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堂感悟(实用17篇)

时间:2023-11-06 作者:文锋学生课堂感悟(实用17篇)

通过分析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改进自己的写作技巧。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一些精品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灵感和方向。

学生课堂感悟(实用17篇)篇一

今日太空课堂时隔八年再度开课,看完了全程,我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中华儿女向来憧憬太空,从月球到火星,从火星到太阳,我相信有朝一日,宇宙之中必定红旗遍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生课堂感悟(实用17篇)篇二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所以,课堂上在教师预设的问题或教学环节中,学生往往会经历一个不断思考问题,探索解决办法,反思改正,提炼结果的过程。而造成学生课堂发言的心理障碍往往会是有以下原因造成的。

1。1落后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产生心理障碍。

一直以来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注重灌输知识点给小学生,而往往会轻视传授学习方法的重要性,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开发,如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等一些普遍的思维技巧,学生都无法学会,使学生课堂发言就显得更为吃力。除此,一些传统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学生消极学习的心理,在课堂上也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学生对问题不愿去思考。

1。2课堂发言上曾受到心灵创伤。

教师对学生课堂发言的评价与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成正相关。一些小学生在以前上课回答问题时,回答错了,一些教师会黑着脸大声责怪学生或者挖苦讽刺学生“这么笨!”“你把我教的都放到哪里去了”等等。小学生在这种打击下,久而久之心灵上难免会受到伤害,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积极发言回答问题却受老师这样批评,那我以后不发言不回答教师就不会对我产生不好的想法了,“说多骂多”啊。因此,小学生们以后在课堂上都选择沉默,以避免受到批评。

1。3学习的氛围影响课堂发言的积极性。

课堂上学习的氛围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就如在一些公开课中,多了一些陌生的教师、领导来上课,课堂氛围变得严肃,会造成学生产生一种压抑的心理。相同的道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姿态过高,态度过于严肃,课堂氛围紧张,也会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一堵无形的墙,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课堂上战战兢兢地听课,无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别谈要学生积极发言了。

1。4学生自身原因。

在课堂上教师抛出的一系列问题,部分学生觉得太简单了,完全没有挑战性,回答太简单的问题就是侮辱了自已的智慧,所以他们也就懒得去回答问题了。这种情况比较多出现在优等生身上。此外,对于一些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意识有一定的觉醒,他们爱面子,有强烈的自尊心。如果在课堂上回答错误,会带来一种羞耻感,使他们觉得太失礼了,无法接受在这么多人面前出糗的事情发生。所以,也会有些学生因怕出糗而选择沉默。

二。促进学生主动发言的对策。

2。1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积极发言。

教师应该跟随时代的步伐,把传统的“教师为主体”教学模式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如: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给予学生发言自由、提问自由的权利。在讨论相同问题时,不需要点名发言,a讲完了,b可接着讲,只要小学生讲的都是和讨论有关的问题,无须拘泥于某种固定的程序,这样,一来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空间,二来又能够给小学生宽松的言论自由,还可以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使学生积极发言。因此,我们应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引导他们善问,让他们的语言和思维在“问”中得到同步发展。

2。2晓之以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应该注意从小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倾听的习惯。对于一些比较胆小的学生来说,如果在课堂上因为回答错误而被同学、老师讽刺自已是“笨蛋”,那将会是一生都难以磨灭的阴影,不仅灭了学生的积极性,还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灵伤害。所以,教师应先教育学生要以一种认真的态度去倾听别人的发言,无论他说得对与错,都不能讥笑他人。只有懂得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样地,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在面对学生回答错误时,也不应该讽刺学生或大声责怪学生。这样一来,学生之间懂得互相尊重,教师懂得尊重学生,自然会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也敢于发言。

2。3教师应注意课堂提问的技巧。

每个班中的学生智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注意难度要适中,这才起着启发教学的作用。如果提问的问题太简单,就难以启发学生思维;如果提的问题难度过高了,造成学生回答不出来,就变成启而不发。如何才是恰当地提问?那就是小学生通过使用自已的思维方法,经过努力思考,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此外,教师应该告诉优等生,成绩优秀是好的,但是如果想成为真正优秀的学生,还需要积极发言,这样以后才能融入社会生活中去。如果不善于发言,以后就难以明确表达自已的意思,也就造成与他人交流困难。这样就能有效地使学生们都积极参与课堂发言。

2。4教师要和蔼和亲,建立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课堂上和蔼可亲,学生自然会感到其友善,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有句话说:教师就是学生在学校的父母。因此,教师像母亲那样用一些鼓励的语言去提问,如“请”“你行”“对”,使学生在一种受教师尊重的情绪下学习。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课。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情绪高昂,语言精炼,语汇丰富,就会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学生的发言自然主动积极。

三。结语。

教师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克服课堂发言障碍,多微笑、多倾听、多表扬、多鼓励学生。教师要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让孩子“爱”学、“乐”学、在“玩”中学。让课堂发言变得活跃而有效率。

小学品德课程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不仅要解决道德原则和行为常识“知”的问题,还要解决“信”的问题,更要解决“行”的问题。因此,品德教学不仅要教授知识,而且还要运用价值澄清理论,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将知识充分内化,形成价值认同,并自觉地使之转化为日常行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品德教学尤其需要学生发挥主体性,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以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为良好的行为打下基础。但纵观当下的小学品德课堂,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特别是不少学生存在发言心理障碍,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学生课堂发言的主要问题。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当下小学生在课堂发言上主要存在不愿发言、不敢发言、不会发言等问题。

1。不愿发言。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愿意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倾向于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员。在品德课堂上,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往往要反复鼓励,几经启发,才会有少数学生主动举手回答,而大多数学生要么埋头作思考状,要么目光四处游离,尽量不与教师的目光接触,以免被点名叫答。在小组讨论中,往往是个别学生主导发言,其他学生宁愿做“听众”、“观众”,缺乏不同意见的交流、碰撞与融合。

2。不敢发言。

有些学生虽然有发言的意愿,却因为有种种顾虑,不敢大胆发言。在品德课堂上,经常能看到一些学生坐立不安,手似举非举,口欲言又止;目光不断环视四周,看其他同学的表现,时不时与教师目光短暂接触。这些学生大多有发言的意愿,但却鼓不起发言的勇气。这种情况在学业水平一般、性格比较内向、对发言没有十足把握等学生的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3。不会发言。

在品德教学中,还有一部分学生,既有发言的意愿,也有发言的胆量,但却缺乏发言的能力,主要表现为:有的没有听清问题,或对问题理解有偏差,答非所问;有的思路不够清晰,逻辑比较混乱,语无伦次;有的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差,言意转换不畅,词不达意;有的心理过度紧张,或准备不够充分,张口结舌;有的自我意识太强,不会平等交流,强词夺理;有的没有认真倾听别人发言,重复拖沓。

学生不愿发言、不敢发言、不会发言,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呆板教条、教学准备比较仓促、教师要求过于严格等,当然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发言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心理障碍。

1。自卑心理。

由于家庭背景、社会文化、成长经历、个人性格等原因,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素质、能力的评价过低,从而产生害羞、敏感、忧郁、不安等自卑心理。

自卑的学生一般都缺乏安全感,公开发言会让他们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自卑的学生不愿、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使被教师点名发言,往往也很紧张、害羞,声音比较小,表达条理性较差,不能充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自卑的学生耐挫能力比较差,一旦听到不同意见或负面评价,容易心生挫败感,对自己的观点产生怀疑,通常会选择沉默或屈服,而不会据理力争,捍卫自己的观点。自卑的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在课堂讨论中,他们即使对他人的观点持有异议,也不愿、不敢当面表达出来,以免万一自己出错受到别人的嘲笑,或引起观点的冲突。

2。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观点的行为方式。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会认同的需求让人潜在地会产生从众心理,倾向于与自己所在的组织保持意见和行动上的一致。小学生由于自主意识还比较模糊,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还不够成熟,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再加上自我保护的需要,更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与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关。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不够自信,认为其他同学的观点总是正确的,从而选择与他们保持一致。从众心理与学生的胆识有关。有的学生胆子较小,认为与其“冒险”发表不同的观点,还不如选择从众,这样“风险”比较小。从众心理与学生的意志有关。在讨论、争论中,意志薄弱的学生很容易放弃自己的观点,转而认同多数人的看法。从众心理还与教师的教学风格有关。有的教师过于强调问题答案的唯一性,不能宽容不同意见,从而导致学生不愿、不敢发表不同观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从众心理。

3。惰性心理。

惰性是指因主观上的原因而无法按照既定目标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如果说从众心理是对外在环境的顺从和追随的话,那么,惰性心理主要是对自我思想和行为方式的依赖和复制。

要让学生愿发言、敢发言、会发言,首先必须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必要的心理调适,以消除学生发言的心理障碍。关于此,笔者在几年的实践与探索中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给予发言的自由。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保持一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形成人际交流的某些品质。因此,我在课堂上始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始终保持微笑,不刻意掩饰自己的情绪和观点。这样,课堂师生的交流就由自上而下的“授—受”转而成为平等的交流、谈话,学生在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发言,心理压力大大减小。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教师可以将知识转化为人格魅力,从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课堂内外,教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侃侃而谈的神采,因此,我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锻造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爱屋及乌,潜移默化地把对教师的喜欢迁移到对学科学习的兴趣上来,从而在课堂上愿发言、爱发言。

良好的课堂氛围离不开课堂规则的保障。在教学中,我与学生“约法三章”:一是发言不怕有瑕疵,不能因追求完美而轻易放弃发言的机会,放弃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二是发言不怕有错误,不能因追求不犯错而唯唯诺诺、人云亦云。三是发言不怕有争论,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交锋会让真理剥茧抽丝、水落石出。有了这些共识,学生发言时就少了很多顾虑,不再瞻前顾后、避重就轻,而是开诚布公、各抒己见,发言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发言的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2。提供赢得成功的机会,培养发言的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儿童以劳动的欢乐,取得学习成绩的欢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自尊感,这就是教育工作的金科玉律。”学习成功是促进学生后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创造促其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那么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增强发言的自信和勇气。

(1)精心设计讨论的内容,让学生有话可说。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要扎扎实实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分层次准备课堂提问和讨论话题,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获得信心和勇气。

(2)适当降低学习的难度,让学生有话易说。教学时对重点、难点的问题采用提示、暗示的方法,引导学生的发散性、多向性思维,巧妙地设置让学生成功的“台阶”,使学生在回答问题、发表意见时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3)加大小组讨论的力度,让学生有话共说。小组讨论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小组中群策群力、互帮互助,充分发挥自己和群体的聪明才智,以集体的智慧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以集体荣誉感来推动学生发表意见的勇气和自信。

3。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力促发言的自主。

学生发言需要自由、自信,更需要自主、自觉。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帮助其主动发言、自觉发言。

(1)撤去“拐杖”,引导学生消除发言惰性。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针对本课重难点,提出几个每个学生都能够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将结果写在练习本上。老师则在巡视过程中,发现观点新颖者加以表扬,从而促使其荣誉感、自信心的形成。没有了老师的扶助,没有了“尖子生”的“打头炮”,有惰性心理的学生就失去了可以支撑的“拐杖”,只有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遇到问题先自己动脑解决的习惯,为课堂上的主动发言打好基础。

(2)重点关注,给予特殊学生发言机会。对于一些因为性格内向或懒于思考而害怕发言的学生,教师鼓励他们不必等待“有最好的意见”才举手,而是随时可以发表自己也许不是成熟的观点,教师在提问时会给予他们优先回答的机会。有时候,教师还适时点名提问相对简单的问题,直接“逼”其发言,并及时给予褒奖,让他们意识到成功并不难,并逐步提高勤于思考、勤于发言的兴趣。

(3)联系生活,帮助学生积累发言素材。品德教学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和生活接轨,这样的学习才会让学生感到亲切、随意、自然,才会有感而发。在教学中,我常把课本上的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在讲授“和小动物交朋友”前,和学生聊聊家里的宠物,布置学生去花鸟市场看一看、问一问,去菜市场买两条小鲫鱼、几只小龙虾回去养一养……积累了生活经验再来讨论,学生们心中有了真切的感受,再也控制不住表达的欲望,争先恐后地抢着发言。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越是到了中高年级课堂气氛越是显得比较沉闷,举手发言的学生也始终只有那么几个。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也很少有学生反应热烈,常常看到举起的手犹如大海上的几叶孤舟,没有举手被老师指名回答的也常常敷衍了事,显得百般无奈。和同事们聊起这一现象,大家也深有同感。为什么会出现一、二年级学生抢着回答,三、四年级尽量少回答,五、六年级基本不愿回答的怪现象呢?是不是到了高年级学习阶段,学生就不用举手回答问题了呢?显然不是。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试着从学生心理方面分析,通过调查访谈、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归纳总结了学生上课不爱发言的几个心理原因,并制订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学生不爱发言的心理原因分析。

1、崇师、依赖心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领导者、权威者。在学生的眼中,老师说的话,做的事都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学生就形成了崇师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学习上,喜欢让老师点名请他回答,给予细心指导,时时提出要求。否则,他们就像断线的风筝,没有着落,茫然不知所措。这种崇师依赖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成为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拦路虎、绊脚石。

2、羞涩心理。

一二年级的孩子心智发育属于低级阶段,我们常说“童言无忌”,他们很喜欢说,尽管说得不怎么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高年级,学生身心的过渡期,有些学生在众人面前讲话会出现羞涩心理,羞于开口、怕出错、不善于合作的心理就显现出来,他们不敢开口,不肯开口,有些学生还会因为发音不准而面红耳赤。

3、自卑心理。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形成和发挥的开端,自卑的学生一般自我认识都具有模糊性、片面性。他们往往对自己认识混乱,对自己的状态不清晰、不明确,分不清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对自己的了解仅停留在某个方面,尤其对自己的短处和弱点看到的太多,不会全面了解自己的性格和能力等情况。表现在课堂上,就是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自己信心不足,没有表现欲望,甘愿做忠实的听众。

4、从众心理。

随波逐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从众心理,所谓从众,就是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这种压力可能是明确的,也可能是含糊的)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学生自信不足的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帮助和矫正,就易形成“随大流”意识。随着年级的增长,“随大流”的意识有增强的趋势,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心理是:课堂上有那么多人,别人不举手发表见解,我也不讲;只要上课坐好,不干扰别人就行。

二、实践与对策尝试。

通过探索实践,我认为克服课堂学生发言时的羞涩、自卑、从众、依赖等心理障碍的根本在于提醒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和估计自己。同时,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进行有意识的对话实践,还要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大致可以按以下几种方法去做。

1、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我们的课堂不需要严厉和苛刻。学生是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老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话语就是他们的阳光、雨露。“你真行,再试一试”“你真棒,做的这么好!”等等诸如此类由衷的肯定、诚恳的激励,带给学生的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快乐感受,是暖意、是亲近、是成就感、是自信心!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学生心理在完全安全的状态下,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于置疑,敢于大胆创新。因此,课堂教学中应提倡:答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整的允许自己或者同学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问题允许发问,教师错了欢迎学生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发表意见应尽可能给予表扬及指点。在这种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没有被同学取笑的苦恼,没有被教师批评的忧虑,能充分享受到发表意见的乐趣。

2、建立师生之间平等的人际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保持一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形成人际交流的某些品质。我认为:如能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与比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真诚的交流,拉近距离,融洽关系,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将会产生良好效果。

3、尊重学生,改革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杜绝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讽刺挖苦,同时避免“廉价的表扬”,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

评价要注重情感投入。“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样一个“好”,可以说得平平淡淡,使人感到勉强应付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到是发自内心的赞赏。老师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情感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影响下一次发言的积极性。

评价要注意个性特点。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性格等存在着差异,同样的评价对这个学生是合适的,但却不一定适合另一个学生。所以对待不同的学生,评价应当有所区别。对基础好的学生,应激励他们求异创新;对冲动型的学生,则重在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对基础差的学生,评价则重在鼓励参与。这样,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了老师的关心、帮助,也会带着积极向上的情感投入到新的学习过程中。

3、因人制宜,排除心理障碍。

克服羞涩、自卑心理,确立自信与信心心理训练的要领在于根据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选择训练方法。例如由于自我分析不当,期望值过高而形成自卑,可采取自我暗示法有意识的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如果因为性格内向而不爱说话,不善讲话而引起胆怯与自卑,则可以采用强化训练的方法,通过增强实践机会来取得效果。

4、请学生自己设计学习问题。

平时教学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请学生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阅读教学的每一课时,先请学生自己设计学习目标(这节课准备学习什么),学生便会劲头十足,十分投入。学习目标因人而异,不强求一律。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学需要取舍有价值的学习目标,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见解、质疑问难。

5、适当降低知识难度。

有时教师对难点重点的问题可用提示、暗示的方法;或将一个复杂的大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小问题,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或多向性思维,巧妙地设置成功的台阶,使学生对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水到渠成的感觉。在此体验成功的基础上,为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提供阶梯。

如果出现自卑心理,可用以下方法做心理调节。

(1)直接暗示自己在心中为自己鼓励,增强自己的信心。

(2)交叉比较就是即承认自己的弱点与不足,又认同自己的优点和强项。

(3)宣泄情绪、开放自我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对于他人的关注度大大增强。经常认为别人都在注视自己,议论自己,一举手,一投足,都顾虑重重,随着年龄的增加,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对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顾虑和恐慌也随之加重。其可行的办法之一是要学生宣泄情绪。理智宣泄、开放自我。如果自卑心理障碍一时不能很快克服,也不必急躁。可以用渐进训练的方法,先从容易的问题回答起,即使不显眼,也不要放过训练的机会,逐渐增强自信。此外,还可以实施强化训练法,要注意设法激发表现欲望。教师要注意训练时加以表扬鼓励,决不要因为暂时效果不佳,而让学生产生新的心理负担。

(4)克服从众、依赖心理、培养独立与主动首先要寻找导致从众、依赖的原因,是自己的懒惰、不愿思考所造成的,就要让学生认识到懒惰将使你一事无成。其次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解决困难的能力,不要一遇到困难就请求别人帮忙。独立自主往往是在第一次失败了之后学来的,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还可以自制计划,并坚持不懈地练习。如第一周,每天举一次手;第二周,每天举两次手……循序渐进,从而养成上课积极思考、善于发言的习惯。

当然,调动课堂教学气氛,为激发学生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创设情境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坚持每堂课课前两分钟说见闻、讲趣事;开展评选小组“名嘴”活动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课堂“沉闷”的现象,最终促使学生由“要我说”的被动心理转变为“我要说”的主动交流欲望。

学生不是天生来就是一个演说家,不是一上台就能讲,不会怕,不会怯场。刚开始的时候都有讲不好的时候,要让学生能适应、能表达,就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那种发放导学案,填填写写,小组讨论,最后老师讲评的小组合作不是真正的课改,学生也没有得到锻炼,只是把课前的预习放到了课内罢了。因此培养发言的能力就成了教学的一个关键。

1、加强指导让学生会说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是许多学生不会发言,可能他有很多的想法,经过了思考,小组也进行了讨论,可是站起来交流的时候却没有声音,或者声音过小。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实际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训练出来的,因此,应该让学生会说,可以用学生读课文的形式,先让他大声的读,个别一个个读,一个个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够做到“三大”,大胆、大方、大声。经过训练后学生的声音大了,自然上台讲话发言也就有信心了。

2、学案导学让学生有内容说学生发言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无话可说无言可发,我们应该让学生有的放失,就应该完善导学案的编写,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道学什么,将学到的知识展示在同学的面前,自然学生心中有内容了,展示起来心就不慌了嘛。如果他有经过思考他就会评价别人,也能够指出别人的不足之处,发言就有的放失,讲起来语言也饱满丰富。

3、互相尊重让学生大胆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进行德育教育,要求学生要学会互相尊重,要认真听取他人的发言,积极吸取他人的学习成果。在其他人发言的时候要保持安静,要认真听讲,有问题要等到发言人结束发言之后再提出质疑,或者提问自己还没有明白的地方。发言的同学要大胆的说,要声音宏亮,语言清晰,让班上同学都清楚的听到你的发言。

有的人会有心理障碍,有的人就没有,而我的心理障碍就是——害怕,也许大家认为害怕就是胆小,而我的害怕不只是胆小,还联系着许多的事情。

上课时不敢大声讲话,因为害怕出错被同学笑话,也会被老师批评,我知道老师多次对我说:“说错了也不会被批评。”可是我就是克服不了这个心理障碍,读课文时也一样,在与大家一起读书时,比较好,也没那么多的读错,而站起来读书,朗读就会磕磕巴巴,身体发抖。其实我每次都想举手,但好不容易举起来了,可想说的,已经被正在说的那个人说了,我感到高兴,因为我说对了;但又感到失望,因为我也想说这个,但他却先举了手。记得读过一篇文章,当时主人公有个理解她的老师,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有个理解自己的老师呀!

害怕——这个心理障碍给我带来了许多问题,我希望自己能克服这个障碍,不再被它“打倒”。

学生课堂感悟(实用17篇)篇三

近日,笔者听一位语文教师教授《失街亭》一课,深为这位教师的缺陷感到担心.他授课的导向非常清楚,即“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是语言平淡,没有激情,表达不清,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这位教师还很年轻,还有大好前景的.可听陪同的`老师讲,这位教师就因为自己的缺陷已经很自卑了……笔者感慨之余想到了教学的策略.

作者:李明隆作者单位: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刊名:发明与创新(学生版)英文刊名:invention&innovation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

学生课堂感悟(实用17篇)篇四

作为一名学生,课堂是我们每天必须要面对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除了老师的讲解外,我们自身的心态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在听课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在接受知识,更多的是在探索学习方法和人生态度。

第二段:正文1。

首先,我发现有时候我们的心态会影响到我们的学习效果。有的时候我们因为个人原因情绪会低落,或是因为和其他同学之间的矛盾而烦躁。这些情绪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心情,还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记忆力和学习效果。因此,我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尽可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比如,我会在上课前放松一下自己,或是找朋友聊一聊,来缓解一下情绪。

第三段:正文2。

其次,学习方法同样重要。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要想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对的学习方法。例如,我发现自己比较适合在课堂上主动思考问题,而不是只听老师讲解。因此,我会在上课的时候尽可能提出问题,或是和同学讨论解决方案。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第四段:正文3。

除此之外,互动也是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之间不应该只是单向传递知识。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积极与老师和同学互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也能够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我发现,这种积极的互动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促进班级氛围的融洽。

第五段:结论。

综上所述,在课堂中,除了认真听讲外,还需要注意自己的心态,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积极与老师和同学互动。这些因素的结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够促进自身的个人发展。因此,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思考,积极行动,就可以在课堂中取得好的成绩。

学生课堂感悟(实用17篇)篇五

我们一家过年也是忙得不亦乐乎。这不,大年三十的下午,我和爸爸就在老家里挂起了大红灯笼和彩灯,贴起了对联和福字。爷爷奶奶在张罗着晚饭。大年三十的吃是很有讲究的,奶奶准备了满满一桌菜,有鲜嫩可口的鸡、香喷喷的烤鸭、色香味美的鱼等应有尽有丰盛极了,听说吃鱼寓意年年有余,所以年夜饭这道菜必须有。晚上我们一大家子人团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我们开开心心地边吃边聊,互相祝福,还时不时地评论着春节联欢晚会,欢声笑语充满了奶奶的老屋,真是其乐融融!

但在这合家团聚的时刻,其实我们的心也时刻牵挂着武汉。2020年的春节是个欢乐的春节,更是一个不同非凡的春节。因为在这期间,我们祖国遇到麻烦了,因为新冠状肺炎病毒的原因,有些城市生病了,但是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在困难面前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特别是医生,他们牺牲和家人的团圆,舍小家顾大家,不顾自己生命安全勇敢地奔赴前线。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作为医生的妈妈也没有了假期,除夕夜不能陪我们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她在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妈妈告诉我在国家困难面前我们每个人都要尽一份自己的责任,共同度过难关,我听了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几天,我自己暗下决心,一定不给妈妈扯后腿。于是我经常自告奋勇地对妈妈说:“妈妈,你放心去上班吧,家里就交给我了”。虽然我心里也没有把握,不能保证把家里和弟弟照顾好,但是我感觉我还是应该去尝试一下,所以我就开始从给自己做饭开始,刚开始虽然也害怕火苗和油烟,但是我还是学着妈妈平时做饭的样子一步一步地完成了人生中做的第一顿饭:“西红柿炒鸡蛋”。虽然味道不如妈妈做的美味,但是我还是很高兴。妈妈也夸我长大了,说往小了说我这也是为家里分担家务,往大说这也是为社会分担责任,因为这样妈妈就能安心工作,就能为更多的病人服务。我听了心里暖暖的。

这个春节,我突然意识到作为家里的一员我有责任分担家务,作为一位中国的青少年我更有责任好好学习,多多学习一些知识和技能,长大也能够报效祖国,在祖国困难面前能够尽一份自己的力量。这个春节真是不同寻常啊!

学生课堂感悟(实用17篇)篇六

学生这个群体在课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知识的接收者和应用者,是教师培养的对象。每一次上课都是他们成长的机会,因此,做好课堂笔记和及时复习讲授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本文通过对自己的学习体验的总结和感悟,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些对于课堂的见解和体会,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和研究能力。

第二段:课堂笔记。

在上课的过程中,课堂笔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记录下老师讲的知识,还可以巩固我们自己对这些知识的了解程度。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做好笔记。但是,笔记的质量和效果并不仅仅局限于我们记录下了老师的讲解,更应该注重我们所记录的内容是准确、清晰、简洁和有条理的。好的笔记应该是对于课堂讲解的一个整体概括,需要注意先后次序和构建思路的关系,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程内容。

第三段:及时复习。

在完成了课堂笔记后,我们同样需要及时地进行复习。只有在及时对课堂知识进行复习,才会有更好的效果。复习的目的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帮助我们巩固知识,增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个是帮助我们找到其中存在的不足和不完整之处。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帮助我们复习的工具,例如制作思维导图或总结笔记等,以增强我们心中对这些知识的影响力。

第四段:积极互动。

在课堂中,积极互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这包括与老师沟通和与同学互动。与老师沟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增强我们的学习自信心;而与同学的互动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拓展我们的视野和思考。因此,在课堂中,我们应该鼓励自己积极互动和交流。

第五段:结语。

本文从课堂笔记和及时复习、积极互动三个角度出发,总结了一些对于课堂的感悟体会。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场所,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来说都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该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认真学习和探索,努力取得好的成绩。同时,我们也希望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不断发掘新的学习方式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学生课堂感悟(实用17篇)篇七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怎么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青山不老》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这一课的阅读提示是“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创造的;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为我提供了这篇课文学习的流程:默读—思考—交流。

根据提示,我把课堂教学分成了四个阶段:一是初读阶段。请学生轻声读课文,扫清朗读障碍。二是默读自悟阶段。我请学生根据提示充分默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解决问题。三是汇报交流阶段。我请学生先来交流“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学生都找到了第4自然段中的“2019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我追问:“为什么说这是个奇迹呢?”把学生引入“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创造的”的交流。这个问题的交流侧重于抓住重点词句“常”“肆虐”“盘踞”“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感悟自然环境的恶劣;又通过“就剩一人”“离世”“过世”“81岁”“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来感悟老人生活的不易。在引导学生理解“2019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这句话时,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入的体会,我出了一道算术提让学生计算。一亩=667平方米,3700亩=2467900平方米。如果我们的教室是60平方米,那么就有41131间教室那么大,如果我们的学校有70间教室那么大的平面,那么就有588间学校那么大。学生通过计算,发出了惊叹,我问:这是个奇迹吗?学生异口同声:“真是个奇迹啊!”他们还在回味。第四阶段是引导点拨阶段。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是本文的中心,也是需要“精”处理的地方。我为这个点设计了几个台阶:先请学生说说老汉改造山林的作用(品读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山林的重要作用为学生的理解奠定了基础;理解“另一种东西”,通过“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表层意思和内在含义,体会到这“另一种东西”是——老人与环境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最后水到渠成理解“青山是不会老去”的含义。

这堂课我比较满意是因为学生学得比较轻松,而且目标也完成得比较到位。细想教学过程,我认为自己成功的原因在于抓住了学习重点,有略也有精。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略读如果只任学生自己去着手,而不给他们一点指导,很容易使学生在观念上发生误会,以为略读只是‘粗略’的阅读,甚至于是‘忽略’的阅读……”因此略读也需要精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略读课文的有效教学。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语文中的阅读教学其实就是一种对话,而对话的实质在于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走进文中情境,感受文本形象,感受文本或悲壮、或优美、或激昂的美的过程。对于《青山不老》这篇略读课文,更应该放手让学生走进语言文字中自主感悟,教师只能适时而恰当地引导、启发、点拨、唤醒,进一步感受文本形象,品味文本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课堂中,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且逐层深入地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教本”变成“学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略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体现课程理念创设了条件。那么略读课文的教学是否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这一点我很没有把握。因为以前我总是放不开手,生怕学生什么也不会,而过多给予引导,这样就大大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节课我抛下顾虑,尝试着要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证明,只要引领得当,教师是完全可以放手的。

课堂中我以“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入手,学生通过读文得出自己的感悟:“这是一个创造了奇迹的老人”、“这是一个执着的老人”、“这是一个有着坚定不移精神的老人”……,我再问:“那么,你看到这些不同的评价语有什么疑问”,学生提出问题,我相机板书:“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然后让学生默读文本,思考问题,通过有感情地读、悟,读懂了老人创造奇迹的了不起。接着进一步体会“老人为什么一定要种树”,“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刻领会了老人在恶劣的环境中坚持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子孙后代的无私情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畅谈个人感受,层层深入地、积极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体会老人“不老”的精神。在新授前,我学习杨老师,回顾了品读文章的方法,提醒学生发现作者怎么写的秘密,再抓住关键句“2019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来反复的理解,有感情地品读,了解了老人创造的奇迹,深切体会到老人植树造林的艰辛,感受了老人高大的形象,更为老人绿化家园、造福子孙后代的无私情怀而感动。最后在满怀崇敬、感动之中齐呼课题《青山不老》,借助文本的学习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激励、唤醒与鼓舞。”激励是激发能量的导火索,能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炬,唤醒做人的自信,找到奋斗的航标。课堂上如何激励学生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呢?我学习了很多老师的课堂评价语言,适时地用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回答,我不吝啬自己的赞美,真诚的表扬他们,热情地感染他们,唤醒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实现了他们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导作用。

1、课堂上学生的朗读较少,形式单一,老师的朗读指导不够到位,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

2、教师的预设过多,引导方面稍显僵化。

3、教师在课堂上的关注面太狭窄。

4、教师小结时应该回扣板书,更显课堂完整性。

5、教师的表情还要更丰富些。

上完这一堂课,我认识到了略读课文应该把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势必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地阅读。可以说:略读课,就是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放;老师说得更少、更精到。

学生课堂感悟(实用17篇)篇八

课堂是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听讲、思考、讨论等方式来吸收知识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作为一名学生,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课堂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许多收获和感悟。

第二段:认真听讲的重要性。

课堂上,认真听讲是一项重要的能力。通过认真听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点,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此外,课堂听讲还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自己的专注力和思考力,使我们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新知识。因此,作为学生,我们要时刻聚精会神地听讲,认真记录并理解老师的讲解内容。

第三段:参与讨论的重要性。

课堂上,参与讨论也是一项重要的能力。通过参与讨论,我们可以与同学们进行互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从中获得不同的见解和思维方式。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也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互动,我们可以不断拓宽自己的思维,增强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说服能力,这对我们的未来学习和成长都大有裨益。

第四段:自主思考的重要性。

课堂上,自主思考也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当我们在课堂上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不要等待老师的解答,而是要学会自己思考。通过自主思考,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也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此外,自主思考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五段:总结。

课堂是学习的重要场所,我们在其中不仅可以获取知识,也可以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通过认真听讲、参与讨论、自主思考等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课堂学习资源,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积极投身于课堂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成就。

学生课堂感悟(实用17篇)篇九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4、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含义。

2、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这里不仅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且还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他们之中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缠绵悱恻,有的惊天地、泣鬼神,也有的平凡中透着伟大.今天,我们这节语文课就来讲述一个平凡老者的不同寻常的故事(板书: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感知奇迹。

请大家先自读课文,概括地表述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读文。

生:交流。

师:小结。

师:(引)肆虐的风沙抵挡不住老人坚定的信心,满坡的翠绿是老人恒久相守的理想。下面就让我们感受一下这种变化带给人们的震撼吧!

(课件演示)1、晋西北环境恶劣的沙尘场面。

(课件演示)2、(改造环境)。

虽然环境是恶劣的,条件是艰苦的,但是仍有一部分人站了出来,他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的家园。这位老人就是其中之一。即使肆虐的风沙把他们的劳动一次次毁掉,即使干旱、霜冻不时冲击他们本已贫困的生活,但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对绿意无限眷恋,使他们义无反顾,终于,一片绿波荡漾、松涛阵阵的绿洲屹立在黄土之上,出现在世人眼前。

师:同学们,看了这几幅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请大家畅所欲言,谈一谈你的看法。

生:如此恶劣的地方会变为绿洲,太不可思议了。

生:老师,我觉得太神奇了!

(三)品析重点词句,解读奇迹。

师:是啊!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亲勤劳的双手描绘了美好的家园;辛勤的汗水滋润了干渴的心田。老人用粗糙的双手、单薄的身躯创造了一个属于大家的奇迹,这个奇迹是什么呢?(读文用——画出来)。

生:(读、画、说)。

(课件出示3)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长还是短?

生:很长。

师:人生苦短能有几个15年,而在老人这15年中却干了多少事啊!

生:(齐读)绿化了8条沟、7条防护林带、3700亩林网……。

师:一亩约667平方米,我们的教室不过60~70平方米,你能想象一下老人造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停顿)。

生:伟岸、高大。

生:值得尊敬、学习。

师:(结)老人用他不屈不挠的毅力在风沙面前竖立起一道天然屏障,也在我们的心中竖立了高大的形象,现在就让我们用赞美的声音读一下吧,来表达此时的心境。

师:(引)奇迹已然创造,我们就要用心去品读,找出具体描写这一奇迹的句子读一读。

生:第一自然段。

师:作者写出了绿渊的如此美丽,他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你能把这个比喻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吗?

生:读比喻句(师加以品评、指导)。

生:读(杨树、柳树……一层层的绿梯)。

生:“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师:土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农民有了沃土才会有希望,而树恰恰是保证水土流失的关键,所以,老人把他的精力都用在了植树造林上,这树是他的命根,这树是他的希望,这树就是诠释他生命价值的最好体现。

生:大环境,风沙肆虐。

生:干旱、霜冻、沙尘暴。

生:环境异常险恶。

师(引)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地方又有怎样辛酸的故事呢?

生:早出晚归。

生:七位同伴五位过世。

生:风雨同舟的老伴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师:15年啊,绿色披上了青山,而青丝却变成了白发,死亡带走了他的亲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师(引)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

生: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

师(引)看眼前翠绿的青山,听耳边朴实的话语,我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在我眼前,老人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课件出示)。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了。”

生质疑: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什么意思?

生交流汇报。

师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崇敬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师(引)巍巍青山承载了几代人的梦想,棵棵杨柳记载了老人寄情荒山,造福人类的足迹,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的意义却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让我们满怀敬佩、崇拜、感激之情与作者同呼:

(课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畅谈感想。

(课件出示图片)巍巍青山常绿。

白发老人沉思。

师:面对这位老人,你想说什么?

生汇报(舒缓的音乐起)。

师总结: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学生课堂感悟(实用17篇)篇十

一、链接专题,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中印第安人对他们那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令我们感动。在祖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也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珍爱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现在我们学习《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评:导入紧扣单元主题,简洁自然,用文中人物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二、整体初读,概括内容。

师: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人物是谁,写了他的什么事?

(生自读思考,生答略)。

师小结:是啊,课文讲述了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人为了守住那方水土,植树造林15年,创造了一片青山的事迹。)。

三、紧扣青山,感悟精神。

〈一〉希望的青山。

师:这是一片怎样的青山?找出描写青山的地方,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自读,勾画,做批注,朗读)。

生1(朗读第一自然段):我体会到这是一片美丽的青山。

生2:这里是树的海洋。

生3:这是一片充满生机的青山。

师:是啊,这是一片美丽充满生机的青山,让我们甜美的读一读。

师:这还是一片怎样的青山?

生1;我从第5自然段知道这里的树长得很好,很粗壮。

(生补充答:这是一片茂密的青山;这是一片美的青山;这是一片挡住洪水勇敢的青山。)。

师:这段中,老人深情地说了什么?

(生读“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

师:两米有多厚?

(联系实际感知两米有多厚,生情不自禁惊叹“哇”)。

师:这两米厚的淤泥是怎么来的?

生:树挡住的。

师:要是没有这片林子,又会怎样呢?

生:洪水来了有泥石流。

生:土就会被冲走,那样原本肥沃的土地就会变得贫脊。

(生齐读“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师:是啊,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守住了这片土就守住了什么?

生1:守住了这里的庄稼.

生2;守住了我们的家园。

生3:守住了生存的希望。

师;是啊,这不仅是一片美丽的青山,更是守住这方水土的青山,守住人们生存希望的青山!

〈二〉青山一样伟大的奇迹。

师;是谁创造了这片青山?(生答:一位山野老农。)。

师:为什么说老人创造的这片青山是一个奇迹?(生默读思考)。

生1(朗读第二自然段):这里经常干旱,霜冻,沙尘暴,环境险恶,而创造这片绿洲的竟是一位老人。

师:读到干旱,霜冻,沙尘暴,你头脑里浮现出的是什么景象?

(生结合生活实际谈干旱,霜冻,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师:从课文描写和我们刚才的谈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答:在这样的环境里树不容易活起来;不知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植树时会有很多困难;种树时还会遇到危险。)。

师:在如此险恶的环境里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的确是一个奇迹!(板书环境险恶)。

生1:我还从“我还知道这个院子的小环境……抽袋烟睡觉”体会到这是一个奇迹(其他学生补充:住的简陋;吃的简单;劳动工具落后;种树就是他一天生活的全部,生活单调。)。

师:在这样险恶的环境里,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一位瘦小的老人能创造出这样一片青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和青山一样伟大的奇迹啊!(板书条件艰苦)。

三青山一样伟大的品性。

师:老人在创造青山一样伟大的奇迹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

(生阅读思考,做批注,并朗读)。

生1:我从“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晚上回来,吃过饭,抽烟睡觉。”体会到老人不怕吃苦,起早贪黑,默默奉献的精神。

生2:我从“他可敬的老伴……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体会到老人为了植树,顾不上照顾他的老伴。

生3:我从“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不去。”体会到老人在享福和吃苦中选择了吃苦;从“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中体会到老人植树造林的坚定决心!(师请生再读,读出坚定的语气。)。

生4补充:我还从这位同学的谈的这个地方体会到老人愿意把自己的一切都给这小山沟,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这穷山沟。

生5补充:我同意上面两位同学的观点,我还要补充——联系后面“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的设想同学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体会到老人植树是为了大家,不是为了他自己。

生(齐声):后人乘凉!

师:是的,这是一种和青山一样博大的胸怀!怎能不令我们感动!

生6;我还从“看完树……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再也出还来了。”体会到老人身体不行了,他失去了很多。

师:他失去了什么?

生1:失去了享清福。

生2:失去了老伴。

生3:失去了娱乐。

师:他为谁失去了这么多?

生:为了大家。

师:他有没有得到呢?

生:有!

师:老人得到了什么呢?

生1:得到了这片青山。

生2:得到了人们的称赞。

生3:得到了村干部的照顾。(生笑)。

师:老人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了这么久,感受最深的会是什么?

生1:环境险恶。

生2:条件艰苦。

师:老人最想改变的是什么?

生1:这里的环境.

生2:这里的荒凉.

生3:这里的贫穷,在此之前人们还没有电视.。

师:对,如今老人创造了这一片青山,实现了自己的……。

生1: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生2: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师:是啊,老人得到了自己的理想,得到了自己的价值,这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老人无怨无悔!

〈四〉与青山同在。

师:文章是如何赞美老人的?

(生齐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他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了。”)。

师:你有什么要问?

生1: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

生2: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师:问得好,另一种东西指什么呢?

生1:那片青山。

师:这是表面上的,实际上指的是什么?

生2: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3:老人绿化家园,守护水土的精神。

生4:老人博大的胸怀。

生5:老人与恶劣环境斗争的精神。

师:是的,那你现在理解“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的意思吗?

生1:就是老人的精神伟大。

生2:老人的精神永存。

师:是的,老人的精神永垂不朽!让我们用赞美崇敬的语气再读读这几句话吧(板书山川同在,日月同辉)。

(生感情朗读)。

师:大家朗读文章结尾,“青山是不会老”的是什么意思?

生1:老人永远活在人们心里。

生2;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崇敬。

生3:老人热爱家园,绿化家园让人感动。

师:我赞成你们的观点,老人百年之后,这片青山会像老人一样老去吗?

生1:不会,人们会照顾这片林子。

生2:这是老人的心血和汗水凝结而成的,人们不会让他老去。

生3:老人的伟大的精神和博大的情怀会感动大家,大家会像老人一样去做。

师:也就是说以后这里将不是一片青山,而是一片片青山。是的,老人伟大的精神和博大的情怀像青山一样永葆青春,老人的精神将会被这片土地上的子子孙孙传承。是的,青山是不会老的,永远不会老的!

教学点评:

该教师对教材认真钻研,设计与践行了以生为主的教学活动,有效地完成了该课的教学目标任务,体现了新课程下互动、生动、灵动的课堂。该课的教学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教师注意了略读课的课型功能,注意突破该专题的训练重点。

二、注意根据学生状况,启发、引导、点拨学生的思维,体现顺学而导,较好地实现了教师的引领作用,实现师生、生生的互动。

三、充分让学生来感悟文本,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特别注意在学生感悟后的悟读深化,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直接交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感悟、朗读能力。

四、以生为主,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参与程度高,学习主动,特别表现为思维的灵动与交流的互动。

五、根据专题珍惜资源的特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践行实践,体现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实现了学以致用的学习功能。

点评教师:杜佳平。

学生课堂感悟(实用17篇)篇十一

首先,上课不是只为了听老师唠叨,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和技巧。每次上课都应该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将老师讲授的知识点转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例如,在听取老师的数学课堂时,我的思维方式有所改变,我更注重于理解数学公式和思想,而不是单纯死记硬背。

其次,在课堂上我学到了如何合理规划时间。在上大学之前,我常常抱怨时间不够用,但现在我明白了时间是可以合理规划和利用的。如果我们能够把学习计划规划好,就不会出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在我的英语课上,老师总是强调词汇量的积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每天都会坚持阅读英语文章和记忆英语单词,渐渐地,我的词汇量得到了提高,同时我的时间也变得更加充足。

第三,课堂也是我们交流思想的场所。我们不仅要聆听老师的讲解,还要与同学们的互动交流。在某次历史课上,我们讨论了一个政治事件的背景和影响。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观点和分析。通过交流与讨论,我不仅加深了对这个事件的理解,还从其他同学的观点中得到了启发。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尝试与其他同学交流,这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

第四,课堂感悟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信。在过去,我的自信心不够,我对自己的能力和想法总是持怀疑态度。但是,在上一次文学课上,我被老师选为主持人,需要为全班同学做一个文学作品的介绍。一开始,我非常紧张,但是通过认真准备和实践,我成功地完成了这个任务。这个经历让我更自信地面对其余的挑战。

最后,重要的感悟之一是,老师的教育方法可以激发我们的兴趣。老师不仅要讲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乐趣。在我的生物课上,老师总是把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让我们感受到生物知识的广度和强大性。这种方式确实让我时刻保持了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总的来说,课堂感悟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还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和兴趣。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上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与同学们交流,充分利用时间合理规划学习计划,同时挑战自己,尝试接受新的教育方法和思想,让课堂成为我们成长的一个重要场所。

学生课堂感悟(实用17篇)篇十二

课堂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对课堂进行精心预设。而实际的课堂是师生、生生不断交往互动的场所,是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的知识、个性、情感不断碰撞、整合、调适的场所。所以,课堂总是处于一种流变生成状态。即使教师预设再完美也难以预想到课堂教学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的情形,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上各种信息的综合把握,及时做出判断,采取得当的措施。因此如何有效、巧妙地解决这些生成性的问题,实践教育智慧,建构开放生成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成为物理教学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物理教师,由于实验器材的匮乏,在实际实验教学中就时常遇到一些“意外”,这些“意外”一方面给我的的实验教学带来了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成为课堂中鲜活的教学资源,给我的实验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案例描述。

上午第三节课,我拎着满满一盒子实验仪器匆匆从实验室赶向初三(1)班的教室,还没进班,就听到里面一片鼓掌声和欢呼声。

“做实验,哈哈……”“看,那是什么?”“咦,那不是吸铁石吗!”……刚进入班级就听到下面学生七嘴八舌的谈论着。

“大家安静,在开始上课前我先强调几点,首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正式进入第十六章电磁场的学习了,这一章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老师特意准备了很多实验。”讲到这里,班上顿时又是一片掌声。“第二”,我继续说道,“大家也知道我们是农村中学,实验器材比较匮乏,所以请大家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遵守实验规则,爱护实验器材,有问题请及时举手。”说完,还是生怕实验过程过于混乱,达不到预期效果,我又补充道:“还有,如果有同学不按实验规则,随便破坏实验器材是需要照价赔偿的。”

说完,我就正式进入了磁场一章的教学。由于是第一课时,所以本节课主要的任务是带领大家认识磁体以及通过实验研究磁体的一些性质及特点。在教学进行到一半时,我就让课代表将磁体,大头针等实验器材分发到各个小组,让学生自己按照课本要求进行探究。班上顿时热闹了起来。

“请大家按照课本要求进行实验!”我又提高分贝在班上强调了一遍。

突然“啪”的一声,班上顿时静了下来,所有的眼神顿时盯着一个人——小丁同学!

“怎么回事?”我第一时间质问道。

“老师,我不是故意的。”看着地上裂为两段的条形磁体,小丁委屈的说道。

“没用了!”“要赔钱啰!”“刚好裂成两半,一半一个磁极!”下面的同学开始讨论了起来。

当时的我十分生气,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正准备好好训斥小丁一顿时,我忽然想起了《中国教育报》上的一篇《请平移到我这里来》的文章,讲得就是教师如何正确处理课堂上发生的一件突发事件。“这不正是一个相似的事件吗?如果我当众训斥了小丁,对小丁的伤害会有多大?以后他还会用心去实验吗?如果学生因为怕损坏器材而不敢去用心实验,辛苦准备的实验还有什么作用?”想到这里我就接着大家的议论声反问了一句:“这个条形磁铁还有用吗?”

“肯定没用了。”小胡确定的说道。作为学习委员的他思维一向比较敏捷。

“为什么呢?”我继续反问道。

“我们刚刚学过,一个磁铁应该有两个磁极,现在这个条形磁铁裂为两半,一半红一半蓝,每一半只有一个磁极,所以肯定没有用了,除非用胶水把两半连接起来,才能重新成为一个磁铁。”小胡不无得意的说道。

“我也同意”“肯定没用了”……下面声援小胡的不在少数。

“真是这样的吗?刚好老师这里还有几块断裂的磁体,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说明问题吧”我顺势引导。

顿时,下面又开始忙活起来。不一会儿,刚才在下面一直声援小胡的班长小王突然站起来说道:“老师,断裂的一半还是有两个磁极,你看。”说着,举起手中的半块磁体,只见两端各挂了长长一串大头针。其他小组见状,也都纷纷拿起手中的半块磁体试验起来。

“原来没有坏啊!”“现在是一块磁体变成两块了啊!”下面又开始议论起来。

见状,我顺势开玩笑的说道:“看样子小丁非但没有破坏我们的磁体,还给我们多创造出一个磁体啊!不过我们现在的磁体是刚好够用,同学们可别再创造出那么多新小磁体了。”这时小丁也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只见下面笑成一片……。

案例反思。

1.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实验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学习最好的方法是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高度的主观能动性。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对课本中的理论学习缺乏主观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而物理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同时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容易让学生形象生动地掌握原来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实验更容易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惯性”一节中“用直尺打棋子”和“拉小车,木板倾倒”的实验;“大气压强”一节中“覆杯实验”和“马德堡半球实验”等等,这些实验都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以实验设备不足、实验现象不明显、时间不允许等等各种理由借口剥夺了学生实验的权利,但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在我们剥夺学生实验权利的同时也一并带走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渴望。直到现在,当我拎着实验器材走进教室,学生为实验而鼓掌兴奋的场景依然让我难以忘却。

2.以人为本,从细微处关注学生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以人为本”就是这种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每一个学生为本。这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需要全体教师加以落实的要求。“以人为本”还需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实验过程中,专心于实验探究的小丁一时疏忽不小心损坏了一块条形磁铁,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的时候,他愣住了,并本能地想道歉。这个时候,他已经认识到问题,还有些担心。虽然之前我多次强调实验纪律,但是当时如果我对他严厉训斥一顿,杀鸡骇猴,也能让大家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更为注重实验纪律和实验器材的保护。不过,对于小丁学生来说,不仅伤害其自尊,同时也挫伤了其实验的积极性,不利于他的成长与发展。受到《请你平移到我这里来》这篇文章的启发,我当时灵机一动,顺势引导,用让学生出乎意料的方法处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意外”得到巧妙处理,既保护了小丁的自尊心,又额外的达成了下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以每一个学生为本不容易,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巧妙的教育方法,从小事着手,从意外开始,从细微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题,提高教学效率。

钟启泉教授曾说:“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小丁的意外事件,虽然打破了我的预设,但却带给我额外的惊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更让我顺势达成了超出预定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学中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问题显得极为重要。

首先,课前精心的预设是课堂精彩生成的基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于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预设,这也是有效课堂教学开展的前提,因此要重视预设。

其次,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再精心的课前预设也无法预知全部的课堂生成。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但是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灵活应对,有时意外的“生成”也许反而成为我们课堂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

因此,只有将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进行有机融合,即弹性“预设”,善待“生成”。让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活力,课堂才能鲜活。

学生课堂感悟(实用17篇)篇十三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据此,我校明确了以导学案为载体,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目标的“自主合作、实用高效”的课题研究,我们数学组全体教师积极响应和参与,以期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变现行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构建自主合作、优质高效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即研究如何在高效课堂中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学方式的选择与课堂教学实效有极大的相关性。构建高效课堂,必先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流程。“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从学生角度设计课堂教学,满足学生学习的基本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尽可能用最短的时间求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下面从“如何设想、如何实施、取得的成果、遇到的具体问题以及进入高三后如何进行调整”等几个方面谈谈我们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几点认识和感悟:

为了改变数学课堂沉闷的'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采取分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导学案的形式加以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初步设想如下:

课前:学生预习学案,小组合作探究,由组长负责,各小组成员互相督促,完成学案上大部分内容。

课上:前3分钟教师简单点出本节主要内容,并当场分配本节各小组的展示任务,然后留约5分钟进行课上进一步的讨论。其间教师要到各小组中去了解情况,对有困难的小组进行必要的指导。(说明:为什么任务不提前分,主要是防止各小组只准备本组分到的内容,不能充分预习全部学案。为节约时间,这一环节也可以在课前把分组任务打在课件上,由科代表上课前打开。)第8—35分钟是学生展示时间,各小组派本组1到2名成员上台讲解本组分配的内容,本组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其他小组的成员可以对讲解不清楚的地方当场提出质疑,或提出不同的解法。在展示其间教师可以有适当的引导,但不可打断学生的思路。讲解和质疑结束后,教师要给出简要的点评或纠错,必要的难点可以精讲,对做得好的小组提出表扬,做得不够好的也应多鼓励。第35—40分钟,针对本节内容准备3—4道当堂检测题,检查听课效果。最后3—5分钟,教师小结本堂课内容,布臵课下作业和下节预习内容。课后: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督促学生整理本节学案和预习下节学案。以上是我们课题组的最初设想,下面谈谈在具体实施中,各个环节我们又是怎样做的。

课前环节:

各小组应全面讨论,作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要多与学生提前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有无特别的困难。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学习的参与者和引领者,不要让学生有孤立和茫然的感受。上课前由科代表与老师交流,合理分配小组展示任务。

分配任务环节:

为了督促学生提前预习全部学案内容,我们当天的任务都是当场分配的。因为各个小组的总体水平也有差异,所以任务如何分应由老师注意掌握。当各部分难度差异较大时,把艰巨些的任务分配给总体水平较高的小组,适当照顾水平较差的小组,这样可以保护好差生的自尊心。当各部分难度差异小时,就随机分配,或以抢答的形式来分配。课上展示环节:

分好任务后各小组有针对性地进一步讨论,统一意见,然后由本组的代表上台展示。在这一环节,老师充当主持人,组织各小组轮流展示。要提高课堂交流的效率,教师在交流开始前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并逐渐培养成习惯。展示前的讨论时间教师应深入学生的学习小组去,了解准备情况,是否出现错解,有无困难等,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应对各种可能的突发状况,随机应变。在分组展示的过程中,教师的评语一方面起有评价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起指导作用。例如:对说的好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对语速太快的学生提醒慢点说,好让大家都听清楚等等。

每位同学上台时大家都给以掌声鼓励,激昂气氛。为了防止展示环节成为优生的舞台,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进来,我们规定每组成员都要轮流上台,各组互相监督,发现有违规的组可以当场要求换人。在同学展示的时候,老师要鼓励全体学生积极提出质疑,面对质疑,展示的同学给予解答,本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如果无法解答,可以由其他组成员给予帮助。对质疑成功的学生和其他组帮助解答的学生也给予掌声鼓励。如果学生无法解释清楚时,由老师对这一难点进行精讲。

每位同学展示结束后,老师要进行适当的点评,表扬他做的好的一面,然后再指出要注意的地方,或进行纠错。

在改革的最初阶段,教师随时都要强调听和说同样重要。学会倾听是现代人的必备素质,听既是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更能弄懂别人要表达的意思,吸取其他同学的学习成果充实自我。因此,说要大胆,听要专心。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等。课堂上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吐,教师都要专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偶尔可作提示,但不可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也应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寻找学生发言的闪光点。这样,教师的榜样示范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听别人发言,首先要找到值得自己学习的内容,其次才是指正、补充等。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坚持要求明确,坚持榜样示范,课堂发言人能说得更明白、更大胆,听者也有了责任和机会,课堂交流效率会大大提高。对于刚开始课改的班级,这些要求教师要多提醒,作为新的课堂规范常抓不懈,并把它们放在同交流内容一样重要的位臵,直至学生养成习惯。

课堂上不搞形式化,要收放自如。时间虽然放给了学生,但还是要有一条线在老师手中掌握。

小结环节:

老师简要小结本节内容,点出重点难点。这一环节也可以是老师引领学生自己去总结完成。对本节课上表现突出的小组予以表扬并布臵下节学案内容。

高效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评促教”的评价思想,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实施半年多以来,“合作探究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逐步显现了其促进转变学习方式和态度的积极作用。学生的表现也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最初我们以为实行起来会很艰难,担心学生们都不肯上台怎么办。但实行了才发现其实学生们很乐于表现,上课时情绪也高了,积极性也高了。最大的作用就是没有睡觉的了。通过调查也显示,这种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课下学习的积极性,不再是光等着上课时去机械地听和记,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了。同时还促进了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学生不再仅仅以做完题目为目的,还多方面思索、探究问题的实质,总结一类问题的思路。为了讲好题,应对同学质疑,还探索了多种解法等。实施了高效课堂模式的几个班级的数学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班级学习气氛好,创新能力也有所提高。这说明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对学生的学习的确有促进作用。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它是与传统学习方式并驾齐驱的两个轮子,传统性学习主要是继承,有利于为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探究性学习是发展传统,主要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二者的融合将促进学生的求同和求异思维的发展。

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既体会到了成果,也发现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目前班里学生座次一般是按照学习成绩排定,致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多数集中在第三、四排,也就是分组的第三、四组,造成了各组之间学习水平的差异较大,最后两排的差生较多,总体实力差,有较大的学习困难,影响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2、上台展示的同学口才差异明显,有时会影响进度,造成拖堂。所以老师的引导是很重要的。让学生讲什么,怎么讲,其他同学怎么听,老师应该如何引导,都需要好好探索一下,力求真正做到高效。开始的时候学生上台就是把自己做题的过程念一遍,虽然调动了课下的学习积极性,但课上的效率仍旧不高。为了不浪费课上的宝贵时间,我们试着引导学生讲讲思路,怎么去想到的,重点的步骤怎么去做的,难点如何突破等。我们正在努力提高课上的效率和展示的效果,也希望其他老师多给我们建议。

可能会有所帮助,将小组展示情况与班级管理的积分挂上钩等。另外从高一就开始抓的话效果能更好些。

最后,要注意防止形式化。模式不是死的,我们要走进模式,更要走出模式。

高三是整个高中最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应将学生考学作为最重要的任务,为了适应高三特点,我们也相应地作了一些调整。例如我们正在进行的一轮复习,主要知识的梳理,方法的归纳,重要例题的精讲由老师完成,以保证查缺补漏。学案的课前预习、自我检测和课后提升部分尽量由学生们自主解决。

平时的复习课可以这样做:

在知识梳理环节后可以安排“热身练习”,每组展示一道,共6道题。这6个题目有的来自学案上的自我检测部分,有的是老师新加上的题目,既督促了课前做,又促进了课上的集中精力。在精讲例题和方法后,安排“学以致用”环节,用几道小题当堂检验课上所学。

习题课仍然可以按前面的模式,整堂课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前多了解哪些是需要讲的,合理分配任务。特别难的题目还可以由老师精讲。

爱因斯坦说过:“人们解决世上所有的问题,是用大脑、能力和智慧,而不是照搬书本。”这一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论断,启发了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

教育过程不是照搬书本,也不是照搬自己或他人经验的过程,没有浸润大脑、能力、智慧的“照搬”跟有效的学校教育和成功的教师人生永远无缘。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希望我们教师都积极参与到教学科研中来,发现一个新的更丰富的自我,从而也能发现一个更广阔的教学天地,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多做一份贡献!

学生课堂感悟(实用17篇)篇十四

12月3日到四日在德州学院礼堂听取了四位特级教师的数学课,他们分别是刘松老师的“乘法分配律”、张冬梅老师的“认识米”、钱守旺老师的“24时计时法”和王彦伟老师的“认识旋转现象”。课后听取了他们每一个人的报告,感觉真的是震撼,震撼于他们对课堂的执着追求,震撼于他们对数学教育的深度思考,震撼于他们对数学教学的全力付出,震撼于他们对学生的深度了解,震撼于他们的学识,震撼于他们的课堂,真的不愧为特级教师。现就对他们的课及观点进行归纳以与同仁们共享。相信你读后应该有所收获。

刘松老师提出的“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的观点”,虽然这个观点不是他第一次提出来的,但是他进行了全新的解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是知识、技能?从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到新课标的修订,提出了对升全面发展的要求,我们的课堂为什么没有进步,对课堂教学的单一追求,甚至是对学生成绩的追求成为我们教学的唯一目标,导致我们不能做正确的事,对教学成绩的过度追求,导致我们越是能正确的方法追求成绩,离教育的目标越远。

新鲜吧,早听说过课题研究要做文献综述,还没有听说过上课也要做文献综述,是的,上课也要做文献综述。牛顿说的好,我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我们教师备课往往看教学参考书和教材,再就是到往往搜索教案,借鉴一番。这是我们普遍的做法。刘松老师的做法是再中国知网上将某一课题的教学成果搜集起来,看一看前人是怎样上这节课的,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到底是什么,有哪些经验教训,哪些是值得借鉴的,怎样做才能不重复别人的老路,创新教学设计?他的这种备课方法值得借鉴。

上课的这几为特级教师,都是在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的,他们都进行了教学前测和问卷调查,充分了解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教学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如刘松老师的课乘法分配率教学的真正难点在哪里,通过课后问卷得出,对8×5+5×2这种分配率的用法是难点,教学后学生基本没有什么进步。再如王彦伟老师的“认识旋转”一课,创设情境时出示的挂钟,时针分针都认为是旋转,对于钟摆的运动只有8.5%的学生认为是旋转,绝大多是认为是平移。正是在这样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才能让情境创设的更有效。

通过这四位特级教师在课后的说课和讲座中,了解到,每一节课的成功的背后都做了大量的劳动,基于对学生、对教材、对目标的把握不断提高认识不断更新设计的过程。在王彦伟老师的课后报告中了解到,关于“倍的认识”一节课,经过多年的不断思考,不断尝试,是一个认识上不断深化,理念上不断提上,设计上不断改进的过程。相比之下想一想,我们虽然有的上过十年、二十年的数学课,真正能够上好的课有几节呢,我们针对一节课进行过持续的研究吗。通过对一节课的持续研究,积累备课、上课、思考的活动经验,由此可以得出学生在学习中需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师需要在课堂打磨、课堂教学思考中积累教学的活动经验,只用这样,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

钱守旺老师和刘松老师还有王彦伟老师都再这方面进行了讲授,看来这是专家们的共同做法。他们有奥苏贝尔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如钱守旺老师讲到在教学“整数除以分数”这节课时,他进行了一个课堂前测,发现学生对于整数除以分数都能正确的进行计算,而存在的最大疑惑是“明明是除法为什么要变成乘法来计算”,在算法上也只会用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并没有别的算法,结论是假期学生都上过辅导班,辅导教师仅仅将计算法则告诉学生并且机械训练没有讲解过程,在了解了以上信息后,针对学生的疑难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而刘松老师讲的那个教师上9+几一节时,学生明明对计算结果已经都学会了,还是要从头开始教学的做法进行了批评,由此看出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进行教学是多么的重要。我想,这就是有的老师上公开课是喜欢选择每个单元或者独立单元没有前后联系的内容上课,就是学生的基础比较好把握的缘故吧。

1.观念更新,理念内化。

2.读懂学生,把握起点。

3.读懂教材,丰富内涵。

4.先学后教,少教多学。

5.教不越位,学要到位。

6.植入文化,增加广度。

7.渗透思想,增加深度。

8.适度拓展,增加广度。

9.局部美容,增加亮度。

10。问题引领,增加温度。

11.几何直观,化难为易。

12善于举例,深化理解。

13.裸学裸思,深度参与。

14.精心预设,动态生成。

15.让出黑板,天地更宽。

16.题目变式,思维变活。

17.四基扎实,后劲充足。

18.既为经师,又为人师。

19.洗尽铅华,返璞归真。

这四位特级教师都提到了善于研究各种版本的教材,目前全国提倡一纲多本,面对同一课题,研究各种不同版本的教材编排,有利于我们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本质内涵,钱守旺老师甚至连香港、新加坡的小学数学教材都参考过,相信这一点对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借鉴意义,不同版本的素材是可以互相借鉴的,不像我们只研究一种版本的教材,视野狭窄。在报告中王彦伟老师提到,他到全国讲学往往逛一下书店,买一套本地的教材来参考。在研究各种版本的教材过程中完善自己对某一专题的认识。

四位特级教师的课堂,都特别重视学生的体验,感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张东梅老师的米的认识一课,通过四次活动让学生感悟、体验一米有多长,不断调整学生一米的表象。收到良好的效果,王彦伟老师的认识旋转现象,也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强体验和感悟,刘松老师的课堂让他学升在动作中体验感悟,课堂非常的精彩纷呈。

学生课堂感悟(实用17篇)篇十五

课堂教学改革在我市试点学校已经开展了进两年,我校也进行一年,可是对也这样的教学模式,我还是存在的许多的疑惑和不解,不知道如何利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看不到改革成功的希望,对教学工作的开展感到困难重重。这次的教学培训对我来说真是一场及时雨,感想很深,体会很多,有了一定的收获,受益匪浅。我认为要用高效课堂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必须做到:

在集中培训学习中,听了好多现代教育数学理论,结合高效堂,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学习观上,要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课程观上,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而是创建与开发的过程;在教学观上,教学是师生交互、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经历。不仅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而且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应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自己也体会到,要转变观念,解放学生,让学生学会生活,引导学生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并用人格力量的去引导学生,去感染学生才是我们应有的教育价值观。

1、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

2、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对学生的欣赏、夸奖、鼓励往往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器重我。要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

3、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不经意的允许能满足学生的被认可感,满足学生被承认的需要。

4、用“中断定势”的形式表现你的关注。当学生表现得没有积极性,否认自己的成绩的时候,教师用“中断定势”的方法打断其对自己的消极认识来表现对学生的认同。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不再产生自我贬低,自我矮化的想法和行为。

1、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2、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3、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群体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当好导师,及时起点拨导向的作用。合作学习很有好处:第一,拓宽思维,深化学生的认识。第二,培养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第三,可以培养合作精神。

4、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丰富直观。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5、体现现代课堂结构,让课堂变得热烈主动。要把课上活,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独占式和教师主讲式而学生则单向静听式的课堂结构,代之以多向立体式现代课堂结构。传统的单向静听式结构其教学方式方法是填鸭式、注入式,教师积极性高,学生主动性差,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是低下的。而多向立体式结构的教学方式方法是现代启发式,学生自学,老师进行针对性精讲,师生之间互相质疑问题,探讨真理。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上。课堂教学活而不空,实而不死。

6、分层次教学,让课堂变得满园花开。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彻底抛弃“一刀切”,实行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起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就能使他们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提高。如此坚持下去,就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1、营造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自信的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自己有自信心。此时的学习是最有效的。

2、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围。在这样课堂里,学生感到轻松、活跃、精力充沛。如果学生觉得自己没有活力,甚至消沉、忧虑、紧张,高效的课堂是无从建立的。

3、营造能够让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个学生都能实施自我管理,都能感到要对自己负责。如果总是觉得自己被控制着,自己对自己毫无责任,也是没有学习效率可言的。

4、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有归属感的氛围。学生间彼此聆听,彼此认同,彼此尊重,不仅能提高其学习效果,亦可修养其人格品质。

总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所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

学生课堂感悟(实用17篇)篇十六

但丁的神曲是我对希伯来神话的最初认知,也是看了神曲后我才会去研究希伯来神话的。

《神曲》总体来说是是以游记为体裁。它的核心内容以宗教、政治、历史为主,科学为辅,力求塑造一个“真实的世界”。它的经典,正是让我们读者在经历一场幻梦中重新审视现实。

《神曲》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出自一位数学家之手。1934年10月,数学和物理学家王维克凭着自己对但丁和《神曲》的崇敬和热爱,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翻译工作。第一部《地狱》在第二年3月中旬译完,但由于1937年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这一部《地狱》直到1939年2月才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在中断了八年之后,1943年5月,王维克重拾译笔,又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译完了《净界》和《天堂》。1948年8月,商务印书馆将《神曲》的三部分分为三册,完整出版。至此,中国第一部《神曲》的全译本终于问世!王维克的译本并未像《神曲一脔》那样,用有韵律的诗歌体翻译,也没有卖弄华丽的辞藻,而是以散文体的形式忠实地叙述了原诗的内容。

几乎与王维克同时,朱维基也开始了对《神曲》的翻译。朱维基是一位上海的诗人,但在诗歌方面的成就不高,他最重要的作品就是这个《神曲》译本,先后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和译文出版社多次出版,销量很大,至今仍在不断重印。朱维基的翻译工作大概是在1935年前后开始的,直到1942年初稿才基本完成,最初发表在上海的《月刊》杂志上,以连载形式刊登,但只连载到《地狱篇》的第十三歌就中断了。这一译本正式出版是在50年代,译者在出版前对译文进行了不少修改。朱维基的译本是由英译本转译的,他没有选择与王维克译本一样的散文体,而是利用自己擅长的自由体新诗来翻译《神曲》,译笔自然流畅,但晦涩拗口的句子也时有出现,有时由于缺少注释,会有一些怎么也弄不明白的诗句。另外,此译本虽然与原诗的行数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并不讲究押韵。

“十年**”结束后,但丁作品的译介工作以及对但丁的研究得以恢复。1982年,北京大学教授田德望开始从意大利语原文翻译《神曲》。译者花费了十八年的时间,不但翻译了原文,还编译了大量的注释,其注释的字数达到正文的三倍。田德望的译本为散文体,因为在他看来,如果译者本人不是诗人还要勉强译成诗歌体,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更何况《神曲》的格律极难,也不容易被译成高质量的诗歌。

学生课堂感悟(实用17篇)篇十七

师:上节课咱们从闰土的外貌中体会到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绍兴农村孩子,这节课将重点研究闰土的语言和动作,体味他的个性特点。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6―8节,完成填空:()的少年闰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填,也可自已想,可以填一点,当然更欢迎填几点。(此时,学生有的大声朗读、有的轻声速读、有的默读……都在根据自已喜欢的方式研读。)。

开放的填空,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开放的要求,激起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和自信,按自已喜欢的方式研究,大大丰富了读的内涵和方式,提高了读的质量。

师:不忙回答,先同桌交换一下意见,有必要可离开座位,寻找合作伙伴。

生:我填“能干的少年闰土”。从闰土雪地捕鸟这件事中看出来。

生:我觉得应该填“知识丰富的少年闰土”。因为他不仅知道海边的各种贝壳,还知道许多“我”和“我”的朋友们所不知道的'事。

生:我想填“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因为当时海边沙地上,他一个人敢管瓜,猹来了,他也不害怕,还捏了胡叉去刺猹,要是我早就吓跑了。

生:我说是“心中有无穷无尽稀奇事的少年闰土”。因为他知道下雪天怎么捕鸟,懂得稀奇古怪的贝壳、凶猛的猹和有趣的跳鱼儿等等。

师:请几个同学根据刚才的交流,将课文中介绍的几件事整理后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写在自已的本子上,看谁写得正确,而且字又漂亮。

(雪地捕鸟捡贝壳看瓜剌猹看跳鱼儿。教师根据学生的板书在用词上做适当的指导。)。

板块研读,弹性填空,学生多元读解。既感知了课文整体,又丰富了闰土形象。

师:那么,“我”对哪件事印象特别深刻呢?为什么?

生:雪地捕鸟。因为闰土一到,我便要他捕鸟,可见“我”对闰土捕鸟的本领很佩服,印象特别深。

生:我认为是“看瓜刺猹”。因为上一堂课我们学过,“我”与闰土分别了三十年,一看到闰土,就想起他少年时看瓜刺猹的画面,课文第一节描写着,可见对这件事印象非常深。

二、重点研读随机点拔。

师: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他写的文章都有十分精妙的词句,请大家重点研究“雪地捕鸟”和“看瓜刺猹”这两部分内容,找找最值得研究的词语、句子、甚至是标点;可以自个儿单独思考,也可以同桌或四人小组讨论;还可以离开座位与他人合作。等会儿交流时,可以汇报自已的研究成果,也可提出问题请大家帮助。(学生研读课文,不时地圈点、评注、查资料、讨论;教师巡回,不作任何提示性指点。)。

还课堂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凭自已的知识积累、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已解决问题,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师:好!下面咱们来交流你的研究成果或发现的问题。

相关范文推荐

    财务汇报会议纪要(优秀21篇)

    会议纪要是一种重要的工作依据,它可以提供会议决策的依据和参考,确保工作的连贯性和持续性。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会议纪要的示范,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支部委员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专业18篇)

    心得体会是对于某个经历或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借鉴以下几篇出色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支部纪检委员是

    贿赂心得体会(精选18篇)

    写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发现自身的长处和优点,并进一步发挥和提升。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近年来,医院贿赂事件屡次曝

    合同资金申请书(热门14篇)

    合同协议的终止需要经过双方的协商一致,或根据合同条款和法律规定进行处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合同协议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星星幼儿园:我是幼儿园

    电力调度实训心得体会大全(16篇)

    心得体会是通过对自身经历和体验的总结和概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它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也是对所遭遇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我想我们需要记录一下

    申请延迟上班申请书(实用21篇)

    申请书的结构一般包括自我介绍、申请目的、个人资历和能力展示、对对方的认可和期望等部分。阅读一些成功的申请书范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行业或项目的标准和要求,从而更好地

    驾考心得体会(热门17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经验的内省和反思,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腾冲市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范文(17篇)

    心得体会是通过自己亲身经历,对某种事物或经历感悟和思考的文字表达。它可以让人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所思所感,从而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智慧。我觉得写一篇心得体会真的是

    申请舞台的申请书(专业23篇)

    转专业申请书的语言应该准确、简练,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出现拗口的句子和重复的信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转专业申请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尊敬的__人力资源部:您

    租车公司股份协议书(实用20篇)

    公司是一个多元化、综合性的组织,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公司是指由一群人共同组成的经济组织,其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和实现特定的商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