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认识时间单元教案(精选19篇)

时间:2023-12-06 作者:FS文字使者

通过制定一年级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控制教学进度,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下面是一些一年级教案范文,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

教案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认识时间单元教案(精选19篇)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组。

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范读课文,把握要义,补充课题。

1、你们喜欢故事吗?

2、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板书课题),你们认真听,想想讲的是谁的什么事。

3、读课题,思考:课文讲了司马光做了什么?你觉得司马光怎么样?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指导分小组学习,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能干。

(1)、标出自然段番号。(2)、圈生字、画出带有生字的词。(3)、交流认识这些字的好办法。(4)、组长检查。(5)、读通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检查巩固生字,理解词语,读喜欢的段落。

1、开火车读生字。

2、说说你们小组用了哪些识字的好办法。

3、(投影)出示课后练习“读读说说”,男女同学比赛组词语。可板书部分词语。

4、用“缸、块、劲、砸、救”做猜字游戏。

5、读课文。喜欢读哪段就站起来读。

(四)、读读看看想想。

1、(多媒体演示):上面是一个大花园,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有装满水的大水缸。

(1)、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是什么地方?这地方有什么?谁能用书上的话告诉大家?

(2)、这时发生什么事了?你的心情怎样?谁来读一读。

4、继续出示图画:司马光。观察司马光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动作是怎样的。

谁来读一读?

5、结果怎样?这时,你的心情怎样?全班一齐读书告诉老师。

(五)、写字。

1、读一读今天要写的字,说说你有什么新发现。

提示:我们学的哪些字有双耳旁?左双耳和右双耳的字分开板书。

2、记住哪些字有困难?哪些字容易出错?说说你的好办法。

3、这些字怎样写才好看?

4、示范“那”、“都”的写法。

5、巡视、指导,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六)、自由练习。

一边读课文,一边想,我该怎样读、怎样讲、怎样演这个故事。

(七)、拓展性学习。

把自己当成司马光,想想自己会怎样做。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登山游戏。

1、登山游戏。

(1)、画出山的简易图,贴上词语卡片,请小朋友读一读。

(2)、分组比赛读,读正确了的在山顶画上小红旗。

2、这节课你想怎样学课文?

(二)、学重点段:勾画词句,读读演演,细心体会。

你觉得课文最精彩的是哪些自然段?

1、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给“慌了”打上点。

(1)、从哪些表现看出他们“都慌了”?用横线勾出。

(2)、怎样读才能读出小朋友的“慌”?试一试。个别范例指导。

2、司马光表现怎样?给“没有慌”打上勾。

(1)、从哪些表现看出他“没有慌”用波浪线勾出。

(2)、你想怎样表现他“没有慌”?试一试。

(3)、司马光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

3、领读“别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没有慌――”

4、你觉得司马光的办法怎样?你想怎样夸一夸他?

5、如果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

(三)、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课文:朗读、表演、讲故事愿意怎样来表现这个故事?

根据自愿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读故事、演故事、讲故事的三部分,第部分学生找自己喜欢的伙伴共同学习。为每部分学生提出要求。

板书:读:心情语气快慢轻重演:读想演讲:读圈讲。

(四)、背诵:有情有味,熟读成诵。

1、喜欢朗读故事的小朋友,把这篇课文有感情地读读,让大家欣赏,好吗?大家觉得怎样?像他们这样读读。

2、这个故事多么生动啊!谁能把它背下来呢?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背一背吧。

3、谁背得快?来领着大家背。说说你为什么背得这样快的。

4、互相背一背。

(五)、教学效果测评。

1、读第一句,想想该填上什么词,再读读,看看填对没有。读第二句,看看和第一句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然后说一说。2、比一比,“那里”和“哪里”有什么不一样。你怎样分清它们。读句子,想想句子的意思,再填空。检查一下,写对没有。

(六)、拓展性学习。

1、可以跟爸爸妈妈商量一下怎样查到资料,再动手查。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问一问。

2、回忆跟小朋友在一起玩时发生的事,有顺序地讲出来,如果能讲得生动一点更好。

七、作业设计。

想想看,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缸里的小朋友?

八、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没有慌。

(举起、使劲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有的……有的……。

文档为doc格式。

教案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认识时间单元教案(精选19篇)篇二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搜集、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分类整理的统计方法。

四、教学难点:能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等。

六、教具:小黑板、挂图等。

七、教学课时:5课时(其中有4节课是活动课)。

八、教学关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九、教学突破: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学生熟悉的事情出发,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十、单元小结:

一、课题:统计。

三、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搜集、整理数据。

四、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分类整理的统计方法。

五、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整理数据方法。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等。

七、教具:小黑板、挂图等。

八、教学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老师手中拿的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吗?怎样才能知道装的是什么?

(二)教学例1。

1、教师小黑板出示条形统计图,并说明:图中的四根条形柱分别表示下面所列花的朵数、统计时,有几朵,就在条形柱上涂几个小方格。

2、师:小朋友们,请仔细看图,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先看图交流后,再全班汇报。师:你能提出些什么问题?指名提问并解答。(主要是比多比少的问题。)。

在集体活动的基础上,分小组进行提问练习:一生提问,一生回答。师小结:刚才大家的提问都很不错,老师也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例2)。

(三)教学例3。

1、师:你们喜欢这四种颜色的哪一种?大家先不要着急回答。喜欢红色的举左手,喜欢黄色的举右手,喜欢蓝色的拍手,喜欢紫色的摇头。

2、师:小朋友们都在动,老师还是不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人多,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办法吗?让学生同桌互议后发表。

3、师小结:这些方法都不错。请同学们分小组,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在你喜欢的颜色下面作记录。

(四)教学效果测评。

生活中的统计。师:统计的作用很大,生活中常常用到。例如,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家里每个月都要交水费、电费等,那么就要统计电的度数,水的吨数。大家想想我们生活中还要统计哪些数据?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份统计表,让学生合作完成。

十、课后小结:

文档为doc格式。

教案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认识时间单元教案(精选19篇)篇三

出示各种整时半时的钟面,学生说出时刻,复习巩固钟面认知。

师说:今天我们就一起继续来认识时间。

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学例1的图。

师问:图上是什么?

上课的时间是多少?你知道吗?

时针指在什么位置?”

像图上的同学们每天上课都有固定的时间,都要用到时间。看来,时间和我们密不可分。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2.识钟面刻度。

(1)认识钟面。

教师演示教具钟面。并指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学具钟面。

说一说从钟面上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回答。

钟面上有12个数字,这12个数字按1至12的顺序围成了一个圈。12在最上面。

这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

钟面有两根针,时针和分针。

老师小结:钟面上的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12个大格,这12个数字表示12个刻度。每个大格里面有什么?(每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

(2)教学“时”、“分”。

时针从一个数字转到下一个数字,转了一大格是1小时。(演示教具钟面)。

时针从刻度2转到刻度3是1小时。时针从刻度3转到刻度4也是1小时。

自己拨一拨学具钟面,拨出1小时。

我们再来认识分针,分针转过1小格是1分钟。

1分钟有多长呢?我们来体验一下。

请同学们数自己的脉搏,看1分钟脉搏跳多少次?

刚才大家数脉搏的这段时间就是1分钟。

我们再来看钟面,分别从刻度12转到刻度1,一共转过了几个小格,是多少分?(转了5个小格,表示5分钟。)。

再用同样的方法数下去,刻度2、3……分别表示多少分?(要求学生在括号里填出相应的数)。

再让学生观察:分针转一周,共转过了多少小格,是多少分钟?

(3)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读出某些比较特殊的时间。

a:同学们小组讨论:如何读出钟面上的时间?说一说自己在平时是怎样看钟的?

b:出示钟面:说一说是几时几分?

(先看时针指在9过一点儿的位置,所以确定是9时多,在看分针指向刻度1,分针从刻度12转向刻度1,分针指向刻度1,对应的是5分,所以这个时间是9时5分)。

c:出示第三幅图,说一说是几时几分?

(4)教学时与分之间的进率。

a:师演示教具钟,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c: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时针从一个数字转到下一个数字是1时,而分针同时正好转了一圈是60分,所以1时就是60分,即1时=60分。

d:生拨学具钟,体验一下。

三、巩固运用。

1.老师在钟面上拨出下列时间,指名让学生说出钟面上各是几时几分。

3:158:503:05。

2.练习十五第1题。

(1)学生说一说每一幅图中的学生在做什么,

(2)学生说一说每一大格的刻度分别对应多少分,读出时间是几时几分,

(3)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时间。

3.同桌共同操作学具钟面,拨出下列时间。

4:305:05。

四、作业。

1练习十五第2题。

教案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认识时间单元教案(精选19篇)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的时间。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3、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从小培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认识钟面及整时。

教具准备:钟面模型、学生学具钟面、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喜欢。

师:那么,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吗?

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生1:我喜欢美洋洋,因为它可爱。

生2:我喜欢灰太狼,因为他永不放弃。

生3:我喜欢喜洋洋,因为它机智勇敢。

师:愿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像美洋洋那样可爱、美丽,在学习中像喜洋洋那样聪明、机智、善于动脑。这节课让我们看看谁更像喜洋洋拥有一个智慧的头脑,像灰太狼永不放弃。好!上课!(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谜语导入。

(一)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请你们猜猜它是谁?师说谜语:(有个好朋友……)。

师:谁猜到了?(生可能说:闹钟)。

1、师:闹钟的兄弟姐妹可多了,你们想去钟表大世界看看吗?(想)好,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形形色色不同的钟表)。

2、师:像这样挂在墙上的钟叫挂钟,像这样的叫电子表。

3、师:要想和这些钟表交朋友,了解钟表的秘密,首先要学会认识钟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联系生活,感知钟表面结构。

1、师:请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

(1)仔细观察两根指针:哪根是分针、哪根是时针,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会说分针长,时针短)。

(2)钟面上还有什么?(有12个数)一起按顺序数一数这些数字朋友。12个数字把钟面平均分成了12个大格。

2、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钟面,请指着钟表学具和同桌说说:哪根针是分针,哪根针是时针?有什么区别?开始吧。

3、介绍顺时针。

师:分针、时针都是顺着箭头方向不停地旋转。把它称为顺时针转动。

(二)教学整时。

师过度:同学们,你们认识时间吗?(生:认识)看来同学们的生活经验还真不少。那么现在我们就试着认一认时间。

生说:这是早上7点,妈妈在叫孩子起床。

师:你从哪看出是7点?7点是口头语,正确的书面语是7时,谁会说7时?(指名学生说)。

师:谁能说说7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几?(生答:……)。

师:你真是个爱观察的好孩子。

师说明: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就是7时。谁能像老师这样说。(指名学生说)。

2、板书7时,这是整时的第一种表示方法叫中文表示法。第二种是电子计时法.1个数字加上冒号再写两0,7时也可以写作7:00。

3、请同学们再用刚才的方法,说一说下面3个钟面上的时间。

生说时间(……)。

师小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谁能像老师这样说。(指名小组说)。

师: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这就是认识钟面整时的方法。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一)、学习拨钟表。

师: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是拨钟小能手。

1、师:请同学们分小组按我说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

(1)第一组请拨3时。

(2)第二组请拨6时。

(3)第三组请拨8时。

(4)第四组请拨9时。

过渡:刚才同学们把时间拔得又快又准,真是太棒了!

2、介绍“快几时了”、“几时过一点儿”

教师明确:像这样分针快指向12,时针指向8,我们把它叫做快8时了,请同学们读“快8时了”;像这样分针超过12一点儿,时针指向8,我们把它叫做8时过一点儿,请同学们读“8时过一点儿”。

3、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一位好朋友--小明,你们欢迎他吗?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85页,让我们走进小明的生活,看一看他的一天什么时间在做什么?(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学会说“小明几时在做什么”小明几时在做什么。)。

4、请你快速写出图上的时间。(生在书上写,师巡视指导2种写法,每组选代表展示书写时间)。

(1)汇报出示:(先出示电子表表示法,再出示中文表示法,两种方法都可以)。

(2)特殊钟面12时,6时。

提问:12时为什么只有一根针,是表坏了吗?(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重合在一起,就只能看到一根指针)。

师:6时钟面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有什么特点?(两根指针在一条直线上)。

师小结:6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12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重合。

(4)小明9时在做什么?9时出现了两次,为什么做的事完全不同?(原来一天时针要转两圈,有上午的9时,经过中午、下午,又有了晚上的9时。因此,有时为了准确表达时刻前面还会加上上午,下午、晚上等表示时间词语。)。

师:那就表扬自己一下吧。

(三)第三关:找朋友。(出示课件)。

1、第一关:找朋友,连一连。

2、第二关:说出此时钟面上的时间,再说说过1小时是几时?

3、第三关:找规律。

四、统计夺红旗结果。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的快乐吗?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引导总结本课知识点)。

教案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认识时间单元教案(精选19篇)篇五

教学内容:

练习十五第5—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钟表的读法和时刻的写法,能比较熟练地说出钟表上的时间,并能在钟面上拨出指定的时刻,正确、熟练的记录时刻。

2.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进一步提高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通过关注升国旗,培养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

1.能正确读出整时和几时几分的时刻。

2.读准钟面所表示的各个时刻。

教学准备:

视频仪,教学挂图,教具,学具钟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1.投影出示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及升旗时间和降旗时间。

提问:你知道我们中国国旗的知识吗?

仔细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

(照片是在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拍摄的,照片有国旗班的叔叔们正在准备升旗。升旗时间:4:48;还有降旗时间:7:37)。

我们都要热爱我们的.国旗。

2.我们已经学会了读时刻和写时刻,谁来说说怎样读时刻和写时刻?

这节课,我们来进行有关认识时间的练习。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一)基本练习。

1.读时间。

师:刚才我们是8:10上第一节课,现在已经过了5分钟,现在是几时几分?(8:15)。

你是怎么想的?看谁能想到和别人不同的办法?

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不同的想法:

(1)5分5分的数。(2)1分1分的数。

(3)通过钟面判断分针的位置,再读出时间。

(4)用加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2.拨一拨。

老师说出一个时间,让学生在钟面拨出来,再说方法.。

9时5分。

(先把时针拨过刻度9,指向刻度9和刻度10之间,再拨分针指向刻度1,表示5分。

2时35分。

7时43分。

(先把时针拨过刻度7,指向刻度7和刻度8之间,,再拨分针指表示示40分,将分针向前拨3小格,麦示43分)。

师小结:几时,时针就刚走过几时;几分,分针就从12走过几个小格。

(二)综合练习。

1.找朋友。(课本练习十五第6题,)。

把时间和相应的钟表连起来。

(让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几生答案,全班交流。)。

2.拨一拨,填一填。(练习十七第7题。)。

投影出示钟表图。学生拨一拨学具。

(1)现在是几叫几分?(3时)。

想一想过5分是几时几分?(过5分,分针再向前转过5小格,指向刻度1,过5分是3时5分)板书:过5分是:3时5分,3:05。

(2)现在是几时几分?(9时33分。)。

想—想过2分址几时几分?(过2分,分针再向前转过2小格,正好指向刻度7,过2分是9时35分。)板书:过2分是:9时35分,9:35。

(3)现在是几时几分?(5时45分。)。

想-想过6分是几时几分?(过6分,分针再向前转过6小格,正好指向刻度lo前面1小格,过6分5时51分。)板书:过6分是:5时51分,5:51。

(4)现在是几时几分?(7时22分。)。

想一想过10分是几时几分?(过10分,分针再向前转过10小格,正好指向刻度6前面2小格,过10分是7时32分)板书:过10分是:7时32分,7:32。

(三)提高练习。

1.出示“快乐的星期天”图。(练习十五第8题。)。

(1)先让学生按图中的四个事件顺序讲一下这个小朋友干了什么事?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讲一个小故事。

(2)看上面的4个时间,哪个最早,对应哪个事件?

(3)把四个时间利四个事件一对应,进行连线,看是不符合实际,

起床—8:07。

出门--9:15。

踢球—10:35。

回家—12:05。

(4)让学生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再讲一遍这个小故事。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一)自主检测。

1.小小填空知识多,可要认真做一做!

(1)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两个数字中间有()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钟面上长针是(),短针是()。

(2)时针走一大格是()小时,分针走一大格是()分钟,分针走一小格是()。

分钟,分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小时,时针走一圈是()小时。

(3)早上,哥哥和妹妹同时从家去学校,哥哥7:30到校,妹妹7:35到校,()走个快,()走得慢。

(4)我们现在所学的时间单位是()、()。1时=()分。

(5)时针和分针重合在一起是()时整,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线是()时整。

2.我会认时间,我是守时好孩子。

3.挑战对与错。(选一选)。

(1)吃一顿饭用了()。

a、30分b、5小时c、50秒。

(2)我们的课间休息时间是()。

a、25小时b、15小时c、10分钟。

(3)上一节课是()。

a、45小时b、45分c、45秒。

(4)1小时可以写成()。

a、1:0b、1c、1:00。

(二)评价完善。

一生汇报答案,其余自我核对,矫正错误。

四、归纳小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了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感觉自己表现的怎么样?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基础:1.找朋友。

拓展提升:

(生活体验题)家里的报时钟真有趣,几点钟就响几下,每半点钟也要响一下。有一次,丁丁听到钟响了一下,没过多久又响了一下,过了一会又响了一下。你知道这三响各是什么时间吗?请写下来。

第一下:___,第二下:___,第三下:___。

教学反思:

教案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认识时间单元教案(精选19篇)篇六

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列举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同学们,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用什么来付款?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每5套人民币,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3、出示其它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认。

4、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呀,请你们按规律分一分。

5、请看到书上的47页,你发现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样的叫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三、换钱游戏:进行简装的计算:

四、实践活动:

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元、角之间的关系,下面同学们通过活动,看能不能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1、老师手中的1元钱,能换你手中几张2角钱?

2、这个玩具1元1角钱,有几种付钱的方式?(四人小组讨论)。

五、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呀,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50页。

教学目标: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3、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模拟人民币,挂图,物品。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2、按质地分办哪两类?

1元=()角1角=()分。

一张2角可以换()个1角。

讲授新课。

1、老师拿了14个1角的硬币去买书,你们觉得这样方便吗?谁能帮我想一个好办法?

(换钱)怎么换?小组讨论。

可以用10个一角去换1张1元,2个1角换一张2角。原来12角=1元2角。

请学生填空:3元8角=()角26角=()元()角。

你是怎么想的?

2、同桌利用学具互换人民币。

3、黄老师在商场中看到了价格牌上是这样写的:笔记本1.50元(问这1.50元是多少呢?)。

4、看其它文具的价格,把对应的用线连起来。

本子0.50元5角。

墨水3.00元35元。

书包35.00元7元8角。

尺子1.20元3元。

彩色笔7.80元1元2角。

5、如果我要买一本本子和一把尺子,你们会计算吗?

如果我用10元去买一瓶墨水,该找回我多少钱?

6、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板书)。

实践活动。

让学生分组利用学具来进行买东西的实践活动。

教学反思:

教案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认识时间单元教案(精选19篇)篇七

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看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四、单元知识点列表。

编号知识点内容。

第38页例1。

五、各知识点的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1、让学生观察例1的条形统计图与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明确横向条形统计图的横轴表示数量,纵轴表示品牌。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时,让学生看清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并规范作图,最好要求都用铅笔作图。

3、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决策,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评价要点1、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或提出简单的问题。

评价样例a级(易):教材第38页例1。

b级(中):无。

c级(难):无。

教学建议1、让学生先弄明白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的好处;

3、规范作图,建议用铅笔作图;

4、让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如可以发现谁最高,谁最矮,谁最胖,比较两名学生的身高、体重相差多少。然后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在统计图中用一条虚线画出正常值,可以方便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在正常值以上还是以下,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如加强锻炼)。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评价样例a级(易):教材第38页例2。

b级(中):教材第41页第3题。

分析:因为除了起始格表示90个单位以为,其他格表示多少个单位需学生通过李明和王鹏的游泳成绩来确定,从而确定纵轴上每格的数值,最后确定其他学生的游泳成绩。

存在问题:出现半格数时,学生比较容易把半格表示的数当做是1格表示的数。

解决对策:通过其它格子呈现的数据作对比。如左图中,可用130~150之间是两格,即1格就是10秒而不是5秒。

c级(难):无。

2、区别平均数与平均分的不同意义,让学生明白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不是每个学生收集到的矿泉水瓶的数量,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相当于”把4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总数平均分成4份。

评价要点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评价样例a级(易):第42页例1。

b级(中):

判断题。

1、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米,小强身高1米20厘米,他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耍肯定安全。()。

2、利民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3、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李强是学校篮球队队员,他的身高可能是156厘米。()。

c级(难):

2、用平均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平均数=总数/份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评价要点1、学生能用平均数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2、学生能用平均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评价样例a级(易):教材第42页例2。

b级(中):某足球队想引进一个前锋。最近5个赛季进球率。

运动员甲:23,17,18,24,23。

运动员乙:/,/,26,22,24。

运动员丙:30,12,/,26,20。

“/”表示这个赛季没参加比赛。这个足球队该引进哪个运动员?

主要存在问题:

1、计算总和时出错。

2、求一组数的平均数时,把数字的个数看成是总份数。

典型错例:

(15+13+7+9)4=11(个)。

解决对策:

1、加强连加的计算;根据平均数在这组数中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来估计与验算;可用移多补少的方法验算。

2、根据题意对比练习,找准总份数。

教案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认识时间单元教案(精选19篇)篇八

单元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能够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3、理解折扣、纳税、利息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

4、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单元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单元难点:

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2、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答:(1)7米是10米的几分之几?

(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

(引导学生说出: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二、新授。

1、教师举几个百分数的例子:这次半期考,全班同学的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超过了50%;体检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近视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64%……像100%、50%、64%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2、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

3、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4、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6、教学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三、练习。

1、完成p78“做一做”第二题:读出下面的分数。

2、完成p78“做一做”第一题:直接在书上的横线上写出对应的百分数。

3、p79练习十九第4题:读出或写出报栏中的百分数。

4、“做一做”第四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分数和百分数在意义上有何不同。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九第1~3题。

教学追记:

本堂课,我从三个层次入手。第一层:联系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第二层: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第三层:教学百分数的读写。三个层次,思路清晰,教学层次明显。其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上,并及时与分数做了比较,教学结构较为严谨。

教案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认识时间单元教案(精选19篇)篇九

单元教学目标:

1、1、              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2、              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3、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课程标准中相对的知识技能目标: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小明的一天(1课时)。

教学目标:

1、1、              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点。

2、2、              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3、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会认读整进、半时。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认识整点与半点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1、              教师先出一个谜语,让学生猜一猜。

2、2、              出示各种漂亮的钟,激发学生认识钟表的欲望。

二、说一说。

1、1、 说说课本当中,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结合小组讨论。

2、2、 小朋友的一天又是怎样度过的呢?

三、认一认。

具体地说说小明几点在干什么?

一、三、         比一比。

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半时和整时的区别,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讨论完后请小组长代表发言,最后教师作出总结。

二、四、         结合实践。

1、1、              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时间的。

2、2、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三、五、         练一练。

1、1、              第1、2题都是巩固钟表的认识.

2、2、              小调查是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说一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作为一次家t作业,第二天来进行组织交流。

教案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认识时间单元教案(精选19篇)篇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付币,换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认识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难点是在取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1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超市图)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呀!今天老师也带来了许多的东西,小朋友想要吗?(想)。

想要可没那么容易,老师有个规则:你们必须用钱来买。

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

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

(1)小朋友面前有1个小钱箱,请取出你认识的人民币,在小组内介绍一下,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

(2)谁愿意将你认识的人民币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这是1元。(电脑显示)。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看颜色。看数字。(点击电脑闪烁数字)。

教案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认识时间单元教案(精选19篇)篇十一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后的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的前后位置的顺序。

2.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前后位置的确定及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初步感受前后的概念。

师:今天大家坐的可真整齐,愿意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以下你自己吗?(学生纷纷举手,向听课老师自我介绍。)。

师:能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和你相邻的同学吗?(教师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学生进行介绍。)。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在介绍时都用到了两个意思完全相反的字?是什么字呢?

生:是前、后两个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前后的知识。

板书:前后。

二、观察讨论,进一步理解前后的概念。

电脑出示:5个小朋友跑步的画面。

生:(生纷纷举手。)。

1.我看到小明跑在最前面,洋洋跑在最后面。

2.我看到田雨的前面是小明,田雨的后面杜杭。

3.田雨在杜杭的前面,小亮在洋洋的前面。

4.小亮在田雨的后面,杜杭在小亮的前面。

5.小亮的前面有3个同学。

……。

师:还有想说的吗?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看到的情况用前后位置的关系来描述一下。(学生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三、亲身体验前后的相对性并加深理解。(老师设计了一个找前后的游戏。)。

师:向后转。现在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

1.因为发生了变化。

2.因为脸朝的方向不一样了。

3.因为方向发生了变化,前后的位置就不一样了。

师:真聪明!(教师进行小结)我们说一个人或一个物在前面还是在后面,首先要看面对的方向或者和谁比,面对的方向不同,前后的位置就不同。

四、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电脑展示:同学跑步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这幅图和第一幅图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跑的方向不同了。

师:那么,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把你看到的情况和同学交流一下。(4人小组交流,不做统一要求,只要能分清前后位置就行。)。

2.(电脑出示:站队上车的图,提出下面的问题。)。

这些人在干什么?

谁站在队伍的最前面?

小明站在解放军叔叔的()面。

小明的前面是(),()在小明的后面。

……。

你除了知道前后的位置关系以外,还想到了哪些数学以外的知识呢?

生:上车要守秩序。

小明很守秩序。

大家都尊老爱幼。

大家看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电脑出示:小动物进行游泳比赛的场面并提出问题,学生一一作出解答。)。

(1)小花狗在小白狗的()面。

(2)小黄狗在小花狗的()面。

(3)游在最前面的是谁?最后面的是谁?

(4)如果继续游,他们的前后位置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有什么样的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

生:

1.可能小白狗游到了最前面。

2.你看小黄狗努力的样子,我想他一定会游到最前面。

3.小花狗和小灰狗相差很近,小花狗一定会游到最前面。

……。

(电脑出示最后一幅画面,并提出问题。)。

师:(1)这位老师在干什么?猜猜看,他们今天学的是什么知识呢?

生:肯定是有关前后的问题。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他们排的很整齐。

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这样排的位子。(指一排一排的排列)。

师:猜猜看,从前面数第10个小朋友在说什么呢?

生:我排在最后面。

师:从前面数第2个小朋友又在说什么呢?

生:我在××的前面,我的前面是××等等。

师:从前面数第8个小朋友可能说什么?

生:

1.今天的课真有趣,原来我们学习的是前后的知识。

2.我的后面是××,我在××的前面。

师:能把你看到的情况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吗?(小组进行交流,然后找代表发言。)。

五、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师:有关前后的知识生活中到处都有,观察一下你的周围,你能用前或者后说一句话吗?

生:

1.老师站在我们的前面。

2.老师的前面是我们。

3.我们的教室在学校实验楼的后面。

4.我们的后面有很多听课的老师。

……。

六、畅谈收获,评价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文档为doc格式。

教案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认识时间单元教案(精选19篇)篇十二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1时=60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单元重、难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谈话法等。

五、教具:小黑板、挂图、有关的多媒体课件等。

六、突破方法: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学具、教具加以突破。

七、单元课时:6课时(其中有4课时是活动课)。

八、教学关键:通过实践和练习,使学生明白知识的规律,灵活掌握知识并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九、单元小结:

一、课题: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页例1练习十五1-3题。

三、教学目标: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

1时=60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

1时=60分。

五、教学难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

60分。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等。

七、教具:小黑板、挂图、等。

八、教学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

“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的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自已的一些作息时间吗?(教师板书)。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时半表示时间,还有些同学能用8:10的形式来表示时间。

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出示现在的时间钟面),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2、认识钟面。观察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习, 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大家交流交流,说一说。

(二)、直观演示,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分。

(1)、引导学生观察分针。(实物钟,演示分针走1小格)。

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2、认识时。

钟面演示:移动时针,让学生说出走到几时了,要注意引导。得出结论: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1时。

3、认识时间。

(1)教学例1第一个钟面。

(2)教学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两种表示方法在上学期已学过,在此让学生注意在写3时5分时,要在两点后面加一个“0”写作:“3:05”)。

(三)、动的手实践、巩固新知。

1、教师拔钟,学生说时间。

2、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拔钟,另一个同。

学说时间。

3、教师说时间,学生拔钟。

(四)、教学效果测评。

1、完成课本“做一做”第1题。

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3、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4、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师生互动游戏操作,认读时刻,

师拔生说、生拔师说,同桌一人拔一人说,并交换。

十、课后小结:

教案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认识时间单元教案(精选19篇)篇十三

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直观感知,感受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别。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一)变化及变化原因。

在陶老师做一年级上册教材介绍时,也提到了这部分内容的变化。之所以这样变化,原因有三个。

一是在实验中老师们觉得合并编排,一上认识的图形太多,学生不容易掌握;同时由于儿童对几何形体认识的心理特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容易混淆;二是一下原来的这一单元“图形的拼组”在教学时内容不好把握,深不深浅不浅的。

所以我们在修订时对于这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由于儿童认识几何形体易受到生活经验的影响,而生活中容易找到与几何体(也就是立体图形)相似的实物(因为物体的存在,大量表现为几何体的形式),但却难以找到与平面图形相似的物体的某一部分(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儿童认识几何形体要经历一个由粗略到精细的过程,即容易掌握和发现形体或物体的明显的外部特征,而常常忽略形体或物体的主要部分、局部和细微部分,难以掌握形体的定义。这与儿童的观察力是密切相关的。如,儿童说皮球、车轮是圆形的;积木、盒子是正方形的'。日常生活中,说一个物体是“圆的”“方的”没有严格区分清平面与立体)。可见,对于儿童来说,学平面图形要比学习立体图形困难,因此我们在一年级上册安排了立体图形的认识,在一年级下册安排了平面图形的认识。

(二)教材呈现:安排了3个例题。

1.例题1:教学5种平面图形。

增加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将原来一下例1折一折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的内容移到三上“四边形”单元中。

增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出于两点考虑:一是因为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是放在三上的,教学时也比较尴尬,因为学生还没有学“平行”的知识,也不能提到平行四边形平行的特征,只能是初步认识一下;二是在这里认识平行四边形后,就可以介绍一些关于数学背景知识(七巧板)的内容,同时可以大大丰富图形拼组的内容。

移走原来的例1,就可以非常准确的把教学内容定义在“初步认识”这一程度上,方便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只要学生能够在一系列图形中辨认出给定名称的图形(即图形名称与图形之间能够建立联系)就可以了,能简单的、用朴素的语言说清楚判断的理由就可以了,不需要严格的、用数学的语言表述图形的特征并根据特征辨别图形。

编排层次同认识立体图形的编排大致相同。(除平行四边形外,基本与一上教材相同)。

从学生已经认识的立体图形的某个面引入,让学生借助立体图形描画出平面图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如何引入?(建议可以用美术课上用的那些石膏模型)。

再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分成5类(既要关注分类结果,更要关注分类的过程和分类的理由,因为学生对分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就对这些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抽象出5种平面图形,分别进行认识(给出5种图形的名称)。

随后“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上面学过的平面图形,通过再一次辨认图形,巩固几种平面图形的表象,同时建立起课堂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做一做”第2题安排了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借助立体图形画自己喜欢的图形的过程中继续感受平面图形的特征,在头脑里形成清晰的表象。这种活动素材,在实际教学时,老师可以加以利用也可以加以改造,比如有的老师仿照原来一上立体图形认识部分的做一做第2题,设计了“猜一猜,是什么平面图形”的活动,既避免了简单的辨认图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渗透了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强化了学生头脑中平面图形的表象。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几点:

(1)与立体图形的认识相同,老师们应该注意通过画、说、涂、拼、剪等活动充分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2)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水平比较低,还不能进行严密的逻辑证明。所以小学阶段教学的几何是实验几何,很直观,不是严密的几何证明。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只要通过活动、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几何形体的特点就可以了,不必要拔高要求。

(3)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渗透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关系的素材(主题图,练习第6、7、8题),让学生去体验、去区分。

2.例题2:平面图形的拼组(除多了平行四边形、删掉小棒摆外,其余与一下例2同)。

通过让学生用所学的平面图形进行拼组活动,初步体会各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进一步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另一方面为以后的学习(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面积公式的探索,组合图形的认识等)、积累一些感性的经验。

注意:这里只让学生直观地、用朴素的语言说出拼出来的图形是什么平面图形就可以了,不要求用规范的数学语言、严格的证明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

3.例题3:解决问题的内容。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关于平面图形的知识和活动经验,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形。使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并通过对七巧板的实际操作解决问题。

这里需要提出的是七巧板的引入。对于学生来说,七巧板是一种非常熟悉的玩具,而且制作也非常简单(只要用一张较厚的纸,照七巧板的图样剪成7块就可以了)。从历史上来说,它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之一,而且具有丰富的价值(清朝王其沅著有《七巧八分书》共8册,收集了大量的七巧板拼成的图样;很早就传入欧洲,在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藏有一本桑下客著的《七巧新谱》。欧美人把七巧板叫做“唐图”tangram,在一些著作中常常提到。近代数学家把七巧板作为组合分析中的数学问题来研究,美国计算机专家道许还设计了一个“解决七巧板问题的探索程序”。近代的两位几何学家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一副七巧板只能拼出13种凸多边形。国外教材、ipad上等等,都有利用七巧板为素材的习题或者游戏。)。

因此,教材在例题之后在“你知道吗”版块里介绍了七巧板,对学生渗透数学文化的内容。

4.练习。

总体上练习的变化。

这次修订,我们对练习的编排下了很大的功夫。

针对实验中老师们提出的练习量少的反馈,我们对练习进行了调整,按课时来说,基本上每课时最少3题,最多5题。

同时,为了方便老师的教学,我们按课时来编排练习题,层次很清楚,老师们翻翻教材就能看出来。

此外,我们丰富了练习的形式,尽量使练习不重复,同时做好铺垫及相关知识的渗透,加强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比如本单元练习的第6、7、8题。

本单元练习的编排情况。

就这个单元的练习来说,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练习,有涂色的、有统计同类图形个数的、有分解和组合平面图形的、有拼摆有趣的图案的,有沟通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关系的,等等。这些习题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空间知觉、创造力、想象力等方面都有所体现,限于时间关系我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教案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认识时间单元教案(精选19篇)篇十四

1、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后进行的,主要引导学生应用比的意义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本节内容是平均分的延伸,跟分数乘法有密切联系,也是学习第十二册教材比例的基础。

2、本节内容设计比较灵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的方法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学情分析。

1、经课前了解学生对于比的意义理解得比较透彻,也非常理解、喜欢比的多种表现方法,而分东西时他们都喜欢用平均分,认为平均分最合理,也非常喜欢帮助别人分东西。

2、小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凡事都喜欢刨根问底,喜欢挑战各种难题,所以本人设计了由平均分向按一定比分配的策略,让他们的认知由平衡向不平衡发展。并一步步引导他们运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最终真正学到知识。

3、学生可能会认为为什么平均分分东西会不公平,为什么要按一定的比分才合理。

教学目标。

1、在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分配的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案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认识时间单元教案(精选19篇)篇十五

教学。

目标知识与能力:

100以内的数。

2.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认识100以内数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及探究、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重点。

难点。

分析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

方法利用情境图片、小棒、计数器等辅助教学。

教具。

准备情境图片、小棒、计数器。

板书。

设计农家乐。

(1)玉米有多少个?28里面有2个十和8个一。

(2)辣椒有多少个?10个十是一百。

教学过程。

(包括导引新课、依标导学、异步训练、达标测试、作业设计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到过农家乐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丰收季节的。

农家校园图片。

(出示信息窗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玉米有多少个?

(2)辣椒有多少个?

(教师有选择性地板书学生提出提出的问题。)。

活动二:认识100以内数的读写、组成。

(2)数一数。

师:玉米哟多少个?赶快数一数吧!

(学生独立数一数)。

师:谁愿意数给大家听?

(师指定几位学生,对于数20后面的数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2、摆一摆。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小棒,请大家用小棒代替玉米边摆边数出28根吧!

学生数完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摆小棒就能很容易地看出师28根呢?

(引导学生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看着你们的28根小棒,同桌相互说说28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里面有2个十和8个一。)。

师: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28吗?

(学生拨珠并交流想法,体会到几个十就是在十位上拨几个珠子,几个一就是在个位上波拨几个珠子,从而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意义。然后请学生在计数器相应的位置写出28,并读出来。)。

师:2在哪个数位上?表示什么?

8在哪个数位上?表示什么?

3、拨一拨。

(1)师:请同学们在计数器上从28拨到31,要边数边拨。(当拨到29时,问学生:下一个数是多少?30应该怎样拨出来?)。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33、34和99,并让学生说说数的组成。

思考:每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活动三:全课总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说一说今天在课堂上你表现的怎么样?

课后反思。

教学后记。

(包括达标情况、教学得失、改进措施等)。

通过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游戏情境之中,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给学生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加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充分利用情境图为学生的思维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可让程度较好的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抽象成数学算式。

教案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认识时间单元教案(精选19篇)篇十六

使学生在解决关于人民币的简单问题时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初步学会有序思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策略,指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

三、教学准备。

学具:书籍封面的图片纸。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题意。

1、出示情境。

教师:玲玲和妈妈在书店看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可是零用钱只剩下13元了,妈妈也没有带多余的零钱。于是,妈妈就跟玲玲说:“我们今天先买两本书,你就把13元正好花完吧,没有买到的书,我们下次再买。”玲玲这下有点犯愁了,该买哪两本书呢?同学们快来帮帮她吧!

2、理解题意。

出示问题:用13元正好可以买哪两本书?

教师:谁来读一读?

(预设)学生1:语气平淡,没有突出“正好”。

学生2:突出“正好”。

教师:有同学突出了“正好”两个字,那么“正好”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学生1:生活中的意思是不多也不少。

学生2:这道题中“正好“的意思是把这13元都花完,不剩钱。

3、揭示课题。

教师:玲玲该怎么选书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问题,寻求策略。

1、在尝试解决问题中获得方法。

教师:请你拿出第一张纸,用你喜欢的方式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老师巡视监控,收集学生信息。

(预设)学生会出现不正确答案:5+7=12(元)或6+8=14(元)。

教师监控:

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再次审题,重点理解“13元正好要花完”的意思。5+713,说明有剩余;6+813,说明超出了13元,只能等于13元。

教师引导学生把错误的算式变成对的。例如:

在算式5+7=12(元)中,把5换成6或者把7换成8。

教案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认识时间单元教案(精选19篇)篇十七

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认识一些交通工具,了解简单的相关知识。

4.拓展延伸,通过课后的练习,让学生初步感悟万事万物都有其内在的生存规律。

重点难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写好本课的生字。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认识一些交通工具,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以及它们适用的范围。

重点难点:认识本课的生字,写好本课的生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玩具模型。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题释题(7)。

1.同学们,周末或是寒暑假,爸爸妈妈会带你们去哪儿玩呢?(激活氛围)。

2.师追问:你们是怎么去的呢?(学生说什么,教师随机贴出常见的交通工具的图片)。

3.教师导入:这些就是交通工具。(板书课题:交通工具)。

4.指名读题,然后跟老师读。

5.认读生字:交、通、具。

二、自读课文(8)。

教师出示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1.圈出生字,拼读。

2.组长组织组员认读生字,互相帮助,说说识记的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准、读顺儿歌。

三、反馈(15)。

(一)生字认读。

(二)读好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试着读。

3.指名读,学生评议。

4.全班同学齐读。

四、朗读儿歌(10)。

五、布置作业(5)。

认读生字。

板书设计。

交通工具。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学习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在练说中感悟事物的规律,在读说中积累词汇。

重点难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写好本课的生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交通工具的名称,再次认读相关的词卡(10)。

1.上节课我们学了哪些交通工具呀?

2.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读。

3.全班齐读儿歌。教师点评。

二、读读说说(8)。

1.教师出示“跑得快”、“叫得欢”,学生读。

2.指导观察,学生反馈,教师总结。

3.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4.集体交流反馈。

5.提高练习,学会运用。

三、看谁说得多又好(7)。

1.从课文中找词填空。

火车在()跑轮船在()行驶。

汽车在()跑飞机在()飞。

2.出示课后的练习,小组内完成。

3.反馈。

四、指导写字(10)。

1.出示词卡,认读要写的字。

2.你们最想写好哪个字、

3.要求生按教师刚才教写字的办法小组内讨论该如何写好每个字,有疑难可以提出来集体解决。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五、布置作业(5)。

介绍你见过的交通工具。

板书设计。

火车汽车陆。

交通工具轮船海。

飞机空。

教案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认识时间单元教案(精选19篇)篇十八

知识目标:通过“你说我摆”的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

培养学生的想象、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积木、机器人。

一、复习引入。

1、复习位置与顺序:前后、上下、左右。

2、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

师:正方体有什么特征?(长方体,圆柱、球)。

二、发挥想象,练习拼排。

1、我说你做:搭积木游戏。

师:你们玩过积木吗?你能按老师的要求摆图形吗?愿意接受挑战吗?

(1)先放2个圆柱。

(2)在两个圆柱上放一个长方体。

(3)在长方体上放一个正方体。

说一说:你的球能从图形下通过吗?

2、自由想象:小小设计师。

师:用自己带来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形物体摆一个造型?试试看吧!

3、摸一摸,摆一摆。

(1)学生同桌玩“摸物体,摆造型”游戏。

(2)要求:一人发指令,另一人蒙眼听指令摸出物体并按指令要求拼搭。

(3)角色互换多玩几次。

和老师一起做: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

生:同桌互相说,全班汇报。

生:按要求摆放图形,同桌比一比,谁摆得又快又好。

生:自由拼图,边拼边说,同桌交流。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73。

第一题“你说我摆”。

(1)一人发指令,一人摆积木。

(2)角色交换。

2、p73第2题。

师:你能说出哪些物体的形状?这些物体是按怎样的方位和顺序摆放的?

3、数一数,填一填。

完成p73第3题。

(1)图中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2)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思考:用同样大的4个小正方形,摆长方体,可以怎样摆?摆正方体呢?

五、总结:你学会了什么?

生:同桌说一说,摆一摆。

教案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认识时间单元教案(精选19篇)篇十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初步认识钟表面,了解钟面的特征,会比较熟练地认读整时,会用两种表示方法表示整时。

能力目标: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讨论、比较、归纳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懂得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比较熟练地认读整时。

教学难点:会用两种表示法表示整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1、能告诉老师今天是几点起床的吗?那你是怎么知道起床的时间的?(看表)你们见过表吗,都在什么地方见过呢?(学生自由表述)今天老师就从不同的地方收集了各种各样漂亮的钟表,想一起看看吗?(课件播放“漂亮的钟表”)。

看到这些你又想知道什么?看来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都和钟表有关,那我们今天就来认识钟表。(揭题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初步认识钟表。

1、观察钟面。

把自己的钟面模型拿起来和同桌的比一比,看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可能的答案):

1)有1~12个数。一起数一数(1、2…)。

2)还有一些格子(有大格有小格)。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说明:2个数字之间是一大格。

3)钟面上有两根针,一根细细的长长的叫分针,一根粗粗的短短的叫时针。

4)辨别分针和时针。

生:用大拇指表示时针,食指表示分针。

5)、观察指针走动方向。

师:钟面上的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你能用手势告诉大家吗?

时针和分针都是顺着1、2、3、4……的顺序旋转。好象在画圈。

6)、归纳小结。

师:现在,你能介绍一下钟面吗?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有时针和分针。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二)认整时。

师:能说说这些数字,时针分针都是用来做什么的吗?(看时间)那你会看时间吗?

1、老师拔3时,指名说钟面上的时刻。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3就是3时)。

提醒:小朋友们都说对了,但在数学中,我们要把几点说成几时,谁能再说一说,这是几时?老师把这个时刻记录下来。(板书:3时)请在作业纸上写出3时。

教师再拔出另外两个时刻,让学生认一认,并说一说是怎么看出来的,再把所认时刻在作业纸上写下来。

生:(用一句话说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刻做什么)。

2、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四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的数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交流: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师:它们的共同点是分针都指着什么?(数字12)当分针指着12的时候,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现在,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看时间的,你能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吗?

小结:当分针指着12的时候,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象这样的时间就是--整时。

顺口溜: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

3、拨整时。

小游戏:老师拔时刻学生认,老师说时刻学生拔。(师生互动生生活动)。

(三)认识电子钟上的整时。

电子钟上的7时是这样表示的,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叫电子表示法。

2、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电子表示法“7时”是怎么写的?

几时就写几,然后写上“:”再写两个“00”。

3、把作业纸上的时刻用电子表示法写出来。

三、应用拓展。

看来呀,我们的生活真的离不开钟表,它时刻提醒着我们什么时刻该做什么。比如像老师早晨6时起床,7时我该上班了,大约中午12时我要吃午饭了。同学们你们的一天又是怎么安排的,能说一说吗?(指名一位同学说说,然后再互相拔一拔说一说)。

1、师:小明听到这里这么热闹,也赶来了。他还带来了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呢!

说说第一幅图:几时小明在干什么?请生上来写出两种表示方法。

a.投影教材第92页“小明的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师:你能用两种表示方法将“小明的一天”的作息时间表补充完整吗?

b.指名说说几时小明在干什么。

(7时刷牙,8时上课,10时做操,12时吃午饭,下午6时看动画片,晚上9时睡觉。)。

c.展示学生作品,评一评,看谁写得好。

2、课件显示“上午10时小朋友上课”和“晚上10时小朋友睡觉”两幅图。

请生说说:几时,小朋友在干什么?

师:为什么都是10时而小朋友做的事却不一样?

(一天有24小时,时针一天要转两圈。第一幅图是上午10时,第二幅图是晚上10时)。

五、课堂小结。

师:最后,老师要送大家一句谚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六、作业设计。

1、课后,你也在钟面上拨出几个时间考考爸妈和同学。

2、想一想,7:30在钟面上该怎样拨呢?

相关范文推荐

    在校生个人简历英语(专业16篇)

    个人简历的写作需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突显个人的特长和亮点。请查看以下个人简历样板,它们涵盖了不同职位和行业的关键信息。身高:177cm。性别:男。就业时间:民

    语文教科研工作总结(专业16篇)

    在写月工作总结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来总结经验,为以后的工作经验积累提供借鉴。以下是一些团队合作的月工作总结,通过团队的力量,可以更好地完成工作

    生产主管月述职报告(实用17篇)

    通过撰写述职报告,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更好地完成公司交给的任务。这些述职报告范文是经过精心筛选和整理的,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全国低碳日建议书(模板18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困惑,写下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和改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意见建议范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区统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专业16篇)

    撰写月工作总结是我们对自己工作成果的一次梳理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工作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以下是几篇经过修改和完善的月工作总结示例,可以帮助大家写

    临近期末升旗仪式的演讲稿(热门14篇)

    期末考试是对学生知识掌握和学习能力的一次重要检验,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水平。小编搜集了一些一年级到高年级学生的期末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贫低保申请书(优秀20篇)

    提交低保申请书是我们争取改善生活状况的重要一步,它能为我们争取到一定的经济资助。下面是一些成功申请低保的申请人所分享的经验和技巧,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

    小学电脑的自述(模板24篇)

    优秀作文往往能够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让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优秀的作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以下是一些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范文,希望能够对

    会高三班主任工作总结大全(17篇)

    班主任工作总结是对班级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的有力工具。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班主任的工作总结,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本学期工作已近尾声,为了今后更好地开展班

    美丽的小河边(专业19篇)

    优秀的作文不仅要有独特的观点和见解,还要有恰当的例证和论据支撑,更具说服力。小编整理了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借鉴。午饭过后,我来到小河边,阳光火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