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教学教案(模板19篇)

时间:2023-12-08 作者:文锋

教案模板的设计要符合教育教学的原则和课程标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这些教案模板经过精心设计,能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教案(模板19篇)篇一

2.德育目标: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3.美育目标:通过阅读,体味此篇文章诗意的语言美并尝试体验作者的美好精神境界。

重点:借助文章相关重要语句概括要点。

难点: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和体验作者的精神境界。

解决办法:情景设置法、朗读法。

1课时。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畅谈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独到见解。

1.导入。

电影片段《后天》。

尽管这部电影是一部科幻片但却对人类生活的现状的深刻审视和对人类未来的预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对生态环境的恶化的深沉反思:思考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类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这些问题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同样值得我们去深切关注的。

2.《沙乡年鉴》简介。

《沙乡年鉴》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在该书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魅力,也可以看出利奥波德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文章是《土地伦理》,利奥波德在文中把土地看成一个由人与其他物质相互依赖组成的共同体,人中这个共同体中的“平等的一员和公民”,每个成员都有它继续存的权利。他认为“一个事物,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才是正确的,否则,它就是错误的”。利奥波德的这种伦理观念不同于以往的佛教、自然主义者和保护主义者提出的伦理观,是从地球环境总体的角度上提出的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伦理观念。利奥波德在书中向人们呼吁:“在人类历史上,我们已经知道(我希望我们已经知道)征服者最终都奖祸及自身。”这是他在大半个世纪前向全人类发出的建立一种全新伦理观念的呼唤。

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发现了潜藏在富裕生活中的各种危机——征服自然带来的环境破坏,《沙乡年鉴》也越来越受关注。在美国的销售量超过了100万册,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观念已成为美国一些环境保护组织和政府机构的思想基础。很多人被他对自然的生动描述和全新的伦理观念所感动,接受人的新思想,成为环境保护者。

2.解题。

本文是节选自《沙乡年鉴》。题目“像山那样思考”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两千年前庄子和惠子智辩的对话,看到水中的饿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你若能感觉到鱼的快乐,那么你是把自己想象成了那条在水中悠闲自得的鱼儿,以鱼的思维方式在思考问题,像鱼一样的思考;那么当我们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欲望,在“提升这个城市的文化品位”的冠冕堂皇的名义下,把原始森林里的一棵百年银杏树不论它是否可以存活把它移栽到钢筋水泥的城里,我们是否站在大山的饿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当我们大口大口地尽享山珍野味的时候,是否像大山那样的思考过?“像山那样思考”是一个带有祈使、号召意味的短语,意思是说,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应把自己看成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是大自然生态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同万物的关系和山同万物的关系没有什么区别。做到了“像山那样思考”,就达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较高境界。

3.默读全文,理清思路。

那么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像山那样思考一回,默读全文,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的要点。

第1段是对一声狼嗥的特写。

文笔简洁传神,携裹着作者深深的忧虑意识——他把诗意的叙写和深刻的生态忧虑杂糅在这声狼嗥中,给人以灵魂的震撼。是本文的文眼。

第(2、3)段记写了鹿、郊狼、牧羊人、猎人对这声狼嗥的反应。

作者进而指出,在浅层的希望和恐惧之后,还有更深刻的、只有这座山能听懂的含义。作者将一种深刻的生态伦理问题以极其形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述出来,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第(4——9)段讲述狼被猎杀的命运以及狼被消灭以后留下的生态恶果。

这些平实的记叙之后,人们渐渐能够意识到,狼的嗥叫声中所饱含的生态价值和生命意义。狼的消失,意味着为某种生存现状吹响了告别的号角,意味着我们的后代失去了一种可贵的生存的经验——人类对动物的捕杀已经造成了草原和高山植被的无可挽回的退化。自私的人类,付出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换取了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却留下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利奥波德在文中的悲悯和忧虑让读者看到了一颗高贵而敏感的心灵,读过此文,应该能够听到利奥彼德的大声疾呼了。

4.再读课文,体验作者的思想境界。

刚才我们像山一样的思考了一回,现在我们像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那样的思考,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我们应该怎样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才不会让我们的后代不必经历像电影《后天》中情节。

由学生自由畅谈自己对环境保护这一话题的思考,最好能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例如长兴的水污染问题。

1.扩展阅读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

2.拟写一份有关长兴环境污染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教案(模板19篇)篇二

2,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尊重学生的答案。

前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梭罗的《神的一滴》,从文中我们学会了“像水那样思考”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换个角度,“像山那样思考”,去认识一下美国作家利奥波德笔下的狼。

(提示:关于文中字词、作者,请大家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

请大家听范读《像山那样思考》,听的时候请用笔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简单说说理由。

(提示:赏析句子可以从语言特色、修辞手法、表现方式、句子的意蕴等角度入手。)

1,自由朗读第一小节,将下面短语的空白补充完整。

像山那样思考__________

(提示:答案就藏在文中的第一小节中,“像山那样思考狼的嚎叫”。)

2,“狼的嚎叫”究竟是怎样的呢,文中是如何描写“狼的嚎叫”的?

3,竟然狼的嚎叫是如此的深沉、骄傲,又是如此的悲壮、具有反抗性。那么它必然会引起很多生物对它的留意。请用一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文章第2—3小节,并思考问题:这声嚎叫究竟引起了哪些对象的留意。

(提示:“山”是“客观”的,只有它才知道那个“深刻的含义”。)

4,那么这个“深刻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往下看。请大家用三分钟的时间默读文章的第4—6小节。默读的时候,带上笔,读到让你心灵一动的句子就请画出来,然后主动地和大家分享一下。

(提示:答案的丰富多彩的,言之有理即可。)

(提示:“山”——“深刻的含义”;“我”——“新的东西”。在狼的眼睛里看到这一切的。)

(提示:林毁、山秃、鹿多、草荒、沙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进大海里去了……生态破坏、家园毁灭……)

7,第十小节中,作者有没有给我们以启示,面对沙尘暴、生态破坏,我们该做些什么?

(提示: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

附:板书设计

像山那样思考

利奥波德

山——深刻的含义

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新的东西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教案(模板19篇)篇三

徐州语文教研活动示范教案。

学习目标:1、体味文章诗意的语言和哲理内涵。

2、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增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体验作者的精神境界。

难点:理解文章重要词句,品味诗意语言。

学习方法:情景设置法、诵读法、学组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由专题内涵解说引入)。

二、研读课文。

(一)通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二)深入探讨。

1、请学生结合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有没有领悟到狼嗥叫的内涵?如果有,是什么经历让他有了这种感悟?

(2)狼嗥叫的内涵究竟是什么?

(3)山的理解和思考是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上面的问题。

3、研讨问题,组织交流,品析重点词句。

4、学生质疑,教师组织答疑。

三、拓展思考讨论。

阅读梭罗《寂寞》中的一段话,比较与文本在生态主张上有何异同。

四、总结。

1、文章以个性化的角度来表现哲理的特点。

2、结束语。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教案(模板19篇)篇四

授课地点高一(6)班。

1.理解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3.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1.理清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关系。

2.理清文章脉络和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师做好课前预习指导工作,教会学生评点的方法,学生在感知文本、研习文本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评点,课上师生、生生间进行交流。

把握文眼,在那一声狼嗥上做文章。让生沿着作者设定的切入点去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一.导入:

二.自读感知、剖析思路:

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小组合作),全文可分几个部分,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

三.研读探究:

出示相关思考题,要求学生带着疑问看课文,并小组讨论、交流,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生读1-2节)。

2.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排比句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对这声狼嗥,一般所能理解的浅层含义和只有大山才能听懂的深层含义分别是什么?

学生边读边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作者得到这一认识(大山听懂的深层含义)的由来?

谈谈狼的消失对自然,对人类分别意味着什么?

(多媒体显示问题)。

四.拓展练习。

阅读一段材料,为20xx年“世界环境日”拟一个主题,并简述理由。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如下:

1994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5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6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7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1999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20xx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20xx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20xx让地球充满生机。

20xx水——二十亿人民之所系。

20xx海洋存亡匹夫有责任。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教案(模板19篇)篇五

徐州语文教研活动示范教案。

学习目标:1、体味文章诗意的语言和哲理内涵。

2、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增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体验作者的精神境界。

难点:理解文章重要词句,品味诗意语言。

学习方法:情景设置法、诵读法、学组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由专题内涵解说引入)。

二、研读课文。

(一)通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二)深入探讨。

1、请学生结合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有没有领悟到狼嗥叫的内涵?如果有,是什么经历让他有了这种感悟?

(2)狼嗥叫的内涵究竟是什么?

(3)山的理解和思考是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上面的问题。

3、研讨问题,组织交流,品析重点词句。

4、学生质疑,教师组织答疑。

三、拓展思考讨论。

阅读梭罗《寂寞》中的一段话,比较与文本在生态主张上有何异同。

四、总结。

1、文章以个性化的角度来表现哲理的特点。

2、结束语。

本教案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教案(模板19篇)篇六

《像山那样思考》是利奥波德表明其生态主义态度的一篇重要作品,被选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一册“像山那样思考”专题。作者从生物界“狼—鹿—植被”的关系分析了某一生物结构的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生活所带来的影响,生动地说明了他的大地伦理学主张。文本虽然篇幅不长,并且以叙述与描写的笔法来讲述一个局部的生态变化,但却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由于阅读难度比较大,所以笔者三年前初上本文时,课堂处理中教师讲得多一些。最近重上该文,在反复阅读文本,加深了对几个难点句的认识后,我又查阅了较多的相关资料(如“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学理论”与“生物链”概念),教学思路也就逐渐明晰。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我主要突出三个要点:一是揪住一个疑难点(课文标题的含义),二是传授一种阅读方法(“具备语境意识(‘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将前后文融通着参照阅读”),三是强化表达训练(要求同学说一说“山的‘秘密’与狼的心声”)。重中之重在于“教读法”——因为“对文章的理解与感受之所以不同,除了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差别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所运用的阅读方法不同”“在阅读教学中,阐释结论必须来源于合法、合宜的阅读方法”(王荣生教授语)。

1。在“融通阅读”中研习文本,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2。探讨疑难问题,领会内容的精深,并体味文章语言之美。

一、导入

1。狼的“嗥叫”中隐含着怎样的内涵?我们可能都听不懂,都不知道,但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听懂了,知道了。今天,一起来学习他的《像山那样思考》。

2。作者简介。(幻灯展示)

二、把握学情

1。先了解一下:同学们经过预习,对课文读出了些什么?还有哪些读不懂的地方?接下来给大家一些时间,针对“读出了”与“没读懂的”自我梳理,准备作交流。

三、结合学情,锁定疑难问题

——正如同学谈到的,标题含义是一大难点。何谓“像山那样思考”?对这个问题理解到位,是我们必须跨越的一道坎,也是破解其他疑难点的重要的突破口。

四、难点突破

1。阅读方法介绍:具备语境意识(“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将前后文融通着参照阅读。换言之,前面有些句子读不懂,不妨暂时搁置,可借助后面的文句再来推知前文。

2。融通阅读第一步:明确前两段的文意

(1)请同学朗读第一段。思考:这声狼嗥具有哪些特点?(圈出形容词、修饰语)

——“深沉”“骄傲”“不驯服”“对抗性”“悲”,“蔑视苦难”。(有“悲哀”也有“骄傲”。一声狼嗥,惊心动魄,容易感染读者。)

(2)抽读第二段。思考:本段写的是什么?与“像山那样思考”有什么联系?

——这一段写不同生物包括人的反应(也可视为是一种“思考”),其特点是“明显而迫近”;与此相对的是“还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含义”,即“只有这座山自己才知道”的“含义”。

(3)仅从本段看,为什么“只有”山“才知道”?(找出几个关键词)

——三个关键词:“长久”“客观”“聆听”。这就告诉了我们“像山那样思考”需具备的条件,要“长久”(长远),要“客观”,还要用心“聆听”。

3。融通阅读第二步:依据主体部分,初步把握标题含义

(1)细读第三段到第九段,把文中凡是与“像山那样思考”有着直接关联的句子逐一筛选出来,作点咀嚼、品味。

(2)学生解读相关的四个文句(教师相机点拨)

“只有不堪造就的新手才感觉不到狼是否存在,认识不到山对狼怀有一种秘密”(第三段。还是读不明白:这是什么“秘密”?)

“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是某种只有它和这座山才了解的东西”(第六段。“新的东西”是相对于什么而言的?这个问题容易解决:“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那就意味着“像山那样思考”,是绝不会同意这种观点的。)

“那一座山将要在对它的鹿的极度恐惧中生活。而且,山的恐惧有更充分的理由”(第八段。“恐惧”的原因除了见第八段,还应留意哪一段?联系七、八段看,人类对狼的捕杀已造成了高山植被和草原无可挽回的退化。)

“他不知道像山那样去思考。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沙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了”(第九段。这句话继续揭示狼被消灭后留下的生态后果:因牛群数目过多,破坏草原而带来了沙尘暴等生态灾害。补充“生物链”概念:上一层级食肉动物的灭亡导致食草动物的无节制繁殖,带来植被破坏等灾害效应,人类也因自身行为而成为受害者。)

4。融通阅读第三步:聚焦末段细作品读

(2)师生探讨

“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是梭罗的名言。“荒野”即人类文明未曾涉足的地方,存在着一种自足的、健康的生态系统,有着天然的活动规律和生存法则。“启示在荒野”,即对于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来说,“荒野”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警示意义。

对“像山那样思考”的解读

——“像山那样思考”是“客观思考”,而非刻意地、盲目地追求“和平”与“安全”(不同于牧牛人、猎人等只追逐眼前利益的思考)。

——山自然不会思考,实际上是作者的思考:“像山那样思考”是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方式的良好建议,是这种建议的诗性表达。

5。融通阅读第四步:文句点评

(1)明确基本格式:运用……(手法),表达了……(内容与效果)。如果觉得句中某个词用得有特色,也请作出点评。

(2)文句示例:

第四段:“它们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着搅在一起。”

第六段:“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

第七段:“看见南面的山坡由于新出现的弯弯曲曲的鹿径而变得皱皱巴巴。”

6。融通阅读第五步:口头表达训练

(1)试以“山”的口吻说说山的“秘密”

(2)试以“狼”的口吻说说狼的心声

五、课后作业(片段作文)

有句保护动物的标语是“假如动物穿上你的皮”。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联想?请结合课文,就此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相关资料】(可在课堂上随机呈现)

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学理论强调生态伦理规范,“当一个事物有助于保护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它就是正确的;当它走向反面时,就是错误的”。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教案(模板19篇)篇七

1、理解课文中狼嗥的含义。

2、感悟文章的诗意美和思辨色彩。

3、提高对大自然美景的哲理感悟力。

4、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理解由狼嗥引出的哲理思考,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嗥叫、驯服、残羹、聆听、悚然、湍急、蠕动、饿殍、艾蒿。

二、文本研习。

1、快速地阅读全文。

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的呢?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起、缘由。

2、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他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

3、除了这些事物,还有什么也有感受?是怎样的感受呢?

——还有“这座山”,它的反应则是“深刻的”长久的“客观的”。

5、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还有谁呢?

——是“我”对这声狼嗥的理解,是“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

——先是和芸芸众生一样,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肆意猎杀与破坏。

7、是什么使他的认识发生了转变?

——后来看到一只垂死时的老狼眼中的绿光时,作者有所启发,有所意识,有所察觉。

8、让我们齐读第六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性认识、一时触动表述出来的。

——作者通过一段猎杀狼的亲身经历,写出自己的触动。

9、有同学感受到了作者的感受,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捕捉到的?

——写狼“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与狼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形成对比,反衬人的冷酷。

——“一只小狼正拖着一条腿”,让人顿生怜悯之心。

——“无动于衷”的岩石不如说是在指责人的无动于衷。

10、作者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又是如何上升为理性认识的?

——山失去了狼,鹿因数目过多而死去。

11、有了触动以后,作者又从草原和高山植被的破坏和退化中,进一步得到验证:此时作者意识到要保护环境。作者的认识从肆意猎杀与破坏,发展到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应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剑拔弩张的矛盾关系,但人类的印迹似乎还很重。这里保护环境归根结底还是为人类服务的。人类仍然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位置,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那么作者的最终认识是不是就仅限于此呢?下面我们就把文章的最后一段一起来读一遍,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思考作者在不断的实践探索过程中,认识有了怎样的发展。

——此段中的一些语句很有哲理,比如“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更长远地来思考问题,不能只顾眼前暂时的利益。

——“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应该说荒野中的各种事物都是自由自在生长着的,他们彼此之间都是平等与和谐的。作者悟出了人与自然应该平等相处。

12、文章到此就把作者先前的以人类为本位、为中心的认识,发展为了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思想,形成了作者面对自然万物所有一切时所采取的平等态度。人类只是自然万物生灵中的一种,并没有高高凌驾于其他事物之上的权力。

——狼嗥是在警告人们不要破坏生态环境,否则必将自食其果。

——狼嗥告诫人们:狼也是生态链中重要的一员,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

——狼嗥是呼唤人与万物之间的平等相处、和谐相处。

我们可以听出这声狼嗥中饱含着生命意义和生态价值。是啊!万物之问都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否则就会引发生态危机。狼嗥的“悲哀”就在于人类对此的不能领悟,“骄傲”就是它自己领悟到了,同时这座山也领悟到了。

——一般这类文章都是科学语体,而利奥波德身为一位生态伦理学家,他的文学素养也是很高的。他所使用的语言文学性较强,较多地用了排比句。

——是一种诗化的语言,充溢着诗意美。这就与他的自然万物平等的生态伦理思想融为一体,使全文熔诗意美与思辨色彩于一炉。

自私的人类,在付出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代价后,换取了所谓的物质文明的进步,却留下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开篇时图片留给我们的疑问,可以说已是不解自破。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地树立起生态保护意识,树立起平等对待一切的思想,学会“像山那样思考”,使这原本已很脆弱的伤痕累累的地球,不要再继续受到伤害。

做几句仿句练习,体会一下排比对阅读带来的冲击力,尽量以大自然为仿写内容。

1、我不是光芒四射的太阳,也不是高悬夜空的月亮,而是漫漫银河中的一颗星星。

——我不是翱翔天空的雄鹰,也不是屈身笼中的金丝鸟,而是自由飞翔在天空中的一只麻雀。

——我不是威风凛凛的雄狮,也不是气吞万里的猛虎,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只驯鹿。

——我不是巍立峰顶的巨石,也不是饱经沧桑的钟乳,而是风霜雨露中的一粒卵石。

——我不是宽阔无垠的海洋,也不是汹涌澎湃的湖泊,而是灿烂阳光下的一滴露珠。

2、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树木是时间的通史,年轮是过去,树叶是现在,种子是未来。

——森林是树的家园,泥土是地毯,灌木是家具,动物、鸟儿是森林的成员。

——田野是作物的一篇乐章,田垄是五线,稻草人是高音谱号,小麦、玉米是田野的音符。

——山是自然的一幅图画,岩石是轮廓,绿树是调子,七彩的花和万千的生物是山的色彩。

——天是月的一座舞台。云彩是遮幕,太阳是灯光,虫鸟走兽是观众。

板书设计。

狼嗥。

鹿……猎人希望、恐惧、山、草原、高山植被无可挽回地退化。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教案(模板19篇)篇八

自私的人类,在付出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代价后,换取了所谓的物质文明的进步,却留下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开篇时图片留给我们的疑问,可以说已是不解自破。这就是要求我们自觉地树立起环保意识,树立起平等对待一切的思想,学会“像山那样思考”,使这原本已很脆弱的伤痕累累的地球,不再继续受到伤害。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教案(模板19篇)篇九

1、学会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美。

2、通过研读文本,理解板块整体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教学方法:文本研读。

利奥波德(1887-1984),美国新保护运动的“先知”,“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他不只是一位只坐在书斋中默想沉思的哲人,他是科学家、森林学家,是有着丰富经验的猎人和观察家。1948年4月,他在奔赴邻居农场救火的途中,因心脏病猝发而死亡。隔年,他的《沙乡年鉴》出版,这是他思考的结晶,也是他的忧和爱的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利奥波德的一段经历。他购买了一个荒弃了的农场(沙乡),带领全家在那里种上树,尽管这些树不停的死去,但最后仍然有一些自然生长了,生命再一次进驻沙乡。

利奥波德以诗意的语言,理性的思考完成了他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一次询问。

不应该忘记,我们曾经一次次的为我们的无知付出巨大的代价,我们习惯于先破坏殆尽然后再慢慢整理,我们开始对身边那些生命的消失无动于衷,此刻,心中充满了悲凉。

什么时候人类才能学会尊重这同一片星空下的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东西,学会正视自然的价值,学会珍视天地生灵。或许,我们该换一个角度去寻找。

假如,现在我们赋予山以灵魂……。

1、阅读全文,思考:

贯穿全文的是那一声狼嗥,课文第1小节,是对狼嗥的特写镜头,体会作者传神的描写。

“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哀”

文章开篇即以“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从一个山崖回响到另一个山崖。荡漾在山谷中,渐渐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这样一段描写震撼阅读者。

2、这一声狼嗥,对每一样生命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读第2小节,“每一种活着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对鹿来说……对猎人来说,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那么,对山来说呢,这一声嗥叫意味着什么?(小组讨论,组织回答)。

——野性的呼唤,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流逝。

3、作者为什么会考虑到这些,先看他的一次经历——一只狼的死亡故事。

阅读第4-6小节,作者写的是一只狼的死亡。

(1)仔细品味其中一些具体的字词,标识出其中你认为写的最好的词语,并说说你的理由。

(2)思考:人与狼的关系。

人对狼的恐惧和狼的恐惧。

《天下无贼》中的傻根。

4、失去一只狼、一群狼乃至所有狼的后果是什么?(阅读7-9小节)。

狼群的消失,鹿的大量繁衍,土地的荒芜。

学生归纳:各个生命之间的关系。(注意课文中的表述)。

草——鹿——狼——猎人。

牛——狼——牡牛人。

自然——社会。

狼杀鹿,人杀狼似乎是天经地义,那么,问题出在那儿?

5、阅读第3和第10小节,思考:

人是怎样看待有狼的山的?秘密看法是什么?

毛骨悚然。

秘密同时守护这座山。

由此,这些意味着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6、文章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震撼力?

前文的层层铺垫,首尾呼应。

作者将一种深刻的生态伦理问题以极其形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述出来,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从狼的嗥叫中,领悟隐藏的内涵——只有山是一种永恒,静止在那里,看待人类一举一动,

其实,长久地倾听着自然的声音的何止是群山。

8、借用纪伯伦的话“我不比侏儒高大,也不比巨人矮小”,对人类来说,我们们只是平凡的。品味寂寞,品位自然,咀嚼生命的意义,需要人类自身先付出努力。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不比一座山更高明。我们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板书)。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教案(模板19篇)篇十

(1)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阅读方法。

(2)能力目标:了解生物知识,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味此篇文章诗意的语言美和作者的美好精神境界。

(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3)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和体验作者的精神境界。

(1)利用工具书自查生字词注音及重点词语释义。

(2)了解文章的作者。

(3)划出不理解的句子。

一课时。

多媒体。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美国环保主义伦理学家利奥波德的散文作品《像山那样思考》,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记录了一只令他幡然醒悟,毕生难忘的老狼。那么这究竟是一只怎样的狼,它又能留给作者怎样的深刻体悟呢?现在,我们就来共同走进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

1、关于作者——利奥波德。

2、关于重点字词。

三、文本分析。

明确:(人类或我们)像山那样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2、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的呢?

明确:缘于那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明确:留意的事物可以分为两类:“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猎人”,属于一类,它们的反应是“明显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惧”;留意的还有“这座山”,它的反应则是“深刻的”、“长久的”、“客观的”。

明确:第一类事物,他们的理解也是肤浅的,直接的,表面的。

明确:1、在那些年代里……2、那时,我总是认为……;“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

明确:不但导致牛群和鹿群的减少,连山坡上的植被、草原和土壤都因此而遭殃。

7、哪位同学能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理清楚啊?也就是这些事物之间形成的生态链条?

明确:消灭狼群,让鹿大量繁衍;草场退化,最后人类的整个生存环境都遭到破坏。

明确:荒野就是人类未涉足过的地方,荒野中的各种生物都是自由自在生长着的,存在着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

明确:像山那样去思考,去对待狼,把狼看作生态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对待自然万物要如此。

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山去思考问题时,能够尊重自然,平等的看待自然万物。而我们人类也应该像山那样,把自己看作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

明确:胜利——狼死,鹿安全。报复——环境恶化。

13、老师在课下还搜集的一些图片,他们也可以作为我们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佐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人类是如何祸及自身的。

(描述图片)看了这些图片的确会让我们感到非常的痛心,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遍及各个角落,从森林到大海到天空,范围之广令人震惊。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地树立起生态保护意识,树立起平等对待一切的思想,学会像山那样去思考,使这原本已很脆弱的伤痕累累的地球,不要再继续受到伤害。

(浪费水电,践踏草木,食用野生动物等)。

四、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大山的思维来衡量狼对自然界的价值,那么在小动物的眼中,人类的某些做法又能给它们留下怎样的感悟呢?课后,请大家以拟人化的手法(或叫泛灵),以-“-----------眼看世界”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片段,要求一个画面,一个镜头,主题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要有震撼效果,要能激发人类保护自然的决心。

在这节课的最后,再次希望大家能在环保的道路上迈出自己坚实的一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五、教学反思。

1、关于课文的选取:这是一个我从课文选取之初,一直到公开课结束都不停思考的问题。因为本文的作者是一位学生并不熟悉哲学家,他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家会有些不同,导致文章的很多语句很难理解。但是作为一篇自然随笔,本文的文字非常优美且意境深远,特别是文章中关于环保这一主题的阐述,是我一直都很欣赏的。所以我选择了这篇文章,作为我真正走进课堂的第一节课。

2、关于教学环节的设计:在此类比较难理解的散文的讲解过程中,我觉得深入浅出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的设计也要首先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虑怎样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化。那就是要从我们生活中熟悉的话题入手,先引起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这样,再引出文章的主旨也会容易理解得多。所以,在本文的讲解中,我始终紧靠我们身边的环保事件,并从中得出最后的观点。

3、关于作业的布置:这是一个我比较满意的部分,自己感觉比较新颖独特。既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有没有脱离学生的生活。尤其是这种通篇拟人的手法,在学生看来非常有趣。在作业的批改过程中,也正是印证了我的想法,同学们的想象力远远超出了我的意料。

4、关于板书和课件:课件的设计我是力求新颖却不花哨的,所以我没有选择软件提供的模板,而是从网络上搜集了很多相关的信息和图片,争取让学生眼前一亮,结果也是比较满意的。至于板书,这一点比较惭愧,因为我的粉笔字书写水平的确有限,这就在授课过程中出现了板书书写过慢、字的规格过小等问题。这些问题我都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改正。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教案(模板19篇)篇十一

1.通过阅读,体味此篇文章的诗意语言。

2.通过研习,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生态保护意识。

1.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2.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面对大自然,有人谛听天籁,描写风景千变万化美;有人感悟自然,咏怀风物变迁,抒写自己的人生感言;更有人反思生态环境恶化,思考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类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同样也是值得我们去深切关注的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利奥波德这篇文章《像山那样思考》,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和感悟。

二、文本研习。

接下来就给大家一些时间,我们可以小声地快速地阅读全文。相关字词可以参见大屏幕,希望大家能够把它画出来,标注好。同时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阅读,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呢?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由是什么?(是缘于人们对狼群猎杀,缘于那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教案(模板19篇)篇十二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她崇高而优雅,雄浑而又柔和;时而狂放不羁,时而静谧深远。面对大自然,郁达夫,高建群们谛听天籁,描写风景千变万化的美;苏轼,柳宗元们感悟自然,咏怀风物的变迁,抒写自己的人生感言;更有的人反思生态环境的恶化,思考在物质文明的今天,人类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同样也是值得我们去深切关注的。

下面请看一组图片。(多媒体显示),大家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1、“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2、茫茫的沙漠;3、北京沙尘暴。

师:你觉得这几幅图画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生答:二、三幅画面有因果关系。北京的沙尘暴来源于茫茫的沙漠。

师:一、二两幅面呢?

生:我觉得这两幅画面好像是同一地方,前者是过去的景象,后者是现在的景象,可能是草原荒漠化了。

学生思考、讨论。

生答:1、沙漠的进攻2、长期干旱、缺少雨水3、开荒种田致使水土流失。

师:同学们考虑到了一些原因,很不错。我国曾经有一段时期在极左思潮影响下,草原遭到过人为破坏。当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后,我国为保护草原,保护植被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每年还有大面积的草原在荒漠化,这中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牧民的过度放牧,草原的牲畜承载量超出了它的承受能力。

生答:一头头藏羚羊,充满生机活力的藏羚羊被偷猎者射杀。为了保护它们,英勇的警察们与偷猎者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甚至献出了生命。

师:面对自然界中的生灵,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做法。我们究竟是以经济利益为重,还是多去考虑一下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就引发了思考,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文章《像山那样思考》,也许从中我们可以找到问题的所在,从中获得一些理解和感悟。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教案(模板19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狼嗥的含义。

2、感悟文章的诗意美和思辨色彩。

3、提高对大自然美景的哲理感悟力。

4、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由狼嗥引出的哲理思考,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词语积累。

嗥叫驯服残羹聆听悚然湍急蠕动饿殍艾蒿。

二、文本研习。

1、快速地阅读全文。

思考: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的呢?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起、缘由。

2、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他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

3、除了这些事物,还有什么也有感受?是怎样的感受呢?

——还有“这座山”,它的反应则是“深刻的”长久的“客观的”。

5、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还有谁呢?

——是“我”对这声狼嗥的理解,是“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

——先是和芸芸众生一样,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肆意猎杀与破坏。

7、是什么使他的认识发生了转变?

——后来看到一只垂死时的老狼眼中的绿光时,作者有所启发,有所意识,有所察觉。

8、让我们齐读第六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性认识、一时触动表述出来的。

——作者通过一段猎杀狼的亲身经历,写出自己的触动。

9、有同学感受到了作者的感受,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捕捉到的?

——写狼“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与狼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形成对比,反衬人的冷酷。

——“一只小狼正拖着一条腿”,让人顿生怜悯之心。

——“无动于衷”的岩石不如说是在指责人的无动于衷。

10、作者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又是如何上升为理性认识的?

——山失去了狼,鹿因数目过多而死去。

11、有了触动以后,作者又从草原和高山植被的破坏和退化中,进一步得到验证:此时作者意识到要保护环境。作者的认识从肆意猎杀与破坏,发展到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应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剑拔弩张的矛盾关系,但人类的印迹似乎还很重。这里保护环境归根结底还是为人类服务的。人类仍然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位置,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那么作者的最终认识是不是就仅限于此呢?下面我们就把文章的最后一段一起来读一遍,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思考作者在不断的实践探索过程中,认识有了怎样的发展。

——此段中的一些语句很有哲理,比如“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更长远地来思考问题,不能只顾眼前暂时的利益。

——“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应该说荒野中的各种事物都是自由自在生长着的,他们彼此之间都是平等与和谐的。作者悟出了人与自然应该平等相处。

12、文章到此就把作者先前的以人类为本位、为中心的认识,发展为了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思想,形成了作者面对自然万物所有一切时所采取的平等态度。人类只是自然万物生灵中的一种,并没有高高凌驾于其他事物之上的权力。

——狼嗥是在警告人们不要破坏生态环境,否则必将自食其果。

——狼嗥告诫人们:狼也是生态链中重要的一员,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

——狼嗥是呼唤人与万物之间的平等相处、和谐相处。

我们可以听出这声狼嗥中饱含着生命意义和生态价值。是啊!万物之问都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否则就会引发生态危机。狼嗥的“悲哀”就在于人类对此的不能领悟,“骄傲”就是它自己领悟到了,同时这座山也领悟到了。

——一般这类文章都是科学语体,而利奥波德身为一位生态伦理学家,他的文学素养也是很高的。他所使用的语言文学性较强,较多地用了排比句。

——是一种诗化的语言,充溢着诗意美。这就与他的自然万物平等的生态伦理思想融为一体,使全文熔诗意美与思辨色彩于一炉。

三、课堂小结。

自私的人类,在付出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代价后,换取了所谓的物质文明的进步,却留下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开篇时图片留给我们的疑问,可以说已是不解自破。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地树立起生态保护意识,树立起平等对待一切的思想,学会“像山那样思考”,使这原本已很脆弱的伤痕累累的地球,不要再继续受到伤害。

四、作业。

做几句仿句练习,体会一下排比对阅读带来的冲击力,尽量以大自然为仿写内容。

1、我不是光芒四射的太阳,也不是高悬夜空的月亮,而是漫漫银河中的一颗星星。

——我不是翱翔天空的雄鹰,也不是屈身笼中的金丝鸟,而是自由飞翔在天空中的一只麻雀。

——我不是威风凛凛的雄狮,也不是气吞万里的猛虎,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只驯鹿。

——我不是巍立峰顶的巨石,也不是饱经沧桑的钟乳,而是风霜雨露中的一粒卵石。

——我不是宽阔无垠的海洋,也不是汹涌澎湃的湖泊,而是灿烂阳光下的一滴露珠。

2、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树木是时间的通史,年轮是过去,树叶是现在,种子是未来。

——森林是树的家园,泥土是地毯,灌木是家具,动物、鸟儿是森林的成员。

——田野是作物的一篇乐章,田垄是五线,稻草人是高音谱号,小麦、玉米是田野的音符。

——山是自然的一幅图画,岩石是轮廓,绿树是调子,七彩的花和万千的生物是山的色彩。

——天是月的一座舞台。云彩是遮幕,太阳是灯光,虫鸟走兽是观众。

板书设计。

狼嗥。

鹿……猎人希望、恐惧。

草原、高山植被无可挽回地退化。

“我”大声疾呼充满生态忧患意识。

生态价值生命意义。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教案(模板19篇)篇十四

本专题旨在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生态保护意识。本专题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主要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美;第二板块“感悟自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并表达自然风物引起的人生感怀;第三板块“湖山沉思”,主要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教学重点。

1、通过文本研习,学生能够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2、学生对一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并能够准确概括文意,通过比较找到文章内容、风格等方面的异同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学生能够把握散文写作的要领,学习观察发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尝试用恰当的形式描写出来。

教学时数10课时。

第1、2课时。

教学重点朗读并背诵两篇文言文,疏解词句,理解文意,翻译部分语句。

谛听天籁。

教学重点。

1、学习对自然美的独特的.审美感悟。

2、学习观察发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尝试用恰当的形式描写出来。

3、具体分析两文将审美情趣、景物特征与语言风格相融合的特点。

教学时数3课时。

导入:大自然是美丽的,我们来感受、欣赏前人是如何发现、体察、描摹大自然的美。

第1课时。

教学重点研读《江南冬景》。

逐段研读课文,领会文意,思考讨论:

1、作写了江南冬景的那些景物?作了哪些比较突出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征和情调?

2、文章写景虚实结合,仔细分析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虚景表现了怎样的心境?

3、划出文中引用的诗文,仔细体会在文中表现的意境。

第2课时。

教学重点研读《晨昏诺日朗》。

思考与讨论的要点。

1、章记叙了与诺日朗的几次遭遇,重点写了哪两次?

3、作业摘录文中新颖妥帖的比喻句。

第3课时。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文章写景的意境,并依据课文为p.99~100三幅图片配文字说明。

感悟自然。

教学重点。

1、把握两文写景、抒情、说理以及虚实结合的写作特色。

2、领会作品独特的韵味,了解作者的处境,理解作者的精神境界,概括作品抒写的人生感悟。

教学时数1课时。

导入古语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的静穆,水的灵动总能给人以启迪和思考。本板块两篇文章都是作者在特定的人生境遇中感悟自然的杰作。

思考与讨论作者看到了怎样的自然景象?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文学常识苏轼、柳宗元与唐宋八大家。

湖山沉思。

教学重点。

1、与文本对话,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能把自己看成是大自然的一员,对自然、社会和人生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2、研习文本,理解本板块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教学时数2课时。

阅读与讨论要点。

1、静心感受理解文章所写“寂寞”的含义。

2、狼的一声嚎叫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只有山能客观的听这一声嚎叫?

第10课时。

教学要点专题小结。

1、检查背诵课文《赤壁赋》。

2、文学常识郁达夫苏轼、柳宗元与唐宋八大家赋。

3、写出景物特征,这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是作者的心中之景,要善于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否则难免空洞和肤浅。本专题的文章融写景状物、抒情、说理于一体,表现作者面对自然,与自然对话时的理性思考,回味每篇课文是怎样在写景中表现个性的思考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教案(模板19篇)篇十五

1、理解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3、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1、理清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关系。

2、理清文章脉络和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师做好课前预习指导工作,教会学生评点的方法,学生在感知文本、研习文本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评点,课上师生、生生间进行交流。

把握文眼,在那一声狼嗥上做文章。让生沿着作者设定的切入点去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一、导入:

(解文题)像山那样思考,是指谁要像山那样思考?人。

二、自读感知、剖析思路:

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小组合作),全文可分几个部分,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

三、研读探究:

出示相关思考题,要求学生带着疑问看课文,并小组讨论、交流,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生读1-2节)。

2、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排比句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对这声狼嗥,一般所能理解的浅层含义和只有大山才能听懂的深层含义分别是什么?

学生边读边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作者得到这一认识(大山听懂的深层含义)的由来?

谈谈狼的消失对自然,对人类分别意味着什么?

(多媒体显示问题)。

四、拓展练习。

阅读一段材料,为2005年“世界环境日”拟一个主题,并简述理由。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如下:

1994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5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6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7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1999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2001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2002让地球充满生机。

2003水——二十亿人民之所系。

2004海洋存亡匹夫有责任。

2005主题: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教案(模板19篇)篇十六

2、德育目标: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3、美育目标:通过阅读,体味此篇文章诗意的语言美并尝试体验作者的美好精神境界。

重点:借助文章相关重要语句概括要点。

难点: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和体验作者的精神境界。

解决办法:情景设置法、朗读法。

1课时。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畅谈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独到见解。

1、导入。

电影片段《后天》。

尽管这部电影是一部科幻片但却对人类生活的现状的深刻审视和对人类未来的预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对生态环境的恶化的深沉反思:思考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类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这些问题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同样值得我们去深切关注的。

2、《沙乡年鉴》简介。

《沙乡年鉴》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在该书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魅力,也可以看出利奥波德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文章是《土地伦理》,利奥波德在文中把土地看成一个由人与其他物质相互依赖组成的共同体,人中这个共同体中的“平等的一员和公民”,每个成员都有它继续存的权利。他认为“一个事物,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才是正确的,否则,它就是错误的”。利奥波德的这种伦理观念不同于以往的佛教、自然主义者和保护主义者提出的伦理观,是从地球环境总体的角度上提出的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伦理观念。利奥波德在书中向人们呼吁:“在人类历史上,我们已经知道(我希望我们已经知道)征服者最终都奖祸及自身。”这是他在大半个世纪前向全人类发出的建立一种全新伦理观念的呼唤。

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发现了潜藏在富裕生活中的各种危机——征服自然带来的环境破坏,《沙乡年鉴》也越来越受关注。在美国的销售量超过了100万册,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观念已成为美国一些环境保护组织和政府机构的思想基础。很多人被他对自然的生动描述和全新的伦理观念所感动,接受人的新思想,成为环境保护者。

2、解题。

本文是节选自《沙乡年鉴》。题目“像山那样思考”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两千年前庄子和惠子智辩的对话,看到水中的饿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你若能感觉到鱼的快乐,那么你是把自己想象成了那条在水中悠闲自得的鱼儿,以鱼的思维方式在思考问题,像鱼一样的思考;那么当我们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欲望,在“提升这个城市的文化品位”的冠冕堂皇的名义下,把原始森林里的一棵百年银杏树不论它是否可以存活把它移栽到钢筋水泥的城里,我们是否站在大山的饿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当我们大口大口地尽享山珍野味的时候,是否像大山那样的思考过?“像山那样思考”是一个带有祈使、号召意味的短语,意思是说,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应把自己看成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是大自然生态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同万物的关系和山同万物的关系没有什么区别。做到了“像山那样思考”,就达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较高境界。

3、默读全文,理清思路。

那么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像山那样思考一回,默读全文,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的要点。

第1段是对一声狼嗥的特写。

文笔简洁传神,携裹着作者深深的忧虑意识——他把诗意的叙写和深刻的生态忧虑杂糅在这声狼嗥中,给人以灵魂的震撼。是本文的文眼。

第(2、3)段记写了鹿、郊狼、牧羊人、猎人对这声狼嗥的反应。

作者进而指出,在浅层的希望和恐惧之后,还有更深刻的、只有这座山能听懂的含义。作者将一种深刻的生态伦理问题以极其形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述出来,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第(4——9)段讲述狼被猎杀的命运以及狼被消灭以后留下的生态恶果。

这些平实的记叙之后,人们渐渐能够意识到,狼的嗥叫声中所饱含的生态价值和生命意义。狼的消失,意味着为某种生存现状吹响了告别的号角,意味着我们的后代失去了一种可贵的生存的经验——人类对动物的捕杀已经造成了草原和高山植被的无可挽回的退化。自私的人类,付出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换取了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却留下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利奥波德在文中的悲悯和忧虑让读者看到了一颗高贵而敏感的心灵,读过此文,应该能够听到利奥彼德的大声疾呼了。

4、再读课文,体验作者的思想境界。

刚才我们像山一样的思考了一回,现在我们像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那样的思考,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我们应该怎样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才不会让我们的`后代不必经历像电影《后天》中情节。

由学生自由畅谈自己对环境保护这一话题的思考,最好能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例如长兴的水污染问题。

1、扩展阅读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

2、拟写一份有关长兴环境污染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教案(模板19篇)篇十七

本专题旨在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生态保护意识。本专题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主要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美;第二板块“感悟自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并表达自然风物引起的人生感怀;第三板块“湖山沉思”,主要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教学重点。

1、通过文本研习,学生能够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2、学生对一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并能够准确概括文意,通过比较找到文章内容、风格等方面的异同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学生能够把握散文写作的要领,学习观察发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尝试用恰当的形式描写出来。

教学时数10课时。

第1、2课时。

教学重点朗读并背诵两篇文言文,疏解词句,理解文意,翻译部分语句。

谛听天籁。

教学重点。

1、学习对自然美的独特的.审美感悟。

2、学习观察发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尝试用恰当的形式描写出来。

3、具体分析两文将审美情趣、景物特征与语言风格相融合的特点。

教学时数3课时。

导入:大自然是美丽的,我们来感受、欣赏前人是如何发现、体察、描摹大自然的美。

第1课时。

教学重点研读《江南冬景》。

逐段研读课文,领会文意,思考讨论:

1、作写了江南冬景的那些景物?作了哪些比较突出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征和情调?

2、文章写景虚实结合,仔细分析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虚景表现了怎样的心境?

3、划出文中引用的诗文,仔细体会在文中表现的意境。

第2课时。

教学重点研读《晨昏诺日朗》。

思考与讨论的要点。

1、章记叙了与诺日朗的几次遭遇,重点写了哪两次?

3、作业摘录文中新颖妥帖的比喻句。

第3课时。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文章写景的意境,并依据课文为p.99~100三幅图片配文字说明。

感悟自然。

教学重点。

1、把握两文写景、抒情、说理以及虚实结合的写作特色。

2、领会作品独特的韵味,了解作者的处境,理解作者的精神境界,概括作品抒写的人生感悟。

教学时数1课时。

导入古语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的静穆,水的灵动总能给人以启迪和思考。本板块两篇文章都是作者在特定的人生境遇中感悟自然的杰作。

思考与讨论作者看到了怎样的自然景象?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文学常识苏轼、柳宗元与唐宋八大家。

湖山沉思。

教学重点。

1、与文本对话,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能把自己看成是大自然的一员,对自然、社会和人生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2、研习文本,理解本板块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教学时数2课时。

阅读与讨论要点。

1、静心感受理解文章所写“寂寞”的含义。

2、狼的一声嚎叫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只有山能客观的听这一声嚎叫?

第10课时。

教学要点专题小结。

1、检查背诵课文《赤壁赋》。

2、文学常识郁达夫苏轼、柳宗元与唐宋八大家赋。

3、写出景物特征,这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是作者的心中之景,要善于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否则难免空洞和肤浅。本专题的文章融写景状物、抒情、说理于一体,表现作者面对自然,与自然对话时的理性思考,回味每篇课文是怎样在写景中表现个性的思考的。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教案(模板19篇)篇十八

1.理解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3.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1.理清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关系。

2.理清文章脉络和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师做好课前预习指导工作,教会学生评点的方法,学生在感知文本、研习文本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评点,课上师生、生生间进行交流。

把握文眼,在那一声狼嗥上做文章。让生沿着作者设定的切入点去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一.导入:

(解文题)像山那样思考,是指谁要像山那样思考?人。

二.自读感知、剖析思路:

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小组合作),全文可分几个部分,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

三.研读探究:

出示相关思考题,要求学生带着疑问看课文,并小组讨论、交流,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生读1-2节)。

2.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排比句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对这声狼嗥,一般所能理解的浅层含义和只有大山才能听懂的深层含义分别是什么?

学生边读边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作者得到这一认识(大山听懂的深层含义)的由来?

谈谈狼的消失对自然,对人类分别意味着什么?

(多媒体显示问题)。

四.拓展练习。

阅读一段材料,为20xx年“世界环境日”拟一个主题,并简述理由。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如下:

1994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5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6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7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1999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20xx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20xx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20xx让地球充满生机。

20xx水——二十亿人民之所系。

20xx海洋存亡匹夫有责任。

20xx主题: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教案(模板19篇)篇十九

徐州语文教研活动示范教案。

学习目标:1、体味文章诗意的语言和哲理内涵。

2、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增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体验作者的精神境界。

难点:理解文章重要词句,品味诗意语言。

学习方法:情景设置法、诵读法、学组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由专题内涵解说引入)。

二、研读课文。

(一)通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二)深入探讨。

1、请学生结合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有没有领悟到狼嗥叫的内涵?如果有,是什么经历让他有了这种感悟?

(2)狼嗥叫的内涵究竟是什么?

(3)山的理解和思考是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上面的问题。

3、研讨问题,组织交流,品析重点词句。

4、学生质疑,教师组织答疑。

阅读梭罗《寂寞》中的一段话,比较与文本在生态主张上有何异同。

四、总结。

1、文章以个性化的角度来表现哲理的特点。

2、结束语。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

相关范文推荐

    元旦晚会的主持词(专业22篇)

    在开始正式活动之前,先请允许我向大家进行一下简单的自我介绍!最后,我们要对今天的成果表示肯定,也希望大家将这种积极的态度和思考带入日常生活中。甲:新年染红了我们

    孙女满月酒宴致辞(实用20篇)

    通过致辞,演讲者可以表达对听众的尊重和感激之情,形成与听众的良好互动。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写得很好的致辞,看看是如何吸引人的注意力,打动人心的。

    初二生活语文范文(24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艺术,需要作者用精准凝练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的实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借鉴。每次我惹妈妈生气,她就吓唬我,要把我

    教师代表幼儿园开学讲话稿(通用16篇)

    讲话稿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来传达信息或表达观点的文本形式。在企业和组织的庆典和年会上,讲话稿被用来表达对员工和合作伙伴的感谢和鼓励,以下是一些感谢讲话稿的示例。

    党支部学习方案(优秀17篇)

    学习需要克服困难和挫折,但正是这些挑战使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总结案例,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写作参考。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

    大学圣诞节演讲稿(专业15篇)

    演讲稿能够通过语言的力量感染人心,让听众产生共鸣和思考。期待大家能够通过阅读这些演讲稿范文,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成为优秀的演讲者。大家好!小时候每逢圣诞夜,我都

    圣诞节小朋友演讲稿(热门19篇)

    演讲稿是一种具有说服力的写作形式,它通过言辞和语气来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演讲稿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写作和演讲。大家好!圣诞节,也称耶诞

    迎七一演讲比赛方案(专业22篇)

    参与比赛的过程可以培养人的坚韧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态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赛中需注意的细节和技巧,希望能提高大家的竞争力。合:大家上午好!男:又是一个金色的年

    工作总结车行销售(专业14篇)

    销售工作总结有助于发现销售策略的有效性,为制定下一阶段的销售计划做好准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销售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儿童节的演讲稿(实用14篇)

    演讲稿范文是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桥梁,通过精心组织的语言和逻辑,使得演讲更加生动和有吸引力。下面是一些值得一读的演讲范文,它们涵盖了不同主题和风格,可以给我们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