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教学设计大全(22篇)

时间:2023-12-05 作者:笔砚

教学计划是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进行安排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教学计划范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

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一

三位数乘两位的教案教学要让同学们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以下是百分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三位数乘两位教学设计,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教材第78页的例1和79页的内容.

1.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形成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1.板演:44×15、144×5

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

请同学回忆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强调:在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要用乘数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还要注意数的对位。

1、出示例题及课文的场景图,学生读题。

师问:一共采摘了多少千克?可以怎样列式?

再问:为什么要用乘法?这首乘法式子和过去学过的有什么不同?

2、揭示新课: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3、探索方法

(1)、尝试笔算。观察算式,先想一想可以怎样列竖式计算,再板书竖式。

(2) 提问:你能用竖式算出得数吗?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笔算,指名板演。

提醒学生把横式和答句都写完整。

3、 交流总结。

生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算法,再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总结:(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

(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1、 做“课堂活动”第1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竖式进行笔算,同时指名板演。

交流:第一道题着重让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

第二道题着重让学生说说计算时是怎样处理309中间的“0”的。

提问:结合刚才的计算,谁再来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 做“课堂活动”第2题

先让学生判断每道题的计算对不对,交流后再要求说说错在哪里。

指出: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要注意每次相乘积的末位与乘数的哪一位对齐;

二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三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3、第3题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列竖式计算可以方便一些?

指出:用竖式计算类似的题目时,通过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能使笔算方便一些。

4、第4题

让学生读题,指名说题意。

提问:要求算出每种水果各卖了多少元,就是要算出有中哪一栏的结果?总价是怎样计算的?谁来说一说数量、单价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板书:数量×单价=总价)

学生独立计算、填表。交流计算结果。

1.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2.谁来说说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过程?

3.回想一下,你是怎样学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

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二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2、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验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竖式计算时十位上余数的处理。

1、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在现实的情景中开发学生的潜力。

2、主动探索,积极动手,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一、复习。

铺垫。

1、用竖式计算:

42÷2=。

2、谈话导入: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指名板演,并说出计算的方法。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

讨论列式:52÷2=。

2、操作探究:

(1)提问:如果我们用小棒代替羽球,应该先摆多少根小棒?

(2)同桌讨论交流分的方法。

把5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根呢?

(每班先分2捆,是20根,余下的每班再分和6根,每班分到26根(个)。

(3)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演示分的方法。

3、教学笔算:

(1)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52÷2的笔算该怎么样呢?

(板书:252)。

(2)十位上有余数怎么办呢?接下去该怎样算?

交流后在书上完成坚式计算。

(3)哪位同学告诉大家,刚才是怎样计算的?

(4)验算一下,看看算得对不对。

(5)比一比,522和复习题422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练一练:

(1)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前两题反馈的提问:当十位上有余数时,接下。

学生看情境图,说出题意、并列式。

生摆出5捆带2根的小棒。

动手操作,交流分的方法。

学生复述分的方法。

学生说十位上的计算方法。

互相说一说十位上有余数了,怎么办,在书上计算。

指名复述。

生验算。

生互相说一说。

向全班汇报交流的结果。

2人板演,其余的学生在书上完成。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去要怎样算?

(2)独立完成后两题,同桌校对。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三、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3题:

分组练习,每组同学做两题,反馈:每组上、下两题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2、想想做做第4、5题:

我们用今天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5题让同桌相互说一说,再计算。

3、想想做做第6题:

通过以上一些题目的计算,你能不能不笔算,估算下面这些题的商是几十多?

学生说说自己在比较中发现了什么。

列式计算。

全班集体交流。

说是怎么样的。

四、全课。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在摆摆、说说算,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小组里交流、汇报。

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三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以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估算和笔算;在具体情景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2、在发现、提出并解决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

基础性学习包

1、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三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

4、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5、积的变化规律

开发性学习包

聪明小屋(设计两三位数乘法计算中,有些因数的某个数位上的数不知道,进行推理的算式)

拓展性学习包

算式因素变化引起的积的变化

近期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进行笔算乘法的学习,今天着重研究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

仔细观察两组算式中因数的变化规律和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观察,两组算式最明显的特点是其中的一个因数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如第一组的第一个因数,始终是6,第二组的第二个因素始终是4。下面在分别来看。

第一组,一个因数没有变,另一个因数呈扩大的趋势。从第一个算式到第二个算式,2到20扩大了10倍(乘10),同时,积也跟着扩大10倍(乘10);第二个算式到第三个算式,20到80,扩大了4倍(乘4),积也跟着扩大了4倍(乘4),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跟着乘几。

第二组,一个因数没有变,另一个因数呈缩小的趋势。从第一个算式到第二个算式,20到10缩小了2倍(除以2),同时,积也跟着缩小了2倍(除以2);第二个算式到第三个算式,10到5,缩小了2倍(除以2),积也跟着缩小了2倍(除以2),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跟着除以几。

1、学科单元内整合: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师要用一个课件讲述计算时,对个位数和十位数分别相乘,然后相加;其他的特殊情况,如因数末尾有0的再进一步强调。

2、自主练习中的“志愿者擦玻璃”“信息窗1发放传单”等,教师要利用与品德课的整合,对学生进行教育,与语文课第四单元有关动物的内容进行整合,加强保护大自然的教育。

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四

理解首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首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首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提升运算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利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导入新课。

学生列式:52÷2。

复习提问:应用最近所学的什么知识?能否解决?

分析算式52÷2,引导学生发现和之前遇到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区别,即出现了余数。

(二)讲解新知。

根据问题特点,师生借鉴之前学习经验提出利用小棒探究或解释计算过程。教师明确:1筒羽毛球为1捆小棒,1只羽毛球为1根小棒。

组织小组活动,尝试表示将52只羽毛球平均分成2份。

小组代表反馈,教师引导辅以学生阐释,展示将剩余1捆拆开与2根合为12根再平均分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剩余1捆”、“2根”、“12根”、“平均分”等在除法算式中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并让学生独立完成除法竖式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乘法进行验算。

(三)课堂练习。

想想做做:(1)78÷3(2)70÷5。

(四)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首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注意要点及验算方法。

课后作业:想想做做剩余题目,尝试先估算,再计算。

(略)。

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五

1、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尾不能整除)笔算方法的过程,恩能够正确地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理解首位除时有余的处理方法,基本掌握首位不整除的除法笔算。

一、解决被除数首位除完有余数的问题。

1、出示50÷2=,用小棒分。

4、总结,被除数的首位除不尽的时候我们是怎样处理的?化整为零继续分。

二、出示例题。

1、看图,在图上看见哪些信息?

2、如何解决这个问题?52÷2=。

3、谁能说说用小棒该怎样分?“先把5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十,再化整为零,和2合起来继续除,把12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是26”

4、重点训练“合起来继续除”

5、教学生书写的格式,教师板书,指导算法。强调十位上余下1怎么办?接着用几除以除数?边讲边写。

6、学生自己在书上把剩下的式子写完,之后并且验算一下。

三、笔算针对练习。

1、完成第一题的四道题,一个组完成一题;

2、学生上黑板板演,并且全班讲解,纠错;

3、统计学生做对的人数,给予表扬。

四、对比练习。

2、呈现75÷3和77÷3,让学生先计算,再比较它们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出一个没有余数,一个有余数。

五、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第四题,学生自己观察,看图;

2、学生叙述,在图上看见哪些信息?几位学生把图上的信息说完。

3、学生自己完成后讲评。60÷4、60÷5。

4、出示第五题,看图,在图上有哪些信息?(语言:xx的单价)。

5、你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6、有选择的计算,不支持过于简单的问题。

六、估算教学。

1、出示题目,并且让学生去估计;

2、说清楚估计的方法,学生自己说;

3、引导学生总结:只需要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去除以除数就行了‘。

4、语言:一十多、二十多、三十多......

七、全课总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课堂作业补p6。

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六

(一)知识与能力:

1、巩固估算方法,熟练地加以应用,并检验除法的估算。

2、发展学生的灵活估算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情境,引起学生探讨的兴趣。

2、根据学习的估算方法,探讨除法估算的一般情况。

3、从小组合作探讨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总结估算的方法,并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营造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2、利用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般简单问题。

3、通过组织学生合作、讨论、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估算的意识。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估算。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灵活估算是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后再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延伸,更突出估算的现实意义。学生先通过自出估算题目,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小组交流探讨出灵活估算的方法,在掌握巩固估算方法的基础上,再突出估算在检验除法中的作用,并利用估算解决生活现实问题。充分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动手做,并大胆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意识。

(一)教师活动。

1、带领学生复习巩固估算方法,并用估算检验除法的计算。

2、组织学生课堂活动,锻炼学生的估算,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3、总结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的大胆探究。

4、布置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小结本节内容。

(二)学生活动:

1、加强练习,巩固估算的一般方法。

3、自我小结,积极发言。

4、积极完成练习,对本节进行小结。

(一)复习估算方法,用估算检验除法。(约5分钟)。

1、教师活动:

(1)在黑板上出示两道题目(61÷378÷4),让学生先用竖式计算,再用估算检验结果。

(2)请部分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引导评价。

2、学生活动:

(1)先利用竖式计算,再用估算检验是否正确。(2人板演)。

(2)说出计算方法,积极进行讲评。

(二)进行课堂活动。(约20分钟)。

1、教师活动:

(1)出示课堂活动情境,让学生仔细阅读题目要求,说出活动内容。

(2)肯定学生回答,提醒学生注意他们说的算式是什么算式。

(3)鼓励学生估算,并和小女孩比较,检验她估算对吗?

(4)组织学生课堂活动:4人一小组,一人说算式,另三人估算出结果,并要求:算式必须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估算结果应说成大约是多少。如有疑问请告诉老师。

(5)及时表扬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广泛存在,你认为该怎么办?根据原有经验,如69÷6,把69看作70后除以6并不能除尽,仍有余数,可以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并能被一位数整除的数后再计算,即把69÷6换成66÷6,把95÷8换成96÷8,如果换算后口算仍有困难,可一边估算一边进行竖式帮助估算出结果。

(6)总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数学问题要大胆说、动手做、通过组织讨论解决。

(7)让学生自主说算式,全班估算。

2、学生活动:

(1)阅读要求,汇报内容:一人说算式,一人说出估算结果。

(3)积极估算、比较。

(4)按照老师的要求,每4人一组开展活动,积极估算并及时发现问题,然后汇报给老师。如:99÷695÷873÷4。

(5)讨论,质疑,认真听取同学意见,教师讲解。加深估算的认识和理解。积极发言、练习。大胆运用新学到的灵活估算方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6)说出你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后有什么想法。

(7)认真听、争取快速汇报估算9结果。

(三)完成课堂练习、小结本节内容。(约15分钟)。

1、教师活动:

(1)布置学生完成练习十二中剩下的题,让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引导题中的新知识。

(2)组织学生完成思考题,用集体的智慧讨论解决,作必要的指导。

(3)带领学生总结本节的知识点:估算方法。

2、学生活动:

(1)完成练习十二的6、7题,6题为准确计算,并用估算检验,7题为估算。

(2)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合作探究,锻炼思维。

(3)小结本节估算设计理念:本课主要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灵活估算,让学生先自己出题估算。发现了如果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后再除以一位数的方法在许多情况下并不适用,从而明白估算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达到估算目的,发展估算意识。还可以用估算来检验除法的计算,提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能力和准确度。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体会成功的快乐,让学生轻松、快乐学数学,把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与活动结合起来,改变枯燥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喜欢,走近、走进数学。

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七

本课是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乘法的第一课时,对以后的计算和后面乘法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只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是对知识的迁移。

1、在自主尝试计算、交流等活动中,经历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计算过程。

2、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3、在运用已有经验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1、导入

学生分析题目提取有用信息:

1、这台面粉机每小时可以磨面粉58千克。

2、一天是24小时,而不是我们平时说的8小时。

求:一天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

教师找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计算,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一同判断黑板上同学计算的正误,如不对可由学生自己找出错误进行改正,必要时教师进行指导。

答: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粉1392千克。

教师请学生回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说对意思即可。(对回答较好的同学用掌声鼓励。)

教师出示应用题2

教师请学生找出与第一题不同之处,很明显是58变成了158.由于上面题已经分析,所以很容易直接列出算式:

158×24

算式列出了,那又该如何进行计算哪?

2、知识教学

教师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结合复习的知识自己试着计算,计算完毕可用计算机验算,看自己做对没有。

师生一同判断黑板上同学计算的正误,如不对可由学生自己找出错误进行改正,必要地方教师指导。

好的,同学们非常优秀,我们再看一题:用竖式计算345×76

好的,通过上面的两道题,你知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了吗?同学们可以前后桌进行讨论,有答案后可以举手。(同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多名学生向教师汇报方法,教师跟随同学演示方法,必要时予以指导。教师提醒同学注意末尾和那位对齐。

教师出示通告: 今天,“数学国”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数学状元”大赛,让我们一起参加吧!也 许今年的` “数学状元”就是 你。

教师出示初赛试题 :六道竖式计算题,六个同学黑板上计算,其余每列同学完成教师指定的一题。教师统计多少名同学通过初赛,并予以掌声。(解答及指导过程略)

教师出示复赛试题 :三个改错题,三个同学黑板上计算,其余每两列同学完成教师指定的一题。(解答及指导过程略)

教师统计多少名同学又通过了复赛,并予以更加热烈的掌声。

教师出示决赛试题 :一道应用题,三个同学黑板上计算,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解答及指导过程略)

教师统计多少名同学获得了“数学状元”,并予以最热烈的掌声。同时希望获得称号的同学不要骄傲,安慰未获得称号的同学继续努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学思考回答。

根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你能计算232×211的积吗?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全班28名同学有18名同学习题全部做对。剩下的同学除3名同学没有掌握本节课内容,其余几位同学均是不细心造成的。因此还要培养学生的细心能力,多练习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本人方面还要继续钻研教材,把教材吃透,参照不同版本教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重点知识,才能把一节课完成好。

我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效果虽然还是很不错的:全班28名同学有18名同学习题全部做对,剩下的同学除3名同学没有掌握本节课内容,其余几位同学均是不细心造成的。但也发现我的教学存在很多问题,这让我想到了:

学生层面上,他们的细心程度还远远的不够,计算能力还欠缺。这就需要在平时上多培养学生的细心能力,多做练习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师的层面上,还需要本人方面还要继续研读数学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把教材吃透,把握住重难点,参照不同版本教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多向老教师学习和请教,教学设计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的去探索,去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把一节课完成好。

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八

该课内容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第一课时,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本节课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其乘法算理是一样的。该课也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内容。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知识的迁移,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体验知识迁移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并养成验算的习惯。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笔算。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原理。

课件、学生用计算器

课前2分钟口算练习

一、情境导入

播放北京标志性景点的图片。

教师:同学们,暑假你们都去哪里玩了呢?王叔叔、李叔叔暑假去了首都北京旅游,他们乘车所用的时间都是12小时,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李叔叔所在的城市离北京又有多少千米呢?如何计算呢?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45×12

1、运用估算

能不能估一估李叔叔住的城市离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呢?

说一说估得方法。

要想知道准确结果,还得用笔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

2、探究算理

学生尝试笔算,教师巡视,挑选出几种不同思路的算法到黑板板演。我们先请刚才板演的同学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吧,每一步的算理。

我们想知道这个结果是否正确,有什么好办法呢?(一是与估算结果比较,二是通过验算。)

3、讨论交流

大家四人一组讨论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样的,互相说一说。

4、学生汇报。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九

1、利用学生的迁移能力,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分析和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兴趣,进一步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

一、复习。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可以上课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上课。

师:今天先让我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口算能力吧,请看大卡片出示的口算。

(卡片顺序出示口算题、生作答)。

12×3500×715×460×70350×2。

卡片出示197×5≈。

师:大家看这道题的要求是什么?

生:估算。

师:那约等于多少呢?

生:100。

师:你是如何估算的。

生:把197看成200来估算,200乘5等于1000,所以197×5约等于1000。

师:通过刚才的口算和估算,我知道了大家的口算和估算掌握得很好,我们的笔算掌握提如何,来,做一道吧,请拿出练习本进行笔算。(教师在黑板上出示竖式45×12的竖式)。

师:来,你做得最快,请你上黑板板演,请注意书写工整。

师:好,大家都做完了,我们一起来检查黑板上的这道题。哪位同学来评价一下。

(方案一)。

生:她计算错了。

师:哪里出错了,他是如何错的。

(生具体回答)。

师:你观察真仔细,老师帮他改过来。

师对板演的学生:以后可要注意,计算要处处细心。

(方案二)。

生:她做对了。

生: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第一个因数,最后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师:你说得真清楚,我们把掌声送给她。

(生鼓掌)。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师:看来大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都掌握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乘法(板书:乘法)请看大屏幕。

(1)引入例1。(课件出示)。

例1:李叔叔从海南乘火车去广州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

师:李叔叔从哪到哪去?

生:从海南去广州。

师:乘坐什么交通工具。

生:火车。

师:你还知道什么?

生:12小时李叔叔可以到广州。

生:火车的速度的每小时145千米。

师:你能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海南到广州有多少千米?

师:你能列出横式吗?

生:能。

师:请列出模式,不用计算。

(生列式)。

师:列完式的同学想一想今天我们列的这个算式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师:请一个同学告诉我你是怎么列式的?

生:145×12(师板书)。

师:还有不同的列式吗?

生:12×145(师板书)。

师:这两种列式都正确。

师:会计算吗,请动笔试一试吧。

(学生计算)。

师:我想请一个同学说一说她计算的过程。

师:谁与谁乘得0。

生:二五得十,写零进一。

师:你这样说我就明白了,接着说。

生:二四得八加一得九、一二得二,一五得五……。

师:五写在哪?

生:写在十位上。

师:也就是与因数的十位对齐是吗?

生:是。

师:请接着说。

生:一四得四,一一得一。再把它们加起来。

师:个位是多少。

生:个位是0,十位写4进1,百位6加一得7,千位上的1移下来。

师:她说得怎样?

生:她说得很清楚,完整。

生自觉鼓掌。

师:这道题的笔算过程。同学们都明白了吗?

生:明白。

生:这是十位上的1去乘145,乘得的145是指145个十,所以这个5要与十位对齐。

生:这次是十位上的1去乘5,一五得五,是指5个十,所以这个5应该与因数十位上的数对齐。

师:说得好,要是声音再大点就更好了。

师:计算这道题时。先用12个位上的2去乘145每一位上的数,得290,再用12十位上的1去乘145每一位上的数,得1450。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

师:1450的0在竖式中为了简便就省略了。

师:刚才这样列式的(指黑板上的算式:12×145)同学,请说一说,你是怎样列竖式的。

生:列的竖式一样,也是145乘12。

师:大家都知道,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所以可以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列出了竖式,是吗?交换位置与不交换位置来乘,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来比一比,请看小黑板。(出示两种竖式)。

师:你觉得哪种好些,为什么?

生:交换位置乘好,因为这样节约纸张。

师:还想到节约能源上去了,想得真细致。

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十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流程。

第一段:

流程1:基本练习。

课件出示下面一组题。

师:请看屏幕,请大家看算式,直接写出得数。(暂停)。

课件出示得数。

师:你都算对了吗?最后一组算式,你是怎样算的?

第二段:

流程2:教学不退位减法的口算和退位减法的口算。

1、不退位减法口算。

课件出示例题场景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暂停)。

师:根据要求的问题,怎样列式?

板书:38—25=44—25=。

师:这两道算式都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我们已经学过了,今天我们用口算的方法算得数。

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难点: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口算。

600÷627÷3240÷8160÷4。

2.笔算。

9÷337÷9。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

42÷252÷2。

3.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

你是怎么想的?

(生:40÷2=202÷2=120+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142÷2=21。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

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师配合补充)。

(4)让学生质疑。

(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2.教学例2: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师指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指商个位上的“6”,这个6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4)我们再看一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脑演示)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6)指导看书质疑。

3.练习反馈p20做一做1。

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十二

位置与方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下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概念的基础上,把眼光放得更远些,进一步了解东、南、西、北等方向名词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观念,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地理解东、南、西、北的具体位置,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让他们在实际情况下学习。部分学生可能还停留在上、下、左、右、前、后等的学习中,未能很好地掌握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能根据自身的方位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难点: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

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十三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简单事物搭配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生活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找出简单事物的搭配方法。

有序搭配,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情境教学,指导操作,直观演示法。

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

白板。

在二年级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他们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但认知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对有序搭配有一定的模糊意识,缺乏理性层面的思考。本节课可以通过迁移来学习本课的知识。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老师是朝鲜族特别能吃辣,你能吃辣吗?能否帮老师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呢?(课件)你看,三个字就有六种排列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一下搭配中还有那些学问?(板书:简单的搭配)。

【本环节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用学生们喜爱的动画人物来创设情境,学生很容易就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试着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美羊羊都有哪些衣服?其中有几件上衣,几件下衣?

生:2件上衣,3件下衣。

师说明:如果一件上衣搭配一件下衣是一种穿法,你最想让喜羊羊怎么穿?

2、小组合作。

师提问: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老师都不记不清楚了,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课件出示)有人想出来了吗?有的同学可能觉得,只在脑子里想,想不清楚啊!好,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把你们的想法表示出来。(学生在白板上画)(画图连线、文字连线、图形符号连线、数字连线法、字母表示连线等方法)。

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

3、展示汇报。

选择不同的表示方法在黑板展示,对比,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同学们,你们虽然表示的方式不同,但都找到了所有的搭配衣服的方案,没有重复也没有遗漏。请大家想一想,以后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有没有好的方法呢?你们试着总结一下。

【本环节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表达思考过程,展示交流,突出有序思考。

4、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记录不同穿法。

课件出示:

1、先选定上装,再搭配不同的下装。一件上衣去搭配三种下装,有三种;再用另一件上衣去搭配三种下装,又有三种,一共有几个三种?列式3+3或者2x3(板书:3+3=2x3=6种)。

2、还可以先选定下装,再搭配不同的上装。一件下装去配两种上衣,有2种;再用一件下装去配两种上衣,又有2种,最后再用一件下装去配两种上衣,还有2种,一共有几个2种?列式2+2+2或者2x3(板书:2+2+2+6种2x3=6种)。

师:从你们的汇报中,我们知道了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思考,但是基本方法是一样的,都是要先固定一种服装,上衣或下装,然后按顺序去一一搭配,(板书:先固定其中一种,再按顺序搭配)。

指学生所画方案,许多同学都找到了六种搭配方案,可我发现同学们有好几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同学们,你们看,大家的方法不同,但是都能不多不少地把所有的搭配穿衣的方法表示出来,他们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呢?刚才我们已经讨论过了,谁再来说一说。(先选定再…)。

很好,这样去思考问题,就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到所有的答案。(点击课件)我们称之为“有序”的思考。(板书:有序)。

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你喜欢哪个?说一说你的想法。

【本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对比观察中思考,体会数形结合以及符号思想,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看到由具体文字表述、画图表示到用抽象的符号表达的变化过程,体会符号表达的简洁、明确等优点,进一步认识到符号对于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作用。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做一做第二题。

课件出示:

牛奶。

豆浆。

蛋糕。

油条。

饼干。

蒸包。

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一题。

看一看,能组成哪些两位数?

十位。

个位。

师:哪些数必须写在个位上?哪些数必须写在十位上?

生:3、6、8必须写在个位上;2、4、9必须写在十位上。

师:那这六个数字能组成哪些两位数呢?说说看。

3、完成练习二十三第4题。

师:明明和聪聪两个小天使真可爱,瞧,孩子们都争着要和他们合影拍照呢!课件出示。

4、完成练习二十三第5题。

5、提高题。

看这节课的最后一道题——1题,?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小华打算在妈妈生日那天送妈妈。

一束鲜花和一个蛋糕,有()种搭配方法。

老师想将这道题再增加点难度,不知你们敢不敢挑战一下呢。

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小华打算在妈妈生日那天送妈妈,一束鲜花、一个蛋糕和一张生日贺卡,有()种搭配方法。

四、全课小结:

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十四

1.推导和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在经历推导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抽象过程中,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现实性。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应用意识,增强自信心。

推导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会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一、复习导入。

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请同学摸一摸它们的面积。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

二、探究新知。

1、探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师:拿出课前研究单,先回顾昨天的研究,然后小组交流你的想法。

小组汇报。

说一说你的发现。

(每人说一个,说完一个交流一个。)。

汇报的.时候讲清楚为什么一行摆6个小正方形能正好摆开,因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边长是1厘米,就是6个小格,宽是3厘米,所以放3行,一共放18个小正方形,就是18平方厘米。瓷砖的数量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那么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看看。

课件出示。

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用小正方形铺,数格。

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用小正方形铺,数格。

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用小正方形铺,数格。

师:看来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就是长×宽。

练一个,长是7厘米,宽是3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所以,我们要先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多少,长是7厘米,宽是3厘米,那么他的面积就是长×宽=21平方厘米。

2.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当边长都相等时,也就是正方形的计算公式就是边长×边长。

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计算,验证。

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计算,验证。

边长是7厘米的正方形,计算,验证。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68页练习题,计算三个图形的面积(说)。

3、判断。

(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4平方厘米。()。

(2)长方形面积大于正方形的面积。()。

(3)一个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一样大。()。

4、每人在卷子背面画一个长方形,画一个正方形(要取整厘米数的)请同桌互换,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里,让学生说自己在这节课的收获,说说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何帮助,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十五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

重难点。

难点: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

二、知识讲解:

情境导入。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讲题过程。

1.理解题意。

求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就是求把4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应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42÷2。

先将4捆小棒平均分成2堆,每堆2捆小棒,也就是2个十,再把2根小棒平均分成2堆,每堆1根小棒,也就是1个一,这样,每一堆中就有2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21,即42÷2=21。

方法二:用竖式计算。

3.解答。

42÷2=21(棵)。

答:三年级平均每班种21棵。

归纳总结。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的计算方法: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十位上;再用个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个位上。

随堂练习。

1.列竖式计算。

55÷526÷296÷346÷269÷3。

情境导入。

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讲题过程。

1.理解题意。

求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就是求把5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应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52÷2。

方法一:借助摆小棒直观理解52÷2。

从图中看出,5捆小棒,每份分2捆小棒,还剩1捆零2根小棒;再将1捆小棒拆开与2根合成12根,将12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6根,正好分完,此时,每份分到26根小棒,即52÷2=26。

方法二:用竖式计算52÷2。

3.规范解答。52÷2=26(棵)。

答:四年级平均每班种26棵。

归纳总结。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要从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如果求出一位商后有余数,余下的数要与被除数个位落下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随堂练习。

1.列竖式计算。

75÷536÷296÷472÷364÷4。

1.超市运来3车苹果,一共有84箱,平均每车运了多少箱苹果?

三、易错举例。

列竖式计算:68÷4。

错误解答:68÷4=12正确解答:68÷4=17。

错解分析:错误解答错在没有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正确计算方法。一位数除两位数,如果。

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能被整除,要将余数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四、习题金钥匙。

例三年级有90名学生。每两人用一张课桌,需要多少张课桌?把这些课桌平均放在3间教。

室里,每间教室放多少张?(教材练习四第4题)。

思路分析:三年级共有90名学生,每2人用一张课桌,求需要多少张课桌,就是把90名学生,每2人分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解答,即90÷2=45(张)。把45张课桌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列式为45÷3。

解答:90÷2=45(张)45÷3=10(张)。

答:每两人用一张课桌,需要45张课桌;把这些课桌。

平均放在3间教室里,每间教室放15张。

举一反三。

解答:求共需要多少把铁锹,就要知道有多少人参加植树和几名学生用一把铁锹。已知70人参加植树,每2人用一把铁锹,求需要的铁锹数量,列式为70÷2;把所需的铁锹5把捆一捆,求熊捆成几捆,就是用铁锹数除以一捆铁锹的数量,列式为35÷5。

70÷2=35(把)35÷5=7(捆)。

答:如果每2人用一把铁锹,共需要35把铁锹;如果5把铁锹捆一捆,这些铁锹能捆成7捆。

五、智力乐园。

例?小明沿着一条小路来回跑了2趟,一共跑了84米。这条小路长多少米?

思路分析:要求这条小路长多少米,要用所跑的路程84米除以跑的次数。因为小明沿着一条小路来回跑了2趟,实际上是跑了4次,因此列式为84÷4。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2趟”是指2个来回。

解答:84÷4=21(米)。

答:这条小路长21米。

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十六

用万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p43例4)。

1、我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三位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我能学会用竖式计算三个数的连加。

3、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能正确运用竖式笔算三位数的连加。

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购过物。

生:有。

师:真棒,孩子们都有购物经历,星期天,小红也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商场买了三件商品,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买了什么(出示情境图)。

生:护眼灯、学习机、空调扇。

师:从这张销售清单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生:空调扇558元、学习机225元、护眼灯166元。

师:根据这些价格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

生2:收银员应收多少钱?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多呀!说明了生活中蕴藏着很多数学问题,这些问题都要用到万以内加减法知识解决。

板书课题《用万以内加减法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学习目标。

2、解决刚才刚才提出的其中一问。

(1)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

讨论:这一问是估算、还是准确计算?

讨论完后,老师计算。

预设一:558+225+166≈960(元)。

预设二:558+225+166≈1000(元)。

学生回答。师板书。

3、解决第二问:收银员应收多少钱?

思考:解决这一问采用估算、还是准确计算?

学生自主准确计算。

预设一:558+225+166≈949(元)。

558。

225。

+166。

--------。

949。

预设二:558+225+166≈949(元)。

558783。

+225+166。

-----------------。

783949。

指名演板,比较哪种笔算形式简便?

(三)趣味练习、灵活应用。

1、估一估、算一算。

一部手机原价898元,现价685元。大约降价()元,实际降价()元。

一个洗衣机原价975元,现价888元。大约降价()元,实际降价()元。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书p46第14题。

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十七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计算、巧算的巩固练习。

(2)通过引导,得出十位乘积等于个位乘积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对称算式的乘积相等,并理解掌握此结论。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得出结论、提出质疑、完善结论,上孩子们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教训,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培养探究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引导,得出十位乘积等于个位乘积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对称算式的乘积相等,并理解掌握此结论。

启发诱导法、讲授法、探究法

练习法、探究法、小组交流法、观察法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先从画画开始!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对称图形的一半)

师:如果老师画的是整个图形的一半,谁愿意帮老师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让学生补充完整)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画的对吗?是的,图形当中有这样的对称现象!其实,在我们的语言当中也有这样的对称现象。

(老师点击屏幕,出现——好人)

蓝天——天蓝,喜欢我——我欢喜,老师希望我们整节课都欢欢喜喜!好,上课!

(二)新课教学

好了,同学们,思考是美丽的,看到同学们都能认真的思考。我很欣慰!我想,同学们心里可能都在想:这个结论到底正确与否?为什么会是这样?在乘法中怎么会有这么有趣的现象?在除法中、加法中、减法中是不是也有一些有趣的现象等待我们去发现?还有多少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都能带着这种精神,真正走进我们的数学世界!

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十八

教学内容:例3和练一练,练习十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笔算42÷2。

指名1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让学生说一说42÷2的笔算过程。

2.引入新题。

现在我们知道,笔算除法要从高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如果我们把42÷2改写成52÷2,(板书:笔算52÷2)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能一下子被2除完吗?像这样的题怎样笔算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二、教学例3。

1.用小棒演示。

(1)提问52÷2可以表示把多少平均分成2份?如果用小棒来分一分应该先摆多少根小棒?(演示摆出5捆带2根)。

请大家自己分一分。分过后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分法。

说一说,继续分下是要怎么办?

剩下的1个十能不能直接平均分成2份呢?

(3)谁来告诉大家,用小棒算52÷2是怎样分的?(指名几人口答)。

指出:52除以2,用小棒可以这样算,先用5个十除以2,每份得2个十,还剩1个十;指剩下的1个十和2合起来是12,再用12除以2,每份得6个一。所以52除以2,得26。

2.教学笔算。

(1)根据刚才算的.过程,52÷2也可以用笔算。(板书竖式)。

商2个十,这样2乘2得4(板书:4)分去4个十,十位上的5减4还得1个十。(板书:1)。

追问:十位上减下来的1表示什么意思?

所以,把个位上的2移下来,和十位上1合起来是12,再用2除。(板书课本上的旁注)12除以2得几?(板书:6)2乘6得12,(板书:12)12减12得0,(板书横线和0)正好除尽。

追问:十位上剩下1以后是怎样除的?

提问:请哪位同学告诉大家,刚才是怎样笔算的?(指名几人口述)。

3.提问:52除以2和复习时42除以2,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指出:这两题都是一位数除两位数。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时,如果十位上有余数,把余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三、巩固练习。

1.做第48页“练一练”。

指名3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三组,每组做一题。

提问:当十位上有余数时,接下去要怎样算?

集体订正。选择两题说计算过程。

2.做练习十第1题。

学生分三组练习,每组做两道。做在练习本上。

3.做练习十第2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说一说哪里有错误,怎样改正。在小黑板上改正。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第4—6题。

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十九

教学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具体问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不同形状的卡片、尺子等测量工具。

教学方法:

教法: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课件演示,交流感受、互动合作等方式教学。

学法:“玩中学”、“趣中练”,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贯穿全课,充分应用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在动物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小灰兔(显示)和小黄狗(显示)。它们俩都说自己跑得快,这不今天就来比赛来了。小灰兔围着这个花坛跑一圈(动画演示),小黄狗则围着这片宁静的湖面跑一圈(动画演示)。结果小黄狗跑得慢,可是它却不服气,说:“不公平,因为我跑得路远”。小灰兔却说:“不对,不对,我跑得路才远呢!因为长方形还比正方形长呢!”小黄狗说:“我跑的正方形还比长方形宽呢!”它们吵了起来。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题出示)。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一)长方形的周长。

1.提问:什么是周长?周长指的是哪里?举例说明。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生可能回答: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2.提问:老师采用了你们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是8米(显示),宽是4米(显示),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完成。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4.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5.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教师利用课件形象直观的演示可能有这三种:

(1)8+4+8+4=24(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依次相加求周长。

(2)8×2=16(米),4×2=8(米),16+8=24(米)。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道理,用2条长的和加2条宽的和求周长。

(3)8+4=12(米)12×2=24(米)。根据一条长加一条宽的和就是长方形的一半,那么两个(长+宽)的和就是长方形的周长了。

有的学生还想出了第4种,第5种方法……。

6.比较这几种不同的算法。

接着,我让学生比较这几种算法,哪种方法最简单?通过比较,找出区别,暗示性的让学生注意策略的最优化。

7.举例应用知识:黑板4.1课桌100.40打印纸30.20等。

(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已经解决了,那正方形游泳池的周长该怎么算呢?我们来看,当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时,就变成了正方形,(件演示长方形变为正方形)正是小黄狗跑的游泳池的图形。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是6米,四条边都相等,那算出他的周长就很容易了。

学生汇报。说说道理,四边都相等,可以快速的求出6×4=24米,运用边长×4来求正方形的周长。

(三)小节。

通过开始的猜想,然后我们用多种方法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原来,两人走得一样多。

三、知识应用、深入研究。

利用课件出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活动一、计算小兔子长方形奖状框的周长。巩固了学生对长方形周长计算的应用能力。

活动二、计算小兔子正方形手帕的周长。巩固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活动三、求菜地篱笆的长。一块长方形菜地,一面靠墙,三面围篱笆,求篱笆的长。课件出示长方形菜地图。

活动四、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领奖台正面这样一个不过则的图形该怎样求它的周长呢?学生思考交流,让学生注意看,好好想,课件演示图形变化过程。当图形变成长方形的时候,学生们计算图形周长。

四、知识拓展、动手实践。

动手测量.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那正方形呢?这儿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现在请你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先动手量出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出它的周长。

(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卡片、铅笔、记录纸、尺子或三角板等进行操作)。

五、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谈话:今天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能把你今天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回家后请选择你喜欢的物体,比如数学课本,测量并计算出它的面的周长。

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二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3分钟计时,学生在口算卡上完成20道口算题。

2、计算。

教师板书下列各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1)集体完成。

(2)指名学生板演。

(3)说一说,各自是怎样计算,如何验算的。

(4)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指导。

(5)表扬算理清楚,计算正确及有进步的同学。

3、计算比赛。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29页例8.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问:“大约”是什么意思?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估算267÷3时,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然后应用乘法口诀,估出商是多少。在这道算式中,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也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且300和270都是3的倍数。

指名学生板演。

方法一: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

267÷3≈100(元)。

(300)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方法二: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

267÷3≈90(元)。

(27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

2、学习教材第30页例9.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求出18个箱子大约能装下多少个菠萝。因为18接近20,可以把18看成20,算得20个箱子能装下160个菠萝,182160,所,18只纸箱肯定装不下182个菠萝;还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算出装完这些菠萝至少需要多少个纸箱。菠萝的总数为182,接近180,180除以8得数大于20,所以,18个纸箱肯定装不下所有的菠萝。

指名学生板书。

方法一:18≈20。

20×8=160(个)。

方法二:182≈180。

182÷820。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4天传递了816千米。平均每天传递多少千米?

(1)出示题。

(2)读题,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列式解答。

(5)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有530把椅子,分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把?如果分4次运呢?

(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

(2)估算一下,把530平均分成5份或平均分成4份,每份大约是多少。

(3)精确计算。

(4)交流计算结果。

3、现有643盆花摆进花坛,平均放进5个花坛中,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多少盆?

(1)出示题。

(2)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独立列式解答。

(5)提问:怎样理解还剩多少盆?(余数就是还剩多少盆)。

(1)创设情景。教师边讲边出示相关信息。

(2)营造解题氛围。

(3)分组合作,尝试多种解答方法。

(4)比一比,哪小组既解答合理又方法多样。

(5)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师生分开购票是合算的?在什么情况下购买团体票合算?

(6)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时间和空间。

四、思维训练。

如果同一节目每月播出的时间相同,每个节目每月各播出多长时间?

(1)出示题,讲述题意。

(2)解读图意。

(3)理解题目中所提的问题。

(4)直观看图,正确解答。

(5)交流解题思路。

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二十一

师:我们先来看38—25,你能口算出得数吗?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了让同学听得明白,说的时候可以按照“我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的思路去说。(暂停)。

师:同学们在口算时可能想到了下面几种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ppt课件呈现:

算法1:个位上8—5=3,十位上3—2=1,合起来是13;

2、教学退位减法的口算。

师:44—25该怎样口算呢?想一想,把你的算法跟同学交流一下。(暂停)。

ppt课件呈现:

师:这里收集了一些同学的算法,这些算法和刚才的算法类似,也是用拆数的方法算的,你们看懂了吗?(暂停)。

第三段:

流程3:比较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口算。

ppt课件呈现:

(两道例题的完整板书)。

师:这两道题在口算时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暂停)。

数分别相减,再把结果相加。注意在遇到退位减时,运用第三种方法计算要把被减数拆成几十和十几,与减数十位、个位上的数想减。

第四段:

流程4:完成想想做做/1、5。

1、完成想想做做/1。

师:现在我们来完成“想想做做1”,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写得数,并选择其中一组算式说说是怎样算的。(暂停)。

课件出示得数。

师:你们都算对了吗?请看第一组算式,为什么都是57减三十几,有的是二十几,有的是十几?(暂停)。

师:都是57减三十几,一个是退位的,一个是不退位的。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时候,要比较被减数的个位数字与减数的个位数字,看是否需要退位。

2、课件出示想想做做/5。

师:我们来看想想做做第5题,先估计一下每道题得数大约是几十多,再口算,验证自己估计得对不对。

课件出示题目答案进行核对。

第五段:

流程5:完成想想做做/2、4、7。

1、完成想想做做/2。

课件出示题目。

师:请同学们在书上填写答案。(暂停)。

课件出示题目答案进行核对。

师:你们都算对了吗?看每一组题目中的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在口算时有什么联系?(暂停)。

师:每一组的三道题,被减数是相同的。根据第1题可以想后两题的得数。

2、完成想想做做/4。

课件出示题目。

14—6=…。

140—60=…。

1400—600=…。

师:请同学们观察每一组算式的特点,你能很快写出得数吗?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暂停)。

课件出示题目答案进行核对。

师:每组题的第一行都是十几减几,第二行都是一百几十减几十,第三行都是一千几百减几百,算一百几十减几十、一千几百减几百都可以先想十几减几,然后在末尾添一个0或两个0。

3、完成想想做做/7(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题目。

师:从图上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你能完整地说一说吗?(暂停)。

师:在作业本上列式计算。(暂停)。

课件出示题目答案进行核对。

师:你是这样算的吗?你能说说每步是算什么吗?为什么先算还剩多少个?

第六段:

流程6: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你有哪些收获?口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二十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并正确进行笔算。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特别是商的书写位置。难点:理解算理,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

学情分析:

学生整体学习习惯不太好,书写普遍不够端正,数学水平参差不齐。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学困生有5个,学习习惯比较差,上课听讲不专心,作业质量不高。措施是:培养形成良好的班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在不断的实践中约束自己、锻炼自己。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28÷730÷3120÷427÷3。

说出口算28÷7和30÷3是怎么想的。

2、笔算。

3914。

说说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5植树情境图。

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说的板书:三年级1班和三年级2班要植树42棵,四年级1班和四年级2班要植树52棵。

板书: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怎样列式?

42÷252÷2。

2.42÷2等于多少?尝试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

学生思考汇报:(40÷2=202÷2=120+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三、合作探究,领悟算法。

1.例1:42÷2=21。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3)老师板演竖式计算最规范的格式。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2.例2: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老师板书:

26。

252。

4

12。

(2)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3)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除法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从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

不同点:例2是被除数十位上还有余数,要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归纳例2的计算方法。

一位数除两。

位数的笔算,要从被除数的()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被除数的哪一位除后有()要注意()比除数小,把()与被除数的下一位数合起继续除。

3、理解算理。

(1)42÷2的算理21。

242。

4-------表示(4)个(十),是(20)×(2)得到的2。

表示(2)个(一),是(1)×(2)得到的0。

算理:4个十除以2得2个十,商的十位写2,表示2个十。2个十乘2得四个十,4个十减4个十得0不写。把个位的2落下来,2除以2得1,商的个位写1,表示1个一。1乘2得2,个位2减2得0.所以42÷2=21.

(2)、让学生说说56÷2的算理。

4、概括笔算方法。

从十位算起,每位上的余数要比除数小,十位有余数要与个位落下来的数组成新的数来继续除。计算过程要按照商、乘、减、比、落得顺序笔算。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16“做一做”

2、完成练习四第2题。

3、判断改错。

五、课堂总结。

六、作业。

练习四第1题。

相关范文推荐

    我的妈妈语言教案设计(实用18篇)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材的选用和教学资源的准备,确保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接下来是一份经过多次实践和改进的教学工作计划,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幼儿园大班教案找朋友大全(17篇)

    幼儿园大班是学前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孩子们进入小学前的重要过渡期。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的一些精彩总结案例,或许能给您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木头人教案(优秀17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指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安排教学内容和任务的书面计划。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多教学工作计划的参考,以下是一些教学经验的分享。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不论什么年代,幼

    弘扬红船精神心得领悟(汇总16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通过总结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以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的方法。最后,希望以下这些心得体会范文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指导。“红船精神”是我们党与

    一面的教案(模板20篇)

    教案模板是教师编写教学计划的重要参考资料,它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等各个方面的安排和要求,是课堂教学的基石之一。教师们常常需要依据教案模板来设计和准

    中学法制宣传日活动总结(通用18篇)

    活动总结是对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分享的一种途径,它可以帮助他人更好地开展类似活动。欢迎大家阅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动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

    支部党史教育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大全(22篇)

    汇报材料的撰写需要综合运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形式,以便更加直观和有效地传达信息。汇报材料范文的分享还可以促进交流和学习,不同人的观点和见解可以相互借鉴和启发。

    传红色精神心得体会大全(18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思考和行为的一种反思,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接下来是一些行业内的专家对于某个问题的心得体会,他们的经验可能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写我的小学(模板15篇)

    优秀的作文常常能够体现作者的独特观点和思考,引起读者的思考和讨论。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作文的实例,希望能够启发我们的写作思路。怎得就初二了,我自觉离开也没有太久,

    身边的雷锋的小学范文(17篇)

    阅读优秀作文可以开拓思维,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和审美水平。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例子,希望能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勤俭节约不是空话,钉子精神也不是空号,乐于助人更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