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管理的调研报告全文(专业14篇)

时间:2023-12-11 作者:影墨

在写调研报告时,我们需注意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在附件中,我们提供了一份经过专业编辑的调研报告,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

加强管理的调研报告全文(专业14篇)篇一

为进一步做好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我区组建调研组深入到x个不同类型两新党组织开展分类管理调研,通过走访座谈、调阅资料等方式,初步掌握了全区两新党组织党员管理的现状、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并就下阶段推进党员分类管理提出建议意见,现报告如下:

加强管理的调研报告全文(专业14篇)篇二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道德的损害是良心的完全麻痹。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全区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为全面完成省委组织部下达的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任务,我部组建调研组就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工作开展调研,通过广泛走访基层党务工作者、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员、电话访问在外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等方式,初步掌握了全区农村基层党员管理的现状、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并就下阶段推进党员分类管理提出建议意见,现简要报告如下:

加强管理的调研报告全文(专业14篇)篇三

为切实摸清辖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总体状况,交流经验,树立典型,探索出具有煤炭行业特色的安全文化示范模式,为煤矿安全生产营造良好的氛围和安全保障,4月25日-29日,分局配合省局政策法规处开展了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专题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活动的特点

通过分析,感觉此次调研活动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组织周密,可操作性强。此次调研活动由省局政策法规处组织实施,分局派出相关人员配合,从开始筹划到具体实施,从活动安排到过程、人员参与,整个调研过程组织科学合理、严密有序。制定的调研方案,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紧密围绕煤矿生产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范围广泛,典型性强。此次调研活动分别选取了辖区内省属矿、市县属和乡镇矿等共10个煤矿,其中省属矿占50%。选取的这些煤矿,都是在同类企业中安全文件建设基础扎实,理念先进,独具特色,并已取得一些成效,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

现场相结合,发放调查问卷与口头提问相结合等灵活多变、贴近实际的方式,从不同层面、多个角度,基本摸情了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概况、对文化建设的认知程度等。

二、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概况

(一)领导重视。通过调研,普遍感觉各煤矿企业领导干部高度重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始终把安全文化建设当作经常性、制度性、长期性的任务来抓,从企业文化的高度审视安全、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入手管理安全,积极倡导并努力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新矿集团协庄矿、肥矿集团白庄矿、莱芜市辛庄矿等矿成立了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把安全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议程,认真组织,积极实施,定期考核,从人力、物力、财力都给予扶持和倾斜,并纳入安全生产工作的检查考核内容之一,促进了企业安全文化的健康发展。

了全员参与、扎实深入的效果。

(三)创新理念。各矿注重安全文化建设与煤矿安全生产实际相结合,注重安全文化理念的创新与发展,创新总结出了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安全文化与安全理念。尤其是新矿集团协庄矿的“2s管理法”、鄂庄矿的安全闭环管理,都通过了国家局组织的项目验收,并受到国家局领导的充分肯定与赞扬。这两个矿可以说是辖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排头兵、领头羊,是文化建设先进典型和代表。

(四)独具特色。参与调研的这十家单位,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既有共同点、相似点,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展现了一种“亲情”文化;又有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特色文化,形式、内容、方式等都有所不同,有各自的“闪光点”与“亮点”。如,肥矿集团白庄矿的百安安全文化以及“百发百中”的精确管理体系、新泰市汶南矿的“亲情化”安全管理、新矿集团鄂庄矿的“五个四”安全文化理念、华宁矿业集团的“四个确立”安全理念、新矿集团协庄矿的市场化安全管理,新泰市王家寨“五个一”安全理念,等等。

井下每个工作场所。淄矿集团埠村矿构建文化“五个一”阵地,使安全文化贯穿于工作全过程;新泰市汶南矿、王家寨煤矿在井下主要大巷设置了音响设备,不间断播放各种轻音乐和安全知识,印制了企业安全文化手册,做到一手一册等。

(六)注重实效。各煤矿注重安全文化宣传的实效性,在力求实效上下工夫,在深入人心上作文章,不搞花架子,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贴近实际的方式,大力开展各类安全文化宣传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新矿集团协庄矿注重开展一些真正触动心灵、引起共鸣的深层次活动,切实把安全理念落实到区队、班组,有效推动了区队自治、班组自主和个人自律。

三、安全文化建设取得的效果

各矿通过实施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实现了“四个促进”: 一是促进了辖区总体安全状况稳定好转。辖区近几年安全状况持续稳定好转,死亡人数逐年下降,与大力开展安全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参与调研的这10个煤矿,是辖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典型代表,安全文化扎实到位、有声有色,促进了安全状况的持续稳定,创出较长的安全周期,其中,新矿集团鄂庄矿的安全周期达5000天以上,排名全国先进行列。

二是促进了安全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通过理念导入,机制创新,健全了各项责任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了安全科技装备水平,使安全管理由“靠领导管理、制度控制”变为“上下互动、自主管理”转变。

三是促进了职工安全素质的提升。各煤矿企业通过加大安全文化宣传力度,建立安全教育阵地,丰富安全文化内涵,烘托了安全文化的浓厚氛围,使职工抓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安全素质、自主保安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井下违章现象明显减少。

四、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次调研,以及了解其他煤矿企业,感觉到目前在一些企业的领导干部身上,程度不同地存在“八多八少”问题:

一是在安全文化总体认识上,往往片面性、局限性的东西多,内涵性、系统性的东西少;二是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往往硬件考虑的多,安全宣传教育考虑的少;三是在事故预防上,往往技术措施考虑的多,而对提高安全意识考虑的少;四是在安全宣传教育职能上,往往政工部门考虑的多,生产管理部门考虑的少;五是在安全文化建设上,往往形式性、教条性考虑的多,本质性、实效性内容考虑的少;六是在安全文化层次上,往往安全管理人员考虑的多,企业职工考虑的少;七是在安全文化吸收上,往往被动接受、强势灌输的多,主动学习、认真汲取的少;八是在安全文化发展趋势上,往往探索性、盲目性的东西多,指导性、方向性的东西少。

五、下一步安全文化建设发展趋势与方向

相符合的安全宣传文化模式。

一是在安全文化建设的战略思想上,要树立大系统、一盘棋理念。要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到安全生产工作大局中去,做到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以安全文化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和谐稳定,以安全生产工作推动安全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性上,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意识。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人们安全文化意识的树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长抓不懈,持之以恒。

三是在安全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上,要改变古板生硬、生搬硬套的简单做法。安全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安全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必须从有利于职工的角度出发,采用电视、广播、网络、黑板报等群众喜闻乐见、愿意接受的方式,要进一步增强亲合力、感染力,杜绝那种古板生硬、生搬硬套的现象。

四是在安全文化建设的对象上,要注重全民、全方位工程。安全文化建设是煤矿企业管理者及全部职工的事情,不单是哪个那个领导、某个部门的工作。既要注重发展全民-意识,让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又要突出重点,切实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安全文化教育,强化安全第一的思想,落实好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文化形成的最主要的途径,是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最深刻最根本的方法,更是保障安全生产、人员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根本所在。我公司在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始终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法》、安监总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培训规定》和《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集团公司“安全是用人先决条件、培训是员工最大福利”的理念,根据培训大纲,考核标准和有关工作程序做好培训工作。

山西金象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条件复杂,职工大部分由学校刚毕业员工组成,新入厂的青年员工又占全公司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二,工作环境的恶劣和人员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基础差等因素给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为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在金象公司党委的指导下,切实把安全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臵,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为公司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保证。

一、公司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本情况

我公司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在上级安监部门指导和各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及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培训工作任务。

自我防护技能,达到要求的才可上岗操作;配合人力资源部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取证工作。

2、2011年6月至今对于陆续进厂员工按照金象公司培训管理制度累计对121人每人进行48学时厂级安全教育使他们熟悉、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

3、2011年6月至今对于陆续进厂的外来施工队伍累计113人每人进行24个学时厂级安全教育,使他们熟悉、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

4、2011年6月至今对于陆续进厂的外单位学习培训人员累计39人每人进行24个学时厂级安全教育,使他们熟悉、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

5、2011年6月至今对于本单位调岗、转岗、离岗累计5人每人进行16个学时厂级安全教育,使他们熟悉、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

6、2012 对全厂所有员工包括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累计728人进行了安全教育使他们提高并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

二、主要做法

1、构架安全教育体系。在结合新建单位特点和公司安全教育工作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加强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负责人为安全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安全教育计划、专题安全教育制度和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在金象公司全面展开。把班前班后会、安全员安全谈心、“三违”讲评、安全培训等日常工作纳入安全教育工作范畴,确保教育保证监督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2、突出安全氛围营造。充分利用公司宣传栏、公开栏、报

纸、网站等,开辟安全教育专栏,及时宣传报道发生在职工身边的安全生产典型事例,推动了全员安全教育。精心组织开展 “安全生产月”等系列宣教活动。车间开展隐患排查,超前消除人和设备的安全隐患。车间以班组为单位,坚持班前会必讲安全,让职工参与其中充当“主角”,营造出浓厚的安全教育氛围。

3、拓展安全教育内容。每周召开安全例会,具体指导基层单位安全教育工作。利用安全例会、安全活动周等途径分析总结、剖析其他单位严重违章事故,自身查找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开展汲取事故教训的大讨论,形成安全压力人人担,人人头上担责任的互动格局。

4、重抓新职工安全教育。针对新工人思想多样化、安全意识差和臵换职工情绪不稳的特点,提前制定安全教育方案,组织师资力量,多种形式展开安全教育。重点讲解专业安全知识、安全法律法规等内容,让新职工掌握应知应会的安全工作要点和避灾自救安全常识,尽快具备上岗前的.安全基础知识。

5、持续整治“三违”现象。持续开展安全员安全谈心和“三违”讲评工作。职工发生“三违”后,安全员当天进行安全谈心,当班进行“三违”讲评,帮助“三违”职工认识错误。根据情况分类制定帮教措施,“三违”人员纷纷写出书面认识。指定专人帮教,并按照闭环式管理及时跟踪,确保了“三违”职工转化效果,达到“一人违章、全班受教育”的效果。2012年上半年金象公司未发生轻伤以上人身事故。

考核一次。每次考核采取到班组中了解情况,查看记录,现场提问等形式,全面深入地考核安全宣传教育的真实情况和实际效果,形成动态考核的良好机制。

三、目前安全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别单位存在安全教育的内容单一、形式呆板现象,安全教育工作仅仅是停留在念念文件,传达传达上级安全工作精神的层面上,导致安全教育说来说去一个样、说多说少一个样、说与不说一个样。

2、部分单位安全员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安全教育工作的要领理解不深、理解的不透,导致个别单位安全教育工作没有创新、没有思路。

3、少数单位工作方法欠缺。个别单位只注重对违章人员的罚款,忽视了罚款后的思想工作,管理人员工作方法粗糙,对“三违”职工处罚后,未能举一反三,没有起到教育作用,反而激起基层一线工人的不满情绪。

四、几点思考与建议

1、安全教育工作要突出主题。本着“围绕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的主题要求,利用职工班前班后会、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教育培训等方式方法,把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安全生产每一个环节,对职工安全意识的动态把握和对安全隐患的超前防控,使生产活动中危及劳动者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认知、动态。把握和超前控制状态,达到本质安全型的内在要求。

育,促进思想和行为转变,提升综合素质,激发了职工队伍的活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安全教育工作向“精、细”的转变。

3、安全教育工作要因人施教。职工是安全生产的主体,也是安全教育的主体。金象公司职工成分复杂,既有经验不足的年轻职工,也有安全意识淡薄的不放心职工,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时,针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岗位、不同年龄等因素,客观分析各种因素给各种类型职工带来的不同感受和心理影响,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保证安全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4、安全教育工作要齐抓共管。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全方位的努力。坚持党政工团妇齐抓共管,坚持安全教育工作大格局原则和思想政治工作“一岗双责”要求,党政一起抓安全抓教育,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强大合力,推动安全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山西金象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加强管理的调研报告全文(专业14篇)篇四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非监禁行刑方式,通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罪犯进行改造,极大地降低了行刑成本,避免了监禁改造的“交叉感染”,更有利于其顺利回归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当前,社区矫正工作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工作,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管理和服务,既是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的内在要求。

(一)基本情况。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于2003年开始试点,2009年在全国试行,湖北省作为全国的第二批试点省份,于2005年开始试点。孝感市作为全省第二批试点地区,于2006年在孝南区广场街进行试点,安陆市社区矫正工作于2007年在全市全面推行。近年来,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职,社会各界密切配合,使全市社区矫正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各级社区矫正组织按照“提认识,建机制,增投入,夯基础,重创新,强队伍,勤督办,求实效”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工作措施,稳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学化管理、多元化教育、人性化帮扶”社区矫正工作模式,目前,安陆市在矫人员260人,累计接收469人,解矫209人,总体上”管控”得力,做到教育管理常规化,档案文书标准化,监管帮教人性化,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创造条件,社区矫正工作扎实开展,为维护安陆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工作现状。当前,全市社区矫正工作力量总体薄弱,社区矫正组织不很健全,各乡镇虽成立了领导小组,但相应的工作职责、制度落实不到位,影响工作开展。司法所是基层从事社区矫正的工作主体,但从目前司法所的编制、人员配备现状看,工作力量与工作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司法所的设置上,按国家规定每个所应配3-5人,除社区矫正外还有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多项职责。安陆市现有16个基层司法所,其中,一人所10个,2人所6个。在工作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基层司法所认真执行日常监管教育工作。一是严把接收环节。所有到市局报到的矫正对象,除携带相关法律文书外,还必须持本人身份证和2张照片,由市局统一设计并印制了矫正通知书、送达回执,确保了服刑人员都能按时按要求到指定司法所报到。二是逐人建立档案。通过全国社区矫正信息平台,各所把所有矫正人员的档案信息资料全部录入管理系统。各司法所根据矫正人员提供的基础资料,逐人建立纸质档案,确保电子与纸质档案同步相符。

在实践中,从大体情况看,全市社区矫正工作主要基层由司法所工作人员承担,尚未形成全面完善的矫正网络。虽然社区矫正工作在吸纳社会志愿者、整合社区力量帮教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仍处于构思起步阶段居委会成员和矫正对象单位及近亲属作为矫正小组的成员,责任心不强,成立的矫正小组大部分均没有尽到小组的职责,矫正小组人员素质也有待提高。

(三)监管情况。虽然我国制定了一些关于社区矫正的法律,但是关于社区矫正的执行权问题却是一片空白。我国《刑法》规定,依据人民法院判决的内容不同,刑罚分别由公安机关、监狱、人民法院执行。社区矫正工作是刑罚执行活动,目前没有正式法律予以明文规定。对于社区矫正工作的主体司法行政部门只赋予了义务,并没有给予作好此项工作的权利,社区矫正属于一种行政执法,也代表法律的严肃性,司法所工作人员的身份没有定位,无统一着装,无执法证件。现阶段司法行政各级部门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过程中,在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时一味的“宽无边”但对矫正人员的管理却“严不足”,造成这种被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行政奖惩与刑事奖惩缺乏有效衔接,直接导致对社区服刑人员考核奖罚的部分内容形同虚设,对抗拒改造、不服从管理的社区矫正人员却很难收监执行;二是对于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属于刑罚执行性质,而现阶段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身份与社区矫正所面临的发展形势极不相称。随着《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出台,公安由管理主体成了辅助力量,而司法行政机关自己的执法队伍却没有及时建立填补公安退出社区矫正执法工作后的权力真空,造成了司法所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时缺乏有力的权力保障,司法所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强制管理手段,监管工作缺乏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遇到紧急情况,无法对服刑人员直接采取强制措施,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刑罚执行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三是现在稳定工作压倒一切,出于稳定的需要,在工作中基于管理工作考核的制约和人道主义精神,司法所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人员遇到的困难不得不设法解决,虽然这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实现维稳目标,但是也助长了极个别社区矫正人员以此为要挟。“宽而不严”的工作方式严重影响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矫正人员与社会群体的心态。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司法所没有正确实施“宽严相济”的工作方式,使部分矫正人员没有意识到自己现是一名犯罪分子的特殊身份,社区矫正是刑罚的具体执行,少数人员不服从管理,不按时汇报思想,不积极参加社区服务,对这类人群应加强教育监管力度。在社会群体中,绝大多数人的思想意识认为“罪犯”就意味着“坐牢”,认为犯罪分子被判刑后却仍然留在社会上就等于没有受到刑罚处罚,或最起码是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犯人从监狱出来了事就算了结,这种观念,深入人心且根深蒂固,在社区矫正的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些群众对社区服刑人员表现出过度的忧虑、恐惧,尽量避免与服刑人员接触,这给社区矫正工作带来相当的困难。

二、存在的问题。

1、社区矫正对象逐年递增,人少事多矛盾凸现。基层司法所承担着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理、人民调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基层法律服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九项职能。且随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落实,经法院判决被宣告的缓刑罪犯越来越多,经裁定假释的罪犯日趋增多,且考验期一般较长,安陆市15个乡镇,一个开发区,仅有25名司法所工作人员,从全市260名社区对象仅靠司法所的25名工作人员,已无法承受如此重的工作压力。仅安陆市府城司法所,辖区面积大,矫正人员逐年增加,现在矫正对象60余人,但司法所的人员编制仅有是2人,工作人员每天疲于完成对矫正人员的监管、教育、帮扶安置任务,完成上级司法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众多工作,管理事务多,很难持续跟踪和全面落实对特定对象的监管、教育、帮扶,工作难以做细、做深。

2、社区矫正工作氛围不浓,宣传不够。社区矫正是一种新的刑罚执行方式,要求整个社会对它的概念、工作内容、意义、重要性等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和认识,但从司法实践来看,特别在农村,人们对社区矫正的概念、性质、目的、意义还缺乏必要的了解,主观上认为犯罪坐牢,就应该在监狱里,与社会隔离起来,才不会继续危害社会、危害他人,因此不愿意与他们接触甚至是提供帮助;2012年以来,安陆市推行社会网格化管理,将全市划分为533个网格,每个网格都聘用一名网格管理员,负责网格内的信息采集,提供便民服务。但网格化管理还处在初期阶段,目前主要是录入基础信息,其他重点对象未录入,也没有进行常态的管理与服务,故而城区网格管理员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也仅限于协助司法所核实对象是否在管辖区域内,缺乏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农村网格管理员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矫正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乡里乡亲的,不好意思对别人实施监管,并没有充分发挥他们基层信息员、服务员的作用。

3、社区矫正工作协调机制不健全。社区矫正工作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因而,社区矫正工作是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司法所具体实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民政、人事劳动、机构编制、财政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关工委、妇联等单位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下开展的。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撑和制度约束,缺乏必要的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导致各参与主体职责不明,配合不力,出现了司法行政机关单打独斗的工作局面,从而制约了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了矫正工作的质量。

4、社区矫正工作专项工作经费无保障。根据有关权威部门测算,每名矫正对象每年的矫正成本至少为2000元,目前,工作经费严重不足,没有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所必需的装备、场所、基地等,像每月走访教育、心理矫治等工作手段就会流于形式,司法所工作人员是在凭原则做事,凭责任做事。

5、司法所工作人员.执法权缺失,无法全面实施监管职能。在实际工作中,司法所会面对一些“棘手”的矫正人员,他们在“司法所没有执法权”的思想下,无视司法所监管,出现不及时报到,不服从管理、不汇报工作等现象,对于这类矫正人员,作为有责无权的司法所只能运用说服、教育等柔性的手段进行教育,即便是给予其警告,威慑力也不足,影响了监管效果。同时,基层司法所通常都是一人所,很多工作的开展,需要两个人的配合,无形中加大了工作难度,也给工作人员本身留下隐患。

6、社区矫正工作社会参与力量不足:一是社区(村)居委会组织未充分挥作用。社区(村)居委会是距离矫正人员最近的组织,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落脚点,只有他们真正接纳了社区矫正对象,给予关怀和帮助,并协助司法所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监管,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将社会矫正工作做实、做深、做真,也能有效地缓解司法所人员不足的困难,并且为矫正对象提供一个宽松的改造环境。作为社区以及村委会的网格管理员在这方面就可以起到很关键的作用,网格员可以每月逐一走访管控对象,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活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通过网格平台及时反馈到司法所,包括一些异常情况,司法所都能及时了解掌握,提前给予应急处置。二是社会工作者队伍严重缺位。社会工作者是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能为社区矫正提供专业服务的专门人员,他们的的角色定位和专业性容易与矫正人员沟通、交流,容易走入矫正人员内心世界,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完成对矫正人员的教育、矫正,因此,他们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辅助力量。但是目前司法所社区矫正中社会工作者队伍缺位。3.社会志愿者队伍作用发挥有限。《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社会志愿者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补充力量,司法所要积极组建社区矫正社会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据调查,目前安陆市基本没有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志愿者。

三、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网格化管理的工作特点。

(一)社区网格化管理是将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把网格作为社会服务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基层社会管理的有效形式。网格员都经过了相关的专业培训,所开展的工作面向所有对象、覆盖不同层次、满足各类需求的社区服务,其目的是实现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真正在充实网格管理信息库和服务群众办实事等方面实现质和量的提高。当前社区矫正工作当务之急是建立起广泛吸纳社区人力、物力资源的立体社区矫正网络,而社区网格管理员所承担的工作职责也与社区矫正工作相互有着紧密的联系,同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

(二)矫正网络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三级,第一级是社区矫正工作的执行主体,即由政法委统一领导,司法局组织实施,法院、检察院、公安、民政、劳动、保障局等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司法所具体执行的一整套矫正执行机关,这些机构是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主体。第二级是为矫正工作提供专业协助的机构和个人,他们不是矫正机关的组成部分,但通过协议的方式与矫正机关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第三级是具有社会责任感、志愿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无偿服务的社区志愿者。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在严重欠缺条件下,可聘请社区网格管理员担任社区志愿者,作为“第三级”矫正网络组织成员之一,社区组织和网格员阶段性地参与矫正工作,在走访、帮教等专业领域提供服务,在专业矫正队伍没有完全形成体系前,弥补其专业领域上的不足,进一步发挥村委会、帮教小组的作用,形成一个组织完善的社区矫正网络。

(三)社区矫正工作应当注重发挥社会力量尤其是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应当明确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地位及其权利和义务。应当提倡和鼓舞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通过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教育、公益劳动场所或就业岗位等方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若网格管理员、社会志愿者能参入到社区矫正工作中,这种方式既有利于解决经费和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降低工作成本,提高矫正效果和质量。

为了更好地发挥社区矫正的作用,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维护社会和谐,推进法治建设,切实解决制约基层社区矫正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笔者认为,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舆论引导。各级政府、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组织领导,不断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工作机构,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大人力、财力保障力度和工作推进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多渠道、多层面地宣传社区矫正的知识和政策,反映社区矫正工作动态,报道社区矫正成果,争取社会各界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认同和支持,吸收更多专家、学者加入社会志愿者队伍,不断提高社区矫正的社会化程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进一步强化社区矫正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一是综治部门要主动协调、监督成员单位的工作。对一些单凭司法行政部门难以协调的问题,比如公检法司等部门在执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过程中部门职责不清、配合不力,各成员单位落实工商、信贷、税收、低保、社保等各项安置帮扶政策等,综治部门要主动介入。综治部门要对责任书的内容,定期督查考核,对工作不力的地方和单位要追究责任,构成综合治理一票否决的要坚决实行一票否决。二是社区矫正办公室要认真履行组织协调、指导职能。健全联动协调机制,落实实施社区矫正的职责,主动做好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健全社区矫正决定、执行、解除等各环节的相关制度,建立起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三是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的职责、任务和特点,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相应履行职责的细化方案和计划,充分发挥成员单位的重要作用,确保衔接工作不留空档,各部门间有序衔接配合,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

(三)进一步加大社区矫正基础工作平台建设力度。一是电子监控管理平台建设。电子监控管理平台集办公、监管、统计、考核、指挥调度为一体,是被实践证明了能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有效监控、提高监管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在早日完成电子监控平台的建设。二是心理咨询网络平台建设。心理矫治是从心理上对罪犯进行疏导,从而改变其犯罪心理的教育矫治方法,是防偏纠错、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的关键工作,每个县市区要合理规划结构和布局,建设起较为规范的心理咨询室。三是各类基地建设。县市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各类基地建设,特别是集培训、教育、食宿、救助、组织公益劳动等功能于一体的过渡性安置基地的建设,应按规划逐步推进,建立一到几处过渡性安置基地。

(四)进一步解决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和经费问题。

一是要切实解决社区矫正力量薄弱的问题。一方面要通过对矫正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强化学习,提高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另一方面,在人员编制上作出安排,可考虑在政法编制不足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司法行政部门的地方事业编制(如:孝昌县为12个司法所配备了21个地方事业编制)。同时,加大对司法所招聘专职社会工作者的力度,合理配备社区矫正辅助人员,并适当提高工作人员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二是要切实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司法行政部门承担着社区矫正工作的指导管理、组织实施任务,各级财政应设立社区矫正专项工作经费,并随着财力增长逐年增加预算,保障社区矫正工作有效运行。同时,对一些生活特别困难的矫正对象,县级财政应该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金,提供政策优惠和扶持,解除后顾之忧,避免他们重新走上犯罪道路。

(五)进一步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一是根据《刑法修正案(八)》、《刑事诉讼法》、《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规定,认真清理修订市县两级制定下发的相关文件。二是制定社区矫正实施细则等制度,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规范工作程序。

xx市司法局。

20xx年xx月10日。

加强管理的调研报告全文(专业14篇)篇五

调研中发现,当前我区农村党员管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日常管理不到位。组织关系转接不及时。流动党员在外即使有固定的住所和稳定的工作,也没有依据相关规定及时进行组织关系转接。部分党员本人有转移组织关系的意愿,但由于流入地党组织出于种种原因不愿接收而无法转移。甚至还有个别党员长达十多年时间未与支部书记有过面对面交流,仅仅偶尔保持电话联系。积分管理流于形式。各支部虽然都按要求推行了积分管理,但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应付上级检查的层面上,部分支部的积分管理办法照搬照抄,未结合实际进行修改完善,也未经党员大会充分讨论,动员党员主动参与积分管理不够,部分党员对积分存在“无所谓”现象,不关心、不在乎,积分管理对党员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十分有限。党费收缴不规范。有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退休党员组织关系转到所居住村,村党组织因没办法核定其退休待遇,有的党费也是按农村党员每月x.x元的标准缴纳。还有一些大学生党员在外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因无法准确核实其收入状况,也是按农村党员标准缴纳。在村里的党员的党费缴纳也存在由村干部代缴现象,有的实际缴纳的数额与登记的数额不一致。

(二)组织生活质量不高。流动党员群体数量较大,加上个别老年党员因身体原因无法正常参加组织活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到会率较低。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党课习惯于采取“灌输式”“填鸭式”学文件的方式进行,互动讨论不够,学习效果不理想;组织生活会会前准备不充分,自我批评往往“蜻蜓点水”,相互批评也是“隔靴搔痒”,没能“真刀真枪、红脸出汗”,没能真正触动思想和灵魂。

(三)作用发挥不充分。流动党员作用发挥有限。流动党员群体数量大且散布各地,点多面广,与党组织联系松散。虽然各支部都建立了流动党员微信群,日常在微信群里发布一些学习资料,下发一些工作提示或要求,但往往有回应的少,流动党员是否进行了学习或落实,支部不能有效掌握,支部与党员存在“单向联系”现象。流动党员由于长期得不到党组织有效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党性意识虚化、弱化,大部分未能发挥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大部分流动党员没有发挥收集信息、宣传推介、招商引资等应有职责。设岗定责履职情况不理想。党员设岗定责与实际结合不紧密,虽然都按要求组织无职党员认领了公益岗位,但岗位设置未考虑党员实际和尊重党员本人意愿,履行岗位职责没能成为党员个人自觉自愿的行动,事实上履职的情况并不理想,在群众中发挥的示范带动作用也十分有限。

(四)不合格党员处置不严。党员除了发生违法违纪行为依照规定必须进行处置外,对党员不按时缴纳党费、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等方面不合格现象,甚至有极个别党员存在吸毒、信仰宗教等明显与党员标准不符合现象,只要不被相关部门查处,支部书记出于种种顾虑,一般不会采取劝退、除名等组织处置措施,致使党组织对党员的约束力下降,部分党员存在党组织生活“想参加就参加、不参加也奈我不何”的想法,党的意识、党员意识虚化、弱化。

(五)工作保障力度不大。力量不够。党务工作者培训力度不够,现有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个别支部书记甚至连“三会一课”的概念、发展党员的程序、组织生活会怎么开等一些最基本的业务都不熟悉。党建指导员责任压得不实,履职情况不理想。特别是优化组织设置后,支部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对党务工作者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现有工作力量很难满足需要。经费不足。区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除了保工资、保运转、保扶贫及民生事业支出外,对党建工作经费保障能力不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还有部分集体经济薄弱村,难以保障党建活动开展所需经费。

加强管理的调研报告全文(专业14篇)篇六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党员管理是以党员为特定对象的一种管理活动,也必然要遵循管理学的一般规律。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结合调研中收集的建议意见和我区近年来在党员管理方面取得的实践经验,就下阶段推进党员分类管理提出如下基本思路:

(一)主要目标:通过实施分类管理,实现“六有四合格目标”,即对党员思想教育有深度、日常管理有精度、组织生活有高度、从严监督有硬度、关爱帮扶有温度、考核评价有力度,让广大党员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始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顶梁柱”,人民群众的带头人、“主心骨”。

(二)基本原则:抓好党员管理,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底线思维、依法管理。必须以《党章》、《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为根本遵循,所采取的管理措施不能突破这些党内法规的框架,不能违背法规的明确规定;同时,只要党内法规中没有明确禁止的,应当是可以探索施行的。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针对目前党员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紧紧围绕让党员强化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和发挥党员作用这一根本目的,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导向,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

第三,坚持顺时应势、守正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为满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外出务工经商无可厚非,社会流动性增加成了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党员作为“人”的基本属性不可改变,因此必须主动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探索新形势下对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

第四,坚持分类施策、精准管理。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群体党员的特征,分类施策,精准管理,采取的有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的管理办法,确保每一名党员以不同方式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不断强化其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在不同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总体思路:

1.解剖麻雀,确定试点。在全区农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不同领域选择若干基层党组织作为试点单位,深入分析研判,研究制定不同领域党员分类的标准和具体管理办法,大胆探索新形势下党员分类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

2.跟踪指导,确保效果。区委组织部成立若干指导组,分领域进行“一帮一”、“点对点”跟踪指导,及时发现试点工作中的问题,并帮助解决,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3.总结经验,推广运用。根据试点单位试点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在全区范围进行复制和推广,力求形成更大范围面上的经验,为全省推行党员分类管理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四)具体措施:

1.理顺组织关系,推进“属地管理”。开展一次组织关系大排查,摸清每一名党员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身体等方面情况。对在外有稳定工作和固定住所的党员,在尊重党员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尽量动员其将组织关系转移到其工作生活所在地党组织,避免其为参加组织生活来回奔波之苦。对没有转移组织关系的流动党员,市域内的要求其必须按时参加组织生活,否则依据党内规定进行处置;市域外的则纳入流动党员管理。

2.完善分类标准,优化组织设置。在组织关系排查清理的基础上,将党员进行分类。对农村(社区)党员,一类为流动党员,即长期在外经商务工,没有转接党组织关系的,编入流出党员支部,安排一名总支委员管理该支部党员。另一类为老年党员,指那些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无法正常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编入老年党员支部,另外安排一名总支委员管理该支部党员。剩下的党员则全部作为产业党员编入产业党员支部,由总支书记兼任该支部书记。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则由各支部根据单位业务工作开展实际情况,合理划分类型设立党支部。

3.丰富教育形式,增强学习实效。要对党员开展经常性教育,提高党员素质,坚定理想信念。结合党校组织党员轮训的同时,党组织要创新教育方式和载体,对农村、社区党员,要用群众语言、讲群众故事,多采取“身边人说身边事”“田间党课”或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等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学习教育。对单位在职党员、两新组织党员,要组织开展“读书讨论会”“先锋讲坛”“车间微党课”等形式,鼓励党员上台讲,参与学习讨论发言,激发“学”与“思”的融合,提升教育效果。对流动党员,要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定期推送学习资料、学习视频,设置“学习感想留言板”,引导党员学习后发表体会心得,通过留言情况,及时掌握党员学习动态。对离退休(老年)党员,党组织可安排年轻党员一对一定期送学上门。

4.严格组织生活,强化党性锻炼。要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增强组织生活仪式感、庄严感。对农村、社区党员和单位在职党员、两新组织党员,应当按照规定参加支部主题党日、支部党员会议。精心筹备组织生活会,党员要严肃、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农村,大力推行“五事工作法”,引导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和为民服务工作。对流动党员,推广和改进线上组织生活,实行报告登记制。鼓励党员到流入地党组织参加组织生活,每季度至少要向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报告一次个人工作、生活、思想情况以及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党员作用情况,支部作好记录。对没有报告的,支部要及时主动与党员联系,询问了解情况。根据党员集中返乡情况,党支部固定时间点,每年组织召开两次流动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每年度流动党员必须回乡至少参加其中一次流动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组织开展“离家不离心、有事有我份”活动,发挥流动党员见识广、信息通、经济条件好的优势,动员他们为家乡建设事业献计献策,捐资助力。支部如实记录流动党员上述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并作为流动党员考核的重要依据和对党支部工作考核的依据。在离退休(老年)党员中开展“红夕阳·正青春”活动,根据身体、居住、家庭等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方式,参加组织生活,鼓励身体条件允许的老党员发挥正能量,做一些宣讲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以及关心一下代等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身患重病的,主要采取送学上门方式做好主动服务和管理工作,及时向他们传达上级的政策和决策部署以及党总支的有关会议精神,了解掌握他们思想动态和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并及时解决,动员他们响应支部号召,带动遵守有关规定并影响家人及周边邻居,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对参加集中学习和活动不作硬性要求。

5.强化结果运用,完善积分管理。科学制定积分管理办法,严格考核评价,强化结果运用。农村、社区,组织党员“挂牌亮户”,增强党员身份价值认同和党员的荣誉感、自豪感;根据党员特长、意愿,科学设岗定责。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履责情况季度评议,根据评议结果分梯度给予一定物资奖励;组织党员联系农户(社区党员联系困难居民),及时收集、反映群众诉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和两新组织,要设立党员示范岗、责任区,机关(事业、企业)单位要组织党员进社区报到服务,开展“支部连百户”活动。两新组织,要组织党员开展技能比武等。要把党员积分管理与工作绩效管理相互嵌入,在机关单位开展“双融合、两促进”和“表彰x+x”活动,即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党员积分与党内表彰和年度考核紧密结合,党员评先评优和评选先进个人必须把积分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在事业单位,党员的积分结果要与绩效工资发放挂钩,纳入年终评先评优优重要参考指标。

6.严格执行标准,加强党费收缴。按照党章规定向党组织交纳党费,是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起码条件,是党员对党组织应尽的义务。一是要核准核实缴费基数。流动党员、经商党员、离退休党员要如实向党支部申报个人月收入情况,党组织按文件规定核定缴费金额。二是做好缴费登记。党费一般由党员本人亲自交,农村、社区党员、单位在职党员和两新组织党员,应在主题党日活动时交纳党费,流动党员可用微信、转账等方式交纳党费,离退休(老年)党员党费,可由开展一对一服务的年青党员上门代收,困难党员可申请免交党费。党组织要做好交纳党费登记,为党员填写好党费证,增强党员缴纳党费仪式感。

7.强化激励关怀,增强政治荣誉感。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做好困难党员摸底,在元旦、春节、“七一”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走访慰问,传递组织关怀。农村、社区党员,单位在职党员,两新组织党员,党组织书记要定期开展谈心谈话,了解党员工作、生活、思想状况。对表现优秀的,要积极向上级党组织推荐表彰,符合条件的,纳入后备干部培养。对流动党员,党组织要定期联系,了解情况,帮助其家属解决一些实际困难。重点做好离退休(老年)党员的关爱帮扶,安排年轻党员一对一帮扶服务,定期走访,对党龄满xx周年的党员,每年组织一次“关爱夕阳红”健康体检。

8.严肃党规党纪,加大不合格党员处置力度。针对党支部对党员管理约束力不强的问题,适度加大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通过由乡镇(街道)党(工)委、系统分工委的组织、纪检部门立案调查的方式,选取部分典型案例进行查处,并依规按程序进行处置,产生震慑效果,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约束力。

9.建设“党群网阵地”,提高党员管理信息化水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建立区委、乡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党员、党员联系群众互助组等五级微信群,开发微信公众号,利用两种途径,向党员发布党性教育信息,收集流动党员报告情况,并整合“五化大数据”app和视频监控系统功能,在区委组织部建立管理中心,负责管理营运、展示工作成效。该阵地的建设,不仅可以向在家从事产业生产的党员推送农业技术、致富信息,全面掌握流动党员流出参加组织生活、缴纳党费等情况,还可以快速将中央、省委、市委、区委的指令、号召推送给全体党员乃至群众,定期发布党员教育信息,开展线上教育,实时监测、调度各党支部组织生活开展和村干部坐班值班、便民代办等工作落实情况,搭建起一条沟通组织与党员的新桥梁。

加强管理的调研报告全文(专业14篇)篇七

近年来,荷塘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打造以生态宜居、文化休闲”为特征的商贸次中心发展定位,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发展三大优势,奠定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

1、文化底蕴丰厚。目前,我区的文化形态主要有以龙山寺和仙庾庙为代表的宗教文化;

以硬质合金厂、车辆厂、千金药业等为代表的现代企业文化;

以流芳园、抗日工事遗迹、抗日阵亡将士墓、刘劭民烈士墓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

以仙庾岭、婆仙岭为代表的城郊休闲文化;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仙庾庙、流芳公园、601老年公寓;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仙庾庙会;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6个。

连续三年被评为湖南省群体工作先进单位;

2008年株洲市首届合唱节荷塘区代表队获银奖;

自创小品《何结巴打狗》参加全省首届农民艺术节获“金穗奖”;

创作《魅力荷塘》、《映日红荷》、《潮涌荷塘》等一系列体现荷塘改革发展成果的书籍,目前《文化荷塘》丛书正在编撰中。

互联网终端用户占辖区常住人口比率20%。据统计,20xx年全区文化产业营业总收入14.5亿元,总资产总计11.9亿元,全区文化市场呈现繁荣、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完善三大举措,激活了文化产业的动力。

1、政策引导。我区在20xx年制定了《荷塘区“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荷塘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株洲荷塘月色示范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各个政策指导意见。

2、政府扶持。一是结合“文化惠民”,解决“两难”问题。株洲第一家全部由民间资本组建的湖南高威影视有限公司和株洲昊文公益电影放映有限公司落户荷塘区,通过“政府买单,群众观影”的方式极大的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了老百姓们的热烈欢迎,还有效的拓展了荷塘区群众文化市场,探路解决了群众对文化需求和文化企业开拓市场之间的矛盾。二是结合各种节庆日活动,活跃民间团体。三是结合部门职能,服务文化市场。

3、机制激励。推荐了一批优秀的农家乐创建湖南省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和旅游家庭宾馆,整体提升了荷塘区农家乐的档次。推荐龙山寺佛教文化园景区申报a级景区,今年该寺按照国家3a旅游景区的标准,投资1000余万元,启动了改扩建工程。

(三)打造三大品牌,形成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平台。

以工业园二期为主体,引进高科技环保工业项目,打造金山新城;

以东环北路周边为板块,引进商贸企业,打造荷塘商贸城;

以新华西路两侧为主区域,引进商业项目,打造商贸次中心。

中期集中力量打造会议中心、度假区等接待设施;

远期完成新市镇集中安置点建设,打造生态宜居项目等。目前,总投资1.2亿元由盛世芙蓉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的“‘耕食记’——中国炎帝文化创意农业园”项目(占地400亩)和“仙泉谷”生态酒店项目(占地100亩)已试营业。另外,湖南省少数民族文化园拟投资20亿元,选址在荷塘区樟桥村仙人造水库及周边地块,项目规划用地9200亩(其中项目建设约1500亩,保留自然生态面积85%以上)。努力将该项目打造成国内顶级休闲度假及民族民俗文化基地,力争成为中南第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区域文化产业品牌和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2、商贸文化—“荷塘商贸城”。荷塘商贸城建设项目选址于石宋路以东,新文化路以北,320国道两侧,共约10178.2亩土地。目标旨在打造一个大规模商贸市场群和集国际连锁商业、高档住宅、五星级酒店等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目前,已有上海喜盈门国际连锁商业企业、东方夏威夷、三和·美林湾等亿元项目签约。项目对繁荣红旗经济商贸圈,打造商贸文化的品牌具有重大意义。

3、工业文化——“金山新城”。生态低碳示范新城——金山新城,项目总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以“产城融合、三生宜居”(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为定位,形成行政区、产业区、商务区、文体区、商业区科学分布,各类配套产业及设施齐全,城市发展与工业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的新城市综合园区。目前,引进了总投资10亿元、年工业总产值100亿元的三一重工产业园项目和投资达65亿元的中基国际高等级老年社区项目。

(四)举办三大活动,增添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活力。

20xx年,实现旅游收入2622万元,同比增长31.1%,接待游客20。01万人次,同比增长33.4%。20xx年,景区接待游客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60万元,同比增长30%。

2、“汽车展会”。今年,在株洲汽车城举办20xx株洲汽车展,四天内有30万人次前往赏车、购车,共成交汽车1843台,销售额突破2亿元。据统计,上半年我区汽贸行业零售额同比增长31.9%,占全社会零售总额的40.4%。在全市汽车市场上占有龙头地位,同时汽车文化也成为我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3、“荷塘区房交会”。20xx年荷塘区首开城区办房交会的先河,通过这一平台充分展现了荷塘的“宜居文化”魅力,体现荷塘区城市新貌、楼盘品质、生态社区的优势,表现出荷塘区在逐步由工业老城区向宜居新城区、生态新城区迈进中取得新型城市化的成就。

(一)对文化产业认识不够。不同部门对文化产业概念、内涵的界定尚有争议,部分行业增加值难以统计,同时个体文化经营户的投资额、营业额尚未列入统计,对全区的文化产业整体状况的准确性有影响。

(二)产业竞争力亟待加强。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产值已占gdp的20%——30%,在我国的发达地区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5%——8%,而我区目前拥有各类文化经营企业仅为508家。传统文化产业投资少、规模小、各自为战,分散经营,没有规模以上的文化龙头企业,而新型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晚,还未形成规模,处于青黄不接时期,造成了文化产业竞争力不强。

(三)文化产业融资困难。文化产业属于大投入大回报、长投入长回报的行业,目前,文化产业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投入和文化单位自身积累,地方财政投入和私人个体财力毕竟有限,文化产业普遍存在融资渠道普遍狭窄的问题,这就导致了资本扩张能力受限,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建议。

1、提升思想。牢固树立文化既是事业又是产业的新理念,从抢占新一轮区域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高度,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摆上突出位置,像抓工业经济一样抓文化产业。

2、提升地位。把发展文化产业的业绩列入政绩考核内容,与评先评优挂钩,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到各相关部门和个人。

3、提升氛围。宣传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文化产业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以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4、提升层次。以“创文”工作和建设“两型”社会的契机,加强长株潭以及对外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文化产业层次的提升。

1、深化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实际工作当中区级文化行政部门“属地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却不对等。建议成立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和协调,从组织上确保产业规划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开展。

2、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建议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劳动人事、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推行领导聘任制、职工聘任制,建立健全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放大其社会效益。对其中经营性部分应推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

1、优化政策环境。建议尽快出台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在人才引进培养、信贷财税、技术改造和创新、地水电资金、文化企事业审批向文化产业倾斜。

2、优化商务环境。建议积极搭建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投融资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专业化市场交易中介平台和专业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等,提供管家式、贴身式、个性化、全职能服务,全面优化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商务环境。

3、优化人文环境。建议以实施文化载体建设工程和文化精品打造工程为切入点,加强公共文化设施投入,大力开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要通过内联外引,打造餐饮文化、酒吧文化、民俗文化一条街,形成辐射效应,带动其他文化产业发展。四是突出创新特色。要敏锐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脉搏与方向,加快发展文化创意、移动传媒、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转换和升级,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2、致力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一是加大科技含量。要从荷塘区实际出发,重点扶持发展现代文化物流业、数字媒体等高新技术文化产业。二是推进产业集群。结合荷塘区“三城”规划发展,划出一定区域建立文化高新产业区,鼓励文化企业本行业或跨行业联合,建立文化产业集团,集聚资金、资源和市场,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改变我区文化产业低小散状况。

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激励和评估机制,大力引进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如:会展设计师、文化经济人、广告策划师等。

(五)拓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

1、建立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建议市、区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设立文化发展基金,并从中安排一定的经费,确保对文化事业的经常性投入增幅不低于当年财政支出的增幅。创新政府投入方式,采用贴息补助、奖励、项目采购等方式,将投入额与文化生产、艺术创作方面的成绩或效益挂钩。

2、争取上级经费支持。精心包装策划项目,争取省、市对荷塘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项目的更多支持。

3、鼓励社会投资文化产业。一是放开民营资本的进入。建议降低民营资本注入门槛,放宽民营资本的准入机制,大力吸纳民间资本。还应加大对民营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采用减免税等方式支持发展,增强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动力。二是吸引创业投资的参与。建议建立荷塘区文化高新产业区,以吸引大量灵活高效的创业投资,并且尽快形成较成熟的文化市场的投资和退出机制、中介服务机制等,以实现文化成果的市场转化。三是向资本市场融资。大力培育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促进金融机构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建设。

加强管理的调研报告全文(专业14篇)篇八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2021年以来,**县针对农村青年劳动力外出,留守老人、儿童办事找人难、不方便、耗时长等实际问题,注重发挥农村党员在“最多跑一次”改革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在全县154个村设立“红色代办”站,组建“红色代办”服务队,探索“红色代办”服务机制,通过整合资源、明确职责、保障激励等措施,推动农村党员为群众提供综合性的代办服务,让“最多跑一次”向农村基层延伸,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加速农村基层全面振兴。

一、主要做法。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县以“让党员生活在群众中、群众生活在集体中、基层阵地筑牢在百姓心中”为目标,创新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载体,深入推进“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大力推行定点、定员、定项、定时、定标“红色代办”服务,由党员为群众无偿代办事务,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党员为群众办实事的质量水平,推动乡村治理有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搭建服务平台定点办理。按照“方便管理、方便群众”原则,推进“红色代办站”与党群服务中心融合,利用现有办公场地等硬件及软件设施,配备咨询电话、电脑、办公桌等办公设施、便民服务点标识,在乡镇设立“红色代办”总站8个、村“红色代办”站154个。同时,在距离村委会远、居住分散的自然寨,合理设置“红色代办点”,着力延伸服务触角、构建最优服务网。坚持“红色代办”队每周集中研判一次,明确专门的值班代办员,动员村社明白人广泛宣传,让老百姓知道在哪办事、找谁办事。同时以解决基层便民服务堵点和困扰基层群众发展难点为出发点,全面摸排和分析研判,形成为民代办服务重点事项清单。

二是建强服务队伍定员办理。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红色代办”队伍领头人,发挥“两委一队三个人”“雁阵”作用,明确村党组织书记为村级“红色代办站”队长,强化“红色代办”队伍建设。整合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无职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力量等力量,组建“红色代办”队伍154支,实现村级服务队伍全覆盖。明确首个接待群众的代办员对事项从受理到完结全过程负责,把群众跑路变为党员干部跑腿、把群众办事变为党员干部代办,推动无职党员逐步向有职、有责、有为转变,解决后备力量有名无实、备而不用的问题。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针对年事较高、独身居住、自理困难的孤寡老人及留守儿童,由党员提供“一对一”的精准式服务。目前,全县红色代办员有723人。

三是规范办理事项定项办理。按照“农民办事不出村、解决问题在家门”的原则,推动“红色代办”站与“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寨管委”等平台有机融合,明确“红色代办站”主要代办项目审批类、证照代办类、咨询服务类和公益事业类等四类服务事项,服务项目包括帮助村民办理计生证明、身份证,办理暂住证、建房手续,代缴水电、通信等费用,购买农用物资,协调信贷资金,提供劳务输出信息咨询以及调解纠纷等,服务需求几乎涵盖农民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最大限度减少群众跑腿次数。

四是健全服务体系定时办理。在村级“红色代办站”工作日值班的基础上,根据各村代办业务量,采取预约时间办理、集中时间办理等方式统一收集群众代办需求和代办所需资料,确保群众进得了门、见得到人、办得了事。代办站将代办事项汇总整理后,按照“即办事项直接办理、一般事项承诺办理、上报事项负责办理、退回事项答复办理”的“四个办理”原则分类办理。能够在网上办理的当即办理,村级办理不了的事项则利用赶集日或预约办理的方式,统一交由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全程跟踪服务,办理完成后及时向群众反馈。对不符合办理条件作退回件处理的,要一次性告知服务对象退回的原因。

五是建立长效机制定标办理。按照“设点、收集、代办、反馈、公示、建档”六个环节,建立健全代办事项公开制度,将“红色代办站”代办流程、所需证件及费用等情况,统一制作成公示牌,向群众公开。建立“三办理,四登记”制度,明确一般事项直接办理、特殊事项承诺办理、重大事项联合办理,实行预约电话登记、上门服务登记、代办结果登记、办结签收登记,努力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矛盾调解不出村、信息咨询不出村、致富求助不出村。同时,建立代办数量公榜制度,由各代办站对代办员为群众代办事务情况进行公榜,接受群众监督,把“红色代办”代办服务成效作为村“两委一队”和普通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评先评优重要考核方式,进一步增强代办员的荣誉感和积极性。

二、主要成效和启示。

**县**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一是党员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威信力显著提高。实施“红色代办”服务以来,农村党员在为民办事、乡村治理、生态宜居、产业振兴等方面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在群众心中的威信显著提高。特别是无职党员主动与年事较高、独身居住、自理困难的孤寡老人及留守儿童,建立“一对一”红色代办帮扶机制,提供“一对一”的结对精准式帮扶,无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提升。

二是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党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把推进“红色代办”服务基层工作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纳入村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提升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将党员参与“红色代办”服务情况作为党员积分制管理加分重要内容,引导农村党员通过入户走访,聆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困难,拉近了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关系。通过“红色代办”服务机制,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有效加强,推动党组织安排的各项工作群众积极配合,在农村群众中形成了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良好局面。

三是畅通服务群众渠道,党员同群众联系更加密切。在推行“红色代办”服务中,各乡镇、各村加强与政务服务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广大农村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困难事、群众烦心事,有效破解农村群众因办事程序不清、政策不明、地处偏远等原因造成的办事不便、办事难等问题,打通了党员服务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加强管理的调研报告全文(专业14篇)篇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农村集体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近期我县组织专班,深入到全县各乡镇和行政村,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访谈、查看台账报表等方法,对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关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我县是个农业大县,全县辖××个乡镇;××个行政村、××个居委会。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万亩;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农业基础较好,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近年来,全县各乡镇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通过依托当地优势条件,结合区域自然禀赋,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探索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经营和实现集体资产收益分红等多种途径,多渠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产业发展多点开花、基层组织活力增强、示范建设有序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截止×××年底,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万元,拥有固定资产××万元,村均1×××万元。债务总额×××万元,村均负债×××万元。×××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有经营收益的村×××个,占村总数的100%,已实现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白村的目标。其中:经营收益在1万元以下×个,1-4万元×个,4-10万元××个,10-20万元××个,20-100万元以上×个。

一是盘活闲置资产。充分利用村办学校学校、旧厂房等资产进行租赁等方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依法依规整合相关帮扶资金,采取村级单独购建等形式,就近在城镇置办商铺门面、仓储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设施、厂房等物业为村集体创收。如:×××村在村内置办砂砾中转场地、混凝土搅拌场地、驾校驾驶训练场地用于出租,年租金收益达××万元。二是发展村办企业。我县×××村通过村集体办企业创收,目前拥有粮食加工厂、超市、矿泉水厂和一个汽车运输公司,企业年收入×××万元。通过对全县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进行摸底,建立台账。全县共有××个村办公楼闲置、××所村小学闲置、××个村林场没有发挥效益,××座水库只发挥灌溉作用等资源,资产资源总价值近×××元,针对现有资源,全县在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发布信息,已有××个村林场进行了林地流转,××个办公楼已租赁。三是发展传统产业。如×××村充分利用传统产业工艺优势,全村每年产值达×××万元,每年为村民和村集体增收××万元以上,有效改善了经济效益和带领农户脱贫致富。四是利用自然资源。如×××村、×××村等在符合村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鼓励村集体以入股、租赁和流转等形式,依法合理开发利用村域内土地、森林、自然景观等资源,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林下经济,建设枇杷、油茶等特色农产品种养基地,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

一是专项资金扶持“输血”强基础。为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层,建强党的基层组织,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对全县“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状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进行验收,并将扶持资金全部拔付到位,有效提高了村级组织自我保障和服务能力。二是盘活集体资产“活血”破瓶颈。各村级党组织通过敌盘活闲置或低效使用的资产资源,实现自营经营或租赁经营,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如×××村有水库××余亩,无偿给人养殖,通过帮扶工作队清理,收回养渔权,每年承包租金达×××元。三是培育新型农业主体“生血”探途径。通过培养发展新型农业主体,以提供服务、入股流转等形式,发展产业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一是捆绑产业。各乡镇、村结合主导产业布局,用活产业扶持政策和资金资源,以“村+合作社(协会)+农户”“村+产业+农户”及其它模式发展种、养、加工等项目;鼓励乡镇优化产业发展,按规模化、产业化的要求,大力规划发展产业基地和产业聚集带,充分抓住全县电子商务发展机遇,树立电子商务发展理念,建成电商综合体系,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二是捆绑项目。鼓励各村与当地正在实施的项目进行捆绑,以入股分红等形式进行实施;县级部门整合各项资金,通过竞标、立项等方式将资金分配到各乡镇、村居实施。三是捆绑资产。各村认真做好资金、资产、资源“三资”台账,进一步盘活村集体山林、土地、闲置资产和“四荒”资源,对集体资产进行盘算,充分盘活集体闲置资产,提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四是捆绑企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鼓励和引导部分村与企业捆绑发展,双方以股份合作等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村“两委”主动服务企业,帮助解决征地等困难,企业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发展,实现企业增效、村集体经济增长、村民增收的“三赢”目标。

全县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相关政策、发展模式贯彻到每个村和社区,举办了村、社区书记培训班。不断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管理,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实施,由组长、党员大会通过,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报经管站备案。事中加强监督、事后专项审计,并张榜公布。对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报酬,我县在财务制度上给以明确,由村务监督委员会议定标准,驻村干部审批,经管站备案,确保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县村集体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看,全县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还比较薄弱,造血功能差,发展后劲不足,发展中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主要表现在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思维,不能因地制宜培育集体经济增长源,依赖上级有关政策性补助。有些村干部也想有所作为,但由于缺乏经济管理水平,信心不足,办法不多,过多于谨小慎微,不同程度地存在消极思想和畏难情绪。二是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我县部分行政村自然资源匮乏,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度大,整合村级集体资源、资产、资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条件有限,自身难以发展产业。三是经济发展渠道较少。由于“三资”条件有限,收入来源形式单一。即使有开发利用资产、资源的也只是粗放经营,收益不高,特别是贫困村,受制于人和市场等因素,村级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影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四是发展后劲严重缺乏。因部分经济薄弱村资金缺乏,连维持运转都有困难。同时,由于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区位条件差,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又很难找到好的发展项目,导致就地发展潜力有限。五是村级债务包袱过重。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公益性事业建设不断增加,个别村级公共支出部分有增无减,导致年收入较少的村经济压力增大。

从调研情况看,凡临近城镇、近郊的村,得益于优越区域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较为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村集体经济较为强壮,产业健康发展,特别是传统产业发展较好。而位于山区、稻区的村,地处偏僻,村落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观念陈旧,级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

村级集体积累是农村集体经济生产和服务的物质基础,是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和进行公益事业建设的重要保证。从调研情况看,受国家严格用地政策影响,我县各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土地征用的局面消失,钢性支出的不断攀升,冲抵了积累,坐吃山空。

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农民群众对村组织发展集体经济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只要权益、不要义务的现象。这些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性,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从调研情况看,农民群众对村级组织的要求以及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呼声越来越高,不断对村干部施加压力,使村干部都抱着“别人都在搞,自己若不搞,对不起老百姓”的态度,不顾所在村的经济承载能力,举债建设,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村级负担,也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把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根据本村优势,找准问题,研究思路,引导基层干部破除“等、靠、要”思想,走有特色的资源型路子。

一是盘活资产经营,整合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老校舍、仓库等各类集体资产,通过厂房、机器设备、鱼塘、闲置土地等集体资产出租或入股经营的方式,搞活存量资产,发包和租赁经营,以存量换增量。二是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心的监管职能,建立“群众民主监督、会计核算监督、上级审计监督、互联网+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机制,着力构建“管理规范、监督有力、运行高效、富有活力”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村级集体的正当收入不流失,不断提高村集体资产的利用率。

一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整合财政和各部门支农惠农资金,采取补助或奖励的办法,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倾斜,加大扶持力度,并吸引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二要加大部门帮扶力度。通过产业带动、项目开发、资金扶助等形式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强对贫困村予以重点扶持,把扶持重点从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转到解决集体经济增收上来,帮助结对帮扶村搞好班子建设、发展规划、技能培训等关键性工作。三是鼓励企业投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鼓励企业自愿结对,合作开发,实现双赢。结对企业可以与村合作盘活存量资产,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依法兴办经营服务设施。

一要发展合作经济。要积极鼓励、引导村级组织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支部+龙头企业+基地”等形式,开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服务,获得集体经济收入。二要推动乡村旅游。充分利用村级生态资源好优势,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家乐”等项目,增加集体收入。三要创新集体股本。鼓励村级整合各类政策、项目和资金,建立村集体股本,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等市场化的办法和手段,参与收益分配,激活资源要素,增加集体收入。

一是配强配好村级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注重培养选拔一批懂经营、善管理、发展集体经济意识强的能人进入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二是加强村两委班子的培养和教育。定期对班子领导发展集体经济知识和技能进行培训,提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能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因势利导,强身固本。三是严格考核问责与激励。完善奖励政策,落实奖惩责任。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对乡镇党委政府和村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探索建立村干部报酬增长与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积累的增加有机挂钩机制,激发“两委”班子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加强管理的调研报告全文(专业14篇)篇十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要点安排,5月下旬,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将听取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情况的报告》,为提高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5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_____带领由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参加,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和市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局、科技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的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考察,分别到*区、*区、*县、*市等地,对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五大专项行动",大力助推"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全市经济社会正快速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一)实体经济保持较快发展。2022年,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98户,比上年净增80户,占当年全省净增的7.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增长15.0%;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粮食总产连续10年超百亿斤,畜牧业增长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2%,居全省第5位;出口额居全省第7位;财政收入总量居全省第5位,增幅居全省第1位。

(二)提质增效成效明显。着力调整经济结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三次产业结构由2022年的25.9∶41.3∶32.8调整到2022年的19.8:40.6:39.6.工业百亿元产业由7个增加到8个,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增幅达11.3%;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4%.

(三)创新驱动激发发展新动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22年年末高新技术企业148家,增长24.4%;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9.1%,增加值占比(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上年的19.3%提高到21.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9%,产值占比(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上年的14.8%提高到16%.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专利申请量10336件,增长21.5%.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9万户,同比增长21.24%.市场主体总量与增量位列全省第二。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建立院士、博士后工作站,探索产学研一体化新模式,合作开展科技研发、品牌建设和人才培养等。

(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2022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1.75%,同比提高1.51个百分点。全市实现经济总量增幅9%,其中,界首市、太和县、颍上县实现两位数增幅,县域经济占比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全市减贫19.2万人,新增城镇就业6.87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速(扣除价格因素)分别达到7.3%和8.5%,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市正处在转型升级的攻关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窗口期",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特征还很突出,经济体系结构仍然不优,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发展还不平衡;经济总量不大、水平仍然不高,市场竞争还不充分,经济效益有待提升,动能转换任重道远,有效供给依然不足,现代化经济体系还未真正建立。同时,我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保障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地区一些干部还存在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不到位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一)发展的"不平衡"具体表现为:一是县市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工业经济,太和县、界首市发展较快。二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传统产业大而不强,"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占比不高,研发投入普遍不足。三是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县域经济较薄弱,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较大差异。

加强管理的调研报告全文(专业14篇)篇十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20年工作要点安排,本次常委会拟开展“新区建设情况专题询问”,经主任会议决定,常委会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在xx副主任带领下,组织部分委员和人大代表,先后到xx等开展了问前调研,并对新区xx等项目工程进行了实地视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加强管理的调研报告全文(专业14篇)篇十二

8月份开始,石泉县人大常委会有关委室根据主任会议安排,先后深入到相关部门、部分镇、村、企业和社区,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听取镇村社区、部门、企业和代表与群众意见建议等方式,重点对全县城乡居民创业就业状况和企业用工情况及存在的困难与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全县。

11个镇161个行政村(社区),常住人口18.2万人。现有劳动力8.4万余人(男16—60周岁、女16—50周岁),占总人口的48.8%。

全县农村劳动力约。

7.3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86.9%,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约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1.1%;转移就业4.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58.9%(县内转移就业1.1万人,县外转移就业3.2万人),近期返乡劳动力312人。其中:因自身和家庭原因返乡206人,占返乡总人数的66%;回乡创业就业66人、占返乡总人数的21.2%;因工厂倒闭、停产或裁员返乡12人,占返乡总人数的3.8%;其它原因返乡28人,占返乡总人数的9%。

城镇劳动力。

1155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3.1%,其中:就业人数11043人(机关事业单位在岗职工4945人、占居民劳动力44.8%,企业稳定就业2034人、占居民劳动力18.4%,外出就业2354人、占居民劳动力21.3%,灵活就业人员1710人,占居民劳动力15.5%),占居民劳动力的95.6%;失业人员509人,占居民劳动力4.4%。其中:无就业愿望的112人,占失业人数22%;灵活就业转失业(动态)385人,占失业人数75.6%;省外返乡12人,占2.34%。

截止。

2017年底,全县各类注册经营主体10806户,其中大学生创业220户,返乡能人创业1745户,其他创业8841户。

调查摸底县内企业。

124家,合计用工5691人,其中,65家企业有缺工现象、占调查企业总数的52.4%,缺工人数1866人、占企业用工总人数量的32.7%。

从本次调研的情况,我县的就业总体情况较好,但从长期稳定就业来看,外出务工占比较大,返乡创业占比不高。通过调研,分析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全民创业就业的宣传声势不够大,宣传面不够广,创业就业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创业激情不够高;不少群众特别是在外务工人员对创业就业的法律法规以及我县创业就业的激励措施、扶持政策不够了解,仍然存在择业观念落后、就业过分挑剔、创业有畏难情绪等问题。

1000——2000多元的工资,宁愿在家失业或宁愿不远千里外出打工,也不愿意在本地就业,导致存在县内企业招工难的现象。

“创”的魄力,存在“怕”的心态,“难”的情绪,导致返乡创业人员不多。

从总体上看,全县上下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创业就业的工作格局还没有形成,部分镇对创业就业工作重视不够,分管创业就业领导和业务人员对本镇创业就业情况底子不清,情况不明。一些部门没有创业就业工作意识,相关职能部门如人社、扶贫、农业等都从各自的业务出发,部门之间缺乏统筹、协调,没有充分整合资源优势,没有形成合力,不能实现创业就业信息适时采集、传递和共享。

一是就业技能培训吸引力不强,外出务工人员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就业培训层次较低,质量不高,培训内容与就业岗位对接不够,劳动力的技能素质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矛盾还较为突出。三是培训实效性不够,培训时间过长,培训形式和内容不接地气。四是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无法有效解决毕业大学生创业知识匮乏、创业实践和创业能力不强的问题。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创业成功典型、政务服务、营商环境的宣传力度,增强和引导创业就业者树立新思维、转变就业观念和劳动光荣意识,切实让广大群众了解、熟悉、用好创业就业政策,引导带动创业就业,营造政府鼓励创业就业,社会支持创业就业,政策扶持创业就业、劳动者想就业、愿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走进创业、走进梦想”;对已享受创业扶持政策的大学生,搞好后期跟踪服务、确保惠民政策和扶持资金落到实处。三是努力发展生态农业产业。选择一批有科技含量、有发展前景、有市场潜力的创业项目,从资金、技术上给予重点扶持,带动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石泉县就业信息”qq群或公众微信群,及时采集和发布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形成城乡一体、信息贯通、资源共享,切实解决创业就业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更加便捷、及时、高效的创业就业服务。

一是要进一步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

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进一步加大落实好创业就业政策,在法规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创新服务方式,放宽或降低小额担保贷款门槛,为创业就业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继续要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对创业就业的支持力度,不断扩大小额担保贷款审批与发放贷款范围,适当提高就业困难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和进城创业农民个人创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的额度上限。

一是建立协调机制整合现有的公共资源,加强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管理和考核,落实责任,推进全民创业就业的工作局面;二是完善技能培训机制要从培训的实效性出发,接地气,见实效特别是要兼顾加强第三方培训机构的管理,使培训资金发挥真正的作用。

三是探索建立创业专家咨询团队,为创业就业提供高效的智力支撑和便捷的就业服务;四是强化公共服务,积极做好失业保险、就业援助等工作,不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政府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努力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加强管理的调研报告全文(专业14篇)篇十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近几年来,各级党组织加强了对学校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发挥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使党建工作不断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学校党建工作与形势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如果不认真及时抓好党建工作,就无法带领广教职员工去努力完成党的各项任务,党组织将是一盘散沙,有损于党的光辉形象。要搞好新形势下的学校党建工作,必须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认真探索党建工作带动党员、职工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做到增强凝聚力上层次、提高创造力求突破、扩大影响力讲实效,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为此,我们通过与部分基层支部委员、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教师交流等方式,获取了有关学校党建工作的一手材料。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认可和肯定的方面:

1、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在学校的发展历程中,从班子队伍建设,到基层教研组,许多重要岗位、敏感岗位、任务繁重的岗位都由共产党员承担,许多发展困难和难题都由共产党员来克服与破解,普通群众对党员教师的评价很高。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下,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与力量不但没有削弱,相反成为了校长治理好学校的坚强后盾,这一点表现非常明显。

2、学校党组织建设网络较为科学。把党的基层支部设在年级组(部门或特殊群体),把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服务有机结合,克服了较前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支部委员均由思想作风好,工作踏实肯干,改革意识强的同志组成,形成了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战斗集体。

4、《学校党建党务规范》的建立与落实,严肃了党的纪律,使党内学习、组织生活、评议、监督、组织发展等有章可循,促进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二)有待完善与加强的方面:

1、在探索学校党建工作创新意识方面有待加强。在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活动载体内容还比较单一,形式还比较单调,方法还比较老套,对员工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满足不了员工在思想上的需求和利益上的追求。

2、学校党建活动的开展缺乏有效的专项经费保障。学校党建活动的开展,虽然未受到经费的制约,但鉴于目前学校经费均实行预算制度,而学校党建工作没有列入专项经费预算,从而学校党建活动开展没有有效的保障。

3、少数党员教师缺乏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理念,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宗旨意识上认识有些模糊,不能有效发挥其先进性。

4、党员作用发挥不突出。少数党员工作缺乏主动性,为广大师生服务的意识和自觉性不够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对策与建议。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给我们学校的党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围绕教育体制与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把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教育又好又快和谐发展的目标上来,这是摆在学校党组织面前的一项主要任务,如何加强学校的党建工作,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

四是严格标准,向干部队伍选拔工作要贤才。要不断优化干部队伍,拓宽用人视野,采取多渠道、多形式选贤任能,按照德才兼备干部的要求选拔任用干部,把那些优秀党员教师充实到管理岗位。

(二)理顺学校党建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和管理体系,努力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学校党建工作应根据学校工作的特点,创新党政分开的管理和工作机制,立足党建,有效发挥党委的职能。正确处理好党务和政务的关系。党务和政务要目标一致,做到职责上分,思想上合、管理上分,目标上合、工作上分,行动上合,发挥各自优势,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党委要围绕党建工作中心,全力支持校长抓好行政管理的各项工作。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解决行政工作的难点,教职工关心的热点上来。主动为行政工作排忧解难。对矛盾的焦点集中在行政领导上的,充分发挥党委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及时疏导调解,使行政领导集中精力抓好行政的整体工作。学校党组织要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各项活动,找准并抓住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及各项工作的结合点,为全面提高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服务,做到立足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加强对共青团、工会、统战工作的领导,支持他们按《章程》和政策开展工作。

二是做改革创新的模范;

三是做团结进取的模范;

四是业务钻研的模范;

五是做无私奉献的模范。人民教师的光荣就在于把自己的知识和心血无私地奉献给学生,党员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集体与个人、功与利的关系,在本职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组织要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职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相结合,推崇科学精神与民主意识,变服从权威为服从真理,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积极开展群众性思想互动,帮学互助,从群众的智慧中提炼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效能的最大化。不断地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新思路。努力开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逐步实现党建工作“五好”目标。在新的形势下,学校党组织要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新内容和新方法,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广大党员,努力拼博,努力实现班子建设好、干部队伍好、制度执行好、工作业绩好、党员形象好的“五好”目标,做好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宣传贯彻落实,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和教职工努力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全面执行,保证学校健康发展。

只要我们在学校党建工作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保障监督作用,从而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坚实的思想基础,为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做出应有的贡献。

加强管理的调研报告全文(专业14篇)篇十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乡镇(街道)基层人民武装部,是贯彻党管武装制度原则的末端一级组织机构。专武干部是武装工作末端落实的组织指挥者。“专武不专”矛盾问题普遍存在,已经成为打通武装工作“最后一公里”的“梗阻”,成为制约武装工作末端落实的“瓶颈”,必须从完善新时代国防动员体系的战略高度,打通“梗阻”、突破“瓶颈”。

一、专武不专问题的原因分析。

二是专业不专,专武干部本身不具备履行职责的能力素质,抓武装工作和新时代国防动员工作不懂不会、跟不上时代要求。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制度机制不完善。为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管武装工作,各级都相应研究制定出台了《加强党管武装工作实施意见》和《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等相关制度规定,但其中对专武干事的选拔、配备、使用的权责单位、组织时机等方面要求比较笼统,对其身份、工作兼职等方面的规范约束性弱,导致在落实制度机制要求上不规范、不严肃问题比较普遍。“定位子、找房子、挂牌子、订册子”抓武装工作和“会议画圈、考察通报、任命盖章、调换通知”选配专武干部的现象屡见不鲜。专武干部落编定岗,容易成为应付日常工作、应对上级检查考核的“政绩工程”和“挡箭牌”,工作停留在表面。

二是定位认识有偏差。专武干部是新时代国防动员工作落实的最末端,是抓“全民国防”的正规军和中坚力量。然而,不少专武干部缺乏从政治高度和国家战略全局看待武装工作的思维认识,把新时代国防动员工作等同于“一月征兵、半月编,一年就忙几天天”的编兵+征兵的事务性工作,对潜力调查、军民融合、支援保障等国防动员工作内容知之甚少。当前,在联合作战需求牵引下,国防动员领域信息融合、数据共享、智慧决策的发展趋势不断加速,如不尽快解决基层专武干部“征兵+整组”履职定位认知的时代差距,新时代国防动员建设使命必将在“专武不专”的困绕中被延误。

专武干部中能干的把岗位当跳板,能力一般的就是得过且过的状态。导致武装工作难落实、落实难的问题时有发生,难以干出成绩。专武干部队伍中这种被动应对、思调思退的现象不在少数,严重影响和制约新时代国防动员工作落实的成效。

四是评价体系不健全。健全的评价考核体系,不仅能公平公正的评价干部的成绩,还能依法保障干部的权益,达到凝聚力量、鼓舞斗志、促进工作的目的。各级出台的关于党管武装的实施意见和基层武装部建设规范,对专武干部日常和年度绩效考核加分项未作明确,在落实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特别是对参加比武竞赛、迎检迎考和脱贫攻坚等新要求还有未纳入考核范围的问题。其次现行的专武干部考核职权不明晰,军地未能形成有机融合的监督考核制度和协作体系,还存在地方单方面考核、单方面用人的普遍现象。

不难看出:专职不专是表象,专业不专是诱因、是根源,要解决专武不专这个影响、制约党管武装制度在基层末端落实质量问题,就必须从“选人、用人”这个根源问题上下功夫。

二、化解专武不专问题的路径方法。

二是把握劳武结合的特点,完善专武干部综合能力提升的培养机制。干部的能力是干中学、学中干得来的。要把握专武干部虽然名为专武,但并不能脱离生产的本质特征,要发挥军地双重资源优势,培养专武干部的综合能力。对从大学生退役军人中选拔配备的专武干事,要结合军队地方干部培养体系,采取离职培训与在职培训、集中培训与函授自学、业务讲座与岗位练兵相结合等办法进行全方位培训,培养他在国防建设和经济领域发展实现同轨同频、相得益彰,成为抓国防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多面手和专家能手,用专司主营、充实有效的工作向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展示工作,取得“双重认可”,从而获得“专武干事—基层武装部长—镇长(乡长、主任)、书记—驻地党委、政府领导”的广阔发展前景。对民兵营连长和其他从事武装工作的退役军人,将其纳入军队军事职业教育里面来,利用军队资源平台,结合实践岗位提升他的学历层次,让他在3-5年内取得报考公务员所需的学历文凭和知识储备等,走开考取专武干事岗位进而向基层武装部长岗位发展的路径。

三是强化武装工作政治属性,从严落实各项督导工作。把专武岗位作为展示军队、军人形象,引导社会尊崇军人的窗口平台,加强沟通协调,理顺军内外各类关系,把好“三个关口”,做好工作督导。第一是选入关。在同等条件下,严格实行“专武干部同步考核任命”制度,凡涉及专武干部调整使用,须经人武部和地方组织部门共同考核、共同酝酿、共同提案,同步研究下达地方职务与武装工作职务命令,防止“被动式”选人问题。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对专武干部的提升使用和评比先进,实行武装工作“一票否决”。第二是兼职关。必须在坚持武装工作岗位为重的原则和前提下,统筹兼顾,使专职与兼职的关系得到科学处理。要明确规定,专武干部在认真做好民兵预备役编组、动员征召、应急行动、防卫作战、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军事设施维护等党管武装赋予的工作职责情况下,“兼职”力所能及的工作,不能兼得过多,防止顾此失彼。第三是考评关。把退役军人专武干部配备选拔、任用提升作为县、乡(镇、街道)两级党委和主要领导干部绩效考评的一项内容,应根据每年岗位提升指数规范专武干部提升比例,每年底由人武部会同地方绩效考评部门联合实施,考评结果作为评选先进、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切实推动退役军人专武干部职业化持续发展、良性循环。

相关范文推荐

    春天叶子的记叙(优质20篇)

    优秀作文是在深入思考和多角度分析的基础上,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表述和阐释的产物。以下是一些具有启示意义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二、落叶他乡树

    暑假劳动的收获(优质14篇)

    暑假来了,在暑假里,有快乐,有悲伤,也有收获,想知道我的收获是什么吗?看看吧!该打扫屋子了!我首先把屋子扫干净,然后,再拖一遍。我的“女儿”竟然破坏我好不容易打

    六年级秋季运动会(实用20篇)

    运动会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次运动会的精彩瞬间,感受参赛队伍的拼搏和团队的力量。经过我们努力地训练,终于迎来

    小学生跨年晚会活动方案(专业17篇)

    在制定活动方案时,需要考虑时间、地点、参与人员以及预算等重要因素。小编整理了一些有关活动方案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参考。为了丰富教职工的文化生活,活跃

    人事专员自我鉴定范文(17篇)

    鉴定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分析自己在创新思维方面的表现。在下面的自我鉴定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人的反思和自省,希望能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思路。20xx年12月

    海关副科长述职报告大全(18篇)

    作为一种记录工作成果的方式,述职报告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里为大家提供了一些优秀的述职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亲爱的尊敬的天天必须想念不想念就会被批评被揍

    Year第四课时教案(汇总18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制定一个教学周期内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并安排实施步骤的重要文件。通过研究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可以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点,提高

    少先队入队新队员讲话稿(模板20篇)

    少先队入队仪式是少年儿童受到旗帜教育,接受共青团的组织培养和教育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少先队入队活动设计的创新和思考,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毕业生代领委托书(优质12篇)

    毕业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努力,终于迈入了新的人生阶段。在毕业的时刻,写一篇总结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范文,供大家借鉴和学习。委托人:身份证号:联系电话

    我的暑假假期总结大全(20篇)

    作文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写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用心去感受生活,思考问题,用文字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供大家参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