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课教案和教学标准(通用23篇)

时间:2024-03-21 作者:LZ文人七年级美术课教案和教学标准(通用23篇)

教学工作计划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提供学生学习的指导和支持。在编写教学工作计划时,我们可以参考一些教育专家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理论,以提升教学质量。

七年级美术课教案和教学标准(通用23篇)篇一

一课时。

(1)提高学生对材料的美感和特质的感受力,培养学生发现并利用废旧材料创造生活用品的能力。

(2)通过欣赏使学生发现并利用废旧材料创造生活用品。

(3)使学生养成认真、热情、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强化学生环保意识。

发现并利用废旧材料的材质美创作一件生活用品。

使作品体现”使用、美观、环保的现代设计概念。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

学法:观察、探究、合作。

多媒体教学课件。

生活中所能见到的各种材料,如:各种纸材、饮料瓶、包装袋等。

所需相应的工具,如:剪刀、小刀、胶水、双面胶等与材料相应的工具。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猜谜游戏。

引出小制作—–钟表。

1、用什么材料制作成的?(纽扣、纸片、布……)。

2、想一想,这些材料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用废旧材料做的)。

二、讲授新课。

1、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分析书中作品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石头,铅笔,雪糕棍,饮料瓶盖,光盘盒……)。

2、用这些废旧物品制作有什么意义呢?(环保,好看……)。

小结:美观,有趣,环保,这些美丽的作品是怎样制作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制作的方法。

3、主要方法有:

(1)因形选材:先有想法,然后选择合适的材料。

教师演示笔筒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三.欣赏学生作品。

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利用不同材料制作的作品。

四.动一动手,用一用脑。

利用我们带来的废旧材料进行创造生活用品。

教师巡视辅导。

五.一起分享我们的收获吧!

1.作品是否用到废旧物品。

2.作品设计是否有新意。

3.作品是否实用。

六.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作品,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这节课能够养成环保和节约的良好习惯。

最后,愿每一个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每一个同学都有一颗热爱美的心灵。

每一个同学都有一双创造美的双手。

发现与创造。

主要方法。

因形选材。

因材造型。

七年级美术课教案和教学标准(通用23篇)篇二

以科学发展观、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xx)》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以实施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和五园建设为契机,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落实美术教学资料,提高课堂效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群众性美术活动,坚持普及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加强艺术教育的改革步伐,提高学生美术技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用心学习世界的优秀文化艺术,坚持用心进取、因地制宜、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使我校艺术教育再上新的台阶。争取用三到五年时间用心探索,使我校艺术教育有必须的特色和影响。

二、基本状况。

今秋本校初一有四个班,学生大约160人。透过初步摸底,该年级学生美术基础较差,主要原因是小学阶段没有专职老师辅导,学生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和美术基础知识。但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较高,这是学好美术的前提。在教学衔接上,困难比较大,所以教学定位宁低勿高,色彩常识、造型潜力等边教边补。要调动学生参与用心性。

三、方法措施。

1善于吸取传统教学精华,注意美术学科的特点,全面贯彻新课标,更新教学手段,引进多媒体教学,特高课堂效率。

2全面了解学情,既面向全体,也要兼顾个别差异,对于特长生和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明白。适当降低专业难度,提高全面素养,作好学科整合。

3照准抓手,一课一得,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知识传授、激发研讨和培养人文精神结合起来。重视交流评价和学生情感体验。

4课堂内外结合,学用结合,书画社经常性开展美术作业评选、书画展览等活动,营造良好艺术氛围。扩宽美术活动领域,开展外出采风、写生、摄影等。让学生感受茶乡的完美,在生活里学习美术,在生活中运用美术。

5用心参与教学研究,鼓励师生发表论文、书画作品、参加竞赛,教学观摩、争取研究课题,开发校本教材等。

6做好书画室建设、完善,做好美术器材充实、使用和保管。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xx年初审透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由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湖南美术出版出版的新教材。本册教材共有课文8篇。涉及到美术教学四大领域:

五、教学进度预估。

周次课序教学资料课时。

12一《你、我、他》2。

34二《我的故事》2。

56三《向日葵》1。

78四《梅竹的精神》2。

910五《花圃》2。

1112六《和平鸽》2。

1314七《灯与光》1。

1516八《门》1。

1718地方课程1到2节次。

考试1。

说明:按照部颁教学计划,七年级美术每周安排1节美术教学专题研。

七年级美术课教案和教学标准(通用23篇)篇三

基本状况分析。

一、学生现状分析:

作为刚刚步入新学习环境的新生,虽然他们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和学校生活,当时他们对新的学习环境还不是很适应。由于是初一学生,因此他们学习美术的用心性很高,用心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较好,但是学生年龄小、知识少,因此学生的视野狭窄,对美术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学生的审美意识较浅,没有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

本学期拟定十六课时的课程。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基本点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资料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在继承美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社会的近步与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突出时代感和地方特色。在结构上,以美术形式语言集中划分单元,淡化不同课业之间的区别,在传授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习得两方面的需求。

三、教材中重点、难点:

重点资料涉及到绘画创作和设计的资料,包括风景速写、绘画的色彩知识和应用等绘画技能和标志、海报、请柬、视觉传达等设计知识。

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和潜力,例如学生的绘画技能、学生的观察潜力、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最终到达自主欣赏和自主创作。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和了解西方绘画艺术,开阔学生视野,了解人体基本比例;进一步学习色彩知识和构图知识。

(2)、智力潜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基础造型潜力;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潜力。

(3)、思想品德目标:透过学习色彩、构图、制作等知识,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并用美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对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

主要工作及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新课程,走进新课程。

2、我认真地分析初中美术教材的编写特色及体系,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

3、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构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5、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

七年级美术课教案和教学标准(通用23篇)篇四

本册湘版教材的课目设计是单元设课,每一课目即为一个单元,教材共分8个单元,8个单元之间不存在知识的递进关系,而是有目的地选取不同的主题,每个单元需2—3课时完成。课的主题有:第一课《过去的日子》,第二课《桥》,第三课《绿洲》,第四课《中国结》,第五课《远古的呼唤》,第六课《星空》,第七课《运动》,第八课《我们的奥运》。

在版面的安排上与老教材和人美版有很大的不同,设置知识提示(用手指表示)、活动一活动二或活动三、并在单元后设置“评价推荐”、“资料库”、“学习大空间”三个环节,既保证课堂教学主体资料的完整性,又带给学习的完善的迁移途径,教师可灵活把握。教材加强了教学资料的情趣性,减弱学科性,教学资料以学生活动为主,并以个体的活动融合到群体之中。资料具有吸引力,以虚拟现实的手法,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也就是生活性、社会性、科学性、艺术性相结合。教材的资料选取更加广泛,涉及到视觉文化的广泛领域。不仅仅仅是素描、色彩、版画等。而是扩展到摄影、雕塑、现代设计、电脑、舞蹈、戏剧、影视剧本等。建立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表现的热情,以优美的情景诱发创造的动机。教材的安排给教师留有自我发挥和发展的余地,保留必要的弹性。

三、指导原则。

美术课程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主渠道,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为了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潜力,使学生成为有健全人格、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特制定本期教学计划如下:

四‘教学的重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是感受美术的乐趣,学会基本的绘画、工艺和欣赏的方法。

本册教材的难点是准备多种材料,并能制作一些美丽的中国结、原始头饰和设计作品。

五、完成任务的措施:

1、认真备课、上课。

2、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个性是每课前的材料准备。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到达最佳教学效果。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六、课时安排:

第一周:过去的日子。

第二周:过去的日子。

第三周:桥。

第四周:桥。

第五周:桥。

第六周:绿洲。

第七周:绿洲。

第八周:中国结。

第九周:中国结。

第十周:远古的呼唤。

第十一周:远古的呼唤。

第十二周:远古的呼唤。

第十三周:星空。

第十四周:星空。

第十五周:运动。

第十六周:运动。

第十七周:我们的奥运。

第十八周:我们的奥运。

七年级美术课教案和教学标准(通用23篇)篇五

为使初一新生更好地适应初中美术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特长,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特制订计划如下:

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发展健康个性,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全面地发展。

本册划分为五个单元,共17课时,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主要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第二单元:通过对校园环境、人物以及校园内各种活动的绘画表现,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并了解对相关环境、人物活动的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

第三单元:通过教室壁报的编排设计练习,加深对校园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热爱,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团结、密切合作的人际关系,体验和分享共同合作获得的成功与快乐。

第四单元:通过对学生装、校园环境艺术品的设计与模拟制作活动和校园规划模型的设计制作活动,创设人与环境的自然和谐情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的情感,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愿望,同时在活动中提高综合运用多领域知识、技能的能力。

第五单元:通过对几组常见的生活用品的欣赏和评述活动,启发学生积极关注生活中一些日常用品。

2.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经验,生活世界和社会、科学世界紧密联系。将学习美术富有时代生活气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3.不断吸纳先进的美术教学理论和方法,深入挖掘文本,借助资料分析教材,驾驭教材,对文章把握有自己独到见解,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冲实,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带给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

4.欣赏课部分,主要采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一定的欣赏方法,引导学生自觉的去感知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和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5.技能技法课部分,本学期将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将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学会制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七年级美术课教案和教学标准(通用23篇)篇六

1.学生能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简单的圆筒形、三角形、正方形及其变式。

2.学生愿意尝试借鉴某种形式,运用适当的装饰手法美化灯与光。

3.学生能有兴趣地表述对于灯光的情感,体验,尝试分析灯饰的材质、造型及装饰对于灯光的影响。

1.手工制作与民间工艺相结合的素质培养。

2.制作方法步骤及外观造型设计。

3.灯饰制作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性。

1.灯饰制作在表现内容上也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保证结构的正确性系统性。

2.在造型设计上受哪些因素制约,在制约中又如何去拓展。

3.好的制作如何去欣赏,分析好在哪里?它需要学生去发挥想象和创造,对于初中的学生,其作业的难度和要求要有一个定位。

1.用一定的欣赏情景导入,教师利用纸质灯饰设计与制作中出现的现象,提出合理的设计与制作要求。

2.在班级教学中分组进行竟赛活动,激活教学气氛,营造一个自由的气氛和空间。

3.结合灯光欣赏圆筒基本形的纸质灯饰引入情景,学习基本形的变化要点,鼓励从大自然、优秀造型艺术及民间美术造型中获取启示,教师总结在造型装饰设计及制作中关于材料、工艺的经验体会。

4.变化出富有特点并适于灯饰结构要求的造型,满足透光要求的纸质材料,发现适于设计制作灯饰的装饰形式。

5.选择、整理、综合、变化更多造型与装饰的形式,尝试灯饰设计与制作。

1)在纸材的选择上提供选择范围给予必要的提示。

2)充分考虑灯饰造型、空间大小、形状、高低、结构及发光之后的效果等要素。

3)学生灯饰作品有在变幻灯光下进行实物展示是本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特别注意用电的安全教育。

4)强化灯与人们的生活、感情的关系、感情的关系应注意光的不同效果给人的心理暗示。

1)学生:课前收集灯光图片(城市夜景)、简单纸制手工(小制作)、彩色硬纸板、剪刀、刻刀、铅笔及各种粘合剂。

2)教师:关于灯光的一些照片、灯罩图片、灯饰实物、多媒体课件。

第一阶段,学习阶段:

1)请同学们相互交流关于灯饰制作的相关图片,简单谈谈对制饰制作的感想。

2)欣赏挂图、照片、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共鸣。

3)根据挂图、图片、以四人为一小组,畅谈灯饰作品的形、色、质感,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便于理解掌握。

4)融以游戏的方式,观摩和触摸各种灯饰实物进行感官体验,获得关于材料、造型、制作工艺的经验性认识。

第二阶段,指导阶段:

1)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你生活周围的。

灯,如:路灯、吊灯、壁灯等等,说出它们的造型、形式及材料有哪些美学及实用价值,跟你要制作的灯饰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2)介绍纸制作灯饰的材料运用及多种造型选择,灯饰设计的主要形式: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多变组合形等,每个形状的灯饰适合于不同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关注自然界、民间美术及优秀造型中的形与色,从中借鉴、发现、综合、整理、转化出适于设计制作纸制灯饰的形式语言。

3)纸制灯饰的主要特点:造型冼炼、生动、简洁明快、适易掌握、美化环境。

第三阶段,制作阶段:

1)了解灯饰的艺术特点与功能,借鉴优秀建筑和民间美术相联系,分析造型艺术可以进行几个形体组合、充分发挥联想。

2)善于师生交流制作灯饰的感受,调查生活中与灯有关的内容。

3)用自然硬质媒材或人工硬质纸材,通过折压造型、切割变化、粘合成型、折起调整、整理组合等技法进行立体造型游戏。

4)用单色和彩色纸材,采用折、剪、刻、拼、帖等方法进行以立体构成为主的练习。

制作过程演示:

第一步:用铅笔在彩色纸制板上轻轻画出你所要折叠的图案。

第二步:用刀刻出所要折起的部位,刻掉透光部分的图案纹样。

第三步:用透光纸(白色、彩色均可)在里边粘帖整理。

第四步:按开始时刻出的部位折起调整、整理成型。

第五步:把备用灯具准备好,接通电源(注意安全)把制作好的灯饰放在上面,照明使用。

1)在寻找纸质材料时注意了哪些材料特性及实际使用中的效果如何?是否积极参与立体造型游戏活动。

2)是否对媒材的形与色感兴趣,发现并收集身边可以用于立体造型活动的废旧材料及对材料的联想。

4)你认为自己制作的灯饰在什么样的条件、环境下使用更合适。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展开自评和互评、教师综合评价。

2)师生共同总结设计与制作的新知识、新结论。

3)选出好的灯饰作品进行灯光演示,同学观摩教师给予肯定。

七年级美术课教案和教学标准(通用23篇)篇七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担任初一、初二的美术教学工作,先将本学期初一的美术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基本情况分析。

作为刚刚步入新学习环境的新生,虽然他们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和学校生活,当时他们对新的学习环境还不是很适应。由于是初一学生,因此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很高,积极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较好,但是学生年龄小、知识少,因此学生的视野狭窄,对美术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学生的审美意识较浅,没有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

本学期拟定十六课时的课程,分为五个单元教学:第一单元艺术——心的耕耘美的收获;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第三单元校运会上展风采;第四单元校园艺术节;第五单元聚焦视觉清晰传达。

第一单元《心的耕耘美的收获》,属于欣赏与评述课。

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是造型与表现即绘画训练课。

第三单元《校运会上展风采》,介绍的设计方面的知识,包括标志设计、吉祥物设计与制作、奖杯奖牌设计制作。

第四单元《校园艺术节》,还是以设计为主,包括海报设计、请柬设计与制作、面具设计与制作。

第五单元《聚焦视觉清晰传达》是对设计中的视觉媒介进行信息表现和传达的设计进行欣赏和评述。

重点内容涉及到绘画创作和设计的内容,包括风景速写、绘画的色彩知识和应用等绘画技能和标志、海报、请柬、视觉传达等设计知识。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和能力,例如学生的绘画技能、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达到自主欣赏和自主创作。

1、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新课程,走进新课程。

2、我认真地分析初中美术教材的编写特色及体系,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

3、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5、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

七年级美术课教案和教学标准(通用23篇)篇八

为使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通过对本册教材的深入研究和分析,特作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总体目标:

从学生身边环境熟悉的事物中发现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观察、记忆、想象表现生活中有特色的环境,体验生活的情趣,提高绘画表现技能,学会装饰,美化生活,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设计、想象、创造的能力。

要求:实际是基础,想象是延伸,教师要用正确、健康的审美观来引导和影响学生,培养文明、朴素的观念,让学生沿着一个健康、文明的审美轨道创新、开拓,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四大领域:造型表现领域,设计应用领域,欣赏评述领域,综合探索领域。四类中仍以“造型表现领域”为主要教学内容,约占总教学量的三分之二。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根据上学年级执教时对他们的了解,优秀生约占5%,差生约占3%,其余学生均为一般水平。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授本册教材所面临的困难性和重要性。

(二)教材情况分析:

本册教材共14课,通过美术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为宗旨,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业类型主要分为造型表现课、设计应用课、欣赏评述课和综合探索课四大类。

1、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2、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3、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4、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美术教学,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为适应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造型表现课:通过画、剪、撕、贴等方式,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设计应用课:通过尝试各种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想想、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欣赏评述课:通过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感受,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综合探索课: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

四、教学措施:

课堂上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开阔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择的功能,推行发展性评价,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中学习,在玩中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一)教师方面:

做学生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思考、去探索、去讨论、去创作,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展示作品。

(1)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制作教具。

(2)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学生更多的创。

造空间,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大胆创造,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绘画兴趣。

(3)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4)灵活改进示范过程的传授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5)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少而精,并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

(6)拓展教学思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学生方面:

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及所学知识,动脑筋制做作品,学会合作,并妥善保存自己的设计作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阔视野,增长社会经验。

五、业务学习及其它方面:

作为美术教师,应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对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多研究新的美术动向,阅读和学习美术教学的有关资料和先进的教学经验,大胆尝试,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多种工具材料进行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获得感知、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技术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积极开展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加强对学生特长的培养和训练。

六、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0、格尔尼卡1课时。

1、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1课时。

2、手绘线条图像——立体图像的表达1课时。

3、同类色与邻近色1课时。

4、色彩的对比1课时。

5、色彩的对1课时。

6、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1课时。

7、中国画的笔墨情趣1课时。

8、写意花卉1课时。

9、几何形体的联想1课时。

10、策划一次出游活动1课时。

11、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1课时。

12、文化衫的设计制作1课时。

13、用相机记录我的旅行1课时。

14、如何欣赏雕塑作品(选修)。

15、综合练习1课时。

16、潍坊风筝艺术1课时。

17、纸鸢满天飞1课时。

18、一枝一叶总关情1课时。

七年级美术课教案和教学标准(通用23篇)篇九

本课概述:

本课和平鸽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公益招贴画的设计方法,设计要素和形式美的要求,初步掌握平面设计招贴画和平鸽的一般规则。

招贴画是现代平面设计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集中反映了现代文明的一个层面。公益招贴是其中―种,本课以公益招贴为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激发学生关爱生活的情感。

在教学设计中将本单元教学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以和平为主题,联系实事,用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并思索如何表达自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感情,从而引入和平鸽这一标志性形象。通过欣赏描绘和平鸽的绘画或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表现和平题材,展示和平题材招贴画,注意图形选材和主题表达之间的必然联系,引导学生分析构图与主题表现、形式美感的联系,具体观察图形大小、位置、色彩的处理,并尝试改变招贴画图形的位置形状、大小或颜色,创造新的画面,体会构图的魅力。最后合作完成一幅表现和平主题的招贴画。

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根据主题谈创意,培养良好的设计思维方法,收集文字图形资料,组合筛选,提炼加工,并用简单可行的方法制作完成,如剪贴等。展示优秀简洁的招贴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大小位置、色彩处理与主题立意的关系,明确招贴画的设计要领。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加强学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

2.技能目标:

了解公益招贴画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以及招贴画的设计方法、设计要素、形式美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思维方式,促进设计意识的形成;学生能用简洁的造型语言设计主题招贴,初步学会合理控制画面的构图及色彩等知识。

3.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并在此过程中掌握表现的方法与技能。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准备:

1.(cai课件)战争视频片段、和平鸽图片资料、表现和平主题的招贴画、图形移动面板。

2.学具准备:剪刀、胶水、彩色纸等。

二、教学重点:

招贴画图形的选择与构图。

三、教学难点:

招贴画中图形大小位置的处理与主题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

(cai:伊拉克战争场景及战争带来的.灾难)。

2.讨论:用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热爱和平的情感。

(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用正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3.欣赏:毕加索的《和平鸽》、《和平之人》;介绍画家毕加索。

4.展示介绍招贴画。

5.讨论几幅招贴画的主题与选材的关系。

讨论:画面有些什么形象,它们在表现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传达了怎样的主题?

想想可采用什么方式制作更简便。(剪贴)。

活动一:尝试改变招贴画的图形大小位置,创造新的画面。

将剪好的图形在底版上移动,体会不同构图的视觉感受。

观察:毕加索《和平鸽》、《和平之人》;田中一光的《和平》及吕锦源的《和平运动》四幅作品,主题与形象的选择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cai循环展示相关画面,配轻快的背景音乐)。

7.随堂评价:小组交流作品创意,相互评价构图的独创性、整体的视觉感受等。

8.课外链接:注意观察生活周围的街头招贴、广告牌、电视广告等,将印象最深的一幅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

一、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优秀简洁的招贴画图片等。

2.学具准备:各种颜色的色纸、牛皮纸、报纸等,胶水,剪刀。

二、教学重点:

招贴画的构思与创意。

三、教学难点:

多点切入表现主题。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交流自己记录的招贴画,谈作品创意与构图的关系。

2.多点切入表现主题。鼓励从不同角度思考,表现出不同的画面意义。例:“关注老人”主题,都以“拐杖”为素材,却呈现了多角度的创意。

学生交流:谈几幅相关作品的不同主题与形象、构图的变化关系。

体会招贴画的设计要领:简洁明了、构思独特巧妙。

3.设计过程:

画草图(捕捉“灵感”,记录瞬间思绪,选择最佳创意)。

选取合适的表现方法(结合招贴画简洁明了的特点,突出剪贴的表现方法)。

设计制作完成。

4.讨论、探究、发现生活中值得关注的各种问题。

5.学生活动:用色纸、牛皮纸、报纸等,以剪贴的形式设计制作一幅公益招贴画。

6.评价:布置班级招贴画展览,学生充当宣传解说员。

相互评议最佳创意、最佳宣传解说员。

通过学习,鼓励学生将对社会的关注转化到自己的行为当中去。

课堂评价:

1.积极参与讨论,关注生活,寻找招贴画的表现主题。

2.根据主题多点切入构思创意,利用简洁的图形制作招贴画。

3.评价表:

立意健康构思独特主题突出构图协调图形简洁色彩鲜明。

4.评价形式以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对于好的创意和构想要及时指出和表扬,鼓励大胆表观。

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关爱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选择范图以简洁平涂为主,借助游戏的形式,感受图形大小位置、构图与主题的关系,认知形式美法则。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思维方式,突出多点切入主题,鼓励求异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表现。

4.联系实际,课内外结合,可尝试使用平面设计软件设计制作。

七年级美术课教案和教学标准(通用23篇)篇十

课题: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5课花圃。

制作人:。

教学准备: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5课花圃。

学生:课前收集自己喜欢的各种花卉的图片、铅笔、橡皮、黑色水彩笔、签字笔、水粉或水彩颜料、毛笔、剪刀或刻刀、。

教师:多媒体课件(花卉图片、描写花儿的文章、关于花的歌曲)、相关花卉的网站、用彩纸和白纸编成的花圃底版。

单元目标;

1.通过对花卉图片的欣赏、学习,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关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了解点线面的画面组合,运用黑白的表现方法进行花卉图案设计。

4.能够较好的运用镂刻或其他制作技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

5.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评价:

1.能否找到相关的花卉资料,并能够谈出花卉的象征意义;是否了解图案的变化规律,并运用点线面的组合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1)。

2.是否明白形体的有趣置换,能够谈出自己匠心独具的设计方案,并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2)。

设计构思:

花,是植物最美丽的生命形态。它代表着美好、幸福、繁殖……它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花卉的造型天生优美,色彩绚丽,人们根据其生长结构及其形态特征展开联想,赋予了不同花卉以不同的象征意义:傲雪凌霜的梅花表示坚毅;体态丰满的牡丹表示富贵;冰清玉洁的荷花表示纯洁;色彩浓烈的红玫瑰表示爱情;梅、兰、菊、竹以其坚韧挺拔的气质和高雅飘逸的品味被誉为代表中国古代文人的“四君子”。

随着时代的推移,花卉作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愈加愈显示出她的审美价值和无穷魅力。每逢佳节到来的时候人们会以鲜花表示祝愿;朋友生病时,我们会以鲜花表示慰问;与心上人约会时鲜花可以表达心中的爱慕;缅怀故人时,鲜花又代表了思念……我们的家里总会留有一支花瓶,不时的插满鲜花,让居室满堂生辉,哪怕是一支小小的吊兰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

从古至今有无数的画家将花卉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题,而在今天的社会花卉也越来越多的以图案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所以让学生们认识花卉、了解花卉并用自己的创作意图来表现花卉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方面,而懂得在生活中运用学过的绘画技法装饰我们的环境则是关键。

所以根据《花圃》这一课的框架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进行。前一节课从花卉图片、花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导入(利用问题导入法),引申到花的基本骨式、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利用黑白装饰画的方法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后一节课从花圃这一概念直扣主题(游戏导入法),带领学生运用形的置换的方法,采用镂印等不同形式进行彩色图案的制作,并利用集体的智慧拼贴出一个大花圃。

教学要求:

老师:播放老师准备好的课件资料,通过欣赏五彩缤纷的花卉图片,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展示各类范画,启发学生思路,让学生从范画中寻找设计思路和绘画方法。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花卉图片,各自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花以及这种花的象征意义。在了解花形的基本规律,概括出其骨式与瓣形的基础上,将花瓣置换成新的形状,赋予花的图形以新的意义。分别采用黑白和色彩两种表现方式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创作过程中注意点、线、面的结合运用。在拼贴花圃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形的有趣置换、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色彩的鲜明搭配和简单的镂印技术。

老师从网站上下载了一些花卉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看呢?

(进行课件第一张幻灯片的播放,配有音乐或解说)。

你最喜欢的花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进行一个小型的心理测试:花与性格的关系)。

你能说说看花卉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吗?

(这一提问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总结出来)。

二、讲授新课(欣赏、分析)。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花卉的照片,现在大家再欣赏一部分图片,欣赏的'过程当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图片(播放第二张幻灯片,欣赏艺术作品特别是图案中的花卉形象,配音乐)。

1、你知道这一类的作品在艺术的范畴中我们称之为什么吗?――图案(“图”图样、图形、图稿;“案”方案、专案;狭义:装饰性纹样;广义:实用性与表现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案。)。

2、请思考花卉图案与花卉照片有什么不同之处?(写实与概括、具象与抽象)。

(学生的回答中会不时的出现特征、夸张、变形、想象、比喻等词语,老师在倾听学生回答的时候抓住关键词,将变化的规律引导出来)。

4、分析讲解变化规律:

首先将变化的五条基本规律列出来(第三张幻灯片)。

a、简化归纳b、添加组合c、夸张变形d、分解构成e、象征寓意。

然后出示各种进行了不同变化的图片让学生分析该图片属于何种变化,为什么?(第四张幻灯片)。

根据学生的分析识别,老师抓住其感兴趣或难以解决的某一项规律予以扩展。在此我将夸张变形作为本课的重点:(第五张幻灯片)。

b、局部夸张: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舍弃其他不重要的细节,突出表现其某一主要特征,使整个画面达到画龙点睛、言简意赅、主题鲜明的效果。

c、形体夸张:突出夸大其外形特征、省略局部或细节,使其更加趋向于流线、严整、壮丽、秀美,使形象特征更加强烈鲜明。

d、动态夸张:落花流水、花开花落、春风杨柳、秋风落叶、雨打芭蕉、雪中红梅、蒲公英的飘落等的动态描写,恰当的夸张其动态特征,就能够表现出独特的情调和意境。

5、花卉变化的表现方法。

花卉图案有很多种表现方法,你能够说出几种?本课主要学习黑白表现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范画体会点线面在黑白装饰画中的运用(第六张幻灯片)。

现在我们了解的花卉变化的规律,那么我们使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来表现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图片仔细体会这些画面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黑白;点、线、面及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三、课堂作业:(活动、实践)。

请同学们利用刚才我们所欣赏到的黑白的表现方法综合运用点线面三元素,按照图案的变化规律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每位同学发给8×8cm的小纸片),并将设计好完成的作业贴到黑板边上老师提前准备好的花圃底版上。

作业要求:a、符合花卉变化的某一项规律。

b、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c、黑白或单色图稿。

(课堂作业的过程中老师除了要不停的巡视之外,还应适时的将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问题进行集体讲解,以及学生中比较好的创意进行及时的展示和表扬,这样既有利于激励创意独特的学生更加认真的完成,对其他同学也是很好的鞭策。对于巡视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也可以鼓励其他同学予以回答或让其他同学为其出谋划策,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调动所有同学的智慧,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花圃的底版造型采用花瓣形或圆形,这样不仅在形式上给学生以焕然一新的感觉,还可以留有不规则的边角,鼓励、动员学生来进行边角的设计,学生就会产生新奇的感觉。)。

四、课堂小结:

七年级美术课教案和教学标准(通用23篇)篇十一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和动手相结合。

教学方法:讲解、欣赏、观察、比较和练习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

通过线造型素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结构线表现物体之间的比例、轮廓、体积、对比、远近、方法和透视等的作画方法,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能力,发展窨造型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线造型的功能和线造型素描的步骤。说明物象形态内部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处部形态的面的性质。

难点:运用结构线刻画物体内部和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

第一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学具:软芯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的准备(2)。

(3)导入新课线造型素描作品数幅和明暗素描作品数幅,(4)给学生欣赏、鉴别、然后讲解。

设问:线造型的素描和明暗素描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5)讲授新课。

1.线造型素描的特点及线的造型功能。

线造型的素描图是通过线结构的运用,直接体现和暗示物体的体积、远近、方位和对比等牲,表现出物体内外部组合关系及前后左右的空间状态。

线造型素描剔除或减弱明暗色调层次,强调物体本质的实在的形体结构,所以表现物象的效果明确、肯定、清晰和刚劲有力。

线徒刑素描是以线徒刑的方式研究自然的造化和物象的结构,线的造型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表现物象的外形轮廓,(2)勾画形体的边界。

(3)表现物象的内外结构、空间位置、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关系。

(4)表现物象的虚实关系、明暗关系及体积感。

(5)表现物象的势、力、节奏、韵律感,(6)抒写人的.情趣,(7)气质。

线造型素描不但可以在美术专业方面方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以图解形式适用于理工科专业中,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徒刑技能服务于设计,在建筑、园林、工业设计等图纸绘制上,结构线的徒刑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设计手段,广泛适用到现代建设的各个产生领域中。

1、立方体与圆柱体。

(1)立方体(对照立方体框架模型分析)。

立方体是一切形体的基础,它的结构是由大小相同的六个正方形平面,按照垂直关系而构成的。

圆柱体是以长方形的长边为轴,旋转360。而构成。也可以说是由无数个相同的圆面叠杨(如硬钱币叠成一圆柱体)。

教材p14上图,立方体与圆柱体结合图形是说明立方体内可以产生一个圆柱体,圆柱体在立方体内的构成是以一个正方体的二分之一边为轴,以立方体一个面的中心点为圆心,旋转306而成。圆柱体的立体感可通过顶底面的透视圆面体现。

(6)作业要求。

1、临摹p14立方体和圆柱体范画。

2、用3b、和6b铅笔作画,3、要求表现物象透视准确,4、结构清晰。

(7)课堂小结:

选出一部分作业讲评,指出优缺点,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

第二课时。

(1)教具和学具准备(2):

教具:1、立方体的切挖模型;2、用泡沫塑料做两个相等的长方体模型,把它们拼在一起是一个立方体;3、大幅基本形体切挖挂图;4、能进行切挖的软性固体材料。

学具:萝卜、柑桔、苹果、肥皂、泥巴等软性材料;2、小刀、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切开成为两个长方体,然后将这两个长方体可以拼叠成各种造型(用二个长方体拼叠演示)。

切去立方体的八分之一,首先找出立方体三个相邻的面的面中心点,并把每个面分成四等分。然后将三个相邻的四分之一等分垂直切去。

用泡沫块做一个立方体,切去八分之一,被切去部分仍可嵌入原处,以便演示,并用红色在立方体相邻的三个面上画出垂直水平线,切去后的截面用三种色区别,(自制模型进行演示)。

2.圆柱体、球体、锥体的切挖:

用较规范的萝卜、桔子或苹果及橡皮泥等到物,在课堂进行切挖示范,揭示圆信体、球体、锥体被切去一部分后的结构变化,并挂出以线徒刑的切挖结构图。

(8)作业要求。

作业一:临摹p/15四种基本形体切挖图。

作业二:可任选一种基本形体作切挖练习,如立方体可用肥皂块、泡沫块等;圆柱体可用萝卜等;球体可用柑桔、苹果等。将切挖后的伤口放在课桌上进行写生。

要求运用虚实、轻重不同的线条描绘声绘出对象的内部与外观铁组合关系。

课堂小结。

对切挖练习及以线造型写生较好的作业进行表扬,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布置下堂课的准备工作。

第三课时。

(1)教具和学具准备(2):

教具:大幅《口杯与肥皂盒》步骤然图范画一张。口杯与肥皂盒三组静物。

学具:4b或6b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3)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

(4)复(5)习旧课,(6)导入新课:

通过前二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两点认识:

(1)物体的外观形态特点,(2)都取决于它的构造特点。

的结构形式、组织、联结起来,构成物体的外部形态。

物体的外观形态只有借助于光的作用才能显示出来,然而,线造型的素描特点不是借助光的作用所产生的明暗形态来刻画物体的结构体积,而是用结构线来表现物体的内部与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所以,了解物象形态的构造形态的构造特点和外部形态的面的性质,是画好线造型素描的关键。

(7)讲授新课。

板书:口杯与肥皂盒。

线造型的素描步骤(结合课本p16“口杯与肥皂盒“进行讲解):

(1)面对写生的物体,采用剔除或减弱明暗光影的方法,从整体出发,观察和找准物体的基本形,用线和点标出,并注意画面构图。

(2)用辅助线画出物体的大体轮廓,形体结构,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空间位置。

(3)用线准确地刻画出物体的内外部结构关系、透视关系、体积感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空间关系。

(4)调整修改,使画面效果完整。

3、透视法则的运用(结合范画讲解)。

平等透视法则,成角透视法则和圆形透视法则应结合步骤图渗透讲解,不宜过多涉及透视知识。

5、作业要求。

要课作业可安排写生“口标与肥皂盒“,也可临摹课本16的范画。用软芯铅笔作画(4b或6b),作业要求轮廓比例基本准确,构图适当,透视准确,并能初步运用不同线条表现出物体的内外组合关系和窨立方体形态。

七年级美术课教案和教学标准(通用23篇)篇十二

了解用相机记录旅行的表达方式和意义,学着用摄影表达旅行中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用摄影的手段丰富自己的生活,学习摄影欣赏和评述,形成摄影的基本素养。

重点:用相机记录旅行的内容和方法,

难点:用相机记录旅行的内容和方法。

:启示法、观察法、讲授法。

:课件。

一、导入:

出示各地旅游景点的照片,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喜欢哪一张照片,为什么?并分析图片中展现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特点,说出自己的'感受。

二、相机记录旅行的优点:

用相机记录旅行,会留丰富的、真实的影像资料和图片,可以帮助我们去回味山河美景与风土人情,汇集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也可以作为进行其它类型美术创作的素材,使我们从中获得灵感。

三、演示相机使用流程及使用方法:

四、取景要求:

1、构图要突出主题。这就是说,一张照片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内容。取景不能过于杂乱,画面要简洁,主次分明,而且对主题的位置、方向,在画面上要作合理安排。一张照片的主题,一般不能放在正中,可放在井字格两线交叉点上的四个黑点位置上。

2、注意画面上的平衡性。照片画面不可一头重、一头轻;不要一边大、一边小;一边多、一边少。应当在人们视觉上相对平衡。

3、要注意画面的稳定性,我们必须给画面下一个稳定的感觉。也就是说,在取景时必须将水平线、地平线等安排在水平位置,面对于地面垂直的物体,如建筑物、电线杆等,应该使它们垂直于照片底边,否则照片就会不稳定,这是值得注意的。

五、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同一主题不同视角和风景的照片分类,并说出各自表达内容的特点。然后,将已归类分组的照片用富有变化的板式粘贴在自己个人相册和小组展板上,配上适当的图文,装饰完成。

六、作业展评:让学生相互评论和自我评论。

七年级美术课教案和教学标准(通用23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风景绘画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绘画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点:运用透视规律表现自己喜欢的校园,体验美术创作的快乐。

教学难点:可以正确的将透视理论以及情感融入自己描绘的作品中去,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示法,启发性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过程:

一、认知、激趣。

教师: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感受诗里面的美景,想象一下这会是那里的风光呢?

(学生回答)。

对很好,同学们已经猜到了这是我们最熟悉的环境,哪呢,我们的学校风光。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诗歌描写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从而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为新课的导入埋下伏笔)。

校园是我们心中一座照亮求知路的灯塔;是我们同学之间的桥梁;是万千学子展露才华之地;更是我们心中最美的画卷。下面呢,让我们一起走进36中,欣赏她如画般的美景。(播放幻灯片)(设计意图:通过校园风景照片展示,让学生从另外一种视角直观的欣赏校园,发现身边的美景,了解不同角度看到的景色不同,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尝试描绘我们美丽的校园!(板书课题)。

二、探索、整合下面老师呢就带大家做一个小游戏,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请你快速的画出,你脑海里印象最深的校园,拿出纸和笔,不要要画的很仔细,脑袋里想到什么就画什么,计时开始。(学生创作)好停,都完成了吗,我们找几个同学的作品,简单的来看一下,(将学生作业展示在黑板上)同学们说一说这几张作业都有什么问题没有?(学生回答,作品太平面了)哦,其实这几张都存在这个问题,那你想不相信老师能变个小魔术,就在张张画上添上几笔就能让他有立体感(学生答不相信)那就让你见证奇迹,我们看啊(老师拿红笔修改)好我们虚着眼睛看一下,是不是有立体感,那么我们使用什么方法变得呢?这呢就是运用了透视的原理,透视主要分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今天呢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其中的一种,平行透视。

(设计意图:使用即兴作画的游戏方式,挖掘学生的内心,使其初步尝试绘制风景,并可以使老师和学生发现其中的问题,继而引出本课的重点——透视原理的应用)。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主动、积极,内在自我与外在环境实现了有效沟通,创新能力在评价交流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肯定,并从中得到了自信心。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在学生发表意见时老师认真倾听,在学生产生困惑时,老师适时点拨、指导,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这堂课当中我运用边讲边问、启发思考、集中注意、师生共同参与,强化了师生互动教学过程;精心组织训练,小步快进,当堂反馈,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课内。

七年级美术课教案和教学标准(通用23篇)篇十四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多彩的学习生活》第二部分:《校园伙伴——人体的结构与比例》。设计本单元的目的在于立足贴近学生生活的校园,培养学生对校园的感受,增强学生对学习生活、校园生活的热爱。本课“校园伙伴”单个人物写生,是为后面“在校园中健康成长”这一课题作美术知识技能储备。

学生能以线条的方式进行绘画表现,但在本课之前,对人物速写知识所知甚少。有1/3学生刚从乡下来到我校就读,包括县内的学生,在小学大多老师并没有给他们上过“三停五眼”。故本课决定分解成四课时进行。第一课时重点让学生了解人物头部的比例,观察人像头部特征,感受优秀作品中线条的表现,然后临摹老师黑板头部画或者根据人物摄影图片作写生(尝试),第二课让学生了解人体不同姿态的比例,学习“活动二”的内容。

1、了解人物头像比例,进行头像绘画练习。

2、学会写生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和造型能力。

3、兴趣点:观察表现性格特征各异的同伴。

4、通过人物头像写生练习,感知人物头像的脸部表情和特征,体验生命的可爱!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重点:学习绘画的.观察方法,提高绘画技巧。

难点:如何改变不正确的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

一、通过摄影与绘画导入:(板书课题)(6分钟)。

1、欣赏各种人物的不同表情特征(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男女老幼“不同伙伴”的特征。)。

2、欣赏学生和老师的速写人物画、艺术大师的人物速写作品。

让学生谈感受(主要是绘画中,对线的艺术感受)。

二、人头比例学习(10分钟)。

放人头比例示意图像。

学生活动:

1、让一个同学上讲台,班长以此同学做模特,带领全班同学做“手量一半”(是眼睛部位)及“手量三停”操。(左手掌平盖于头顶,右手掐指量)。

2、让每小组分别推荐一名同学上来画找头部一半的位置。

3、另派一名同学上来画找出“三停”的位置。

(让全体学生在下面观察发现,并找对错。)。

4、请一个同学上来当模特,让全班同学观察模特和老师的“五眼”是否一样?

师生活动。

1、教师同学共同总结出绘画观察的方法和步骤:(型先大后小,线先长后短……)。

2老师在黑板画出一正面人物头像(师在黑板上演示绘画过程,让学生看着并与师共同说出绘画步骤。)。

三、作业练习(18分钟)。

1、学生临摹老师画的人物头部像。

2、照课本人物图片或自己及同学校卡头像绘画。

四、作品展示(3分钟)。

学生互评,老师点评。

七年级美术课教案和教学标准(通用23篇)篇十五

教学目的:

.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欣赏星空,感受星空的美丽;了解星空的有关知识;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2.用各种表现手段从美学的角度去创造星空。

3.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生活的情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讨论、表达等活动。

教学重点:

从审美的角度欣赏星空;善于探究,善于表现以及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教学难点:

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创造性地表现星空。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星空的图片,寻找有关星空的知识和有趣的故事。

学具:

水彩,油画颜料,常用笔具,纸等。

组织教学: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然后开始进入教学。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6课内容,美丽的星空。(出示图片)教师:我们来欣赏一幅照片,教师小结:各种形态的行星、闪烁的星星、一掠而过的彗星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图片,使我们感受到星空的美丽,那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是通过什么手段取得的呢?学生:天文望远镜、人造卫星等……教师:是啊,人们利用这些现代高科技手段,获取了大量丰富的视觉形象,激发了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的灵感,可以说现代艺术离不开科学科,学为艺术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学生做画,(表现方法不限)教师巡视指导。

点评学生作品。

总结:

同学们,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多观察,多想象,多动手,我们就会创造出许多的美。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你们的手让美永远留在我们的身边。

七年级美术课教案和教学标准(通用23篇)篇十六

1、说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从走进色彩、寻找色彩、观察色彩和体验色彩中让学生认识和感受色彩的魅力。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多种色彩活动,初步感知色彩情感。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学会选择和运用色彩特性,能熟练大胆地表达和应用色彩来表现思想与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爱国主义情怀,促进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3、说教材的重点、难点:

(1)重点:不同色彩引起不同的心理联想和情感体验。

(2)难点: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利用色彩情感特性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4、说课时安排:本课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第二课时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色彩的特性并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里,我将以第二课时作为我的说课内容。

初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色彩基础知识,所以本课对色彩的产生及原理不作重点介绍。本堂课将在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色彩情感的应用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感受体验色彩情感,引导学生发现身边色彩的神奇和魅力。

(2)自主探究法: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评价,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热情。

遵循“学为主体”的原则。(解说):让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审美能力。

本节课教学由以下五个环节组成。

(一)创设情境,认知色彩情感。

首先,我先播放下面这段视频为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播放结束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威武的国庆方阵再次呈现在我们眼前,最为吸引人的莫过于方阵中绚丽多变的色彩。请哪位同学说说你对视频中的色彩感受。”根据学生回答,我作出归纳:红色方阵带给我们热烈、喜庆,欢乐的情景,黄色方阵又带给我们成熟的丰收景象。而这样的感觉就是色彩所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色彩的情感世界!

(二)自主探索,感知色彩情感。

“什么是色彩的情感呢?”通过设问,引出色彩情感的含义,即:色彩的情感是指色彩能够表达感情,或者说人们观看色彩时所产生的某种情感反应。

接着,我通过展示下面这两张图片,向学生提出问题:“照片中的红色军服和蓝色军服带给我们什么样的色彩感受?”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作简要小结:红色的军服给我们青春亮丽的感觉;蓝色的军服给我们清新干练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就是色彩的情感反应,这种反应是人们通过长期积累的社会经验和丰富联想而产生的。根据这一理论,再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当人们看到红色的时候,会让我们联想到哪些事物呢?”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我边总结边展示课件:火红的太阳、熊熊的火焰、浪漫的玫瑰、飘扬的红旗接着我再阐述,对于中国人而言,“中国红”已经成为一个特有的名词和概念,在西方,说到红色就会使人联想到中国。如:红色的灯笼、红色的中国结等都会使我们有一种热烈、喜庆、吉祥的情感体验。

接着,我再通过画面讲授黄色带给我们的联想和情感体验。在众多色彩中黄色是最明亮的色彩,看到黄色我们会一下子联想到柠檬、油菜花以及明媚的阳光。因为黄色的灿烂和辉煌,画家梵高笔下的向日葵才显出旺盛蓬勃的生命力和画家对生活的热烈渴望。(播放梵高《向日葵》)黄色还是古代皇帝的专用色,无论是龙袍还是皇宫,都给人金碧辉煌的贵族气质。此外,黄色又是引人注目的色彩,交通标志上的黄灯、学生的黄帽子都给人警示危险和体现注意的情感体验。

接下来,我将对红色和黄色作一个小结:这两种色彩会让我们联想到火焰、阳光等事物,而这些事物又给我们温暖的感觉,所有我们将这类颜色称为是暖色。“那哪些颜色是冷色呢?”通过学生讨论回答,引出蓝色。

蓝色通常会让我们联想到碧蓝的大海、湛蓝的天空以及无边无际的`宇宙。蓝色会给我们凉爽、沉静、理性的色彩情感体验。医学家曾发现:当高烧狂躁的病人住进这样的蓝色调的卧室时,情绪会很快稳定下来。此外,清冷的蓝色调也常常是画家笔下钟爱的色彩,如这幅毕加索蓝色时期的《悲剧》则带给我们悲凉、贫苦、惨淡的情感体验。

以上环节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了解了红、黄、蓝这三种色彩在不同方面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学生已经对色彩的情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将让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总结出橙、绿、紫这三种色彩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

然后我通过下面的表格总结出本节课的内容:(课件展示)。

以上都是我们讨论的有色系的内容,除了红、橙、黄、绿、青、蓝、紫之外还有其他很多种色彩,相信大家都有自己偏爱的颜色,请几位学生说说你喜欢什么样的颜色,并说出理由。在学生的回答中,我再次总结:据说对于不同颜色的喜好还能代表不同的个性呢:比如说喜欢红色的人热情、果断、勇敢,性格比较外向;喜欢蓝色的人冷静、沉默、忧郁,性格比较内向。

(三)综合练习,表现色彩情感。

这一过程主要是以学生课堂练习为主,我将布置以下作业内容:

1、给自己的房间设计一种你喜欢的色调(事先给出素描设计稿);(学生作业展示说明)。

2、选择下面任何一个成语用色块来表现你内心的感受。(作业展示)(花红柳绿、骄阳似火、霜天红叶、冰天雪地)。

(解说)作业的设计是从易到难,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做出对应的选择,目的是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四)评价交流,体验色彩情感。

为了充分体现多元综合评价的内涵,我将采用以下评价方法:

1、作品展示学生自评;

2、学生互评。

3、典型作品,教师点评。(展示几张学生作业)。

(解说)色彩情感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在点评时我会鼓励学生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多多肯定和激励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课后拓展·深化色彩情感。

(边解说边展示课件)课后建议学生从味觉、嗅觉多方面联想中找出色彩在各个方面带给我们的心理感受。

作业形式:让学生尝试用剪贴、电脑绘画、版画等创作方法;

我们的美术课,不是要培养画家和大师,关键是能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有所审美收获,身心能够得到愉悦体验,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这才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标。

七年级美术课教案和教学标准(通用23篇)篇十七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使其学会辨识同类色与邻近色。学习运用同类色、邻近色的相关知识去完成一幅装饰画或生活用品设计。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授,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理解同类色与邻近色的概念与特点。利用信息化教学,通过欣赏感受和讨论交流等合作学习,学会辨别和运用同类色与邻近色。通过艺术实践掌握同类色与邻近色的调配与搭配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细致地观察生活的习惯,感受同类色与邻近色的美感。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态度,能运用所学知识主动美化生活、表达情感。提高色彩美感意识,促进正确审美情操的建树。

同类色与邻近色的概念与美感特征。

正确把握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差异。

分析法、讨论法、观察法、练习法、比较法。

一、课件导入。

由复习色彩的三原色、三间色、复色以及色彩的三要素等色彩知识回顾导入,启发学生分析得出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基本概念。

课件展示。

同类色:色相性质相同但深浅不同。

邻近色:在色相环上相邻近的不同色彩。

二、新课。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虽然邻近色与同类色都具有和谐的色彩效果,但邻近色搭配显得活泼强烈些,而同类色则更加柔和统一。它们的美感有相似之处又不是完全一样的。

小结再次强调同类色与邻近色的概念,让学生明确二者的特点。

三、练一练。

找出教材图片中的色彩,分析它们用了哪种色彩关系?

1、小水壶;

2、小盒子;

3、青蛙皂盒;

4、电吹风;

5、烛台花瓶。

通过色彩模板与学生作品加强学生对同类色与邻近色的感受。

课内作业:发放模板,让生选择一个模板并用喜欢的同类色和邻近色填充,看看两组效果。

课外作业:应用同类色或邻近色给家人设计一套生活用品,或给自己设计一件日用品。

四、课堂拓展。

1、学生作品展评。(先自评,后互评,再师评)。

2、网络链接电脑涂色小游戏,让学生尝试用鼠标涂色,拓展课堂内容,增强学习乐趣。

在分析图片时要注意学生的参与,尽量启发学生思考、找出答案,形成知识,并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同类色与邻近色丰富和谐的美对于美化生活的重要作用,使本课学习有益于学生一生。

七年级美术课教案和教学标准(通用23篇)篇十八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立意与表现方式及手法。

难点:怎么理解美术一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

不同肌理的石头、课本、课件。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一)引导阶段:

1、教师活动: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背景音乐,观看祖国壮丽山河的实景图片,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一起欣赏毛主席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

2、教师活动:快速画出中国版画的轮廓线。提出讨论:这样的图形作为歌颂祖国山川美景的图画可以吗?说说你的观点。

3、教师总结: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符号化的形象很难传递出深厚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就需要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点明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和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绘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教师介绍尺寸、绘画技巧,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分析:

(1)从构图角度分析:近景、中景、远景分别是什么?

(2)从色彩角度分析:画中怎样体现出季节、时间段的?

(3)图画中的形象分别具有哪些象征意义?

(4)画家们是通过怎样的视角表现如此宏大的场景的,换种表现视角行不行?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几块不同质地的石头,找几位同学触摸之后对其质感进行评价,以便更好的理解画家对山石肌理感的表现。

(1)自然山石的幻化——“抱石皴”法。

(2)红日的霞光对画面整体气氛的烘托作用。

学生思考、体验“肌理”的含义。

3、多媒体展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在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作业布置。

结合本课欣赏的作品,谈谈自己对美术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的理解。

1、《江山如此多娇》这幅作品到底美在哪?

2、今后欣赏美术作品从哪几方面着眼?

七年级美术课教案和教学标准(通用23篇)篇十九

王式廓的《血衣》从1950年开始构思,到1973年5月23日作者去世前还在为这件作品搜集形象与色彩素材,前后历时二十多年,是一件在新中国美术创作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品。关于作者:

王式廓(1911-1973)从小生长在农村,具有像农民一样质朴的性格,参加革命后就读于北平美术学院,杭州国立艺专,上海美专。1935年24岁赴日本考入东京美术学校,1937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是具有广泛文化素养的革命者,他的艺术在稳健中跃动着激情,在质朴中蕴含着深邃,在艰涩中透露着明朗与豁达,而他的艺术表现的焦点,始终对准着我国现代史上贡献卓著的淳朴的农民。

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他创作的每一幅作品,他都以诚挚的语言划刻了不同时期人物的精神气质,给人以十分鲜明的历史感。素描作品《血衣》是他从1953年到1959年所画的主题性创作。

王式廓在1959年以后,又为《血衣》,作了许多的努力,素描《血衣》虽获得广泛的赞誉。但王式廓只把它作为创作过程中的一个阶梯。1973年六十多岁的王式廓经历了“十年浩劫”的磨难之后,又着手续继画《血衣》,他在1963—1973年的油画草图中,对《血衣》右下角构图又作了重大的改动。王式廓对艺术的探索没有丝毫苟且和妥协,他处处表现出了一个真诚艺术家的最可宝贵的品质,《血衣》展现给我们的是画家对起来革命的中国农民的深厚情感和深刻的艺术的认识。他一直遵循着革命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血衣》就是用现实主义方法进行创作的。应用写实的语方,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和客观历史,同时也真实地表现画家本人的主观世界的情感,认识和理解。《血衣》题材来源于生活以写实的手法,真实再现了土地革命时期斗地主的场景,反映了当时两种阶级矛盾冲突,画家的某种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教育作用。

王式廓是革命美术运动的实践者,在中国这样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铸成了王式廓艺术素质特色,他毕生追求深入地刻化人物的精神世界而在人物素描上注入了无数心血,《血衣》是他不断进行艺术探索的结晶。

当这幅油画的素描稿还在画室的时候,就已经刊登在《美术》1957年第二期的封面上,这一期还发表了高焰的评论《更高地举起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旗帜--读王式廓同志尚未完成的油画“血衣”有感》。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教案设计。

课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型欣赏.评述教学用具教材、课件。

课时2课时知识目标:。

知识:储备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理论基础。

能力:培养点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的能力。

情感:激发点通过画家的创作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难点:表现性艺术是否符合这一观点。

教学过程:。

一、引课:

1、回忆上学期学习的美术作品《开国大典》,分析说明这是一幅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

2、作品描绘了些什么?

3、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

4、它来源于什么?

书写部分课题——源于生活。

二、新课:

(一)欣赏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对照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多媒体展示并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思考讨论:

2、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3、作品中重点突出了那几个人物?

5、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可见,美术是源于生活的。

(二)通过表现艺术作品,进一步说明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

1、播放格尔尼卡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毕加索及立体主义,引出新知启发引导学生自学。

2、请同学们用一两句话谈谈你初看该作品的感受。

3、师讲述《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请同学们仔细对照p4上的文字说明及艺术形象去读懂该作品。(引导学生探讨发现其夸张变形的手法)。

了解毕加索对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

4、思考讨论:

(三)展示课文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本身的特征与作品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体会因材施艺、宛若天成的艺术效果。

讨论:艺术技巧与物质材料对作品的产生有什么样的影响?

(四)、通过作品引导学生总结再现性美术、表现性美术的特点:真实——再现性艺术。

抽象——表现性艺术具有变形的特点。

四、评述:请同学谈对于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解。

《蛙声十里出山泉》(国画纸本水墨·轴齐白石1951年作)。

此图是白石老人九十一岁时为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诗句是由老舍指定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这的确是个难题。在我国美术史上,汉代画家刘褒曾画过《云汉图》,人见之觉得很热;又作《北风图》,人见之凉爽生寒。他转炎凉于笔底的功夫,给欣赏者呈现了一个鲜明可感的艺术境界,而观者的感受是由形象引起的联觉。

齐白石创作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画面上没有蛙,而观众有如闻蛙声之感,这是绝妙之至的构思。蛙声如何画?据说老人想了很长时间,后来从诗句规定的“出山泉”三字得到了启示,就在“泉”上作文章。老人没有画蛙,而是在那四尺长的立轴上,画两山峡谷间泉水汩汩地自远处来,几只活泼的小蝌蚪在湍急的水流中欢快地游动着。人们见到摇头摆尾活灵活现、似顽皮小儿的蝌蚪离开了水的源头,告别了它们的妈妈(或去寻找它们的妈妈),自然会想到蛙和蛙的叫声,似乎那蛙声随着水声由远而近„„真是画中有画,画外还有画,能使人产生多少联想啊!

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优良传统,我们的前贤曾经运用这种手法取得了高度的成就。诗情画意不是轻易可得到的,它要求画家有丰富的想象力,有多方面的生活经验和艺术实践经验。齐白石若没有童年的乡村生括,对青蛙、蝌蚪、蜻蜒、螃蟹、鱼虾等有仔细深入的观察,是很难画出这生动的画来,以文人画的笔墨,表现充满劳动者的情绪,这正是白石老人的伟大之处。

创作赏析。

以形写神。

空间灵活。

讲究意境。

编辑本段作品背景。

编辑本段背后故事。

创作之谜。

《蛙声十里出山泉》《寒鸦枯木》对比[7]。

式,为这封信的价值做了最好的提示,成了揭开一个大谜团的钥匙。不论齐白石老人按查初白的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还是按赵秋谷的诗句“凄迷灯火更宜秋”绘出的画作,其基本构思都是老舍先生提供的,前者是“蝌斗四五,随水摇曳;无蛙而蛙声可想矣”,后者是“一灯斜吹,上飘一黄叶,有秋意矣”。原来的流行说法是齐白石老人接到老舍先生送来的诗句后,冥思苦想了三天三夜,最后超水平地画出了两张杰作,从而上了一个新台阶。当下对这种说法要进行一点修正了:是老舍先生大致替齐白石老人提供了构图的大框架,然后齐白石老人用了三天三夜去思量如何实现老舍先生的设想,即将它变成具体的画面,这有点像老舍先生写剧本,齐白石老人当导演并扮演员,最后将剧本化成了一部鲜活的大戏。两人分工如下:老舍出题目,出构图方案,定基调;齐白石实施,进行美术创作。

[5][8]。

书信内容。

“敬恳老人赐绘二尺小幅四事,情调冷隽。

(一)苍苔被阶寒雀啄渔洋山人句以苔石作阶,二三寒雀啄轻。

(二)蛙声十里出山泉查初白句。

蝌斗四五,随水摇曳;无蛙而蛙声可想矣。

(三)凄迷灯火更宜秋赵秋谷句一灯斜吹,上飘一黄叶,有秋意矣。

(四)还须种竹高拂云施愚山句新竹数竿,瘦石一拳。

附奉人民劵三十万,老人幸勿斥寒酸也!老舍拜。[5]。

画家简介。

书画大师和书法篆刻巨匠。能作肖像、山水,而精于写意花鸟。其作品意态生动,水墨淋漓,虽以徐渭、八大为宗,兼及金农,吴昌硕,但能不主故常,富于创新精神。他主张作画不求形似,而重传神,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因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范,成为中国近代美术史上划时代的人物。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七年级美术课教案和教学标准(通用23篇)篇二十

课题:第一课美术概说课型:单一型教学方法:讲解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懂得美术的概念。(2)通过各种图画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分类,并理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现代设计的概念和分类。教学重、难点难点:美术的作用。重点:绘画的分类。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是美术课,那么到底什么是美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来初略讨论学习的问题--美术概说(板书课题)三)新授:美术的概念:展示小型雕塑一个,绘画作品一幅。讲解美术的概念,着重强调“物质材料”、“造型手段”、“空间”、“审美价值”。美术的分类: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现代设计绘画:使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表现手段,创造艺术形象。(绘画的分类略加讲解。)展示作品或图片资料若干,(由于缺乏美术教学挂图及相关的幻灯片,所以应找些较大的图片,如单幅单页画、挂历中的画页等,同时应选用较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另外,展示一部分自己的原作,如《女同学头像》、《临“太阳很足的晌午”》、《藏族妇人》,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老师。讲解绘画的概念,同时强调绘画的作用: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现代绘画《钢水汗水》:反映了我国当代钢铁工人的社会生活,“钢水的产量和工人的汗水是成正比的”。表达了对钢铁工人的.一种敬仰敬佩之情,从刻画细微的画面中,我们似乎听见有人在说:“工人兄弟们,你们辛苦了!”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雕塑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举例:茶陵一中进校门处的雕塑(圆雕)。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周的雕像(浮雕)。c、工艺美术:指实用品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性美术。分类:a、日用工艺(染织工艺、陶瓷工艺等)b、陈设工艺(象牙雕塑、装饰绘画)d、建筑艺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结构方式、内外空间组织、装饰、色彩等各方面的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公共建筑:分类:民用建筑:纪念性建筑:现代设计: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艺术。美术的社会作用美术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具有三大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组织同学们以讨论的方式,谈谈对美术及美术的作用的认识和理解。)总结学生的发言:美术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建筑、商业、工业等领域三、课本学生范画赏析图:紫灰色主调,对比很弱,短直线条杂乱无章,表现出一种灰暗、乱、挣扎的情感。图:黄绿色主调,少量红、紫色,整个画面明亮,对比强烈,犹如阳春三月,春游在外,给人以充满活力、精神饱满的感觉。四、作业:运用抽象或变形的表现手法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要求:1.用少量文字概括作业表现的情感。2.注意造型的基本要素的运用。

七年级美术课教案和教学标准(通用23篇)篇二十一

1、知识与技能:了解《格尔尼卡》的有关背景及对其的相关了解。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一、导入:

播放战争短片,让学生形容对战争的感受。

二、作品内容分析:

2、作品色彩分析:悲壮的黑白灰的色彩。

3、作品构图分析:动荡不安的构图。

4、总结。

三、推论:

欣赏绘画作品时可以采用的方法:将一幅画的艺术语言如形象、色彩、等放在其人文背景下,再去认识和理解。

四、关于毕加索。

五、关于立体主义。

欣赏其他毕加索作品,讲解立体主义。

六、临摹《格尔尼卡》中的形象,或试着创作一个立体主义风格的形象。

课题: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课时: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什么决定了美术门类的不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

情感目标:不断更新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分析美术作品的制作材料。

教学难点:能独立地、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教学过程:一.导入。

问题:同学们以前都看到过那些种类的美术作品?

向学生展示美术世界的丰富多彩,为学生创设置身于美术作品中的氛围引发学习兴趣。

二、学生观察作品的细部:

(可从光线、色彩、立体感等方面对照)。

2.自学:解决美术作品的分类原因是什么?

美术因材质的不同分为以下种类:绘画、雕塑、工艺、建筑及现代艺术。

绘画按材质分为。

油画:油画颜料、油画布,中国画:纸、墨、笔、砚,版画:石版画、木刻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等,水彩、素描等。

雕塑分为:浮雕和圆雕固体材料。

工艺:

传统工艺:铜、木、石、陶、布、丝、琉璃。

现代工艺:塑料、不锈钢、聚合材料、光导纤维等。

建筑。

古代:石、木、瓦。

现代:水泥、钢材、玻璃、铝合金等。

现代艺术:金属、废弃物、灯光等。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仔细观察资料图片并讨论,发言。

三、教师展示一些绘画实物。

学生感受实物。

观察并发言。

在实践的过程中,理解艺术材料不是随便选择的。

小结:表扬积极发言的同学及表现突出的小组。

七年级美术课教案和教学标准(通用23篇)篇二十二

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提供出来的关于七年级美术教案《重复的魔力》导学案,欢迎阅读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哈!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品才网《重复的魔力》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场景发现重复构成,理解并掌握重复构成中基本形、骨格的形式及其变化特征。

技能目标:运用重复构成变化规律合作完成设计作品。

情感目标:体会重复构成带来的视觉秩序美和震撼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重复构成中基本形、骨格的形式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将骨格的形式变化有机地和物象或图式相结合。

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重复构成作品。

学生准备:卡纸、各种谷物。

四、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课。

1、媒体播放xx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击缶》片段,学生欣赏并谈感受,陈述原因。

2、思考:假如击缶只有一个人,你还能感受到那种气势吗?为什么当一个单元在不断重复以后,会形成全新的视觉感受呢?带着思考进入课题《重复的魔力》。

(二)寻找重复。

1、呈现自然界中一些具有重复现象的图片,通过欣赏,学生发现自然界中存在很多的重复现象。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并举例说明。

4、感受古人对重复构成的应用。

(三)初步体验。

(四)探究重复。

1、师生共同分析单元基本型和骨骼。

2、教师小结重复构成的要素:

单元基本形:组成重复图形的个体。

骨骼:构成图形的框架、骨架。为了将图形元素进行有秩序的排列,而画出的有形的或者无形的格子、线、框,称为骨骼线。

3、感受不同的基本形,可以产生不同的风格和美感。

4、小组讨论:相同的基本形,做不同的重复构成可以从哪些方面做变化?

基本形的方向变化。

基本形的颜色变化。

骨骼排列方式的变化。

(五)合作创作。

以小组为单位,在卡纸上用谷物做粘贴。

要求:

1、小组设计一个基本形,做重复排列。

2、从基本形方向、色彩、骨骼排列方式几个方面进行设计,有美感。

(六)展示评价。

将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组合粘贴,感受组合后的美好的家园。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阐述自己的创意构思。

(七)拓展延伸。

1、了解重复构成的其他方式。

2、呈现生活中运用重复构成的设计作品与美术作品,了解重复不仅运用在设计上,很多纯艺术家也同样运用这种手法来进行创作。

七年级美术课教案和教学标准(通用23篇)篇二十三

1、能力目标:借助图,理解黄山奇松的奇美,能够想象美、感受美。

2、情感目标:知道黄山奇松是黄山四绝之一,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信息素养目标:集图、音、像等信息于一体的课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

难点:怎样抓住“奇”来写和描述黄山奇松、奇石的。

1、导入。

(1)教师提问:“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哪“四绝”闻名于世?

(2)师生回答: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

2、欣赏。

(1)教师展示课件,让大家欣赏黄山的美丽图片。

(2)请学生回答:黄山到底有什么奇特之处让人们情有独钟呢?

3、教师讲解。

(1)教师展示课件,向学生讲解黄山的历史与风景景观。

(2)具体介绍“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4、品读诗句。

(2)让学生思考回答描写迎客松的相关诗、句。

5、实践。

(1)找一幅黄山美景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上台讲解这幅画是如何体现黄山之美的。

6、拓展。

(1)课后收集资料,分清自然美和艺术美。

(2)学习建议:是否感受到了黄山的美?

相关范文推荐

    春季开学安全教育班会教案(通用21篇)

    安全教案可以通过不同媒介和形式进行传达,如视频教学、互动讨论、讲座演讲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精选的安全教案范文及其设计思路吧。1、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

    扶贫之行参考(模板15篇)

    优秀作文如同一朵盛开的花朵,它散发出的香气令人心醉神迷。优秀作文是在某一领域内表现出色的文学作品,它具有深刻的思想、精巧的结构和优美的语言。优秀作文能够打动人心

    微电影司法所心得(实用16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改进不足之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参考他人的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对特定主题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英语新学期计划内容(热门21篇)

    学期计划应该包括具体的学习目标、每个学科的学习计划以及相关的时间安排。下面是一些学期计划的实施建议,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启示。以及各位干事的相互配合,协调工作下,

    大寿致辞孙女(热门14篇)

    致辞是展示个人口才和应变能力的良好机会,也是体现人际交往和社交礼仪的表现。请大家参考以下致辞范文,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大家

    成人礼家长致辞(专业16篇)

    通过致辞,演讲者可以向听众传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情感。遵循以下范文的写作技巧,可以帮助大家写出更加出彩的致辞。大家下午好!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在这里为同学们

    青春使命心得体会范文(14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回顾和回想过去的经历,梳理思路,发现自己的成长与不足之处。工作中的困难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从中学习和成长。青春使命教育是当代教育中

    廉洁公约心得体会总结(模板15篇)

    写心得体会不仅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还可以提高自我反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案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廉洁公约是一种职

    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法律分析大全(12篇)

    创业计划是创业过程中的路线图,它为创业者提供了指引和方向。以下是一些创业者撰写的创业计划案例,供有需要的创业者进行借鉴和参考。随着20__年的“互联网+”及“一

    不忘初心跟着党走心得体会总结(优质13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个领域或事物上的实践和感受加以总结和笔记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吸取经验教训,提高自身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