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通用16篇)

时间:2023-11-12 作者:琴心月人教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通用16篇)

教学计划的制定应当灵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通用16篇)篇一

还想和哪些同学成为好朋友(要说出位置先同桌说,在指明说)2联系实际,学习新知从左往右数,请第一组同学向老师招招手,第二组同学点点头……同桌互说从前往后数,你排在第几?说出你的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开展”猜猜我的好朋友是谁的游戏三、活动1设计新同学的座位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给新来的同学安排座位.2找住址这幢漂亮的新楼房分两单元,数一数一共有几楼?老师要选几位小朋友到解放军叔叔家慰问(地址一单元3楼右室)谁愿意到王爷爷家做好事啊(地址一单元2楼左室)谁愿意把这封信送给音乐老师?(地址二单元4楼左室)3找电影院座位星期天乐乐去看电影他买了一张2排3号的电影票,走进电影院乐乐发现有”单号门””双号门”小朋友你知道吗?小组讨论怎样帮助他。4模拟影院把教室作为影院让一学生带大家从前往后数共几排.分组讨论座位上的号码是怎样排的(从中间开始左边是双号右边是单号,中间号码小两边号码大。)学生排队进场找座位,鼓励互相帮助。互相检查是否坐对了指名说自己的座位号其他同学检查。(播放动画片片段)结束语电影看完了,我们的课也结束了。

第一单元反思:本单元主要有位子和100以内的退位减法组成。10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生基本已掌握了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的计算,但在熟练程度上还有待于提高,下一阶段继续加强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尤其是连加连减的算式。在位置这块内容上,学生掌握的不是很理想。左右时常要弄错。对于排队问题,学生失分率教高,只要原因是学生对纯文字的题目,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通用16篇)篇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p2-5例1、2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练习一的第1、2题。三维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2、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3.初步渗透辨证思维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十进制关系。2.难点: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具准备:

师: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带子。

生:一把小尺子、一根带子、一枚一分硬币。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习米、厘米。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2、复习量法:

(1)量物体的长度一定要注意把物体的一端对着尺子的什么刻度线?(2)认整厘米。

a.判断:这种量铅笔的方法对不对?

b.错在哪里?

c.订正: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把铅笔的一端对着尺子的"0"刻度线。

d.认整厘米,再看铅笔的另一端,你能看出铅笔是几厘米?8厘米是整厘米数吗?e.小结:象8厘米这样的结果是整厘米。二、引入新课:

这张纸条还是整厘米吗?不是整厘米量出来的数精确吗?如果要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该怎么办?小结:

这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就是毫米。(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

(一)毫米的认识。

1、出示米尺放大图。

(1)从观察中你知道一毫米是怎么得到的?(2)这个放大图上的每一毫米都是放大的。

(3)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请拿出尺子来随便找1小格看看。3、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用1分硬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拿出1分硬币,说出厚度在哪里。并和一小格比一比--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师:我们看见食指和拇指之间留下了一条缝,这条小缝的宽大约是多少?举例:你还见过什么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2)用厘米作对比出示1厘米长的纸条,量出长度。

4、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出示米尺放大图:

看看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师领着学生数毫米。

(3)1大格有几毫米?1大格还可以说是几厘米?小结:所以1厘米等于几毫米?5、用毫米量。

师: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与用米、厘米量物体的长度量法相同。(二)分米的认识。1量纸条。

量教师发的10厘米长的纸条。师:10厘米就是1分米。2、用手势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用食指和拇指在纸条上比量出1分米的长度,移出手势说:"1分米大约这么长。3、厘米、分米的关系。

师:这么长是几厘米?这么长还可以说是几分米?所以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4、分米和米的关系。画出1米长的线段。

小结:10分米和1米怎么样?(板书:1米=10分米)三、巩固练习:1、p3、4"做一做"。

2、p5页1、2题。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1厘米是多少毫米?10厘米是多少分米?1米是多少分米?板书设计:

1毫米。

1分米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通用16篇)篇三

微课要简单化时间“微”——时间不超10分钟,5分钟左右为宜;内容“微”——一个微课把握一个知识点;要求“微”——每次启发一点,量变引发质变。由于时间短,因此微课的内容一定要设计好,要重点突出,简练精致,正确处理好“多”与“少”的矛盾,避免庞杂和空洞,尤其在导入环节和收尾环节要做到恰到好处,不拖泥带水,导语切入课题要快速,收尾要画龙点睛、新颖独到、引人注目。

选题是关键聚焦教材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制作微课,这些知识点是传统教学中不能很好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要突出“解惑”功能,简单易懂的知识不必。究竟哪些知识适合使用微课?教师要深挖教材,确定内容,然后搜集素材,写出相应的微教学设计。另外选题要适合用多媒体表达,内容的设计要适合使用多媒体特性,对于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的内容,制作的结果肯定不理想,也许使用传统教学效果更佳。

体现学生为本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好的策略或创意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就是微课程的内容。通过微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感悟、探究、自主构建与能力提升。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教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教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课,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讲究实用围绕教学任务展开,而不是单纯为了炫技。要求教师在制作微课过程中,调动一切教育手段,去掉花里胡哨的技术,力求讲究实用,不浮夸,切不可舍本逐末,追求画面干净,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文字上去,才是正确的选择。对微课程要有一个理性的期待,它不是灵丹妙药,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是众多研究方式的一种,如果一个微课能给学生带来一点点收获和启发,也算是非常不错了。

做到精细化要想做出好的微课,根本上还是要吃透教材,了解学情,熟练掌握授课内容,遵循教学规律,熟悉微课的制作特点和制作技巧,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学段的学生选择恰当的微课形式来制作。因此,这需要教师长期不断地进行摸索和学习,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毅力。在微课制作完成后,课前还需要多次练习操作,不合适的地方及时修正,力求学生使用起来方便快捷、应用自如。这样才能将微课的优势发挥得恰到好处,更好实现使用目标。如果对微课流程不熟悉,制作技术不熟练,学生使用起来就效果不明显。

总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资源,以其简单化、实用化、多样化和智能化备受师生欢迎,具有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它对于辅助学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与自身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冷静的思考,参与微课的应用与实践研究,让微课成为学生学习的“隐形翅膀”,叩开自主学习之门。

人教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通用16篇)篇四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识别五种不同的山体部位。

二、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山体部位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绘图,对学生进行空间地理事物的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培养;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过程,形成地理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判读等高线地形图,识别五种不同山体部位;

2、区别山谷、山脊。

五、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等高线地形图的模型、等高线地形图(小黑板)。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二)授课:

教师拿出模型,与同学一起找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出示小黑板上的等高线地形图,让同学通过观察不同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弯曲规律,帮助学生得出规律,识别山谷、山脊;联系瀑布的形成,强调河流的形成部位。

(三)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一、教师自评:

《地形图判读》这一节文字不多,但内涵丰富,是七年级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我以自制模型为载体,以海拔的认识——等高线图的判读——山地部位名称作为教学主线,较好地演示了等高线的基本原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等知识,使教学变得形象生动,较好地强调了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获取知识。但是在帮助学生辨析山谷和山脊时,我比较着急,留给学生观察思考的时间较少,这对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有些困惑;还有如果语言的表达能更简短精确、风趣幽默,我相信效果会更好,还要继续努力。

二、学生反馈:

教师语言通俗易懂,教态亲切自然;教学用的模型直观、形象、生动,让我们似乎身临其境,并且小黑板上的等高线地形图也是依照模型绘制的,让人一看就明白。

三、同行点评:

1、备课充分,教材处理得当,教学目标清晰、科学性强,教学重、难点突出。

2、运用自制模型并结合小黑板,形象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

3、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通用16篇)篇五

不同学时设计不同性质微课笔者按微课学习时间先后,把它分为课前预习微课、课中学习微课、课后巩固微课、阶段复习微课几种类型,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灵活选用,不同学时设计不同性质的微课。

1)课前预习型。传统的课堂都是教师讲授学生回家作业,遇到问题要等到第二天教师批改完作业后再统一解决。微课教学的出现对传统教学进行了颠覆,微课可以用于学生新课的课前预习。微课内容是教师把本该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技能整合,做成一段段微课,让学生在课前观看初步学习。等到上这堂课时,大部分学生都掌握得差不多了,大大提高了上课效率。

2)课中学习型。学生课前利用微课预习知识点,上课时先了解学生微课预习效果,在检查反馈的同时,梳理学生的疑难点,剩下的时间则用来答疑解惑,利用课中微课强调重点,甚至也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拓展,把知识点延伸出去展开深层次、多角度的探讨,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思辨能力等。数学学科比较枯燥乏味,有些学生很不喜欢数学。但使用微课,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不仅每天看视频就能学到新知识,弥补学习的遗漏,上课的时候还能和同学一起解决问题,降低学习难度,改善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

3)课后巩固型。针对各章节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把一堂课最精华的内容提炼出来制成微课,上传到班级共享网络平台,课上没听懂的学生可以在家多次观看,直到弄通、弄明白为止。

4)阶段复习型。每周周末也可以做微课,帮助学生回顾一周学过的知识,学生借助微课的学习对本周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我整理。有了这一学习方式的帮助,促使学生自主整理知识,培养自我整理能力。

微课呈现形式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微课有其独到的特点:教学效果好,直观、清晰,细节知识点讲解非常到位、透彻,便于理解。要发挥好微课的独特优势,制作形式灵活多样的微课,为教学服务。可以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课件、习题测试、教师反馈等,也可以是课堂或作业中疑难问题的解答。有时也可以从一道题入手制作不同微课,或一题多解,面向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和思维训练;或精讲多练,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细化讲解和巩固训练,让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也可以构建学生需要的微课程资源库,放到班级共享平台“微课超市”上,向学生开放。

微课还能在数据后台的支撑下以进阶作业的形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观看微课,完成自学报告单,上传至班级共享,以便教师能够及时看到反馈信息,进而以学定教,进行二次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通用16篇)篇六

微课是指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能够帮助学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学习,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需求进行选择性学习、自主学习,对自己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是一种方便科学的优质学习资源。

微课特点是微,即短而精,以五到十分钟的时间,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重点的突破,不追求全面的诠释,不追求内容的完备,而在于突出一个点,从某个点出发,阐述教师对知识点的理解,既能帮助教师加强专业的素养,又能帮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微课和课件、课例又有明显区别,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优秀学习资源。微课把传统的教学场地从课堂拓展到电脑、手机、ipad等;教学时间从课堂上拓展到学生的可能空余时间;知识传授方式由课堂上一师对多生改为一师一生。现在学生知识基础不同,学习能力各异,这种教学方式的出现较好适应了不同的个体需求。

微课体现的是“先学后教”。教师设计微课,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教师只起组织、指导、启发作用,放手给学生,微课学习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再根据学生微课学习情况进行问题解惑、讨论总结、巩固提高。

人教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通用16篇)篇七

1、初步了解灵璧石的成因、种类及审美特征。

2、初步尝试为奇石命名。

3、学会欣赏自然美,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璧石的审美特征。

难点:对赏石文化的理解。

教学方法。

通过精选实例进行知识讲解,讲解中不断设疑,促使学生思考,激发探究欲望,最终引导学生运用网络,实现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一、导入:

展示上海世博会上安徽馆前的迎客松灵璧石。

提问:

1、你认识它吗?

2、你知道天然形成的奇石也可以作为艺术品进行欣赏吗?

通过提问引入“奇石”概念。

二、探讨新知:

(1)初识赏石文化。

奇石的概念:又称“观赏石”、“巧石”、“石玩”、“雅石”等,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大多形状奇特,色泽瑰丽,纹饰美观,质地坚韧,具有观赏、收藏价值。如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名石灵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等(展示图例)。

(2)提问:你知道清朝乾隆曾经为哪种奇石亲笔题写了“天下第一石”吗?

“发现之旅”——探寻灵璧石的成因、种类及其审美特征。

(灵璧石的成因很复杂,这里只概括了主要原因;灵璧石的种类也很多,只能选择几个典型石种稍作讲解;灵璧石的审美特征更是牵涉到许多美学概念。本微课主要任务是把学生引领到赏石文化的门前,学生还需自己迈进门槛,做进一步探究,并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3)奇石的命名。

先举例说明命名的方法,再请学生尝试为奇石命名。

(4)小结:

灵璧石之美:美在自然,美在质朴,美在含蓄。

三、课后拓展:

赏石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流传着许多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爱石、藏石的故事,如“米芾拜石”、南唐后主李煜不爱江山爱美石的传说等等。

如今,赏石逐渐成为国际潮流。除了灵璧石,还有许多著名的石种,请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更多的赏石知识。

思考:你对赏石文化有没有自己的见解呢?

希望同学们在课外继续探索大自然馈赠我们的奇美,请参考中国灵璧石网。

(通过欲扬先抑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提供相关网站,作有效引领。)。

测试题:

1、奇石又称(abcd),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大多形状奇特,色泽瑰丽,纹饰美观,质地坚韧,具有观赏、收藏价值。

a、观赏石b、巧石c、石玩d、雅石。

2、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名石是灵璧石、(ad)、昆石。

a、太湖石b、雨花石c、大化石d、英石。

3、清朝乾隆曾经为(a)亲笔题写了“天下第一石”。

a、灵璧石b、太湖石c、英石d、昆石。

4、灵璧石种类很多,主要有(ac)、五彩灵璧、白灵璧等。

a、磬石b、吕梁石c、龙鳞石d、菊花石。

5、灵璧石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形、(abcd)等方面。

a、声b、色c、质d、纹。

进阶练习:

1、搜集1—2首描写、评价灵璧石的诗词。

2、搜集1—2个历史名人与灵璧石的小故事。

3、通过自主探究,了解其它观赏性奇石。

人教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通用16篇)篇八

微课名称:

四年级上册“计数问题”

知识点名称:

数线段的个数。

学科类型:

教学环节类型:

新课讲授。

教学活动类型:

讲授。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会快速准备的数出线段(角)的个数。

教学对象:

小学四年级学生。

教学资源与环境:

电子白板,录屏软件。

教学过程:

1、给出一个图,让学生先试着数线段,提出问题:怎样快速又补充不漏的数出来。进行基于问题的教学。

2、从一般到特殊,讲述数线段的技巧。

3、给出问题,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检验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预计上课时间长度:5分钟。

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技术创新,丰富教学策略,给学生创造一个富有乐趣,有益于学习的微课程。

人教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通用16篇)篇九

教学内容:教材26—27页及27页做一做。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减法算式;会列减法算式并掌握5以内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看图列算式的能力,会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图片所表示的意思,使学生初步体会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理解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难点: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课前复习。

回顾旧知:2~5的分解见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3个。

师:用算式该怎么表示?

生:2加1等于3。

师:我们利用分成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生:......(课件)。

生:老师手里有3张卡片,拿走了2张卡片,还剩下1张卡片。

师:你说的真完整,那么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生:用减法。

师:你可真聪明!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减法(板书减法)。

二、讲授新知。

1、巩固练习说算式的意思。

生:……。

师:诶,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

生:原来有5把铲子,小男孩拿走了1把,还剩下4把铲子。

师:这个算式怎么读?

生:5减1等于4。

师:真棒!好,咱们接着看,谁来了?你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

生:原来有4块饼干,老鼠拿走了两块,还剩下2块。

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的非常棒,现在奖励大家休息一会儿。

通过松鼠图讲5减3等于2。

师:都休息好了吧,小松鼠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出来见你们了呢。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一共有5只松鼠,跳走了3只。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还剩下几只?

师:问题提的真好?谁来解答一下。

生:还剩下2只。

师:怎么列算式呢?

生:5减3等于2(师板书)。

师:你怎么知道是等于2呢?

生:5可以分成3和2或3和2组成5。

师:真棒(能想到用分成和组成来计算)。

师: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意思就是5只松鼠在树上,跳走了3只还剩下2只。

师:下面呀,我们就来玩当小老师的游戏,先老师示范,待会我请上课认真的小朋友上来当小老师给大家出题,看,老师这里有2朵花,我拿走一朵,还剩几朵?请你在列出算式。好,现在请小老师上来考大家了。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减法?

检测练学。

典型例题见ppt及课本27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减法。

4–1=3读作:4减1等于3。

减号。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通用16篇)篇十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长度单位已有初步的认识,并且学会了测量,但少数学生对单位之间的换算还不够熟练,有待进一步的巩固与熟练。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会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二、表象与进率。

(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

(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三、估计与测量。

(1)、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设计意图]: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进行估计与测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无参照物的情况下两次估计并测量黑板的长度,强化对米的长度表象。

四、课堂小结。

略。

人教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通用16篇)篇十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91~92页。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过程性目标:

1.通过拨表针、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能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情感目标:

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

正确迅速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钟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猜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生异口同声地说:“闹钟”。

师:闹钟有什么作用呢?

生1:可以叫我们起床。

生2:可以告诉我什么时候干什么。

生3:可以告诉我们时间。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

板书:认识钟表。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小闹钟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交流。

生:自由观察活动。(师:课件出示4时)。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生1:我的钟面上有三根针,又粗又短的是时针,较粗较细的是分针,那个又长又细的是秒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出示时针、分针及名称。)。

生2:钟面上有12个数。

师:小朋友们观察地真仔细,下面,我们再来观察一下,看看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边说边拿实物钟演示)。

生:我知道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顺着1、2、3、4、5、6、7、8、9、10、11、12的方向走的。

师:你能照这样的顺序拨一拨小闹钟吗?体验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

生:动手拨小闹钟。

2.认识整时。

请同学看这个钟面,谁知道现在表示的时刻是几时?(出示2时的钟面)。

生:2时。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妈妈教过我。

生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

生3:我是这么想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这时的时刻就是2时。

师:咱们同学真了不起。那这个时刻又是几时呢?(手指大屏幕的4时)。

生:4时。

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同桌互相说。

师:请同学看大屏幕,这时的时刻你能马上说出是几时吗?

生:8时。

师:这个时刻我们一般该干什么呢?

生:我们在上课。

生:有时候,晚上的8时,我们在睡觉。

师: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师: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刻的方法吗?

生:沉默。

师:好,我们小组讨论讨论。

生:展开热烈的讨论。

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师小结: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对,是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师:想不想亲自动手拨一拨小闹钟?

生:想。

师:拨一个8时,看谁拨的又对又快,注意时针、分针转动的方向。

生:动手拨小闹钟。

师:请同学看大屏幕,你拨的和大屏幕上面的一样吗?

师:真了不起,我们再来拨一个3时。

生:拨钟。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给大家看,说说你是怎么拨的?

生:积极举手表现自己。教师及时给以奖励。

3.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生:独立完成填空,有同学小声说:“怎么两个都一样?”

师:你发现什么了?

生1:两个一样,都是9时。

生2:两个都是9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9时,一个是晚上9时。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为什么会有两个9时呢?

生3:我知道,因为一天,时针要走两圈,所以有两个9时。

师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对了,一天时针在钟面上要走2圈,所以有两个9时,因此,要准确地表达时刻,还得会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刻干什么吗?

生1:小红7时起床。

生2:早上,妈妈叫小红起床。

生3:小红在早上7时起床。

师:那你是几时起床,又是几时睡觉的?在钟面上拨出来,并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活动。

师:我们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师: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生:动手拨小闹钟。

师: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做做课中操。

4.学习时刻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用这种钟表示时刻外,还能用什么表示时刻呢?

生:用手表。

生:用电子表。

(电脑出示3个时刻)。

师:请同学们看这三个时刻,你发现了什么?

生1:都表示5时。

生2:一个是钟,一个是手表,一个是电子表。

生3:我发现前两个都是用分针时针表示的,第三个是用电子表显示的。

师:仔细观察,电子表是怎么显示时间的?

生:电子表的表面有两个点,左边是几就表示几时,右边是几,就表示几分。

师:这位小朋友真了不起,我们奖励给他一块奖牌。说的非常好,电子表的.表面有两个点,当两个点的左边是几,同时,两个点的右边是两个0,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师:像电子表显示的这种表示时刻的方法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1:电话显示器上。

生2:电视上。

生3:手机上。

师:你能试着用这种方法表示2时吗?

生:练习。

师:谁愿意上黑板展示自己的写法?

生:积极要求表现自己。

师:(大屏幕显示8时)8时和3时用这种表示方法,又该如何表示呢?

生:在练习本上用第二种表示方法写。

三、应用新知,巩固发展。

1.师:请同学看大屏幕,时间老人还给我们送来2个钟面,你能准确地说出现在是几时,并说说这时候你该做什么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你能试着用两种方法把这两个时刻表示出来吗?

生:独立完成。

师:请同学仔细观察这两个钟面,看看6时和12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特点?

生:6时,时针和分针成了一条线。12时,时针和分针合在一起了。

2.师:猜谜:公鸡喔喔催天明,大地睡醒闹盈盈,长针、短针成一线,请问这时几时整?

生:6时整。

师:谁有补充?

生:早上的6时整。

师:那再过一小时是几时呢?

3.手势游戏:由老师给大家做几个手势,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根据老师的手势马上说出是几时整?(3时、6时、9时、12时)。

4.下面,我们来玩个拨钟表的游戏,同桌两人一人在钟面上拨针,另一个人说时刻,交换练习。

5.我们来玩个小品好不好?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来做几个动作,你猜他时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用你的小闹钟拨出时刻,谁最先拨好就上好闹钤。

(1)洗脸:拨的时刻有6时,6时半,7时,9时理由是晚上睡觉前洗脸。

(2)睡觉:拨的时刻有8时,9时,10时,1时理由是午休。

(3)读书:拨的时刻有8时,9时,10时。

(4)吃饭;拨的时刻有7时吃早饭,12时吃午饭。

四、全课总结。

充分利用了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设计新颖。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高潮迭起,教师科学有效地引导,给人一种渐入佳境、耳目一新的感觉。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2.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索性。教学中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3.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发展。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活动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样,学生参与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4.评价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光彩。李老师绝不吝啬对学生的赞扬与激励,教师的一颗爱心使评价焕发出艺术的魅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通用16篇)篇十二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有: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潜力。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如提问方式单一、资料简单、只针对少数学生,课堂中我们经常听到的是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回答问题,或不能、不善于回答问题。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案例】某教师教学《认识角》为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配合教师设计的“我们去旅游”的情景线索,出示了一系列与交通标志相关的实物:出口指示牌(长方形),转弯指示牌(三角形)和限速警示牌(圆形),手巾(正方形)等,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而圆形没有角)。

师:这些是什么。

生:交通标志。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1:有些是圆的,有些是方的。

师:还有吗。

生2:它们表示的好处不同。

师:什么不同。

生:转弯指示牌表示……,限速警示牌表示……,

生2:我不同意…..

之后学生争论起来。

在这种“满堂问”的课堂里,教学气氛是活跃了,甚至显得有些热闹,但学生受益不多。我们老师总是想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千方百计创设情景,再引出问题;在这些情景的渲染下,教师有意无意地会抛出一些无关的问题,并且认为完全尊重学生的所有问题和兴趣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生1已经讲到要害时,教师的那句“还有吗”,本是想让更多的学生来叙述,提高课堂的参与度。不想教师的随意发问是画蛇添足。可见,教师的设问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随意发问,就不能发挥相应的`价值和作用。教师的问要适可而止,把握好度,当学生偏离基本的思维方向的时候,教师来一点“武断”的纠正也是必要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通用16篇)篇十三

自荐信三字经课件例句我优秀入团申请流程剧本了细则申请书职责活动策划!生产任职简报请示学习方法,抗疫排比句诗词教学模式感言;材料普通话考试检测事业单位,卷首工作思路教学方法承诺书我,优秀广播稿写作指导了加油稿抗疫资料自荐信仿写!加油稿杜甫体积食品活动方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通用16篇)篇十四

第二课时:(认识三角形的高)。

上课时间:3/11累计课时:1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25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意义,了解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

2、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高,并正确地画高。

教学准备:三角尺、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有关三角形的知识,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了解。?

2、画一个类似于人字梁的三角形(只要外面的三条边)。

说说三角形的组成: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二、教学新课。

(一)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我们刚才说到三角形有三条边,这节课我们将要来认识关于这个三角形神秘的第四条线段。

2、同学们,看看这个图形知道它像什么吗?(介绍人字梁)。

3、我们要最出这幅人字梁的高,应该从哪儿量到哪儿呢?

学生讨论。

指明:人字梁的高度就是从这个三角形的顶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

4、画一个锐角三角形后,提问:数学中三角形的高是什么意思呢?

从三角形的一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

5、示范画高。

边画边讲:现在要找它的高,就是从顶点画出这条边底边垂直线段。从顶点画下来的这条垂线用虚线画一画。指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画的这条线段用虚线表示,既然是垂直线段,画完后还要要注意标上直角标志。

学生在作业本上,模仿板书也画一画。

6、同学们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可以几条这样的高呢?

让学生自己试一试。

指出:三角形有三个顶点,可以向对边画三条垂直线段。也就是可以作三条高。

分别请学生来用三角板摆一摆另两条高的位置。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三条高。

引导观察该图: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出它的3条高;这3条高应相交于同一个点。如果你画的三条高没有相交于同一个点,那么你的高肯定是画得不够准确。

(二)巩固新知。

出示三角板,问:我手里的这个三角板和刚才画的三角形,有什么不用?(有一个直角)。

描画出三角板中的三角形,并标出其中的一个直角。

提问:这个三角形,你也能像刚才那样找到3条高吗?怎么找?

结合学生的回答,使大家明白: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角边可以互相看作是一底一高,不用另外画;只有当把斜边当作底的时候,它的高要另外画;3条高相交于原来的直角处。

三、完成书上的练习。

1、试一试,分别量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2、想想做做第1题: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说说你的方法?有没有有序思考的方法?

4、想想做做第3题,请你说说为什么这个三角形的高的长度一定比小棒短?(可引导学生回忆: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最短。所以这条高要比小棒短。)。

四、介绍“你知道吗?”

学生分别用学具盒里的3根小棒,搭成一个三角形,轻轻捏住其中的一个角,敲其他的边或角,发现: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不变。

再用4根或5根甚至更多的小棒,围起来,得到一个多边形,也捏住它的一个角,轻轻地敲,发现:它非常容易得变成其他模样。

指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通用16篇)篇十五

设计理念1、突出问题的应用意识。教师首先用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引人课题,然后根据数轴给出解答。在各环节的安排上都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使学生能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讨论,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并能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的连贯性,并体验数学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难点两负分数比较大小。

方法探索式教学法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一天数学王国中的-3和-5吵架了,-3说:我实际上比你大,你应该叫我哥哥,应该尊敬我。-5说:我的绝对值比你大,你叫我哥才对。

他们吵的不可开交,想找个人评理,你能帮他们评评么?

第1页画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下列数-3.5,3,-2,0,1.5,-(1)你能说出数轴上点的特点么?(2)用把上面的数连接起来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

复习数轴并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让学生温固而知新。

第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通用16篇)篇十六

分数的意义是个古老的课题,当学生学习分数的产生时,教材说: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例如,用一个计量单位测量黑板的长度,连续量几次以后,剩下的不够一个计量单位,黑板的长度就不能用整数来表示;又例如,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每人分得的苹果个数也不能用整数表示。在这种情景下,能够把一个计量单位、一个苹果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也就是说,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用分数表示;然而接下来的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我们还能够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一堆桃子,一批玩具,一个班级的学生等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到的分数中份数与具体个数易混淆。所以,总有很多数学教师以此为题材,去商讨,去实践,期望从中找出能让学生理解最好的一种教学方法。

近来,在学习了几位数学教师上的数学国标本第六册p64p65册《认识分数》后,越来越感觉到数学教学中少不了追问,愿分享。

片段一:

出示:猴妈妈和四只小猴。

师:猴妈妈给四只小猴分一个西瓜,每只小猴可分得几分之几?

生:四分之一。

师:为什么?

生:因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了四份,每只小猴可分得其中的一份。

师:猴妈妈还给四只小猴带来了他们最喜欢吃的桃子,每只小猴可分得几分之几?

生:四分之一。

师打开袋子,有8只桃子。

师:每只小猴可分得?

生:2个。

生:八分之二。

教师本来设计的目的十分明确,除了能够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外,也能够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可是在最关键的地方教师没有进一步的追问,以至于前功尽弃。如果教师在学生说出每只小猴可分得这些桃子的四分之一时,教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你连桃子的个数都不明白,就明白每只小猴可分得四分之一呢?学生必须会说:因为是平均分给四只小猴,这跟桃子的个数没有关系,所以是四分之一。如果学生能说到这一步的话,我相信即使之后有个别学生说八分之二,2个桃子等,也能在多数同学的正确引导下顺利得到统一意见。

片段二:

师:把6枝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几枝?

生:每人3枝。

师:把8枝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几枝?

生:每人4枝。

师:把一盒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得多少?

生:每人12。

师:为什么不回答几枝铅笔呢?

生:因为不明白盒里一共有几枝铅笔。

师:那么6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还能够用什么数表示?

生:12。

师:8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呢?

生:也是12。

师:3枝能够用12表示,4枝也能够用12表示,为什么?

生:因为3枝是6枝的12,而4枝是8枝的12。

师;对,要弄清楚12是谁的12,整体不一样,12所对应的量,也就不一样。

假如把100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也能够用12表示吗?

在那里,我们能够看到,学生顺着教师的引导,完全把知识内化。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在教师不经意的追问下,学生建立了数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也使每个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追问有两种目的。第一种目的也是最基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追问的第二种目的是查明真伪。在教学中,有很多学生似懂非懂,更有很多学生是不懂的,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利用追问把那些似懂非懂的学生完全问明白,让那些不懂的学生听明白。甚至有人说过:知识本身并不重要,经过数学教学,让学生追问数学上的为什么,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数学是理性的,教师是理性的引导者,不断追问着,学生理性的学习者,不断追寻着!

相关范文推荐

    温暖的旅程写景(汇总15篇)

    优秀作文不仅具备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能够通过生动细节和感人情感打动读者。最后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欣赏,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语文个人期末总结(汇总24篇)

    个人总结是一种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总结自己的过去经验的方式,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这些个人总结范文可以激发我们思考自己在某个领域中的

    学校办公室主任个人工作计划表(专业20篇)

    办公室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让我们的工作更有条理和计划性。看看以下办公室工作计划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启示和灵感。1、在第一季度,以业务学习为

    华为年会活动策划方案范文(19篇)

    策划方案中的风险评估是至关重要的,能够帮助我们提前预知潜在的问题并做好准备。希望以下的策划方案范文能给您带来启示,并在您的工作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数学课教学设计方案(汇总22篇)

    通过编写计划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与团队成员进行沟通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7.以下是一些来自各个领域的优秀计划书范文,欢迎大家学习借鉴。信息技术支持的导入环

    年轻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5篇)

    通过编写培训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和经验转化为具体的文字,更好地吸收和运用。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它们通过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展示了培训的力量

    高三班主任工作事迹材料(模板17篇)

    通过撰写和阅读事迹材料,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人生经验和智慧,从而提升自己的学识和素养。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整理的事迹材料范例,希望对大家在写作时有所帮助。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设计(模板15篇)

    实施方案不仅需要符合实际情况,还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的变数和挑战。实施方案是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有效工具,下面是一些实践中被证明有效的方案范例。(一)宣传发动。1

    四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热门13篇)

    四年级教案的编写过程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调研与准备,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2)汇报交流:量角器上最

    教师教学教研工作总结大全(22篇)

    通过教学工作总结,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解决。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一个学期的象棋小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回顾一学期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