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范文(12篇)

时间:2023-12-04 作者:碧墨

教学计划是指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安排教学活动的计划,对于教学的有序进行至关重要。制定教学计划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任务,以下是一些教学计划样本,供大家共同学习和进步。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范文(12篇)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

2、理解《天净沙》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具有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天净沙》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造思维。

【教学难点】:

理解《天净沙》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与探究相结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学习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三首小令,进一步把握小令得特点。

二、复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1、背诵。

2、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感情基调。

三、讲授新课:

(一)分析『越调』《天净沙》(白朴):

白朴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为写作的题材,我们从其中的修辞可以看出,他的文学涵养是极高的。通篇作品,全都由一些美丽的自然图景构成,而白朴本人,就好像是拿著这些自然拼图的艺术家,拼出一幅美丽中带著和谐的人生图画。

写秋景,自然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如果全以萧瑟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大旨,又会令读者感受到沈闷而有压力。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白朴在选用语辞时,便颇费心神。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著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於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於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见,白朴的散曲写作技巧有多麼高明了。

(二)分析『越调』《天净沙•江上》(张可久):

这是一首写景之作。作者以凝炼的笔墨,勾画出一幅暮秋江边落日图。前三句写落雁、孤鹜、残霞、人家等,纯是自然景物;末句“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锦上添花,一小舟、一渔歌,使画面更觉生动,平添了一片从容闲适的情趣。

比较探究:

“枯藤老树昏鸦”与“依依孤鹜残霞”描绘的景象,其基调是否一致?为什么?

点拨:不一致。前者凄凉,后者恬静。

(三)分析『越调』《天净沙》(无名氏):

这首曲子以白描的手法,色彩鲜明地描绘了绿草、黄沙、红叶、青山,构成了一幅大漠清秋特有的景色。

写“新雁”,作者不用“一行”而用“一声”,有何用意?(以动衬静。)。

【作业布置】:研究四首《天净沙》的不同。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范文(12篇)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

2、过程与方法:自主、

3、道德、情感、价值观:领悟诗中蕴含的节奏美,提高对古代诗歌作品的鉴赏力。

教学重点:

1、背诵诗歌。

2、品味。

教学用具:

自制录音带、录音机、课件。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们眼中,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也许是丰收的,也许是浪漫的,也许是多愁善感的。那么,在一个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去体会体会。

二、解题: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马致远,元代著名散曲家,早年热衷于功名,却屡不得志,经历了漂泊生涯20余载,本曲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

三、朗读诗歌:

1、师配乐范读。

2、学生齐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学生配乐朗读。

四、品析鉴赏:

1、四人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

(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九种景物?你认为这样做有何好处?

(2)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

以上问题由学生讨论,师适当点拨,共同明确:

(1)这首小令共写了藤、书、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景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骨、玺、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简约之中见出深细。

(2)独在荒凉的古道上,顶着西风,骑着瘦马前行,太阳下山了,伤心的人正在天涯漂泊,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断肠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本句揭示“秋思”的含义,至于游子为什么漂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去想象。

(3)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难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情,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

2、齐声朗读并背诵诗歌。

五、拓展延伸:

对比阅读余光中的《乡愁》,体会思乡之情。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六、总结:

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就是道德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除了最后一句,全都是景语,而字字却是扣着“情”来写,古人说:“凡景物,皆情语”,《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课后以诗歌的意境作一幅画,各自进行交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范文(12篇)篇三

授课班级:初一(1)班 。

授课时间:2003年9月27日 星期三,第三节 。

学生分析:属年级第一层次班,感悟能力强,思维比较活跃。 。

设计理念:多渠道引导学生品味写景语言,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情之能力。 。

教学流程: 。

[投影课题并板书:《西江月》(词)、《天净沙.秋思》(散曲)] 。

生:自由朗读 。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那么,这两首诗歌分别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

生:(应答热烈)(答案众多,但都言之有理) 。

生:(踊跃举手,一生起来高声朗读第一首) 。

师:同学们觉得这位同学读得怎样?  。

生:(对此进行评议,并纠正两个错误读音:见、社。) 。

生:(踊跃举手,一生起来高声有感情朗读,完毕,全班学生用掌声给予充分肯定) 。

师:这两首诗歌有没有直接写到悲伤、喜悦? 。

生:没有。 。

师: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两种感情的呢? 。

生:借景抒情。 。

生:(掌声雷鸣) 。

师:是哪一句? 。

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师:找得好,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

生:齐读。 。

生:齐读 。

生:(静心思索后,分别有两生作答。) 。

师:这首诗写得很美,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它呢?是不是高昂? 。

生:舒缓、明快。 。

师:那么我们来读一遍。 。

生:(齐读) 。

生:因为写的是静景。 。

师:写静景为什么要写到惊鹊和鸣蝉呢? 。

生:也是为了写静景。是为了反衬出农夜的寂静。 。

师:请同学再次把它朗读一遍。 。

生:齐读。 。

师:如此清新的夏夜美景,怎不令人心旷—— 。

生:——神怡 。

师:可是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 。

生:下雨了。 。

生:喜在找到了避雨的地方。 。

师:对,想什么就来什么。为什么要特意说“旧时”?喜在旧时—— 。

生:旧时茅店社檐边 。

师:旧地重游。哟,实在是喜上—— 。

生:——加喜。 。

师:喜出—— 。

生:——望外。 。

师:由此可见,这一部分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 。

生:喜悦 。

师:那么请同学们用喜悦的语气把这一部分读一遍。 。

生:(齐读) 。

师:同学们刚才欣赏了这首诗歌,感觉如何? 。

生:美。 。

生:先要读。 。

师:对,接着呢? 。

生:理解。 。

师:理解什么? 。

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

师:怎样才能理解呢? 。

生:要了解诗意。 。

师:如何了解诗意呢? 。

生:找出诗中所写到的景物。 。

生:(开展热烈讨论。) 。

师:准备好了没有? 。

生:准备好了。 。

师:哪位同学第一个站起来说? 。

生:表现了作者伤心欲绝的感情,这可以从“断肠人在天涯”看出。 。

师:“伤心欲绝”用得很好。作者为什么会如此伤心呢? 。

生:因为他远在天边。 。

师:你怎么知道他背井离乡,远在天边呢? 。

生:从“天涯”二字可以看出。 。

师:“天涯”是什么意思呢? 。

生:天边之意。 。

生:通过十二种景物,表现了作者的伤心之情。 。

师:这位同学具有很强的概括能力,但能否把它们一一列举出来呢? 。

生:(一一列举出各种景物。) 。

师:能否把它组成一个场景? 。

生(纷纷回答):枯藤缠绕着老树,黄昏时分,上面栖息了晚归的乌鸦 。

一座小桥横卧潺潺流水之上,波光里映出几户人家的房宇 。

荒凉的古道上,西风飒飒,一匹瘦马踽踽独行 。

那肝肠寸断的游子,远在天边遥望着故乡 。

师:为什么要用“古道西风瘦马”,而不用“古道清风瘦马”呢? 。

师:还有那些景物与前一诗相类,却传达出不同感情。 。

生:(七嘴八舌) 。

丙:不过,“小桥流水人家”好象很温馨,很感人,不是伤感的。 。

生:(依次有三位同学起来朗读,效果都不错。) 。

生:“小桥流水人家。” 。

生:(跃跃欲试,讨论异常热烈) 。

师:老师也组了一首。 。

(出示投影并吟诵:小桥流水人家, 。

清风鸣蝉鼓蛙, 。

山前村树稻花, 。

明月高挂, 。

丰收人在夜话。) 。

生:(异常热烈的掌声) 。

生:不同。 。

生:(齐声说)好! 。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范文(12篇)篇四

人生不如意有八九,为了派遣心中的孤寂苦闷,我骑上了那匹与我朝夕相伴的、瘦骨嶙峋的老马,踏上了寄情山水的旅程。

一路游山玩水,也见过不少的灵山秀水,但是我惆怅寂寥的心情并未有多少改变,我眼中见到的是破败、凄惨,黄昏的时候,我与老马来到了一个垂垂老已的大树下。遥想当年,它是何等的生机勃勃,但是,今天我看不到它身上具有的生命的影子,一条粗粗的藤挂在它身上,已经枯萎了,当初,藤靠着树成长得是多么迅速啊,攀援地多么高,树也因为有了藤的缠绕而美丽异常,可是今天当树老去的时候,这藤也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而枯了。在这死气沉沉的环境中,唯有黄昏归宿的乌鸦的叫声显出一点生机,但是单调难听。

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寒冷一次次向我袭来,我只能牵着我那匹老马走在古道上,不知要走向何方,西边,一轮如血的红日正在慢慢西坠,半边天空被它浸染的如火般绚丽。看着这美丽的景象,我只能发出感叹:断肠人在天涯,流浪、流浪,流浪到远方。

七、教学反思。

本堂课紧紧围绕“短文长教”通用方法和全面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进行精妙的课堂结构设计,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课堂问题设计具有指引性。

但整堂课下来,发现对学情预估过高,教学内容设计超出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储备,课堂学生不能主动自如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课堂上跟得较为吃力。

今后教学应充分把握学情,有的放矢。且在预习上多加于指导,使学生真正懂得如何预习、有效预习。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范文(12篇)篇五

1、通过反复诵读,能正确说出作者寄寓在小曲中的思想感情。

2、通过画面的赏析,准确描述小曲表现的形象,体会形象中蕴涵的意境。

3、通过对比阅读,学习用具体的意象表达抽象的感情的方法。

4、能背诵并默写课文,积累古代描写“愁”的诗文。

研究目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

导入  课文:

(根据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自然导入  )。

一、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1、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象在头脑中勾画出画面。

3、评价活动:可采用多种方式。如,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等。

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组织学生活动:

(1)小曲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阅读课文后根据课文内容阐述理由。

(2)小组讨论。

三、深入体会诗中的意境。

1、过渡语、指导语 。

2、组织学习活动。

(2)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再次配乐朗读课文,体会悠远的意境。

四、迁移拓展。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朗读。

2、说说这首小令借助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一种意境?

3、请选择一句或几句,发挥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写出文中意象所表达的意境。

五、课后学习。

完成作业 。

请选择两首小令中的一首,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范文(12篇)篇六

1、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

2、理解《天净沙》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具有创造能力。

1、理解《天净沙》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造思维。

理解《天净沙》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诵读与探究相结合。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学习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三首小令,进一步把握小令得特点。

1、背诵。

2、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感情基调。

白朴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为写作的题材,我们从其中的修辞可以看出,他的文学涵养是极高的。通篇作品,全都由一些美丽的自然图景构成,而白朴本人,就好像是拿著这些自然拼图的艺术家,拼出一幅美丽中带著和谐的人生图画。

写秋景,自然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如果全以萧瑟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大旨,又会令读者感受到沈闷而有压力。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白朴在选用语辞时,便颇费心神。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著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於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於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见,白朴的散曲写作技巧有多么高明。

这是一首写景之作。作者以凝炼的笔墨,勾画出一幅暮秋江边落日图。前三句写落雁、孤鹜、残霞、人家等,纯是自然景物;末句“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锦上添花,一小舟、一渔歌,使画面更觉生动,平添了一片从容闲适的情趣。

比较探究。

“枯藤老树昏鸦”与“依依孤鹜残霞”描绘的景象,其基调是否一致?为什么?

点拨:不一致。前者凄凉,后者恬静。

这首曲子以白描的手法,色彩鲜明地描绘了绿草、黄沙、红叶、青山,构成了一幅大漠清秋特有的景色。

写“新雁”,作者不用“一行”而用“一声”,有何用意?(以动衬静)。

研究四首《天净沙》的不同。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范文(12篇)篇七

秋天是一个容易让文人墨客伤感的季节,远离故乡的游子最容易在这个季节里感时伤世、慷慨悲歌,在古诗词中有很多的体现,也有不少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杰作。同学们知道吗?在元代,有一位叫马致远的著名曲作家写了一首经典之作《天净沙·秋思》,就是其中最为著名作品之一,写的就是漂泊羁旅的游子之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习,共同感受一下在那遥远的年代,一位离乡游子秋日的情怀。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66页,自由朗读。

1、课题由两部分组成, 与词相似,“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即“秋的思念”。

2、关于曲。元曲与唐诗、宋词是文学史上的三座艺术高峰。曲在元代兴起,它开拓了一条大众化、通俗化的新的文学途径,在格律、字句和情调上有较大自由。元曲包括两种文体:一种是剧曲,又叫杂剧,属于戏剧一类;一种是“散曲”,属于诗歌一类。散曲从结构上又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类。小令通常是独立的单只曲牌,按曲调创作,每一个曲调都有自己的名称,各个曲调的字数和句式都不相同,常用于写景、抒情。《天净沙·秋思》就属散曲中的小令。

3、关于作者。作者马致远,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同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后在大都任工部主事。他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这首散曲是他的代表作,在诗人精心选择和渲染的画面中,渗透着浪迹天涯的旅人在秋天夕阳下的孤独与愁苦。这首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被誉为“秋思之祖”。

1、一首好诗就是一幅好画,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元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请大家齐读这首小令。

这首小令一共五句,共28个字,在这短短的28个字中,一共提到了哪些事物、景物?——藤、树、鸦、小桥、流水、人家、道、风、马、夕阳。

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藤是什么样的藤?枯藤,树是老树,鸦是昏鸦,桥是小桥,水是流水,家是人家,道是古道,风是西风寒风,马不是肥膘的马,是瘦马,太阳是即将落山的夕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九种景物是在夕阳西下这样一个大的色彩环境下的,夕阳西下,时间愈来愈晚,光色惨淡、昏黄,更使以上景物倍添迟暮苍凉的情调氛围。这些景物烘托出了断肠人的那种心境。

枯藤缠绕的老树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孤独的瘦马。夕阳已经朝西落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天涯。

作者在这首小令中,用极其简约的文字,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什么是“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结尾句呢?——低沉、凝重、滞缓齐读这句,注意感情和节奏的控制。

通过这样的朗读,我们可以感知作者内心悲痛欲绝的情感。

师:衬托(反衬)。通过“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气盎然而又恬美、安适的景象,衬托出游子还在“古道西风“中骑着瘦马飘零无归的悲凉。人贵直,文贵曲。乐景写愁使愁更愁,使情更伤!请同学们在理解这首元曲基调的基础上,再次饱含感情地朗读一遍。

我们说这首小令的画龙点睛之笔是最后的“断肠人在天涯”,这首散曲的题目叫“秋思”,可全篇28字中,并无一词提及到“思”,到底“断肠人”在“思索”什么,思念什么,让他这样情伤呢?生:游子思归。

师:处在上述环境中的人是“天涯游子”,他因思乡愁而“断肠”,作者把游子思归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自然景物中表达出来,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师:《天净沙·秋思》则妙在情景交融,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九种事物,用白描的手法,渲染了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每一个词都深刻而准确地体现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断肠人的独特感受,烘托出天涯游子愁肠寸断的情愫。王国维说它“纯是天籁,深得唐人绝句妙境”。可见其艺术性价值之高,真不愧为“秋思之祖”。

再次朗读,体会情感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范文(12篇)篇八

1、引导学生反复吟咏,熟读成诵。

2、细细品味,重点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品读课

了解作者及“曲”的有关常识。

马致远的这首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流畅自然,是一首需要反复吟咏、细细品味的佳作。全文仅5句,28字,纯用白描勾勒景物,但却做到了简约与深细相依,静景与动景相映,景色与情思相融。教学中为避免空洞、枯燥的讲解,宜采用多种形式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诵读、配画、改写等形式来学习课文,让学生在读、画、说、写中受到熏陶,培养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并小结,之后投影关于“曲”的常识。

关于“曲”

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古典诗歌体裁。它是配乐歌唱的诗。

曲有散曲与剧曲之分。只供清唱吟咏之用,不进入戏剧的散篇作品,叫散曲;进入戏剧的唱词,称剧曲。

散曲包括散套和小令两种。

《天净沙.秋思》就属散曲中的小令。

1、课题及作者:

课题由两部分组成,与词相似,“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即“秋的思念”。

作者马致远,元代戏曲家,有“曲状元”之称。这首散曲是他的代表作,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是一首需要反复吟咏、细细品味的佳作。

2、学生自由诵读。

提示:朗读应讲究抑扬顿挫,在朗读中要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与诗人同悲同喜。

3、检查诵读情况。

通过抽读,小组读了解情况,并对误读的地方予以更正。

4、听范读。

5、给这首曲配一幅画。

激趣:有个词叫“诗情画意”,说的是具诗画的意境,诗画这两种艺术形式往往融会在一起,即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好诗就是一幅好画,你一定能用你手中的笔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间笔画)。

(1) 学生动笔绘画,教师巡回观察。

(2) 完成后让学生互评优劣,并对优胜者予以表扬

(3) 出示教师的简笔画。(投影在大屏幕上)

6、熟读成诵。

1、思考:

(1)曲中哪些语句写景?写了多少种景物?(用“ ”画出),并用“( )”括出这些景物特征的修饰语。

(2)文中哪句抒情?抒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怀?它与曲中的景物描写有

何关联?

2、品味语言,体会独特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作者写景,既不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语言凝练,言简意丰,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翱游其间。

让学生用“从 (词或句)中,我感受到了(看到了或想到了) ”的句式说话,品味意境,填补作者留下的艺术空白。

或用“我认为 用得好(或写得好),好在 ”的句式说话,体会其奇特的表现手法。

学生可能有如下答案:

……

对于想象力丰富、语言有独创性的学生要及时表扬。

3、教师在学生将这首诗的意境和表现手法挖掘够了基础上让学生动笔写。

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写景、抒情散文。

要求:紧扣原作,展开想象,尽量填补作者留下的艺术空白。

4、当堂抽查学生的改写,并作评价。

1、比较阅读

将本文与刘禹锡的《秋词》作比较。(学生能说多少算多少,不强求说法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提示:可从以下三方面比较1体裁不同;2所抒之情不同;3表现手法不同

2、填空

独在异国,面对晚霞中森林的奇异风光,心想:加拿大的景色确实迷人,但远离故土的滋味实在不好受。感叹之中,脑海里浮现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 , ”。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范文(12篇)篇九

(教学设想:《天净沙·秋思》反映的是游子思乡之情,而《君子于役》则反映的是妻子思夫之情。这两篇文章能不能结合起来学呢?)。

师:同学们学过历史,知道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吗?(《诗经》)。

师:请参照注释大致了解诗歌的内容。(正音,释义:君子:曷:栖:埘:)。

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师: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农村晚景图,画中充满恬静的气氛)。

师: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妻子对丈夫的无限思念之情)。

师:此诗写法上的一个特点是什么?(情景交融)。

师:如果我们把在家苦苦等候的妻子理解为所有盼望在外亲人归来的家人,如果我们把在外服役的丈夫理解为所有在外流浪的游子,我们没想到啊,家人的这一望就是一千多年!一千多年过去了,那个游子啊,他还在外面流浪。不信,请看这首曲——《天净沙·秋思》。(投影《天净沙·秋思》)。

(教师范读,学生仿读。注意节奏、重音、情感。)。

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听老师轻声读,将曲中描绘的所有的景象组成一幅画。

师:听完老师的朗读,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画面)。

师:你认为画面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羁旅之情或思乡之情)。

师: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学生研读赏析。)。

师:我们现在读到这首曲仍能被曲中所表达的感情所深深感染。你有过“断肠人”的经历或者你看过、听过其他“断肠人”的故事吗?(用自己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强化这种感情。)。

(明确:由于曲中没有直接的抒情主人公出现,于是,那位“断肠人”便可以看作是一个不定代词,指代“你”、“我”、“他”都行。读过这此曲的人常常会沉浸于作者描写的情境之中,有时甚至感到自己就是那秋天中无所依托的迷惘游子,此曲唤起的并不是读者的同情心和共鸣,而是对漂泊的'切身感受。虽然我们未必都是浪迹天涯的游子,但在生命的途程中,谁又不是一个流浪者呢?)。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君子于役》与《天净沙·秋思》为了表达“思”之情,各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景”。你如果要表现某种“情”,你将选择哪些“景”呢?(生自由答)。

师:一曲短短28字的《秋思》,唱出了天下游子的心声。这里,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一下此曲的作者?(简介马致远,元曲以及前人对此曲的评价)。

师:今天,我们学了两首诗(曲),一个望归,一个思回。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下再来深情地再现离我们遥远而又很近的感情吧。(投影,放背景音乐,学生读诗、曲)。

师:几千年来,游子的故事一直在上演,流浪的滋味刻骨铭心。有一首歌唱道:“都说那海水又苦又咸,谁知道流浪的悲痛心酸,满腔的愁怨,啊,游子的脚印啊,血迹斑斑……”有千年的流浪,就有千年的等待。游子啊,回来吧(音频:费翔《故乡的云》)。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范文(12篇)篇十

师:同学们学过历史,知道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吗?(《诗经》)。

师:请参照注释大致了解诗歌的内容。(正音,释义:君子:曷:栖:埘:)。

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师: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农村晚景图,画中充满恬静的气氛)。

师: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妻子对丈夫的无限思念之情)。

师:此诗写法上的一个特点是什么?(情景交融)。

师:如果我们把在家苦苦等候的妻子理解为所有盼望在外亲人归来的家人,如果我们把在外服役的丈夫理解为所有在外流浪的游子,我们没想到啊,家人的这一望就是一千多年!一千多年过去了,那个游子啊,他还在外面流浪。不信,请看这首曲——《天净沙·秋思》。(投影《天净沙·秋思》)。

(教师范读,学生仿读。注意节奏、重音、情感。)。

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听老师轻声读,将曲中描绘的所有的景象组成一幅画。

师:听完老师的朗读,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画面)。

师:你认为画面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羁旅之情或思乡之情)。

师: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学生研读赏析。)。

师:我们现在读到这首曲仍能被曲中所表达的感情所深深感染。你有过“断肠人”的经历或者你看过、听过其他“断肠人”的故事吗?(用自己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强化这种感情。)。

(明确:由于曲中没有直接的抒情主人公出现,于是,那位“断肠人”便可以看作是一个不定代词,指代“你”、“我”、“他”都行。读过这此曲的人常常会沉浸于作者描写的情境之中,有时甚至感到自己就是那秋天中无所依托的迷惘游子,此曲唤起的并不是读者的同情心和共鸣,而是对漂泊的切身感受。虽然我们未必都是浪迹天涯的游子,但在生命的途程中,谁又不是一个流浪者呢?)。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君子于役》与《天净沙·秋思》为了表达“思”之情,各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景”。你如果要表现某种“情”,你将选择哪些“景”呢?(生自由答)。

师:一曲短短28字的《秋思》,唱出了天下游子的心声。这里,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一下此曲的作者?(简介马致远,元曲以及前人对此曲的评价)。

师:今天,我们学了两首诗(曲),一个望归,一个思回。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下再来深情地再现离我们遥远而又很近的感情吧。(投影,放背景音乐,学生读诗、曲)。

师:几千年来,游子的故事一直在上演,流浪的滋味刻骨铭心。有一首歌唱道:“都说那海水又苦又咸,谁知道流浪的悲痛心酸,满腔的愁怨,啊,游子的脚印啊,血迹斑斑……”有千年的流浪,就有千年的等待。游子啊,回来吧(音频:费翔《故乡的云》)。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范文(12篇)篇十一

2、能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

4、初步具有创造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诵读与探究相结合。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

三、介绍曲这种文体:

四、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五、合作探究,感受意境美及思想感情:

1、这首诗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一关键诗句可以体现出来?

3、能否把它组成一个场景?

4、为什么要用古道西风瘦马,而不用古道清风瘦马呢?

六、课外延伸:(关于思乡主题的诗句举例)。

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诗》。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河楼》。

【作业布置】。

背诵2、预习课后习题三。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九种景物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思乡之悲。

第二课时。

1、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

2、理解《天净沙》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具有创造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天净沙》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与探究相结合。

【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背诵。

2、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感情基调。

三、讲授新课:

(一)分析『越调』《天净沙》(白朴):

(二)分析『越调』《天净沙江上》(张可久):

比较探究:

枯藤老树昏鸦与依依孤鹜残霞描绘的景象,其基调是否一致?为什么?

点拨:不一致前者凄凉,后者恬静。

(三)分析『越调』《天净沙》(无名氏):

写新雁,作者不用一行而用一声,有何用意?(以动衬静)。

【作业布置】。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范文(12篇)篇十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品味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

3、感受古诗语言的韵律美、意境美,自主积累思乡的诗词。

一、见秋生情,读题定调。

1、读“秋”想画面。

板书“秋”字生读;读着“秋”字,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想到了什么?

2、古人眼中的秋天。

在我们眼中,秋天带给我们的丰收的喜悦,但是在有一些古代文人的眼中,却似乎很少有这份喜悦,现在让我们透过古诗去看看古代文人眼中的秋天吧!

出示诗句,生读。

问:这些诗人眼中的秋天是怎样一幅景象?(生答)。

萧瑟的秋风,枯败的草木,飘飞的落叶……构成了一幅多么荒凉肃杀的景象。这萧条肃杀的秋景勾起一多少游子的思乡情怀啊!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走进张籍的内心世界,去体会一个游子那颗思家念亲的心。

3、补充课题,引导读题,读出浓浓的、悠长的味道。

二、读通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把古诗读3遍,前两遍争取把古诗读通顺、读流利,把字音读准。第三遍争取读出诗的节奏感,韵律感。

2、展示读。

指名读古诗,评价是否读出了节奏和韵律。

3、师生合作读。

4、古诗的语言具有有度的概括性,和我们现在说的白话有所不同,请同学们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把这首古诗翻译成白话?(指名说说意思)。

5、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1、品味秋韵,感秋愁。

是什么让张籍产生了思乡的情怀?(见秋风)。

秋风是见得着的吗?

那么诗人见到了什么?(漫天飞舞的落叶、瑟瑟摇摆的枯木、风吹落叶遍地翻滚……)。

洛阳城里,落叶在秋风中漫天飞舞,打着旋儿,零落遍地;路边的败草在风中瑟瑟摇摆;天上大雁南归而去。张籍呀张籍,站在凉意渐浓的秋风中,你的心中涌起的是怎样的思绪呀?(指名说说)。

这是怎样的一种愁绪呀!让我们走进另一位诗人马致远的秋思,去品味那一份别样的愁绪。

出示马致远的《秋思》,师读生想画面。

萧条的秋景,瘦弱的老马,浪迹天涯孤独的游子,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请你用朗读把这一份别样的忧愁表达出来吧!(自由读,指名读,)。

离愁渐远渐无穷,逢秋向晚肠寸断,寸寸都是游子愁。你看(生齐读)。

2、读写结合,悟深意。

你若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你想做什么?

张籍面对此情此景又做了什么呢?我来问问诗人。

看着学生,问:秋风乍起,你——生答:欲作家书意万重。(2—3人)。

你想要家书中说些什么呢?快拿起你的笔,把你想说的话在家书中尽情倾述吧!

情境导读:

这悠悠的思乡愁,切切的游子情全靠这家书一封来传递,难怪诗人会——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那悠悠和思乡愁,切切的游子情,怎是一封家书所能道尽的呀!难怪诗人会——。

这说不尽的是什么?轻轻一开开出的又是什么?

这首诗,抓住写信寄信这么一件小事却表达出一个游子浓浓的思乡念亲之情,在表达方法上可谓高明。王安石曾这样评价张籍的诗。

出示诗句。

四、想像画面,拓展升华。

1、《秋思》寥寥数字,却字字饱含一个游子对家乡对亲人浓浓的思念,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品读这首诗,边读边想像画面,去体味那份游子情怀。

师生合作读,然后说画面。

2、读着古诗你心中产生的什么疑问?

出示古诗,生读积累。

相关范文推荐

    开学第一课班队活动方案(汇总15篇)

    活动方案的成功与否,离不开团队的合作和努力,大家共同的付出才能带来共同的收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动方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教学目的:让学生尽快进行自我

    分析化学论文(专业16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种文体的特点和要求,从而更好地进行写作。接下来是一些范文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这几年我校加大了校企合作的力度

    休学申请书(通用14篇)

    无论是求职、求学还是申请经费,更多申请书都承载着个人的期望和希望。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一份精心准备的申请书的结构和内容。尊敬的xxx:您好!我是xxx中学xxx班

    行政执行异议申请书(模板19篇)

    行政法是规范行政行为和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体系,是行政管理的基础和保障。行政人员的职业素养对工作表现有着重要影响,以下是一些提高职业素养的建议。贵院在办理周某某执

    会计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总结(优质21篇)

    月工作总结是了解自己工作态度、工作风格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阅读这些月工作总结范文,你可以了解到不同人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经过三周的实习练习

    庆祝中国建党周年大会重要讲话心得(实用15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让他人从中受益,并促进团队的共同成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案例。

    社区劳动节活动心得体会(专业24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成长轨迹进行记录和回顾,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技巧和要点,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2023年通知函及写法(优秀20篇)

    通知是为了邀请各界人士参加下周举行的环保讲座,共同探讨节能减排问题。通知的发布不仅仅是传达信息,更是一种组织和管理的能力的体现。秋天已经悄悄走进我们的生活里,为

    毕业面试的应聘自我介绍(实用23篇)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自我介绍,这对于建立人际关系十分重要。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看到各种风格和表达方式的自我介绍样本,希望对你写自我介绍有所帮助。

    冰心诗教学设计(优秀20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规划和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这些教学计划范文,是通过实践检验过的,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1、学会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