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优质22篇)

时间:2023-12-06 作者:薇儿

范文范本是学习写作的重要教材,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吸收优秀作品的精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阅读以下范文时,请思考一下其中的亮点和特色,看看能否应用到您自己的写作中。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优质22篇)篇一

从隐性课程的特征可以看出隐性课程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和各种行为。在物质层面上,学校的校园环境、教学环境、生活环境、校园文化设施、校园艺术生态等都是隐性课程的载体;在制度层面上,学校的领导体制、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班级管理、评价体制等都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产生教育和影响;在精神层面上,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模式等都是隐性课程所涉及的范围;在行为层面上,学校领导及师生的言行举止、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和各种交际行为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隐性课程的建设附着或隐含于这些载体中,因此,隐性课程的开发建设主要应从这四个方面着手。

隐性课程物质层面的建设隐性课程的物质层面,如校园的建筑设备、园林绿化、壁画雕塑等既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又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象征意义和陶冶功能。校园的门庭走廊、教学楼、食堂、学生公寓、图书馆、花坛、草坪、雕像、楹联等本来是没有生命和情感,也没有教育价值的,但经过精心设计和创造后,这些建筑和环境也能“活”起来。学校的校园建设应融文化性、艺术性、特色性于一体。布局合理、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可以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心情;宽敞明亮、井然有序的食堂和宿舍可以给学生舒适安逸的感觉;藏书丰富、舒适的图书馆可以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富有启迪意义的楹联、温馨的提示语可以让学生时刻检测自己的行为规范等等。一所学校的校园包含着这所学校的文化特征和内涵,蕴含着学校历史的、思想的、精神的等多种教育价值,对提高大学生的修养、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有着重要的`直接影响。

隐性课程制度层面的建设隐性课程制度是指学校的各种规章和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实施方案、保障措施,这些制度集中体现了学校领导者的教育思想、育人目标、价值观念,是显性的。但当这些规章制度成为学生自主选择和利用校园制度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自觉规范时,所起的作用就是隐性的和潜在的。在进行隐性课程制度层的建设时,应渗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权利,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制度建设的核心,既要用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又不能简单机械强迫地管理,应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需要。在制度的制定和管理过程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在教育与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创造性的发展。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的综合素质有所下降,学生对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的认同感、屈从感也有所下降,因此,学校要配备专门的教师或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遵纪守法、生活规则等方面的教育与引导,提升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的认同度、遵守度。

隐性课程精神层面的建设大学精神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是不成文的,但却铭刻在人们的心中。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事不在;它活跃在讲台上、校园里、人们的言谈和行动中。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可能因时代的进步而老化、淡忘,但大学精神却能长久地影响学生的事业发展,直到永远。良好的校园精神能催人奋发进取、开拓创新,是一种无形的巨大推动力。因此,大学要加强隐性课程精神层面的建设,其中,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健全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至关重要。在精神层面的建设中,师德建设是重要的隐性教育资源,教师的职业态度、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作风等对学生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教书育人的杰出品性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引领示范作用。良好的师风是良好大学精神的一半,因此,隐性课程精神层面的建设应该加强和关注学校的师风建设。

隐性课程行为层面的建设隐性课程行为层面的建设主要是指师生的行为习惯、生活模式、各类群体(包括社团)活动等,是一所大学本质、个性、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其载体包括学校主体的行为、学校的各种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中的行为。学校行为主体包括学校领导的领导风格、教师的品德修养与仪表风气、学生的行为与服饰、教辅人员的管理行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际行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交际行为等,这些都是隐性课程行为层面所承载的内容。教师及教育管理者的学识、言行、品质对学生的品德修养、言行举止、意识风范等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巩固期,他们善于模仿,易受感染,对周围行为方式的认同感较强,因此,隐性课程行为层面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比被动地接受说教更加有效和深刻。

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探讨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建设,分析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内涵、特征和建设意义,可以促使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高职院校隐性课程建设的问题。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优质22篇)篇二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但是,严峻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引起广泛关注。在高职院校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对大学生个人,对高校和全社会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求职是人生道路上的关键点,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前途。大学生在迈入社会前,不能很好地把握社会形势、职场需求,往往会走很多的弯路。职业指导课程是社会与高校的桥梁,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缺点,明了就业的严峻性,摆正自己的位置,合理的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帮助大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去参与到求职中;为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提供准备的社会需求信息及择业技巧,降低就业碰到的陷阱,增加自我的保护意识。

(二)根据需求调整专业设置。

完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可以推动高职教育的改革,这是因为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评估高校办学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直接影响学校的地位和发展。高职院校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生的就业状态直接影响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高职院校健康、快速、有序发展的问题,就业问题要放在首位。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并受到社会的欢迎,教师不但要了解社会的需求,还要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职业指导课程能够更好地为市场经济下的人力资源进行更好配置,帮助大学生与企业相互了解,高校也能够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的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三)缓解当前社会就业矛盾。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下就业矛盾的突出特点是: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劳动者,另外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主要表现: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与岗位的技能要求之间的不匹配;大学生追求去沿海发达城市工作,不愿意去落后的中西部就业;大学生向往稳定高收入的工作,而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职业指导课程就是要纠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解决当前的就业结构性失调的矛盾。

(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

每一位学生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接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个愿望可以得到实现,但是当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老百姓就觉得付出的巨额教育投资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对高等教育很失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利用职业指导课程帮助毕业生就业,这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高校“扩招”政策的评价。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成千上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不够成熟,存在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员工的现象的情况下,完善高校职业指导课程体系,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校企合作,促进学生顺利就业,都是高等院校的责任和义务。

(五)促进社会安定稳定发展。

人才竞争是国际竞争的核心力,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高职生的`理论基础不如本科生,动手能力不如中专生,成为就业群体中的特殊对象。高职生群体人数众多,如果就业不理想,失业人口多,就会引起失业恐慌,加剧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的安定稳定。完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加强职业指导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有意识地提高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根据社会需要不断调整适合自己的职业。每个大学生就业稳定了,得到社会的认可了,就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这样社会就会安定稳定,人民就会安居乐业,国家就会富强进步。

为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从1995年开始到至今多次下发文件,强调高校要重视就业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建议把职业指导课程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全国各个高校陆续都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随着职业指导的重视,课程建设也颇具规模。

(一)课程开设情况调查。

为了更好的了解福建省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开设的具体情况,以便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本研究选择泉州职业技术学院、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院六所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400名学生和5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学生问卷373份,回收率93%,回收有效教师问卷40份,回收率80%。在被调查的高职院校中,所有的学校都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但是在被调查的高职院校中,由于课程开展的时间比较晚,时间还不长,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职业指导课程的课时安排比例还不够,在课程重视、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提高。

(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职业指导课程形同虚设。年,教育部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倡议高校把职业指导课以公共课的形式列入授课计划。福建省各高职院校都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了此课程,但很多领导和教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没有对课程进行系统的规划,只是在学生临毕业前单纯的进行一些就业政策、就业技巧的培训。有些高职院校没有配备职业指导教研室,没有统一的大纲和教材,只是单纯的把课程安排给辅导员,使得职业指导课程形同虚设。有的高职院校甚至认为应该突出专业技能的学习,职业指导课程可有可无。职业指导课程应该重视帮助学生具有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关注学生职业发展前途。教育部通知明确指出:职业指导课应当重视在态度、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养。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却盲目追求大学生就业率,忽视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导致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迷失方向。

2.课程内容安排随意性强。由于对课程的重视不足、对课程目标的理解不够透彻,必然会影响到课程内容的选择。在被调查的几所高职院校,授课内容均偏向于理论知识,比如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市场信息、求职技巧,而对学生很有帮助的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却很少。

职业指导课程内容的安排随意性强,没有统一的授课计划,有些根据教师的理解随意安排,不够系统完整。有些教师夸大就业形势,给学生施加过大心理压力;有些教师的授课内容不能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有些教师对学生所学的专业认识不足,学生无法把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联系起来。很多学生在面对就业的时候都呈现盲目的状态,导致这一状态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不理解自己,缺乏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如果职业指导授课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课程就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否则会导致教学效果低效或者负效。

3.课程安排与需求不匹配。导致职业指导课程低效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课程时间安排与学生需求不匹配。职业指导教育是一个连续性过程,学生在大学期间不同的时期对自己、对职业的认知程度是不一样的。有些学校只在大一第一学期安排职业生涯课程,满足不了学生的职业认知需求。有些学校只是在学生临毕业前安排一些关于求职准备、职场适应的课程,没有对学生的自我认知进行分析。

职业指导课是一门应用型强的综合学科,教学途径应该是多样化的。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授课方式仍然是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结合一些案例进行分析解说,课程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无法帮助学生有效的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学生课堂所学的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在实际应用发挥不了作用。单一的授课方式,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实践参与性,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难以达到课程预期的实施效果。

4.师资专业化程度不高。福建省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课程的大部分是兼职教师,一般是由就业处教师或辅导员兼任。这些教师大部是经过临时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后上岗,还有很多教师无证上岗,只能根据个人对课程的理解去授课。由于兼职教师多,学校无法安排教师定期参加专业培训,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无法跟上学生需求。

职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很多教师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任职,对企业、行业都不了解,不懂企业管理模式,更没有实践经验。教学过程理论化,对学生帮助不大。同时,职业指导教师没有得到学校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师流动性大,对新的切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也不愿意去进行探索,严重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优质22篇)篇三

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音乐教学起步较晚,目前正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大学阶段是开展音乐教育的最佳时期,通过开展音乐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创新思维能力。

3.1选择合适的音乐教学教材。

教材选择合适与否会直接影响大学音乐的教学质量。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对音乐课程重视不足,使用的音乐教材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调查表明,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音乐教材多由音乐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选取或编写,有的则直接套用其他学校音乐专业的教材。这就导致教材内容缺乏针对性,无法真正满足学生音乐学习的个性需求。认知理论提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1],因此,高校若要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基础,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高校音乐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音乐学习兴趣,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系统性、全面性的音乐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音乐学科的教学特点和艺术特点,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教材编写工作。教材内容要考虑结构的系统性、内容的专业性、作品的难易度等因素,以系统、科学的教材,引导学生领略音乐艺术的魅力[3]。

3.2转变音乐教育理念。

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音乐教育更富形象性、感染力和愉悦性,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应当充分认识到,音乐作品的主题内容、创作背景、表现形式、发展历程都与社会学科联系紧密。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还应当引导学生不断拓展自身的文化视野,提升自己的'创新精神,进而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若仍旧坚持传统音乐教育理念,忽视音乐教育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将会阻碍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认知理论主张教育引导者根据客观世界的改变及时革新教育观念[1],因此,高校音乐教师应当及时转变音乐教育理念。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3.2.1明确音乐教学的育人目的。要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形象思维,愉悦他们的身心,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高尚品德,使他们的情感更加丰富。但同时也应当认识到,音乐教学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它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渗透,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3.2.2革新音乐教育的目标。大学音乐教学主要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音乐艺术审美品位,使其在音乐学习中获取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享受,并在音乐训练中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进而促使他们得到全面和谐发展[4]。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应当着眼于音乐的艺术性、审美性,而非局限于音乐技能的掌握。3.2.3将音乐教学视为一种情感教育。有效的音乐教学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表现技巧,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并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3.3发挥音乐社团的作用。

音乐社团以学生共同的音乐爱好、特长和兴趣为基础,是学生进行校园音乐实践的重要载体。高校音乐社团对完善大学生人格、满足大学生多元化音乐需求、提升大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等具有重要作用。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音乐社团的作用,使音乐艺术得到拓展和延伸,有助于提高音乐教学效率。调查显示,仅有30%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认为学校现有音乐社团十分丰富,大部分学生认为当前高校音乐社团缺乏多样性[5]。然而音乐社团建设是一个系统性、连续性过程,将其与音乐教学结合在一起,能够增强社团管理的制度性和规范性。认知理论主张重视外界因素对主体积极性的影响[1],所以,高职院校应当充分认识到音乐社团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高校文化建设主要力量的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使音乐社团逐渐成为大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实践载体。音乐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3.3.1自主性原则。在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欣赏需求,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作或鉴赏音乐作品,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确保学生真正参与到音乐艺术创作和表演过程中。3.3.2开放性原则。在音乐社团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秉持开放性原则,不局限于固定的音乐领域。要贴近当前大学生喜欢的各种音乐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例如hip-hop、乡村音乐、轻音乐、爵士乐等,以便满足不同年龄、专业、性格的大学生的音乐审美需求,促使大学生在音乐社团活动中自觉展现自身的音乐才能,并在各种类型的音乐欣赏和创作中不断提升自身音乐素养。3.3.3趣味性原则。高职院校还应当关注音乐社团活动的趣味性,采取有效措施,增强音乐社团活动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并鼓励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社团走出校园,与社区、企业、乡镇等艺术团体合作,拓展社团活动空间。教师也应多参与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听取学生的建议和要求[6]。此外,高校还应以社团为载体,开办各种各样的音乐兴趣学习班,一方面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提升大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音乐社团是学生音乐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对丰富音乐教学手段、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音乐社团形式多种多样,社团活动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可以帮助大学生巩固音乐课堂学习效果,并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因此,高校应当加强音乐教学与音乐社团的联系,并大力发展音乐社团,重视其在大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方面的作用[7]。

3.4设置开放性音乐教学体系。

认知理论提倡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完善主体的认知结构[1]。因此,若要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就应当设置开放性音乐教学体系,加强音乐教育与计算机音乐、音乐心理学、音乐社会学的联系,改变以往只关注音乐基础知识的教育理念,使音乐教学成为一个涉及广泛的开放性、系统性工程[8]。3.4.1音乐教学方法要具有开放性。教学方法开放即音乐教学要打破传统教学框架,关注课内外互补,实行开放式教学。课堂教学应定位于个人音乐信息交流和多渠道音乐学习,切实体现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此外,还应当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不断丰富教学手段,例如运用多媒体工具、音乐教学软件等,为学生营造丰富的音乐教学情境,从而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增强音乐教学的时代性。3.4.2音乐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教学内容开放是指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高职院校教材内容,而是根据大学音乐教学大纲,进行研究性学习和拓展性学习。例如,运用网络和计算机创作歌曲,了解相关的音乐创作背景,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以网络为基础,丰富音乐教学容量,进而满足不同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3.4.3音乐教学考核评价要具有开放性。[9]受应试教育影响,许多高校音乐教学考核评价方式单一、僵化,且评价制度不健全,无法准确检验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表现,更不能及时接收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问题反馈,导致音乐教学缺乏针对性,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抑制了其创新能力的发展[10]。因此,若要保证音乐教学质量,就必须丰富音乐教学考核方式,增强考核评价的规范性、开放性,对学生进行公正、公平的评价。例如,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教学进度,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及时听取学生意见,并通过交谈、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据此调整音乐教学计划。此外,还应当完善音乐教学的学生评教制度、教学督导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增强评价的全面性和公平性,以评价推动音乐教学的顺利发展。

4结语。

音乐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接触到的音乐信息日益多元化,对大学音乐教学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认知理论提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根据客观世界的改变及时转变教学模式。在大学音乐教学中适时引入认知理论,能够提升音乐教学效率,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优质22篇)篇四

目前高校商务英语市场营销实践专业课程仍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教学少,内容单调。为改变这一现状,部分专家和教师分析了当前市场营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郭肖星,;杜丽岩,),并指出了实践教学对市场营销课程及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有些教师对市场营销课程实践体系构建提出了一些见解,基本采用团队协作和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专业实践(朱龙福,;姜锦屏,)。

通过cnki数据库检索,“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相关论文共18753篇文章,其中涵盖教学体系、教学特点、教学模式等多种议题,但是其中绝大部分议题是围绕普通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或高职高专学校相关专业课程进行的。经检索,关键词为“商务英语”和“市场营销教学”论文数量为16篇,主要讨论市场营销双语教学模式。关键词为“商务英语”和“市场营销实践教学”论文数量为0篇。

综上所述,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将填补省内乃至国内的研究空白,对市场营销课程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式学习与任务教学法。

市场营销作为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需要重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整体性、功能性和交际性,强调通过使用语言的功能来学习语言,以言行事。学习者占据教学中心地位,参与课程内容、任务设计及评价活动。重视需求分析在课程设计中的作用,设定科学的评价参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探究式学习。探索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注重学生市场营销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离不开实践,市场营销本身就是一门实战性很强的学科,更需要实践教学为支撑。?通过学生参与市场营销活动一线工作的实践。教师不再是一个演讲者,而必须是操作示范者、建议者、指导者、考评员。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明确职业目标,为学生能力培养提供指导,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不断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之一便是通过有趣的课堂交际活动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因此,在任务设计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考虑任务的趣味性。机械的、反复重复的任务类型可使学生失去参与任务的兴趣,因而任务的形式应多样化。需要注意的是,任务的趣味性除了来自任务本身之外,还可来自多个方面,如多人的参与、多向的交流和互动,任务履行中的人际交往、情感交流,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后的兴奋感、成就感等。

2.“理论概念--实践方法--研究工具”教学内容体系。

目前商务英语专业的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中,缺乏与自成体系的与现行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理念。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是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一直由于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实施的困难较多,难度较大等原因,导致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多安排理论课教学时数,多讲纯理论知识,少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时数。

探索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注重学生市场营销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离不开实践,市场营销本身就是一门实战性很强的学科,更需要实践教学为支撑。?通过学生参与市场营销活动一线工作的实践,首先使学生把握市场营销的工作方式与方法,为学生储备今后胜任职业工作的核心本领;其次,通过学生的角色转变,使学生形成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使他们在给定工作任务后,能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去;第三,能够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从而积极应对变化的未来世界。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市场营销实践活动,构建师生一体的职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在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换。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相对独立地学习,教师从昔日的给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治理者,由于主要的教学目标变成了为学生开发今后工作中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不再是一个演讲者,而必须是操作示范者、建议者、指导者、考评员。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明确职业目标,为学生能力培养提供指导,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不断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整个体系需要,讲授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和概念,介绍基本研究方法,指导具体实践,构建“理论概念—实践方法—研究工具”三位一体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设定市场营销调查和市场营销计划设计这两个核心实践项目,通过角色扮演和任务型教学,指导学生完成实践任务,了解相关商务体裁特征和商务规约,掌握基本调查和研究方法。

3.虚拟运作与教学平台。

编写适合营销实践教学的专业教材,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营销体裁为载体,以实践任务为路线,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指导;探索建立课程案例库和试题库辅助教学;并搭建市场营销实践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虚拟实践场景。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具体实践过程也一样重要,理论教学完成后,安排一周甚至两周的集中实践教学时间,让学生通过模拟实践,真正地把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实际操作当中。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市场营销的实务操作过程,小组进行采购产品、选择渠道、促销手段的选择时,需要一定的费用,可按照统一标准,例如,为每个小组提供所需经费当然要考虑在实践过程当中的风险,在提供经费的同时,给各小组一定的压力,要求每个小组在课程实践结束后交回一定百分比的经费。如果小组的营销方案效果明显,那么该组除了把额定经费上交外,还可以有一定的“余额”。这样既能降低学院教学成本,又能刺激学生们的积极性。另外,相关政策规定,每个小组要在“学校”这个市场上进行课程实践,就必须要得到学校的一些政策支持,允许学生们在学校进行经营活动。

采用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突出过程性评价;突破传统期末考试形式,积极探索阶段性考评,允许以调查报告、营销计划书、项目建议书作为课程考核形式。重新设计课程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客观反映学生语言水平和专业能力。

4.小结。

综上所述,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将填补省内乃至国内的研究空白,对市场营销课程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我们的日后努力可以达到以下几点目标:

(2)构建商务英语专业市场营销课程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体系;

(3)构建“理论概念—实践方法—研究工具”三位一体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5)构建市场营销课程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准确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

(6)编写适合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专业教材和辅导资料,并积极搭建市场营销实践网络平台。

教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次自我尝试,是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实践机会。对所学课程知识进行科学有效地整合是指导学生按照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实现知识升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希望通过教学理论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评价创新、教材资源创新能够将商务英语专业的市场营销课程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优质22篇)篇五

主要体现:师资力量的不足、实训基地的资源不足以及投入的不足。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要求教师理论功底必须深厚,还要有较为厚实的专业实践背景,动手的能力也要极强。很多院校为了增强师资队伍,采取专职和兼职教师结合的方式。但校方选择专职教师一般只关注学历和职称,对于专业实践的背景很少关注,很多教师担不起实践教学的重任;而选择兼职教师方面,因投入等方面的原因,要想聘请到水平较高、能够适应实践教学要求的.兼职教师也很难,而且兼职教师在角色的定位和功能上与专职教师基本相同,没有体现出兼职教师的优势与特色,这是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提高的根本问题。

企业是市场营销进行实践教学非常重要的途径,企业在营销中得到的教训与经验,都是课本当中的案例以及虚拟的实训都无法比拟的。但是,高职院校对企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小、投入少,再加之师资造成的智力资源缺乏,致使企业对于合作的兴趣缺乏,从面造成实训基地的资源缺乏。校内的实验室虽也配置,但由于投入少,实践教学的质量没有保证,学生的实践学习难以落实。

1.2教学模式陈旧。

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课上的案例教学、实验室的实训以及实训基地的实训。课堂的案例教学当中,案例的选择缺乏代表性,而且教学中缺乏师生间的互动,教师通常都是在进行说教分析,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加之实验室以及实训基地的资源短缺,最终导致教学的效果非常不理想。而且实践教学的考核,一般都以期末考来确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忽略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无法反映出实践教学的情况。

1.3缺乏创新乏力。

由于传统的思维造成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育并未形成专业的特色与体系。实践教学的手段过于陈旧,而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仍处摸索阶段,教学的模式也未进行大胆的尝试,而陈旧的评价方式,使得创新的动力也被扼杀,市场营销的实践教学创新和改革缺乏推动力,也缺乏创新的积极性。

2.1加大对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投入。

首先,要加大实训室的建设以及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联系当地企业与校方进行合作,让学生能够为企业服务,得到实践操作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企业也得到了学生为他们创造的价值,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其次,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政策上的扶持,以确保基地建设等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

对于专职教师的选择应打破原有对教师学历和职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的从业背景还要深厚,对于现有的师资队伍要加强再次培养的工作,但培养必须避免深造学历和理论培训,应安排教师分批进入企业参加专业的实践培训,培养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以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为加强师资,还要吸纳社会以及企业当中一线工作的专业技能人员到校内进行兼职任教工作,应选择市场研究、渠道管理以及市场策略等各个业务背景的人员任教,以适应校企合作与教学的需求。兼职教师主要以专题讲座、案例的报告与分析、实践经验的分享教学为主,其作用主要是强化实践环节,加快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并加强工学结合。

第一,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工作中,首先要将市场营销专业的理论教学的学时进行压缩,根据专业实用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每一课时当中都安排大量的实训内容,增加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像市场调研及企业管理都从属于市场营销,要以市场营销为主,减少专业内容的重复率,建立更加科学的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用以适应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与要求。

第二,创新实训教学基地。应挖掘学校内部的资源,创新工作的思路,建设形式多样的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开办校内书报亭、超市或淘宝小屋等,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网上开店,学校必须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扶持。对于挂牌的校外实训基地要以互惠互利为原则,加大投入并进行维护与建设,让校内的资源有效地为校企服务,从而激发校企的积极合作。

第三,在实践教学中开展团队活动。营销本就是团队行为,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成组,教师需按“鲶鱼效应”的理念来进行调整,让团队成员发表各自意见,最终选择切实可行的产品或项目,然后研究产品营销的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以及促销策略,团队成员一起研究并写出心得体会,在课堂上分享给全班同学。通过实践教学中的团队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的荣誉感,有利于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强化,可以加强学生实战的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要避免一考定成败的陈旧考核方式,要大胆创新,通过上述实践活动考查学生的发展和变化以及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让一起参加活动的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评价,教师也要在活动过程中观察每一小组的进展,并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通过活动进行考核,增加了考核的科学性,学生间可相互监督,有利于强化团队的功能,提高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效果。

3小结。

在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直接决定了这一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建设专职和兼职的师资队伍,以满足市场营销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双重需求,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并创新教学的模式,体现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创建有效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体系,为社会培养更为实用的市场营销人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优质22篇)篇六

摘要:插花艺术课程是目前许多农、林院校及高中职学校开设了一门重要课程。为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将结合自身在高职院校插花课程的教学实践,从高职院校插花课程的定位、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与教学考核测评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插花课程;高职院校;教学实践。

插花艺术是一门用植物材料进行装饰的造型艺术,也是一项融生活、艺术文化和技能为一体的创作活动。市场对插花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越来越多农、林院校及高中职学校开设了插花艺术课程。为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将结合自身在高职院校插花课程的教学实践,从高职院校插花课程的定位、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与教学考核测评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传授传统艺术文化,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艺术鉴赏与审美情趣。

插花艺术课程在各大院校主要设置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两种形式。笔者在此探讨的是作为园林、园艺、环境艺术等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从专业课程设置角度,本课程教学内容应让学生系统了解插花艺术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及分类;掌握插花艺术基础理论知识(色彩、造型等);掌握东方式插花基本造型(如倾斜式、直立式等)、西方式插花(如半球型、弯月型、s型、扇型、三角型等)基本造型的操作技巧。多途径了解与掌握婚庆插花、礼仪插花等实用性插花造型的操作手法。

(二)培养学生创造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插花艺术是一门实践性与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在动手实操中才能感悟插花艺术的独特魅力,只有在反复操作中才能掌握插花技术的基本要领。同时,当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插花作为一门艺术,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设计思维,才能创造新的作品。如通过绘制插花造型草图、基本插花造型变化引导、自由创作等方法。

(三)插花作为一门技术,将为高职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目前跟插花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有插花员、花艺师等。其中插花员有初、中、高三个级别。作为一门能锻炼动手能力与提高技能的课程,插花课程将为部门学生就业扩宽渠道。一方面学生可在毕业后根据兴趣选择专门插花培训学校进修后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成为专业插花员或花艺师,从事花艺设计工作;更多的同学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摸索与实践中不断提高花艺水平,经营管理花店。

二、插花艺术课程内容设置。

插花艺术课程内容共设置48个学时,根据难易程度,内容可分为三大块:插花基础理论、插花艺术应用(核心内容)、插花与职业的关系。

第一部分插花基础理论通过对插花艺术基本概念、插花艺术发展历史进行系统阐述,使学生掌握插花基本概念与分类,并对常见插花材料与花器及其他插花工具等进行全面了解。课时量占12个学时。要求学生掌握插花的基本技能,如各类花材(特别是鲜花花材)的处理技巧、插花创作步骤以及插花作品鉴赏等。

第二部分插花艺术应用是插花课程的核心,课时量占28个学时。本部分通过教师讲述、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分组实操练习等方法掌握插花艺术的基本技能与手法,包括宾馆、酒店绿化装饰中的插花、家居环境中的插花、商业场所的插花以及在办公场所中的插花;同时还包括婚庆和生活插花等。通过理论教学与实操相结合的手段,使学生掌握东方式插花的基本造型;西方式插花中的半球型、水平型、对称三角型、不对称三角型、弯月型、l型等基本造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现代自由式插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部分讲述插花与职业的关系,插花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实用技术。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花店经营与管理技巧;了解插花员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课时量占8个学时。

除了以理论为主的教学外,在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根据课程特点开设一周的实训课程。主要进行东西方基本插花造型的操作技能训练、现代自由式插花的引导训练与自由创造操作。

三、插花艺术课程教学与考核方法。

(一)项目教学法、小组教学法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插花课程上的应用较为普遍,在笔者此文中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将整个上课内容分成独立的子项目。

教师通过分析子项目、设定项目完成预期目标、项目实施过程(教师示范、学生操作)、成果反馈与更正、总结等。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为使课程更有效率和有组织的进行,可要求学生进行分组操作。以5-8人为一组,每组选出组长和副组长,共同完成一个小项目或者大项目中的某一部分。一方面可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更快更好地完成某些插花作品;另一方面有益于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

(二)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目标,实行课程过程考核。

将课程的考核内容分为理论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占30分,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回答问题、考勤等综合评价。教师结合项目化教学的教学大纲,将理论知识穿插到每个项目中的教学中去。实践技能考核占70分,其中平时实践技能占30分(小组得分),期末实践技能考核(个人得分)占40分。通过过程考核方法,一方面可促进学生的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突出课程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符合高职学生的培养特点。

四、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经费不足,课程实验课经费不足仍是主要的限制因素。

受经费的限制,不能购买大量鲜花,学生动手完成插花作品只能应用仿真花,很难与鲜花的质感、美感等媲美。另外,大部分高校没有专门的插花操作室,给实操课程带来诸多不便。

(二)技能操作与技能应用的脱轨。

在教学实习时,由于受教学资源的限制,难以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模仿性技能训练比重过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不够,教师希望通过单个技能的反复性训练来提高岗位适应能。但是,单一技能的累加并不等同于综合能力的提升。重复训练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长期以来使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实践学习兴趣不够高,创新意识培养与创新潜能的发挥受限制。因此,教师如何将有限的教学资源融合到真正的市场、行业中,开发与市场直接实用的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还需要长期的探索与努力。虽然笔者所在的高校,校企合作模式运用教好,但是主要针对企业与学校毕业人才的输送,然而企业文化、市场专业技术及高职课堂教学三者的实效性合作远远不够,更别提针对单门课程的校企合作了。

(三)男女生对插花课程的兴趣不一成为教学中的难点。

调查结果表明80%的女生对插花课程十分感兴趣,而在所调查的同等数量的男生中却只有20%左右表示很感兴趣。因此,由性别不同导致对特定课程两种悬殊的学习兴趣比例也是该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四)师资不足,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机会少。

只有竞争才会产生进步,由于插花师资的严重不足,有些高校只能勉强完成教学。根本无暇顾及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国家教育部应重视这部分的培训,目前全国性的网络在线培训课程十分流行,但是针对高职院校农林学科专业的教学专业培训少之又少。希望通过多途径加强插花师资队伍的建设。

(五)其他问题。

该课程需要大量的实操练习,特别是针对高职的同学,动手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插花课程需要一定的教学硬件进行支持,如专门的插花教师、丰富的插花工具与材料等等。另外,学校插花课程与对应职业技能证书的对接性存在一些困难。目前很多学校开设了针对园林园艺等专业的插花艺术课程,但是很多地方的劳动管理部门却尚未具备相应资格证书的认证与考核工作的条件。即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想取得有效的技能证书,仍需要花费大量的培训费到相应的培训机构进修后能拿到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完善对接性政策。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优质22篇)篇七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遵循“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宗旨,课程设计更多地面向市场,根据实际和战略考虑,进行及时、动态的调整。在教学内容上力求先进,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注重用成本会计方法、手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成本会计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使用仿真模拟式、情境探索式、背景阅读式、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多媒体与现场化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以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习知识与动手操作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教师在讲授第一章成本和成本会计的理论问题前,可结合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能够观察或了解到的现象及事物,对该理论问题涉及的知识点设计出一些具体问题;然后,学生带着这些具体问题参与产品生产过程的情境教学或多媒体演示教学;通过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充分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后,教师最后对该理论问题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讲解。这样“理论教学中有实践,实践教学中有理论”,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成本会计理论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对产品成本的感性认识。再如:在授课过程中,将案例中某船厂造船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全部展示给学生,核算中可以看出,每条船所用胶带纸为10.08盘,而实际工作中,每条船只有防水线须用胶带纸,两盘足矣。在这一点上就体现了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造成了浪费,由此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严格控制制造费用的重要性,以便今后在工作中能够树立先进的成本理念,弄清降低成本的动因,明确采用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并且使学生理解和体会到会计工作在实际中绝不是单纯的记账、报账,而是兼有参与预测决策、规划未来、控制现在的管理职能。

2“以学生为中心”

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成本会计课程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出发点。主要采用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精讲细练与业务操作、课程练习与仿真实训、板书讲授与课件演示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并引入项目教学和模块教学,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先进性。如在课程的每章节开始讲授时,首先将课程目标、学习要求、学习目的、学习资源都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和掌握每次课的内容,有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向。此外,教学中还可结合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课前先把任务资料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认真思考,让学生带着任务、问题进课堂,教师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开展教学。再如,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组成一个一个学习小组,或进行案例分析,或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模拟实习。最后,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才能,并进行评比,这样既能巩固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也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学生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顺利上岗就业。

3设计教学案例,强化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它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要坚持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理论讲解以够用为度,安排丰富的复习思考题和练习题,以使学生熟练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增加生动有趣的案例讨论,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模拟实训,以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根本。最好能每个章节用小案例作导引,用大案例介绍核算方法,但最好自编一些例题给学生讲授,不能图省事用教材上现成的例题。案例教学形式可应用到“成本的作用”、“成本会计的法规与制度”、“成本决策”、“成本控制”等这些章节中。比如,通过近期媒体公布的有关企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的典型案例,使学生感性地认识到成本会计的法规与制度是开展成本会计工作的依据和行为规范,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保证成本会计资料真实、规范、及时和有用。让学生在参与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作为教师最好能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深入车间,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设计教学案例,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效果。授课时,要注意做到严谨的课前设计,使整个案例能够有针对性,使结论与成本管理紧密相关,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启发诱导学生去思索、分析、判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特别注意的是讨论的时候不要直接给出答案。另外还要严谨地控制讨论的步骤和时间,不让讨论偏离主题,控制案例教学能够在课堂内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开阔视野,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

为适应成本会计课程特点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将开展试题库、理论习题库、实训习题库的建设工作,实现考试方式的标准化、科学化,让学生巩固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按照教学目标设计具有导向性的考核方式,并根据导向性的考核方式来有效组织成本会计的教学。同时,在试卷中增加案例分析的题目,给学生创造自由思考的空间。

5丰富课件内容,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优质22篇)篇八

论文摘要:隐性课程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人才培养离不开隐性课程。因此,应在分析隐性课程的内涵、特征和建设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从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行为层开发建设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途径,从而切实提高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实效。

隐性课程的内涵。

隐性课程(hiddencurriculum)又称潜在课程(patentcurriculum)、潜课程、隐课程等,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类型。关于隐性课程概念的界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表述不尽相同。我们依据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教授范兰丝(vallance.e.)在1991年出版的《国家课程百科全书》中对隐性课程所作的界定,结合当前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将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概念界定为:是高职院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那些没有列入正规课程计划和学校政策中,但又在教育实践情境中以非预期的、隐蔽的形式有意无意传递给学生,对学生的信念、意志、知识、情感、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的一种课程形态。它包括渗透于高职院校显性课程中或以其他形式存在的偶然的、无意的影响,如学校的各种人际关系、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校园文化环境及教师的教育行为和人格、学习气氛和其他非正式团体的影响等等。

高职隐性课程的特征和建设意义。

高职教育完整课程体系应当既包括显性课程(正式课程),也包含隐性课程。显性课程是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的形式,明确、直接、外显陈述的课程,是有较强的理性色彩和一定的强制性的教育方式;而隐性课程则是以教育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等方式存在的,通过学生无意识的、非预期的心理反应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隐性课程以其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效果等方面独有的特征,弥补了显性课程在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上的缺陷。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补充,只有二者彼此协同、目标趋向一致时,才能使整个教育课程体系达到最佳的功能和效果。

与显性课程相比,隐性课程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教育内容上,具有整体性隐性课程蕴含了学校的精神底蕴、物质条件、制度体系和人际关系,从范围上看,涉及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显示了校园里的各种教育要素,而且使学校各种教育要素构成了有机的教育生态环境,具有浓厚的宏观制约色彩,是促进学生在校园里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教育方式上,具有多样性隐性课程具有时空的多样性或多元性,它不以确定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教育,而是以多元的时间和空间为自身存在的价值形式。它既可以是一种氛围,如教学氛围、讨论氛围、学术氛围、课堂氛围、生活氛围等,也可以是一种风气,如学校的校风、院风、系风、班风、教风以及学风等,还可以是一种环境,如校园人文环境、学习环境、生态环境等,甚至还可以包括学校多年积淀形成的治学态度和方法等。这种多元的时空造成了更为宽广的教育机会和更为灵活的教育方式,使学校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教育资源有了表达体现的机会,可使学生在多元化、立体化、体系化的资源环境中获得显性课程以外的多种求学需要的可能。

在教育目的上,具有隐蔽性这是隐性课程实现教育目的的特有属性。隐性课程不是直面教育,不是教与学两种主体直接接触的教育。它是以氛围、情境、关系、规则为媒介,以跳跃、渐近、过度为节奏,通过折射、反映、反照,使学生的思想、情操、心智等在潜移默化中被熏陶成熟,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氛围中获得潜移默化之效,利用信息社会中的周围环境综合发展学生的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达到培养具有完整个性人的目的。涂又光教授总结的“泡菜理论”,形象而又生动地说明了隐性课程的这一特点。

在教育目标上,具有不确定性隐性课程对学生影响的程度、效果与学生的主体选择密切相关。在同样的教育环境中,不同的主体会解读出不同的意义,而这些意义往往是教师、教育行政人员、学校管理人员没有预料到的,或者有时是无法控制的。教育者不可能完全知晓并控制教学活动的具体状况和每一细节,在教学实践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试图从积极方面进行某种尝试,但得到的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的,这就是隐性课程非预测性特点的表现。

在教育效应上,具有持久性学生在学习显性课程时,学过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可能很快就忘了,但隐性课程主要靠日积月累、滴水穿石的力量,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其行为的态度方式是不会一下子就消失的。一方面,隐性课程在学校的统一规范和学生的兴趣之间创造了充分利用的空间,另一方面,又以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提供给养,使学生的学习成果深深扎根于学校的校风之中,形成既深刻,又久远的教育效应,有的甚至在一生中都难以消除。

由于我国的高职院校成立和建设的时间普遍较短,一些高职院校是由以前的中专学校或中等职业院校升格、合并组建而成的。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逐渐重视,高职院校得到了迅速发展,学校招生人数、办校规模日益扩大。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育环境、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校园文化建设等还十分薄弱,普遍重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轻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重物质效益,轻精神因素的发展;局限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在生产、工作场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的发展,而对学生的人文素质、道德水平、人格发展和完善等方面关注不够。这导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意识的偏移,使高职院校成为一个技能训练场或者技能加工厂。因此,高职院校应当重视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充分重视隐性课程的作用。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优质22篇)篇九

2.1音乐教学发展落后于其他学科。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将大学音乐纳入素质教育体系,大学音乐教学质量已经得到了很大提升。但不可否认,与其他学科相比,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发展仍有较大距离,落后于高校的整体发展速度,大学生的音乐素养有待提升。2.2音乐教学过程的盲目性。我国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缺乏科学的逻辑起点,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设计不完整,教学计划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对音乐教学的发展极为不利。教学过程的盲目性甚至导致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发展中逐渐边缘化,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宗旨。2.3音乐教学不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学生的专业、性别、年龄等会影响其在音乐实践中的表现。总体而言,男生的音乐素养比女生略低,低年级学生的音乐素养比高年级学生略高,理工科学生的音乐素养稍逊于艺术类或文史哲类学生。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着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这对大学生的整体发展极为不利[2]。因此,我们应当积极探索有效的音乐教学策略,增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优质22篇)篇十

[摘要]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学生营销实践社团的作用,并分析了营销实践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营销实践社团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营销实践社团建设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人和当代大学生生活、学习方式的不断变化,不断增多的学生社团日益成为各院校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学生团体。由于高职院校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一些有市场营销专业的高职院校建立的营销实践社团更是学生创新精神和营销实践能力培养和锻炼的重要途径。营销实践社团是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不少院校的营销实践社团未能很好地发挥其营销实践的功能。因此分析营销实践社团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对营销实践社团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营销实践社团以其组织的自发性、活动的自主性、成员的针对性、活动内容的多样性、活动方式的灵活性、行为规范的自律性,符合青年学生注重个性张扬、追求个人发展的价值取向,为学生发挥特长、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营销社团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举行不同层次和各种形式的讲座、研讨会等,使学生在活泼、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学到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营销社团活动也锻炼了学生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指挥和领导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共同攻关的能力;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主张建议,无形中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营销实践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都不可能一个人单独完成。如方案的设计、经费、设备、场地、公关、外联等一系列难题的解决,都需要社团成员合理分工、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在开展工作中加强沟通,利用个性和能力差异,在团结协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发挥积极协同效应,带来“1+1>2”的绩效。同时,营销社团开展活动,能创造出一种增加工作满意度的氛围,工作中必然会使个人交际技能得到培养,有利于提高与人共事的奉献、进取、团结合作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作风,养成民主意识,提高心理素质。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营销实践技能和培养创新能力。

营销社团日常开展的实践活动,如节假日推荐优秀会员到企业参加实践活动,为企业提供营销策划,市场调研,公关策划,企业ci设计,广告宣传,产品展销等工作,有助于学生把课堂学到的营销理论,在实践平台上加以应用,营造出实战营销氛围,造就实战营销人才。同时,跨专业、跨学科、多层次、多内容的社团活动,打破了封闭的教学体制,加强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培养了同学们获取、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营销实践活动为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供机会,通过各种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营销社团每一项活动的开展,既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人际交往舞台,又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协调和处理各方面的人际关系,提高自身交往能力;既培养了大学生公平竞争和他人合作的精神,又培养了他们自立、自信的性格及面对现实、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为将来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1、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模式不合理。

营销实践社团与高校其它社团一样,学校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力度不大。一是学生社团自身管理不善,不按章程办事,活动安排、经费使用、会员奖惩、社团资料和活动档案的留存等较为混乱。社团各部门职能不清,分工不明确,使得活动开展无计划。二是学校没有建立科学的学生社团管理机制,表现在对学生社团的指导不够,出主意、出点子少;对学生社团的监督不够,学生社团的工作是否正常、活动效果是否满意、经费使用是否合理、负责人是否尽职等情况,缺乏了解、缺乏批评、缺乏及时地纠正和整改。同时,一些高职院校的营销社团人员流动大、稳定性差、社团机制松散,有的学生误以为社团不受任何约束,因而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工作随意性很大。

2、社团活动不够稳定,缺乏持久的生命力。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优质22篇)篇十一

[摘要]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学生营销实践社团的作用,并分析了营销实践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营销实践社团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营销实践社团建设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人和当代大学生生活、学习方式的不断变化,不断增多的学生社团日益成为各院校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学生团体。由于高职院校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一些有市场营销专业的高职院校建立的营销实践社团更是学生创新精神和营销实践能力培养和锻炼的重要途径。营销实践社团是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不少院校的营销实践社团未能很好地发挥其营销实践的功能。因此分析营销实践社团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对营销实践社团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营销实践社团以其组织的自发性、活动的自主性、成员的针对性、活动内容的多样性、活动方式的灵活性、行为规范的自律性,符合青年学生注重个性张扬、追求个人发展的价值取向,为学生发挥特长、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营销社团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举行不同层次和各种形式的讲座、研讨会等,使学生在活泼、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学到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营销社团活动也锻炼了学生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指挥和领导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共同攻关的能力;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主张建议,无形中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营销实践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都不可能一个人单独完成。如方案的设计、经费、设备、场地、公关、外联等一系列难题的解决,都需要社团成员合理分工、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在开展中加强沟通,利用个性和能力差异,在团结协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发挥积极协同效应,带来“1+1>2”的绩效。同时,营销社团开展活动,能创造出一种增加满意度的氛围,中必然会使个人交际技能得到培养,有利于提高与人共事的奉献、进取、团结合作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作风,养成民主意识,提高心理素质。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营销实践技能和培养创新能力。

营销社团日常开展的实践活动,如节假日推荐优秀会员到企业参加实践活动,为企业提供营销策划,市场调研,公关策划,企业ci设计,广告宣传,产品展销等,有助于学生把课堂学到的营销理论,在实践平台上加以应用,营造出实战营销氛围,造就实战营销人才。同时,跨专业、跨学科、多层次、多内容的社团活动,打破了封闭的教学体制,加强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培养了同学们获取、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营销实践活动为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供机会,通过各种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营销社团每一项活动的开展,既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人际交往舞台,又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协调和处理各方面的人际关系,提高自身交往能力;既培养了大学生公平竞争和他人合作的精神,又培养了他们自立、自信的性格及面对现实、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为将来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1、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模式不合理。

营销实践社团与高校其它社团一样,学校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力度不大。一是学生社团自身管理不善,不按章程办事,活动安排、经费使用、会员奖惩、社团资料和活动档案的留存等较为混乱。社团各部门职能不清,分工不明确,使得活动开展无计划。二是学校没有建立科学的学生社团管理机制,表现在对学生社团的指导不够,出主意、出点子少;对学生社团的监督不够,学生社团的是否正常、活动效果是否满意、经费使用是否合理、负责人是否尽职等情况,缺乏了解、缺乏批评、缺乏及时地纠正和整改。同时,一些高职院校的营销社团人员流动大、稳定性差、社团机制松散,有的学生误以为社团不受任何约束,因而组织纪律观念淡薄,随意性很大。

2、社团活动不够稳定,缺乏持久的生命力。

做好事”活动或举行一些“联宜活动”,对于营销实践开展得较少。部份营销社团对核心成员的依赖性过大。由于营销社团核心成员社会活动能力强,在介绍社团成员参加企业产品促销、为企业开展市场调查、进行营销策划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这些人在位时营销实践活动搞得轰轰烈烈,由于忽视必要的衔接,以至于核心成员离任,社团就一蹶不振,甚至走向终结。同时,营销实践社团在招收会员时无条件限制,来者不拒,有的没有基本的营销知识,致使社团成员之间层次不一,缺乏梯队建设,社团发展后劲不足。

3、指导教师配备力量不足,社团建设深度有待提高。

营销社团活动缺乏老师的指导,尽管营销社团拥有自己的指导老师,一般为营销教研室老师,指导老师是义务为营销社团兼职。由于专业教师大都有自己的事业,宏观地指导没有问题,但要成年累月与同学在一起,很难做到;再者多数专业教师对营销活动中涉及的专业问题能给学生提供较好帮助,但对具体活动形式、社团的日常管理,恐怕就没有时间和精力了;另外,还有一个机制性的原因:目前高校学生社团一般是义务从事的,担任指导教师并没有固定的劳动报酬,这也是导致指导教师配备力量不足的原因之一。

4、活动经费缺乏保障,活动场地不足。

营销社团活动的场地和经费严重不足,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对于社团活动的需求。目前,营销社团经费来源之一是收取社团成员的会费。另外也有通过帮助企业开展营销活动获得,但这些报酬通常是营销活动的参与者所得,作为社团基金较少。同时很少学校能给营销社团一个固定的实践经营场所。因此,营销实践活动的强度有限,质量得不到保证。

1、规范管理,完善社团的规章制度。

制定灵活富有弹性又具有激励作用的管理制度是社团发展的制度保障。必须建立良性的运行机制、规范的管理办法,使社团活动制度化、规范化,避免因个人感情、经验、兴趣给社团发展带来盲目性和随意性。要严格按照《学生社团联合会章程》的要求,建立从社团的申请、成立、活动开展、赞助、财务、奖惩到社团注销等全过程的科学的管理制度,使学生社团有章可循,使每个社团成员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既调动同学的参与积极性,又强调组织纪律性,从而为学生社团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实现对社团的有序管理。

2、采取措施,加大对营销社团的指导和扶持。

(1)实行社团导师制。配备一至二名社团导师,一届聘期为一年,学年初由学校为社团导师颁发证书。营销实践社团导师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最好是市场营销教研室老师,对学生社团活动有热情,具有较强的责任感,有丰富的营销实战经验;指导营销社团制定每学期的计划,确定重点;检查社团开展情况,定期举办与专业相关的研讨、交流等课外活动,分享营销前沿理论,介绍国内外营销界的研究动态,用营销理论分析热点财经现象。制定《社团导师聘任、考核和奖励办法》,从而提高教师积极参与或帮助学生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使社团营销实践活动更成功,让学生在社团活动的组织上少走弯路。

(2)加大扶持力度,给予优惠政策。对于学校日常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支持营销社团联系企业赞助,允许社团参与学校后勤服务和勤工俭学。如给予营销实践社团校内固定场所,允许开展营销项目活动。

3、加强营销实践社团内部分工管理。

营销实践社团内部应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管理有序。如福建师范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市场营销协会内设:会长、副会长、办公室、财务部、人力资源部、传播部、外联部、网络部等部门。会长负责与外联的交流与沟通,及联络学校相关部门开展活动;负责制定公司总体战略决策及大型活动的策划等;副会长配合会长的,监督管理各部门内部的进行。财务部负责管理协会经费,及时记录开支情况,对大型活动进行合理的经费预算,每次活动向办公室反馈情况;人力资源部负责每次活动记录出勤情况,并及时向办公室反馈,做好会员考核;传播部负责话报,条幅等制作等;外联部:负责对外部联络,争取合作单位。

4、开展与营销社团相关的业务活动。

把营销社团的相关业务活动如经验交流、能力训练、提供就业机会结合起来。如社团在活动中把会员分成组,每组选一名外事能力较强的会员担任组长,带领两名没有参加过或很少参加过外事活动的会员,直接上门和企业联系,给营销社团中想兼职的会员联系兼职岗位;或者把营销社团已代理的业务或商品向该企业进行推广;另外也可以寻求推广代理该企业的业务或商品。让经验欠缺的会员在实战中学习和锻炼,提高自己的应变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加强营销实践社团与企业的合作。

营销实践社团要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经常邀请一些知名成功人士、企业家来学院进行知识讲座。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和沟通,开展项目合作,达到互利共赢,为同学提供了良好的节假日实践岗位,帮助营销社团成员赚取经验,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敏坚,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长沙大学学报,-7。

[2]崔福生,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分的,江西社会科学,-11。

[3唐志为,对大学生社团现存问题及其对策的思考,现论观察,-2。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优质22篇)篇十二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努力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音乐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综合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认知理论以其独特的优势,近年来被我国教育界普遍接受和重视。高职院校如能在大学音乐教学中适时引入认知理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改革措施,便有望全面改善音乐教学现状,提升音乐教学效果。

1认知理论的内涵与意义。

1.1认知理论的内涵。认知理论是建立在格式塔心理学基础上的,研究由经验引起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一种学科理论,它强调机体对当前情境的理解[1]。若将认知理论应用于学习心理研究,就涉及学生的个体认知结构、主观能动性、认知能力等方面。认知理论不仅关注学生自我发展,还重视外界影响,着力提升个体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进而促使个体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更加成熟。1.2认知理论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1]。在教育实践中,明确学生自主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充分体现认知理论的功能。按照认知理论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及时转变学习观念。认知科学揭示了人脑的运作原理,包括人脑接受新信息的原理,这对教育教学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优质22篇)篇十三

高职院校通过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有计划、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就业指导工作,可以保证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

就业率是高职发展的着力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组织机构不健全,就业经费投入偏低,就业工作指导服务队伍综合素质不高,指导就业的方法单一,学生的就业工作处在被动应付状态。实现大学生顺利就业是各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各高职院校在加强校企合作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强化就业指导工作,完善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以营造学校招生就业工作“进口顺,出口旺”的大好局面。以下是我院的有关经验和做法。

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配备专业化、专家化、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人员,是高职院校做好学生就业工作的前提条件。我院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健全了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机构。学院主管院领导直接负责全院学生的就业工作,学院就业办公室负责就业指导工作具体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每个系设立由系主任为组长的就业工作小组,具体指导本系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每个专业团队的负责人、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负责所在专业、班级的就业指导,形成遍布每个班级的就业指导工作网络,能够全天候地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强、个性化系列化、贯穿大学生活全过程的就业指导。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了我院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使我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五年都在95%以上。

目前,高职院校的一些就业指导人员由非专业人员担任,而学生就业指导人员普遍把精力和时间放在档案、户口转移、鉴定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办理报到证等繁琐的工作上,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也以择业、面试技巧、推荐学生就业为主,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作为一名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至少要具有以下几项基本的能力:职业发展理论、个人和团体的咨询技巧及分析能力等。根据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统一培训教材《职业指导应用基础》的要求,职业指导人员应该掌握职业态度、行为规范、职业指导与职业心理、素质测评、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政策与法规、计算机操作及基础知识等方面的知识。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就要切实从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抓起。我院高度重视各级就业指导教师的选拔和培养,有计划地组织就业指导人员分批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厅举办的就业指导培训班,进行系统培训学习并考取职业指导师证。同时,规定就业指导人员每年必须定点定期到企业及用人单位进行锻炼和学习,广交朋友,了解社会需求,收集就业信息,为建立学院就业信息库提供数据和信息。

目前,一些院校仍然认为毕业生就业只是最后一个学期的'事情,并将就业指导工作安排在整个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学年,称其为“毕业生就业指导”,只针对应届毕业生,与非毕业班学生无关。这种阶段性的就业指导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应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

对于刚经历过高考的大一新生来说,升学竞争已经不再是眼前的头等大事,取而代之的将是三年以后的就业竞争压力。但是,大学新生刚刚从高考的紧张状态中解脱出来,思想上容易松懈,产生放松学习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让学生紧绷就业这根弦,端正学习态度,把“兴奋期一困惑期一调整期一稳定期”的时间尽可能缩短,帮助新生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这个时期,学校可以以多媒体专题讲座、现场演示及新老同学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专业教育,帮助新生培养学习兴趣,初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激发新生的求知欲。专业教育至少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本专业发展前景、经济发展对本专业的市场需求情况、本专业历届学生的就业情况与本专业的就业方向、本院本专业的教学条件和办学实力、本专业的能力构成及开设课程、本专业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等。通过专业教育,使新生对所学专业、大学期间发展方向、职业定位等基本上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制定自己切合实际的大学生活发展规划。"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就业心理压力的冲击,培养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调整就业心态,为顺利就业做好心理准备,应是高职院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中必须要妥善解决好的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定期开展就业指导课程。高职院校应从第三学期开始,由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定期开展就业指导课程,聘请用人单位有关人员、创业成功人士、知名校友担任就业指导顾问,为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在讲授、咨询、答疑中,使学生充分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与政策,明确职业意向,掌握一些面试的技巧。

2.适当开展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和意识,改变在校大学生的就业观,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由于教师自身也缺乏创业经历,在为学生进行创业培训时容易纸上谈兵,因此,高校应通过聘请政府相关部门专家、企业家等来做专业指导,而不是单纯依靠学校教师进行创业知识讲授。

3.充分发挥“两课”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做好角色转变,把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树立全新的职业发展观念和职业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需要的关系,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为社会做贡献,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尤其在指导学生择业时,应教育学生不能只考虑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工作地点等因素,更要考虑职业对自我长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4.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的作用,建立就业心理教育长效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高职院校应制订完整、系统的培养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定期举行专题讲座和心理辅导,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在就业心理教育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自信、自尊、自爱、自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在学生求职遭受挫折,产生自卑、挫败感,甚至完全丧失信心时,应通过学——系部——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及时反馈到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控。

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职业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身心素质等。

我院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利用假期组织部分学生到对口企业顶岗实习,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并要求学生制定职业规划,逐年充实和完善,为毕业后就业和创业打好基础。

由于高职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普遍在第五、第六学期送学生到各行业标杆企业学习。在这个阶段,学生拥有两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接受学校的管理,同时也是企业的员工,要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学生在企业工作,向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请教学习,不仅能学习到操作技能,还对技术模范工人的职业素质耳濡目染,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可以说,这一学年是高职学生“预就业”阶段,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切实提高高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根本上提高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优质22篇)篇十四

1.贯彻实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必须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共同实施符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学,确保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人才。

2.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目前高职教育教学存在着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高职教育教学中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呆板,教学手段简单,与新形势下现代高职教育教学的办学理念和现代园林工程技术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也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改革势在必行。现代高职教育教学的实施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设计大都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由所选择的教材和教学大纲规定,与企业生产岗位的实际工作项目及工作任务的关联性不强,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少、社会适应能力低、就业竞争能力弱,显然完全不能与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相融合,因此,高职教育教学中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是势在必行。

3.职业教育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岗位教育,是教育直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劳动力就业的一类教育。高职教育强调所学知识的针对性、实用性,必须根据“必需、够用”原则进行教学和实际训练,必须突出对学生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而目前,在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上还或多或少存在着“内容陈旧、理论过深、技能训练薄弱”“一言堂、满堂灌”“重理论考核、轻技能考核”等不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现实。因此,迫切需要进行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培养的人才能更加胜任现代化园林行业建设和发展要求。

4.园林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设置和就业职业岗位必须符合园林行业建设的需要和发展,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也必须适应园林工程技术岗位的工作需要。生态环境建设对园林类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更需要我们研究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就业职业岗位及岗位群对人才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的新要求,以更好地服务于园林行业的发展。

5.高职园林类专业建设的需要园林事业的发展使人才需求增大,这给高职园林工程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所以园林工程成为极具潜力的行业之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就是学生毕业以后能否立足于行业需求,满足岗位需要。因此,园林工程专业培养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过硬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只能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完成。实践性教学本身是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更是现代高职教育的内涵。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优质22篇)篇十五

[论文摘要]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能够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同时也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文章结合国家级精品课程“视频制作技术”的经验对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课程建设学习资源视频制作。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育思想和教学管理制度等诸多方面,需要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从课程设计、提高技能和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笔者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视频制作技术”课程负责人,经过长期积累,不断创新,在课程内涵建设、教学方法、配套教材、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形成了自己的课程特。

一、课程建设的内涵。

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建设,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网络为学生提供优质学习资源,以信息化的手段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方便各高职院校师生对优质资源的学习、消化和吸收,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再创新,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教师的综合素质关系到教学改革的力度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短期调研,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选派教师参加高职教学改革研讨会和课程建设培训会,更新教育理念,开阔眼界;安排政治、业务素质高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一对一结成对子,负责青年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学术、业务等方面的指导,并对培养情况进行定期交流;带领青年教师进行级教研科研课题的研究,指导青年教师积极撰写教研、科研论文。

2.重视教学内容建设。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学内容的取舍问题。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体现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理念,要把握好必需、够用这个度。教学内容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学习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课堂教学要注重选取融知识传授、能力训练、素养养成三位一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要深入企业,与企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座谈,确定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收集企业的真实项目,并将其转化为适合于课堂教学的`案例。将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与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紧密联系起来,以企业的岗位作为课程的培养目标,使培养的学生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视频制作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影视制作行业的岗位技能需求为依据,通过对策划师、摄像师、编辑师等视频制作人员岗位能力的分析,遵循企业视频作品制作流程,将“创意与策划”“摄影与摄像”和“视频编辑技术”等课程整合为“视频制作技术”学习领域。与企业专家共同研究课程改革方案,把电视台精彩的节目片头、广告公司的视频广告等典型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引入课堂,按照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将课程实施分为入门阶段、提高阶段和实战阶段,培养学生构思创意、摄影摄像、编辑合成等方面的能力,满足企业对人才一专多能的岗位需求。

3.抓好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教材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用于课堂教学的纸质教材和教学课件,有用于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的项目题库和教学光盘,还有实验实训用的指导书等等。

编写教材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将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课堂的教学案例和实训项目,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同时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教材的内容要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学生思维,体现课程特。

“视频制作技术”课程团队非常重视教材建设,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企业专家合作,编写了工学结合的《影视编辑技术》和《视频制作工作页》实训指导书,制作了教学课件,配套的教学光盘共包含十个教学模块的全程教学录像和二十一个项目的屏幕操作录像,重点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完成工程项目的能力。立体化的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培养了学生岗位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做边学,边学边做,真正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

4.注重课程实施过程。现代教育理念下的高职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生自身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信息;制作课件、视频教学录像、flash模拟动画等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建立虚拟企业,帮助学生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学生也由原来的被动听讲变为课堂的主动参与者,通过分组讨论、角扮演、虚拟员工等不同形式进行学习,利用图书馆、互联网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视频制作技术”的课堂教学采用“典型案例法”导入授课内容;采用“头脑风暴法”鼓励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进行创意策划,提出独创性的想法;在数字媒体工作室,将学生分成五人一组,采用“角扮演法”,赋予学生策划师、摄像师、编辑师等企业员工的虚拟身份,模拟企业员工的职责分工,基于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项目制作,使学生在虚拟企业里完成真实的任务;项目完成后,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创作思路和制作技巧,营造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对优秀作品通过教学网进行展示,推荐参加各种比赛,通过“评比激励法”,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5.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实训条件和真实的生产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基地最好是融教学、培训、职业鉴定、技术开发、产品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基地,既能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又可为企业员工提供良好的培训。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校企联合,建立校外实习训练基地,采取顶岗实习等方式加大专业技能的训练力度。精品课程在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时,要列举主要实践教学项目,说明实践环节的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和实训设备,有针对性地说明其实训效果,保证实践课程的技术性、综合性和实用性。

6.建设高效的教学管理机制。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和系部要在政策导向、建设过程、技术保证、资金支持等方面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实行相应的激励机制,营造教学研究的良好氛围,为课程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院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工作,专门成立了以教学院长为组长,由教学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的专家、教授组成的课程建设小组,负责课程建设立项评审、中期检查和验收工作。学院制定了课程建设规划和管理办法,围绕课程建设目标,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在每年的10月份组织开展一次课程建设的立项申报与评估验收,定期听取课程建设的相关汇报,帮助课程负责人解决课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对精品课程的建设给予有效支持。

学院建立了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师进修、培训和学历教育制度,近两年,有百余名教师参加了不同形式的培训和进修。同时建立了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的评选、考核、培养机制,给予不同层次的特殊津贴待遇,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课程建设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课程与专业的关系。课程建设虽然是一门课程的建设,但是不能就课论课,孤立地夸大其地位和作用,要把该课程放在整个专业体系中进行定位,强调该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方面所起的主要支撑作用或明显的促进作用,准确阐明课程的定位与培养目标同整个专业的定位与培养目标的异同,既不能混淆,也不能割裂。

2.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课程建设工程中,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共同制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参与课程内容的选取,提供典型工作案例,指导学生进行实习,把企业的工作态度和岗位要求带入课堂,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共建课程。

3.课程网站建设。根据课程的特点建设相应的课程网站,培养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将教学资源转化为电子文档、多媒体课件、音视频资料、flash动画、图片、表格等形式,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展示,做到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有声有、快速实用,真正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和师生受益,不断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优质22篇)篇十六

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若想成功的实现就业,必须从入校开始,需要正确的认识自我,树立职业意识,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环境等因素,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制定自己的生涯发展规划,尽可能利用自己的一切有利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自身的就业能力,为成功就业做好准备。同时作为民族院校,学校应该提倡学生进校后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就业能力的培养,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档案,为以后单位招聘作参考。

2.2民族院校应把就业能力培养纳入教学计划,促进教学改革。

民族院校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主体单位,不应注重就业率,而应注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把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民族院校的就业工作重点。从整体看,各民族院校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还是相当重视,成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把学生的就业能力纳入教学计划,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接轨,从而促进教学改革。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民族院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从而让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地与社会接轨,企事业单位也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给毕业生进行培训,毕业后能直接上岗。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全程指导。

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能力离不开一支好的就业师资队伍。首先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人人关心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的良好局面;其次通过开展就业形势、政策、法规、求职技巧、沟通技巧、创业意识培训等活动积极地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再就是积极引进专业教师或对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加快民族院校就业师资队伍建设,规范政策,加强宣传,引进高层次师资,针对不同结构的学生群体,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个性化指导。

2.4实现校企合作机制,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顺利的实现就业。只有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才能体现出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邀请用人单位共同制定课程计划,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民族院校了解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类型,从而使少数民族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更有针对性。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用人单位的管理人员作为客座教师任教,给少数民族学生有针对性的提供帮助。与用人单位合作,让少数民族学生通过实习或见习的方式给学生搭建实践平台,这样将他们所学的知识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调动他们就业能力培养的积极性。另外,用人单位也可以通过实习或见习的方式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潜力。这样既给用人单位节约了招聘成本,又让这些学生有了实践的平台,就业竞争实力也得到了加强。

2.5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培养。

创业能力是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加强学生的自身素质。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要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民族院校可以通过邀请成功人士或邀请成功创业的优秀毕业生到校进行讲座,让少数民族学生对创业进行了解。同时也可以设立创业机构,由专任教师进行指导,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从学生创业的可行性着手,支持学生社团从事各种营利性经营活动,从而让学生获得经验支持。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大学生就业是密不可分的,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要靠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少数民族大学生本人相互合作、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常彦君.河北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探析[j].教育评论,,(3)。

[2]朱继光.英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5)。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优质22篇)篇十七

为推进绿色节能教育,最近几年各高校纷纷进行了低碳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并成立了相应的研究所和实验室。许多高校还在相应的课程设置上做出了一些调整,如上海交通大学开设“建筑节能与太阳能”、“建筑节能技术”等课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率先开展了绿色校园试点建设,把生态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思想融入基础教育课程;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开设了与能源相关的选修课;台北大学建立了《能源教育》通识课程,并建有相关课程的网站;美国已有400所高校的校长共同签署一份协议,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如哈佛大学设立“绿色校园行动计划”,提出推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针和计划。高校在研究低碳技术和改善低碳环境方面上有很大的优势,在开发和利用能源和低碳技术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取得显著成果。美国哈佛大学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办公室后,能源消耗有所下降,并承诺到能源消耗下降为的30%,同时不断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等。清华大学率先提出了“绿色大学”的建设,成立了环保办公室、节能办公室,制定相应的措施,由校长带队,注重绿化、注重节能,安装节能装置,开发节能课题,节能教育进课堂。

2.2专业教学渗透低碳文化。

2.3低碳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

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让学生体会低碳理念,开展低碳图书节活动,让学生在《地球传》《寂静的春天》《淮河的警告》《另一种危机》《后天》等小说,了解河流、山川、海洋、空气破坏的现状及给后人带来的危机,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请专家教授来校进行低碳、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讲座,用大数据和实例讲解全球变暖对全球、对世界及中国的影响,向学生普及低碳常识,进行关于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生活价值观,意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不仅是全社会的需要,更是自身不受健康侵犯的需要,增强学生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感,增强自身的健康保护意识;开展绿色节能建筑的展示活动,节能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建筑节能竞赛活动,提高教师及学生的低碳环保素养,推行建筑低碳节能校园的建设,为建设节能校园献计献策;推广各种低碳创意和技巧制作,通过活动开展“低碳教室“”低碳班级“”光盘行动”提升学生自身的低碳素养,使学生能自觉主动的选择低碳生活,适应这种低碳节奏,而不是被动接受;开发并设置“co2排放量查询”计算器,少用纸巾,重拾手帕,在校园形成谁低碳谁时尚的风气,并亲身参与到各类低碳的宣传活动,成为具有低碳素质并肩负低碳文化传播的合格的社会公民。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优质22篇)篇十八

网络营销人才奇缺。

也许一些人会认为,网络营销不*项目课题: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高职一般性研究项目“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gzyb01);郑州市年度社会科学调研课题“郑州市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研究”(项目编号:884)。作者:石玺,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电子商务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网络营销(450046)。络营销以失败而告终,已经多少说明问题。不同于传统营销方式,互联网因其传播广泛而快速,网络营销的效果显现相对迅速。成功来得快速,失败也来得突然,网络营销的全案策划就显得非常重要。

随着络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许多企业越来越重视网上营销,也对网络营销人才需求大增。毋庸置疑,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目前市场上这方面的人才奇缺。据调查,众多的阿里巴巴中小企业用户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都面临转型问题。电子商务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属于一种新的行业,也是一种亟待突破的行业,虽然企业开出很高的工资,但是常常找不到专业人才。因此需要改变网络营销教学方法,增强网络营销的实践教学效果。

网络营销课程实训环节的重要性年,《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出版,自此确定了网络营销的工具与方法。这些年来,这本书中的工具与方法一直是网络营销内容的主流模式。通过对网络营销工具与方法的掌握,并增强实践活动,能够逐渐发展成个人的网络营销应用能力。工具与方法的掌握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实践是学习的应用,而网络营销能力的获得是学生要获得的学习结果。因此,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后,想要全面掌握网店的运营、推广、广告宣传等能力,必须加强实训环节,提升教学质量。

项目教学法的重要性项目教学法的含义是在教学中引入一个综合案例,并将其分成几个模块,划分相应的任务,提出问题,学生通过任务领会知识内涵,也就是依照项目—模块—任务—问题—知识点的思路开展教学,最终完成知识点—模块—任务—问题—知识点的学习。这种互逆的过程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完成关联知识的学习,同时通过学习获得职业能力的提升。

项目教学符合高职教育特点高职教育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最终的教学目标。当前应用较多的教学模式包括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模式,尤其是项目教学方法在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应用效果十分明显,应该受到重视和推广。

2项目驱动教学设计步骤。

谨慎选择教学案例项目教学中应该以企业需求划分职业技能,然后根据相应的职业技能选取合适的案例,使得项目教学直接和企业的岗位技能相挂钩。这一环节直接关系着项目教学的效果,并且明确案例教学的指引方向。

案例细分关联知识点选取综合性强的实践案例,分解案例之后,根据其中包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找到关联的知识点,形成具体的任务。

教学策略不断优化整合确定任务之后,选择基于工作过程分解模块和知识结构的教学方法,形成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可能和教材的编排顺序不同。

及时关注课堂反馈使用项目教学方法,可能出现教学知识体系和教学进度不一致的情况,也有可能出现教学进度过慢的情况,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因为实施项目教学会遇到很多不确定的现象,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唯一主宰,而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引导者,甚至会遇见很多新型的问题。因此,教师要积极备课,拓宽知识面,及时收集学生的课堂反馈信息对教案进行更改,调整教学计划和进度。

网络营销能力的要求高校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了解网站的建设、网页的'设计与维护等内容;了解用户的需求;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如让学生使用论坛、博客等;了解网络营销的一些简单代码,尤其是html、div+css等(即便学生并不会使用代码编写网页或程序,也需要有基本的了解,至少进行网页代码分析时能够发现其中的明显错误);熟练掌握网络营销的谈判技能,全面提升商务管理能力;加强对网络营销发展现状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开店项目培养电商全能力通过网上开店的项目,让学生真正学会网店策划、网络广告等基本营销工作,并要求学生根据网店的不同情况制定网店营销策略,全面提升网络组织管理能力。(营销实战:电子邮件营销、店铺运营、关键词营销、网络广告投入、信息发布技巧。)。

校园网络营销创业与实训为了提高学生的网络营销实践能力,可以以“创新、创意及创业”为宗旨举办电子商务学生创业比赛,通过竞赛可以激发大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业能力以及团队协同实战精神,对网络营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将比赛活动变成技能训练的新课堂、技术交流的新平台。

4校园网络营销创业项目简述。

随着网络营销的发展,校园网络营销兴起,并且在近几年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商业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出现多种操作模式,如下文所述。

b2c模式b2c模式以互联网为依托,商家或企业通过网站向消费者输出产品,从而形成的一种网络模式。这种商务模式在大学校园中应用最广。

c2c模式c2c模式是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模式。这c282c模式综上所述,把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训课程按照课内试训和学生网上创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改革,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实际经验,使教学与市场、行业“接轨”,进而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充分突出高职院校教学特点,彻底解决高职院校网络营销课程难的问题。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优质22篇)篇十九

摘要:

总理第一次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的工作报告中表述如下: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自主创业创新也成为了高职学生就业的可选形式之一。本文针对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的专业特点、能力特长以及网络营销活动迅猛发展的市场环境,对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利用互联网从事创新创业实践展开研究。

关键词:

高职学生;艺术设计;创业创新。

网络营销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以培养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为主。而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针对哪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专业培养结合创业创新教育使得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并适合尝试走双创的就业发展道路。

一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双创能力分析。

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专业特点上来看,该专业的学生从事自主创业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便以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兼具创新思维的训练。因此,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是艺术设计类学生的特点,也是大学生创业实践的要点之一。由于长期的训练与学习,使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已经将创新的思维与实践的精神融入了自身的生活当中,形成了一种习惯,因此,在创业实践中,相较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是具有一定的优势的。其次,艺术设计类专业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精神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若要进行艺术设计,必须要拥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从而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微妙差异,并以此为灵感进行艺术设计创作,如此才能实现创新。因此,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通常都具有强大的观察能力,擅长发现许多常人所无法发觉到的机遇。对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来说,项目的选择与投入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则可以依靠其敏锐的观察力,更快、更准确的发现市场中的良好机遇,有利于大学生的创业实践与发展。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创新是打破僵局的最佳手段,强大的洞察力则是抓住机会的关键性因素,而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同时兼具这两点,但从这方面来看,就拥有其他大学生所不具备的先天优势。

二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利用网络营销创业的优势。

基于艺术设计类学生的专业特性,该专业的学生通常都会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以及主修方向,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进行创业,例如:培训班、设计工作室等。在网络化时代的背景下,大学生作为先进文化领域的代表,对于网络技术并不陌生,也十分清楚网络技术在自主创业方面的优势。近年来,互联网在我国的覆盖面越来越大,技术方面也越来越成熟,与传统创业方法相比,从事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网络创业的确会具备不少的优势。首先,互联网具有广泛的覆盖面积和应用人群,采用网络创业的模式,创业者的业务范围可以不仅局限于身边或是市区内,网络创业可以将业务的覆盖范围发展到全国甚至全世界,通过网络媒体的强大传播能力,聚集更多的消费者。其次,网络创业相较于传统的创业方法来说,无需实体店面,办理相关手续的费用也相对较低,就总成本来说,要远远低于传统的创业方法,总体经营成本的下降,也就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最后,网络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媒介,不仅可以扩大创业者的知名度,还能帮助创业者与其他企业之间建立联系,使创业者的产业与产品被更多的知名企业所看到。并与之建立联系,从而实现自主创业向联合生产的方向发展。也正是基于网络创业的'明显优势,许多大学生以网络创业作为“人生中的第一桶金”,逐渐的使网络创业成为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首选模式。

三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利用网络营销开展双创实践的主要形式。

基于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在当今时代中的重要性地位,互联网技术逐渐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技术。由于网络创业的优势巨大,各类网络商务平台不断的出现与发展,逐渐的形成了今天的电子商务。特别是近几年,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势不可挡的趋势,无论是从事电商经营的人数,还是成交金额,都创造了电子商务发展的历史,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意识到电子商务创业的优势,纷纷投入到电子商务的创业中来。艺术设计类学生在从事电子商务创业时,主要有以下几类的创业形式:

(一)以提供设计服务为主的创业创新。

以提供设计服务为主营业务的自主创业,从形式上来说,属于一种传统式的创业方式,通过船业者的设计与沟通能力为客户提供相应的创意及想法。虽然从形式上来看比较传统,但是对于创业解决段的大学生来说,这种形式并不陌生,尤其是艺术设计类的学生,对这种创业形式十分熟悉,也是目前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使用较多的促行业模式。例如:室内的平面设计图、装修设计图以及网页设计图等方面,都属于设计服务的范畴之内。从主营业务的发展情况来看,设计源自于人类的生活,凡是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内容,都在设计的发愁之内。由此看来,以网络为媒介的网络创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是具有无限的可能性。然而这种以提供设计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创业方式,并非完美的创业策略,它的服务范围相对较小,具有十分明显的生活局限性,不利于业务的拓展,对于产业未来的发展起到了严重的制约效果。由于网络创业的兴起,商业交易的模式逐渐的从线下在向线上进行转移,交易的重心也从市场交易转变成为了网络交易,逐渐的形成了线下、线上的一体化服务。大学生在创业阶段,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中充分而又优秀的资源,不断替身自身的知名度,积累大量的客户以及消费者群体。由此可见,成熟的网络平台不仅能够扩大创业者的经营范围,还能促进创业者设计作品的宣传与推广。

(二)以制作创意产品为主的创业创新。

以创意产品为主的创业实践必先满足市场的要求,基于网络创业的流行性,艺术设计类的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研发的创意产品以商品的形式出现以后,必先满足网络市场的需求,通过网络宣传来提升产品的知名度,通过网络销售来验证产品的价值。设计是一门需要创新的专业,无论是产品的设计还是外观的设计,都要给人以新颖的感觉,而从网络市场上众多同质化商品中脱颖而出的,必将是创业者付出更多努力,精心打造的产品。设计源于创意,艺术源于灵感。在一般的情况下,艺术设计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认同,都是因为创意的概念与灵感的来源可以与消费者产生共鸣,从而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因而,创意者会通过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和认知,通过全新的艺术设计手法来赋予产品新的功能或全新的外表,从而吸引同类喜好的消费者前来购买。这种类型看似与当下流行的b2c模式比较相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该类创业实践在产品研发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启动的基础,因此,该类创业是一种风险性的创业,创业者为了更好的回避风险,多数会选择与其他的生产商或者企业联手的形式来完成产品的生产。

四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类的学生在进行自主创业时,拥有与生俱来的优势。而利用互联网平台,利用网络营销手段进行双创活动,大大降低了创业的成本,提升了创业项目的可行性,逐渐成为了学生自主创业中的主流模式。艺术设计类学生在开展创业实践研究时,利用网络营销手段为,充分发挥艺术设计类学生在自主创业中的优势,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已有资源进行优化整合,逐渐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与社会价值,体现创业创新的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2]杨思明.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创业基地与专业实训室共建可行性分析研究[j].科技创业家,(02).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优质22篇)篇二十

摘要:随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健全大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成为了各高校重要的工作内容。文章通过几年某学院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实践,进一步探索了如何构建一个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体系,同时通过直观硬件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及精神形态文化的建设,分析和研究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公寓育人功能的发挥,从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促进高职院校育人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寓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公寓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大学生在校期间,有近80%的时间在公寓中度过;另外,这里也是学生进行各种思想交流的主要场所。占领这一教育阵地,对于完善高校教育管理体系,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公寓文化建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良好的公寓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引领、行为规范、素质拓展、心理调适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认真研究公寓文化建设的特点,构建完善的公寓文化体系是每个高职院校都要面对的、不可缺少的课题。

提到高校公寓文化建设,许多同志认为就是在学生公寓中开展一些学生活动,事实远非如此,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有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高职公寓文化建设是以学生公寓为平台,以高职学生为主体,以学校教育管理者做支撑,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涉及到物质形态、价值准则、行为规范、文体活动、人文环境等各种文化现象的高度统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具体说可以将其分为三大部分:直观硬件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及精神形态文化。

直观硬件文化包含公寓硬件建设及视觉文化,是公寓文化建设的基础;制度行为文化主要是公寓制度建设,它是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道德规范的准则,是公寓文化建设的保证;精神形态文化是公寓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它是培养大学生政治信念、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心理素质、审美情趣等素养的文化。这三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换,从而构筑起高职院校公寓文化体系。

就我国现行教育来说,由于教育体制、招生政策、培养目标等因素,高职学生与本科生相比有其自身特点:文化知识基础较差,文化素质、文明修养也相对较低;学习动力不足,理想、信念不高,自信心不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力较差;经济生活压力相对也要大一些。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动手能力、专业技能、适应性较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强。面对学生的这些特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修养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显得更为重要。显然,公寓作为学生生活、学习、交流的主要场所,是各种问题的多发区,如果学生公寓没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没有先进的公寓文化做引领,将对学校各方面教育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1.道德缺失。

随着高校后勤制度的改革,许多高校实行了学生公寓社会化管理,学生缴费上学、学生缴费住宿。公寓管理者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由过去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转变为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关系。众多的事实表明,由于角色的转变,认识理念产生偏颇,导致学生的公寓道德规范偏离了校园准则。他们自认为是“上帝”,挑剔刁难公寓管理者,将一切问题归咎于公寓管理部门,不能正视自身问题及自我身份,再加上公寓管理者与学校教育管理者的工作脱节,致使教育管理不及时不到位。有些大学生毫无顾忌地在公寓抽烟、打牌、通宵上网;拉帮结伙,打架欺人;夜不归宿、破坏公物;不珍惜环境卫生,公寓内务脏乱差。这种错误的认识理念及行为必将影响大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

2.安全隐患突显。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境不同、成长经历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同时他们又是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尤其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追求新颖,无所顾忌;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容易偏激;有些学生的生活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与自身实际年龄不相符,这些都容易为公寓带来众多不安全因素。消防安全、财物安全、治安安全、卫生安全、网络安全、突发安全等,如果在安全理念上得不到统一的认同,就不能构建起一个良好的安全体系,公寓不安全事件将会层出不穷。

3.不良思潮侵蚀校园。

学生公寓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大学生又是追求社会新意的主体人群,他们思想活跃,喜欢新鲜事物,乐意追捧新潮思想,然而辨别是非的能力又有限。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任何文化思想都会在大学校园中迅速传播。尤其当今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各种思想在博弈碰撞,一些不良思潮很容易侵蚀大学校园。学生公寓又是不良思潮传播的'集聚地,要抵御防范不良思潮对青年学生的侵蚀,学校的教育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意义,要构建优秀的公寓文化,用正确的思想、优秀的文化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构建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文化是一个群体形成的一种相对固化的思想、理念、行为和习惯。文化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长期的引领与积淀。对于大学公寓文化建设也是一样,要创建一个优秀的公寓文化,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统一思想、统一认识。

常言说得好,“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大学公寓也是一样,一届一届的大学生是公寓文化的践行者,而公寓管理者、学校的教育管理者则是公寓文化的创建者、引领者和传播者。因此需要领导者及管理者对公寓文化必须有一个统一正确的认识。尤其在实行社会化服务的高校公寓,由于公寓的管理者与学生的教育管理者在职责上的差异,造成其对公寓文化认识上的差异,有时会对公寓文化的建设带来负面作用。公寓的社会化管理者必须有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理念,积极密切配合学校引领公寓文化建设。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者要密切关注公寓的日常管理,支持公寓的管理工作,只有形成这样一个有机的教育管理整体,公寓文化建设才会有培育发展的土壤。就笔者所在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而言,为强化公寓文化建设的教育地位,学院将公寓文化建设称之为学生教育的“第三课堂”(注:第一课堂指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指学生活动),将其列入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之中,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公寓文化建设教育是重要的一项内容。从入学起始,就在学生思想中根植公寓文化理念。另外,为确保公寓文化的顺利开展,由学院副院长牵头,公寓的服务管理者与学院思想政治处、学生工作处、各系党总支等共同组成一个学生工作委员会,定期检查研究学生公寓文化的建设情况。由于认识理念上的高度统一,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一直是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亮点。

2.构建系统的公寓文化体系。

公寓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是简单地做一些活动就等同于创建了公寓文化,它要触及到公寓的每一个角落,根植于公寓的每一个管理者和每一个学生的思想中,涉及到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要创建优秀的公寓文化,必须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公寓文化的特点,要根据本校的文化特点和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形成大学生良好的思想修养、良好的道德修养、良好的行为修养为根本,精心设计适合本校特点的系统文化框架。要将直观硬件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及精神形态文化有机融合为一个系统的整体,构建起公寓文化体系。单方面强调一点而忽视其他方面都不能构建起优秀的公寓文化。

3.要重视制度行为文化的创建。

根据调研及实践经验,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公寓文化建设,要在做好直观硬件文化建设的前提下,更要着重做好制度行为文化的建设。制度是行为的保证,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文化的建立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就制度本身而言,必须坚持以人文本,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激发学生进取,构建和谐、安全、稳定校园为宗旨,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同时又要保证制度内容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其次,要加强制度的宣传贯彻,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制度融入到每个学生心中。同时管理者更要对制度融会贯通,做制度的宣贯者和执行者。再者,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在制度宣贯的基础上,要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决不能将制度束之高阁。

4.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公寓文化建设之中。

公寓是学生生活休息的主要场地,学生大量的业余时间在公寓中度过。在公寓这个生活空间中,学生可以谈天说地,沟通思想,畅想未来,此时他们思想放松,每个人都能展示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在沟通中,各种思想相互交融、相互碰撞。在这种氛围中,青年学生之间最容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公寓文化建设就是要利用这一阵地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工作。

通过实践尝试,我们认为,在公寓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不宜采取硬性的灌输教育,应采取文化引领、润物无声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

(1)通过规范的制度要求,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规范制度的执行,除日常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要经常组织各种公寓活动,通过大量活动宣贯规范的行为和制度。

(2)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公寓中,和学生融为一体,在谈天说地的聊天中,耳濡目染地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向学生传输优秀的思想品质,传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融洽氛围的营造及这种看似无意实为有意的教育,会达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3)党、团支部进入学生公寓。党团组织要充分利用党、团支部的政治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团员的旗帜作用,在学生公寓中营造正确的文化舆论氛围,通过各种活动宣贯优秀的文化思想。例如,可以在公寓建立“学生党支部文化园地”、“团支部文化园地”、“党员挂牌宿舍”、“先锋团员宿舍”等,发挥党团组织的重要政治作用。

5.组织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文化是一种行为,是一种理念。如何将优秀的公寓文化传承给每一届学生,根植学生的心灵,进而使公寓文化不断发展优化,这是文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青年学生活泼好动,他们不喜欢生硬的说教灌输。我们要根据青年学生的特点,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公寓文化建设融入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愉快、有趣的活动中接纳、传承优秀的公寓文化。活动是文化创建、传承和发展的最好载体,对于我们组织的每一项活动,都要赋予文化内涵,决不能为开展活动而开展活动。

6.良好的硬件设施是创建公寓文化的基础。

硬件设施是公寓文化建设重要的组织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因此,高职院校公寓文化建设也必须满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要尽最大能力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从硬件设施上要满足学生生活学习的需要。良好的环境能影响人,良好的环境也能教育人。良好的硬件设施,整洁的生活环境,对学生良好心态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7.创建优秀的公寓文化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公寓文化的践行者,是公寓文化建设的主体。因此在公寓文化的创建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公寓管理者为主导,在公寓中成立有意义的学生组织;在各项活动的开展中,倡导由学生自主负责举办;在日常管理中,发挥学生的“三自”作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使学生真正成为公寓文化的创建者、践行者和传承者。只有这样,公寓文化建设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真正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有益补充。

四、结束语。

多年来,笔者所在学院一直将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列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事实证明,优秀的公寓文化对大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严谨作风的培养、思想品质的提升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毕业后到到任何公司、企业就业,都能尽快适应公司、企业的文化,为学生的良好发展打下了一个优秀的基础平台。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优质22篇)篇二十一

摘要: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是实践型、应用型兼具创新性,其中社会实践能力是职业院校学生必备的就业条件。相比学校教育而言,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丰富内涵和生动开展形式的优势,可视为人才“二次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中笔者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展开研究,并针对当前中国职业院校社会实践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关改善策略。

一、引言。

职业院校作为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都向社会输出大量优质实用性人才。从用人单位角度分析,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两者共同作用下才能满足岗位需求。积极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其目的不仅仅在于验证在校学习成果,更是对职业素质的一种完善,它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团队合作意识、个人奉献精神、吃苦耐劳品质,与职业院校内部教育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职业院校是中国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高职、高专、中职、中专等类型,从概念上说,“职业院校”是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的,两者在教育本质上是一致的,但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侧重于职业性、专业性、技术性,由于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岗位接洽距离较短,因此必须强调人才的“实践性”。相应地,高职院校学生也属于一群“特殊群体”,在中国单轨制教育模式下,职业院校学生大多经历过高考失利,在自尊心、自信心层面遭受过挫败,与普通高等教育生源相比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同时,加上客观上学习能力较差、求知欲不旺盛等原因,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创新改变职业院校学生的“颓势”就显得至关重要,事实证明,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了解到成才的道路并非只有一条,由此重新展开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职业院校每年所提供的大量人才并不能真正满足职业实践需求,企业的“二次培养”已经成为惯例,客观上弱化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价值。[1]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高职院校学生应该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弱势,在以职业为人才培养导向的前提下,如何确保职业对自身的认可,是全体职业院校师生都应该重视的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必要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表达,其一是客观市场需求,即就业能力要求,职业院校学生踏入社会的周期比普通教育学生要短,如果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在谋求职业岗位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常识性偏差,入职之后也容易出现不适应的情况,需要重新展开学习、锻炼、协调,这就导致宝贵的学习时间浪费。其二是自身发展需求,即职业可持续性发展,当前中国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岗位内容更新频率加快、周期缩短,人才在自身所处的职业位置上必须不断提高,其中实践能力是一项最重要的内容。

第一,对职业教育理解不全面。当前中国职业院校教育工作并没有形成独立的、特色的体系,过度的借鉴普通教育开展模式,以“职业”为基础展开专业能力培养,客观上忽视了其他领域的素质提升。结合人才市场供给方向来说,用人单位并不需要职业人才拥有过高的理论知识,而是需要人才“来之能战”的能力,这其中就包括学生对社会事务的一般性了解。[2]第二,忽视社会实践能力重要性。尽管职业院校在教学活动中涉及大量实操性内容,但学校环境毕竟和真实生产环境不同,学生所掌握的技术在真实应用中是否有效还是一个未知数。同时,学校环境中提供的实践设备、教具等,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社会生产,其主要价值在于让学生了解其原理,而并非真正地产生经济效益。忽视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容易导致学生进入职场之后陌生、无助的情绪产生,不利于职业规划的发展。第三,缺乏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敏感性。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职业岗位层面的技术日新月异,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很大。职业院校缺乏对市场的了解,容易在人才需求层面陷入误区。

第一,构建职业院校社会实践能力开发体系。职业院校作为中国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应该从教育顶层展开相关社会实践能力开发体系,通过提出相关规划、政策等方式,促进职业院校与当地人力资源市场的密切合作,根据实际需求展开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一方面,职业院校在遵循相关教育规范原则的前提下,主动涉足市场人力资源运营层面,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制式”人才培养计划。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资格认证体系,结合行业、职业、岗位等特征,进一步优化考核制度和就业资格内容。第二,完善职业院校社会实践能力提升方案。从社会层面入手重新对职业学校进行定位,明确职业人才培养的侧重点和切入点。其中,“侧重点”应该落脚到专业教育层面,相对于普通教育来说,职业教育要体现出操作技能、创新意识等,但这并不是职业人才培养的全部,以职业院校为基础寻求人才社会层面的“切入点”,以参与岗位实习为主要模式展开社会实践能力提升。

五、结束语。

总体而言,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是一项必要工作,应该纳入职业院校常规体系之中,要以学校为平台,向学生提供多元化的社会实践能力提升途径。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优质22篇)篇二十二

低碳文化需要低碳思想观念。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地方,大学生将是今后社会的中坚力量,低碳文化的教育和绿色校园建设,随时随处让学生到感受节约氛围,低碳的气息,并形成一种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理念,当走出校园后就会将这种文化和理念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在工作中在社会上产生裂变效应。低碳是一种时尚,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习惯,建设低碳校园,传播低碳文化对学校的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功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关范文推荐

    公司更改作息时间通知(精选19篇)

    公司是一个组织,由一群人共同合作和努力,以实现特定的商业目标。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的公司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借鉴。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个人房屋买卖合同书样书(优秀17篇)

    在买卖中,双方应遵循诚实守信、公平交易的原则,以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赶快来看看这些买卖实用技巧和贴士,相信会给你带来启发和帮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公安培训总结(专业21篇)

    通过培训工作总结,我们能够了解培训的成效,并及时调整培训策略,以适应变化的需求和挑战。在培训工作总结中,我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和实践经验,供其他教师借鉴和参考。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表(优秀21篇)

    通过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可以提前规划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常用的培训通知大全(17篇)

    通知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和适当定制。希望这些通知范文能够激发你的写作灵感,让你写出更加出色和专业的通知。各班级: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推行素

    2023年县妇联工作总结(汇总20篇)

    月工作总结是每个月对个人或团队的工作进行总结和梳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有助于了解工作成果和问题所在。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选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的写作带

    策划教师节活动方案大全(17篇)

    策划方案需要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要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达到预期的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成功策划方案范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1、知道教师节是

    财务出纳职员个人工作计划书(通用18篇)

    写工作计划要求简明扼要、具体明确,用词造句必须准确,不能含糊。一般包括工作的目的和要求,工作的项目和指标,实施的步骤和措施等,也就是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做到

    施工单位年度安全生产总结(精选16篇)

    通过年度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过去一年中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学习和工作计划。看看以下这些年度总结范文,你会发现这些文章既有对成绩的自豪和肯定,又有

    村支书党员冬训工作动员会议讲话(通用20篇)

    撰写演讲稿范文的过程可以帮助演讲者更好地理清思路和表达观点。演讲稿是为了向听众解释和说明某个问题或观点而书写的一种文本。在撰写演讲稿时,我们要先明确演讲的目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