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论文章的读书笔记(优质19篇)

时间:2023-11-15 作者:笔舞教学理论文章的读书笔记(优质19篇)

教学理论文章的读书笔记(优质19篇)篇一

在本学期里,我抽空读了《杜威教育名篇》,在《杜威教育名篇》这本书里,下面三句言简意赅,又回味无穷的话概括了杜威对教育的本质和涵义的诠释。第一句,教育即生活。第二句,教育即生长。第三句,教育即改造。

“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不通过各种生活形式或者不通过那些本身就值得生活的生活形式来实现的教育,对于真正的现实总是贫乏的代替物,结果形成呆板而死气沉沉。”

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提出,给当时的美国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在今天我们的国家里,同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在朋友聚会时。谈起现在有些学生,对生活感到很茫然,学习没有目标。究其原因,大家一致认为第一可能是现在的孩子生活太安逸了。衣食无忧,没有了学习的动力,第二呢可能就是在考试这个指挥棒的指挥下,一些教师似乎是只为考而教,一些学生似乎是只为考而学。

如果教师不是唤醒学生内心的追求,如果学习不是凭借学生自身的内在的动力,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即生活。我认为杜威是在强调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然地衔接、巧妙地接轨,而不要互相脱节。高分低能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素质教育不仅在口号中喊,如何落到实处才是我们教育主管部门和每个教师的职责所在。不过,我发现,教育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并非全部的生活。作为教师,有时会感觉到在强大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面前,学校教育力量的微小和不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觉得“生活即教育”的观点更准确一些。用好生活出现的教育的场景和契机,对于家长和教师而言,教育不仅需要娓娓道来的言传,更需要潜移默化的身教。

教学理论文章的读书笔记(优质19篇)篇二

在教学这个岗位上已工作有十几年,通过这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对自己课堂上灵活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虽已积累了一些经验,可还是有时候面对出现的各种教学状况有些措手不及,或者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比较生硬,不够巧妙,缺少艺术,使得自己在教学中总是感觉欠缺点底气,尤其是担心公开课这样的场合突发意外,怕应对不了,这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结。本学期,在学校教务处借书时,恰巧看到了这本《名师教学机智例谈》,这不就是解开我这个结的灵丹妙药吗?我毫不犹豫地拿起这本书,心中一阵欢喜,就像是寻到了一件宝贝似的。放学时,我把书带回家中,放在枕边,打算抽空闲时间细细品读,学习名师们对课堂教学意外的机智处理。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性和非预定性的因素,它无法预料。”节处生枝“是不可避免的,就像一束火花,稍纵即释。当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时,教师能否随机应变,在短时间内想出对策,巧妙地加以引导?能否正确运用教学机智,解决课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从而使课堂上的一次次意外转变成教学中的一次次精彩,给课堂带来”意外收获“?《名师教学机智例谈》这本书则诠释了名师的课堂教育机智,针对教学中和公开课中碰到的突发事件问题该如何处理给我们做分析指导,以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名师的课堂精华,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对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来说都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读完此书,我深受启发。下面我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两个收获。

一、教育机智源于日常扎实的修炼。

教学智慧指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主动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能力、技巧等创造性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时所体现出的综合素养。教学智慧是一种内涵十分丰富、综合性极强的教学心智技能,从根本上说它离不开教师的综合人文素养,而正确的教育理念、浓厚的专业兴趣、浓厚的学识积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等是构成教学智慧的要素。小语特级教师殷光黎老师指出:教学若要在意外中收获精彩,则需要日常扎实的修炼。书中收录的一位老师在上《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时,有个学生提问:”老师,为什么不说春江水暖鱼先知?怎么说鸭先知呢?“使得这位老师措手不及,解释道:”鱼在深水中,水里的温度变化不大,鱼不太敏感,所以还是鸭先知。“这样的一种解释便使得课堂生成半途而废,无果而终。而实际上,如果老师巧妙的加以引导:”同学们想想春江水暖,到底是鱼先知还是鸭先知?诗人苏轼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样一来就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从一时一地一节课引入了广阔的生活时空,从而实现综合性学习,学生的`探索意识与质疑精神也会备受鼓励。想想自己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是也会时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吗?面对课文的学习,孩子们有时能提出不少五花八门的问题,而我通常的处理方法便是告诉学生:大家如果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建议课后查资料,再抽时间交流。而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缓兵之计,面对现在知识面越来越广泛的学生,我已有些招架不住。这样长此以往,不是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吗?虽然老师并不可能所有的知识都会,但是一次次面对孩子们求知的渴望,真的能心安理得的这样下去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能。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知识面超出教科书的范围越大,他的话含义就越深刻,学生从他讲述的字时行间学到的东西就越多。由此对”老师应该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感受便更深刻了,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要用源源不断的知识清泉滋润自己,从而拥有浓厚的知识背景和开阔的教学视野,成为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认真品读完十位名师教学机智精彩片段摘录,最大的一个感受便是:教育机智源于师爱。所有名师都是以爱为出发点,以真诚、宽容、理解为基础,以学生的终生发展为理念,时刻关注学生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为学生保留成长的空间,保护学生身上那些脆弱的东西。当读到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巧妙处理迟到学生的做法时,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面对迟到的学生,我总会非常严厉地批评教育几句,然后让他回到座位,偶尔还有受到写”情况说明书“的惩罚,压根就没想过把学生迟到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来加以智慧的利用。而于老师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则是放下手中的课本,走到迟到学生跟前慈爱地摸摸他的头,笑眯眯地问为什么迟到了?然后又问他是什么心情?发现只有一个人时是怎样的感受?从而非常轻松地让全班同学们理解了《惊弓之鸟》一课中”孤单失群“的意思。然后于老师再次摸着他的头,微笑着对他说:”你虽然一时失群,迟到了,但你帮助大家理解了一个词,你也是功臣啊!“面对课堂上这种突如其来的意外情况,于老师处理得是这样自然高妙,而且不留一点痕迹,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借迟到加以智慧巧妙的利用,这可谓是一箭双雕。想想自己为什么每次面对孩子们偶尔的迟到的处理会是如此地武断,其根本原因在于缺少教学智慧和教育艺术,缺乏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我们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对各种”生成的信息“加以甄别、筛选,并通过不断处理信息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以教育智慧有效地推进”生成“,从而让课堂变得多姿多彩。

总之,课堂教学机智依赖于教师艰辛的积累和创造,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各种”意外的生成“做到游刃有余,把对”意外“的艺术,作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和境界。

msn(中国大学网)。

教学理论文章的读书笔记(优质19篇)篇三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缺少的不是知识,也不是职责心、爱心等,而是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等,这些都是消极的、无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性是一种压抑,一种挫伤。

此刻,很多教师都明白这样不好,但又苦于无处借力,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我们学习了《有效教学》一书。《有效教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它不像一般理论书籍那样深不可测,而是植根于现实教育,用质朴生动的语言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教学实践一个重要问题:有效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呢?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仅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职责,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本事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经过学习《有效教学》使我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应当是学校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想做到“有效教学”,首先教师要做一个真实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现自己。其次要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认识,可是真正会去反思的还比较少。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进取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进取的行为改善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本事提高的职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这又是一个不断的自己监督、自己调节、自己激励、自己强化的过程。

在“有效指导”中的有效“提问”与“倾听”一节中提到:“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能够说提问贯穿在每一天的教学中,贯穿在整个课堂中,可见,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

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体”发展为今日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本事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进取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书中对“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给出了提议:一是使问题具有必须的开放性,二是使问题坚持必须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提问要精心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依据教学资料的重点,抓住知识的关键,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到达以“精问”促“深思”,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同时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难易适度,把握好分寸,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使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

其次,提问还要有层次性,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随之逐步提高;此外,我们还应尽量为学生供给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指导学生对学生提问,学生对教师发问等提问的多元模式,这些都是贴合学生学习需要的。

关于有效讲授,书中提到了一条就是要幽默风趣,令学生坚持简便活泼的心境。能给学生创造一个简便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必须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可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旦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数同学会把注意力转移出课堂,这样便需要教师花时间去维持课堂纪律。

究其原因是教师的任务导向不明确。教师应当为学生供给较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学习的材料,而不应当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与教学资料无关的事情上,对教学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的事件有一个预测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对授课资料在时间上要做出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够充分有效的传授教学资料,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

读完本书,我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我们要多读书、多学习,掌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并在其指导下积极开展有效教学实践,最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教学理论文章的读书笔记(优质19篇)篇四

夸美纽斯,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近代西方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夸美纽斯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改革中世纪的旧教育、建立资本主义的新教育的主张,从教育目的、原则、方法和内容等方面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改革旧教育的方案。书中提出教学必须“遵循自然”,并论证教学的“简易性”、“彻底性”、“简明性”等原则。因此,本书被誉为近代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被视为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本书最伟大的贡献就是作者在书中所提出的一套完整的体系。从“泛智”的要求出发,为各级学校规定了多方面的教学内容,其中包括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我是一名山区教数学的体育老师,通过自己对《大教学论》的学习及老师的专业的导读,结合我的工作实际谈谈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些思考。体育是自然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家长过分的关心智育的发展以及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体育得不到自然的开展。比如体育课程被挤占,体育教师被安排任教其它文化课程,即使上体育课也是不脏衣、不出汗、不对抗,学生的身体得不到自然的成长。虽然现在中考体育的分数已经和文化科目一样,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们也只能盲目的训练考试项目,中学学校体育发展也不是那么自然。自然的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可以磨练学生的坚强的意志,学生心理疾病也不容易发生。据调查发现在大学生自伤事假当中,没有一名学生是搞体育的。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慢慢的实现全民体育,全社会都能对体育重视起来,这样体育设施相对完善学生们除了学校以外在自然的生活中体育也能得到自然的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游戏成为了最重要的部分,我的实际经验告诉我,游戏不但在幼年时期重要,游戏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都是很重要的。在上一节体育课的时候按部就班的进行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整节课的集中,还会出现抵抗的情趣,这样时间一长就会出现运动损伤,学生还会出现厌学、恨学还可能出现心理疾病。学生的天性就是喜欢玩、好动。如果把体育的内容和游戏很好的结合起来,那么学生的兴趣就会提高,对这节课就会充满期望,其次学生能在整堂课中都积极参与进行。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既锻炼了学生们的身体,又在团结活动中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增强了集体意识。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到了全方面的发展。

在学校体育中我们不能把体育单纯的看成体育课,在学生生活中走、跑、跳处处都充满了体育,我们要把学校的体育遍布于整个校园,让学生们在自然无拘无束的条件下都能进行体育运动。同时,我们还要通过思考把体育课与其他文化课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体育的存在,在体育课中也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让学生们在学校自然的成长提高。

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好好学习夸美纽斯的教学论思想并应用到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去。当然,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夸美纽斯没有也不可能把教学论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基础上。但是,他基于实践经验所提出的教学论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反映了教学工作的某些客观规律,为以后教学论的研究工作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教学理论文章的读书笔记(优质19篇)篇五

作为一线教师,就得刻苦专研教育教学,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游刃有余。所以在暑假里学习了《有效教育教学理论》。有效教育就是提高课堂质量,解决负担轻质量低、负担重质量低、负担重质量高的问题,经过教师水平到达负担轻质量高的教育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有效教学,通俗地说就是经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提高和提高。具体表此刻: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厌学到乐学。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乐学且有收获呢?以下几点体会作抛砖引玉之用:

众所周知,教学是“教”与“学”双方面的活动,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思考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更重要的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掌握、应用。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足够的了解的基础上,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全面而充分地研究到课堂上学生可能的发言,可能遇到的困难,对课堂有足够的预测。有备而来,有备无患,这样做能够有效避免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实现教学预设而越俎代疱。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进取的态度传达给学生,进而到达感染学生的目的。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有幽默感,同时又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理解,到达教育的目的。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能够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学生仅有感受到教师的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教师的教诲。

教学理论文章的读书笔记(优质19篇)篇六

人的一生,怎么样才算是幸福快乐?这不仅仅在于我们的能力,也在于我们的欲望。在衣食无忧的前提下,超出我们能力的欲望会带给我们更多的痛苦。当然有人会说这样才有奋斗的动力,可是奋斗的目标,一定是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内的,欲望可以伴随能力的增长而增长,但是过高的欲望,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孩子,都是一同压迫与痛苦。人是否应该为未知的未来而奋斗,这一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但是在某一个阶段,回过头来看看卢梭的这段话,总是会有一些感受的:生命的长短听天决定,这是第一个法则,这个法则是自然教给我们的。远虑!使我们不停的做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使我们常常向往我们永远达不到的地方,这样的远虑是我们种种痛苦的根源。像人这样短暂的一生,竟时刻向往如此渺茫的未来,而轻视可靠的现在,简直是发了疯。

第二卷所讲述的是两岁到十二岁。这个阶段对于父母而言是最大的挑战。因为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性格与发展将由父母来铸就。在此之后,到了十四岁,孩子将要形成自己的世界观,父母所起的作用已经比不上孩子自己的体悟,到了十八岁,就需要远远的躲开,让孩子创造自己的生活了。

卢梭笔下的爱弥儿是一个贵族家庭的孩子。在书中讲述了如何培养她的感官能力与学习能力,由于时代与背景的差异(贵族的孩子到现在相当于官二代或者富二代了),不是特别适合我们。这里要谈及的是对于一般城市中产家庭如何养育孩子的一些个人体悟。

应该有什么样人生目标。

作为普通人,没有一份家业或者某种事业需要孩子去继承,因此不能要求孩子的人生目标高于一个普通人。虽然每个人都很容易把孩子看做一个天才(有的时候看做一个蠢材),但是我们的孩子毕竟都是普通的孩子。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与选择,我们可以影响他的人生与选择,但是不能替他决定。也就是说,如果他的目标就是一个普通的学校、一个普通的职业、一个普通的人生,我们没有什么可以责备的。我们自己的人生目标需要靠我们自己实现,而不是靠孩子,就算以爱的名义提出也不应该。

但是影响他设定更高的人生目标是应该的,所以需要领他看书、领他到各处去旅游,看见这个世界、看见这么多种不同的人生,他才有机会树立更高的目标,但是这个目标一定是他自发形成的,而不是我们灌输或者要求的。

学校、性格与人生。

一个好的学校不是目标,而只是目标中的一个手段或者过程,而且不是唯一的手段或者过程,并不是说他没有上一流学校就一定不会有一流的人生,或者上了一流学校就保证有光明的前途。即使是大学,在人生的马拉松中都只不过是开头的十公里,至于中学,基本上只能算是热身了。

在公司中,学历只是一个第一次就业时的敲门砖,一旦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无论是在公司内的发展还是寻求其他机会。在公司内的优秀人士,他们的优秀之处都表现在性格、为人处世等内化因素,与学校所学并不直接相关。因此好的学校并不代表好的人生。好的性格可以代表好的人生。

好的性格有什么,排除那些人情世故的学问(这些学问还是等上了大学在学习吧,因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目标需要不同的人情世故,热情奔放社会关系广泛与埋首书牍钻研学问都是人生),在学习上好的性格无非有以下几种:

*对事物强烈的好奇心。

*对知识执着的钻研。

*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

*追求上进的竞争精神。

作为一个孩子而言,活泼好动原本就是天性,培养其执着与刻苦决不能以压抑其天性为代价,否则得之甚少,失之颇多。一旦天性被压抑,可能得到的是一个表面听话乖巧的懂事孩子,可是他的人生从此失去了,乖巧孩子就意味着他的人生是为了小心翼翼的满足强势者的要求,家里可能是父母,学校可能是老师,社会可能是更大的权力。我不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乖巧的好像希德(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孩子,他的人生应该为自己负责,而不是为了别人。对自己最大的善就是对所有爱他的人最大的善。

为了培养他的执着钻研与勤奋刻苦,我们可以利用的是他的竞争精神,我们可以使用的是我们的身教而非盛气凌人的言传。我们希望他钻研与勤奋,我们自己就需要钻研与勤奋,我们希望他看书,我们自己就要更加努力的看书。家长的示范作用会内化为性格,家长的言语要求只能转化为应对。孩子主要的性格来自于和他最亲密的人,而不是来自于学校、同学或者朋友。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确保永远是他最亲密的人,然后努力在他面前展现(包括自我性格的持续改善,虽然这可能很难)性格中最好的一面。

学习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

学习有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内在动力就是孩子自己的追求与性格,外在动力就是家长、老师、同学的影响。对于学习而言,内在动力是核心,外在动力是辅助。好的外在动力能够刺激内在动力,就好像孩子自己说的,和跑的快的人一起可以跑的更快。但是只要内在动力建设好了,外在动力只能影响好或者更好了。

现在学校教育,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有一种趋势就是刷题。这样的好处是立竿见影的,因为在很短的时间内,孩子就会背诵很多文章,就会完成各种计算,就会考出好成绩。我本质上是反对刷题的,因为这是一种对于内在动力毫无建树的外在动力,在较短的一个时间内可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可是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成长与道路选择。刷题所形成的短促效果,甚至划重点所形成的超强优势,如果被内化了之后,就会变成投机取巧、临时突击的学习方式,有无数在中学学习优秀的学生,上了大学之后成绩一落千丈,再难赶上,就是这种方式内化的结果。我支持为了打牢基础而进行的各种强化练习(比如可汗学院那种方式),但是我反对各种题海战术的刷题,这种刷题的目的不在理解,而在固化对于某种题型的思维从而可以快速有效的解题,并不利于知识的掌握,新东方那种高分tofel低能英语的培养方式,对于成年人的特定目的可能可以考虑,但是对于孩子是绝对不应该的。

何谓快乐学习。

现在有一种说法是快乐学习,这个观点没错。但是快乐学习不是快乐的不学习,而是找到学习的快乐。在这个竞争的社会中,迟早会遇上残酷的竞争。如果不尽早进行积累,那么到最后只能自己后悔。

那么怎么样能够让学习变得快乐呢?这里需要利用的就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好奇心与好胜心了。如果按照课堂上老师讲的枯燥的背诵记忆,当然谈不上快乐(毕竟遇到好老师的机会凤毛麟角),这个时候就需要依靠家长的素质了。当讲到论语,就可以给孩子介绍孔子是什么样的人,那个时候春秋是怎么情况,除了孔子之外庄子、韩非子都是很有意思的。当背诵杜甫的竹里馆,就可以谈谈杜甫倒霉的一生,安史之乱,李白和杜甫有什么不同(一个求官而不成,一个有心而无力)。每一个枯燥的文字后面都有一段生动的故事,这种故事是孩子最喜欢的,继续下去,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发掘了,比如对于项羽,为什么有人说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有人说包羞忍辱是男儿,学习,至少是部分的学习就会成为一种乐趣了。

什么是成功。

成功有很多定义,虽然看了很多所谓成功学的书,但是我对于成功的定义非常简单,就是可以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做喜欢的事,唯一的前提是遵守社会规则不破坏他人生活。这可能是驾着游艇泛舟加勒比海,可能是在书桌前攻读绕口难懂的古籍,可能是攀登皑皑雪峰,更可能的是,与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一样,为了生活中每一个细碎琐事而快乐,可能是初生孩子的笑,可能是旅途中的温馨。成功就是让自己和所爱的人幸福。至于周围其他人俯视或者仰视的目光,这个与成功无关。还有就是那些以财富权势多少为基准的成功观,还有以各种方式抢夺更多资源的成功学(或者叫厚黑学,操纵术等等),我在本质上是反对的。

我们与孩子的关系。

可能是自由主义的书看的比较多,我比较希望孩子未来有自己独立的生活。他自己的命运与前途由他自己掌握,我们可以协助,但最后必须旁观。为人父母并没有给我们高人一等的资格。孩子与我们是平等的,并不因为他年龄尚小,尚且不能自食其力就必须屈从于我们的意见,虽然我们有很多意见是以爱得名义提出的,但这实际上是把爱功利化了。我们可以引导他,可以影响他,可以批评他,但是我们要求他所做事情,不能以“这是为你好”、“你要听父母的”为前提,而是尊重他自己的理性思维与判断,要相信孩子有这个判断能力。我们所付出的都是来自于我们的自愿,并不意味着孩子亏欠了我们越来越大的恩情而必须使用更好的学习成绩或者更好的社会成就或者更多的顺从来回报。我们有我们的责任,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有我们的爱,希望他可以有更多选择的能力。但是我们不能也无法替他选择。

关于家庭的规则。

家庭中当然应该有规则,孩子当然应该尊重父母的意见,关键是如何建立这种规则。家庭就好像一个小社会。假设一个家庭是一个国家,那么这个国家应该是什么形式呢?现在大家都认可的方式就是执政者采用民主法治的方式管理这个国家,国民享受平等的权利,而不是一个独裁的统治。但是到了家庭之中,为什么独裁就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了,为什么孩子必须听父母的话而不能反驳,为什么父母自己可以不做那些他们要求孩子做的事情(为什么孩子要学习父母不学习,为什么孩子不能玩游戏但是父母可以玩游戏),这种管理使得孩子从小就体验到了一种不平等的强权的社会关系。在我的观点中,规则的制定就好像法律一样,在最开始的时候首先需要全家人一起沟通,每个人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理由,孩子可以反驳,但是也需要理由(比如我为什么不能吃糖?因为这样会得龋齿,很疼(顺便进行一下科普教育),而且糖里有很多添加剂都是垃圾),大家认可后形成书面的同意书并且签字,这个约束对每个人都有效。当习惯形成了之后就不用书面这么麻烦了,但是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规则之前人人平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关于舒适的环境。

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当然愿意为孩子创造舒适的环境,比如洁净的有机蔬菜,舒适的床铺等等。但是这种舒适的环境不应该培养出娇弱的孩子。床不舒服了睡不着,菜不可口了吃不下去,因为我们不知道孩子未来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有机蔬菜只是为了避免污染,所以不要给孩子强调我们只吃昂贵的有机菜。床铺不需要太过柔软舒适。不需要购买那些昂贵精致的服装,舒适就可以了,品牌不重要。但是有一个习惯是需要养成了,就是整洁。无论贫穷还是富裕,每个人都可以是整洁的。

关于课外班。

对于课外班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这样挤占了孩子娱乐的时间。如果孩子的娱乐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愉快的游戏,那么的确需要保证一定的时间,如果孩子的娱乐是电脑游戏,那么挤占了也无妨。另外一个关键的因素是孩子当下的好胜心与未来的竞争环境。可以看到的是,经过课外班洗礼的孩子在学校学习中明显占有优势。比如大家诟病的奥数,当孩子经历了一定的奥数洗礼之后(当然不一定每个孩子都适合,如果学校的课程都跟不上那么就没有必要了),后续学校的学习就变得无比轻松,这种轻松带来的是高涨的自信心,当孩子认识到这种自信是额外的辛苦带来的,那么课外的学习就不是那么辛苦的事情了。毕竟,对于孩子而言,能够拿到一个好成绩在班里炫耀,也是一个非常让人热血沸腾的事情。在这个方面而言,家长需要做的是尽量找到一个好的老师。学校的老师不能选,课外的老师当然要挑。一个好的老师能极大提升孩子的学习乐趣,这一点非常重要。

但是同时有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事情,由于学校课程的难度低于课外班,那么是不是干脆不让孩子上学(感觉是浪费时间),全心全意的去上课外班呢?非常不可取。学校对于孩子而言就是最重要的社交场所,在这里他可以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社会的人。如果把孩子关在课外班的课堂中,那么他未来的发展是非常堪忧的。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自己创造的小世界,这个小世界的入口很小,就好像爱丽丝的兔子洞一样,只有小朋友能进去,大人是进不去的。学校的生活,就允许孩子邀请朋友进入自己的小世界享受多彩的生活,脱离了学校的生活,那么孩子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只能孤身一人饱尝孤单的苦楚了。

钟声响了,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他失去了眼睛的光辉,他失去了脸上欢乐的容颜,再也不能游戏,再也不能蹦蹦跳跳地玩了。一个严峻而怒气冲冲的人抓着他的手,庄重地对他说:“走吧,孩子”。接着就把他带走了。在他们进入的房间中,我隐隐看到了一些书。书!就他那样年龄的人来说,是多么累赘的东西啊!那可怜的孩子一任那个人把他拉着;他用依依不舍的目光把他周围的东西看了一下,就沉默地走了,他眼里充溢了眼泪不敢哭出来,他心里充满了怨气不敢发出来。

这不是我们要给孩子的生活。

老杨是我们多年挚友,勤于阅读和思考,读书笔记写了几百篇,简直可以结集出版。这篇读书笔记是我看到最有感触的一片,实在太欣赏。征得同意。

教学理论文章的读书笔记(优质19篇)篇七

寒假中,阅读了《细节决定成败——英语教学中的细节》一书,这本书主要从教学设计、策略教学、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教学四个方面以实例结合理论的方法研究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的细节。虽然看的过程对我来说有些吃力,因为它不像小说一样有很强的故事性,但是阅读这本书后使我了解了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需要关注的重点和细节,让我的教学理念更加清晰,同时也为我日常的英语教学找到切实的理论依据。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这本书中的内容作介绍。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能力。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实施有效的教学方式。

本书中,详细地介绍了策略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质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敢于质疑,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做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导入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创造思考的环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探究思考,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新语言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

2、引导学生参与课内学习活动。文中介绍了几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提问启发式、情景启发式、对比启发式、动作语言启发式、实物投影启发式。

3、引导学生用英语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

4、引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室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而进行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每个同学不仅确保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还要确保组内其他成员完成任务。因而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合作参与的能力。

(二)分层教学中学习任务的把握。

分层教学即按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实际的层次水平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并针对学生的实际层次提出不同的培养目标:对中上层次的学生要求“鼓励+全面发展”;对中下层次的学生提出“合格+全面发展”。

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民提高学生素质,激发学生学习与创造的热情,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学有所得,逐步提高。它是基于学生发展差异基础上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分层教学并不容易操作,如果把握不好不仅不能激励中上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还会磋商中下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期中的关键要素是必须把握好学生学习任务的难度,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潜能的充分发展。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分层次教学中都要把握好学习任务的难度。

(三)语言知识教学要注重方法的运用。

1、字母教学的注意事项:(1)注意读音的准确性。让学生多读、多听、多模仿标准音使学生在初次接触英语时就养成学习标准读音的习惯。(2)严格要求书写。学生要注意字母书写的格式和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3)适当总结字母在单词中的一般规律性发音,为以后的单词学习打下基础。

2、提高语音教学的效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做好示范。(2)正确的模仿。(3)加强学生的练习。

3、有效进行词汇教学。面对词汇量要求数量的增大,教师和学生的压力也随之增大,许多教师觉得无法处理,学生更是把背单词当成巨大负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充分考虑理论和现实的需要,遵循外语教学听说领先、寓教于乐及循序渐进等原则,认真研究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拼读规则,其次可以利用构词法或直观教学法讲授生词,最后可以以句子为单位进行词汇教学。

通过这个假期认真仔细地阅读了《细节决定成败——英语教学中的细节》这本书,我将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运用领会到的精神和涵义指导我的教学工作,同时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等有选择地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

教学理论文章的读书笔记(优质19篇)篇八

小说,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可以延长我们人类有限生命,丰富我们的生命体验的文本。每一篇小说都有其最突出的一些特点。例如《孤独之旅》中环境变化与人物的成长,例如《边城》中诗意朦胧的环境与淳朴唯美的人情,又如《驿路梨花》中巧妙的误会、美丽的人性。小说教学,我们就要抓这些最突出的特点教才有意思。

关于每一篇小说的特点,我们要具体文本具体分析。但我们可以先了解它的一些共识上的特点。

首先,小说是叙述的文本。大多教学都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去整理事件,分析内容。这种简洁的模式化的处理方式,当然是可以的。但是每一篇这么去分析,就太过于“套式”化了。小说是说“故事”的。讲故事,只需要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的经过讲清晰就可以了,但是讲情节则该看其因果关系是否讲清楚。现代小说,突出的是故事中的“因果关系”。我甚至觉得结局都可以不关注。

其次,小说叙事的中心是塑造人物、刻画性格。中外文学史上对“圆形人物”的评价比较高。因为它的内涵表现更加的丰富,而且塑造这样的人物更困难,代表小说成就也更高。我们要注意的是,人物的性格有静态和动态之分。例如《故乡》中的闰土,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前后性格变化是很大的。赏析时候就要去发现、品析这种变化。粗糙的给人物性格定位是不可以的,笼统地给他按几个抽象的词更是对文本的不尊重。在人物品析的时候,我们要关注环境、情节、细节、角度。例如《驿路梨花》中的瑶族老人。他不是文中“我们”要找的“梨花”,作者甚至没给他一个具体身份和姓名,但是我认为作者描绘他时,极花心力。老人有好几处“笑”,好几处“说”。他那持重沉稳,却在见到“梨花”时“立即”走去,这些地方都颇值得玩味。

再者,小说有其特有的表现手法,就是它变化无穷的叙述方式。《驿路梨花》一文中采用了“移动焦点式”的叙事方式,通过瑶家老人、梨花妹妹两个人的叙述,将“驿路人家”的来由交代清楚了。又如芥川龙之介《竹林中》是通过“共焦点式”的叙事方式,将武士之死案件展现于读者面前。这过程不是为了得到一个真相,而是为了展现人性。因为塑造人物、刻画性格是叙事的中心。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每一篇小说都有他的叙事特点。

最后,小说教学中不能疏忽的就是小说的“虚构”性。虚构有目的,或再现生活,或探索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如此,《智取生辰纲》便不建议去探讨什么“杨志为什么丢纲”的话题。把一个虚构的情节当做事实来研究,是一种误导,是在解读“成功学”“社会学”。小说是文学的一种形式,文学是“人学”,更应该关注细节,从杨志的心理与性格角度多加揣摩。关注角度不同,课堂走向就不一样了。

教学理论文章的读书笔记(优质19篇)篇九

在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开始对教育教学问题自觉思考之时,我有幸与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相遇,看作者从关注教师心灵的角度来解读教师,解读教学,解读教育,让我有豁然开朗,重获教育生命之感。

最吸引我的:本书最吸引我的是作者陈述个人教学的案例时对个人心灵挣扎的描述,这种描述能让人感觉是发自作者内心深处,是基于对自己心灵的彻底体察,以及对自己所处环境的整体洞悉,并结合对教育对象的换位思考,几方面的交替进行,夹叙夹议,陈述观点。这种论述给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和巨大的说服力,让人感觉到作者对教育工作的无比热忱,对人性的反思,对教育同行的热情激励,以及对现实问题的深刻关心。这种叙事探究的方法,比起层层的逻辑的论证说服力更强,更能关照到深层的现实的问题。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带领着我,逐渐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拨开迷雾,认清自己的内心。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学本质的精神之旅。

最无法释怀的:最令我无法释怀的是蕴含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的那份源自作者心灵深处的自我剖析情怀。我们承认:教学的根本是学习的学生,而非教学的教师。学得好的学生未必就是教得好的教师最美好的成果。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以绝妙的方式方法学习,包括有的学生另辟蹊径、超越上课的教师、既不靠上课也不靠教师,一样学得不错。然而,我们更应该清楚:教师是最有力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学到很多很多——或者也有最有本事弄得学生根本学不到多少东西的人!也就是说,教师可以成为天使——引领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也可以堕落为魔鬼——扼杀学生的天性,阻碍学生的成长。如此说来,教师操控学生生命成长的权力远大于其他各行各业,因此,我们更应该做一个用心的老师,用心研究与教学相关的自我内部景观,不但要有解剖自我的勇气,更要有解剖自我的行动,在解剖中认识真正的自我,变回自我!惟有如此,才会真正对学生的生命负责!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经典名言:“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你的思想。”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相信自己在作者的引导下,也有勇气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

教学理论文章的读书笔记(优质19篇)篇十

新课程改革要求有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为了能够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熟悉新教材,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我拜读了倪文锦主编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这本书,从中我了解了很多内容,受益匪浅。

本书内容包括语文课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及讨论,写作教学的新理念及讨论,口语交际的新理念及讨论,综合性学习及讨论,语文新课程实验教材,语文新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语文课程评价,新时代语文教师的素养,校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十二章。本书充分体现新的课程理念,采用崭新的结构和体例,以教育科学的规律为支撑点,把握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育的导向,围绕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创设情景,导入案例,致力于促进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变革。

此书对我所研究的课题《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探究》有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融入学法指导,对学生的教育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授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最大努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便于学生参与各项语文学习活动,保证他们有足够的自主活动时间,为学生提供学习、积累语文文化的广阔天地,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传统教育赏识尊重,激发兴趣。

人的潜意识都盼望着得到赏识和尊重,尤其是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展变化的特殊时期,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及家长的赏识、尊重和信任。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常常出现的疑难问题和情绪变化,教师要有充分的耐心和爱心,努力营造师生和谐的氛围,多方面给予关怀和帮助,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实施赏识教育,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二)创造条件利用网络,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恰当地地使用电教媒体,网络,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才能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资源、网络途径,努力创造条件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将语文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多渠道、多角度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精心创置情景,充分利用实物、图片、投影、录像等现代化电教设备创造逼真的情景进行教学,能让学生在逼真的环境里充当课文里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既适合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又突出语言的交际性,强调学习的生活性和实践性,使学生充满激情。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学习,教师扮演着知识灌输者的角色,教师的角色严肃刻板,与学生之间有着难以跨越的距离,总是高高在上。学生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在课堂上,逐渐丧失自己的独立人格,没有丰富的想像力,缺少创造性思维,个性丧失,成为学校的“制式产品”。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为主角。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今后的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与鱼”,终年辛劳而收效甚微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教导孩子拥抱生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教练,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的智者。课堂上教师使用亲切、自然的语言,使教学富有感染力。同时教学过程中,多用亲切的`微笑,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学习,大胆地思考,大胆地去创新,敢说敢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思想,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引导学生创新,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

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课程改革,仅仅依靠黑板、粉笔和教科书就可以完成教学的全过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将为语文课程改革提供新的出路。面对着现在的教材多媒化、资源共享化、教学个性化、学生需求多样化的新形势,教师需要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手段,这就需要教师在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抽出大量的精力投入在新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它充当了语文信息传递的载体,能长期储存大量的教学音像资料,供师生随时检索。它能够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且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那些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妙趣横生的益智游戏能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对于教学中的重点或难点,教师口授或板书不易表达清楚的,可借助多媒体系统图像、动画、文字、音响等形式表现相关教学内容,让学生清晰观察,加深印象,帮助理解。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教育软件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信息技术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的载体,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学语文课程教学,并逐渐展示了它的主要优势。

教学理论文章的读书笔记(优质19篇)篇十一

如今每年暑假总有一本教师必读书,今年也不例外,学校推荐了一本美国教师帕克帕尔默写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

初始一看这书题目,高!大!上!教学勇气,我们做老师的每一次进讲台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的,哪怕现在我站在这三尺讲台已过十年,每当看到那一张张陌生的熟悉的脸,总有那么种新鲜感,更不用说次次教室人相同,节节课堂知识却不同,不同人需要用不同的教法,不同的知识也总要想出不同的学法。

可是很遗憾,不知道是我这个理科生阅读能力太差,还是美国教师的课堂观念与我跨度太大,《教学勇气》这本书,我读到越是后来越是迷糊,字倒是认得清清楚楚,但是如何把书本内容与现在自己的教学生活相联系,我是怎么都理解不了。唯一让我有点印象的也就是第一章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完整及第二章一种恐惧的文化——教育和分离的生活,帕尔默在这两章中以艾伦和埃里克的不同经历及自身如何面对一个“地狱学生”的教学实例来论证,在课堂中教师不仅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具备的强大自信及无所畏惧地面向全体学生,不拘受于个别学困生或个别事件中,而这一切的基础是教师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自我,我归之于师生间的相互诚信。

教师,一门受人尊敬的崇高的职业,是园丁、是蜡烛、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享有最高评价的美誉、最温馨的爱称,在学生时代,老师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一个个“师”的印迹,让我对教师这一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无限的向往,有感于此,自己在中学生涯最后一次班级聚会上,在全班同学面前宣称,将来要做一名好老师。

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涯,也有很多的无奈、恐惧。

我教书生涯中第一次班主任是接一个初二班级,当时刚接班就有不少初二老师提醒我了:这个(6)班“家底很薄”,要好好干了。我知道我所带班级成绩不好,可绝没想到差到如此。这个班给我带来了很多“第一”——倒数的第一!一次月考,四门主课,三门倒数第一,数学倒数第二。每每想到这些我起初只能沉默,我为我自己找理由、找借口,逼到最后我对自己说压力就是动力,有挑战才能体现自己的能力,如此安慰自己。调整心态,总结、反思、批评、谈话、教育,我在疲惫之中充满了期待,可是在后面的考试中,五门课,三门倒数第一,现实总是那么惨酷,可是让自己心安的是,自己所教的科学这次总算没垫底,虽然也是那么惨淡。做为一个老师,必须要对学生有信心,哪怕再糟糕的情况,如果连我都丧失了信心,那我的学生们更加找不到自己的学习目标、自己学海的“彼岸”。

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那一届的学生,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字就是懒。卫生懒,开学初每每进教室随处可见纸屑乱丢,后面的废纸篓里总是空荡荡的,而在它旁边却倒处是零食袋等垃圾,屡教不改,往往还查不到丢垃圾的学生。体育懒,开学体育课没上几节,体育老师来抱怨了,我们班学生太懒了,做操手脚伸展不开,跑步跑不动,连排队都是东倒西歪的。于是我很“光荣”地成了体育老师,每每体育课前总要训话。作业懒,抄作业、不交作业、作业中有空白、作业不认真等等,每个任课老师都诉苦过,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我这班主任所教课目的作业,心中也是一肚子火,每天督促订正、补写作业就差不多占了我一半空余时间。帕尔默遇到的是一个“来自地狱的学生”,而我则面对的是一群。家校的联系让我更受打击,在家时父母根本没能力管住自己的孩子,有时候心中不由恼火,我在学校所付出的努力、浪费无数的口水,都让学生到家全败在了家长上。可埋怨归埋怨,工作还得继续做,谁让我是做老师的呢,全当小孩子健忘,耐心着教吧,罗马也不是一日能建成的,抗战胜利都要八年。

通过十多年的教学经历,我从不觉得自己是所谓的园丁,是所谓的蜡烛,更不是什么工程师,我只是希望尽自己最大所能把自己的所知教给学生们;我只是希望自己能像当年的启蒙老师们一样,让更多的学生能记住自己;我只是希望将来我的学生能放飞我所未能完成的梦想。这些就是我坚持在教学前线的勇气。

教学理论文章的读书笔记(优质19篇)篇十二

在上大学时就认真学习马启伟老师主编的《体育心理学》,暑假里结合13、14两届训练又把该书读了一遍,其中体育与心理的关系、体育参与的动力系统、运动技能学习、心理技能训练、体育教学心理、体育比赛心理对我们的训练起到很大的作用。特别是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是第三章的内容,主要阐述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问题,参与体育活动要靠本人的积极性,同时人的动力调节系统是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以个人的需要为基础,由动机、兴趣、态度、习惯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就学习心得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注重体育生对体育的兴趣。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人们体育参与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兴趣对促进体育学习有指向和强化的作用。体育兴趣与体育学习效果常常是成正比的,在身体素质和原有技能水平大体一致的情况下,有体育兴趣的人较无兴趣的人活动效果更优。这就是由于体育兴趣对体育学习或锻炼具有指向和强化的作用。

首先我注重队员对体育的兴趣的引导,在13、14两届体育生组队时,提醒学生考学的重要性(考不考学跟40岁的生活环境有直接的关系)。结合训练成绩和语数外成绩制定目标,循序渐进,注重周、月目标及短期目标最有实效性,定的太低学生没有通过努力就超过了此目标,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潜力也不能得到充分挖掘;过高目标,学生通过刻苦训练没有达到目标,就会有挫折感恐惧感而失去自信心。为此,我们教练要指导学生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高考目标和短期目标,短期目标最有实效性,但必须要有高考目标做引导,短期目标如每月的体能目标和每月的月考成绩及时反馈,做到及时张贴公布,同时还要做到多鼓励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训练有动力,学习有方向,让学生训练、学习都能够达到的相应的目标,高考目标相应也就完成,学生的信心也就有了,学生的训练热情、斗志也就上来了。

其次对这些体育生纪律较松散,特别是学习的习惯差,目标不明确,所以一开始就帮助学生一一分析:一类是体育成绩好,文化成绩好如王子瑜、蒋凯等,这类学生是为了考大学选择了体育训练,因此对这些学生平时生活、学习、纪律、训练等方面多关心,对每次月考及时统计并及时小结反馈,帮助他们提高成绩;二类是体育成绩好,文化课成绩还可以如仲伟春、陈修桥李子岩等,这类学生主要加强文化课的学习和纪律的管理,加强考学的理念指导,平时要求严,但一定要多关心;三类是体育成绩好,文化成绩差如袁帅、王磊、杨闰杰、臧秀峰等,对这类学生主要加强文化课的学习的指导,平时与班主任、语、数、外老师多交流,了解他们的平时学习的情况,来提高学生文化成绩;四类是体育成绩差,文化课成绩好如滕超、秦超、刘志文、程子瑶主要加强身体素质的练习,但不能放松文化课的学习;五类是体育成绩差,文化课成绩差,如刘柳、刘倩、尚冠宇等这类学生是为了锻炼身体,而且活泼好动、情绪波动较大,自觉性差,对此要加强纪律教育。

第三、注重家长会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关注高考、学情,与家长及时交流校表现如纪律、同学之间交往的问题、手机上网的问题、学生打架、谈恋爱、星期做作业情况、关注学生的目标或考什么大学问题(强调多与孩子交流,家长是学第一教师),告诉家长:感情+意志力=幸福;合作,人心齐,泰山移,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二、创造成功机会、创建愉快情景、满足需要、教学引趣等多种方式实现。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愿望。”(乌申斯基)。教师应通过教学和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方面起到主导作用。

教学理论文章的读书笔记(优质19篇)篇十三

以学生为中心的历史教学评价,并非现在才有任何时期那些求进步的历史老师,在教学上除着眼教学目标外,普遍关注学习活动的指导,当然他们也通过良好的教学发展自己开发学生能量的记忆,然而,历史教学可以明确区分新旧教学法时打出的口号便是以学生为中心。那时甚至提出没有学就谈不上教的主张,遗憾的是主流的历史教学则太习惯于教历史等于讲历史的观念,而且讲历史又被狭义地理解为教教材,于是在教学现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还是不能替换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观。

今天我们看教学法教的本质直书为互动,包括教师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文本与社会的互动,正因为是单向的接受式的教学容易让学生失去主题感和创造力,并在学习中始终被动,所以要用毒针主动式的教学改变它,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观探索互动的师生共同承担的评价角色的教学评价。有助于教师更为珍视学生的学习经验,尊重学生的学习感受,有助于教师自觉地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成熟的教师会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质量,诸如我教的内容学生真的懂了吗?学生能够思考这样的问题吗?他们准备好学习新知识了吗?这类问题既基于教师的经验,改善教学,也同时对激发教学创意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作用,其中还蕴含了教学评价。我们说以学生为中心的历史教学,并不是仅仅着眼活动本身,做什么活动和怎样做活动,而是要特别关注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实,无论教学还是评价,重点都在这里,传统的历史教学主要依赖教材所提供的内容范围和学习顺序,以及源自教师的讲述或由教师提供的事实性知识进行教学和评价,今天虽然不能完全排斥传统教学的合理部分,但是绝不能把学生的理解只限定在教科书或教师所讲的内容,最直白的说这样做不能确定历史教学求真的本意,亦无法保证历史教学人文性的发挥,若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围绕学的动机强调江阴有连续性的激励作用,也利用交警找活泼的学的环境,以此鼓励学生自主性的发现,我们的历史教学现场就会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并对学生发展产生真实影响。

将教学评价嵌入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历史教学的常态,问题是做不好极易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削弱历史的叙事性是历史学习在各种活动中变得琐碎,而是让眼下的评价充斥课题,即便是上述比较成功的事业,也只能是在学习兴趣考试成绩有长足的进步,而在学生历史意识和能力,发展方面,仍没有确凿的实证研究说明它是有效的。因此,目前的历史教学界还是信奉一节好课是讲出来的道理,至于一般的课就只有讲课本知识了,乃至不考不教的现象普遍存在,诚然,以考试结果论质量,以讲解考试重点为指针,以训练书面考试能力为目标不符合教,学,评三位一体的历史教学原则,历史教学是否也到了非转变频加饭是不可的时候了呢?抑或是需要确立更为平衡的评价系统呢?笔者以为然,尽管困难重重,但并非做不到,更何况我们的一线教师已经开辟了通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道路,作为改善历史教学的方向,它是观念层面的前提,更当是行为层面的前提。

历史知识作为公共知识在体现国家意志民族,认同等基本价值的同时,还应当包括认识自我探究多种观念分析各种争论或观点等丰富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使教学评价既包括对学生的.定量描述,也包括对学生的定性描述,最后还包括对学生的价值判断,也就是说历史教学评价包容给予学生独立思考,而产生的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因此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需要达成如下教学要求。

1,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

一位历史教师谈及自身发展时,牢记着这样一句话,你在这节课中想告诉学生些什么呢?正是因为这句话让他懂得了为何而教,为何而教在理论上是对历史教学本质的追问,旨在揭示学生将学到什么?而从教学形式上看便是积极的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只要教师相信学生具有形成相对稳定的观点和价值判断的能力,才能促使学生承担其在学习过程中作为主体者的角色,实践证明,课堂环境越是自由开放,学生就越是乐意释放自己的学习能量,与传统的教学不同,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师的教学不再是线性的编码,一问到底,一讲到底,而是能够按照时代发展而产生的变化,追究具体学习主题的意义,并关注学生看问题的整体视角。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还需要教师给学生悬念的期待,或许这样的课堂不如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看起来有序和有效率,但是只要教师有能力让学生理解和组织好学习问题,而且自己扮演好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问题的咨询者,创造性学习的合作者学习心理的支持者,以及弹性的学习资源的支持者的角色,课堂教学就会更有效果。

2,充分考虑学校教育的复杂性。

学校课程是人类经验凝结的结果并非学生人生经历的产物,即便是历史这样的人文学科,无论它包含着多么丰富多么复杂的人生指引功能也不具有知识终点的作用,任何学习阶段对学生的经历而言都是暂时的需要,历史学科不过是用一些比较成熟的知识和方法,帮助学生探讨历史方面的问题罢了,随着学生的经验,逐步丰富,他们对历史的认识也会发生变化,在传统教育中学校和教师的作用较大,这与传统的社会环境相对单纯有关,现代社会则不同,学生的生活世界远比学校所呈现的真实世界丰富得多,源自各种社会背景的影响,会导致他们喜欢或不喜欢学校,喜欢或不喜欢学科,同样,学习伙伴和学习环境对学生施加的影响往往比教师的作用还要大,所以在怎样的环境中学习就成了教师优先考虑的问题。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力图合情合理的把学生的经验与所学知识关联起来,帮助他们选择适宜的方法,确认是不是我该知道多少,而是知道怎样知道的道理,促使课堂也具有社会交流的功能。

上述要求符合学习维度理论,即学习包含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过程和内部心智获得与加工过程,前者要求使用适宜学生表现的材料和设计方案,后者依赖启动学习动机以及定向个人学习水平来实现真实的活动对话和合作。

3,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在数字化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由知识视界生活世界心灵世界和虚拟世界省城学习结构,单一的一只是世界主宰学习的时代已经过去,历史教学丰富的人文内涵是比通过数字技术表现得更为生动具体,学生借助数字技术理解历史探究历史的多种可能性,既是现实也是趋势。

可以肯定的说,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更是艺术字画时代学生的学习要求。诸如自由的做事喜欢自己定制富有个性化,更强调公开公平公正,并愿意承担监督员的角色,习惯性地把娱乐融入到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注重写作要求速度,并主动地尝试各种创新,教师不仅要激励学生集中精力去完成应做的事情,而且要有能力帮助学生把握学习节奏熟练快速浏览研究达成最佳学习效果的方法等。

教学理论文章的读书笔记(优质19篇)篇十四

与名师交流、看名师著作,我们都会发现要成为一个好老师,一个名师,最重要的二个方面就是:一是对所教授的学科的准确把握,二是对所教的学生的完整认识。确实,一直以来,我们认为教师对学科和学生的认识与理解是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的二个方面。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让我明白了第三个很重要的方面------教师对自我的认识,即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

如果教师不了解自我就无法了解学生,更无法从自己的角度来吃透学科。而教师自我的力量如果没有起作用,外部力量的作用也是极其有限的。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正如一辆汽车,没有了发动机或没有点燃发动机,我们很难推动机器一样。所以说教师的自我认识和对自身完整的要求,是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的方面,它决定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另二个方面。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实现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呢?帕尔默的理解是:引领教师前行的是教师的心灵导师,教师需要与我们的心灵导师相遇.。

书中帕尔默告诉我们:“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优秀教师们都有这样的特质,他们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作深层次的交流。他们能编织一个复杂的网,这张网联结着学生、课程以及他们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为他们自己编织出一个世界。这张网以及它所包含的种种联系超越了技巧和方法,存在于教师的内心中。教师的内心包含着知识、情感、精神和意志。

通过这本书,我真正体会到自我反省获得的过程,从而真正感受到互通心灵、互通智慧能产生的巨大力量,真正体验到用心灵联系课程和学生的教学所产生的无穷魅力。使我从令人兴奋的新视角来体验教学的喜悦,真正使我沐浴了一位伟大导师的教诲。

教学理论文章的读书笔记(优质19篇)篇十五

在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开始对教育教学问题自觉思考之时,我有幸与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相遇,看作者从关注教师心灵的角度来解读教师,解读教学,解读教育,让我有豁然开朗,重获教育生命之感。

最吸引我的:本书最吸引我的是作者陈述个人教学的案例时对个人心灵挣扎的描述,这种描述能让人感觉是发自作者内心深处,是基于对自己心灵的彻底体察,以及对自己所处环境的整体洞悉,并结合对教育对象的换位思考,几方面的交替进行,夹叙夹议,陈述观点。这种论述给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和巨大的说服力,让人感觉到作者对教育工作的无比热忱,对人性的反思,对教育同行的热情激励,以及对现实问题的深刻关心。这种叙事探究的方法,比起层层的逻辑的论证说服力更强,更能关照到深层的现实的问题。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带领着我,逐渐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拨开迷雾,认清自己的内心。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学本质的精神之旅。

最无法释怀的:最令我无法释怀的是蕴含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的那份源自作者心灵深处的自我剖析情怀。我们承认:教学的根本是学习的.学生,而非教学的教师。学得好的学生未必就是教得好的教师最美好的成果。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以绝妙的方式方法学习,包括有的学生另辟蹊径、超越上课的教师、既不靠上课也不靠教师,一样学得不错。然而,我们更应该清楚:教师是最有力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学到很多很多——或者也有最有本事弄得学生根本学不到多少东西的人!也就是说,教师可以成为天使——引领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也可以堕落为魔鬼——扼杀学生的天性,阻碍学生的成长。如此说来,教师操控学生生命成长的权力远大于其他各行各业,因此,我们更应该做一个用心的老师,用心研究与教学相关的自我内部景观,不但要有解剖自我的勇气,更要有解剖自我的行动,在解剖中认识真正的自我,变回自我!惟有如此,才会真正对学生的生命负责!

教学理论文章的读书笔记(优质19篇)篇十六

一晃教书已将近六年,不觉有了一些倦怠,加上课改和应考中的迷惑,“勇气”这样的词在我心中已经渐行渐远了。直到看了《我的教学勇气》,似乎又有了一点沸腾的感觉,或者说,重新点燃了一份从教的激情。

喜欢这个书名——《我的教学勇气》,它表明了一种心态,一种教育生活的态度。也许看它,正是为了唤起自己内心深处的创造需求。

这本书讲述的是美国教师的教学故事,或真实有趣,或充满智慧,或深切感人。故事中描述了教师为学生成长付出的努力令人敬佩,他们爱学问、爱学生、渴望将自己热爱的学科与学生建立牢不可破的联系,总是千方百计点燃自己的教育激情,积极与同事合作,探讨和研究,创造更好的教育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最美好的品质。一个个故事、一段段感言,真实而有趣、深切而感人。

在“说出心里话”这章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艾米·西蒙斯曾在多所学校任教,一直坚持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可是现在她的这种热情已经烟消云散,心情特别糟糕,不懂道理的家长、嘁嘁喳喳的课堂、迟到懒散的学生令她筋疲力尽。喊吗?不顶事。哭吗?真想哭!逆来顺受,撒手不管吗?还真有点忍不下去。种种念头在她脑海中闪过,最终还是低沉而平静地对学生提出了问题:“你们知道我为何到这儿来吗?为何每天站在这里吗?”停顿片刻后说出了心里话:“我站在这里是出于爱——爱你们,认为你们应该从学校得到比过去更多、更有人生价值的东西;我站在这里是出于爱——爱教育,我乐于看到教育对你们起到的作用,教育为你们铺就的前途。你们许多人说想上大学,我希望能帮助你们实现这个目标;我来这儿是出于爱,因为我爱教学、爱我的工作、爱读书、爱和你们在一起,爱帮助你们的学习。

但我不愿意你们受教育的时间白白荒废,不愿意你们花那么长的工夫才走上正轨。学习是你们的生活,是你们通向大学的道路,我想尽力帮助你们,但你们也得上心。”这些情真意切地话语让学生从哄堂大笑到嘲讽再到沉默无语。在孩子面前真情的表露感动了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的、真正的艾米·西蒙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学生对老师的选择:学生在私下的议论中把教师分为两类:用心的教师和不用心的教师。用心的教师热情、亲切、活跃、真诚、谆谆教诲、循循善诱。学生喜欢这样教师的课,因为他们挚爱自己的教学和学生。故事中正是艾米·西蒙斯说出心里话,用心和学生交流才让学生接受,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优质教学和教师的内心世界”这章中对优质教学的评价是:“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心灵,源于内心深处对学科和学术的热爱。一位拥有如此完整而诚实内心的教师,用任意一种教学方法都可能非常有效。”如此,教师的心灵是关注的焦点。因为,“教学得失与其说是取决于教师,是采用的具体方法,不如说取决于教师奉献的仁爱之心,取决于用仁爱之心穿针引线,将自己、学生、学科编织在一起,使三者之间进行面对面、声对声、心对心的沟通和互动。”

想想自己,站在学生面前,越是满怀希望,越是脆弱的不堪一击——我们不堪学生在角落里打盹,不堪学生在课堂上令人分心的窃笑,不堪学生通过他们的语言,漫不经心地或不屑一顾地无视我们的到来、我们的方法。此时我们甚至怀疑当初为何而从教,呵护教师自我心灵真是很艰难的事情。“教学奇妙迷人,好不枯燥乏味,在各行各业中,这是一种你可以真正称之为‘品尝人生百味’的职业。“我们感到待遇不公”、“我们感到信念被毁”、“我们感到负担过重”、“我们感到孤立无助”、“我们感到底气不足”。然而,并不是艰难就不做努力,并不是心灵受损就放弃心灵。心灵是属于自己的,心灵的寻找和召唤也好,心灵的缝补与弥合也好,心灵的维系与呵护也好,终归都是自己的事情,别人是无法代替得来的。

因此,教学中我们需要足够的勇气,需要来自心灵的爱来完成教师的使命,需要我们要“用大爱做小事”,虽然反复的说教和劝导使我很疲惫,虽然我们第n次教育学生改正缺点的时候需要找一些理由给自己打气,我们承认我们在找理由让自己爱学生,我们也承认我们对学生的态度可能过于严厉。

可是我们仍旧没有理由不爱学生。如果某个学生身体不舒服而我们未曾发现,如果某个学生最近上课有些心不在焉而我们未曾察觉,如果某个学生学习或是生活困难而我们未曾发觉,如果某个学生某个学生上课时常偷偷看课外书而我们未曾警觉如果我们发现了这些问题,却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忘记询问、劝导、批评或赞扬学生,他们如何感受我们的爱呢?爱的表达常常不在言语上,而在辛苦的批改、严格的检查、亲切的劝慰和耐心的说教中。如果教师不肯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学生身上,做细致的工作,发现和观察他们,陪他们一同成长,那么我们的爱多半是美丽的说辞而非真性情的流露。因为有爱,就会用心,用心的人不会缺乏教学技巧和实践经验,有爱的人也不会缺乏对工作的责任感和开创事业的激情。

正如第一页中所述“教师这个职业需要心灵、意志、精神不断的更新,以获得力量和勇气。尽管这个工作经常给教师带来疲惫、无助,甚至伤害,但优秀的教师不会放弃”。

《我的教学勇气》唤醒了我沉睡的激情,使我对教育教学,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感悟,让我明白了“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来自于心灵”。教学的真谛就是爱,“教师就是怀揣大爱做小事的人类工程师”。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心去打动学生,去获得学生的共鸣。同时,我们要做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教师,永远保持着对教学的热爱和兴趣,勤于创新。我想: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那我就要从小事做起,我也要重新找回我的教学勇气,重新点燃我的教学激情,忠实地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托起明天的太阳。

教学理论文章的读书笔记(优质19篇)篇十七

读了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的确是带给我一次心灵的精神之旅,虽然其中有些章节让人颇难读懂,但此书还是让我受益非浅。

教学需要勇气,需要保持自己心灵开放的勇气,这是我在此前所没有认识到的。

我们有没有这种感觉?与刚刚走上讲台时的我们相比,现在我们的心慢慢地变得硬起来了?那时候,在办公室看到有些老师很严厉地批评学生,甚至体罚学生,心里总是替学生委屈,觉得老师太过分了。什么时候,我们也加入了对学生厉声呵斥的行列?想象一下,再过几年,十几年二十年,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觉得可怕。我们很容易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不快乐的老师,教师这个职业,给他们带来的是压力,是痛苦,是无可奈何的谋生手段。

另一个感觉是现在的学生教起来怎么越来越难了,越来越多“来自地狱的学生”;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的要求越来越高了,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从这些抱怨声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理解教学,我们也是在这个角度上来进行着我们的教学,很少从认识自我这个角度来理解教学,去理解我所教的学科,去认识我所教的学生。在帕尔默看来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去简单的复制这个世界,而不是在改造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是要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要想让我们的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去复制这个世界。作为教师就不能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去理解教学,教师应该去理解自我的知识,认识自我,把自我和学生、学科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体,去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有精深的学科知识,好的教学方法,正如帕尔默所说的真正的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在每一节课里,教师与学生建立联系,进而引导学生与学科建立联系,减少依赖于我所采用的方法,而更多的依赖于我了解和相信我自己,自我的身份认同,我的自我个性,还有身为人师的“我”的意识。

我们的教学应该是对学生的一种亲切款待,而亲切的款待经常是主人比客人受益更多的行为。我们要学会去倾听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学生在恐惧、沉默的背后,是想去发现他们自己的声音,想去发出他们的声音,想让人们听见他们的声音。能够倾听学生甚至尚未发出之声音---意味着不断地宽容他人,关注他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意味着不能匆忙地用我们可怕的言语去填塞学生的沉默,并且不要迫使他们说我们想听的话;意味着充满深情地走入学生的世界,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倾听他人真话的言而有信者。这样有一天学生会能够真实而又自信地说话。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容许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的时间表”这个才是真勇气。有多少人,敢于去面对“意想不到”呢?教学设计从四平八稳出发,是多数国人的天性。这个当然也是保护自己的自尊,未知的事物,发生在课上,极其考验人的课堂机智能力。而这一切,都和什么有关呢?除了教学常识,更多的是还是教师在精神方面不断超越自身从而让学生更好发展的机遇,也就是说,那些敢于让“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的教师,是具有生命弹性的人,成全自己生命过程,是以成全每一个不同的学生为根本前提的。而这样的课堂,才具有永恒的魅力。

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有三章讲到共同体:第四章·认知于共同体中,第五章·教学于共同体中,第六章·学习于共同体中。

“共同体”这个术语刚开始的时候就像一个制冷的东西,把那三章变成了三个冰柜,从里头取出来的东西都冷冷的,冒着冷气,一直冷到我的心里。因为,在这个大冰柜里,我发现了很新鲜的东西。随着新鲜的事物越来越多,我发现“共同体”不是冻结万物,而是孕育万物的。

有时候,我也在思考,为什么有时候叫学生记笔记他们还不记,是不是他们很懒?是不是他们在开小差?难道他们不觉得这个很重要?但是,事实上我也知道,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比让他们记录我们的笔记更重要。这里的矛盾其实就是我自己内在思想的矛盾。如今,被帕尔默一语道破,我们完全可以让共同体发挥教育的力量,但这一定是建立在真正的共同体的基础上。

何谓真正的共同体呢?帕尔默这么描述:“在真正的共同体模式中,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同时关注一件伟大事物,在这样的课堂上,让主体——不是教师或学生——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最优特质获得融合和超验升华。”帕尔默提出课堂应以主体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或者以学生为中心。

这个观点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很新鲜的事物。

帕尔默有一位导师是个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教授。他博学多才,他总是讲很多内容,以至于不给学生留一点提问和评论的时间。因此,他的课基本上是独角戏,而他的学生只有扮演听众的份儿。倘若按照我们的教学评价,这样的课怎么可以?倘若单独以是否以生为本来判断,那真绝对是失败的课。可事实上,学生是那么喜欢听他讲课。他的课堂魅力在哪里呢?请看帕尔默的记录:

“在他的社会思想史课上,他不停地演讲,而我们成排地坐在那儿记笔记。但是那些课并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虽然我们几乎没说话,但他的演讲没有把他自己,而是把主体置于我们的注意力的中心,而且不知何故,我们聚集在那个主体周围,而且开始与它互动了。”

“……我们几乎亲眼看到马克思孤独地坐在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里写《资本论》。透过动态的想像,我们不单与思想家本人建立了关系,也跟激发他思想的个人和社会背景建立了关系。”

这位教授的授课,之所以能达到这个效果,关键是他“用一种深切地结合他本身独特气质的方式”把这些学问介绍给学生。当教师把自己自身独特的优势整合于教学中,在与自我、学生、学科的密切联系中彰显生命本质时,就能够发挥出惊人的教育力量,甚至发挥出改变现实教育制度的力量。所以,我们必须走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呼唤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

帕尔默提出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对话的共同体,认为这是教学人员应尽的专业义务。

帕尔默对教师职业的分析非常精辟,他指出这么一个事实:教学也许是所有公共服务中最个人化的专业。“虽然都是在学生面前进行教学,但是我们的教学几乎总是像独奏一样,永远在同事的眼光以外;相比之下,外科医生或法庭律师经常要在对他们的行业了如指掌的同事的眼皮底下工作。律师在其他律师面前争论案件,在那里,所有人都能清晰地看见他们的技巧和知识的差距,水平高低一目了然。外科医生在专家的注视之下操作,要是手在做手术时颤抖一下就会马上被人发现,使这种失当行为不大可能发生。但是教师可以在人体内遗下海绵或错误地切断人的四肢,而除了受害者以外,并没有别的目击者。当我们走入这个名为教室的工作场所时,我们把同事关在门外。”

这样的职业比较让人非常清晰地看到教师职业的与众不同。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参与教学对话的共同体对教师来说是那么重要。但是,我们平时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没有经常去听其他同事的课,还有,交流的时间也不是很多。在我们这样不需要坐班的单位,很多老师上完课就回家了。而且,大部分老师也不喜欢被听课,一部分老师是因为缺乏自信,一部分老师是因为害怕竞争,或者其他什么原因。不过,交流应该还是非常必须的。

但是,教研室作为校本教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体往往被忽略。倒是网络教研蓬勃兴起。现在,教育博客也欣欣向荣起来。这些网络上的教育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师现实生活中教育共同体的不足。教师专业成长毕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没有谁给你规定年限,似乎可快可慢。但是,学生的成长是不等人的,所以,教师的专业成长就变得特别迫切。因为,我们要对学生负责,对自己的职业负责。

同事的共同体中有着丰富的教师成长所需要的资源。我们从个人化的框框中跳出来,在网络教研这个共同体中建立持久不断的教学对话,这样既提高了我们的专业实践,也从中提高自我认识。

所有真实的生活在于相遇。”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当我们寻找到了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我们就不需要躲在讲台后面,利用我们手中的“权力”去控制学生,与学生造成分离;我们也不需要简单的模仿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而是去寻找契合自己个性的教学方式,真正好的教学应该是源自教师的心灵。当我们把自己自身的独特优势整合于教学中,教学于共同体中,在于自我、学生、学科的密切联系中彰显生命本质时,就能发挥出有效的教育力量,体现出我们教师应有的价值。

教学理论文章的读书笔记(优质19篇)篇十八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

通过认真研读《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先,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都在发生很大的转变,结合新纲要中提出的“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在学习新课程之后,我们的教学活动近年来以“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形式来展开。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自发参与、自主学习、自由表达,获得了自身的发展,积累了许多有意义的经验。这是一个具有发展潜质和蓬勃生命力的活动形式,它给幼儿园素质启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近年来的学习与实践,也使我们老师对主题活动有了认识,对新纲要有了新的理解。

幼儿是探索型主题活动中的“主体”,让幼儿在公开无限制环境中,允许自由学习、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往往是在开放的时间和空间中获得的。幼儿有意义的学习所要得到的东西,常常不是依靠每天一二节集体教学活动所能实现的。真正有意义和有效的学习,可以打破单一性和封闭性,在时间与空间上充分地开放、在内容与方式上充分地多元化,使幼儿能尽兴地探索、尽兴地活动,因此课程设计应基于幼儿的兴趣和天赋为中心,追随幼儿的经验与生活。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随时随地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又是他们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问题,被及时地纳入课程和活动中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受到了真正的重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我们看到,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自主生成、自主探索的主题,大都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幼儿觉得奇怪的现象、幼儿感到困惑的问题,如在“新年”这一主题中,通过对幼儿询问:“你喜欢过新年吗?”“为什么喜欢过新年?”“过新年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通过这些话题,得出幼儿最感兴趣的内容,从而从“外国人过新年”、“新年服装”、“新年里的活动”等活动便在幼儿的兴趣下铺展开来。当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是幼儿所喜欢的、所感兴趣的时候,幼儿就会积极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并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使我们对幼儿园课程向儿童生活回归有了新的启示。

幼儿有学习的需要,也有学习的潜能。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的学习,幼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索型学习”。这种探索性、直接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强调的是注重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经验水平、思维方式,能动地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直接的“对话”。如在主题“我要上小学”中,幼儿对小学生的生活、学习产生了诸多的疑问,我组织了一次采访活动,让幼儿带着问题,到小学里去,亲眼看个明白,亲自去问小学生和小学老师,去寻求自己想要的答案。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有充分的支配权,因而他们的学习也就更自主、更快乐。

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依幼儿的发展、兴趣、经验、认知以及不同的主题,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提供活动材料,让幼儿主动去实验、操作以及不断发现。因此活动也不拘泥任何教学形式,集体活动,分组教学和个别化的区角活动等,教师亦可由幼儿学习过程中了解并比较幼儿差异性,而引用不同的教学法。例如:我们看到班里的孩子特别喜欢玩棋类游戏飞行棋、跳棋等等,课间孩子们经常三五成群,或桌子上,或地上,聚在一起掷小骰子玩棋。看到孩子们对棋类游戏如此感兴趣,联想到正在开展的主题活动“开心一刻”,灵光一闪,主题大棋应运而生。我们把废旧报纸做成跳棋格子铺在地上,将主题活动中的各种开心不开心的事以及各种情绪设计成跳棋中的障碍或好运,而幼儿就是棋子,在大大的棋盘上跳跃。这个游戏既融合了主题活动中的内容,又顺应幼儿的兴趣、需求,给幼儿一种前所未有的身临其境的游戏感觉。

总之,主题活动的探索过程是幼儿不断主动学习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在发展中实施教育,教育能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其次,在读书活动中,更深的感受到爱心的重要,育人之道,爱心为先。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

“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教学理论文章的读书笔记(优质19篇)篇十九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一书,让我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领悟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真谛,掌握了小学数学教学基本策略,从而提高了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让我觉得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只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有一个全心全意做好工作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应该是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师的文化科学知识素养决定着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决定着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关系着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智力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现代数学教师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教育基本理论。这是教师专业科学知识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价值观。正确的观念源于正确的理论,它指导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应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以提升教育理论修养。

3、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发现、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活动,是一个立足于已知去探求未知的过程。为了能正确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基础知识,如教育科学研究的选题如何确定,如何选择研究与论证的方法和手段,研究结果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等。教师要着重学习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方法、教育测量、教育评价等有关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

4、相关学科知识。小学数学教师除了应具备数学专业知识、教育基本理论外,还应该具有与数学学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既有数学专长,又广泛涉猎其他知识领域,其中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生活常识及新兴学科等。总之,教师在这些知识结构中,对于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有关的方方面面的知识与信息,都要有所涉略。有条件的教师,还应该使用多媒体技术,使计算机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这既可以扩大教师自身的知识面,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有利于建立起教师在知识方面的权威性,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与信赖,使教师成为学生探求知识与追求真理的楷模。

相关范文推荐

    珍惜时间演讲稿三分钟内容(模板15篇)

    三分钟,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一个瞬间,也可能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这些总结范文可以作为我们写总结时的参考和借鉴,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拓展训练领导讲话稿全文(热门22篇)

    领导讲话稿是领导在公开场合上,向公众传递自身政策和决策思路的一种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选领导讲话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采取竞争上岗这种方式选拔干部,

    茶叶销售策划方案(汇总20篇)

    策划方案还需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应对措施,以及监控和评估的方式。阅读这些策划方案范文,可以了解不同领域和行业的策划方法和理念。xx茶行有限责任公司于1998

    援沪事迹材料(通用17篇)

    事迹材料的撰写需要注重事迹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避免虚构和夸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一些精彩事迹材料,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启示。xx年,xxx矿综

    幼儿园植树节活动总结中班大全(16篇)

    幼儿园中班是学龄前教育阶段的重要环节,为孩子的综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幼儿园中班总结的范文,大家可以借鉴其中的写作技巧和思路。

    幼师的演讲稿(模板14篇)

    演讲稿范文的结尾应该简明扼要地总结演讲的核心内容,并给予观众一些启发或提出对未来的展望。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主题和风格的演讲稿,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尊敬的各位领导、

    油漆工合同协议书(优质17篇)

    合同协议是规范双方权益、明确责任和义务的重要法律文件,它在商务活动中起到约束和保障双方权益的作用,我们需要签订一份合同协议了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合同协议范

    硕士学位申请书自我介绍(汇总14篇)

    自我介绍是第一次见面时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是展示自我形象和个性特点的重要方式。在下面的自我介绍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成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希望能给大

    女方家长协议书大全(18篇)

    在商务交易中,签订合同协议是确保双方权益和义务得到保障的重要手段。如果你需要撰写一份合同协议,以下是小编为您提供的一些范文,供参考使用。为了让孩子能安全顺利地上

    秋天的怀念的教学设计(汇总21篇)

    教学计划涵盖了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评价方式的确定等内容,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教师可以通过参考教学计划范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教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