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语文教学改革论文(精选18篇)

时间:2023-11-10 作者:念青松2023年语文教学改革论文(精选18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写作的技巧和要点。请大家注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范文范本,仅供参考和学习之用。

2023年语文教学改革论文(精选18篇)篇一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为了有效地促进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工作的发展,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重视教材的革新,完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通过重视教材的革新的方式,完善大学语文课程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3.2重视课程的革新。

为了全面培养大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高校在开展语文课程教学中重视课程的革新,对于提高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重视课程的革新,是促进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发展的有效策略,也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

不断的教学实践表明,重视教学方法的革新,是促进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之一。结合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开展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重视教学方法的革新,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程的学习,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学方法的革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方法的应用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语文课程不仅仅是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其素质教育和应用性训练的有效结合,才是其教学活动开展的目的。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写作能力及文化修养。其次,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极大地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逐渐掌握应用技巧。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高校应重视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工作的相关研究,充分发挥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的优势,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2023年语文教学改革论文(精选18篇)篇二

[摘要]本文针对大学语文课在经济院校不受重视的现象,首先探讨了对大学语文课功能的重新认识,并以学生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为基点,阐述了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路径。

近年来,经济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因其专业性不强、学生不感兴趣、学校不重视而受到不同程度的非议。在一些专业院校中,大学语文课被放到了选修课的地位或完全被写作课所代替,使大学语文课似乎成为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为此,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语文指的是语言和文字;从字面意义来理解,是和数学相对的重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工具性课程。笔者认为,这个定义限制了语文的作用,对语文一词的阐释更为确切的应为语言和文学。文字是符号知识,而文学则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的人文精神。大学语文,根据其教授对象的不同,在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同时,应更重视人文性。

大学语文对经济院校的大学生来说,是一门最为重要的课程,因为它不仅能通过对字词句篇的讲解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还能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升生命价值方面起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中的每篇课文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教育性、人文性,教师讲透课文,让学生吃透课文,也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例如:学习了鲁迅的文章《狂人日记》、《阿q正传》,就会激起学生对黑暗、吃人旧社会的憎恨,同时也更加热爱人人平等、自由的新社会;学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就会让学生受到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和发愤著书精神的坚强意志的鞭策。每学习一篇大学语文中的优秀篇章,都会让学生受到一次人文精神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洗礼,使学生在美好的情感中健康成长。所以,作为经济院校,一定要提高对大学语文重要性的认识,确立大学语文必修课的重要地位,并在教学计划中予以落实。

大学语文教材相对于初、高中教材有如下特点:不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属于公共基础课;内容广博,一本书包含了古典、现代、当代、外国文学内容;文史并重,侧重文学史。

经济院校的学生由于受专业的束缚,语文基础较差,在较短时间内学习如此多的内容,很难消化。加之没有升学和达标压力、教师教法不当等原因,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一知半解,影响了学习兴趣。针对以上情况,要想使大学语文受到学生的欢迎,必须对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

(一)避难就易,侧重欣赏。

大学语文课首先应是欣赏课,让学生在欣赏中有所感受,在欣赏中获得陶冶,在欣赏中美化情怀。古典文学可以说是中国文学的精华所在,如《史记))、诸子百家的作品、唐诗宋词中饱含着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但由于课本中所选的个别古文生僻、艰涩、难懂,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讲课时不要局限于课本,而要从课外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诗篇,“投其所好”。例如:学生对课本中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感觉读起来很困难,那么我们不如从课外找其脍炙人口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来讲解,讲解时不要局限于字词的翻译,而是要让学生领会诗歌的优美意境和作者高洁的人格,使学生受到高尚人格的熏陶;学生对学习屈原的《离骚》感觉很困难,我们不如把屈原的生平及其《离骚》编成小故事讲给学生听。虽然讲的内容不同,但达到的教育效果是一样的。

(二)打破文史并重模式,侧重以篇代史。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平时精力充沛的学生,一进人语文课堂,多半是看杂志、听音乐、睡觉,而教师却一人在讲台上“读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如果教师能从学生看的杂志人手,相信结果会大不相同。从学生带的课外书人手,你会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课过程中适当地穿插一些课外知识,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例如,学生对当代作家琼瑶的作品感兴趣,在讲古典诗词时,就选一些在琼瑶小说中经常引用而又为学生们所熟悉但又似懂非懂的诗词来和他们共同赏析。同时提醒学生,要想成为一名优秀作家,就必须要具备较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琼瑶这一名字也是来源于《诗经》中的“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瑶”,从而又提高了学生对古典文学学习的兴趣。

鼓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适时召开读书报告会,检查阅读情况,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好办法。在我们的课堂上,有这样一个特点,学生们的课桌上放的不仅仅是课本,还会有几本课外书和一些各式各样的音乐图片资料,因为我们从不反对他们带这些东西进人课堂,这些都是他们学习的教材。平时,每隔一段时间召开一次读书报告会,并对报告人提出具体要求:一要以所读书刊的内容介绍为主,谈论个人的感想和理解;二要讲出自己读书时的甘苦,融进个人的感情,使报告具有感染力;三要提供书籍插图、统计表等,以帮助听者理解。在学生做读书报告时,我指导其他学生作记录、写要点,一方面积累知识,一方面为评价报告做准备。这样,把课余的知识拿到课堂上来检验,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深化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同时亦培养了其经常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

语文课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与许多艺术门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的这些特点,利用学生对音乐、影视的爱好,提高他们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学与音乐教学有许多相通之处,语文中的一些诗词,在古时都是能配上音乐进行吟唱的,有些诗词,当今也被配上了很好听的现代音乐,成了现代流行歌曲,为学生们所熟悉。经济院校的学生,可以说对音乐有着天生的偏爱,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方面的特点进行教学,把审美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记忆。例如,讲唐诗宋词时,可以找一些配上现代音乐的比较好听的唐诗宋词歌曲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在音乐的美感中领略唐诗宋词的魅力,同时也学会了一首好歌,增强了审美情感,提高了学习兴趣。

(五)创设情境,让学生当演员。

在大学语文教材中,有关现当代文学部分,戏剧和小说偏多,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作品的理解,我们可以采取演剧这一教学形式。例如,讲曹禺的《雷雨》时,教师在简要介绍一下《雷雨》的创作背景之后,可以组织班里同学分成几组,让他们自导自演剧中人物。每组人员演完后,其他同学要发表评论,评价出他们表演时的优缺点。这样不但使他们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增添了语文课堂的生机与活力。

教学是一种艺术活动,语文课教学尤其要靠教学艺术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一次成功的课堂讲授应该是旁征博引,重点突出,板书工整,提问适时,语言准确生动,语气抑扬顿挫,手势挥洒自如,气氛和谐愉快,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人文精神在审美的享受中得到升华,创造活力得到激发。如果做到以上这些,就要求大学语文教师除了掌握本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掌握相关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教师只有有了丰厚的知识底蕴,熟练掌握基本技能,讲起课来才能左右逢源、旁征博引、引人人胜,从而使语文教学产生诱人的知识魅力。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大学语文对青年特别是经济院校的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我们每位大学语文教师增强责任感,在教学方法上努力探索、锐意改革,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语文教学之中,大学语文教学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2023年语文教学改革论文(精选18篇)篇三

论文摘要:大学语文的课程目标应该着眼于学生自觉的语言学习意识、文化反思与文化创新精神的培养;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应该“有趣”、“实用”和“刺激,’;大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大师意识和教育者的使命感,应该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营造一种时话型、互动性的课堂氛围。

近几年来,对于大学语文课程如何在专业分科的高教体系中确立自身的地位,承担起自身的责任,许多大学语文教师和专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主张。其中,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教材编订、教学方法和改革路径等问题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个人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这里仅就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有关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

简单地说,语文就是母语学习的课程。然而,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内容既包括语言文字和语言表达方面的听、说、读、写,又包括文化方面的政治思想、道德伦理和人文精神等等。小学、中学和大学的语文教学都包含了以上这些内容,但各有偏重。在半年或一年的教学时间里,大学语文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课程目标,任课教师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实行的是专业化分科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我们不可能奢望大学语文在较短的时间内给予学生太多的、可以量化的语言文化知识。大学语文的课程目标应该定位于,在传授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和自觉意识。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两个主要方面:培养自觉的语言学习意识,培养自觉的文化反思与文化创新精神。

这里所谓自觉的语言学习意识,指的是文化个体在各种话语情境中持续地积累和辨析词汇,不断地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意识自觉。当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语言是心灵的窗户”。语言是人类分割和描绘经验世界的工具,它决定着人们体验和思考世界的方式。文化个体的语言水平不仅决定其感受世界的精细度、敏感度,还影响其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当代的大学生,不应该是仅仅为掌握某种专业性技能而存在,他们还应该有细腻的感觉和深刻的思想,而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经之途。不仅如此,当代大学生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表达能力,不仅能够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还能够形成个人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这需要大学生在其一生的过程中持续不断地进行语言学习和语言创新。

文化个体获得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情境是多样的,读杂志、小说,看电视、电影,乃至人们的日常交流。在这些情境中,个体总有机会体验到语言的丰富性、细腻性以及语言鲜活生动的使用方式。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具有从中学习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自觉性。中小学语文课堂,偏重于基本词汇和基本表达方式的传授,而不那么注重语言学习意识的培养,也不那么重视学生语言创新能力和个人语言风格的培养。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最后课堂,大学语文应该充分关注那些具有表现力、生动活泼的词汇,那些隐喻、拟人、反讽、陌生化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努力丰富自身的词汇库和表达方式,力图使学生的语言学习成为一种日常自觉。对于整个人生而言,语言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大学语文作为课堂语言学习情境应该“授之以渔”,使学生有自觉的“语言追求”,以便在日后的各种语言学习情境中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

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但是教育的大众化并不意味着精英意识和人文精神的缺失。我们的大学生,是要进人社会生活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理想。一批批大学生进人社会之后,又会对整个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从大学生个体生命的角度来看,大学生要在道德上做到“慎独”.在人生价值的实现上做到“卓越”,在做人原则上形成“风骨”,在时代意识方面成为“先进”,都需要精英意识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从国家与民族的发展角度来看,当代大学生将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流,他们的生活方式、人生理想和政治信念都会影响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甚至整个国家的未来走向。

当代中国正处于全球化语境下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潮共生杂语。在如此多元而芜杂的文化生态中,大学生的文化选择、文化适应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大学语文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形式,肩负着培养大学生文化反思与文化创新意识的重任。这里所谓的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包括有关个体生存、社会历史、国家和人类命运的思想与价值观念;所谓文化反思与文化创新意识,是指对传统与当代、国内与国外各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一种批判性反思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与能力,不迷信,不盲从,同时具有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和创新意识,勇于接受和创造新的、有活力的文化形式。传统文化中有忠、孝、礼、信,当代文化中有实践、改革、创新,还有“娱乐至死”、“拜金主义”,“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有科学、民主,还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面对如此之多的“主义”、“理念”和“价值”,大学生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在新的历史语境中沿袭、变革传统文化和创造新的文化。大学语文教学作为人文内容的载体,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文化与意识形态立场。这种立场的给予不是依靠生硬的说教,而是通过审美教育的方式使学生获得一些“形象的积累”、“情感的积累”和“思想的积累”,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文化反思与文化创新的意识与能力。

目前,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不愿听,教师不愿讲”的问题还很严重。但是,有调查显示,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愿望却十分强烈,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川为什么想学又不愿意听讲?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教学内容没有“趣味”、不“实用”、不“刺激”。

所谓不“刺激”,主要指教师讲述的内容、表达的思想或提出的问题不具有穿透力,不能触动学生的神经。当然,教学内容的“刺激”,并不是指爆料麻辣、观点偏激,而是指教学内容要真正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打破原来的“成见”,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获得信息非常便捷,知识面广、思维活跃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特点。如果教师的视野和观点过于大众化,没有广度和深度,就很难获得学生的青睐。教师应该挖掘那些真正能够打开学生心智的内容。比如,在讲授《史记·李将军列传》时,教师就不能仅仅讲述司马迁和李广的历史事迹,而应该依据自己的关注点拓展开去,讲述匈奴人的历史与中华民族的形成问题,讲述爱国主义的历史性问题,讲述少数民族的历史命运问题,等等。

因此,面对挑剔的学生,大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广泛性、深刻性和新锐性上下功夫,力求刺激学生神经,激发他们在课堂之外继续深人思考和自主探求的兴趣,帮助他们形成广泛阅读与深人思考的习惯。

三、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对教师、教法的要求。

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教师,大都有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等,因此也都有自己的专业情操,都希望能够在自己钻研的领域内有所建树。由此,许多讲授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师仅仅把大学语文教学视为一种工作任务,没有确立一种使命感,一种肩负大学生语言文化素质培养的神圣使命感。其实,中文系的文学教师,应该确立一种大师意识,即使不能成为真正的大师,也应该朝着这个方向而努力。文、史、哲不分家,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朝着大师的方向努力的过程。大学语文学要求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在看似简单的课文中为学生挖掘和引申出深邃的思想、尖锐的问题。一个优秀的大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一些大师的素质,兴趣广泛、思想深刻、知识渊博,而且在秉持专业情操的同时,还要有一种对教育事业的神圣使命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

大学语文教师不仅应该有广博的知识、深刻的思想,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大学语文教学而言,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至关重要。在课堂学习与训练中,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因素,他们的语言学习意识、文化反思与文化创新意识才能从自发转变为自觉。因此,大学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一种对话性、互动性的课堂,其中,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参与相互激发、相互触动,共同推动教学过程的展开。

在培养学生语言学习意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发挥示范作用,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与学生形成互动。大学语文教师的表达能力,是学生课堂语言学习的示范性因素,对于营造课堂语言学习环境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精心准备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用最好的词汇、最好的表达方式把内容呈现给学生。同时,教师应该充分注意学生的表达欲求,可以灵活地采用讨论式、自学式、答疑式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表达观点的机会。当学生思维短路,缺乏词汇或用语不当时,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对于表达效果不好的观点,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一次,以便达到示范效果。

大学语文教材所选篇目基本上都是文学经典。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应该采用“传统经典的多元阐释、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使传统经典具有了当下的“实用性”。学生可以从自己的文化心理需要出发,在经典作品中找到兴奋点,赋予其个性化的解读,也可以从当下社会现实出发,阐释经典作品的当代意义。比如,在学习《论语·为政第二》时,如果把阐释的权力教给学生,往往会得到许多令人惊喜的个性化阐释。孔子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学生从其中得到的意义可能让我们大开眼界:有的学生从当代社会发展和生存境遇的角度,思考当代年青人何时能“立”;有的学生则思考当代年青人如何提升自己的精神修养和思想境界,应该具有哪些“新的”精神品质;还有的学生则批评儒家思想中“中庸妥协”的成分—“安天命”、“耳顺”、“不逾矩”,这些都表现出儒家思想具有屈从现状、不敢抗争的缺陷。由此可见,大学语文课堂不是不能活跃,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2023年语文教学改革论文(精选18篇)篇四

3.1教学手段创新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和以启发想象,诱导联想的讲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多媒体教学直观,但是容易流于感官的直观印象,讲解教学有不同程度的枯燥,缺少刺激信息接收的手段。两者结合,既丰富教学过程、充分展示教学内容,又能够有深度、有拓展地讲解。例如,在《长恨歌》的讲授中,先安排播放了《红楼梦》中“宝玉诉衷肠”一段视频,再结合演员们非常到位的角色把握、有声有色的画面和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来分析这个片段中四个男女主人翁不同的性格、体态语言所表达的心理活动,细腻的情感变化、微妙的爱情冲动,以引起青年学生对爱情的思考,最后导人课文的阅读分析。因为教学导人较为新颖,不仅让青年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不同类型的爱情,而且对爱情的鉴赏理解也会更深人一步。让学生学会欣赏、学会发现,领略社会百态、人情冷暖、爱情、人性的真善美和假恶丑;从而增长学识和审美意识,成为一个有爱心、包容他人、热爱社会和生活、不怕挫折、不畏艰难、勇于突破和超越自己的“达人”。

3.2教学内容创新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应与人文性教育结合。在钱钟书先生的《吃饭户〕一文中,作者纵横摔阖,谈古论今,笑谈之中,思维开阔放达,宁静但不失幽默,体现了一种学者型的雅趣。但对于90后的大学新生而言,完全是陌生化的生活和思维。甚至个别学生感到深奥难懂。时代不同,对语言的领略和欣赏的深度、广度完全不同。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就结合了今年最火的小品《不差钱》,进行语言风格的对比,同是阐述吃饭这一社会现象,虽然主题相似,但着眼点不同,表现的.语言手段和创作者的文化背景不同,就有了截然不同的味道。“不差钱”化用大家都知道的俗语“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还有“打白条”这一特殊社会名词,以点带面,一斑窥豹式地折射出社会中的功利和家族观念。

通过这种对比,让学生理解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不同审美价值。《吃饭》是联想的盛宴,是思想的自由王国,是文人学者的诗意生活表述。《不差钱》是幽默的舞台,在诙谐中极尽嘲讽,逗笑中带着辛酸,在夸张中看透世态人情。这种幽默是鲜活的、是通俗的,也是雅俗共赏的。

3.3教学模式创新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注重阅读和写作特点分析,这一点是很多大学新生所厌倦的。在教学环节的教材处理中,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不能仅停留在课文本身。对课文的设计,应该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在讲解《兼爱》时,我们把《兼爱》和《秋水》就语言风格、思想意境、写作技巧的借鉴三方面进行对比。首先是语言风格的不同,论证效果的不同。《兼爱》从“家国”立论,从治到乱、从父到子、从君到臣、从上到下、从长到幼、从家到国,围绕“不相爱”展开论述,条分缕析,层次分明;而《秋水》则善于设喻、善于对比,语言形象生动、喻体巧妙通俗,纵横摔阖、挥洒洒脱、收放自如。其次是思维特点的不同。两者对学生培养高屋建瓶的思维方式都有很大的帮助。《兼爱》一文既有心怀家国的高远境界,又有回环复沓的辩论技巧;《秋水》一文则富有思辨的哲理,能够体会穿越时空的浪漫阔达,也能习得层层深人、环环相扣的逻辑艺术。对学生而言,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更重要的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汲取思想的营养和谈论的技巧,尤其谈论的技巧,更是象牙塔中的学生所缺乏的。这样读写教学就变得更实用,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对学生填密严谨的思维方式是很好的锤炼。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间题,其结论是不相同的。答案的多样性使思维变得开阔,概括问题的全面性使思想变得更立体成熟。

4结语。

在多年的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寻求突破,突破传统的讲解,冲破灌输的案臼,在语文教学中突出与现实的联系和结合。大学的语文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阅读欣赏审美的层面。而应该通过鉴赏活动增进人文的修养、完善人格、提升品位。以文章学习为载体,培养青年学生自信而不自负、平凡而不平庸、含蓄内敛而不妄自菲薄、积极进取而不钻营逐利、包容宽厚而不纵容狗苟、正直向上而不刚慎偏激的人格,开阔其心怀家国、情系社会的胸襟,提高其关怀自我、关怀生命的人文意识,求大同存小异,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带着一颗勇敢的心,成为一代有信念的人。

2023年语文教学改革论文(精选18篇)篇五

大学语文涵盖的知识领域相当广泛,既包括汉语言、又涉及中国文化、汉字及各时期文学,所以首先要避免以偏概全的做法,使之成为能听、能说、能读、能写的综合素质课程。为此,可以把本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成三个模块:专业文章习读模块、言语交际模块、应用写作模块,本文重点对专业文章习读模块进行探讨。现阶段高职院校对文学鉴赏环节持摒弃态度,致使该模块设置或全部删除,或残缺不全,处于尴尬境地。本文作者认为此模块应改为专业文章习读。专业文章实质来自于古今中外相关文学作品,尤其是与专业相关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该类文章既是文学作品,同时又涉及专业知识,跨文学鉴赏与专业拓展两个领域,针对性更强。依据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要求,根据各院系专业特色选取古今中外相关专业文章进行鉴赏阅读,能使学生通过审美的角度对专业知识进行再认识,从而受到专业熏陶,促进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如针对旅游类专业的高职学生,在该模块中,以古今中外地理、地质类的游记文章为鉴赏对象;针对医学与护理类专业的高职学生,可以选取古今中外医学名家的经典文章进行专业鉴赏。

以本文作者所在院校———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校除基础、思政、体育三个基础部门外,下设九个二级学院,其中主要以建筑类理工学院为主,另有一文科学院与一艺术类学院。那么对于建筑类专业的二级学院,大学语文的专业文章习读模块,则应添加古今中外建筑名人所写建筑类文章,文体不限。进行选材教学的目的只有一个,为高职学生能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树立专业自信服务。试想一个学习古建筑设计的高职学生,在学习了诸如《阿房宫赋》等建筑类文学作品之后,其专业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势必会产生明显变化。基于以上举例,我们确定专业文章习读模块的选材原则为:依据各二级学院专业设置特色选取与专业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对高职学生从语文思维的角度认识专业文化价值。以专业文章习读作为模块一的优势在于以下几点:优势一:能密切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因材施教,促进专业课与基础课的进一步融合,为专业课的学习提供辅助作用。现阶段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尽相同,而每个高职院校下设的二级学院,其专业设置也大不相同,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必须根据这些差异性来设置适合自身院校与院系发展的专业文章。优势二:能极大地拓展学生专业阅读视野,促进其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其专业认同感。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学生来源日益复杂,尤其是在“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新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一部分来普高,一部分来自自主单招,其中包括高考生、中职生与社会人员。无论来自哪里,高职学生的专业阅读面及阅读能力相对较差,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的突出矛盾表现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普遍低下而导致的专业学习能力差与学生渴望在专业学习上能得到可持续发展而无法实现。高职学生将来都是要从事生产实践一线的人员,都应该是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及再深造的技能型人才,我们所要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高超的操作技能,更多的应该是要让他们学会用语文思维去思索所遇到的专业性问题,懂得专业与人生的关系,使其在对人生的思考中完善专业观念,在专业观念的完善中审视自我人生价值。

虽然相比较专业而言,语文的功用性为隐性,而专业技能为显性,但是在学生自我人生的完善中,这种隐性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是永恒的,要比专业更能影响其一生的走向!优势三:摆脱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极大调动高职语文教师教学积极性,促使语文教学团队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有利于语文教师结合自身专业方向挖掘教学潜力。大学的语文教师,他们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不同,有的研究文学,其中包括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港台文学等;有的研究语言,其中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专业文章习读模块可以促使语文教师结合自身所学特长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专业鉴赏。这里还是以作者所在院校的专业设置为例。如针对经管人文专业的学生,擅长文学方向的语文教师可以从文学的角度对专业文章进行教学;对建筑类专业的学生,专业文章或许涉及到难懂晦涩的语言文字,擅长语言文字方向的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引导学生进行专业文章的阅读。如给机电学院的学生讲解一篇近代洋务运动时期机械制造类的专业文章,相关的专业知识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研习,而对于文章中因古汉语问题涉及的阅读困难,语文教师则必须引导学生读懂全文。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必须遵循“三位一体”的原则,“三位”即上述三个教学内容模块,“一体”即运用特殊的教学方法融专业文学作品、写作与言语交际训练于一体,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特征,使学生能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切实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素质基础。在三个模块的教学中,专业文学作品习读为基础,写作与言语交际为提高,围绕专业文学作品进行专业写作,侧重提高学生动手“写”的技能;围绕专业文学作品进行自我观点的阐述与评论,集辩论、演讲、交谈于一体,训练高职学生开口“说”的技能,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导、读、议、练”四个环节的有机统一。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写作环节不仅仅只应局限在应用写作,而应包含基础写作,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侧重专业文书的写作,后者侧重文学文体的写作,因为专业文学作品有很多本身既是属于文书,同时又属于文学文体,所以必须兼顾两种写作方为全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简单讲述刘勰《文心雕龙》里所涉及到的文体种类,既能让学生拓展写作视野,又可以结合专业文学作品对古今同一种文体的演变进行辨别。以上仅就教学内容设置与教学方法设计两方面论述当代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改革思路,改革的方面还有很多,如教材的编写与高职大语师资队伍的建设等。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始终站在高职院校办学模式与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教学管理模式指导改革思路,全面改革与创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使大学语文课程成为年轻且具有活力的基础课程,体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通过语文思维模式认识专业知识,使高职学生树立终身正确的专业价值观,为努力实现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做出文科工作者自身的贡献!

2023年语文教学改革论文(精选18篇)篇六

在中国传统的教学中,语文课一直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中学语文,是人生学习阶段特别重要的一门学科。人生的学习,有限时学习和终生学习。限时学习,一般是从小学、中学、大学近16年的时间。22_23岁大学毕业到社会谋生、其品质如何,对社会有利或是有害,取决于在学校受到的培养深浅,育人树人的效果是好是差。而这16年的学习,中学阶段是其关键,而中学语文教学是其关键之关键!

众所周知,一个12—13岁的小孩,上完小学,仅仅是启蒙、脱盲,他的心智未开,还需进一步开发,培育、打造,中学正好承担了这一承先启后的重任。现将我的教育体会谈谈我对中学语文教育的认识,并请教于方家。

选进中学教学中的文章,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如教材中选鲁迅的《友邦惊诧论》、《祝福》等,使师生一同感受到鲁迅对当局镇压学生请愿的血腥场面;一同感受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这艺术的真实,有着憾人心魄的力量,当我上这两篇课文时,我预先必须吃透文章的含意,与作者一同愤怒,一同流泪。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流动的血脉、激情、爱憎;多年来。我坚持使每一堂课,每一篇文章力求让学生受到感染、熏陶,沉浸到作品的氛围中去,在教学相长的同时,能使学生安心,从容、活泼、严肃、庄重、摒弃邪恶的东西,朝着真理正义之路前行。

教师要懂得如何对待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是一句空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先做到,把自己融人到学生的集体活动之中,善于发现他们的所思、所想,及时为他们修枝剪叶,打预防针,使他们在各种诱惑面前,能辩别真伪,具备相应的抵抗力。而中学语文大量优秀的作品,是树造人的灵魂最好的精神食粮。

我时常用古代先贤做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要求他们要做诚实的人,坚强的人,思想品德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益人民的人”。我每学期都要将一些座佑铭写在学习园地刊头,如“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启发学生谈理想、志向、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大胆地展示自我,看重自己。

语文课教材的“真”,还表现在古今中外千百年来人间真情之“真”,浩然正气之“真”。当我为学生讲解李密的《陈情表》我为作品中主人翁的“孝心”深深感动,学生也被我的真情感染,默默地体会作品中的人间至深真情!当我与学生一起朗读邱吉尔《关于希特勒人侵苏联的广播演讲》时,我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灾难,人类面临灭顶之灾之时,英国首相邱吉尔这篇演讲,不仅号召英国人民起来抗击战争恶魔,教育类论文而且将正义之声传遍全球,。全世界各国人民听到这充满浩然正气的声音,纷纷奋起抗击纳粹的人侵。正义之声终于迎来胜利之歌!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充满了人问的“善”。中外作品中有很多“善”的东西能教育人、感化人、净化人的心灵,能使人逐渐弃恶从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学生会在不经意中养成善良的品格。如古文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老吾老,幼吾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格言,为做人准则、标准,会使学生朝崇高的人生境界去努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这辛勤耕耘,心血的浇灌,将会获得收获的喜悦,你难道会看轻她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揭露人间丑恶的东西。如先秦散文中的周厉王,《水浒》中的镇关西,《捕蛇者说》的悍吏,以及中外作品中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善与恶的对比,都是作者艺术的真实再现,都是对真、善、美的呼唤,对假、丑、恶的鞭挞,当教师与学生一道溶入作品的情景中,难道不是经历了一次次灵魂的洗礼么!当我们一道面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假、丑、恶,难道又不是历史的再现?难道不激起革锢鼎新,激浊扬清的斗志么!人类正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发展前进,无数的正义之士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成就了历代作家的创作素材,为人类留下了多少正义的光辉篇章!

中小学语文教材,可以说,篇篇是语言的艺术珍品。文章的结构美、语文美、形式美、意境美、人物的心灵美以及一种崇高、悲壮之美……。如我给学生朗诵郭沫诺的诗歌《天上的街市》时,诗人营造的天上美景,追求美好人生的愿望,夏天晴朗的'夜空,繁星,飘渺的流星,淡淡的银河,为人们描绘了神思遐想的神话传说,不正是人们渴望的理想蓝图么!那一首首唐诗、宋词、元曲,正是古代先贤智慧的结晶!先秦散文、汉赋、明清小品,令人百读不厌,你可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心灵的启迪,陶冶,如入宝山,决不会空手而归。每当我带领学生邀游于其间,那身心盼陕乐,岂是山珍海味能比的么,岂是语言形容出的么!学生每日三餐,是长身;每天上课是长智。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知识,必须永葆一颗美好的心灵,才能培育好你的学生,引领他们健康成长。

因此,中小学语文教育就要注重育人,就是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想象,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关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由此焕发出内在与外在的激情,生命的活力,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永不停息的精神探求,永不满足于现状的批判与创造的欲求。在他今后的人生长河中,他或许也会用不同的文体,记载他的喜、怒、哀、乐或创作出不朽的文艺作品!

文档为doc格式。

2023年语文教学改革论文(精选18篇)篇七

天津市高考作文题。

一个木匠在森林里看到一段树根,他认为没有什么用处,但是一个艺术家却认为它是一个在艺术方面的好材料。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话题作文,文体不限。请以“材与非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a。

古代时,东瓯(指南部沿海一带)经常发生火灾。当地人为此很烦恼,却没有办法。一位商人到了晋国,听说当地有一位叫冯父的人,善于搏虎,非常出名。由于东瓯的方言与晋国不同,当地“虎”与“火”读音一样,商人以为冯父善于对付火灾,报告国王,将其请到东瓯。冯父到东瓯后,又发生了火灾,东瓯人将冯父往火里推,结果冯父被烧死.

由于到异地后语言不通,沟通产生误解,导致一人葬身火海,体现了语言对人们沟通带来的巨大影响。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学生可引用寓言作材料,也可不引用。

纵观今年高考作文,我们会发现这样几个特点:1、绝大多数题目是话题形式;2、多数话题属于动宾式并列关系型,比去年的偏正式并列关系型有所变化;3、材料内容多数属于矛盾型,让考生在充满矛盾的社会生活面前擦亮眼睛,提高辨别力,要有自己的想法;4、几个变体依然是话题形式,比如广东、天津、福建、湖北、上海、北京等省市的作文题,单字单词话题、寓意话题、材料话题、多点内容的选择话题等形式和去年全国高考相比有所变化,特别是福建、广东、湖北的话题形式没有拘泥去年的关系型老路,体现了稳中有变原则,;5、多数话题在道德范畴,思维内容比较多,更贴近生活,体现了语文生活化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带有很强的理性色彩和人文精神;6、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福建作文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转向课外,引导学生注重读书,注重思辩,有自己见解,这对改变目前中学语文只注重课本的教育现状起了良好的导向作用,那种死读书视野狭窄缺乏思想的人不会写出出色的文章,所以本题又有很好的区分度,学生境界高下、文采高低会泾渭分明.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广泛读书,开阔视野,密切关注社会生活,提高观察能力、思辩能力、联想想象能力等诸多思维素质和道德素质,作好课内外衔接这篇大文章,努力贯彻语文生活化的基本原则,从理性、人文、思维的角度训练学生,搞好语文活动,就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相信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会给中学语文以良好的导向,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向读书要质量,向生活要质量,向思辩要质量,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改变那种只重视讲读灌输、课型单一的不良倾向,要让我们的语文课丰富起来,揽天地山川草木虫鱼入怀,观世界风云国家变革,看社会人生百态,从生活的细节之处入手,科学的组织语文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建立语文与自己与生活与读书与世界与宇宙的良性通道,从而获得语文的源头活水,世界有多丰富,语文就会有多丰富,生活有多精彩,语文就会有多精彩,人生有千姿百态,语文就会有千姿百态。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高考就是高考,它的高屋建瓴无与伦比,它的良好导向往往切中社会问题的要害。面对高考,我们在深思它的同时必须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说句实话,我们的语文教学有多少乐观可言呢!学生有多少人喜欢语文呢!语文教师自己又有多少人真正喜欢这门学科呢!社会中人对语文又有多少诟病呢!不用列举详细数字,语文确实让人“想说爱她不容易”。可是,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壮大是必须进行母语教育的,中华文明的延续又是必须依靠语文教育的,任何时候,语文从理论上实践上都有存在的天然理由。语文存在的很多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深思。这里面有教育体制问题,有民族习惯心理问题,有学生自身问题,有教材问题,有考试评价问题,有教师自己问题。其他问题我们语文教师一时难以改变,可是我们自己可以改变自己。我们加强学习,丰富自己,学富五车,自然能在教学上游刃有余;我们反思教学,注重改革,教学自然会焕发生机;我们增强责任心,全心面对学生,与学生进行心对心的交流,作他们的良师益友,自然能赢得学生的心;我们在评价学生时尽量客观公正,同时富有人情味,学生能不信服我们吗;我们在组织阅卷时认真负责,倾尽全力,全心全意,努力显示出评卷的公正,难道学生会不重视语文。。。

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应该在高考的良好导向下迅速进行调整,大胆进行改革,还语文教学生动活泼、丰富多采的本来面目,真正使语文教学获得生生不竭的动力。那将是广大学生的幸福,将是语文教学自身的福音书,将是国家民族人文精神塑造的巨大推动力。

我们期待着这一天。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而且必须投入到语文教学的变革中,将我们的教育理想与高考有机结合起来,真正使语文成为人的必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通过加强学习与研究将获得改革的强大源泉,我们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应该通过对自身课堂的大胆改革而得以实现。

该行动时就行动。

2023年语文教学改革论文(精选18篇)篇八

在各大高校的教学活动中,虽然很多高校都设置了大学语文的相关课程,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水平较低,学校对于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也较低。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无法有效地开展,直接影响了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质量,导致大学生无法全面地学习大学语文课程。因此,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提高对其教学的重视程度非常关键。

2.2定位不准确。

在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中,定位不准确也是其中较为关键的一个问题。在开展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语文教师没有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发展进行准确的定位,导致其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全面地培养大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单纯地将大学语文教学作为高中语文课程的延伸教学,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道德修养,失去了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的初衷。因此,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定位不准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2.3目的不够明确。

在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学目的不够明确,也是影响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问题。由于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不准,其教学目标也无法得到明确,直接影响了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成效,不利于全面培养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文字应用能力,甚至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在开展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目的不够明确这一问题也很重要。

2023年语文教学改革论文(精选18篇)篇九

随着人才市场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增多,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体制也必然随之实施深入变革,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功能也要随市场需求进行相应的转变,高等院校不仅仅要传承传统知识和文化,更多的是要实现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知识传递与创新。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也要适应社会形势转变需要,实施必要的深度改革。在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教学过程中,高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素质教育内容,使民族教育更加适应未来社会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需求。新疆农村中小学一直存在“双语”师资短缺问题,导致农村中小学“双语”教学质量较低,进而不利于新疆农村基础教育的稳步健康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从起,新疆实施了以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免费就读、定向就业为主要培养方式的‘双语’教师特培计划(简称双语教育特培生)”。双语教育特培生又简称特培生,是新疆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幼儿园重要的师资力量。根据自治区关于特培生管理办法,特培生可以实施汉语言、民考汉、汉考民单独编班。通过编班后的特培生班级往往是由多个民族学生构成。实施特培生教育是开展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大学语文课程对特培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大学语文课程往往在全校范围内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由于特培生情况各异,统一的教学内容难以满足特培生实际需要,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改革是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关键和根本。根据特培生实际需要,构建有针对性的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对于提高实际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二、改革的切入点。

随着国家“一路一带”战略实施,本人认为新疆特培生大学语文教学内容要以融入新疆地域文化作为切入点。“新疆是一座文学资源的宝库,它各呈异彩的多民族生活,为各族作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形成了独具风格和情调的多民族文学。更为重要的是,它复杂的地理环境、多姿多彩的地域风光与多民族文化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多向度的地域文化。”新疆地域文化则在现代新疆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很好呈现和诠释。阿布都热依木乌铁库尔、买买提明吾守尔等维吾尔族作家,朱玛拜比拉勒、夏木斯胡马尔等哈萨克族作家,锡伯族作家傅查新昌,柯尔克孜族作家艾斯别克阿比罕等人所创作的作品“将新疆特有的地域文明、多民族文化展现得异彩缤纷,他们发自心灵深处的文学呐喊,大大丰富和延伸了当代新疆文学的地域内涵和民族风格。”刘亮程、董立勃等新疆本土汉族作家“在生活真实的表述中寓含着精神的高度,在生命困窘的揭示中蕴含着崇高的情思,在涓滴血泪的刻画中折射着理想之花的艳丽多姿,……形成了当代新疆小说世界越来越独特,越来越富有民族化、个性化的色彩。”由新疆汉族作家和少数民族作家共同组成的新疆文学创作主体创作了大量的反映新疆多民族融合的优秀作品。这些优秀的作品作为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势必有助于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大学语文课程的积极性,同时可以通过拓展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还可以丰富新疆各族青年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在上述教学基本目标达成的过程中,特培生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有助于加强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各少数民族学生之间对各族文化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有助于形成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当今社会中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特培生是扎根基层、奉献基层、为新疆稳定做出贡献的一支生力军。具备良好的综合人文素养的特培生并将有助于族际互动,族际互动的良性与否是关系到民族地区乃至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能否稳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

三、改革的预期价值。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改革成功与否并将影响对特培生培养的效果。昌吉学院所实施的特培生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改革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将对今后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深入研究有着巨大的预期价值。

1、有助于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由于生源情况、师资情况等因素,部分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内容被戏称是高中语文课的加强版,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模式,高校大学语文课程都缺乏创新。这就要求新疆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情况,准确定位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各族青年大学生人文素质,突出新疆精神教育,这是新疆高校建立大学语文的教学理念,打造新疆高校大学语文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的关键。通过改革后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帮助新疆各族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民族观,培养大学生坦荡豁达的胸怀、培养大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情趣。

2、根据新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有助于修订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体系。随着国家“一路一带”战略的实施,新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将会获得巨大发展。新疆与中亚等地区互联互通日益频繁,与此同时,新疆人才市场需求趋于持续旺盛态势。由此观之,新疆高校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文化基础课,大学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形势需要改革课程教学体系。新疆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必须从课程管理、教学内容厘定、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综合考虑,努力优化符合新疆高校教学对象和新疆人才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教学内容等课程教学环节。

3、有助于探索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做到因材施教。近几年,大学语文课程由于教学方式呆板,教学手段单一,被社会普通戏称为“高四语文”。中国人民大学等部分高校也将大学语文课程性质改为选修课,大学语文课程越来越被边缘化。而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语文被边缘化现象也是存在的。一方面是大学生对该课程不重视,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有畏难情绪;另一方面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激发包括少数民族学生在内的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新疆特培生生源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4、教学成果对外交流。特培生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改革的教学成果呈现方式多样,既有师生共建的教学资源库、课程教案,还有学生撰写的读书报告、学习心得等。本专业团队在课程教学建设的同时,积极参与到校际间教学研讨活动中,教学交流也走出本校、面向全疆,不遗余力地为高校特培生大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2023年语文教学改革论文(精选18篇)篇十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学校也越来越注重体育教学。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项目,近几年来,我国体育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激励着更多的高校学生学习体育运动。随着普通教育的改革,高校体育教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旨在提高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同时对高校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注重高校体育与素质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身体,提高学生免疫力,还可以进而培养学生的运动精神,培养学生的自强、勇敢、拼搏精神。通过重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我国高校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与基本道德素质。本文将针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进行探讨。

2023年语文教学改革论文(精选18篇)篇十一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在传统教学基础上锐意改革,开拓进取,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流派。北京市教师进修学校孟宪伦老师将目前我国中学语文教坛颇有影响的几种流派作了总结。

1.剥笋派。

这种流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词语教学的精雕细刻和用词造句之精妙上。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从字、词教学入手,然后一层层剥进去。大致可以经过这样几个阶段;查字典,了解字音、词义,然后进行组词、辨析,进行造句练习;通过对词语的讲解,对课文进行思考与分析。这样的教学,其长处在于让学生细细咀嚼,从中积累词汇,懂得用法,打下扎实的语言训练基本功。上海市特级语文教师高润华就是剥笋派的代表人物。

2.得得派。

这种流派的特点是教学重训练,一课有一得,得得相联系。“一课有一得,得得相联系”是“分类集中、分阶段进行语文训练”的教学体系设计思想之一。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一课有一得”的能力训练。

这派代表人物是上海市华东师大附中特级语文教师陆维椿。

他为了培养学生能力,建立了初中语文教学一百零八个训练点,实行了“分类集中、分阶段进行语言训练”。每个单元完成一个训练点的教学,每个训练点选二、三篇文章作课文,从中取例指导学生训练。“一得”是指教学的共同要求而言,至于学生自己领会所得,越多越好。他在讲授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从中三次取例为三个不同训练点服务。第一次是用文中记叙百草园的部分作为精学课文,训练学生“细致地观察环境的一角,体味观察的情趣,抓住感受到景物的特征,掌握组织叙述层次和描写特征的词句,记叙环境的一角”;第二次是用文中记叙的三味书屋的部分,作为略学课文,训练用综合印象片断提炼典型作记叙,补充训练“记叙一个场面中的不同情绪反映,具体观察(或回忆)一个学习场面,有重点地写师生活动的情景”;第三次是用文中记叙雪地捕鸟的段落,作为记叙人物动作的自学作业。这种教学风格长处在于“注重实际应用,讲究实效,教学艺术的科学性强一些,把课教得实惠一些,让学生学得扎实一些,使教学效率高一些”。(陆维椿《教学重训练,一课有六得》,见《现代语文论坛》)。

3.情感派。

这个流派的特点是重视语言因素的同时,比较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文学因素,提倡以情动人。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以充沛而丰富的思想感情,巧妙的课堂设计,艺术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对语文发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探索课堂教学最佳效益。

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校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就是其最具代表的人物。比如她在设计《茶花赋》导言教案中写道;“这篇散文是一首歌颂伟大祖国的赞歌。祖国,一提起这神圣的字眼,崇敬、热爱、向往的感情就会充盈胸际,奔腾欲出。我们伟大祖国有几千年的古老文明,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阔的土地,有许多令人神往的名山大川,还有著称于世的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每当提起这一切,心中就会激荡起挚爱祖国的感情,可是要我们动笔写诗,又难以下笔。有的同学就问,祖国这么大,怎么写,怎么表达啊,话问得有道理。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写诗作文讴歌她,多少画家挥笔描绘她。对于这样一个重大的主题,怎样才能表达得具体形象,而且写出新意呢?杨朔同志的《茶花赋》在这方面可给我们很大启发。”(《全国中学特级教师语文教案选》第31页)。

这种教学的长处就在于教者十分重视情感的魅力,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发挥审美活动的作用,把语文教学巧妙地同教育结合起来,进而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4.设疑派。

这个流派的特点是比较强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动脑筋,勤思索。这些教师认为有疑、无疑,即是教学始末。在语文教学中,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以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这样使整个教学处于师生的共同解疑之中。

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便是上海光明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陈钟梁。他在教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时,“当学生熟悉内容后,我就引导大家思考:作者为什么通过一条狗来展开情节呢?时间为什么安排在中午?地点为什么设置在广场上?使学生沉浸在矛盾之中。一旦矛盾展开,思路豁然开朗,不但获得了知识,开发了智力,而且得到了一种享受。”(《语文教学的哲学思考》54页)。

这种教学的长处在于一改过去被动的局面,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文章的内容到形式,从字、词、句到谋篇、布局,自己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经过相互启发讨论,求得对问题的比较一致的解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上海市中学语文教研员特级语文教师徐振维是设疑派的行家里手。

5.畅想派。

这个流派的特点比较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代表人物是北京八十中学特级语文教师宁鸿彬。他从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出发制定了从教材、教法、考试和课外活动四方面进行改革的`方案,并付诸于教学实践。他对教材进行提炼加工,宁老师管它叫“浓缩教学内容”。他追求教法的“精”和“巧”。他注重从教学的整个特点过程上加以改革,从引起、控制、调整的各个阶段上去实现“精”与“巧”。他注重从教学的整个特点过程上加以改革,从引起、控制、调整的各个阶段上去实现“精”与“巧”。他大胆进行“比较单元教学”,例如《一面》和《背影》两课,当教师安排学生通读两课之后,谈谈它们的异同时,学生便能指出:这两课都是用白描的手法,抓住了人物形象的突出特点,写了人物的一个侧面。不同的是《一面》的三次肖像描写是由远望到近视,再到注视,这是步步深人的写法;《背影》则是在中间具体描绘背影形象,前后几次提及背景,这是前后烘托的写法。另外他注重发展求异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语文教学通讯·宁鸿彬:全面改革语文教学的探索》)。

6.规格派。

这一派的特点是教学有固定的模式。每一步都有一定的“规格”。

代表人物要首推上海嘉定县实验中学校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他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观。“三主”教学观问世十多年来,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三主”教学思想体现在“自读、教读、练习、复读”教学模式中。他的“自读”规格是自读六步法;认读、辨读、审题、回答、质疑、评析。在钱老师看来,所谓“规格化”就是把这个“流程”用若干明确的步骤规定下来,每一步怎样走都有一定的规格,从而使学生在严而有“格”,“格”而不死的训练中逐步摸索出阅读的门径。我觉得这实在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治本”之法(《语文学习·钱梦龙:自读初探——关于自读训练的对话》)。被吕淑湘先生赞为“年青的教育家”的辽宁省盘山县三中校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总结实验了“六步课堂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也有固定的基本式。魏老师的改革坚持了教学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他将语文知识结构化,以知识为先导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无疑是一项具有建设性的工作。

这种教学的长处在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7.大语文派。

这派的特点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并全方位地与之结合,开辟在生活中学语文的种种渠道。

这派的代表人物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特级语文教师张孝纯和他的弟子张国生。张老师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出路在于打开社会生活这个学语文的源头活水,建立一种具有三个层次的语文教学体系:强化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开辟第三课堂,促使语文与生活的有机结合,这也是‘大语文教育’的主要主张。”(《语文教学通讯·张国生:语文教学的第三课堂》).这种教学的长处在于打破长期以来局限在“狭小的笼”内小课堂的局面,开拓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这样使语文学习同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开放型的、全方位的语文教学系统。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流派不止笔者所列举的七种,还有一些,不想赘述。

尽管多种流派竞相标新立异,风格调然不同,但仔细分析不难看出它们存在一些共同之处:

(1)改革者都具有现代教育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

(3)不囿于方法论的探索,而大多体现教学整体改革、教育思想的改革;

(4)各自具有鲜明的个性:有的突出运用语言基本功训练;有的侧重于陶冶学生感情,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有的致力于学生思维力尤其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的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有的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有机结合。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同流派,是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形成,日臻完善的,它是在整个教育改革活动下诞生而发展的。不同风格流派的形成标志着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已经或者正在达到日趋成熟阶段,积累了一些比较宝贵的经验。众家崛起,竞相争鸣,这是语文教学改革充满生机的表现。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同风格流派给予我们很大启示,为我们进一步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和发展趋势,提供了借鉴。

2023年语文教学改革论文(精选18篇)篇十二

改革开放时期左右,我国就已经提出了体育强国的口号,我国体育也在不断地发展,从开始的一人参加奥运会,到现在的奥运会场奖牌满载而归,这是中国体育的突破。我国体育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没有完善的训练方法与教学方法,普通高校进行教学时,往往不能把握教学的重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错误的传达,导致学生的体育质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丧失学生运动兴趣,对高校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产生消极影响。只有不断地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分析,并且能够有效的结合素质教育,制定出完善的教学方法,实行合理的训练方法,才能提高高校学生的基本素质。

1、高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1明确高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就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来讲,不仅要进行专业教育,还要进行素质教育,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智德体美劳,全面的提升高校生的基本素质。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所以说,落实素质教育的体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高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应试教育,从而忽视学生的体育教育,促使高校学生基本身体素质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体育教学。近几年来,高校体育教学的这一现象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都希望在高校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发生教育方式思想的改变,传统教育方式转变成素质教育,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方式的创新改革,不仅是体育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同样也是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一个艰巨任务[1]。

1.2利用高校体育优势,强化素质教育。

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内在美,发展其美好的道德品质,素质教育涉及高校学生更多的心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丰富普通教学内容,还能够更好的落实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首先,利用高校体育健身的基础功能,提高高校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促进高校学生身体免疫力的提高,避免疾病的发生,充沛高校学生的激情活力,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本身器官的发育和改善。其次,就是有效的利用高校体育的竞赛,丰富学生的大学生活,提高学生的上进心,力争上游的品格。学生参与更多的体育类竞赛,能够更好的发展学生的身体与心理素质,灌输给学生正确的体育精神,正确的价值观念,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强、自信等优秀精神。除此之外,还能够充分的利用高校体育的教育功能。高校开展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基本集体意识,全面的发展学生的素质,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2]。

2、高校体育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及应注意的问题。

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素质教育的实施,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应该采取正确的解决措施。

2.1转变教育观念,创造宽松环境。

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落实素质教育,首先就应该让社会认识得到认可,转变教育的观念,正确的意识到新时代什么是高校学生不可缺少的,只有得到国家与人民的正确对待,才能够顺利地从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发生转变。

2.2端正教学指导思想,明确以终身体育为发展目标。

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就需要高校体育的教育者能够端正教学思想,适应时代与素质教育的需求进行正确方向的教育,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素质教育,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完成体育技能的基本传授,学生掌握相关体育技能与知识,能够提高其对体育知识的兴趣,培养体育爱好,所以说,加强学生基础技能的培养,能够有效的促进素质的培养。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更好的注重体育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培养,才能够更好的进行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然后,就是促使身心协调发展为中心,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身心的配合协调,在进行相关体育知识的学习的时候,培养学生身心的发展。最后,教育方向以终身教育为主。高效的体育教学,应该将目光放远,更好的看待未来,不仅要学生能够掌握某一种体育武术套路,注重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培养[3]。

2.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与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教育、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也是通过教师进行学生的正确引导,所以说,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教育的关键。首先教师应该接受现代化的、正规的素质教育培训,只有教师正确的意识到素质教育,才能够起到表率的作用,更好的开展学生的素质教育。其次就是教师做到自律,能够严格的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一个标杆。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主要就是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围绕学生展开素质教育,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育改革发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4]。

高校体育的改革就是教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两类体育课程指的就是学科类课程与活动类课程,进行其课程改革只要体现在教学教材的更新,发展学生的健康教育、娱乐教育与生活教育等,全面实现体育教学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5]。

3、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落实高校体育教学进行素质教育,就应该转变教学思想、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地位。体育教学中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能够促进我国高校体育出现新局面。

参考文献。

[2]杨永辉.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中国体育科技,(35):62.

2023年语文教学改革论文(精选18篇)篇十三

:为了适应农村城市化的演变,职业和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目标为实现类型和层次的多元化,以服务于农村受众的广泛需求。因此,在职教的课程方面需要改变单一的课程目标,形成多元化的格局,同时,课程结构要进行富有灵活性的模块化、综合化和阶段化的改造。

:城市化;职业教育;课程。

城市化(urbanization)即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的规模和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状况。加快人口城市化进程,成功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城市化进程中,新城镇的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都需要职教的支撑。因为,首先,城市化的实施是以经济基础的增强为前提的,因而先要优先满足农民解决温饱,提高生存技能的需求,须针对农村大力开展实用技术、绿色证书、紧缺人才等职业培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只有用先进技术让广大农村居民富起来,才会有城市化启动的物质基础;其次,针对农村开展失地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外来人员的培训、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再次,新城镇建设需要的大批技能型和技术型专门人才的教育与培训;最后,新型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也需要职业教育参与传播和训练。

一、城市化的职教特点。

城市化所需的职业教育,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规模大、时间紧。

目前,我国大约有五分之四的人口在农村,其中,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如江阴城市化率42.2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13个百分点;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例虽然较高(65%),但实际在农村从业人员中,真正从事一产的人数却只有较小的比例(24%),占农业就业人口近80%的人员已经转到二三产业。按规划的要求,我国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增长到40%,增至50%,2050年增至70%,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城市化平均水平。根据预测,在未来的中,我国的城镇人口将超过7亿,约有3~4亿农民及其子孙将由“农民”转成“市民”。

根据城市化的进程,预测中等职业教育面向农村招生的规模要达到350万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将超过1亿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每年将达到2000万人次以上。

2、类型与层次的多样性。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农民的学习需求,职教的类型与层次必须要有高、中、初职业技能和技术的教育与培训;职教层次的。逐步高移,不仅是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必将对教育的公平和优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必定也会加大对于高层次职业教育的需求。

3、受众的复杂性。

学习的主体无论在年龄、经历、学历、特长、目标等各方面不同;学习的环境、条件、基础等也千差万别。这些特点都要求职教目标、职教模式和职教课程与教学模式,以多元化的格局尽快适应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职教需求。

二、城市化进程中职教课程结构的创新。

1、职教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内容的范畴和序列,它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合乎规律地排列组合的有机体系。课程结构有三个层面:

第三层面[教学大纲]是指一门或若干门相关科目中具体的课程内容,根据某种方式和准则的编排结构(如“广域课程”或“综合课程”中的内容结构)。其中,第二、第三层面的课程结构实际上是课程内容的结构问题。职教的课程结构必须具有极强的应变性。

2、职教课程结构的模块化。

中均可有模块化课程。例如在学科课程中,如果将原先的一门学科根据“基础”与“提高”两个不同难度分成两个课程单元,且在课程计划中安排出来供选择,这两个单元就可称为模块化课程。但是,在现代职教课程模块化结构中的“模块”一般指在能力中心课程下的课程单元。课程结构的三个层次都可实施模块化。

模块课程的实施能使职教的调节功能得以充分的发挥,还能为终身教育的实现创造条件:(1)设计成果可在广泛的领域内共享,节省开发时间和费用,能解决城市化进程中规模大、时间紧、经费有限的矛盾;(2)灵活性、机动性大,能针对不同需求、多种选择,有利学员按需选学,实现主动学习;(3)有利各类各层职教之间及同其他教育的沟通、衔接,避免重复学习,提高课程设置效益;(4)有利于形成和发展综合职业能力;(5)有利于形成学员的合理知识结构,得到全面的充分发展,保障终身教育的实施。

3、职教课程的综合化。

课程的综合化是当今课程改革的又一趋势,它将性质和功能相似或相近的课程内容组合成一门科目,既节省了学时,又发挥了学科课程的特长,提高了教学效益,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然而,现代课程的综合化不完全等同于学科中心课程的综合化,其综合化是全方位的综合化,不仅理论课程(如基础课、专业课)要体现综合化,实践课程也要体现综合化,这是为了适应技术迅速变化的需要。任何孤立的缺乏联系的能力训练都将难以适应技术的迅速变化,只有通过实践课程的综合化,才能有效地培养能胜任复合工种需要的技术人才。此外,还要努力实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综合化。

4、职教课程的阶段式。

阶段式课程是传统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教学,但僵化的“三段式”阶段式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如果把它与模块式课程结合,既吸取阶段式课程循序渐进的优点,又发挥模块式课程灵活机动的长处,使课程的模块化更科学合理。这样的阶段化课程能使学生明确达到目标的过程和所需的条件。

当然,实施上述课程结构的诸项改革,还是要具备不少的条件:

(1)教学制度改学年制为学分制;(2)个性化的菜单式课表;(3)多对象的自由式课堂;(4)更科学的市场式管理。从而要求:(1)学校要有较大的规模;(2)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课程的改革;(3)教师须一专多能,加强指导功能;(4)及时而繁重的教材开发;(5)学校教学设施的综合设置;(6)增加教辅人员;(7)实施电脑管理;(8)逐步制定行业和地区乃至全国或国际标准。

三、城市化进程中职教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职教的教学方面,要在转变教育与教学观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改变传统以知识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传授为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又称行为导向)的、互动式主动学习。

首先,要改革教学制度,积极实施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习制度;要努力贯彻教学个性化的原则,使学员人人成功。个性化课程的实施是体现因材施教思想,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个性化课程实施的关键是要开发出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可自由选择的个性化教学计划。

其次,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要将产学研结合——双元制、工读交替、学校工厂等;集体授受——课授、讲座等;小组授受——分类、分档、交互等;个别授受——师生、生生、网络以及自学等方式结合起来。要以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更好地为农民提高教育培训水平服务。要形成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非正式学习有机结合的职教教学模式,既保留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原有如读书读报、文化广场、各类咨询活动的学习形式,又加强讲座、学习班、研讨会等新的学习方式。

再次,特别是要提高教学方式方法的现代化程度。要增强教学的科学含量,实现教学技术现代化——充分发挥项目教学、网络教学、电脑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的作用,加强电视广播教学、卫星电视教学等远程教育手段的使用。

借助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巨大动力,这些改革及其要求定能逐步实现;而加大职教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力度,必将对于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2023年语文教学改革论文(精选18篇)篇十四

(一)教学的思想观念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上。

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其基本特征是以知识、技能技巧的传授为中心。由此形成了教师以教材和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从头至尾不停地向学生传授“三基”内容,忽视了对学生锻炼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仍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在体育教学中仍用时间、距离等竞技体育的观念来要求学生,忽略了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等心理品质的培养,只要是听话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忽略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长期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下,有许多学生上课只注意听教师讲课,而不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被动地吸收知识,常常是满腹经纶而无一用处。现代教育正在逐渐向“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这是以往体育教育所不能达到的。在以往的教育中,学生是体育教学中最被动的因素,学生的学习必须按照教学大纲设计的教学计划,在教师督导下,一步一步地进行,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从来不予考虑,因此,这样的教育是“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大纲的教育”。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教育理论则更强调以学生为主,实施个性化教学,体育教学中充分强调学生的存在,突出学生的情感、思想、意志与行为,只有在个性化教育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才得以发展。可以认为,现代化教育在体育教育的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一种个性化教学。在个性化体育教育中,学生之间的差异不仅被充分认识,还能在学生学习和考评中被充分加以利用,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作相应的发展,也只有这样,不同水平、不同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的学生才能在公平合理环境下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内容单调,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偏好搞统一,搞一刀切,如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学内容。呆板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缺乏个性和创造精神也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体育教学在为增强学生体质和发展运动技能做贡献的同时,也正逐渐变得“正规化”和“竞技化”,以运动技能传授为主线的体育课也逐渐使体育失去乐趣、失去情节、失去竞争、失去协同、失去表现、失去想象,体育课变得越来越枯燥,越来越像操练和训练,从而使体育教学也逐渐失去魅力、失去学生、失去地位。在大学体育课程里,教学内容一直在重复着田径、体操、三大球等项目,而学生感兴趣的如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操、野外活动等项目受种种限制难以普及开展。受教学大纲的制约,上课还是以传统运动技艺、增强体质为主,缺乏对运动项目本身所具有的潜能的开发,难以形成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大学体育教育要求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的运动项目、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教师的权利。要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完善体育运动项目的设置和教师、运动场地、运动器材等设施的配备。在以“素质教育”为主的现代体育教育中,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材内容,构建适合现代体育教育思想的教材体系,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学生喜受的健身性好、娱乐性强、难度小、易开展,融健康、娱乐、休闲为一体的项目为教材内容,以变革传统体育课的枯燥和单调。教学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前提,而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是教材内容的创新。

(三)体育教学手段呆板僵化,方法陈旧,组织单调。

传统的体育教学手段和方法还普遍停留在讲解和示范法、完善与分析法、重复练习法及游戏和比赛法上做文章,体育理论课教学也停留在一本教材、一张嘴、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上。把上课的队列变换和调动当成是体育课教学组织的主要形式,而教学组织的重要形式分组教学在教学中却很少采用。大多数教师只重视教法探讨而不注意学生学法研究。学生只是机械地、无选择地接受教师指令。体育教学中学生疲于听讲解、看示范、反复练习,而没有时间去感受和体验健身运动的乐趣,教学过程过分强调“统一”学生缺乏生机,体育教学显得机械、呆板。体育教学手段的改变,重点要体现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主要是灵活性。所谓灵活性,一是思维方向灵活;二是思维过程灵活;三是迁移能力强。方向灵活具体表现在从分析到综合,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过程灵活体现在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全面灵活地分析;而迁移能力强却预示着能举一反三,多方解求进行发散性思维。比如:在铅球技术的教学中,从理论上讲以45°为最佳出手角度,我们有没有能掌握最能接近或最好的投掷角度的方法,使学生思维沿着最佳角度的主线进行讨论和分析。这些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很有益的。

(一)明确培养目标,造就复合型人才。

体育课程是为实现人才培养总目标服务的,确立正确教学指导思想是完成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首先,在教学中必须排除竞技思想的影响,转变技术第一、忽视能力培养的思想,确立以“提高专业素质,培养综合能力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的目的,提高学习兴趣与效果。二是必须正确处理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与发展综合能力的关系。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中,掌握技术与发展能力的任务应有所侧重。三是教学应体现以牢固掌握知识、技术、技能为前提,如果没有专项技术与素质这个前提,就谈不上什么能力培养。在这个基础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做到会讲、会做、会教,具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胜任教学训练、竞赛、裁判、场地管理等实践工作的能力。四是在体育教学全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促进其它能力的综合发展。

(二)完善教学内容体系。

体育课程内容应该多样化。确定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原则是:(1)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2)选择性与实践性相结合;(3)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4)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5)充分反映和体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根据学习内容自创一种练习手段,既能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又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对于他们的教学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丰富和完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和教师互动,提倡导学和个性化教学。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采用专题讲座、讨论、课外作业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自学能力、教学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中将技术项目教学与锻炼项目教学相结合。各项目先讲授理论,后学习技术和锻炼手段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如在学习正确的短跑技术后,锻炼学生跑的能力,可倒着跑、侧着跑、上坡跑、下坡跑等;发展学生的腿部力量时,可先在学习跳高技术后,利用器械,先跳上再跳下,也可爬上去再跳下,既可单脚跳,也可双脚跳、转体跳等,不拘一格。总之,要丰富教学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四)树立正确考核方法,注重多元化和发展性。

传统的考核观着眼于学生知道了什么,用分数来衡量知道了多少,而正确的考核观应当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要体现个性化、多元化和发展性:(1)考核基本的操作能力,是对所学内容的技术评定。(2)考核基本运用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实践指导能力。如可以由三、四个学生为一个小组,设计一个田径教学、田径训练或田径健身的方案、手段、方法;开一例运动处方;编排一则以田径为主的游戏;现场对范例进行讲评等。(3)考核身体素质,因为它是体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能促进健康体形的形成。(4)平时的表现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学习方法、学习中的人际关系等。(5)在考核时,应成立一个考评小组,由任课教师、专项教师、学生三方面组成,可以由学生自己给自己打分,再进行评比,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品质。总之,变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对学生的参与过程、努力程度、体育能力、体育态度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参考文献】。

[1]王婉珍.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四川体育科学,,(1).。

2023年语文教学改革论文(精选18篇)篇十五

1.教学方式方法过于传统,改革创新的教学形式没有形成。

在当前的教学改革过程中,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显得相当缓慢,教学方式方法过于传统,使得教学流程化。从实际的体育教学模式来看,体育教学模式很稳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主要根据教学大纲,把教学模式稳定为指标式的教学任务,关于社会的需求性、探究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教学模式,无法在实际教学中开展;教师的教学多以技术、锻炼为主,重复的教学方式方法,可以形成较好的测试成绩,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不利的。所以,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很差,牵引式、被迫式的教学方式方法制约了教学的改革。

2.师资力量缺乏,特别是女体育教师的缺少。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行,很多高校进行扩招、自主招生。但随之而来的师资问题,是阻碍教学改革的主要原因。师资建设与教学需求形成不和谐的现象,学生多、老师少的现实,就存在于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女体育教师的'缺少,而对于高中刚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大多都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女生,非常需要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关怀,而心理需求往往被男性田径教师所忽略。从女生的生理方面上来说,女性田径教师一定会根据自己特殊的角色以及亲身的感受才进行教学,这样会对女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3.学生个性的延伸和心理发展不充分,教学过程趣味性差。

大学生个性发展呈现敏感,特别愿意创新和自我超越的心理,给传统的体育教学带来冲突。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重复的动作、规定的运动项目等,很难满足学生的创新需求。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是“示范—讲解—练习”,固定的教学方式,无法实现创新的思想,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目的。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以完成教学为目的、学生以上完课,修够学分为任务”,这样的教与学,不可能形成创新、有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任务。

1.构建开放式的体育教学,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和体育课程内容存在本质性的区别,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是优化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最好举措。在构建开放式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课程和现实社会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和心理发展,形成一套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模式、合理的教学结构。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把教学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由发挥,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热情。同时,教师根据实际,开展多元化的体育活动,组织学生锻炼,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体育活动之中,以指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自主锻炼。

2.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师创新能力。

知识可以与老师教学的个人水平发挥息息相关,一个老师的知识和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结果,同时,也影响学生对教师的可靠性。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促进他们的专业知识在教学中的应用,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及身体发育特点;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师教学发展创造教材的能力,通过语言、行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教师的组织和管理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运动热情;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师应全面学习掌握教学的基本规律,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教学过程中的特殊情况的发生,全面研究学生客观与主观因素、教材、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水平。

3.转变传统体育教学,创新的教学理念。

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采取创新的教学理念,在创新教学理念下,以积极的、多元化的教学理念来构建教学体系,是深化体育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秉承“终身体育学习”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50年”的体育意识。在这种意识下,学生更加投入于体育活动中,改变了学生了“被动”的学习。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开展一些学生喜欢、容易的运动项目,以“创新”为教学理念的落脚点。当代的高职教育,应根据现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传统科目的体育教学中,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现代社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推进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理念,深化改革社会的力量,这些方面的工作,需要教育部门,特别是高职院校的体育工作者,通过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改革与创新,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培养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2023年语文教学改革论文(精选18篇)篇十六

目前,我们国家特别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及专用人才的使用,这就给职业学院带来了更好的发展前景,因为职业学院能培养出更好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我们职业学院就应该抓住机会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培育、输送更多的人才到社会中。所以,现在我国职业学院的体育教学非常的重要,我们需要加强学生们的体魄。这就要求我国职业学院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要更有效地让学生得到训练,提升自身身体素质。这就是当前职业学院体育教学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并且我们要更有效地做好职业学院的体育教学。

一、当前职业学院体育教育中的各种问题。

职业学院是专门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基地,在体育教育方面,我们要顺应这一特点开展体育教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它的特性,从而使体育教学最大效率地开展。虽然现在我国大多数的职业学院都特别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还有些地方做的不错,但是当今社会对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身体素质的培养成为职业学院的一个重要目标。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要正视这个问题,然而目前我们在做出改革时还是遇到了很多的问题。职业学院体育教学的发展缓慢,效率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职业学院的体育教学方式落后。目前,我们从一些职业学院的体育教学中观察会发现,很多职业学院虽然能够按照教学要求进行开展体育活动,但是根据目前的社会发展来说,并不能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教学的思维方式上特别落后。很关键的问题就是众多体育教学在引导学生方面缺乏研究跟探讨,没有将体育教学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相结合,更没有将学生的`体育意识以及终身体育项目结合在一起。只是对体育内容进行表面的教学,所以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2.我们现在的体育教育模式缺乏改革创新。如果想要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但是目前一些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方面不重视涉及面少,所以它们的教学模式很落后,死板、老套导致教学的效率不高。现在一些体育教师不看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将学生的心理素质跟其他方面结合起来教育。体育模式不是最适应学生培养身体素质的方法,所以我们需要重视这个问题,进行创新改革。

3.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不够多元化。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除了要创造一个新颖高效的体育教学模式之外,还要注重体育内容的多样化,让它能更适应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但是现在很多职业学院的老师根本不重视这种情况,上课内容太过单调,造成了很多学生的不喜欢,没有去针对性的研究怎样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例如,现在一些职业院校还没有将拓展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有的老师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做,有的学校对很多拓展训练进行了限制,主要是怕学生的人身安全出了问题,造成拓展训练内容太少。

要想有效地提高职业学院的体育教学,首先要对当前职业学院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探索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出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我们可以更好地提升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总地来说,我们需要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改革。

1.我们要改革体育的教学理念。理念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提高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有效性,首先我们要先进行教学理念上的改革,摒弃一些陈旧的思想理念,这就要求我们的体育老师进行不断地深入研究,从有利于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使教学理念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的体育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教学内容适应每个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自身身体素质的提升。我们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必须要符合教育标准,我们既要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素质,从而全面发展,做出更好的教学目标。

2.我们要完善体育教育模式。一个科学的教育模式,是职业学院体育教学高效的重要方法,一个科学的教育模式能使我们更省力气达到更好的效果。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开展教学,使学生爱上体育,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出发,调查好每个学生的特点,从而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活动,可以让学生更积极地进行运动。

3.我们要使体育活动多样化。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应该把拓展体育教学内容作为提高有效性的重要步骤,除了完成教学目标外,还要从学生自身的需求和他们专业特点出发,创新教学内容。我们可以将拓展活动加入到学习中来,利用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各个方法的运用。然后,还要从学生的专业特点出发,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体育项目选择,从而促使学生加强自身锻炼。所以,学校必须要加强拓展活动,让学生乐在其中锻炼身体,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三、结束语。

总地来说,要进行高效的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要注重改革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更要注重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这样才能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促进国更加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2]张缤.职业学院体育教学改革创新分析[j].学园,2017,(19):58.。

[3]张海玲.有效性教学视角下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6,(26):152.

2023年语文教学改革论文(精选18篇)篇十七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中等院校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也提上了发展日程。体育教学作为中职学校的重要课程,其改革也势在必行。本文主要是在分析中职院校传统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依托,实现新时期中职体育教学的创新改革,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一、引言。

对于中职体育教学而言,其目的不仅仅是促使学生掌握体育的技能技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理念。为了实现此目的,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必须转变思路,体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二、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观念落后。在现行的中职体育教学中,体育意识相对缺乏,教学观念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方法单一。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填鸭式”教学方法始终存在,严重制约了中职院校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其次,教学指导思想不明确。源于传统教学的影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引导,过多的看重体育锻炼产生的效果;再次,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有些学生家长对中职院校体育课堂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体育课程是可有可无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职体育的发展。第二,教学目标不明确。在中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体育属于必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中职体育教学大都是看重职业体育培养的技术特点,而对于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则不够明确。很多体育教师不知道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看重对学生体育技能的传授和培养,而没有真正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这种理念,忽视了对学生全面能力的提升,忽视了中职院校学生职业化的培养方向,不利于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第三,社会契合度缺乏。职业院校不同于传统的高等院校,它应该以职业化为主线,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水平,真正实现学生的职业化特点。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中职体育教学与社会契合度有所偏差。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对中职院校学生的技能培养缺乏,过多重视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其二,过分强调体育技术学习,忽视了对学生终身学习理念的培养;其三,缺失实践教学环节,没有让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起来,最终影响了中职体育教学的社会契合度。

第一,创新教育观念。在新课程改革思路的引导下,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在教学目标、内容和形式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需要体育任课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优化体育教学思路。其一,转变教学观念。任课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观念,积极引导学生去自我实践、自我提升,高度重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二,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体育任课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思路,提高教学的教学艺术,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对教学的教学艺术产生兴趣;其三,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创新。体育任课教师不应该拘泥于《体育教学大纲》、《教材》等教材的内容束缚,应该结合当前新课改实际和学生发展实际,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实现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创新教学内容。在新的发展背景下,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水平,中职体育教学必须创新体育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中职体育任课教师应该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根据学生的不同职业发展需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设定。首先,引入职业发展内容。体育任课教师应该根据不同职业发展需求,引入职业培训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职业化的培养,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奠定重要的基础;其次,在体育教材选择的过程中不仅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适当对传统教材进行改革和创新,把体育锻炼和体育技能培养结合起来,把短时培养和终身学习融合起来,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形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第三,创新学生思维。在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创新中职院校学生的思维尤为重要。学生创新能力水平是现代社会对他们的要求,而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就需要学生能进行独立思考。第一,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提出下一节课程的相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预习,加深学生学习印象;第二,教师应该积极满足学生的好胜心,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例如:中职体育任课教师在课堂中进行一些体能竞赛,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不断培养体育思维和创新兴趣,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第三,强化学生的课程学习反思。要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对解决问题的各环节进行反思,获得相应的解决问题经验,把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结合起来,真正体现体育教学的社会契合度,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四、结束语。

中职学校通过对体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将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实施到中职体育的实践教学中,将健康第一、快乐体育及终身体育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提高对体育的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张维.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j].新课程(中旬),(10).

[2]王惟雄,高平.初探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15).

[3]黄璐.浅谈新时期的中职体育课程改革[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07).

[4]唐岚辉.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2010(04).

[5]王岩.浅谈中职学校体育课程的现状和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18).

2023年语文教学改革论文(精选18篇)篇十八

全国高考语文作文2:(河北省,山东省):

阅读下面四句话。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谚语)。

要仔细听取别人提出的缺点,不要随便指责向你提出意见的人。(达.芬奇)_。

相信任何人与不相信任何人,一样是错误的。

四句各有各的说法,有人说,还是相信自己吧。请你以“相信自己与善于听取别人意见”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文意自定。不少于800字全国高考语文作文3:(上海等地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某省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比例仅为7.5%.物质建设多而精神家园少,社会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请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话题作文.

辽宁高考语文作文:平凡与自豪。

湖南高考语文作文:关爱与幸福~。

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高职考生):“时尚”是社会在一定时间段流行的习俗和风气,有人也称之为“时髦”或“新潮”。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时尚”竞相展示着它们的身姿,赢得了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他们追求“时尚”、创造“时尚”并享受“时尚”,但是人们对“时尚”的认识却不尽相同,可谓见仁见智,赞赏艳羡者有之;指责排斥者有之。请以《时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以下列人物或文学人物为话题写作:

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霍金;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提亚哥。

请以自己的认识与别人的期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幼儿园一周教学计划小班范文(17篇)

    在幼儿园小班,孩子们将学习探索、观察、实践,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小班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1、亲近老师,愿意上幼儿园。2、知道自

    2023年说明文的心得体会(模板22篇)

    心得体会是在一段时间内对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对于我们的成长和进步非常重要。最后,以下是一些网友分享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共同学习和交流

    最新春季运动会开幕式致辞(优秀16篇)

    运动会是学生们展现个人潜力和实力的舞台,可以激发他们全面发展的动力。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运动会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兴趣和创作灵感。大家下午好!春天

    最新参观苏区心得体会和感想大全(14篇)

    心得体会是在自己经历某个事件或完成某项任务之后,对所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思考的一种表达方式。请大家一起来阅读以下这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并学习其中的写作技

    2023年国家补助金申请书(汇总14篇)

    申请书应突出个人的亮点和优势,让招生官一眼就能看到我们的特点。申请书范文中的语言表达、逻辑结构和论证方法都是可以学习和借鉴的。。亲爱的各级党委、各级领导:。你们

    最新公路承包合伙协议书(优秀17篇)

    合伙协议是保护合作伙伴利益的重要工具,能够减少纠纷和争议的发生。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合伙协议的参考文档,供大家参考使用。合伙人(甲方):合伙人(乙方):甲乙双方

    最新带孩子去森林读后感大全(17篇)

    1.读后感是读者在阅读完一本书后所产生的个人感受和体验的总结。以下是一些经典读后感,它们或许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赏析所读作品。今天我读了《森林报》这本书里面的内

    最新心得体会开通(热门18篇)

    心得体会是在一段时间内对自己的经历、感悟和体验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在下面的范文中,可以看到

    2023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后感(精选18篇)

    读后感是读者在阅读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之后所产生的个人感想和体会,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读内容。读后感对于提高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非常有帮助,也是对我们

    2023年武警中秋心得体会及感悟(热门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篇经典的心得体会文章,感受作者的思考和反思之道。中秋假期是每年的传统节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