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改革的论文范文(20篇)

时间:2023-11-04 作者:文轩热门改革的论文范文(20篇)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不同类型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改革的论文范文(20篇)篇一

行政审批制度与我们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针对我国行政审批制度存在的的许多不足,政府多次出手,大刀阔斧的进行了多项改革,取得了看得见的成效,民众获得了真正的实惠,但也不可避免的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我国行政法有各种行政行为,有些行政行为普通人可能终其一生都不会接触,但行政审批却是一般人绕不开的,一般人甚至一提起政府管理就想到行政审批。尤其是在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我国,从出生办的“出生证”、“独生子女证”、到上学、转学甚至工作也要办各种各样的证件,甚至模特、保姆都要持证上岗,一个人从出生就要办证,上学、工作、结婚乃至死亡不一而述,说“从头管到脚”也不为过。更不要提连本应该追求最为自由的学校也要经过行政审批。企业更是如此,甚至一个项目就要几十上百个图章。行政审批可以说“无孔不入”。虽然适度的审批有利于国家对社会事务的有效控制,但由于没有严格的法律约束,行政审批已经成了某些政府部门的王牌,滥用权力越来越多。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过度的行政审批更是成了“扰民”的制度,甚至一度谈“审批”色变,中央政府痛下决心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行政审批改革。尤其“入市”成功更成了改革的“催化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决心更加坚定、力度不断加强。下面探讨一下改革的几个“亮点”及出现的问题。

(一)行政许可法的出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可谓是期盼已久、激动人心。依法治国强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法律可以说是“紧箍咒”,有“紧箍咒”尚且有践踏法律、钻法律漏洞的情况,更何况法律不明确的情况。行政许可法第一次把一部分审批事项纳入行政许可法的管辖范畴,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违法成本大大增加,约束力更强。对行政许可做出了详尽的规定,对政府行政行为进行约束,防止暗箱操作、腐败滋生,在法律的规定下做事。

(二)自上而下的清理行政审批事项。

国务院设立专门小组领导改革,分多次、分情况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国务院首先多次“自查”,对各部门的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地方政府也陆续展开如火如荼的清查活动,报纸、电视铺天盖地都是清理行政审批的报道,各地政府部门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的数量勇破新高,虽然里面不无水分,但清理成果还是很显著的,确实一些审批项目被清理,公民也切实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三)彻底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

行政许可法的出台,虽然将部分审批事项纳入行政许可法的羽翼之下,但当时由于我国行政审批项目过多的现实情况,单单行政许可法根本不能有效的指导行政审批工作,还有一些审批事项“无处可去”,故国务院发布了意见通知,明确为了让行政审批工作更好的运行,当时保留部分非行政许可,该项通知本来是对当时审批事项太多而杂这一现实情况的无奈而过渡之举,没想到之后却成了某些政府部门的“尚方宝剑”。相比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事项的严加规定,非行政许可变成了某些政府领导的“救命稻草”、“挡箭牌”,借“非行政许可”之名行“行政许可”之实,抓紧权力不放,有些政府领导不愿放权,甚至“一厢情愿”的肆意制定非行政许可事项,导致了非行政许可名目繁多、“处处开花”的局面。这种乱象终于随着2014年1月的清理并逐步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2014年4月的国务院清理行政审批通知,到2015年5月,大刀阔斧的清理工作终于结束,“非行政许可”再也不是政府部门逃避法律监管、肆意行事、“逍遥法外”的幌子。

(一)行政许可法的局限性。

法律本身就带有局限性,它不可能是完美的,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行政许可法也是如此。比如行政许可的范围,虽然采用了列举法和排除法,尽量做到具体可行,但还是不可避免的给了行政执法人员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如“难以有效消除影响”、“难以挽回的重大损失”、“公共利益”、“高度社会信用”等等就不一一概述了。这就为行政人员钻法律漏洞、吃拿卡要、以权谋私埋下了伏笔。再者重事前许可轻事后监督的情况也是屡见不止。行政许可法毕竟动了某些部门的“奶酪”,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某些抵制,如何保障行政许可法律的良好实施也是一个大的问题,毕竟法律只有切实有效的实施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全国自上而下兴起的清理整治行政审批运动确实轰轰烈烈,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这场改革还是有很多问题。这场改革毕竟触动了深层次的利益格局,可谓是“动了真格”、“针针见血”,在这种情况下,不免会有某些肉痛的政府敷衍群众、敷衍上级,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不重效果。或者把已经废止的审批项目又拿来为完成指标凑数;或者趁机只清理没有利益费力不讨好的审批项目,“肥肉”项目保留下来,或者变换一种说法,明改暗不改;更有甚者改革过后,某些砍掉的项目又“死灰复燃”等等乱象丛生,影响了改革的成果。任何改革都不可能顺顺利利、一蹴而就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也是经历了重重困难而不断前进。随着我国法制建设越发完善,行政人员素质的提高、观念的改变、守法意识的加强,“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相信行政审批也会越来越规范,企业和公民也会从中受惠。

热门改革的论文范文(20篇)篇二

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是近几年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下出现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是以自发为性质,以增强人的身体素质和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为目的的持续性体育活动的社团组织。体育管理部门则对体育俱乐部作出如下定义:体育俱乐部是指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利用非政府的财政拨款举办的,以开展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基层体育组织[2]。目前来看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主要分为:课外体育俱乐部、课内体育俱乐部和课内外结合的体育俱乐部三种模式。其共性都是从课程宏观角度出发,老师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更加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情感,通过对不同学生进行答疑或者辅导,既可以满足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学习需求,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新型教学模式不再强调教师、教科书以及体育技能的主导地位,而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为主要内容,只保留部分基础的课堂常规。这种教学模式在增加了学生和教师自由度的同时,更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掌握选择任课教师、教学内容以及上课时间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育运动的习惯,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素质发展。俱乐部模式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培养为主要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特长以发展学生个性为依据,从理论上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体育技能的教育而忽略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以运动为乐,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以及终身运动的意识。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馆设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因扩招导致的学生人数增多,但现有的师资力量和教学场地等教学资源紧缺的问题,从而使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得到了有效的拓展。研究结果表明,俱乐部教学模式能较大程度地发展学生个性,满足学生需要[3]。

2、高校俱乐部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从目前来看,我国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大致分为三基型、一体化型、并列型、三段型(分段型)和分层型。三基型以原行政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体育基本知识、基本内容和基本技术等相关体育知识的传授;一体化型强调体育课程课内课外一体化,不以课堂成绩为最终体育成绩,而是将成绩与早操锻炼与课外活动相挂钩;并列型在培养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专项课为主要教学课程,辅以体育相关技术和技能的理论知识,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分段型为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基础课、选修课和选项课三个部分;分层型,在尊重体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以及体能特征的差异,划分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级供学生选择的教学形式。几种教学类型虽然在教学形式上存在差异,但都以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为最终教学目标。但是从总体来看,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以田径术科的内容为主,而缺乏对体育知识和健康理论的学习[4]。教学形式相对呆板,教学方式较为单调,且太过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目前体育俱乐部虽然分为课堂俱乐部模式、课外俱乐部模式和课内课外一体化模式三种,但从教学改革情况来看,还以课内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居多。以课内体育俱乐部模式为例,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采用体育俱乐部的模式进行课堂组织,开展形式大致分为大众健身室教学模式、运动处方式模式、流动式教学模式以及自由轮转式教学模式四个类别。大众健身式教学模式,以班级为授课单位,教师依据课程内容进行轮流教学,教学过程在统一授课的基础上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指导,在课堂中留给学生足够的训练时间对教学内容加以创新,并进行选择性的练习;运动处方式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课堂制定为依据,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具体要求制定阶段性的教学计划,学生则按照教师的制定计划进行练习,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指导、纠正和配合学生的作用,并且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计划;流动式教学模式,学生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及兴趣爱好,有选择体育项目和授课教师的权力,修满课时且成绩合格则给与学分;自由轮转式教学模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体质特征及体育兴趣,选择同时段课时内开设的项目上课,不同时段可以更换体育项目及课堂教学内容。

2.3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的教学价值。

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教学形式灵活,教师的作用也不同于传统模式的填鸭式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课堂计划,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及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体育项目及授课教师,因此,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空间更加自由宽松,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在俱乐部模式中的主体地位,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体育积极性,还能够发掘学生的体育创新意识,最大程度地发展学生个性,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体育俱乐部模式在对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改革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要求,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式教育,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2.4传统教学与体育俱乐部模式的比较分析。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和优化,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日趋明显,学生从小学至大学之间所接受的都是相同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形式单调呆板,因此,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多元化的大学课堂,也不利于学生主观创造性的发挥,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现代体育教育与现代教学模式的结合,从多角度、多层面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进行内容和理念上的更新,提倡课堂形式的多元化,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锻炼习惯的养成,提倡“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

3.1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

体育俱乐部模式是我国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产物,随着全面健身运动的发展以及终身体育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始加入到体育活动中,并已形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在发挥自身运动特长的同时在体育中获得了更多的尊重和满足。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条件,提供更好的体育服务,满足他们的`运动需求,只有形成了这种体育氛围,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才能在高校教学中得以扩大和发展。从目前来看,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的组织形式多以单项运动为主,例如:羽毛球、乒乓球、网球、足球、健美操等,但是受到体育设施以及指导教师的体育软硬件因素影响,有的体育项目的发展空间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例如一些球类运动的场地因素限制等。另外,社团参与的男女比例不平衡,以男生居多,女生所占份额极少,且大多集中在健美操、体育舞蹈等项目中。

3.2目前影响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开展的限制因素。

3.2.1社团活动经费不足,参加社团活动人数少。

目前普通高校的体育社团经费来源过于单一,从某种层面上限制了社团的发展,高校体育社团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活动经费和小部分的入团时学生缴纳的入团费。如果体育社团只靠这些有限的经费必定制约了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而场地、器材的不足又制约了相关体育活动的开展。因此,学生入团的积极性也势必受到影响。

3.2.2课内体育俱乐部教学缺乏分层次和延续性。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虽然已经开展体育俱乐部的教学,但具体的教学现状只是选修课的升级模式,冠以俱乐部教学的名称而实际上仍然和选修课并无实际性的区别。俱乐部教学不仅是单一的将体育运动项目分类,而是一种递进式的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的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重点应该是学习阶段的分层和课内教学的延续性,例如: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等,通过细分不同的层次来实现针对性的强化教学,达到全面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效果。

3.2.3课内外结合体育俱乐部教学管理体系不完善。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应将课内教学与课外的社团活动和学生体育竞赛相结合。课外的体育活动是课内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既强化了课堂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课堂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竞赛相结合,相应的教学管理部门就应该与学生管理部门相结合,在课外体育活动中针对课内教学开展相应的竞赛活动。而当前高校的体育教学管理体系只覆盖到课内的教学当中,因此,从制度上应该实现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管理,使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以达到课内、课外相统一,全面提高教学的质量。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改革,调动学生体育活动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的模式已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主流。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的增强,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重视自我身体健康的投资。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成立,为更多的学生加入到体育健身中来创造了更多的客观条件,学生在丰富了体育文化生活之余,提高了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创造能力,因此,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会更加符合大学生的需求。纵观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体育课程仅开设两个学年,到三、四年级便会中断,而体育俱乐部模式的出现,使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得到了延续,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进行练习,这对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体育俱乐部模式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参与体育的运动需求,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良好的体育环境中,全面发掘自身的运动潜能,将体育理论与课外体育活动和生活教育相结合,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的尝试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具备多项运动的能力,还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身体特征和心理需求,在有限的条件基础上,对传统的教学资源进行创新设计,给予学生在教学内容中更多的自主选择性,并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选项、练习中辅以指导和建议,同时教师要对阶段性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学习计划,以此实现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预期效果。

总之,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发展,不仅促进了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丰富了学生课外业余大学生活,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体育兴趣,有利于大学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为优化大学体育教学和实现全面健身计划的目标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人数的增多,体育场馆设施与学生人数的配比矛盾越发明显,这也不同程度的影响了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的发展。因此,体育俱乐部模式的顺利开展还需要学校体育主管部门采取正确的引导措施,健全管理制度,使学生在锻炼身体之余更好地配合教师完成体育课堂教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热门改革的论文范文(20篇)篇三

导游是旅行社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是对客服务的代表,导游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旅游团的质量和旅行社的声誉。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关于导游服务质量的投诉,已经越来越暴露出导游薪酬体制的弊端,加快实行导游薪酬制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一、 现阶段导游薪酬制度的构成体系

(一) 导游薪酬的构成体系 现阶段,中国导游的薪酬体制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工资制、分成制和承包制。

1、工资制 旅行社专职导游的薪酬一般实行工资制。其薪酬构成为底薪+带团补助+回佣。按地区旅游发展状况不同,底薪和带团补助也有所差别,基本是400元-1500元/月元左右不等,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带团补助30元-100元/天,如遇特殊情况旅行社会酌情上浮。

2、分成制 分成制大部分存在于兼职导游的薪资制度中。旅行社在旅游旺季会招聘大量兼职导游,兼职导游无底薪,与旅行社实行分成制的薪资待遇。目前,兼职导游的薪资构成主要为带团补助+回佣。按地区不同,旅游团性质不同,兼职导游的带团补助大概为50元-300元/天不等,纯玩团的补助是最高的,其余薪酬部分全部来源于所带团的利润分成。兼职导游的收入直接与业绩挂钩,带团的利润中上缴固定的比例后剩余的归自己。

3、关于工资制和分成制中的.回佣 专职导游和兼职导游在带团过程中都有回佣,回佣的来源主要有四部分:旅游团就餐的餐厅、旅游购物店、行程范围之外的景点景区,再就是其他与旅游相关的商家。 旅游团的用餐餐厅按照用餐标准的不同会给导游10%-30%的餐费回扣,简称餐扣。海鲜风味餐的餐扣较高,不含酒水消费最高能达到30%,而一般餐厅只有10%-15%的餐扣。如果餐厅是行程中的用餐地点,一般餐扣是全部归属旅行社所有;如果是导游临时添加,则需要向旅行社返还原餐的预定餐扣,其余部分按旅游团利润与司机及全陪等工作人员分配,专职导游和兼职导游在与旅行社利润分配中没有分别。 旅游购物店的回佣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人头费+购物提成,一种是只有购物提成。人头费按地区不同也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最低5元/人左右,最高能达30元/人,很多地区的购物店会按客源地给人头费,例如:三亚购物店甘肃、青海等地的客人给10元/人的人头费,京、沪等地的客人是20元/人的人头费,东北地区的客人就高达30元/人的人头费。行程之内的购物店人头费全部归旅行社所有,行程外的人头费充入该团利润。根据国家旅游主管部门的要求,每个旅游团一天只能进一家购物店,大部分旅行社都会在行程中有所安排,因此人头费很少会纳入导游囊中。各地旅游主管部门也对人头费严加管理,逐步取缔,因此现在很多购物店把人头费都折算到购物提成当中了。购物店的提成也因产品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珠宝首饰、手表等产品的提成有50%之多,有的甚至是70%,食品最低,大概有20%-30%的提成。对于购物店的提成,因为有底薪,专职导游一般只能拿到50%,其余部分归旅行社所有,而旅行社一般不克扣兼职导游的购物提成。 旅游景点的提成不是每个团都会有的,导游带游客进景点参观,凭旅行社介绍信能拿到团队优惠价格。对于一些自费景点,如果游客参观,那么导游就会得到优惠价格与门市价格之间才差价。如果用到了旅行社介绍信,那么这部分利润,导游一般会与旅行社五五分成。如果景点优惠票不用介绍信就可以买到,旅行社无法监督导游,也就不会参与分成。 最后一种回佣的来源渠道很广泛,有表演秀场、按摩院、酒吧等等,回佣额度也不固定,再次就不一一赘述。

4、承包制 承包制是这几年旅行社之间恶性竞争的产物,又分为一团一包或一年一包。在年承包制中,导游每年缴纳固定的管理费用给企业即获得所有的剩余索取。这种承包制度一般一年签一次,按照客源地不同缴纳不同的管理费用之后,这一年中所有来自该客源地的旅游团都交由承包的导游负责接待,盈亏自负。一团一包现在较为普遍,与年承包相比,对一些资金不足的导游来说更为可行。目前,一团一包的承包商多数为导游,也有一些司机参与。这种承包制度,实际是旅行社转嫁了利润风险,而导游和司机为了争取利润的最大化,会忽视旅游团质量,肆无忌惮的操作,这无疑会加剧恶性竞争,为旅游产业蒙上阴影。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薪酬制度改革论文。

热门改革的论文范文(20篇)篇四

学校体育教育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教学方针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在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体育教学也应与时俱进适应发展。体育教学的改革首先应明确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任务,了解职业学校学生基本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职业学校体育的特点和组织形式,这对增强学生体育意识,提高自觉锻炼的积极性,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十分重要。因而,如何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专业而定地改革体育教材和教学方法成为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突出问题。

首先,在教材的选择上应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即以国家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和《职业高级中学体育教材(试用本)》为依据,以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为根本目的,着眼于体育锻炼的基础教育,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不断提高,培养出能适应将来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人才;这就是体育教学的目的,也正是我们改革体育教材的指导思想。

第一,加强基础性不动摇。职业学校教育是基础素质教育为主,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当然也是要以基础素质教育为主。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即体育“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教育,是由体育教育任务所决定,也是由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所决定,更是目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设备条件所决定。职业学校学生与一般中学学生相同,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但职业学校正处于发展中,其体育教学设施又大大逊色于一般中学,因此加强基础性教育,就是一种变劣势为优势的战略,把学生的求知向上积极性,引到走、跑、跳、投和队列、队形等基本素质和基础理论的学习和锻炼上来,以较多的精力,以较多的时间,来夯实基础这一课。为运动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标志。

第二,遵循科学性原则。在职业学校体育教育中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注意与学生年龄阶段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并与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的现状和要求相适应。一般地说,随着年龄增高,学生能逐渐理解体育锻炼的社会意义,把当前的学习、锻炼与将来的工作联系起来,对体育锻炼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逐步提高,希望自己在体育上有所特长。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与安排上应科学合理地适应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各项指标。例如:男生更喜爱表现力量性的(健美)、灵敏的(篮球、排球)、速度性和勇敢性的(足球)活动,而女生一般更喜爱姿势优美、韵律性强,显示柔韧和协调的健美操等活动。二是教材选择与安排注意自身的系统性,具体地说处理好教材纵、横联系,即要注意到某项教材安排的连贯性,也应注意到该项教材与本专业的联系,处理好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如:对绝大部分学生仍应坚持基础性教育,全面发展方针。对个别学生则可采用单项突破的办法。使选择的各项教材在安排的时间上、层次上、专业要求上都纳入一个完整的系统之中,科学地排列,合理地组合。

第三,突出实用性。一是目前职业学校的基础体育教学条件尚有不足,体育场地、器材有限。在选择教材时要注意可供教学能利用的时空条件,充分地利用场地器材,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选择教材。二是还要考虑选择教材上与该专业特点相结合,如幼教专业可安排些舞蹈、健身运动;安排些适合幼儿体育课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理论教材,体操和游戏等方面教材;电子电工专业可安排些爬杆、登高、登山等方面教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实用价值,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职业学校学生在完成一般身体发展的同时,还适应专业的特点和需要,选择与职业相结合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职业所必须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训练,提高对职业环境和条件的适应能力,达到职业教育岗前培训的目的。当然实用性是统一于大纲的基础上,在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的前提下而言的。

第四,巧用多样性和趣味性教材。职业学校学生需要多种多样的体育教材来锻炼身体和满足他们的兴趣与爱好,这与他们这一阶段身心特点是一致的。教材过于单调,不利于全面发展身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会影响教学的全过程,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选择好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例如:举办一些班级内的小型篮球比赛、小型排球比赛,小型田径比赛,还有就是留心观察电视上“健身百法”、“快乐大本营”、“时尚俱乐部”等节目,选择一些可行项目,作为我们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小型比赛会,达到以赛代教的目的。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体育教学是职业学校具体文化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选好教材,通过体育教学,还要教会学生部分体育文化娱乐的运动项目;启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以及扩大交往,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都有重大意义。

其次,根据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备好课这是前提,但还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和学习水平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的内容和任务,选择最佳的方法与手段,对整个教学作出更科学、合理的安排,因此,在教与学的.实践中,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摆正体育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是怎样的关系,如何来对等并处理好这对矛盾,是每个师生经常遇到并且讨论的热点,要解决好它的确十分困难,因此,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来看待教与学中的各种问题。在教与学的这对矛盾中,形式上教师的教是主体,但实际上学生的学才是真正的主体,在体育教与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带着学生走向体育“三基”教育而不应该是带着体育“三基”教育走向学生。因此,教师不仅要研究如何教好,而且更要去研究如何使学生学好这个矛盾的主体,事实上在体育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是与教师的调节控制分不开的,只有两者处于相对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出教学的最大效能,如果课堂教学仅靠教师死板地灌输体育“三基”教育,效果将会是很低的,因为这样做的本身就有意无意地抑制着学生能力的开发。所以,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对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刻意创新的探索和自觉刻苦的锻炼,才能够使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在学习和掌握体育“三基”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和提高。

第二,要重视学生学习的信息反馈。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有所控制,对学生来说,反馈信息可使学生强化正确,改正错误,找出差距,对教学来说,反馈信息可使教师掌握情况,找出不足,改进教法,因此,课堂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各种信息反馈,防止注入式等教学,逐步形成教与学的双边沟通,促进对教学不断地进行检查、评定、修改、调整、建立全新的教学体系,使教学能始终处于更科学,合理化的最佳方法和手段。另外在教学中对一个问题,一组动作乃至一招一式的认识要允许学生回答总是不完整或有错误,允许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技术有错误的理解并做出不正确的反应,从教学的某种角度和需要出发,有时需要尽量让学生暴露错误和不足,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并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示范和练习等手段,找出教学中的优化和偏差的原因,让学生自己去纠正错误,通过对照、分析本取得经验和教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对知识的认识。可以说教学成功与否,就在于对教学中各种信息的反馈。

第三,选择最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任何一个教材的学习,教学效果的好坏,除了学生的基础和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的环境,条件等因素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优劣对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将产生着直接的至关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对象,教材、任务的不同,具体地选用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四,加强对新知识的复习。文化课的教学都十分重视复习技术的运用,因为复习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提高和升华,同时还可获得新的知识。体育教学中,学生对动作技能,体育知识的掌握和提高,是通过教师科学的组织,学生身体力行的锻炼实践,在大脑皮层建立动力定型的结果,因此只有通过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经过大脑皮层兴奋过程的高度集中,形成牢固的动力定型,并随着复习不断地强化巩固,逐步达到自动化程度,为此,复习要重视教材的难易程度灵活运用,复习可以在课中进行也可在课外活动进行并可根据教学各个阶段的不同要求,组织复习。运用复习法应以学生为主,不能简单地重复已学过的教材,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掌握的情况,理出重点、难点,有针对性的复习,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效率提高质量,使体育教学更科学、合理,这是教学改革中历来需要研究的主要课题,它所涉及的因素多,范围甚广,这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以上方法不很成熟,目的只是希望这些问题能引起讨论促进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热门改革的论文范文(20篇)篇五

双十一那天,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原话这样说:“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供给侧改革”,或者说供给管理,与传统的需求管理——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的提法,显然不同。这是否意味着高层的经济判断和治理思路出现了重大的调整?看起来像是这么回事,宏观经济管理的思路也许有了新的方向。宏观经济政策从“管理需求”这一端,跳到了“管理供给”那一端,这可不是小的政策调整,不是动一动基准利率或者搞一搞降准这些小玩意,这可是大动作。

1.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的不同。

(1)需求管理好比西医。

消除产生社会失业与经济危机的基础。举例来说,当经济增长减速时,可以多发点货币,刺激一下需求,经济增长速度很快就恢复了。历史上最成功的案例是上世纪美国大萧条中凯恩斯主义的应用,罗斯福总统用一系列财政和货币政策组合来刺激市场需求,引领美国经济走出萧条。在中国,最典型的案例是前些年金融风暴时,中央政府用增加信贷的方式快速布局四万亿人民币的投资,这一举措硬是将中国经济增长拉出了下行的轨道。但是,需求管理好比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短期见效快,但不能根除问题。

(2)供给管理好比中医。

供给管理理论主张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宏观经济目标。供给学派的思想由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后来经美国经济学家阿瑟•拉弗等人研究和发展,形成了所谓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供给学派认为,市场存在自我调节的机能,供给自身能够创造和调节需求,要摆脱经济滞胀的困境,治本之方是增加生产和供给,因为增加供给可以消除过剩的需求。而要增加生产和供给,首先必须减税,提高人们储蓄和投资能力,削减政府开支,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由市场机制对经济进行自动调节。过去三十年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侧重于需求端,要刺激经济,首先想到的是扩大需求,增加消费。事实上,供给一侧同样有很多可以改进的空间。比如北京出租车总量供给如果不增加,只是提价和增加油补,仍解决不了打车难问题。再比如国内一线城市的楼市,政府调控楼市基本没有效果,原因是只着力于打压需求,而不是扩大房地产的有效供给。供给管理很像是中医,从整体国民经济的机理入手,从个人的财富创造能力入手,来调节市场需求,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供给管理的思想和政策实施起来并不容易,见效也需要一段时间。供给学派最典型的政策案例是所谓的“里根经济学”。

2.成功的“里根经济学”

1981年1月,里根就任美国第49届总统,当时的美国正遭受自美国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直接导致了美国许多国民对建立在个人自由和自由市场基础上的美国政经制度产生了很大的怀疑。1981年2月,美国总统里根向国会提出美国国民经济复兴计划,这个计划的总体思路是:以供给学派的减税政策来对付美国的经济停滞,以货币学派的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来对付通货膨胀。里根经济学就是这两个学派经济理论观点相结合的产物。在里根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下,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削减政府开支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来降低通货膨胀率;通过减税和加速企业折旧以及改革一系列有碍于生产的规章制度,来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市场自由竞争的政策空间,调动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如果说罗斯福用“新政”带领美国走出了萧条,而里根用开创性的供应学派的“里根经济学”引导美国人走出滞胀危机并赢得了冷战胜利。因此,里根经济学被称为“里根革命”,也是美国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3.中国经济遇到新问题:“供需错位”

对于中国供给学派的经济专家来说,“供需错位”——“供给不足”和“需求不足”,已然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比如,在一些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供给严重不足。很多人为了购买满意的产品或一个马桶盖而远赴海外,这种短缺不可能依靠凯恩斯主义从需求端去解决。在供给不足的同时,国内的传统工业产能过剩非常严重,ppi指数已经连续43个月负增长,产能过剩的实质是产需不匹配,这种过剩也不可能凭凯恩斯主义从需求端加以解决。对于新供给学派来说,解决“供需错位”的问题不能依靠需求管理政策,要在供给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里根经济学”能在中国复制吗?

目前中国国内的经济形势有点滞涨,陷入某种困境,靠货币和财政政策来刺激需求和保持经济增长已经是强弩之末,而这个局势颇有点像当年里根面对的经济大环境。这是供给学派思想和所谓“供给侧改革”能在中国引起管理层高度关注的宏观背景。但是,里根经济学能在中国成功复制吗?或者说,这一成功的变革思路能在当下的中国经济改革中作为一种参照吗?回答这一问题前,让我们先了解清楚所谓“供给端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第一,简政放权,让市场机制起作用,依靠市场来调节有效供给,梳理要素市场,最终激活有效需要;第二,减税让利,让企业提升盈利能力,最终达到增加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的目的;第三,稳定货币供给,减少政府赤字,让经济在一个低通货膨胀率的环境中复苏;简要之,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可以归纳为以上三条。这三条貌似都切中中国经济的时弊。而且,从近两年政府的经济改革的系列政策来看,这三点也正是主要内容。有些已经做了,有些正在实施,有些还在规划中。但是,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当年在推行“里根经济学”变革的时候,里根有一句名言,他这么说:“在这场危机中,政府不是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是问题的根本。”里根的意思是说,政府干预经济是引发经济危机的根本问题。要解决经济问题,要让市场繁荣起来,首先要解决的是政府干预经济的问题。

(1)消化产能过剩。

2)继续降低房贷利率减少购房成本以刺激需求;。

3)加快农村人口向市区的迁移聚居。

(2)服务业发展。

在“供需错位”的矛盾格局下,“供给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将资源要素从产能过剩的的产业中释放出来,为消费服务的“朝阳产业”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资金和技术。当下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根本瓶颈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给不足。在教育、医疗、金融、旅游等领域,消费者抱怨声不断,大批消费者源源不断到国外消费,这跟国内服务业供给侧的乏力有关。服务业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以维持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提供就业岗位。就此看来,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

(3)经济结构性改革。

从中央财经小组会议报道来看,“经济结构性改革”分解为四个关键点: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要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经济结构性改革带来结构性机会。结构性机会将体现在以下方面:企业重组并购;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行业的减税让利;房地产企业的转型;互联网+的产业发展机会,特别是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发展,比如新三板与将来的战略新兴板;不良资产的交易和转让,等等。

6.供给端可能发生真正的改革吗。

热门改革的论文范文(20篇)篇六

改革开放时期左右,我国就已经提出了体育强国的口号,我国体育也在不断地发展,从开始的一人参加奥运会,到现在的奥运会场奖牌满载而归,这是中国体育的突破。我国体育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没有完善的训练方法与教学方法,普通高校进行教学时,往往不能把握教学的重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错误的传达,导致学生的体育质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丧失学生运动兴趣,对高校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产生消极影响。只有不断地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分析,并且能够有效的结合素质教育,制定出完善的教学方法,实行合理的训练方法,才能提高高校学生的基本素质。

1、高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1明确高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就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来讲,不仅要进行专业教育,还要进行素质教育,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智德体美劳,全面的提升高校生的基本素质。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所以说,落实素质教育的体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高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应试教育,从而忽视学生的体育教育,促使高校学生基本身体素质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体育教学。近几年来,高校体育教学的这一现象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都希望在高校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发生教育方式思想的改变,传统教育方式转变成素质教育,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方式的创新改革,不仅是体育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同样也是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一个艰巨任务[1]。

1.2利用高校体育优势,强化素质教育。

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内在美,发展其美好的道德品质,素质教育涉及高校学生更多的心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丰富普通教学内容,还能够更好的落实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首先,利用高校体育健身的基础功能,提高高校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促进高校学生身体免疫力的提高,避免疾病的发生,充沛高校学生的激情活力,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本身器官的发育和改善。其次,就是有效的利用高校体育的竞赛,丰富学生的大学生活,提高学生的上进心,力争上游的品格。学生参与更多的体育类竞赛,能够更好的发展学生的身体与心理素质,灌输给学生正确的体育精神,正确的价值观念,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强、自信等优秀精神。除此之外,还能够充分的利用高校体育的教育功能。高校开展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基本集体意识,全面的发展学生的素质,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2]。

2、高校体育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及应注意的问题。

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素质教育的实施,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应该采取正确的解决措施。

2.1转变教育观念,创造宽松环境。

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落实素质教育,首先就应该让社会认识得到认可,转变教育的观念,正确的意识到新时代什么是高校学生不可缺少的,只有得到国家与人民的正确对待,才能够顺利地从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发生转变。

2.2端正教学指导思想,明确以终身体育为发展目标。

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就需要高校体育的教育者能够端正教学思想,适应时代与素质教育的'需求进行正确方向的教育,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素质教育,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完成体育技能的基本传授,学生掌握相关体育技能与知识,能够提高其对体育知识的兴趣,培养体育爱好,所以说,加强学生基础技能的培养,能够有效的促进素质的培养。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更好的注重体育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培养,才能够更好的进行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然后,就是促使身心协调发展为中心,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身心的配合协调,在进行相关体育知识的学习的时候,培养学生身心的发展。最后,教育方向以终身教育为主。高效的体育教学,应该将目光放远,更好的看待未来,不仅要学生能够掌握某一种体育武术套路,注重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培养[3]。

2.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与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教育、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也是通过教师进行学生的正确引导,所以说,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教育的关键。首先教师应该接受现代化的、正规的素质教育培训,只有教师正确的意识到素质教育,才能够起到表率的作用,更好的开展学生的素质教育。其次就是教师做到自律,能够严格的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一个标杆。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主要就是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围绕学生展开素质教育,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育改革发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4]。

高校体育的改革就是教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两类体育课程指的就是学科类课程与活动类课程,进行其课程改革只要体现在教学教材的更新,发展学生的健康教育、娱乐教育与生活教育等,全面实现体育教学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5]。

3、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落实高校体育教学进行素质教育,就应该转变教学思想、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地位。体育教学中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能够促进我国高校体育出现新局面。

参考文献。

[2]杨永辉.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中国体育科技,(35):62.

热门改革的论文范文(20篇)篇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学校也越来越注重体育教学。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项目,近几年来,我国体育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激励着更多的高校学生学习体育运动。随着普通教育的改革,高校体育教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旨在提高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同时对高校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注重高校体育与素质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身体,提高学生免疫力,还可以进而培养学生的运动精神,培养学生的自强、勇敢、拼搏精神。通过重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我国高校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与基本道德素质。本文将针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进行探讨。

热门改革的论文范文(20篇)篇八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正确判断我国经济形势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妥善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正确决策部署。正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对于深入贯彻落实这一改革举措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在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供给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需求侧短期刺激的理论基础在于:当实际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形成增长缺口时,意味着生产要素未得到充分利用,会出现周期性的失业率提高现象,因此要刺激总需求以使实际增长率达到潜在增长率水平。但正如斯蒂格利茨所说,这种西方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用处很小。

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误读,其理论来源大致包括以下几类:一是以萨伊定律为核心的新古典理论;二是以传统供给经济学为内核的新供给经济学;三是以发展经济学为核心的各类结构主义;四是以保守主义、货币主义以及供给主义为核心的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五是以华盛顿共识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结构性改革理论;六是以产权理论和制度创新理论为核心的新制度主义。但是,这些理论都不能成为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工具箱,主要原因是:萨伊定律所倡导的“供给自动创造自身的需求”“宏观经济不需要进行需求管理”等主张,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机理相冲突。从萨伊定律出发,市场不可能出现全面的生产过剩,这与目前大规模的产能过剩显然并不一致。萨伊定律所提出的政府不干预原则,也显然难以治理当今时代的经济问题。

供给经济学应对的核心问题是上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的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问题。然而,目前中国经济并不存在“滞胀”。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几大问题集中体现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外需下滑、基本增长动力源变化导致的增速下滑、产能过剩以及制度性与机制性问题累积下的结构扭曲等方面。供给学派所开出的减税和削减福利等药方,并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和非均衡主义,明显与中国完善市场机制、促进均衡发展和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改革目标相冲突。

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是哈耶克的保守主义、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以及拉弗的供给主义的混合体和变种,其在所有制上的完全私有化、在运行上的完全市场化不仅与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相冲突,与中国持续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相背离,而且难以解决中国面临的复杂问题。

华盛顿共识以“快速私有化、快速自由化以及宏观平衡”为内容,拉美和东欧的结构性改革已经证明了华盛顿共识的失败。因此,以之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结构性改革不仅在政治上不具有可行性,在经济上也存在致命缺陷,它所开出的药方自然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良方。

新制度主义虽然抓住了改革在本质上是一场制度创新这一要点,但其简单的私有化逻辑难以适应当前中国多层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肩负的“宏观稳定+消除扭曲+新动力机制培育”的大改革大调整任务,需要超越简单的产权体系改革。

深入研究这些理论误读,可以发现它们存在共同的问题和困境:

一是简单分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供给侧”等同于供给经济学,“结构性”等同于结构主义,“改革”等同于制度主义。这种简单化表象化的理论解读具有很强的误导性,容易使公众认为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于简单的减税、简单的私有化和市场化或者简单的政府管制或计划。事实上,这些简单化的政策主张都没有抓住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任务,甚至与之南辕北辙。

二是先验假定需求管理和总量管理失灵了,因此各类政策应从需求侧管理全面转向供给侧管理,理论基础应当彻底转向各类反凯恩斯流派。这种观点显然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此次以美国次贷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新兴市场汇率大动荡为主要内容的国际金融危机和以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工业品市场萧条、新兴经济体产能过剩为主要内容的国际实体经济危机与上述理论流派所适用的20世纪70—80年代的“滞胀”具有本质性的区别;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同样不是“滞胀”问题。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不拒绝需求侧管理,而且在很多环节需要需求侧管理进行配合。

正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把握三条原则。

跳出西方经济学的桎梏。必须超越各种类型的凯恩斯主义和供给经济学的对立与争论,跳出“用需求管理来处理需求问题”和“用供给管理来处理供给问题”的二元主义困境,强化结构性视角、制度性视角和增长模式转换视角。在短期,应关注市场失灵带来的供求失衡问题,以政府适度干预对冲世界经济波动带来的外部冲击,以内需适度扩张弥补外需下滑带来的需求缺口并缓解产能过剩。在近期,适度启动供给侧调整,利用“看得见的手”和整体规划积极处置僵尸企业。在中期,全面实施结构性改革,从制度层面重构市场,释放市场活力,推动政府主导型结构调整逐步过渡到市场主导型结构调整,避免政府过度干预。

超越左和右、市场与政府的简单分类。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归结为以“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为核心的新古典思潮,也不能归结为以“整体主义+政府干预+部分计划化”为核心的左派结构主义。必须清晰地看到,中国目前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不仅仅根源于市场失灵或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而是二者在不同层次的多元叠加。

热门改革的论文范文(20篇)篇九

3月30日下午,我参加了县委中心组第37次(扩大)理论学习会,会议邀请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黄卫平教授,为全县领导干部作《创新驱动与供给侧改革》专题讲座。黄教授运用大量理论成果和生动事实,就如何认识和理解创新驱动与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解读,为大家作了一场内容丰富、生动精彩的报告。通过学习,让我收获颇丰,下面简单谈几点学习心得:

一、认识经济新常态,把握经济主旋律。

“供给侧”一词全新提法最早来自20xx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了重点部署,将其表述为“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经济工作主旋律。

二、面对经济新问题,提出发展新要求。

黄教授通过引用、总理的论述以及分析国内外经济现象,深度剖析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三大矛盾和五大陷阱,三大矛盾:1、高速度发展与不可持续;2、模式转换与结构调整近20xx年的结果;3、生活水平提高与大众满意度。五大陷阱:1、中等收入陷阱;2、修昔底德陷阱;3、塔西佗陷阱;4、党大法大陷阱;5、福利陷阱。指出完成“十三五”规划,我们当前经济发展的思路不能再单纯依靠刺激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而是需要技术创新驱动。我认为这正契合了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的首要理念“创新发展”。

我们要改革从前经济发展靠多招商、多办厂、多生产的政策,我们要在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更要注重企业项目创新和技术提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成为发展第一动力",这日益成为社会各方的共识。结合当前鼓励“返乡创业”的政策,我们在外出招商中眼光不仅盯在老板身上,还将盯着优秀大学生、技术专家等知识性人才,给他们充分的发展空间,鼓励他们回来帮助家乡发展。

三、科技提供新动力、科学发展奔小康。

黄教授结合xx20xx年12月18日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分析当前经济形势要求我们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使我们的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变化。我们一直都在说经济转型升级,但确实没什么具体的思路。听了黄教授所分析的,我对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有了更清楚、更直接的认识。在整个"十三五"时期,我们要着力推动科技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此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创新真正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而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保持中高速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热门改革的论文范文(20篇)篇十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分析20xx年全国两会,要关注最近的高层动态,政府部门动态与全国31个省区市的“两会”动态。综合分析,国企改革与供给侧改革将是20xx年经济改革主线。20xx“两会”舆论应当关注国企改革与发展五条舆论热线。结合历年新闻舆论热点、今年地方两会传达的新闻舆论热点话题是十三五规划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注环保、自贸区、养老、教育、医疗等热点主题同时,国企改革仍然是热点主题。

20xx年“两会”,最大的事情是审议通过十三五规划并在会后正式对外发布,作为未来5年发展的规划蓝图,十三五规划对未来5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月22日政治局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这是为两会定调的会议。

关于“十三五”规划纲要要关注两句话:1、“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2、“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关于20xx年工作也要关注两句话:1、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会与第二批改革试点的新闻发布会,推进国企改革的举动必然影响两会舆论走向。

十三五规划值得关注的舆论热点,包括制造升级、现代服务业、国企与其它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一带一路与自贸区等,多与国企改革有内在联系。在20xx年“两会”,可望从五方面在国企方面形成热点主题。第一条主线,加大国企改革试点,20xx年国企改革广度、力度、深度将进一步加大。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将宣布第一批试点成果,这批试点将代表国企改革与发展方向,过期并将启动第二批国企改革试点。同时,地方改革试点也将进一步推进,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已经公布试点的6家央企包括中粮、中建材、中国医药、国开发、中国节能、新兴际华,旗下中港两地上市公司共34家。这批央企的试点成果总结已久,应该有望成为央企改革的先行者。

近日,国资委将新公布十项试点。两次试点央企中港两地上市公司近百家。“十项改革”是“四项改革”的进一步推广与升级。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近日透露,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并确定国有企业改革十项改革试点,将于20xx年全面展开。一是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二是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试点,三是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四是企业薪酬分配差异化改革试点,五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六是中央企业兼并重组试点,七是部分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八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九是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工作试点,十是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试点。

近日即将推出的十项改革试点与第一批试点相比有三个变化,

一、顶层设计方案出台后,对国企改革的部署重点更加明确,试点更加具体,针对性更强。二、在供给侧改革及十三五规划的大背景下,将国企改革中的一些新问题列入了试点内容,尤其是兼并重组的试点;三,内容更丰富,范围也进一步扩大。

根据国资委确定央企改革第一批试点的原则以及最终确定试点集团的特点,将从四个特点来选择重点关注的集团:集团性质以竞争类为主,且是产业龙头公司;集团具有一定改革基础及经验;集团改革方向较为明确;管理层改革积极性较高或有相关表态。第二条舆论主线,地方国企改革进入全面加速期。关注地方两会传达热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结构、环保、区域发展等话题今年热度更高。

热门改革的论文范文(20篇)篇十一

供给侧,即供给方面。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取决于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平衡。供给侧,相对于需求侧。本文是本站小编整理的供给侧改革论文,仅供参考。

双十一那天,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原话这样说:“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供给侧改革”,或者说供给管理,与传统的需求管理——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的提法,显然不同。这是否意味着高层的经济判断和治理思路出现了重大的调整?看起来像是这么回事,宏观经济管理的思路也许有了新的方向。宏观经济政策从“管理需求”这一端,跳到了“管理供给”那一端,这可不是小的政策调整,不是动一动基准利率或者搞一搞降准这些小玩意,这可是大动作。

1.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的不同。

(1)需求管理好比西医。

消除产生社会失业与经济危机的基础。举例来说,当经济增长减速时,可以多发点货币,刺激一下需求,经济增长速度很快就恢复了。历史上最成功的案例是上世纪美国大萧条中凯恩斯主义的应用,罗斯福总统用一系列财政和货币政策组合来刺激市场需求,引领美国经济走出萧条。在中国,最典型的案例是前些年金融风暴时,中央政府用增加信贷的方式快速布局四万亿人民币的投资,这一举措硬是将中国经济增长拉出了下行的轨道。但是,需求管理好比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短期见效快,但不能根除问题。

(2)供给管理好比中医。

供给管理理论主张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宏观经济目标。供给学派的思想由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后来经美国经济学家阿瑟•拉弗等人研究和发展,形成了所谓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供给学派认为,市场存在自我调节的机能,供给自身能够创造和调节需求,要摆脱经济滞胀的困境,治本之方是增加生产和供给,因为增加供给可以消除过剩的需求。而要增加生产和供给,首先必须减税,提高人们储蓄和投资能力,削减政府开支,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由市场机制对经济进行自动调节。过去三十年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侧重于需求端,要刺激经济,首先想到的是扩大需求,增加消费。事实上,供给一侧同样有很多可以改进的空间。比如北京出租车总量供给如果不增加,只是提价和增加油补,仍解决不了打车难问题。再比如国内一线城市的楼市,政府调控楼市基本没有效果,原因是只着力于打压需求,而不是扩大房地产的有效供给。供给管理很像是中医,从整体国民经济的机理入手,从个人的财富创造能力入手,来调节市场需求,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供给管理的思想和政策实施起来并不容易,见效也需要一段时间。供给学派最典型的政策案例是所谓的“里根经济学”。

2.成功的“里根经济学”

1981年1月,里根就任美国第49届总统,当时的美国正遭受自美国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直接导致了美国许多国民对建立在个人自由和自由市场基础上的美国政经制度产生了很大的怀疑。1981年2月,美国总统里根向国会提出美国国民经济复兴计划,这个计划的总体思路是:以供给学派的减税政策来对付美国的经济停滞,以货币学派的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来对付通货膨胀。里根经济学就是这两个学派经济理论观点相结合的产物。在里根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下,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削减政府开支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来降低通货膨胀率;通过减税和加速企业折旧以及改革一系列有碍于生产的。

规章制度。

来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市场自由竞争的政策空间调动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如果说罗斯福用“新政”带领美国走出了萧条而里根用开创性的供应学派的“里根经济学”引导美国人走出滞胀危机并赢得了冷战胜利。因此里根经济学被称为“里根革命”也是美国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3.中国经济遇到新问题:“供需错位”

对于中国供给学派的经济专家来说,“供需错位”——“供给不足”和“需求不足”,已然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比如,在一些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供给严重不足。很多人为了购买满意的产品或一个马桶盖而远赴海外,这种短缺不可能依靠凯恩斯主义从需求端去解决。在供给不足的同时,国内的传统工业产能过剩非常严重,ppi指数已经连续43个月负增长,产能过剩的实质是产需不匹配,这种过剩也不可能凭凯恩斯主义从需求端加以解决。对于新供给学派来说,解决“供需错位”的问题不能依靠需求管理政策,要在供给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里根经济学”能在中国复制吗?

目前中国国内的经济形势有点滞涨,陷入某种困境,靠货币和财政政策来刺激需求和保持经济增长已经是强弩之末,而这个局势颇有点像当年里根面对的经济大环境。这是供给学派思想和所谓“供给侧改革”能在中国引起管理层高度关注的宏观背景。但是,里根经济学能在中国成功复制吗?或者说,这一成功的变革思路能在当下的中国经济改革中作为一种参照吗?回答这一问题前,让我们先了解清楚所谓“供给端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第一,简政放权,让市场机制起作用,依靠市场来调节有效供给,梳理要素市场,最终激活有效需要;第二,减税让利,让企业提升盈利能力,最终达到增加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的目的;第三,稳定货币供给,减少政府赤字,让经济在一个低通货膨胀率的环境中复苏;简要之,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可以归纳为以上三条。这三条貌似都切中中国经济的时弊。而且,从近两年政府的经济改革的系列政策来看,这三点也正是主要内容。有些已经做了,有些正在实施,有些还在规划中。但是,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当年在推行“里根经济学”变革的时候,里根有一句。

名言。

他这么说:“在这场危机中政府不是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是问题的根本。”里根的意思是说政府干预经济是引发经济危机的根本问题。要解决经济问题要让市场繁荣起来首先要解决的是政府干预经济的问题。

(1)消化产能过剩。

2)继续降低房贷利率减少购房成本以刺激需求;。

3)加快农村人口向市区的迁移聚居。

(2)服务业发展。

在“供需错位”的矛盾格局下,“供给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将资源要素从产能过剩的的产业中释放出来,为消费服务的“朝阳产业”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资金和技术。当下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根本瓶颈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给不足。在教育、医疗、金融、旅游等领域,消费者抱怨声不断,大批消费者源源不断到国外消费,这跟国内服务业供给侧的乏力有关。服务业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以维持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提供就业岗位。就此看来,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

(3)经济结构性改革。

从中央财经小组会议报道来看,“经济结构性改革”分解为四个关键点: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要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经济结构性改革带来结构性机会。结构性机会将体现在以下方面:企业重组并购;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行业的减税让利;房地产企业的转型;互联网+的产业发展机会,特别是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发展,比如新三板与将来的战略新兴板;不良资产的交易和转让,等等。

6.供给端可能发生真正的改革吗。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正确判断我国经济形势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妥善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正确决策部署。正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对于深入贯彻落实这一改革举措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在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供给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需求侧短期刺激的理论基础在于:当实际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形成增长缺口时,意味着生产要素未得到充分利用,会出现周期性的失业率提高现象,因此要刺激总需求以使实际增长率达到潜在增长率水平。但正如斯蒂格利茨所说,这种西方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用处很小。

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误读,其理论来源大致包括以下几类:一是以萨伊定律为核心的新古典理论;二是以传统供给经济学为内核的新供给经济学;三是以发展经济学为核心的各类结构主义;四是以保守主义、货币主义以及供给主义为核心的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五是以华盛顿共识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结构性改革理论;六是以产权理论和制度创新理论为核心的新制度主义。但是,这些理论都不能成为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工具箱,主要原因是:萨伊定律所倡导的“供给自动创造自身的需求”“宏观经济不需要进行需求管理”等主张,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机理相冲突。从萨伊定律出发,市场不可能出现全面的生产过剩,这与目前大规模的产能过剩显然并不一致。萨伊定律所提出的政府不干预原则,也显然难以治理当今时代的经济问题。

供给经济学应对的核心问题是上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的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问题。然而,目前中国经济并不存在“滞胀”。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几大问题集中体现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外需下滑、基本增长动力源变化导致的增速下滑、产能过剩以及制度性与机制性问题累积下的结构扭曲等方面。供给学派所开出的减税和削减福利等药方,并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和非均衡主义,明显与中国完善市场机制、促进均衡发展和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改革目标相冲突。

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是哈耶克的保守主义、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以及拉弗的供给主义的混合体和变种,其在所有制上的完全私有化、在运行上的完全市场化不仅与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相冲突,与中国持续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相背离,而且难以解决中国面临的复杂问题。

华盛顿共识以“快速私有化、快速自由化以及宏观平衡”为内容,拉美和东欧的结构性改革已经证明了华盛顿共识的失败。因此,以之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结构性改革不仅在政治上不具有可行性,在经济上也存在致命缺陷,它所开出的药方自然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良方。

新制度主义虽然抓住了改革在本质上是一场制度创新这一要点,但其简单的私有化逻辑难以适应当前中国多层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肩负的“宏观稳定+消除扭曲+新动力机制培育”的大改革大调整任务,需要超越简单的产权体系改革。

深入研究这些理论误读,可以发现它们存在共同的问题和困境:

一是简单分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供给侧”等同于供给经济学,“结构性”等同于结构主义,“改革”等同于制度主义。这种简单化表象化的理论解读具有很强的误导性,容易使公众认为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于简单的减税、简单的私有化和市场化或者简单的政府管制或计划。事实上,这些简单化的政策主张都没有抓住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任务,甚至与之南辕北辙。

二是先验假定需求管理和总量管理失灵了,因此各类政策应从需求侧管理全面转向供给侧管理,理论基础应当彻底转向各类反凯恩斯流派。这种观点显然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此次以美国次贷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新兴市场汇率大动荡为主要内容的国际金融危机和以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工业品市场萧条、新兴经济体产能过剩为主要内容的国际实体经济危机与上述理论流派所适用的20世纪70—80年代的“滞胀”具有本质性的区别;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同样不是“滞胀”问题。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不拒绝需求侧管理,而且在很多环节需要需求侧管理进行配合。

正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把握三条原则。

跳出西方经济学的桎梏。必须超越各种类型的凯恩斯主义和供给经济学的对立与争论,跳出“用需求管理来处理需求问题”和“用供给管理来处理供给问题”的二元主义困境,强化结构性视角、制度性视角和增长模式转换视角。在短期,应关注市场失灵带来的供求失衡问题,以政府适度干预对冲世界经济波动带来的外部冲击,以内需适度扩张弥补外需下滑带来的需求缺口并缓解产能过剩。在近期,适度启动供给侧调整,利用“看得见的手”和整体规划积极处置僵尸企业。在中期,全面实施结构性改革,从制度层面重构市场,释放市场活力,推动政府主导型结构调整逐步过渡到市场主导型结构调整,避免政府过度干预。

超越左和右、市场与政府的简单分类。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归结为以“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为核心的新古典思潮,也不能归结为以“整体主义+政府干预+部分计划化”为核心的左派结构主义。必须清晰地看到,中国目前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不仅仅根源于市场失灵或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而是二者在不同层次的多元叠加。

2

页,当前第。

1

1

2

热门改革的论文范文(20篇)篇十二

始于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已经走过了35个年头。过去的35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长足发展,综合国力显着提高、国际地位明显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显着改善的35年,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建设取得非常显着成就的35年。在这辉煌的35年里,我国城镇人口由1978年的1.73亿人迅速增加到2013年的7.31亿人,年平均增长4.2%,城市化水平由17.92%提高到53.73%,年平均增长0.97个百分点;城市个数由190个增加到2012年的658个,平均每年增加14个;建制镇的规模不断扩大,由2176个增加到2012年的1.98万个,平均每年增加520多个。

图1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水平的变化。不难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具体来看,这一时期的城市化进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城镇化起步阶段: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该阶段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动力推动城镇化发展。其特点是原有城市的吸纳和新建城市的转化速度都比较高,恢复性的先进城后城建的发展模式占主导地位,由乡镇企业和城市改革双重推动城市化,老城市发展比较缓慢,新城市特别是小城镇、小城市快速发展占主导地位。1978-1992年,城镇化总体水平从18.96%提高到27.46%,年均提高0.68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之前29年城镇化速度(年均提高0.25个百分点)的2.72倍和世界同期城镇化速度的2倍(年均提高0.34个百分点)[1]。

城镇化成长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该阶段城镇化全面推进,以城市建设,小城镇发展和普遍建立经济开发区为主要动力。1998年10月,中共中央第一次提出了“小城镇、大战略”,而不再是“小城镇、大问题”;2000年的“十五”规划进一步提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将城市化提到战略高度;2002年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可见这一阶段的城市化方针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已跳脱出起步阶段限制大城市发展的路径。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历史性地突破50%,标志着我国已经正式进入城市型国家行列。1995-2014年间,城市化率由29.04%提高到54.77%,年均提高0.9个百分点。

2.1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

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的30多年的时间里。从解放初到改革开放前的29年时间内,我国城市化水平只提高了7.28个百分点;而改革开放之后的35年时间内,提高了35.81个百分点,是前一阶段的3倍多,每年平均提高1个百分点。根据世界银行人口资料数据,1980-1990年的10年中,世界城市化水平提高了4个百分点,中国提高了7个百分点;1990-2000年的10年中,世界城市化水平提高了3.4个百分点,中国提高了9.4个百分点;2000-2010年的最近10年中,世界城市化水平提高4.9个百分点,中国提高了13.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中,我国城市化水平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0.97%,远快于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历年平均0.4%的增长速度,见表1.

2.2城市布局日趋完善。

目前我国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初步形成了“655+20000(城市和建制镇)”的框架体系。城镇集群也在逐步形成,已初步形成4个成熟的城镇群和11个半成熟的城镇群的格局(表2)。从宏观空间看,我国城镇“大分散、小集中”空间格局正在形成,表现为与我国地理环境资源基本相协调的东密、中散、西稀的总体态势。从微观看,城市内部空间,中心城区、近郊区以及远郊县的城镇空间结构层次日益显现[2]。随着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我国“大分散、小集中”的城镇空间布局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2.3城镇建设成效明显。

伴随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显着提高。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81年的7438km2扩展到2012年的45565.8km2,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1978年的6.7m2增加到2012年的32.9m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增加到2012年的24565元,历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67%,恩格尔系数由57.5下降到2012年的36.2,城市用水普及率由53.7%提高到2012年的97.2%,城市燃气普及率由11.6%提高到2012年的93.2%,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1.5m2增加到2012年的12.3m2.城市化发展取得的这些巨大成就,拉动了国家经济增长,优化了城市产业结构,为国民积累了巨额社会财富,促进了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推动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过去30多年,虽然我国城市化发展比较快,每年上千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且目前城市化率已超过50%,但城市化质量总体不高,按户籍人口计算城镇化率仅为35%左右,同时这种传统城市化发展在引领投资需求、扩大内需及带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目前,我国如火如荼的城市化进程正面临着以下难题和挑战。

3.1各省(市、区)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其天然的地理优势,获得了率先对外开放的政策红利,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率先成立,一批沿海、沿江城市陆续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港澳台资企业的涌入,并迅速启动了沿海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与此同时,在工业化的带动下,沿海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也快速推进,吸引了本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及大量内地劳动力的流入。2012年,上海成为我国城市规模最大和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城镇总人口为2137万人,城镇化率为89.3%;北京仅次于上海,城镇化率为86.2%,天津为81.55%,排名第三。其他省份中,城镇化率较高的有广东为67.4%,辽宁为65.7%,全国城镇化最低的为西藏和贵州,分别为22.7%和36.4%。总之,我国城镇化水平地区差异明显,总体上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的态势。

3.2城镇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城镇化和工业化是现代化进程中密切关联的两个方面。通常认为,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基础,工业化带动城镇化,而城镇化又会反过来促进工业化的发展,因此他们应该是协调并进的。判断城镇化超前还是滞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既可以通过城镇化与工业化水平的比较,也可以通过城镇化与非农化水平进行比较,还可以进行国际比较[3]。从1950年到2008年,中国的工业化一直超前于城镇化,也即中国的城镇化一直是滞后的,2009年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问题才得到基本解决。但城镇不仅是第二产业的聚集地,也是第三产业的聚集地,因此,能够综合反映第二、第三产业状况的非农化指标,也是衡量城镇化水平是否滞后的重要参照系。从产值比率来看,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一直滞后于非农产业产值比率。从非农产业就业比率来看,城镇化水平也明显滞后于非农化率。

3.3行政管理体制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

我国城市等级与行政级别挂钩,共有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四个类别。行政级别越高,城市等级越高,从上级政府的角度会给予较多的关注与投资倾斜,而较少考虑城市本身发展的潜力与实力,使得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城市可能会因为行政级别低而受到制约[4]。目前在东部沿海地区存在一些城镇规模已经达到中等城市水平,但是从行政级别上却还是一个镇的建制。如东莞市的虎门镇和长安镇,其经济规模和人口已达到中等城市的水平,但却还是一个镇,导致它的财政、市政规划和管理不能享有城市权限,这被学者形象地称为“小马拉大车”。还有一些城市在经济上已经有趋于一体的趋势,但是在行政管辖上却分属于不同的行政主体,不能从行政上成为一体,难以有效整合与利用资源,从而造成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甚至以邻为壑。刚性的行政体制与快速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并逐步开始出现制约城市发展的弊病。

3.4粗放型发展模式较突出。

随着经济、社会及城市的发展,经济、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人口红利消耗殆尽,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城市垃圾量越来越大,清洁水源和污水处理任务非常艰巨,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宜居城市建设的最大短板。土地资源有限,单位土地面积产出效率不高,发展空间不足,环境容量有限,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压力不断增加。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源和环境成本缺乏内生化的长效机制。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树立精明增长理念,走紧凑型城市发展道路,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问题。

3.5城乡二元结构仍未改变。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长期保持在2.5以上,城乡收入差距成为我国区域差距的主要方面。城乡在收入水平、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上差距比较大。城乡之间明显的二元结构及差异制约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和挖掘。目前,2亿多进城农民工尚未真正成为市民,他们的户籍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呈现出人口的不完全城市化或虚假城市化现象。未来20年,我国还有约4亿农民将转变为市民,如何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并平等地享受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城市公共服务,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5]。

3.6城市管理水平严重滞后。

我国东部沿海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庞大,各类社会矛盾比较集中,城市管理体制不完善,城市管理水平还不够高。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功能、产业服务功能和高端要素集聚功能与城市化发展速度相比有不少差距。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社区服务、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等还需进一步提升,城市软环境有待继续优化。

城镇化的发展正在对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未来几十年,我国城市化仍将处于高速发展中,将有超过发达国家劳动力总数的乡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如何从低生产力水平转向高生产力水平,这是对人类社会进程的一个巨大促进。中国的城镇化不仅决定着中国的未来,而且也决定着世界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我国城镇化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迫切需要从传统城市化道路向新型城镇化道路转型升级,加快城镇化进程,着力提升城镇化质量。

一是大力促进东中西部城镇化协调发展,选择一些发展基础较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的区域作为区域性城镇中心;二是加强构建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主体形态的城市体系,强化城市群内城际轨道的规划和建设,实施大范围分散,小范围集聚的城镇化布局;三是着力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促进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四是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五是同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六是加快土地确权登记和土地流转,深化户籍制度等配套改革。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城镇化:前景、战略与政策[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

热门改革的论文范文(20篇)篇十三

在城市的大多数民办高校都存在这种问题,很多人认为民办高校的教育实力和师资实力没有公办院校的雄厚,同时也存在就业问题。大多数学生的家长对民办院校的就业不看好,他们认为民办高校的学历在社会中不被国家和企业认可。其实不然,很多民办高校都是经过国家认可的,在社会中也具有很强的实力。民办高校的资金支持和硬件设备方面是无法和公立院校相比的,因此在科研和学生活动方面,无论在规模和参与人数上相比公立院校都是比较薄弱的。

二、民办高校的教师资源管理的特点。

很多优秀教师在民办高校中担当主要教学任务,从投资主要团体和投资经费的来源可以看出,我国的民办高校办校的宗旨是一种企业行为,属于“私立”性质,和公办学校有着很大的区别。教师与学校是在平等与自愿的前提下的“合同”关系,前提是双方在具备合法的资格的条件下建立合同。校方根据自己的办学需要安排教师工作,教师则在校方规定之内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合法报酬。这种聘任制的劳务关系,一方面节省了大量的资源,提高了人力办事效率;另一方面给教师更大的选择空间;同时也利于充分体现教师的自身价值。只要安排得合理,运用得得当,对民办教学的管理将起很大的积极作用。

1.分配机制的灵活性。民办高校打破了公办院校长期以来存在的“论资排辈”的现象,省下了过剩的教师资源,使整个学校的负担减下来,在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工资水平是以市场为定向,以能力来说话。民办高校可以灵活地顺应市场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引入人才,不断地调整教学方向、教师结构,顺应市场开展教学。实行绩效制的工资制度,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

2.建立适合民办高校的财务制度。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高校有在扣除办学成本和预留发展基金的基础上,可以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从办学节余中取得合理回报。改变了以往的“报账型”为主的财会工作模式,财务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民办高校要想投资有所回报,就必须合理安排民办高校的收支结余,在民办高校净资产保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要实现这一目标就一定要制定一套完善的资产财务体系,引入权责发生制原则,精确核算教育教学成本,合理地安排每个阶段的成本费用,使当下的收入与当下的支出相平衡,这是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同时这也是加强资金利用率以及加强资产管理的有效方法。在资产核算中要改变以往的.只作原值核算,不做折旧累计,只按提取累计,不计折旧的这种方法是不能真实体现资产净值的。这种核算模式也是不能够正确反映和计算学校当下的实际教育成本的。在财务分配顺序的安排中,要在每一次核算结余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保证金,作为不动资金。这部分资金可以用来弥补因各种风险可能造成的收支不平衡,提高应对经营中应对不稳定因素的能力。具体操作的比例可以按具体情况具体安排,也可以作为下一步发展的预留发展基金。预留发展基金的留存可以按净收入的比例提取,也可以按年度净资产增加值提取,并制定新的报表体系。注重财务分析。要确立报表体系,要让报表体系来反映出现债务和盈亏及其分配的损益表情况,为学校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

3.注重办学特色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的培养一直是任何形式的团体发展的不竭动力。民办高校要想取得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就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要有别于其他院校。自我国实行民办高等教育以来,从其走过的路程来看,部分国民办高校还是值得参考研究的。特色办学已成为办学发展的重要之路,民办高校在已经市场化的道路上独具一格、独具特色才能吸引人民的眼球,引起人们的注意。特色办学可以体现有学科专业的具有特色、融资渠道上别具特色、教学体制上会聚特色、人才类型上具有特色、毕业分配的会聚特色等等。这种现象是由教育教学面临的市场环境造成的,现在的就业形式也要求我们的学生们成为复合型人才、特色型人才,才能有竞争力。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渐已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单就实资环境、教育资源与公办体系相比。但在其特色教学的前提下,与公办学校相比我们还是有着很大市场和优势的。北京吉利大学、河北传媒大学、大连商务学院、上海电影学院等等,这都是我国民办高校在现实发展中显露的特色,都是在高等教育市场竞争环境下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办学优势风格。显然特色也意味着质量,但今天高等教育质量的追求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前几年,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不足、机会不多时,民办高等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在这种情况下,为很多高等教育提供了机会,我们从某种意义上说,机会给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是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也不容被忽视,因此民办高等教育的质量一点也不比公办院校低。然而现在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需要从“机会需要型”向“质量需要型”转变,高等教育质量决定着优质教育。

三、小结。

发展民办教育有利于完善我国教育人才结构的培养。改革产权制度、夯实民办高校的管理体制。完善董事会组织、提高民办高校科学决策能力。加强校长团队建设,提高民办高校决策执行力。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提高民办高校的和谐度。深化管理制度建设,推动民办高校管理法制。积极开展院校研究,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还是缓解升学压力、提高国民素质、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不可忽视的巨大贡献。

热门改革的论文范文(20篇)篇十四

2011年起,我国大陆地区全部进入高中新课程。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课程理念,确立三维目标体系,特别设定了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具体发展目标和要求,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的发挥,注重知识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从化学课程结构上看,高中阶段的化学分为两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增加了学生自主选择的范围,有利于学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个人兴趣爱好,挖掘自身潜力,追求有个性的发展。从教科书知识编排顺序看,旧教材多以学科为中心,有着很强的逻辑顺序和完整的学科体系。而新教材多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知识入手,步步深入。更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对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港台地区化学教学改革。

1.香港化学课程改革。

香港高中化学课程设置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四至中五的必修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设置了“核心”和“延展”两部分。第二阶段为中六至中七的选修课程,包括高级程度化学和高级补充程度化学。前者为希望升读大学后选修化学专业的学生准备,后者旨在拓展中六至中七的化学课程,并为那些将在高级程度课程中选择其他科目,但仍希望增加其化学知识的学生提供一些适当的课程。

2.台湾化学课程改革。

台湾高中以统整、试探、分化为基本理念,设置了三种化学课程。高一年级设置面向全体高中生的基础化学,以期提高科学素养。高二面向对化学有兴趣的学生设置物质科学化学篇及试探性选读,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化学性向和能力作出判断,理论与生活化教材并重。高三年级设置面向理科学生的化学选修课,奠定学生研究学术及学习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以理论教材为主。

3.化学课程改革对比。

无论是大陆还是港台地区,化学课程都分为必修与选修两部分,这体现了化学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但灵活程度不一样,大陆和台湾在必修部分没有差异,而香港分成“核心”与“延展”,为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选择。台湾的特色在于试探性课程,让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结果,主动思考、判断自己的兴趣、特长等,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作出初步的选择。课程设置的层次存在一定的差别。例如:在香港,学生选修阶段,根据学生日后是否往化学专业方向发展进行分类。台湾则是在学生高二试探性选读的基础上,开设理论性较强的选修课,让有意朝化学专业发展的学生学习到更系统、更深层次的化学知识。国内的化学课程缺少较明确的从学生专业化发展角度的层次划分,但选修模块较多,学生选择空间更大。当然,这些模块根据其自身难易,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区分理科和文科的作用。

三、反思。

1.应试技巧与科学素养。

在日常授课中,许多教师都持有“考什么,教什么”的观念。照着考纲上课可能更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可以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然而这样的教学忽略了新课程改革的主旨,即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选修模块的设置。

新课程改革中,化学除了两个必修模块之外,还设置了六个选修模块。但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成为理科学生必须选修的内容,也有不少地区的`文科生在完成必修阶段学习后便不再接触化学学科的学习,没有真正起到选修的效果。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考纲要求掌握的知识内容是统一的,不会随选修内容的改变而改变,且必修阶段的内容不够深入,不足以支持学生顺利通过高考考察、升入高等学府深造。另一方面在于学校师资相对缺乏,无法满足同时开设那么多选修课程的需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受考试大纲的限制,把较多的精力投入“知识与技能”及“过程与方法”的落实,容易忽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例如:分散系一节,由于考试中的要求并不高,教师通常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上,而这一节课恰恰能很好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上对学生进行培养。又如,国内的教科书中对化学史或是化学工作者的介绍很少,而在美国,高中化学主流教科书《化学:概念与应用》中,不仅有著名科学家的介绍,更有普通化学工作者的介绍,与化学家相比,他们更能为学生所接受,是近在眼前的学习榜样,对学生有较好的引导作用。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改革的论文范文(20篇)篇十五

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活动的重要保证,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管好用好医院的固定资产意义重大。特别是在当前医疗改革的过程中,医院更要加强经济管理,降低成本。但是,目前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比较混乱,如不及时改变这种状况就会严重地制约医院的发展。因此,改革旧的管理模式,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成了当前医院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

1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固定资产购置中存在盲目性,缺乏可行性论证及效益分析由于缺乏责任心或某些利益的驱动,一些单位的领导及部门都比较热衷于买设备、搞基建,在事先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和效益分析的情况下,就匆忙地购置,结果购进的设备或是不实用,或是效益差,或是质量差,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

1.2固定资产管理混乱,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表现有购进、领用、保管等环节脱节。有的因保管不善、使用不当,造成财产设备的损坏、丢失,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损失;有的没有建立完整的报账手续,或是买入后不及时入账,报废后不及时销账,或是长期不对账,造成账实不符,使得财务报表严重失真。

1.3没有统一、集中的管理机构医院的固定资产普遍存在多头购置的现象,有器械管理部门购进的、有总务部门购进的、也有基建部门建造的、还有教学及科研部门购进的,各自为政,缺乏集中、统一的管理机构,这样一来就给资产的管理增加了难度。

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管理观念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上;人事制度比较僵化,人员分工不明、考核不严,管理人员缺乏积极性和责任心;管理模式落后,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没有建立起科学、高效的资产管理模式。

针对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抓起:

2建立各级责任中心。

根据医疗单位的特点,建立起三级责任中心(三级管理结构模式,见图1)。笔者认为,三级管理结构比较适合医院的管理,级数过多容易造成管理上的脱节,级数过少也管不过来。从基层算起,第三级是资产的占用部门,一般是基层的科室。大的科室还可细分,避免管理的范围过大,否则,容易造成管不过来的现象,从而影响管理的质量。第二级(中间级)是职能管理部门,如器械科、总务科和基建(房管)部门。这一层负责承上启下,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任务最重,责任最大,一定要由得力的人员去负责。这一层由于工作量很大,还可以分成若干小组,如医械部门可分大型贵重组、一般设备组、临床组、医技组等。第一级是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心,是固定资产管理的最高层。人员的`组成由院长和若干位经济管理专家组成。院长任中心的主任,1名经济管理专家任常务副主任,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这一层是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的核心,对全院的固定资产负总责,负责起草各种管理规定,及这些规定的贯彻落实和检查监督,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起到保证和指导的作用。

这种管理结构模式与传统的管理结构模式最大的不同点是,资产管理的核心部门不是财务科,而是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心,它的优点在于“管理中心”能够专心致志地搞资产管理,而不是单纯的账务管理。它归属于院长直接领导,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3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根据各责任中心的工作性质、范围、所起的作用,来明确规定各责任中心的责任范围,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规定各中心的负责人对其负责的资产承担责任。各责任中心既对本部门的资产安全负责,也对其使用的效果负责。责任中心及时将资产使用情况向上级进行信息反馈,上级管理部门通过信息反馈情况,对各责任中心的资产实行内部控制和调节。对医院的固定资产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

3.1严把设备购入质量关采购部门是资产管理的重要部门,除根据规定实行公开招标外,采购部门要和使用部门及管理部门一起从使用的实际出发,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及国内外先进技术,购入设备时严把质量关、价格关,保证设备的先进性、安全性、可靠性。

3.2保管部门要按照规定对资产入库实行严格的验收资产入库验收包括设备、物资的质量和价格。准确地登记资产购置的总成本,从而保证固定资产统计的准确性,这是保证账实相符的关键。另外,月末或季末进行1次资产盘点,盘盈的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作为原值入账,并将盘亏情况上报中心,中心登记后报财务部门作账务处理。

3.3资产管理中心是资产管理的核心,中心要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监控资产管理中心的监控包括:购置前的可行性论证、招标及采购过程的监督、入库、保管、使用、报废全过程的管理。对其使用的效益进行分析,将分析的结果及时反馈或公示。要建立定期的财产核对制度,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保证资产的完整。

3.4资产占用部门是资产最易流失的地方,使用时应按规定办理领用手续资产占用部门处理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关系的过程,也是处理因设备使用消耗,对其维修、保养或更新的过程。在此期间,资产占用部门应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对于损坏或因技术原因淘汰的设备,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不应在本部门处理。同时,资产占用部门要设投资管理台账,指定专人管理,及时登记,定期盘点和对账。

4加大基建管理的力度,有效保护国有资产。

医疗单位的工程建设,随着改革的深化已成为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基建项目的管理非常重要。第一,应对基建投资项目实行公开招标,杜绝暗箱操作,对施工单位的资格要进行严格审查;第二,预付工程款要根据工程预算及工程进度付款;第三,对应收沉淀资金应追查,要依法办事;第四,对竣工工程价格、材料用量、工程质量上要严格审计、验收;第五,做好工程项目的档案管理及固定资产的入账登记工作。

5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管理固定资产。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为医院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利用计算机能大大地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管理的质量,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把各责任中心的终端链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使医院的管理者对全院的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情况一目了然,从而为医院的管理、发展规划、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热门改革的论文范文(20篇)篇十六

目前,我们国家特别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及专用人才的使用,这就给职业学院带来了更好的发展前景,因为职业学院能培养出更好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我们职业学院就应该抓住机会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培育、输送更多的人才到社会中。所以,现在我国职业学院的体育教学非常的重要,我们需要加强学生们的体魄。这就要求我国职业学院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要更有效地让学生得到训练,提升自身身体素质。这就是当前职业学院体育教学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并且我们要更有效地做好职业学院的体育教学。

一、当前职业学院体育教育中的各种问题。

职业学院是专门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基地,在体育教育方面,我们要顺应这一特点开展体育教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它的特性,从而使体育教学最大效率地开展。虽然现在我国大多数的职业学院都特别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还有些地方做的不错,但是当今社会对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身体素质的培养成为职业学院的一个重要目标。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要正视这个问题,然而目前我们在做出改革时还是遇到了很多的问题。职业学院体育教学的发展缓慢,效率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职业学院的体育教学方式落后。目前,我们从一些职业学院的体育教学中观察会发现,很多职业学院虽然能够按照教学要求进行开展体育活动,但是根据目前的社会发展来说,并不能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教学的思维方式上特别落后。很关键的问题就是众多体育教学在引导学生方面缺乏研究跟探讨,没有将体育教学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相结合,更没有将学生的`体育意识以及终身体育项目结合在一起。只是对体育内容进行表面的教学,所以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2.我们现在的体育教育模式缺乏改革创新。如果想要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但是目前一些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方面不重视涉及面少,所以它们的教学模式很落后,死板、老套导致教学的效率不高。现在一些体育教师不看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将学生的心理素质跟其他方面结合起来教育。体育模式不是最适应学生培养身体素质的方法,所以我们需要重视这个问题,进行创新改革。

3.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不够多元化。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除了要创造一个新颖高效的体育教学模式之外,还要注重体育内容的多样化,让它能更适应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但是现在很多职业学院的老师根本不重视这种情况,上课内容太过单调,造成了很多学生的不喜欢,没有去针对性的研究怎样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例如,现在一些职业院校还没有将拓展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有的老师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做,有的学校对很多拓展训练进行了限制,主要是怕学生的人身安全出了问题,造成拓展训练内容太少。

要想有效地提高职业学院的体育教学,首先要对当前职业学院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探索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出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我们可以更好地提升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总地来说,我们需要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改革。

1.我们要改革体育的教学理念。理念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提高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有效性,首先我们要先进行教学理念上的改革,摒弃一些陈旧的思想理念,这就要求我们的体育老师进行不断地深入研究,从有利于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使教学理念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的体育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教学内容适应每个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自身身体素质的提升。我们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必须要符合教育标准,我们既要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素质,从而全面发展,做出更好的教学目标。

2.我们要完善体育教育模式。一个科学的教育模式,是职业学院体育教学高效的重要方法,一个科学的教育模式能使我们更省力气达到更好的效果。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开展教学,使学生爱上体育,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出发,调查好每个学生的特点,从而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活动,可以让学生更积极地进行运动。

3.我们要使体育活动多样化。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应该把拓展体育教学内容作为提高有效性的重要步骤,除了完成教学目标外,还要从学生自身的需求和他们专业特点出发,创新教学内容。我们可以将拓展活动加入到学习中来,利用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各个方法的运用。然后,还要从学生的专业特点出发,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体育项目选择,从而促使学生加强自身锻炼。所以,学校必须要加强拓展活动,让学生乐在其中锻炼身体,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三、结束语。

总地来说,要进行高效的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要注重改革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更要注重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这样才能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促进国更加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2]张缤.职业学院体育教学改革创新分析[j].学园,2017,(19):58.。

[3]张海玲.有效性教学视角下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6,(26):152.

热门改革的论文范文(20篇)篇十七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英语教师应该考虑也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下面笔者根据《关注课堂走进课改》学习和实践体会,谈谈课堂教学中应首先注意的几点,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课堂气氛,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假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没劲,最终,学习兴趣被湮没,学习动机被窒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此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二、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姻熟、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教学效果当然也就越显著。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产生正迁移,同时也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另外,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地利用评价手段。

英语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随之而来的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信心下降。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具体人提出具体要求。使学习好的学生感到英语课大有学头,学习差的学生觉得有信心学好。教师提问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加强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学生回答问题即使错了,教师也不可指责,而应态度和蔼地指出或加以适当地提示,以免让学生难堪而破坏课堂气氛。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四、注意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矗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如果教师只对出类拔萃的学生感兴趣,表现出厚爱,而冷落了成绩差的学生,那么就会造成成绩偏好的学生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成绩差的学生灰心丧气,感到自卑,慢慢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失去信心,一旦学生与教师产生了对立情绪,教师的教学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活动,机会要尽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差生有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上课时,教师要环视每个学生,不要只看好学生,而使其他学生感到冷落,或者只看差学生,让他们感到不自在而情绪紧张。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要求,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在教师心中有一席之地。如果每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热门改革的论文范文(20篇)篇十八

关键词:

专业认证;基础医学;教学改革。

在我国,本科临床医学属于一门医学的临床学科,它主要涉及处理以及研究临床中可能会出现的危重症状患者的发病机理和抢救护理方案,这是一门实践意义深远的学科。截至目前,我国许多医学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授课时依旧沿袭以往古板的教学方式,即采用“医师授课+示范”的方式,以为将所应学的内容全部教授给学生,但却忽视教学模式的实用性、趣味。

学生在课堂上也只能扮演接受者的角色,这样的落后观念自然无法激发学生的活力与想象力。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逐渐使得学生们对临床医学知识丧失了学习的动力,而只是被动地接受很多知识。而关于其的基础教育改革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改革。我国在20xx年初定的试行版《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是我国相关医学类专业认证最早的条文标准之一。并在20xx年时已经在国内七所高校的相关专业进行认证。一般来说,这种专业性的认证标准保证了现代医学教育中较好观念的传承与创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学教育质量的可靠性,该研究在总结历年的临床医学教学经验之后,结合该《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来提出关于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教育改革的建议。

1重组教学内容,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

该《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中有提到,现代医学教育改革应当积极地开展横向以及纵向的整体课程改革,将教材以及课程中应掌握的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整合,而对于医学的基础性课程,应当涵盖具有其特点的生物医学在内的许多内容。我国从古至今,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都在延续着。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为注重学科的专业型知识,注重书本知识以及课程大纲内容,但是很少注重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融,这使得同一系统的不同内容分布在不同的学科中,而学生就会体现出“前期知识容易遗忘,后期知识没有巩固”的特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空间也比较小。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被动学习不能够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医疗人才,也不能够满足上述《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中的标准。而所谓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世界医学教育会议中较受认可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而言,在教学上,可以按照器官所固有的认知形态规律,将与临床医学有关联的多门学科的知识用系统的方法来进行分组,进而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教授。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更易接受,学生会对其感兴趣随之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减少课堂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

在我国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以往的教授方式(板书+老师讲解+教师操演)一方面有其局限性,另一方面也有着其系统优质的一面,临床医学这门学科涉及的方面很广泛,教师可以利用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的教学法授课,同时也要根据课程内容来适度适时的运用,从而达到课程讲解的最优化。

切不可为盲目追求教学实践性而过度使用相关设备从而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这样反而适得其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尽量合理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和方面,使其最大效益化促进教学。利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法架设课堂与教学的桥梁的教学方式与以往截然不同,以问题为基础教学的同时老师要致力于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与学生交互式的教学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实践性以及厚实;另一方面,老师上课的时候运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则是影响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环,临床医学中的教学改革要灵活地利用这种交互式教学,激发学生潜能,培养起其医学素养及良好的品质。

3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突出新颖教学方式。

按照《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中的要求,医学的院校应当积极地开展“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方式。而教学方法应当选取多种多样但适合学生的,例如问题式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都是不错的教学模式。

所谓问题式教学法,是指通过问题展示、自我学习以及小组讨论、引导性学习等方式,并利用现代技术、网络资源向学生们用崭新的方式教授知识,问题式教学方式新颖,更具前沿性,也能较好地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相对于以往的教学方式而言,问题式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将外科学中的知识整理得有秩序,而且比较前沿的医学(临床医学)资料也会让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也就是说可以更加广泛的提供不同的教学问题情境,而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所谓交互式教学法,是指利用教师与学生、设备交互教学的教学方式,这与以往截然不同,老师要致力于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与学生交互式的学习教学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趣味以及厚实;另一方面,老师上课的时候与计算机多媒体等设备之间的交互作用则是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环,临床医学教学要灵活利用这种交互式教学,激发学生潜能,增加其对知识的掌握。

4优化基础医学课程情景教学体系。

当前我国对于基础医学情景化教学的课程的重视还处在较低的程度,教师授课方式也大多古板陈旧。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在没有实际教材教学为基础的时候都只是空架子,所以要及时督促教师安排好教学的实践与计划,在保证教学内容质量的同时,最大可能地构设一个学习的好情景,活跃课堂气氛,创造情境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优质教学环境;再其次,医学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一些常用的情景教学模式熟稔于心,再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做出一些调整,以简单的、清晰明了的、富有趣味性的教学为主,如果教学的方式过于直白,而内容又相对来说较为艰深,学生很难去理解,更别说掌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们的学习自信心;而情景化教学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说等多感官的活动,而学习最需要的也就是积极性和好奇心相促使的.结果。课堂的气氛将在较好的情境里得以调动,学生们逐渐产生学习的动力,并在学习和演示中得到整体素质的提高。

基础医学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了临床医学专业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其教学目的一方面来说在于让学生记忆并且理解、运用课程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就是要带领同学们在情境中具体实践,以满足实际生活、工作中的需要。加强学生科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中有要求,培养学生的医学以及科学素养、创新思维,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应当是引领学生进行适当的科学研究与实践。所以学校应当为学生创造切实有效的机会和条件,让教师和学生一同进行科研实验活动,体会并且领悟科学性的思维方式,另外,医学学校可以适当开设一些学术性的论坛、讲座,让学生们有地方去展示、探索。《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其中也要求要让学生多参加科研活动,以培养其创新能力。因此,除了上述创设情境去培养实践能力之外,应当支持并且大力发展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更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综上所述,在我国,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一直都在延续着。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为注重学科的专业型知识,注重书本知识以及课程大纲内容,但是很少注重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融,这使得同一系统的不同内容分布在不同的学科中,而学生就会体现出“前期知识容易遗忘,后期知识没有巩固”的特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空间也比较小。所以应当采取新的方式,一方面重组教学内容,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另一方面也要减少课堂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除此之外,学校以及国家应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实验环境让学生充分的实践学习和科研。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式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等方式来创建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提高,进而能够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医疗人才,也能够较大程度的满足上述《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中的标准。

[参考文献]。

[2]王蓉,宁超,苏天照,等.《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实施情况调查———以s大学为例[j].卫生软科学,2016(6):65-68.

热门改革的论文范文(20篇)篇十九

一、目前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的思想观念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上。

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其基本特征是以知识、技能技巧的传授为中心。由此形成了教师以教材和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从头至尾不停地向学生传授“三基”内容,忽视了对学生锻炼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仍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在体育教学中仍用时间、距离等竞技体育的观念来要求学生,忽略了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等心理品质的培养,只要是听话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忽略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长期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下,有许多学生上课只注意听教师讲课,而不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被动地吸收知识,常常是满腹经纶而无一用处。现代教育正在逐渐向“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这是以往体育教育所不能达到的。在以往的教育中,学生是体育教学中最被动的因素,学生的学习必须按照教学大纲设计的教学计划,在教师督导下,一步一步地进行,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从来不予考虑,因此,这样的教育是“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大纲的教育”。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教育理论则更强调以学生为主,实施个性化教学,体育教学中充分强调学生的存在,突出学生的情感、思想、意志与行为,只有在个性化教育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才得以发展。可以认为,现代化教育在体育教育的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一种个性化教学。在个性化体育教育中,学生之间的差异不仅被充分认识,还能在学生学习和考评中被充分加以利用,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作相应的发展,也只有这样,不同水平、不同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的学生才能在公平合理环境下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内容单调,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偏好搞统一,搞一刀切,如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学内容。呆板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缺乏个性和创造精神也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体育教学在为增强学生体质和发展运动技能做贡献的同时,也正逐渐变得“正规化”和“竞技化”,以运动技能传授为主线的体育课也逐渐使体育失去乐趣、失去情节、失去竞争、失去协同、失去表现、失去想象,体育课变得越来越枯燥,越来越像操练和训练,从而使体育教学也逐渐失去魅力、失去学生、失去地位。在大学体育课程里,教学内容一直在重复着田径、体操、三大球等项目,而学生感兴趣的如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操、野外活动等项目受种种限制难以普及开展。受教学大纲的制约,上课还是以传统运动技艺、增强体质为主,缺乏对运动项目本身所具有的潜能的开发,难以形成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大学体育教育要求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的运动项目、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教师的权利。要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完善体育运动项目的设置和教师、运动场地、运动器材等设施的配备。在以“素质教育”为主的现代体育教育中,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材内容,构建适合现代体育教育思想的教材体系,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学生喜受的健身性好、娱乐性强、难度小、易开展,融健康、娱乐、休闲为一体的项目为教材内容,以变革传统体育课的枯燥和单调。教学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前提,而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是教材内容的创新。

(三)体育教学手段呆板僵化,方法陈旧,组织单调。

传统的体育教学手段和方法还普遍停留在讲解和示范法、完善与分析法、重复练习法及游戏和比赛法上做文章,体育理论课教学也停留在一本教材、一张嘴、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上。把上课的队列变换和调动当成是体育课教学组织的主要形式,而教学组织的重要形式分组教学在教学中却很少采用。大多数教师只重视教法探讨而不注意学生学法研究。学生只是机械地、无选择地接受教师指令。体育教学中学生疲于听讲解、看示范、反复练习,而没有时间去感受和体验健身运动的乐趣,教学过程过分强调“统一”学生缺乏生机,体育教学显得机械、呆板。体育教学手段的改变,重点要体现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主要是灵活性。所谓灵活性,一是思维方向灵活;二是思维过程灵活;三是迁移能力强。方向灵活具体表现在从分析到综合,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过程灵活体现在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全面灵活地分析;而迁移能力强却预示着能举一反三,多方解求进行发散性思维。比如:在铅球技术的教学中,从理论上讲以45°为最佳出手角度,我们有没有能掌握最能接近或最好的投掷角度的方法,使学生思维沿着最佳角度的主线进行讨论和分析。这些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很有益的。

(一)明确培养目标,造就复合型人才。

体育课程是为实现人才培养总目标服务的,确立正确教学指导思想是完成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首先,在教学中必须排除竞技思想的影响,转变技术第一、忽视能力培养的思想,确立以“提高专业素质,培养综合能力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的目的,提高学习兴趣与效果。二是必须正确处理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与发展综合能力的关系。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中,掌握技术与发展能力的任务应有所侧重。三是教学应体现以牢固掌握知识、技术、技能为前提,如果没有专项技术与素质这个前提,就谈不上什么能力培养。在这个基础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做到会讲、会做、会教,具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胜任教学训练、竞赛、裁判、场地管理等实践工作的能力。四是在体育教学全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促进其它能力的综合发展。

(二)完善教学内容体系。

体育课程内容应该多样化。确定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原则是:(1)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2)选择性与实践性相结合;(3)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4)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5)充分反映和体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根据学习内容自创一种练习手段,既能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又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对于他们的教学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丰富和完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和教师互动,提倡导学和个性化教学。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采用专题讲座、讨论、课外作业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自学能力、教学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中将技术项目教学与锻炼项目教学相结合。各项目先讲授理论,后学习技术和锻炼手段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如在学习正确的短跑技术后,锻炼学生跑的能力,可倒着跑、侧着跑、上坡跑、下坡跑等;发展学生的腿部力量时,可先在学习跳高技术后,利用器械,先跳上再跳下,也可爬上去再跳下,既可单脚跳,也可双脚跳、转体跳等,不拘一格。总之,要丰富教学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四)树立正确考核方法,注重多元化和发展性。

传统的考核观着眼于学生知道了什么,用分数来衡量知道了多少,而正确的考核观应当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要体现个性化、多元化和发展性:(1)考核基本的操作能力,是对所学内容的技术评定。(2)考核基本运用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实践指导能力。如可以由三、四个学生为一个小组,设计一个田径教学、田径训练或田径健身的方案、手段、方法;开一例运动处方;编排一则以田径为主的游戏;现场对范例进行讲评等。(3)考核身体素质,因为它是体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能促进健康体形的形成。(4)平时的表现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学习方法、学习中的人际关系等。(5)在考核时,应成立一个考评小组,由任课教师、专项教师、学生三方面组成,可以由学生自己给自己打分,再进行评比,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品质。总之,变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对学生的参与过程、努力程度、体育能力、体育态度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参考文献】。

[1]王婉珍.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四川体育科学,,(1).。

热门改革的论文范文(20篇)篇二十

宁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经过10年的发展,办学初具规模,形成了一支业务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积累了丰富的教改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自宁夏开展音乐教育改革以来,宁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教学设施等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为培养优秀艺术教育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宁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音乐教育改革的力度。

(一)以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促进音乐教育改革。

宁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着重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入手响应宁夏音乐教育改革的要求。建系10年来大力加强学科建设、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截至现在有音乐学本科、舞蹈学本科和音乐教育专科三个专业。另外设有音乐理论教研室、声乐教研室、键盘教研室、舞蹈教研室和器乐教研室;另有宁南民间音乐研究基地和宁夏中小学音乐教师技能培养培训基地。

(二)以师资建设促进音乐教育改革。

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师资是关键。宁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建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的专业化教职工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2人,教授4人(含外聘2人),副教授7人(含外聘2人),讲师8人,助教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含在读)7人,占教师比例32%。他们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与科研水平方面都教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以硬件设施建设促进音乐教育改革。

在领导大力重视下,宁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自建系以来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现在已建成一栋集教学、科研、艺术实践为一体的现代化音乐教学大楼,配有舞蹈教室、合唱教室、合奏教室、数码钢琴教室、电子琴教室、现代化音像视听室及专业理论课教室、多媒体教室、数字录音棚和midi的制作室、资料室和琴房130间以及现代化专业音乐厅1座,音乐厅建筑面积为1280平方米,可以满足国内外音乐团体和艺术家及我区各种大型文艺演出,配备大三角钢琴两台,进口音响,升降式合唱台,作为宁夏师范学院标志性建筑之一,该音乐厅是弘扬中外高雅音乐文化、对外文化交流、师生艺术实践的重要基地。

(四)以教学科研促进音乐教育改革。

宁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自建系以来特别重视教学科研活动。在教学上采取各种新的教学方法来支撑高师音乐教育改,使得音乐教育改革真正的落到了实处。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绩。我系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区级、校级科研立项10余项,教学成果奖8项,音乐作品10余首。提出了办好教学科研型院系的响亮口号,加强学术交流,鼓励教师到知名院校深造,资助师生积极参加区内外比赛活动,重奖科研成果突出者。所有这些都有力的支撑了高师音乐教育改革。

二、宁夏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宁夏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存在脱节的现象。

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宁夏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是各自为政。宁夏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由教育厅牵头组织指导各级个类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改革。而宁夏高师音乐教育改革主要由宁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来确定音乐教育改的方针与政策。宁夏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缺乏有效地沟通与交流,两者的改革出现了不同步现象。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直接影响到宁夏音乐教育改革的效果与合力。

(二)宁夏高师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不容乐观。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是宁夏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宁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师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教师总体素质难以满足教改要求。师资的学历水平还不达标,作为一所本科院校,目前宁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老师还比较少。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老师只有两名,此外还有5名老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师资水平远远跟不上本校音乐教育发展的要求。

(三)宁夏高师音乐教育仍存在重视技能教学忽视理论教学。

的倾向,课程设置也存在不少问题目前,宁夏高师音乐教育仍存在重视技能教学忽视理论教学的倾向。不论从领导管理层、一线音乐教师,还是广大的学生来看。专业技能教学时最重要的,音乐理论则是不太重要。甚至不少学生都不喜欢上理论课,这种现象也影响了高是音乐教育改的效果。必须坚决改正。此外,目前宁夏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很多,包括计划规定的教学科目过多,教材的学科体系和内容陈旧,过于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等。虽然近年来教材改革一直在进行,但必修课程内容太多的问题却始终没有解决,使得音乐课教师疲于完成课程计划,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对于考试课程与考察课程的划分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教师很难开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多种音乐教学活动。实际上,只有减少必修课程的繁难程度,才能开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多种音乐教学活动。(四)宁夏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男女比例失衡的现象宁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作为宁夏唯一的高等师范类艺术院系,担负着全区广大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任务。然而,目前情况下宁夏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男女比例失衡的'现象。女生占到学生的绝大多数。以2008级音乐学班为例,全班总人数为41人,女生33人,占78.6%男生只有9人,占21.4%。这个比例显示出宁夏高师音乐教育男女比例已经严重失衡。这种失衡现象必然会影响到将来的宁夏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改革。

三、对策及建议。

(一)设立专门机构与人员协调好宁夏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不同步现象。

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对宁夏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不同步现象进行调查研究,认真把脉,查找问题的症结所在。设立专门机构与人员对宁夏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不协调的地方进行会商,拿出方案。切实解决宁夏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各自为政的现象,使得宁夏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真正成为一盘棋。

(二)加强宁夏高师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高师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这是推进宁夏高师音乐课程改革的关键。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加大学术交流力度。宁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注重学术交流,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派出教师到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知名院校学习、进修,积极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学术会议、大师班和各种专业竞赛、艺术展演观摩活动。同时还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大师来我系讲学、交流、演出。先后聘请了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黄晓和先生,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雷达教授,西安音乐学院陈大明教授、上海音乐学院赵勇教授等区内外知名人士来我系讲学。音乐教师直接影响着宁夏高师音乐课程改革是否成功。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与音乐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态度与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很密切的关系。

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切实转变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在学习过程中,特别要把握好它的精髓。认真领会贯穿在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切实转变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这是音乐教师用好课程标准的重要的前提条件。在新教材实施中,我们应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坚持不懈地贯彻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狠抓音乐教学改革,促使音乐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在教学中教师应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提高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营造和维持学生音乐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四)加大招生宣传力度。

尽可能的多招收一些男生进入高等师范院校学习音乐,逐步改变宁夏高师音乐教育男女比例失衡的现象。目前情况下,音乐系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将来会影响到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应在全社会加强舆论宣传引导,让广大学生家长及男学生认识到学习音乐将来做一名音乐教师是光荣的。在招生时也可以对有意向学习音乐的男生进行适当的倾斜等。总之,宁夏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有成绩,也有问题。对宁夏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探索有效的解决措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教代会主持词范文(22篇)

    亲爱的各位,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持人,非常荣幸能在这个重要的场合为大家服务。以上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一些优秀的开场白范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

    专业公司帮扶心得(通用17篇)

    公司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接下来是一些公司在财务管理和资本运作方面的经验分享。唯有爱的雨露才能催开最美的花朵;唯有爱的交流,才能搭

    优质言语的心得体会总结大全(18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自己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潜力和不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这些范文涉及到学习、工作、生活等多个方面,内容

    优质岗位调查心得体会(模板21篇)

    通过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或工作方法。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获得一些灵感和

    优秀高校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方案(通用15篇)

    通过整改方案,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整改,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掌握了一些整改方案的基本要点后,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属于自己的方案了。1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方案

    2023年校长双减工作汇报(模板24篇)

    工作汇报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对策解决。请看下面是小编为您选取的一些工作汇报范文,希望能够对您的工作有所启发。为进一步做好“双减”工作,落实“五育

    优质骑鹅旅行记的心得体会(模板17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汲取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下面是一些深入浅出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最热政府项目心得体会范文(15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做事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些范文或许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心得体会的价值和意义。政府是一个庞大的

    热门数学简单教学活动心得体会(汇总16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积累,通过整理和总结,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经验转化为宝贵的财富。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启示。数学是孩子们学习中的重要学

    最优协议退伙和通知退伙(案例14篇)

    在现代社会,通知总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比如学校、公司、政府等。以下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一些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启示。兹为就双方于_____年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