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反思汇总

时间:2023-03-04 作者:储xy
简介:百分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精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反思汇总》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百分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精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反思汇总》。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反思汇总一

——郑燮《新竹》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杨万里《夏夜追凉》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王庭筠《绝句·竹影和诗瘦》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骈《对雪》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王维《山居即事》

掩柴扉,谢他梅竹伴我冷书斋。

——沈自晋《玉芙蓉·雨窗小咏》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曹组《卜算子·兰》

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

——陆容《满江红·咏竹》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郑谷《鹧鸪》

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

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

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

——文征明《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

上窗风动竹,月微明。

——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

——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

——孟郊《苦寒吟》

先生名利比尘灰,绿竹青松手自栽。

——王汝舟《咏归堂隐鳞洞》

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

——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

——周邦彦《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

——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竹树带飞岚,荇藻俱明丽。

——刘道著《湘江秋晓》

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

——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种竹淇园远致君,生平孤节负辛勤。

——王汝舟《咏归堂隐鳞洞》

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杨万里《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

——吕太一《咏院中丛竹》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戎昱《桂州腊夜》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李颀《望秦川》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李商隐《潭州》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杜甫《咏春笋》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

——司马光《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杜荀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窗前竹叶,凛凛狂风折。

——张淑芳《满路花·冬》

竹疏虚槛静,松密醮坛阴。

——张泌《女冠子·露花烟草》

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

——崔元翰《奉和圣制中元日题奉敬寺》

想翠竹、碧梧风采,旧游何处。

——张宁《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奈南墙冷落,竹烟槐雨。

——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

——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

——王守仁《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修竹傍林开,乔松倚岩列。

——德隐《新秋晚眺》

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

——陆容《满江红·咏竹》

精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反思汇总二

意境与情感是诗歌的核心。体会意境与情感都需要学生自己的感悟,最好的方式就是复现意境,即站在作者角度描绘还原意境。本教学设计力图使学生在品味这一首词所蕴含情感的基础上,走近作者,进行意境复现,想象词境,最后再跳出文字,体会词带给自己的感悟与收获。

1、初步了解词的知识,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词的韵律美。

2、在反复诵读、品味中,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

3、在体会该词的情感中,体悟应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生活乃至未来的人生。

在诵读中体会词的韵律美,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作者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1、解题。

(1)同学们,你们已进入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了,即将与老师、同学离别。离别意味着不能经常见面、共叙衷肠。当然,同学们的离别是要奔赴更美好的前程,那我们伤感中又会有为同学、朋友高兴、为他们祝福的心情。说起离别,我们就不由得想起那些送别诗。同学们,你能回想起哪些呢?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有关送别的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词与我们刚刚回顾的一首诗,题目有什么相似之处?从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了解词牌,了解作者。

(1)同样是送别,李白、高适、王维写的是诗,今天我们要学的则是一首词。同学们知道诗和词有什么区别吗?

(2)词牌,表示词的节奏,是古人的一种伟大创造。不同的词牌,既有不同的字数、节奏、音韵,甚至还能表现不同的意境。当然,随着词的发展,不同词牌一定代表着某种风格或意境的功能越来越淡化。既然词牌代表的是不同的节奏、韵律,这么看来,词牌就一定会有多种了。同学们能回忆原来都学过什么词牌吗?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词的词牌又是什么呢?

(3)介绍作者。

1、行走词阃,品味情感。

师:这首送别词让我们穿越时空“观看”了一场友人离别的话剧,体会到了一种离别带来的伤感,也体会到了友人发自内心的嘱托与祝愿。无论诗还是词,字数都是有限的,都是极讲究用字的。有限的文字,蕴含了作者无限丰富的感情。就让我们到词中去走一回,去品味这送别的味道,去体会作者的心情与感受!

上片:伤离别——体会作者融于山水间的离愁别绪。

(1)我们先看词人送别友人的这段路程。大胆想象一下,一路上他们都可能看到什么风光?

(2)是的,沿途一定会有很多的景物,可是作者为什么单单选取了山和水来写呢?除了山、水,还写到了什么?

(3)你发现作者又是怎么写这山、水的呢?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特点呢?

(4)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把水和山比喻成美人的眼波和眉峰呢?

(5)仔细想一想这句:“横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这里的两个动词“横”和“聚”的用法有什么精妙之处?

(6)原本呢,水也好,山也好,都是没有感情的一种存在。可是,在作者的笔下却都变成了一种有情之物。这山水就是那个美人,她不仅眼睛含情脉脉、柔情似水,而且还眉头紧锁。为什么会眉头紧锁,而不是眉开眼笑呢?

(7)你觉得这个美人是一位真实存在的美人吗?为什么?

(8)“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想象一下,“眉眼盈盈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9)这里的“眉眼盈盈”与前面写到的“眉和眼”有什么联系吗?

(10)结合前面的“眉”、“眼”两句,想一想:这个人和前面山水所喻的美人是不是同一人。

(11)在朗读中体会双关和设问的修辞手法。

祝友人——体会作者情感变化与转折的直接抒发。

(1)我们来读一读下片,体会作者的情感是什么样的,是依然这么的愁苦、伤感吗?

(2)你从“才始送春归”一句中的“送春”二字了解到了什么?

(3)春天的归去给人一种光阴流逝不再来的伤感,而偏偏这时“又送君归去”。这时,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你又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呢?

(4)你觉得作者用两个“送”字有什么好处呢?

(5)除了这两个“送”字,还有两个……

(6)两个“归”,分别是谁归呢?

(7)这份离愁,因伤春再加离别而更加让人“销魂”。那么,接下来作者是描写他的痛苦离情吗,还是别的什么呢?既然阻挡不住友人离去的脚步,既然离别已是改变不了的现实,词人又是怎么做的呢?

(8)从这两句词中,你读出了什么感受,体会出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9)这里“千万和春住”的“春”是什么意思?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10)想象一下,鲍浩然回到家之后,会是一种什么景象。

评析:上片,作者的情感是隐藏的,融情于景、寓情于景;下片,作者笔锋一转,开始直接抒发心中的感情。伤春却逢伤别,愁苦压在作者的心头。但作者却祝福友人、祝愿友人与春住!让学生从一些重点词语中去体悟这种不吐不快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在朗读中抒发这种情感。

2、走近作者,想象词镜。

(1)有时,我们形容一件美术作品,或者一个优美的风景胜地,会用“如诗如画”、“如临其境”来形容。那么,我们现在展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思绪,随着作者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词,看看在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幅什么样的画卷,什么样的场景。你是不是也有一种“如诗如画”、“如临其境”的感觉呢?我们就跟着作者的思路,一步一步地在脑海中勾勒这幅图画吧。在前两句中,你要随着作者去送友人了,你这时就是作者,这一路上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的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

(2)默读:“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你想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心情和感受?

(3)我们再来描绘下片的场景和画面。听完刚刚友人的回答,你又有什么话要说呢?

还原情境,两人配合,一人读,一人回答;然后,两人交换角色。

(4)春去时分,偏逢与友人离别,这真是愁煞人呀!无论多么的不舍,多么的伤感与惆怅,友人都是要走的,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面对这样的离别,你要怎么跟你的朋友道别呢?是泪流满面呢,还是痛苦万分?还是其他的什么样呢?你就是那作者,你的同桌就是你的朋友,跟他道别吧,把你的话说给你的朋友听。

然后互换角色说一说。

评析: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作者与友人的道别场面与情感。

3、走出文字,升华感悟。

(1)体会词的情感。

①友人要离别,已是事实。不舍、难过、伤感、愁苦,都是正常的情感流露。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朋友还是得走。假如你的朋友也要离开你,你会怎么办?只是啼哭吗?还是……

学生自由说。

②是的,是朋友,就祝福他吧,无论他将要去哪里。祝福他拥有美好的生活、幸福快乐!现在,如果你的朋友去国外读书了,你们会用哪些方式交流呢?

③如果我们面对的不是离别,而是失败、挫折呢,你会怎么办?

评析:学生联系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实现,感悟无论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学会面对现实,不要沉浸在痛苦之中,豁达地对待失败与挫折,要看到未来、看到希望。

(3)体会词的艺术特色。 送别,如爱情一样,是古往今来、大千世界一个永恒的主题。历朝历代的送别诗词有很多,如我们开课之初回忆的那样,写法各异。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话相送;有的豪放,有的忧愁,有的豁达。

①今天学的这首送别词的表达有什么特点与独到之处呢?

②刚才我们说了那些送别诗的风格、特点,也归纳了这首送别词的特色。虽然手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这也是一首诗、词以及所有作品,能够打动人之所在。你们发现是什么了吗?

③从送别诗、送别词特色的品味中,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发?

评析:将原来所学的诗歌和这首词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这首词借景抒情、构思精巧、比喻别致、语言风趣俏皮的特点。

1、背诵这首词。

2、根据你对这首词的理解,绘制一幅或多幅图画,描绘你脑海中的送别图。

3、推荐阅读。 老师推荐几首相同词牌的词,同学们课下阅读。找出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它们表达的内容、方法一样吗,然后总结一下。(课件出示:《卜算子·咏梅》;陆游《卜算子·咏梅》;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借景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精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反思汇总三

1、感受此种所描绘的浙东江南美景,以及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2、了解比喻,寄情于景等手法在词中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这首送别词的表达特点以及词人的乐观态度。

教学难点:体会这首宋词与其他送别词在表达上的不同。

导入:在面临分别时,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比如,你们的好朋友突然搬家了,是离你很远的地方,你们之后不能再常常见面了,你会怎么想?(请同学回答)古人在与亲朋好友离别时,会用诗词的方式来表达情感,我们今天就来学一首送别词。请大家翻开课本,到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朗读:个读齐读

在之前已经学过词的基础上,进行常识问答

1、解释标题,词牌名,题目。

2、词可以根据字数,分为哪几类?《卜算子》属于哪一类?

1、第一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眼波横:眼波横流;眉峰聚:眉峰紧锁。

题目一:这里说眼波横流,那你们想水有眼睛吗?(没有)那什么才有眼睛,而且眼睛会波光流动。(人)同样的,人才有眉峰紧聚。是人的眼波横流,是人的眉峰紧聚。

题目二:一般的人会有眼波横流的感觉吗?你们想,如果一个眼睛很小的人,会有这种感觉吗,那只有怎么样的人会有这种感觉。(美人)

问题三:请一位同学解释一下这句话。

(江水像美人的眼波横流,山峦像佳人的眉峰紧锁)

问题四:翻译出来之后,谁来说说这句话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起了怎样的作用

(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水的明净澄澈,波光粼粼,和山的连绵起伏)

在同学回答比喻之后,会对怎样的作用有些疑问,这时候要说明眼波横流是怎样的一种情况,泪水是怎样的,透明的,并为他们演示眉峰紧锁的样子,这样,学生更能顺利回答问题。

问题五:我们已经知道了这山水的特点,有了这些形容词后,请同学更加完整的翻译这句句子。(明净的江水像美人的眼波横流,起伏的山峦像佳人的眉峰紧锁)

问题六:眼波横流,眼里有泪水,热泪盈眶,眉头紧锁。是在怎样的情绪下会有这样的表情(伤心)山水有表情吗?那这个表情是谁的呢?(实际上是人,是此人寄托自己的感情在山水之上,这是一种寄情于景的手法,含蓄的表达自己的感伤之情)

词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情呢,我们来看下一句,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2、第二句“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欲:想要;行人:远行的友人;盈盈:清澈美好的样子

问题一:这里的眉眼盈盈处是什么意思,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提示:之前把眉眼比喻成了山水,这里同样用了比喻的手法,意思是江南山青水秀的地方)

问题二:这个话透露了怎样信息,告诉了我们什么?(友人要去哪里)

问题三:我们把上片学完了,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上讲了什么,或写了怎么样的景色,表达了怎么样的感情。

(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间接含蓄的表达了词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情感)

3、第三句“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始-刚刚;

问题一:翻译“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刚刚才把春天送走,接着要送你回去)

问题二:这里的君是指谁(鲍浩然)

问题三:在这句话中,我们有可以得到一个信息

(送别时间:春天刚刚过去,正是春末夏初之时)

问题四:春天是美好的,美好的春天词人刚刚送走,有送走了友人,你们认为这是词人内心有怎样的感受?(伤心,难过)

4、第四句“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问题一:翻译这句话

(如果到江南可以赶得上春天,千万要和春天一起居住)这句话让学生多次翻译,只要反应出要留住春天的意思就可以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了解词人是喜爱春天的。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希望友人和春天同住,留住春光。)

教师作:友人同春光一样,将要去江南,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希望友人留住繁花似锦的春天,享受江南的最后春光。

问题二,上片是写景,间接表达词人情感,那下片呢?

(抒情,下片直抒胸臆,直接斜对友人的深情祝福,淡化了离别的感伤,进一步表现出送别人的一片深情)

5、学生经过学习,体会到这首词所包含的情感,这首词在感情上是委婉含蓄的,像江南的山水美景,把自己的情感放在词中,全班再齐读一遍。

问题:请同学来回答,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内容,有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词中描写了浙东美景,用了比喻,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离去依依惜别的真挚情感)

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询问学生之前学过的送别诗,并用其中一首与本首词作比较。

6、板书

上片水眼波横(比喻)澄澈波光粼粼

山眉峰聚(比喻)连绵起伏

去那边眉眼盈盈处交代目的地

送春归,送君归春末送友图

下片

千万同春住词人最后的叮嘱,淡化了离别的感伤

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时的感伤,与友人依依惜别的真挚情感。

精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反思汇总四

1、大致了解古诗词的意思。

2、能熟练背诵古诗词。

3、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熟练背诵古诗词。

感悟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感受此词所描绘的浙东江南美景,以及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2、在反复诵读中背诵这首词。

背诵本词,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由宋代词人王观写的一首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①解题:“卜算子”是词牌名,它标明了词的调子,词牌的名称有很多,如“渔歌子”“蝶恋花”“菩萨蛮”等等。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调子。

②“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这首词的题目。

浙东:浙江的东南部,鲍浩然的家就在那里。

送别好友鲍浩然去浙东,题目点明了主要事件。

3、简介作者:王观,宋代词人,字通叟,如皋(今江苏如皋)人。宋仁宗时中进士,在任时作《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褒赏。其词构思新颖,用语佻巧,不落俗套。

二、初读词,正确流利。

1、自由读。

2、指名读。(字正腔圆)

3、指名读。生评价。

4、注意读出节奏,注意断句,押韵。

三、理解词意,品读感悟。

(一)“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1、眼波横:眼波横流;眉峰聚:眉峰紧锁。

2、意思:水像美人的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3、谁来说说这句词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起了怎样的作用?

(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水的明净澄澈、波光粼粼和山的连绵起伏。)

4、眼波横流,眼里有泪水,眉头紧锁。在怎样的情绪下会有这样的表情(离愁)?山水有表情吗?那这些表情是谁的呢?(这是词人的表情,是词人寄托自己的感情在山水之中,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伤之情。)词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情呢?我们来看下一句,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二)“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1、欲:想要;行人:远行的友人;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

“眉眼盈盈处”指的是山水交汇的地方。

2、上阕讲了什么,或写了怎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上阕写景,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情感。)

(三)“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1、才始:方才(刚刚才把春天送走,接着要送你回去)

2、这里的“君”是指谁(鲍浩然)。送别时间:春天刚刚过去,正是春末夏初之时。春天是美好的,词人刚刚送走美好的春天,又要送走友人,你们认为此时词人内心有怎样的感受?(伤心,难过)

(四)“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这句词的意思是什么?(如果到江南可以赶得上春天,千万要和春天一起居住)。

2、词人是喜爱春天的,表达了作者希望友人和春天同住,留住春光的愿望。

3、赏析:上阕写景,间接表达词人情感;下阕抒情,直抒胸臆,直接写对友人的深情祝福,淡化了离别的感伤,进一步表现出送别人的一片深情。

4、教师总结:

友人同春光一样,将要去江南,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希望友人留住繁花似锦的春天,享受江南的最后春光。

四、引导背诵。

1、自读。

2、引导背诵。

【板书设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上阕:写景

下阕:抒情

精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反思汇总五

1、诵读感受古代诗词之美。

2、背诵《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3、了解婉约派与豪放派的风格特点。

4、诵读古代诗词,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1、通过诵读感受词之美,并达到背诵的目的。

2、通过赏读比较、小组讨论了解婉约派与豪放派的风格特点。

热爱文学,热爱中国古典文化。

背诵这首词。

让学生在诵读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激发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一课时

一、导入:

鲁迅认为唐诗登峰造极,无人可以超越,面对唐诗的辉煌,宋代人没有望而却步,也没有迎难而上,而是创造了另一种形式的辉煌——宋词,宋词与唐诗成为文学上两座并峙的高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宋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二.解题:

1、题目中“之”是什么意思?这种用法以前见过吗?

(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甫之任蜀川、至之市)

2、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词?你知道送别的诗句还有哪些?

学生知道的诗句可能有: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4)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别诗词,虽有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自信豁达,但大多是惜别之情,难舍难分,离愁别绪萦绕于胸,这首送别词又会有什么特色呢?王灼在《碧鸡漫志》里有对王观的评价“新丽外和轻狂处皆是惊人。”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他的词有何惊人之处。

三、诵读:

1、自由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齐读。

3、个别读。

四、分析词作:

1、找出词中写景的句子。分析其美在哪里?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2)眉眼盈盈处。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古人有“眼若秋水,眉似青山”以山水写女子美丽的容颜,而词中比喻反其意而用之,以女子来写山水之美,不落俗套,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

2、请展开想象和联想,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这些词句所展现的画面。

(学生动笔描绘,然后班级交流。)

3、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这些景你能感受到哪些情感?

4、此词有送别之愁,离情别绪吗?

“才始送春归”与春相别,令人伤怀;“又送君归去”,与友相别更令人断肠。不言愁而愁绪满怀。

5、词人在离愁别绪中迷失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走出怅惘,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用一句歌词“你的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五、诵读记忆。

1、带着对词作感情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词。

自由诵读后个人展示。

2、背诵这首词,并当堂检测。

六、拓展:

1、同类赏读: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2)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洲。

——温庭筠《望江南》

(3)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2、异类赏读: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小组讨论这两类词各有什么特点。

小结:

婉约派:

内容上:写儿女之情,离愁别怨。

风格上:缠绵悱恻,凄惋哀伤。

豪放派:

内容上:写壮志豪情。

风格上:豪迈奔放

4、有人说“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下面请有感情的朗读这两类词,注意读出不同的风格。

(1)自由诵读。

(2)个人展示。

七、总结:

宋代词坛名家辈出,佳作纷呈,群芳争艳,春色满园。走入诗词,你会在美丽中迷失,在陶醉中收获。同学们,热爱文学吧,与文学为友,让自己美丽飞翔。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写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推荐)

    百分文库为您整理了《如何写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推荐)》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如何写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推荐)》的简介: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

    推荐开学季语录励志短语句子句范本

    百分文库为您整理了《推荐开学季语录励志短语句子句范本》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推荐开学季语录励志短语句子句范本》的简介: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

    最新小学语文国培学习总结怎么写(二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他人、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前台

    诚信的高一范文(推荐)

    百分文库为您整理了《诚信的高一范文(推荐)》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诚信的高一范文(推荐)》的简介: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

    防溺水班会教案简短

    百分文库为您整理了《防溺水班会教案简短》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防溺水班会教案简短》的简介: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我们该

    关于学校暑假防溺水教育宣传班会教案汇总

    百分文库为您整理了《关于学校暑假防溺水教育宣传班会教案汇总》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关于学校暑假防溺水教育宣传班会教案汇总》的简介: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

    如何写暑假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班会教案汇总(二篇)

    百分文库为您整理了《如何写暑假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班会教案汇总(二篇)》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如何写暑假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班会教案汇总(二篇)》的简介: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

    最新安全工作总结小标题实用(实用9篇)

    总结,是对前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教训的分析研究,借此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从中提炼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高认识,以正确的认识来把握客观事物,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实际工

    2023年山西五台山导游词(汇总9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推荐小学阅读教学心得体会如何写(三篇)

    百分文库为您整理了《推荐小学阅读教学心得体会如何写(三篇)》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推荐小学阅读教学心得体会如何写(三篇)》的简介: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