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公约数教学设计(优质20篇)

时间:2023-12-08 作者:FS文字使者

教学计划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它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学过程。教学计划是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对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进行规划和安排的重要工作,它对于教学的有效性和效率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教学计划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如何编写一个高质量的教学计划是每个教师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在编写教学计划时应该注意教学目标的可量化和可评价性,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小学数学公约数教学设计(优质20篇)篇一

教学案例:“认识平面图形”

[背景分析]。

[教学目标]。

1、透过操作和观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2、在找一找、拼一拼、画一画各种图形,直观而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与创新意识,以及初步的观察潜力、动手操作潜力和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潜力。

4、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初步感知体与面的关系,对立体图形有必须的感性认识。

2、找出平面图形的共性,区分不同的形状。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上课一开始,播放优美、轻快的音乐)。

生:漂亮。

师:漂亮在哪里呢?为什么觉得它漂亮啊?

生:因为它有很多种颜色:有绿色、红色……。

生:因为它画了大树、房子、太阳……。

生:它有很多种形状,有圆圈、有三角形……。

生:想。

二、动手操作,诱导美。

师:其实,小朋友的手也能够创造出这些美的图形,先请大家从学具袋里任意拿出一个正方体,把它按在纸上沿着底面画一个图形,看看在你的笔下能够变什么样的图形?(边示范边说明)。

(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小朋友们,此刻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从长方体的底面画出来的图形是什么样貌的呢?

生:四四方方的正方形。

师:哦!你明白它叫正方形,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们,什么样貌的图形是正方形呢?

生:四四方方的。

师:没错,正方形是四四方方的,但是还有一点这个小朋友没有说,正方形的四条边也都相等。我们就把四四方方的,四条边都相等的图形我们就叫正方形。老师手上是正方形的照片,我们来认一认吧!

生:(根据教师拿出不同大小的长方形说出名称,加强记忆)。

师:大家再拿出任意一个长方体和圆柱,也沿着底面画画看。

生:(第二次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先来说圆柱底面画出了图形?

生:圆柱能够画出一个圆圈。

生:圆形。

生1:我画出了一个长长的,方方的图形。

生2:我画出了正方形。

生:不一样,一个是长长方方的,一个是四四方方的。

师:为什么同样是长方体,他们画出的图形不一样呢?我们来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样的长方体画出来的好吗?(请学生把运用的长方体拿上讲台展示)哦,小朋友们都看一下,原先这个长方体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它的两头都是正方形的。这位小朋友真棒,找得太好了。那另外这个我们把它取名叫“长方形”,这就是它的照片,我们一齐来认一认吧。

生:(根据教师拿出不同大小的圆形和正方形说出名称,加强记忆)。

师:接下来轮到球了,它能画出什么图形呢,小朋友们想试试看吗?(想)。

(第三次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画得时候,你们发现什么困难没有?

生:球很难画,我画不出来。

生:(根据教师指定的名称找对应的图形)。

师:小朋友们表现都很棒,用掌声给自己鼓鼓掌。(拿出三棱镜),沿着它的底面也可画出一个新的图形。(教师画)它就是你们熟悉的朋友dd三角形。

师总结:我们这天认识了四个新朋友,他们是谁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这四个好朋友和我们昨日认识的立体图形不一样,他们住在平面图形的王国里,都是平面的。

三、合作交流,寻找美。

生(兴奋地讨论着,给课堂气氛掀起一个高潮)。

师:在大家的配合之下,老师的第一个任务已完成了,第二个任务就是帮它们找找生活中的朋友dd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图形,把你想到的找到的先告诉你身边的同学。(教师巡视指导)。

谁来帮老师来完成这个任务?

师:我们重新再来看这幅图。(电脑逐一显示各种图形,学生说它们各自的名称。)。

四、游戏巩固,创造美。

(1)找一找,练习一第3题。

(2)拼一拼,练习五第4题。

(3)引导学生用这四种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或其他的,拼好的进行全班展示,并给矛奖励。

(4)画一画,用学过的这些图形设计一幅自己喜欢的图案,画得漂亮得,老师给他签名,并送给一朵小红花。

五、课堂小结,表达美。

师:这天,你觉得我们的课堂美吗?美在哪里?

生:美,因为我们能够拼很多画也能够画出很多画。

师:这天小朋友拼出的画,画出的画很漂亮,很有创意,回家的作业就把你们的作品带给爸爸妈妈看,说给他们听,美在哪里。

[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dd以美激趣。

鲜艳美观的图案,简洁大方的板书,亲切生动的语言,活泼搞笑的故事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妙方”,因此,本节课教学,我就创设了如下情境:以“阳光明媚的早晨”画面导入,透过学生边观察边欣赏,“说说漂亮在哪里”,把冷冰冰的知识与美结合起来,触动学生的心灵,之后让学生透过动手描一描,拼一拼,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来获得知识并从中受到美的陶冶。

二、回归生活dd以美促智。

“平面图形”这部分知识源于现实生活,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具有必须的感性积累。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了让学生合作、寻找交流生活中物体的图形这一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和生活积累,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用心评价dd以美育德。

教师的每一次动情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学生记忆犹新,激情高潮。为了迎合低年级学生的好表扬心理,我承读了幼儿教育的评价方式:如掌声、小红花、智慧星等,以无声、有声的方式对学生及时评价,营造舒心、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和持久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小学数学公约数教学设计(优质20篇)篇二

1、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即由演示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最后完成教学目标,并且知识点的安排由低到高,由点到面,步步深入,使学生很容易就学会了解决减法问题的学习方法。

2、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加深学生对减法的过程的体验、强化对减法含义的理解和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交流表达、数学思维能力,让全体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尝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我决不包办代替,我只是在学生感到困惑时加以指导,。努力扮演好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让学生多看、多想、多说、多做,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做数学的时间和空间,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很轻松,而学生似乎也和我一样(从课后的作业中也反映了学生确实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但这节课也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平常的积极性没能很好的表现出来,还有一部分学生处于沉默状态,这就要求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研究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地在课堂中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环节的设计考虑不充分。主要是中间的环节讲得太多,导致最后的作业时间不够,只留下5分钟,学生没能在课堂完成作业,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遗憾。

上完一节课后,我找到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更加的努力,虚心学习,刻苦钻研,争取每上完一堂课就收获一堂课,我相信我能行!

人教版小学数学公约数教学设计(优质20篇)篇三

分数的意义是个古老的课题,当学生学习分数的产生时,教材说: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例如,用一个计量单位测量黑板的长度,连续量几次以后,剩下的不够一个计量单位,黑板的长度就不能用整数来表示;又例如,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每人分得的苹果个数也不能用整数表示。在这种情景下,能够把一个计量单位、一个苹果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也就是说,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用分数表示;然而接下来的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我们还能够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一堆桃子,一批玩具,一个班级的学生等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到的分数中份数与具体个数易混淆。所以,总有很多数学教师以此为题材,去商讨,去实践,期望从中找出能让学生理解最好的一种教学方法。

近来,在学习了几位数学教师上的数学国标本第六册p64p65册《认识分数》后,越来越感觉到数学教学中少不了追问,愿分享。

片段一:

出示:猴妈妈和四只小猴。

师:猴妈妈给四只小猴分一个西瓜,每只小猴可分得几分之几?

生:四分之一。

师:为什么?

生:因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了四份,每只小猴可分得其中的一份。

师:猴妈妈还给四只小猴带来了他们最喜欢吃的桃子,每只小猴可分得几分之几?

生:四分之一。

师打开袋子,有8只桃子。

师:每只小猴可分得?

生:2个。

生:八分之二。

教师本来设计的目的十分明确,除了能够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外,也能够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可是在最关键的地方教师没有进一步的追问,以至于前功尽弃。如果教师在学生说出每只小猴可分得这些桃子的四分之一时,教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你连桃子的个数都不明白,就明白每只小猴可分得四分之一呢?学生必须会说:因为是平均分给四只小猴,这跟桃子的个数没有关系,所以是四分之一。如果学生能说到这一步的话,我相信即使之后有个别学生说八分之二,2个桃子等,也能在多数同学的正确引导下顺利得到统一意见。

片段二:

师:把6枝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几枝?

生:每人3枝。

师:把8枝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几枝?

生:每人4枝。

师:把一盒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得多少?

生:每人12。

师:为什么不回答几枝铅笔呢?

生:因为不明白盒里一共有几枝铅笔。

师:那么6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还能够用什么数表示?

生:12。

师:8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呢?

生:也是12。

师:3枝能够用12表示,4枝也能够用12表示,为什么?

生:因为3枝是6枝的12,而4枝是8枝的12。

师;对,要弄清楚12是谁的12,整体不一样,12所对应的量,也就不一样。

假如把100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也能够用12表示吗?

在那里,我们能够看到,学生顺着教师的引导,完全把知识内化。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在教师不经意的追问下,学生建立了数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也使每个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追问有两种目的。第一种目的也是最基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追问的第二种目的是查明真伪。在教学中,有很多学生似懂非懂,更有很多学生是不懂的,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利用追问把那些似懂非懂的学生完全问明白,让那些不懂的学生听明白。甚至有人说过:知识本身并不重要,经过数学教学,让学生追问数学上的为什么,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数学是理性的,教师是理性的引导者,不断追问着,学生理性的学习者,不断追寻着!

人教版小学数学公约数教学设计(优质20篇)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

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教学难点:

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

学情分析:。

虽然在1年级教学中,已经进行了有关“多一些”“少一些”的估计的初步渗透,但是在本课时教学前,学生接触的都是口算和笔算,不仅习惯于精确计算,而且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已经达到了比较熟练的程度。因此,当面对现实的估算问题时,学生首先就会调用精确计算的经验来解决问题。另外,学生在这之前没有接触过“近似数”,同时还未形成“整十数相加比较简便”的认识,这也影响了学生对估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去过超市吗?我们在买东西时有时并不需要算的很精确,你只需要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4。

(1)、出示主题图。妈妈带了100元钱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

(2)、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并交流。学生汇报估算方法。观察、比较这些估算方法,再交流发现。学生汇报,归纳。

(3)、精确计算一下这三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来检验一下自己的估算结果是否合理。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检验以后学生汇报想法。

2、完成p31页做一做。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交流估算方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方法。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三、巩固练习,检验效果。

1、完成p32练习六第1题。学生讨论完成。学生汇报,并说明是怎样进行判断。

2、完成练习六第2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明估算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3题。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加减法估算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公约数教学设计(优质20篇)篇五

(教师鼓励学生解这道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大部分学生表现茫然,坐着不动。)。

师:同学们怎样不做啊。

生1:教师,这道题没法做啊。

生2:教师,你可能把这道题目记错了。

生3:可能是朱军把题目抄错了。

生4:教师教育我们做题时要细心,朱军怎样还把题目抄错呢真是太粗心了。

师:哦,原先是这样,难怪好多同学坐着不动,那这道题是没法做了。

生1:有办法,只要加一个条件。

生2:这朱军太粗心了,浪费了我们的学习时间。

生3:这样也好,它能够提醒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细心一点才好。

生4:我想,可能是教师有意出这样的错题考我们的。

生:(齐答)行。

师:需要怎样的条件呢。

生1:只要加上一个“六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就能够了。

生2:加上“六年级一共有多少人”,虽然能求出“参加其它兴趣小组的有多少人”,但这不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生3:如果明白“六年级有几个班,平均每班有几人”,就能经过两步计算,求出“参加其它兴趣小组的有多少人”了。

生4:因为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所以我赞成生3的意见。

师:你们认为所加条件的数据,我倒清楚,“六年级有5个班,平均每班63人”。同学们,此刻你们觉得能够解答了吗如果能够,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把这道题先补充完整,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学生认真思考,有的试着口头编题,有的同桌讨论,互相交流,个个兴趣盎然。)。

师:谁来把这道题补充完整。

(学生陆陆续续举起手来,教师见生1欲举又止,并用鼓励的目光看了看生1,他鼓起勇气举起了手。)。

师:生1把这道题补充得很完整,我们掌声鼓励一下。(学生鼓掌)。

二、反思。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资料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教师要努力供给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信息材料,让学生从被动理解知识向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转化。这则案例对我有三点启发。

1.巧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心理学研究证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仅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我需要问“为什么”、“是什么”、“怎样办”的时候,这种思维才算是真正的启动。所以,教师要经过多种途径努力创造问题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感到有疑要问,有话要说,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思维创新和自主本事的发展,才有利于学生养成想问、要说、好思的良好习惯。

2.充分尊重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运用得当,能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进取性,使胆小的学生变得勇敢、自信;运用失当,将挫伤学生的学习进取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并且要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帮忙他们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出现错误时,既怕同学笑话,又怕教师批评,心理压力很大。这时,教师不能指责学生,否则就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进取性,就会扼杀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学会宽容,给学生以面子,细心翼翼地呵护他们的情感,帮忙他们寻找错误的原因,并加以引导,真正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3.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说话本事。

在数学教学中,异常是应用题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主精神,让学生充当课堂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在主动探究的基础上,阐述自我的思维过程,这是新时期课改的要求。首先,这节课上,教师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故意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错题中,发现问题,进而主动思考,发表看法和想法,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教师供给的数学信息来自学生的生活(不完整题例),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并且易于解决。这样就巩固和提高了解答两步应用题的本事,并且学生在辨析、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容易品尝成功的喜悦;最终,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在计算、解答的过程中出现类似于以上错误题例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应及时抓住这种信息源,把日常见到的,并且是学生易错的问题,经过题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由学生在质疑、发问、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启动心灵,受到震动,得到教育。这样不仅仅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并且能融知识性和人文性于一体,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为学生搭建一个合作探究、互相交流的平台,营造一种民主的研讨氛围,让学生的思想自由地驰骋,让学生创新的火花自然地喷发,要求学生口述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本事。即使学生出现错误,教师也要宽容,真诚地帮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欢乐。

人教版小学数学公约数教学设计(优质20篇)篇六

“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一份必须是它的12吗?”在学习12时,这个问题搅起了课堂的波澜。每个同学经过独立思考都纷纷发表了自我的意见,有的同意,有的不一样意,无形之中就构成了两大阵营。正方、反方分别选出两名代表站在台前,一场唇枪舌战即将开始。

吴教师顺手递给一边一张圆纸片,宣布:“同意不一样意都要提出问题,如果能问得对方心服口服,同意了你的观点,就是胜利者。这张纸能够折,能够撕。下头的同学两人一组,先讨论一下。”

讨论过后,同学们把目光集中到讲台前,吴教师对座位上的学生说:“我们请正方和反方的代表发表自我的意见,能够吗?我们静静的听,然后还能够发表自我的意见,看那位同学最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辩论开始。正方同学把圆从中间对折,问:“这一半不是12既然你们都承认,为什么不给教师画勾?”大有先声夺人之势。

反方同学把圆随意撕了一小块下来,问:“这圆是不是两部分?”

正方:“是。”

反方:“这两半都是圆的12吗?”

正方:“不是。”

反方:“既然不是,为什么你们还认定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一份都必须是12呢?”好一个咄咄逼人的反问。

正方仍然不服气:“我们怎样就得到12呢?”

坐着的同学开始按捺不住了,举手发言。一个说:“这个圆能够折成12,也能够不折成12。”真是一语中的。

另一个说:“如果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12,但那里说分成两份,怎样分都行。”他在“分成两份”上异常加重了语气。理越辩越明,几个回合下来,大家就达成了共识:这句话错就错在“必须”上,如果必须是12的话,前面应当加上“平均”这个词。这是对分数本质意义的认识。

点评:数学是其他自然学科的皇后,良好的数学素养离不开周密、严谨的思维。当然,这种严谨的思维习惯,不是靠教师的严厉逼出来的,而是要让学生在切身的体验中、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慢慢养成。教师所能做的职能是引导。

人教版小学数学公约数教学设计(优质20篇)篇七

对于教案、教学设计我们都不会有陌生感,他和我们的教学生活密不可分,我们上课前都要写教案、做教学设计,充分的、精心的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前提,而教学案例我们听得则不是很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案例才被越来越多的提及。这是因为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案例对于反思教学,指导教学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作用。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一齐说说有关案例的知识。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案例,也就是案例的概念。

一、案例的概念。

案例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典型的事例,一般比较具有代表性或有重大好处,它比较详细的记叙了一个教学片断或是整堂课的具体的教学情节,向人们带给教学的过程,引发大家的思索,然后探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作必须的分析和反思,从中体现先进的理论和思想。

比如:“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分数乘整数》这个案例记录的就是《分数乘整数》这节课中的一个片断,首先作者说明了这个案例产生的背景:即在给同轨教学班中的一个班上这节课时,教师按照通常的做法,先复习了乘法的好处,然后引入分数乘整数的好处,透过几个相同的分数相加引入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教师步步铺垫,学生学起来能够说没什么困难,但课堂上却气氛沉闷,课下教师问原因,学生们说:“老师,我们早就会了,听着觉得没什么意思”所以作者在给另一个班上课时作了调整,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个案例。

介绍完背景后,作者把教学片断以访谈录的形式记录了下来,这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实录的形式,师如何说的,学生如何回答的,甚至某处学生的表情与动作都记录上了,片断后面是反思,反思中作者分析了改善后的设计成功的原因:一是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二是实现数学学习的个性化,反思中作者抓住了这个教学片断的特点,分析得很透彻。(老师们能够细致的读一读这个案例,它是很有代表性的教学片断的案例,来自小学教学设计理科版),我们再看“发展语言不是语文课的专责”——《1——5的认识》案例,这是一节课的案例,是对整堂课的教学情节进行了记录,同样,在后面是反思,它以评析的形式,分析了这节课的突出特点:在数学课中,同样应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

刚才,我们明确了案例的概念,接下来我们把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作一下比较:

教案和教学设计是根据必须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在课前设想的教学思路。案例则是对已经进行完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实现是的过程和结果。

那么同是写在教之后,案例与教学实录又有哪些区别呢?

1、案例要有对本教学问题的反思,对好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要进行分析,分析它体现了哪些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对存在问题的教学行为要分析出症结所在,对教学有指导作用。

2、同样对教学情境进行描述,实录是有问必录,案例是有选取的记录。

接下来,我们一齐来看一看,写教学案例应注意些什么:

三、案例的撰写要求。

在形式上案例通常分为以下几大块:

一背景、二教学经过、三分析。当然,这不是固定的模式。

l、背景介绍,即案例发生的原因或条件,如《分数除以整数》这个案例,作者这样介绍它的背景:开学初上了一节公开课,资料是浙江省编的义务教育教材第十一册“分数除以整数”一课,在《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对新知识的引入和巩固的设计觉得比较有新意,此刻就几个教学片断评析如下。

2、教学经过,即教学片断、或整个教学过程的访谈录。记录的教学经过,不是有闻必录,而是有选取的录关键性的教学情节要记录详细、清楚、具体,什么是关键性的教学细节,怎样写具体、写清楚,大家能够看《人民教育》、《小学教学设计》等刊物中刊载的教学案例,仔细读一读,读后感悟会有更深切的感悟。

3、分析,即反思或评析。揭示案例所反映的教学问题、所体现的教学思想,或存在的不足。也就是这个案例教学效果好好在哪里,不足,问题出在哪里?在前面实践的基础上,作分析,为实践寻找理论的依据。我们从刊载的案例中也能看出他们的案例都包内含一个或几个教学难题、热点问题或新课题,同时包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反思。也就是分析案例所体现的理念。

在撰写时要注意:

1、要有一个主题:撰写时首先要思考这个案例索要反映的问题,这个案例无论记录的是成功的教学过程还是失败的教学片断,都要从最有收获、最具代表性、启发性的角度切入,来确定主题。我们看很多的案例都有一个主标题,下面还有一个副标题,副标题是指出这是哪节课的案例,而主标题多数是指出这个案例所要反映的主题,或是这个案例主题的一个方面。

2、注意案例要有真实性和典型性。

3、在撰写案例分析时,要对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资料,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以及利弊得失有必须的看法和分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要进一步揭示事件的好处和价值,能够从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入手,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

从以上的解释中我们也能看出,做教学案例的价值。

1、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用以改善和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

2、梳理、记录分析自己的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潜力和水平。案例不仅仅记叙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他是个人的教学档案或教育教学史,有其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人教版小学数学公约数教学设计(优质20篇)篇八

2.直接说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3和46和2413和39。

18和117和1914和15。

15和309和1016和18。

3.说出上题中哪几组是互质数。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1.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

2.作业:课本69页练习十四1,2,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约数、质数、分解质因数等基础上进行的。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概念,在学生通过排列约数的办法认识后,又用集合图来表示,这样既渗透了集合思想,同时又使学生加深了对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两个概念的理解。在学生掌握了这两个概念后,利用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认识互质数的特点,采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互质数中的最常见的三种情况,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互质数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判断互质数的能力,最后安排了对容易混淆的质数与互质数进行对比区别,再次加深了对互质数概念的理解。

新课教学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意义,共分两层。通过排列约数和集合图,理解认识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意义;归纳两个概念。

第二部分是练习巩固新学概念。

第三部分学习互质数。分三层。认识互质数;掌握常见的三种情况;区分质数与互质数。

板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公约数教学设计(优质20篇)篇九

教学内容:教材26—27页及27页做一做。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减法算式;会列减法算式并掌握5以内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看图列算式的能力,会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图片所表示的意思,使学生初步体会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理解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难点: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课前复习。

回顾旧知:2~5的分解见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3个。

师:用算式该怎么表示?

生:2加1等于3。

师:我们利用分成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生:......(课件)。

生:老师手里有3张卡片,拿走了2张卡片,还剩下1张卡片。

师:你说的真完整,那么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生:用减法。

师:你可真聪明!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减法(板书减法)。

二、讲授新知。

1、巩固练习说算式的意思。

生:……。

师:诶,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

生:原来有5把铲子,小男孩拿走了1把,还剩下4把铲子。

师:这个算式怎么读?

生:5减1等于4。

师:真棒!好,咱们接着看,谁来了?你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

生:原来有4块饼干,老鼠拿走了两块,还剩下2块。

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的非常棒,现在奖励大家休息一会儿。

通过松鼠图讲5减3等于2。

师:都休息好了吧,小松鼠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出来见你们了呢。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一共有5只松鼠,跳走了3只。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还剩下几只?

师:问题提的真好?谁来解答一下。

生:还剩下2只。

师:怎么列算式呢?

生:5减3等于2(师板书)。

师:你怎么知道是等于2呢?

生:5可以分成3和2或3和2组成5。

师:真棒(能想到用分成和组成来计算)。

师: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意思就是5只松鼠在树上,跳走了3只还剩下2只。

师:下面呀,我们就来玩当小老师的游戏,先老师示范,待会我请上课认真的小朋友上来当小老师给大家出题,看,老师这里有2朵花,我拿走一朵,还剩几朵?请你在列出算式。好,现在请小老师上来考大家了。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减法?

检测练学。

典型例题见ppt及课本27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减法。

4–1=3读作:4减1等于3。

减号。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公约数教学设计(优质20篇)篇十

(一)理解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和互质数的意义。

(二)会用排列约数的方法和集合圈的方法,找两个数的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渗透集合思想。

(三)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的意义。

(二)互质数与质数的区别。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提问:说出24的全部约数;请将24分解质因数。说一说24的约数与质因数有什么区别?(约数可以是质数也可以是合数,质因数必须是质数。)。

教师:前面我们复习了找一个数的约数和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它们都是研究的一个数的约数,今天要研究两个数的约数。

(二)学习新课。

1.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8的约数有(1,2,4,8)。

12的约数有(1,2,3,4,6,12)。

8和12公有的约数有(1,2,4)。

8和12的最大的公有的约数有(4)。

教师:下面用集合图表示。(出示活动抽拉投影片)。

(2)教师:第二幅中阴影部分表示什么?(8和12公有的约数,4是最大的。)。

教师:1,2和4是8和12公有的约数,我们称它们是8和12的公约数,(板书:公约数)4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8和12的最大公约数。(板书:最大公约数。)。

教师:说一说什么叫公约数?什么叫最大公约数?

学生口答后,教师针对上述概括中“两个数”提问;有时我们要找的不是两个数公有的约数,可能是三个数,四个数等,那怎么说更准确?(把“两个数”换为“几个数”。)。

请学生再次口述什么是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老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教师:我们研究两个数的约数,主要研究它们的公约数,尤其是最大公约数。这节课的课题就是它。(板书课题:最大公约数。)。

2.练习。

(1)口答填空:(投影片)。

12的约数是();

18的约数是();

12和18的公约数是();

人教版小学数学公约数教学设计(优质20篇)篇十一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有: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潜力。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如提问方式单一、资料简单、只针对少数学生,课堂中我们经常听到的是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回答问题,或不能、不善于回答问题。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案例】某教师教学《认识角》为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配合教师设计的“我们去旅游”的情景线索,出示了一系列与交通标志相关的实物:出口指示牌(长方形),转弯指示牌(三角形)和限速警示牌(圆形),手巾(正方形)等,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而圆形没有角)。

师:这些是什么。

生:交通标志。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1:有些是圆的,有些是方的。

师:还有吗。

生2:它们表示的好处不同。

师:什么不同。

生:转弯指示牌表示……,限速警示牌表示……,

生2:我不同意…..

之后学生争论起来。

在这种“满堂问”的课堂里,教学气氛是活跃了,甚至显得有些热闹,但学生受益不多。我们老师总是想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千方百计创设情景,再引出问题;在这些情景的渲染下,教师有意无意地会抛出一些无关的问题,并且认为完全尊重学生的所有问题和兴趣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生1已经讲到要害时,教师的那句“还有吗”,本是想让更多的学生来叙述,提高课堂的参与度。不想教师的随意发问是画蛇添足。可见,教师的设问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随意发问,就不能发挥相应的`价值和作用。教师的问要适可而止,把握好度,当学生偏离基本的思维方向的时候,教师来一点“武断”的纠正也是必要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公约数教学设计(优质20篇)篇十二

还想和哪些同学成为好朋友(要说出位置先同桌说,在指明说)2联系实际,学习新知从左往右数,请第一组同学向老师招招手,第二组同学点点头……同桌互说从前往后数,你排在第几?说出你的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开展”猜猜我的好朋友是谁的游戏三、活动1设计新同学的座位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给新来的同学安排座位.2找住址这幢漂亮的新楼房分两单元,数一数一共有几楼?老师要选几位小朋友到解放军叔叔家慰问(地址一单元3楼右室)谁愿意到王爷爷家做好事啊(地址一单元2楼左室)谁愿意把这封信送给音乐老师?(地址二单元4楼左室)3找电影院座位星期天乐乐去看电影他买了一张2排3号的电影票,走进电影院乐乐发现有”单号门””双号门”小朋友你知道吗?小组讨论怎样帮助他。4模拟影院把教室作为影院让一学生带大家从前往后数共几排.分组讨论座位上的号码是怎样排的(从中间开始左边是双号右边是单号,中间号码小两边号码大。)学生排队进场找座位,鼓励互相帮助。互相检查是否坐对了指名说自己的座位号其他同学检查。(播放动画片片段)结束语电影看完了,我们的课也结束了。

第一单元反思:本单元主要有位子和100以内的退位减法组成。10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生基本已掌握了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的计算,但在熟练程度上还有待于提高,下一阶段继续加强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尤其是连加连减的算式。在位置这块内容上,学生掌握的不是很理想。左右时常要弄错。对于排队问题,学生失分率教高,只要原因是学生对纯文字的题目,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公约数教学设计(优质20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创设真实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好2的乘法口诀.。

2.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规律,经历编写的过程.。

3.要注意课堂气氛,组织好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创设真实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好2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规律,经历编写的过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放筷子。

3.填一填.。

活动二:探索2的乘法口诀。

(黑板上竖放着主题图,对应着9道整齐的乘法算式.)。

师:刚才,我们根据放筷子活动整理出了这9个乘法算式.看着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生:他们的得数很有趣,我很想记熟这些得数.。

师:你能连算式也记住吗?

生:(摇摇头)那就难多了.。

师:好,咱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自己先动脑想一想,然后各小组商量商量,看谁有好。

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

(各小组认真讨论)。

生1:多读一读,读的遍数多了就记住了.。

(学生议论:太费劲,太麻烦.)。

生2:想着图来记.......。

生3:根据乘法的意义来记.一个二等于二,二个二等于四,三个二等于六......。

师:如果说的简单一点呢?

生4:可以说成:想5的乘法口诀......这样记,我们觉得挺方便.......。

……。

活动三:对口令(15页练习1题)。

1.我说二三、谁跟我对:生:得六。

2.二九十八。

谁跟我对乘法算式:2×9=18。

或9×2=18。

3.师生对练。

同伴对练。

小组选代表对练。

男女生对练。

活动四:比一比谁画圈画得最快.(15页练习2题)。

1.生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填写.。

3.观察我们圈出的数有什么特点?

注意:可以告诉学生圈出的数都是双数,其余都是单数.。

活动五:看图列式(15页练习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与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填写.。

注意:让学生理解学生乘法的意义.。

板书设计:

2的乘法口诀。

1个2。

1×2=2。

一二得二2个2。

2×2=4。

二二得四3个2。

2×3=6。

4个2。

2×4=8。

5个2。

2×5=10。

6个2。

2×6=12。

7个2。

2×7=14。

8个2。

2×8=16。

9个2。

2×9=18。

二三得六。

二四得八。

二五一十。

二六十二。

二七十四。

二八十六。

二九十八。

人教版小学数学公约数教学设计(优质20篇)篇十四

教学内容:教科书p2-5例1、2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练习一的第1、2题。三维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2、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3.初步渗透辨证思维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十进制关系。2.难点: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具准备:

师: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带子。

生:一把小尺子、一根带子、一枚一分硬币。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习米、厘米。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2、复习量法:

(1)量物体的长度一定要注意把物体的一端对着尺子的什么刻度线?(2)认整厘米。

a.判断:这种量铅笔的方法对不对?

b.错在哪里?

c.订正: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把铅笔的一端对着尺子的"0"刻度线。

d.认整厘米,再看铅笔的另一端,你能看出铅笔是几厘米?8厘米是整厘米数吗?e.小结:象8厘米这样的结果是整厘米。二、引入新课:

这张纸条还是整厘米吗?不是整厘米量出来的数精确吗?如果要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该怎么办?小结:

这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就是毫米。(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

(一)毫米的认识。

1、出示米尺放大图。

(1)从观察中你知道一毫米是怎么得到的?(2)这个放大图上的每一毫米都是放大的。

(3)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请拿出尺子来随便找1小格看看。3、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用1分硬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拿出1分硬币,说出厚度在哪里。并和一小格比一比--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师:我们看见食指和拇指之间留下了一条缝,这条小缝的宽大约是多少?举例:你还见过什么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2)用厘米作对比出示1厘米长的纸条,量出长度。

4、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出示米尺放大图:

看看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师领着学生数毫米。

(3)1大格有几毫米?1大格还可以说是几厘米?小结:所以1厘米等于几毫米?5、用毫米量。

师: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与用米、厘米量物体的长度量法相同。(二)分米的认识。1量纸条。

量教师发的10厘米长的纸条。师:10厘米就是1分米。2、用手势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用食指和拇指在纸条上比量出1分米的长度,移出手势说:"1分米大约这么长。3、厘米、分米的关系。

师:这么长是几厘米?这么长还可以说是几分米?所以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4、分米和米的关系。画出1米长的线段。

小结:10分米和1米怎么样?(板书:1米=10分米)三、巩固练习:1、p3、4"做一做"。

2、p5页1、2题。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1厘米是多少毫米?10厘米是多少分米?1米是多少分米?板书设计:

1毫米。

1分米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公约数教学设计(优质20篇)篇十五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3页。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与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发展其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行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从实际情景入手,引入新知,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景中用数对确定位置。

1.谈话引入。

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同学们欢迎吗?

老师们都很想认识你们。咱们先来给他们介绍一下我们班的班长,可以吗?

2.合作交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究新知。

(1)出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班长的位置,把你的方法写或画在纸上。

汇报:班长的位置在第4组的第三个,他在从右边数第二组的第三排…。

哪个小组也用语言描述出了班长的位置?

请班长起立,他们的描述准确吗?

刚才同学们的描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表示的是班长的位置,有的同学说第几组,第几行,第几排……)。

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组、排、行、等多种方式,还可以从不同的方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板书:列行。

老师左手起第一组就是第一列…,横排就是第一行…。

班长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画图的方法:

如果大家是站在老师这个位置看全班的座位,这张图应该怎么放?(课件)。

把座位图转过来,班长的位置变了吗?为什么?

(没变,还是第四列第三行,因为老师和我们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但位置没变)。

(2)探究新知。

在这张座位图中,你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吗?

师指图:这是谁的位置?(我的,我的位置在第五列,第4个)。

指名描述自己的位置?

同桌说说自己的位置。

今天老师还要教你们一种更为简洁的方法来确定位置,想知道吗?

板书:(2,5)。

你们知道,这是谁的位置吗?

2,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像这样用两个数来表示位置,我们称它们为数对。(板书)。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用数对的方法来确定位置。(板书)。

(3)巩固新知。

a、谁能用数对表示出自己的位置?指名两个,说出数对的含义,板书出来。

(两个数字组成顺序不一样,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样)。

b、老师出示图中的点,相应的学生说数对,其他同学判断对错。

(1,5)(4,2)(3,3)。

当出示(3,3)时,问:两个3的意思一样吗?

在我们班的位置中,这样的数对还有吗?

如果有个班级最后一个同学的位置是(7,7),你知道这个班有多少人吗?为什么?

(49个,因为表示有7列,7行,所以7×7=49人)。

c、小游戏:接龙。

老师先说出一组数对,相应的同学起立,说出下一个同学的位置,以此类推。

先让学生在心中想好你想叫得同学的位置。

d、寻找新位置。

同学们都会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了吗?下面这个环节要检验你们每一个同学是否真的会了。

收拾好你的东西,根据你手中的数对,快速找到你的新位置。

学生的数对里有两个特殊设计:

二、通过多种练习,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1.出示动物园示意图。

你能看懂这张图吗?图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请你用数对说出飞禽馆和南门的位置。

请你写出狮虎山,猴山,大象馆的位置。

观察这三个地点在图中的位置和他们的数对,你有什么发现?

周六,小红和妈妈去动物园玩,她们的游玩路线如下。

请你说出她们的参观路线。

请你设计一条路线:

(1)从南门进,从北门出。(2)经过所有的景点。(3)不走重复路线。

2.老师的礼物。

老师相送给每位同学一份礼物,但是只有掌握了今天所学的知识的同学才能看到这份礼物。

学生按照数对涂色。

介绍经验:这么多数对,你是怎么做到不丢不重,又准确的找到位置的。

看来这些同学取得成功时有方法的,老师真心祝贺你们,没有成功的同学也别气馁,老师把信心送给你们,只要吸取好的经验,下次一定会成功。

思考:在这幅图中,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和之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方法一样,一组数对表示一个方格,而不是一个点)。

3.第5页第4题第(2)小题:描出下列各点并按字母顺序依次连成封闭图形,看看是什么图形。

这道题的构图方式和刚才的心行构图有什么不同?

三、生活中的数学。

用数对确定位置,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你能举出例子吗?

教师出示:地图、围棋图…。

四、小结。

以小组为单位,任选构图方式,用数对确定位置,设计一个图案。把设计方案和效果图都记录在图表纸上。

人教版小学数学公约数教学设计(优质20篇)篇十六

教学内容分析:

《边城》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5小说部分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教导学明确阅读小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所以本文重点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挖掘小说在时代变迁中的同步存在。

学情分析:

《边城》面对的是一群成长在无忧无虑的20世纪九十年代的少男少女,他们的明确活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对这篇通过由赞美自然风土人情上升到对现实的批判的文章要达到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度。另外,小说的长篇幅在解读问答上也存在很多的困难。

教学目标:

1.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的特点。

2.美读课文,提高学生对含蓄语言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

1.把握作者塑造的翠翠的形象及其身上体现出来的淳朴的人性美。

2.体会课文对人物心理细致入微的刻画。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以此感受小说中蕴含的“人性美”。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设计1:繁华的大都市,令人目不暇接、心醉神迷。林立的高楼、琳琅的商品、穿梭的人流、怡人的乐园。闲暇时,我们是不是也想让生活增添点儿古朴意趣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拜读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边城》,神游于作品描写的几十年前的湘西,感受那里闪烁着的正直朴素的人性美。

设计2:豆绿清澈的碧溪流水,静美和乐的茶峒古城,同着生活在其中的各色人等,在那热烈欢快的鼓点中散发出古朴之美,为我们构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图景。让我们随着文学大师沈从文的笔触,走进这个田园牧歌式的诗意世界--《边城》。

二、解题。

1.边城:即边地的小城,指远离城市的小镇,是沈先生在体会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后,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2.作者: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省凤凰县人,苗族。生于一个困顿的军阀官僚家庭,十四岁进入军队,开始半流浪式的士兵生涯。他跟随湘西地方军,走遍沅水流域,得以了解湘西的风土人情和劳动人民的欢乐与悲哀,了解到各种“人生形式”。这使他的思想感情和劳动人民有某种共通之处。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3.《边城》进述的是一个哀婉而凄美的爱情故事: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小说在这三角恋爱的种种纠葛中,通过男女之爱、祖孙之情、父子之亲、睦邻之意,生动表现了边城人民健康、优美、质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风声水声歌声谈话声啜泣声声惊残楚,乡情民情爱情手足情骨肉情青鸾痴心。”

三、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给每节拟标题。讨论明确:

三、风情民俗(介绍、描写边城的社会环境)。

边城四、往事如梦(回忆两年前端午节认识傩送)。

五、心事谁知(回忆一年前端午节认识天保)。

六、心头涟漪(看迎亲花轿引发情思)。

2、本文的情节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讨论明确:插叙,主体部分(四)、(五)是作为插叙的内容增添进去的。作用:在结构上,避免了平铺直叙,形成文章整体布局上的跌宕美。在内容上使“翠翠的心事”有了依托,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交代了翠翠爱情的产生、发展过程,也充实了人性美善的内容。

3、小说描写了哪些主要人物,他们之间有怎样的感情?

讨论明确:主要人物及其关系--翠翠与爷爷的祖孙情、翠翠与二老的爱情、驻军官兵与百姓的军民情、爷爷与顺顺的邻里情、爷爷与他朋友的朋友情、爷爷与顾客的摆渡情、翠翠与大黄狗的人物情等。课文以翠翠与爷爷为主要形象,通过在端午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的风俗民情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的美好生活画卷,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四、品赏作品中的人性美。

作者在小说中从祖孙情、爱情、军民情、邻里情、朋友情、摆渡情、人物情等多方面构筑了一个人性美的理想王国。

1、祖孙情:爷爷关爱翠翠,翠翠爱戴爷爷。

文中很多方面都能形象表现出这种浓浓的祖孙情。比如:

(1)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p19面顺数4节)“即刻”,反映了老船夫动作的灵敏、迅速。“一面……一面……”的连词运用以及“翠翠,翠翠”的连声呼唤,都说明了爷爷的焦急。“哑”字,表现出爷爷的苍老以及急促地神态。这些都表明了老船夫对孙女真诚的爱护。“轻轻”地说,是翠翠故意不让爷爷听见,“不是……不是……”“早被”这些心理描写,鲜明地表现出翠翠对爷爷的嗔怪,但这种嗔怪又不大声张扬,只说给自己听,不惹爷爷生气。表现出翠翠对爷爷爱戴。

(2)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很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爷爷为翠翠的婚事操心,要提醒翠翠,又怕触动了少女敏感害羞的心,说话很小心。先说顺顺好,再说大老好,最后又似乎多余地说“这一家人都好”。(p20面倒数2节)可见爷爷对翠翠的爱是多么细致入微。“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言外之意是你就是没有说二老,你认识二老吗?你光心动,你有行动吗?为什么不去提亲?可见翠翠说话也很委婉,也是用暗示性的话,一则表现出少女的害羞与修养,二从对爷爷进一步采取准确行动的提示中,表现出对爷爷的信任与依赖。

(3)(祖父)不加检点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p20面倒数2节)懂得孙女的害羞与懂事,不主动袒露心迹。“不加检点笑着说”表现出爷爷心情的迫切,但为了考虑孙女的心理承受力,他故意带着玩笑的口吻来明确试探,可见爷爷用心良苦。“你疯了!”一则表现出翠翠对婚事的重视与掩饰心态,还表现出对爷爷乱点鸳鸯谱的嗔怪。这些神态和语言描写,表现出祖孙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

2、军民情:官民同乐,军民一家。

“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知道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还得法,并无特别变故发生。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p14面第1节)“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船只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第三部分第3节)“你爷爷一定到军营里喝里酒,醉倒后,被人抬回去了。”(p18面第四部分18节)“照例可以看到军营里和各乡来的狮子龙灯……好勇取乐的军士……”(p19-20面第五部分第2节)其中“注重”写出了以民为本的慎重态度,“得法”表明了治安方法的得当,“既……也……”表现出治安成果的巨大,“莫不”是从范围上、“极”从程度上写出了官民同乐的普遍现象,“好事”写出了军士的主动性,“必”、“照例”写出了端午军民同乐的常规性、有序性,“抬”写出了军民一家亲的真诚之爱。这些都鲜明地表现出官民同乐、军民一家、政通人和的社会状况,构筑了其乐融融的理想的社会生活模式。

3、邻里情:有仁有义,爱心奉献。

(1)“因为守渡船的老家伙称赞了那只肥鸭两次,顺顺就要大老把鸭子给翠翠。且知道祖孙二人所过的日子,十分拮据,节日里自己不能包粽子,又送了许多尖角粽子。”(p20面第五部分第9节)“肥鸭”说明鸭子的肥大健硕,是代表荣誉的战利品。将它不假思索地送于祖孙俩,说明顺顺的慷慨大方、尊老爱幼。“且知道”、“又送了许多”说明顺顺并不是为富不仁之徒,而是心里装有贫困人家,一有机会就真心相助,慷慨解囊。也照应了前文的“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

(2)“那人向祖父说,翠翠长得很美。问过翠翠的年纪,又问有没有了人家。”(p20面第五部分第10节)称赞翠翠长得很美,表明了顺顺对翠翠的喜爱,“问”了“又问”,表现出长辈对晚辈的那份关爱之情。这些都表现出顺顺的仁义慈善美德。

(3)“翠翠赶即为那人点上火把,让他有火把照路。人过了小溪上小山时,翠翠同祖父在船上望着,翠翠说:‘爷爷,看喽罗上山了啊!’”(p21面第五部分第17-18节)“赶即”,表明翠翠不假思索,行动迅速,主动为他人着想。“望着”、“上山了”写出了翠翠同祖父视邻里如家人,目送时间之长,情意之真。

4、朋友情:人生知己,同怀视之。

(1)“溪边的那个朋友,也应当来看看年轻人的热闹,回去一趟,换换地位还来得及”,“看得好就不必再回来”(p16面第四部分第2、4节)“也”、“换换”、“不必”表现出老船夫的推己及人的美好品质。对朋友十分关心、体贴,真够朋友!

(2)“老船夫听说十分高兴,于是把酒葫芦取出,推给城中来的那个人……一面……一面……不到一会儿,那人却在岩石上被烧酒醉倒了。”(p16面第四部分第4节)老船夫非但不埋怨老朋友不理解自己急赶回来的好意,反而“十分高兴”,表现出老船夫的乐朋友所乐!“推给”的动作描写,表现出两位老朋友间的互相谦让,更表现出老船夫的豪爽与热情。“一面……一面……”,所谓“舒心的酒千杯不醉,知心的话万言不赘”,我们似乎可以看见老哥俩促膝交谈的无间场面,可听到觥酬交错、开怀畅饮的笑语喧哗。“醉倒了”,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须“一醉方休”!老人正是被老船夫的真情、盛情、关爱之情所深深陶醉了。

(3)“你那天只是很不得让城里的爷爷把装酒的葫芦吃掉!”(p22面第六部分第17节)这里通过翠翠的口,侧面表现出老船夫对朋友的无比真诚,对友情的万分珍重以及倾其所有的慷慨盛情。

5、爱情:甜而美。

(1)“但男子听去却是另一番好意,男的以为是她要狗莫向好人乱叫,放肆的笑着,不见了。”(p18面第四部分第25节)境由心生,“好意”表明二老的善良质朴,不朝坏里想,对翠翠是一片好意。“放肆的笑”表现出二老对翠翠误解人意的宽容以及豁达、开朗的性格。

(2)“那人说是二老告诉他的,他是二老家的伙计,送翠翠回家后还得回转河街。”(p18页第四部分第26节)说明了二老“不见了”的去向。是特地派人专程护送翠翠回家,表现出二老对翠翠的爱护。

(3)“但是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晚上。”(p19页第四部分第34节)“沉没”的是表象,激荡的是内心,说明爱情已经在翠翠心头萌生,对二老人品的爱慕,使她展转反侧,寤寐思服,彻夜不眠。

(4)“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历的事情甜而美。”(p20页第五部分第2节)“但”表示语意转折,说明语意的重点在后面。“总不如”,是用比较来烘托爱情的份量最重,那个端午最珍贵,爱情的滋味因真而甜,爱情的价值因善而美,爱情的长度因甜美而难以忘怀。

6、人物情:和而谐。

(1)狗随人行,尽保卫之职责。翠翠到哪里,狗也随到哪里。“祖父知道黄狗在翠翠身边,也许比他自己在她身边还稳当,于是便回家看船去了。”(p16页第四部分第2节)。

(2)狗通人意,尽探视之能事。“见黄狗先在太阳下睡着,,忽然性来便发疯似的乱跑,过了河又回来……可是一会儿那远处的声音被她发现了。”(p15页第三部分第11节)表现出狗的敏锐的感觉。

(3)人安狗闲,平等相处。“翠翠跑还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簧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白日渐长,不止什么时节,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p23页第六部分第26节)这是一幅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宁静而神圣。

7、手足情:坦诚率真。天保和傩送,都爱上碧溪岨渡口老船夫天真美丽的外孙女翠翠。两兄弟坦诚地互诉心事,相约按古***俗以歌声相比,谁能打动翠翠,得到应和,谁就赢得爱情。天保不善唱歌,又明白了翠翠倾慕傩送的实情,就毅然随船下辰州。这个“水鸭子”竟被竹篙弹到水里“淹死”了。傩送为天保的死难受,又被家中逼着接受中寨王团总的女儿的妆奁,痛苦地坐船去了桃源。

五、分析人物。

1.概括翠翠的形象。

明确:翠翠是一个天真善良,聪明乖巧,温柔清纯的少女。她和祖父相依为命,对祖父关心备至。因为祖父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让祖父去寻她,可是想到祖父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祖父担心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少女的羞涩,善良的心地又使她难以付诸行动。正当青春期的她,面对爷爷不失时机的委婉引导,面对爷爷旁敲侧击的询问,虽心知肚明,却时不时闪烁其词地表明态度。总之,翠翠是一个善良聪慧、温婉多情的少女。在她身上,对祖父深沉的依恋与对爱情的真挚期盼,外表的温婉腼腆与内心的炽热多情,异乎寻常地融合于一体。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光辉的极富审美意义的少女形象。这就是翠翠的魅力,这就是边城的魅力!一个充满着人性真善美的,没有被现代文明污染的,可以诗意栖居的地方。

2.“爷爷”的性格特点。

明确:小说中的爷爷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是一个忠于职守、古道热肠、深爱至亲的老人。他是溪边渡口的摆渡人,“在职务上毫不儿戏”,每到“十四中寨逢场”,“因为明白过渡人是要赶回城中吃晚饭的,人来一个就渡一个,不便要人站在那岸边呆等”,因此,即使翠翠几次三番地呼叫他回来,他也不理会,直到坚持渡完最后一个人才收工。他对孙女翠翠亲情无限,在生活上、感情上对她无比关怀,尽力体谅。

六、欣赏品味。

a、龙舟竞渡图(第三部分第3节)。

这节文字绘声绘色的描绘了湘西边地健美多姿的龙舟竞渡风俗图,充满诗情画意。这是这幅画面背后,作者不露声色的是两位男主人公出场了。

b、元宵焰火图(第五部分第2节)。

这是一幅充满湘西特色的民情风俗图,极写元宵放烟火的热闹,但翠翠总觉得“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映衬出翠翠情感。

c、环境描写作用:两幅画展示了湘西特有的原始自然的民情风俗图,表现出古朴淳真美,这些带抒情诗般的风景风俗画卷,构成了小说人物活动的背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这风景美、风俗美与人情美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把一个美好的边城点染得充满了诗情画意。

八、课文总结。

沈从文先生对文学的社会功能有他自己的看法,认为好的作品除了使人获得“真美感觉之外,还有一种引人‘向善’的力量……从作品中接触另外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发,对人生或生命能作更深一层的理解”。《边城》便是这种创作观念的印证。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意在借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这对现代社会中自私、虚伪、卑鄙之人生有着很深刻的借鉴意义。

板书设计:边城。

忠于职守。

1爷爷古道热肠1祖孙情。

深爱至亲2军民情。

聪明乖巧3邻里情。

人性美好的-2翠翠善解人意4朋友情人类之爱的说明。

民风淳朴的-边城清纯质朴5爱情凡夫俗子的哀乐。

真情相待的-腼腆多情6人物情(语言美)。

风光秀丽的-3天保坦荡磊落7手足情。

4傩送正直尚义8风俗情。

a.龙舟竞渡图。

b.元宵焰火图。

惜缘。

[《边城》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人教版小学数学公约数教学设计(优质20篇)篇十七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长度单位已有初步的认识,并且学会了测量,但少数学生对单位之间的换算还不够熟练,有待进一步的巩固与熟练。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会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二、表象与进率。

(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

(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三、估计与测量。

(1)、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设计意图]: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进行估计与测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无参照物的情况下两次估计并测量黑板的长度,强化对米的长度表象。

四、课堂小结。

略。

人教版小学数学公约数教学设计(优质20篇)篇十八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

2.过程与方法: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已学知识,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信息。

[教学重点]。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出示小公园的挂图。这就是那个小公园,同学们,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2、在同学提出的许多问题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点研究其中的一个与我们这段时间学习的数学知识――周长有关的问题。

4、现在老师告诉你们这些信息,你能求出这个小公园的周长吗?试试看。

5、让学生展示不同解法。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你们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求小公园的周长的方法吗?

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在这个小公园的附近,小动物们还拿着一些很有趣的事物和图形,你们认识它吗?

2、今天我们一起去游玩了一个小公园,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小学数学公约数教学设计(优质20篇)篇十九

设计理念1、突出问题的应用意识。教师首先用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引人课题,然后根据数轴给出解答。在各环节的安排上都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使学生能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讨论,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并能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的连贯性,并体验数学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难点两负分数比较大小。

方法探索式教学法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一天数学王国中的-3和-5吵架了,-3说:我实际上比你大,你应该叫我哥哥,应该尊敬我。-5说:我的绝对值比你大,你叫我哥才对。

他们吵的不可开交,想找个人评理,你能帮他们评评么?

第1页画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下列数-3.5,3,-2,0,1.5,-(1)你能说出数轴上点的特点么?(2)用把上面的数连接起来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

复习数轴并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让学生温固而知新。

第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公约数教学设计(优质20篇)篇二十

教学目标:

1、观察感兴趣的生物的外形、结构特征、模仿他们的样子设计出有趣的建筑;

2、通过观察、比较感受建筑物的美,在学习中体验发现和创造的乐趣;

3、培养有喜欢大自然的情感,有创造性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由生物的外形特点联想和设计奇妙的建筑。

教学难点:

如何设计出奇妙的建筑,让生物的特点与建筑的特点巧妙地结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将准备好的玉米棒、贝壳或仙人球实物带入课堂,然后开始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课堂用语:老师现在要拿一些很棒的东西给大家看:“这是什么东西?”你们可别小看这些东西哦,知道吗?世界上有些非常著名的建筑还是模仿他们的样子设计出来的呢!

2、拿一种实物出来提问,了解模仿它的原因(从实物的外形、结构特征和色彩去分析)。

提问:你知道为什么要模仿它的样子设计吗?

学生:因为它的形状是圆的,表面长着很多刺,外形既特别又有趣。

问:那么有趣设计,你们觉得奇妙吗?

好!那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奇妙的建筑”,好吗?

幻灯出示课题。

(板书:奇妙的建筑)。

二、探讨与想像。

1、刚才我们了解到有些建筑是模仿一些生物、植物或者是动物的'样子来设计的,那在我们学习设计建筑前先来观看一些图片,进一步了解建筑。

2、幻灯演示图片:

(3)同桌讨论。

小结:从刚才看到的建筑、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呢?是什么呢?

回答:他们的外观、结构都很独特,很奇妙。

提问:谁来说说你准备设计一组怎么样的奇妙建筑?

三、引导设计。

我们如何来设计一组奇妙的建筑呢?

想一想:

模仿什么东西把奇妙的建筑设计出来呢?

步骤:

1、构思(模仿什么东西来设计?)。

2、起稿(画出建筑的形状)。

3、上颜色(注意色彩的搭配)。

4、调整画面。

四、同桌讨论后作画。

五、评一评,比一比。

1、作品展示:画好的作品拿上展板展示。

2、自我评价:作者发言,你设计了什么样的建筑物?是怎样想出来的呢?

3、他人评价: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可以从建筑的奇妙、结构、特点和色彩去评价)。

1、让学生掌握吹塑纸版画的制作过程。

2、让学生体会颜色的和谐之美,并创造出一些很有趣味的绘画内容。

教学重点:

吹塑纸版画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

制版和上色。

教具:

水粉颜料,水粉纸,吹塑纸,画笔,小铁夹,一些大小粗细不一的铅笔或硬笔,以及圆珠笔,静物。

学具:

水粉颜料,水粉纸,吹塑纸,画笔,小铁夹,铅笔或硬笔,以及圆珠笔。

教学过程:

一、出示吹塑纸,让同学猜猜这是什么材料?

板书:吹塑纸版画。

二、简介版画:

版画是刻刀或其它工具在平面板材上作画,它不同于一般绘画,刻制一块版画即可印出多幅同样的作品,版画主要分黑白两色和彩色的。

三、引入吹塑纸版画的印制方法:

(一)水粉颜料印制的,称水粉印吹塑纸版画(板)。

(二)用油墨印制的,称油墨印吹塑纸版画(板)。

四、吹塑纸版画需要经过三个过程才能完成:

(一)自画(二)自刻(三)自印(板)。

五、画前提示:

不论是油墨印还是水粉印都应选用细腻单层塑料纸板为好,新买的吹塑纸有一层油性物质,而粉印版画是水性颜料,往版子上涂色时会因为油水分离而产生水珠现象,因此有必要在制版前对吹塑纸板表面进行一番处理,可用毛巾蘸洗衣粉擦拭整个吹塑纸板表面,擦拭后再涂色时,颜色就会附上。

六、讲解吹塑纸版画。

1、它是利用吹塑纸这种材料,用圆珠笔、5b铅笔或自制粗细不同的硬笔,竹笔在上面用近似篆刻中阴刻的方法,直接刻画出所需要表现的内容。

2、学生动手制版、自画、自刻,以摆好的静物为例,3人为一组制作,两个人制版,另一个人在水粉纸上涂底色(一般以黑色为好)。

教师作巡回指导,刻外轮廓纸选用较粗的笔刻,稍微刻重一点。

3、印制过程:

a、固定一端。

b、涂上颜色,颜色不要涂得太多,注意留出轮廓线,颜色要浓要稠。

c、涂好一部分颜色后将画纸盖回版上,在相应的部位用手掌压扫,如印的效果不理想,可以重印。

(注:1、涂色可以一次用沾有一种颜色的笔,将所有的部分一一涂好;2、粉印除平涂外,也可采用又叠印的方法,产生一种特殊的肌理效果。)。

学生动手涂色。

七:简介油墨印吹塑纸版画。

八、教师总结:

吹塑纸版画的最大特点是取材容易,工具简单,制作方便,费用低廉,效果独特,可以拓印多幅原作。

今天这堂课就学到这里,同学们,祝愿你们用你们手中的画笔描出你们心中的美好蓝图。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相关范文推荐

    绩效工资考核实施方案范文(19篇)

    实施方案的制定应该注重具体的细节和可行性,同时要考虑到整体的目标和战略。下面这些实施方案范例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的,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团西二小现任具体学科教

    入党积极分子党课培训班心得体会范文(15篇)

    入党积极分子是指在党的组织关系没有建立之前,积极参加党的培训和组织活动,具备一定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有能力胜任党员工作的人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入党积极分子

    高一军训闭幕式学生代表发言稿范文(20篇)

    发言稿的撰写要注意使用生动的语言,通过恰当的比喻和幽默的叙述方式引起听众的兴趣。希望以下这些发言稿范文能够激发你们的创作灵感,提升你们的演讲水平。大家好!我是x

    总监工程师个人年终总结(模板12篇)

    个人总结是一次对自己学习和成长的审视,它给我提供了改进和进步的机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在20xx年的工作

    成功在于坚守大全(22篇)

    优秀作文是通过对主题的深入思考和良好的结构组织,使文章更加丰富和有说服力。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脍炙人口的优秀作文例子,一起来品味吧。一上三年级,我就开始练习打乒

    校长在读书月上的讲话稿(汇总20篇)

    讲话稿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演讲者的表达能力,还与讲话稿的质量和准备程度密切相关。如果你对讲话稿的写作感到迷茫,不妨看看下面整理的一些讲话稿示例,或许能给你一些灵

    中秋节慰问活动方案策划大全(24篇)

    策划方案还应该包括对关键环节的详细规划,确保项目或活动的成功实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个策划方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中秋佳节即将来临

    按揭房转让合同(模板14篇)

    转让合同需要双方自愿签署,并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转让合同范文,供大家参考和思考。注明:甲方于11月30日以按揭的方式向******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通用17篇)

    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计划可以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计划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1、认识有关天气的字词,学会7个新生字。2、巩固汉字书

    临床实习个人总结(通用22篇)

    总结是对个人经验的沉淀和提炼,可以帮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应对挑战。想要写好个人总结,需要多读一些优秀范文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