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优质19篇)

时间:2023-12-03 作者:飞雪

教学计划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制定的一种系统的教学活动安排。五、教学计划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优质19篇)篇一

1角=10分。

1元=(2张)5角=(10)张1角=(5张)2角。

5元=(5)张1元。

10元=(10张)1元=(5张)2元=(2张)5元。

20元=(2张)10元=(20)张1元。

50元=(5张)10元=(50张)1元=张20元+()张10元。

100元=(10张)10元=(100)张1元。

付出的钱数-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剩下的钱数)。

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付出的钱数。

付出的钱数-找回的钱数=用去的钱数(商品的价钱)。

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三种时间。

首先认识时针、分针。

时针:粗短;。

分针:细长。

认识整时技巧: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1: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2: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6: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8: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2就是12时。12:00。

注意:分针指在12附近,时针马上指着准确的数字,此时是“大约”几时整。

在练习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注意:“大约是几时”拨针时应该掌握在前后5分以内。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营建超卓的讲堂气氛。

现代教育论以为:超卓的讲堂气氛能够成为传递常识的无声媒体,能够成为启迪智慧的钥匙,能够成为熏陶品德的潜在力量。每位教师都有殷切的领会:讲堂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自动性的发挥。在教育中,教师规划学生喜欢的、赋有情味的学习活动,激起学生学习的喜欢,让学生愉快地进行数学学习;教师给学生供给充沛的参加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根究、协作沟通中获取数学常识、技术、数学思想办法,让学生经历一个生动生动、自动根究、赋有特性的发明进程。这一切,需求超卓的讲堂气氛来支撑。

教师要为学生营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讲堂上实在的民主、和谐,源于师生的一种爱。教育进程是师生信息沟通的双向进程,也是师生情感沟通的进程。教师经过自己的教育活动用爱润泽学生的心田,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心,使之自动积极地参加学习活动。以“0的知道和有关的加减法”一课为例,在写0活动中,教师用到了这几句话“你想写0吗?”“好,伸出小手看屏幕书空”“在日字格里描一行0吧”“你以为写0时应留神什么?”“想给咱班小朋友说些什么?”“教师相信你的0必定写得很漂亮,动着手,在下面日字格里写几个0吧!”安排学生进行书空、描0、总结写0的办法、独立写0各项活动。

教师的言语渗透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的尊重和信赖,融入了对学生深深的关爱,使学生愉快、自动获取写0的办法。在根究常识的进程中,学生有错时,不是批判责怪,而是再给学生一次机会。如请学生说出“盘子里1个桃,用数几标明?”时,出现“小猴吃了1个桃,用1标明”的答复。教师不急不躁,接着问:“那个盘子里的桃数用几标明呢?”小朋友马上说出“用1标明。”又如处理“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的问题时,一位学生说出4-0,其他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等式4+0或0+4。

此刻,教师给学生自己纠正的机会,以“教师没有听清楚”为由,请学生再说一遍。美妙地为学生赢得领会成功的机会。“再给一次机会”让学生感到温暖、遭到鼓动,维护了学生学习的喜欢,维护了学生根究常识的积极性。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空气中心情舒畅,思想生动,敢想、感说,愿想、愿说,学习潜能和自动性得到充沛发挥。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优质19篇)篇二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化。

2、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3、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尤其是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则。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堂练习本、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现晋江市少儿图书馆照片,简介图书馆,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观察交流,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观察图,了解数学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全班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

2、探索算理,体会多样化。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一共有几本?

指名列出算式:28+4。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写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全班交流算法。

方法一:摆小棒。

方法二:拨计数器。

方法三:8+4=1220+12=32。

方法四:28+2=3030+2=32。

方法五:列竖式(指名学生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4)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方法一、二比较直观,但需要借助实物;后三种方法比较简便。

三、选择算法,巩固应用。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几本?

2、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咪咪学院》一共有几本?

要求学生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集体订正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用竖式算一算。

58+7=5+32=38+6=8+27=。

四、自己评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优质19篇)篇三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养成教育训练点:

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计数器、课件。

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方法:

1.出示课题,简单社会公益教育。

2.出示情景图:观察,说出主要信息。

大青蛙吃了56只害虫,小青蛙吃了30只害虫。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问题一):大青蛙和小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列式:56+30=。

观察:两个数分别是什么样的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用小棒摆摆,同桌合作探究计算方法。

师在计数器上演示。

拨珠子:先拨56,5个十,6个一。

加30该怎样拨?(为什么把“3”加在十位上?)。

观察:加完“30”后,计数器十位、个位各有什么变化?

(十位:50+30=80个位:没有变化)。

完成算式:56+30=86。

对比:56+3=。

小结:两位数加整十数,十位相加,个位没有变化。

(问题二):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

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多少只?

学生摆小棒探究计算计算方法。

师在计数器上演示。

拨珠子,总结计算的方法;。

完成算式。

小结:两位数减整十数,十位相减,个位不变。

二、解决问题:

1.口算:p253。

2.p251看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列式解答。

“两只啄木鸟一共吃了多少条虫子?”

“大啄木鸟比小啄木鸟多吃多少条虫子?”小学资源网:

3.p252。

看图,提问:原来有多少只青蛙?后来呢?

问“跳下去多少只青蛙”,怎样算?

小结方法:原来的–剩下的=跳下去的。

列式:38–5=33(只)。

4.p254。

看图,说说图意:

来了42名同学,只有30把椅子。

提问: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有的同学会没有椅子坐,因为椅子少了。)。

讨论:有多少名小朋友没有座位?

(椅子比人少多少,就有多少人没座位。)。

列式解答。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优质19篇)篇四

教学内容:

新教材第二册共有9个单元,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单元:下雨了――学看钟表;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dd方位与图形;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统计;第九单元:儿童乐园――总复习,另外还包括两个数学广场和两个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针、小小信息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一)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三)统计与概率。

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二、数学思考。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00内数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与符号感。

2、经历探索100以内容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认识图形、方向及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对统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三、解决问题。

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能与同伴交流。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能综合运用方向、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6课时。

第二单元:下雨了-----------------------2课时。

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4课时。

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2课时。

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5课时。

第六单元:大海边---------------------17课时。

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4课时。

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2课时。

第九单元:雪山乐园---------------------5课时。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优质19篇)篇五

孩子们在经过半年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比较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有几个孩子对奥数有着浓厚的兴趣。

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习。

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

期末结束。

平均错误率。

速  度。

平均错误率。

速  度。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0%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

7%以内。

绝人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12%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5题。

10%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6题。

全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全册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全册教材分析。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为了圆满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为了把新教材以及新的教学理念更好地落实在课堂教学上,不断探索,不断领会新的教学思想,深挖新教材,认真学习新课标。力争做到:(1)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抓好常规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2)积极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3)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加强教、学具的演示操纵,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知识,在课堂上多采用民主教学思想,加强自身修养,加强自我能力的培养,多探索,多钻研,多实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措施。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5.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7.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丰富的资源。创设激趣、激情的情景,让学生愉快的自觉的投入学习中去。

9.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审题。

教学具准备。

1.计数器利用这个教具可以教学数100以内的数、认数位和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师演示用的教具,可以拿一个长方体形的木板做底,上面插入3根木棍或粗铁丝。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以拿一个长方体形的纸盒,上面插入3根小竹棍。再准备一些带孔的珠子,把珠子穿到木棍上就可以用来表示数了。

2.数位表利用这个教具可以教学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也可以教学100以内加减法。教具的做法是:用一块绒板,在绒板上贴上线,并在上面贴上“百”、“十”、“个”,再用纸剪一些不同颜色的圆片。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把图片贴在绒板上。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以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学习一年级下册实验教材用的学具卡片(以下简称“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其中第8页印有数位表。

3.实物图画卡片,数字卡片、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5、6、10、11、12页。这些卡片是配合教科书帮助学生学习认数、100以内加减法、图形的拼组等内容的。具体用法可以参看有关的单元或小节的教学建议。

4.百数图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7页,可以用于教学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探索10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把图剪下来,贴在硬纸板上,以便于反复使用。

5.人民币图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13~23页。包括当前流通的所有的纸币图和硬币图。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把这些图剪下来,进行元、角、分的变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

6.钟面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25页。教学前,让学生把钟面和表针剪下来,把时针和分针钉在钟面上。教学时,让学生拨动表针,表示出指定的时刻。

7.口算练习卡片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1~4页。这是为使学生达到计算熟练用的一种练习材料,是根据学习的内容和进度编制的。各条的练习内容如下:(1)十几减9,(2)十几减8,(3)十几减7,(4)十几减6,(5)十几减5、4、3、2,(6)20以内加减法混合练习,(7)整十数加一位数及其相应的减法,(8)整十数加、减整十数,(9)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10)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1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12)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13)100以内加法口算的混合练习,(14)100以内减法口算的混合练习,(15)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混合练习。教学时,可以根据进度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条目进行练习。学生练习时,可以看着题口说得数;或者拿一张纸放在式题的右边,对准每一道题写出得数,然后大家一起对得数;也可以全班学生同时进行练习。用这种卡片进行练习,费时不多,全班每人都能得到练习。

8.口算加、减法练习表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9页。利用表上的数进行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练习,可以节省教师出题的时间和学生书写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表的用法如下:

(2)两位数加整十数:第五、七列的数分别加第八列的数,第八列的数加第九列的数。

(3)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第三列的数加第四列的数,第四列的数加第五列的数,第五列的数加第六列的数,第六列的数加第七列的数。

(4)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第一列的数减第二列的数,第三列的数减第二列的数。

(5)两位数减整十数:第三、五、七列的数减第八列的数。

(6)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第三列的数减第四列的数,第五列的数减第六列的数,第一列的数减第四列的数。

(7)混合练习:第九列的数加、减第十列的数,上面没有列出的其他任意两列的数相加、减。

可以把表放大挂在墙上,练习时随时使用。

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全册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正课16周,总复习5课时。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认识图形(二)(3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

例1…………………………………………………2课时左右。

例2…………………………………………………1课时左右。

例3…………………………………………………2课时左右。

例4…………………………………………………2课时左右。

例5…………………………………………………1课时左右。

例6…………………………………………………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2课时左右。

读数写数……………………………………………2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比较大……………………………………3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2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7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七、找规律(4课时)。

八、总复习(5课时)。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优质19篇)篇六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学进度表。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优质19篇)篇七

一、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二、教学进度。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优质19篇)篇八

一、分析任务:。

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常常会遇到买门票、食品、玩具、学习用具以及交费等实际问题,因此,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种类,知道爱惜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在日常购物中要注意文明礼貌,让学生知道要节约零用钱。

二、课前调研:

一年级的学生都有花钱的经历,但是对人民币到底认识多少呢?我对15名学生做了访谈式调研。

调研是以聊天的形式进行的,主要涉及的问题是:

(1)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吗?

(2)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3)你知道人民币都分哪些种吗?

(4)你自己买过东西吗?能说说你是怎么买的吗?

(5)你知道1元等于几角吗?

(6)一个转笔刀5元7角,你要拿哪些张钱去吗?还可以怎么办?(老师提供样币)。

通过这些问题我发现:学生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他国家的币种知道得很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有部分学生没有独立买过东西;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清晰,在所调查的15个学生里,有10个学生能清楚地说出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只有7个学生能说出1元5角是15角,5元7角我可以拿一张5元和7张一角和其它方法的。

根据这些问题,我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对外币的一些介绍,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重点放在了元角分之间的转换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我用1元钱买了一支笔,我可能拿哪些钱去买?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最后还原到生活当中去。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优质19篇)篇九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比较10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懂得在遇到问题时学会分析、判断的能够,感受到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能够自主探究比较10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计数器、0-9的数字卡片、。

学具:多张带有100以内数的卡片。

教学流程:

一、问题导入,探究新知。

1、复习旧知引入:同学们,在你们每个人的桌面上都有一张卡片,请你大声读读卡片上的数,谁愿意说说你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

2、比鸡蛋个数。

(1)师: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片,养殖场每天都能产很多鸡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盘鸡蛋,哪一盘数量多?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鼓励不同想法)。

学生汇报:

a:我数出来了,哪盘鸡蛋多。(评价:数出来的,这么快,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能很快的数出鸡蛋的数量……5个5个的数,你上前给大家数一数,要一边指着,一边数,我们也跟他一起数,好吗?……5个5个数真简单。谢谢你推荐给大家这种好方法。)。

b:老师,我就看最后一排也能知道第一盘多。你看,前面都一样,第一盘地最后一排多,所以总数就多。(评价:观察得真仔细,就根据最后一排来判断,真快!)。

c:只看空格就行。(评价:数空格,这的确也是好方法:来,说说看,你怎么想的……我们看,两个盒子里的格子一样多,一个格子放一个鸡蛋,第一盘缺2个,第二盘缺4个,很明显第一盘多。看,你真了不起,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也能知道哪盘多,哪盘少。)。

4、用小于号表示,28﹥26。

&ldqu;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或者数的方法,知道了第一盘鸡蛋多。

你们能用一个我们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这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板书:比大小)。

二、自主探究:

(一)比较:28﹥26。

1、你们仔细观察这两个数,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释为什么28大于26呢?

2、学生汇报:

(1)28在26的后面,所以28﹥26,(评价:利用数的顺序得出结论,;越往后的数越大,可以。)。

(2)28里面有2个十8个一,26里面除了2个十外只有6个一,所以28﹥26。(板书:2个十,8个一,2个十,6个一)。

3、小结:你们利用数的组成,比较出两个数的大小,大家一起来看一看,28由2个十,8个一组成,26由2个十,6个一组成的,这两个数的共同特点是:这两个数十位上都是2,都表示是2个十,所以我们直接比较个位就可以了,8个一大于6个一,所以28大于26。

看来,在比较的都是两位数的大小时,如果十位相同,我们可以直接比较个位上数,就能很快判断出这两个数的大小。(板书:十位相同)。

4、小练习:这种方法掌握得怎么样?来,比较一下这两个数。

43﹤4632﹥30。

(二)比较:39﹤45。

1、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利用比较个位的大小来判断两个数的.大小,你们再来看看这两个数。(板书:3945)。

2、在比较这两个数时,谁有好方法?

3、学生汇报:只比十位就行……(师:不比个位,只比十位,你们同意他的意见吗?说一说你的道理。)。

4、总结归纳:遇到十位不同时,十位上大的数越大,这个数就越大。(板书:十位不同)。

5、小练习:57﹤6671﹥34。

6、指着板书小结:

三、巩固提高,发展思维。

2、随意同其他同学比。(如:29小于47,47大于29)。

3、同老师比(老师卡片是50)大于50举左手,小于50举右手,共同判断。(其中50=50)。

4、四人小组比数卡。(两组同学)。

(1)随意抽取四张卡片贴在黑板上。

(2)谁能给这四个数按一定顺序排排队?你有什么快方法?

四、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比较10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将这种方法应用今后的数学学习当中。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优质19篇)篇十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其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的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

3、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

教学用具:课件、小鸟图、青蛙图、白纸、小鸟头饰、青蛙头饰。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流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现在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坐井观天》。(板书课题)从前,有一口古老的井(在黑板上画一口井),井里坐着一只青蛙(在井里贴青蛙图)。一天,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在井沿上贴小鸟图)后来,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大家想不想知道呢?大家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 出示提纲,合作学习。(出示小黑板)。

1、圈出生字,读一读。

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3、朗读课文,想以想:课文写了青蛙和小鸟的什么事?

三、 朗读课文,学文明理。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课文中写青蛙和小鸟的什么事?(争论天的大小的事。)。

3、它们各自的看法是什么?用--画出。

(青蛙: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鸟: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4、“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用“无边无际”说话。

5、 它俩谁说的对?它们为什么会这么说?用……画出。

6、 看课件,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小鸟看得多,见识广。)。

7、青蛙同意小鸟的看法吗?从哪儿看出?

8、“大话”是什么意思?

9、 做实验:学生用白纸卷成筒看天花板,仔细观察:纸筒中看到的天花板与平时看到的天花板有不同?为什么?从而明白“坐井观天”的意思、寓义。

(目光狭小,见识少。)。

10、青蛙认为自己不会弄错,它弄错了没有?

11、拓展:我们怎样才能让青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让它从井里跳出来看看。)。

青蛙从井里跳出来会说什么呢?

四、角色朗读,再现情境。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学生分角色戴头饰表演课本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其词语。

教学难点:准确、美观地书写8个生字。

教学流程:

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提问:“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学习生字。

1、抽读3个会认生字,给生字组词。(沿 际 信)。

2、抽读8个会写生字,说说在课文中的词语。

(信 沿 抬 际 蛙 错 答 还 )。

3、指导学习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

(1)读一读词在课文中的句子。

(2)仿照词在课文中的用法自由说话。

(3)指名说、评议、订正。

4、指导学习会写得字。

(1)你认为哪些字最难认?你是怎么记住的?

(2)你认为哪些字最难写?

重点指导:

沿:第五笔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答: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合”。

蛙:右边是两个土。

(3)练习写字,完成“我会写”。

(4)展评作业。

板书设计:

小鸟--  天无边无际:看的多 见识广。

坐井观天。

青蛙-- 天井口大:看的少 见识少。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优质19篇)篇十一

在“数与代数”领域,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对传统的教学内容作了调整,保留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精选了100以内的加、减计算,提前安排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6的乘法口诀。各部分内容的编排顺序也作了调整,使教学内容更易为儿童所接受。

100以内数的认识不再按照数数、读写、比大小的顺序安排,而重新分成三段。第一段认识整十数和一百,结合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第二段认识几十几,结合教学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第三段教学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这样安排,学生容易在操作中发现规律,先认识整十数,再认识介于整十数之间的几十几,可以加深对数的大小关系的认识;把口算和认数相结合,可以用数的组成作为口算的基础,使口算可以进行,通过口算又可以加深对数的组成的认识。在这里安排的口算内容又成为两位数加、减口算和笔算的基础。

本册中安排的加、减计算只有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没有安排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和口算。这是因为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对于动笔列竖式计算困难较大,也不乐意,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思考过程比较复杂,宜于安排在笔算之后。本册中的加减口算内容又分为两个单元安排,分别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退位)。这样分散安排不仅降低了教学难度,而且突出了学生探索的不同重点,前者重点是感悟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加、减这一条重要的算理,后者重点解决加、减计算的进位、退位问题。

由于一年级下册不教学两位数的加、减笔算,就腾出了时间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和部分乘法口诀。由于用“小九九表”教学乘法口诀,2~6的乘法口诀句数不多,容易记忆,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也比较容易,所以安排在一年级学习是可行的。这样安排还可以使学生在同一学期学习不同的运算,增加对所学知识的新鲜感。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材安排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平面图形。在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认识这些平面图形,符合儿童感知事物由整体到部分、由粗略到细微的发展规律。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材安排的统计内容是让学生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继续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培养统计观念。

教材还安排了四次实践活动,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合作意识,获得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精心选取教学素材。

供数学教学用的素材应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应该蕴含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基于这种认识,本册教材注意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有数学内涵的素材。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教材主要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童话世界中选取学习素材,例如,数全班学生人数,计算生物组养金鱼的数量,认识黑板、课桌、卫生红旗等物体面的形状,统计本小组同学几种文具的个数和家中电器的件数,计算爸爸比自己大几岁,动物运动会,小猫钓鱼等。此外,教材还开始从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社会生活实际中选取素材,如在商店里买东西、计算饲养场里的家禽只数、统计一个月里各种天气的天数等。这样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可以帮助学生借助熟悉的事物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使他们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

教材还注意同一单元采用的素材相对集中。如“加和减(一)”的主要素材是有关汽车的座位数问题,“加和减(二)”的主要素材是三个学生的画片张数,“乘法口诀”的主要素材是儿童乐园里各项活动的人数。素材相对集中,便于教师组织教学,也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材还注意素材的思想性,注意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如让学生说说家中每个人的年龄,为妈妈折生日纸鹤等素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关心家人、尊敬长辈的传统道德教育。又如计算成人牙齿比乳牙多多少颗,结合场景图比较三个地方的温度,把写在毛毛虫身上的数学问题变成写在蝴蝶身上的算式等都承载了多方面的教育功能。

三、注意改变呈现方式。

按照新的教学理念,数学学习是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种自我的、能动的、有意义的建构,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材应该为学生提供学习活动的线索,教材的呈现方式应该适应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本册教学内容的呈现一般体现“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主动探索——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过程,并采用图片、对话、活动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基础上主动地展开数学学习。教材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对于每个领域的每堂课都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观察、操作、猜测、探索和交流。

例如,在教学数的计算时,一般是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再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经历“在问题情境中产生计算欲望——运用自己的学习策略设法计算——在相互交流中修正或确认自己的算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在练习过程中反思、校正、提高”的过程。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思想方法不同而可能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教材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有的计算内容用列举卡通人物的不同想法和算法的形式,反映教材编者对学生可能产生的计算方法的预测,启示教师这里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有的计算内容不出现计算方法,只提出“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怎样算”的要求,放手让学生探索、交流。有的教学内容先扶后放,例如教学乘法口诀时,对2、3的乘法口诀,在学生自己图列式计算的基础上示范性地出示全部口诀,而4、5的乘法口诀则留一部分让学生自己填写,6的乘法口诀就全部由学生自己独立填写出来。

又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教材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用不同的方式呈现认识图形的过程。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是通过观察已经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一个面抽象出来的,引导学生经历“对积木分类——分化出要研究的物体——观察物体的一个面——抽象出图形——给予图形名称——列举生活中见到的此类图形的实例”的过程,由直观到抽象,初步认识这三种平面图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则让学生自己动手“制造”出来——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引出三角形,把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经历“折、拼图形——得到一个新图形——给予图形名称——出示含有此类图形的一些实物——全面认识此类图形”的过程,由特殊到一般,初步认识这两种平面图形。

再如,在教学统计知识时,教材用一系列的统计活动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自己参与的统计活动中学习统计知识,感受统计思想。本册教材中统计的教学重点是收集和整理数据,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比较的基础上自主确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例题是统计散乱放置的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三种学具的个数,以一人报名称三人作记录的方法随机统计,教材呈现了三个学生的不同记录方法,并要求讨论“谁记得既清楚又方便”。这样安排,在于启示教师在教学数据收集的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四、关注数学意识的培养。

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等核心概念所涉及的数学意识,是学习者对数学研究对象带有感性色彩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些感受、体验和理解可以帮助人们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选择有用的策略。这些数学意识从属于学习者个体,不像前人总结出来的、普遍认同的数学基础知识那么明显,但却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习内容,是新的数学课程的主题。

本册教材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在“认数”单元的教学中,让学生利用对铅笔、木块、小棒等实物的观察并借助计数器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安排一些用100以内的数表达交流信息的活动,结合现实情境学习数的大小比较,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日常生活用语表示数量的悬殊情况,组织猜数游戏加深对数序和数的大小的理解。在认数和计算教学中加强了估计和估算。例如,让学生在数轴上填写整十数后看一看“80接近100还是接近30?”想想“六十几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在学生初步理解“多些”、“少些”等词语的含义后按要求做一些选择数值的练习,这些都是以后进行估算的基础。教学加、减计算结果的估算时,先示范65+30得九十几,然后让学生由模仿估算发展到“说出下面每题的得数各是几十多”,再发展到“你能说出哪几题的得数比50小,哪几题的得数比50大吗?”本册教材中的估算不但有序,而且量多。“认数”中安排了15道估算题,加、减口算中安排了7大题50小题,这些估算练习除了有助于形成估算意识、发展数感外,还有利于学生对是否需要进位、退位的把握,起到了对计算结果的预测、监控和检验作用。

本册教材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在认识每种图形时,教材注意联系实际,加强操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实物的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能够互相转换;还让学生通过折纸、剪纸、拼图等操作活动进行图形的变换,形成和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统计时,让学生参加统计活动,经历统计过程,在填写完统计表后,提出“你从表里知道了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统计的方法去解决,从统计的结果可以了解情况,帮助我们做出决策,初步培养统计观念。

五、重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为此本册教材作了如下安排:

1.改造“应用题”。

传统数学教材中应用题教学的主要弊端是不给学生提供从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整合信息、形成数学问题的机会,把整理好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直接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到是在做作业,而不是在解决问题;另外,用成人的思考代替儿童的思考,让学生沿袭固定的解题思路反复模仿训练,降低了开启智力的功能。本册教材对“应用题”作了改造,使其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部分。首先,不单独安排应用题单元,能直接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建立数学模型的,安排在引入计算内容的起始位置,既是解决问题,又使计算源于生活实际。而对“求两数相差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例题。其次,不教学成人思考出来的解题思路,在给学生充分提供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让他们凭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策略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前,教材在练习中用一一对应的形式把公鸡与母鸡、苹果与梨排列好,让学生凭对图形的观察,填写母鸡比公鸡多几只,公鸡比母鸡少几只,苹果比梨多几个,梨比苹果少几个。到教学例题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时,学生就会想到“把两种花片排一排”的办法,进而发现在排好的花片中,一个蓝花片对着一个红花片,最后剩下5个红花片,于是建立数学模型13-8,把现实问题抽象成了数学计算题。最后,在“想想做做”和“练习”中,用图画、对话、表格等形式安排了一定数量的题目,而其中许多题目需要学生从反映生活实际的画面中收集信息、组合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这就是在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在做作业。

2.安排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中安排的实践活动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例如在“我们认识的数”中安排学生到校园里看一看、走一走、数一数,用数来描述景物的数量,描述一段距离的长度。“认识人民币”的教材是以购物活动为主线编写的,在“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参与购物活动,经历付钱、找钱等购物过程,产生对购物的体验。“假日小队”和“快乐的队日活动”都用情境图展现内容丰富的小队活动场面,前者在教材中用文字表达了9条信息,提出了5个具体问题,后者只用文字表述3条信息,提出1个具体问题。教材如此安排,很显然不是把这两次活动设计成综合练习,而是启示教师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从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进一步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此外,本册教材还十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和对他们的自信心、意志、品格等方面的培养,从更高的层次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优质19篇)篇十二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了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但是一年级学生毕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在快乐学习中进一步体验思维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要求及重难点。

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做到备好课、备好学生,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习惯。

3、充分利用课外教辅材料,尽量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4、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6、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7、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8、利用家长联系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数学的方法。

六、转变后进生方法及措施。

1、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

2、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

3、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安排成绩好的和他们坐一块,以便帮助他们学习,共同提高成绩。

4、与家长联系,使学校与家庭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好学生。

七、课时安排:共计约60课时。

1、认识图形(二)(4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6课时)。

3、分类与整理(2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10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4课时。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3课时。

综合应用...........................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5、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7、找规律(4课时)。

找规律.................................4课时。

8、总复习(5课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1)和(2)的数学。(1)班的学生人数是37人,(2)班的人数是36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性大,课堂常规较差,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六、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七、20%后进生进步措施。

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八、课时安排。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

例13课时。

例24课时。

例32课时。

整理和复习3课时。

单元练习1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1课时。

读数写数1课时。

练习1课时。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2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练习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单元练习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2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整理与复习2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找规律(4课时)。

九、统计(3课时)。

1.小学学校工作计划。

3.2015~20小班下学期工作计划。

4.2015~学年大班下学期工作计划。

6.教育局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计划。

7.2015~2016学年中班下学期工作计划。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优质19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一些图形纸制品、学具、多媒体课件、小剪刀等。

教学方式:分小组活动,每四人为一小组,设立小组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老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

1.认一认。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让学生认一认,并说出物体的名称。(课件出示)。

2.选物体。

你们的学具盒里有这些物体吗?请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欢的物体,挑好了吗?

3.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贴一贴)。

师:请你选择一个面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呢?

那么,你想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吗?谁能想个好办法?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并用小剪刀把它剪下来,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剪得又快又好。

你们想把自己剪得图形贴出来让别的小朋友也看看吗?(师生共同贴出剪得图形)。

二、【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剪得图形真漂亮,你们想看的更清楚吗?看!老师已经把你们剪得图形移到了大屏幕上了。

谁能给这些图形取个好听的名字?

现在,大家看一看那些图形长的比较像?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

过渡: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认识图形》。

三、【实践操作】。

这四种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下面我们来动手围一围,摆一摆。

1.用钉子板围。

2.用小棒摆。

四、【课间活动】。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新的图形,孩子们,你们高兴吗?下面就让我们用歌声来庆贺一下吧!(师生共同表演唱《幸福拍手歌》)。

五、【走向生活,提高能力】。

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有关的图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4种图形,请大家仔细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有吗?(有)。

请你找出来,找到的小朋友请告诉你小朋友们!

2、辨一辨。(教师出示一些实物,指着有关实物有表面抢答。)。

师:小朋友,你们都找了这么多有趣的图形,老师也找了一些回来,你们想不想看看?下面进行抢答游戏,知道的小朋友马上站起来说。这是什么?它的面是什么形状的?(老师出示准备的几个实物课件)。

3.数一数。

看,数学多有意思,就连我们今天学的图形也能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孩子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数数这些有趣的图形吧!(课件出示组合的图形)。

4.认一认。(多媒体出示交通标志)。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交通标志)这些交通标志表示什么?每个图形里有哪些图形?谁来说?(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要认清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驶。)。

六、【创新活动——当个小小设计师】。

1、导入。(多媒体出示学校的体育室,导入“小小设计师”。)。

师:小朋友真聪明!那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

我们学校的未来的体育运动室)。

漂亮吗?这位设计师利用了哪些图形来设计呢?这个是什么图形?这个呢?......

原来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图形能设计出这么漂亮的图画。

2、设计图画。

听音乐,运用今天学过的图形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

3、汇报成果。

教师把设计好的图形展示给同学们欣赏。

4、教师小结。

其他学生设计得也不错,课后我们就开个“小展览”大家一起来评一评,好不好!

今天,我们每个同学都做了小小设计师,只要大家努力学习,长大后,一定会成为著名的设计师。老师相信经你们之手,一定会把我们的祖国设计的更加美丽、壮观!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优质19篇)篇十四

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起始课,是在逐一计数的基础上,积累十进制概念活动经验的重要环节。教材通过“古人计数”的故事,渗透自然数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20以内的数,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1~20各数。

2、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又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了解古人发明十进制计数法的价值。

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我们整节课设计如下:

一、课前一首歌(数字歌)。

课前这首歌的选择也是为开课做铺垫的,整首歌中以1--7的数数为中心,孩子们不但放松了心情,还复习巩固了数数的方法。

二、复习导入。

有了“数字歌”的铺垫,老师引导复习就容易多了,如老师问道“你能按顺序说一说你学过的数吗?”孩子们就能迅速的说出来。

三、讲授新知。

1、观看视频了解古人计数方法。

以一段古人计数的视频开始今天的新课,不但可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既体现了需要10以上的计数的必要性,又体现了数字的文化价值。

2、引导探究,建立模型。

(1)捆一捆,认一认。

教师引导学生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让每个学生都经历把10根捆成一捆的过程。体会到1捆代表1个十,一根代表1个一,合起来是11,用算式“10+1=11”来记录。学生在经历数一数、捆一捆,说一说的过程中,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在操作活动中变得具体直观,易于接受。

(2)拨一拨,认一认。

通过微课让孩子们认识了解计数器,这一环节让学生借助直观视频,认识计数器,并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进一步借助数位理解11的组成,在充分操作后学习11的写法,加深对11的组成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对比11这个数,十位与个位上的“1”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再次加深认识,突破重点难点。

(3)我说你摆:

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重点让学生经历19~20的过渡,体会小棒够10个就可以捆成1捆,巩固10个一是1个十,计数器上满十就要进一。

3、归纳小结--流程图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小结。

四、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一缕阳光(基础练习)。

完成学习单,带着学生写一写,说一说。

你会写数吗?有什么发现?

2、光芒闪耀。

猜数游戏,我说你猜。

通过这个练习让同学们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性的练习。

3、光芒闪耀(拓展延伸)。

拨一拨,给你两个珠子,你能拨出几个数。

引导学生经历“创造”数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和数位概念,体会的数学的乐趣。

整节课从动作认知到图形认知,再到符号认知。学生在充分认识数的过程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优质19篇)篇十五

1.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1.上、下。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1.一切行动听指挥。

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2.画鼻子。

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做游戏的学生需。

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让其顺利添上鼻子。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左、右。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优质19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6页。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野生动物园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通过教师参与,渗透分类观察的方法。]。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通过小组交流、认读数字卡片以及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等活动,逐步抽象出数。]。

二、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

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个?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优质19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或者提出问题,并能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

2.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现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一)情境创设师:我们前边学习了如何解决问题,今天就和老师一起来复习一下本册我们学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情境铺垫,解决问题:

(一)情境一:猴子。

1.他们先来到树下,准备摘梨:课件呈现情境图,分步呈现两个已经条件。

2.谁来帮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吗?引导学生发现,没有问题,不能解决。

3.谁来提一下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树上还剩几只猴子?

4.谁能完整地把这个问题叙述一遍?

5.这道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你能帮助他们解决吗?来,试试看!

6.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7.指名汇报,集体讲评,教师画出线段图并完整板书解题过程。

(二)情境二:分桃子。

1.摘完了梨,我们来分桃子,课件呈现情境图:分步呈现图与已知条件。

2.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看图,得出:已知我们班27人,每人分1个桃子后,还剩4个。

3.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一篮有多少个桃子?

4.你会解决吗?请独立解答。

5.学生解答完成后,让学生汇报,并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出线段图,并板书解答过程。

6.小结: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可对照线段图来观察)。

(1)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引导学生得出:相同点是:都是已知两个条件,求一个问题,不同点是:第一题求部分,而第二题求总数。

(2)引导学生发现:这1道题是已知整体,求其中的一部分,所以用减法解决;第2题是已知部分,求整体或总数,所以用加法解决。

(3)情境三:比花多少。

1.多美的花儿啊,有牡丹、月季和菊花等。课件呈现情境图:

2.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3.课件呈现问题(1):月季比菊花多多少盆?

4.看到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引导学生发现:

(1)因为问的是月季花比菊花多的盆数,而没有问牡丹。所以,这个问题与牡丹的盆数无关,也就是说20盆牡丹是多余信息。

(2)因为我们要求的是月季比菊花多多少盆,就是求45比30多多少。

5.学生独立解答。而后汇报,讲评。

6.小结:

(1)如果没有刚才那位同学的提醒,你会不会出错呢?

(2)我们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应该怎么办?

7.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评价,不正确或不完整,教师要帮助其修改或补充。

(2)提出问题后,学生分析,解答。

(四)情境四:分糖。

1.课件呈现情境图:

2.学生观察:小明和红红分别有多少块糖?红红还剩多少块?小明还剩多少块?

3.呈现问题:

(1)红红吃了多少块糖?

(2)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完成。

(3)指名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4)如果学生没能汇报完整,再请另外的学生补充回答出另一种。

(5)根据结果,带领学生再次理解“已知总数求部分”、“多余条件”。

4.小结:这个问题和前面的问题解决方法一样吗?引导学生发现:

(五)情境五:运梨。

(1)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完成。

(2)指名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3)如果学生没能汇报完整,再请另外的学生补充回答出另一种。

(4)前面所解决的问题结果都是唯一的,而本题结果是多样的;

(2)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需要指出的是:不管用哪种方法,第一次运走的数量与再次运走的数量发生变化。教师可以举例说明。

5.呈现问题2:小平呢?

(2)学生独立解决。

(3)指名汇报,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师生共现给予评价。

(六)情境六:母鸡下蛋。(同数相加)。

1.课件完整呈现情境图:从图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2.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汇报,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教师板书方法。

(7)情境七:分装鸡蛋。(减去相同的数)。

1.课件完整呈现情境图:从图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装满是什么意思?

2.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汇报,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教师板书方法。(连减法、列表法、画圈法)。

三、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一)全课总结。

1.哪个同学来说一说: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拓展延伸。

1.课件呈现情境图:(各种商品及相应的价格)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2.理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来。

3.同桌互相合作,讨论交流完成。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优质19篇)篇十八

七(1)班共42人,相对二班而言,上课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学习自觉性不佳,成绩距离二班有一定的差距,学生两级分化严重,二班学生共有41人,学生相比而言比较活跃,学习积极性高,成绩较为理想,但仍然是两级分化严重,两个班都有数量不少的基础差,对数学不怎么感兴趣,且学习方法、读书习惯、作业习惯都不佳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对图形这一部分的学习难度还少些,而对于代数部分就感觉难度很大,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在掌握新知识的前提下,加强旧知识的补习,提高学生兴趣,特别是数学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思考能力、计算能力。

上学期采取了如下几个教学措施,但是没有抓到位,本学期应该继续做好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尽可能使之更有实效性。

1、规范练习本,开始之初就对练习本做了一个格式的规范,本学期开始首先要规范练习本,要求:练习本的样式要规范,首页可以自己题上前言,内容可以是对自己数学学习的要求和总结,提出适合自己的目标,并且一定要强调练习要加强实效,认真书写,采用组内互评和教师抽查的形式来落实,一般抽查到练习本一定要全批全改,并写上针对性的评语。

2、作业本的要求,作业本去掉形式主义,作业本一般变为家庭作业,内容可以分层次布置,以总结性(知识结构图、解题方法总结等形式)、改错本(写明错因)、好题集、问题集、小论文等内容为主,成为学生能力的体现和思维火花的记录本。作业本首先是组内互批,然后教师集中浏览和二次重点批阅。

3、活页资料,要求学生准备好活页纸张,随时整理课堂笔记和数学学习中好的解题方法,以及自己发现的好的数学资料等,可以粘贴于作业本、课本中。每周做一次整理。

4、一日一练,上学期虽然基本上坚持了一日一练,但是监督不到位,很多学生仍然没有养成习惯,本学期重在检查,注意分层,可以是学习中的深化。按照122责任制,各组做好监督,题目采取全班轮流出的形式,但是采用分组制即组长级,组员a、组员b三层,但是检查时采取组长查组员b,组员b查组员a,组员a查组长的模式。一般前一天的中午时间是一日一练出题的时间,当日中午或者活动时间是检查时间,检查必留评语。教师抽查,如果学生落下一天则罚其笔算五道计算题目(计算算式、解方程等),具体负责由检查者负责并监督执行。班中由各组组长轮流负责一日一练的总体实行情况。一般采用值周的形式。

5、122小组合作制,按照考试成绩,划分小组,原来的小组成员不变,但是,每组内的组长可以变换,一般一名组长负责两名副组长,每名副组长负责两名组员,采取组间竞争,组内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机制。

本学期内容共有七章,其中几何图形部分有三章,分别是角、平行线、平面图形的认识三章,代数部分主要有二元一次方程、整式的乘除二章还包括综合性的图像与坐标、概率一章,由于部分同学对于上学期的一元一次方程和整式的加减掌握不是很好,所以本学期的`衔接空间给同学的也较多,应该充分利用空隙做好差生补习工作,角这一章的教学注意联系学生小学已有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概念的学习与掌握,同时注意联系上册学习线段中的知识块:线段的相关概念、表示方法、度量、大小比较、计数、中点等知识,来类比学习或者猜想角的学习(基本上也是学习以上环节,至是中点改为角平分线);对于平行线这一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养成逆向思考的习惯,函数的学习是本学期的难点,注重图像和概念的教学和训练,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借助图像给出更复杂的函数的探究思考题目,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二元一次方程的学习,要充分复习和联系一元一次方程,两种转化方法和应用题教学是重点,整式的乘法亦是本学期的难点,学习之前一定要复习好整式的加减运算,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率的字母运用,去括号仍然是重点训练。基本的图形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观察总结能力,加强学生的走我发现知识的训练。这一章最好不要事先预习。概率中要加强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 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设计展开实验,并做好数据记录和处理,发现结论。

1、学生兴趣的培养,对于入门的学生可以推荐其多读一些相关的图书(事先统计调查图书室的图书,并给学生推荐)可以让其按照自己的模式,直奔主题,兴趣主要在课堂情境导入中加以创新,尤其是对基础差的学生,但是不要过于拘泥于兴趣,兴趣仅仅是佐料,但是可以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介绍数学中的美的东西、数学故事、数学知识的历史来源、数学趣闻、数学趣题、班级数学报刊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兴趣,对优秀学生的好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应该加以推广和命名,多创造一些好的情境尽力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热情。寓教于乐是本学期重点探究的方面。

2、差生转化,采用结对子、指导学生方法、重点补习、分解学习等形式来做好差生转化工作,这也是本学期重点做好的工作。做好分层教学工作。

3、认真阅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没单元都系统的做好知识图,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多与学生交流,每日有固定的批阅学生练习和作业的时间,坚持写教学反思。认真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工作。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打磨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画知识树,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5、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优质19篇)篇十九

设计说明:小学生在入学前就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生活中也到处都是这些形状的物体,但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本节课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图形。一年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比较弱,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针对上述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学生通过摸一摸、分一分、说一说、比一比、看一看、摆一摆等活动,获取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培养了自学能力。3、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形象喜羊羊引入新课,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活跃起来,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前准备:积木教具箱子两个盒子学生准备积木球各种形状的小纸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师:观察这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

二、探究新知。

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这样的积木,现在,你们就一起玩一玩吧!(分小组活动)。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为了便于下一次玩的时候挑选起来更加方便,我有一个建议,能不能把你们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摆放回去呢?(出示课堂活动卡)。

师:小组汇报,请同学们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形状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分的这种情况来研究。(出示按形状分组的情况)。

三、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球的认识。

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球。请每人拿一个球,放在桌子上。

师:(问一名学生)你拿的是什么球?(小皮球)你呢?其他同学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手中不同的球,说一说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统称为球。

师:除了刚才你们手里拿的这些形状是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师:请同学们把球放在桌子上。

师:老师刚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子上,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总是用手扶着球,这是为什么?(怕它掉在地上)。

师:为什么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

师:对,球是能滚动的。(板书球是圆形的,易滚动)。

(二)圆柱的认识。

师:球是圆形的,易滚动请同学们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先摸一摸,再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师: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板书:圆柱)。

师: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

(三)正方体的认识。

1.教师指着图画中堆积在一起的形状相同的积木,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形状。

师: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2.列举学生不同的发现。(学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

师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能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吗?

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大?小结:通过数,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用心观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四)长方体的认识。

师:(教师指着图画中长方体的积木)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

师:请你从桌子上的积木中任意拿出一块,用刚才研究正方体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样的积木有什么特征。

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平的。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6个面。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

请你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

(3)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一样大。(学生发现这一特征后,教师用教具演示长方体的这一特征)。

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长方体)。

师:我们把这种图形称为长方体。(贴图并板书)。

教师举起两块长方体(一般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形状。

教师再举起一块长方体(特殊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师:下面请同学们收学具,各组把积木装回袋子里。看来我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

想一想,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四、巩固练习。

师:看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展示各种图形)。

五、课堂小结。

认识图形。

球会滚动。

圆柱会滚动能直立。

玩、看、摸发现正方体有6个面,是平的长方体有6各面,是平的。

相关范文推荐

    客户部工作总结意见(精选13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加以改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写得很不错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集团公司联欢晚

    铁路值班员工作总结(模板13篇)

    一份好的月工作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下一个工作周期的工作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一晃而过,弹指之间,xxxx年已接近尾

    小学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汇总17篇)

    小学教案不仅是教师的工作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小编搜集了一些小学教案的经典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一、说教材。毫米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

    软件测试试用期的述职报告(通用21篇)

    通过述职报告,我们可以展示出在工作中的成就和提出未来的发展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选述职报告范文,供大家在写述职报告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

    校企合作工作汇报(实用16篇)

    工作汇报是一种有效的自我评估和自我管理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尽管这些范文只是供参考,但每一篇都值得我们仔细品读和思考。校企合作教育在美国

    卫生院中医药服务工作总结(汇总20篇)

    卫生工作总结可以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卫生工作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卫生工作总结的佳作,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中医药文化是中华

    关心下一代半年工作总结(优质20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月工作总结的文章和资料,一起来学习和参考吧。近年来,__镇关工委在县委、县政府

    新任班组长表态发言稿(汇总19篇)

    当我们需要在公众场合发表演讲时,发言稿可以成为我们的得力助手,确保我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以下是一些著名人士在不同场合下的发言稿,通过阅读可以学习他们的演讲

    重庆旅游策划方案(优秀15篇)

    在制定策划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外部环境的因素,如政策法规、市场竞争等。掌握了一些优秀的策划方案范文,相信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策划的方法和技巧。有人说,父爱如

    养老服务年度工作总结汇报大全(18篇)

    月工作总结是为了反思过去一个月的工作表现而写的一份综述。这里收集了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案例,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20__年我村利用村公共服务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