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先学后教教案(模板18篇)

时间:2023-11-23 作者:文轩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先学后教教案(模板18篇)

编写二年级教案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科的教学要求。如果你正在备课二年级的课程,不妨看看下面这份详细的教案范文,或许能为你提供一些帮助。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先学后教教案(模板18篇)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决的编制过程,会用三的乘法口决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能够发现乘法口决的排列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编制和掌握3的乘法口诀,记忆3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理解3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并熟练运用。

教具准备:

纸张、多媒体课件、

教学学法:

1.教法:本节是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学生通过实际的看一看、数一数,自己归纳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将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体系。

2.学情:我班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很多孩子都没有乘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时,对于这一特点,要多组织学生理解、记忆和运用。学法:在本课的学习中,通过让学生动手画,动笔完成表格,动脑编制并且记忆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通过同桌练习乘法口诀对应的乘法算式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动机,导入新课。

我是这样导入的:(出示图片三轮车)同学们,你们见过三轮车?1辆三轮车需要3个轮子,2辆三轮车需要6个轮子,那么3、4、5、6、7、8、9辆三轮车需要几个轮子?(板书:需要几个轮子)。

二、实践,编写3的乘法口诀。

1、填一填。

(电脑出示表格)。

说清楚表格的意思。每个数字代表什么,让我们求什么。用三根小棒来代替三个轮子。三根小棒就组成了三角形。那么有几辆车就要摆几个三角形。接下去,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一边摆三角形,一边完成表格。全班反馈。

(电脑填好表格)。

2、说一说,写一写。

诀。2辆车需要6个轮子,也就是几个3?学生列2个乘法算式并编制乘法口诀。说一说口诀的意思。接下去,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编口诀,并把算式和口诀填写在课本16页试一试的第2小题中。全班反馈。(师板书3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

3、集体交流并记忆。

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3的乘法口诀。说说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发现什么规律了?同桌交流,全班反馈。提出问题:如果你记住了三五十五,不知道三四多少怎么办?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一记口诀。

4、巩固练习。

设计了以下几个小活动。

(1)小兔过河,蜗牛找家,找朋友,采蜜。

(2)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同桌练习。

一生说口诀,同桌说两个乘法算式。看谁说得好。练习2-3组。

三、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3的乘法口诀)。

1×3=3一三得三。

2×3=6二三得六。

3×3=9三三得九。

4×3=12三四十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先学后教教案(模板18篇)篇二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灵活运用所学解决简单问题,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合作学习,

每人一张空白纸,口算卡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知识,谁能说一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和任务。)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教学第63页主题图(课件出示)

师:你看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

生:把除法算式有规律地排一下,还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

师:(1)发下一张空白的表格纸

(2)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或者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4)归纳整理:一是把除数相同的算式归类。二是按商相同的算式归类(对于其他的方式也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利用乘法口诀的排列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学生做第64页的第1题

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要求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同时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游戏形式做第64页第2题

先让学生看清加、减、乘、除的运算符号

使学生初步形成百以内四则运算的口算技能

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4、6题,完成后找学生起来回答他是怎样做的。

做第65页中第5题

先让学生看懂图意

再让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对口令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理解与熟练。)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27÷9=36÷4=56÷8=35÷7=42÷6=64÷8=

45÷5=8÷8=14÷7=18÷3=28÷7=54÷6=

2、你能给下面这些算式排排队吗?

7÷721÷345÷972÷936÷4

()()()()()

3、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除数相同商相同

18÷9=2

想:(二)九十八或9×()=18

18是9得2倍

本节课的复习中,在引导学生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如,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或按商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等。通过这样的整理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同时,通过运算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得更牢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先学后教教案(模板18篇)篇三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进一步培养“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方案表格。

教学过程:

一、春游导入,激发兴趣。

(师生欣赏本校上届春游的活动图片,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春游好不好玩呀?你们想去吗?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学校正准备组织同学去春游呢!瞧,二(1)班已经开始报名啦!(出示主题图)他们也像你们那样,可想去春游呢!你在这里能找到哪些信息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各种条件)。

2.揭示课题师:如果让你来选择的话,你打算怎样帮他们班派车呢?(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初步完成“25人派车方案”独立思考,然后想出一种到两种方案写在表格里,看谁想的方案多。

2.小组交流想法。(1)组长分工,各施其职。(2)组织讨论,交流组员各自的想法。(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小组汇报,全班完成“25人派车方案”有哪个组的同学愿意将自己的方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补充完善板书)。

4.两人讨论:你认为哪一种派车比较合理?为什么?

师:这么多种派车的方案,你认为哪一种派车比较合理?和同学说说原因。(尽量让学生多选择自己的观点,并说明原因)教师小结:同学们能利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派车这一问题,而且还知道座位空得越少越合理,真是了不起!看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很有节约的意识!

三、巩固与实践。

1.可以怎样租船?师:同学你们知道吗?这次春游大队部为我们准备的节目可丰富啦!想看看都有哪些吗?(出示划船、碰碰车、小火车等项目)瞧,多好玩呀!如果二(1)班有29人要参加划船活动,他们可以怎样租船呢?出示:二(1)班有29人要参加划船活动,大船每艘限乘6人,小船每艘限乘4人,他们可以怎样租船?你认为怎样租船比较合理呢?(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辅导或允许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投影反馈)。

2.可以怎样坐小火车?师:同学真能干,瞧,二(3)班的同学也请我们帮忙来啦!出示:我们班有31名同学要坐小火车,大车厢每节限乘4,小车厢每节限乘2人,可以怎么坐小火车?(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辅导或允许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投影反馈)。

3.可以怎样坐碰碰车?师:我们班的男同学可喜欢玩碰碰车啦!瞧,已经有19名同学在排队等候呢!大碰碰车每辆限乘2个,小碰碰车每辆限乘1人,我们可以怎样坐碰碰车呢?(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辅导或允许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投影反馈)。

四、生活中的数学(课外延伸)。

师:同学用有余数的除法一下子就解决了那么多的数学问题,真了不起!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生活问题,你能找一找,和同桌说一说吗?比一比谁找的问题最多!

五、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能把你的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吗?(先和同桌说,然后指名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先学后教教案(模板18篇)篇四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口算卡片,口答。

2、出示加法,指名说说怎样算的?(可以多种算法)。

3、笔算加法应该注意什么?

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

2、指名说说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1、教学例1.

先独立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2、小棒、圆片演示算法,学生回答其它算法,如:口算,笔算。(合理即可)。

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四、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课件出示练习,学生汇报结果及算法。

2、思考交流讨论:笔算减法应注意什么?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异同。

学生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3、学生看书,质疑问难。

4、完成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及算法。

5、完成练习三第1、2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先学后教教案(模板18篇)篇五

本单元内容包括猜一猜和找规律。简单推理过程和找规律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和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及列组合的数学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让学生学会对于推理过程的简单叙述。大部分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好,对所学知识基本上能回答出结果。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单元时,教学的重点要为学生提供猜想、活动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事物的推理。同时,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数学思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等实践活动,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1.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

2.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在于如何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推理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1.猜一猜(一)……………………………1课时

2.猜一猜(二)……………………………1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先学后教教案(模板18篇)篇六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地点。

植物园。

动物园。

游乐园。

森林公园。

河滨公园。

人数。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人。

你最喜欢去(),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人。

我喜欢()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黄蓝白。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先学后教教案(模板18篇)篇七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过程与方法:

结合情景了解线段的画法和意义,掌握线段使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数学体验意识,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

教学工具。

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铅笔两根(一曲一直)、毛线一根、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请小朋友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细线,同桌相互比比两根线的长短。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结果。

2、师: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介绍你们是怎样比的?

生:我是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

教师板书:拉直;一端对齐。

师述:我们把这根细线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线段。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学生感兴趣的“比一比谁的线长”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为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做好了知识、能力与心理上的准备。

1.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弯弯的)。

2.再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直直的)。

3.问:这两根线有什么不同?(这两根线的形状不同,一根是直的,另一根是弯的)。

4.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向这样的的线.(指着直的线段说)。

5.分别用一本厚书、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比着,在黑板上各画一条线段.

6.将黑板上的几条线段圈起来,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几何图形,这种图形叫做线段.”

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谜语(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学生指名回答:毛线。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板书课题:线段)。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线段。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2)教师说明:一根线段有长有短,说明线段是有一定长度的。当一根线段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它有两个端点,而且不变形,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给它装上两个标志(在端点处画一短竖),用这个特殊标志来表示它就是线段。

【设计意图】:经过身边实物、同桌比较二个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并积聚了大量的线段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知教学,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接受状态饱满。由趣促习,能够很好地保存学生的注意力,真正的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此外,由教师介绍两个端点,加上很形象的两个小竖,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端点问题的歧异。

2、寻找线段。

提出要求: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师:孩子们真了不起,拥有一双会观察的小眼睛。

交流:指一指你最喜欢的图形的线段分别是哪几条。

小结:我们发现每个图形的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并且它是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虽然这些图形中线段的两个端点没标出来,但我们要知道它们是存在的。

(1)师:请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放平在桌子上。

师述:像长方形纸的四条边就可以看作线段,尺子的边也可以看作是线段。

(2)师:小朋友观察一下,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也可以看作是线段?(观察、考虑两分钟)。

(要求:要说完整话。比如:什么的边缘是线段。)。

生1:电风扇风叶的边缘可以看作线段。

生2:黑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生3:窗户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生4:课程表的框边也可以看作线段……(以上的回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完整的。)。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本环节中,由教师介绍周围的线段到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线段,面对眼前熟悉的情景却要寻找全新的朋友,学生的探究愿望和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了,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产生了明确的学习需求。

3、画线段。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师:谁来介绍一下线段有哪些特点?

生1:线段是直的。

生2:线段还有两个端点。

生3:画线段时还要装上两个特殊标志。

4、折线段。

(1)师:现在老师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然后展开,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中间有条线段。

师:对了,中间的这条折痕我们就可以看作线段。

(2)初步感知线段。

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直的。

竖着拉,斜着拉,这样能把两手之间的一段看成线段吗?

小结:不管怎么拉它们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线段。

(3)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课件出示图片:两手捏住毛线的两端,叫做线段的“端点”。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

小结并板书:有2个端点。

请学生上台指一指毛线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

(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课件出示),建构线段模型。(介绍线段的两个端点可以用两条小竖线表示)。

(6)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认线段)。

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线段或者不是线段?引导学生从线段的两个基本特征来说明。

(7)小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线段的两个特点:

1、线段都是直的。

2、线段有两个端点。

交流自己对线段的看法。

三、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你会画线段吗?

1.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那你能自己画一条吗?

2.交流:你用的什么工具,怎样画的?

3.你能画一条比刚才更长或者更短的吗?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线段,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

特征:

(1)线段是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

(2)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明确线段的特征和画法。

板书。

认识线段。

特征:

线段是直的。

线段有两个端点。

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先学后教教案(模板18篇)篇八

教学目标:

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会用连加、连减解决简单的问题。

2.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3.在对比练习中,优化出算法,同时感受到竖式简便写法的合理性和简洁美。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连加、连减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通过果园丰收,小朋友们在果园帮助收南瓜的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连加。

出示表格及问题:一共摘了多少个?

预设:28+34+22=。

提出问题:这是三个数连加的问题,要怎样计算呢?(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讨论)。

提出问题:连加计算应该注意什么呢?

预设:相同数位要对齐,先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预设:连加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往右。

设计意图:利用尝试练习、合作交流、比较算法等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同时体会灵活、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2.连减。

出示问题:共用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

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小组交流讨论计算方法好和计算过程。

提出问题,在计算连减算式时,你发现了什么?(可提示学生找运算顺序。)。

预设:连减和连加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预设:还可以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84-(40+26)。

提出问题:这该怎样计算呢?

设计意图:通过连加的计算,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知识迁移,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迁移能力。

1.列竖式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新知,同时提高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2.看谁算的对。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3.算出红星小学参加3项体育活动的总人数。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新知,同时提高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提出问题: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计算连加、连减,在计算时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能口算可以不写竖式计算。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减数,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减。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总结,帮助学生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学会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先学后教教案(模板18篇)篇九

(一)使学生所学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得到系统整理和巩固。

(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积极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

分析数量关系和正确选择解题方法,是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写有练习题的翻转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不同数量关系的几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节课在同学们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一下复习。

(一)想一想,议一议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都学习了哪些不同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请同位同学互相议一议、说一说。(可给5分钟时间)

在同学们说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一题。如:

“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又买来45袋,食堂现在有多少袋面粉?”

(二)分析解答,变换条件和问题

同学们经过认真思考,大部分学生能做出正确解答。

答:现在还有69袋面粉。

接着,教师启发学生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变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其他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并能做出相应列式解答。学生由于有讨论的基础,又在教师不断启发和鼓励下,因此很多同学能做出正确变换。

变换1.食堂有40袋面粉,第一星期吃了16袋,第二星期吃了17袋,还剩多少袋?

答:还剩7袋。

变换2.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剩下的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面粉?

答:平均每天吃3袋面粉。

变换3.食堂原有面粉30袋,又买来16袋计划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

列式:40+16=56(袋) 56÷8=7(袋)

答:平均每天吃7袋。

变换4.食堂原有面粉40袋,又买来16袋,如果每天吃7袋,可以够吃几天?

列式:40+16=56(袋) 56÷7=8(天)

答:可以吃8天。

答:还剩4千克。

……这样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越编兴趣越高,他们所学的应用题得到全面的复习。

(三)分析、比较、判断

题目进行变换时,教师可有目的地将变换的每一道题有计划地写在表格里,以便于学生观察、思考、比较。

题目变化后,教师可逐个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回答。

1.每道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2.请学习较好的学生从每个应用题的条件或问题入手或出发,试着分析解题思路。

3.每道题在解答时,先算哪一步?为什么?

4.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什么不同?(共同特点:都是三个已知条件,一个问题;都是先算中间问题,再算最后要求的问题。不同之处是数量关系不完全相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同)

在学生观察、思考、比较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小结出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读题理解题意,弄清题里的条件和问题。

(2)分析解题思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列出正确算式,算出结果。

(4)写出答案,再检查一下做得有没有错误。

最后教师再强调指出: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防止死记硬背,灵活选择算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巩固提高

1.第一组练习(要求说出解题思路,提出中间问题)

(1)有46张纸,出墙报用了14张,剩下的纸平均分4次用完,每次用几张?

(2)学校里原来有7棵杨树,又栽了6棵杨树,死了3棵,现在有多少棵杨树?

(3)食堂买白菜45千克,午饭吃了12千克,晚饭又吃了1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第二组练习题(要求先自己小声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二年级一班有22个男同学,20个女同学。每7个同学一组,全班可以分成几组?

(3)修花池要用94块砖,第一次搬来36块,第二次搬来38块,还要搬多少块?(用两种方法解答)3.第三组练习(要求补充条件,成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1)“小熊猫”商店,共有98只气球,________,现在有多少只气球?

(2)手工组做了38辆纸坦克,送给幼儿园中班7辆,________,还剩几辆?

本节课是应用题复习课,是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得到系统整理和巩固,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因此从课堂设计上注意引导学生参与,通过回忆讨论把学过的应用题一一列举出来,再经过分析、解答、变换对已经学过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更加清楚,又通过分析、比较、判断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达到提高解答应用题能力的目的。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先学后教教案(模板18篇)篇十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

2、观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来判断。

5、观察圆柱体,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圆形。观察球体,看到的都是圆形。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1、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

(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

(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

(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

(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

1、用两个不同的数字(0除外)组合时可以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合成两位数时,可以让每个数字(0除外)作十位数字,其余的两个数字依次和它组合。

2、借用连线或者符号解答问题比较简单。

3、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先学后教教案(模板18篇)篇十一

1、会写10个生字,会认15个生字。

2、读懂课文,了解水的特征、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与人类,水与大自然的关系。教育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暖水瓶、水杯、玻璃板及cai课件。

1、(板书课题)这是一篇科普短文。

2、老师范读课文,猜猜课文中的“我”是谁?(板:水)。

1、画出生字和新词(在黑板上列出)。标出自然段序号。

2、水的特点是什么?

1、认读生字新词。

2、课文介绍水的特点是什么?哪一句作了概括?这一句在文章的什么地方?

3、读了课文,你还知道水能变些什么?

1、学习第1自然段。

(l)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3)汽变成小水珠演示实验:用水杯装水(好比地面),水杯加热(好比被太阳晒)蒸发成汽;盖上玻璃板(好比是天空),汽到了天空,变成什么呢?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结果:水珠凝结在玻璃板上。

(5)讨论后小结:水由汽变成云。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云在空中有哪些变化?

(2)说说“冰雹”的样子,想一想“落”、“打”、“飘”这几个词能不能互相换一换?

水遇热变成汽,汽在空中凝聚成小水点连成云,遇到冷风,就会变成雨、冰雹、雪降下来。

1、认读生字新词。

2、水会变,变成什么?

1、学习第3自然段。

(1)读一读,讨论:水平常是怎样的?

(2)抓住水的流速理解“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等词的意思。

(3)齐读这一自然段。

2、学习第4自然段。

(l)自由读,说说读后了解到什么?

(2)引读这一自然段。

(水也有脾气,有时候……有时候……温和时,我做过许多好事……是人类的好朋友。暴躁时,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成了人们的敌人。因此,人们想出……)列出的文字是老师导读的部分,省略了为学生接读的部分。

(3)找出这一自然段中的两对反义词。

(4)利用cai课件或图片展示水做好事,做坏事的情景。观看后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并根据提供的情景引导学生用“温暖”、“帮助”说句子。

3、学习第5自然段。

齐读。课文用这个问句结尾,是让同学们思考,通过读课文,读懂了吗?

4、总结全文。

(1)根据板书说说水是怎样变化的?

(2)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1、认读生字。

2、说说这些字属于什么结构?按结构可分几类?

3、按字的结构类别进行指导示范。

4、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完成课后“我会写”。

我是什么。

形态:汽、云、雨、冰雹、雪。

水状态:静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

性格:温和暴躁。

但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对三种自然现象有了十分真切的感受,并通过极具个性化地朗读向别人表达或展示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激发想象和自主朗读,从而达到理解、领悟、深化的教学目的。这应该就是语文基础的渗透性教学,就是关注学生语感的能力培养,就是“读”与“练”的有机整合吧。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猜出“我”就是水,但是对水的各种形态的变化认识的还不够。特别是“云”,有的同学不明白云是水蒸气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太少,很多学生都见过水的变化但是说不出来,应教育学生多留心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先学后教教案(模板18篇)篇十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课本第4页例1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课本第5页例2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先学后教教案(模板18篇)篇十三

教学内容:教材第45~4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能力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德育点: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口算题,学生与教师比赛,引出乘法简便。

3+35+5+58+8+8+8+8+8+89+9+9+9+9+9。

4+4+4+4+4+……+4。

15个。

2、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问:你在哪见过乘法?

3、3×2=6中间是什么?怎样读?

问:这节课你还想学什么?

二、自主探究:

1、观察能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加法算式的特点。(口算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先学后教教案(模板18篇)篇十四

1、让学生在分橘子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让学生正确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4、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1、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让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有余数的除法及其竖式的计算方法

学生试着自己列竖式后,展示不同学生的竖式并让学生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同时其他学生可以质疑。因为有除法算式做引导,估计学生不会出现余数大于除数的现象,如果有的话,就直接拿来当作下一环节的样本,解决余数不大于除数。然后教师做小结。

2、完成“试一试”,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师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用竖式计算。

9÷4 21÷5 14÷3 19÷6

4、钉一件上衣需要5个扣子,现有23个扣子,能钉几件上衣,还剩几个扣子?

四、总结

1、说说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你今天最成功的是什么?你打算以后如何做?

板书设计:

分橘子

每盘放4个橘子,14个橘子可以放几盘?

14÷4=3(盘)……2(个)

答:14个橘子可以放3盘,还剩2个。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先学后教教案(模板18篇)篇十五

1.初步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进一步培养“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的良好习惯。

初步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件、方案表格。

一、春游导入,激发兴趣

(师生欣赏本校上届春游的活动图片,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春游好不好玩呀?你们想去吗?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学校正准备组织同学去春游呢!瞧,二(1)班已经开始报名啦!(出示主题图)他们也像你们那样,可想去春游呢!你在这里能找到哪些信息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各种条件)

2.揭示课题师:如果让你来选择的话,你打算怎样帮他们班派车呢?(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初步完成“25人派车方案”独立思考,然后想出一种到两种方案写在表格里,看谁想的方案多。

2.小组交流想法。 (1)组长分工,各施其职。 (2)组织讨论,交流组员各自的想法。(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小组汇报,全班完成“25人派车方案”有哪个组的同学愿意将自己的方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补充完善板书)

4.两人讨论:你认为哪一种派车比较合理?为什么?

师:这么多种派车的方案,你认为哪一种派车比较合理?和同学说说原因。(尽量让学生多选择自己的观点,并说明原因)教师小结:同学们能利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派车这一问题,而且还知道座位空得越少越合理,真是了不起!看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很有节约的意识!

三、巩固与实践

1.可以怎样租船?师:同学你们知道吗?这次春游大队部为我们准备的节目可丰富啦!想看看都有哪些吗?(出示划船、碰碰车、小火车等项目)瞧,多好玩呀!如果二(1)班有29人要参加划船活动,他们可以怎样租船呢?出示:二(1)班有29人要参加划船活动,大船每艘限乘6人,小船每艘限乘4人,他们可以怎样租船?你认为怎样租船比较合理呢?(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辅导或允许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投影反馈)

2.可以怎样坐小火车?师:同学真能干,瞧,二(3)班的同学也请我们帮忙来啦!出示:我们班有31名同学要坐小火车,大车厢每节限乘4,小车厢每节限乘2人,可以怎么坐小火车? (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辅导或允许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投影反馈)

3.可以怎样坐碰碰车?师:我们班的男同学可喜欢玩碰碰车啦!瞧,已经有19名同学在排队等候呢!大碰碰车每辆限乘2个,小碰碰车每辆限乘1人,我们可以怎样坐碰碰车呢? (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辅导或允许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投影反馈)

四、生活中的数学(课外延伸)

师:同学用有余数的除法一下子就解决了那么多的数学问题,真了不起!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生活问题,你能找一找,和同桌说一说吗?比一比谁找的问题最多!

五、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能把你的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吗?(先和同桌说,然后指名说)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先学后教教案(模板18篇)篇十六

1.让学生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让学生轻松掌握并运用关于6、7、8、9的除法知识。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掌握6789的除法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除法知识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一、情境创设

谈话:冬天到了,小鸟们从北方飞回南方过冬了。这个冬天它们准备住在温暖舒适的“长颈鹿”宾馆。

小鸟:长颈鹿先生,您好!我们有42个小伙伴,想住在你这儿,请你安排房间吧。

长颈鹿:每间客房可以住6只小鸟,我要为它们准备几间屋子呢?

教师:同学们,请你帮助长颈鹿先生来算一算吧。

教师板书:42÷6=7(间)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板书:48÷6=8(间)

教师: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

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能够利用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除法问题。下面,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看谁做的好就奖励他一朵小花。

二、问题探究

1. p82练一练1后,投影出示反馈。

2. p82练一练2后,投影出示反馈。

3.小动物回家。

天已经黑了,住在长颈鹿宾馆的小兔和小鹦鹉旅游团也要回自己的房间休息了。请同学们猜猜看,它们该进哪个房间呢?p83练一练3。

4.猫捉老鼠。

游客们都进入了梦乡,可是,尽职尽责的猫保安却坚守自己的岗位,保护游客的安全。快看,小偷老鼠出现了,我们一起来帮猫保安捉老鼠吧。

每个口诀写出了几个算式?(4个)仔细观察这四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能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呢?你能举个例子吗?

5.餐厅里的故事。

看书p83“数学故事”你从故事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三、课堂小结

今天,在“长颈鹿宾馆”里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我们能干的小朋友们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的难题,你们高兴吗?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学到的知识来解答,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先学后教教案(模板18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过程与方法: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字卡、词卡、黑板。

教学方法:朗读法。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的识字(一)是讲述了秋天的知识,今天让我们继续认识秋天吧。

二、揭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读后想知道什么?

(1)秋天是怎样一幅图画?(秋天的图画里有些什么景物?)。

(2)它的色彩是怎样的?

2、翻书,自读课文。

3、思考:课文共有几句话?(4句)。

4、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注意轻声音节:灯笼高粱)。

5、小组合作读,好的帮助差的,读正确,读流利。

三、认读生字。

1、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重点字音:梨笼颊浪勤劳。

四、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5、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6、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五、扩展活动。

根据本课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

六、作业。

1、小黑板出示“我会读”中的句子,读熟至背。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课文中要求认的生字。

2、背诵课文。

二、新授。

(一)、认记生字字音。

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认读。

2、重点字音:浪灯作字苹丽劳。

(二)识记字形。

采用自己最喜欢的识字方法:

提示:编字谜、加偏旁、换偏旁、做动作。

(三)组词语理解字义。

(四)范写指导。

重点写好含有三点水和草字头的字。

三、作业。

1、我会画:画秋天的果实。

2、我会做:

用落叶做贺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先学后教教案(模板18篇)篇十八

2、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投影仪

一、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学会了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用所学知识继续来解决“派车”这个问题。

板书:派车

二、探索新知

1、先让学生观察本题的情境图,理解图意,找出必要的信息,

提问: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指名学生回答。 (有25人要乘车,小汽车限乘3人,面包车限乘8人)

2、再让学生独立思考:

(1)可以怎样派车?

(2)你认为怎样派车比较合理?

3、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集体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如第(1)小题解决方法有:

(1)派4辆面包车;

(2)派3辆面包车,1辆小汽车;

(3)派2辆面包车,3辆小汽车;

(4)派1辆面包车,6辆小汽车;

(5)派9辆小汽车。以上五种派车方案学生只要说出其中一种就可以了。

4、在引导学生探究第(2)小题的解决方法时,要求学生要说出道理,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学生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

如:要想派车辆数少一些,便于管理,而且每辆车坐得宽敞些,就派4辆面包车;要求没有空座,就派2辆面包车,3辆小汽车。 ……让学生用“试一试”中表格的形式呈现答案。

三、巩固练习

第9页“试一试”让学生独立填写后集体订正。

相关范文推荐

    新生代表演讲稿大学(热门21篇)

    演讲稿的写作是一门艺术,它需要作者有清晰的思路、准确的用词和流畅的表达能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成功演讲者的精彩演讲稿范文。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

    武术协会计划书(实用15篇)

    会计作为一门专业知识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和财务工具,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通过阅读这些范文,你可以拓宽视野,了解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变化。

    个人雇佣个人合同(优秀20篇)

    合同协议的有效性需要符合法律规定,如合法性、真实性、自由意志等原则。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合同协议案例,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灵感和启示。乙方:_______。

    村庄规划文本(专业23篇)

    良好的规划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提前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准备。下面是一些专家对于规划计划的建议和指导,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观点。文号主题词。你县“关于白水县

    林业工作调研报告(通用16篇)

    通过调研报告,我们可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调研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撰写调研报告有所启发。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林业作为

    帮扶支教工作计划(通用18篇)

    工作计划书通常包括具体的目标、时间安排、资源分配以及评估和反馈等内容。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工作计划书分享,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参考。市人民银行xx镇

    协会揭牌仪式主持稿(精选21篇)

    在座的各位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非常期待大家的精彩发言。下面是一些关于主持人的培训课程,可以帮助你提升自己的能力。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委书记朱海

    怀念故乡高中(通用19篇)

    优秀作文表现了作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引起读者的共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借鉴和提高。七年之前,我踏上这方异土。对于

    我的妈妈是范文(19篇)

    优秀作文是作者内心世界的抒发,它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它们不仅表达了作者深刻的思考,还展示了出色的语言组织能力。她不是很美,但是很

    团青活动心得(汇总22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帮助自己在各个方面有所提高,真正实现知行合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一、活动目的:弘扬护理文化,丰富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