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研修日志心得体会(精选17篇)

时间:2023-11-08 作者:薇儿高中语文研修日志心得体会(精选17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找到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推荐给大家,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高中语文研修日志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一

在过去的两周中,我参加了学校语文要素研修。这个过程中,我深入研究了语文教学的不同要素,不仅仅是语法和词汇,还包括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此期间,我获得了许多新的见解和体会。

在理解能力方面,我认为最重要的日志记录。通过记录,我们可以重复阅读文本,并根据我们的理解来解释它。这个过程不仅帮助我们理解文本本身,也有助于我们提高记忆和思考能力。此外,在解释文本时,我们需要关注作者的意图和结构,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理解。

表达能力方面,我发现了许多新的技巧和策略。例如,通过创建有趣的比喻和形象,我们可以使我们的写作更生动有趣。此外,尝试使用不同的句式和语气也有助于我们使我们的写作更有灵活性。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始终意识到我们的目标受众,并通过了解他们的需要来有效地和他们沟通。

总的来说,这个研修过程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我学到了许多新的技巧和策略,以及更好地理解了语文教学的不同要素。我相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以更高的效率传达我的想法,并将使我成为更好的写手。

高中语文研修日志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二

现在人类已经步入21世纪,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们对知识的作用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文盲主要指没有文化、没有知识的人,那今后的文盲将会改变它的内涵,改变成为不能继续学习,不能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的人,终身学习、学会学习成了时代的要求。另外,现今世界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有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尽快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国民素质的提高。这就对新时期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形成于工业经济时代,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合格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成为生产和消费的工具。这种专注于经济增长,不顾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模式在历史上曾发挥过积极作用。然而,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这种教育模式的弊端就渐渐的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是培养目标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传统教育的培养模式是把学生培养成学科知识的“专家”,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是课程结构不够合理,内容繁、难、偏、旧,制约了未来人才的发展;再次是重结论、轻过程,一切为“应试”服务,虽然“素质教育”喊得很响,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应试教育”占绝对的优势。

以语文教学为例,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本来应该是活生生的语文课被完全上成了教师教书、学生背书课,教师要做的就是把教学参考书上的“死答案”灌输给学生,学生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有个性,更不能有批判和创新,而只需要简单的听讲和记忆就能成为掌握知识的“好学生”,只需要把所谓的“标准答案”“复印”到考卷上就能得到高分。难道语文课非这样上不可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考试就这样考,不这样就得不到高分。

记得在90年代《中国青年报》就曾经对这种教育模式提出过批判,认为它是对孩子天性的一种“扼杀”,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现在“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的情况下,必须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传统的课程进行改革,这正如教育部长陈至立在谈到课程改革时所说:“历史潮流浩浩荡荡,我们再不做这件事将成为千古罪人”

高中语文研修日志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三

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方法、对课堂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今年4月,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生开展的高中语文课例研修活动,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作为整个活动的参与者受益颇多。

从4月7日第一次集体备课到4月14日第三轮备课、上课,我们研修小组的工作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着。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学,提高业务水平,我们每位参与课例研修的老师在正式录课之前都对上次课进行了评课和反思,集小组的共同智慧认真组织下一次课。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进行了观察议课,所以“三课两反思”的研究,我们实际进行了三备三评三反思。在观课中我负责的是课堂教师教学的观察,通过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活动真实、客观地呈现,使我对新课堂的实践层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次课例研修的主题是“通过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知人论世的诗词鉴赏方法”。问题探究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围绕问题展开知识建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不断的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河北师大实习教师王怀亮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李清照词两首》,交给了学生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在整理课堂实录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课堂中哪些提问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这个问题,答,解答不了的小组选出代表提出问题,由其他小组来解答。例如当小组讨论到:“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一句时,对“凉”字的含义和包含的情感的理解。分析鉴赏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句时,对所抒发的感情的'不同层次的理解,就是通过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互问互答的形式得以很好的解决的。抓住课堂时机及时有效提问。及时的提问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课开始时的提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上课过程中的提问可以疏通和理顺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适时以适当的方式提出适当的问题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把握课堂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尾提问可以消除学生的疲劳和麻痹心理。用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把一些抽象的问题放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就会使事情变得简单得多,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赏析《醉花阴》下片时,教师就针对“人比黄花瘦”中“瘦”字的妙处让学生联系季节,菊花的形态来赏析。并同时引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同学们熟悉的诗句加以解释,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把握了。当然在前两次授课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课堂提问是无效的,例如:提问指向不明,目标性不明显;过于简单,提问缺少深度;提问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准备程度;提问过多、过细抑制了学生的思路。

总之,通过课例研修这种新形式,给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三课两反思的教学模式,使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对以后的课堂教学将大有裨益。而课堂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加强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十分重要。一堂课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能收到“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最后十分感谢河北师大第十六届顶岗实习的语文团队,是他们带来了新的课堂形式和教研模式。在这里预祝他们工作愉快,语文教学走的更远。

高中语文研修日志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四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作为一名农村普通高中语文教师,我很明白自己面对的不仅仅是高中学生,更是一个个农村家庭的希望和未来,我别无选择,只有努力的去研究如何教好我的学生,如何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气,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给他们的家长,也给自己一个交代。

语文,即语言文字的综合学科,我们教材所选的篇目都是古今颇有影响的名人佳作,无论是文言文、诗词、现代文等,都是语言文字与思想情感的融合,可谓情思撼古今,芳草碧连天,满眼精妙文字如春日花草,姹紫嫣红,争奇斗艳。

可是,我们的学生却并不买账,学习如嚼蜡,无滋无味,冷冷清清。作为中学语文一线教师,多年来,在课堂上,我直接面对学生,深切感受到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热情不高。

面对这种种情况,我也一度困惑。

在课堂上,我们教师也并没有一味的为赶进度而“满堂灌”,或实施“高压政策”,而是很注重课堂气氛的调节,可是,学生活跃过后,一重新回到课堂教学内容,瞬间又无精打采,或小声闲聊,心不在焉,或干脆埋头大睡,听者寥寥,课上的索然无味,教师自己都觉得无聊。甚至早读上的像晚自习,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的这种漠然、厌学的状态,令我不得不认真、严肃的重新反省、审视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所以,我研究的课题就是如何激发中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兴趣。

通过这一个课题的研究,我颇有心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新课标来看,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学生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这样“教学相长”才真正有实现的可能。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同时,更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能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课堂沉闷、平淡散乱,不能够激活学生潜藏的内部动力。我们常说:“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让学生做“乐知者”教师就要营造气氛,制造悬念,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有这样一句话:“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应该是疑问的聚集点、思维的交汇点、情感的兴奋点、灵感的激发点、教学的创新点,是让人眼前一亮、精神一振、会心一笑或跃跃欲试的教学精彩画面。”每一篇课文都会有很多值得关注的重点和难点,这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感受到疑惑,产生探究的冲动。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训练是最基本的形式,课内阅读是注重实效的,课外阅读是显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就要扩展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空间,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树立大语文学习观,实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而要做到这一点,精心安排课外情境延续,做好课后的延伸非常必要。

新教材的编排为教师提供了课外活动的设计方案,教师在教学中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情况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结合校本阅读教材指导学生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笔记、座谈学习体会、开展阅读竞赛、举行丰富多彩的语文阅读活动,使学生课内情感在课外延续。切实提高了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很多课内的问题在课外补偿中解决了,使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出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生活,并联系自己生活感受,阅读出新意,激发出灵感。

结合学生实际,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也尤其重要,我们研修过程中反复研究教

在远程教育学习中,按照规定,每一项目我都保质保量完成了学习任务。

这次远程继续教育培训的学习,使我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每天的网络学习及交流使我受益匪浅。以下浅谈我对这次培训的一点心得体会。

第一、在教学理念上有所提升,在新课程学习方法指导中我认识到不仅要尊重认知规律,也要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准确构建语文知识网络,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在大标杆的指导下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二、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写作存在的很多问题,有一些学生高中毕业了,还不能写一篇条理清晰的议论文,错别字连篇,文章辞不达意。最基本的要求也达不到。这些问题也充分反映了我们语文教育在作文教育方面的缺失。从事教学工作以来,我一直对作文教学感到无从下手,缺少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只有教材上的那么一点东西,还非常笼统。和很多教师交流大家也觉得教学中缺少系统的写作教学设计。这次教育学习,通过专家的作文指导,我感觉耳目一新,可操作性也很强。如果我们对学生的`写作有这样的细致的思考,那么在作文教学也不至于这么盲目了。

第三、对高中语文个专题知识点有了充分的认知,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夯实了基础。特别是阅读教学这一块,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我学习到了应如何因材施教,尽可能地以简练的方式授予其完整的学科知识。

在培训过程中我一直不断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真正领略到了培训的精彩:既有理论的高屋建瓴,也有实践的品鉴入微;既有专家的专业引领,也有同伴的经验互助……在学习中激发了自己的兴趣,扩宽了自己的视野;在教学中激活了自己的思维,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相信我的每一次学习都能使自己更进一步。

高中语文研修日志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五

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亟需考虑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积极寻求合理的教学方式对于构建高效课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当:注重提升备课的质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方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及时进行课堂总结。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课堂气氛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靠铁的纪律和挥动的教鞭“打”出来的,它依赖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依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依赖于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破除“师道尊严”,变强调学生尊重老师为师生互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变传统教学中的专制型或权威型为合作型或伙伴型关系。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努力创设民主气氛,实现民主对话、民主交流,呈现一种协商式、和风细雨式的良好师生关系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观,因学行教,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以饱满激情感染学生,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重塑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崇高形象。只有改善了语文教学中师生不和谐的关系,才能打开学生情感的阀门,形成良好心理氛围,调动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也才能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气氛,实现语文教学改革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没有“兴趣”作保障,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决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全方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才能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合作等学习方式的改变。

1、宽松和谐激趣法。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如语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的活力也在于此。同一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素养、心理状况等等的不同,得出的答案可能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这就是创造力的表现,也正是我们要悉心呵护和着意培养的。

2、赞扬欣赏激趣法。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都是讲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课堂上笔者采用多种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这些不是虚伪的应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好。

3、认真倾听激趣法。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老师掌握着“话语霸权”,学生只能当作一个个容器,等着老师往里灌东西,可结果,园丁的辛勤,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天性。我认为,学生“讲”教师“听”。有三大好处:一是通过“听”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通过“听”常常被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独到深刻的见解、幽默睿智的语言所折服。二是通过“听”可以真正使教师领悟“教学相长”的真谛。三是通过学生“讲”教师“听”,可以锻炼学生。学生越说越会说,越说越想说,越说越自信,课堂成了他们发挥的舞台,这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焕发出课堂的活力。

1、改变以往师生问候方式为“闲聊”式。一堂课的开端就像人们见面一样,是通过相互问候来建立交际情感的过程。传统的上课问候形式是:师:“上课!”班长:“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班长:“坐下!”这种公式化的问候形式显得机械、呆板。长期如此,只会使师生用苍白的、毫无生气的语气应付了事。如果在上课开始时结合学生实际和即将要上课的内容与学生进行适当地即兴地“闲聊”几句,对安定学生情绪,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进入课堂情况会大有好处。

2、教师充满殷切期待的提问方式。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之一。如果我们总是用命令式的语气进行生硬的提问,或对学生的提问作出生硬、相暴的回答,教师就显得缺乏亲和力,学生在情感上就会与教师拉开距离,表现出一味地从众与退缩的状态,他们多半会以模式化或机械化的方式来服从与迎合教师的“指令”或“命令”。在这种课堂氛围下,交际能力、语文素养是无法形成的,更不用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了。因此,教师提出问题时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待。例如问:“这个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你有什么看法?”其声调表情都要像日常问话,而不应是审问。学生回答时,教师可适时运用鼓励性语言(如:“你的回答很漂亮。”“你的答案很有启发性。”)或适时地插话,进行圆场和启发。例如:“你是不是这样的意思?”“可不可以从这个方面去理解?”教师这样的插话是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减轻被问学生的紧张感。另外,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或坐或站,教师大可不必统一要求,一切以能让学生放松心情、消除紧张感为好。

3、讲究师生互动的形式。努力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勇于参与课堂教学,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课堂教学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地发展,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每个教师都应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教导学生:教师不是万能的,教师也会犯错误;在很多方面,同学们并不比老师差。在这种坦率的学习气氛中,教师非但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师生之间的关系会更和谐融洽。

我清醒认识到:不论是何种作业形式,过量的作业或罚抄、罚写,只会使学生不堪重负,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反感和厌学情绪,最终使得课堂生态被破坏,教学环境被人为地恶化。不同层次的学生被统一要求的大量作业所累:成绩好的学生因觉得简单无必要而厌做,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太难、做不出而不做,教师却又因学生没能按要求完成任务而不悦,良好的课堂氛围也就没有了。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变强制性的布置作业为商量式的推荐作业,根据所授内容在一定范围内,指定一些分量或难度有所不同的题目由学生自由选做。这样,可使学生在不感到负担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让其少做些琐碎的作业,推荐他们做些课本以外的练习,以拓宽加深其知识结构;对于中低层次学生,在推荐作业之前,教师需精选一些示范题进行讲解,做些必要指导。理想的做法是:引导他们自觉而又兴趣盎然地去听、说、读;可以通过自由组合、自由改编所学并上台表演来鼓励学生主动交际、交流;通过让学生复述课文来使他们灵活运用课本中出现的语言点并培养语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总之,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更是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需要。

高中语文研修日志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六

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方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悉心领会、积极实践,以更好的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面我谈一下习体会。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质。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我们在理解这些基本理念时,必须把握好以下两点:

第一,语文教学对象的全体性。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是为全体学生设计的,不是为少数尖子学生设计的。例如,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祖国语文是祖国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载体。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把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作为首要目的,使爱国主义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具体落实。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干扰,语文课程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还需要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作出不懈的努力。

第二、语文素质培育的全面性。语文素养是一个公民最基本的素养。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的有机结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生活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2、提倡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大发展和突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和性学习,顺应了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大发展和突破。具体表现在一有利于语文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的落实。因为小学生学习语文主要有两个通道:即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这两个渠道是小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两翼”,相辅相成,既有紧密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二是有利于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语文的思想教育功能是“润物细无声”。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加语文综合性学习,将大大增强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三有利于各类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可以根据自己探究的需要,随时改变原设计的思路,沿着更新的目标去探索、前进,以求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能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自主的进行设计活动,这样便产生了强大的内驱力。因此,在活动中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充分施展,智力因素都能在各自不同的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

3、关注学习过程,重视学习方法。

以往的教学突出表现为重结果,轻过程,轻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将“过程和方法”提到课程的三大目标之一的重要高度来强调,无疑是对旧教育思想的有利反抗。关注“过程和方法”,既遵循了人的的规律。同时,关注“过程和方法”,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深化。对于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老师并不陌生,但是,从我们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来看,他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语文课程标准》把他们列为三重之一,就是要强化观念,坚决落实,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深化。首先,“过程和方法”地位的提升,有利于教学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尽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口号喊了许多年,但在不少老师的眼里“主导”即“领导”,习惯于以自己为中心,课堂所有环节的设计都按着自己的思路,运行在自己设计的框架之中,而学生永远是教师操纵的对象,在这样“主导”下,学生的“主体作用”显然大打折扣。现在《语文课程标准》强化“过程和方法”,就要求教师把视角中心转到学生身上,要认真考虑才怎样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还要考虑给他们创造大量的语文学习实践机会来运用、提高。这样,教师必须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让学生活动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过程。所以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必然会引起权重的转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巩固。其次,“过程和方法”地位的提升,有利于教法向学法的转向。过去,老师设计的是教案,研究的是教法,现在,新课程标准强化“过程和方法”,就促使教师要把重点落实在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运用方法去解决实践问题,即要把教学中心转移到学法指导上。“课程标准”要求的学法指导,并不仅是简单的学习几种方法,更有着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来促进学生学会做人的深刻涵义。

冰心说:“文章写到有了风格,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于他所描述的人、物、情、景,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他的抑制不住冲口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东抄西袭的语言,乃是代表他自己的情感的独特的语言。这语言乃是他从多读书、善融化得来的鲜明、生动、有力、甚至有音乐性的语言。”当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有了创作的热情,有了对自我的表达,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已经成功了。语文教师不用将分数常挂心中,现行的高考作文评价标准正愈来愈倾向于对学生心灵的解放。只要我们的学生真正拥有了写作的自由和快乐,一切自会水到渠成。

高中语文研修日志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七

我参加了一次语文要素研修,从中获得了许多收获和感悟。首先,研修让我认识到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在研修中,老师们讲解了各种语文要素的重要性和应用,让我深刻认识到语文学习对于人们发展的重要性。

其次,研修让我意识到了语文学习的难度。语文学习需要我们不断地掌握词汇、语法、修辞等各种要素,才能真正掌握语文。而这些要素不是一两天就能学完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学习。

同时,研修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学好语文。听完老师们的讲解,我深刻认识到了要想学好语文,需要不断地积累词汇,多读好书,多思考,多写作,才能加深对语文的理解和掌握技巧。

最后,研修也给了我启示,让我认识到如果我们掌握了语文技能,就能更好地表达、沟通、交流,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提升自我价值。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语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总的来说,这次语文要素研修让我受益良多,深化了我对语文的认识和理解,让我更加珍惜语文学习的机会和权益。

高中语文研修日志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八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作为一名农村普通高中语文教师,我很明白自己面对的不仅仅是高中学生,更是一个个农村家庭的希望和未来,我别无选择,只有努力的去研究如何教好我的学生,如何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气,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给他们的家长,也给自己一个交代。

语文,即语言文字的综合学科,我们教材所选的篇目都是古今颇有影响的名人佳作,无论是文言文、诗词、现代文等,都是语言文字与思想情感的融合,可谓情思撼古今,芳草碧连天,满眼精妙文字如春日花草,姹紫嫣红,争奇斗艳。

可是,我们的学生却并不买账,学习如嚼蜡,无滋无味,冷冷清清。作为中学语文一线教师,多年来,在课堂上,我直接面对学生,深切感受到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热情不高。

面对这种种情况,我也一度困惑。

在课堂上,我们教师也并没有一味的为赶进度而“满堂灌”,或实施“高压政策”,而是很注重课堂气氛的调节,可是,学生活跃过后,一重新回到课堂教学内容,瞬间又无精打采,或小声闲聊,心不在焉,或干脆埋头大睡,听者寥寥,课上的索然无味,教师自己都觉得无聊。甚至早读上的像晚自习,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的这种漠然、厌学的状态,令我不得不认真、严肃的重新反省、审视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所以,我研究的课题就是如何激发中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兴趣。

通过这一个课题的研究,我颇有心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新课标来看,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学生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这样“教学相长”才真正有实现的可能。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同时,更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能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课堂沉闷、平淡散乱,不能够激活学生潜藏的内部动力。我们常说:“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让学生做“乐知者”教师就要营造气氛,制造悬念,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有这样一句话:“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应该是疑问的聚集点、思维的交汇点、情感的兴奋点、灵感的激发点、教学的创新点,是让人眼前一亮、精神一振、会心一笑或跃跃欲试的教学精彩画面。”每一篇课文都会有很多值得关注的重点和难点,这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感受到疑惑,产生探究的冲动。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训练是最基本的形式,课内阅读是注重实效的,课外阅读是显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就要扩展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空间,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树立大语文学习观,实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而要做到这一点,精心安排课外情境延续,做好课后的延伸非常必要。

新教材的编排为教师提供了课外活动的设计方案,教师在教学中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情况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结合校本阅读教材指导学生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笔记、座谈学习体会、开展阅读竞赛、举行丰富多彩的语文阅读活动,使学生课内情感在课外延续。切实提高了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很多课内的问题在课外补偿中解决了,使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出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生活,并联系自己生活感受,阅读出新意,激发出灵感。

结合学生实际,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也尤其重要,我们研修过程中反复研究教

在远程教育学习中,按照规定,每一项目我都保质保量完成了学习任务。

这次远程继续教育培训的学习,使我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每天的网络学习及交流使我受益匪浅。以下浅谈我对这次培训的一点心得体会。

第一、在教学理念上有所提升,在新课程学习方法指导中我认识到不仅要尊重认知规律,也要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准确构建语文知识网络,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在大标杆的指导下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二、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写作存在的很多问题,有一些学生高中毕业了,还不能写一篇条理清晰的议论文,错别字连篇,文章辞不达意。最基本的要求也达不到。这些问题也充分反映了我们语文教育在作文教育方面的缺失。从事教学工作以来,我一直对作文教学感到无从下手,缺少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只有教材上的那么一点东西,还非常笼统。和很多教师交流大家也觉得教学中缺少系统的写作教学设计。这次教育学习,通过专家的作文指导,我感觉耳目一新,可操作性也很强。如果我们对学生的写作有这样的细致的思考,那么在作文教学也不至于这么盲目了。

第三、对高中语文个专题知识点有了充分的认知,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夯实了基础。特别是阅读教学这一块,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我学习到了应如何因材施教,尽可能地以简练的方式授予其完整的学科知识。

在培训过程中我一直不断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真正领略到了培训的精彩:既有理论的高屋建瓴,也有实践的品鉴入微;既有专家的专业引领,也有同伴的经验互助……在学习中激发了自己的兴趣,扩宽了自己的视野;在教学中激活了自己的思维,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相信我的每一次学习都能使自己更进一步。

高中语文研修日志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九

最近,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语文要素研修,我也有幸参加了这次研修。在这次研修中,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也对一些学过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老师跟我们讲了语文中的基础知识,如中文的起源、基础汉字、词汇分类等。虽然这些知识我们早已接触过,但老师又从新的角度、新的维度解读了这些知识点,让我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其次,老师重点讲解了文学基础。这部分内容比较重要,因为作为一名高中生,熟悉文学基础是必须的。老师详细讲解了古诗文、现代文学、修辞手法、语言技巧等方面的内容,还给我们讲了许多精彩的例子。通过这些例子,我明白了为什么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引人入胜,甚至会让人感动。

此外,老师还让我们重点学习了文章的结构。文章结构不仅决定了文章的行文逻辑,而且直接影响文章的质量。老师在介绍完结构的基础后,还一步步教我们如何梳理文章框架和设计标题。这对我们以后的作文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老师对我们进行了阅读训练,让我们阅读一些好的文章,并从中发掘优秀的语言表达、结构设计和内容体现。通过这次训练,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文学作品的魅力,也更加熟悉了高中语文的实际应用场景。同时,我还了解到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对我的语文学习和人生观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之,这次语文要素研修让我受益匪浅。相信只有在充分学习语文基础、熟练掌握文学技巧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也才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别人的文学作品。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语文学习的奥妙之处,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语文生。

高中语文研修日志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十

通过这次的研修,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发生着变化,促使不断反思自己:对于个人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一种新的理解。

一、研修解决了教学中许多疑难问题。在这次研修过程中,大家坚持每天进行网上学习,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视频录象,通过学习,解决了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数学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

二、研修,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

我积极投身网络研修的学习当中,切实做到了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网络学习培训,自觉参加讨论,自觉上交作业。自己认真完成必修作业和选修作业达40多篇,积极评判他人作业达100多次,评论他人文章达100多次,写随笔感言10多篇。通过研修,使我更熟练了课堂教学设计的新方法、新思路;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及课改给教师提出的高要求;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三、通过研修,引发了自己多层面的思考及深刻的感悟。

我积极参加网络研修培训,聆听专家的讲座,细心琢磨每一节的课程资源,对语文几大版块的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如:识字教学中轻写的问题,阅读教学不能很好落实读的问题,作文教学中轻真情实感表达的问题。对做怎样一个教师更有深刻的感悟:如何做有魅力的语文教师?如何做反思性的语文教师?如何做研究性的语文教师?所以这次学习是我人生历程中一段含义深刻的文化旅程,也是生命与智慧迅即聚核与绽放的过程。我通过课程作业反思了以往和展望即将启动的教学改革;通过网上探讨寻找到了思想的沉淀和共鸣。没有震动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使自己对语文教学与教研工作不得不重新审视和重新思考。

四、通过研修,激发了动力,加快了继续努力、力求完美的步伐。

我的研修虽然己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待加强和完善的内容,研修的动力将驱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克服惰性、无计划性。

高中语文研修日志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十一

参加骨干教师国培初中语文的学习研修,这既是教育发展形势的新要求,更是对教师提升教学工作能力、提高业务素质、增强工作后劲的关爱和期待。在这阶时间的学习中使我更新了教育观念、开阔了教育视野、增长了新知识、提高了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现就自己在岗研修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训计划贯彻情况。

网上培训学习后,就和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一起,认真学习国培工作计划和教务处工作计划,明确了在岗学习研修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本组工作的现状和特点,按照《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了详尽的在岗学习研修计划。学习中认真遵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在岗学习研修要求,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相结合,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在岗学习研修工作。

二、把国培精神贯彻到在岗学习工作中。

在岗学习研修工作中,我认真地把国培精神和具体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有重点有难点,注意语文课内容的调整,教学中注意体现学科特点,充分发扬我们现阶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在国培中所学到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大张旗鼓的进行教学创新和教学改革。教学中体现了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的知识讲授和学科的趣昧性教学。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与爱好;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文学情趣、初步的文学能力和良好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认真完成了在职期间的研修任务。

培训研修后,我向全校教师汇报了国培学习研修的成果,一次是学习情况汇报,介绍了国培学习研修的具体学习任务、内容和要求。一次是学习成果情况汇报,让老师们了解我在国培中的作品和培训期间完成的作业。

四、培训触动了自己的思维,逐步更新了自己的教学方法。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我觉得受益颇多。从网上的经验交流中,我看到了在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学到了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感受到了教师们积极创新的意识;从教授们的讲座中,我领略了初中语文最前沿的理论,学习了教学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进一步更新了我的教育观念,完善了我的知识结构。怎样才能成为研究型的教师,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活动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我们深知,安排一次学习研修不容易,安排一次全国的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更不容易。为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我经常自主到网上查看各种资料,收集各种教学的先进理念和优秀的教学方法。在网上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和学术探讨,使我成了自觉的学习者、积极的参与者。

高中语文研修日志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十二

作为一名农村普通高中语文教师,我很明白自己面对的不仅仅是高中学生,更是一个个农村家庭的希望和未来,我别无选择,只有努力的去研究如何教好我的学生,如何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气,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给他们的家长,也给自己一个交代。

语文,即语言文字的综合学科,我们教材所选的篇目都是古今颇有影响的名人佳作,无论是文言文、诗词、现代文等,都是语言文字与思想情感的融合,可谓情思撼古今,芳草碧连天,满眼精妙文字如春日花草,姹紫嫣红,争奇斗艳。

可是,我们的学生却并不买账,学习如嚼蜡,无滋无味,冷冷清清。作为中学语文一线教师,多年来,在课堂上,我直接面对学生,深切感受到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热情不高。

面对这种种情况,我也一度困惑。

在课堂上,我们教师也并没有一味的为赶进度而“满堂灌”,或实施“高压政策”,而是很注重课堂气氛的调节,可是,学生活跃过后,一重新回到课堂教学内容,瞬间又无精打采,或小声闲聊,心不在焉,或干脆埋头大睡,听者寥寥,课上的索然无味,教师自己都觉得无聊。甚至早读上的像晚自习,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的这种漠然、厌学的状态,令我不得不认真、严肃的重新反省、审视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所以,我研究的课题就是如何激发中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兴趣。

通过这一个课题的研究,我颇有心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新课标来看,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学生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这样“教学相长”才真正有实现的可能。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同时,更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能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课堂沉闷、平淡散乱,不能够激活学生潜藏的内部动力。我们常说:“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让学生做“乐知者”教师就要营造气氛,制造悬念,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有这样一句话:“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应该是疑问的聚集点、思维的交汇点、情感的兴奋点、灵感的`激发点、教学的创新点,是让人眼前一亮、精神一振、会心一笑或跃跃欲试的教学精彩画面。”每一篇课文都会有很多值得关注的重点和难点,这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感受到疑惑,产生探究的冲动。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训练是最基本的形式,课内阅读是注重实效的,课外阅读是显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就要扩展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空间,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树立大语文学习观,实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而要做到这一点,精心安排课外情境延续,做好课后的延伸非常必要。

新教材的编排为教师提供了课外活动的设计方案,教师在教学中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情况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结合校本阅读教材指导学生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笔记、座谈学习体会、开展阅读竞赛、举行丰富多彩的语文阅读活动,使学生课内情感在课外延续。切实提高了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很多课内的问题在课外补偿中解决了,使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出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生活,并联系自己生活感受,阅读出新意,激发出灵感。

结合学生实际,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也尤其重要,我们研修过程中反复研究教学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

总之,本次课题研究,使我们受益匪浅。

高中语文研修日志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十三

2015年10月24日上午,我们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檀传宝教授的报告《德育概念的理解与德育实效的提高》一课。檀教授从四个方面说明德育是什么,当中讲到的“什么是劳动教育的本质”一节时,我感受颇多。

劳动是人的本质需要。因为,劳动不仅仅是个人对社会尽义务的途径,是个人获得生存资源的手段,更重要的是通过劳动得到一种精神生活的满足感,得到一种在自己所喜爱的事业中做出成绩的快乐感。而且,这里的“劳动”没有身份之分,没有贵贱之别,只要你热爱,就一定能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一个不劳动的人,他的肌体生命可能不会受到威胁,但他的精神生命就一定会出现问题。一个身体健壮而长期没有劳动岗位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现实中,人们太看重劳动所带来的收入,结果劳动的意义被金钱绑架,用金钱来区分劳动的价值,全然忘记了自己的精神还处在饥饿状态。我们的教育要从“劳动是人的本质需要”出发,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拥有普通劳动者的情怀。

高中语文研修日志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十四

人不学习就要落后,不学习就不能使我们的教育具有后续动力,不学习就会使人的头脑僵化,“继续教育”就是一次难得的机会。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本人主要有以下几点深刻的心得:

一、学习使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了新课标理念,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

新课标理念强调语文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应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强调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整合。“培训”专家深入浅出的讲析、诠释无不紧扣新课标理念,让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学习后无不对新课标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丰实了我们的头脑,使我们领悟到了新时期语文教学的精神实质,为教学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二、学习让我增强了投身语文教学的兴趣和信心。通过学习探讨,我对语文教学有了崭新的认识,学海无涯,教学相长,我要把自己所学的新的理念、知识运用到日常教学及班级管理之中,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用科学的方法引导自己的学生。在国培教师的指引下,在众多同行们的帮助下,我相信自己通过自身的努力,会在语文教学中不断进步。

三、我觉得教师应树立新观念。新课程已经走进课堂,作为教师,我们应把握时代的脉搏,顺应历史的要求,那就要迅速转型,由“知识仓库型”升级为“创新型”教师,以创新教育来促进社会的发展。教师要勤于学习,充实自我,使自己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文化素养、道德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要视角敏锐,跟上时代步伐,勇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总之,不能停滞不前,不能只靠过去的经验,不能做个教书的匠人,而应做个育人的艺术家。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所以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学到老,活到老。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好好钻研教学业务,让自己理论水平更高、实践能力更强,发展进步更快。我会不断研究,反思,改进,悉心向同仁们学习,把语文教学当作自己毕生的追求,思索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我也相信在倾听、反思、实践中,我的教学之路会愈趋成熟,相信会做得更好。

现代继续教育资源以极其丰富的教育教学优势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合作、创新的平台,我积极利用这个机会,刻苦学习“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努力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我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把继续教育研修作为提升自身素养,促进专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学习方式。

1、计划周详,学时充分。

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有实效。我根据区、学校制定的学习计划,几乎每天都安排了一定的学习时间和内容,把学习、作业、交流、讨论互相穿插,保证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获取最大的学习效益。将近一个月里我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完成了多项选修课程的学习,在网上向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名师学习,在学习中,我还做了大量的学习笔记,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能够根据网上提供的一些案例发表自己的见解,探索更有效的方式与途径。每次学习之后,积极独立高质量地完成了网上作业,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2、灵活机动,学以致用。

学习的过程是一次知识积累与运用、创造的过程,因此要会学、善用。继续教育学习课程里有丰富的知识讲解,我每次看后,总要有一个思考,即如何将这些优秀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带进自己的课堂,有针对性的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缩短同发达地区学校教学上的差距。通过实践对理论、经验的检验,寻找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点、相同点与衔接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我刻苦钻研以求更大程度的吸收这些知识,结合教材所需,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现实化,让自己不断进步,争取做一个称职的教师。

3、积极参与,互帮互学。

继续教育学习也是一个互动平台,需要大家共同参与,继续学习中分有班级,在论坛中我们可以互相研讨,把自己的学习体会经常同教师们交流,运用所学经验积极向老师们征求意见,积极修正,取长补短。这个方法可以促进广大教师共同提高。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积极思考,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同时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通过继续教育研修,我的教学素养得到极大提高,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教学效果。

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对于我们一线的老师来说,迫切需要解决八个问题。这八种倾向,严重地腐蚀语文教学的价值内涵。问题是这几种倾向,还比较普遍地被认为是正确的、好的倾向,是新课标的体现。这八种倾向是错误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的产物,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出现的新的歧路;在最深刻的意义上,它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些历史积弊在新的条件下的恶性发展。它的实质,是语文教育的自我放逐,任其发展下去,将在很大程度上消弭掉语文教育的本体价值和根本内涵。因此,我们对这八种倾向应该引起高度警觉!

一、“泛语文”批判:正确处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

例如,有一个老师上《智取生辰纲》,一节课,大部分时间带领学生讨论“杨志为什么会丢失生辰纲”,并列出原因8种之多:部下无能说、权力受制说、对手强大说、天意弄人说、作者安排说、内部矛盾说、自掘坟墓说、社会决定说。这根本就不是学语文,这是学习“如何押送生辰纲”。不是学课文,而是学课文里所描写的、所涉及到的生活内容、人文内容。

又如,学《跨越百年的美丽》而大谈居里夫人美在何处。

学语文,变成了学课文中所写到的人文内容。语文被淹没掉了。语文被边沿化,被模糊化了。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语文课上成了生活常识课、思想方法课、自然科学课、数学课、物理课、历史课、地理课、经济课,或者任何什么别的课,但就是不是语文课。

“泛语文”就是“没有语文的课文课”,有人称这样的语文教学已经“丧魂失魄”:它已经丧失了自己的本质性内涵了。这样振聋发聩的呼喊,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省。

二、“反文本”批判:正确处理学生与文本的关系。

文本碎片化是对文本的完整性、整体性的瓦解。如,有的教师对学生认为《背影》的父亲爬铁轨是“违背交通规则”的“解读”大加赞赏,认为是一种“创造性阅读”。文本的抒情性被否定了。基本情感倾向不承认了。

文本的无限漫延使得文本结构的完整性、整体性一旦被打破,文本就成为一个没有边界的“意义链”上的一节,例如,老师问“四婶不让祥林嫂参与祭祀,祥林嫂应该怎么办?”学生答:“一把火烧了鲁四老爷家。”老师大加赞赏:“好,有反抗精神。”

对文本的刻意反叛也是毫无意义的。你说《背影》中的父亲是一个好父亲,我偏说“父亲有些婆婆妈妈,这样对孩子关怀备至,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的能力”。这种“超视域对接”是“泛立场”、无中心、无止境、无可无不可的,因而也就是无价值无意义的。

“反文本”反掉的是什么呢?它当然反掉了对文本的僵化的理解、一元化的解读,但是,它同时也反掉了阅读教学赖以存在的前提。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承认文本的客观性,承认文本对阅读的前提性的意义,这是阅读教学之所以必要、之所以可能的条件。如果不承认文本的客观性和前提性,那我们根本就不需要阅读,不需要阅读教学了。因此,反文本,反掉的实际上不仅仅是文本,而是阅读,是语文,是教学。

既要多元解读,又要多元有界。

既要坚持解释学立场,又要避免过度诠释。

高中语文研修日志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十五

1.备课。统一两套教案,阅读课(即新授课)一套,至少45个课时。综合备课一套,包括作文指导课7课时,作文讲评课7课时、单元复习课6课时、试卷讲评课7课时,综合备课大约27课时。

2.作业设置与批改。至少有三种作业,即综合作业、大作文、小作文。综合作业以《基础训练》为主,课内部分必做,课外部分选做,综合作业一课一改,切实减轻师生课业负担。大作文全学期7个,每次作文,教师精批细改一半,其余互改或自改,但不能流于形式。小作文每周1个,全期不少于16个,每次只批“阅”和日期。提倡学生写读书笔记,不要求教师批改,但可定期收上来抽查。

3.单元检测与考评。每单元应有一次复习和考试,考试后应有一次试卷讲评。

二、把握教学进度。

1.秋季教学进度。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前要完成1—4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及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繁星》《春水》。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前要完成1、2、3、5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及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朝花夕拾》《骆驼祥子》。期中考试后完成教学内容和名著导读的剩余部分。

九年级一轮课本复习:新课完成至4月底或5月上旬。二轮专题复习:至6月10前结束。各校可根据情况灵活调整。

2.春季教学进度。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前要完成1—4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及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童年》。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前要完成1、2、3、5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及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名人传》。期中考试后完成教学内容和名著导读的剩余部分。

九年级期中考试前完成1、2、3、6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及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水浒》。期中考试后完成九年级(上册)全部内容和(下册)5、6单元、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格列佛游记》。

三、落实“名著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并推荐了2部诗歌散文作品,8部长篇文学名著;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也在6个学期的教材中安排了“名著导读”。根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的阅读水平,并结合教学实际,我们计划将这些名著阅读分散到七、八年级4个寒暑假。建议下学期的“名著导读”篇目安排到前面的寒暑假来阅读。具体安排如下:

七年级“国庆”长假和平时星期天:《繁星》《春水》(七上)。

七年级寒假:《童年》(七下)。

七年级暑假:《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八上)。

八年级寒假:《名人传》(八下)、《西游记》(课文没有)。

八年级暑假:《水浒》(九上)、《格列佛游记》(九下)、《鲁滨逊漂流记》(课文没有)。

以上十大名著将在期末考试命题中考查,具体考试范围如下:

七年级上册:《繁星》《春水》。

七年级下册:《童年》。

八年级上册:《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八年级下册:《名人传》、《西游记》。

九年级上册:《水浒》、《格列佛游记》、《鲁滨逊漂流记》。

秋季拟举行“名著阅读”为主题的读书活动。

四、用好教辅资料。

1.用好《学习手册》。建议《学习手册》在预习、作业、复习时使用,课堂中不要用,更不要根据《学习手册》回答教师的课堂提问。

2.用好《基础训练》。《基础训练》作为综合作业使用,要求前面已说明,不再赘述。

3.用好《导学检测》。《导学检测》是每单元测试的试卷,也是期末复习的重要依据。

4.用好《一轮复习学案》。《一轮复习学案》是九年级一轮复习的重要参考,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上面的练习,教师要认真批阅。

5.用好《考试说明与检测》。省教研室编写的《考试说明与检测》是九年级二轮复习的重要参考,上面的练习题要求学生不折不扣、认真地完成,教师要认真检查、督促。

五、促进教师成长。

1.坚持终身学习。学习不应只是一句口号,一个概念,而应成为语文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成为工作的一种需要和一种动力,并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一是博览群书。语文教师要多一点书卷气,少些世俗气息,每年读一本教育专著或文学名著,经常给学生读一些时文美文,在学习中与学生共同成长。二是向名师、名校学习。于漪老师的人文教育,钱梦龙的“三主原则”教育,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余映潮的“板块教学”、“设置主话题”教学法,李镇西的“民主教育”,“杜郎口”教学模式,“洋思”教学经验等都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向名师学习,不是要老师们都立即成为名师,而是通过学习名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经验、模式,从中找到可借鉴的规律和方法,并受到启发和教益,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2.立足校本教研。一是保证活动时间。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不得他用。二是坚持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程序大致包括“布置课题——个人初备——集体研讨——形成个案——课后反思”几个步骤。“布置课题”要提前一周。“个人初备”要求教师认真钻研课标教材,制订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教学流程、课堂提问(或话题)和作业,提出疑难问题和困惑。“集体研讨”要确定中心发言人,要求人人参与,力求人人发言,经过研讨交流,初步达成共识。“形成个案”要求教师根据集体研讨的成果,独立撰写有个性的教案,提倡教师创新和自由发挥。“课后反思”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调整教学方案并进行教学反思。三是创新“三课”活动。每次“三课”活动都要确定一个主题,着力解决一个问题,减少泛泛的、目的不明确、针对性不强的“三课”活动。每学期每位老师至少上一节公开课;鼓励教师多听课,但至少不低于15节,每听必评。教师人人参与评课,评课不要人云亦云,要中肯到位,多实施激励性评价,但要切中要害,善意指出不足,切实帮助教师专业成长。四是实行“推门听课”。教师平时的课堂要“对外开放”,不得封闭,不得将听课老师拒之门外。

高中语文研修日志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十六

语文课上成了生活常识课、思想方法课、自然科学课、数学课、物理课、历史课、地理课、经济课,或者任何什么别的课,但就是不是语文课。

“泛语文”就是“没有语文的课文课”,有人称这样的语文教学已经“丧魂失魄”:它已经丧失了自己的本质性内涵了。这样振聋发聩的呼喊,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省。

二、“反文本”批判:正确处理学生与文本的关系。

文本碎片化是对文本的完整性、整体性的瓦解。如,有的教师对学生认为《背影》的父亲爬铁轨是“违背交通规则”的“解读”大加赞赏,认为是一种“创造性阅读”。文本的抒情性被否定了。基本情感倾向不承认了。

文本的无限漫延使得文本结构的完整性、整体性一旦被打破,文本就成为一个没有边界的“意义链”上的一节,例如,老师问“四婶不让祥林嫂参与祭祀,祥林嫂应该怎么办?”学生答:“一把火烧了鲁四老爷家。”老师大加赞赏:“好,有反抗精神。”

对文本的刻意反叛也是毫无意义的。你说《背影》中的父亲是一个好父亲,我偏说“父亲有些婆婆妈妈,这样对孩子关怀备至,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的能力”。这种“超视域对接”是“泛立场”、无中心、无止境、无可无不可的,因而也就是无价值无意义的。

“反文本”反掉的是什么呢?它当然反掉了对文本的僵化的理解、一元化的解读,但是,它同时也反掉了阅读教学赖以存在的前提。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承认文本的客观性,承认文本对阅读的前提性的意义,这是阅读教学之所以必要、之所以可能的条件。如果不承认文本的客观性和前提性,那我们根本就不需要阅读,不需要阅读教学了。因此,反文本,反掉的实际上不仅仅是文本,而是阅读,是语文,是教学。

既要多元解读,又要多元有界。

既要坚持解释学立场,又要避免过度诠释。

高中语文研修日志心得体会(精选17篇)篇十七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深知教师的专业素养对于学生的语文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我参加了一次高中语文专业研修。通过这次研修,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还深刻体会到了语文教学的独特魅力。

第二段:探讨研修中的收获。

在这次研修中,我们首先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案例分析。通过学习别人的成功案例,我意识到语文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我还学到了如何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些收获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第三段:思考研修中的感悟。

研修还涉及了一些关于教育心理学和学科思维的内容。通过这些学习,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我发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引导他们掌握语文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同时,我也意识到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品德培养,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第四段:探讨研修对未来教学的启示。

这次研修让我明白,语文教学是一个综合性强、个性化要求高的学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与学科知识的融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和文学鉴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思维。同时,我还将注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此外,我还会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第五段:总结心得。

通过这次高中语文专业研修,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还思考了诸多关于语文教育的问题。我明白了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此外,教师要注重自我反思和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相关范文推荐

    校外研究报告的评语范文(17篇)

    报告范文是对某一事件或事实进行客观记录和分析的有效方式。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呈现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这些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报告写作的要点和技巧。

    小魔怪要上学读后感(通用21篇)

    撰写读后感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文字表达和批判思维能力,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养。请看以下这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或许可以给大家一些灵感和思路。上次我借了一本好看的

    可怕的寻宝记读后感(精选15篇)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解读书中的文字,使阅读更有意义。在下面,小编给大家推荐了一些感人至深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些作品的共鸣和思考。

    代扣工程款委托书(优秀17篇)

    范文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料,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作文的要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提升大家的写作水平。____有限公司

    银行标准化工作心得体会总结(模板18篇)

    工作心得体会是对个人在工作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感悟的总结,既能够反思自身的成长,也可以为他人提供借鉴和参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优秀的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

    战争科学心得体会总结(专业18篇)

    心得体会是人们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得出的经验和感悟,它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成长。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思考。北伐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

    如何制作英语课件大全(18篇)

    英语学习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也能提升我们的综合能力。5.下面是一些英语学习的好书推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学习的灵感和启示。首先,你要根据你讲课的内

    个人委托个人收款委托书(专业21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写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改进和提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范文,这些作文无论是在想法独特还是在语言精准上都有一定的代表性。

    申请电杆申请书(通用17篇)

    在现代社会中,撰写更多申请书已成为人们争取发展、提升自身能力的常见方式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申请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尊敬的领导:你们好!感谢几年来对

    联想心得体会(优质17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表达和思考能力。我整理了一些优秀学子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近日,关于中国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