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研究论文范文(18篇)

时间:2023-12-05 作者:琉璃

范文范本是指一类具有指导性和示范作用的文本,可以用来帮助写作者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相关写作技巧。这些范文范本是写作大师们留下的经典之作,值得我们认真研读和借鉴。

高校教学管理研究论文范文(18篇)篇一

竞技体育不仅仅是运动技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智力的较量,体教结合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取得双赢的好办法,要坚持“以教为本”,发挥文化对柔道运动的支撑作用。当前,运动员安置难的一个根本原因是运动员训练占用了他们最佳的学习时间,使其文化素质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部分运动员进入高等学府深造,但由于自身文化底子较差而无法适应高等教育的要求。坚持“以教为本”就是加强学校与体校的协作,在时间上相互错开,对因参加柔道训练和竞赛而影响学习的学生,学校应及时安排好补课,体校训练要尽量安排在业余时间,有效解决训练与学习之间的矛盾。“以体为用”,促进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文化素质人才在人才素质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体育素质难以承担人才发展的主要责任。所以,在基层柔道运动人才的培养中,我们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充分考虑到柔道运动员的高淘汰率,本着对所有参训学生前途负责的态度,摆正柔道训练在学生中的地位,坚持体育素质为学生德、智发展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的观念,让柔道训练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方便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重要条件。文化学习是学生未来就业的重要保障,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运动员自身发展的需要。文化学习好的运动员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理解贯彻教练员意图的'能力强,训练效果好,运动员进步快,成材率高。

二、狠抓基础训练,提高运动员质量。

柔道运动是属于两人身体直接接触的对抗性项目,除了专项的柔道技能外,体能训练亦是成败的关键因素。在竞争激烈的柔道比赛过程中,要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柔道选手必须拥有高难度的技术和雄厚的专项身体素质。少年柔道运动员的基础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成绩和运动寿命。根据我国目前的体制,柔道运动员的初学阶段基本是在业余体校和基层体校。从国内的发展基础来看,绝大多数小运动员在这个时期是技术训练的敏感期,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已经能够负担起各种复杂的技术训练的量和强度,所以要求每一个动作、技术都规范到位,还要真正去领会技术动作的要领、作用和意义。根据柔道项目的特点和规律,青少年正是长身体的阶段,心理、生理和骨骼还没完成全成熟,过早的专业化训练会影响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教师要在平时的训练中,重视基础训练,要求每个学生专项基础必须扎实,为输送高质量人才打下的基础。

三、提高教练员综合素质。

学习永无止境,作为教练员观念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学习,随时了解国内外柔道项目的发展趋势,多与外界沟通,特别是要向兄弟省份高水平教练员学习,多沟通,多联系,做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和提高。另外,多与基层教练和省队教练员沟通,了解基层以及省队人才梯队建设状况,确保人才培养输送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高校教学管理研究论文范文(18篇)篇二

摘要:行政管理是高校为了实现教育工作目标,依照一定的规章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带领和引导师生和员工,有效的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它是一个学校办学效率的重要标志,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学校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准。针对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当前要大力推进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改革;创新;对策。

学校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相对于从事教学和科研的教师、研究人员而言,行政管理的主体是从事非教学、科研活动的相关行政机关,其成员是各级各类机构的管理者和执行者。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模式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弊端,如机构膨胀,人员臃肿;部门间缺乏密切配合;行政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到位;缺乏开拓进取精神;行政权利挤占学术权利等等。鉴于此,笔者认为,当前要大力推进高校行政管理体高校管理包括教学管理、后勤管理以及行政管理,而行政管理在整个高校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高校的行政管理是相对于高校教育、科研活动而言的辅助性的但却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是高等学校为了实现学校教育工作的目标,依靠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效地完成制的改革与创新。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强化“以德行政”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坚持以德行政,对实践“三个代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一,高校的行政管理做到坚持以德行政,可以强化高校民意识,使学校的行政管理以教师、职工、学生等的意志为核心,可以理顺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以实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效率,促进学校发展。其二,以德行政包括“行德政”和“施德教”两个方面。“行德政”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中公仆要求的体现。它要求管理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管理者特别是领导干部、机关工作人员、行政干部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而且还要有较强的行政竹理能力和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要善于、熟练地运用现代化办公方式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只的这样,才可能在实践中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正确地履行职责,完成好管理任务。“施德教”是用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全体社会成员,提高全社会的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因此,在“施德教”过程中,要把对教师、职工、学生的道德教育放在首位,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作用,以先进性带动广泛性,又通过广泛性进一步推动先进性,使高校的整个行政管理工作不断推向新境界。

二、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要有利于营造和谐高校。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高校和谐校园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高校的发展,构建和谐高校也是维护高校稳定的必要举措。高校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在经济全球化社会转型时期,高校正面临着一些有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社会的贫富差距拉大反映到高校使得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的扩大,给贫困生带来巨大的心理落差,使部分学生形成自卑、自暴或反叛的复杂心理;随着招生人数的扩大和就业制度的改革,一部分学生毕业等于失业或就业质量不高,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为高校的稳定增添了新的变数;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学生必然受到各种思想观念的影响,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高校要稳定,必须正确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有效化解风险,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大力促进校园和谐。

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各级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拓宽各种渠道有计划的做好各级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大力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其六,以人为本,强调行政管理的服务功能。高校行政管理者在工作中要从最广大师生的正当需求出发,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办事程序,精简办事机构,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师生服务。同时,领导者也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发挥行政工作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潜能。

高校教学管理研究论文范文(18篇)篇三

对高校行政办公实施绩效管理,既是突破旧的管理模式,增加学校自身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提高整个高校行政管理办公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它最终可以促使和引导学校与教职员工的个人发展达到双赢的状态。管理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绩效管理亦是如此;而绩效沟通作为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将高校行政管理的绩效管理持续改进;绩效问责作为对绩效管理整个项目的监督,更是提升整体提升了高校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其一,坚持服务第一。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在岗位分析、制定绩效阶段,必须正本清源,将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职能摆在基本职能的首要位置,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其二,动态绩效管理。动态管理是一种基于辩证思维的管理观和方法论,是最能挖掘组织潜力和应对外界挑战的新管理哲学。高校行政管理的动态管理是值得进一步认识的重要方面。动态管理为当今高校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视角。其三,绩效沟通。绩效沟通是绩效考核的核心。要使绩效管理取得理想的效果,绩效沟通犹为重要。其四,绩效问责。高校问责制是指以绩效为核心,对高校权力进行监督以及对过失权力进行责任追究。高校问责不仅是高校稳定与发展的一项保障制度,也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实现高校公共服务以及增强高校回应外界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我国高校行政管理要走出上述困境,必须健全、落实高校行政管理绩效问责制度。绩效问责结果不仅是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担负各项任务的监督,而且对于维持现状和有过失的高校行政管理者应予以追究,从而提升高校行政管理组织和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其五,持续改进。由于当前绩效管理在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偏差,特别是绩效管理的非连续性问题多有发生,改善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就是改变原有的工作思路,用继续改进的原则来实施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设计成一个动态的开放式的工作环,这样才能使得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水平获得不断地提升,而不是阶段性提升。

太仓市实验幼儿园是市教育局直属的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八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薪火相传,拥有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太仓市推进幼教体制改革,在教育局的统筹规划下,成立了实验幼教中心,下辖实验和娄东中心两所幼儿园,形成了“一个幼教中心、两所幼儿园、三个办学点”的办园格局。新的管理体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认真分析实情的基础上,我们从建优秀教师队伍人手,努力铸优质教育品牌。

一、中心统整,共享人力资源,促进教师均衡发展。

中心按照“合理调整、科学配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统筹安排各园的师资。首先,将实幼的部分优质师资安排到新接管的幼儿园,担任组长、骨干教师,在新环境中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其次。将新接管幼儿园的部分教师安排到实验幼儿园工作,采用新旧配班、科学配备的方式,使这部分教师在实幼规范的管理与优良的教学环境中快速成长起来。“一进一出”的师资调整。使得整个中心的人力资源得以共享,促进了幼教中心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

二、形成制度,加强专业磨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管理上我们实行“中心与下辖园两级管理”制,既有中心统一化管理,又有下辖园的自主管理。在中心业务管理中,我们逐渐形成了较有特色的“周审月赛”制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周审。周审主要是每周的课程审议,活动的亮点一是把常规审议深入化。如我们就课程审议常规以及如何有效开展课程审议工作,请备课组长、教师从不同层面,结合课程前审议、后审议等方面进行交流、互动。促进教师反思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二是将审议制度灵活化。娄东中心幼儿园在引进幼教中心审议制度的同时,结合幼儿园实际,从问题出发,实施1+1的审议制度,如将审议与教具制作活动分离,为审议提供充分的时间,也为刚接触审议的教师提供充分的学习时间,在人员调配上采用的是异地统整的方式,将几地教师集合,集中力量进行审议,充分保障审议质量。

(二)月赛。月赛主要是要求各幼儿园针对具体情况,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职工岗位竞赛活动。我们的月赛活动,整合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其中较有特色的是以下三项:一是中心下辖园所间的交叉调研。围绕教师工作的某一项内容,如自主性游戏、半日活动等,展开中心间的相互调研,随后进行统一交流。交叉调研充分发挥了幼教中心的资源优势,使各个幼儿园在对比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取长补短、优化自身。二是围绕课题研究开展的互动研讨。幼教中心现有多个各级各类课题,月赛中较多的还有围绕课题研究开展互动研讨。如我们结合省级课题,围绕“绘本教学”开展评优课活动、主题研讨活动,帮助教师系统建构起绘本教学的相关经验。三是关注教师日常工作中的薄弱点。如围绕教师在主题墙饰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班级主题墙”交流活动。组织各园教师相互观摩学习,就主题墙饰如何与主题开展相结合、如何为幼儿发展提供支撑等,展自己所长、学他人之优、促各自成长。

三、规划长远,抓好中坚梯队,促进教师分层发展。

成立幼教中心后,师资结构发生了变化,我们打破原先逐一培养、指向集中的人员培养机制,建立了教师“分层培养”模式。首先。“骨干培养”有章可循。幼教中心的成立,幼儿园规模的扩大,使得管理层面的教师人才和业务层面的骨干教师严重缺乏。我们召开教代会讨论通过《太仓市实验幼教中心骨干教师评选管理办法(试行)》,并按照评选要求操作。评选出首届实验幼教中心骨干教师,在中心层面成立了“骨干教师培训班”,为中心未来的发展储备人才。其次。“教师培养”薪火相传。我园的新教师特别多。而且教师之间差距非常大。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重点启动了师徒结对工程,由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一对一结对子。目前,中心内已形成了良好的师徒带教学习氛围,新的学习型组织已悄然孕育。

四、铸造师德,展开爱的行动,促进教师内在发展。

高校教学管理研究论文范文(18篇)篇四

教学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人在教学管理中既扮演着主体的地位,同时又是被管理的对象,人的素质的高低在学校管理中占据主要地位。教学中的以人为本首先应该尊重师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意愿,按照具体的教育教学规律办事。它要求在教学管理的各项措施不仅要起到激励人、尊重人和创造人的作用,同时也应该塑造人、发展人。对人的尊重不能够只停留在表面上,要从实际出发对人施以理性的关注,利用正确的学校目标对教学价值进行影响,以此转变教师的生存观念,实现整个教学团队的全面协调发展。此外,需要将以人为本作为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将以人为本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贯穿于教师和学生行为之中。例如,可以在制定教育目标、建设教学环境、分配教学任务以及实施教学管理决策各个环节都注重发展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在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过程中以及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体现对人的尊重和理解,以此实现校园教学中全体教职工以及学生的发展。

2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在高校教学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2.1以人为本构建教学管理体制。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不仅作为教学管理的客体,也是教学管理的主体,他们都应该在教学管理中积极参与。在教学管理模式构建过程中,为了确保管理的有效性,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学管理应该坚持以教师为主、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找出自己特有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求实创新,博采众长,发挥其独具特色的教学水平。此外,教师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不能够停留在教学方法的新颖上,还应该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让学生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形成多种教学互动的模式。在教学管理体制的构建过程中,需要运用激励手段,认真对教学体制进行分析,从中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各种需求,然后将教学管理目标和教师与学生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搞好教学和勤奋学习作为教师和学生的自我需求。

2.2以人为本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作为学校的重要教学资源,应该对其进行精心的培育,学校需要开展各种教学讲座和科研服务,为教师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如果我们将学校作为一种服务性的组织,学生满意就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实现学生满意的基础就是教师的优质服务。因此,只有学校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教学中甘愿付出努力,在有效开展教学服务的基础上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应该创设有利的管理条件来加强培养教师的专业素质,让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在学习中培养教师的心理素质和管理能力,加强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开设一系列教学活动,让教师在与高素质人才的互动交流中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此增强他们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提高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协调应变能力。

2.3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教育以学生文本主要在于学生是学校赖以生存的根本所在,而学校办学的目标也是为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社会人才,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为人民服务。一个学校提高知名度的首要传播者也是学生,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校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保障。学校教学要做到以学生为本,首先,应该加强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其次,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学校应创办不同的特长学习班,招收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培训学习,并且有专业的教师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加强其思维的拓展;再次,教学中应该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主体的教学思维,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多让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更好地进行指导,积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结束语。

以人为本进行高校教学管理主要是为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人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将人作为管理对象和教学管理中的重要资源,以此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

高校教学管理研究论文范文(18篇)篇五

摘要:高等院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深化教学管理改革,特别是要加强教学管理体制创新。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的重点是构建和完善以二级学院为主体、校院二级管理体制。

规范化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积极研究和探索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问题和对策,以提升高等院校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深化教学管理改革,特别是要加强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的重点是构建和完善以二级学院为主体、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整合学校层面的管理,强化二级学院的主体作用,建立多层环状、功能优化的教学管理系统,实现管理体系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管理组织从单一控制型向综合支持型转变,管理模式由刚性向弹性转变。

一、建立以二级学院为主体,校、院二级管理体制。

目前现有的基本管理模式有三种,即校(院)—系二级管理模式、校—院一系三级管理模式、校—院一系一教研室四级管理模式、混合型管理模式。结合省属本科院校的特点,应建立以二级学院为主体,校、院二级管理体制。从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管理创新、办学效益的视角考察,应逐步推进二级管理体制改革。以二级学院为主体,校、院二级管理体制中,校长和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全面领导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工作,教务处(部)是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决策执行机构。二级学院是教学管理实体,具体实施教学管理。教研室为教学基层组织,是学院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支撑点。这一教学管理体制要努力实现三大转变:

第一,组织体系高型走向扁平。减少管理层次,扩大管理跨度,强化校、院两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教学工作的宏观指导、决策论证、咨询作用,将教学管理组织从单一控制的组织变成综合支持型组织,实施有效管理。

第二,组织结构刚性转向柔性。高等院校组织目标有多样性、模糊性的特点,教学组织结构应从刚性转向柔性化,从等级分明、高度集权、机械式的组织结构模式转化为动态的有机结构模式,形成矩阵式网状结构,以及时对组织目标、机构设置、人员职责进行调整。

第三,管理重心合理下移。确定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主体地位,明确校、院二级教学管理组织的职责、权力、利益关系,理顺二级学院与学校关系,进一步简政放权,实行目标管理,责任考核配套,以充分调动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实现管理目标。

(一)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组织与职责。

我国省属普通高院校教学管理一般由校长全面负责,分管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通过教务处(部)等职能部门,统一调配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组织对教学工作进行咨询、指导。教务处(部)是校长长和分管副校长领导下的主要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多数教务处(部)在全校教学管理中发挥龙头作用,成为高校教学工作的发动机和动力源。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和教学改革的需要,考虑学校的实际和传统,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组织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应相对分离,协调发展,体现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有机统一。

教务处(部)作为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在校长和分管副校长领导下,应成为全校教学工作指挥中心和协调中心,成为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结合部。管理职能和服务适当分流,可设置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科、教学质量管理科、教学运行管理科、学籍管理科等4个职能科室,履行管理职能;设置教学评价中心、学务指导中心、注册中心、教材与图书中心、实践教学与培训中心等部门,为服务性机构;同时做为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机构,并指导学校教学督导组、教学信息中心等组织。不另设处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处务秘书承担。学校层面教学管理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和设计、教学管理制度和政策制订、专业和课程评估、重大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教学建设项目的组织论证和管理、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建设、教学工作调查研究、全校性课程建设与管理等,并提供教学研究、教学实践与师资培训、注册与成绩查询、学务指导、教材和参考书编写与选用等方面的服务。

(二)二级学院层面的教学管理组织与职责。

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在院长和分管副院长的领导下,由学院教学秘书和教务员组成的教学管理办公室具体组织、与各教研室主任一起实施。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学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常规性教学运行管理、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学生学籍管理、学习指导和学业审查等。

二、建立“多层环状”教学管理系统。

从系统的“结构—功能”理论模型出发,完善教学工作的决策、执行、监控和信息反馈系统,构建多层环状、环环相扣、结构紧密、功能优化的教学管理工作“回路”。通过系统的集成作用,强化教育教学管理的设计、检查、监控、评估、反馈功能,强化系一级在教学管理层面中的主体地位和实体特性,强化教学管理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保障和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功能,强化教学评价在教学管理中的激励、导向作用。按照教学管理的功能要求,根据控制论的观点,这一教学管理系统应包括教学工作决策、执行、监控、信息反馈等四个子系统。

1、教学工作决策子系统。

该子系统由决策核心层、咨询层、信息层结构而成,校长、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教务处处长及各二级学院院长构成教学工作决策中心(核心层),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计划,并进行决策;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组织构成咨询层,犹如“外脑”,对教学工作发挥宏观指导、决策论证、咨询作用;教学管理机构的信息反馈网络是“神经中枢”,负责提供决策参考信息。

2、教学工作执行子系统。

该子系统由教务处(部)及其所属职能科室、二级学院教学管理部门组成,是层层递进的'决策执行机构。教务处(部)及其所属职能科室是管理职能部门,代表教学工作决策中心执行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各学院教学秘书和教务员履行二级学院层面的教学管理职能;教研室是教学管理的基层组织,具体从事教学和教学改革的管理工作。

3、教学工作监控子系统。

该子系统由管理人员(管理干部、教学督导员、信息员等)、管理制度、管理措施(教学检查、教学评估等)等方面组成,对教学过程、教学状态、教学资源、教学质量实行动态性的监控,实现由“末端检验或随机性检查”向“教学全过程监控与检查”转变。

4、教学工作信息反馈子系统。

该子系统由教学队伍、教学信息中心、学生工作信息中心等为主体构成的校内经常性信息反馈网,以毕业生跟踪调查为主的社会人才质量需求信息反馈网,以国家教育管理组织和社会评价机构进行的高等院校评价为主的教育质量评价信息反馈网等组成。主要功能是及时进行信息反馈,提供决策参考。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也要结合教学管理理念的创新。在传统的高等院校管理理念中,比较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将学生放在受支配和管理对象的地位上,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人微言轻学习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对于教师方面,则忽视了教师作为办学主体的作用,采取以行政管理为主线的管理方式,不能确立教师在办学治校中的核心地位。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就是要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依靠人。在教学管理中,体现教师的管理主体和学生学习的中心地位。

参考文献:

3、刘华东。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控制系统[j]。中国高等教育,;(8)。

高校教学管理研究论文范文(18篇)篇六

摘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场所,祖国的繁荣昌盛要靠一代一代人共同努力,因此,学校教学管理至关重要,尤其是小学,学生能否拥有完善人格,将来是否能成为有用之才,小学时期的行为习惯、目标方向很重要。

关键词:小学教学;素质教育;教学管理。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作为育人的重要场所,应担负为祖国发展培养栋梁之才的任务,俗语说,三岁看八十,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是看小时候的教育,小学教育对于学生能否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培养完善人格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了如何做好小学教学的管理。

一、全面提高小学的素质教育。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全面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被国家提到了一定的高度,成为教育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学校是我们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教育人才的基地,我们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第一方面是我们要让学生身心健康,具备完善的人格,将来是社会的可用之人;其次是成才,学生拥有某项技能或者多项技能,对社会有所贡献,能在社会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能用自己的技能推动社会发展。这两方面综合体现才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体现,才是一所学校能否成功的标尺。学校要达成培养社会有用人才的目标,就要以素质教育为方向发展。素质教育能够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学校是否拥有先进的管理模式,无规矩不成方圆,先进的管理模式,是保障素质教育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因此,先进的教学管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培养社会栋梁之才的需要。社会是人类聚集的群体,人类的需求多种多样,社会也就需要各种各样、多类型、多层次的有用之才,而且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需求就也越来越多样化。知识经济的来临,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全面教育,即要实现科学教育、人文教育、通识教育与培养的统一结合,知识、能力与道德、情感的协调,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学生与他人的协调能力、团队意识;还要求教学活动中应具有创造性、个性化的特征。总之,知识经济所需要的人才,要求学校重视学生的创造意识与能力,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智能提高。要实现教学目标,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不能完成的,因此,拥有良好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创办特色小学的需要,所谓特色小学,就是学校在某一方面特别出色,特别超越其他小学的独特之处。一所学校的领导者,应该立足时代的顶端,根据学校所处环境、所拥有的资源,对自己做出的水平有正确的认识,规划适合自身的发展目标,制定适合学校发展的管理模式,为素质教学奠定基石。

二、理性创新。

小学管理还应注重理性创新,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领导者,应该能够主动地学习,从而带动其他的教师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在长期的学习中总结经验,时时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教学理念,与其他学校相互沟通、交流,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管理经验。只有保持在长期学习活动中把先进的经验与理论相结合,才能为学校创办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者还应多反思学校各管理模式,正确面对学校困境、矛盾、教师的思想状态等。要做到管理准确无误,就需要经过总体的论证。把当前学校的管理放到教育改革的理论中去论证,看是否符合教学发展的趋势、科学的发展规律;放到学校实际中论证,从而检验是否符合学校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否适用于当前实际管理工作。同时,学校的教学管理还应注重情感方面。法律还不外乎人情,更何况是学校管理,教学管理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争取做到法理与情感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作为管理者应注重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应经常与教职工沟通、交流,增进感情。学校虽然是一个小集体,但也仍离不开社会的大怀抱,学校应与社会紧密联系,教学管理要创新,就要广思集益,与社会各层认识多交流。

三、执行革新理念。

校本管理是学校改革的发展趋势,但当下小学普遍缺乏校本管理的理论与经验,要实施这种管理模式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今,伴随教育体制的改革,小学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地摸索创新,这为校本管理制度的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管理者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教育环境,吸取西方的校本管理,制定适合本校的教学管理模式。近年来,我国小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发生了巨变,比如,教育宏观体制向“多级权责共享”发展,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也发生着变革。《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学校要实行“校长责任制”,同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所谓的校长责任制是以校长为核心的管理结构,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进行的课程开发民主决策过程,所以说,校长责任制为学校办学自主权、为校本管理提供了保障。同时,校本课程的实施,不但要求校本管理制度,同时也积累了校本管理的实践经验。现如今,除了公立学校,还出现了很多民办学校,而且民办学校的数量正逐渐增多,由于竞争压力,民办学校教学质量、教学管理也在不断地提升与完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比公立学校,民办学校有更多的自主权,可以自主选择校长、教职工等工作人员,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站在家长、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对社会发展变化比较敏锐,能及时调整学校相关工作。随着民办学校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出现许多介于公立与民办之间的学校,由此可见,我国的办学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已经到来,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为了将来子女能有一份好前程,家长对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不仅对教学质量提出了高要求,而且参与学校管理的意愿越来越强烈。

参考文献:

[1]张旭光.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电子制作,2014(24).

[2]孙文萍.小学教学管理若干问题的分析与解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

[3]郭志文.浅谈小学教学管理的优化策略[j].时代教育,2014(16).

高校教学管理研究论文范文(18篇)篇七

高等学校是我国科学技术的重要的方面。改革并放以来,随着高校科技土作的加强和科技成果的日益增多,以转化和推广科技成果为主要任务的高校科技产业逐步兴起,近几年来发展很快,对国民经济、科技、教育发展和高校自身的改革产生了积极影响,逐步形成一种既有利于大学的改革和发展,文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国民经挤增长的新事物。当今的大梦已经成为高新技术的辐射源。这个辐射源的形成标志着大学功能的延伸和发展。在产业革命之前,大学只有单一的教育功能;产业革命后,逐渐扩展出第二功能,即科学研究功能;近年来,随着以高技术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大学又产生了第三个功能,即高新技术辐射功能。

二、高校产业的内函与界定。

高校首先是培养,人才和创造知识的场所,因此高校产业必须受学校基本任务的制约,必须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高校科技产业由大学科技成果开发的延伸而产生,担负着科技成果向社会转移和实行商品化、产业化的重任,反过来又为教学、科研提供基地、经费等支持,并不断地向教学科研反馈来自社会的需求和信息,从而推动教学、科研的改革和发展。这种既有分工、又有结合的关系是高校科技产业与社会企业的主要区别,其生命力就在于能很好地依靠本校的技术与人才优势,同时又能结合并发与经营活动,积极承担各层次学生的培养任务。高校产业是指高校根据其人才与科技优势创办或参与创办并为主管的,以转化和推广科技成果为主要任务的,与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有比较密切关系的技术密集型实体。高校产业既是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又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其内核是教学和科研工作,外围才是高校科技产业。这一种更高层次和水平上的教学、科研和实践的三结合基地。它既有第一和第二产业,也有以咨询和信息服务为主的知识型的第三产业。

大学科研工作和大学科技产业虽然在科技活动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毕竟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工作。因此,从原则上讲,两者应由不同的人去完成。大学科研人员介人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只是参与部分科技活动,而不是经营活动。搞科研和办产业需要两种不同的学问。明确了这一点就可以防止科研人员都带着自已的成果去办企业,结果产生了一大堆小公司、势必会冲击教学和科研工作,而且产业也是办不好的。最好的办法是将新的可产业化的成果按其性质归口到相应的老企业,既节省了管理上的人力、物力,又增加了老企业的后劲,也避免了重复企业的出现。高校的教学、科研与作为经济实体的产业,两者性质和任务不同,具有不同的发展规律、运行机制和衡量标准。企业的开发、生产、销售服务是经济活动,衡量企业的首要标准是经济效益。因此,高校科技产业必须坚持事(业)企(业)分开的原则,建立独立的管理体系。采用相对独立的`劳动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和分配制度。学校只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归口管理本校所有科技产业,以便制定统一的管理办法和政策法规。学校通过其管理机构以股份或承包等法制形式明确与下属企业的所有权、保证国有资产增值,并使企业全面完成经济合同所规定的责任。

学校不得对校办企业施加任何妨碍企业自主经营的行政干予,学校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是:。

1.培养与选拔,确定好企业负责人。

2.协助企业制订实事求是的发展规划和向学校的上交计划。

3.做好协调工作,主要有二个方面:。

(l)桥梁作用,即通过制订政策与条例协调企业与学校的关系。

(2)服务作用,即随时协调企业与企业周围的关系,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目前各校的归口管理机构基本上有三大类:一类以“总公司”的形式对全校企业进行管理;一类是以校产委员会管理全校企业;还有一类是设立职能处归口管理。三大类中,作者认为以建立学校规范的职能处进行宏观管理为佳。因为校产委员会往往是权力机构,但其成员又多数由科研处、财务处、后勤部、审计处等职能处组成,由于各自的职能不一样,在对校办企业把关的同时往往制约着企业自主经营与发展。以“总公司”为管理机构也不太可取,因为“总公司”本身是一种事企不分的形式,这种即要管理又超脱不了参予经营的机构往往使自身处于矛盾的运行状态,作不到宏观管理,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束搏企业的发展。另外既是总公司就要进行工商与税务登记,从而使自身处在经营行列,不便发挥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职能,不利于保护所属企业的利益与发展。再者,总公司意味着是企业,而衡量企业的首要标准是经济效益,这就往往忽视了承担各层次学生的培养任务,从而弱化了对科研、教学、实践三结合的协调作用,最终使校办企业发展为社会企业,从校办企业变为社会企业后,企业与学校的关系就少了,只存有经济一种关系,这样的企业往往会发生学校管不了的危机。

综上所述,高校科技产业是改革中出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生事物,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一条有效途径。高校发展科技产业不仅具有天然优势,而且又是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高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并不是所谓的“下海”,更不能“人人下海”,目前教育经费不足时要抓科技产业,今后教育经费充足时创名牌高校仍然离不开大力兴办科技产业。高校科技产业是教育、科技、经济三者的结合点,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现“211工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教学管理研究论文范文(18篇)篇八

企业会计管理体制的基本研究干预对象主要以会计行业行为规范、制度等规范性内容为主,即在遵循会计体系制度的要求下完成有关会计行业的经济介入组织活动,包括基础会计实务处理、会计内部控制监督组织活动、会计职业能力强化等工作内容的体系管理制度.此外,会计管理体制在宏观意义上也属于一个国家或地方区域内对经济环境有关组织内容做出的判断与选择,以此才能彰显会计管理体制下诸多管理实践行为的动态管理特性,为企业及社会经济组织产业发展提供重要促进作用.

市场经济深化改革作用十分明显,现代企业在激烈的投资经营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愈发重视与企业财政工作密切相关的会计管理工作.但会计管理体制受到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管理组织结构下的权属划分混乱、会计监督不力、会计舞弊行为等问题的治理整改也至关重要.而分析其原因可以归结到内因、外因两方面,具体为:

1.1内因。

考虑到企业管理治理结构框架因素,其管理内部原因主要体现在三权分离方面,即法人相关经营权、所有权、以及企业股权的分离问题.然而,当前的三权分离局面也正是基于过去的两权分离过渡而来,所以不少企业内部治理管理权属划分混乱,经营者权利也难以切实得到保障;不过,强调企业实物资产及价值资产的执行分离,能够保全企业法人有关财产完整性,且也利于各级股东的合法权益保障,而这就需要不断创新管理体制,也此才能促进企业实现资本社会化的稳定发展.

1.2外因。

从外因角度出发,为了进一步创新及完善会计管理体制的另一重目的也在于有效实现会计实体的组织管理.一来当前会计实务工作者经常出现行为舞弊,极易受到上级领导的授意与自身利益所得的驱使;二是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目前十分严峻,基于会计管理体制下的监督执行不力、审计控制不严,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趁之机;三是会计工作者群体职业判断能力水平差异明显,不可能完全避免财务收支混乱事件发生,虽然在现行《会计法》中对会计内部控制监督及核算进行了内容明确,但会计个人的权、责、益体现也与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益挂钩,会一定程度上受到企业有关领导的制约,故而自我监督管理职能大打折扣;四是会计主体与资本市场衔接连贯性较差,即会计规范与有关证券市场规范要求等依然存在巨大差距.

高校教学管理研究论文范文(18篇)篇九

摘要:建立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一方面要提高科研人员业务水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完善高校社科科研管理体制。

而后者尤为重要,因为高校社科科研管理体制决定了高校社科科研管理水平与质量,可从根源上激励科研人员提高研究水平。

关键词:高校;科研;创新。

现存国内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管理体制大多借鉴自然科学科技管理方法与经验,偏重科研成果对学科建设及影响因子衡量,片面地追求科研成果数量,完全忽略自然科学研究与人文社科研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区别。

如此一来,滥竽充数者不乏少数,高水准、质量科研成果为数不多,社科管理体制陈旧,从根源上造就部分社科科研成果拙劣,管理体制推陈出新势在必行。

1、以质为本,建立科学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

许多高校社科科研成果评品拘囿于成文的条条框框,过多注重指标、体系量化等评价体系,以“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为科研成果评价出发点,以致科研人员为结题通关,通篇综述阐解,新方法、新材料、新思想在科研领域中未能应用,科研成果仅具有形式上的血肉骨架,缺少灵魂与思想,即使孵化成果多多,真正拿得出手、站得住脚的成果较少。

高校社科管理结构与工作人员应该转换思想观念,跳出“以量定品”惯性思维,不再以发表文章的数量、出版著作多少的方式评价科研成果,而要以质划等,即要注重科研成果档次与水准,根据发表刊物、出版专著的影响因子等综合指标认定科研成果大小,建立科学的社科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改变以往重“量”轻“质”评价取向,转向“质量”并举科研管理新观念,才能引导广大大科研人员科研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激励他们跟踪前沿、潜心钻研、着眼原创、致力学术创新和理论创新,把精力和心血投入到精品成果的生产上[1]。

2、优化科研管理机构,转变科研管理模式。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社会效益收效较慢的人文社科研究受到大众重视,基于自然科学研究与人文社科研究的特点、评价方式完全不同,主管人文社科研究的社科处与主管自然科学研究的科技处分家,人文社科研究的管理开始具有正规的组织。

建立正规化社科科研管理组织远远不够,要使社科研究管理走向正规化与规范化,必须优化科研管理机构,转变科研管理模式。

社科管理机构从如何运行及运行状况,取决于社科管理机构的建设。

现行社科研究管理模式,多由高校组建科研管理部门主抓全校社科科研各项工作,院系科研办理办公室执行管理,基层科研组织(如研究所、协会)根据科研人员研究领域、强项分发任务。

如能按照上述单一管理模式,社科科研管理定会有序进行,但在现实生活中,院系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学生与教师员工管理,研究所(协会)科研人员面临科研攻关任务,又要教授学生,显得力不从心,许多科研所更是形同虚设。

实现科研管理水平优质化,要充分发挥社科处上传下达枢纽作用,充分了解科研人员的研究领域、兴趣爱好,既向科研人员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又向各级部门做好具体的服务工作,提升社科管理的服务水平。

进而争取涌现更多优质高效的科研团队、形成更多原创一流的科研成果[2]。

3、形成激励创新机制。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就认为:激发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因素有两种,第一种是激励因素,包括工作成就、荣誉、晋升、赏识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动机的因子;另一种是保健因素,包括安全保障、工资福利、管理监督等能够减少人们工作压力、挥弃不满情绪。

高校科研管理机构既要完善激励因素,又要注重保健因素实施。

激励因素可分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物质激励要充分考虑科研团队的培育与发展.同时兼顾科研人员的自我发展和自我需要。

人文社科研究本身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追求,科研人员,也更可能渴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当前的人文社科研究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恰恰忽视这一点。

作为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的动力机制的激励制度,应具备广泛性、灵活性和可选择性等特点,最大限度地满足科研人员的不同需求尤其是精神需求,并以此来保证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的充分发挥,保障激励制度效用的最优发挥。

在激励制度实施过程中,要建立公开、公正、民主、科学的科研评价制度。

公开、公正、民主、科学的科研评价制度是科研评价工作有效进行的前提,也是激励手段运用基础和主要依据;其次,取消科研评价中的“数字化”指标,“数字化”的评价标准使得科研产出只重数量,忽视质量,致科研人员学术研究上的.急功近利和浮躁心理,丽忽略科学研究的真正使命。

4、提高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高校社科管理部门任务艰巨,承担着科研宣传、研究意识、科研项目立项和督促等管理任务,既要为建设具有创造力的学科队伍、科研机构创造条件,为科学研究提供各种软、硬环境和支撑。

当前研究领域、学术观点、科研方法日益创新的新形势下,管理知识和管理手段日益更新的前提下,要提高整体科研管理机构管理水平,必须加强科研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与评判能力,不断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更新科研理论知识和管理手段,渐进推进学校社科管理上新台阶。

高校的社科成果评价,是高校学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把双刃剑,科学地使用它,可促进高校社研究的健康发展;反之,则束缚高校社科研究的发展。

高校社科成果评价,是高校社科管理的重要内容,对高校社科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高校社科管理部门在社科成果评价中建立科学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设置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实施评价工作等职责,坚持学术评价学术化,将鼓励创新作为成果评价的出发点,以公正客观作为成果评价前提的科学态度,对推进高校社科成果评价的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彭向刚,边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社科科科研管理战略[j].东南学术,2009(2).

[2]王汇.高校社科管理工作思路探微[j].理论与实践,(12).

[3]张曙.社会工作行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86.

高校教学管理研究论文范文(18篇)篇十

1.学校的教务部门与二级学院之间信息不对称;目前,我国高校的管理模式基本上都是两级管理。在教学工作领域,主要就是指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接受学校教务处领导,但拥有权力独立管理自己的教学工作。作为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机关,教务处制定的各项政策必然不是专门为某一个教学单位制定的。再加之教学单位与学校之间交流不够,信息不对称也就出现了。不同层面的信息不对称,既可能导致学校的任务二级学院执行不彻底,长久下去更会影响二级学院的个性化发展。

2.教学管理涉及的人员间信息不对称;我们单从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来看,教学管理工作一般情况涉及三类主体:行政上的教学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学生。这三类主体在日常教学工作密不可分,根据二级学院的工作分工,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服务教师和学生,由于教师和学生这两类人群人数多,而管理人员人数有限。通常是一名管理人员为很多师生服务,双方缺乏沟通、信息不对称成为常态。这样既可能影响二级学院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又容易造成不和谐的工作关系。专任教师与学生之间同样也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目前高校教师一般都具有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这对于具体课程的授课是很有益处的,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不仅要学好一门知识,更需要形成知识体系。如果师生间信息不对称,教师忽略了课程间的联系,就会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发展。

3.教学管理的各环节上信息不相通。高校的教学管理一般包括学生成绩管理、教学执行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教学制度的完善等环节。这些环节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例如反馈机制,如果我们一味追求教学改革,而不及时反馈信息进行分析,那么我们就无法判断教学改革的成果和利弊。教学环节上的信息不对称,会大大降低教学管理的效率,影响教学管理的力度。

二、问题解决对策。

针对前文提及的问题,笔者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可以解决教学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1.改变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模式,发动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教学管理工作实质是对人的管理,教学管理信息不对称的核心因素就是人的因素。目前,很多二级学院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观念,将教学管理工作是为管理人员的工作,没有将专职教师纳入到教学管理工作中来。相比教学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对于学校的政策了解较差,但是他们更了解专业,这样制定的管理方案更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而且专业教师处在教学一线岗位和学生交流更多,更了解学生的信息,在学生之间容易形成影响力。这些都是管理人员缺少的优势。因此,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改变二级学院的管理模式,让越来越多的专业教师参与进来,发挥发挥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积极作用。

2.网络化教学管理,需要更好的反馈机制。

由于学分制的影响,现在高校基本都是网络化管理,网络化管理最直接体现在学生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例如:学生通过网上系统选课、查询、提交毕业申请等等;教师则通过系统完成成绩录入、工作量查询。学生与老师、老师与管理人员更多的是通过网络化的信息进行交流。三者之间缺少另一种交流平台,管理人员只能通过学生成绩、出勤率来分析教学情况,完成对教师的考评,这似乎远远不够。这就需要更完善的反馈机制,当然,目前也存在着一些反馈机制,例如:很对高校都有学生评教的方式,让学生来评价老师的授课情况。但是离制度化、合理化的反馈机制还很远,仍需要结合网络化的趋势,改进现有的机制。

3.不断提高教学秘书的工作能力,调动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

教学秘书是二级学院的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承担了学院绝大部分的教学管理工作。但是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教学秘书这支队伍发展相对落后。教学秘书队伍普遍存在专业不对口、年轻化、流动性大、职业前景差等问题。随着教学规模扩大,教学秘书的工作压力也在逐年增大,因而提升教学秘书自身的工作能力是保证教学工作的基础。同时针对现在教学秘书职业困境,统一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公平职业路径,改善教学秘书的职业环境才能真正调动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

三、结语。

本文在简析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今后的教学管理实践中,笔者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学秘书,将努力强化业务能力,做好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

高校教学管理研究论文范文(18篇)篇十一

摘要:英国开放大学享有高教学质量和高学生满意度的原因之一,就是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把好选聘关口,找准教师责任定位,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供多样化评价举措,强化教师激励机制,这些有效措施对我国开放大学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借鉴之处,以此为突破口,创建我国开放大学特有的教师梯队,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提供个性化、灵活、方便地学习支持服务。

关键词:开放大学;教师管理;兼职教师;。

英国开放大学1969年建校,并在1971年注册招收了第一批学生。目前已经达到在校学生28万人,含本、硕、博三种办学层次,有着成熟的远程教育模式、全方位的学生服务支持体系、灵活的办学形式、有效的质量保证机制和高质量的在线课程开发设计团队,致使英国开放大学在8月12日公布的全英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满意度高达86%。正如英国开放大学学生部主任威尔.斯旺所说:“英国开放大学高度重视学生支持服务、课程开发、使用最新的技术以及教育实践,我非常高兴地看到我们能够持续地关注个体学生的学习经验,是学生们继续地如此高度地评价他们的学习经历的结果,英国开放大学在这个领域保持领先的地位。英国开放大学之所以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满意度一直保持领先地位,除了能够提供优质学习资源,质量保障体系以及由科研引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外,是与英国开放大学特有的教师管理方式分不开的。

一、英国开放大学教师管理方式。

英国开放大学总部设在白金汉郡米尔顿?凯恩斯新城,下设13个地区学习中心和遍及全英国的350个学习中心。其教师分为全职教师(stafftutors)4000人和兼职教师(associatelecturers)5000多人。他们各司其职,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支持服务。

(一)专兼职教师的选聘。

英国开放大学建立了严格的教师聘用办法,所选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都必须达到学校标准,要有一定的教育学知识和很强的责任心,要具有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奉献精神。开放大学聘请的专职教师中有60%是有博士学位的,仅次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师资力量,位居英国第三。通过cd-sa(careerdevelopmentandstaffappraisal)对教职工进行职业发展和评价,使教师走上职业化发展道路,提升其专业发展潜能。

选聘兼职教师必须经过公开招聘和公正严格的选拔,都是来自英国高校或专业机构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课程的特殊需求来选择教师,较看重具备相关的学科专业知识,对学生有责任心,懂得帮助学生进行团队工作,乐于服务学生等特点。

(二)专兼职教师的职责。

英国开放大学的专职教师主要负责提供学术支持服务、与课程开发团队一起编写课程教材和管理兼职教师。开放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显着特点在于学生是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的,所以研发适合学生的高质量教材就成为教学的关键,英国开放大学就充分意识到这一要素,在课程教材及资源建设方面都很严谨,并且由专职教师中的学术人员承担这一部分工作。另一部分专职教师负责管理兼职教师,一名专职老师大概管理40或50名兼职老师。他们50%的工作时间用于教学和研究,另外50%的时间用于管理兼职老师工作,具体工作包括:招聘兼职老师、对兼职老师的工作进行质量监管、管理兼职老师的职业发展、处理与学习相关的学生投诉。专职老师一般通过旁听的形式监管兼职老师的辅导工作,并监管兼职教师的作用评阅情况。对新入职的兼职老师,专职老师去旁听的几率比较高,同时也追踪监管已有较长工作时间的兼职老师。对有学生投诉的兼职教师,专职教师会进行调查与反馈。

兼职教师的管理方式是英国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的突出特点之一,他们构成了英国开放大学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学校共聘请了5000多名专门的兼职教师承担学习指导任务,其中39%的人全职从事另一份工作,45%的人在业余时间从事其他工作,还有16%的人在另一所大学担任全职工作。每位教师负责15-20名学生学习期间的全程跟踪指导和服务,这也是保证开放大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这些工作人员分布在米尔顿.凯恩斯的总部和遍布英国的13个地区办公室。他们直接“面对”学生,是学校的“窗口”,是学校与学生的接口。他们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针对学生的需求,与学生开展有效沟通,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资源支持。兼职教师还在入学前的指导、基础课程的学习导学、面授学习、学习过程督导、协助课程组完善课程资源等方面发挥主要作用。兼职教师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这些评价包括学生学习能力、作业完成情况、作业完成质量等的综合评价,他们主要在家工作,通过电话、e-mail、网络视频等辅导形式联系学生。由于一门课程的学习时间为8-9个月,要求兼职教师批改6次作业,除了评分还需要给出相应的评语。教师的评语和反馈意见有定性和定量的要求。以论文写作批改为例,兼职教师对一篇3000字左右的小论文必须提供一张a4纸大小的书面详细评语,以便帮助学生扬长避短。课程进行一半时,需要向学校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申请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三)专兼职教师的培训。

对通过选拔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都是在工作中进行的,以上课、讨论、试讲和经验交流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为。为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工作要求,学校会提供两套培训材料:一套是职员手册,内含开放大学的各项制度、规定;另一套是专门为从事某一课程教学准备的教师工具书系列,其中包括教师从事某门课程教学所应具备的一般性和专门性的知识等。每个学习中心都有英国开放大学7个学院分别派往的2-3名专职教师,他们代表各个学院,负责监督和指导兼职教师的教学工作。为了鼓励教师不断研究和创新,开放大学还设置了相应的教师激励机制。此外,教师必须进行职中培训,接受监督和评价。开放大学定期收集学生意见和建议,分析研究后及时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教师管理体制。使得英国开放大学拥有了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保证了教学质量。另外,开放大学还经常组织教师参加课题研究、专题报告会等学术交流活动来促进教师成长。开放大学还为辅导教师建立专门网站—教师之家(tutor?shome),为教师提供一个专业化发展的平台,进行职业化指导。

二、英国开放大学教师管理方式对我国开放大学的启示。

当前我国开放大学的教师队伍也在不断趋于专业化,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借鉴英国教师队伍管理方式的成功经验,有利于促进我国开放大学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一)制定严格的专兼职教师选聘标准,把控教师队伍的源头。

开放大学系统的教师是一个多元化的群体,大部分都不是成人教育出身,对远程教育的教学环节不是很了解,又没有及时的相关培训,所以都是“摸石头过河”,自我探索教学方法,缺乏专业化。所以在选聘专职教师的时候就要遵循专业化原则,最好有远程教育背景,这样的教师更容易梳理清楚远程教育的各项工作。

在促进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要做好兼职教师的聘用和管理工作。扩大宣传,通过外部招聘的方式,根据各院部的空缺职位计划,高薪聘请知名院校的著名教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学科专家,既要有较强的专业学科背景,又懂得现代远程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有基本的教育教学技巧。

(二)合理划分专兼职教师职责,规范教师队伍的制度。

我国开放大学专职教师除了课程教学任务外,还承担着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服务等工作,扮演多种角色,不利于专业化发展。兼职教师大多来自本校行政岗位的教师,也要承担本部门的工作职责。无论总部、分部还是学习中心,身兼数职是开放大学专职教师的常态,越到基层电大专职教师数量越少,教师越需要承担多岗位的任务。对于专职教师而言,一人承担多种性质的工作任务,不仅工作压力大,而且也不利于教师职称评定,有劳而无获的感觉。长此以往,教师专业化发展无法保障,竞争优势更无从谈起。

我们必须根据专业需求建立自己专职教师队伍、学科专家队伍。由专职教师队伍、学科专家队伍承担开放大学的核心工作,例如课程资源建设、教学设计等,专注于精品资源的打造,制作出优质的课程材料对于远程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在兼职教师定位方面,首先要明确兼职教师的工作职责,就是充当教学服务型教师,他们拥有学科基础,能够动态洞察学科、行业和远程教育发展情况,将学科和远程教学有效结合,负责教学实施、教学过程管理与服务的工作,从学生入门学习开始,一路提供个性化教学支持,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包括解答学生疑惑、批改作业并评价反馈学习成果等,让学生在开放大学学习时有“一对一”的服务。

(三)加大专兼职教师培训力度,强化教师队伍的质量。

我国开放大学教师,尤其是基层教师,他们业务缠身,受经费、预算等原因,很少参加培训项目。专兼职教师培训内容交叉不明确,没有很好地服务于本职工作。在培训内容方面,教师培训内容较分散,不系统,不利于形成长远机制。

对于专职教师的培训,应该制定一个系统化、综合化的培训制度,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明确培训机构,细化培训内容,确定培训形式,健全培训考核,通过多样化的培训和职后教育,规范专职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

兼职教师队伍培训制度,包括入职培训、课程培训等,需要形成长效机制,不仅是带薪培训,而且是免费的。鼓励兼职教师使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辅导和评价等方面的技术培训。这样才能使兼职教师队伍,保持不断学习发展的状态,提高其专业以及远程教育支持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使兼职教师在专业化发展上逐步制度化。

(四)完善专兼职教师评价体系,提升教师队伍的水平。

我国开放大学针对专职教师的评价目前还停留在量化阶段,规定了每个学期的教学任务量,以此为标准来衡量教学工作,不能精准有效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并且和年度考核、职称晋升挂钩,以奖惩为目的的考核无法起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对兼职教师也是“一刀切”,通过简单的统计面授教学量和网上教学资源的管课时间,决定兼职教师的报酬,忽视了从学生角度出发来进行评价,评价主体单一,评价结构不客观,也不能有效地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教师的考核评价是对教师工作价值的鉴定和判断,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教师的潜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专职教师而言,要体现出在他们在评价体系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设计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等内容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样的评价才更有时效性。

目前开放大学兼职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网络教学及教学管理,平时的论坛答疑、作业批阅和实时辅导主要在网上进行,所以要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实时监控的管理,要成立专门的网络教学督导部门,聘请有关专家和学者作为督导员,设计合理的评估指标,对教师的网络教学、教学辅导等方面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质量检查考核,并对考察结果做出分析,及时反馈给教师做出改进。

三、结语。

本文针对我国开放大学教师队伍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专兼职教师分工不明确,定位不准确,培训不到位,评价不合理,对比英国开放大学教师队伍的优势之后,提出我国开放大学专兼职教师的发展路径,实现教师的自我成长,以期更好提升开放大学师资队伍水平。

对于我国开放大学而言,教师队伍的有效管理是办好开放大学专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构建一支精良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是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六网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具有开放大学特色的教师能力标准和发展路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课程教学质量。总之,我国开放大学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及管理任重道远,应该在借鉴基础上创建自己特有的管理模式,从教师成长需求出发,有助于优化整合教师资源。

参考文献。

[1]王承绪,徐辉.战后英国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312.

[2]马少荣,赵冬云.英国开放大学开放教育的教材、教师和考核[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9):10.

[3]毛丽萍.从远程教学质量保证的视角管窥英国开放大学之管理[j].现代远距离教育,(3):75.

[4]齐丽莉.英国开放大学教育特色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高校教学管理研究论文范文(18篇)篇十二

本文提出的加强中小学教学思想管理,应该是学校教育思想管理的核心内容,教学思想管理的责任人和实施者是校长,这里所说的教学思想管理更多地表现为校长通过各项措施与手段,不断加强对全校师生的思想引领、理念塑造、文化与意识的建构,凝炼出为全校师生所认同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和文化导向。具体可表现在:一是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综合育人观;二是要不断践行以人为本,合作共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理念;三是要具备构建以校为本、自主反思、合作共享、整体提升、凸现特色的校本教研文化的文化建构意识。

3.2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提升中小学教学管理的关键。

一是要构建立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组织制度上实现对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明确责任目标。校长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教学校长是教学质量的直接责任人。学校应成立由校长室、教导处、政教处、学科骨干教师及家长代表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小组。通过听课、检查教案、作业批改、查阅学科检测评价结果、考查部分学生等方式进行质量监控。构建学生信息反馈网。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学生问卷调查、学校校园网平台等方式收集学生对学科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教师,并督促整改落实。二是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实现对教学过程与效果的全面监测管理。为实现对教学全程、全面监控,把教学工作分解为教学过程监控及教学效果测评二个方面,注重教师教学过程的规范管理。教学过程性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小组依据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对教师备、教、改、考、辅、评等教学过程进行评估,主要依据教师教学常规检测记载及学生评价反馈结果,关键测评点为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表现出来的精、气、神,重点测评要素包括教师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性、实效性,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有度,教师对学习习惯、方法与能力的培养等。

3.3构建校本教研文化——提升中小学教学管理的内驱力。

“校本教研”即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科研工作于一体的集体性教师活动,是基于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当前,更多的教育人士开始认识到,校本教研工作开始由技术取向到文化取向的转变,实现教研文化的重建,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重要使命,也是加速教师专业发展,进而实现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关键。”校本教研文化建设可以定为位一句话制度保障,校际互动、平等对话、有效研讨。校本教研文化可以简单概况为,制度文化、学习文化、研究文化、反思文化等。

参考文献:

[1]陈胜兵,刘鹂.主体解放追求对我国课程改革的一种文化诠释[j].教育实践与研究,(08):56~58.

[2]阮成武.走向共生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关系的重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02):93~97.

[3]魏进香.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10).

[4]陈孝斌,程凤春主编.《学校管理专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校教学管理研究论文范文(18篇)篇十三

目前,高校也已经开始关注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蓬勃开展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学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发展,电子政务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高校电子政务渐成趋势.高校电子政务是指高校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其学校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的数字化和网络化,重组优化高校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为学生、教师和职员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

2.1改变陈旧的教学管理模式。

我国的高校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多是以科层结构为主要特征,教学管理人员多是充当高校领导层与执行层间的桥梁,主要负责传递领导层的决策、指令,并对执行层的行为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对获取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加工、整理、汇总,最后再将执行层的执行结果反馈上报给领导层,由领导层作出批示和决定.这种管理模式使得一个原本可能单一的信息要经过多层的传递,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也会造成信息失真等问题.院系的教学管理人员在面临具体的问题情境时,又由于要层层上报请示的工作程序而耽误时间,甚至影响到某些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对师生的教学活动无法起到服务的作用,反而造成了本不必要的干扰.如果在这一过程中能有效地应用电子政务,加强领导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与联系,将有助于信息的方便快捷传递,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扩大领导层的管理幅度,从而构建出新型的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为创新高校的教学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2.2完善单一的教学管理职能。

当前高校中的教学管理基本只停留在上传下达的这样一种机械僵化的管理阶段,职能单一,权责模糊,许多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自身未能参与到教学工作中,而仅凭自己的主观认识来进行教学管理,所造成的后果就是管理与实际教学情况相脱节,所采取的某些管理措施甚至引来师生的不满情绪,对教学产生不良的影响.这种单一的教学管理职能已无法适应高校的现代化发展趋势,更急需应用电子政务来增加教学管理人员与师生之间的交流联系,让彼此不再是两个完全分离的团体.应用电子政务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教学管理人员与师生参与教学活动及教学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三者间的有机融合,从而有助于教学管理职能的完善,使其更趋于多元化.

2.3创造民主的教学管理氛围。

传统的教学管理组织等级森严,下级往往只负责听从命令并严格执行,而缺少参与决策的权力.电子政务的应用将促使教学管理的网络化,使决策不再专属于管理层的顶端,电子政务的构建也有助于加强高校教学管理各部门间的沟通联系,打破层级间的种种限制,也使各个层级的人都有机会了解并参与到决策的过程中,促进了高校决策的民主化,也增加了师生的知情权与参与权,有助于高校民主和谐氛围的形成.

3应用电子政务创新教学管理。

高校传统的教学管理以管理控制为主要特点,管理过程不透明,管理方式带有较强的单向性与强制性.这种集权的教学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高校的发展要求,急需应用电子政务以促使高校教学管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要求重塑教学管理理念,要变传统的管控为公开的服务,变单向强制的管理为双向民主的互动,变实体性的管理为虚拟性的管理.要变传统的科层管理结构为扁平化管理结构,减少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的层级,尽量将决策权力向下层转移,使院系等基层部门拥有充分的自主权,这也有利于院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更好更快地作出管理决策.同时,要更新教学管理人员的认识,当前电子政务在具体实施中还面临较多的阻力,其中很大一部分在于教学管理人员的主观认识不到位,认为电子政务仅仅是办公过程的电子化.部分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落后、工作方式陈旧、知识结构老化,无法适应电子政务的应用要求.为此,要调动起教学管理人员应用电子政务的积极性,转变他们的观念,树立民主管理的意识,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电子政务的建设之中,从而进一步推动教学管理的创新.

随着电子政务的应用,高校教学管理中许多事务的处理将应用到计算机和网络以及其他办公自动化设备,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信息处理技能以及信息管理技术,要在现代化的办公情境下能够胜任相应的工作.不仅要在技能等硬件上面有所提高,同时也要与时俱进,要不断学习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树立以师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在虚拟的工作环境中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统筹应对能力.具体措施方面,高校应该加强对新聘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可以采取短期集中学习的方式让他们了解电子政务的工作程序、方法,职业道德规范,相关法律知识及计算机实用操作技术,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对已经在职的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在每学期进行相关实用课程的培训,使他们有机会学习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还可以鼓励他们通过自学、业余培训等方式来提升自身在电子政务环境下进行教学管理的能力.

3.3加强软硬件建设。

当前许多高校的电子政务系统并未真正建立起来.由于多数高校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化建设基础,教学管理部门有些已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教学管理方面的业务处理,但这些应用软件是从不同的软件供应商购买而来,缺少兼容能力,无法共享信息和交换数据.因此,在电子政务的实际应用中很难实现数据的共享,往往还会造成数据重复录入、用户维护成本提高、生成报表费时费力、系统之间数据传递缺乏相应的标准、先进技术得不到充分利用等种种问题,阻碍了高校电子政务的建设.鉴于此,高校各教学管理部门应统筹规划,按照统一的标准建设一个宽带、高速、安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能充分满足全校教学管理需要,遍布校园各个角落的多媒体网络平台.同时,高校还要积极开发适应本校实际情况的教学管理系统,使全校师生都能通过教学管理系统及时了解教学管理方面的相关动态,也使他们有机会参与到教学管理过程之中,从而创造出新型的民主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学校各部门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

很多高校教学管理各部门间独立运作,缺少互联,从而导致各院系间缺少交流沟通,信息无法共享.要通过电子政务的建设,打破信息部门归属、学科分割等的界限,实现院系与学校间以及院系之间的互联,使信息得以共享.在教学文件的管理上,大多数高校都还是采用纸质文件的形式,许多教学管理文件都必须以纸质形式进行归档管理,未能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的优越特性.其实,这正是一种无法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表现.由于对电子政务缺乏安全感,许多高校目前实行的是电子文件与相应的纸质文件同时并存的双轨制管理,其结果是费时又费力.从技术层面看,这种情况完全可以借助电子政务的安全体系构建加以解决.不只是教学管理部门,高校各部门间相对独立、各自为政的现象普遍存在.而教学管理往往不只是单一的管理,可能还同时要涉及学校内部的其他部门.这种资源无法共享、沟通交流缺乏的“信息孤岛”现象对教学管理的顺利进行造成不利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更需要应用电子政务对高校教学工作实行系统化管理,不仅要对教学管理中的师资管理、科研管理、学科建设管理等方方面面进行整合,还要将教学管理外的行政管理、校务管理等纳入统一的大系统之中.只有各部门统筹协调,共同合作,才能使高校教学管理有更好的发展.

高校教学管理研究论文范文(18篇)篇十四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的教学中也逐渐的提升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高校教师也在这场改革中积极的做出了改变。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课堂气氛,使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愉快,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课堂中应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2、强化师生交流。

计算机技术在社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高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计算机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多。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积极的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的缓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教师还能通过计算机来了解学生的一些日常情况,以便于对学生进行管理。

在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中有着很大的问题,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所需的人力和物力都十分庞大。而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但能将传统的教学管理手段进行转变,同时能够有效的节约教学管理资金,提升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管理观念,它决定了管理者的思路。当前教育过程中比较重视计算机在教学中的改革应用,但常常会忽略了计算机管理的现代化应用。由于对高校教学管理的计算机应用意识不足,所以导致了教学管理的思想观念有些老旧。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大多数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方法,习惯于依靠经验来进行教学管理,这是导致教学管理无法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在我国的高校中常常是中教学轻管理,由于对计算机管理应用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对管理队伍的建设也达不到重视。在教学管理中通常会认为只是事务性工作,无论是谁都能担任这份工作,因而忽视了对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养。就当前高校教学管理来看,当中又很大一部分人都缺乏管理专业知识,很多人只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来进行管理,多数时间都陷于日常的琐碎事务中。使得高校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管理的要求。

3、软件适用性不强。

当前虽然教学管理的软件已经有了很多,但能够满足高校的软件仍然很难找到完全适用的。例如在网上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发布、解答、讨论等现有的网络工具并不能完全的支持这些,教师需要进行很复杂的操作才能对软件有所了解,由于这些教学软件的缺陷,使得很多的教师都不愿意应用计算机技术,兴致不高。

高校教学与其他教学有所不同,所包含的教学科目十分复杂,平时教课的教师也不是固定的,这些都给高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带来了困难,造成高校计算机技术应用不强的原因主要有管理意识的淡薄,管理人员素质低下以及软件的适用性不强,下面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关改进措施的研究分析。

1、转变教学观念。

计算机技术带给人们的改变不仅是手段和方式,当中也包含了观念、模式的改革。高校教学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落后的原因并非在于技术上的落差,更重要的是陈旧的教学观念。对此,在推进教学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首先应建立起全新的、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并以此来指导教学管理,以传统的教育思想为先导,实现管理理念上的创新。首先应对传统教学的理念、模式和手段等进行客观的分析,找出当中适合当代教育理念的内容,并且充分的借鉴国外优秀管理理念和经验,探索与现代化知识经济相适应的全新的教学管理理念。

2、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要想实现现代化计算机管理,就一定要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能力和计算机的使用技术。现代化网络时代给教学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懂得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同时要充分的掌握计算机使用师叔和信息科学,还要具备优秀的管理经验和创新的能力。只有他们在综合素质上得到了提升,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学管理的效率。

在强化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应用中,应做到积极的转变教学管理职能,形成与现代教学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在管理体制上改革首先应以建立院系的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体制,适当的扩大院系自身的管理权力,强化信息反馈的功能,同时提高对日常教学活动的监管能力。此外,在教学体制上的改革,作为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应做到全方位的管理宏观调控,提升管理服务,致力于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四、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具体应用。

1、学籍上的管理应用。

高校学生的学籍内容是十分复杂的,包括了学生的个人信息、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等。在学籍的管理上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使学籍管理更加规范化,不仅能够有效的减少日常工作量,同时也能将学籍资料保存的更加完整、准确。学生能够通过学校网站进行相关信息查阅,实现了现代管理的便捷性管理。

2、教学课程上的管理应用。

在高校的课程管理中,一方面要考虑到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教学资源的均衡性。而采用计算机管理技术进行相关的课程编排,能够将教师的教学时间和高校的资源进行良好的结合,这样能够对高校的班级课程安排实现科学性、合理性。即使教师临时不能来讲课,也能通过计算机安排其他时间,保证教学正常运行。

3、在教学设计上的管理应用。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饿开始逐渐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有效的转变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课件的设计中,教师可以按照本节教学的目标,在网络上找打合适的教学内容,并进行课件编排,在课堂应用时向学生进行丰富多样的展示,例如:视频、图片等。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提升高校的教学管理效果。五、结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了必然选择,同时也是现代化教育的需要。高校教学管理中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强化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虽然当前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就一定能实现科学教学管理。

高校教学管理研究论文范文(18篇)篇十五

高校教学计划管理就是对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管理。制定教学计划是高校在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过程。修订教学计划可以对学科或专业的某个方向修订,也可以对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或人文素养教育方面修订。不完善的教学计划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总之,高校教学计划管理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计划的评价和教学计划的修订等四个环节。

2高校教学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教学计划制定和修订缺乏科学的决策过程。

制定和修订教学计划是一个决策的过程,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而大多数高校在教学计划制定和修订过程中,缺乏决策科学化。“决策科学化”是一个有着明确内涵的概念,它要求决策过程必须建立在制度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程序,广泛发扬民主,大量收集信息,充分研究论证,采用集体决策的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把静态的典型研究与动态的系统分析结合起来,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决策精度。而有些高校在制定和修改教学计划前不与各学院、学生处及科研处协调,缺少调查分析,制定和修订的教学计划不够科学。另外,一些一般院校的专业教学计划参照重点高校相近专业的教学计划,必然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制定和修订教学计划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而部分高校教学计划制定主体单一,单靠院系主任或其他个体的知识和能力很难制定和修订出高水平的教学计划。

2.2教学计划执行缺乏科学的管理。

各高校在执行教学计划过程中都做了严格要求,不得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以及实际操作中,更改了教学计划。这种更改的现象多次发生。它包括在执行教学计划中小范围的更改,或是教学计划运行若干年后大范围的更改。执行教学计划是个动态的管理过程,组织管理中职责是明确的,而一些高校在管理时,工作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如有些院系认为教务处对教学任务安排管得太多,但教务处考虑到合理配置学校的资源,必须审核每位任课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否安排合理,而院系只顾自己学院的资源配置情况。执行教学计划管理的每个环节都相关联,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管理和科学的管理,在执行教学计划管理中缺乏相互协作,学校的公共资源就不能合理的配置,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学监控、教学质量评价都会受到影响。

2.3教学计划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校诸如本科教学质量工作评估、精品课程评估、学生评教及专业评估等高等教育的评价不少,这些评价都与教学计划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计划方案评价是指对教学计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编制过程的评价。而一些高校的教学计划的评价指标较少,且内容不具体,缺少较为系统的教学计划评价方案。教学计划评价的过程包括核实、调查、反馈、修改、确认五个环节。首先要核实教学计划中各专业课程门数、学分、学时等。其次是进行访问调查,了解情况。再次反馈意见并修改,最后确认教学计划评价。而现在教学计划评价是阅读教学计划后,个人主观判断,缺少调查、反馈和修改环节,流于形式。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缺少沟通交流,专家理性判断的单一评估方式会产生负面影响。另外,评价人员在审核教学计划时只注重查看专业课程安排情况与教育部规定的课程安排是否一致,而不关注专业培养目标是否合理,以及课程体系是否相关等问题。

3.1规范教学计划制定和修订流程。

高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修订的过程需要多位院系教师参与并群体决策,制定和修订的过程比较复杂,为了满足不同利益和不同层次的要求,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修订必须加以规范。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修订一般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院系主任或专业负责人负责,在综合分析和科学的考察前提下制定和修改定教学计划。首先,各学院根据制修订意见要求,充分研讨修订教学计划,并提交专业教学计划初稿,其次,教务处组织初审,以及学校组织教学指导委员论证,各学院分专业汇报制定和修订思路,在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做了哪些改革以及改革的原因。再次,学院根据教学指导委员意见进行整改,并提交专业教学计划二稿。最后,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修改确定教学计划终稿。专业教学计划一经确认并实施,原则上不能随意修改,如因特殊情况必须调整时,专业负责人必须填报教学计划变更申请表,经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同意后才能更改。

3.2严格规范执行教学计划。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保持教学秩序正常运行,必须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教务处和各学院专业负责人以及院系主任应及时审查专业教学计划的执行状况。每学期专业负责人根据教务处关于修订专业计划的要求,组织教师认真核对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一经确认该计划,不得更改。另外,教务处要求学院组织专业负责人和院系主任及时了解教学任务情况,组织任课教师填写《教学日历》、《教学任务书》、《教学大纲》等材料。

3.3完善教学计划评价体系。

教学计划评价是对教学计划运行作出的评价。它有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校外由外聘专家、行业专家和毕业生组成,校内由学生、教师和专家组成。评价需要有证据,所以教学计划运行的评价情况要依赖于信息反馈系统和监督系统做出的判断,它没有决定权和处理权,只能通过学校相关部门和学院反映意见。教学计划评价系统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系统作为工作指导。科学完善的教学计划评价体系指标有培养目标、课程选择、课程结构等指标。培养目标指标应做到:第一,一致性。培养目标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适合学科规律、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第二,独特性。体现高校办学特色,突显学生个性发展。第三,可行性。培养目标具体便于操作,切合学校实际。第四,前瞻性。培养目标体现学校发展的方向和先进的教育思想。课程选择指标做到:第一,整体性;课程体系围绕学生发展设置,学科之间相互联系,课程内容完整、逻辑性强。第二,合目的性;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一致。第三,丰富性;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能力、知识和情感的发展,知识内容不重复且紧跟时代步伐。第四,可行性;师资条件和教学设置作保障,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通识公共课的规定。课程内容适合学生的发展并在其能力范围内。课程结构指标做到:第一,有序性;合理安排课程顺序,避免课程内容重复、次序混乱,各学期课程安排不均衡等问题发生,保证教学工作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次序有条不紊地开展。第二,灵活性;根据社会需求人才情况,课程体系不断更新,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第三,平衡性;合理安排各专业每学期课时,做到学时均衡分布。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特色课程学时比例合理。

4结束语。

高校教学计划管理是一项关系到教育部门、学生、教师和社会的复杂工程。许多高校的教学计划都遵循传统的学科和专业设置,但是随着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的人才呈现离散性和多样性,对综合性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力量,正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传统的教学计划管理已不适应当前的发展,高等院校要正确认识教学计划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完善教学计划管理、与时俱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我们要认识到,科学完善的教学计划只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还应有相应的教学设施、管理体系和师资力量作保障。

高校教学管理研究论文范文(18篇)篇十六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对中小学校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政府加大教育的投入,使得中小学校的硬件设施普遍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成为了中小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而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它直接体现着中小学校教育的公平性与规范性,更直接关系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及人才的培养质量,关系着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发展前景,一直为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校长所高度重视。本文从黑龙江省中小学生的直接经验入手,密切联系学校自身生活和学生主题,体现经验和生活在中小学教学管理与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

关键词:实践;教学管理;中小学;学生发展。

目前,就黑龙江省来看(以下简称“我省”)普通中小学校建设及结构布局调整已告一段落,初中标准化建设工作和小学素质教育探索工作正稳步推进。中小学校的硬件建设普遍得到较大改善,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校的作重点普遍由外延发展转变到规范学校管理、促进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上。此外,很多中小学校正在积极探索教学管理的改革以促进课程及教学的改革。在课堂教学管理,学生评价管理,教师教学评价管理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有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引进了以“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杜郎口”模式和“洋思”模式等,学生评价制度采用各种类型的学分制,采用发展性评价方式,有的中小学引进了专业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教师教学评价制度也有了成形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加强了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管理,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等。但如从实践哲学视角审视,中小学每天都在做的教学管理工作,就会发现,在新课程背景下对中小学教学管理的研究还显薄弱,对教学管理经验梳理、提升和推广还有待增强。

高校教学管理研究论文范文(18篇)篇十七

摘要:课内外一体化是顺应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潮流的一个良好的教学模式,但近年来在我国高校开展的情况却不甚理想。本研究旨在从教学论的视角下分析其原因,进而找准问题,以促进我国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改革。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了我国有关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政策文件,以及相关论文。认为:学者们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研究的成果显示了其优越性,但在如何实施方面还显不足。同时应用行动研究法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给出了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在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要素的处理办法。建议高校体育工作者认真研究学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推进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课内外一体化;高校;体育;改革;   引言。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已经成为中国家庭、社会和政府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先后发布了一系列的政府文件,为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指明了方面。自国家教委下发了《“体育两类课程整体教学改革”的方案》奠定了“课内外一体化”的指导思想始,教育部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布的《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的相继颁布,说明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实施已成为国家的号召。本文立足于高校,从教学论的角度,探讨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并提出解决路径,旨在为我国高校体育的课内外一体化改革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1我国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研究现状述评。

过“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网上文库和教材书籍等查阅了近十年来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国内论文、着作、教材、文件等参考文献若干,重点分析了题名中包含“课内外一体化”的核心期刊论文16篇。通过总结与研究,发现我国学者对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研究,已发表论文206篇,这些研究透露出,我国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改革历程。

1.1“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还是课程模式。

“课内外一体化”的研究视角大体有三类,从收集到的资料来看,最早沈震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提出课内外一体化,运用在提高学生800米成绩的教学中。一类研究是从教学模式的角度进行研究,有徐美敏、刘志敏、唐月琴等学者,强调了“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以俱乐部为特殊的组织形式,将课内外融合。另一类是从课程的视角出发,有李鸿斌、陈海啸等学者,他们从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任务、教学组织管理以及考核等问题进行研究,构建“课内外一体化”。从这三个不同视角的研究,可以折射出学者对“课内外一体化”从“教学方法论”到“课程模式论”的认知发展过程。教学模式和课程模式的研究视角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及考核等方面都有交集,其研究结果互为补充,更加体现了我国学者对“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研究的全面性。

1.2“课内外一体化”的模式构建研究。

所谓模式是指可以照着做的模型,“课内外一体化”的模式研究也与之前所提到的研究视角具有一致性,相关模式研究有教学模式研究和课程模式研究。唐月琴从教学指导思想出发,通过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操作流程等方面构建了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这些研究互相补充,角度不同,在模式构建上求同存异,却殊途同归。学者们认为,高校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是我国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在满足一定的条件后,按照既定的模式进行教学,可以对营造体育氛围,弘扬校园体育文化,实现全面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的体育教育目标。

1.3“课内外一体化”对学生的影响。

课内外一体化对学生的影响研究多数为实验研究。研究者在对大学生实施教学试验后,探讨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在身体、心理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实验研究主要来源于一些教学条件优良,教学改革起步较早的高等学校,如湖北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等。陈天霞、张宇峰等将实验前后学生的体能与认知水平进行对比,实验组学生的体能、心理素质和对体育的认识水平以及个性发展、体育兴趣培养等方面都有显着提升,反映出“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是有利于学生成长的。

这些研究为我国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向“课内外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已基本明确、教学模式构建已基本成型;教学实验结果亦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但是,据笔者了解,目前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实施现状并不乐观,尤其是在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该模式要想在我国高校进行推广,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对教学核心要素的处理办法。

2高校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核心要素的处理办法。

2.1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教学对学生半自愿半强制。

高校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在半自愿半强制的教学管理下,“保证每个学生在学习日有一小时的体育煅炼时间”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体育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有利于学生感知体育带给人的变化,充分认识体育于人的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思想。

2.2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倒逼教师发展。

高校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在教学管理、组织和教学的实施上带来较大的变化,对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考核评价方面提出较高要求,打破高校体育教学的低效重复,营造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倒逼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2.3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要契合。

高校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围绕《纲要》的基础目标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进行统筹安排。课内主要传授体育文化、健康保健、营养等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传授掌握运动技能和自主锻炼的方法,掌握运动项目的部分核心技术。课外活动以巩固提高运动技能、以及提高身体素质为主要目标,通过组织体育活动、代表队训练以及体育比赛等形式,为学生参与体育、体验运动乐趣、养成运动习惯,实现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4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方法的选用要优化。

高校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广泛釆用探究性学习、小群体学习、游戏教学和比赛教学等方法。在课内教学部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体育相关知识与运动技术按单元进行划分后,设计学习和研究命题,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是构建体育知识体系。在课外部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骨干以游戏、练习、比赛等形式进行组织管理,将教、学、练、用融会贯通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2.5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设计要系统。

高校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首先要围绕《纲要》教学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的要求,完成大学四年的学段教学设计。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开设富于挑战性的体育教学内容,注重年级层次与内容衔接问题,避免简单重复低学段的教学内容。学年教学设计应将课外部分纳入其中构成一个课内课外高度衔接的系统,根据运动项目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周期,同时还要符合学年教学周数安排。学期教学设计还要将体育相关知识与运动技术按单元进行划分,明确单元教学时数。在学年、学期、单元教学设计时,要重点考虑教学内容的深度,避免出现贪多嚼不烂,蜻蜓点水式的教学,要给足学生深入学习一至二项运动项目知识及技能的时间。课时教学设计则鼓励教师多采用探究式和小群体教学方法,重在设计学习和研究命题,明确学习步骤。

2.6高校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评价要全面。

从高校课程管理角度来看,学校不会就所有开设课程进行评价,但却非常重视优秀课程建设。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等方面都跟传统的教学有着很大的优势,完全有可能申请学校优秀课程建设。对于教师评价应避免过度看重学生评教,转而注重教师教学效果,考查指标可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即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学生习得的技能水平等方面来体现。对于学生的评价则应考虑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将评价内容延伸到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体质健康乃至体育习惯等方面,将课内课外学生的表现纳入其中。

3结论与建议。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其模式构建己基本形成,教学效果也得验证,但在国内的发展并不是很理想。要想在学校能够很好地进行推广,必须处理好教师、学生、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建议高校体育工作者能够因地制宜,研究本学校的教学基本情况,处理好教学中各个关键因素,促进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高校教学管理研究论文范文(18篇)篇十八

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在国家以及各个高校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大大促进了高校教学质量,不过就现阶段而言,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普遍采用线性管理模式。

目前在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模式都属于线性管理形式,“权威”以及“服从”是现行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对于上级传达下来的指令,下级通常都是无条件服从,而教师与学生之间、校级管理者与院部行政人员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各级教学行政管理者以及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是教学管理的主体和核心,而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和学生却一味在无条件服从,显然这种管理模式缺乏合理性、科学性。另一方面,在这种线性管理模式下,下级已经习惯于被动服从,当上级的指令传达下来之后,很少有人会仔细研究工作方法,通常没有人会去研究如何改善工作思路,致使上级指令经过层层传达后发生“变形”,同时下级在执行上级指令时,其目的大多都是为了完成的任务,这样难免会出现应付了事的现象。此外线性的管理模式缺乏反馈机制,下级一味是在无条件执行上级指令,很少向上级反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上级部门在下达指令之后,往往无法获取反馈信息,因此相关部门无法及时发现教学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改善管理机制。

1.2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处于动态发展变化中的,想要保证此项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学管理工作,但是就目前来看,在很多高校中,教学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通常是在“以不变应万变”,教学管理工作在不断发展变化,而规章制度却没能及时更新,这样一来,陈旧的规章制度难免会漏洞百出,无法适应实际工作的需求,如今各个高校的规模都在不断扩大,高校教学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想要切实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就一定要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进而为教学管理工作保驾护航。

1.3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具有很高要求,需要管理人员熟识教育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可是就现阶段而言,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队伍中都缺乏专业人才,工作人员大多不是专业的科班人员,这就导致教学管理工作缺乏专业性的管理方案,多数工作人员都在机械性的开展工作,缺乏主动性、前瞻性,不能够积极改善工作思路。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想要与时俱进,首先就一定要创新工作理念,很多人认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纯粹的行政管理工作,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较低,首先就要纠正这种错误的认识。另一方面,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教学管理人员应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来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同时教学管理人员要善于借鉴国内外高校的.教学管理理念,再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将先进的工作理念融入教学管理工作中。此外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要摆脱线性管理形式的束缚,应该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优势,建立沟通反馈机制,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学管理部门与教师之间、院部行政人员与校级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反应给上级部门,确保教学管理部门能够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及时发现教学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及时改善管理机制,另外通过加强沟通和反馈,也可以促使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能够仔细研究工作方法,积极改善工作思路,激发工作热情,共同促进教学管理水平。

2.2完善规章制度,加强队伍管理。

为了保证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向着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应该不断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同时教学管理人员要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坚决执行奖罚制度,还应加强队伍建设,大力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性,并且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管理队伍的工作水平。此外为了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水平,还要完善培训制度,定期对工作人员实施教育培训,通过岗前培训、外出学习、集中研修等形式,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在培训过程中,首先要让工作人员了解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性,促使工作人员重视自身工作,其次要培养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帮助工作人员掌握管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使教学管理队伍走向专业化方向。

3.1通过评价体系来促进教学管理的良性循环。

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日常教学情况的监督,例如在每个学期的开学初,应该做好常规检查,到了期中时,则要落实好教学检查。同时一定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采取切实可行的评估办法,保证评估结果具有客观性、科学性,这样才能推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使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3.2通过高素质兼职教师队伍来促进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高校教学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要始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应该通过高素质兼职教师来促进教学质量,高校应该按照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培养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进而提高学校的师资能力,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一定要保证每名兼职教师都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并且要控制兼职教师的比例。

目前在很多高校中,教学管理工作中尚存在一些不足,多数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都普遍采用线性管理模式,并且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面对上述问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应该创新教学管理理念,完善规章制度,加强队伍管理,此外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要通过评价体系来促进教学管理的良性循环,通过高素质兼职教师队伍来促进教学质量。本文在此分析了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并探讨了高校教学管理新方向和发展模式,希望文中观点可以为相关工作开辟思路。

相关范文推荐

    对妈妈说的一句说(优质19篇)

    优秀作文是个人文化修养和思辨能力的体现,可以在学术、职场和社交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写作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妈妈,感谢您这么

    租赁样本合同(汇总16篇)

    合同样本的制定应考虑到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双方当事人的实际需求,确保合同的合法合规性。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精选的合同样本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在实际合作中

    三年级一日游千丈岩一日游范文(17篇)

    优秀作文的特点之一是语言得体、条理清晰,给读者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借鉴他人的优秀之处可以使我们的作文更上一层楼。

    小学生绿色低碳环保演讲稿(专业19篇)

    小学生演讲稿通常包含自我介绍、主题陈述、论据支持等部分,每一部分都需要有逻辑性和条理性。掌握一些小学生演讲的技巧和要点,可以写出更加出色的演讲稿。让我们行动起来

    贸易人员英文简历表格大全(18篇)

    通过贸易,国家可以获取到外部市场的需求和技术创新,推动本国产业的发展。贸易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是一些成功贸易案例供大家参考。婚姻状况:未婚民族

    第一学期的班级工作计划范文(20篇)

    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更好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的情况发生。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

    初中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计划(模板19篇)

    教学计划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安排学习活动和教学过程的一种计划,它对于教学的有序进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认真制定好教学计划。下面是一些教学计

    英语老师述职报告(优秀19篇)

    述职报告是在一段时间内对自己的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重要文件。这些精选的述职报告范文来自不同行业和职位的优秀员工,他们的写作风格和思路各具特点,值得借鉴。

    文明班竞选演讲稿(实用13篇)

    竞选活动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的途径,通过竞争,能够激发出更多的创新和潜力。请浏览以下的竞选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你将会找到更多关于候选人的信息和观点,帮助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秋天的图画(实用19篇)

    优秀作文需要注意细节表达,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感受,使作品更加饱满和立体。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作文的范例,相信对我们的写作能力会有所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