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办学条件汇报(热门14篇)

时间:2023-11-22 作者:雁落霞学校办学条件汇报(热门14篇)

在学校里,学生们不仅学习知识,还培养了很多实用的技能。看看下面的学校生活的经验分享,或许能给你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一些帮助。

学校办学条件汇报(热门14篇)篇一

石鼓区现辖6个街道和2个乡。角山乡、松木乡共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xx所,在职教师260人,在校学生3374。其中乡中学2所,在职教师95人,在校学生883人;乡村小学13所,在职教师158人,在校学生2422人;乡村教学点1个,在职教师7人,在校学生69人。

根据湘政教督通〔20xx〕17号文件,我局在乡村义务教育学校自查的基础上,仔细核实了学校危房、课桌椅、学生床位等xx项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数据,现将核查的情况、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意见汇报如下:

八项全部达标指标:我区凭借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稳步推进城乡学校一体化建设,积极改造乡村薄弱学校,乡村中小学硬件设施大力改善。2011年我区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全区学校实现班班通。2012年全区城乡学校所有教室安装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和推拉式黑板,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信息化教学。每年按规定拨付公用经费、安排教师培训专项经费,近三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82名教师,定向培养农村免费师范生xx名,组织教师全员培训和参加国家省市学科培训,培育师生共同成长,树立全面育人的现代教育观。现全区学校全面消除d级危房、都有课桌椅学生率100%、现有寄宿学生有床位率100%、满足食堂面积学校率100%、满足师生厕所蹲位率100%、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学校率100%、公用经费拨付率100%、国家规定课程开齐率100%。

三项因地域原因不作要求指标:有必须取暖条件学校率、有规定营养午餐学校率、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享受生活补助率。我区地处湘南,虽然没有取暖、营养午餐和乡村教师生活补贴这三项国家、省、市经费安排,但我区尽力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师生教育环境。区财政为两个乡的中小学教师设立了每月200元的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分别在角山和松木两个乡中心位置的角山中学和松木灵官庙小学建有教师周转房,解决偏远学校教师的食宿问题。两个乡的小学都设有食堂,解决师生的中餐。

三项不完全达标需整改指标:

1、有安全饮用水学校率问题。角山乡中学、三星小学饮用水安全符合标准,明德小学、旭东小学、杨岭小学、前进小学、莲花小学、云山小学都使用地下井水。松木乡共8所学校,只有松梅小学饮用自来水,其它7所学校都饮用地下深井水。

2、教室寝室门窗完好学校率问题。松木乡中小学校门窗完好率达100%。角山中学教室寝室门窗完好率为80%(学生寝室门窗陈旧、老化),角山乡小学的学校门窗完好率达95%(前进小学门窗完好率60%)。

3、上下学有突出安全隐患点问题。角山乡学生上下学有突出安全隐患点1个:前进小学学生必经之途有一座桥没有护栏,存在安全隐患,另外有些学校学生上下学途经水溏、临近公路等。

1、家校联手提供学生安全饮用水。根据国家安全饮用水文件精神,直饮地下井水需每年检测一次,而且水质不达标的还不能饮用。每检测一次需要检测费5000元左右,对于小规模的乡村小学,每年筹集这笔资金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饮用地下井水的学校大多未每年做过检测。我们将要求学校倡导学生每天自带饮用水上学,学校食堂烧开水供师生不备之需。

2、角山中学和前进小学门窗在暑假全部加固维修改造到位。同时今年准备办理前进小学全部拆除重建的手续,2015年开始重建,20xx年建成。

3、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采用多种措施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一是倡导能乘公交车上学的学生乘车,无需搭车上下学的学生由路队长负责本组成员监督结伴回家;二是放学让家长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接送孩子,危险地段如前进小学必经之桥,安排家长或者教师轮岗值班。前进小学学生上下学所需经过的桥,改造已纳入市长丰大道延伸线规划,今年已开始建设。三是在公路危险地段设置交通标志,提醒司机注意避让学生。

4、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三方面办学条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我区教育发展实情,在确保十四项基本办学条件的基础上,我区将加强农村学校功能室建设、教师周转房建设和改造农村学校旱厕,优化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加强农村学校功能室建设。我区农村小学大多建于上世纪90年代,基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学校办学条件,除了教室,就只建有两三间必要的教师办公室,没有考虑教学辅助用房,现学校教学用房都比较紧张,我们将加大投入,扩建教育教学功能用房。

二是加快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为稳住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改善农村学校教师生活环境,我们将进一步在两乡学校建设教师周转房,20xx年完成角山中心校教师周转房建设,并启动松木中心校教师周转房建设。

三是完成农村学校旱厕改造。近年我区加大了农村学校旱厕的改造力度,由于本级财政财力有限,还有四所学校是旱厕,今年暑假期间我们将全部改造到位。

学校办学条件汇报(热门14篇)篇二

石鼓区现辖6个街道和2个乡。角山乡、松木乡共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16所,在职教师260人,在校学生3374。其中乡中学2所,在职教师95人,在校学生883人;乡村小学13所,在职教师158人,在校学生2422人;乡村教学点1个,在职教师7人,在校学生69人。

根据湘政教督通〔20xx〕17号文件,我局在乡村义务教育学校自查的基础上,仔细核实了学校危房、课桌椅、学生床位等14项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数据,现将核查的情况、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意见汇报如下:

八项全部达标指标:我区凭借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稳步推进城乡学校一体化建设,积极改造乡村薄弱学校,乡村中小学硬件设施大力改善。20xx年我区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全区学校实现班班通。20xx年全区城乡学校所有教室安装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和推拉式黑板,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信息化教学。每年按规定拨付公用经费、安排教师培训专项经费,近三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82名教师,定向培养农村免费师范生14名,组织教师全员培训和参加国家省市学科培训,培育师生共同成长,树立全面育人的现代教育观。现全区学校全面消除d级危房、都有课桌椅学生率100%、现有寄宿学生有床位率100%、满足食堂面积学校率100%、满足师生厕所蹲位率100%、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学校率100%、公用经费拨付率100%、国家规定课程开齐率100%。

三项因地域原因不作要求指标:有必须取暖条件学校率、有规定营养午餐学校率、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享受生活补助率。我区地处湘南,虽然没有取暖、营养午餐和乡村教师生活补贴这三项国家、省、市经费安排,但我区尽力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师生教育环境。区财政为两个乡的中小学教师设立了每月200元的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分别在角山和松木两个乡中心位置的角山中学和松木灵官庙小学建有教师周转房,解决偏远学校教师的食宿问题。两个乡的小学都设有食堂,解决师生的中餐。

1、有安全饮用水学校率问题。角山乡中学、三星小学饮用水安全符合标准,明德小学、旭东小学、杨岭小学、前进小学、莲花小学、云山小学都使用地下井水。松木乡共8所学校,只有松梅小学饮用自来水,其它7所学校都饮用地下深井水。

2、教室寝室门窗完好学校率问题。松木乡中小学校门窗完好率达100%。角山中学教室寝室门窗完好率为80%(学生寝室门窗陈旧、老化),角山乡小学的学校门窗完好率达95%(前进小学门窗完好率60%)。

3、上下学有突出安全隐患点问题。角山乡学生上下学有突出安全隐患点1个:前进小学学生必经之途有一座桥没有护栏,存在安全隐患,另外有些学校学生上下学途经水溏、临近公路等。

1、家校联手提供学生安全饮用水。根据国家安全饮用水文件精神,直饮地下井水需每年检测一次,而且水质不达标的还不能饮用。每检测一次需要检测费5000元左右,对于小规模的乡村小学,每年筹集这笔资金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饮用地下井水的学校大多未每年做过检测。我们将要求学校倡导学生每天自带饮用水上学,学校食堂烧开水供师生不备之需。

2、角山中学和前进小学门窗在暑假全部加固维修改造到位。同时今年准备办理前进小学全部拆除重建的手续,20xx年开始重建,20xx年建成。

3、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采用多种措施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一是倡导能乘公交车上学的学生乘车,无需搭车上下学的学生由路队长负责本组成员监督结伴回家;二是放学让家长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接送孩子,危险地段如前进小学必经之桥,安排家长或者教师轮岗值班。前进小学学生上下学所需经过的桥,改造已纳入市长丰大道延伸线规划,今年已开始建设。三是在公路危险地段设置交通标志,提醒司机注意避让学生。

4、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三方面办学条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我区教育发展实情,在确保十四项基本办学条件的基础上,我区将加强农村学校功能室建设、教师周转房建设和改造农村学校旱厕,优化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加强农村学校功能室建设。我区农村小学大多建于上世纪90年代,基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学校办学条件,除了教室,就只建有两三间必要的教师办公室,没有考虑教学辅助用房,现学校教学用房都比较紧张,我们将加大投入,扩建教育教学功能用房。

二是加快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为稳住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改善农村学校教师生活环境,我们将进一步在两乡学校建设教师周转房,20xx年完成角山中心校教师周转房建设,并启动松木中心校教师周转房建设。

三是完成农村学校旱厕改造。近年我区加大了农村学校旱厕的改造力度,由于本级财政财力有限,还有四所学校是旱厕,今年暑假期间我们将全部改造到位。

学校办学条件汇报(热门14篇)篇三

为了认真落实《七里河区“五园”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的水平,把创建“健康校园”作为构建和谐教育的综合目标,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使学校教育达到“健康校园”建设标准,把我校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健康校园”。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做到了健康教育经常化,健康活动系列化,健康文化特色化。现将创建“健康校园”工作汇报如下:

1.制定了健康校园创建计划,落实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我们制定了《建兰路小学创建“健康校园”工作计划》和《建兰路小学“健康教育月”活动推进计划》,提出了创建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具体措施,四月份开展了“健康教育月”系列活动,使教师明确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纲的教学目标,并通过健康教育课和开展“健康教育月”系列活动,全面落实小学生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筹措资金建设心理健康咨询室配备相关器材,开展咨询服务,并在去年建成了“无烟”学校。

2.开展了健康问卷调查,摸清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我们先后发放了《建兰路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一)》、《建兰路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二)》和《“家长,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三)》等三份调查共计1600多张问卷,基本摸清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

3.进行了健康知识答题活动,比较地系统学习了健康知识。我们先后对一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小学生健康知识试题”

(一)答题活动,并针对学年段的不同要求,分低、高年级进行了“小学生健康知识试题”

(二)的答题活动,三至六年级学生开展了健康知识作文比赛。学生参与率达到100%,使学生们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健康知识。

4.制定了师生健康计划,倡导开展健康文明生活。我们要求师生制定“建兰路小学教师个人身心健康计划”和“建兰路小学学生个人身心健康计划”,认识健康的意义和重要性,根据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提出具体的个人健康计划,倡导开展健康文明生活。

5.举办了健康教育培训,对教师进行了心理辅导和调适。组织校领导和教师参加教育局心理健康培训,三位校领导分别为全校教师举办了《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讲人:刘福)、《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主讲人:侯斌)、《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成因及对策》(主讲人:张有豹)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教师进行了心理辅导和调适。

6.开展了心理健康课题研究,对学生心理健康案例进行研究。我们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研究,基本摸清了建兰路小学各班学生身心健康的基本状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建兰路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研究,对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成因及对策进行了的探讨,初步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资料和相关数据。

7.进行了学生心理健康测试,掌握了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我们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综合测试”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项测试”,取得了大量的有价值的数据资料和信息,基本掌握了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

8.开展了心理健康测量评定,进行了学生心理咨询个案访谈。我们先后对全校752名小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综合测量”和“心理健康评定”,通过测量和评定后,对存在有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和智力障碍的42名学生,逐个进行了积极地心理疏导,心理咨询教师对每个学生逐人进行了心理咨询访谈,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障碍问题。

9.选编了健康歌谣和名言,采用艺术演出的形式进行教育。我们将健康教育知识编写成歌谣,利用“诗意化”教育艺术汇演的形式,编排成节目让学生参加演出,这种教育形式喜闻乐见,使学生们受益匪浅。还选编了部分“健康教育名言”让师生学习感悟,使他们懂得了人应该健康成长,快乐生活。

10.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故事教学,编写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为了让全校师生更好地参与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我们一方面选编了《心理健康教育故事48例》进入课堂,很受学生喜欢。同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编写了校本教材《健康教育指导手册》,组织全校师生学习,收到了明显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创建“健康校园”我们做到“健康教育经常化,健康活动系列化,师生身心健康化,健康文化特色化,硬件保障标准化”,学校20xx年3月被区委、区政府授予“无烟学校”,现已基本达到“健康校园”的创建标准,恳请七里河区教育局“健康校园”领导小组检查复验。

学校办学条件汇报(热门14篇)篇四

成立自查工作领导小组: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首先认真学习信阳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合格学校评估工作的实施意见,参照信阳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合格校评估标准,认真的自查,逐一对照,定量打分,比对标准与学校实际,就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我校布局合理,实行封闭式管理,铁质校门、校牌,升旗设施齐全,但生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均达不到要求,厕所蹲位少,操场面积小,没有200米以上环形跑道,无音乐教室、科学教室美术教室等。

我校实验室教学仪器不足,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达二类标准,体音美器材增添部分极少。原有的部分器材、信息教育技术的装备基本上能达到要求。但生均教学光盘低于2碟,还达不到要求。图书室面积较小,藏书总量不足,种类偏少,但我们在积极利用,尽可能发挥这些设备和资源的优势与作用,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我校暂无学生食堂和宿舍,现已在筹建之中,预计20xx年有可能投入使用。

我校教师合格率达100%。,高学历人数达70%,教师爱岗敬业,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体音美教师缺少。

学校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教育与改革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河南省素质教育管理规定》等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制定了学校发展近期目标: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严格按照教育局教研室有关精神设置排课,上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严格执行作息时间,严肃工作纪律,做到了办学方向明确,教育思想端正,使学校各项工作有序高效的进行。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我校依法治校,全面落实校长负责制,推行校务公开制度,使学校事务在公开与监督的前提下运行,凡学校重要事项,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和全校教职工通报,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特别是广大学生、家长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实行公开制度,即公开办事的对象与范围;公开办事的条件与政策;公开办事的程序与过程;公开办事的'结果与成效。其目的是不断完善学校内部制约机制和外部民主监督,以增强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校解决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的透明度,规范学校领导干部的自身行为,加强领导班子廉政建设,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制定了《xx中心校本部校务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实施梯次管理,制定教师考核及奖惩制度,严格落实。我校校务管理规范有序,措施到位,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健全党组织,学校共有党员11人,基本上是学校的核心力量和教学骨干。教职工代表大会组织有序,充分发挥监督和建言献策的积极作用。

上级划拨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教师进修培训经费得到有效落实。

通过自查,我校在办合格学校的硬件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校会结合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办出我校特色。

学校办学条件汇报(热门14篇)篇五

教学。

基本需要指示精神、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督导的通知》文件要求以及《襄州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督导的通知》文件要求,根据五台县委县政府关于确保我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会议精神,我校成立了以校长王毅为组长,司光忠、马海俊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首先认真学习了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督导的通知》《襄州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督导的通知》,参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合格校评估标准,进行了认真的自查,逐一对照,比对标准与学校实际,现就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小学在校生715人,教职工63人,寄宿生601人。

二、自查情况。

1、d级危房情况:没有d级危房。

2、学生课桌椅配备情况:我校有715套课桌椅,每个学生都有课桌椅,只是部课分桌椅较旧。

3、寄宿学生床位情况:我校现有床位218套,能满足寄宿生床位需求。

4、饮用水安全情况:我校饮用水安全符合标准。

5、食堂满足师生就餐要求情况:食堂面积850平方米,人均1.4平方米,满足师生就餐要求。

6、厕所满足师生需要情况:按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要求,我校厕所有36蹲位基本满足师生需要。

7、教室和寝室门窗完好情况:大部分门窗基本完好。

8、学生上下学突出安全隐患情况:学校没有对学生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隐患点。

9、寄宿制学校为学生提供营养餐情况:我校能按照上级要求,学校能按规定使用,全额用于寄宿生营养改善,没有挪作他用。

10、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备情况:学校配备了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

11、按规定拨足公用经费情况:区财政、教育部门按规定全额拨足学生公用经费。

12、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情况:学校按规定开足开全国家规定课程。但由于教师年龄结构极不均衡,教师年龄老化,未能配齐各门类学科教师,好多课程都是一个教师承担,难于上好各门类课程。老年教师大多体弱多病,教学思想老化,方法陈旧,知识能力胜任不了甚至承担不了现在的工作,更何况担当课程改革之重任。

三、

今后的工作思路或改进措施。

1、进一步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

2、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优化师资队伍和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积极创建和谐校园、书香校园,使学生享受高质优效的教育,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自查,我校在办合格学校的硬件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校会结合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办出我校特色。

二o一六年十一月十九日。

学校办学条件汇报(热门14篇)篇六

我校目前现有学生642人,班级12个,平均每班53.5人,学校现有教职工56人,现有的专任教师基本能满足开齐开足规定课程教育教学需要,长期以来,我校强化以校本培训为主的教师培训工作,通过教学研讨、主题沙龙、课堂诊断、基本功竞赛、专家讲座等形式不断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高,一大批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已有8名教师成为县级及县级以上骨干教师称号。

学校现占地面积19980㎡、建筑面积4183㎡,生均占地面积达32.1㎡,生均建筑面积达19.3㎡,生均体育场地面积10.75㎡;教学用房及功能用房、生活用房、运动场基本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学校重视安全管理工作,设有专职保安1人,另外安排了5位教师轮流协助门卫工作,每天安排值日领导2人,做好常规安全管理工作;学校设有视频监控装置等防护设施;各项安全工作应急预案齐全。

身心的同时,各项精彩纷呈的活动更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科学整合、巧妙搭配,开展得有声有色。读书,诗意了学生的人生,诗意了每一位教师的情怀。享受阅读,已经成为先锋小学的精神引领,渗透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成为弥漫在校园内的一种诱人的气息。它散落在每一个阳光灿烂的角落,浸润了每一棵生机勃勃的草木,充实了每一颗幸福洋溢的心灵。《通州大众》《中国语言文字报》分别对我校的“享受阅读”进行了专题报道,并被评为全国语文教改示范校,江苏省红十字工作模范学校,南通市文明单位,通州区首批特色学校、第五届模范学校,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随后我们又借助南通市“十二五”立项课题研究,由“享受阅读”向更深更广领域的“互惠阅读”推进,促进书香校园建设。学校相关经验和做法多次在区有关会议上介绍,获得与会领导及代表的好评,书香校园建设已成为先锋小学一张靓丽的名片。

对照标准在迎接国家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专家组验收工作上还存在一定不足。先锋小学原有校舍严重不足,今年学校又再次扩班,学生数增加了200多人,建筑面积、占地面积离标准差距进一步扩大;由于没有校舍,一些设施设备只能束之高阁,清点、整理也无从着手进行。

热的施工现场以及初步的建筑雏形;与教育相关部门沟通联系,设计好先锋小学设施设备配备方案,在验收之时,能让领导专家看到新的先锋小学一流的设施设备规划;进一步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清理校门前的流动摊贩,整理校门前车辆停放区,解决上下学高峰车辆拥堵问题,消除安全隐患。

2013年10月10日。

学校办学条件汇报(热门14篇)篇七

人勤春早,我校2013年春季开学工作因提前做好准备,使开学的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新学期一开学就能走上正轨,现就开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1)开学时间及师生到校情况:2013年2月17日九年级学生到校报到注册,2月18日正式上课;2月25日七、八年级学生报到注册,2月26日对七、八年级学生进行校纪校规和安全教育,2月7日上午举行开学典礼。开学期间学校教师全部按时到校,学生有634人到校,其中七年级有205人,八年级有220人,九年级有209人。尚有4人未到校,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已多次到家作动员工作,学校已将辍学生情况上报朝阳镇人民政府。转入转出学生手续齐备。

(2)“三表一历”上墙情况:课程表、作息时间表于2月27日上墙,课外活动安排表2月28日上墙,学校行事历于3月4日上墙。

(3)2月17日课本到校,没有购买非法教辅资料现象。

(4)学校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设有地方课。

(6)校容校貌良好,校园卫生、整洁、优美,成为樟江河岸上的一个亮点。

走进学生家中宣传、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给学生家长一封信、与学生家长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等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8)学校把“三生四爱五心五好”活动常态化,以开展“我的节日”活动为载体,贯穿在学校德育教育的始终,制定和完善了活动方案,继续“知恩于心、感恩于行”的德育活动课题研究。3月4日启动了学雷锋月活动,3月5日组织全校师生到朝阳街上义务清扫街道,3月8日号召学生给母亲一个小礼物,如一本工整的作业本、有感情地朗读一段话,说一句感激的话等。上学期开学初,我校要求教师每天做到“三个一”即“每天找一个学谈话,每天给学生一个微笑,每天给学生一句鼓励的话”,为贯彻实行县教育局的“我把学生当家人,学生把我当亲人”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开学初对此项活动进行了总结,完善和细化了各种制度。根据我校留守儿童较多的特点,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成立留守儿童帮教长效机制,使留守儿童能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9)我校学生每周一个口号,作为学生一周的目标,以此规范学生的行为。实行分层管理制:管理层周一出台周行事历,周五召开行政例会,年级组周二、三、四分别召开七、八、九年级学习讨论会。把每周的工作细化到每一天,并在周五的行政例会上总结当周的工作完成情况和安排下周的工作,做到日清周结。

(10)寒假期我校就投入了陆仟多元对校园绿化进行了补充和更换,增加种植5株直径10公分的桃花树,给斜坡的草地种植红花柜木进行装饰、点缀,还栽种了杨梅树等,便校园绿化逐步达到园林式的标准。

本学期在总结上年度教学、教研、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课改实施方案、课堂评价制度、教学奖励制度、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推门听课制度、年级组学习制度等。假期就已经安排好教师备课和撰写导学案,本学期一开学就实行了以学生自学为主的导学案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同时结合利用班班通,制作多媒体课件上课,效果较好。3月4日前各学科带头人组织本科教师编写出了学科课程说明。校徽、校歌、校训、学校办学理念齐全,有教师誓词、学生誓词,学生在周一的升旗式上和周五的主题班会上进行集体宣誓。

进行了清查。3月1日各班召开了交通安全主题班会;星期五和星期天下午所有的学校领导和值班教师都要到校门口值班,对学生往返乘坐车辆进行监督,严禁学生坐有安全隐患和证照不齐全的车辆和超载车,由门卫值班人员登记运送学生的车辆的情况,建立学生上下学交通情况工作档案、台账;3月4日姚必稳校长在升旗式时就霍健康厅长提出的安全工作重防“六灾”作了专题讲话;3月8日下午举行全校性的安全知识讲座,姚必稳校长重申了安全工作中“六灾”的预防。学校开设有健康课程,编写了《朝阳中学学生礼仪.法律.禁毒.安全读本》等地方教材,开展心理健康疏导教育。

学校能按县局的要求按时完成学生信息的收集,学籍的填报、上传工作,学生学籍信息管理中的问题学籍学生已全部处理,学生相片已全部上传。有各年度完整纸质的学籍登记表,有转入、转出、休学、复学、死亡的学生花名册,并在学籍登记表上登记,有完整的学生花名册。建立农村留守儿童花名册和信息库。

能根据荔教督发[2013]3号关于转发《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控辍保学”工作宣传标语三十条的通知》和关于印发《荔波县教育局“控辍保学宣传月”活动方案》的通知与及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省教育厅关于“九+三”即“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加三年免费中职教育”宣传工作文件精神,采取悬挂宣传标语、办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利用家访向群众宣讲等形式进行宣传。

(1)学校建有支部党员活动室,党员活动室配有能满足全体党员学习、会议需要的桌、椅、橱柜等必要设施;配置有性能良好的电教设备;配备有党员学习的有关书籍如十八大学习的书籍,订有《党课》、《党史博览》、《半月谈》、《当代贵州》等刊物和《人民日报》、《贵州日报》等党报;党支部有新党员的培养和发展目标和规划。

(2)规范办学行为,依法治校,严格实行收费标准,除了代收15元的本子费外不再收取其它费用;能按时足额发放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金及营养餐,严格操作程序,资料收集整理规范;没有强制性要求学生购买教辅材料的现象;严格实行省86号文件,没有违规补课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1)十四条制度健全。

(2)有营养改善计划信息公示栏。

(3)从业人员有统一的工作衣帽并在工作时间穿戴。

(4)建立了食堂(伙食)管理委员会。

(5)学校食堂早在2012年春季学期起全部回收,自办自管,实行零利润经营。

(6)有饮食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等齐全。

(7)有营养餐台帐和食堂台帐,食堂财务列入学校基本户。

(8)有独立的留样箱和留样记录。

(9)分有生熟菜加工间,生菜、熟菜分开储藏。

(10)按贵州模式实施营养餐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创造了朝中“三菜一汤”的营养餐模式,让学生既吃得好,又达到营养均衡,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远程教育设备运行正常,远程教育资料收集齐全,管理员设备操作应用能力熟练掌握;学校安装了监控设备,有11个摄像头,都能正常运行;学校开通了互联网,接入10mb光纤;按规定开设信息技术课,并有专业的老师授课;建有学校网站,有专人负责维护和更新;由办公室主任韦启卓负责公文签收,能及时签收各种公文并及时处理。

(1)教育通讯员能及时将学校信息上报到荔波教育网或向外界有关媒体宣传。

(2)继续教育资料员能在每月25日前向荔波县教育系统继续教育专用邮箱上报《荔波县干部教育培训学习学时登记表》、《荔波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情况统计表》,并将纸质材料上交到教师培训中心。

(3)启动了贵州省教育厅“十二五”继续教育学习计划,并认真填写、上报学时登记证。

(4)结合教育局对外宣传奖励办法,学校制定2013年教育宣传激励机制。

(5)学校师生能积极向《荔波教育报》投稿。

(6)能及时上报“千校万师”、“国培计划”参训教师名单,并按时完成相关培训,参训教师都达到合格以上等次。

学校建有固定资产账,新添置的图书和仪器设备等已登记入账;学生受助款发放符合规定,都发放到学生手中;寒假期间对男女生宿舍的安全进行了改造,建成了一楼的安全防护网,维修了老厕所右侧的围墙,对校园的道路、花坛也进行了维护,共投入经费近两万元。

(1)学校经费紧张,导学案印刷费、纸张费等费用高,食堂回收的。

十四万元和老教学楼维修的四万元至今仍欠债,无力偿还,期待县局帮助解决。

(2)教学楼内无卫生间,教师、学生上课期间入厕不方便。

(3)周末接送学生车辆学校虽已尽力监管,但因不是执法部门,力。

度显得苍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4)语文、数学教师积极响应县局交流要求,帮助兄弟学校,导致。

我校教师少,不能满足学校要求。

荔波县朝阳中学。

20××年4月22日。

为保证我乡秋季开学工作顺利进行,中心学校在8月28日召开了全体教职工参加的新学年工作动员大会,对开学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和周密部署。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开展2013年秋季开学工作检查的方案》,我们于9月2日至4日对各学校进行检查,现将我乡开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1、师生到校到岗情况。

陈店乡有1所初中,3所完小,2所教学点和一所中心幼儿园。初中应到857人,实到学生873人,(转入19人,转出3人),入学率100%。小学应到学生1596,实到学生学生1603人(转入19人,转出12人),入学率为100℅。控辍保学措施得力,落实到位。幼儿园在园学生435人(含学前班233人),全乡教师205人,除17名借调人员外,全部到岗。8月29、30日,由中心学校组织,对新上岗教师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岗前培训。

2、教学落实情况。

由于全乡各学校开学准备工作做得充分,9月1日各校就开始上全日制课程,教师到岗齐,学生到校齐,学生课本发放及时,教师学科计划已由教导处审定。到9月5日时,教师备课多的达10节,学生已做作业多的达5次。《教师教学工作手册》使用规范,各类表册填写完整。教室“四表”上墙(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清洁值日表,干部值日表),学校按部颁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按省教育厅规定的作息时间按时作息。

3、各类计划资料完成情况。

通过暑期教师集训学习和中心学校的开学动员报告会,广大教职员工提高了认识,各校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理清了工作思路,结合各校的校情,在8月31日前都制定了新学年工作计划,学校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比、访”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等制定规范合理,指导性强。同时,各学校都已形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档案资料的整理目录,都在依据目录进行相关资料的整理。

4、校园环境及卫生。

新学期,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陈店初中学、陈店中心小学利用暑假时间,整修学校操场,硬化学校路面,刷新文化长廊,打造环境育人氛围。连棚小学、伍店小学教师,牺牲暑假休息时间,不计报酬,主动整理校园杂草,打理校园花坛,清扫整理教室。刘兴小学暑假期间对学校操场和主要通道进行全面改造、硬化,同兴小学彻底清除校园垃圾,中心幼儿园经过一个暑假的工期,将整个校园作了全面维修和改造,并对每面墙都进行艺术装饰,整个园区清新靓丽,富有儿童生活特色。同时,各学校(幼儿园)对教室、寝室、厨房、超市、厕所等场地,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和整治。

各学校开学第一天都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基本落实了假前的“九个一”,召开了暑期安全教育会,上了一堂暑期安全教育课;出了一期暑期安全教育专栏;在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中进行了暑期安全注意事项;举行一次个人安全承诺的签名活动。9月1日,让学生观看了开学第一课。

期安全检查的隐患处进行整改。陈店中心小学利用暑假,对旧教学顶进行了防漏处理,陈店中学利用暑假,更换了学校老化照明线路,刘兴小学、伍店小学对屋面进行了整体检修。目前,各学校对存在的安全隐患作了有效的处理措施。。

经中心学校组织的开学检查,全乡所有中小学无一例滥收费或搭车收费行为,各校严格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在学校醒目位置悬挂公示牌。

新的一学期已经开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将强化管理手段,努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和新课程改革,争创群众满意的学校,为陈店教育的美好明天做出新的贡献。

学校办学条件汇报(热门14篇)篇八

按照县政府《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县教育局《永嘉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工作方案》文件精神,瓯北二小与东岸小学结成结对帮扶对子。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结对互助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校间均衡、和谐发展,本着共享资源,共同提高的双赢局面,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们结对帮扶共同体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年初计划中的各项任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一年来此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严密部署。

强校带弱校结对帮扶是统筹教育协调发展、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解决薄弱学校师资力量薄弱问题的重大举措,这对于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学校领导十分重视结对帮扶工作,并把它作为向高质量学校学习的极好机会,使得此项活动自始至终始有序开展。

二、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给我校教育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动。

在学校工作会议上,校长多次向老师们阐述结对帮扶工作的意义。因此,在受帮扶过程中,我们虚心学习,真诚面对,以心换心,以情促行。在工作中具体做到主动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提高我校办学效率。

1、领导互访,更新办学理念。每学期开学初,两校领导共同交流学校的发展规划与新学期的工作计划,就学校教育管理、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等进行深入的探讨。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共商学校发展大计,确定工作重点,相互协调,制定帮扶实施方案,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2、教师互访,取长补短。自开展活动以来我校曾先后多次派教师到对方参观学习,对方也经常派优秀教师到我校指导实际教学,通过开展教研活动,专题讲座共同切磋教学技艺,提高了我校课堂教学效果。

3、教学展示,提高能力。从20xx年3月开始,在我校校长和瓯北二小学领导的关注下,一共为我们送来了13节示范课,我们也去瓯北二小上了13节汇报课,并且结对的教师进行了12节的磨课和集体备课活动,以及多次在教学上的专业指导。简明新奇的课堂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我们的教师受益匪浅。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4、专题讲座,提高理念。每学期瓯北二小的领导为我校开展2次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经验学习,并为我校师生开展了2次专题讲座。每学期我校都派一名中层干部去瓯北二小参加为期一周的参与式管理学习。

5、网络交流,友谊永存。通过一年来的相互了解,使得我们两校之间、教师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并通过网络平台相互交流教学信息、教学方法、解疑释难,使得我校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师心理等方面得到了丰富和提高。

6、学生互动,加强交流。一年来,两校互派学生参观对方学校,组织多次活动,如:六一游园活动,邮戳绘画等,使两校学生不仅增强了友谊,也开阔了我校学生的眼界。

三、加强学习,不断进步。

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非常好的举措。通过结对帮扶,对我们受助学校而言,收效颇丰,领导有了新的办学理念,更加明确了办学目标,不仅提高了办学品位,而且提升了我校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为我校的进一步发展赢得了更广阔的空间。在结对帮扶工作中,瓯北二小学的领导和老师们的付出令我校全体师生深受感动,并表示诚挚的感谢。而我们收获的更是爱心,是知识,是经验,是团结,是友谊,是理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借助帮扶活动的东风,积极、虚心地向瓯北二小学习,把他们的先进办学理念与我校实际结合起来,为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做出贡献。

学校办学条件汇报(热门14篇)篇九

根据区人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施方案的安排,我们于4月中旬就全区农村义务阶段学校布局调整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走访了区教育局、团林铺镇教育办公室、团林中学、红星中学、何场中学、普庵寺小学、蒋集小学,并召开了部分学校负责人的座谈会。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教育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我区教育发展仍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就农村义务教育而言,学校分布不够合理,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已无法满足广大农民对享受优质、公平教育的需求,无法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创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战略决策和发展目标,切实推进我区作为全省第一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试验区的试点工作,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急需对全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进行合理的调整。

一、全区农村中小学分布及基本情况。

(一)学校分布。

目前,全区共有农村中小学21所,其中团林铺镇初中3所,小学7所;麻城镇初中1所,小学4所;掇刀石街道小学5所;白庙街道小学1所。

(二)学校现状。

1、生源情况见附件。

2、硬件设施。

全区农村中小学校园总面积415323㎡,校舍总面积90590㎡。各学校房屋大多数属砖混结构,还有极少数砖木结构,但抗震设防不达标。各校教室均基本满足教学所需,但功能室普遍奇缺,主要是美术室、劳技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理化生实验室等。部分学校缺少学生食堂和学生宿舍,相当一部分学校没有硬化的学生运动场地。全区农村中小学教学装备水平均不达标,部分村小根本没有相关装备。

3、师资队伍。

全区21所农村中小学共有在编在岗教师597人,退休教师169人。597名在编在岗教师中,从性别情况看,男教师378人,女教师219人。从学历层次来看,本科244人,专科257人,中专52人,高中及以下学历44人。从职称情况来看,中学高级22人,中级361人,初级214人。从年龄结构来看,30岁以下32人,30-39岁282人,40-49岁175人,50岁以上108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

一是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全区14所农村小学(不含中心小学)226名在编在岗教师中,30岁以下的27人、占12%,31—40岁有41人、占18%,41—50岁有81人、占36%,50岁以上的有77人、占34%。数据显示,年龄在40岁以上的教职工所占比例近70%,特别是何场小学、普庵寺小学、雷集小学、谭店小学、斗立小学等学校,50岁以上的教师所占比例超过一半。这些教师由于从教时间较长,有一定教学经验,但其拥有的知识面较窄,教学观念相对滞后,教学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再培训可塑性差。教师年龄老化、结构断层的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是专业教师缺口较大。一是小学英语教师紧缺。全区农村17所小学在编在岗教师中没有英语专业教师,全部由本校年轻教师经过短期培训后承担。二是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农村小学专职教师紧缺。全区14所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综合实践、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不符合当前学科教师配备要求,且教学质效不高。

2、硬件设施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校占地面积及校舍面积出现“薄”与“博”的矛盾。生源情况较好的学校占地面积和校舍面积不达标,如麻城小学、团林小学等,而生源情况较差的学校则是大量土地、校舍被闲置,如红星中学、普庵寺小学、蒋集小学、中山小学、雷集小学等。

二是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达标。全区有15所农村中小学没有硬化的运动场地,如红星中学、蒋集小学、何场小学、张场小学、普庵寺小学、黄岭小学、中山小学等,遇到雨雪天气,学生根本无法进行户外活动。

三是学校功能室普遍奇缺。主要是美术室、劳技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理科实验室、音乐教室等,部分村小根本没有功能室,如普庵寺小学、中山小学等,导致无法开设相关课程。

四是部分学校缺少学生生活用房。如红星中学没有达标的学生食堂,麻城中学、团林中学均缺学生宿舍。

五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部分辖区内学生外流。

1.要用科学规划好全区农村义务阶段学校。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和“城区以建为主、农村适当撤并”原则,以及有关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精神,结合掇刀区人口变动、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形势,对全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进行调整。要充分考虑团林铺西南片和麻城东南片农村小学的布局。

2.调整过程中要分步实施,稳步开展,并做好撤并学校的班子成员和师生的政治思想工作,确保教育大局的稳定,同时按相关规定妥善处理好撤并学校的资产。

3.加大对农村中心学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投入,稳定和补充农村学校师资,努力提高农村义务阶段学校的办学水平。

4.积极争取市人民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支持,力争在城区运动广场新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碧桂园住宅区新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学校办学条件汇报(热门14篇)篇十

石鼓区现辖6个街道和2个乡。角山乡、松木乡共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16所,在职教师260人,在校学生3374。其中乡中学2所,在职教师95人,在校学生883人;乡村小学13所,在职教师158人,在校学生2422人;乡村教学点1个,在职教师7人,在校学生69人。

根据湘政教督通〔〕17号文件,我局在乡村义务教育学校自查的基础上,仔细核实了学校危房、课桌椅、学生床位等14项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数据,现将核查的情况、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意见汇报如下:

八项全部达标指标:我区凭借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稳步推进城乡学校一体化建设,积极改造乡村薄弱学校,乡村中小学硬件设施大力改善。我区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全区学校实现班班通。全区城乡学校所有教室安装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和推拉式黑板,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信息化教学。每年按规定拨付公用经费、安排教师培训专项经费,近三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82名教师,定向培养农村免费师范生14名,组织教师全员培训和参加国家省市学科培训,培育师生共同成长,树立全面育人的现代教育观。现全区学校全面消除d级危房、都有课桌椅学生率100%、现有寄宿学生有床位率100%、满足食堂面积学校率100%、满足师生厕所蹲位率100%、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学校率100%、公用经费拨付率100%、国家规定课程开齐率100%。

三项因地域原因不作要求指标:有必须取暖条件学校率、有规定营养午餐学校率、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享受生活补助率。我区地处湘南,虽然没有取暖、营养午餐和乡村教师生活补贴这三项国家、省、市经费安排,但我区尽力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师生教育环境。区财政为两个乡的中小学教师设立了每月200元的'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分别在角山和松木两个乡中心位置的角山中学和松木灵官庙小学建有教师周转房,解决偏远学校教师的食宿问题。两个乡的小学都设有食堂,解决师生的中餐。

三项不完全达标需整改指标:

1、有安全饮用水学校率问题。角山乡中学、三星小学饮用水安全符合标准,明德小学、旭东小学、杨岭小学、前进小学、莲花小学、云山小学都使用地下井水。松木乡共8所学校,只有松梅小学饮用自来水,其它7所学校都饮用地下深井水。

2、教室寝室门窗完好学校率问题。松木乡中小学校门窗完好率达100%。角山中学教室寝室门窗完好率为80%(学生寝室门窗陈旧、老化),角山乡小学的学校门窗完好率达95%(前进小学门窗完好率60%)。

3、上下学有突出安全隐患点问题。角山乡学生上下学有突出安全隐患点1个:前进小学学生必经之途有一座桥没有护栏,存在安全隐患,另外有些学校学生上下学途经水溏、临近公路等。

二、整改意见。

1、家校联手提供学生安全饮用水。根据国家安全饮用水文件精神,直饮地下井水需每年检测一次,而且水质不达标的还不能饮用。每检测一次需要检测费5000元左右,对于小规模的乡村小学,每年筹集这笔资金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饮用地下井水的学校大多未每年做过检测。我们将要求学校倡导学生每天自带饮用水上学,学校食堂烧开水供师生不备之需。

2、角山中学和前进小学门窗在暑假全部加固维修改造到位。同时今年准备办理前进小学全部拆除重建的手续,开始重建,建成。

3、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采用多种措施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一是倡导能乘公交车上学的学生乘车,无需搭车上下学的学生由路队长负责本组成员监督结伴回家;二是放学让家长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接送孩子,危险地段如前进小学必经之桥,安排家长或者教师轮岗值班。前进小学学生上下学所需经过的桥,改造已纳入市长丰大道延伸线规划,今年已开始建设。三是在公路危险地段设置交通标志,提醒司机注意避让学生。

4、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三方面办学条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我区教育发展实情,在确保十四项基本办学条件的基础上,我区将加强农村学校功能室建设、教师周转房建设和改造农村学校旱厕,优化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加强农村学校功能室建设。我区农村小学大多建于上世纪90年代,基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学校办学条件,除了教室,就只建有两三间必要的教师办公室,没有考虑教学辅助用房,现学校教学用房都比较紧张,我们将加大投入,扩建教育教学功能用房。

二是加快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为稳住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改善农村学校教师生活环境,我们将进一步在两乡学校建设教师周转房,完成角山中心校教师周转房建设,并启动松木中心校教师周转房建设。

三是完成农村学校旱厕改造。近年我区加大了农村学校旱厕的改造力度,由于本级财政财力有限,还有四所学校是旱厕,今年暑假期间我们将全部改造到位。

石鼓区教育文化体育局。

201x年5月30日。

学校办学条件汇报(热门14篇)篇十一

20xx年4月1日至4月2日,根据教育局安排,对9所农村中小学实施营养餐的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在营养餐实施过程中,所有学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成立以学校领导及村支书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按照营养餐工作流程,确定专人负责“营养餐工程”的各项具体工作。同时,教委与各小学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各学校均与所有家长签订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各自职责。

2.加强管理,制度健全。为确保营养改善计划这项工作彻底落到实处,确保供应的每个环节有章可依、责任清晰,制定和完善了《学生营养餐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学生营养餐食品加工、方法制度》、《学生营养餐食品验收储存制度》、《食品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学生营养餐计划应急预案》等一系列制度,在制度上对营养餐改善计划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同时,按照工作安排健全了各项登记表册,并按工作要求及时登记填写。

3.加强了储藏间的硬件建设。各校都能专门按照要求进行操作间和贮藏室建设,粉刷墙壁,铺设地板,做了吊顶,悬挂窗帘,安装了防盗门、防盗栏等设施,购臵了分发篮子、灭蝇器、温湿计、工作装等设备,专门用于食品储存、加工和分发。目前,全镇的储藏室基本能满足本校学生营养餐储存和加工要求。

4.做好了宣传教育工作。在实施营养餐计划的整个过程中,学校坚持不懈的开展营养与健康等营养餐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印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学校例会、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召开家长会、办板报、宣传栏、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提供营养餐的主要意义、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使社会、家长、老师、学生对营养餐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5.认真组织,操作规范。通过两天的工作检查来看,每所学校都能按规定流程,及时做好食品的验收、储存、加工、分发、留样、回收和登记等各环节工作,确保安全,实行每天统计,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做到万无一失。整个操作流程规范,学生食用情况登记细致,学生对营养餐实施满意。

二、存在不足。

由于各种设备配备还不到位,绝大多数学校储藏室食品在地面堆积摆放,存放零乱且不卫生。

学校办学条件汇报(热门14篇)篇十二

按照市委胡书记、纪委张书记的重要批示,市委政研室会同市教育局就农村义务教育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深入调研。调研组先后赴榆阳、横山、靖边、米脂、佳县等县(区),深入14个乡镇、12个部门、4所农村中小学及12个农村教学点,采取座谈汇报、查阅资料、实地视察、入户走访等形式,分别与分管教育的县乡领导、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村干部及村民代表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座谈了解,比较全面地掌握了我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及义务教育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

(一)布局调整的基本情况。

1、学校情况。从区域布局看,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747所(不含203个教学点),其中城区146所,占19.5%,乡村601所(不含203个教学点),占80.5%。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01所,其中小学457所,全部在农村。初中144所,全部在乡镇。

2、学生情况。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325725人,其中城区198547人,占61.0%;乡村127178人,占39.0%。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27178人里面,小学寄宿生44533人,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在校生总数的49.35%(小学只在农村寄宿);初中寄宿生51269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在校生总数的47.6%。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中有近一半人是寄宿生。

3、教师情况。全市基础教育专任教师38766人,其中榆林城区6018人,县城(镇区)25907人,乡村6841人。小学专任教师16488人,其中榆林城区1792人,占10.87%;县城和乡镇9825人,占59.58%;乡村4871人,占29.24%。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幼儿园97.5%,小学99.99%,初中98.88%,高中96.22%。

(二)布局调整的主要特点。

从我市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开展以来,各县(区)通过调整中小学布局,基本解决了农村中小学布点多、规模小、条件差和教育资源浪费、办学效益低下的问题,有效缓解了师资紧张的现状,总体呈现以下特点:

1、学校数量呈现减少的趋势。20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以来,截至底,榆林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从年的5064所减少为747所,其中初中由237所减少到198所,小学由4827所减少到549所,亦即农村小学只保留了原来的11.4%。

2、学生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且向城区流动趋势明显。2001年到20底,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由728302人减少到325725人,减少了402577人,下降了55.3%。其中小学减少312567人,占42.9%;初中减少90010人,占12.4%。

2001年到年,农村小学在校生由449035人减少到31878人,减少417157人,减少92.9%;而榆林城区小学由19485人增加到40141人,增加了20656人,增加106.0%。农村学生向乡镇学校流动,乡镇学生向城区学校流动趋势明显。

3、学校规模呈现城区扩大,农村缩小趋势。由于我市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农村小学306所,校均在校学生104.2人,县镇小学214所,校均在校学生682.7人,榆林城区小学29所,校均在校学生1384.2人。农村203个教学点,其中学生6人以下的占总数的2/3。

(三)布局调整的主要成效。

1、城乡教育差距相对缩小。我市农村中小学经过布局调整,一大批规模小、办学条件差的中小学被调整和撤销,教育资源进一步集中,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促进了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开始,我市组织开展“阳光师训”和“名师大篷车”活动,每年组织有省、市级骨干教师组成的“阳光师训”“名师大篷车”讲师团,采取送培到县的方式,深入各县区农村中小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有力促进了城乡学校的管理互动,实现了信息共用、资源共享、发展共进。同时兴建的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市上补贴给各学校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大棚蔬菜和养殖场,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2、教育资源明显优化。在布局调整之前,农村中小学“校点多、规模小、效益低”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大批边远乡村的小学生集中到办学条件相对优越的片完小或中心小学就读,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发挥了最大的效益,避免了分散办学时普遍存在的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目前,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宽带网络全接入,以佳县通镇李家塔小学为例,该村地处省道边,交通便利,经济条件较好,小学设有1—3年级课程,有学生64名,教师8名,调整后吸纳了周边10个村40多名寄宿学生,学校文体活动室及器材齐全,并配置有计算机,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音、体、美等薄弱学科也配备了专业教师,周围被撤并校的学生和李家塔小学的学生同享到较为优质的教育资源。

3、经费保障机制日趋完善。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积极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一是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财政教育经费170亿元,是过去五年的3.2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实现全覆盖,全市通过“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达标验收,城乡寄宿制中小学集中供暖问题得到解决,“蛋奶工程”覆盖城乡所有义务教育寄宿制中小学。,启动实施了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完成建设项目55个,119个校安工程项目开工建设。二是不断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全市小学、初中公用经费分别为240元、300元;年提高到小学500元、初中700元;2012年小学和初中分别达到800元和1000元,实行城乡一体的公用经费核拨政策。三是推行义务教育“零收费”政策。2012年在全省率先实施义务教育“零收费”,采取市、县区按比例分担经费的办法,年投入1.5亿元,受益学生达30多万人。

4、农村师资建设逐步加强。近年来,全市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做了一些很好探索。一是实施了大龄教师提前离岗政策。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因身体原因不能坚持教学工作的,可自愿申请提前离岗,享受在职工资待遇,不再占编占岗。2012年以来,全市共有1847名教师执行了提前离岗政策,空出编制补充了新教师,有效解决了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不合理问题,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二是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从2011年开始,市财政每年设立万元的教师培训经费,重点开展农村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薄弱学科和寄宿制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三是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市政府决定,从2012年起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提高10%,并为农村地区教师每月增加不低于200元的交通补贴。中小学班主任津贴不再从绩效工资中提取,由各级财政按每月小学不低于300元、初中不低于400元的标准专项预算列支,调动了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安心从教的积极性。

5、学校布局调整相对灵活。我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在保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循序渐进,稳妥推进。对于需要撤并或恢复的学校,都是按照“一校一议”的原则举行听证会,参加听证会的代表包括学生家长、学校师生、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的代表,以及教育教学专家。以公开表决的方式形成是否同意撤并或恢复的意见,切实保证群众充分参与并监督决策过程,保障每一个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011年8月,郭家伙场村小学和牛家梁镇的其他9个村小学被撤并至镇上的明德小学和九年制学校。但没过一年,由于辐射半径超过10公里,低年级的学生往返不便、寄宿困难等原因,2012年8月,又恢复了牛家梁镇8个农村教学点,开始接收附近一年级的适龄儿童入学。再如只有1名学生的村办学校或教学点靖边县有6所,米脂县2所;10名以下学生的村办学校或教学点靖边县28所,米脂县27所。

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农村地理环境、交通状况、教育条件保障能力、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全市计划新建34所小学(农村18所),13所初中(农村10所);撤并教学点23个,小学78所,初中12所;恢复教学点45个,小学27所。可以说,我市学校布局调整具有灵活性、机动性,生源没有后才撤并,生源增加后再恢复。

二、我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

在我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初见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部分地区在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村小、教学点经费短缺。目前,实行城乡一体的公用经费核拨政策,按照小学每生800元,初中每生1000元划拨经费。由于学校规模的差异导致运行经费的巨大差异,村小、教学点经费严重短缺。农村小学校均学生104.2人,县镇小学校均学生682.7人,榆林城区小学校均学生1384.2人。后者分别是前者的6.6倍、13.3倍。规模不经济导致运行成本高,学校规模越小,办公经费越紧张。

2、村小、教学点办学条件简陋。近几年,我市实施了一系列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从客观上讲,全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义务教育仍然极不均衡,按照《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非完全小学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设置普通教室、多功能教室(兼科学教室)、图书室、体育器材室;完全小学设置普通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艺术教室)、科学教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兼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教室、图书室、科技活动室、体育活动室、心理咨询室以及教学辅助用房。”城区学校尚能基本达标,但大部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与省定标准还有较大差距。基本上是一间普通教室、一块黑板、几张桌凳,没有电子白板等现代教学设施设备,更谈不上有多功能教室(兼科学教室)、图书室、体育器材室等功能部室。

3、农村学校师资受编制约束短缺问题突出。我市教师编制严格按照省上标准执行,农村普通小学的教职工和学生比为1:23,城市普通初中的教职工和学生比为1:15(县镇1:17)。但实际上,一方面是伴随布局调整,寄宿学生近半,迫切需要增加心理辅导教师、生活教师、校医、营养餐教师以及校园安全岗等编制。另一方面是由于学校规模小,目前已经超编。教育部门无法按学生数变化及实际需求配置师资。如靖边县10名学生以下的村办学校或教学点28所,米脂县27所。按照1:23来配置教师,配置1名教师就超标了,但根据实际情况,又不得不超配。我市目前乡村小学在校生32977人,乡村小学专任教师4871人,师生比1:6,远超1:23标准,致使县区面临教师总数超编,实际需求短缺的问题。

4、村小、教学点师资薄弱,教学质量不高。因为村小和教学点地处偏远、人口相对较少的村子里,学校小、学生少、工作和生活条件差,大多数教师、特别是刚毕业的新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不愿到村小和教学点工作。县乡教育部门综合考虑安全、婚姻问题等因素,新教师基本上分到学生相对集中的寄宿制学校任教。村小和教学点教师年龄偏大(基本上是民办转正的教师),知识老化,教学任务繁重,致使教学质量不高。如横山县党岔镇麻地沟教学点有1名教师,12名学生(一年级6名,学前班6人),1名教师兼任2个学段的全部课程。佳县王家砭镇雷家洼教学点有1名教师,6名学生(学前班3人、一年级1人、二年级2人),1名教师兼任3个学段的全部课程。

5、部分年龄偏小儿童走读远或被迫寄宿。按照国务院《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我市执行“农村小学1至3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小学高年级学生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可以寄宿;初中学生根据实际可以走读或寄宿。”农村出现部分年龄小的学生因教学点撤并带来走读远或者只能寄宿的现象。靖边县杨桥畔镇学区赵校长介绍草沟村有4个学龄儿童,恢复教学点投资太大,得20多万元,根据摸底,这个村5年后才能续上孩子,5年后是否在村里上学还是未知数,因此不能恢复教学点,4个孩子目前在距离草沟村3公里左右的学校上学。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现象,寄宿学生远离父母,缺少亲情关爱,缺少家庭教育的配合,其身心健康成长受到不利影响。

6、进城上学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据统计,全市因伴读外出的劳力占外出劳力的比例约1/3以上,其中大部分是为了追求优质的教育资源,也有小部分是就近无学校可读,被迫外出。客观上导致城区中小学学生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也加重了部分农民家庭经济负担。如佳县通镇高满沟村村主任介绍说,高满沟有540人,居住在村里的不足100人,去年村小8个学生,有7个随父母哥姐到条件好的学校上学去了,剩余的1户困难家庭,孩子母亲智障,奶奶怕耽误了孩子,也带着孙子去通镇上学了,导致家里生活更困难了。

三、进一步推进我市农村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2001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各地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对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进行适当合并。此后就出现了全国性的撤校并点活动。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报告,到,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也就是说,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撤点并校确实起到了资源整合的效果,使财力、物力、人力得以集中使用,管理成本降低了,建设维护成本降低了,课程也开得全了。虽然政府的管理成本降低了,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孩子上学的交通、住宿、用餐等费用却提高了,农村的辍学现象加剧了。针对这些普遍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于2012年9月印发了《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基本叫停了过快的撤点并校工作。

出现上述问题,从表象看,或因布局调整过急过快,或因硬性规定撤并学校的时间和数量,或因缺乏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等等。但究其根源,主要是城乡二元化的体制机制所造成的。为追求好的教育资源到城市上学,是因为城乡的教育差距过大;就近无学可上而外出求学,还是因为城乡的教育投入差距过大,没有很好地发展农村教育。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破除城乡二元化的体制机制,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当前,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出台经费保底政策,保证农村学校公用经费。

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项经费保障机制,有效解决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不足的问题。对规模较小的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公用经费不能按学生人数进行拨付,要出台相关的保底政策。如学生数少于100人的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学校公用经费应以100人拨付。20以来,省财政厅为缓解农村学校公用经费紧张的矛盾,每生每年划拨50元,专项用于农村中小学校冬季取暖支出。由于榆林市冬季取暖期长,省上划拨的50元取暖费不够实际支出,建议市级财政给予取暖费配套资金,缓解农村学校公用经费紧张的矛盾。

近年来,我市实施了一系列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从客观上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的配置,与省定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还有较大差距。建议各级政府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加投入,建立和健全功能部室,配齐必要的教育教学设施,真正实现义务教育的城乡均衡。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帮助农村中小学校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满足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创新农村教师管理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为了有效解决当前农村村小和教学点“点多、生少、路长”,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信息、综合等科目教师严重短缺,而绝大多数教师又不愿到村小和教学点工作等问题,建议创新农村教师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鼓励教师实行流动教学。由学生“走读制”变为教师“走教制”,借鉴榆阳区经验,各乡镇建立教师周转站,对教师实行集中动态管理,薄弱学科教师不固定分配到一所学校工作,这些教师的吃住由乡镇统一安排,早晚由教育专干指派车辆接送,根据实际需要流动为每所学校上课。

2、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组织“榆林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深入农村中小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选派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进行支教,并对支教教师在提拔任用、职称评定及评优树模等方面优先考虑;建议出台《榆林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结对帮扶”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城区学校校级领导、教师深入对口学校开展经验交流、课改研讨、示范教学、组织培训等活动,农村教师定期到城区对口学校交流挂职学习。

3、建立农村教师返聘机制。针对农村教学点条件差,留不住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现状,建议出台相关政策,一方面对那些教学经验丰富,自愿任教的农村退休教师进行返聘,并且在福利待遇上给予适当的补助;另一方面在全市启动“名优退休教师下乡兴教计划”,面向全市招募部分名优退休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任职,帮助提升农村教师素质和专业水平。给予他们适当的工作、交通、通讯等补助金。

4、提高农村教师生活福利待遇。在工资定级、津贴发放、职称评聘、医疗保障、住房解决、离岗休息等方面对农村教师,尤其是村小和教学点教师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工资待遇逐步高于城市,解除教师后顾之忧,使教师来得了、留得住、干得好,乐于扎根农村。

5、重视农村教师本地化、乡土化。建议教育部门在补充农村教师时,首先尽可能将已经毕业的合格师范生直接安排到本乡本村任教;其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专门培养本土人才。就是根据本乡农村教师的需求情况,将当地初中、高中毕业的学生定向培养,分别进行三年或五年师范专业教育,毕业后直接安排回本村任教。以解决农村教师进不去、留不住的问题。

(四)家校共育,弥补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情感缺失。

建议市县教育部门积极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万名家长进校园”活动,实施家校共育工程,弥补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情感缺失。一是寄宿制学校要为家庭和孩子沟通、交流和联系提供便利的条件和可能设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在学生宿舍内安装电话,方便学生与家人的联系。二是学校要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家庭亲情对孩子的重要性。安排一些必要的家长参与的亲子活动,使学校、学生、家庭成为一个整体。三是学校要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硬件上,改善住宿条件,让学生住得舒适、温馨;增加体育、艺术、科技等活动设施、设备、场馆,为孩子个性、兴趣和特长的发展提供舞台。在软件上,学校应有心理辅导老师和生活老师,创设愉快、和谐、温馨的“家庭式”生活环境,增加学生日常的娱乐活动,通过丰富的课余生活调节学生的心理,排解学生离开家庭后的内心失落感,促进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性格。

(五)出台相关政策,关注农民工就业和收入状况。

目前,我市义务教育“零收费”的实施,使得农民工的孩子在上学方面没有了负担,但是城镇生活成本高,加之农民工务工收入低,加重了农民工的经济负担。建议相关部门关注农民工,既要关注他们当前的就业和收入状况,也要关注他们的长远出路,促进就业、提高社保水平、推动城乡改革、推动资源配置,使农民工“进的来、留得住”。这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统筹考虑,从长计议,逐步推进。

(六)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打造高标优质的农村学校。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注重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加大重点镇、农村中心社区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力度。建议在神木县神木镇、佳县王家砭镇两个国家级示范镇,神木锦界、靖边东坑两个省级重点镇及启动建设的“双12工程”(即12个市级重点镇、12个生态文明示范社区和示范村),各打造一所高标准、高质量的义务制学校,让农村学生逐步就近同享与城市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学校办学条件汇报(热门14篇)篇十三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关于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督导的通知》(闽政教督〔2019〕30号)精神,县教育局组织责任区督学对全县18个乡镇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情况开展县级自查工作,按照督导内容逐校摸清底数、造册登记、建立督查台帐,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建议。现将县级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全县18个乡镇共有乡镇中心小学7所(龙浔、浔中、盖德、三班、雷峰、上涌、葛坑等7个乡镇中心小学),村完全小学7所(龙浔镇金锁、高阳、英山小学,浔中镇蒲坂、乐陶小学,三班镇第二中心、奎斗小学等7所完小),教学点16个(龙浔浔南分校,浔中浔北分校、后所小学,盖德下寮小学,三班紫云小学,雷峰蕉溪小学,龙门滩中心,南埕中心,水口中心及淳湖小学,国宝中心,美湖中心及阳山小学,大铭中心,春美中心,杨梅中心等16个教学点),乡镇初中校8所(德化六中、德化五中、德化八中及盖德、三班、雷峰、上涌、葛坑中学等8所初中校)。小学在校生8550人,教职工724人,其中城区两镇小学生7085人,其他乡镇1456人。初中在校生6362人,教职工981人,其中城区两镇初中生5530人,其他乡镇832人。全县18个乡镇共有18所寄宿制学校,其中小学寄宿制学校11所,寄宿生181人,初中寄宿制学校7所,寄宿生292人。

1.d级危房情况:18个乡镇38所中小学均没有d级危房。

2.学生课桌椅配备情况:18个乡镇38所中小学共15635个学生都有课桌椅。浔中中心小学、三班中学等学校部分课桌椅较旧。

3.寄宿学生床位情况:18个乡镇共有寄宿制学校18所,寄宿生473人,全部满足一人一床要求。

4.饮用水安全情况:18个乡镇38所中小学饮用水安全符合标准。南埕中心教学点春天饮用水较为浑浊。

5.食堂满足师生就餐要求情况:18个乡镇共有寄宿制学校18所,食堂办学条件均符合标准,满足师生就餐要求。

6.厕所满足师生需要情况:18个乡镇38所中小学厕所基本满足师生需要。德化六中、龙浔中心小学、浔北分校等学校厕所蹲位数未达到福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要求。

7.教室和寝室门窗完好情况:18个乡镇38所中小学教室和寝室门窗基本完好,其中德化二中、德化八中、葛坑中学、龙浔中心小学、浔北分校等学校门窗完好率未达100%。

8.学生上下学突出安全隐患情况:我县各学校在上下学时间段,均组织保卫干部、值日教师在校门口地段组织,确保学生上下学安全。城区两镇交通人流较多的学校,当地交管部门均有派人到学校门口地段交通疏导。但各学校不同程度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9.寄宿制学校为学生提供营养餐情况:18个乡镇18所寄宿学校寄宿生共473人,每个寄宿生每天最低营养改善费2元,全学年补助500元;对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的寄宿生,小学每生每天最低营养改善费提高到4元,全学年补助1000元,初中每生每天最低营养改善费提高到5元,全学年补助1250元,以上补助所需资金由省市县财政按分担比例共同承担,县财政、教育部门每学年及时下拨到各学校,各学校能按规定使用,全额用于寄宿生营养改善,没有挪作他用。

10.边远山区教师享受山区教师津贴情况:春美乡、杨梅乡、桂阳乡、葛坑镇等边远乡镇中小学教师每月补贴100元,水口镇淳湖小学教师每月补贴300元。

11.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备情况:18个乡镇38所中小学均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

12.按规定拨足公用经费情况:县财政、教育部门按规定(小学610元,初中810元)全额拨足学生公用经费,其中少于260人的17所农村学校(小学12所、初中5所)按260人标准拨付公用经费。因龙浔、浔中、三班等乡镇中心小学在校舍修缮、设施设备添置、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足部分及年终一次性奖金发放等由中心小学统一支付,故没有全额拨付到各完小和教学点。

13.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情况:18个乡镇38所中小学基本开齐国家规定课程。规模严重萎缩的农村学校,如杨梅小学及阳山教学点只有1个学生,大铭中心教学点只有2个学生,受教师编制限制,未能配齐各门类学科教师,难于开足上好各门类课程,特别是小学英语课程,虽有安排初中英语教师到小学任教,但实行多个年段学生合班教学,未能全部完成教学任务。

1.加大经费投入,确定2019年学校修缮项目。县教育局财务中心、计划财务股要根据此次农村基本办学条件县级自查发现的主要问题确定2019年修缮项目,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学校修缮项目。德化二中、德化八中等学校要于8月31日前完成教学楼、实验楼门窗修缮任务;三班中学、浔中中心小学等学校要于8月31日前完成破旧课桌椅更换任务;德化六中、龙浔中心小学、浔北分校等学校要根据实际,增设女生厕所蹲位,保证学生需要。

2.落实县长办公会精神,安排好教学仪器设备添置项目。根据3月19日县长现场办公会议精神,今年要安排600万元作为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添置项目。教育局财务中心、计划财务股要及时安排到位,确保9月份教育事业统计年报时能相应提高教学仪器配备值,保证下半年顺利通过“基本均衡”省级验收。

3.建立保障机制,增加公用经费使用透明度。龙浔、浔中、三班等乡镇中心小学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按规定将预算经费拨付到完小、教学点,确保所辖各学校正常运转。要提高公用经费使用透明度,统筹安排所辖各学校校舍修缮、设施设备添置等项目。

4.加强安全管理,消除学生上下学安全隐患。一要抓好宣传教育,教育学生不乘坐无牌、无证、车况不好车辆以及报废车、载货车、拖拉机改装车、三轮车、摩托车等车辆;提示步行上下学的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主动避让行驶车辆;宣传告知家长,不要租用非客运车辆接送学生。二要落实学生乘车指导,劝导未满12周岁的小学生不骑自行车,中学生不骑电动车、助力车、摩托车上路。三是强化部门联动,主动协调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定期(适时)召开学生乘车安全联席会议,落实专项整治,查漏补缺,紧密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5.加强片区管理,推进师资校际交流制度。2019年秋季,要坚持“城区支援农村、近郊支援边远、强校支援弱校”原则,实行“城区+城郊+教学点”的小片区管理模式,综合分析片区内各校学科配备情况,实行师资统一调配,建立片区师资校际交流,大力促进骨干教师由龙头校到一般校的交流力度,保证一般校和教学点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实现片区内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6.补充新鲜血液,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针对我县中小学教师学科和年龄结构不合理现状,特别是体美音、心理健康等专业性较强学科教师欠缺较多实际,要继续做好近期生源变动和教师自然减员的预测工作,采用招聘、转岗、调余补缺、轮岗交流、初中援教小学等举措,保障小学、初中的师生比全部达标,从而保证开齐开足省颁课程,并有效解决即将面临的教师年龄断层问题,不断优化师资结构。

学校办学条件汇报(热门14篇)篇十四

基于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出现的问题,早在,教育部便先后发出《关于实事求是地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切实解决农村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区中小学上学远问题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为出发点”,“按照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就学的原则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

然而,教育部的这两项通知未得到贯彻执行。工作简单化和“一刀切”造成的小学生上学难问题一直在发生。于是1月,教育部再次发布《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对条件尚不成熟的农村地区,要暂缓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自然环境不利的地区,小学低年级原则上暂不撤并,撤并学校必须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一些地方之所以坚持“一刀切”,原因在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方面。依照有关政策,农村小学师生配比是1∶23,教师数十分有限,大量撤并方便排课以及管理;县政府方面,涉及财政投入,经费有限,收缩校点可节省资金。据《新华每日电讯》5月22日报道,仅以8月陕西汉中西乡县的一个调研数据为例,撤并后每年教育经费可“节约1670万元”。这是个别县级政府推行“撤点并校”的主要动力——借“撤点并校”把部分政府的经济责任转嫁为农民的经济成本、学生的时间成本和安全成本。

审视全国农村撤点并校过程中的地方性冒进,其深层的根源是: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城市反哺农村的力度不足。当前,与农村学校每1小时就消失4所相对应,处于城市的博物馆平均3天多便增加1座。

建议。

形成人财物及多部门合力。

国务院审时度势于209月6日发布《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与之呼应,各省(自治区)发布《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的通知》。无论是国务院的意见,还是各省的通知,就“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纠偏扶正,决心很大,所列原则及规定非常明确。现在关键是,市县乡(镇)级地方政府对文件精神的充分理解与坚决落实。

第一,地方政府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过度撤并”问题的严峻。

第二,地方政府一定要把农村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小学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去抓,一定要舍得投入。即使贫困县也应加大对偏远山区教育的投入,主要用于村小硬件建设、师资配备以及加强确有必要存在的寄宿制学校改造或建设。

第三,对于小学布局调整的纠偏扶正,一定要对症下药,即根据具体情况,依照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举措。根据国务院“保障农村适龄儿童少年就近上学的需要”的原则要求,纠偏扶正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恢复不该撤的教学点。依照实际核定学校的覆盖范围,一般应使学生无论步行还是乘车,单程时间都不超过40分钟。二是不该被合并的完小要予复原。如a县y镇南端5个行政村的完小被合并后,学生挤在一个行政村小学(今有教师25人,学生418人,其中半数寄宿);其他4个行政村留下一二年级,变成“一师一校”教学点。客观说,一个行政村人口少,学龄儿童少,可被合并(改为教学点);有两个行政村相距较近,可合并;而另两个行政村分别有8和9个自然村,人口较多且山地崎岖,完小不宜被合并。三是个别地理环境特殊的村庄,虽可就近上学无需设教学点,但路艰甚至路险,应通过多部门联动来解决。

第四,办好“真正的教学点”,即对于重新恢复或新设的偏远乡村“小型化村校”,一定要有道德地、负责任地将其办成村民满意的教学点。一是加强宣传,吸引中青年教师执教。二是健全“轮流支教制”,城镇中心小学中青年教师到农村边远地区的教学点任教2至3年,作为升职提拔的必备条件。三是县政府设立教学点专项财政支出,且专项经费要细化计算,落实到每个教师和学生。四是城镇小学与边远山区教学点结成友好支援的对子。五是加强教学点硬件和师资建设。六是提倡教学点的孩子融入大自然,“在玩乐中学习,在童趣中成长”,开发一些乡土特色的校本课程。教育局对教学点考评时特立标准,不要以城市教育为参照系。

第五,地方政府一定要按照国务院要求,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注重长远性和可行性相结合,以确定教学点、村小、中心小学、初中学校布局以及寄宿制学校和非寄宿制学校的比例,确保小学低年级学生就近走读上学。相应地强化有效的评估监督机制,保障规划落实到位。充分发挥人大的法律监督作用,进行义务教育执法检查或小学网点布局专题调研;强化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对教育系统的问责机制,强化教育系统内部之间的问责制度。

第六,师资配备要紧紧跟进。这就涉及师生比问题。按各省(自治区)现行政策,农村小学师生比大多是早先教育部规定的1∶23。这个标准显然偏低。如某村小现有170名学生,按照1∶23的标准,可有7名教师,但是一到六年级6个班都得配语文、数学老师,再加上音乐、美术、体育课程,人手确实不够。于是,一名老师要代几个班的课,教学任务繁重。尤其那些复式班教学点,教师人均每周承担20至25个课时,大多任两门以上课程,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因此,农村小学网点纠偏扶正后,各省(自治区)应高度重视从实际出发做好小学教师的选拔培养,出台“重新核定小学教师编制”的政策。要充分考虑边远山区存在大量的复式教学点,给予更为宽松的编制标准(据实际情况可“二师一校”或“三师一校”)。同时,编制政策要体现动态性,可随着教育状况的变化而随时调整。

相关范文推荐

    田径赛活动总结(模板23篇)

    活动总结不仅是对活动参与者的一种回顾,也是对活动组织者的一种反思与总结。下面是一些写活动总结的经典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编辑年度个人工作总结(模板21篇)

    月工作总结是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对自己的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制定计划,对于个人职业发展非常重要。如果你对写月工作

    财务仿真实训报告(精选17篇)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写各种各样的报告,以便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报告范文,它们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开学前准备日记(优秀17篇)

    通过写日记,我们能够回顾一天中发生的事情,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些日记范文,感受文字的魅力和力量,启发我们更好地书写自己的日记。与孩子一起回顾

    寿宴的主持词(通用17篇)

    大家好!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有幸成为今天活动的主持人,欢迎各位的到来。邀请大家一同浏览以下精选总结文章,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观一带一路纪录片心得体会大全(18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绪,梳理重点,加深对于经验的领悟。以下是一些可以作为写心得体会的范文,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不同的视角和写作方式。《一带一路》是一部以

    开展夏季送清凉活动工作总结大全(18篇)

    通过写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工作中的盲区,进一步提升工作的效果。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系列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写作技巧。

    公民道德建设月的活动总结(模板20篇)

    活动总结是对某一活动的过程、效果和影响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活动的价值和意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活动总结范文,从中学习和借鉴一些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度心理委员工作总结(优秀20篇)

    写月工作总结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月工作总结是一种重要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身的优势和短板。在

    幼儿园开学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寄语(通用16篇)

    寄语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一环,能够启迪孩子们的心灵。孩子们,无论你们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你们永远拥有家人和老师的祝福和支持,请勇往直前,不辜负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