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传统艺术节手抄报内容(通用5篇)

时间:2023-09-26 作者:紫薇儿2023年传统艺术节手抄报内容(通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艺术节手抄报内容篇一

一说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闻一多先生《端午考》考证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间举行图腾祭的节日认为端午节实际上是一个龙的节日。

二说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逝世。据《续齐谐记》记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逢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江祭之。

三说是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

四说认为据东汉时期蔡邕《琴操》中载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五说认为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

六说认为梁宗懔《荆州岁时记》转述端午是为迎“涛神”伍子胥。《后汉书》中也写道浙江虞巫上祝曹盱五月初五在曹娥江上婆娑起舞迎接伍子胥。后来江浙一带百姓每逢端午逆流而上举行各种仪式以悼念伍子胥。

七说认为在《道书》中载有五月初五是为祭祀先祖日。

八说是据《会稽典录》一书记载端午是为纪念寻父投江而死的曹娥。九说认为端午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其时仲夏之日万物方盛夏至日阴气荫生恐物不懋故在五月初五以五色印为门户饰以惩恶气。

十说是民间有一传说认为端午源于湖北沔阳沙湖曾有四位豪杰专门劫富济贫后遭当地官兵突袭围困而于五月初五投江而亡。当地民众万分悲哀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以示悼念。

传统艺术节手抄报内容篇二

中华传统文化,

像一座巨大的宝库,

让我骄傲,

让我自豪。

我知道,

历史悠久的古建筑,

笔陡的长城,

上面有许多烽火台,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

古老的故宫,

一束束闪亮的灯光照着它,真像一座漂亮的城堡。

我知道,

想象丰富的神话故事,

《精卫填海》,

为防止他人掉入大海,天天不停地填。

《后羿射日》,

后羿把九个太阳射下,让人们不再汗流浃背。

我知道,

了不起的历史人物,

孔子为了拜师,在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没有挡住他拜师的.决心。

好学的李四光,

为了弄清楚大石头的来历,天天都在想这个问题,后来有了重大的发现。

我知道,

各种各样的美食,

圆圆的汤圆,

每到正月十五都会吃到,吃汤圆表示着人们团圆的符号。

胖胖的粽子,

每到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包好吃的粽子。

中华传统文化真是像一个知识丰富的宝库。

传统艺术节手抄报内容篇三

黑色脸 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戏”里的包拯;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如:“三国戏”里的张飞,“水浒戏”里的李逵。

其他:表示阴阳中的阴,用于鬼魂。肤色较黑或面貌丑陋。

张飞(黑十字门蝴蝶脸)

白色脸 表现奸诈多疑,如:“三国戏”里的曹操、《打严嵩》中的严嵩。

曹操(白整脸)

蓝色脸 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如:《上天台》中的马武,“《连环套》里的窦尔墩。

窦尔墩(蓝花三块瓦脸)

紫色脸 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如:《二进宫》中的徐延昭,《鱼肠剑》中的专诸。

其他:面色不好,丑陋。

张郃(紫三块瓦脸)

金色脸 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角色。如:《闹天宫》里的如来佛、二郎神。

大鹏(金色象形脸)

绿色脸 勇猛,莽撞。

其他:绿林好汉。

其它还有黄色脸、粉色脸、银色脸等。

“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花脸)和丑(小丑)。它在形式、色彩和类型上有一定的格式。内行的观众从脸谱上就可以分辨出这个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聪明还是愚蠢,受人爱戴还是使人厌恶。京剧那迷人的脸谱在中国戏剧无数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京剧脸谱以“象征性”和“夸张性”著称。它通过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眼睛,额头和两颊通常被画成蝙蝠,蝴蝶或燕子的翅膀状,再加上夸张的嘴和鼻子,制造出所需的脸部效果。


传统艺术节手抄报内容篇四

2、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4、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6、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8、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9、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学而》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11、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15、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1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黄鹤楼》

1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8、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破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1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2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21、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2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4、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25、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2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2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28、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2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0、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传统艺术节手抄报内容篇五

端午节少不了的一项活动就是划龙舟,很多人都会趁热闹,顶着烈日看这一年一度的赛龙舟盛况,其实赛龙舟的习俗早在先秦就已经有记载。而且赛况并不亚于现代的龙舟的'比赛。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踪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是日,竞渡,竞采杂药。”

此后,历代诗赋、笔记、志书等记载竞渡就数不胜数了。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龙船,长33米,路上有100人,桡手约80人。南宁龙舟长20多米,每船约五六十人。湖南汨罗市龙舟则长16—22米,挠手24—48人。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也有用纸扎、纱扎的)。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而湖南汨罗市,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祭屈原之俗,在《隋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唐刘禹锡《竞渡曲》自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义。”可见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当地人民也曾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又如浙江地区,是以龙舟竞渡纪念曹娥。《后汉书·列女传》中载,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间则传说她下江寻找父尸。

浙江地区多祭祀之,《点石斋画报·虔祀曹娥》即描绘会稽地区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清嘉录》中记吴地(江苏一带)竞渡,是源于纪念伍子胥,苏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旧习,并于水上举行竞渡以示纪念。另外还有广西的纪念马援、福州的纪念阎王王审知等仪式。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的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在正式竞渡开始时,气氛十分热烈。唐代诗人张建封《竞渡歌》:“……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且如瞬。坡上人呼霹雷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