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实用21篇)

时间:2023-11-08 作者:温柔雨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实用21篇)

综合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综合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以下是一些综合实践案例的分享。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实用21篇)篇一

春节是一个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更是一个民族自我认同、自我发展的重要标志。与年文化有关的主题,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很感兴趣。通过开展年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关注身边的事情开始,逐步养成关注我们的生活,关注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

在选定课题之前,我想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并透过这些传统节日了解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感受年文化之博大精深,感悟民族精神之豪迈雄奇。课题选定以后,在与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四组,搜集与年有关的风俗、春联和年夜饭、压岁钱。在整个搜集的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开学后,我们组织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中期交流,整堂课的展示还是比较理想的。

教后感受:首先,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发展的空间。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性,都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调动所有的学生的积极性,是保证这堂课顺利进行的基础。学生获取资料的途径非常广泛,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尊重和赏识学生,让学生互助合作,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传统文化,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体验。

其次,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平时的教学中。重视传统节日,享受传统文化,要从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开始。传统节日以文化的形态存在,是我们这个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也是我们这个民族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中国传统节日还有很多,像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还有待于我们去充分的利用和挖掘,让传统节日文化再现它的魅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实用21篇)篇二

我的叙事:

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综合实践活动这种全新的学习形式,可以说很好地迎合了中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景中通过亲自体验来解决问题、自觉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确定研究的小课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加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本学年我们七年级二班选择了“警惕我们身边的电磁污染”课题,开展活动。通过半个多学期的活动,师生收获颇多。

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及时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过程中应需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是经验性的课程,关注过程、兼顾成果是该课程学生评价的基本原则。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收获是课程所追求的。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重视实践研究报告和成果的展示,而且要重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多种收获与体验、多种能力与品质。

2、个人与小组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之一是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识,课程学习主要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因此,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首先以小组成绩为基础,然后兼顾个人表现,通过自评和互评获得个人成绩。

3、评价周期与时空的关系。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提供更多的机会,保持适当的弹性,让他们充分体验研究的过程,了解研究的方法。一方面,不能以学生一个阶段的实践为永久的评价参照;另一方面也不能仅仅以学生某一次研究的得失来给学生下定论。

4、多元主体评价与自我评价的关系。多元主体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它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习反思,有助于培养其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反思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我认为做得较好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选题阶段能够给学生选择的权利,更好的调动学生们的参与兴趣;

2、实施阶段能够给学生以恰当的方法引导与技术支持;

3、汇报交流阶段能够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思路的做好资料的积累、活动的记载、成果的交流、资源的共享。

4、能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调整教学策略。

当然,有时候实践活动的开展会占用学生不少时间,特别是一些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会分散学生的很多注意力,但我相信如果教师正确引导的话,这些问题都会解决的。这样看来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其他的学科成绩还是有更多的促进作用的。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综合实践活动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实用21篇)篇三

本次课题活动,一改传统数学教学的面貌,虽然听课老师众多,可学生仍变现出极大的热情。思维分析打开,因为学生能很好地体味彩票中的数学知识---概念(几率机会),并能尝试用数学的眼光予以解决和解释:同时,学生在充分的摸球活动、电脑模拟开奖等学习中,情感体现得到了极大的关注。交流、情感、动手等多种体验都得到了满足。课后,听课老师均一致给予较高评价,纷纷拷贝课件留念。

在整个活动总,从课题的提出到计划的制定、从具体活动的实施和对材料的归纳总结,学生不仅对电能来源、电能表使用、电功率、电和热、安全用电等书本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学到了课本上所没有的知识。在课题总结是访谈组的徐弘霞骄傲的说:“新洋热电厂的厂长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他对学生采访感到惊奇,认为我们活动很有意义!通过访问我们不仅了解到没度电都凝结着工人叔叔的辛勤劳动而且知道了点资源的宝贵”采访医生的学生则兴奋地讲述到:“杨医生手把手的给我们传授触电的急救方法,这比看书好学多了!”他们现场变现的急救演习同样也使同学获益匪浅;网络组的同学熟练的表演其电脑上网查找资料的本领,这让同学们都大开眼界;测量组的赵申曜严谨地介绍活动中的细节,讲读中流露出利用物理知识得到新知识的自豪;调查组的沈新艳罗列着三电办得到的数据:“仅我校一年的电费将超过20万元!”,这是同学们吃了一惊;当她学这被调查者的口吻说:“节约用电很重要!”时,又使旁边的老师忍俊不禁。

通过亲身时间的活动同学们的时间能力提高了、生活交际能力变强了、学生之间团结互助意识更浓了;学习中积极思考敢于创新,老师反映班级同学“合作探究”与原来的不一样!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展开和同学的倡议,联合政教处,全校开展了“节约用电”的活动。师生共同签名,学生自主活动,使学校的节点意识大大提高,节电措施落到实处。全校同学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感受着物理与生活咪嗪相关的同时进一步认识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学生物理知识的有效学习,激发了学生爱物理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同时也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适度指导。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必须要强调-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的问题,总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也是防止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的基本保障。

环保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更是化学老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树立绿色化学的人文观的好课题。我们初三化学组的全体教师分别负责自己所任课的班级的学生,布置水污染调查系列活动,由同学自愿报名,自选课题,去调查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所以,调查活动结束后,从回收到的一张张调查表,足以看出学生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从一个个建议可以看出学生从内心深处发出的保护水资源的呼喊声。不错,我们的学生不仅仅是初中生,而且是初三毕业生,尽管年龄小,尽管学业很重,但是他们还是积极参加活动,放弃了休息日,这种精神令人感动。有的学生跟我说:通过自己调查资料,积累大量的有着水污染的资料,有的同学说:“经过实地调查,发现污染事件就在身边,你看河边乱倒的垃圾,这是最好的证据,”有的同学说:“农民使用农药化肥之图省力,却不知会污染水体,”···,通过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充分的自由,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有同事反映,他们就偷偷地到工厂背后拍下污水流入河中的照片,我惊讶地发现我们的学生有“能力”,老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名副其实的主体,教师不要污染调查活动结束后,我们初三化学还进行水知识竞赛,从学生回答中足以看出他们调查后的收获,就像有的同学说:“水是生命之源,世上万物都离不开它,地球表面的淡水资源却少的可怜,这不可多得的淡水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

在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实践,我感到各行各业专家研究问题是多么不容易。通过这次的学习,不仅了解到一些课本上所学习不到的课外知识,增长见识,同时在面临困境时,互相发表这各自不用的意见。当然,遇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时,我们大家一起协商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大家都齐心协力,勇敢的战胜困难,迎接新的挑战。从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中,体现出我们组员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协作精神,懂得如何自己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不再像当初任何事情都完全依赖于老师,学会自己去查询资料来解决问题,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给了我们一个能够遐想的空间。从指定计划,到调查问卷,再到资料的查询和最后的报告总结,无一不是我们亲自完成的,我们体验到了综合实践活动带来的无线乐趣。我们学会了如何对待生活,如何对待经历的磨难,积极地对待每一天。从这次活动中,我们的确学到了许多。

案例反思:

课题从启动实施到成果展示也轰轰烈烈的开展了好一段时间,在课改现场会上学生的展现也让听课老师大为赞叹,课后反思,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基本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除了完场了预定的活动目标之外,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此次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个性健全发展是课程的根本目的”。“学习者是自己课程的主体,而不是别人提供的课程被动接收者”,而此课题的时间完全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通过这次活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得到了检验。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自己拟定计划、自己为小子命名、自主采取展现成果的方式等,这些都是学生自主精神的体现,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如《56个民族是一家》课题的确立是学生决定的、有关探究的子课题是学生自己想了解的、没一小组的组长是毛遂自荐的、学生是自主选择小组的、没一小组自己取了名字(如采访调查的风云队、民族政权组的冲锋探险队、服饰组的恋衣亭、股市传说组的qoo民俗队等)

2、通过这种活动的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现代心理专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资料的兴趣”,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本题的探究过程中,学生正是因为对课题的兴趣所以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由于历史与社会课时有限,一个星期只有2节课,所以有很多事情必须要由他们在课后完成,如采访调查组的成员他们自己制作了一份调查问卷并在课后让组员分发给他们的朋友和家人,最后形成了一份调查报告,虽然在大人的眼光中可能有点幼稚,但毕竟是学生自己完成的,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学生的积极性。附调查问卷(见附件1)

3、在调查活动的过程中极大促进了师生的融洽关系

4、通过这次活动达到了师生教学相长的目的

先贤早在《学记》中就明确提出“教学相长”:“虽有嘉希,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只因。知不足,然后能反之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师生全身心投入的互相式乐学活动,师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就会形成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活动,教师真正视每个学生为有天性、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艺术地启发他们高质量的学习,自己也成为不断吸收新知识、新信息的积极学习者;学生主动学习,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一只被动的“杯”,而是一把能动的“勺”,正是用这把“勺”,学会选择,到教师“水源”处取“活水”,更能到各处取“活水”,同时也学会表达,在表达中体验,学生上网搜索资料有困难,教师就专门为他们上了一堂网络课;在成果展示课上,学生或小品或画报或歌舞的展现他们的成果,令老师“大开眼界”,附学生画报作(见附件2)

当然这次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如:1、学习探究过程,而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却是非常有限。《历史与社会》的课时有只有少得可怜的2节,所以致使有些活动根本就无法深入,(如学生感兴趣的民族的饮食文化等)另外由于学生时间的有限,有事不得不由老师帮忙搜集资料和制作课件。

2、此次活动的分组完全是由学生自主选择的,但根据情况显示不太合理。如人数比例失调,(有的组人数在10人以上,但又的组只有5人左右)这影响到了任务的分配与实施;另外由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不同于导致了有的小组缺乏“领头羊”。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教师在学生自主组织的基础上也要有意识的加以调整。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实用21篇)篇四

本学期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在“听、说、读、写”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课外活动。特将进行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活动。

二、写作能力训练活动。

举行了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比赛”“课外读文”“剪报、辑报、办报”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丰富知识,学会感恩,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还帮助学生巩固课内学习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语文讲座活动。

用讲座的形式介绍一些有关的语文知识。举行了“语法讲座”、“标点趣话”、“阅读欣赏”、“怎样写话题作文”等活动。内容通俗、浅显,注意了趣味性,尽可能结合学生实际举例。

四、语文游艺活动。

通过游艺活动为学生提供思维活动的材料,在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提供学生说话的机会,在有效的谈话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以上活动的开展,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后将继续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高雅情趣的陶冶。

五、存在的问题:

由于场地和时间的关系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和提高,今后将尽可能多给大部分学生提供机会。采用的形式有时候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今后要尽可能的降低活动的难度,让学生大胆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实用21篇)篇五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各个学校都应该结合学校本身的资源优势,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但是,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为了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和价值,我们应该对本校实施的现状作一反思,纠正实践中的偏差,防止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化、表面化,从而更好的实施这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应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主题应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

不少教师在帮助学生确定活动主题的时候,往往是选择教师自己感兴趣的几个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有的还硬性规定某一学期的活动主题。比如,春季主题是“环境”,秋季则为“收获”。指导教师只能引导学生围绕这些主题来开展活动,结果活动主题受限制,学生活动的方式也相应受到局限。这样的活动主题往往不利于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方式,不利于形成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关系的整体认识。

2、活动不应浅尝辄止。

在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发现,学生往往对热热闹闹的活动场面很感兴趣,但对如何进行实践活动却茫然无知,导致调查访问的目的无法实现,实验研究注重表面现象,参观体验走走过场,或者在实践活动中稍有收获和体会就非常满足,浅尝辄止。这样的实践活动虽然热闹但少有实效。不用说使学生能够形成对自然、对社会的整体认识与发展他们的探究精神和问题意识,就是想获得参与实践的`真切体验和丰富经验也难以做到。

这种表面化、形式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与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及其课程价值背道而驰的。究其原因,一是学生视野不开阔,思维受局限,对生活的理解不深入;二是学生缺乏开展实践活动必备的常识,即缺乏必要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对各项实践活动的目标不具体、不明确,也是其重要的因素。

3、学生对活动过程缺乏应有的关注。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我们经常只能观摩到实践活动的总结交流阶段。在总结交流的展示过程中,我们往往看到各活动小组展示的是自己研究的结果。其结果形式多种多样,有研究报告、现场表演、图表图案、制作模型等等,花样百出,一件比一件精彩。学生和指导教师也往往对这些研究结果倍加赞赏,而对这些结果的来历即活动过程却忽略了。其实,我们更愿意看到的事活动的过程。

4、缺少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疲于应付。

农村小学缺少专职的综合实践教师,兼职教师由于有其他课务,对综合实践活动只能是疲于应付,即使有专职的综合实践教师,他们的业务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这是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瓶颈问题,不首先解决这一问题,想解决其它问题,是不可能的。

反思之一:怎样正确认识课程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价值在于弥补单一学科课程的不足,通过它全新的教学方式的辐射,带动学科课程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学校不能把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提升学校品牌为惟一价值追求,当有上级检查时开出一些课来做样子;教师不能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决定对工作的取舍和投入精力的程度。不少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渐失去了热情。因为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复杂、琐碎的指导工作和相当广泛的指导空间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精力,而经济收入却不如考试科目。

反思之二:如何解决教师素质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具体体现在:教师要设计整体的活动方案,在活动方案中要对学习内容、目标要求、组织方式和时间分配等做出安排;在组织实施活动课程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条件;这门课程的特点又决定了没有现成的适合所有学校和班级的教材和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因此,该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一些教师认为让学生玩玩、说说、动手制作即为活动课。在活动中学生、教师的地位、任务不清,教师不知道使用什么方法指导学生去活动,离不开教材的束缚,摆脱不开“教”的方式,在头脑中缺乏学生自主活动的概念,面对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往往是束手无策。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的改变更是受简单的分数评价的影响,教师更是感到不知所措。

反思之三:课程概念的如何界定。

有很多教师不清楚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外活动的内容、学科兴趣小组内容、学科课程中实践活动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原因之一是这些概念是专家学者的研究术语,基层教师很难分清其中差异;加上许多活动课教师兼任学科教学工作,这样的状况可能使两类课程混淆不清。原因之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规定本身具有很多的模糊性。教育部的文件虽然规范了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的主要内容为: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及信息技术教育四大块,但仔细研究这些规定,发现四部分内容的划分有很大的模糊性,使操作者感到困惑。

反思之四:如何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取得实效。

农村小学班级生数都在50人左右,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有所收获,以农村小现在的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是难以做到的。

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没有教科书和教辅资料,是为了给教师更大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关注周围生活及其整个世界时发现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在指导学生确定主题的过程中,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背景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了取舍,确定活动的主题。只有这样确定的主题,才是学生乐意探究的,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会有生活基础;也只有这样坚持下去,不同年级、不同年段的学生才会呈现出不同领域中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实用21篇)篇六

首先,教学理论的提升。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挥咱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就其构成来讲,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四大领域。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新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同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一起构成新课程的八个学习领域。

这次培训,我认为这门课最突出的优点就是:

(一)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欲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永远胜过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查阅资料,研究探索。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欲望。课后,在学生经过初步的研究活动后,又回到学生生活实际,解决学生的实际生活问题。

(二)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体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充分地尊重学生,“学什么”由同学们自己选择,“怎么学”由学生自己设计,“学到什么程度”由学生自己做出预测和规定。从确定课题,到实施方案,到最后成果展现,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分享,学会合作。乐于发现,善于沟通,勇于表达。用心理解,真诚接纳,热情相助。这些可贵的体验将为他们今后的人生旅途蓄满动力。学生自己搜集信息、整理信息、交流信息,培养了学生运用和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其次,教学现状的反思。

就像宜阳七中综合实践指导教师梁敬涛所说,综合实践课,听了让人心动,看了让人感动,想要付诸行动,确实不太好弄。很形象的概括了这门课的尴尬处境。目前,大部分学校已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列入课程计划表,但将之落到实处的却是寥寥无几。对课程认识不到位,不统一;管理制度不完善;有效的政策支持缺失;没有课标,没有教材,没有经验;外出安全保障,硬件设施跟不上以;教师能力;家长、社会支持不够;教师培训欠缺,指导不力等等,原因颇多。

近年各校生源普遍不好,学生基础差,面对更加枯燥和繁重的高中课业负担,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想退缩,想放弃,所以每年都会有好多学生退学。另外,社会浮躁,学生在浮躁中发展也就从没有踏实过。“当今的学生怕苦却不怕死”真是残酷又真实的描绘。

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种载体,应运而生。通过系列实践活动,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在开放的社会大课堂中,他们在实践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了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还有团队合作能力。他们的胆子变的大了,责任感增强了,信心也提高了。让学生在生活中,社会中体验,真正有做人的感觉。借综合实践的踏实,系住学生悬在半空的心灵,慢慢等待尘埃落定,真的不失为一种值得探索的教育良策。

最后,教学实践的建议。

在实践活动课的探索方面,走在前面,做得比较更好的学校很多,郑州七中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该校已经制定了三年实践活动实施规划与方案,研究性学习在七中已经进入常态化开展阶段。他们的教科主任赵丽霞向我们展示了实践活动成果图片,教学楼两旁前后的空地,花坛两旁,有学生种的玉米地,蔬菜地,每班都有一块责任田。这让自小生活在城里的五谷不分的学生,从中不仅收获了劳动的喜悦,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课后,老师们中间流行的,不再是去网上偷谁家的菜,而是去摘哪班的菜。放学后,学生们也会送给老师一把自种的纯天然的绿色蔬菜,师生关系也是相当融洽。

七中的学生实地调查大石河水质污染情况,并向市政府提出整改建议。还对地铁、公交路线的合理性进行调查论证,向市政府提出意见,均被采纳,正在修建的郑州地铁,因他们的合理建议,而改线。她还特别提到了他们的动漫社,学生自己购买纯色的体恤,鞋子,自己设计个性动漫图案,印制上去,在淘宝网上买,汶川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灾难时,他们把卖得的钱捐给了灾区。另外,还有街舞社、影评社、话剧社、广播社。

课下,和一个同行聊,他提到这样一个案例,安阳一个小学,老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让小学生站在马路上,半个小时之内,借用陌生人手机,给老师打通电话。

作为一所普通高中,面对高考的指挥棒,学习时间紧,任务重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我校很难搞那些比较复杂、费时费力的项目。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思想,我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针对学生外出上网、早恋、学习不刻苦、缺少感恩思想等问题,不妨搞一下基本的综合实践活动,一来,可以解决现实存在的制约学生学习、成长的问题,帮助学生打开心结,让他们更加轻松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二来,也可以丰富调动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到乐趣,获得成就感,重树战胜学习、生活上各种困难的信心。

具体操作时,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各班分若干小组,各一名设小组长,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课下调查研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由小组负责人推荐优秀稿件,在班会上分专题讨论,人人参与。最后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评比,并举行或成果展示交流或不同主题演讲比赛。相信对存在某方面问题的同学,在思想上会有较大触动,对不存在某些心理问题的同学,也是一种警策。因为在老师的指导、参与和组织下,学生自主查找资料,组内合作交流,设计方案并展现实施,自主找到的解决方式和途径,会更加切合学生实际,也能尽量减少其抵触情绪,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学生在与他人联系、交往中,学会了合作、分享,懂得了感恩、奉献,形成了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养成了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增强了对自我、对家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学习态度、学习风貌会有大的改观,学习成绩自然也会随之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国家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不同于学科课程,它作为新生儿虽然刚刚发展几年,但是却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必然性,虽然常态化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作为教师更有义务去实施,去不断探究,相信探索之路没有尽头,愿我们携起手来,共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下濮阳县一中的美好明天!

以上,是我这次参加实践活动课程培训班的所感、所悟、所思,井中观天,必有偏颇,不当之处,恳请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实用21篇)篇七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活动类的综合课程,是这次课程改革中的新型产物,它与其它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它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是学科课程与知识类综合课程的一种补充形态。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已经在实验区的中小学全面试行,并得到普遍的认可与欢迎,但是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在理论定位与研究取向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澄清,还需要进一步的反思与追问。

毋庸置疑,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我们国家的特有产物,它是世界课改趋势下许多国家的必然选择。既然如此,我们就有必要审视世界各国开设综合活动实践课的背景与现状,从而明晰综合实践活动课设置的来由,综合实践活动课设置的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近代社会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课程综合化的浪潮的影响下,世界各国纷纷出台各种举措,推出各种形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法国强调“动手做”,美国推行“设计学习”和“应用学习”,日本实施“综合学习时间”,我国的台湾则开设了“综合学习活动”。当然由于各国改革的背景与要求不一样,它们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也各有侧重,美国中小学“设计学习”与“应用学习”的总体目标体现为:满足个人需要,为其改进个人生活,适应社会发展提供可能;关注社会问题,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培养研究意识,掌握研究的一般技术与能力,为其从事学术工作做好准备;形成开放的、多样的职业意识与素养。日本的“综合学习时间”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丰富的人性和社会性以及作为国际社会中生存的日本人的意识;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地判断以及更好的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回归生活世界,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自律意识、关心同情他人的情感与品德,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台湾的“综合活动”则强调培养学生十种基本能力: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欣赏表现与创新;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表达沟通与分享;尊重关怀与团队合作;文化学习与国际理解;规划组织与实践;运用科技与资讯;主动探索与研究;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名称尽管各不相同,目标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但是有一点大家是共通的,即通过开设此类课程使学生摆脱“象牙塔”的制约,走向社会、走向真实的生活场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也就是说,传统单一的学科课程模式虽然在系统的传递人类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它的局限在于不能把一些“即时性”、“开放性”和“体验性”的知识纳入到课程体系之中,不利于培养具有现代精神的合格公民,因此,建立立体性的课程体系,增开综合实践活动性质的课程成为各国必然的选择。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应势而变,推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当然由于文化背景以及基础教育的传统不同,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其它国家的此类课程相比,有自己独有的特色。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不但是世界课改的趋势,同时也是以往“活动课”的深化与提炼,因此它在内涵与表征等方面有了许多新的.特点,其一,研究的领域比较宽泛,它不但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教育等指定领域,同时也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非指定领域。其二,“课程”色彩比较浓郁,国外的此类课程,事实上更多的倾向于一种学习方式、学习策略或者一种学习机会,而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则比较明确的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定位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它是一种以问题、经验或主题为中心,整合课程资源,密切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生活、学生与自我联系的经验性课程,是综合课程的一种。其三,配套措施完整。为了有效的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的实施,我们从政策、理论研究以及实施环节各方面,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与支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明确的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纳入课程体系;校本课程、综合课程的理论研究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实践中各个学校的身体力行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提供了试验的空间。与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相适应,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总体目标是: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终结旨归为基点来审视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设置,我们在目标表述方面定位比较准确,目前问题的症结主要集中在目标的达成途径上。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领域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实用21篇)篇八

要教好每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采取更适合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模式,除了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外,还应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与学生相互探索,相互研究,老师不能要求太高,要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老师不要面面俱到,要让学生去探索,老师适时点拨和启发。只有这样,学生对知识才能牢固的掌握。

其次,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学生之间要多加交流与合作,只有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最后对课题重点、难点,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本课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教学,教师要巧妙的利用生活中生成的资源,增设教学环节,创造性的组织实施课堂教学,适当利用多媒体课件,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亲自参与活动,这样使得师生的活动直接融入学生的学习经历中,引起了情感上的共鸣,得到了情感的体验,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使得教学活动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从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实用21篇)篇九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感受乡土文化魅力------活动反思乡土文化传统,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内涵深刻,意存高远,蕴含大量的人文内涵,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可或缺。千百年来形成的乡土文化,有它的不可替代性。涵盖我们出生、成长之地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广义的乡土资源还包括学生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师资状况、校风学风、学生特长以及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生活等。发生在身边的事儿更容易引起情感的共鸣,乡土文化对于文化传统教育是不可或缺,徐特立先生认为:“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唯物的教材,就是乡土教材”。在我们广阔的农村,蕴藏着多姿多彩的乡土文化资源,千百年的乡土文化、乡土风情,有它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这对于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来说,是得天独厚的育人条件,让学生从乡土文化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用乡土文化的精华来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人生根基,使民族文化传统世世代代都散发出浓郁的芬芳。

一,也是中原文化和龙山文化的核心发祥地之一,两千三百年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州府”的美誉。睢县人杰地灵、文化灿烂,姓氏文化源远流长,龙山文化绵延于此,境内有春秋时期宋襄公墓、唐朝的无忧寺塔、宋代圣寿寺塔、明朝的袁家山、清初汤斌祠等众多名胜古迹、周龙岗遗址、承匡城遗址、犁岗古遗址、乔寨遗址、泓水之战遗址、驼岗、宋襄公墓等历史文化遗产,浓浓的民俗风情有着深刻的文化传统内涵。作为农村中学,把“乡土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突破口,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发乡土文化教育资源,对于引领学生认识民族文化传统,走向经典人生,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大有裨益。

我们在以乡土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综合实践课中采取了如下措施收集课程资源:

(一)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研究需要进行采风活动。课题组成员根据自身所承担的研究任务,深入民间采风,收集史料、民间传说、民俗风情、图片影像等资料,为课程方案的编撰打下了基础。

(二)充分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从睢县网找了有关乡土文化的专题片,并从中选取适用的资料进行加工,成为编撰课程方案的素材。

(三)根据收集到的乡土文化的相关内容,共同研讨确定课程体例;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方面:

2、光荣的革命传统3、特色风味小吃。

4、睢县历史名人在此基础上,以本地乡土文化为核心框架、以相关民族历史文化知识为补充,编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

教育离不开学生的活动,乡土文化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更离不开学生自身的主体接受。培养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走进乡土文化,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还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经验的作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觉接受乡土文化熏陶,提高人文素质。

通过努力,我们建立的乡土文化综合实践课程,能够与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参与性和适应性,极大调动了教师们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人文素质培养由枯燥抽象、封闭变的开放而富有活力。给学生打开了一扇乡土传统历史文化的窗口,引导学生踏进文化传统的门槛,弥补了学生学习内容与生活联系不够密切的不足,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的欣赏、审视、判断文化现象的能力,爱生活、爱家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蕴含于乡土文化中的文化传统既是历史经验的沉积,又是新时代的序曲。岁月的流逝只会使其精华更加熠熠闪光。这一切还只是在初步的尝试中,如何进一步对乡土文化综合实践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系统完善的综合实践课程方案,挖掘乡土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使学生更充分亲近乡土文化,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实用21篇)篇十

开学初,我们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低段朗诵小组活动计划》,贯彻给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学生的根据实际制定出个人读书计划,读书计划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真正起到了引领作用。

二、创设阅读环境,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指导教师在小组内开展课外阅读动员会,让学生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用生动的故事感动学生,让学生交流课外读书所得,使班级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

三、确保读书时间的读书实效,加强课外阅读检查

为了确保读书的实效,指导教师在每周五对学生课外读书加强指导,并对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本学期指导课外阅读的老师指导详细,学生读书氛围浓厚。

除了规定学生在校的`读书时间外,课外阅读已延伸到家庭,保证了学生有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

四、采用形式各样的激励措施,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不断激发,老师的激励、同学的赞许是对学生最好的鼓励,形式各样的激励措施,让学生乐此不疲地读书。学生的读书兴趣空前高涨。

五、积极组织读书活动,加强阅读交流

六、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老师经常对学生的阅读给予指导,教会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边读边画,边摘抄,还可以在文后写下自己的感悟,有的老师指导学生浏览、跳读,有的老师教育学生要把阅读与思考相结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有了好的方法指导,学生的读书效果很明显。

七、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在低段朗诵小组已生根、发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许多不足:

1、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检查落实不具体。老师对好书的推荐,读书方法的指导不够,致使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家校联系不紧密,老师与学生共读书,家长与学生共读书,这种读书氛围还不浓厚。

今后的课外阅读还需要不断加强,要求还要再具体些,检查落实再到位些,使学校的课外阅读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让孩子们有好书相伴,为他们的人生储存无限丰厚的精神财富,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读书综合实践活动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实用21篇)篇十一

总体来说,这次访谈进行的很顺利。我们随机选取了5名有代表性的同学进行访谈,大家都很配合我们的工作,从大家的口吻中,我们分析出了一些影响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因素。

一、学生主观因素。

随着当前社会迅速发展,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学习任务繁重,个人压力加大,学习之后身体疲劳,再加之对体育兴趣不浓,缺乏科学锻炼知识,学习之余还要面临各种考试,影响了学生锻炼情绪。

1、兴趣爱好:

大学生课余时间主要有看书、上网、兼职、睡觉。从这里看到,平时我们大学生没有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课余生活,大部分时间没有充分利用。

2、知识匮乏:

首先是对体育锻炼技能的匮乏,很少同学有掌握了一定的体育技能。其次是缺乏体育锻炼的计划,而且女生在这两个方面都低于男生。

3、动机目的:

虽然大学生普遍自身身体素质了解度不是很高,同时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目的是多元化。也反映出大学生没有树立科学的体育锻炼认识。尤其存在应付大学体育的心态。

4、学习任务重。

随着当前社会迅速发展,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学习任务繁重,个人压力加大,学习之后身体疲劳,再加之对体育兴趣不浓,缺乏科学锻炼知识,学习之余还要面临各种考试,影响了学生锻炼情绪。

二、客观限制因素。

1、场地设施因素:

由于多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使学生的日常锻炼活动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体育场馆不足,器材、设备不全,影响了其锻炼积极性和参与程度。这些问题的解决需靠不断提高对体育的重视和投入,建立完善的学校群体活动体系,全面树立全民健身的意识,形成人人积极参与锻炼的氛围。在这些因素中这点是很重要的,说明了大学的体育设施和开放成度有待于提高。

2、学校组织体育活动少。

学校举行一年一度的运动会普及率较低,提倡体育活动的意识不强,学院组织的体育活动较少,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大多只是因为硬性要求,进行体育锻炼。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实用21篇)篇十二

2015年5月21日,我们实验学校联盟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齐聚绿荫如画的石场小学,举行第一次教研活动。

上午第一节课说课,松柏小学的殷玉文老师和莲海小学的房祥生老师针对自己的课《好玩的石头》和《手机与我们的生活》进行说课。调研组诸位教师针对说课内容提出疑问并由两位教师给予解答。第二三节课我们分别进行听课。第四节课,老师们对这两节课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评课,分析优点和不足,提供了有效的改进措施。

两位青年教师,都做了详细的准备,个人素质都非常好,课题的确立切近孩子们的生活。殷老师的课堂环节鲜明,操作性强,而且孩子们参与性强,兴趣高,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石头作品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可见孩子的思维打开了,小手动起来了。但是,应该注重孩子的语言表达和学生作品应该赋于诗意的名字。房老师的语言风趣幽默,课件设计精致,资料的收集好,有视频、图片、文字等,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但是,环节层次性不强,而且没注重孩子的`实践性,和方法的指导。两位老师都需要努力的地方是板书的设计,要条理,富有意趣。

下午,我们参观了石场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作品精致,突现了本校的待色。然后,我们交流了每个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经验交流。

本次教研活动,开展地扎实有效,我们组教师教学思路明了方向,进一步开拓了视野。我们的综合实践课程将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我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会开展地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实用21篇)篇十三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反思怎么写?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

得到全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学科是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出发,基于自身兴趣来选择和研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一门学科。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综合实践活动这种全新的学习形式,可以说很好地迎合了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景中通过亲自体验来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确定研究的小课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加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内容涵盖非常广泛,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与学生充分协作,一起来开展好各项调查研究工作,在活动的过程中真正体现出师生间的民主、平等、互助,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利用好综合实践课这块教学阵地,在教学中,不拘泥于教材,开放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真实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给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通过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实践,使我进一步认识到要求教师指导的多样化。

在如何使我们的社区更美好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利用书本、网络,收集资料并与人分享。老师指导学生利用电脑课、回家上网、读报刊或利用假日到图书馆收集资料等方法,学生以组为单位,将各组重点收集的资料进行班级交流,最后请同学将小课题研究的有关资料分组粘贴在布告栏上,让全班同学阅读。这样的活动,所有的资源都是共享的,通过活动,学生把收集到社区环境美好的图片和资料,与人合作完成任务,并与人合作中分享学生的快乐。

综合实践课的目标是通过亲身体验,激发观察发现与探究问题和创新的兴趣,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探究问题的能力,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努力钻研的态度,初步形成对于社会的责任感意思。因此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感,都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主张“以学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又要注意正面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努力促进学生社会性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学生个性的多样化,要求我们的思想具有开放性。

综合实践课为培养现代化人才奠定了好的基础,是教育改革的好举措。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进行多样化指导,建立开放型的评课,开展个性化的学习,这是开放式综合实践课教学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要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地方性色彩较浓的开放性课程,它应该具有其区域特色和实践价值。课程本身的创造性和实施过程的弹性张度将重建一种学校文化和课程文化。新的课程标准中,综合实践占了比较大的比例(三年级以上每周三节),综合实践课程是合科的、生活的、功能化的课程,它强调对孩子生活的影响,注重能力发展,特别是生活能力的发展和态度的形成,是以“问题”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它可以发挥出整体效应,具有高度的综合性。知识向应用、科学向生活转化的中介靠实践。“实践就是一种中介物”(黑格尔语),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中介物,是理论知识向实际应用,学科内容向生活经验实现转化的中介物。只有向实践汇合,才能够真正实现知识向能力、理论到实际、接受到创造、学习与生活的沟通。综合是指向实践性的,实践的本质也是综合。

1.综合实践与生活、社会教育相结合学生都是一个社会化的人,每天除了在学校接受课堂学习外,还要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生活,因此,校外课程资源绝不是课堂、操场、实验室的简单“搬家”,而是突破要传统教学的框架,使学生与生活、与社会、与世界的发展信息相通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些资源中有许多内容都是传统教学、包括现今的电化教学所无法传授的。学习不应该只是解题目,而应该是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将所学知识加以应用。让学生到真实的世界中进行各种体验和解决现实问题,灵活地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培养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每个学生来说将会终身受益。

2.综合实践与德育相结合在综合实践课上,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共同的任务,使他们养成服从集体的品质和集体观念,获得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体验,激发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感。此外,综合实践课程还可以使学生养成科学地计划自己的学习并细心地完成和客观地评价所得到的学习成果的习惯,也可以使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真正体验到人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勤俭节约的品质。综合实践课程对学生的活动不重结果而重育人过程。

3.综合实践与科学学习相结合综合实践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十分注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结合,做好相邻知识系列、相近学科的整合工作,使教育内容与学生的需要及文化发展紧密配合。既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意兴趣、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所以,学生在学习时,既要重视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获得,也要注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形成。

4.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在综合实践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跨学科教师相互配合,并取得校外人才的共同协作,形成整体共同指导的局面,是十分重要的。在学生家长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有一技之长,如种植、养殖、修理、加工等。我们充分利用这种家庭中潜在的教育资源,通过“请进来”的方式,使某些隐性的教育力量充分发挥功用。同时,我们还利用社会的教育力量,通过聘单位与聘个人相结合的方法拓宽引入师资的渠道。比如,我们聘请气象站人员定期到基地指导,还聘请了许多社会上有特殊能力的人来基地任教,多方有机结合,形成了开放的多层面的教育人才资源。

此外,还有很多原则也要注意,如评价的多元化、如何面向全体、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等等也都是值得我们多考虑的问题。由于目前综合实践课还是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综合实践课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思考、挖掘、探索,这是每一位综合实践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实用21篇)篇十四

得到全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学科是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出发,基于自身兴趣来选择和研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一门学科。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综合实践活动这种全新的学习形式,可以说很好地迎合了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景中通过亲自体验来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确定研究的小课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加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内容涵盖非常广泛,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与学生充分协作,一起来开展好各项调查研究工作,在活动的过程中真正体现出师生间的民主、平等、互助,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利用好综合实践课这块教学阵地,在教学中,不拘泥于教材,开放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真实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给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通过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实践,使我进一步认识到要求教师指导的多样化。

在如何使我们的社区更美好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利用书本、网络,收集资料并与人分享。老师指导学生利用电脑课、回家上网、读报刊或利用假日到图书馆收集资料等方法,学生以组为单位,将各组重点收集的资料进行班级交流,最后请同学将小课题研究的有关资料分组粘贴在布告栏上,让全班同学阅读。这样的活动,所有的资源都是共享的,通过活动,学生把收集到社区环境美好的图片和资料,与人合作完成任务,并与人合作中分享学生的快乐。

综合实践课的目标是通过亲身体验,激发观察发现与探究问题和创新的兴趣,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探究问题的能力,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努力钻研的态度,初步形成对于社会的责任感意思。因此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感,都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主张“以学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又要注意正面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努力促进学生社会性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学生个性的多样化,要求我们的思想具有开放性。

综合实践课为培养现代化人才奠定了好的基础,是教育改革的好举措。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进行多样化指导,建立开放型的评课,开展个性化的学习,这是开放式综合实践课教学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要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实用21篇)篇十五

“,以后我一定要好好整理家里的,变废为宝!”

“老师,以后我一定不会乱扔垃圾,一定要把垃圾分类,充分利用!”

……

下课以后,同学们兴冲冲地跑到讲台上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看着的笑脸,看着他们的那种热情,我由衷地笑了,看来这次课已经到达我所期望的成效,让他们收获不少,这课的不仅让他们学到了知识,也锻炼和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告诉他们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得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垃圾做起。本课的亮点在于设计了四个活动:

活动一“家庭垃圾调查”,

活动二“垃圾分类”,

活动三“分离可回收垃圾”,

活动四“制造再生纸”。

以变废为宝为主线,通过变废为宝从而达到保护环境,使地球水秀山清的目的,心灵手巧则是对的总体评价。也许课仍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瑕疵,但我的总体教学目标已经达成,学生通过动手能力,知道了垃圾如何分类和垃圾的危害,这将成为他们日后进行环保行动的指路明灯。

本课的另两个亮点则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过程和课堂上合作制成的精美。以下将细细道来:

“变废为宝”这一主题活动在我班上已开展了一段时间,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学生从废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废旧物的处理、对废旧物的利用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保护环境的意识有所提高。在活动一的家庭垃圾调查中,虽然是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但要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参与。这样做不但让学生通过活动进行学习,还可以引起家庭成员对自觉保护环境的注意。

在活动二、三中,小组合作的方式,小组分工合作,由组长分配任务,安排、调控组员各司其职、互相合作。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特点,自己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自行收集材料,自己进行一定程度的研究,从而获得许多关于“变废为宝”的知识。

在活动四中,制造再生纸,培养了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他们的作品不仅美观精致,而且很有意义,我想只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学习他人的,他们的作品会更加的完美。

这节课给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课堂上积极地展示和自我表现构成了课堂活跃热烈的气氛。学生能够观察,有发现,能动手操作有收获,能够动脑有所挖掘,各项能力得到了培养,还使学生知道了环保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白了“变废为宝”的巨大作用,也知道了爱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实用21篇)篇十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同时也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特别是中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几乎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和帮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水平的提高,必须以教师指导水平的提高为前提。

教师的指导贯穿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在学生活动的各个环节,需要教师在深入观察、了解学生活动的实际状况的基础上,根据所处活动阶段的任务和要求,给予具体细致的经常性指导。同时,抓住活动关键期对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进行集中指导,也是十分必要的。

所谓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是指活动过程中问题解决的核心操作方法,是长期以来人们总结形成的问题解决的普遍方法-论。就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需要来看,主要涉及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何设计活动方案、如何搜集与处理资料、如何撰写活动总结或报告、表达与交流、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进行调查、怎样进行访谈、怎样进行实验、怎样进行手工设计与制作、怎样利用网络与计算机开展活动等。

方法的集中指导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和课堂教学等途径来实现,而在中学阶段,联系学生活动实际的方法指导课是比较可行的操作方式。

笔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学习思考。

思考一:方法指导应与具体的主题活动相结合。

活动方法的集中指导,不等于“知识的系统讲授”,应当借助学生的具体主题活动、结合实际的活动过程来进行。

在活动中,学生围绕主题,在教师指导下经过一个周期的探究活动,取得了一些“结果”,包括大量的资料和信息,也包括丰富的体验和感受。把这些成果有效地展示出来,进行分享和交流,是活动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在此阶段中,学生展示自己活动成果的过程,也是他们学习如何有效地进行展示交流的过程。所以,结合具体的主题活动,在适当的阶段进行有关方法的集中指导,能贴近学生的活动实际,避免学生出现被动接受的感觉,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方法的学习。

思考二:要让学生充分感受获得方法指导的需求。

方法指导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学生在方法学习过程中的投入程度;而学生在方法学习过程中的投入程度,取决于他们对所学方法必要性的认识程度。只有当学生觉得需要了解和掌握某种实际的方法时,方法的指导对于他们才是有意义的。

在活动中,老师不露痕迹地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产生学习需求的情境,以一个研究小组的展示为例,通过引导学生自由欣赏、交流感受、提出建议,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产生了学习展示方法的强烈愿望。

思考三:要让学生充分经历寻找方法的过程。

这一环节是方法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围绕“如何使展示重点突出、反映研究过程的水平、有较大的影响力”这一目标,针对不同性质的资料,运用自己原有的经验,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性探究,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样的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合作分享的过程中,发现某种资料的加工和呈现方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获得方法的同时,认识到方法就在自己身边,体验到发现、创造和分享的快乐。学生获得方法的途径和方式是多样的,在选择和运用指导方式时,我们更多的应当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关注学生的经历和体验,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核心理念的要求。

思考四:要以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及时进行方法的归纳和提炼。

足,以及选择和应用各类方式的总体要求。这样的归纳使展示方法从具体经验中跳出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结交流阶段的一种基本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系统地认识方法,宏观地关注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思考五:要把方法的学习与方法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方法的价值在于解决问题。学生对方法的认识源于实践,同时也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深化。在活动中,教师通过活动任务的合理设置,引导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主动地运用初步掌握的方法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所学方法的价值,正确把握运用方法的具体要求,获得运用方法的实际经验。只有在这样的活动中,方法才能从知识的形态逐步走向技能的形态,并最终转化为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总之,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问题基本解决之后,我们应当切实关注活动过程中的教师指导问题,强化对活动的全程指导和方法的集中指导,结合实际的活动进程上好方法指导课。在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掌握方法的需求,充分经历探索和分享方法的过程,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提炼方法,引导学生实践方法,从而提高方法指导课的效率,使之在学生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实用21篇)篇十七

正因为学生有社会责任感,才有本次的主题活动。在组织学生自主选题时,一开始,同学们都以个人的兴趣出发,说出的课题五花八门,大家还各持已见,互不相让。后来,当一位同学提出“关注消防”这个主题时,大家不禁想到前不久几位同学反映的元宵节在黄氏家庙赏灯时发现的消防隐患,大家就此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中,有的同学在替黄氏家庙担心,有的同学对组织者“祖宗灵着呢,还用得消防设备吗?”的荒谬论断感到不可思议,有的同学还由此想到我镇的消防现状……从同学们的讨论声中,我惊喜地发现,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的确定,竟也能激发并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真不简单!

二、培养了实践能力

在开展我镇消防现状的调查研究活动时,学生分成了四个探究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分配好每个人的`工作。在实践中,有的上网查资料,有的制作问卷进行调查分析,有的上街采访,有的实地考察,学生积极投入的精神使学校教师们深受感动。绝大部分学生还学会了自主获取信息的方法,在需要一些资料时,他们知道通过什么手段从哪里去获取——动手、动眼、动脑三维一体,多重刺激,实践多样,体验深刻。

三、提高了综合素质

在准备阶段,他们出谋划策,群策群力。在调查实践阶段,他们既分工又合作,遇到困难时互相打气,不气馁,不退缩,总能想出办法来解决。在交流成果阶段,各小组同学畅所欲言,充分交流,并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研 究成果。如通过照片、摄影、动画等方式加以表达,成员之间还进行补充发言。在活动中,通过合作、交流、研究,与同学们分享成果,他们学会了客观地分析和思考,学会了申辩,学会了理解和宽容,学会了赞美与分享,并形成了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了综合素质。我想这也许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独有的魅力吧!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实用21篇)篇十八

对教师来说课最好不用“上课”或“教”这样的字眼,而是用“做”“实施”或“开展”更合适。因为综合实践课不是“上出来”的,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在这个空间里,我让学生尽情地观赏一切,分析一切,这一切原本对他们来说,确实是陌生的,但正因为陌生,恰恰给了他们以新奇的感觉,学生透过疑云看本质,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开展广泛的交流,并对获得的种种信息和现象进行充分的,毫无拘束的争辩,在争论中认识,在争辩中深化。这对于我们也提出了一个严厉的挑战,因为通过活动可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学生带着问题来研究,带着准备来探索,一切也都是新的,这样一来,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可得到提高,也有利于拓展文化结构和自身素质。在活动中,一些学习并不是很好的学生,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激-情和能力,让人欣喜而欣慰。他们那种敏锐的洞察力,那种高超的探究能力,那种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都充分展示出了,活动给了他们欣然求知的乐趣,活动教会了他们做人的道理。

二、给学生搭建主动学习的舞台

本学期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施中,我将它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对于我设计的这些主题,一节课完成是不现实的,为此我一周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让学生有足够时间、空间,深度参与实践过程,获得丰富体验。

在准备阶段,在学生对身边的社会、自然现象有了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在教室里讨论,由我来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做出活动方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孩子将模糊的问题有效合理地表述出来,并帮助与指导学生准备工具与材料。

在实施阶段,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去经历与体验。因为学生的能力有限,还有安全问题,活动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我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一些指导,对一些必要的专题讲解和方法的介绍,并对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自在的组织活动小组,确定好自己研究的主题及内容,确定研究的目标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我精心设计过程,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学习过程进行严格的调控。在综合实践中,研究方式的选择,学习小组的组成,活动过程中的计划、活动成果的构想,都完全在学生自己手上。

一、在现有的条件下相信自己行,相信学生行。

四年级学生“小”,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却是个“大”课。这个问题曾经一直困扰着我。一学期的实验表明,以前的理解太狭隘了。综合实践课无所谓大小,关键是要找到适合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路子,意识是培养出来的`,能力是锻炼出来的,要对自己的学生有信心!

二、要改善课堂中的“收与放”

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教”,但综合实践活动课却离不开必要的“教”。这后一个 “教” 就是指导。尤其是课程启动才短短几年,学生处于一种不知所然的状况,一上来就放由学生所谓“自主选题”,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经过实践的摸索,我指定了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制订计划,学会合作,均需要教师的点拨,甚至是训练。要“放”就必须先“扶”,否则学生无所适从。但老是“扶”而不敢“放”,学生永远学不会自己走路。我一开始就布置他们写方案,由于有生活中的基础,很快方案就出来了。但是在方案的实施阶段,一开始担心他们第一次在校外自己活动,安全问题是我比较担心的,还有一点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还是不够的。但是实践下来,现在的小学生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应在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

三、要改变旧的观念,增强新的血液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要有新的师生观、新的教学观。而以前自己以教学主宰者自居惯了却浑然不觉,依赖讲授法多了却秉性难移。课程实验刚开始,我还是不知不觉地老用讲授法,介绍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和作用,结果两节课下来,学生就兴趣全无了。这时,我才发觉:不对劲!活动课不能这么上!活动活动,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中受益,在活动中体验成长,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旧的单一的讲授法必须淡去,必须采用新的“活动教育法”来“活动育人”。

四、“单兵作战”与“集体协作” 教师只是个召集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决不是一个教师就能全部包下的。综合实践课是集体课!怎么不叫学生去请其他指导老师呢?后来的实践证明,只有教师间的集体协作才能高质量地教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实用21篇)篇十九

1、综合实践活动课在绝大部分学校中被作为一门新的“副科”地位存在,缺少应有的关注,课程支持严重不足,指导教师一般也是兼职的。

2、指导教师缺乏系统培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把握不准导致指导学生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如,有的以学科课程的实施方式在教室“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的则放任自由,缺乏具体指导和行为规范,使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流于形式,其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在实践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与体验等方面难以达成。

3、教育观念未能得到根本转变。由于受升学压力的影响,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只要中考不考的课目,都是可学可不学的。因此就有了主课作业多多,而学生也乐此不疲。这样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兴趣,也没有时间去实践。

4、缺乏实践活动基地及配套的教育政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但由于得不到社会各界的有效支持,致使学生无法直接参与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无法直接参与社区和社会,无法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因此,培养学生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针对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经过认真反思,提出以下建议:

1、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相应的政策支持系统,尽快明确综合活动教师职称评定的方式与程序,确定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工作量计算标准,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制度及对学校的评价制度;同时应考虑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中考综合素质评价中去,促使学校及社会各界转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

2、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系统培训,研制具有操作性综合实践活动培训教材,给予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方法的引领和案例示范;同时,鼓励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通过多种方式交流与合作一起分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经验、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反思作和实践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

3、地方政府要形成配套的教育政策和氛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同时社会各界也要给与力所能及的帮助。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实用21篇)篇二十

09年11月6日至28日,我有幸参加了省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骨干教师培训。这次学习,让我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有一个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机会。在为期二十多天的培训中,专家学者的讲座精辟入理,使我感受颇深。我想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头脑风暴”。是的,这次学习对我来说就是一次思想上的冲击,一次头脑的洗礼,更是一次顿悟的点拨。这次培训的内容不仅是我渴求的,更是我在教学工作中迫切需要的。下面,我就把自己的收获总结如下,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用实际行动做出自己的努力。

一、思想决定行为,思想的转变是搞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前提。

新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随着新课改实施的逐步深入,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很多丰硕的成果。然而,却大都是语文数学耀眼的光环,综合实践活动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以为综合实践活动只不过是一个可上可不上的副科,又不考试,不用特别重视。对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知之甚少,拿到这门课甚至不知道该怎样来上,更不能做到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灵活地运用教材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方法落后单一。各位教授专家的讲座,从理论视角切入,结合具体课例,深入浅出地解读纲要的内容,拨开了我心头的迷雾,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理念,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及必要性。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综合实践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起的重要作用。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陈树杰教授的《用纸造水塔》和张建芳的《走进端午》的课例,让我更明了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到底该怎样上,我发现原来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上得这样有声有色,让学生如此兴趣盎然。

二、用心体会,综合实践活动就在身边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以现实主题为核心,注重学生的直接体验和真切感受,综合地利用各学科的知识,用综合的办法,通过解决各种问题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视野和方法,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我们用心体会,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指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中提出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使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在学生的生活中来,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学生就越能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三、完善评价制度,促进课程实施与发展

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发挥着极大的导向和激励功能,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再是外在于教学与学习的环节,而是与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在教学中,鼓励小学生多样的活动方式以及成果表达方式,采用档案袋评价、展示性评价、研讨式评价等多元的评价方式。追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包括来自家长、学生自己以及指导老师等多方面的信息。

四、展望未来,仍需我们共同努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用学习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的实际教学,并且,将这一切毫无保留地传递给我的同事,我的合作者,在先进理念的影响下共同提高,和-谐发展,为我们学校乃至地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我坚信,有了专家高屋建瓴的引领,在学校的组织与协调下,不久的将来,综合实践活动之花必将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实用21篇)篇二十一

本学期,我积极参加区级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及组织好校内综合组教研。在教研中,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使我在教学中得到很多启发。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组成合作小组,并让他们在小组内选择最想研究的子课题,在小组成员分配工作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在小组里承担的任务,给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这样做,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团队精神大大增强,为活动的开始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活动中让学生自己甑别,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给学生较多的选择余地,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并引导他们在完成分内工作的前提下也去帮助别人、协助别人开展调查研究,使学生在活动中不再是坐享其成,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步学会评价,学会求同,学会补充,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可谓“收获尽在过程中”。

在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的出发点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切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强调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孩子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求助、与别人的讨论等把问题解决,这样的探究对孩子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这一次实践活动孩子们确实在实践能力上有所突破。

我们欣喜的.看到,孩子们正在他们自己的研究中变得胆子大了,勇气足了,善于思考了,学会了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不一味的惦记着“给”学生什么,而关注能为学生“做”什么,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就是生成性。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学生的认识与体验也不断地加深,在评价时并不要求学生调查成果有多具体,而是以学生调查的热情高低、合作的是否默契、参与人数的多寡为评价依据。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基础;不断尝试,全面提高自己的“指导”艺术;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成熟起来。

相关范文推荐

    春季动物防疫工作汇报(精选18篇)

    通过工作汇报,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工作的高效进行。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工作汇报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你们的工作有所启发。一是强化宣传培

    三国演义第十九回读书心得范文(15篇)

    读书心得是对于所读书籍的一种总结和评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内容,同时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读书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

    餐饮年会主持词(专业18篇)

    主持词的成功与否,往往决定了整个活动的气氛和观众的参与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典型的主持词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路。甲:我们不知不觉地

    土方车运输合同(优质18篇)

    运输合同的签订需要确保交货时间、准确描述货物性质、明确承运人的责任范围等方面的内容。接下来为您提供一些经典的运输合同范例,供您参考和学习。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达成

    儿童主任培训班领导讲话稿大全(14篇)

    领导讲话稿是领导与下属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桥梁,可以传达指示和要求,激励团队成员积极工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领导讲话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尊敬的各位领导

    资金还款计划书(通用18篇)

    制定计划书可以帮助我们预见可能的问题,提前做好应对准备。8.这些计划书范文可以激发创意和思考,帮助大家以更全面的视角来编写自己的计划书。编号:______公司:

    请问辞职报告辞职报告(优秀12篇)

    辞职报告是一种对自己离职原因、工作经历和对公司的感谢表达等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是离职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让我们来看看该如何写一份辞职报告吧。亲爱的领

    艺术实践总结大全(14篇)

    实践报告的写作过程需要有系统性和逻辑性,以确保内容的主题明确和信息有序。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实践报告样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本次实践的具体内容:通过这一

    旅游线路申请报告(专业20篇)

    报告范文是一种对某个主题或事件进行详细说明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具有概括性和客观性,能够向读者传达清晰的信息。报告范文可以帮助我们丰富写作经验,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

    民主生活会接受批评表态发言大全(17篇)

    民主生活会是一种重要的民主制度,可以加强党内民主,促进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借助下面的民主生活会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会议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讲话是领导者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