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聪明的牧童教学教案(实用19篇)

时间:2023-12-03 作者:琴心月

在编写教案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特点,以及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二年级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备课有所启发。

小学二年级语文聪明的牧童教学教案(实用19篇)篇一

二、周学习重难点:

1、生字:认字26个,写字16个。

2、积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两个新部首,继续学习部首查字法,提高查字典的速度。

3、作文:练习看图讲故事。

三、周学科融合:用眼多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自己动手做一件科技小制作。

四、周学情分析: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很强,本单元的课文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一些现象产生兴趣,愿意去观察,去了解探索一些简单的物理知识。

苹果落地授课时间:周xx。

整体设计个性设计。

教材分析《苹果落地》是一个小故事,讲的是年轻的牛顿看到苹果落地的现象感到很好奇,经过反复观察,专心研究,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学法教师导法趣味识字法;情境交融法。

学生学法用换部首、编故事的方法识字。

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学习目标1.理解目标:从普通现象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2、积累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生字目标:会认15个字,会写8个字,利用查字典、随文识字等方法学认生字。

学习重点1.初读感知点:

(1)、自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谁的故事?他发现了什么秘密?

(2)、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音,把你读得不通不熟的句子多读几遍。

2、细读感悟点:

(1)观察插图再读课文,有哪些不懂的词语在书上标注出来。

(2)结合语文天地第四题,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思考:看到苹果落地,牛顿想了什么,做了什么?

(4)指导朗读2、3自然段两个问句,体会牛顿爱思考的品质。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力训练点: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型。

4、拓展延伸点:阅读语文天地《我想知道》一文,看图讲故事。

板书设计苹果落地好奇观察研究。

发现秘密。

课后反思。

我的影子授课时间:周xx。

整体设计个性设计。

教材分析这篇文章围绕形和影子、光源和影子、动作和影子几方面写“我”观察到的现象,“我”的想象以及“我”的感觉。

学法教师导法观察法;情境交融法。

学生学法小组合作自学,趣味识字。

学习目标1.理解目标:感受影子的变化,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探索研究。

2、积累目标:学习丰富的句式,有感情朗读课文。

3、生字目标: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学习重点1.初读感知点:

(1)、自读课文,生字通过查字典、看拼音的方式解决。

(2)、把读得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3)、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指导难点。

2、细读感悟点:

(1)、提问:你观察过影子吗?学习第1自然段,你发现影子的特点是什么?

(2)、学习2、3自然段,说说“我”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3)、范读、领读文中长句,注意读好句中停顿。

(4)、同桌互读,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能力训练点:

(1)、再读生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2)、指导书写生字。

4、拓展延伸点:练习语文天地“照样子说句子,再抄写下来”。

板书设计特点:我做什么,它就做什么。

我的影子。

现象:忽前忽后、忽左忽右。

小学二年级语文聪明的牧童教学教案(实用19篇)篇二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写父子二人买了一头毛驴,回家路上,听了各种人的议论,不断地改变主意,终于落了个哭笑不得的下场。告诉我们,遇事一定要有主见,千万不可盲目听从别人的话。指导读懂买驴老人产生种种错误想法和做法的原因,练习复述课文故事,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学情分析:初读课文揭示课题“抬驴”。指导学生读准“驴”字音。然后设问:毛驴有哪些用场?为什么要抬它?细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通过认真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接受语言训练。

教学要求:

1、学习默读课文,能复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认识感叹句和反问句。知道反问能加强肯定的语气。

3.教育学生遇事要有主见,不要盲目听从别人的话。

教学时间: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上面一篇课文《谁的本领大》是一个童话故事,他告诉我们的道理“各有各的本领”是明说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个故事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却没有明说,要我们去体会。这个故事的题目是《抬驴》。

二、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教学课题生字。

3、看了课题,你一定会很奇怪吧,我们来看这个故事。

三、初读。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读完后,画出生字词。

3、自读词语,这些字在音形义上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四、教学生字。

五、指导写字。

六、作业。

(一)选字填空。

记纪。

日()()念笔()()者()律()录。

(二)比一比,组词。

抬()受()经()纪()。

台()爱()轻()记()。

教学要求:

1、理解词语的意思,认识感叹句、反问句,并能知道两种句子表达的语气。

2、教育学生从课文故事中懂得一个道理:遇事要有主见,不要盲目听信别人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读课文。

2、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新授。

1、学习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

自读第一段,回答上述问题。

2、学习第二段(第2——5自然段)。

在回家的路上,父子俩遇到了哪些人呢?他们怎么说的呢?

(1)指名读第2——5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边用笔画出有关语句。

(2)四人一组互相讨论。

(3)学生讨论交流。师出示教学挂图,边说边指图。相机理解感叹句,疑问句,这里要读出什么语气?有感情读一读。

(4)那些人说话后,父亲是怎样做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人?自己在读读第二大段,回答。

(5)分角色朗读全文。

教学目的:1、练习默读课文,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思考问题。

2、再次体会反问句所表达的感情。

3、练习复述课文。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完了《抬驴》这个故事,从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齐声朗读课文。

二、默读指导。

1、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爸爸妈妈听吗?

2、默读时,要由慢到快,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下面自己默读课文,第一遍慢,第二遍快。

三、指导复述。

1、通过我们默读课文,许多同学对故事情节又掌握了不少,下面就请你看看图,自己说说,也可以通过板书内容,自己说说。

2、同座位互讲。

3、指名复述。

四、课后练习。

1、读读课后练习4的句子的要求。

(1)指名读第一组两个句子。

(2)这两句话的意思相同吗?

(3)在表达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4)这两个句子分别叫什么句?

(5)读一读,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6)有。

感情地朗读两个句子。

2、第二组句子教学同上。

五、课堂练习。

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一、抄写课后练习3的词语两遍。

二、填字成词语。

忍不()经得()抬不()过得()。

走不()走得()吃不()吃得()。

三、将下列词语整理成句子,在加上标点符号。

1.一个老人一头毛驴和他的儿子买了。

2.孩子的看见了一个妇女抱着。

小学二年级语文聪明的牧童教学教案(实用19篇)篇三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自主预习。

1.了解诗人生平,搜集与诗词有关的信息。2.练习诵读全诗,边读边画出诗歌的节奏。3.借助工具书、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圈点勾画,标出疑难词句。4.比较下面多音字的读音:

快乐---清平乐剥落---剥皮剥莲蓬亡羊补牢---亡赖。

合作探究:1、品读《牧童》,享受童趣:理解诗句的意思:

3、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4、学习《舟过安仁》,合作探究: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古诗。

5、学习《清平乐·村居》。

(1)自由轻声的读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3)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

(4)读了这首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

(四)达标检测。

1.《牧童》的作者是,字。《舟过安仁》的作者是代诗人。

2.解释词语。横:弄:篙:棹:亡赖:

3.根据课文填空。

(1)联系《牧童》一诗填空。

诗中有景——这景是,诗中有情——这情是。诗中有人——这人是,诗中有声——这声是。

4、把诗句补充完整,让我们认识更多的“小儿”。

a.,飞入菜花无处寻。.儿童散学归来早,

c.蓬头稚子学垂纶,。

我要挑战。

我要补充。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我来闯关:

1、词语搭配。

干冷的驼铃声。

安静的步伐。

软软的空气。

寂寞的态度。

轻松的旅程。

悦耳的脚掌。

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承认自己佩服骆驼队的沉稳性格。

改为双重否定句:

(2)、骆驼在沙漠里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

缩句:

小学二年级语文聪明的牧童教学教案(实用19篇)篇四

本单元课文是以走近科技世界为主题编排的,生动的文字,精美的插图,可谓图文并茂,篇篇文章引人入胜;茫茫的夜空,璀璨的群星,那个数星星的孩子能否数的清?移居到月球,旅游在星空,这难道仅仅是阿德的梦。几面镜子聚拢微弱的烛光,昏暗的房间,顷刻变得明亮!不可一世的恐龙巨大而凶猛这庞然大物,缘何今日无影无踪?一个个奇特的大问号,吸引着孩子们,也等待着我们和学生一起去朗读课文,感悟语言,探索发现。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47个生字,会写43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分角色读课文。

3、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4、在朗读中感悟,并注音积累词句。

5、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筋,多动手,善于发现的意识。

6、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7、有科学幻想意识。

三、重点,难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在朗读中感悟积累词句。

4、多动脑,动手,善于观察思考。

四、课时安排。

数星星的孩子2课时。

爱迪生救妈妈2课时。

恐龙的灭绝2课时。

阿德的梦1课时。

小学二年级语文聪明的牧童教学教案(实用19篇)篇五

教学目标:

1、识记“陛堵恒尼亚磨肩”7个生字;理解并积累“远近闻名永恒密密麻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创设质疑氛围,能根据提示对句子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问,并通过释疑初步体会牧童的回答聪明在哪里。

3、练习像牧童一样巧妙回答文中国王提出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创设质疑氛围,能根据提示对句子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问,并通过释疑初步体会牧童的回答聪明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反馈预习,整体了解内容。

师:你觉得牧童是个怎样的孩子?引读:无论—别人问他什么,他都能给出一个聪明的回答,因而—远近闻名理解“远近闻名”

3、出示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____”划出国王问的问题。

2、交流国王提出的问题(板书:提出问题)※世界上的海洋中究竟有多少滴水?※天上有多少颗星星?※“永恒”有多少秒钟?指名读永恒理解“永恒”

4、引导学生对国王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

三、重点朗读牧童的回答,进一步体会他的聪明。

2、交流(学生交流时注意生字的读音)。

(1)国王陛下,请您下令把世界上所有的河流都堵起来,不再让一滴水流到海洋里去,那样,我才能数清楚,并且告诉您海里到底有多少滴水。

(2)天上的星星就跟这纸上的小黑点一样多,请您数数吧。

(3)波尼美亚有一座金刚石山,这座山高大无比。每一百年有一只鸟飞到山上来磨它的嘴壳子,等整座山都被磨掉的时候,“永恒”的第一秒钟就算过去了。

3、师生合作读。

5、交流。

(1)国王陛下,请您下令把世界上所有的河流都堵起来,不再让一滴水流到海洋里去,那样,我才能数清楚,并且告诉您海里到底有多少滴水。(引导学生抓住“把世界上所有的河流都堵起来”来理解)师:牧童的言下之意就是:如果国王能把世界上所有的河流都堵起来,那他——就能数清海里到底有多少滴水,如果国王不能把世界上所有的河流都堵起来,那他——也就不能数清楚海里到底有多少滴水。)。

板书:提出条件无法完成指导朗读。

7、师生合作读三次精彩的问答。

8、语言训练。

(1)出示国王问牧童,牧童请国王;国王又问牧童,牧童请国王;国王再次问牧童,牧童告诉国王__________。

(2)指名交流,及时点拨指导国王问牧童世界上的海洋中究竟有多少滴水,牧童请国王下令把世界上所有的河流都堵起来;国王又问牧童天上有多少颗星星,牧童请国王数清白纸上密密麻麻的小黑点;国王再次问牧童“永恒”有多少秒钟,牧童告诉国王等到高大无比的金刚石山被一百年才来一只的鸟的嘴壳子磨掉的的时候,永恒的第一秒就算过去了。)。

10、师:听了牧童的巧妙回答,国王心服口服,他点点头,拍着牧童的肩膀说—。

四、拓展延伸、复习巩固。

2、师:除了本单元中认识的这些聪明人以外,古今中外还有很多聪明人呢,老师给大家推荐几本课外读物,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可以去读一读。

板书:

国王提出条件无法完成。

举出例子无法推算。

小学二年级语文聪明的牧童教学教案(实用19篇)篇六

识字教学是一、二年级教学的重点。根据二年级学生识字特点我设计了几个识字环节:说难读的字、读带拼音的字、读去拼音的词。读的方式力求多样,有自由练习读,有全班齐读,有开小火车读。期间从重点字音、字义、字形进行有选择、有针对性地指导。如“价钱”读轻声,“蝇”读好后鼻音,“惭”读好平舌音;对于“拱手”这个比较生僻的词,通过做动作,孩子们很容易就理解了词义。

二、模仿、想象说话,发展语言。

低年级的孩子模仿能力尤其强,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以教材为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比如:在学习了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后,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一……就……”练习说话。通过说话训练,学生学会了运用语言。再如,当学生读到围观的人纷纷夸赞戴嵩的句子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假如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夸赞戴嵩的画呢?“画得太好了,画得太好了,真是栩栩如生!”“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真是活灵活现!”……学生通过对文中语言的学习,模仿说句子,既锻炼了说话能力有积累了好词好句,也发展了语言。

三、多读感悟,积累语言。

语文教学,“读”占鳌头。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读的训练。每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学生通过读、思、悟等几个环节,将文章读通、读懂。最终使学生的言语得到丰富,能力得到发展。例如,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重点句的.品读,感受戴嵩画技的高超。在读中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等词语的意思,知道“夸赞、称赞、赞扬”表示的意思相同,是近义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学习中积累了语言。

通过这堂语文课,发现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如在指导学生读悟围观的人“纷纷夸赞”这一环节时,为了将学生带入的情境,扮演角色体验朗读是其一手段,但我也只是蜻蜓点水,抓得不够实,致使学生的情感熏陶没有预想的效果。还有对教学中的突发事件的机智处理和低年级课堂气氛的把控等,我想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我将吸取经验,对教材加强研究,做到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小学二年级语文聪明的牧童教学教案(实用19篇)篇七

1、能正确认读“笋、墨、弦、桑、婴、乳、汁、拔、浴、竞、材”等11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笋、拔、浴、竞、材”5个生字,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词语若干。

2、能画出描写春笋顽强生长的句子,并能圈出其中表示春笋生长的动作词。

3、能正确朗读课文,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并能挑选自己喜欢的小节背诵。初步体会竹笋不怕困难顽强生长的精神,体会作者对竹笋的喜爱之情。

4、能依据课文内容,展开想像:春笋破土而出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积累有关词语。

2、能正确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竹笋不怕困难顽强生长的精神,体会作者对竹笋的喜爱之情,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想像。

教学难点。

1、在反复读文的基础上,积累文中好词、好句、好段。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并说上几句话。

教具媒体配套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1)师:你听到了什么?又看见了些什么?

(2)指名回答。要求:句子完整,表意清楚。

3、揭示课题,齐读。(读准字音,尤其强调“笋”是平舌音)。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我爱竹山,我爱竹林,我更爱竹山的春色,竹林的后代——春笋!

(1)指名读句,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导读好句子。

2、师:作者那么喜欢竹山、竹林、竹笋,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自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竹山”、“竹林”、“竹笋”,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请找到相应的句子,认真地读上几遍。

3、交流读句,教师随机出示相应句子。

(2)积累词语:拔地而起、破土而出、春雨蒙蒙、雨雾纷扬、鸟雀欢鸣。

(3)多种形式将所出示的句子读正确。

(三)深入学习,体会感悟。

学习第二小节。

1、媒体展示春雨中的青山绿竹,同时教师在舒缓的乐曲声朗读课文的第二节。学生闭上眼睛,边静心欣赏边想象画面中情景。

2、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师引读:春日里,春雨蒙蒙,我看见——;我听见——;还有那地里的笋芽儿——。

4、出示:春日,春雨蒙蒙,绿油油的竹山,翠生生的竹林,像一幅烟雾迷蒙的水墨画。

(1)读句。

(2)媒体出示水墨画,并与景物对比,体会春雨中竹山竹林之美。情景中理解“春雨蒙蒙,绿油油,翠生生”的含义。

(3)指导读句,注意读好叠词“春雨蒙蒙,绿油油,翠生生”。

5、这幅画中,到底画了些什么?引读——雨雾纷扬,洒在竹叶上,沙沙沙沙,像——,像——。嘀嗒,嘀嗒,小水珠掉落在地上,渗进土里去了。地里的`笋芽儿如同——。

6、春天的竹山烟雾缭绕,真美啊!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自由读,齐读)。

学习三—五小节。

1、师:地里的笋芽儿如同婴儿吮着母亲的乳汁,吸呀吸,积聚着力量,终有一天——(回放剪切后春笋破土时那段媒体)。

出示:嗬,一夜之间,又有无数春笋拔地而起啦!瞧,漫坡遍地,密密麻麻。一个个像尖尖的锥子,披着淡绿的嫩衣,在春风中欢笑,在春雨中沐浴。

(1)自由读句,完成:春笋沐浴着春天的雨露,长得既又。

(2)指导读句:读出春笋长得又快又多的感觉。

可关注的重点词:一夜之间、拔地而起(快);无数、漫坡遍野、密密麻麻(多)。

语气:欢快。

2、如此嫩生生的春笋表现的却是那么顽强啊!找一找描写春笋顽强生长的句子,并圈出动词。

(1)学生划句圈词。

(2)读句配合动作理解春笋的顽强。

(3)评点后指导读句,读出春笋顽强不屈,势不可挡的气势。

3、春笋长得多么欢畅啊!终于破土而出,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如果你是这棵小小的春笋,你会想些什么?会跟谁说话,又会说些什么呢?读读第五小节,找找灵感。

(1)指名读。随机出示:山泉伴奏,鸟雀歌唱,山花舒瓣,松柏婆娑(媒体演示),理解词语:“婆娑”。

(2)想象说话。

师:小春笋们,睁大眼睛,你会看到些什么?竖起小耳朵,你能听见了什么?深深地吸一口气,闻到了什么?你还感受到了什么?老师给你一些提示,你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出示填空:我终于破土而出,(可填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我(可填心里想些什么,或说些什么?)”

a.自己准备。

b.小组交流。

c.师生点评。

(四)创设情境,朗读背诵。

1、此时此刻,你想对春笋说些什么呢?

师小结:春笋是这样的顽强,地皮挡不住它,沙砾压不服它,石缝卡不住它,它百折不挠,冲出地面。作者不得不为它这种精神所感动。于是,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生——我爱竹山,我爱竹林,我更爱竹山的春色,竹林的后代——春笋!)。

2、再次,配乐朗读课文(也可播放媒体),学生想像诗中描绘的情景。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大声朗读。

4、轻声试背,同桌互背,教师引背,指名背诵。

(五)写字指导。

1、学生间互相说说要写的汉字都需要注意些什么?

2、交流。

3、教师概括:今天要写的字的字形特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上下结构的,两个字的共同点都是上窄下宽;两一类的是左右结构的,三个字的特点均是左找右宽。

教学效果反馈春笋这堂课的教学令我自己很满意,主要是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课从开始到结束,孩子们几乎始终情绪高涨,表现出少有的活跃、专注和投入。让孩子们学得有趣快乐的是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

一、学雷公公叫一叫。

课文开头写道:春雷一动,就破土而出。在让学生模拟了春雷的声音以后,我说:“那,雷公公是怎样唤醒春笋的呢?谁来做雷公公叫一叫?”孩子们一听,兴趣来了,纷纷要求做雷公公。

二、把关键词演一演。

在雷公公的呼唤下,春笋破土而出了,我让学生抓住文中几个关键字:冲破……蹦,顶开……冒,穿过……钻,我试着让学生来理解这些动词,再根据理解来演一演。孩子们热情高涨,他们大多是有表演天赋的,只要我们在合适的时候提供给他们表演的机会。

兴趣真的是最好的老师。关键是我们有否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

三、把春笋演一演。

为了达到第四个单元目标---能依据课文内容,展开想像:春笋破土而出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我在这里设计了一项语言训练。我仍然让孩子们把自己当作春笋。“春笋,春笋,你从黑洞洞的泥土里钻出来了,你看到了什么呀?”这激起了孩子们强烈的表达的欲望,他们调动大脑中关于春天的一切信息——来自书本的,来自生活的,来自平时积累的……畅所欲言。

小学二年级语文聪明的牧童教学教案(实用19篇)篇八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滴、恒、秒、尼、亚、磨、肩”。读准“永恒”等字音;记住“滴”、“肩”等字形;理解“永恒”的意思。

2、能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读好长句的停顿,读好问答的语气。

3、创设质疑氛围,引导学生对给出的句子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问,并通过释疑初步体会牧童的回答聪明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反馈预习,整体了解内容。

1、借助图片,了解牧童。

(出示:牧童的照片)这个孩子以放牛、放羊为生,我们称他为(牧童)。

2、揭示课题。

3、反馈预习。

师: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故事中还写到了谁?

板书:国王。

4、自学课文,整体了解故事内容。

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按要求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

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记住字形,读通句子。

想一想国王和牧童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5、反馈:

(1)游戏:辨认双胞胎(形近字组词)。

(2)交流板书:提出问题。

聪明的回答。

(3)借助板书,简单说说故事内容。

二、整体感知对话内容。

国王的问。

1、国王提了哪三个问题呢?读第2节,用直线画出国王的问题。

出示:“世界上??水?”

“那??星星?”

“永恒??秒钟?”

2、理解“永恒”(近义词)。

(在“永恒”词卡下将“永远、永久”两个词语翻出来,并引读加深印象。)。

板书:无法回答。

2、学生质疑(国王为什么要问这些无法回答的问题?)。

3、自读第1小节,找找答案。

出示:别人??闻名。

引读:这个牧童别人无论(问什么),他都能(给出一个聪明的回答,因而远近闻名),别人无论问什么,他都能聪明地回答,意思就是??(指名说),国王却(不相信),因此把他叫到王宫里来,向他提出了3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牧童的答。

1、面对国王提出的问题,聪明的牧童是怎样回答的呢?再读第2节,用曲线画出有关句子。

出示:

2、学生借助提示朗读长句,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并且正确停顿。

3、同桌合作,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

5、师生配合读对话。

三、重点朗读体会牧童回答的聪明。

过渡:对于国王提出的无法回答的问题,牧童却给出了聪明的回答,那么他的回答聪明在哪里呢?我们来深入地学习课文。

第一个问题:

引读:国王问牧童世界上的海洋中究竟有多少滴水?牧童回答??

出示:

牧童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你能不能借助提示说一说。

出示:如果国王您能(),我就能()。

引读:牧童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国王您能??,我就能??言下之意是(出示)因为国王您,所以我。(出示后让学生练说,从指名说到齐说)是呀,尽管牧童没有直接告诉国王准确的答案,但是他用了一个假设,巧妙地回答了国王的提问,国王听了满意地笑了。

第二个问题:

1、引读第二次问答。

师:接着他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那天上有多少颗星星?)牧童先(要了一张很大很大的白纸,在上面画了密密麻麻的小黑点),随后说(天上的星星就跟这纸上的小点子一样多,请您数数吧)。那纸上的小黑点(细小得几乎看不见,谁也没本领数清楚)。(引读中随机将关键词翻红)。

2、老师这里也有一张白纸,请你数数上面的黑点,你能数得清吗?(请2个同学)。

3、国王望着纸上密密麻麻的黑点,心里会怎么想呢?请你联系牧童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来说说,特别注意翻红的词语。(前后讨论)。

出示:国王望着白纸上密密麻麻的黑点,心里想:()。

4、小结:其实牧童是用纸上密密麻麻的黑点来代替天上的(星星),白纸上的`黑点数不清,更何况那漫无边际的天空中的星星呢?牧童就是通过一个简单的比方又一次给出了国王(聪明的回答)。

第三个问题:

过渡:国王见难不倒牧童,于是又提了一个更难的,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的问题。

1、他问牧童(永恒有多少秒钟?)牧童马上回答(波尼美亚有一座金刚石山),金刚石是(世界上最硬的矿石),这座山(高大无比),每一百年才有(一只鸟飞到山上来磨它的嘴壳子),等到(整座山都被磨掉的时候),永恒的第一秒钟才刚刚(过去)。(引读中将关键词翻红)。

2、这回牧童的回答又聪明在哪,请你们小组里再读一读,根据泛红的词语和补充资料,说说你的理解。

3、小结:聪明的牧童就是用了这样一个例子,回答了国王提出的??无法回答的问题.

四总结:

引读:国王与牧童间交锋了三个回合,上至天文,下至湖海。牧童每次都能给出(聪明的回答),这正是应证了一句话(别人无论问什么,牧童都能给出一个聪明的答案,因而远近闻名。)这牧童果然名不虚传。难怪国王听了他的回答会点点头,拍着他的肩膀说(妙,妙极了!从今以后,你就住到我的王宫里来吧)。

出示:1、3节。

板书:

提出问题(无法回答)。

聪明的回答。

小学二年级语文聪明的牧童教学教案(实用19篇)篇九

语文教学是最富个性和最具魅力的精神创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悦的心灵享受。本节课的教学我力求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1.自主探究求发展。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整节课我从交流入手,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对话环境。首先我创设了自然生动的教学情境,以“是否喜欢画画,并观看名画”为切入点,打破常规写课题,激发学生读文的探究欲望。在观看名画中认识画家“戴嵩”二字。识字中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践、做动作的方式进行,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带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主动参与识字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另外在朗读环节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引导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让他们在读、说、评中进行充分的角色体验,用原生态的自身感受,入情入境的读文,进一步体会戴嵩画技的高超。

2.重视词语的教学。

在第一学段中,字词的教学是语文课的重点。因此,本堂课中,在各个环节中渗透字词的教学,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识字与个人经验相联系。如讲到画家“戴崧”时,引导学生说说从哪里见到“戴”字,怎样记住“崧”字。学生联系生活提到了“戴”红领巾时想到“戴”,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崧”,对于词语的理解方面,我觉得学生对“拱手浓墨涂抹轻笔细描钱”的理解是难点,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做动作理解“拱手”用简笔画帮助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并在快结课的时候,让孩子书写生字。

3.重视语言训练。

本堂课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读,来体会到画家画技高超,如““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于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重点,进行语言训练,使得学生在语言训练上有新的收获,接着用这种句式进行训练。如:“看画的人一(),就()。有钱的人一(),就()。”学生说得很不错。

然而,课堂是遗憾的艺术,在这堂课中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够。

1.写字时间不充分。

写好字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更不是说出来的,应该是学生大量亲自的实践,认认真真地写出来的。低年级的写字就应该在课堂上完成。在这堂课中由于在识字、感悟朗读等环节训练的点贪多,容量大导致写字的时间不够,使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写字训练,写的字也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可想而知,写字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其实,合理的课堂结构应有一个合理的时间分配。在上课前也曾告戒自己,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写字时间并当堂反馈,但还是把写字环节作为机动环节处理。看来,对写字的重视是伪重视。有些事光想没有真正落实都是空话,只有内心深处有振动才会付诸于行动。

2.没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离我们的生活年代久远,他画的又是中国国画,学生不熟悉,所以文本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虽然不是游离,但它所表现的是课堂常规所要求的一般的状态,而不是源于内心的积极渴求状态。学生在课堂上是很努力的,也想尽力地表现自己,但他们又是真实的,他们的眼睛会告诉你,总缺点什么。内心的尴尬与失落不免产生。我想可能是没有触动学生内心的某一根心弦,没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低年级的孩子总是喜欢小动物,喜欢同龄人,喜欢似曾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如何让学生走近这样一个离他们年代久远的人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我想,情境的创设、语言的渲染、直观的感受、生活体验的唤起应该非常重要吧。

小学二年级语文聪明的牧童教学教案(实用19篇)篇十

1、认识本课生字4个。积累词语5个,积累句子1句。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简单评价牧童回答三个问题的答案。尝试学习发问。

4、了解牧童的聪明回答。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能正确朗读课文。

能尝试学习发问。

教学媒体ppt。

课前学生准备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1、出示课题:34聪明的牧童。

二、主动探究。

(一)自学生字。

1、请大家自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完成学习单。

学习单:a、拼读生字,在田字格中自测。

b、读词语,理解带点词的意思,不理解的提出来。

2、开火车读生字和词语,交流词语的意思。

3、通过学生交流引出句子“从前有个牧童,别人无论问什么,他都能给一个聪明的回答,因而远近闻名。(1)指导朗读。(2)用“无论……都……“的句式练习说话。

(二)重点学习课文第2节。

1、范读第2节,听清国王问了哪三个问题?牧童分别是怎样回答的?

2、自由读第2节,把国王问的三个问题和牧童的三次回答划出来,并读一读。

3、分角色读国王和牧童的对话,体会牧童的聪明表现在何处?

三、实践运用。

1、抽读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抄写句子。

四、拓展延伸。

1、看录象《阿凡提智斗巴依》,看看阿凡提是怎样巧妙回答巴依老爷提出的问题?

天有多大?阿凡提骑的毛驴的尾巴上有多少根毛?阿凡提用智慧战胜了巴依。

2、你能否试着提几个类似的问题,考考小伙伴呢?

例如:人的头发有多少根?一棵大树有多少片叶子?大海中有多少条鱼?空气有多重?

“消失“的速度有多快?……。

3、每人发一颗智慧种子,请每位学生在智慧种子上提一个问题,评选出,并颁发“善问“之星。

小学二年级语文聪明的牧童教学教案(实用19篇)篇十一

(半包围、左右、上下结构)。

2.观察:这2个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左窄右宽,右边的部分占到了左半格)。

3.指导观察“悄”字,范写指导。

4.学生临写。

5.与田字格中的字对比,再写一个。要求:更匀称、漂亮。

6.按照刚才的方法写另四个左右结构的字。

7.指导上下结构的字。方式同上,教师范写“劳”。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叶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乐趣,初步感受杨树与人类的关系。

2.认识10个字,会写6个字。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好词。

1.认识10个字,会写6个字。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叶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乐趣,初步感受杨树与人类的关系。

1.识字卡片。

2.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你们爱唱歌吗?爱唱歌的同学请起立,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才能。你们唱歌的时候什么心情?说一说。

爱唱歌的不仅有你们,听听还有谁也爱唱歌。(放录音,有小鸟、蝈蝈等的叫声和树叶的声音)。

画外音:哈哈,听出来了吧,我是大叶杨啊。我和你们一样也爱唱歌。(课件出示:大杨树和标题《爱唱歌的大叶杨》)。

1.引导探究:大叶杨没有嘴巴怎么唱歌?它给谁唱歌了?打开书,快读一读课文,就知道了。

2.自由轻声读课文并思考。

3.反馈交流。

4.自由轻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把字音读准,尽量做到不丢字、不加字。

5.检查生字读音:

(1)出示卡片(生字带拼音),指名认读,小组读、齐读,抽卡抢读。

刮风悄悄地捉迷藏学步缝衣裳享受凉爽使。

提示:“悄悄地”的“地”要读轻声。

(2)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悄迷缝衣裳享受爽。

提问:去掉拼音,你还能叫准这些生字朋友的名字吗?(指名读,小组齐读,男女生比赛读)。

6.同桌互读课文,要求读流利。

1.你们就是大叶杨,读一读第一节,用朗读告诉老师你们的歌声怎么样。

2.学生进入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随机进行朗读指导:要读出欢快的语调,响亮的声音,有时还要“悄悄地歌唱”。

1.提问:大叶杨把这动听的'歌儿唱给了谁?

(在学生回答的同时,出示:树阴下学步的宝宝捉迷藏,老奶奶缝衣裳,老爷爷在乘凉。)。

2.想象:大叶杨会为他们唱些什么?

静心思考——小组交流。

3.角色扮演,进行口语交际。

如果你是学步的小宝宝、享受凉爽的老爷爷、老奶奶,你和大叶杨之间会说些什么?

同桌演练——全班展示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4.讨论大叶杨为什么愿意把歌声献给人们。

方式: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汇报讨论结果。

5.想象着三幅画面,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

自由轻声读——指名读——评读。

6.自由轻声读第三小节。提问:读后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1.想象:大叶杨还会把歌声唱给谁?

课件出示:唱给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当个小作家,仿照第二节写一写。

从积累的词语中选两个词写话。

板书设计。

小宝宝捉迷藏。

4爱唱歌的大叶杨老奶奶缝衣裳深情厚谊。

老爷爷享受凉爽。

教学过程: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

1、和小组内的伙伴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朋友的样子的,有什么巧妙的方法。

2、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些生字朋友?

3、检查记字情况:

指名汇报,有不同记字方法的同学进行补充。

4、自主选择生字、词语练习说话。

过渡:看到你们认识了这么多新生字朋友,我们的老朋友已经忍不住要出来和我们见面了。不过他们提出了一个小要求。(画外音:你们不但要认识我们,还要把我们写漂亮才行呢!)。

1.出示:爱悄宝捉迷劳。

问:看看这些生字朋友分别是什么结构的?(。

小学二年级语文聪明的牧童教学教案(实用19篇)篇十二

1.指名四个同学在黑板上画风。

2.同时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然后请四名同学说说自己的画。

二、识字、写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重点分析“。

擦”的字形。

擦:左边是提手旁,右边的笔顺是:。

3.出示小黑板,读一读下面的词浯,再说一说带点的字怎样记。

李卫。

丹丹。

小艺。

旗杆。

斜斜的。

小男孩。

显得。

提示学生注意:

旗:左边是“方”字旁,右上是“”,右下是“其”。不要丢掉右上的“”。

斜:左边是“余”,右边是“斗”。

男:上边是“田”,下边是“力”。

显:上边是“口”,下边是“业”。或去掉“湿”的“。

氵”。

4.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擦、斜、拽”。

其他生字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田格中的范字,照范字临写。

三、巩固练习。

1.填写适当的量词。

两()小鸟一()旗杆三()小树一()乌云。

一()风车一()风三()小朋友。

2.听写本课生字问。

小学二年级语文聪明的牧童教学教案(实用19篇)篇十三

设疑激趣,导入  新课。

出示两只羊激烈争斗的课件。

师:这两只羊在干什么?情况怎样?

(生答略)。

师:你们看他们头对着头,角对着角,你顶过来,我顶过去,谁也不肯认输,一副非得拼个你死我活的样子。这样下去他俩必定是两败俱伤。聪明的孩子们让我们想想办法将他们分开吧!

(学生说自个儿的办法,师生共同评议)。

小学二年级语文聪明的牧童教学教案(实用19篇)篇十四

复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在复习中可采用填空、接力赛,分角色和表演背诵等方法来进行检查。

2.复习本单元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进一步巩固对偏旁部首的认识。

3.区别形近字、同音字,能根据它们的字形,字义的不同分别组词。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1、《雨后》。

(1)背诵诗歌《雨后》。

(2)《雨后》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什么情景?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要是你也在孩子中你会做什么?

(5)从诗歌中你体会到什么?

(6)默写《雨后》。

2、《谁的本领大》。

(1)课文讲了谁和谁的什么故事?

(2)当太阳赢了时,他会想什么?说什么?

(3)当太阳又提出比赛时,他又会怎样想,怎样说?风会怎样想怎样说?

(4)阳光强烈船夫会又什么感觉他会怎样说?

(5)当风赢了时,太阳会怎样说?

(6)学了本课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7)用“觉得”造句。

3、《蜗牛的奖杯》。

(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要是你得了冠军你会怎样做?蜗牛的心情怎样?它会怎样说?

(3)唯恐与生怕可以调换吗?为什么?

(4)你想对没有翅膀的蜗牛说些什么?

(5)学习了本课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4《狐假虎威》。

(1)题目是什么意思?

(2)老虎一愣它在想什么?

(3)老虎松开了爪子,它会怎样想?狐狸又会怎样想呢?

(4)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在想什么?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在想什么?

(5)当老虎看到小动物的表现它会怎样想?

(6)当老虎知道了真相它会怎样想怎样做?

(7)续编故事《老虎与狐狸再次相遇》。

(8)学习了本课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5、习作训练。

(1)学会劝阻。

(2)《老虎与狐狸再次相遇》。

(3)写出你在雨后玩耍的情景。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提示每课中易错的生字。

第5课雨后(射、短、劲)背诵课文。

第6课谁的本领大(碰、脱)风和太阳进行了几次比赛?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第7课蜗牛的奖杯(奖、蜜、蜂、蜻、蜓)。

第8课狐假虎威(威、假、寻)“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

二、课堂作业。

1.比一比,组词。受桂()推()些()担()借()爪()爱()挂()堆()此()胆()错()瓜()。

2.多音字组词。强长背。

3.选字填空1)()人()种()样()不相同(个各)。

2)()表()领年()带()(带代)。

3)排()热()一()火车强()(列烈)。

4)勇()()忙()忙()问(赶敢)。

4.把成语补充完整。狐()虎()神()活()大()大()。

()长()久()头()尾东()西()。

三、课后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5、7两课。

2.抄写本单元易错的生字,并组词。

小学二年级语文聪明的牧童教学教案(实用19篇)篇十五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才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继续学习“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发,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2、理解三,四两个自然段的词句和段落内容。

一、激发兴趣,导入  新课。

放录像,当学生看到两只羊“头对头,角对角,你顶过来,我顶过去,谁也不肯让,斗得狠凶”的画面时,定住影像,提问:“怎么才能将它们分开呢?”学生各抒己见之后,老师说:“从前,有一个像你们一样大的孩子,叫华佗。他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方法,既不费力气,又没伤着自己,就把两只羊分开了。人们称他是聪明的华佗。你们想知道他是用的什么办法吗?下面我们就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自己小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边读边标自然段续号。

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什么事?有不明白的词句和问题划下来。

2、指明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3、质疑,适合在这个阶段释疑的一般性问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或者讨论才能解决的问题,就放在下个阶段解决。

过渡:妈妈为什么送小华佗到药铺去学徒?你们小声读第一自然段。

三、细学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想: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理解:有名去世。

问:父亲去世了,华佗当时是什么心情?那我们应该怎么读第二句话呢。

谁愿意试着读一读。齐读。

过渡:父亲去世了,7岁的小华佗被妈妈送到蔡医生药铺学徒,他这么小,蔡医生收下他了吗?我们学习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轻声读。

思考:蔡医生怎么考华佗的?为什么要考他?

理解:分开--拉开。

过渡:蔡医生让小华佗把两只相斗的羊分开,那两只羊是如何打架的请你们在第三自然段里找一找,找到后用“-----”画下来。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分小组学习讨论。

(2)小组汇报学习的结果。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在发表自己的看法。

(3)再次放录像。

问:通过两只羊打架的样子说明什么?

板书:斗得凶。

问:“凶”可以换什么词?(厉害)。

(4)我们把两只羊斗得很凶的场面,读出来。

指名读男生读。

(5)问:华佗看到这种晴景怎么想的?

板书:硬拉不行。

理解:硬拉。

问:为什么硬拉不行?

过渡:硬拉是不行的,华佗想出什么办法?好在哪里?请我们学习第四自然段。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想:这段有几句话?

(2)读第一句话。

想:华佗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这样做?

板书:采拿晃。

(3)读第二句话。

问:羊看到青草怎么做的?

理解:争着去吃。

(4)读第四句话。

问:结果怎样?

小组讨论:“引开”与“应拉”有什么不同?

(5)读全段。

(6)填空练习。

华佗采来()的青草,两只手()拿了一把,在两只面前()。两只羊看到青草都争着去吃。两只()的羊被华佗()。

(7)指导背诵。

这段有3句话,先写华佗想的办法,再写羊怎么做的,最后写结果。记住这个顺序就能很快地背下来。

试背男生背齐背。

过渡:华佗完成了蔡医生的考题,蔡医生怎样做的呢?齐读第5自然段。

5、学习第五自然段。

齐读,指名回答问题。

6、为什么课题是“聪明的华佗?”

四、有语气地朗读。

小学二年级语文聪明的牧童教学教案(实用19篇)篇十六

课文讲了华佗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妈妈送华佗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蔡医生让他分开争斗着的两只羊,华佗想出用青草引羊的办法,巧妙地中止了它们的争斗。蔡医生高兴地收华佗为徒。

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从故事中受到启发:遇事要善于思考,不可蛮干。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院子、分开、路边、青草”等词语。认识“聪、巧、硬、止、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解决问题不能使蛮劲,要抓住其特点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三、教法建议。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2.两幅图:一是画着两只羊正在争斗,二是放大的文中插图。

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生字中,重点指导读准声母是鼻音的“那”,韵母是后鼻音的“聪、硬、争”。

一些生字可用熟字变一部分的方法来识记,如“用——角”“村——对”“公———分”“看——着”“头——斗”

2.写字教学。

写字前,要借助田字格把握字的结构比例,如“分、角、拿”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其中“分”上下各半,“角”上小下大。可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这:先写“文”,最后一笔是点,再写“辶”,一捺要长些,托起“文”

“那”右半部“了”起笔要比左边低些,“i”向下伸,收笔也较左边低。

“着”横画较多,上面三横长短不一,所有的横画之间间隔匀称。“目”字体形窄长,与上下对齐。

词句教学。

“妈妈送他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句中“学徒”指当蔡医生的学生,跟着他学医术。

“两只羊……叫得很凶。”“斗”是双方互争,谁也不让。课文中“打架、争斗”都是这个意思。学生在生活、影视中见过斗鸡、斗牛。这句话具体描述了两只羊争斗得厉害,暗示了很难拉开。

“硬拉是不行的,我得想个办法。”这一想法正是华佗聪明之处。“硬拉”句中指用大力气制止羊打架。理解这句话要联系上文“斗得很凶”,华佗“七岁”,明白他使再大的力也分不开这两只羊。“得想个办法”,句中“得”读“dei.”,与“斗得很凶”的“得”读音不同,表示必须、需要的意思。读第四段就知道华佗想的什么办法,结果怎样。这句话写华佗遇到问题先动脑筋找窍门。他所想的办法说明他了解羊爱吃草,而青草很容易找到。小华佗确实是个聪明的孩子。

朗读指导。

本课有几个长句,朗读时要按句子的意思,用停顿的方法突出要点。

妈妈送他/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

正巧这时候/院子里/有两只羊在打架,蔡医生就叫华佗/把它们分开。

两只羊/头/对着头,角/对着角,你顶过来,/我顶过去,/斗得/很凶。

第三段第二句华佗心想的话要读得轻些、慢些,但语气要肯定。

练习提示。

课后练习第三题是摘抄课文中的词语,训练学生注意语言积累。这项练习的灵活性较强,要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词语抄写。可以选带生字的词语,帮助识记生字;也可以选自己认为常用的好词,如“面前、点点头、不行”;还可以选没教过但自己学会的词,如“正巧、硬拉、争斗”等,只要写对都行。

第四题是句子训练,让学生在例句中感知“从”的用法(与后面的名词组成短语,表示动作的处所、方向)。练习时先读例句,知道这句说华佗拔草,这草是从路边拔来的。第二句学生补充后可再问问:从哪里走出来?强化“从”的后面一定要说出“什么地方”。最后让学生自由用“从”说句子,先各自说,再相互交流。

扩展活动。

收集名人童年时期遇到问题开动脑筋巧妙解决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用蔡医生考华佗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切身体会华佗真聪明,他的办法真妙。

(一)设疑激趣,导入课题。

1.出示两只羊正在争斗的画面,提问:如果让你把它们分开,你怎样做?评议各人想的办法合适否。

2.简介华佗,老师范读第四段,并出示插图放大图,观察华佗引开羊的做法。口头填空:的华佗。(答案不必一致,合适即可。)。

3.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说说图中华佗旁边两个人各是谁,他们三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三)逐段读课文,随阅读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四)用不同形式练习朗读课文,再把自己读得的一段读给别人听。

(五)评议:华佗的这个办法有什么好处?可引导学生自由说。如不用费大气力、不用花很长时间,方法简便易行,不会伤害羊等。假如能从课文中找到根据,说说从哪里看出来的更好。

(六)识记生字,指导写字,重点指导“那、着、想”。

(七)完成课后练习。

(八)布置作业。

1.用蔡医生出的问题考考爸爸妈妈,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们听。

2.收集有关故事。准备开故事会。

小学二年级语文聪明的牧童教学教案(实用19篇)篇十七

《北京》一课叙述了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大城市。从教材上看,课文有三大特点:

1.结构严谨。

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1、2自然段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概括其很大很美的特点。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抒发了赞美和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中间3、4、5三段对北京的景物展开了具体的描写。全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2.选择精炼。

课文介绍了三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北京天安门城楼和天安门广场,这是北京的象征;二是道路和立交桥,这是北京的市容;三是北京的名胜古迹。通过以上三方面的描写,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风貌:大而美。

课文语言清新、简洁、浅显,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首都北京的赞美之情和热爱之情。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最能体现北京的特点。由于文字的描述是抽象的,加之五年级听障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要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明确建筑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是有一定难度的。由此,可以确定本课的重难点为:明确建筑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并能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

《北京》—课的总教学目标是: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

2.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个美丽的大都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3.能看课文第二幅插图说写一段话。

4.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课文。

5.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本课的课时安排是六课时。

第一、二课时:感知全文,学习字词,讲读课文1、2自然段。

第三、四课时:讲读课文3至6自然段,总结全文。

第五课时:课堂练习。

第六课时:看图、说写话。

1.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大城市。

(2)北京的的象征--天安门城楼在北京城的中央。

(2)了解北京名胜古迹的名称。

2.操作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3、4、5自然段。

(2)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能按方位顺序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正确诵读其中的长句。

(4)仿照第5自然段句型说话。

3.情感目标: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一)创设情景,组织教学。

学好语文,了解北京,为全世界各地来中国的客人做导游,激励学生守纪律、写好字、读好书。

(二)立足课本,总领全文。

课件出示课题后,和学生一起跟着演示书写课题:5北京。

通过对课本的朗读让学生感知全文,找出描写北京特点的句子。通过体会北京的美来导入下面的学习。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学习第三自然段。

课文第三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本段的教学是落实本堂课重点教学目标的载体。

首先,教师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文字,使学生对本段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直观的感知。

接着,运用课件辅助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紧扣课文内容,针对课文阅读训练重点进行提示,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分析、理解课文内容。

(1)哪些语句中让你感受到北京的美丽?

(2)天安门广场上有哪些雄伟的建筑物?

小学二年级语文聪明的牧童教学教案(实用19篇)篇十八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聪明的华佗》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作为二年级语文教学,要求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了解即可,而要把学习的重点放在识字写字上,而且课堂教学的时间使用也要落实识字写字这个重点内容。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将整节课分为四个环节:

1、激趣导入。

2、识字正音。

3、学习课文。

4、总结拓展。

从课堂学习效果看,激趣导入一下子就拉进了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学生各种各样的拉开打架的羊的想法,让人忍俊不禁,再加上学生对方法的评价,使得学生更急于想知道华佗的方法到底好在哪里。识字正音是学习的重点,除了要求学生将词语读准确外,还要学生将词语与文中的内容联系起来,使得学生懂得词语的理解离不开联系上下文。同时在识字阶段,还通过听读让学生了解多音字、轻声字,使词语联系更加完整。学习课文了解内容,让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读,自读中感受羊打架的凶猛,华佗内心的想法。采用学生扮演蔡医生和华佗一问一答的形式,使学生走进文本,人文合一,更好地体会方法的巧妙、华佗的聪明。最后总结拓展使学生更多的了解有关华佗的情况。但本节课在设计中,缺少学生写字的训练,使得识字写字的要求没有完全落实。

1、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还是比较容易的,但要达到有语气地朗读,必须要在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到文章情感的基础上。在本课教学中,两只羊打架,华佗把他们引开是训练学生有语气朗读的重点,在朗读前通过学生的读、思、议,使学生感受到两只羊斗得很凶,感受到华佗的方法很聪明,从内心里产生佩服华佗的情感体验,那么这时候再进行有语气地朗读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2、注重学生词语理解,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通过换词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地理解词义,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文中的“立刻”通过说词语意思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蔡医生看到华佗的聪明后那种高兴的心情。紧接着,教师又启发学生像课文那样用“立刻”说一句话,培养了学生造句的能力,抓住了基础知识进行教学。

3、注重培养学生课堂上的主动交流及相互评价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画批的能力。

1、教师的语言要精练。教师在备课时,既要考虑到自身的教育特点,更要考虑学生的特点,问题尽量准确精炼,不要设计得太碎,有时候学生都说出来了,教师还是不放心,还要重复一下,造成了啰嗦,不严谨而且容易导致时间不够用。

2、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低年级的孩子习惯很重要,包扩读书、说话、写字等,教师在平时要时刻注意培养和训练,砸好坚实的基础。

小学二年级语文聪明的牧童教学教案(实用19篇)篇十九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才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继续学习“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发,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2、理解三,四两个自然段的词句和段落内容。

教学过程 :

一、激发兴趣,导入  新课。

放录像,当学生看到两只羊“头对头,角对角,你顶过来,我顶过去,谁也不肯让,斗得狠凶”的画面时,定住影像,提问:“怎么才能将它们分开呢?”学生各抒己见之后,老师说:“从前,有一个像你们一样大的孩子,叫华佗。他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方法,既不费力气,又没伤着自己,就把两只羊分开了。人们称他是聪明的华佗。你们想知道他是用的什么办法吗?下面我们就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自己小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边读边标自然段续号。

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什么事?有不明白的词句和问题划下来。

2、指明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3、质疑,适合在这个阶段释疑的一般性问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或者讨论才能解决的问题,就放在下个阶段解决。

过渡:妈妈为什么送小华佗到药铺去学徒?你们小声读第一自然段。

三、细学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想: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理解:有名去世。

问:父亲去世了,华佗当时是什么心情?那我们应该怎么读第二句话呢。

谁愿意试着读一读。齐读。

过渡:父亲去世了,7岁的小华佗被妈妈送到蔡医生药铺学徒,他这么小,蔡医生收下他了吗?我们学习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轻声读。

思考:蔡医生怎么考华佗的?为什么要考他?

理解:分开--拉开。

过渡:蔡医生让小华佗把两只相斗的羊分开,那两只羊是如何打架的请你们在第三自然段里找一找,找到后用“-----”画下来。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分小组学习讨论。

(2)小组汇报学习的结果。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在发表自己的看法。

(3)再次放录像。

问:通过两只羊打架的样子说明什么?

板书:斗得凶。

问:“凶”可以换什么词?(厉害)。

(4)我们把两只羊斗得很凶的场面,读出来。

指名读男生读。

(5)问:华佗看到这种晴景怎么想的?

板书:硬拉不行。

理解:硬拉。

问:为什么硬拉不行?

过渡:硬拉是不行的,华佗想出什么办法?好在哪里?请我们学习第四自然段。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想:这段有几句话?

(2)读第一句话。

想:华佗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这样做?

板书:采拿晃。

(3)读第二句话。

问:羊看到青草怎么做的?

理解:争着去吃。

(4)读第四句话。

问:结果怎样?

小组讨论:“引开”与“应拉”有什么不同?

(5)读全段。

(6)填空练习。

华佗采来()的青草,两只手()拿了一把,在两只面前()。两只羊看到青草都争着去吃。两只()的羊被华佗()。

(7)指导背诵。

这段有3句话,先写华佗想的办法,再写羊怎么做的,最后写结果。记住这个顺序就能很快地背下来。

试背男生背齐背。

过渡:华佗完成了蔡医生的考题,蔡医生怎样做的呢?齐读第5自然段。

5、学习第五自然段。

齐读,指名回答问题。

6、为什么课题是“聪明的华佗?”

四、有语气地朗读。

相关范文推荐

    读高尔基海燕的心得和感悟(优秀1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心得体会是一种自我反思和总结的方式,以下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和思考。高尔基的小说《海燕》是他一生中的

    学雷锋精神的倡议书(通用17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特点,丰富自己的写作经验。以下是一些范文例子,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亲爱的同学们:当三月的

    材料员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精选19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工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的重要步骤。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共同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和能力。2021年,在集团公司的正确

    勤政廉政学习教育活动心得体会(精选22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过程需要主动思考、深入思考,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以下是一些实际案例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通过学习教育,本人深刻认

    学雷锋读后感范文(21篇)

    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自己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念。接下来,我将为大家精心挑选几篇出色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写作的热情。愿雷锋精神永放光彩!这是我看了

    赞美云阳演讲稿范文(15篇)

    演讲稿范文的结尾部分应该做到言简意赅,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每一篇演讲稿范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辑的,希望能够满足大家的需求和期待。有一缕阳光,它只温暖山

    民法典活动心得体会(通用23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总结能力,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经典范文,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益。《中华人民共和国

    介绍大明湖(精选15篇)

    9.写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通过这些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可以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小狐狸的枪和炮(实用18篇)

    幼儿园中班是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的重要阶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幼儿园中班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1.理解故事主要内容,并能用较

    过新年贴窗花小学生(通用18篇)

    在新年到来之际,人们常常会制定一些新的目标和计划,以期在新的一年中取得更多的成功。如果你还不知道如何写新年总结,不妨看看以下的范文,或许会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