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教案设计(通用14篇)

时间:2023-12-05 作者:琴心月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各个方面的详细安排与设计,它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确认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确定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都是教学工作计划的重要内容。我觉得我们需要制定一个教学工作计划来规范教学过程。请点击下方链接,获取一份完整的教学工作计划模板,供您参考使用。

复习教案设计(通用14篇)篇一

一、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题意列出式子:会进行整式加减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提高运算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及代数表达能力,体会整式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进行整式加减运算。

2.难点:列式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去掉括号前是负因数的.括号。

3.关键:明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熟练掌握去括号规律。

教具准备: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1.多项式中具有什么特点的项可以合并,怎样合并?

2.如何去括号,它的依据是什么?

五、新授。

例1.(1)求多项式2x-3y与5x+4y的和。

(2)求多项式8a-7b与4a-5b的差。

复习教案设计(通用14篇)篇二

开场白:各位评委好,我是_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元素》,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说教材。

《元素》是新人教版教材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本节课分为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个部分。本节课是化学的“工具性”课程,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是以后学习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和工具。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结构,本节课是对前面知识的一个延伸和后续,而且是学习以后离子,化学式和化合价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说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

二、说学情。

对于初中九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已经初步形成,在课堂上不喜欢老师的单纯灌输讲解,希望老师创建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性和才能。本节课中我多数设置讨论、看图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密切的元素;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元素的名称和符号;2.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元素概念的建构,学会从一类事物中抽象出共同特征,从而获取概念的能力;。

2.通过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认识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元素符号的学习,初步形成“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化学思维方式。

过渡:下面我再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含义;能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难点】。

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和元素符号的含义。

过渡: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下面谈一下我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增强学生对分子、原子等抽象粒子的理解能力,我采用了如下几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表格总结法等。并通过使用投影展示,将知识体现的更加具体形象。

过渡: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这节课我准备分为四个环节进行,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下面我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通过提出疑问: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症,那么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补钙的物质吗?

教师通过投影展示几种常见的补钙食品(或药物)。提出疑问几种食品名称中的“钙”、“锌”指的是什么?(分子,原子,还是……?)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并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1.建构元素概念,并区分元素与原子的概念。

教师提出疑问:那么什么是元素呢?运用投影展示两组物质:

从组成上分析每组物质的共同点,学生讨论交流,得出规律,得出“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中的质子数”的结论。最后教师总结:元素是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的,只论种类,不论个数。这样的设计,从知识上,是为学生建构元素的概念奠定基础;从能力上,是为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氧气、铁、硫酸铜,讲解物质从微观上来说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从宏观上来说是由元素组成的。并建构物质的组成(或构成)的关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组成与构成的关系。培养学生思考、理解能力。

2.形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化学观念,并认识元素的分类。

教师通过投影展示: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比较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原子、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元素种类不变;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并总结提炼规律的能力。

3.认识身边物质中的元素。

教师组织活动学生看教材图2—8,将构成地壳成分元素的质量分数做一些常识性介绍,并简单向学生说明地壳中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怎样测定的。学生观看图片、了解、讨论认识到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氧、硅、铝、铁。

教师总结:地壳中含有元素按含量排列: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养闺女贴给哪家美)元素化学性质与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4.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元素符号的含义。

教师讲解(投影教材p61图3-19)一个不懂汉语的外国学生走进了我们的实验室,看着试剂瓶上的标签的情景。引出“元素符号”。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认识体会学习元素符号的必要性。

提出问题(投影教材p62表3-4)请同学观察一些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教师讲解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并投影规范的元素符号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图文并茂,将抽象的规则形象化,有利于学生记忆书写规则,并养成良好的规范书写习惯。

5.认识元素周期表。

教师讲解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科学家把它们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这样就得到了元素周期表。投影介绍门捷列夫。提问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发现规律。

教师总结:元素周期表的工具性。元素周期表共有7横行,18纵列,每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个纵列叫做一个主族,按核电子数递增顺序进行,对于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用不同颜色标注。进一步学习元素周期表,体会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第三环节:巩固提高。

通过习题练习巩固理论知识。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归纳总结并填写“原子和元素比较表”,体会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复习教案设计(通用14篇)篇三

教学要求:

1.复习、总结前节实验课的内容,使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2.使学生掌握计算液体压强的方法和公式。

教具:模拟帕斯卡桶实验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总结前节实验,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问:上节课,我做过什么实验?我做的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液体的压强。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问:为什么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对容器壁也有压强?

根据学生回答,着重指出是由于受到重力和有流动性。

问:上节课,同学们从自己做的实验看到了什么?能得出什么结论?哪位同学讲讲?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补充,板书: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二、讲述液体压强的计算,得出液体压强的公式。

1.找一名学生朗读本节课文大问号后面的一段楷体字。讲:这一节,我们学习液体压强的计算。

板书:

复习教案设计(通用14篇)篇四

教学目标:

1、能辨析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对偶这7种修辞手法。

2、能够熟练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和反问仿写、改写句子。

3、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自己写句子。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各类修辞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整理复习修辞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说常见的修辞手法。

说说什么是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对偶和对比。

(指名生回答,师板书,引出本课复习内容——修辞手法)。

二、课件展示,复习7种修辞。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用来比方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2)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4)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自问自答)。

(5)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可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的效果。

(6)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7)对偶:把字数、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的语句成对排列的修辞方法。

三、小组自学完成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

我能给每种修辞写个例句,还会用自己的话说判断的理由(例句可从。

课本和资料书中找或自己写。)。

1、比喻句:。

2、拟人句:

3、夸张句:

4、设问句:

5、反问句:

6、排比句:

7、对偶:

四、完成练习。

一、我会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

1、共产党像太阳。()。

2、千万颗雨点落在水面上,好像一群小女孩在跳芭蕾舞。()。

3、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

4、是谁准确、及时地按住了大海的脉搏,使它紧随祖国前进的步伐一跳?是他们,战斗在海洋台站的海洋工作者。()。

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6、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7、公共汽车里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8、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9、冬风生气地吹掉了老鸦的住宅。()。

10、这芝麻大点事还用你来解决。()。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二、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1、我们不会忘记党的恩情。

2、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

3、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三、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2、世界上还有几种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3、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四、我会按要求改写句子。

1、教室里很安静。(改为夸张句)。

2、小河哗哗地流向远方。(改为拟人句)。

3、黄叶从树上掉下来。(改为比喻句)。

四、教师小结。

修辞。

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对偶。

复习教案设计(通用14篇)篇五

(一)复习修辞格知识,能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二)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

【知识讲解】。

(一)知识网络。

常用的修辞方法表:

类别例示说明。

(1)比喻明喻(用“像”、“如“等比喻词)“共产党像太阳。”(本体像喻体)“解剖整个地区,如同抱个大‘金娃’!”以具体、浅湿熟知的事物或道理为喻体,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不熟悉的事或理,达到说得形象、生动、明白的目的。难点是借喻、博喻。

喑喻(用“是”、“等于”、“成为”等比喻词)“那里四周是山,环抱着一潭春水,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本体等于喻体)“且看这里遍地青松,个个雷锋!”(省比喻词。)。

借喻(只有喻体,本体比喻词不出现)“忘了和尚多了没水吃。”(喻体代替本体,无比喻词。)。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用两个比喻说明下笔前修改的重要性)。

(2)比拟拟人(把物当人来写,给物以人的感情、动作、语言等)“由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有强烈感情时,才能用好比拟,而且不能随意比拟,一般要有一定相似点。比拟重在于“拟”,即把甲“当作”乙,两者浑然一体;比喻重在于“喻”,即以甲喻乙,两者有主有从。

拟物(把人当物写,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3)借代特征代人和事物“花白胡子下坐在墙角吸旱烟。”(“花白胡子”代“老年人”)“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硬硬的”代“洋钱”)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使语言富于变化,给读者深刻印象。借代易与借喻相混。区分时注意:借代、借喻相同点是本体都不出现,借体(即别称)和喻体都必须出现。借代着重于甲代乙,两者必须有密切关系;借喻重在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处。

具体代抽象“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本本”代“革命理论”)。

局部代整体“几千双眼睛都在盯着你。”(“几千双眼睛”代“几千个人)。

器物代本称“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枪”代“军队”)。

处所名称本称“划清两种界限。道德,是革命还是反革命?是延安还是西安?有些人不懂得要划清这种界限。”(“延安”代革命的人,“西安”代反革命的`人)。

(4)夸张向上夸张(故意往大处、高处、多处、远处等方面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故意往多处说)对人或事物的原样作故意的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就是夸张。它有助于充分表达自己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的充分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感情,促使读者联想。注意不要忽略缩小的夸张。

向下夸张(故意往小处、少处、短处、弱处等方面说)“一眨眼的工夫麦子就由青变黄了,收害的日子到了。”(故意往时间短处说)。

超前夸张(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者跟前者同时出现的)“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

(5)对偶正对(上下两联是相似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互为补充、衬托。)“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由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词组组成。运用对偶可突出事物的矛盾,增强语言的音乐性、感染力。旧体诗词运用的“对仗”即“对偶”,要求很严,如要求词性相对,并讲究评仄。注意“对偶”与“对照”的区别。

反对(上下两联是相反或相对的两类事物,或一个事物的相反的两方面,互相对照、映衬)“斧头劈翻旧世界,镰刀开出新乾坤。”“看洞中依然旧景,望窗外已是新春。”

串对(上下联有承接或条件或因果或假设等主从关系)“满园春风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因果)“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假设)。

(6)排比分句排比“声音绘制色彩,声音绘制形象,声音绘制感情。”用一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用以增强语势,抒发感情。排比的各项内常出现一个相同的词语作为连锁词。它们不得少于三项,彼此为并列关系。

句子成分排比(多为词组)“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而在有些人却是出风头第一,休息第一与自己第一。”

(7)设问“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用自问自答形式表达看法。问句不表肯定或否定。有引人注意的作用。

(8)反问(反诘)“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否定表肯定)“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有什么言语?”(肯定表否定)为加强语气,用疑问句方式表示确定的意思(用肯定表否定、用否定表肯定)。要注意区分设问和反问。

(二)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分析:借喻与借代修辞手法,稍不留心,就容易误断,二者的不同点是:

[4]。

复习教案设计(通用14篇)篇六

《用字母表示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计算的意义、常见数量关系、运算律、周长与面积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字母表示数,更能概括地理解、表达和应用这些知识,并为以后教学有关方程的知识作必要的准备。

二、说学情。

这部分内容在学习伊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特别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关系。但是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看似浅显、平淡,却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因此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重要意义和优越性对学生思维能力是一个挑战。

三、教学目标。

依据前面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并能概述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情境,能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渗透用数学符号来表示数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理解字母表示数既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法。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合作交流,各抒己见。这样既能启迪思维,又增加了合作的意识,便于形成平等、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参与。同时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解决问题,学生会主动探索、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这样安排有利于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会以谈话的形式提问:同学们,当你的妈妈又在你的耳边唠叨时,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回答:“妈,你这都说过n遍了!”当你和你同学炫耀打游戏超高的技能的时候说过这样的话么?“这游戏我n年前就已经玩过了!”那大家想这里的n表示多少呢?从常见的简写字母表示一些特定的事物,简洁明了,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给学生一种用字母表示不确定数的印象,自然而言地引入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这样恰当好处地让学生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过渡自然。

(二)生成原理。

接下来出示教材例1的图片,提问:

在此基础上提出质疑:三角形的个数和小棒的根数有什么关系?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有的学生会说:摆几个三角形,小棒根数就有几个3;小棒的根数总是三角形个数的3倍;可以用“三角形的个数×3”表示小棒的根数。

设计意图:首先,利用三角形图片直观形象地显示数量关系,并为学生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创造了条件,先列出一些算式,从列出的算式类推,接着再写含有字母的式子就容易了。让学生经历自己写出含有字母式子的过程起三个作用:一是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在写式子的时候自觉感受其含义;三是初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是解决问题的需要,也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其次,体会用字母能代表一大批具体的数,含有字母的式子能概括地表示数量关系。通过提示学生想一想这里的a可以表示哪些数?学生最先想到的是如果继续摆三角形,a可以表示5、6、7……接着又会想到a也可以表示已经摆过的1、2、3、4,于是得到a可以表示1、2、3、4……无数多个自然数,多次进行这样的从部分到全体的联想,学生就能体会到字母表示数具有概括性的特征。

设计意图:体会用字母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这时含有字母的式子就有一个确定的值。学生又经历了从概括到具体的认识过程,体会到含有字母的式子当字母有确定的值时,式子的值也确定了。

(三)应用原理。

在这一部分我会让学生回顾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用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c表示周长,s表示面积,你能写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吗?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列式汇报,此时我会再次提示学生乘号简写的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体会用字母表示公式便于表达、易于记忆。在写出字母公式s=vt以后,学生乐意用这个公式代替“路程等于速度乘时间”,这正是体会了字母公式方便后的自觉选择。当然,字母与数相乘、字母与字母相乘的时候,适当组织类似2a与的对比,防止混淆,再次强化字母和数字相乘时乘号简写的注意事项。

(四)小结作业。

设计意图:小学的课堂应着重让学生体会知识的获得过程,并能真正学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能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洁、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复习教案设计(通用14篇)篇七

教学目标:

一学习小说围绕看社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二成功的景物描写为小说增添了不少色彩。指导学生了解小说景物描写的特点。

三学习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

教学设想:

一以到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为教学重点。

二采取阅读、讨论、讲解、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写作能力。

三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进一步熟悉课文,对易读错的字正音,梳理结构。

二体会、揣摩小说在安排材料上详略得当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用投影幻灯出示词语,给加点的字注意:

二补充注释:(可先让学生查词典,养成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

大抵:大都,大概。

怠慢:有冷淡之意。

朦胧:模糊看不清,一般形容月色或烟雾。

屹立:高耸而稳固地立着。

疏疏朗朗:形容稀疏开阔。

纠葛:指纠缠不清。

三结合预习分段,归纳段意。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进行讨论,指名回答。教师明确:

这是鲁迅先生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为依据,写出了“我”十一二岁时来到平桥村后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经历,其中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却全都嘲笑起来了”)“我”随母亲归省来到平桥村,简明地交代出了看社戏的时间、地点、缘由,同时介绍了乡间生活的小朋友。

第二部分:(从“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到“各自回去了”)“我”和小伙伴们到赵庄看社戏。这是课文主体部分,可分四层:

第一层:(从“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到“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看社戏前的波折。小伙伴们帮助“我”实现了看社戏的愿望。

第二层:(从“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到“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小伙伴们愉快地架橹摇船送“我”去赵庄看戏和途中的见闻。

第三层:(从“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到“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在赵庄看社戏的情况。

第四层:(从“月还没有落”到“各自回去了”)看社戏后深夜返回平桥村的情景。

第三部分:(从“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到全文结束)六一公公的好客和“我”对昨夜看戏、吃豆的怀恋。

四作品在组织材料上做到了有详有略,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地体会、揣摩。

(一)教师提问:小说的第一部分写了哪些内容?是详写还是略写?不写这些内容行不行?

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摘出这部分的主要内容,然后举手回答问题。教师明确:

这部分写了三个内容:1.“我”跟随着母亲归省来到平桥村。平桥村是“我”的乐土,因为这里不仅能免读《诗经》之类的书,还能看到社戏。2.这里有与“我”年纪相仿,不拘行辈,嬉戏玩闹的小伙伴们(正是这些小伙伴实现了“我”看社戏的愿望)。3.平桥村这块乐土上可以钓虾、放牛、无拘无束、趣味无穷。

然而以上这些内容都是略写,虽是略写,却又不能不写,因为这些内容跟看社戏有不可分的联系,它们为看社戏做了有力的铺垫。

(二)教师提问:看社戏出发前遇到了一些波折,这里是详写的,为什么?

要求学生在笔记本摘出遇到了哪些波折,然后回答详写的原因。教师明确:

看社戏前确实遇到了一些波折,如一时叫不到船,母亲不准“我”和别人一同去,又怕外祖母担心等,还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我”的扫兴。然而,这些“困难”又逐一地被小伙伴们解决了:八叔的航船回来了,小伙伴们和“我”一起去,双喜写了“包票”。叙事非常详实,这样写突出了双喜等小伙伴的.友爱、聪慧的品德,同时也显得文笔曲折,文意跌岩。

(三)教师提问:在看社戏的途中,作者详写了什么?各采用了怎样的笔法?

要求同学讨论后回答。教师明确:

作者写了小伙伴们开船,侧重于写动作:

点、磕、后退、上前、出,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突出了孩子们的精明能干;还写了春末夏初的夜景,作者侧重人的感觉写;写山,以动衬静地写;写渔火,由远及近地写。这些描写生动地勾画出了一幅江南水乡夜景图,读后仿佛使人置身于江南水乡之中。

要求学生在书上摘出内容,作比较后回答。教师明确:

详写的内容是:双喜述说铁头老生翻筋斗的本领,“我”喜欢看“蛇精”和“套了黄布衣跳老虎”的表演,“一个红衫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挨打的一折,让孩子们厌烦的老旦的踱来踱去不停的唱。总之,作者抓住了孩子们看戏的兴趣和对台上表演的反映进行详写。

在详写中也有略写,如小旦、小生的演唱等等。

详略之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根据中心主题的需要,做到详中有略,略中有详,才能使文章多姿多彩。

要求同学们能够复述这一段(因为这段很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然后回答问题。教师明确:

作者浓墨重彩叙写了小伙伴们偷吃罗汉豆,着意刻画了小伙伴这个群体,他们天真、淳朴、热情、聪明、能干。另外,究其实,那夜的戏让小伙伴们看得失望,仅让“我”看社戏的心愿得到了满足;偷吃的罗汉豆,不是珍馐美味,不过是普通的豆,却构成了“我”的极大快乐,这样写又与小说的结尾紧紧呼应起来,“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五布置作业:

(一)背诵“一出门……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二)在第二部分中,找出描写山、戏台、航船的比喻句,并加以体会。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认真学习小说对人物的刻画。

二领会小说景物描写的特色。

三检查作业,复习巩固上一课时所学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集体背诵、个人背诵相结合,课上背诵、课下背诵相结合。

二课堂练习:(教。

复习教案设计(通用14篇)篇八

数与代数。

课题一:数的分类和读写法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38―40页1―5题。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牢固地掌握整数,小数、正负数等概念的意义,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同学能熟练地读、写数,并进行数的.改写。

3、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同学在整理复习中形成知识网络,学会复习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有关数的意义和多位数的读写法,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1、谈话激趣。

谈话主题:日常生活中的整理话题。

同学联系实际举例,教师和时渗透整理的意义和整理方法。

2、迁移导课。

师:生活中我们很多地方用到了整理,整理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和复习有关数的基础知识。(板书课题)。

二、回忆整理,沟通联系。

1、数的搜集。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数呢?

同学回忆搜集学过的数(随着同学回忆屏幕上显示:整数、小数、自然数、正数、负数……)。

2、分类整理。

师:大家还记得这些数的意义吗?咱们看着大屏幕,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各小组在班上交流,然后独立完成书38页第1题,集体证正。

3、数的读写和改写。

小组探究,一起参与。

同学自身举例,出示多位数,提出问题考考大家。

通过同学之间、组与组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提问、相互质疑、相互争辩、相互评价,完成知识构建。

三、综合练习,加深理解。

填空:(1)在0、8、-15、10、3.15、-3.7、0.43中()是自然数,()是小数,()是整数,()是正数,()是负数。

(2)九亿六千万四百三十写作(),四舍五入到亿位记作()。

(3)二百零七零零四写作()。

(4)53005300读作()。

(5)3.92保存一位小数约是()。

四、总结全课学习情况。

五、作业。

教科书39―40页3、4、5题。

复习教案设计(通用14篇)篇九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00―101页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系统认识20以内数和顺序及大小。

2.熟练掌握数的组成;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一”和“十”、比多比少等概念。

3.对钟表及整点时间有初步的认识。

4.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过程。

一、“糖葫芦儿串一串”――忆一忆。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随机在红圈圈里填上相应的内容如“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

二、“智慧岛上走一走”――理一理。

1.第一站:“直尺上的学问”。

师:(出示直尺)这是一把神奇的小尺,上面有许多学问呢!谁来当“小老师”考考大家?

生:谁能从大到小数出小尺上的数?

生:你会2个2个数吗?你还会怎样数?.....。

生:比9小1的数是多少?9后面的一个数是几?

生:15左面有几个数?12和7,谁离10近一些?

生:从右面数,第4个数是多少?

……。

(学生对于自己有机会上台做“小老师”考同伴很是得意)。

2.第二站:“计数器上的操练”。

(1)师:(出示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1,让学生读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3)“你说我拨”活动:(分为男子组与女子组)。

由一生随意说数,另一生上台拨计数器,并说出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其他学生“检阅”)。

3.第三站:“画张智慧图”。

在老师的引导或合作下,把相关联的知识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如:

三、“练功场上比一比”――练一练。

1.做书上第2、3题。(包括数的顺序、组成)。

2.书上第4题:“小明的一天”(认钟表)。

师:出示图,问小明在干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

师追问:为什么是2时?为什么要写清楚是“下午2时”、“晚上8时”?

(同桌互相交流方法,再填在书上)。

3.做第5题。(这题综合了认物体、分一分以及统计等方面的知识)。

(1)分小组讨论、填表,并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然后集体交流。

(2)讨论:“还可以怎么分?”(可以按颜色分,或按有无曲面来分等,只要说得合理就要肯定)。

(3)让学生说说统计的方法?怎样统计就能又对又快?

4.拓展题:按规律填空,看谁方法多?

()10()()。

四、回顾复习说感受――课堂总结。

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课后与同学共同分享复习的好方法。

复习教案设计(通用14篇)篇十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性、概括性与简洁性,向学生渗透符号化思想。

教学重点:

能准确用字母或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

教学难点:

探索规律,用字母表示一般规律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课题。

1、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用字母表示的,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些字母表示什么?(多媒体出示)。

(1)阿c和小d看《阿p的故事》,c、d、各表示什么?

(2)小军和小明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a、b各表示什么?

(3)扑克牌“黑桃a”、“梅花k”,a、k各表示什么?

导课:生活中,用字母可以表示人名、地名和数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二)利用情境,探求新知。

(出示课件,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青蛙两张嘴,三只青蛙三张嘴……齐读)。

师:照这样下去,能读得完吗?这首儿歌中的数字有个特点,谁发现了呢?

过渡语:n的威力可真大,能表示这么多不同的数!可以换个字母说一说吗?我们用“n只青蛙n张嘴”一句话就概括了这首说不完的.儿歌。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活动一:组内同学年龄与老师年龄比较,进行填表。

活动二:利用学具摆一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意义。

(四)练习。

1、说说下面每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

(1)一辆公共汽车上有乘客36人,到站后下车a人。“36-a”什么?

(3)学校买来x个小足球,每个24.5元,“24.5×x”表示什么?

(五)拓展。

现在你们已经学会用字母来代表青蛙的只数了,那青蛙的嘴数、眼睛数、腿数呢?请你填在数量关系表(2)里。

青蛙。

(只)嘴。

(张)眼睛。

(只)腿。

(条)。

(六)、知识回顾,归纳总结。

这节课你们用字母表示数的特点是什么?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七)、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复习教案设计(通用14篇)篇十一

1、能够看图说话,拼读音节。

2、认识事物,把音节和图正确地连接起来。

3、能认读本单元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一)第三题:看看读读。

2、你能用上这些词语来说一句话吗?

3、读音节。(指名读、开小火车、齐读)

(二)第四题:我会连。

1、看看图上画着哪几种动物?

2、拼读音节,指一指音节所说的动物在哪里?

3、画线把动物和相应的音节连起来。

(三)第五题:我会认。

1、打乱顺序,卡片认读生字、词语:大、土、米、我、马、地、爸爸、妈妈。(指名读、开火车、齐读)

2、给生字扩词,看谁找的朋友多。造句,用上词语说一句话。

3、游戏:找朋友。

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或请学生来组词,说出一个词语时,拿着词语中所带的生字卡片的小朋友上台来,并拿着卡片领着同学读,如:“大,大家的大”。

复习教案设计(通用14篇)篇十二

二、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

第一课时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学内容: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巧妙的进行估算。

教具准备:微机。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点:

1、学生看书自学,同桌讨论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笔算加法笔算减法笔算加减混合估算。

2、教师:笔算加减法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当十再减。

3、练习:算出下面每组数的'和与差。

42、3654、29。

4、教师:笔算加减混合运算需要注意什么?

练习:计算。

5、教师:估算两位数加减法有什么方法?

练习:一本80页的书,小明第一天看了32页,第二天看了27页,他大约看了页,大约还剩()页没有看。

二、综合练习。

1、计算比赛:105页第1题。

2、先估算,再笔算:105页第4题。

第二课时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教学内容: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教学目标:

1、复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形成“米”和“厘米”的观念,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能估计和测量长度。

2、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判断直角,会画角和直角。

教学重点:建立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的画直角。

教具准备:微机、三角尺。

学具: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点:

1、学生看书自学,同桌讨论米和厘米、角和直角这两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米和厘米。

米厘米1米=100厘米线段。

角和直角。

角直角画角和直角。

2、教师:1米等于多少厘米?

学生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3、练习:填出合适的单位。

教学楼高12()橡皮长2()。

小明身高1()课桌宽60()。

4、教师:什么是线段?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

练习:完成103页第5题。

5、教师:什么叫角?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角、一个直角。

二、综合练习。

1、(1)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哪几个是直角?

(2)在图形里加一条线段,使它增加三个直角。

2、完成106页第7题。

3、画直角:完成106页第8题。

复习教案设计(通用14篇)篇十三

1.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2.教学难点:垂线的画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叙述邻补角及对顶角的定义。

2、对顶角有怎样的性质。

二.新课:

引言:

前面我们复习了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特殊角直角时,这两条直线有怎样特殊的位置关系呢?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实例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垂线的定义。

当两条直线相交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如图,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垂足为o。

请同学举出日常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实例。

注意:

1、如遇到线段与线段、线段与射线、射线与射线、线段或射线与直线垂直,特指它们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

2、掌握如下的推理过程:(如上图)。

反之,

(二)垂线的画法。

探究: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画法:

让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直线左右移动三角板,使其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点,沿此直角边画直线,则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如过一点画射线或线段的垂线,是指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有时在延长线上。

(三)垂线的性质。

经过一点(已知直线上或直线外),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即: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练习:教材第7页。

探究:

如图,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o,

a,b,c,……,其中(我们称po为点p到直线。

l的垂线段)。比较线段po、pa、pb、pc……的长短,这些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四)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如上图,po的长度叫做点p到直线l的距离。

例1。

(1)ab与ac互相垂直;。

(2)ad与ac互相垂直;。

(3)点c到ab的垂线段是线段ab;。

(4)点a到bc的距离是线段ad;。

(5)线段ab的长度是点b到ac的距离;。

(6)线段ab是点b到ac的距离。

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

c.3个d.4个。

解:a。

例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

解:略。

例3如图,一辆汽车在直线形公路ab上由a。

向b行驶,m,n分别是位于公路两侧的村庄,

设汽车行驶到点p位置时,距离村庄m最近,

行驶到点q位置时,距离村庄n最近,请在图中公路ab上分别画出p,q两点位置。

复习教案设计(通用14篇)篇十四

(2)归类文言现象及重难字词。

第二课时。

一、分析人物形象。

1、学生课本剧表演。

(1)自遣。

芝:(情深辞切)夫君,我自小勤学为妇之道,能织白绢、裁衣裳,也会弹箜篌、诵诗书。十七岁便做了你的妻子。可嫁给你以后,我觉得痛苦。你忠于职守,常不回家,我们见面的日子屈指可数。每天我起早贪黑上机织绢,三天织五匹,可婆婆还嫌我织得慢。(勤劳能干)呵(长叹、冷笑),恐怕不是我织得慢,你家的媳妇太难做。既然我不能胜任婆婆的使唤,留着也没什么用,不如趁早休了我!(委屈,不满,不卑不亢,头脑清醒)。

母:(语重心长)我的儿,你怎么这样没见识!这个女子不讲礼节,放任自由,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你怎么如此固执!(微笑、遐想)邻居有个女子,叫秦罗敷,贤惠可爱,无人能比,母亲替你去求婚。你快休了刘兰芝,打发她走,千万别留她!

焦:(伸直腰跪着禀告、坚决)母亲,现在如果休掉这个女子,我一辈子不再娶妻!

母:(大发脾气、坚定)大胆!你这小子翅膀硬了,连我都不放在眼里了,敢帮你媳妇说话!我跟她恩断义绝,决不会答应你的。

焦:(忧愁、哽咽、试探)兰芝,不然你先回家一阵,等母亲气消了,我就把你接回来?

芝:(冷笑)呵,还是算了吧,不麻烦了!(质问)自从我到你家,哪件事不是顺着婆婆,哪一次敢自作主张?本想侍奉她老人家一辈子,不曾想婆婆对我如此不满!既是休掉了,还提什么再回来?倒是我有件绣花短袄,一顶绫罗斗帐,还有些梳妆饰品,不配给你再娶的妻子,就给你留作纪念,别那么快就忘了我!

(2)拜别。

芝:(不卑不亢)婆婆,兰芝长在乡村野里,从小就没什么见识,嫁给你家公子,是我高攀了,不能做好你的媳妇,我更感到羞愧。今天我就回娘家了,以后万事都要您操劳了。(善良、懂礼)(退,泪流、恳切)小姑啊,我刚来时,你还那么小,可如今,你已经像我这般高了,我走后,你可要好好照顾自己,侍奉婆婆,节日嬉戏的时候,望你也能记着我……(哭,转身走)。

焦:(送兰芝,轻声细语)兰芝,你暂且回家,我对天发誓,永不背弃你!等我从郡府回来,我就去接你!相信我,一定要等我!

芝:(脉脉含情、感动、坚定)夫君,你对我情真意切,你既然如此记挂我,我也一定会等你!我是那蒲苇,你便是那磐石,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只担心我那势利的哥哥,想到他,想到将来,我的心就被煎熬,你可要早点来啊!(挥手告别,依依不舍)。

(3)谢媒。

兰母:(惊讶,疑问)女儿,你怎么了?怎么自己回来了?

芝:(脸上无光,含泪,默默无语)。

芝:(无奈)母亲,女儿真的没有什么过错啊……(哽咽)。

白:十多天后,县令派媒人来求婚。

兰母:(高兴)好女儿,媒人说,我们的县令有个三少爷,风度翩翩啊,你可以答应他啊。

芝:(含泪、坚定)不,母亲。当初回来时,仲卿再三叮嘱我要等他,我们发誓永不分离,今天如果我违背誓言,母亲要我怎么活?我们自可回绝媒人,往后也别再提了!(忠于爱情,不为荣华所动)。

白:母亲推辞了媒人。

(4)迫婚。

白:太守派郡丞说媒,母亲谢绝(貌美出众)。

芝:(苦笑、绝望、坚决)哥哥如此说,也有道理,兰芝我早已辞家侍奉夫君,如今又回到哥哥这里,是不能让哥哥养我一辈子。该怎么办就照哥哥的意思吧,我和仲卿相必也是没再见的机会了。哥哥可以马上答应媒人,说我答应这门婚事了。(清醒、坚决而不露声色)。

白:媒人,刘兄皆大欢喜,婚事定在三天后,太守开始大肆张罗婚事。

(5)誓死。

焦:(急冲冲、讽刺、失望、愤恨)恭喜啊恭喜!我的娘子如今要做太守公子的新娘了!真是步步高升啊!我这块磐石方正又坚实,可以保存上千年,而蒲苇一时柔韧,瞬间折断,不复存在。今后,你一天天富贵起来,就让我一个人独赴黄泉吧!

芝:(悲愤、含泪、不平)你怎么这么说,我刘兰芝是贪慕富贵的人吗?自从你我分别,没有一日我不记挂你!可世事难料,我无法面对母亲,更不能抗拒哥哥的逼迫,把我许配给人,不料你竟说出这样的话!都是被逼迫的人,你何必这样挖苦我呢?若你真还心系于我,我们不求同生,但求同死!

白:二人黯然分别。

焦:(跪,羞愧、断断续续、呆滞、绝望)母亲,今日天气寒冷,你看,寒风摧折了树木,院子里的白兰花上也结满了浓霜。儿子我现在就象快要落山的太阳一样,也许会让母亲在今后很孤单。我已作好最坏的打算,若儿子有个三长两短,母亲千万不要怨恨鬼神!愿您寿比南山,健康舒顺!

母:(惊讶、害怕、温和、怀柔)我的命啊!儿子你别想不开啊!你可是世家子弟,又在官府里任职,怎么能为了一个女人寻死啊?你和她贵贱不同,休了她,是人之常情啊!东邻有个贤慧的女子,她的美丽在城内外是出名的,我替你去求婚,早晚就会有答复的啊!啊?好儿子,别吓母亲啊!

白:兰芝成婚之日。

芝:(含泪,恳切,决绝)夫君,我的日子今天便走到尽头,我们来生再做夫妻!

白:兰芝纵身跳入清池。

焦:(含泪,深情)兰芝啊!黄泉路上你等我,我也随你来了!

白:仲卿吊死于枝头。

2、学生分组评价,教师点评。

3、多媒体展示。

兰芝:美丽、聪明、勤劳、知书达礼;忠于爱情,不为荣华富贵所动;不卑不亢,头脑清醒,行动坚决。(刘兰芝是一个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的人。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刘兰芝是一个坚强、持重,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的女性。她明白婆婆要驱逐她,就主动要求“遣归”,对仲卿说“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对婆婆说“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亢不卑,很有教养。阿兄逼婚,她说“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外柔内刚,自有主意。刘兰芝还是个温顺善良的妇女。她对仲卿体贴谅解,一方面忠于爱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一方面设身处地,“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焦:忠于爱情,敢于为爱情献身。但迫于母亲压力(家里独子,赡养母亲责任无人可交付)有点性格软弱,优柔寡断。(焦仲卿个性也非常鲜明,他忠于爱情,而不敢直接抗争,只能消极反抗,忍辱负重。他深爱兰芝,扬言“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无怪乎焦母听到后“槌床便大怒”。后来不得不与兰芝暂别,他又郑重声明“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他还说“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直言不讳,态度明朗。而最后的辞别母亲与“自挂东南枝”的行为则表现了他的反抗性格。)。

焦母:蛮横无理,对兰芝恨之入骨,对儿子软硬兼施(一会恶语威胁,一会又好言诱哄)只为除掉眼中钉。(焦母是一个突出的反面形象。是一个极端蛮横无理的封建家长的典型。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妻的爱情毫无同情和认识,独断专行。对儿子,她一会儿恶语威胁,一会儿又软硬兼施。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长制的丑恶本质。)。

刘兄:性情粗暴,盛气凌人,趋炎附势。(刘兄着墨不多,但他的性行暴戾,趋炎附势,丑态毕露。他对兰芝所说话的态度既粗暴训斥,盛气凌人,又见利忘义,不顾兄妹亲情。其尖酸刻薄,冷醒无情,是一副典型的市侩的面孔。)。

总结:以时间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矛盾冲突为线索,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二、分析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以具体问题探讨的形式分析)。

1、兴——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以美禽比拟夫妇的手法,民歌常用(例子?)。

2、赋——多用铺陈手法。纵的铺陈:“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简练而有层次,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暗示焦母的无理;横的铺陈:“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写兰芝的衣履佩饰,姿态容颜,既有助于表现兰芝刚强镇定而有留恋不舍的丰富内心活动,又流露作者对兰芝的由衷同情与赞美。后写太守的迎亲队伍:“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缕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此处铺陈渲染出太守家煊赫的财势,也从反面暗示了兰芝不贪图荣华富贵、忠于爱情的高洁品格。

3、比——善用比喻。“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让人引起联想,表示感情深厚,永不变心。而后由于误会,焦把他改成:“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久间”两个比喻原来的共同点变成分歧点,对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刻画有很大作用。

小结:赋、比、兴是乐府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它对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分析结尾。

本篇的结尾暗示焦、刘化成鸳鸯,给故事带来亮色,这个结尾有什么深意?

明确:这表现了人们对他们爱情的美好愿望。

人们常说,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一提起爱情,我们的头脑里就会闪现出那些最经典的片段:比如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梁山伯与祝英台、许仙与白素贞、罗密欧与朱莉叶等等。这些故事的结局有喜有悲。按常例,中国的故事结尾总是喜欢大团圆,总希望故事的结局如他们所想象的一样美好;而国外的故事结局却未必,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

2.诗歌中的表达技巧教案。

3.高中语文组教研工作计划第一学期。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英语教学计划(精选20篇)

    通过教学计划,可以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计划分享,对于教师编写教学计划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教育的发展靠教师,靠的是业务棒

    县三公经费自查报告(模板15篇)

    自查报告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寻找改进的方向,并制定更好的目标和计划。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自查报告案例,供您参考和借鉴,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再见小学时代(通用14篇)

    优秀作文在丰富了自身的同时,也能够对读者带来启示和引导,让人产生共鸣和思索。我们为大家精选了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

    信用社信贷员年度个人总结范文(15篇)

    撰写总结范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于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的理解。以下是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思考的角度。1、各项贷款余额xx万元(含抵债资

    小学三年级受伤的小鸟(模板20篇)

    优秀作文是在语言和思想两个方面都表现出色的一篇文章,它引人入胜,触动人心。经过精选,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经典范例,供大家参考。又受伤了,太可怜了。老师教育我们要

    炒年糕小学(通用19篇)

    优秀作文是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它能够打动人心和激发人的情感共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你一些启示。“打年糕!真的吗

    夜空美美丽的夜空(模板19篇)

    优秀作文的作者往往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阅读优秀作文,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开阔自己的视野。太阳落山了,夜幕降临,蔚蓝的天空成了深蓝色。像墨

    服务行业年终个人工作总结(优秀18篇)

    总结不仅是为了看到每个月的成果,更是为了发现每个月的不足和改进空间。这是一份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和借鉴一些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本人能够自觉按时

    小学教研员述职报告小学教研员述职报告大全(16篇)

    述职报告是对个人工作职责和业绩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阅读以下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写述职报告的一些常见写作技巧和要点。紧张而又充实的一学期工作已经结束

    成功的英文小范文(20篇)

    英文是一门直观易懂的语言,学好英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6.这里有一些关于英文学习的常见问题和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