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热门21篇)

时间:2023-11-16 作者:曼珠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热门21篇)

教学计划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教学环境、时间和教学条件等因素,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可以参考以下范文,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热门21篇)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了解它与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联系。

3、较好的实现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有效结合。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猜想对解决问题很重要,它们到底相不相等?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来验证一下。

二、新授。

师:同学们想了很多好的方法,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

生2:我们组是用折纸的方法来验证的。我们先取了三根同样长的纸条,通过对折把它们分别平均分成2份、4份和8份,分别涂色表示(展示学生的折纸情况)。通过折纸我们组也发现(学生在小组中讨论、验证)。

师: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同学们现在小组内总结一下,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学生认真讨论)。

师:同学们汇报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

三、自主练习、巩固提高。

课本第80页1、2、3、题。

其中,第1题引导学生通过涂色和比较,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直观感受。

第2题二生爬黑板板演,第3、4题学生自做。师巡视指导。

课堂小结:

一生小结,他生补充,教师评判。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热门21篇)篇二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知识的一个重要的起始概念。同时这节课也是为后面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分数四则计算等打下基础的一课。因此本节在本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遍性和发展性,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以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在基本思想中也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并掌握单位1及其分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归纳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单位1及其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手段及学法指导: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并能在网络环境下做出自我检测和评价。为实现上述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本节数学课设计成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个环境中,通过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相关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去完成学习任务。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辅导与帮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会思考的探究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又快到了,你们高兴吗?每到这一天,我们学校都会组织野营拉练活动。

(播放情境动画: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大山中走去)。

师:同学们在大自然中尽情地唱,尽情地跳。到了中午,大家席地而坐,一起用餐,别提多高兴了。可是有一个低年级的小同学在吃午餐时却遇到了一个问题。

(出示课件:一张饼,4个人分)。

师:从这里不难看出,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得到一些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结果,比如分东西、测量或计算等,这时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这节课我们就共同研究分数的意义。

说明: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二、归纳意义。

1.回顾旧知。

2.小试身手。

问:你们得到分数了吗?谁愿意说说是怎样得到的?

(指名选择不同物品,采用不同分法,得到不同分数的学生进行汇报)。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力求实现学习自主性。把学习资源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去操作,分得的结果必然各异,得到的分数自然也各不相同。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亲身体会分数的产生,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归纳,从而为独立归纳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3.尝试归纳。

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分数?

师:让我们看看最科学的说法。(出示分数的意义)。

4.理解单位1。

问:同学们想一想,单位1可以指什么?

师:同学们说的都对,大到宇宙空间,小到微尘沙粒,我们想用分数的思想去研究谁,就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

说明:按照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展开新知的探索,并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归纳等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意识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这里新知的探索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平台上,并给他们一个自主、自由的探索空间,去主动构建知识的体系。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及思维特点,在探索中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合作意识。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建构,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究,实现由不知到知,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认识,充分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5.即时训练。

问:你能找出这两则报道中的单位1吗?

三、深化理解。

(出示蛋糕的画面)。

问:同学们,看到这个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再仔细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上面有12支蜡烛、8朵玫瑰花)。

(动态演示: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

从这个画面中,你发现了哪些有关分数的知识?

(学生可以分别把一整块蛋糕、12支蜡烛、8朵花看作单位1进行阐述,并从上得到相应的分数)。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这里,观察的角度不同,单位1也不同,通过观察和思考,使学生明确,虽然每一份都可以用1/4表示,但由于我们确定的单位1不同,这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也不同。

四、自测反馈。

师:同学们现在又学会了很多关于分数的知识,请点击进入到自我挑战的内容。比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挑战练习。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进入不同类型的练习,同时在学习活动中,充分信任学生,使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活动,通过课件的反馈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最后通过知识点的统计结果可让学生自我检测学习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师:同学们战况如何啊?完成所有挑战练习,而且全都正确的举一下手。

问:谁能说说,这些人还可以用哪一个数来表示?为什么?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巧妙地让学生把刚刚学到的分数知识适时恰当地运用于课堂当中,不但及时地检测了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情况,考察了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分数离我们的生活其实非常近。

五、思维拓展。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组更难的挑战思维的练习,你们愿意尝试吗?(出示开放题)。

说明:练习设计,层次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节课的练习,分为自我挑战练习和开放拓展练习。这样的设计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而且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有用的数学,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六、现场调查。

师:现在老师要进行一项小调查。请同学们进入到参与调查的界面,发表一下你对这节课的评价。

你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有趣吗?是觉得很有趣?还可以?还是没意思?根据你自己的意愿,选择一项提交上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自由选择提交)。

师:我们来查看一下结果。从这个结果中,你能看出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关于分数的问题?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学习情感的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对本节课的学习方式和效果进行评价,而且在统计结果中还可让学生根据相关信息提出分数问题,对理解分数的意义又一次进行了提升。

七、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和体验,请把你的想法签写到留言板上吧!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热门21篇)篇三

教学目标:

1、借助画图的方式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3、利用几何直观,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难点是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发现,归纳总结。

(一)借助图形,感知模型。

1、引导:想象一下,如果用一幅图来表示题目的意思,这幅图会是什么样的呢?

请把想象的图画出来。交流学生作品后,课件出示。

60米30米。

原面积增加的部分。

2、你会独立解决吗?(学生尝试解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评价:刚才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色地解决了同一个问题。现在请观察一下:(60+30)×20=1800,60×20+30×20=1800,你有什么发现?师相机板书等号。

(二)借助图形,抽象模型。

1、出示几何图形: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60米()米。

原面积增加的部分。

2、交流:你想增加几米?怎样算?结论是什么?

师相机板书。

引导:孩子们,现在黑板上有那么多算式,你是否能结合图2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先同桌互说。再集体交流。

3、出示图3,要求:先把自己猜测的数据填入下面的面积模型中,然后对自己的猜测进行计算、验证、自主完成任务单项2。

()米()米。

原面积增加的部分。

4、交流:你是怎么猜测和验证的?结论是什么?

讨论: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三)借助图形,逆用模型。

1、出示计算题:

(50+6)×25、8×(25+125)、102×45学生独立计算,汇报反馈交流。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看着这些算式,结合刚才长方形的面积模型,你想到了什么?

2、46×25+54×25、98×20+98×80。

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过程,教师大屏幕演示。

(四)借助图形,拓展模型。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着算一算。

反馈交流:说说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我们可以把所求问题想象成是两个长方形,沿着宽重合,然后求出多余的部分就可以了。大屏幕演示。

谁能用字母来表示这个新规律呢?

师板书:(a-b)×c=a×c-b×c。

三、科学练习: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热门21篇)篇四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60—62页的资料及相应练习。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明白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这是本节学习的基础。透过本节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学好本节课的资料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三、教学目标。

1、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意义,理解单位“1”。

2、透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进行分数意义的探求,使学生在合作中体会数学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潜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不仅仅一个物体,能够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能够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五、教学难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六、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学具(材料袋:20只熊猫图、12只苹果图、1分米长的线段图、蛋糕图、长方形纸、正方形纸)。

七、教学方法。

采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八、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有了必须的认知基础,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已经初步具有抽象概括的思维潜力,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九、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光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透过动手操作,利用学具亲自动手,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理解分数的意义。

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

(课件依次出示: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十拿九稳)。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说出对分数的了解,趁机引出新课(同学们对分数有不一样的认识,透过这天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清晰地了解。这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1)请学生拿出材料袋,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袋中材料,动手画一画、折一折、圈一圈、分一分等方法,尽可能的创造分数,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教师指导并参与小组活动)。

(2)汇报交流:说一说是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

当同学说不完整时,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如:要说清楚是谁的几分之几),教师也随机给予补充并贴出相应的分数及分法。然后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3)认识理解单位“1”。课件出示:

(4)区分单位“1”与自然数1。

学生众说纷纭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2、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1)利用教室作为场景,让学生说一说哪些物体能够看作单位“1”。(学生自由发言)。

a。学生自由叙述。

b。教师指名汇报。(如有叙述不完整的,组织群众讨论纠正)c。要求学生把分数的意义先说给身边的同学听一听,再群众说给老师听。

3、认识分数单位。

(1)自然数的单位是几?8里面有几个1?32呢?

(2)2/5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引出分数单位的概念: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4)小组内活动。

一个同学说分数,另一个同学说出它的分数单位,并说出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巧妙练习,强化意义。

课件出示题目:

1、用分数表示各图形中的涂色部分。

在做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每幅图的单位“1”是谁,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分别占整体的几分之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分数的意义。

2、我们五(1)班有53人,其中男生有23人,女生有30人。

(1)点一名男生,你占男生的几分之几?

(2)点一名女生,你占女生的几分之几?

(3)同样是一个人,为什么所表示的分数却不一样?

小组内讨论,进一步理解,因为单位“1”不一样。

3、猜卡片游戏:谁猜中就是谁的。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30张卡片,让学生猜,谁猜对了就上来拿走:

(四)、全课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透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反思:。

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几个突出特点:。

1、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学生逐步从物抽象到形,再抽象到文字。这样透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看清区别,从而自然地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随后分数的意义的总结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样的教学设计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同时又给学生的思维发展创设了较大的空间,因此能够促使学生用心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放下架子,走下讲台,成为课堂的一员,成为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3、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感知,同时,体现个性、展示特色,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4、数学练习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在“分数的意义”这一课中设计的练习联系生活实际,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过于抽象、枯燥、难懂的困难,使学生在搞笑、富有思考性的练习中,从更高层面上来认识和理解分数,个性是最后一个练习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力,让学生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次精心备课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提高,以往的教学中,我总是将分数意义明明白白表达给学生,让学生会说: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将重点放在概念的描述上,透过一系列练习让学生熟练的会说,也能到达教学目的。这样,学生虽然记住了分数的意义并没有真正理解分数意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热门21篇)篇五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和它的读写法。

2、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3、通过搜集学习材料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前查阅百分数的资料。

小黑板或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答:(1)7米是10米的几分之几?

(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

(引导学生说出: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二、新授课。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一些数:(出示投影或小黑板)。

期末考试,全班同学的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超过了50%;体检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近视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64%……像100%、50%、64%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及其读写法。

2、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

3、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

小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提问: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什么关系?(倍数关系。)应不应该有单位名称?

4、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5、教学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如:

百分之九十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6、教学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三、巩固练习。

1.第105页“做一做”,

2.第106页第1,2题,

3.(课件)判断:

(1)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2)千米可以写成27%千米。

(3)百分数的分母一定是100。

(4)五(2)班45人,体育全部达标,达标率100%。

4.填空:(1)一本书看了40%,表示()占()的40%。

如果书是100页,看了()页;书是200页,看了()页。

(2)一条公路,修了25%,还剩()%没修。

(3)火车速度比汽车快25%,火车的速度是汽车的()%。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是首先进行复习,巩固分数的意义;第二、联系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第三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区别分数与百分数的意义与不同点;最后教学百分数的读写。四个层次,思路清晰,教学层次明显。其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上,并及时与分数做了比较,教学结构较为严谨。在练习设计上我也注重了层次性和实用性。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这节课的效果比较好!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热门21篇)篇六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2.抄写佳段佳句。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天窗的资料。

一、引入。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相信大家学习后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二、自学课文。

(1)通读课文。

(2)画出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字词和句子,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三、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中心质疑。

1?完成练习,出示填空:

乡下人在屋间开了一个小方洞,装了一块玻璃,叫做。时,时,在黑洞似的屋里,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唯一的慰藉,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

学生讨论、交流,请一位同学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

2?质疑。

(1)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

出示文章最后一段,齐读。

(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

四、学习重点段,解疑。

1?看看插图,结合课文内容,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慰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天窗是慰藉呢?(读4~6段)。

3?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用和在文中找出。

看到想到。

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个世界。

带子似的闪电一瞥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

一粒星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一朵云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掠过的一条黑影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

我们把孩子所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热门21篇)篇七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过程与方法。

抓住泉水的几次描写重点品读,体会泉水的特点和奉献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激发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激发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并转化为自觉保护的行为。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使用投影仪投影课后“我会读”中出现的小诗。

2、让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3、师问: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泉水要流进小溪里。溪水要流进江河里。江河的水最后要流进海洋里。)。

4、小节:这首诗多美呀,作者只用了几句话就把大自然的知识告诉我们了,可是你们知道泉水是从那里来的吗?让我们从课文中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标出自然段。

三、

识字学词:

1、读第一自然段“哦,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一句,认识生字“哦、股、缝”。“哦”要在问答中,领会它所表达的语气。“股”和“缝”可借助手势、实物或图画显示字义。

2.出示“杜鹃花”图片,结合插图,通过形象感知认识“杜、鹃”,并结合姓氏识记“杜”字,联系学过的“鹊”识记“鹃”字。并串讲关于杜鹃花的故事。

3.借助图或实物认识“瓦罐”,学认“罐”字。4.在探究“天然水塔”的过程中,认识“塔”字。5.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四、写字指导。

要写的字中左右结构的字较多,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

总结。

“月”字作“旁”以及在字的左下时的变化规律上。结合第四课的“骨”字,将“骨、鹃、股、脆”四个字在田字格里放大,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此外,提醒学生注意:“塔”字右下是“合”,中间的短横不能少;“泉”字下边是“水”,竖钩右边是两笔,不要合成一笔;“脆”字右下的字不要写成“巳”。

五、作业设计:读熟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激发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并转化为自觉保护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能说说你对见过的泉水有什么感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泉水的一个故事。

二、朗读感悟。

1、图文结合,展开联想,整体感知全文。

(1)出示课文插图,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自主说话,小组交流。

2.老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欣赏、体会“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的泉水带给人们的幸福生活。

3.小组合作朗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分在小组里展示朗读。

4.小组派代表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好,并发“小书签”奖励。5.在整体朗读过程中重点指导品读下列句子。

6.师生合作,采用教师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进一步在读中感悟。

三、总结拓展。

1.朗读全文,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美丽可爱的心灵。(1)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文。

(2)讨论交流:你觉得泉水怎样?喜欢他吗?给大家读读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2.教师小结:泉水“多、清、甜、美。”能浇灌果园、为花朵增添光彩、为人们提供甘甜的饮用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水源,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我们的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

3、教师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相关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古迹、人文遗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4、学了本法,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它呢?让学生建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5、拓展请你为保护泉水谢一句宣传语。

四、积累运用。

1.在“好词佳句”本上自愿摘抄词句。如,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还可仿照上述词句的形式另写几个词语或几句话。

2.熟读课后练习“我会读”中的小韵文,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朗读表演。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把它背下来或抄下来。

五、实践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次公益活动,如,打扫(公路-村办公楼)的卫生,制做保护环境的宣传牌,帮助孤寡老人做家务„„为社会奉献爱心。

六、作业设计: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书设板计。

很多很多人们喝不完多很清很清像一面大镜子清。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热门21篇)篇八

1、了解红队伍在行途中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重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难点理解被大雪覆盖的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时光二课时。

教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法、比较法、自学法等。

教具多媒体、录音带。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以前有无数个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这天,让我们的思绪再次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去聆听一个发生在行途中真实感人的故事,认识一位无名英雄。这节课,我们一齐学习25课《丰碑》。(板书课题)。

1、齐读课题。

2、谁告诉大家,“碑”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丰碑”是什么意思?

3、再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二、自主读文,围绕难点,抓住重点,理解教材。

1、这是一座什么样的丰碑?用来纪念谁?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打开课本124页,选取自我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1)读读下方的词语。

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

树干塑像单薄严峻倚靠。

(2)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透过读书,你还明白了什么?(板书:需处长)。

(4)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哪一段点明了这是一座晶莹的丰碑,是用来纪念需处长的。

2、课件出示13小节:

(2)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肯定:好,你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读书是解决问题最好办法。带着问题,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述需处长神态的语句;用曲线画出描述将神态的.语句。

三、学习描述需处长神态的部分。

1、谁告诉大家,需处长神态描述的部分在文章的哪一自然段?(课件出示)。

2、谁来把这一段有关需处长神态描述的语句给大家读读。

(1)“镇定”“安详”是什么意思?

(2)这位老战士被严寒冻死了,为什么还那么镇定、安详?请你结合这一段描述、联系课文资料,谈谈自我的理解。

(5)作为一名需处长,他尽到了自我的职责,他无愧于每一位战士,在他身上,有一种一心为公、舍已为人的可贵精神,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一齐来读读这一小节。

四、学习描述将部分,过渡导入:将看到这位被冻僵的老战士,会有什么反应呢?

1、你刚才读书时,画出了那几处将神态描述的句子?

(1)交流学习成果。

a、透过神态语言体会将生气、震怒、悲伤、内疚、感动、敬佩的情感变化。

b、自由读,师生对读体会、生生反复读体会。

c、将本以为是需处长的失职致使老战士被严寒冻死,他十分生气、愤怒,但当他得知眼前这位冻僵的老战士竟然就是那位给战士们分发棉衣的需处长时,内疚、感动、敬佩一齐涌上心头,需处长身上有一种多么了不起的精神啊!将的眼睛湿润了,百感交集的他将自我的千言万语化做了一个志高无上的礼。(出示课件插图:这就是当时那感人的一幕)。

(2)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图中的将,看着眼前被严寒冻死,渐渐和云中山化为一体的需处长,你心里会想些什么?让我们也跟将一齐把由衷的敬意化作一个庄严的礼。“全体起立,敬礼!”

(3)需处长心系,心系他人,心中惟没有他自我,他这种一心为公,舍已为人的精神不仅仅成了将心中的丰碑,也成了我们心中的丰碑,让我们一齐再来读读文中的这段话?(课件配乐,出示13小节资料)。

(4)同学们,请你联系课文资料,谈一谈对“晶莹的丰碑”的理解(板书:一心为公、舍已为人)。

小结:从形象上看,大雪覆盖的需处长的身体像一座晶莹的丰碑,更重要的是一座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已为人精神是不朽的,成了将和战士心中的丰碑。(同时插掉黑板遗留的问题)。

(5)同学们,你由眼前的需处长想到了哪些为新中国的诞生而英勇牺牲的先烈?

(课件:由插图依次闪现刘胡兰,董存瑞……)小结:其实,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像需处长这样的战士还有很多很多。

(6)那么,处在这天的和平时期,你能说出你心中的丰碑吗?(白衣天使、抗洪英雄等)是啊,他们和需处长一样,成了我们,不,成了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不朽的丰碑,成了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五、同学们,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齐读14小节。

六、小结。

1、学到这儿,老师的情绪久久不能平静,你们是否跟我一样呢?假如你就是一位红战士,这时,你最想对需处长说什么话来表达你此时的情绪?请同学们在课文的插图下题一两句碑文。

3、同学们需处长走了,他坦然从容的走了,没有人明白他的真实姓名,但是他那一心为公、舍已为人的精神就是一座丰碑,(构画丰碑图)留在了将的心中,留在了战士们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前进。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热门21篇)篇九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分数的意义。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它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讲清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一套。

学具准备:

每人一张正方形纸片、每组一个信封里面装有一张圆形、长方形纸片,4个苹果图片,6个玩具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和许多小动物一起去参加小猴的生日聚会高兴吗?你们看小猴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电脑显示画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都有什么?它还想测测同学们的智力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帮它分一分、算一算能做到吗?(上课)。

一、分数的产生。

板书:分数。

1、把小猴准备的一部分礼物装在信封里,倒出来看一看都有什么?下面小猴要利用这些东西测测同学们的智力,看哪一个小组表现的好?听要求小组同学研究想办法表示出每种东西的。小组研究汇报。

2、根据刚才分的过程,把这些物体归两类,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个物体、一个整体(解释整体的含义)。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上面我们分的这些物体就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出来谁能说出来?(把单位“1”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3、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1)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2)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3份是它的()。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是它的()。

(4)同时显示以上3幅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它们的分法和表示每一部分的分数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汇报。

4、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和熊猫图片,平均分看有几种分法,其中的一份用什么数表示,小组讨论汇报,电脑显示平均分的苹果和熊猫图画,让学生按照第一幅图的说法说一说其余的几幅图的意思。

5、电脑同时显示一块饼、一张正方形纸、一条线段、四个苹果、六只熊猫图,提问:刚才我们分了这些物体都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单位“1”?电脑显示单位“1”的含义。

6、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小组讨论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电脑显示分数的意义。

7、根据分数的意义指名说出刚才写的这些分数表示的意义。

8、教学分子、分母的含义:电脑显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指名回答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写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子、分母所表示的含义。

9、做一做电脑显示。

三、课堂练习:

1、让同学们闯三关,电脑显示三关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热门21篇)篇十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60—62页的资料及相应练习。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明白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这是本节学习的基础。透过本节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学好本节课的资料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三、教学目标。

1、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意义,理解单位“1”。

2、透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进行分数意义的探求,使学生在合作中体会数学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潜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不仅仅一个物体,能够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能够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五、教学难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六、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学具(材料袋:20只熊猫图、12只苹果图、1分米长的线段图、蛋糕图、长方形纸、正方形纸)。

七、教学方法。

采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八、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有了必须的认知基础,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已经初步具有抽象概括的思维潜力,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九、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光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透过动手操作,利用学具亲自动手,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理解分数的意义。

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

(课件依次出示: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十拿九稳)。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说出对分数的了解,趁机引出新课(同学们对分数有不一样的认识,透过这天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清晰地了解。这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1)请学生拿出材料袋,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袋中材料,动手画一画、折一折、圈一圈、分一分等方法,尽可能的创造分数,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教师指导并参与小组活动)。

(2)汇报交流:说一说是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

当同学说不完整时,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如:要说清楚是谁的几分之几),教师也随机给予补充并贴出相应的分数及分法。然后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3)认识理解单位“1”。课件出示:

(4)区分单位“1”与自然数1。

学生众说纷纭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2、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1)利用教室作为场景,让学生说一说哪些物体能够看作单位“1”。(学生自由发言)。

a。学生自由叙述。

b。教师指名汇报。(如有叙述不完整的,组织群众讨论纠正)c。要求学生把分数的意义先说给身边的同学听一听,再群众说给老师听。

3、认识分数单位。

(1)自然数的单位是几?8里面有几个1?32呢?

(2)2/5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引出分数单位的概念: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4)小组内活动。

一个同学说分数,另一个同学说出它的分数单位,并说出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巧妙练习,强化意义。

课件出示题目:

1、用分数表示各图形中的涂色部分。

在做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每幅图的单位“1”是谁,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分别占整体的几分之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分数的意义。

2、我们五(1)班有53人,其中男生有23人,女生有30人。

(1)点一名男生,你占男生的几分之几?

(2)点一名女生,你占女生的几分之几?

(3)同样是一个人,为什么所表示的分数却不一样?

小组内讨论,进一步理解,因为单位“1”不一样。

3、猜卡片游戏:谁猜中就是谁的。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30张卡片,让学生猜,谁猜对了就上来拿走:

(四)、全课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透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反思:。

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几个突出特点:。

1、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学生逐步从物抽象到形,再抽象到文字。这样透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看清区别,从而自然地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随后分数的意义的总结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样的教学设计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同时又给学生的思维发展创设了较大的空间,因此能够促使学生用心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放下架子,走下讲台,成为课堂的一员,成为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3、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感知,同时,体现个性、展示特色,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4、数学练习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在“分数的意义”这一课中设计的练习联系生活实际,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过于抽象、枯燥、难懂的困难,使学生在搞笑、富有思考性的练习中,从更高层面上来认识和理解分数,个性是最后一个练习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力,让学生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次精心备课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提高,以往的教学中,我总是将分数意义明明白白表达给学生,让学生会说: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将重点放在概念的描述上,透过一系列练习让学生熟练的会说,也能到达教学目的。这样,学生虽然记住了分数的意义并没有真正理解分数意义。

文档为doc格式。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热门21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借助画图的方式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3、利用几何直观,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难点是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发现,归纳总结。

(一)借助图形,感知模型。

1、引导:想象一下,如果用一幅图来表示题目的意思,这幅图会是什么样的呢?

请把想象的图画出来。交流学生作品后,课件出示。

       60米          30米。

2、你会独立解决吗?(学生尝试解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评价:刚才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色地解决了同一个问题。现在请观察一下:(60+30)×20=1800,60×20+30×20=1800,你有什么发现?师相机板书等号。

(二)借助图形,抽象模型。

1、出示几何图形: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2、交流:你想增加几米?怎样算?结论是什么?

师相机板书。

引导:孩子们,现在黑板上有那么多算式,你是否能结合图2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先同桌互说。再集体交流。

3、出示图3,要求:先把自己猜测的数据填入下面的面积模型中,然后对自己的猜测进行计算、验证、自主完成任务单项2。

     (  )米        (  )米。

     原面积       增加的部分。

4、交流:你是怎么猜测和验证的?结论是什么?

讨论: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三)借助图形,逆用模型。

1、出示计算题:

(50+6)×25、8×(25+125)、102×45学生独立计算,汇报反馈交流。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看着这些算式,结合刚才长方形的面积模型,你想到了什么?

2、46×25+54×25、98×20+98×80。

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过程,教师大屏幕演示。

(四)借助图形,拓展模型。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着算一算。

反馈交流:说说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我们可以把所求问题想象成是两个长方形,沿着宽重合,然后求出多余的部分就可以了。大屏幕演示。

谁能用字母来表示这个新规律呢?

师板书:(a-b)×c=a×c-b×c。

三、科学练习: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热门21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帐、玻、扇、偏、璃、鹰、烁、莺、蝠、蝙”等10个生字。

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天窗》。(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2、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什么是天窗?)。

3、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什么是天窗?这个问题读课文。

4、学生带着“什么是天窗”的疑问读课文。(学生可说说课文的描述:“在房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也可以说一说自己见到过的天窗。)。

5、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想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互相纠错正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3.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4、自读课文,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学生读,读后交流,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

5.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回忆: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

“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

2.问:慰藉什么意思?(安慰、抚慰)。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安慰、抚慰呢?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体会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记录。

2.引导学生抓住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落交流读后感受。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

“慰藉”安慰。也就是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疾风暴雨中的玩耍,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天窗成了惟一的心灵寄托,惟一的自我安慰。 进而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时的失落,(也可以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情)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从而找回了失去的快乐。过程中要结合有感情的朗读。如从“到屋里来呀!”一句中体会大人的命令、不可违抗的气势。从“被关在了地洞似的屋里。”体会孩子当时的无奈。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片光明,抚慰了孩子们的心灵。从而理解为什么说天窗使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3.朗读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

三、拓展积累。

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摆弄什么小玩具?

2、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热门21篇)篇十三

一、谈话导入,引起思考。

1、回顾一下,本单元我们都学过了哪几篇文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2、谈话:是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它多么需要我们的保护呀!可是生活中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在这里,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漫画。

3、老师出示漫画,学生看后谈发现。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4、小结:是的,漫画非常有趣。可是在笑过后往往又发人深省。那么漫画的含义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漫画的定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热门21篇)篇十四

《尊严》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语言朴实、短小而蕴含人生哲理,读后令人回味。是一篇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感悟、理解并从中明白一定道理的好文章,可以让学生在吸收优秀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时,应营造相应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味道是品出来的,只有认真读、认真品,文章所蕴含的东西在我们的脑子中才会丰富、生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体会年轻人是怎样维护尊严的是教学重点,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通过提问,让学生先融入课文中,融入人物的角色中去,展开想象,自主体会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等词语的意思。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理解“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的含义。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人物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

过程目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标。

一、复习。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尊严》一课,大家和老。

3、对照屏幕自己订正。

生自己修改。

4、请同学们简述文章内容,尽量用上上述词。

语。生准备。

章内容是课件出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级的能力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目标。

生齐读。

师:杰克逊问什么说他是个“富翁”,而且还“百。

分之百是个富翁”呢?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

进文章,走近哈默,去探个究竟吧!

二、比。

1、引导学生划出含有“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较异同,及“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句子,体会词语的1生划出。横向比较初步感含义及表达的感情。2生谈词语意思。与逃难人受。

体会逃难人、哈默他们为饥饿同样的疲所困,为焦渴所困,为疲惫所困堪,饥饿。

2、引导学生划出含有“狼吞虎咽”的句子,体会的处境。却有着截词语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

同的表现1生划出.中突出哈2生谈词语意思。自尊自爱。

3、交流不同之处。3体会他们对食物的渴望。

预设:哈默是在劳动之后。

才吃食物的。

三、细读。

1、自由读2---5自然段,划出对哈默的动作、1、生读,划出相关句子。

让学生通课文,感语言、神态描写,注意哈默与杰克逊对话,从中。

2、边读边体会。。---找---悟尊严。你体会到了什么?把感悟写在句子旁边。

3、同桌交流。----议--。

4、全班交流。使学生深。

2、分角色读。

本,同时培过渡:刚才,同学们从哈默的神态、语言、动作生“不动初步了解了哈默,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回顾不读书”哈默从不吃到吃的过程,再次感受哈默的尊严。

读习惯。

课件出示哈默与杰克逊的对话。生边读边体会哈默用劳动换取。

(师生分角色读)食物,不肯接受施舍的坚决态。

3、体会人物心理。度。

1)当食物摆在他面前时,从他的话里想象他。

纵向对比是怎么想的?

入体会他2)当听到“没活”时,他会想什么?

自强的品3)当杰克逊要他捶背时,他又怎么想?生思考,体会哈默的思想活动。

4、哈默得到的食物与其他逃难者得到的一样吗?交流。

师:他因此得到了杰克逊的赞赏。

课件出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

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师:你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了吗?预设:其他逃难者得到的是善良。

人的施舍,而哈默得到的是劳动。

之后的报酬。

对于。

句的理解。

不同学生。

5、在你心中,哈默具有什么好品质呢?

不同的回能这样评价一无所有的哈默,你觉得杰克逊是。

1、生思考求,既让后个什么样的人呢?交流在难度降。

6、

总结。

:哈默自尊自强,懂得用劳动换取食物,预设:

7、假如哈默现在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2、他诚实劳动,讲究做人的一步发展写一写。原则,自立自强必将决定他拥有师小结:哈默的成功和他做人的原则是分不开的,一切。

在逃难流亡之际,他仍坚守做人的尊严。他尊重预设:自尊、自强(板书)。

自己,所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他相信自己,所善良,尊重别人(板书)。

以,最终超越了自己。二十多年后,————————————————————。

生写想说的话。

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写结既锻炼学作,又加深课文内容。

四、拓展。

1、积累有关尊严的名言和故事。

练习。

2、好书推荐《勇敢的人——哈默传》。

7尊严。

板书设/\。

计:

哈默杰克逊。

自尊善良。

自强尊重别人。

教后小记:

意图:运用本课知识点强化训练。

以小结方读最后一现教学过完整性。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热门21篇)篇十五

4.培养学生德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能力。

5.【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

难点:玛蒂尔德形象及其意义。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作者、概述故事情节。

教学步骤 :

一、简介作者、作品。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1870年,他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他被征入伍。战后退伍,先后在炮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1880年,以《羊脂球》登上法国文坛,一举成名。

二、通读全文,理清结构。

[4] [5] [6] [7]。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热门21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1、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能力。

2、学会仔细观察角色的动作和表情,理解狐狸心情的巨大变化所蕴藏的感情,体验有父爱幸福感,理解爱与被爱的快乐。

教学重点:阅读图书感受父爱的快乐。

教学难点:体会狐狸对待鸭子的不同态度所隐藏着的感情变化。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设下悬念。

利用多媒体演示,师讲述:在这个封面上你看到了谁?(一只狐狸)狐狸在你印象中是什么样的呢?请幼儿来说一说。(在幼儿说完后,老师引导,今天老师带来了这本有趣的图画书,让我们一边来阅读,一边了解一个狐狸的故事,读完后,小朋友对狐狸一定会有更深的认识。)。

二、共同阅读故事。

(一)了解狐狸找到鸭蛋后的心情。

1、狐狸到森林里来干什么呢?你看得出来吗?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2、原来狐狸肚子饿了,就到处找东西吃。他来到河边的草丛里,东翻翻,西找找,竟然发现了一个大鸭蛋!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学生自由说)。

3、狐狸一个箭步跳上去抱住鸭蛋。看看狐狸这时的表情,多开心啊!终于可以填饱肚子了,而且是一个美味可口的大鸭蛋呢!看他的眼睛都怎么样了?他乐得眼睛都眯成了缝!

4、出示下一张图片,看,狐狸在干嘛呢?(迫不及待地把它放进嘴里)可是,狐狸刚要一口咬下去,看,图上,狐狸嘴里含着蛋,脑袋里想着,看着天空到底是在想什么呀?(吃鸭蛋还是鸭子呢?)。

5、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够吃到鸭子呢?你能帮狐狸想想办法吗?

6、我们一起来看,狐狸是怎么做的?(出示下一张图片)狐狸决定把鸭子孵出来,大吃一顿。孵蛋,这个主意真好!(二)、了解狐狸爸爸孵化鸭儿子的经历。

1、看着图片说:他在地上挖出一个洞,在洞里铺上草。学起了鸭妈妈孵蛋。狐狸把蛋放在塞满干草的洞口,前爪和后爪紧趴在洞的前、后方,只有软软的肚子轻轻地压在鸭蛋上。这个主意看起来不错——既能给鸭蛋保暖,又不会把它压破。(出示图片)可是,这个姿势就像受苦刑,还不到五分钟,狐狸的四肢就酸得受不了了。

3、看来,这个办法不行。看,狐狸又想出一个好主意他捡了一条长长的树皮当绳子,用它把鸭蛋紧紧地绑在肚皮上。狐狸为自己的小聪明感觉得意洋洋的。可没想到,在追兔子的时候,发生什么事情了?(树皮绳子一松,差点儿把宝贝蛋给摔破了。)。

4、就在这个时候,忽然,又一个好主意冒了出来!狐狸先用草给自己铺了一个巢,然后学鸭妈妈那样坐在巢里,又开始努力孵蛋,只是这回他没有用自己的肚子,看狐狸把鸭蛋放哪里了呀?(把鸭蛋含在了嘴里。)因为嘴里含着鸭蛋,狐狸没法儿追捕小动物,只能摘些身边的野果、野莓来充饥。他自言自语地说:“唉,我怎么成了一只吃素的狐狸了?”

5、不过,狐狸虽然没法追捕小动物,只能吃素的,但是他也非常开心,因为他想出了一个好玩的游戏)狐狸只能用舌头轻轻舔着鸭蛋,解解馋。他把舌头卷起来,让鸭蛋在上面缓缓地滚来滚去。狐狸玩得高兴,肚子好像也不饿了,他还发明了很多用舌头玩鸭蛋的游戏。(都发明了哪些游戏呢?)。

(三)、感受鸭宝宝出壳后狐狸心情的变化。

1、有一天,狐狸突然被一个声音惊醒,他连忙把鸭蛋吐了出来。蛋上竟然有了裂痕!没多久,一只湿漉漉的小鸭子从里面钻了出来。狐狸的美梦成真了!

2、就在狐狸张开大嘴想要吃鸭子时,发生了一件事。没想到,小鸭子忽然朝着狐狸得鼻尖冲过来,叫着:“妈妈!妈妈!”(这时,狐狸会怎么做呢?)狐狸吓呆了,结结巴巴地说:“我,我不是你妈妈。我,我,我是男的,只能做爸爸。”

3、知道是爸爸,小鸭子可开心了。“爸爸!爸爸!”小鸭子爬上了狐狸的鼻子。“爸爸!爸爸!”小鸭子爬上了狐狸的头。“爸爸!爸爸!”小鸭子咬住了狐狸的耳朵。狐狸闭上眼睛,不知道该怎么办。(狐狸不是要吃鸭子吗?现在怎么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呢?这时,狐狸在想些什么呢?)。

4、小鸭子跟狐狸爸爸玩得怎么样了?(可开心了。)可是玩着玩着,小鸭子说:“爸爸,我饿。”说起饿,狐狸也觉得饿极了,狐狸用爪子一把将小鸭子扫进自己的大嘴里,“我也饿。”狐狸终于还是忍不住要吃小鸭子了,这时小鸭子是怎么做的呢?小鸭子啄着狐狸的舌头,狐狸疼得张大了嘴巴。小鸭子说:“爸爸,以前我在蛋壳里的时候,你天天就是用它摇着我睡觉的,对不对?好舒服哦。”小鸭子从狐狸嘴里爬出来,“爸爸,我饿了。”狐狸叹着气,从旁边摘了一些野莓给小鸭子吃。(狐狸最后有没有吃掉小鸭子?)。

5、(四)阅读情景图片,帮助幼儿了解狐狸爸爸与鸭儿子相处的情况。

1、等到鸭子睡醒,狐狸爸爸又会做些什么呢?课件出示狐狸陪鸭游泳图。仔细看图,狐狸和鸭子还会做什么呢?多么亲切慈祥的狐狸爸爸啊!

三、感受浓浓的父爱。

四、作业:画一画,写一写《狐狸爸爸的幸福生活》《鸭儿子的幸福生活》《我的幸福生活》(三选一)。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热门21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读书,学习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过程与方法。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对文中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描写语句的揣摩,理解什么是“尊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书、思考、讨论,懂得尊严的价值与意义。重难点: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对文中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描写语句的揣摩,理解什么是“尊严”。

2、理解“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但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准备:

1、有关尊严的格言警句。

2、课件教学过程:

(一)观看寓言故事《嗟来之食》,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2、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3、检查读书情况:(1)生字词(认读):

(三)品读词句,体味人品。

1、质疑问难:

(提示:那时的他,没有,没有,没有。)。

(4)是呀!他此时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但是,杰克逊却说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同走进课文,走近哈默,探个究竟!

2、自主探究。

(1)请默读课文,想一想,哈默作为逃难者中的一员,与其他人有什么相同之处?最大的不同又是什么?划出描写哈默的语句。(2)学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3)反馈:

a谁来说说,哈默作为逃难者中的一员,与其他人有什么相同之处。(狼吞虎咽;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b这些逃难的人,在寒冷的冬天,背井离乡,缺吃少穿,在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呀?

c看来,此时他们为饥饿所困,为疲惫所困,为焦渴所困。哈默此时什么样?(脸色苍白,骨瘦如柴)。

d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段,和第二段中描写哈默外貌的句子,想象一下那是怎样一幅画面吧。

e哈默与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又是什么?

f此时的哈默“脸色苍白,骨瘦如柴”他最需要什么?(出示:此时他需要,需要,需要。)。

(5)交流:(随机点拨——指导朗读)。

句一: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句二: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句三:“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

句四: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8)他对这些心知肚明,可尽管他那样渴望食物,尽管他可能面对死亡的威胁,可他依然坚持先干活,再吃饭,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多大的耐力呀!是什么力量在支撑和鼓舞着他呢?(板书:自尊)。

(9)哈默得到的食物与其他逃难者得到的一样吗?

(10)其他逃难者得到的是善良人的施舍,而哈默得到的是劳动之后的报酬,是理所当然的。这正是他与那些人最大的不同!此时哈默仅仅得到了食物吗?(出示:他获得了别人对他的,因为他拥有。)。

(11)此时,你最想对哈默说些什么呢?

(12).所以杰克逊大叔才这样评价: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请把自己当作杰克逊,说说这句话你为什么这样读?带着不同的感受再读。)。

(13)杰克逊又是怎样的人呢?(就是在他的保护下,在他的庄园里,哈默才有机会作为一个尊严的人站在我们的面前。)。

大学时代就成为百万富翁的美国商人。

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尼克松都有密切联系;

邓小平曾亲自邀请他到中国访问,曾向中国儿童基金会捐款2万美元„„。

沟通东西方贸易的“和平使者”,精通百业的“万能商人”,具有魔力的“商业精灵”。曾被称为点石成金的“万能富豪”“经营之神”“幸运之神”。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同学们,自尊者自信,自尊者自立,自尊者自强。尊严,尊严是一则广告,尊严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崇高,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会激励你不断努力,不断向前!改变人一生的命运。

1、尊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2、说说从哈默和杰克逊身上学到了什么?

同学们,听了你们的谈话,我不禁想起了《哈佛家训》这本书中的一句话:你可以把自己的脑力和体力以高价出售,但绝对不要出卖自己的爱和灵魂!作为你们的老师和朋友,真诚地希望你们既能尊重自己也能尊重他人!

3、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读了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正如有人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同学们读了课文之后,一定有很大的收获。那就把你的感受用一句精辟的语言写出来,作为指导你行为的格言。板书设计:

逃难的人哈默。

不劳动不得食。

石油大王。

(自尊。

+自立。

+

自强)*。

努力。

=

尊严。

文本解读。

《尊严》是一篇故事内容简单却具有极强哲理性的文章。本文对哈默有骨气、有毅力、有自尊的形象塑造是通过对他的外貌、动作和语言的细致描写来展现的。而对尔杰克逊大叔尊重他人,维护他人的长者风范却暗含在他对主人翁哈默维护自尊的请求中。镇长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是课文的中心所在,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克逊大叔的这句话中,最难理解的就是“尊严”,这篇课文宣扬的是哈默以坚强的毅力所坚守的“用劳动换取报酬”的信念。而对尊严的捍卫,正是现实社会所缺失的。所以,为学生纯洁的心灵射进一缕圣洁的光芒——尊严,更显可贵,我想,这也是学习本文的价值所在。

尊严就是坚持自己的立场与原则,保持自己的人格和操守。尊严就是自尊自爱,就是坚持原则,尊严就是诚实守信。尊严就是挫折面前不低头,强权之下不屈膝品格。不同年龄或身份的人对尊严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如:一个天真无邪的儿童说:“人的尊严靠奖励。”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说:“人的尊严靠知识。”一个热血沸腾的轻年说:“人的尊严靠拼搏。”一个稳重成熟的中年说:“人的尊严靠事业。”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说:“人的尊严靠品德。”一个历尽世态炎凉的企业家说:“人的尊严靠财富。”一个从事科学研究的学者说:“人的尊严靠学识。”

“尊严”对孩子们来说是个抽象的概念,教学中应该围绕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讨论并达成共识:尊重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不劳而获,没有尊严;通过劳动换取食物是有尊严的;坚持原则就是维护尊严;尊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等等。

我认为,就本课而言,尊严的定位可以包括三方面:首先是对自己的尊重。哈默靠劳动换取报酬、以惊人的毅力坚守信念就是对自己的尊重,是尊严的体现。其次是对别人的尊重。杰克逊大叔极力维护哈默的尊严,处处表现出对哈默的尊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必定受到别人的尊重,这无疑也是尊严。再者,尊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文本中的哈默让人佩服,韩信受胯下之辱,勾践忍辱负重,朱自清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都是尊严的不同表现形式。的确,站在人文的角度上,学习《尊严》一课,应该让孩子的心灵接受一次圣洁的洗礼,使其生命成长中收获一种高贵,一种尊严,一种骨气。站在工具的角度,又应该让学生紧紧抓住文中对哈默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的句子,学会如何通过语言文字去表现人格特征。而如何将二者和谐地统一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这是要我们语文教师的真功夫所在。

我在学生中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学生的理解都是在浅表层次,口号式、标签式的答案居多,还有的孩子不理解哈默为什么不先吃饭,后干活?我想,教学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先吃饭还是先干活都是以自己的劳动去换取报酬的,都是一种尊严,而哈默的固执,正是他与众不同的人格。它是一种坚守问题,是哈默在坚持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它体现了哈默的自尊严和责任,体现了自尊自立的力量。也正是这种力量,让他得到了杰克逊的赏识与尊重,同时,这也是他日后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

课文第六自然段开头第一句话,“年轻人留了下来,很快成了杰克逊大叔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这看似一句无足轻重的陈述句,其实很值得品味。“很快”是时间不长,“好手”是擅长某种技艺的人、能力强的人。这句话在说明,这个年轻人不但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庄园里干活需要的技术,而且成了“一把好手”、一个佼佼者,再次证明哈默身上具有“勤奋、好学、认真、有毅力”等优秀品质。学生读懂这句话不难,但通过这句话要学生联想到这是哈默做事认真、有毅力的表现,进而体会到哈默的尊严不仅表现在坚持以劳动换食物上,同时是靠做事勤奋、好学、认真、有毅力赢得的,就需要在老师的引领下对上下文进行揣摩、比较来完成。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热门21篇)篇十八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中写了“我”、“小兄弟”,画出描写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往事的回忆放在这样的画面中展开?(多角度讨论探究)。

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2、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3、听读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

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师小结:作者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因无法补过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既意想不到,1“无可把握”,想摆脱也不可能了。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课文一再强调“我”的沉重和悲哀,不仅表现个人的悔恨,而是对这种普遍的精神麻木状态的忧虑和痛惜的感情。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极大的教育意义。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热门21篇)篇十九

1、读课文弄懂“爱心项链”的含义。

2、教育学生要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做富有爱心的人。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爱心项链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1)回顾旧知识。

师:同学们,这个单元的三篇文章我们已经学完了,还记得是哪三篇课文吗?

生答:《真情的回报》、《那只松鼠》、《美丽的桥》。

师:说的真好,现在我找三个同学分别读一下这三篇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生读)。

师:这三句话分告别了我们什么呢?(生答)。对,这三篇文章分别写了送报人与客户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兄弟之间的那种纯美的仁爱之心。今天,让我们带着这咱心情走进本单元的最后一课《爱心项链》,看看这篇文章又写了发生在哪些人之间的什么样的故事。下面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爱心项链”(板书)。好,齐读一遍课题,看这个字“链”谁来读一下。(分别找两人)什么偏旁?(金字旁)加一个什么字?(连)。把金属做的东西连在一起就成了链。谁来为它组词?(项链、铁链、锁链)真棒,老师想知道什么是爱心项链?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同学们如果想帮老师找到答案,要怎么办呢?(读课文)对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你们找到了解决问题方法。那么下面就带着问题开始读课文吧。

2、学习课文。

师:谁来告诉老师你找到的答案,什么是爱心项链?它是由什么组成的?(边听边板书:爱心善事爱心项链)。

师:文中的哪段话是这个含义?(最后一段)。

(出示课件最后一自然段)请同学们齐读。

师:这是一个比喻句,爱心就是项链上的一根金线。

师:是啊,人不仅要富有爱心,还要有善举。文章中哪些人有爱心?他们都做了哪些善事?(生答:中年人、青年人、克雷斯)。

师:出示课件(书中有一段话介绍了克雷斯在两次获救中做了些什么?)。

生答:

克雷斯帮助()做了。

(结合生活进行想像回答)。

(生答)。

师:这体现他们怎样的品质?(帮助别人,不求回报。)。

师:因为克雷斯富有爱心,帮助别人不图回报,因此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也帮了他,这就是爱心的传递。

3、教学延伸。

师:爱是一根心链柱紧了你我的心,串起了一个个爱的故事,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打造爱心项链的人更多层出不穷,且不说雷锋、赖宁、抗非典的英雄邓练贤、叶欣等,就说春节期间南方的那场冰雪之灾,抗冰英雄罗海文、罗长明、周景华等在灾害面前,冲锋在前,舍生忘死,虽然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但他们串成高擎的爱心项链永存。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小的爱心故事,让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这根爱的珠链上那感人的一幕。

(课件出示:一杯牛奶)。

生答(关爱、爱心、帮助)。

师:姑娘当年为小男孩奉献爱心时,并没想过要得到回报,但后来却得到了回报,这就是爱心的传递。

师: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教育打架的学生时用了一首《打人诗》,出示课件(你打我,我打你,其实就是借别人的手打自己)。

下面,你____我,我____你,其实就是借别人的手____自己。

师:今天我们也作回小诗人,把这首诗改一改,告诉人们应该互相帮。

助。

六、结束。同学们,我们不但要有爱心,还要有行动,让我们也成为爱心项链的传递者,让爱像空气一样充满我们的生活,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面,布置今天的作业。

板书设计:

爱心项链爱心+善事=爱心项链。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热门21篇)篇二十

教学目标:

分析形象,探究主题。

教学重点:

创造性复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文章详略安排的巧妙用意。

教学资源及手段准备:

学生日记中想象的画面朗读法背诵法讨论法。

教学思路:

先检查学生背诵课文情况,并让两位学生谈自己的背书心得;再分享学生日记中描述的想象故事情节的画面,让学生学习创造性复述,学会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体会,实现个性化阅读;最后,解决本课的问题――“文章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

为解决此问题,先让学生归纳故事情节,从中体会文章表现了木兰怎样的优秀品质;接着,让学生找出文章是怎样安排详略的?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从而,得出文章的主题:赞美了花木兰的优秀品质,表达了爱国爱家的思想感情,歌颂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情怀。

在教学的拓展延伸环节,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之情,思考自己爱国的方式。

一、抽查背诵:

请学生举手背诵,并请两位学生介绍自己的背书心得。

二、创造性复述故事情节:

展评学生日记。

按照段落顺序,依次展示七位学生的日记,并点评其想象的优点,如加入“心事重重”的心理,突出了思念之情,体现了人物品质,运用了对话、动作描写,添加了人物神态等。

三、分析文章详略安排的剪裁特色:

(一)请一生朗读后概括故事情节。

(二)思考:

你喜欢本文塑造的木兰形象吗?你特别欣赏她的哪一点?请结合诗中描述,用下面句式来发表你的意见。

“我喜欢木兰,因为她____,你看____。”

由此,归纳出木兰的优秀品质:机智勇敢、忠孝两全、勤劳朴实、热爱生活、深明大义、不慕名利等。

(三)讨论:

对木兰的描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明确:除“征战沙场”略写外,其余详写。

(四)探究:

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用意何在?

明确:1、围绕“木兰是女郎”安排详略,以丰富女英雄形象。

2、突出主题:赞美了木兰的优秀品质;歌颂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爱国爱家之情。

四、拓展延伸:

(一)你还知道哪些知名女性?与大家交流。

学生发言。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热门21篇)篇二十一

1、借助绘本阅读,在观察,想像,游戏中,让学生享受阅读的情趣,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大树的无私奉献,了解爱的真谛。

3、让家长在教师的教学流程中明白如何陪孩子一起阅读绘本,如何给孩子选择好的绘本读物。导读过程:

一、谈话导入,赏读封面。

孩子们,你们一定认识许许多多的树吧,你知道吗?每一棵树都有一个故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认识一颗特别的树,是一棵什么树呢?出示图片,学生读课题。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看谁的发现最细致、精妙。(学生自由说说发现了什么)(主要是题目、作者)。

这幅画其实是一本书的封面。书本的封面告诉我们这么多讯息,以后我们看书时,可别忘了看封面哦!这本书名叫《爱心树》。树上写着英文(师带读)意思也是爱心树。书本里面有图画有文字,它们共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这本书里,图画是图书的生命,也就是说图画自己也会讲故事。这样的书叫绘本。前段时间老师推荐小朋友们看的《青蛙弗洛格的故事》也是属于绘本。我们看绘本的时候可别忘了一定要观察图画哦。一本好的绘本会让我们越看越想看,百看不厌。今天老师就要跟小朋友们及爸爸妈妈们一起读一本绘本,希望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们能从这节课中学会读绘本的方法,让我们爱上读绘本。

二、互动讲故事(配乐)。

这棵树弯下了腰(真会观察)——枝叶不再伸向天空,好象张开了手臂。一个小男孩来了(真细心)——树就弯下腰和他打招呼。

师轻声念(点击):大树之所以弯下了腰,是因为它喜欢上一个男孩儿。3.师念:男孩儿每天会跑到树下,你看出来了什么?(说一说,演一演,进入情境)。

大树的枝叶好象是手臂,它伸开手臂在欢迎小男孩。——看来大树很喜欢男孩。我觉得男孩也很喜欢大树,因为他舞着手臂向大树跑来。——是呀,看他脸上带着笑,一边跑还一边和大树打招呼。

大树微笑着,好象在说:“到我身上来吧。”

(6)师:累了的时候,就在树阴里睡觉。看这棵大树怎么样了?树干歪向一边,撑开枝叶象一把伞,不让男孩儿被太阳晒到。大树的树叶沙沙沙,给男孩唱起摇篮曲。大树抖动身体,为男孩送来徐徐清风。

师:男孩静静地躺在大树的怀里,被大树关怀着,舒服地睡着了。这一切都说明了什么?大树很爱小男孩。

师扮大树,学生说说自己对大树的感受(大树,你真好)树是怎么做的?师抱抱、亲亲男孩,(伸出枝条紧紧地抱着男孩)(9)师:男孩非常非常爱它。大树很快乐。

(10)小结:孩子们,大树为什么这么快乐?(因为男孩喜欢他,常去陪他)。

四、师配乐讲述后半个故事。

1.讲到:“孩子逐渐长大”,怎么树下有四只脚?

2.讲到:“大树常常感到孤寂”。问:你感受到大树的孤寂了吗?从哪发现的?(他的枝条交叉着,好象是他紧锁的眉头,象他那颗孤寂的心,好象在说: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天,小男孩又来了(继续讲故事)。

(师生一起重温大树和小男孩一起游戏的画面)。

4.师:大树把什么都给了小男孩,可它还是很快乐,你知道为什么?现在知道这棵树为什么叫“爱心树”了吗?因为大树爱他!谁就像大树一样爱我们呢?出示下一张ppt,听老师读小诗,跟着老师读读。

说说妈妈怎样爱我们的,说说还有谁像大树吗?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回报他们?

爸爸妈妈就是这棵亲爱的大树,今天他们就在教室里陪着我们上课,听完这个故事,想到他们对你的爱,你想对妈妈说什么、做什么?现场完成。向家长推荐谢尔的其它作品。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中班防火(通用18篇)

    在幼儿园中班,孩子们通过各种活动锻炼了语言表达、动手能力和社交能力。下面是幼儿园中班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您一些启示和思考。小孩的安全意识薄弱,加强安全教育十分必

    店铺装修合同范文(22篇)

    装修合同应当包含详细的工程量清单、工程进度计划、工程质量要求等内容,确保装修工程按照预期进行。在起草装修合同时,可以参考以下范文,借鉴其中的表达方式。

    指导司机述职报告(汇总19篇)

    述职报告是一种对自己在工作中所做所想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帮助我们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工作表现。这里有一些优秀的述职报告范文,希望能对大家写述职报告有

    十岁成长礼四年级大全(12篇)

    优秀作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借鉴。成长礼,是孩子成长的界碑

    药剂师个人简历(精选22篇)

    个人简历的撰写是一个反思自身发展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深入认知。下面是一些行业内知名人士的个人简历,他们的职业经历和成就可以为我们撰写简历提供一些建议。

    校运会领导致辞稿范文(16篇)

    在致辞中,可以借助修辞手法、感人的故事、幽默的笑话等方式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注意。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一篇成功的致辞,小编搜集了许多精彩的致辞文章和名人演讲,推荐给

    小学生国旗下讲话文明(优秀19篇)

    他们具备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能够高效地吸收和掌握知识。在此,我们整理了一些成功优秀学生的所思所想,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

    心理部新学期工作计划及目标(热门16篇)

    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内容,避免工作量过大或过小,保持适度的压力和动力。以下是一些专业导师的学期工作计划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和执行高

    乡镇妇联组织建设工作汇报发言(模板23篇)

    工作汇报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的技能,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汇报能力。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同事分享的工作汇报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

    恋爱调查报告总结(通用17篇)

    调查报告可以以文字、图表、图片等形式展示调查结果,增加报告的多样性和吸引力。以下报告范文旨在向读者展示如何运用调查结果来制定可行的行动计划和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