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课程教学目标(实用18篇)

时间:2023-11-16 作者:文锋ps课程教学目标(实用18篇)

范文范本能够帮助我们培养审美和品味,提高写作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这里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灵感和帮助。

ps课程教学目标(实用18篇)篇一

从广义上讲,课程是一种教育体验,是对主体产生积极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领域中存在和产生的有助于学生积极健康发展的教育因素,以及学生获得的教育体验。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努力践行新课改理念,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改革探索意识,积极探求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新路子,较好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开拓我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新局面。

1、按照课程计划,完成好八年级《思想品德》(上)的教学目标任务。

2、创造条件,积极开展中学生道德实践活动。

3、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开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本册书包含三个单元十课的内容,以人际交往为主题,围绕学生生活圈的扩展,分别是第一单元:成长根据地;第二单元:青春自画像;第三单元:法律在我心中。

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知道孝敬父母和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孝敬父母,做一个诚实的人;学会尊重宽容他人,能够平等待人,与人为善。这是教学目标。通过半年时间的教育教学,帮助学生学会交往,提高他们的交往品德,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学生交往品德的培养,道德实践活动的开展。

我们学校是一个落后的农村学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对落后,教学条件和学生基础都不好,所以我们面临着不少的困难:

1、教学设施设备奇缺,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其它教室简单的只有黑板和粉笔。

3、教学资源奇缺,连一张挂图都没有。

4、学生封闭管理没有开展实践活动的时间也没有开展实践活动的空间。

5、学生被限制在家庭和学校这个小圈子里,家庭教育的放任和学校管理的苛刻,导致学生从小参与广阔社会生活的机会少,社会实践能力差,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没有养成。

这些困难的存在,造成我们教学工作的难题是:一是如何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二是如何具体落实教学目标里的能力目标任务,使学生知行统一。

1、教师要反复学习新课标,深入理解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加大探索创新的力度,尽快摸索出一条既适应新形势要求又切合我校教学条件和教学对象实际的教育教学的新路子。

2、同科教师要加强合作,共同开展好教学科研工作。

3、教师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深入分析学生情况,确定好教学环节的重点难点,科学安排教学过程。

4、教师要努力掌握教育新技术,充分利用我校有限的多媒体资源。

5、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精心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6、组织管理好学生,注意培养学习活动的积极分子,利用积极分子带动全班学生,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搞好教学的关键。

7、协调好学校领导,班主任,其他教师,家长的关系,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我们海之南学校提出的发展学生为指针,以激励学生、相信学生为主线,以提高学生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班级中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班级的学习风气精神建设,增强班级学习积极性的凝聚力。

3、坚持德育教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的政治教学工作。这班子学生大部分都属于在中考中未被公立学校录取的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理解能力有待加强,上课时都有表达的勇气,但是表达不到重点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做题时主观题的回答总是回答不到重点,要你说东,他跑题到西,确实挺头痛的。但是作为一个负责的老师,不只是把好学生教得更好,而是更应把潜能生给教好,好学生谁都会教。为此,我大致列出基本目标是:使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

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共有四个专题的内容,专题一有两个课时内容,专题二有8个课时的内容,专题三有4个课时的内容,专题三共有6个课时的内容。

1、首先要让他们说出来,会说会表达,做题的能力也就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育人的效果也能体现出来。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综合性学习创设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情景,从中激发学生进行讨论,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针对初一年级的特点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初一全体政治教师的积极参与下,认真研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为发展学生为先导,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本学期统一备课,统一组织研讨,形成共识,把初一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提高,现拟出具体计划:

初一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政治思想课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思想政治内容也不在陌生,但是初一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接受起来有困难,虽然内容也接近中学生的生活,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但无法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不能很好的运用到生活中。但学生学习的热情高。

初一思想政治(下)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品德,内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如何去认识的性格,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中学生,怎样对待友情,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等,教材里面的内容就是我们生活。这是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优势。

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合作学习,尊重学生的差异,培育学生主动学习,有目的的学习,教会学生能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处理生活问题,形成愉快教学和愉快学习,让学生感到我们的思想政治对我们的生活有意义。

由于新课改的安排,现思想政治课每周二节,改革后的初一思想政治一共有五课,十五框题,每一课后面都有探究与活动,一共有五个部分,现具体安排:

第一课安排五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尽快了解教材。

第二课安排四节课的时间。

第三课安排四节课的时间。

第四课安排四节课的时间。

第五课安排四节课的时间。

每一课教学完成之后进行总结:学习方法等,用一节课的时间。在第三课完了之后进行期中的总结,用二节课的时间。五课完之后,进行期末的复习,用三至六节,最后由学生自主复习。

ps课程教学目标(实用18篇)篇二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两个班级304306班,由于三(4)班是由我一手带班上来的,在一、二年级期间主要重视写字习惯养成,大部分孩子书写习惯良好,字迹整洁,书写端正,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课外阅读氛围浓厚,保证每个学期每人阅读书籍基本数量。课堂思维活跃,发言较为积极,但是优生的求异性思维较弱,存在优生不优的无奈。大部分学生成绩较为集中,两极分化不严重。习作能力较为扎实,语文素养相对来说比较浓厚。306班是三年级刚接手的班级,班级学生积极向上,思维比较活跃,在学习习惯养成上较为扎实,学习成绩比较优秀。但在课外阅读习惯养成偏弱,需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着重努力。个别学生写字态度较差,字迹潦草,严格要求以促进良好书写习惯的整体促进。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教材后面还编排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教材共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待总是、怎样想问题;丰富多采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本册要求认200个字、写300个字。本册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2、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

3、大量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加贴近儿童生活。

4、着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5、保持“语文园地“的框架结构,加强内容的整合和创新。

6、完善图像系统,注重图文并茂。

三、学习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体现8个专题的思想。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1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四、教学措施:

1、继续严格要求书写整洁、字迹端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为对班级孩子书写要求较高,书写的速度较慢,因此今年需要要求孩子们写得又快又好。

2、结合家校联系促进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保证中下生每学期基本阅读数量4本,优生则鼓励多阅读多积累。

3、依托八个单元习作训练,继续扎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在过程中重积累,形成丰厚的语文积淀。

4、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形成浓厚的语文积淀。

ps课程教学目标(实用18篇)篇三

学生情况:

三年级三班是一个新的集体,学生来自四面八方。这个由五十名学生组成的班级从性别上分析,男生的数量明显多于女生;从知识掌握程度上来说,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从水平上来看,用参差不齐一点都不夸张。另外,同学们刚刚来到学校,各方面都不适应,习惯上还很不相同。这样就给教学和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具体表现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差异很大,教学的速度和深度很难把握;学生处于三年级这个转折期,开始有明显的自我意识与抵触情绪,需要有很高的教学和管理艺术才能凑效。

自我情况:对于小学教育我是一个门外汉。小学毕业以后这么多年几乎没再接触过小学教学活动,猛的转折使我有些不知所措。首先,对现在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了解不够。现代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跟我在这个年龄的发展水平明显不同,我很难把握这个。而这个又是进行教学和管理很重要的立足点之一。其次,对小学语文的知识体系了解不够。学习都是建立在原来的基础之上,而我对一、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没有作到了如指掌,这就使得选择符合学生理解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变的比较困难。最后,我也是刚到这所学校,跟孩子一样也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和工作方式。

1、教学生学会本册课本所包含的所有生字,理解和运用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教会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要求背诵的课文,学生能够默写。

3、使学生学会联系生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4、作文方面,学生能够按顺序记录身边发生的事情,适当加入描写的成分。使学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能够记录一些精彩的词语和句子并运用到作文、日记和语言交际中。

5、养成学生写钢笔字的良好习惯。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的。教材被分解成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并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组成单元。本册课本共八个单元,每单元有三到四篇文章并习作训练和单元练习各一个。本书共包含二十四篇课文,习作训练和单元练习各八个。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体会文章作者的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认识并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意思。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精彩词句,使他们能够运用到作文和日记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欣赏能力。2、难点,使学生领悟作者的感情,并将这种感情融入读书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相联系。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欣赏能力。

教学措施:

1、注重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并强调运用于日常生活,养成习惯。

2、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与情感。

3、时常对学生进行习惯和纪律教育,保证学生都能养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4、领学生时常复习过去的知识,加强学生的记忆,也完善我的知识体系。

5、让学生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

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三周,第一单元。

第四——五周,第二单元。

第六——七周,第三单元。

第八——九周,第四单元。

第十——十一周,第五单元。

第十二——十三周,第六单元。

第十四——十五周,第七单元。

第十六——十七周,第八单元。

第十八、十九周期末复习。

ps课程教学目标(实用18篇)篇四

一、总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

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2.模仿。

3.探究。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

4.合作。

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5.综合。

(三)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音乐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4.音乐与相关文化。

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二、学段目标。

(二)3~6年级。

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培养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2、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3、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4、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5、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6、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7、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8、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9、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10、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11、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

12、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13、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14、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15、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三、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 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准备。

2、 不断提高科学文化和教育理论水平。

3、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力求使学生掌握知识。

4、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艺术性。

5、 加强自身基本功训练,提高工作水平。

6、 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工作尽职尽责。

四、学生情况分析。

音乐方面比较差的同学在班中占15%—20%,其中包括唱歌音准不佳,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视谱不会等。这些学生对音乐课喜欢,但总是不遵守纪律所以也学不好。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感情。

ps课程教学目标(实用18篇)篇五

1、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是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的。

2、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能够根据现实场景提出问题,并且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我们星期天都有假日小队活动,你们的假日小队开展过哪些活动呢?(学生汇报)。

现在有一个学校的小朋友也开展了很多的活动,邀请我们去参加,你们愿意吗?

出示课题:假日小队。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我们来到阳光小区,这里的同学们正在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你知道他们开展了哪些活动吗?根据回答板书:表演节目、拍照、收集电池、浇树。

2、课件出示:表演节目。

仔细观察这幅画面,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每组推选汇报员。

(1)合唱。

(2)报幕。

3、拍照。

介绍拍照的常识,你知道一张胶卷有多少张吗?你怎么知道的.呀?

那么剩下的胶卷够不够呀?你怎么知道的呀?

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剩下的胶卷不够照,你可以想个什么办法呀?小组内交流一下,说一说。

4、浇树。

出示浇树的场景图和对话,一共有35棵小树苗,还有8棵树苗没有浇。

提问:看了这些你想知道什么呀?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

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再集体交流。

5、收电池。

这里有3个小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让我们来给他们起个名字。

看了他们收集电池情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可以小组合作,看哪一小组提的问题多,解决的问题也多。

小组活动,看哪一组的问题最多。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谈话:我们也开展了很多假日活动,出示你们课前的调查表。

参加(活动)的有(多少)人。

参加(活动)的有(多少)人。

参加(活动)的有(多少)人。

学生分组学习,根据活动统计表,提出用加法或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并自己解答。看那一组的问题最多,回答的最好。

班级内交流。

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或者减法解决的问题呀?提出来让你的同桌来解一解。

四、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ps课程教学目标(实用18篇)篇六

我们这门课主要是向同学们介绍世界各大洲,各旅游区,各国家著名旅游景点旅游形成条件,主要向我们列举了中国的一些著名景点,感受风景名胜的美丽。在介绍各大洲各地区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时。本课程注重突出特点,以点带面着重叙述各大洲最负盛名的旅游内容,比如亚洲的古代遗址,欧洲的宫殿教堂,非洲的野生动物,美洲的古印加文化,大洋洲的原始生态等等。

通过世界旅游地理这门课程的学习,许多不了解的旅游景点和风景都有所了解,天然景色的形成,气候条件,地理位置。除此之外旅游景区还是需要人工规划,文化宣传,娱乐项目,基础设备齐全。学习这门课,使我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旅游地理课程尤其是对世界特定地域的了解,掌握各分区最具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及主要旅游区和景点的旅游价值和重要旅游线路。旅游地理是旅游业产生的・自然背景,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前提。这门课任务对世界令人动容美丽绝美景色有了更加全面。

我对世界旅游地理的认识,世界各地地理环境千差万别,旅游景观丰富多彩,各种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胜迹,永远是众多旅游者向往的地方,也是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世界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世界各国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所以在我的心中世界旅游地理等于娱乐地理学没有那么的学术性更加有趣味性。虽然只有短短八周的时,老师运用详略结合的讲解以及视频教学,不但让我们对国内外的地理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世界各地的旅游景点更是能够娓娓道来,特别是每次讲解过后的视频欣赏,让每个同学都有了想出去走走的冲动,零距离接触大好山河,去体味不同的民族风情。而且有了这一系列的系统学习,在以后和朋友聊天时关于旅游的话题也不再会只是一个倾听者,而是一个畅所欲言的发言者,即使是一个你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凭借着回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我相信我们能够把那个地方描述得绘声绘色,仿佛是去过的一般,那时候是不是让朋友们刮目相看呢!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即使不是为了在朋友面前充面子,学习旅游地理这门课程对以后我们自己出去旅游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相对其他的课程,用不同的心态来学习旅游地理时,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地理,他充满了美,而并不再是纸上的文字,而是我们的现实生活。以前对于地理的学习,由于压力只了解了表面,而缺少对其更深层次的了解,虽说在这个课上老师对于这些地理知识只是粗略的讲解,但是通过老师的生动讲解,和对自己旅游经历的介绍,还是让我对于旅游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我更加想要深入的了解旅游地理。也让我对旅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我明白有时间一定要出去走走,就像古人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通过对旅游地理的学习,使我更进一步加深了对旅游地理的了解,通过老师上课时所放的一系列的宣传片,是对那些地方充满了向往。有一句网上经典的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既然我行不能至,那么我就目之所及皆为我所行。

ps课程教学目标(实用18篇)篇七

工作计划网发布2019音乐第六册课程目标、教学计划1,更多2019音乐第六册课程目标、教学计划1相关信息请访问工作计划网工作计划频道。

一、总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

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2.模仿。

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探究。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

4.合作。

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5.综合。

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三)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音乐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以自由、即兴的创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浅显的音乐创作常识和技能。通过认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等,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初步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加深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4.音乐与相关文化。

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二、学段目标。

(二)3~6年级。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培养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春天;放牧;手拉手;长鼻子;跳起舞;咯咯哒;大海的歌;幸福生活;巧巧手;汪汪与咪咪;游戏宫。

本学期继续运用新教材,增加了许多学生唱的歌曲以及欣赏内容,更不同的是,大大增加了学生创作、表演等活动,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了一个丰富的资源环境。学生是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儿童,他们的生活还是以游戏为主,因此,这样的转变是学生喜欢的,动是儿童的天性,创造是人类的希望,从小让学生有这样的良好的创造环境,使学生爱音乐的同时,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及创作欲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2、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3、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4、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5、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6、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7、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8、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9、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10、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11、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

12、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13、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14、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15、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三、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准备。

2、不断提高科学文化和教育理论水平。

3、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力求使学生掌握知识。

4、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艺术性。

5、加强自身基本功训练,提高工作水平。

6、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工作尽职尽责。

四、学生情况分析。

ps课程教学目标(实用18篇)篇八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的学习中,尊重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准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以内在识字数量、识字能力上有差异。从本学期开始,我将学生要掌握的300个字分布在每一课时完成,我把学生分为三组:较好的学生;中间型学生;较差的学生。较好的学生只能出现错误占我布置任务的10%;中间型学生为要求40%;较差的为90%。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3)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

(4)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

(5)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质颖问难。

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发现并提出问题。

(6)开展合作学习。

可以围绕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多数同学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就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贵在通过交流、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引向深入。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果。

(7)组织好全班交流。

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装的想法。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装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反映。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2.略读课文的教学:

先由学生装参照提示语独立阅读、思考,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全班学习讨论、交流,还可以用指名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效果。略读课文,不必把每一句话都搞清楚,大的方面搞清楚了,有些问题没有完成搞清楚,留着今后解决。

3.选读课文的教学:以学生装自己阅读、自我检测为主,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检查。

(三)习作教学:

1、多读。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籍,特别是一些优秀的小学作文。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会积累(积累优美的语,句,表达方法)。

2、多练。学生在完成教材中习作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写作机会,抓住写作时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完成习作,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多评。教师要把权利下放,改变以往的习作评价观念,指导学生合作,进行自评、互评,在评价过程中学习并积累写作方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ps课程教学目标(实用18篇)篇九

摘要:2022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提炼了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组织设计了基于核心素养的结构化内容,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提出“教”与“学”两条主线并行的教学方式,以及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2022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教师要充分理解本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把握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的内涵本质,坚持改革的延续性,并尝试进行大概念教学。关键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2022年版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变化与突破;课标实施作者简介:徐蓝,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长,首都师范大学荣誉资深教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义教课标”)公布了,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义教课标”)相比,2022年版义教课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本次课标的修订予以说明。

一、本次课标修订的主要价值取向和基本路径。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本次修订的根本出发点和明确落脚点,是总的价值追求。修订中具体着眼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体现国家意志和国家对未来人才培养的要求,注重“以史育人、以文化人”。根据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关于学校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示精神,以及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要求,落实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2022年版义教课标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突出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强化“四史”学习内容,弘扬改革开放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反映新时代党和国家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确保党和国家的意志、主流价值观在历史课程标准中得以全面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历史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价值,从学习、认识历史的角度,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坚持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大势,使学生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指导教师把“以史育人、以文化人”落在实处,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有”时代新人。第二,坚持唯物史观,体现国际水准,突出中国特色。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以培养“三有”时代新人为总目标,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德育为先,聚焦核心素养,体现基础性、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与此同时,把握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改革新动态,对国际历史课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比较研究,并以此作为此次修订的重要参照,使2022年版义教课标在中国话语体系下与国际水平接轨,既充分体现国家意志,又符合国际历史课程的发展趋势,并具有前瞻性。第三,总结成就,解决问题,实现继承与发展。2022年版义教课标立足新时代的新变化、新要求,通过总结2011年版义教课标实施十年来的实践经验,针对问题进行修订。2011年版义教课标的实施,继承和发展了21世纪初开始进行的课程改革,促进了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成长,但实施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程培养目标的时代性还有待进一步突出,教师反映三维目标表述笼统、指导性不强,没有体现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的新教育教学理念;课程内容的精选与优化较为分散,不够系统;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有待改进,特别是缺少跨学科的学习设计;课程评价有待细化落实;等等。解决这些问题,正是本次修订工作的重点。针对以上问题,本次修订工作的基本路径如下:一是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突出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提炼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以此为统领,确定课程育人的具体目标,将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对标对表。二是在通史叙事基础上,使学习内容更加结构化、系统化、整体化。三是强化综合性和实践性,充分考虑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特点,注意将知识学习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四是探索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跨学科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推动历史课程育人方式变革和教学模式创新。

二、2022年版义教课标的主要变化与突破。

(一)提炼了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

在2022年版义教课标中,修订组提炼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作为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作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价值目标。其中,唯物史观是历史学习的理论指引,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基础条件;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的必备技能,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集中体现;家国情怀体现了历史学习的价值追求,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情感基础和理想目标。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学生应通过历史课程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课程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教师应通过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义务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二)组织设计了基于核心素养的结构化内容。

根据7-9年级的学段要求和通史叙事特点,2022年版义教课标在不改变原有六大板块的基础上,依据大概念来设计和选择课程内容。六大板块的大概念分别如下:(1)中国古代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2)中国近代史: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3)中国现代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4)世界古代史: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5)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6)世界现代史: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通过六个板块的学习内容来勾勒人类社会形态不断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与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有助于学生形成大历史观。每一个板块的具体学习内容按照时空顺序展开,以31个专题(中国史17个,世界史14个)呈现内容要求,使课程内容更加结构化、集约化。此外,修订组在六大板块的基础上增加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板块,旨在促进学生运用各课程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探究实践。学生通过七大板块课程内容的学习,能够立足时空、运用史料、认识历史,形成唯物史观,涵养家国情怀(图1)。

(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以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科学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各素养的具体要求和水平层次,对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的核心素养水平表现进行整体刻画,实现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与此同时,明确每个板块学习内容的学业要求,引导教师把握教学深度和广度,以利于达成相应板块中的学习主题内容的教学目标。义务教育历史课程设在初中,为一个学段,学业质量标准为一个水平,即合格水平。2022年版义教课标将学业质量标准分为三个方面(表1)。这三个方面体现了历史学习的由“点”(具体史事)到“线”(各种联系)再到对历史发展规律和大趋势认识的学习,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由于这三个方面的学习是同时进行而不是分别进行的,因此对学生来说,这三个方面的水平也应是逐渐、同步提升的。研制学业质量标准的目的是通过考查学生经过三年课程内容的学习后在这三个方面的综合表现水平,从而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度和课程目标的实现度。

(四)提出“教”与“学”两条主线并行的教学方式。

2022年版义教课标基于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与内容结构化相一致的原则,同时注重学生必备知识的掌握与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在教学中将“教”与“学”两条主线并行,进一步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这主要体现在:在前六个学习板块中,每个板块的课程内容同时包括“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部分,将培养核心素养有机贯穿其中。具体地说:一是在“内容要求”部分,按照时空顺序,在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以“点”连线、以“线”穿点,以专题方式呈现内容要求。二是在“学业要求”部分,将基于学业质量标准规定的教学中应该掌握的各个板块的具体知识内容,与核心素养紧密结合;通过不同的学习内容,帮助教师逐步落实核心素养各个方面的培养目标。三是在“教学提示”部分,提示教师应该如何教,如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情境,设置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条主线的互动,进一步变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与考试命题要求。

2022年版义教课标进一步重视日常评价与考试对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的价值,力求充分发挥评价的改进功能,促进“教-学-评”有机结合,实现全过程育人目标。此次修订明确指出考试命题应以测评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为出发点,并从命题导向与立意、考试命题框架等方面提出要求,同时附有试题样例,以增强指导性。关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评价,需要历史教师与相关课程教师合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内容,一是以历史学科为本位,兼从多学科的角度,对学生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进行评价;二是对学生在语文、道德与法治、地理、艺术等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历史素养(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进行评价;三是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具有各学科共同特征的共通性素养(如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进行评价。另外,2022年版义教课标对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等都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具体要求,使课程标准的实用性更强。

三、2022年版义教课标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一)把握课改新理念,充分理解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及改革的延续性。

2022年版义教课标最重要的突破,是提出了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程与教学的新理念。历史课本站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重心,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课程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编制、课程实施的措施、课程评价的标准、课程教材的编写、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等,都要贯穿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核心任务。对这一新理念,教师应认识到以下两点。第一,教师要认识到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课程价值。2022年版义教课标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及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融会贯通,综合落实在历史课程目标上,并以核心素养的培育统领整个课程标准。具体地说,一是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相契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前者包含后者,更为宏观;后者体现前者,更为具体。二是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与其上位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的培养目标取向一致,形成一个统一体。三是义务教育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与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定义、内涵的表述上基本保持一致,同时依据初中学生特点明确具体要求,形成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育育人价值的连续体。教师要充分理解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从宏观层面和微观的历史课程层面理解历史课程的价值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有”时代新人。第二,教师要理解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它们之间并不矛盾。2022年版义教课标中依据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确定的课程目标,是对2011年版义教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的综合、深化和提升。如果我们简要回顾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就会发现,它走过了一条从“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再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轨迹。如果说“双基”主要是从学科出发,过于强调学科知识和技能,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有一定距离,即所谓的“不见人”,那么,以三维目标为主题的改革是对“双基”的继承和超越,是从学科和人的培养出发,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学生的态度养成和人格发展的关注,即所谓的“见人”,但是还不够。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则完全从人的发展出发,是对人的真正培养,完全“属于人”:正确价值观和必备品格是做人的基石,是“德”的培养,关键能力是做事的基石,是“才”的培养,实现了从学科本位到人本位的真正转变。[1]因此,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标准是一种成就标准,是更加凸显人的发展的标准,它进一步摆正了知识与人的关系:从强调人对知识的认知,转变为明辨知识对人生的意义。这就是立德树人。这样的认识,有利于教师汲取已有经验,加深对历史课程及其育人价值的理解。

(二)理解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是学生在完成三年历史课程学习之后,应该达成的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水平,是一种评价标准。关于学业质量标准,需要特别强调三点。一是教师要注意学业质量标准的三个方面并不是相互分割的,而是相互联系、同时发展的。前面已经提到,这三个方面体现了历史学习是由“点”(具体史事)到“线”(各种联系)再到认识历史的基本发展规律和大趋势的学习,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但三个方面的学习并不是分离的,并不是每个年级的学习只提高其中某一个方面的水平,而是要求每一个年级的学习都同步提高这三个方面的水平,从而使学生通过三年的历史课程学习,达到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水平要求。二是学业质量标准的每个方面都包括对核心素养五个方面的培养。也就是说,在要求学生掌握重要史事、联系、规律和趋势的同时,教师就要明确地认识到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始终贯穿于学业质量当中,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升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读懂2022年版义教课标中对学业质量的表述。这种表述分为括号外和括号内,括号外的文字是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课程应该掌握的必备知识的具体描述,括号内的文字是对括号外所述内容要求的核心素养的概括,如“能够准确理解教材和教学活动中所提供的可信史料,如不同历史时期的实物材料、文献材料、图像材料和口述材料等,辨识其中的含义;能够尝试运用这些史料对重要史事进行简要说明,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表现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人文情怀。(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三是教师需要把握好总的“学业质量”和每个学习板块中的“学业要求”的异同。两者都有评价的功能,但是评价的着眼点又不相同。“学业质量”是学生学完初中历史课程、已经具备一定的核心素养之后,应该具有的总的学业表现。“学业要求”是对每个学习板块中学习专题或主题内容的学业质量要求,不是对“内容要求”的简单重复,其着眼点在于对学生完成每个板块的内容学习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状况的评价。尽管它们都是要评价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完成某项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但问题的涵盖面和难度并不完全相同。可以说,达到“学业要求”是达到“学业质量”的基础。

(三)进行大概念教学。

第一,教师要理解什么是大概念教学。2022年版义教课标首次提出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大概念教学。大概念(bigideas)也被译为大观念、核心观念、核心概念等,是指那些能够将分散的知识、技能、观念等有机联结成整体,并且赋予它们意义的概念、观念。大概念有跨学科大概念和学科大概念之分。2022年版义教课标中的大概念主要是指学科大概念,即能反映历史学科本质、居于历史学科中心地位的核心观念。它们是组成历史发展结构的主干,反映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核心内容,能够统摄该阶段的具有纵横联系的大量学科知识,并提供理解知识、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或关键工具。因此,大概念教学中的大概念是历史课程内容的基石,处于教学内容的核心位置,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引领作用。教师要运用大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根据大概念建构学习内容框架,设计教学过程及环节,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以大任务、大问题来统领整个学习过程,引领学生建构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避免碎片化,促进学生掌握探究历史的方法和路径,拓宽学生认识历史的视野。

第二,教师要理解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包含哪些基本的大概念。历史教学中的大概念可以从多层面进行整合和提炼。2022年版义教课标给出了能够统领每个学习板块的大概念,即处于第一层次的大概念。例如,中国古代史中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国近代史中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现代史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世界古代史中的“多元文明”,世界近代史中的“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世界现代史中的“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第二层次的大概念是学习单元中的大概念,即能够成为单元主题学习重要抓手的大概念。例如,有关中国古代史板块中的三国两晋南北朝这部分内容,教师可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这一学习单元的大概念。第三层次是涉及每一课的具体内容的大概念。例如,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教师可将“社会变革”作为大概念,使学生从“社会变革”的视角认识这一时期我国在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与变化。

第三,围绕大概念进行单元教学。围绕大概念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已成为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亦是目前正在探讨的热点问题。它的基本特点和要求是:以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为目标,以大概念为视角,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单元教学结构、围绕不同层次的大概念系统规划进阶式教学目标、实施单元教学评价。围绕大概念进行单元教学是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整合教材内容,进行单元教学和主题教学。教师可根据2022年版义教课标选择的教学内容,将其具体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单元(大主题),教学可围绕该单元所呈现的主题来进行内容整合;

第二层次:课(从属该单元的中主题),教学也可围绕课来整合内容;

第三层次:目(从属中主题的小主题或小专题),也是单元的有机内容。由于单元—课—目,即大主题—中主题—小主题(小专题)这三者之间具有逻辑关系,因此,教师可以整合相关课的内容,开展单元主题教学;或整合相关目的内容,开展课的主题教学。在初中学生初学历史的阶段,教师围绕大概念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在掌握必备知识和发展历史思维方面打下良好基础。在大概念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较长时空的纵向整合和较广时空的横向整合。在纵向整合方面,教师可以对历史发展中有前后关联的内容加以梳理,将分散在各专题中的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新的重要概念和学习主题,或设计出更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例如,在学生基本学完中国历史后,教师可以将“中国疆域的发展”作为一个大概念和探究主题;在学生学完世界史后,教师可以将“殖民体系的形成与瓦解”整合为一个探究主题。在横向整合方面,教师可将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史事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更为宽阔的历史视野下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可将中国史中的“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内容与世界史中的“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内容整合在一起,使中外历史上早期人类历史的教学内容形成一个新的学习主题,这样既能使教学内容更为集约,又有助于学生在人类起源的大视野下进行学习。另外,2022年版义教课标提供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若干主题,也可视为大概念教学的一部分。总之,2022年版义教课标对教师在专业和自身发展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宏观层面上,教师要理解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要求,树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教学理念,这就需要教师确立新的认知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将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在具体要求上,教师须努力做到:一是具备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二是具有整体化、结构化的必备知识结构;三是采用情境化的教学策略;四是聚焦必备知识的深度教学和批判性思维;五是重视学生参与实践探究的活动教学;六是要从研究教师“怎样教”变为研究学生“怎样学”,将课标要求贯穿在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学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的学科。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历史学,以探寻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为其重要功能。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是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了解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传承人类文明、提高人文素养的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基础性特点,具有鉴古知今、认识历史规律、培养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的重要作用。

ps课程教学目标(实用18篇)篇十

本册教材的思想政治教育,分散在各个单元的听说读写训练中进行。有的单元有相对集中的中心,如第一单元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第二单元是遵守纪律的教育;第三单元反映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第六单元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第七单元学习革命先烈,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等。第四、五、八单元,着重进行某一方面的语文能力训练,每篇课文体现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不相同,也是一种类型。

本册课本共8个单元,每单元有围绕阅读训练点选编的'课文3篇,1个习作训练和1个单元练习,第1、3、5、7单元还有1次听说训练和1篇选学课文。全册共有必学课文24篇,选学课文4篇,习作训练8次,听说训练4次,单元练习8个。单元练习主要是复习本单元学过的内容,但在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上有适当的扩展。

二、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可以在学习课文前,如查字典确定字义、多音字确定读音等;有的宜在学习课文中,如连句成段的两种方法(总分和并列),有的可在学完课后再次总结,如说一段话的意思。在学法指导时不必过多地讲道理,应多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练习,在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三、目的要求:

1、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掌握常用汉字256个。知道多音字要根据在词语中的意思确定读音,,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用音序、部首方法查字典,能在教师指导下,从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初步学会独立识字。

2、会读写500个左右的新词,懂得意思,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能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3、铅笔字能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学写毛笔字,初步掌握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能临帖写毛笔字。

4、能集中注意听对方讲话,听出别人讲话内容上明显的错误;初步学会听懂别人讲述的事和儿童广播,能复述主要内容;能说一段话叙述自己看到的事。

5、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会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说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总起分述和并列两种连句成段的方法。能阅读程度适宜的儿童书报,了解主要内容。

6、能观察图画和事物,能说语句通顺连贯的话。学会用总分和并列句子写一段话。初步学会写简短的日记。

ps课程教学目标(实用18篇)篇十一

我所带的课程是photoshop,所带班级是xx班和xx班,时间转瞬即逝,转眼间一学期已在尾声,学生们都在勤奋的准备考试,老师们都在忙碌的批改试卷登记分数。回想这一学期,首先,非常感谢xx老师能给我这次代课的机会,其次,感谢同学们的配合,都很认真的在听讲,并且有部分同学能独立完成作品的制作,最后,我对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操作过程中学知识。

ps课程是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学习,课程安排是从基础开始学,内容是掌握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好基础方法后再进行案例的制作。由于学生层次参差不齐,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展示效果---教师操作示范---学生练习---教师辅导---小结。这种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较快学会操作,而且基本都能根据老师及书本的提示完成操作,并基本掌握知识。但它的弊端也非常致命,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只是跟着老师及书本的步骤走,得不到很强的成就感,更谈不上发掘创作思维,并且较容易忘记已学内容。

所以,要适时尽快进入第二种教学模式,让学生之间互相点评,以小组为单位头脑风暴,在最短的时间内增强学习的效率,提高同学们的兴趣,缩短学生被动型基础教学实践,延长学生主动型创意教学模式。当然肯定还有更好的模式可以取代第一种基础教学模式,这还需要在工作中继续探索和总结。

二、以企业需求为标准,紧抓基本功。

结束了这个学期的课程后,我开始明白明确学生的培养方向对我们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专业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ps课程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不管是哪个问题,教学最终就是要培养某种类型的学生,如果没有这个作为引导,那何为教学?所以要让课程有意思、有意义,就必须要清楚我们的课程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我们要培养的是要能够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脱离市场的教学最终只会让学生厌学,因为学生不知道自己学的课程有什么作用。职校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和实践性,所以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培养优秀的学生,就要与时俱进,了解当今企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关于ps,企业给高职学生的定位是比较基础的,工作内容更多的是辅助性工作,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学生需要有很扎实的基本功,当然如果发展好的话可以努力成为设计师。所以在上ps课程时,要注重打好学生的基础。

三、以比赛为切入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竞赛不仅仅是一种存在,我们不仅仅为竞赛而竞赛,而是要充分重视竞赛的导向性。竞赛要紧扣职校的办学目标,要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将竞赛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以竞赛带动教学气氛。相信这样的教学模式一定可以促进ps以及其他课程的良性教学。

究竟要如何将竞赛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呢?这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不仅需要学校的支持,还要有老师及学生的配合。现阶段我们还处在初步探索中,我暂时能感受到的是,面对竞赛,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学习气氛不够浓厚,但这些都是主观原因,我们的优秀学生悟性都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只要适当的进行调整,加上师生的通力合作,一定可以有质的飞跃。

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学期会更加努力!

ps课程教学目标(实用18篇)篇十二

本册教材其架构主要有四部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单元练习。整套教材的结构力求脉络分明、便教利学。

1、学习习惯。

本册教材分别安排了以下内容:“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这样做意在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文。

根据《课程标准》精神,教材在选文上坚持三种价值取向:

一是文化性。即所选的每一篇材料力求具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整本教材的文化构成也尽可能均衡合理,有利于学生丰富文化积累,建构他们自己的文化。如本册的课文:有写人的如《微笑着承受一切》《少年王勃》《大作家的小老师》,有记事的如《雪儿》《花瓣飘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菩萨兵》,有科学童话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有介绍科学知识的如《狼和鹿》《放飞蜻蜓》《恐龙》《海底世界》,有描景的如《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荷花》等等。全册书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文化视野比较开阔。思想、道德,修身、做人,审美、科学,传统、现代,本国、外国,情感、理性等等,诸多方面均有涉猎。

二是时代性。即所选课文力求具有现代意识,反映时代的进步和时代的精神;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反映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观念,让学生接受新思想,逐步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如本册中选入的几篇课文,《微笑着承受一切》《放飞蜻蜓》《槐乡五月》《海底世界》《美丽的南沙群岛》《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水上飞机》《狼和鹿》《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等,这些文章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饱含着现代人应有的价值观。

三是审美性。即追求选文的美育价值。从文章内容到语言表述,从课文插图到装帧设计,都力求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审美需求,使学生在读课文、看图画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受到美的熏陶。

再有,每篇课文编有5题作业题。课后作业主要是读写生字新词,朗读,默读以及理解课文内容的思考题,一般每课课后有1道语言训练题是体现本单元阅读训练点的,必须重点指导,便于把阅读和说话结合起来,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发展相互促进,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3、习作。

儿童学习语文,靠阅读来吸收“内化”,通过习作“外化”表达;学生习作水平如何,是其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因此,习作在语文教学中与阅读同等重要。本册习作作为一个单独的板块共安排8次,意在为教学提供便教利学的凭借: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个载体向老师传递、渗透习作教学的理念,规范老师的教学,保证习作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学生与教材“对话”之后,能够引发写作兴趣,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并且习作思路得到开启,进而使他们能够顺利突破“习作”这个难点。

4、单元练习。

教材8个单元各安排了一个综合练习。意在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复习巩固所学课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全方位地提高语文能力。综合练习的编排自成体系,又与本单元所学课文有一定联系。每次单元练习大体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说说写写”或“想想做做”等板块。“学用字词句”主要是一些字词句方面的练习,小学阶段的语文基础知识穿插其中,不再是过去的组词、填空一类的机械练习,注重综合性和实践性,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写字”是关于汉字书写的归类练习。“读读背背”主要安排两项内容,一是熟记成语,将成语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编写成语歌,让学生记诵;二是积累典范的语言材料,如格言警句、古今诗文、谚语对联、知识小品等。“读读背背”的安排意在丰富学生的积累,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口语交际”则强调交际活动的情境性和互动性,重视交际的文明态度和修养。教材选取了大量贴近生活的话题用于口语交际的练习。“说说写写”或“想想做做”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而设。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书本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课本最后附有生字表,供学生复习用。

班级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36人。接班三学年来,学生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情况如下:本班学生已都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能按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识记字形,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通过二年级的学习已学会按部首查字典,能确定部首,检索汉字,看懂意思,并学会独立识字。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会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能听懂别人讲的一件事,边听边记住主要内容,并能复述。学会打电话、问路等应对用语。已掌握“留言条”、“请假条”的格式和用处。能正确朗读课文,但距离感情朗读还有一段差距。认识冒号、引号,但是一部分学生还不能正确运用。初步使用钢笔写钢笔字,#您现在访问的【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jihua/,请保留链接#写字姿势基本正确,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执笔方法不够正确,在书写方面有的学生习惯不够好,易错、易涂擦,还需长久的训练。

在阅读兴趣方面,女生的兴趣较浓厚,下课随处可见坐在教室里认真看书的同学,但有一部分男生的阅读兴趣较低,只喜欢看图画故事,不喜欢看长篇文字的书籍,他们的阅读兴趣还需我们教师的大力培养。本班中有七八个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写作方面比较吃力,语句不够通顺,表达的意思不明确,有待这一学期进一步加强教育。

差生转化:

1、尽可能地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差生对学习的兴趣,不再害怕学习、不害怕上课、不害怕作业。

2、多给予差生关爱,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能自信地与同学交流,敢于在班上表现自己,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

3、尽量找时间给他们进行知识的复习巩固,使他们在本学期的考试中都能达到70分以上。

优生培养目标:

1、尽量给优生提供更多表现自己的空间,如让他们参加学校各种学习上的.竞赛活动,班上定期举行知识竞赛,使他们对学习更有兴趣。

2、尽量给他们提供更多阅读课外书籍的途径,除了班上的图书角之外,指导他们学会网上电子浏览,提高他们浏览的速度。

3、抽时间对他们进行深层次的学习辅导,如阅读指导、写作指导,使他们与班上中等学生拉开一定的距离。

提高教学质量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含对优生、学困生的培训计划):

1、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将“听”、“说”整合起来,从听中学读、读中学写。在中年级,“以说促写”、“以说引写”、“说写结合”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在作文训练中,习作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习作要求力求适度明确,少写命题作文,不给过多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重视培养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写放胆作文,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把话说明白,把句子写通顺,把字写工整。

4、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可以在学习课文前,如查字典确定字义、多音字确定读音等;有的宜在学习课文中,如连句成段的两种方法(总分和并列),有的可在学完课后再次总结,如说一段话的意思。在学法指导时不必过多地讲道理,应多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练习,在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ps课程教学目标(实用18篇)篇十三

根据本学期学校教科室推出的“双思三环六步”教学模式实验,努力在课堂上构筑基本框架,然后逐步深入层层深入,使本科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进一步落实推进滨州市中小学课程的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加强大家协同作战、教学研究的能力;跟各位老师一起定位在新的教师角色上,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1、转变观念,

担当“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的角色;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超越教材,创造课堂情境,灵活把握当时的课堂资源,教出兴趣,教出美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联系实践案例,在历史备课组、教研组活动中通过思维碰撞,使课改的理念真正走进大家的头脑。积极参加区、校教案的征集、教育教学论文的征稿、课题的研究,力求教学促科研、科研带教学,为创造人民满意学校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2、改革备课,减负增效“磨好课”。

在制定规划、教学目标时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维设定;备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活动、合作学习、探究方式,以教学方式的改革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明确重点、难点及其对策,强化支撑点;将备课大而化之、实而共享。提高备课的质量和信息收集的能力,把解放的时间用于“磨好课”,创设氛围,掀起高潮,力争随堂课好课率达50%以上。

3、提高素质,提供舞台“练内功”。

1、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使初一学生打好基础,健全成长。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发挥集体智慧,打好团体战。

4、着力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5、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做到经纲为纲、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7、引资料、学经验。同科老师要互相学习,正常开展听课活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校统一订购的复习资料统一使用,以充分发挥其效益。

8、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1-4周:第一单元。

5-8周:第二单元。

9-10周:单元复习。

21,22周:复习。

ps课程教学目标(实用18篇)篇十四

3.1利用电教媒体优化课程导入。课堂导入环节是教师特别重视的一个教学环节,通过科学导入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能够让课堂教学顺利开场,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开始阶段就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主动参与到进一步的学习活动当中。虽然课堂导入在一节课当中并没有占用很多时间,但是却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成效。所以教师往往会在课堂导入环节下功夫,积极思考科学化的教学手段,保证学生的学习实效。对于美术教学来说,电教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也是优化美术教学导入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兴趣爱好引入学习资料,并用电教媒体进行直观呈现,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学习感受,顺利完成新课导入。例如,在教学“什么是美术作品”时,教师就可以课前收集大量极具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在课程导入阶段,用电教媒体展示在学生面前,比方说现代雕塑作品、《最后的晚餐》《八骏图》、剪纸作品等。在给学生呈现出这些作品之后,学生自然会对美术作品的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也可以在直观分析以及归纳总结当中把握美术作品的共性,在顺利完成导入任务的同时,启迪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思想。3.2利用电教媒体启发想象能力。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想象力是人在大脑当中加工已有表象进而创造新形象的一个过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远远比知识重要,原因是知识有限,想象力却是无限的囊括世界上的所有,也为知识进化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源泉。想象能力培养是普通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达成美术素质教育目标的任务。电教媒体在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方面有着非常独特的优势,教师可以挖掘电教媒体当中的多种活跃因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一是利用音乐形象培养想象力。音乐和美术是姊妹艺术,在对音乐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常常能够让人生成联想与想象。于是教师可以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播放多种不同类别的音乐作品,比如《金蛇狂舞》《命运》《小夜曲》《野蜂飞舞》等,然后要求学生结合音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抽象的点线面以及色彩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想象,创作出富有变化的画面。二是运用画面形象激发想象力。想象力的发展离不开丰富的表象信息,而电教媒体就能够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表象材料,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以及实际积累,为学生创作出优质的美术作品提供保障。3.3利用电教媒体创新鉴赏教学。审美鉴赏能力培养是美术教学的核心任务,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对自然美以及艺术美的感知与欣赏能力。为了让学生的欣赏水平以及审美素养得到有效发展,教师需要对传统的鉴赏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重点侧重激发学生的审美追求,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让学生把欣赏作品以及从作品当中获得营养作为美术学习的重中之重。电教媒体是美术鉴赏教学可以创新的有效手段,在美术欣赏课程实践当中可以利用幻灯片投影展示名家作品,利用更富吸引力的方法展现名家美术作品的精华和独特性,确保鉴赏教学有效性。比如在引导学生鉴赏法国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时,就可以用幻灯片呈现作品,把学生带入到富有真实感的审美世界当中,让学生如同真正是看到了日出时海边的美景有朝霞有朦胧的雾气,还有闪耀光芒的天光水色,这些都不禁让人赞叹。等到给学生呈现了这些作品之后,教师还可以就作品时代背景、思想艺术内涵、风格等进行说明,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综合提升。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让计算机逐步走入课堂,用先进技术手段辅助教育教学已然成了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美术教育领域,现代教育手段能够体现出极强的辅助作用,给教育教学提供创新模式与广阔空间,拓宽学生的眼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教媒体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美术作品的分析与理解,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增加学生创作灵感,让学生在美术学习当中获得更精彩的发挥。普通高中美术教师在运用先进技术优化美术教学时,应该秉持适度、适当以及适时运用的原则,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辅助功能,让先进的教育手段为美术教学服务,真正做到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3]张黎红.浅析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贯彻直观性原则[j].教师,20xx(18):103.

ps课程教学目标(实用18篇)篇十五

摘要:电教媒体是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新型教育手段,也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这种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够增加美术课程的内容,丰富学生的审美想象,促进美术教学形象化以及直观化,也让美术课程显现出更大的说服力与感染力。普通高中美术教师要认清电教媒体在优化美术课堂教学当中的积极作用,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灵活引入电教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直观品味美术艺术的特色和魅力,增强学生的审美素质。

关键词:电教媒体;普通高中;美术课;优化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要关注传统教学方法的运用,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更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特别是把电教媒体应用到美术课堂实践中,真正让美术知识与技巧交融成一个整体,让学生在优质的教育环境之下提升创作水平以及美术素养。普通高中美术教师要达成美术教育目标,在提高学生创作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层次,就必须在改革传统教育方案的背景下,灵活引入电教媒体手段,对美术课堂教学进行合理设计,给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直观的美术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当中完善技巧,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1]。

教育现代化的落实与现代科技的普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电教媒体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拥有传统教育手段不具备的优势,把电教媒体应用到美术课堂教学中当然也获得了非常突出的作用[2]。电教媒体和美术课堂教学整合的作用和优势主要体现在:第一,提高普通高中生美术学习动力。电教媒体不同于学生以往接触的教学手段,实现了图文声像等多元要素的结合,能够利用更加立体全面的方式为学生呈现美术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经验积累,促使学生品味美术艺术的独特魅力。第二,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课外的美术资源是学生美术素质得以发展的保障,特别是网络平台上的美术资源,内容和形式都非常丰富,可以带给学生无限享受,也能够拓宽学生知识面,弥补学生美术学习中的.不足。第三,活跃美术课堂氛围。在积极推动美术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引入新型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是教育改革的重点。电教媒体的引入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活跃宽松的学习环境,建构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让学生在优质的学习环境下充分发挥创造力,在精彩纷呈的美术课堂上实现创新发展。

2、电教媒体在美术教学应用中的原则。

电教媒体是一种新型教学工具和手段,是打破传统美术教育模式,给美术课堂带来新活力的方法。虽然这种教学手段在美术教学当中的功能优势得到了验证,但是如果教师对电教媒体手段运用的方法把握不当,则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影响美术教育的长效发展[3]。美术教师在电教媒体的应用当中应该积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适时原则。电教媒体手段的运用应该把握好时机,而不是不顾场合和学生内在需求的情况下随意使用电教媒体手段,否则会影响教学手段作用的发挥,也会影响美术教学科学性。如教师可以在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学习、设计美术课堂导入、进行美术教学归纳等时间点利用电教媒体,帮助学生轻松解决美术学习难题。二是适度原则。电教媒体在美术教学当中应用的频率应该进行有效把握,并不是运用的越多越好,而是充分考量美术教学要求,坚持适度运用,如果一味用电教媒体替代对学生的知识技巧指导,很容易让美术教学流于形式,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三是互动原则。教师在用电教媒体辅助美术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主动和同伴以及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踊跃表达各自的观点和想法,累积更多的成功学习经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体现互动教学的优势。

ps课程教学目标(实用18篇)篇十六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配合好学校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贯彻好教育教学方针,我依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制定了如下的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八年级历史课,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大多数学生课堂上缺少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不注意知识点的整合,缺乏归纳分析能力,这些都是教学的不利条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改善。

《历史》八年级下册,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现代历史部分,历史时空跨度大、历史问题高度概括、具有历史现实感与社会实践性、渗透了较强的思想性与政治性。它承接《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设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五个学习单元,概述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历经的两次历史巨变,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发展过程。

1、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力求向学生传授中国现代历史基础知识,基本线索,让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及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了解现代中国基本国情,认识新中国的建国史、探索史、发展史、外交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

2、继续传授运用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学会归纳整合历史知识,学会从众多历史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揭示历史规律,开启联想与想象,自主探究,从学会到会学。

3、通过中国现代爱国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社会主义国情教育,领袖人物的开拓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具有创新与开拓才能,掌握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本领。

1、本学期继续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为己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与增强学生素质、思想、培养能力,按质按量完成教学教育任务,使学生掌握中国现代时期的的历史。

2、重点学习前五个单元的内容,为中考打好基础。

3、认真钻研课标、教材、教参;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导学案,上好每一堂课;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4、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与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5、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与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6、积极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深入学习教学理论,搞课题研究,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与教研能力。

7、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与学会学习与做人。

利用学校图书室、网络及其它媒体开发教学资源,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影片等播放给学生观看,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对历史资料的理解。

ps课程教学目标(实用18篇)篇十七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利用美术教育来提高与完善学生的个人素质被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所重视。电教媒体教学是指运用计算机与网络美术教学,让学生利用计算机制作、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可以利用国际互联网中广泛的资源,阅览更多美术信息,以此开阔视野。也可以在网络中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其他美术作者进行交流。电教媒体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喜爱,能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使学生对美术课更有积极性,课堂教学气氛得到活跃,同时又加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电教媒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时才会认识到学习任务的意义,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在电教媒体授课过程中涉及很多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范画、音乐、电视、录像等,能把教材上的静态固定画面用现代科学手段声情并茂地展示出来。这些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加强其对形象的感知能力。而传统的美术教学设施和手段局限性很大,教师用陈述的方式对美术知识进行分析讲解,略发枯燥,然后开始示范绘图方法,再让学生进行练习,毫无生趣,最后对作品进行评价,缺乏创意,使得学生完成的作品千篇一律,缺少生机。多媒体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意境美、优美的音乐美,充满了艺术感知,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形象而直观地展现出所需意境,使学生感知美的诱人。同时,还能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出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产生出强烈的美感效应,因此可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真正使学生爱学、想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春天的畅想》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预先准备一些春意盎然、五光十色的唯美图片让学生欣赏,再播放一段春天来临鸟儿歌唱、流水叮咚的mtv片断,伴着优美的音乐声渐渐导入课题。让学生在感受与鉴赏的过程中情绪处于陶醉状态,关注春天中盎然生机之美,进而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展现出的形象生动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音乐,会深深吸引住好奇心强的学生,增加了教学时的魅力,使学生对美术学习更有积极性,把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获取。

二、用多媒体教学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都是跟随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思维完全被局限在老师的例图和教材上,画出来的作品造型基本都一样,内容单一枯燥,并且使学生产生惰性和惯性,缺乏想象力,胆子也越来越小,无法创作出有想象力的作品。实际上,在学生的脑海中,对一些事物的认识并不仅限于此。教师要做的就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来解放他们的思维,可以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设计出形象的动感场景,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开阔其视野,以此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美丽的校园》一课中可以将教学内容这样设计:搜集校园中各处优美景色和学生学习或课间活动的录像带剪辑加工,通过操作面板进行控制,给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有整洁的教学楼全景,有学生在认真学习的画面,有校门前花坛里各色鲜花的特写,还有学生在操场上欢快游戏的情景,可以让学生不断地观察讨论。使学生心中对校园固有的形象被崭新的视觉概念所替代,发现感知一些平时没注意到的美丽,创作出富有生机的校园生活作品。通过讨论和创作过程,使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积极和老师、同学讨论交流,全心投入到高品质的自主学习当中,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超越传统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用多媒体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如果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参与的活动,会对发展自主学习帮助很大。如,《传递我们的心声》一课,若是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作,就是让学生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临摹,依葫芦画瓢,使学生的热情、灵感都处于沉寂状态,形成一种机械学习和被动学习。如若教师能先用多媒体设计一个文字故事游戏,把一些优美的文字、句子以及词语制作成独立的小段,让学生亲自上台来操纵鼠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通过文字的开始进行故事接龙,拼出一段全新的故事,组成一种新颖的心声,根据其意义创作出描绘心声的美术作品,就会使学生跃跃欲试主动参与。如此,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培养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产生极大的兴趣把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获取,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有相当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遵循审美的规律,通过多媒体教学多给学生感悟欣赏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能让学生视野更加开阔,引导其对艺术空间展开想象,进行美的比较。例如,《什么是美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名家名画、抽象艺术、生活写生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在分析谈论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教师再适时加入谈论,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得到结论“人类很多丰富文化、智慧都是通过美术的方式描绘下来的,以它独特的方式展示其美感,每一件美术作品都有闪光点,要从不同的审美角度去欣赏,还要善于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电教媒体在美术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其独特的优势优化课堂结构,为学生营造多样化、兴趣化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开拓其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兴趣。多媒体技术普遍运用的现今,多媒体辅助教学被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所认可,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广泛的资源让学生对缤纷的美术世界进行憧憬与幻想,使每个学生都能画出心中最美丽、最生动的画卷。

参考文献:

[1]朱研。电教媒体对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2)。

[2]陈小红。运用电教媒体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j]。中小学电教,2011(09)。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教育局教学仪器电教站)。

ps课程教学目标(实用18篇)篇十八

摘要:通过对高中学生及校领导的调查与访谈,发现学生自身体质健康状况与学校教育有很大关系,同时也发现学生在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及学校体育环境创建等方面还有待学校进一步加强,本文希望通过调查分析城市和乡村两类高中的课堂教学对体质健康的影响的分析,争取为学校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中学学生体质健康。

一、学校在学生体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是向学生宣传体质健康知识的重要园地。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衡量一个学生也不再是“以分数论英雄”,学生的视野也开始看到了书本以外的东西,越来越多的学生也开始关注体质健康。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城市和农村(乡)高中学生认为学生体质与学校教育有关的分别占46.7%和53.3%。占选项的第一位,其余依次是社会环境,经济条件和其它。认为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教育很重要的城市高中学生为68.3%,农村(乡)高中学生为51.7%。均占选项第一位,其余依次是重要、一般没有作用,且城乡高中学生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均无显著性差异;并且将安全意识、生活习惯也列为体质健康教育的内容。学生开始认识到学习文化知识与追求体质健康并不矛盾,两者可以协调统一起来。学生观念上的转变,及对学校在体质健康教育关注与认同,无疑更有利于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教育的宣传与推进工作。

学校是向学生传授增进体质健康相关知识的重要途径。体育课已不再是简单传授一些具体的运动知识技术,而是在传授运动知识技术的同时,也在向学生传达一种“健康”“运动”的'理念,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观念与态度,使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对人体各器官系统有一个初步了解,在学生进行运动技术学习的过程中使身体素质得到锻炼与提高,同时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与挫折,建立相互协作与信任等良好心理品质。从调查结果看,城市高中86.7%和农村(乡)高中85%的学生认为体育课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效果为“很有效”或“有效”。体育课已成为学生了解体质健康相关知识,掌握健身运动技能,使身心得到锻炼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其它社会健身机构所无法比拟的。

二、学校在体质健康教育中的局限。

学校体育教学的计划性是学生获得系统体质健康知识,掌握健身方法与技术的可靠保证,也正由于其计划性过强——规定了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进度及要达到的目标,反而制约了师生双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的计划性使得教师只能按教学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师只能是围绕教学计划进行,而学生只能是按照教师设计的组织教学形式进行学习,使师生自身优势及主观能动性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为了赶教学进度,许多内容只能是蜻蜒点水式的教学,形成学生为学习而学习,很难体会到学习与锻炼的乐趣,这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及自觉运用所学技术、技能进行体育锻炼是非常不利的,它制约着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向纵深开展。学校的硬件设施如篮、排球场,健身器材等锻炼设施是否完备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频率与热情。通过调查了解到,城乡高中都设有篮、排球场和乒乓球台这些基本锻炼设施,但其数目及活动空间等却有很大差异。我们知道体质健康包含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因素。就学校进行体质健康教育而言,除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外还可以通过开展讲座、板报、心理健康课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的宣传教育工作,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只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诸多因素之一。

三、小结。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体育课是学校进行体质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课外体育活动是其延伸和补充,它们为学校进行体质健康教育提供了时间,场地设施及专业技术指导等多方保障,学校对培养学生参与体质健康教育活动的兴趣,技能及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学校未能走出封闭式的教育模式,未能与学生家庭、社会建立起互为联系,互为补充的体质健康教育网络,也是目前学校体质健康教育事倍功半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建惠.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m].教育实践与研究(中版),2007,(11).

[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相关范文推荐

    汽车专业简历求职意向范文(15篇)

    汽车的种类繁多,有轿车、SUV、跑车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汽车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87

    奶茶店每日工作总结范文(18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本月内工作表现的一种总结和概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成绩和不足之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

    钢材委托加工合同范文(16篇)

    加工是现代工业化的重要基础,它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初学者而言,加工可能是一个复杂而陌生的领域,以下是一些建议和学习路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收款协议合同(精选22篇)

    通过制定合同协议,可以有效减少合作中的风险和纠纷,提高合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接下来是一些行业内常见的合同协议文本,可供大家参考和参考。甲方:(业主或租户)身份

    疫情的社会实践报告(汇总17篇)

    社会实践报告是展示自己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证明,也是对自己经历的一种记录和回忆。借助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如何写一份内容丰富、

    外包个人劳务合同(优质12篇)

    劳务所涉及的行业范围广泛,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培训、劳动力派遣等多个领域。劳务市场的发展和变化是影响劳务交易的重要因素,以下是一些劳务市场的研究报告,供您了解

    市人大代表述职报告(优秀19篇)

    述职报告的撰写应与工作要求相结合,注重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在网上找到了一些经典的述职报告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各位选民,大家好:自20xx年当选为人大代表以来

    公司投资后评价报告(模板18篇)

    投资是实现财务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帮助个人或机构增加财富积累。下面是一些最新的投资趋势和热门投资项目,供大家参考。做好党委报告工作,要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吸

    幼师培训总结心得体会(专业16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培训过程中的一次回顾,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提升空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一些优秀培训心得体会,供大家阅读和学习。能够参加20x年大武

    电网晋升申请书范文(14篇)

    申请书的撰写不仅要准确表达个人意愿,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写更多申请书,可以参考以下范文,从中获得灵感。尊敬各位领导:我叫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