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整除复习课教案(模板19篇)

时间:2023-12-08 作者:文锋

教案模板有助于教师与同事之间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和分享,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模板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数的整除复习课教案(模板19篇)篇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2、113页综合练习题。

教学目标:

对乘法、除法的认识以及对混合运算的巩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到生活中,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对乘法、除法的认识以及对混合运算的巩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到生活中,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回顾整理我们复习了乘除法等知识,知道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从中发现了一些规律,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学的最好,题做的又对又快。

二、小组合作。

1、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说给大家听。

2、同位互相说说(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三、交流汇报。

1、请同位互相背乘法口诀。

2、分组练习。

引导学生4人一组(一名学生出题,其他学生计算,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成综合练习。

出示第1题。引导学生先看懂图意,再进行列式计算。

出示第2题。(练一练,进行填数的练习,互相说说知道什么,要求什么。再进行填数。

出示第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互相说说,再列式计算。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出示第4题(是一道口算题练习)或活动前线说明活动规则和要求,轮流出示表示得数的数字卡片,反复练习,达到正确、熟练的目的。

出示第5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互相说说,再列式计算。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很好,能正确计算,还能提出数学问题,同学间能互相合作完成练习。数学是非常有趣的,只要你们细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有你们喜欢的东西,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数学。

数的整除复习课教案(模板19篇)篇二

复习过程:

一、出示一篇短文:

河马的本领。

森林里,大象用鼻子卷木头,小鸟张开嘴巴快乐地歌唱,小猴子把自己倒挂在树上,可神气啦!只有河马垂头丧气、没精打采。

小河马说:“我没有卷木头的鼻子,没有会唱歌的嘴巴,也没有像钩子样的尾巴。我到底有什么本领呢?哎,我真没用。”

骆驼来找小河马:“小河马,你和我一起去沙漠吧。”小河马想了想说:“不,沙漠里没有水,我会受不了的。”

小松鼠来找小河马:“小河马,你和我一起去采松果吧。”小河马想了想说:“不行,我太胖了,爬不了树。”

一天,小兔要去河对面去找蘑菇,可是它没有办法过河。小河马看见了说:“你坐在我的背上,我背你过河。”

小兔坐在小河马的背上,很快到了河对岸。它高兴地说:“谢谢你,小河马,你的本领真大。”小河马很奇怪:“我的本领真的很大吗?”“当然啦!”

没过几天,小河马在河边建起了一个“河马摆渡站”。

1.短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2.大象的本领是,小鸟的本领是,小猴子的本领是,河马的本领是。

3、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

二、指导学生自由默读这篇短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运用查字典的方法注音。

三、指导学生边读边给短文标上自然段号,了解短文有几个自然段。

四、指导学生仔细阅读重点段落,划出本段有几句话。

五、自由默读每一句话,读懂这句话的主要意思。

六、指导把每一个问题读通顺,努力把意思读懂。

七、独立完成有关练习。

八、实物投影,难点处讲评。

数的整除复习课教案(模板19篇)篇三

分数除法的复习与应用。(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习,第47页练习十)。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很好地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难点:正确列出数量关系,掌握四类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复习倒数。

(1)师:倒数的意义是什么?(学生抢答,教师板书意义)。

(2)师: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学生抢答)。

(3)师: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引导学生分整数、小数、分数回答。

2.复习分数除法及其计算法则。

(1)师:分数除法有哪些类型?

引导学生回答: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板书类型)。

(2)师:写一道除法算式,让同桌算一算。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回答:分数除法要转化为分数乘法计算。

(3)师: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算一算,说一说。(课件出示题目)。

3×7=21÷3=21÷7=。

5/3×1/2=5/6÷5/3=5/6÷1/2=。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师生共同总结: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或小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为乘法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板书计算法则)。

(4)点名学生说一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复习分数除法应用题。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几类应用题?它们的特点和解题思路是什么?

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四种应用题类型)。

二、知识应用。

1.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订正。同桌之间说一说混合运算的顺序。

2.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师:3个问题分别属于哪一类应用题?(点名学生回答)。

(3)让学生先写出数量关系,再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3.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1~4题。

第1题:教师读题,学生判断正误,点名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

第2题:点名3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订正。

第3、4题:先让学生读题说一说属于哪一类应用题,再独立计算。(教师订正)。

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4.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5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3)同桌交流,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4)点名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教师订正并总结。

三、巩固反馈。

(课件出示题目)。

1.判断。

(1)一个数除以真分数,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2)甲数比乙数多1/4,乙数比甲数少1/4。()。

2.粮店运来面粉140袋,是运来大米的袋数的7/9,大米运来多少袋?

140÷7/9=180(袋)。

12÷1+3/7=。

400÷1-1/9=450(元)。

1-9/24÷1/16+1/24=6(天)。

四、课堂小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这节复习课我分成了三大模块。第一模块为建立知识网络,第二模块为检测效果,第三模块为质疑总结。

第一模块先让学生回忆章节中的所有概念及其含义,重新感知概念,然后梳理概念,根据这些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知识结构图。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整合能力,他们能快速读懂提纲、表格等形式的知识框架结构。

第二模块需要改进之处是,我应该针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总结和提示,把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告知学生,并在学习方法上进行指导,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模块只有几个学生进行质疑,说明学生的质疑能力还有待加强,这是以后需要更加努力的环节。

2.我的补充:

数的整除复习课教案(模板19篇)篇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重点: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难点: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过程:一、合作学习,梳理知识1、师:我们已经学过了更大的数,在这单元你学到了很多知识。小组合作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知识点,全班汇报交流,投影作品。2、师:生发言说的全面具体(计数单位、数位、数位顺序表、读写数、改写数、求近似数)师板书知识点。二、实践练习,体验成功师:我们学过了这么多的知识,下面我们要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了。我们进行闯关练习!第一关:数位顺序记得牢师:聪聪不小心把数位顺序表弄破了,你能帮他修复好吗?1、出示表格,生在练习纸上完成数位顺序表汇报:生说师课件演示:师:兔博士有问题要考考大家!投影显示,抢答(1)从个位起,第五位是(万位),计数单位是(万),第九位是(亿位),计数单位是(亿),第十二位是(千亿位),计数单位是(千亿)(2)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100)个百万是一亿,(10)个亿是十亿。师:数位顺序表熟记于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读数写数呢!第二关:读数写数我最棒1.师:投影40052136(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10843005(一千零八十四亿三千零五万两千零一十九)我们已经学习了更大数的读法,那么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生:第一步要分级,用虚线隔开,再从高位往低位读起。2.中间和末尾有零的读法。师:这有两个数会不会读?生读你是怎么读的?.如:7890000读作:七百八十九万4563000000读作:四十五亿六千三百万师总结:每一级末尾的零都不读。师:再看看下面的'两个数,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读出来如:40052136143500710532师:你是怎么读的?4.师:读和写是一对好朋友,我们练习写数。5.师:如:五百二十一万(5210000)怎么写的?6.师:七千万零五十。(70000050)是不是读零的地方都写一个零?生:要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往下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一亿零六十四万零七百师小结:同学们表现的太棒了,我们继续闯关吧!第三关:变变改改我不迷1.改写整亿整万的数。举例如:4700000=470万12700000000=127亿师:这样的数要怎样改写的?生独立完成。生:整万的数要省略四个零,后面加一个万字,整亿的数要省略亿后面的八个零,加一个亿字。2.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近似数。(1)美国的超级圆顶体育场能容纳76791人。(2)通信卫星离地面35860千米。(3)截止11月1日,我国总人口为1295330000人。师:近似数该怎么求?生: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根据四舍五入法,然后省略后面的数,加一个万字。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根据四舍五入法,然后省略后面的数,加一个亿字。师:我们在改写整万数或整亿数和求近似数时用的连接符号是不同的。师总结:看来大家对这一单元的知识掌握的很好。要我要在班里组织一次争星比赛,看谁能运用所学知识得到的星最多。想不想参加比赛,准备好了吗?三、课堂小测,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数的整除复习课教案(模板19篇)篇五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89页“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2、3-5,第90页上第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加法和乘法运算律以及减法和除法中的一些运算规律。

2、能运用运算律使计算变得简单。

3、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运算律使计算变得简单。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我们已经学过的运算律有哪些?请先将第89页上的表格填写完整。

2、说说各运算律用语言文字怎么理解?

3、除了这几个运算律,在减法与除法中还有哪些规律?引导学生得出减法与除法中的`规律,并用字母表达式表示。

二、基本简便计算。

1、第89页上第2题。

要求先分析各题特征,看能否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怎样简便计算?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分析校对。

2、第89页上第3题。

分析这4题特征,看能否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怎样简便?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分析校对。

3、拓展练习(一)出示:(见补充练习纸)。

拓展练习(二):第90页上第6题。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再观察前两题的简便计算过程,再按照这样的方法计算后两题。

拓展练习(三)出示:(见补充练习纸)。

(由于补充的习题中有分数,无法发帖,所以只能发在共享空间了)。

课前思考:

复习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抓住两点进行:一是明确整数.小数和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如果是同一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是含有两级运算的先算第二级,再算第一级。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二是加法和乘法运算律既适用于整数,又适用于分数和小数的运算。练习与实践中,要借助第2题,让学生补充其它一些运算性质或运算规律,高教导又补充了一些具体的题目丰富学生的运算知识。

课前思考:

四则混合运算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一些经常练习的简便计算学生基本掌握得不错,但也有个别学习困难生掌握的不好,在复习的时候要特别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

数的整除复习课教案(模板19篇)篇六

知识要点:。

1.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

2.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可以变换图形的位置,不能改变图形的大小。

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不能改变图形的形状,但可以改变图形的大小。

5.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近平面图形的变换方法,整体上进一步把握图形与变换的意义和方法。

2.会用平移、旋转的方法改变图形的位置,能按比例放大、缩小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平移和旋转、放大与缩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反思。

1.提问:你知道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有哪些?

引导学生说出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主要是平移和旋转。

火车、电梯和缆车的运动是平移;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摆的运动是旋转。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2.怎样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而只改变图形的大小?

引导学生说出运用放大和缩小的方法可以只改变图形的大小,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3.比较平移与旋转与放大和缩小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区别:平移和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放大和缩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只改变图形的大小。

联系:两种方法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引导学生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二、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与实践。

1.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然后结合学生的判断,进一步明确轴对称图形的基本含义,即把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接着让学生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2.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2题。

可以先让学生按要求依次进行操作,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相关的操作方法。

其中画出一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以及画出一个图形旋转或平移后的图形,都可以先找出一些重要的点或线段,然后确定这些点或线段在另一半图形中的位置,或平移旋转后的位置,最后连一连。

要使学生认识到:决定平移后图形位置的关键是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决定旋转后图形位置的关键是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角度。

把一个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可以先在原图中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算出放大后的底和高,然后画出放大后的这些线段,最后连一连。

要让学生思考按怎样的比是把原图形放大,按怎样的比是把原图形缩小。

3.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3题。

可以先让学生讨论确定圆的位置,需要把圆向右移动几格?圆心应画在哪里?画出的圆的大小应与原来的圆大小相等。在此基础上依次解决书上的几个问题。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题。

可以提醒学生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作标准,先数一数每条直角边各有几格长,再算一算按指定的比例缩小后又应该是几格长。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并进行比较。求出新图形的面积与原来图形面积的'比。

5.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5题。

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拼成的两个大正方形图案,说说它们分别是由哪两种瓷砖拼成的?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各自按要求设计图案。要提醒学生:第一,每次只能选择两种瓷砖;第二,每种瓷砖都可以适当旋转。

展示学生设计的图案,及时组织学生互相评价。

三、全课小结。

通过复习,你对图形变换方面的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的相关练习。

(其他练习见学校共享空间)。

课前思考:

在做练习与实践第一题时,一定要强调要画出这图形所有的对称轴,有几条画几条。平移和旋转是学生在四年级就学的内容,平移学生应该都能掌握,但旋转相信有一部分学生是有困难的。要让学生知道决定平移后图形位置的关键是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在实际平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平移这一图形相对应的点,再画出完整的图形。旋转的时候一定要强调先确定旋转的方向,绕着哪个点旋转,哪个点就固定不动,不管是旋转还是平移后的图形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它的大小是不变的。

课前思考:

重点要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平移和旋转只是变换了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大小;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也是把图形进行变换的一种方法,只不过它是改变图形的大小,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让学生结合典型的例题再说说把一个图形平移、旋转,或把一个图形放大、缩小的具体方法。

课后反思:

轴对称图形概念中一定要强调是完全重合,而不仅仅是一样就可以的。在做第一题时,要找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中,旋转的操作要求对个别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在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中,平行四边形的一组斜边的画法出现了不少的错,通过实物投影仪让学生注意看清楚原来占了几格,现在应该占几格。

课后反思:

有关平移和旋转的这些知识是学生在中年级时学习的,所以大部分学生现在解决相关问题时一般没有困难。但正如同年级组的几位老师谈及的那样,在练习过程中还是有一些小问题不断出现,主要原因是学生作图时不够规范。通过现在的系统复习后能及时纠正一些小错误,也使学生意识到读懂题目意思后再做是非常重要的。

课后反思:

由于教学进度比较紧张,这个知识点难度不高,所以我在教学中,将这课时内容与下一课时内容:图形与位置合并在一课时中完成。从课堂情况看,大部分学生掌握不错,但操作题作图时不规范,经常需要提醒学生有漏掉的地方。个别学习困难生还需单独个别辅导。对他们来说,这么多的知识点早遗忘了,在一节课中要回忆、巩固相关的知识,确实问题蛮大的。

数的整除复习课教案(模板19篇)篇七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材第十册第45~47页练习八(1~7)。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

2、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2、5或3整除;

3、在探求特征的过程中增强数学模型意识,培养数感以及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及进行数学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抽象、概括出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师生准备百数表、集合圈图(如课本),小黑板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

(师生比赛)。

2、师:你们任意报一个整数,我都能马上告诉它能否被2或5整除。(指名学生报数,教师判断,其他学生笔算验证。)。

3、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有什么秘密?今天我们一起去发现这个秘密好不好?(板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

二、探究规律概括特征。

1、探究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

师:你想怎样去探究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设想。)。

拿出课前准备的操作材料,你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发现这个秘密,也可以借助百数表。

(1)学生操作、寻找规律:

师:你从上面的操作中发现什么规律?

(2)组织交流:

师:同桌之间互相把自己的发现说一说。(同桌交流)。

师:你是怎样探究的?发现能被2整除的数怎样的特征?(集体交流)。

(当有学生汇报用百数表探究的时候,出示下图,并提问。)。

师:你为什么会用百数表探究,你能描述一下能被2整除的数在百数表中的排列模型吗?

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1819。

2223242526272829。

30313233343536373839。

40414243444546474849。

5051525354......

(3)概括总结出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4)教师讲解:所以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整除,只要看它的个位。(并指出)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板书)。

(5)练习、运用:判断下列各数中偶数有哪些?奇数有哪些?

2435、346、127、303、284、0。

2、发现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

(1)学生自主探索。

(2)集体汇报交流。

(3)练习巩固:完成第46页“练一练”。并找出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

三、巩固练习:

1、的数能被2整除;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数。

的数能被5整除;

2、练习八1、2指名学生口答。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探讨什么问题,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练习八3、4。

数的整除复习课教案(模板19篇)篇八

2、使学生掌握整除、约数与倍数的概念.。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建议自然数与整数的概念。

1、谈话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数的整除.(板书课题)。

2、教师提问:既然是数的整除,自然就与数有关,同学们都学过什么数?

(教师板书:整数、小数、分数)。

同学们会数数吧?(学生数数)。

(教师板书:1、2、3、4、5、)。

继续数下去,能数到头吗?

数不到头,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标点符号来表示呢?

(教师板书:“……”)。

3、教师小结: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等等,叫做自然数.(板书:自然数)。

提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最大的自然数吗?

当一个物体也没有时,我们用几来表示?(板书:0)。

二、建立整除的概念。

2、出示卡片1.2÷4。

提问:在数的整除中研究这样的两个数相除吗?为什么?

3、再出示卡片:10÷20,16÷5,15÷3,36÷9,24÷2。

提问:这几个式子中的被除数和除数都是什么数?

教师明确:被除数和除数都是自然数,这是我们研究数的整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组织学生口算出5张卡片的商.(其中16÷5指定回答“商几余几”)。

提问:被除数和除数都是自然数,商可能有哪几种情况?

5、学生举例。

这样看来,整除除了被除数和除数都是自然数外,还得有一个什么条件?

教师明确:商是自然数,没有余数是整除的又一个重要的条件.。

7、出示卡片(区别整除和除尽)。

4÷3=1.318÷18=17÷5=1.4。

4÷0.2=2042÷6=7。

三、建立约数与倍数的概念。

1、教师说明:当数a能被数b整除时,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约数.。

2、联想训练:教师说一句由学生说出另外两句.。

如:教师:15能被3整除(生:15是3的倍数,3是15的约数)。

教师:36是9的倍数(生:36能被9整除,9是36的约)。

教师:2是24的约数(生:24能被2整除,24是2的倍数)。

教师:7不能被4整除(生:7不是4的倍数,4又不是7的约数)。

3、区分“倍数”与“几倍”

教师提问:能说4是0.2的倍数吗?为什么?

4、判断。

12是3的倍数()7是21的约数()。

1是25的约数()3.6是3的倍数()。

4是约数()(说明:通过此题,深化倍数、约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四、巩固练习。

思考题:1,3,6,9,12这几个数中谁与谁之间有约数和倍数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

1、数的整除是在自然数范围内讨论的.。

六、布置作业。

1、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因为36÷9=4,所以36是倍数,9是约数.。

(2)57是3的倍数.。

(3)1是1、2、3、4、5,……的约数.。

2、一个数是42的约数,同时又是3的倍数.这个数可以是多少?

数的整除复习课教案(模板19篇)篇九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巩固复习声母。

2、能熟读音节及音节词。

3、能认读已学过的生字。

二、教学重难点:

“摆一摆”及“读读连连”中的轻声练习。

三、教学准备:

1、已、学过字母卡片。

2、已学过的生字卡片。

3、准备小棒、线等。

教学过程:

一、字母顺序连一连。

1、用字母卡片认读23个声母。

2、翻到《复习四》的声母表,读一读。

3、按声母表顺序连字母,看看出现了什么动物?

二、摆一摆:还能摆出什么字母?试试看。

1、书上用什么摆出什么字母?

2、你还会用什么摆出什么字母?

3、展示:如小棒和圆片可以摆b、p、d、q等。

4、启发:还可以用橡皮泥、剪纸等方法摆出字母。

三、想一想:哪些同学的姓里有什么声母?

1、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姓里有什么声母。

2、出示九个声母:g、k、h、j、q、x、zh、ch、sh、。

做认朋友的游戏:谁的姓里有某个声母,谁就是它的朋友。老师把本班中出现的姓分别写在这九个声母下面。

3、读一读姓。

四、读一读:比较音节。

1、自读后,互读。

2、指名读。

3、说说每组两个音节的异同。

4、齐读。

五、读读连连。

1、自读音节词。

2、开“火车”读。

3、看例子,说说为什么qi、che、同huo、che、连。

4、自己练习连线。

5、指名说说怎么连,为什么这样连。

六、我会认。

1、师:树上有这么多的苹果,只有认得它们的同学才有资格摘下来。谁来摘?

2、学生做“摘苹果”游戏。

数的整除复习课教案(模板19篇)篇十

目的:

掌握“幕、喜、宽、紫、事、蒙”六个字的书写。

一、出示田字格中的字,齐读要写的字。

二、指导学生观察日字格中的范字。

1、说说它们大部分是什么结构?(上下结构)。

2、写这类字要注意什么?

3、学生分析各字在格中所占比例,教师指导示范。

三、学生认真描红、临写。

四、对照范字检查,看看每个字写得是否匀称、美观,上下部分比例安排是否适当。

五、选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参加小组评选,再全班交流。

第四课时。

口语交际:应该帮助他们。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说一说、演一演如何帮助残疾人,培养与人主动沟通和有礼貌地交谈的能力。

目的:

1、懂得遇到有困难的残疾人应该主动沟通、帮助。

2、能联系生活,自拟·清境进行口语交际。

一、板书课题。

问:课题中的“他们”,指的是什么人?你平时见过哪些残疾人?

二、看图表演。

1、看左边的图,想象说话。

(1)图上的小姑娘在做什么?她和盲阿姨开始怎样见面,小姑娘怎么主动与盲阿姨沟通,在领盲阿姨过人行横道时,她们在说着什么话。同桌合作想象说话。

(2)同桌或小组分角色表演,全班表演。

2、看右图,想象说话。(方法同左图)。

三、搞一次助残活动。

1、想一想,你在日常生活中帮助过哪位残疾人,怎么帮助的?

2、小记者采访同学们的平时助残事迹。

3、记者发布新闻,口头报道典型助残事迹。

四、创设情境表演。

1、表演助残活动。

2、虚拟情境表演,题材可由助残扩大到扶老携幼,帮助伤病人员等。

数的整除复习课教案(模板19篇)篇十一

1、学生经历探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除法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中最高位的书写位置。

课件、小棒

一、情境导入

出示教材例3情境图。

谈话: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把46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求每班分得多少个)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6÷2=)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求每班分得多少个,就是把46个羽毛球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个?)你想怎样算的?和同学交流。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1)46÷2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吗?(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小组交流分的情况:拿出几捆几根小棒,先怎样分,再怎样分,最后每人分得多少根?(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性表述)

(2)还可以怎样想?

想法预设:

每班先分得2筒,是20个,再分得3个,合起来是23个。

40÷2=20

6÷2=3

20+3=23

(3)还可以用竖式计算“竖式该怎样写,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46,最后写除数2)。

(4)怎样计算呢?(教师结合学生讨论情况板书竖式,并讲解笔算过程):从最高位除起,先算被除数十位上的4除以2,商是2,2应该写在哪一位上,(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2表示4个十除以2得2个十),所以对其被除数的十位商的位置写2。

小结:我们回顾笔算过程:笔算46÷2要从最高位除起,也就是从十位除起,除得的商写在十位上,然后再接着往下除,商要写在被除数个位上。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板书课题。

2、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出示教材第51页“试一试”,246÷2=

你能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试做这道题吗?学生独立尝试。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是怎么算的? 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1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2个百除以2得1个百所以1要写在商的百位上)

3、比较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谈话:今天学习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什么联系呢?

引导学生明确:除的过程是一样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比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多算了一步,百位上除好以后还要把十位上的数写下来继续除,要注意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 列竖式时,注意数位对齐,商写在被除数的上面。 同桌交流算法,互相检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题,联系生活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数的整除复习课教案(模板19篇)篇十二

我在复习数的整除这一课时,只出示植树节的日期(3月12日)这简单的两个数,根据这两个数,让学生说出有关数的整除的相关数学知识,学生没有想出的,我再把这两个数进行引导一些数学的概念。用两个数代替所有例子,代替所有概念,把的有关数的整除的知识点都“带”出来了。这些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让学生把这些概念形成知识网。这样,把多个知识点都具体地贯穿了起来,并突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减少了逐个知识点单独复习的`时间,起到了“以一当十”的效果。

我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出每个概念的意义,要求学生扎扎实实的理解每一个概念,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复习课中一些查漏补缺的工作,我再关注每个学生是否都掌握了每一个概念。

在这复习课中,有一个教学环节还较欠缺。请学生算出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这环节可以省略,这样效果更好一些。

数的整除复习课教案(模板19篇)篇十三

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的意义,熟练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2、进一步感知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掌握相应知识的技能技巧,并培养对图行的知觉能力和审美情趣。

3、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算法,并能解决相应的简单的问题。

教具学具。

投影设备或挂图等。

一、导入谈话。

老师: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个单元,内容有元、角、分与小数,对称、平移和旋转,乘法。今天,我们一起把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看一看,同学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帮助。

二、组织活动。

1、分小组。

每组大约8位同学。

2、看图说话。

(1)你想起了哪些知识。

(2)利用图中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小组同学一起解决。

(3)说一说,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到什么,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什么问题。

(4)审视发言记录(知识要点),想一想,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帮助,请小组同伴给予帮助。

3、反馈练习。

(1)出示问题情境图:书包的单价是:28元5角;球拍的单价是:18元8角。

根据所学知识,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问题:

1)28元5角和18元4角写成小数分别是多少?

2)两种商品单价相差多少?哪一种贵,哪一种便宜?

3)两种都买要花多少钱?

(2)解决问题。

1)出示题目:一头小猪每天需要吃15千克事物,,?

2)要求:学生一个提问题,一个解决问题。

问题有:10天要多少千克?

一个星期(或1个月)要多少千克?

4只小猪每天要多少千克?

一个星期4只小猪要多少千克?

4、动手画一画,剪一剪。

(1)准备一张方格。

(2)在方格里面一个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并涂上色彩。

(3)把图剪下来,沿对称轴对折,检查图形是否符合要求。

(4)与同伴交流。

三、巩固练习。

1、课文第37页“练一练”中的1、2、3题。

2、选用的小黑板作业。

四、作业设计。

“五星级”对应的练习。与“口算”书对应的练习。

五、板书设计(略)。

教学后记。

数的整除复习课教案(模板19篇)篇十四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课本第111-112页的例4以和“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二的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能把稍复杂的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有关知识系统化。

2、数学考虑:能牢固掌握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3、解决问题: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同学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培养同学认真审题和学会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复习梳理,再现知识。

1、复习一类应用题。

(1)复习巩固。

屏幕出示两条信息,生根据这两条信息自身提出问题,自身解决问题。

水彩画50幅;蜡笔画80幅。

(2)合作交流。

在小组中相互说说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3)讨论梳理。

比较归纳各题的相同点。

板书:找出单位“1”

2、复习二、三类应用题。

(1)复习巩固。

屏幕出示如下信息:

a、蜡笔画有80幅b、水彩画有50幅。

35。

c、水彩画比蜡笔画少―d、水彩画是蜡笔画的―。

88。

让同学从以上信息中任选两条,自身提出问题,自身解决问题。

(2)交流研讨。

屏幕出示四种情况。(略)。

(3)总结梳理。

以上各题的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弄清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再分析数量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解答。(后两条板书)。

(4)类推延伸。

教师点拨:

假如把以上几道应用题分率句中的分数改为百分数,你会做吗?这说明什么?

小结:

在一般情况下,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应先找出分率句中的单位“1”,再分析数量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算术或方程来解答。

数的整除复习课教案(模板19篇)篇十五

3.掌握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明确数的整除、约数、倍数、质数、合数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一)复习整除概念。

出示以下算式:

4÷20.8÷0.41÷3。

30÷57÷318÷4。

上面这些题都用什么方法计算?(除法)。

(板书,用集合圈把算式圈起来。)。

直接口答结果:

1÷3和7÷3能不能得出有限小数?为什么?(除不尽)。

(把1÷37÷3两个算式移到除不尽的圈里)另外几个算式都能除尽吗?(能除尽)。

(板书:除尽)。

在能除尽的算式里,哪些是整除式?(4÷230÷5)。

(板书:整除。并把4÷2,30÷5两个算式放在整除圈里。)。

谁来说说什么叫“整除”?

(指名叙述整除的概念。)。

整除和除尽有什么关系?(凡是整除的算式一定能够除尽,但是除尽的算式不一定能整除。)。

数的整除复习课教案(模板19篇)篇十六

1、归纳整理“数的整除”这一单元的有关概念,使学生理解每个概念,并能够掌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2、向学生渗透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的观念。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复习概念,找出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实物投影仪。

一、揭示课题,回忆整理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复习数的整除(板书课题:数的整除 复习)

请大家回忆一下这部分内容,你们都学过哪些知识呢?(生答,师板书:整除,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奇数、偶数,约数、倍数、互质数、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质因数。)

请同学们继续研究这些知识,根据它们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联系,能不能用线连起来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顺序,用彩色的'粉笔连接相关的概念)

(师指黑板)这样的整理同学们满意吗?(生:不满意)

为什么?(生:太乱了)

怎么办呢?(生:重新整理)

这节课我们就对“数的整除”这部分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好吗?(师在课始课题空白处添上“整理”)

二、沟通联系,形成网络

现在小组合作,按照你们自己的想法,根据概念间的联系,把“数的整除”这部分知识用你喜欢的方式,整理在纸上,比一比,哪组整理得既完整又科学美观。(生活动,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活动中,可用彩笔勾画轮廓)

下面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来展示一下你们的设计(实物投影仪展示),在展示过程中,要讲清楚自己设计的意图,其他组进行评议。(学生表达方式有很多集合图、枝形图、表格,还有同学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来展示)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从下面的几个概念中任意挑一个说一句话。

偶数合数 奇数 质数

2、找出每题中与众不同的数,并说明理由

423 3315 22

2 132131 11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本领?(学生可以从数学知识掌握方面讲,也可以从学习技能方面讲)。

数学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只要抓住它们的内在联系,就能把零乱无序的内容形成一个有序的知识网络。

老师的电话号码是7位数,每一个数字的密码依次 :

(1)2和3的最小公倍数

(2)最大的一位数

(3)最小奇数的最小质数的和

(4)最小的合数加1

(5)10以内的最大质数

(6)有约数2和3的一位数

(7)能被2整除的最大一位数

你知道老师的电话号码吗?(6935768)

请将你家电话号码的密码写在纸上,让你的同学猜一猜好吗?

数的整除复习课教案(模板19篇)篇十七

:教科书第120页,第1~5题。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光盘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认识了哪些数?这些数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今天我们要一起到“数的世界”去看一看,重点复习负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复习,我们会发现生活中也是处处有负数,处处有小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二、复习负数

1、什么样的数是负数?请大家举例说明。

2、完成第1题。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正、负数?

三、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什么样的是小数?举例说明。

2、小数的性质是什么?

4、复习数位顺序表。指导学生完整的说说小数点左右两边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以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板书数位顺序表。

5、完成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四、复习小数的大小比较

1、怎样比较小数的方法?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2、完成第4题说说为什么4。3和4。300是相等的?

3、把下面的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并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五、复习小数的改写和求小数近似值的方法

1、怎样把一个数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怎样把一个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

2、通常情况下用什么方法求近似数?

3、改写与求近似数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4、完成第5题。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还有什么疑问吗?

数的整除复习课教案(模板19篇)篇十八

复习内容:教科书第十二册p.110“整理与反思”以及p.110—111“练习与实践”1—3题。

知识要点:

1.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2.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的方向;

3.用数对表示物体的具体位置;

4.比例尺的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比较系统地综合地运用各种描述的方法描述并确定物体的位置,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位置的特点和作用;能综合地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确定物体之间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在复习中训练并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识图、作图的能力。

3.在复习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利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发展学生对数学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今天复习“图形与位置”。板书课题:图形与位置。

二、整理与反思。

1.我们学过了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

基本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东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东南方向也叫南偏东,西南方向也叫南偏西。

确定位置: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向后数。

数对的写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用逗号隔开,外面加上小括号。

用数对表示三角形三个顶点a、b、c的位置。(图略)。

5.练习:(五下p.16练一练)。

7.教师投影一幅野生动物园的示意图,学生用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描述各个景点的具体位置。(图略)。

8.刚才我们复习了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表示物体的准确位置,这里的距离都是已知的,但有的时候需要我们计算,这时又需要用到什么知识?(比例尺)。

三、练习与实践。

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全班讨论。讨论时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错误或不够准确的表述。还要提醒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2.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全班校对讨论。提醒学生注意:量图上距离时要中心点到中心点,计算实际距离时数字比例尺可以转换成线段比例尺,使用量角器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两个重合。

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全班讨论。

4.补充:以校门为观测点,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完成图示。(出示线段比例尺:1厘米表示40米)。

(1)校门正北40米处是一个喷水池。

(2)教学楼在校门西北,与正西成40°夹角,离校门60米。

(3)市少年宫在校门南偏东35°方向,离校门80米。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复习,你对哪些知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五、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相应的作业。

(其他补充练习见共享空间)。

板书设计:

图形与位置。

基本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东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东南方向也叫南偏东,西南方向也叫南偏西。

确定位置: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向后数。

数对的写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用逗号隔开,外面加上小括号。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课前思考:

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这一内容较为简单,五年级教学时学生都能掌握。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我放在比例尺的知识上,让学生说说比例尺的含义,再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确定物体之间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总得来说,本节课的任务相对而言比较轻松,再补充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即可。

课后反思: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要先确定列,再确定行。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时,先确定角度,再画出相应的一条射线,截取一定的厘米数并写出相应物体的名称,标出角度。这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学生都完成的不错。

课后反思:

教材提供的第111页上的第2题综合性较强,将方位知识、比例尺的知识结合起来,绝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运用以前学习的知识来解答,但仍有少数学生对方位还搞不清楚,时常会出现错误。

和其他老师一样,感到考试时间迫在眉睫,但复习的内容又很多,课堂上由于要照顾到学习困难生,复习节奏就无法加快。

课前思考:

这节课主要复习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在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学过哪些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在确定位置时,还应用过哪些知识”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在讨论和教师的引导中进一步明确确定物体位置的不同方法,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位置的特点和作用。

课后反思:

完成“练习与实践”时,第1题先让学生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动物园中各景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再让学生用数对描述上述关系,帮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物体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平面图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图中建筑和场所的位置,再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两组方向和距离在图中确定百货大楼和图书馆的位置,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方向和位置综合确定位置的方法,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第3题根据提供的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图,说说公共汽车行驶的方向和经过的站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这几题学生完成的都不错,但在做《天天练》时,部分学生根据文字描述用方向和距离来画图确定具体位置还有点困难。

数的整除复习课教案(模板19篇)篇十九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材第十册第45~47页练习八(1~7)。

1、能说出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

2、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2、5或3整除;

3、在探求特征的过程中增强数学模型意识,培养数感以及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及进行数学交流的能力。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

(师生比赛)。

2、师:你们任意报一个整数,我都能马上告诉它能否被2或5整除。(指名学生报数,教师判断,其他学生笔算验证。)。

3、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有什么秘密?今天我们一起去发现这个秘密好不好?(板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

二、探究规律概括特征。

1、探究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

师:你想怎样去探究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设想。)。

拿出课前准备的操作材料,你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发现这个秘密,也可以借助百数表。

(1)学生操作、寻找规律:

师:你从上面的操作中发现什么规律?

(2)组织交流:

师:同桌之间互相把自己的发现说一说。(同桌交流)。

师:你是怎样探究的?发现能被2整除的数怎样的特征?(集体交流)。

(当有学生汇报用百数表探究的时候,出示下图,并提问。)。

师:你为什么会用百数表探究,你能描述一下能被2整除的数在百数表中的排列模型吗?

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272829。

30313233343536373839。

40414243444546474849。

5051525354......

(3)概括总结出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4)教师讲解:所以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整除,只要看它的个位。(并指出)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板书)。

(5)练习、运用:判断下列各数中偶数有哪些?奇数有哪些?

2435、346、127、303、284、0。

2、发现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

(1)学生自主探索。

(2)集体汇报交流。

(3)练习巩固:完成第46页“练一练”。并找出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

三、巩固练习:

1、的数能被2整除;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数。

2、练习八1、2指名学生口答。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探讨什么问题,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练习八3、4。

相关范文推荐

    大四三好学生申请书(通用13篇)

    申请书的结尾要表达申请者的诚挚心意,对对方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并表达愿望与期待。大家可以阅读以下的更多申请书范文,了解成功的案例,以及如何在申请书中展现自己的

    灰椋鸟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优质22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的指导性文件,它能够帮助教师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成功的教学计划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以下是一些教学计划范文,供教

    可爱的龙虾(实用21篇)

    优秀作文是运用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的重要方式,能够反映学生的思考深度和感知能力。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今天早晨,妈妈从马路上

    保管合同版(模板20篇)

    合同协议是双方在特定条件下达成的一种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以下是一些经过专业律师审核的合同协议样本,可以作为参考依据。甲方: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有关规

    汽车厂维修工年终总结(优秀12篇)

    年终总结是对一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段时间,它能够帮助我们回顾过去、分析问题、思考经验,从而为将来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在这里,小编就为大家

    2023年大班睡眠很重要教案大全(18篇)

    大班教案应当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来制定,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能力。掌握优秀的大班教案范例,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升教学质量。

    水笔的自述小学生范文(17篇)

    作文是一种能够展现写作者思想和观点的文字表达方式,它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在这里,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值得学习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

    2023年镇党委理论学习考察报告(实用18篇)

    通过考察报告,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把握所考察对象的特点、优点和问题所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份详细的考察报告,请各位仔细阅读。一年来,通过政治理论的学习,我的

    汛期工作总结(汇总19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次及时总结和自我检视的机会,有利于我们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参

    线上教学检查方案(专业22篇)

    在编写计划书之前,我们需要对所要完成的工作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下面是一份经过实践验证的计划书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计划书的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