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王昌龄的送别诗句 王昌龄的送别诗(优质8篇)

时间:2023-10-12 作者:梦幻泡2023年王昌龄的送别诗句 王昌龄的送别诗(优质8篇)

意见建议是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常常需要提出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向他人传达我们的想法和建议。财务主管的岗位职责包括负责资金管理、制定财务规划、监控预算执行等。

王昌龄的送别诗句篇一

1、诗人:王昌龄出自:《送张四》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2、诗人:王昌龄出自:《送窦七》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好听的微信名字

3、诗人:王昌龄出自:《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提高执行力

4、诗人:王昌龄出自:《送郭司仓》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5、诗人:王昌龄出自:《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掉。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6、诗人:王昌龄出自:《送李十五》

怨别秦楚深,江中秋云起。

天长杳无隔,月影在寒水。

7、诗人:王昌龄出自:《送狄宗亨》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8、诗人:王昌龄出自:《送胡大》

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

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

9、诗人:王昌龄出自:《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的送别诗句篇二

1、《送狄宗亨》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2、《送窦七》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3、《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4、《送郭司仓》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5、《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掉。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6、《送李十五》

怨别秦楚深,江中秋云起。

天长杳无隔,月影在寒水。

7、《送张四》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8、《送胡大》

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

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

9、《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1、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译文: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

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王昌龄的送别诗句篇三

李白的送别诗约160首左右,约占李诗总数的六分之一。送别的对象有官宦、僧道、文人学士、妻子情人、亲戚朋友等等,牵扯到各种社会关系,涉及到的社会生活有求学、谋仕、从军戍边、行旅交游等各方面。它不仅成为我们了解当时社会景况和诗人心态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我们认识李白生命历程中各式体验和感受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它突破传统送别诗“有别必怨,有怨必盈”的情调,溶进了盛唐时代精神,以诗人独特的个性气质,呈现特定时间和特定场景下的情感氛围与境界,多能“感动激发人意”,具有与政治诗、饮酒诗。游侠诗所不同的美学意义。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王昌龄的送别诗句篇四

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

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

2、《送窦七》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3、《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4、《送郭司仓》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5、《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掉。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6、《送李十五》

怨别秦楚深,江中秋云起。

天长杳无隔,月影在寒水。

7、《送张四》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8《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9、《送狄宗亨》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诗人简介: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成就综述

他存诗181首,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题材则主要为离别、边塞、宫怨。就数量之多,体制之备,题材之广说,他的诗实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适、岑参,但他的诗质量很高。边塞诗可并高适、岑参而三,四杰以后,诗坛几乎没有边塞诗作。唐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后,文人掀起了从军热以求边功。开元十三年,他漫游西北边地,有了较深的边塞生活体验,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此时岑参11岁,高适还没有开始边塞生活,后人依次考证称他为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

他的边塞诗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表现力。既反映了盛唐时代的主旋律,又对边塞风光及边关战场场景进行细致描写,同时能够捕捉到将士细腻的内心世界。其诗歌意境开阔,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耐人寻味,在发情、造景、写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而他的宫怨诗可与李白争胜,且其诗用意之深、写景之妙、比兴之切、造语之奇,都有独道之处。他闺怨诗以悲天悯人的精神书写那些久闭深宫的妃殡宫人的悲情哀怨,以细腻的笔触多方面地展现她们的生活和感情世界,揭示她们在残酷的宫殡制度下所遭遇的悲惨命运,客观上批判了封建社会摧残妇女的罪恶。这种思想倾向奠定了其作品的健康基调,洗尽六朝宫廷诗浮艳色情之污秽,有力地扭转了齐梁歌咏的不良文风另一方面,就艺术表现而言,他又发扬了六朝华美艳丽、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继承了其形式美。因此他被誉为是成功地用七言绝句写宫词的第一人。

诗歌形式

五古之严

他的五古,基本上都写得严正肃然,高古劲健,颇有风骨。在他有生之时,就正是以这样的诗歌风格驰誉于盛唐诗坛。他的五言古诗中也却不难看出:特点鲜明、风格多样,呈现出不同的'美学风貌。其一,劲健奔放,雄浑豪迈。其二,清丽幽秀,超逸旷放。胡应麟《诗薮》曾将唐初至盛唐的五古发展划分为两大流派,即所谓“古雅之源”和“清澹之派”,并把他等归入前者。其三,悲怆惨恻,深沉苍郁。雄浑豪迈的图景渐次而为清幽超逸以致沉郁苍凉的画面所代替,这与他的人生经历、身世遭际是密切相连的。而这深沉悲怆的风格特点也正突出体现于诗人所描写的目睹边幕的苍凉、黑暗和仕途的蹭蹬、坎坷的诗歌之中。其四,清新活泼,自然明朗。难能可贵的是,他虽所谓“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因而抑郁忧伤。但是,诗人也并未时时陷于痛苦,永远沉于郁闷,而是不时脱略事务、摆落苍凉,从而也创作出一些颇具清新自然、活泼爽朗风格的五古诗篇。

七绝于美

初唐七绝仅七十七首,盛唐四百七十二首,其中他七十四首,几乎占了六分之一。他在盛唐诗人中年辈较长,写作七绝时间也早,是唐朝诗人中较早大量写作七绝并获得优异成就的“七绝圣手”,独以七绝成为名家。七绝因为他以及李白等人的努力,逐渐地成为唐代流行的体裁,因此在七绝方面他与李白齐名。中唐、晚唐七绝数量之多,仅仅次于五律。由此可见,七绝至他而体制大定,表现手法完全成熟,给后人以很大影响。

诗歌内容

题材综述

他的七言绝句在内容上可分三类,这三类都自有特色。而其中以边塞诗第一、闺怨诗第二。

第一类是沿用乐府旧题的边塞诗。盛唐边塞诗人历来以高适、岑参为首。两人又都擅长歌行长篇,高作昂扬奋激,岑作瑰丽雄奇。他却另辟蹊径,以短小的绝句形式,抒写征人的种种情思,既有“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七首》之四)的壮志和“已报生擒吐谷浑”(《从军行七首》之五)的胜利喜悦,也有沙漠风前、长城月下怀念亲人的离愁,都写得含蓄深沉、情景交融,配以格调的舒缓自然、音节的宛转浏亮,成为传唱不衰的名作。

第二类是抒写宫女思妇怨情的闺怨诗和宫词。他在《宫词》、《闺怨》诸作中从另一方面表现了他刻画封建制度下妇女内心情感的高度艺术才能。从外表上看,宫廷生活是那么静谧迷人:“西宫夜静百花香”(《西宫春怨》)、“芙蓉不及美人妆”(《西宫秋怨》),但在绮丽的情景中,诗人却细腻入微地摹写了她们深刻的内心痛苦,她们对幸福的憧憬,她们的失望,在失望之中仍交织着希望的复杂心理。这些作品文笔之龙丽,语言之凝炼,情韵之深刻,都使后来作者难于争胜。

第三类是送别诗。他的一生交游很广,和许多文人、官吏、隐士和僧道都有来往,特别是在他两次遭贬、长年谪居的情况下,他多么需要亲友的慰藉和友情的温暖。他也把自己忠贞深沉的友情,献给了那些正直的知心朋友。他一生写了四十多首送别诗,不落窠臼,不同凡响,他的送别诗,在表现手法上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用不同的艺术构思,表现诚挚而深厚的友情。二、打破送别诗常规,不重在写当前的离别,却着意在写别后的情景。三、不写伤离,而以慰别为“主意”四、无恭维、无应酬,以抒情、写人见长。

边塞称世

他是著名的边塞诗人,并在后代以边塞诗称世。而他边塞诗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其一,他善于采用心理描写,表现细腻多变的感情。他在诗中较早地抒写征夫心灵的一位诗人,为宋词对人物心理进行细腻刻划打下了基础。他或通过瞬间征夫的心理变化,描写他们跳动的心曲;或通过营中的歌舞声,对征夫的内心痛苦进行抒写;或者借助边关的特有的生活场景,写征夫内心的忧愁;或者借战争,写守边将士捍卫国家尊严的英雄气概。可以说感情的抒发非常细腻、真实。

其三,他诗内容简洁、明快、含蓄,具有很高的语言艺术成就。他的边塞诗,非常讲究语言的精炼,真正做到了言均意足,意蕴无穷。或简洁、或明快、或含蓄,让读者回味无穷。另外,他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对每一句都精心地加以处理,没有闲笔,绝句的起句往往是骤响易彻,以雷鸣般的声势打开一个局面,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大漠风尘日色昏”、“青海长云暗雪山”、“琵琶起舞换新声”等等,都是单刀直入,开门见山,不过最妙的地方还不在于起句,而是在第三句。绝句一般的都要在第三句另辟新境,翻出新意,所以首二句要平缓些才便于翻上一层。他调既已高险,还能在第三句上就势一振,把思想感情再深入一步,实在是需要高超的艺术技巧。

王昌龄的送别诗句篇五

盛唐诗人众多,堪称大家的诗人也多出于盛唐,如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王昌龄等。这些诗人都写了大量的送别诗,而在个人独特的艺术构思下,每个诗人的送别诗又都别具一格,各具特色。王维和王昌龄,一个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一个则是边塞诗人的代表。他们所擅长的诗体也不同。同是送别诗,王维多用律诗,尤以五律为多,王维七十多首送别诗中五律就占了二十八首,而王昌龄则好用七绝,在他五十二首送别诗中,七绝也为二十八首,而王昌龄七绝艺术成就之高,也是众口交赞的。

二人虽被后世归为不同的流派,且诗风差异甚大,然而二人在整体上还是可以找到一些相似之处,送别诗尤是如此。

送别诗是因“别情”而起的诗体裁类型。最重要的就是表达离别的情感。送别诗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身的内容。王维和王昌龄的送别诗从内容上看也是极丰富的。除了表达离别的哀愁外,更有对对方的期待,对对方的惋惜,对自身命运的感叹等等。比如王维的《送刘司直赴安西》“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就是希望对方能在安西立下军功,为国守边。而王昌龄则有“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骎骎”亦是希望对方能够建功立业。王昌龄《武陵田太守席送司马庐溪》中“山水清晖远,俱怜一逐臣。”似写山水清晖对人之怜,实写自己的态度。在王维送别诗中,则表达得更为直接。如《送杨少府贬彬州》中“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虽是化用典故,但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很清晰的,表达了作者对所送之人的能力的肯定和对他命运的惋惜。王维的《送孟六归襄阳》及《送孙秀才》等诗中无不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一种向往。如“莫厌田家苦,归期远复赊。”、“从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等句不仅仅是劝慰,更是明显地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态度。王昌龄《送韦十二兵曹》中则有着对自身的叙述,“县职如长缨,终日检我身,平民趋郡府,不得展故人。”从这四句里我们可以看出王昌龄对自己卑微的官职是有不满的。可以说送别诗不仅仅是抒情了,更有表达心意的方面。

在表达方式上,送别诗经过一个纯粹写“离情别绪”到借景抒情,以景写情的过程。《诗法家数》中有详细介绍过送别诗的写法“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人事,或嘱托,或期望,于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渊永为佳。送别诗虽不能说凭此而作,但可以说一些送别诗的特点就是如上所说的情、景、事、人的结合。王维和王昌龄在送别诗中都很好的把景融合进情中,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情境。

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仅他的山水诗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他的.不少送别诗也有不少是迷人的风景画。《送杨长史赴果州》中“鸟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时”刻画出个凄清的送别的场景。“一千里”和“十二时”则让人感到分别的难舍难分。而《送张判官赴河西》中“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则描绘出一幅壮阔的边塞的景色,进而显示出送别张判官时的那种激昂的情感。而《送孙二》中的“山川何寂寞,长望泪沾巾”更是把人的寂寞放入山川,明写山川的寂寞,但更衬人的悲凉之情。王昌龄的送别诗中的景物描写同样很出色。如《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石溪流已乱,苔径人渐微。日暮东林下,山僧林独归”这是对山中景色的想象和描绘,“乱”、“微”二字突出了深山的幽僻和人迹罕至。夕阳斜照入深山中,一个僧人独自走在深山里,这幅图流露出一种孤独寂寞之感和一种超脱凡尘的豁达,而这与深山的自然之美又显得很和谐。又如《送张四》:“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句句写景,但又句句抒情,写枫林“愁”,写楚水“悲”,写山月“冷”,都是用拟人的手法把景写活,也是借景的“愁”和“悲”来寄托自身的“愁”和“悲”。王维和王昌龄在描写景物时,虽然侧重点各有不同,笔法各异,然而二人都能很好地做到情、景、事、人相结合,使送别诗在内容上、情感上和表达方式上都显得更为丰富。

在送别诗的感情基调上,自古以来都是以“愁”和“悲”为主,但王维和王昌龄的送别诗里,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悲”和“愁”之外,也存在着一种慷慨激昂的情感。二人送征人赴边的诗里,都通过对边塞风景的想象和描写,通过对征人的嘱托和期望,展现出一种阔大的情怀。如王维的《送张判官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送平淡然判官》等送友人赴边的诗。王昌龄的《送吴十九往沅陵》、《送崔参军往龙溪》等诗中虽也表现离情,然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并不因被贬而对朝廷失去信心,整个心态还是乐观、积极向上的。

其实诗的内容、情感、表达方式上的丰富和情感基调的多面性不仅仅是王维和王昌龄二人送别诗的共同点,也是整个盛唐诗人群体送别诗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的形成是有其一定原因的。

首先,送别诗在内容上随着送别情境的增多而不断丰富。可以看到既有送人赴边的,也有被贬谪后送人出任的,有科举失意回故里的,还有出游的。在送别诗中往往根据对方出行目的的不同而做不同的内容。而在情感和表达方式上也因此而有所不同。可以说送别诗在内容、情感、表达方式上的丰富是送别诗自身发展所要求的,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送别诗的情感基调的多面性则是在盛唐这个特定时期下产生的,也可以说送别诗情感基调中阔大的一面是盛唐气象的有力表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品格和气度,任何一个有其独立特性的诗人也同样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盛唐是一个处于政治相对开明,百姓安居乐业的时代,盛唐的气度和晚唐,宋或清都是很不一样的,它尤其显得大气。盛唐时期的诗往往显示出一种潇洒,一种豁达,即使是送别诗也不是晚唐或宋词中常有的那种凄惨欲绝的情感,往往是体现出一种哀而不伤的气质在其中。在送别时亦不忘劝慰友人或给予鼓励。在身处逆境时,也仍是抱着希望,这就是盛唐气象的一种体现。

王昌龄的送别诗句篇六

摘要:王昌龄作为盛唐时期屈指可数的送别诗作家,在他现存的诗中,以送别为题材的诗大约有五十首,是王昌龄文学创作中重要的主题之一。他的送别诗类型多样,其中主要表达真挚友情、积极进取、怀才不遇等思想;在艺术特色上,善于使用萧索意象,情景交融,比喻抒怀的手法;结合王昌龄的人生经历,分析送别诗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王昌龄;送别诗;类型;艺术特色;创作原因

作为一个爱国诗人,王昌龄的送别诗中表现出强烈的报国志向,希望可以有所作为,报效朝廷,但现实往往与理想相违背,王昌龄一生坎坷,屡遭贬谪,难免会表现出低沉的忧伤。他的送别诗,从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三类:

(一)表现诗人真挚友情

王昌龄自成年以后,就离家远行,漫游四方,结交很多诗坛友人,与“诗仙”李白,与山水诗派的主要诗人王维、孟浩然、储光羲以及常建等人,与李颀、高适、岑参、王之涣等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都有交往,感情深厚,送别诗中必然能读出他对友人的深切关心,“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送魏二)”在这篇送别魏二的作品中,全诗以景入诗,情景交融,以情摄景,营造了凄凉的离别氛围,第三联用“忆”字引入,虚构了友人离别之后夜泊在潇湘之上,充满愁绪。离别之际,难免会感伤,表达了诗人的真挚友情。

(二)表现诗人积极进取

王昌龄生长于盛唐开元年间,积极进取的时代风貌促使他们热衷于建功立业,报效朝廷,和大多数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王昌龄也希冀于投身仕途,有所作为,一展自身才华。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还四处干谒,期望得到他人的引荐与重用。他曾经在给冯六的诗中写到“云龙未相感,干谒亦已屡。”足见其仕进之心急切。因此,在王昌龄的《送崔参军往龙溪》、《别陶副使归南海》、《留别司马太守》等送别诗中,展现出了作者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三)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

王昌龄虽然有一腔报国热情,胸怀国家天下,奈何不被重用,并多次被贬谪,内心不免郁结惆怅。观其一生,王昌龄在仕途上曲折坎坷,屡遭贬谪,抱负难展,内心有不满的愤懑之情,这一情感便在他给好友的送别诗中体现了出来:“山水清辉远,俱怜一逐臣”(《武陵田太守席送司马卢溪》)、“谁识马将军,忠贞抱生死”(《留别武陵袁丞》)等。

王昌龄不受重用,空抱忠贞之志使他产生了归隐的想法。在《送韦十二兵曹》、《岳阳别李十七越宾》等诗歌中,都坦露了诗人的隐逸情怀。但同时,王昌龄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希望得到朝廷重用,在入世和出世的选择上,王昌龄自身也是矛盾的。因此,王昌龄的归隐只是他怀才不遇的`悲愤,体现了对现实的不满。

(一)善于使用萧索意象

王昌龄送别诗中的意象众多,通过对凄清环境的描写,从而表现离别的情怀。在王昌龄的笔下,“孤舟”的意象是最常使用的,“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孤舟”(《送窦七》)、“看君孤舟去,且欲歌重垂纶”(《送韦十二兵曹》)等等。除了孤舟,孤江、孤城、孤月、孤山等意象在王昌龄的送别诗中也是非常常见的,一个“孤”字,营造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感觉。除了“孤”字的意象,“秋色”、“寒景”也有极高的使用频率,王昌龄将秋水、秋海、秋月、寒夜、寒蝉、寒江等意象用于送别诗中,烘托了离别时的愁情。

(二)采用多种手法抒发送别之感

1、情景交融

中国古典诗歌重视抒情,轻于叙事,与读者产生共鸣便成为抒情诗的一个表现重点和难点,作为送别诗,情感的表达更是重中之重。王昌龄的送别诗不是单纯的抒发情感,而是触景生情,将自己的离别之感融入到自然环境之中,以景传情,从而使自己的感情流露更加自然、真实,更好地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王昌龄在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这样写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诗的开头写了寒雨入吴,为送别友人营造了凄凉的氛围。诗的第二句写“楚山孤”,看似是写楚山的“孤”,实际上是融情于景,描写自己在友人离开之后的“孤”,将自己的“孤”寄托在楚山上,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既展现了当时的自然环境,更抒发了离别的忧愁伤感。

2、比喻抒怀

比喻抒怀在诗歌中也是一种重要表现手法,王昌龄的送别诗中也不乏用比喻抒怀的诗篇。在《留别司马太守》中:“辰阳太守念王孙,远谪沅溪何可论。黄鹤青云当一举,明珠吐著报君恩。”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谪期间,但诗人虽然被贬,仍怀有一个报国心,在送别司马太守的时候,他向朋友倾诉了自己的抱负和理想。通过黄鹤高飞,比喻自己的远大抱负,以河蚌吐明珠来比喻自己愿意用自己全部的精力报效君王。运用比喻的表现手法,委婉含蓄,但却使诗人的信念表达更加坚定。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王昌龄好友众多,那么,朋友之间的分离总是在所难免的,按照中国文人的传统,在与朋友离别之际,总会以诗托意,送别好友,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这就促使了王昌龄送别诗的出现。

另一方面,王昌龄一生怀才不遇,他内心的痛苦总是会向友人倾诉的,这就会表现在他的送别诗中。王昌龄的送别诗大多创作在他被贬谪期间,带有明显的悲愤情感,诗人屡遭贬谪,内心情感积郁,需要借助一定的诗歌进行排遣。而送别诗这种题材,与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境相契合,将仕途的失意、被贬的幽怨都在离愁别绪的送别诗中一吐为快,抒写郁闷,寻求得心理上的平衡感和自我安慰。

研读王昌龄的送别诗,能够让我们梳理出王昌龄的生活和思想发展轨迹,体会到一个屡遭贬谪诗人的复杂内心情感。王昌龄的送别诗是我国唐代送别文学中较高成就的代表,成为后世送别文学的典范,在诗作的主题表达和艺术创作上对后来的诗文创作具有深刻的影响。

[1]李云逸.王昌龄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陈伯海.唐诗汇评[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3]陈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4]李珍华,傅旋琮.谈王昌龄的《诗格》文学遗产[j].文学遗产,1988(6).

[5]沈德潜.唐诗别裁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王昌龄的送别诗句篇七

王昌龄的送别诗有哪些呢?在王昌龄的.送别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真挚的情感。

1、《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送窦七》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3、《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4、《送郭司仓》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5、《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掉。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6、《送李十五》

怨别秦楚深,江中秋云起。

天长杳无隔,月影在寒水。

7、《送张四》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8、《送胡大》

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

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

9、《送狄宗亨》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王昌龄的送别诗句篇八

王维和王昌龄是盛唐时期两大不同风格个性的诗人,但在他们送别诗的创作中,都体现出共同的盛唐气象,显示出一种大气和开阔。

盛唐诗人众多,堪称大家的诗人也多出于盛唐,如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王昌龄等。这些诗人都写了大量的送别诗,而在个人独特的艺术构思下,每个诗人的送别诗又都别具一格,各具特色。王维和王昌龄,一个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一个则是边塞诗人的代表。他们所擅长的诗体也不同。同是送别诗,王维多用律诗,尤以五律为多,王维七十多首送别诗中五律就占了二十八首,而王昌龄则好用七绝,在他五十二首送别诗中,七绝也为二十八首,而王昌龄七绝艺术成就之高,也是众口交赞的。

二人虽被后世归为不同的流派,且诗风差异甚大,然而二人在整体上还是可以找到一些相似之处,送别诗尤是如此。

送别诗是因“别情”而起的诗体裁类型。最重要的就是表达离别的情感。送别诗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身的内容。王维和王昌龄的送别诗从内容上看也是极丰富的。除了表达离别的哀愁外,更有对对方的期待,对对方的惋惜,对自身命运的感叹等等。比如王维的《送刘司直赴安西》“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就是希望对方能在安西立下军功,为国守边。而王昌龄则有“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骎骎”亦是希望对方能够建功立业。王昌龄《武陵田太守席送司马庐溪》中“山水清晖远,俱怜一逐臣。”似写山水清晖对人之怜,实写自己的态度。在王维送别诗中,则表达得更为直接。如《送杨少府贬彬州》中“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虽是化用典故,但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很清晰的,表达了作者对所送之人的能力的肯定和对他命运的惋惜。王维的《送孟六归襄阳》及《送孙秀才》等诗中无不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一种向往。如“莫厌田家苦,归期远复赊。”、“从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等句不仅仅是劝慰,更是明显地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态度。王昌龄《送韦十二兵曹》中则有着对自身的叙述,“县职如长缨,终日检我身,平民趋郡府,不得展故人。”从这四句里我们可以看出王昌龄对自己卑微的官职是有不满的。可以说送别诗不仅仅是抒情了,更有表达心意的方面。

在表达方式上,送别诗经过一个纯粹写“离情别绪”到借景抒情,以景写情的过程。《诗法家数》中有详细介绍过送别诗的写法“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人事,或嘱托,或期望,于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渊永为佳。送别诗虽不能说凭此而作,但可以说一些送别诗的特点就是如上所说的情、景、事、人的结合。王维和王昌龄在送别诗中都很好的把景融合进情中,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情境。

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仅他的山水诗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他的不少送别诗也有不少是迷人的风景画。《送杨长史赴果州》中“鸟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时”刻画出个凄清的送别的场景。“一千里”和“十二时”则让人感到分别的难舍难分。而《送张判官赴河西》中“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则描绘出一幅壮阔的边塞的景色,进而显示出送别张判官时的那种激昂的情感。而《送孙二》中的“山川何寂寞,长望泪沾巾”更是把人的寂寞放入山川,明写山川的寂寞,但更衬人的悲凉之情。王昌龄的送别诗中的景物描写同样很出色。如《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石溪流已乱,苔径人渐微。日暮东林下,山僧林独归”这是对山中景色的想象和描绘,“乱”、“微”二字突出了深山的幽僻和人迹罕至。夕阳斜照入深山中,一个僧人独自走在深山里,这幅图流露出一种孤独寂寞之感和一种超脱凡尘的豁达,而这与深山的自然之美又显得很和谐。又如《送张四》:“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句句写景,但又句句抒情,写枫林“愁”,写楚水“悲”,写山月“冷”,都是用拟人的手法把景写活,也是借景的“愁”和“悲”来寄托自身的“愁”和“悲”。王维和王昌龄在描写景物时,虽然侧重点各有不同,笔法各异,然而二人都能很好地做到情、景、事、人相结合,使送别诗在内容上、情感上和表达方式上都显得更为丰富。

在送别诗的感情基调上,自古以来都是以“愁”和“悲”为主,但王维和王昌龄的送别诗里,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悲”和“愁”之外,也存在着一种慷慨激昂的情感。二人送征人赴边的诗里,都通过对边塞风景的想象和描写,通过对征人的嘱托和期望,展现出一种阔大的情怀。如王维的《送张判官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送平淡然判官》等送友人赴边的诗。王昌龄的《送吴十九往沅陵》、《送崔参军往龙溪》等诗中虽也表现离情,然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并不因被贬而对朝廷失去信心,整个心态还是乐观、积极向上的。

其实诗的内容、情感、表达方式上的丰富和情感基调的多面性不仅仅是王维和王昌龄二人送别诗的共同点,也是整个盛唐诗人群体送别诗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的形成是有其一定原因的。

首先,送别诗在内容上随着送别情境的增多而不断丰富。可以看到既有送人赴边的,也有被贬谪后送人出任的,有科举失意回故里的,还有出游的。在送别诗中往往根据对方出行目的的不同而做不同的内容。而在情感和表达方式上也因此而有所不同。可以说送别诗在内容、情感、表达方式上的丰富是送别诗自身发展所要求的,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送别诗的情感基调的多面性则是在盛唐这个特定时期下产生的,也可以说送别诗情感基调中阔大的一面是盛唐气象的有力表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品格和气度,任何一个有其独立特性的诗人也同样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盛唐是一个处于政治相对开明,百姓安居乐业的时代,盛唐的气度和晚唐,宋或清都是很不一样的,它尤其显得大气。盛唐时期的诗往往显示出一种潇洒,一种豁达,即使是送别诗也不是晚唐或宋词中常有的那种凄惨欲绝的情感,往往是体现出一种哀而不伤的气质在其中。在送别时亦不忘劝慰友人或给予鼓励。在身处逆境时,也仍是抱着希望,这就是盛唐气象的一种体现。

相关范文推荐

    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的总结报告(优质8篇)

    整改报告不仅是对自我工作的反思,也是对团队的一种督促和提升,能够推动工作的进步和改善。参考下面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何向上级或公司提出离职意愿。开展安全

    2023年六年级毕业感言展板(实用11篇)

    自我介绍不仅是一种交流方式,同时也是展示自信、个性和魅力的机会。现在请看以下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技巧。六年级毕业感言展板篇一以下是由应届毕

    医生入党申请书(大全8篇)

    在转专业申请书中,申请者需要详细介绍自己对目标专业的兴趣和认识,并提供相应的理由和依据。以下是一些工作转正申请书的例子,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医生入党申请书篇一敬爱

    最新中秋商务贺卡祝福语 商务中秋贺卡的寄语(优质5篇)

    岗位职责的不清晰容易引起工作冲突和混乱。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自我介绍模板,供大家参考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修改和调整。中秋商务贺卡祝福语篇一1、明晨行别,但愿云彩,

    最新医院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实用14篇)

    试用期总结是公司管理人员对员工能力和素质的全面评估,同时也是激励和奖励优秀员工的机会。以下是一些名人写过的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够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和热情。医院工

    物流专员简历(精选5篇)

    岗位职责的明确可以减少工作中的不必要纠纷和摩擦。以下是一些成功个案的意见建议,可以借鉴其方法和思路。物流专员简历篇一教育简历语言能力简历自我评价熟练办公软件操作

    2023年业务员工作总结(优质15篇)

    团委团支部工作总结有助于发现团队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经验和教训。在这里,小编整理了一些经济师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

    最新花的美丽的好句子 花的美丽句子句(优质8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的文章应该具备的结构和特点。以下是一些关于意见建议的典型例子,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创意。花的美丽的好句子篇一1.

    2023年高校教师年终科研工作总结 高校教师科研工作总结(实用9篇)

    各个部门的优劣势和特长应该被合理利用,实现互补和共赢。在质量月中,有些企业采取了独特的质量评估方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高校教师年终科研工作总结篇一根据上级教

    2023年银行职员个人年度总结(精选15篇)

    学期总结是巩固知识、回顾经验的重要途径。小编收集了一些学习总结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启发。银行职员个人年度总结篇一通过不时对自己的反思,我也意识到自己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