业行政管理依附于企业的管理目标,在企业盈利性的特性下决定了行政管理的实效性,虽然不是生产部门但是也担负着创造经济效益的责任。虽然从表面上看,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不能像生产部门一般直接为企业的发展创造经济效益,也很难用经济发展指标来衡量,但是行政管理的效益会从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经营效果和资源配置方面都能够体现出来,不仅如此,通过有效的行政管理可以直接帮助企业节省办公用品的费用成本,因此,企业行政管理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4、灵活性。

灵活性是企业行政管理的显著特点,由于企业行政管理具有很强的附属性,因此服务企业的各个方面就是行政管理的本质工作内容,在日常的经营与发展中,企业会在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基础上,组织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行政机构,灵活性是这个机构最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可大可小,而且相关的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多与少也是很灵活的,在这方面它与政府行政管理的僵化、死板的特点不同,行政管理中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伸缩性很大,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5、人性化。

注重人性化管理是企业行政管理的一大特点,主要表现为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尊重员工、解决员工的困难,采取措施帮助其解决困难,从而为员工的工作排除一切困扰,使其安心地为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尽心尽力。人性化是企业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而形成的特点,人性化的行政管理最终目的还是为企业的发展做铺垫,为企业生产等各个方面提供服务,从而促进企业各个部门的正常运行。

1、个人思想心理素质。

较强的思想和心理素质是一个身处新环境中的行政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以及职业道德,并能够认同企业的文化,维护企业发展的利益的员工是企业很需要的。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行政管理人员要有工作热情,要有集体荣誉感以及奉献精神,要有足够的耐心应对繁琐细致的行政管理工作,力求做好每一件事情。不仅如此,在工作中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运用自己的权利,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意识,通过实践发现有效的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的行政管理水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与压力更大了,由于市场的多变,导致企业面临的环境也是多变而复杂的,这就要求新时期的行政管理人员要具备很高的心理素质,以及承受、应变能力,从而保证自己能镇定地面对、解决突发情况,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善于发现企业发展中的风险;还要有强大的自制能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不受外界的影响,也不将情绪带入到工作之中,保证自己的工作质量;在工作中要坚持原则,积极地维护企业的利益。

2、专业知识素质。

专业素质是行政管理人员最基本的素质,它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一个优秀的`员工不仅要有专业素质,还要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企业各个运作和生产的环节,要有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帮助企业正确地决策。时代、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的加快,学习能力在新时期是很重要的素质,行政管理人员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企业的技术,才能应对工作的需要。在新时期,世界之间的联系很紧密,掌握一定的外语知识在对外接待工作中也是很重要的。

3、能力素质。

作为一名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有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协调企业之间的各种关系,解决矛盾,从而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面对问题的时候要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通过对事情的演绎与推理,找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问题。除了上述的素质要求之外,由于行政管理工作比较琐碎,因此对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身体素质也有很高的要求。

1、制定培训计。

于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有不同的素质,因此企业要根据不同员工的具体条件,不同的素质要求,制定灵活的培训计划,通过有针对性的计划,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使其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之中。比如说,对于经理类别的行政管理人员,为其制定的培训计划肯定要符合其发展管理需要的,企业可以安排他们到专业培训班接受培训,为其提供与其它企业的经理人的交流与沟通的途径,从而获得不一样的工作经验,促进企业的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对于普通的行政人员,企业则可以安排企业内部的培训,或是网上培训,从而加强普通管理人员的教育,提高其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2、引进管理办法。

引进先进的管理办法,是提高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的有效措施,加强对人才的管理,并通过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其作出合理的评价,此外,还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进,从而在不断改进与学习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管理作出自己的贡献。

3、加强人员锻炼。

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锻炼是少不了的。企业在日常的经营中,可以组织行政管理部门的员工参与其它部门的会议,在例会中让管理人员对企业各个部门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了解部门的具体工作,为其制定计划和安排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在日常的工作中要锻炼管理人员的洞察力以及观察力,促进其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中,体验生产的各个环节,了解服务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四、结语在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有了新特点,即从属性、实质性、实效性、灵活性、以及人性化,同时对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名优秀的行政管理人员不仅要有较强的思想心理素质,还要有专业素质以及能力素质,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使其更好地应对复杂环境中企业的变化,因此企业要加强灵活性的培训,引进管理方法,加强人员管理,从而提高行政管理的水平,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奇玮。论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与人员素质[j]。经营管理者,,17:41。

[2]任彦忠,徐佳玉。浅谈风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j]。风能,,01:64—67。

高校行政管理的研究论文(优秀16篇)篇七

当前高校承担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不具备行政管理及相关的专业背景,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组织进行行政管理领域新方法、新知识、新理念的学习,在专业素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工作人员吸纳丰富的管理经验,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套用,行政管理人员自身的学识与素养直接影响着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水平。为更进一步地提高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水平,需要对行政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例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尝试将企业人才管理模式引入行政管理工作当中,培养或引入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行政管理人才,从企业的角度来审视行政管理工作的运行情况,梳理关键环节,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促进行政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经费的支持是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有研究中将经费视作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命脉。针对当前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经费短缺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大对高校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力度,可通过设置专项经费的方式,将下拨经费直接作为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经费使用;另一方面则需要重视对经费的利用管理,即要求行政管理人员根据每年度高校图书馆经费的预算情况,对经费的使用及其比例进行合理安排,例如需要按照图书馆图书资源的采集原则,结合以往年度的订购数据以及需求数据,对本年度的图书资源采购方案进行合理设计。同时,还可以在对本图书馆现有藏书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评估各个院系读者的需求,确定采购目标,减少采购中间环节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将运行经费更多地投入到读者服务、信息推送、信息挖掘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兼顾服务水平的发展。

3.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管理依据。

建立系统、完备的行政管理制度是图书馆完善行政管理工作、推动业务工作的重要保证。健全的制度源于广泛的参与,管理者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应广泛征询一线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力使工作流程符合工作实际,人员管理符合工作需要和人性诉求,这有利于规章制度的落实,有利于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我国当前高校所处的基本体制环境是以政府为主导,以计划调节为手段的模式,指导性、计划性的管理模式对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服务作为工作的`核心与基础,将会直接受到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人员素养及其工作积极性的影响,而且,即使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较高,也不代表能够提供非常满意的读者服务。因此,需要积极转变行政管理的工作模式,参照企业管理模式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改变自上而下的指令模式,将主动权下放至基层,基层管理者作为服务对象,管理层则为政策层面的服务者,通过这种方式,使基层管理人员在业务工作上更具主动性,同时促进管理流程的优化。

二、结束语。

在现代教育体系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背景之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发展前景是非常理想与广阔的。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为创新性人才的建设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就需要积极展开对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与优化。在理论基础之上丰富实践,以实践反作用于理论的完善,促进行政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完善。本文分析指出,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必须提高专业性,加强经济支持,健全制度,同时转变工作模式,方能够更好地促进图书馆工作效益的进一步发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校行政管理的研究论文(优秀16篇)篇八

就针对于高校的档案而言,其往往牵涉到教学、管理以及科研等多项内容,也正因如此,档案管理的质量,对于高校的管理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从本质上来讲,高校的档案是其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见证,也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还是学生日后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凭证。不过,就针对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各大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当中,还存在着失范的问题,并因此而对高校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与阻碍。

一、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就针对于高校的教学与管理来说,档案管理发挥着重要的历史借鉴与参考作用。在高校的档案中,充分的记录着学校的实际发展轨迹,因此,其是学校的重要信息资源,对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更好的帮助相关人员对高校的发展规律有一个深刻的理解。第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高校的档案,能够直接当做相关教育工作的直接依据。作为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手资料,学校的档案充分说明了学校的全部活动与基本样貌,因此,其也是学校本身形象与精神的重要体现。第三,高校的档案,是其自身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的档案当中,对于高校的教育经验与科研成果等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其能够真实的反映出高校的实际管理水平。最后,就针对于学校的教育管理来说,高校的档案发挥着重要的激励与凝聚作用[1]。所以说,档案管理不仅和学校的文化建设密切相关,同时也决定着学校的日后发展情况,需要引起相关人员高度的重视。

(一)失重问题。

简单来说,我们所说的高校档案管理失重问题,指的就是对档案管理的投入少,使得管理人员的地位比较低。事实上,在大多数的高校管理中,其对于档案管理的机构设置都不够到位,并且对于人财物等缺乏必要的保障、就针对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建立起独立的档案管理机构,而是使用综合档案室,来进行档案的管理工作,再加上管理队伍专业素质较低,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等问题,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原本的重要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也因此影响了其自身的价值与效益。

(二)失衡问题。

事实上,在实际的'档案管理过程中,其所运行的管理法规与管理工作本身的要求还存在不相符的问题。其中,“木桶理论”就非常形象的解释了这个问题,如果用木桶盛水,其最终的盛水水平,是由最短的木板控制的,而在高校的教育管理当中,档案管理工作其是就是这个短板所在。不过,在许多高校中,其往往会过分重视“中心工作”,即专业课的教育,而对于档案管理不够重视,从而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2]。

(三)失控问题。

通常情况下,在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其一直都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并且,学校的校级层面通常很少参与到档案工作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会影响到档案的质量与水平,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到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热情。此外,再加上管理人员自身专业能力的缺失,使得其往往不能够及时而又主动的去修订管理制度,导致制度一直难以完善,使得档案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难以顺利开展。

(一)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高校档案管理的质量,往往直接取决于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因此,如果我们想要从根本上来规范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确保高校的档案能够发挥出其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就必须要严格重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我们只有确保了他们的素质水平,才能够真正从根本上来提升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水平。所以说,在日后的管理工作中,要求高校应当设定一个严格的考核制度,来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录用考核,确保其所聘用的档案管理人员都是专业的知识人才。除此之外,要求高校应当进一步强化对在岗人员的管理与培训,并通过对其操作技能的强化,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可以得到更好的提升。

(二)运用现代化档案管理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创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对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其在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并且报高校的档案能够为高校改革提供可靠的信息,就要求其应该及时改变发展模式,来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例如,高校可以借助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等方式,来进行网络化的档案管理。因为档案管理本身是需要院校的各个部门与院系之间密切合作完成的,所以说,高校应当进一步强化自身的队伍建设,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此来推动全校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发展。

(三)健全完善的档案管理体制。

如果想要更好的应对档案管理的示范问题,就必须要建立一个健全的档案管理体制,并在体制中,明确各级领导与管理人员的责任,与此同时,要求高校建立起一个专门的工作委员会,来实现对学校档案的管理工作,在这当中,要求该机构必须要能够符合学校的整体发展需求,并且必须是一个独立的机构。此外,要求其建立起相关的档案管理网络,并确保该网络可以覆盖整个学校,通过运用定岗定责以及分级分层等相关机制,来明确各个岗位所应当承当的责任。最后,要求学校的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加强与各个部门和学院之间的沟通,通过制定适当的管理办法,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无论是对于高校的教育发展还是管理提升来说,档案管理工作都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不过,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严重的失范问题,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高校的教育管理,就要求学校领导必须要强化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推动档案管理得现代化建设,通过健全档案管理体制等形式,来促进档案管理价值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高校行政管理的研究论文(优秀16篇)篇九

从前文的分析中就可以了解到,目前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着较多的漏洞与不足。行政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基于此,改革和创新高校行政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高校是培养知识创新与高层次的重要领域,其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明显。高校教育持续发展,面对新时期各项要求,改革与创新已经逐渐受到高校的重视[2]。高校唯有通过转变观念、更新管理模式,才能够推进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才能够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保障高校改革发展顺利实施。在高校改革实施的过程中,高校行政管理具有协调、激励、参谋与保障等多方面的作用。在高校日常办学活动中,如若出现任何问题,就有可能影响到整个学校教学工作,影响高校后期的发展。而行政管理在此过程中就是借用服务来处理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而完善监督检查制度,根据不同部门,制定出不同的督办要求,促使各部门在组织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完成任务,并根据实际工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意见,促使高校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最后,顺应高校改革。高校教育在改革的过程中,衍生出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行政管理是高校的软环境,在高校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高校改革的时候,行政管理需要针对各方面的要求与需要做到协调,以达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促进高校深入改革的实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校行政管理的研究论文(优秀16篇)篇十

顾名思义,考核是以工作业绩为基础实行的奖优罚劣,考核应该采取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发挥行政管理人员对普通员工的监督、指导、管理和激励的作用。

考核可以调动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为水利部门的效益和工作质量更上一层楼提供便利条件。

绩效考核的意义在于:第一,绩效考评的出发点是水利部门的发展目标,这样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就和水利企业其他职工的人事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了,对实现水利发展目标具有促进作用;第二,绩效考评是有自己制度性的规范和方法的,而不是随意的、没有目的性的考评;第三,水利行政人员的绩效考评是对行政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进行的可观公正考核,对于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大有裨益。

首先,在水利行政部门工作的管理人员一般是学历比较高的人员,在水利部门行政管理人员中,本科学历以上的工作人员已经高达80%,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利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对象将是素质高、专业性强的专业水利人员,这就对他们的工作能力和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但是,水利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却没有随着他们工作能力的.提高而获得相应的增长,这在无形中打击了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此外,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停留在德、勤、能、技这几个原则性的考核指标上,这样的考核指标在实际操作中难以保证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情况严重的时候,会造成水利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矛盾和误解,这对他们的本职工作能力的发挥是一个很大的弊端。

其次,水利行业普遍认为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是人事部门一个部门的责任,而没有意识到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是整个部门的工作。

这就导致水利部门出现这样的情况:每年人事部门下发文件,各部门按照表格填写,考核的结果设定为优秀、合格、不合格等几个项目,并且企业给优秀的名额设定了上限,很容易出现轮流坐庄的现象,将绩效考评集中在一个小小的表格中,其考评结果自然不会理想。

首先,企业应该进行岗位分析,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义务。

建立完善的岗位制度,可以避免不同岗位之间的工作职责出现重复,并且在明确的岗位职责要求下,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容易被激发出来。

对于水利行政管理人员,企业应该进行目标引导,在考核指标设置上应该突出行政管理人员本职工作和义务的完成情况,使水利行政管理人员明确各自的工作目标和职责,让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紧密联系起来,让企业内部所有的员工都参与到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之中来。

其次,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应该遵循系统性的原则,完整的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评应该把水利行业战略定位、绩效评估方法和标准体系的制定以及绩效考核的宣传工作、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绩效评估和反馈以及奖惩总结有机结合在一起。

对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企业都应该重视起来,因为任何一个环节工作的疏漏,都可能给水利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难以发挥绩效考评结果促进水利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作用。

考评者应该把绩效管理的标准、时间和考评方法向被考评者说明交代清楚。

在整个绩效考评的过程中,考评者和行政管理人员之间应该开诚布公、毫无隐瞒。

考评的结果要及时通知被考评者,指出他们工作的不足,表扬其工作中的长处,并为他们工作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方向。

最后,在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评中要做到对事不对人,任何的考评方法都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水利行政管理人员人数较多,良莠不齐,每个考评者的考评动机不同,他们对被考评者的考评结果承担的责任也不同。

一般来说,第一印象、人情关系、晕轮效应在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评中难以避免。

为了走到对事不对人,考评的项目要尽可能做到细分和量化。

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应用的考核方法有差别化考核方法,这种评估方法中,考评者只评估他们有资格判断的因素,差别化考核要求上级、下级以及与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职工对同一个管理人员进行考评时,考评的具体项目是不完全相同的,相同项目的考评指标在最后的总成绩中所占的权重也是不相同的。

总而言之,水利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和水利企业行业目标的实现,为了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对组织发展的助力作用,水利行业必须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在实际工作中应该调动所有的员工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考评,适时的为他们加薪,在绩效考评中要明确行政管理人员各自的岗位职责,遵循系统性原则和对事不对人原则,做到公正、公平、开放。

【参考文献】。

[1]黄程辉.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促进水利经济发展[j].企业技术开发,2009(02).

[2]胡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7.

[3]史红平.从规制到治理:论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系统完善[d].电子科技大学,2005.

[4]张亚平.水利水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初探[j].湖南水利水电,2008(04).

[5]李冀东.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2).

高校行政管理的研究论文(优秀16篇)篇十一

我国市场经济制度不断成熟和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竞争激烈日趋激烈。

现代化管理理念的引入成为让国有企业在国内外双重竞争之下的核心竞争力。

1.绩效管理的概述。

绩效管理是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理念,自从提出之后各行各业对于绩效管理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究其本质而言,绩效管理是一种思想和观念的代表,围绕着企业如何稳健发展和有效运作对企业绩效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思考。

绩效管理涉及到了企业的计划、战略、组织、战略发展、激励、领导等方面,致力于改善企业的管理活动。

换句话来说,企业的绩效管理贯穿了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当今社会中关于绩效管理的主要观点大致有三种。

首先,是将绩效管理当做了企业管理组织的一种绩效体系。

其次,认为绩效管理是一套管理员工的绩效体系。

最后,认为绩效管理是衡量、识别和提高组织和个人消极,并积极调整的一个过程。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是一个企业管理系统中发挥保障作用和服务作用的组织机构,也是发挥组织职能和领导职能的组织机构。

因此,国有企业行政管理要对企业上上下下的生产活动、经营业务、资金管理等实施协调,让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的各项业务能够有效、顺利的进行。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工作是相当重要和复杂的,也与企业其他的工作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旦一个企业的行政管理系统出现问题,企业日常的正常运转将无法顺利进行,企业各项业务也不能实现有效的整合。

高校行政管理的研究论文(优秀16篇)篇十二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的现实,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就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撑。另一方面也需要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管理人员认识到规章制度是实施行政管理的依据和准绳,促使管理人员依章履行职责,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从而使高校行政管理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制度齐全、纪律严明,不断提高管理人员依章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要通过检查落实来体现规章制度的有效性,从而有力地保证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的全面工作的顺利行。

(二)切实转变行政管理理念,促进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

针对当前传统的高校行政管理理念对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造成的不利影响,必须切实转变管理理念。一是明确以服务为中心的理念,服务观念作为行政工作人员首要的和根本的思想意识,对有效开展管理服务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二是注重管理者自身能力的理念。高校行政管理者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努力具备实施依法治校的能力,提高自身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协调能力等。

(三)增强行政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

目前,部分高校行政人员自我定位失当,存在“官本位”思想,服务意识淡薄因此,应该更新思想,改变观念,“把原来‘ 管' 学生的工作观念与作风转变为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和作风。”通过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促进高校管理者树立“为师生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促使高校行政管理者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保证行政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从而确保高校教学功能的发挥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提升高校 行政 管理 执行力的重要意义

1.提高执行力是实现学校 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高校为了更好地实现发展目标,不仅需要科学的战略决策,还必须具备优秀的执行力。如果高校不考虑执行能力,也就不可能制定出真正有意义的战略,二者应是辩证统一、缺一不可的。在当前高等 教育 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高校为了保持可持续发展和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除了高校的领导层要善于抓住发展机遇,制定出好的战略,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战略执行力。高校通过有效地执行既定战略,可以发现问题,查找不足,不断地学习改进。高校执行力的不断增强也促进其战略制定水平的提高,只有这样,高校才能不断地在制定与执行战略的循环中逐渐发展强大。因此说,战略正确不一定能保证学校发展的成功,必须有人按照正确的方法去执行。

2.提高高校执行力是提升工作效能的最佳捷径

提升行政效能是高校行政管理理念创新和制度 重构的内在动力,而提高执行力是高校提升行政效能的突破口。当前,高校不断推进行政效能建设 ,行政工作整体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上级下达的某项政策要求,由不同的部门来执行,结果会相去甚远,有些可能还会走样。该问题的原因并不是政策理论的不科学、不合理,而是实践操作层面的执行力低下所致。高校的执行力是高校工作的生命力,也是高校办学治校能力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高校的执行力如何,关系到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 能否实现,关系到高校的各项职能能否有效履行,关系到高校战略发展的全局。执行力越强,行政效能才越高。

二、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缺失及其成因分析

虽然执行力如此重要,决定高校的发展,但纵观当前我国高校发展的实际,缺乏执行力的现象比比皆是,由于执行不到位导致的各种问题也时有发生,这就导致目前高校跨越式发展的目标难以实现,建立现代大学体制的预期并不理想,乃至提升高校教育管理 水平的效果并不明显等突出的状况。执行力的缺失已经成为高校管理体制中的一个“黑洞”。

1.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低下战略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执行,执行是工作态度,态度不认真,是导致发展战略偏差最大的原因。有很多高校管理人员甚至领导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上级部门要一项数据,询问是否准确时,回答“差不多”,一项工作在检查工作效果时,自认为“还可以”,“说得过去”,他们对待工作经常敷衍了事、缺乏紧张感和责任心;对于领导交办的任务,在没有开始做之前,自己先打个折扣,导致目标与结果相去甚远。低效率成为束缚高校事业发展的枷锁,执行不得力导致高校各项工作目标无法按期实现,责任心的缺乏让高校的发展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2.制度执行缺乏严肃性

高校针对各项工作制定制度和标准,很多制度是堪称完善的,但在执行过程中,上至部门领导下至基层管理人员,在执行时紧时松,在执行落实中变样走调。领导之间相互推诿,基层管理人员工作敷衍了事,这些制度往往停留在纸上、嘴上,挂在墙上形同摆设。标准和制度是衡量每个管理人员工作行为和方向的标尺,失去执行效果,这样会大大降低制度的严肃性和公信力。

3.组织结构不合理,部门之间缺乏合作

高校的组织结构是一个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协调活动的系统,高校合理的组织结构是指在高校组织中形成合理的组织层次和管理跨度[3]。良好的组织结构体系能为高校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结构性保障。当前,高校管理机构膨胀,分工起来越细,职能交叉重复,管理层次越来越多,组织结构的设置没有实现高效、精简和制衡的原则,这就导致工作信息无法实现快速传递,一旦出现问题,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缺少团队合作精神,工作效率的低下和资源的浪费也随之出现。

三、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策略研究

鉴于高校行政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七个角度入手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

1.充分认识加强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要保证高校快速持久良好的发展,需要决策层敏锐地洞察捕捉发展机遇,制定正确的战略,但正确的战略未必就能保证高校的成功发展,要实现其既定的目标,就必须具有强大的执行力。高校的'成功发展一定是战略方向正确、执行力到位,执行是战略的基础,也是战略的决定因素。尽管因为工作职责的不同,不同组织部门、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需要不同的执行力,但执行力的核心作用一定是行政管理人员如何更好地、更快地、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校的战略性、长远性目标。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有利于高校新形势下深化自身管理建设的改革创新,有利于高校加强行政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有利于高校依法治、依法行政,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

2.构建科学的决策机制

科学决策是高校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首要环节,是各项管理功能的基础,决策指明了高校的办学方向,这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决定性意义。同时,高校的发展离不开目标的制定,不同时期、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会有不同目标,执行力就是对各项决策方案 理解并组织实施的能力,因此,各项决策是否科学直接决定着高校行政执行力效能的高低。高校在进行各项决策时要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民-主化水平,要充分了解社会发展需求,审时度势根据自身的优势特点,科学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方针政策。在决策中,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民-主集中的原则,可以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的作用,充分保障师生员工参与决策的权利,党政领导应加强调查研究,规范决策程序,优化决策议题,完善决策方案,建立以目标评估为导向、以结果评估为关键的决策评估制度。在提高行政决策科学化水平的过程中,应建立决策责任制度和问责制度,完善的责任认定和追究制度有利于防止决策权力的滥用。

3.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

好的执行必须建立在好的流程和标准基础上,高校要想真正有效地保证各项决策达到既定效果,就必须制定激励与约束执行者的标准和制度[4]。行政管理执行力的核心流程是人员流程、战略流程和运营流程。战略流程是执行力的前提,运营流程是执行力的基础,人员流程是执行力的核心。人员流程比战略流程和运营流程都更为重要,有效的人员流程应主要完成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对管理人员进行深入而准确的评估;二是将管理人员与高校的发展战略和运营建立有效的联系;三是为高校提供完善的领导层培养渠道。流程的制定是高校各层级部门实现发展目标的关键,也是打造执行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流程的制定要目标明确、主题突出、步骤清晰,在制定上要考虑将科学性、合理性、操作性有机结合,在执行上要考虑严肃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在实施执行运作流程中,要把规章制度 建设融入其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与执行力相适应行政管理体系。制度应内容清晰、任务明确、权责清晰、奖惩分明、执行到位,应尊重管理人员的个体差异,制定激励机制、科学完善的评价系统。评价指标应科学化,定量考查与定性考查、业绩考查与过程考查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达到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时,评价过程要透明化,最大限度地让管理人员了解评价的标准和程序,减少对评价的模糊认识。

4.构建有效的监督机制

建立有效运作的监督机制,不仅有利于高校和政策制度准确地传达,而且有利于领导与师生员工关系的良性发展,有利于高校执行力的发展。建立和健全监督机制,必须加强法治建设和制度建设,细化和分解现有的制度,建立全方位、系统的监督网络 ,对高校的各项发展目标进行追踪跟进管理。因此,高校在完成每一项具体工作任务时,应确定每项任务的时间进度节点,按时督察跟进计划 的实施情况,查找计划与实际执行之间的差距,针对差距或不足,采取相应的行动来协调整个高校的工作进展。此外,高校应从多渠道建立监督机制,充分发挥高校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职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充分发挥校教代会和各二级教代会的民-主监督职能,全面贯彻到高校管理的各个环节,高校的发展规划、重要决策、办学思路、干部管理、岗位设置、岗位聘用以及对高校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等政策措施在拟订前,应提交到教代会进行讨论、评议;通过领导干部的定期述职述廉 ,加强对其考核、监督、评议,建立领导问责制度;通过信息化平台校务公开,畅通政策传达渠道,避免上传下达过程中的遗漏和理解偏颇;高校设立意见箱或校长(院长)接待日制度,公开听取教职工对高校管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5.提高管理人员职业化能力,提速执行力

高校执行力主体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以形成高效的执行能力。部门或组织有无执行力,关键看是否拥有“具有执行力的人”,个人的执行力水准是决定一个组织能否高效率运行的基本要素。目前,高校在招聘行政管理人员时,大都要求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但学历并不等同于能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要开展好行政管理工作,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管理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公文写作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以及执行能力等,这要求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把握科学的执行原则,遵循科学的执行方法。同时,严格的岗位训练是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必要途径,也是衡量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标准。这些能力的获得需要在工作过程中日积月累方可培养起来。一方面,要想拥有较强的执行力,高校管理人员要具有高度的纪律性意识、职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不同的工作态度决定了不同的工作结果,执行力并不是工具,而是工作态度,培养管理人员良好的工作态度至关重要;另一方面,高校应定期组织职业化训练并长期坚持,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理论与实践水平,如沟通技能、执行技能等,最终发展成为合格的管理者。

6.打造优秀的行政管理执行力文化

在建设高校行政执行体系的过程中,在执行力的具体运行过程中,执行力文化是不可替代的黏合剂。高校执行力文化是全体高校人员在长期参与高校行政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全体执行主体所共享的关于“执行”价值观、信念以及行为规范的总称,是关于一切公共行政活动的行政意识观、行政价值观和行政心理倾向等的总和[5]。卓越的执行力文化能够培育优良的执行习惯和执行理念,并能够不断地传承和提升,它发挥效力的途径主要是在精神层面上对执行行为的引导和规约。高校应将战略定位、办学理念、价值观和文化灌输到每个管理者,打造特有的管理人员执行力,使整个执行力团队在思想上认同一致,从而形成执行管理团队相同的价值取向。从思想上对执行文化的认同,保证了各级执行力主体行动上的有效执行。提高执行力,就是要培养优良的工作作风,切忌心浮气躁、浅尝辄止,工作中应力求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细节决定成败,要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精,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各项重大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高校应培养执行力文化,并将其转化为学校的行为规范。

7.团队执行力才是真正的执行力

工作的有效执行不仅需要个人具有高效的执行力,更需要团队具有强大的执行力,具有高效组织执行力的团队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构建具有高效组织执行力的团队,首先,需要管理人员具有“自主”精神。对管理人员来说,自主性是提高其执行力的前提,管理人员只有具备主人翁精神,才会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地工作,这样执行力也才会发挥最大的效力。其次,应树立团队协作意识。在高校,一项战略决策的执行,并不是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就能完成的,通常需要多个部门或多个人的协调与合作共同完成。这就需要高校应营造团队协作的氛围,培养每个管理人员的大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强调“整体利益优先”,在工作中应求同存异。一个拥有强大执行力的团队,应该是明确分工合作,在工作中只发出一个声音、得出一个结果、执行一个战略,共同承担风险和责任。再次,团队成员在工作中不能机械 地只按照领导的指令做事,应善于思考,对工作应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应培养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推动团队提高效率和增强团队执行力。

高校行政管理的研究论文(优秀16篇)篇十三

 20xx年~20xx年上学期以来,后勤服务人员始终坚持以校长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切遵循学校总体工作思路和后勤工作计划,坚持以“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为工作宗旨!以提高优质的后勤保障和服务质量为重点!强化后勤工作人员素质,提高办事实效性!通过后勤人员的辛勤努力,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为了给学校的发展做好后勤保障,后勤做了以下工作:

突出抓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近年来,食品质量问题不断发生,给我们工作带来了极大压力。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涉及校园稳定大局,是后勤工作的重点。为认真落实校领导的指示精神,在抓饮食卫生安全工作中,我们重点抓了二个环节:

1、确保食品安全首先从食品采购源头抓起,确保食品物资质优价廉,提高采购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不仅维护了师生的切身利益,更重要的是保证了食品原材料入口安全。

2、安排专职食品留样员,严防食物中毒。成品饭菜的加工、存放等过程是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监控把关,为把握好这个环节,确保成品饭菜的质量,我们从员工队伍中选派业务熟练、责任心强、有经验的饮食人员担任食品监督员和留样员,参加了市卫生局的业务培训,配齐留样用品和各种登记本!形成了一个完善的食堂管理监督机制。

目前正是甲型h1n1流感扩散蔓延的态势,并已成为重点高度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为后勤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校领导的响应下严格防控学校的卫生管理及外来人员的出入登记并测体温!同时要做好食品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健康巡查工作,一旦出现传染病病例,要立即调离工作岗位,并按规定报告。二是加强生活用水和日常饮水安全,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做好供水设施的清洁、消毒工作。三是开展全校卫生大检查,加强校园环境的清洁及消毒工作。四是加强教学、生活场所的通风换气工作,保证教室、食堂、宿舍等地方能保持经常性通风换气。

1、公共设施损坏报修,共接到报修维修项目137多次,其中:电工维修项目240余次(更换照明设施210余件),桌、椅、床维修项目420余次,供暖维修23余次(更换部件30余种)、其它维修项目238余次),紧急故障都做了及时处理,一般报修在24小时之内都作了相应处理,还完成了校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2、对我校学生实行定额用电,并对实行定额用电的意义加大宣传力度,培养了学生的节约意识,为学校节约电费做出了贡献,建立平常巡查责任制,每周对各宿舍进行安全巡查,并对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私拉乱接电线、使有电热毯等违纪情况进行彻底清查,对于违章电器坚决予以没收,进一步做好学生宿舍的安全与稳定工作。

3、食堂统一了管理登记本,制定了定期卫生检查制度,实现采购管理实现信息化,在员工管理、师生沟通和饭菜经营细节上下功夫,发挥餐厅窗口形象作用,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可口的饭菜。

4、行政办把校园建设重点放在争创“绿色校园”上,半年共清运垃圾xx立方,清理死角1处;开展美化校园活动,种植花草xx余株;半年来共布置各种会议10余次。

高校行政管理的研究论文(优秀16篇)篇十四

没有明确的可量化的绩效考核指标,定性指标过多。考核主体为直接领导,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结果大多直接来自于领导的主观印象,没有明确的绩效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时,依据中层管理人员的年度述职报告和工作完成情况汇总表,公司高管从工作完成情况、基础管理工作等方面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打分,没有具体的考核指标和标准,无法量化,全凭当场主管判断。表面看起来通过了各层级打分,绩效考核结果是民主的、真实的、客观的,其实质是“假考核”,绩效考核指标几乎是模糊不清的,考核流于形式,只是为了考核而考核。

二、实施科学的绩效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系统的绩效管理机制。

1。构建系统化的体系。绩效管理设计是系统工程,需要运用系统理论的思维方式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坚持构建体系、层层推进、持续改善的方针,围绕公司的战略目标,以事实、数据说话,科学合理地制定考评指标、考评标准和考评方法,客观地评价每位考核者,对被考核者考核内容、考核数据、考核成绩加以公布。绩效管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闭环,不断的对过去总结,提出改进措施,不断的优化和提升业绩。通过对绩效考核结果及时有效的反馈和沟通,找出被考核者的不足,总结经验和教训,以动态的循环来促使员工与组织绩效持续改进和提高。

2。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制度。绩效管理是一项内容新、环节多、难度大的工作,要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必须有一系列配套制度作保证。要有具体明确、公正公平、操作性强的绩效考评制度,对如何实施考评,怎样奖惩兑现等做出明确规定。还要有绩效跟踪分析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考评结果备案制度等,保证考评内容、方法、程序规范,考评标准严格,考评结果客观公正,使这项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在推行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体系时,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不能急于求成,对绩效管理体系应采取先试行、再修订、最后实施的办法。

3。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方法搭建绩效指标体系。建立中层管理人员绩效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绩效考核方法和工具,以mbo为管理基础,以kpi为量化工具,以bsc四个纬度为基本框架,以360度考核为素质评价方法,建立业绩评价和素质评价相结合的二元结构的绩效指标体系。

(1)以目标管理为导向分解和落实公司战略目标。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是公司战略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达成战略目标。因此在整个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无论是在绩效指标的设计,评估标准的确定乃至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都要以公司战略目标为导向,充分运用目标管理的思想与方法,分解和落实战略目标,为部门工作提供指引和导向,使中层管理人员的各项活动与公司的战略和目标保持一致。

(2)借鉴平衡计分卡纬度构建绩效指标框架。平衡计分卡将企业战略目标在四个纬度依序展开,形成具有因果关系的局部目标,并进一步发展对应的评价指标。这四个纬度中,财务纬度是其他三个纬度的出发点和归宿,但财务绩效的提高和丰厚投资回报的产生有一个过程,先有组织创新,然后才能够优化内部管理,进而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最后才能产生投资者所期望的投资回报,企业获得发展。这正是平衡计分卡揭示的企业运作的根本机制。与此类似,部门的根本运作机制,就是经过部门的不断学习与创新,提高部门工作质量,改善部门管理,进而为内部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最终完成上级设置的部门工作目标,提升部门绩效,为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因此,中层管理人员绩效指标框架可分别从部门目标、内部客户、管理运营、学习创新四个纬度进行构建。

(3)运用kpi法设计中层管理人员绩效指标。kpi是对组织运作过程中关键成功要素的提炼和归纳,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工作目标的工具。kpi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机制,将企业战略转化为内部过程和活动,以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取得高效益。它不但是对组织和个人进行绩效目标设计的工具、绩效监控的对象、绩效评价的依据,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企业运行管理的价值导向和战略方向。kpi的精髓,或者说是对绩效管理的最大贡献,是指出企业绩效指标的设置必须与企业的战略挂钩,其“关键”两字的含义即是指在某一阶段一个企业战略上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因此,在对中层管理人员绩效指标设计时,要运用kpi的方法,以在对公司战略起支撑作用的中层管理人员工作产出或结果为重点对象,按照定量化或行为化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中层管理人员绩效指标体系,即中层管理人员kpi。

(4)从能力素质角度进行360度考核。360度绩效考核就是综合利用上级、下级、平级、客户等多方面人员的评价结果对工作进行最终的考评。360度绩效考核既是一个相关群体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帮助管理人员开发技能的过程。由于上述各种考评的信息来自不同侧面,具有不同的效力,因此把它们综合起来进行评价会更全面、准确和可靠。不同部门之间、部门与分子公司之间、中层管理人员与上级之间在工作流程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关系,即只要一个部门的中层管理人员为其他部门或分子公司或对其上级提供服务,那么接受服务的部门或分子公司、上级就是该部门的一个客户。因此,在对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体系设计时,引入内部客户的概念,并由内部客户对被考核人员能力素质进行360度考核,引导中层管理人员能力和素质的不断提高,更好地为内部客户提供服务与支持、配合。

(二)建立业绩导向的企业文化。

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高绩效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工作氛围。一个企业要想使绩效管理体系得到顺利实施和有效运行,必须建立一种绩效导向的'文化氛围,必须把岗位安排、工资报酬、职务升降等看成组织的真正“控制手段”。通过绩效结果的应用,向中层管理人员表明,高层管理人员真正需要的、重视的和奖励的是什么。不断的强化和宣传只有创造业绩,才能享受相应的奖励、晋升、培训等待遇,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一个良好局面。在公司内部企业文化中不断融入“处处比先进、人人学先进、处处讲业绩”的精髓,使高绩效文化深入人心。

(三)建立畅通的绩效沟通渠道。

绩效管理中最重要的是沟通,离开了沟通,绩效管理就不能进行。沟通是绩效管理的生命线,绩效管理本身是企业文化的传递,组织内部学习和知识积累的过程,绩效管理本身带有价值诉求,逐级沟通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其实就是文化的传递过程,也是双方理解的一个过程。良好的沟通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对中层管理人员的尊重与重视,同时也能够及时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绩效辅导也要在绩效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和中层管理人员平等地、相互尊重地进行绩效沟通,才能真正帮助中层管理人员有效地改进绩效,达到企业和中层管理人员共同发展的目的。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沟通机制,通过宣传来渗透绩效管理的理念、消除抵触情绪至关重要。

(四)建设完善的信息系统。

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确保考核数据的真实性。信息系统是绩效管理的命脉,提供定量支持的大量基础数据来源。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绩效考核的结论和整个绩效评价的意义。企业财务指标数据一般相对真实,但经营管理类数据一般需要相关部门的统计人员收集、编报。由于手段的落后,事实认定程序的烦琐复杂,就可能出现“人情数据”或“权力数据”,部门之间利用数据以相互利用或相互制衡,达到各自部门的目的,与此相关的量化指标也就失去其本身的意义。因此,从长远来讲,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以保证所有数据的真实可靠。

高校行政管理的研究论文(优秀16篇)篇十五

绩效管理咨询在中国企业是越来越火了,但咨询后方案能顺利实施的不多,受诟病的倒不少。尤其在许多老国有企业,由于关系复杂、人员较多、层级严谨,绩效方案的实施成效更是不尽人意。下文笔者以某国有大型制造企业(以下暂称“甲公司”)为例,对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的难点、焦点和切入点作一一探讨。

甲公司是一家从事电站设备制造的大型国有企业,开始借助于电力行业的全面恢复,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由于高层预见到未来几年电力行业的市场环境变化和竞争的加剧,在内部进行了全面的管理提升,以建立系统的绩效、薪酬和人才培养体系,然而在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同时,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却迟迟没有进展,不得已请了专业的咨询公司。

项目组进驻甲公司之后,发现甲公司将绩效方案实施没有进展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国有企业的绩效文化差、绩效沟通不佳和执行不力等原因。项目组经过仔细调研发现,甲公司的绩效方案虽然复杂且操作性低,执行能力对方案也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但是公司改革心态很浓,设计的绩效方案专业性也并不差,因此甲公司绩效考核方案失败的原因可能并不在于企业本身的绩效文化和执行不力。通过进一步分析,项目组将其原因主要归结于两点:第一,甲公司内部关系非常复杂,因此企业在设计绩效方案时主要关注的是体系的公正、公开、公平,而忽视了绩效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引导和持续改进的主要功能;第二,由于甲公司员工素质较高,态度严谨,方案设计时力求各方利益群体百分百满意,对细节过于精益求精,导致方案过于繁复,操作性极差。

问题明晰之后,项目组与甲公司进行了多次沟通,最终达成了“搭框架-找切入点-逐步推行”的三步走共识,同意在甲公司绩效体系框架建立之后,首先找到绩效考核实施的关键切入点,予以试点,使一部分人感受到绩效管理的压力,体会到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再内生企业未来绩效的驱动力,从而形成绩效管理的良性循环。

那么,如何找到这一关键的“阿基米德支点”,撬起甲公司整个绩效体系?项目组考虑了甲公司的六大类人员:(1)高管人员;(2)中层管理人员;(3)普通员工;(4)研发人员;(5)营销人员;(6)生产工人。经过分析,项目组得出结论,中层管理人员是企业绩效体系实施的切入点,也是未来绩效良性循环的驱动力。首先,生产、研发、营销这三类人员都属于特殊薪酬激励人员,他们的绩效方案操作稍为简易,且相对独立。因为生产工人使用的是计件和计时考核,这方面公司经验积累较多,比较容易量化;而研发人员实行的是项目管理,虽然稍为复杂,但目前按课题走的项目奖金制也基本能符合需求;至于营销人员使用的是销售提成奖励,其主要问题来自于目标值设定,而非指标体系。其次,对于高管人员来说,奖金分配这一问题虽然困难,但这一困难实际上更多是来自敏感而不是方案。最后,就只剩下中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两个选择,而绩效管理的难点就在于一般员工,也正是最终要撬动的大山,因此无法作为一开始的倚仗,这样就只剩下中层管理人员可能成为企业绩效管理实施的支点了。

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实施该如何启动,才能以最小风险、最大效益、最快速度的方式撬动企业整体的绩效,上承高管的经营目标实现,下接普通员工的工作计划落实?项目组提出了三点建议:1.明确绩效的对象;2.明确绩效的周期;3.明确各类绩效考核内容和应用。

1.明确绩效的对象。

已经初步确定中层管理人员是工作的重点,项目组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了具体界定。在甲公司,部长一级负责人的下属员工通常在30人以上,而项目组认为,当一个管理人员下属员工为5-8人时,他对员工的实际工作状态才有良好把握,并能对其工作业绩做出清晰判断,因此将甲公司的部门一级负责人,以及部门的处长、主任一级管理人员定义为中层管理人员。

这样定义绩效对象的另一层好处在于,一旦处长和主任一级管理人员的绩效指标得到切实分解,其工作重点将自然而然传递到一般员工身上。在绩效实操时,很多企业都会将部门负责人的绩效作为该部门的组织绩效,并作为该部门奖金总额的分配标准,员工则按照本人的考核分在部门内按比例进行分配,这样既能促进员工绩效,又能解决不同部门之间由于负责人打分松紧不一致导致的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连部门内部的强制分布也未必需要实行,从而更适应中国特殊的绩效文化。众所周知,在中国企业的绩效实操中,绩效的“强制分布”或“末位淘汰”往往会引起部门员工之间不正当竞争、关系恶化等现象,反而导致优秀员工大量流失,绩效走向反面,这一点在大型企事业单位尤需当心。

2.绩效考核的周期。

第二项建议是重新调整绩效考核的周期,甲公司为了鞭策员工,原有方案对中层管理人员是进行月度考核,由于公司上下对于绩效考核体系都比较生疏,导致各部门都疲于奔命,最终导致应差的多,认真的少。针对这种情况,项目组提出对管理干部的kpi或重点工作计划进行季度考核,同时进行年终统筹。季度考核可以保证绩效组织部门有足够时间对绩效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也使得中层管理人员可以关注本部门的绩效管理过程;而年终统筹则有助于中层管理人员重视年度中长期指标的完成,而无需过于担心季度之间工作业绩的不稳定,这种绩效方法尤其适合于实行年薪制的中层管理人员。

而对于其他的绩效评估工具,比如员工的能力态度、民意调查、满意度调查,项目组建议甲公司半年或者一年进行一次,因为这些指标在短期内通常不会有太大变化,月度或季度评估意义不大。

3.绩效考核内容和应用。

第三项建议与绩效考核内容有关,一个完整的绩效体系除了关键业绩指标(kpi)和重点工作计划,通常还需要干部民意调查、部门协作满意度调查、客户满意度调查、员工能力态度等评估方式的配合。而许多国有企业一开始都不能意识到绩效体系的复杂性,对他们来说,所谓绩效,不过是为每一个岗位设定考核指标罢了,而公司、部门、岗位之间的组织管理和绩效钩稽关系并不在他们考虑范围内。而咨询公司设计绩效管理方案,绩效考核内容必须从企业战略出发进行分解,并辅以优化后的组织结构、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绩效目标设定又须通过经营计划和全面预算的分解;其匹配的薪酬体系还须以科学的岗位评估为前提。因此,绩效考核体系在管理上并不独立,要全面展开需要企业各项资源的'大力支持,通常来说,对于初次正式导入绩效体系的企业,要取得良好效果,除了分解到个人的kpi和重点工作计划需要与员工薪酬挂钩之外,其他各项考核内容一方面需要开始尝试,另一方面考虑在条件尚不成熟情况下,尽量作为员工或干部轮岗、晋升的一种参考,而不与薪酬挂钩。要考虑到甲公司绩效管理已有一定基础,项目组认为能力态度指标可以作为企业绩效考核的一部分,并最终确认方案如下:

那么,其他如市场调查、满意度之类的指标功能是什么,与正式考核指标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项目组认为,企业可以通过测评的方式去全面了解干部的素质能力,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关系、客户的满意度、个人的威信、潜力和工作态度,从而判断这位管理人员的岗位符合度,以及是否需要工作轮换或者晋升,这样做事实上要比纯粹的绩效分更有价值,对于高级管理人员同样具有较大意义。项目组还建议在甲公司建立“一对一”的面谈制度,通过一种更人性化的方式,引导管理人员改进自身的管理方式、个人能力素质和工作态度,并成为管理人员职业发展体系的一部分。

以上三点建议被采纳后,甲公司初步建立了自己的绩效管理体系,并开始贯彻落实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企业的业绩压力被有效传递到中层,并逐层渗入基层,绩效体系开始进入了良性循环的状态。随着项目组对绩效管理理念的大规模宣讲和培训,加上中层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的日益熟悉,他们将产生把自身压力再次往下传递的意愿,最终撬起企业“全员绩效管理”这座大山。

项目组认为,对于初次导入现代绩效管理体系的大多数企业,试图一次性的建立从总经理到普通员工的全员绩效管理体系,以解决激励难题,其实是力有未逮的。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即使对于跨国企业,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工,绩效管理和其他许多工作一样,其设计、实施和修正是一个不断改进、动态调整的过程。因此,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只有把握绩效管理的整体框架,理解其侧重点,有重点有次序的安排各项工作,才能逐步建立并形成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否则可能欲速则不达。

高校行政管理的研究论文(优秀16篇)篇十六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作为中国行政改革的重点同时也获得了显着成效。但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美以及大众对于政府的指望来对照,我国政府在本身建设方面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政府的政务,政府管理的方式以及功能也不能知足现代市场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现状。虽然采用了多种情势来进行改革,但依然没有实现比较大的突破。电子政务作为增进政府立异的主要手腕,它不但能不断地增进政府管理体制的立异,同时也能不断的提高政府的管理效力,这是政府立异的主要动力,也对于政府管理起到了很大的增进作用。

2、政府电子政务管理模式的立异。

一。通过电子政务建设,转变政府行政职能。

政府职能的改善必需首先要更新观念,建立“政府职能就是服务”,“政府信息要开放,必需能够实现同享”,建立全新的管理观念,对于于那种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行政处理的模式必需要坚决摒弃,将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职能的转变有机的结合在1起,从而能够实现二者之间的互动。在进行改革的同时要进行充沛的调查钻研,进行科学、公道的论证以及计划,步步为营,接入功能要稳步进行。对于于那些应当做而且能够做患上好的要当即实现网络走访,对于于那些不好做,或者根本没法做好的,和根本没法实现的功能,有必要推延或者谢绝上网。从“高高在上”的官僚意识转到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实现从“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化。电子政务建设作为契机,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组织行动,政府打破原本的封锁模式转变成透明的政府机制,实现政府职能的变革,从而树立1个拥有权威,职能明确的政府机构,并接受社会监督。

二。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决策水平。

要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变革,进1步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就必需对于政府组织、决策进程以及决策法子进行全方位的变革与立异,实现对于政府信息化改革的推动,而这1切都需要信息技术给予支撑。从组织的角度来看,电子政务在政府的组织结构上,需从传统的金字塔结构转变成扁平的结构。传统的政府决策模式有良多弊病,而电子政务使政府决策扩展管理的规模以及范围,构成1个更为灵便以及结构开放的网络化、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使决策的进程更为的公道。it在政府管理中的利用扭转了传统的`政府信息资源的管理以及决策掌握在只有少数政府高档官员以及国家手中的局面,让泛博市民,特别是行政下属也掌握了必定量的信息资源。

三。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的工作效力。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手腕,树立网上虚拟办公体系,使沟通直接快速,信息处理便捷,减少重复,冗余的机构以及没必要要的中间环节,让人们可以轻松地取得各种信息以及对于政府服务的来源进行走访。与此同时,政府也面临着处理繁杂的知识以及信息,需要提高有效地掌握以及节制信息、迅速做出反映的能力。这样才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政府的信息量以及工作效力。电子政务系统的树立不是1朝1夕可以完备的,它是1个从简单到繁杂的发展进程,是逐渐树立以及完美起来的进程,是1个从试行到适应、由怀疑到自觉贯彻的长时间进程。

相关范文推荐

    实训旷课检讨书(汇总20篇)

    面对错误和失误,写一份检讨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省自己的行为,以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小编特意搜集了一些经典的检讨书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尊敬的杜老师:首先我为

    慈母情深仿写(精选15篇)

    优秀作文是作者对生活、人生、社会等方面的独特见解和感悟的表现。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示范,欢迎大家共同欣赏和探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

    场馆装饰设计方案大全(15篇)

    编写计划书时,可以借助工具和软件来辅助,比如时间管理工具、思维导图等,以提高效率和准确度。计划书范文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划书的要点和技巧。

    长城的传说(精选17篇)

    优秀的作文不仅仅是语言的堆砌,更是思想的充实和思考的深入。下面是一些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摘录,一起来欣赏和品味吧。人们都说,是秦始皇最早修的万里长城。其实开始的长

    幼儿园教案大灰狼开心了大全(18篇)

    幼儿园教案需要综合考虑课程标准、幼儿兴趣和特点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幼儿园教案的范文应当灵活运用,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编。2、乐意参加各

    养殖场验收申请书(优秀24篇)

    申请书是一种书面材料,用于向相关机构或组织提出申请,如求职、奖学金和招生等。通过阅读这些申请书范文,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尊敬的各位领导:我叫xx,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下学期(优质13篇)

    学期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把握学习和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我要好好利用这个工具。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成功的学期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制定计划有所帮助。

    工地宿舍用电的管理制度(实用19篇)

    规章制度的守则要明确,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完成。在一所学院的规章制度中,规定了学生在校外实习时的安全和权益保障措施,确保了实践教育的有效进行。

    小学格列佛游记读后感(优质20篇)

    阅读一本书不仅可以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读后感来记录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接下来是一些名家对于某些经典著作的读后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观点和见解。

    专业律师个人年度总结(汇总17篇)

    总结是一个及时反思和总结自己经验的机会,对于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律师要有自己的思想,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