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勤俭节约为话题的演讲稿(优质8篇)

时间:2023-10-16 作者:梦幻泡以勤俭节约为话题的演讲稿(优质8篇)

演讲稿是一种能够展示中学生才华和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环保实践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以勤俭节约为话题的演讲稿篇一

大家好。

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他会让我们的生活,甚至是地球变得更加美好。我们的家园——地球上蕴藏着一些宝贵的资源,但是它们看似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其实只要无限制地浪费,终会消失殆尽。如今,人们仍不知悔改,变本加厉地铺张浪费,他们不知道这短暂的浪费,将会带来长久的痛苦。有句话说得好:“如果我们不好好珍惜水资源,那么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们悔恨的眼泪。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学会勤俭节约。下面我就和大家说一说,我是如何为节约出一份力的。”

那是在一个下午,我突发奇想,到大街上去。去干什么呢?去捡那些可回收的垃圾。在一年前,我曾读到过一本关于节约的书,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对于纸、塑料、玻璃和金属的回收,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还能减少释放到土壤、水和空气中的污染。而且,还节约了地球正在枯竭的资源。“这段话的附近,还附上了一些资料:“从回收产品中制造铝所使用的能量比从矾土矿中制造铝所耗费的能量少96%……”等等诸如此类的话,由此可见,回收在节约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我捡垃圾有些显眼,引来许多人好奇的目光,只好在那些偏僻的地方捡。一个下午,我捡了一麻袋的废纸和铝罐,将它们卖到一个奶奶告诉我的废品回收站。做了这些有利于地球的事情,我感到很快乐。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常在空闲的时候捡一捡垃圾,既有利于环境,又节约了能源,真是一举两得啊!

在家时,我也常常节约。比如,用洗米水来浇花、用洗脸水洗脚等等。

让我们勤俭节约吧!让这个地球永远年轻!其实,九月并不是一定要干那些事,你也可以从身边做起,你只需要举手之劳,关闭水龙头,避免浪费,可以想的出来,这节约了多少水啊!最后,我倡议大家努力节约,让地球更加美丽!

以勤俭节约为话题的演讲稿篇二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曾几何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常在耳边回响;

曾几何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仍在心头萦绕;

曾几何时,伟大领袖毛泽东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指引着几代人艰苦创业、自力更生。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便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历史反复证明了这个道理:奢”能败国、败家、败自己。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也许有人会问:“现在我们的生活这样好了,还需要勤俭节约吗?”我的回答是:“当然需要。”

在我的身边,妈妈就是一个懂得勤俭节约的人。虽然我们的家境不是那么拮据,但是妈妈仍不忘记时刻要勤俭节约。节约用水、用电,早已是多年的习惯。平时不在家,就把家里的电闸和水闸都关了。妈妈笑呵呵地说:“我们那个年代,生活条件不好,家家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自小过惯了苦日子,所以勤俭对我来说已成为习惯。”在妈妈的熏陶下,我们全家都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时代变了,勤俭节约的形式和内容也变了,但勤俭节约的意识始终不会改变。在学习时,我节俭地使用学习用具,不浪费纸张,将用过的纸张用来当草稿纸,并感染着身边的同学。另外,有时我会看到水龙头没关上,就马上走过去关上它,以防水资源的浪费。每次我们班出去上体育课或做操时,我都会主动关闭教室的电灯,不让资源流失。

生活贫困要勤俭节约,生活富裕也要勤俭节约。俗话说:“坐吃山空。”历史上“今日花天酒地,明日乞讨街头。”的例子屡见不鲜。

今天,随着我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勤俭节约的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勤俭节约要从今天做起,古人的话仍值得我们借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如果我们从今天起,节约每一滴水,天长日久,我们就能节约一个江河;节约每一张纸,日积月累,我们就可能节约一片森林;节约每一度电,日积月累,我们就可能节约一座小型发电站。

就让我们从今天做起,把勤俭节约的美德传承下去吧!

谢谢大家!

以勤俭节约为话题的演讲稿篇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习雷锋精神倡导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是雷锋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雷锋精神有许多的闪光点,而作为他所体现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和示范作用。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离不开勤俭节约,古有诸葛亮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之训言;今有毛泽东将“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作为“治国”之经验。中华民族正是具有这种精神,才能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然而,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改善,一些人把勤俭节约的作风抛到脑后。君不见,当前社会上超越现实、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斗富摆阔、一掷千金的奢靡消费。在我们的身边,浪费粮食、浪费水、浪费电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离开教室时忘记熄灯而浪费的一度电;离开水房时忘记关水龙头而流走的一滴水;吃饭时不经意间倒掉不合自己胃口的一顿饭菜……放学后甚至大课间,伴随着铃声的响起,许多同学直奔商店,拿着父母的血汗钱,肆意买零食,更有甚者,周日下午抓紧时间上网,平时与同学交往过程中,不比学习比吃穿,孰不知,能粗服劣食而欢喜受之不弃的人,必是有作为的人;能对声色荣华不着于心的人,才能称作优秀突出的人。

要知道,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难以繁荣昌盛;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社会难以长治久安;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同样,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人难以有所建树。然而要改变这一切的一切,只需我们的举手之劳,只需我们一点点的节约意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崇尚节俭,合理消费,做到“以勤养志、以俭养德”,杜绝铺张浪费,杜绝盲目攀比,做到身体力行,把节约当成“举手之劳”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让我们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在正中校园蔚然成风。

三月春风温暖校园,雷锋精神永存心间。让我们踏着雷锋的足迹,为打造一个节约型校园而共同努力!

以勤俭节约为话题的演讲稿篇四

我最喜欢过新年了,因为过新年有新衣服穿,家人们可以团聚在一起聊天玩耍。大人们更忙,忙着办年货,置办鸡、鸭、鱼、肉。可是年过完了,还有许多好东西没有来得及吃就变坏了,打开冰箱,妈妈看着这些东西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说:“真可惜”。然后就一袋一袋地扔掉了。

今年,妈妈吸取往年的经验教训。我倒不理解了,问妈妈:“为什么置办了那么少的年货,会不会不够吃?”妈妈的话给我解开了疑团,妈妈说:“现在人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年货物质充盈,超市里正月初一下午就开始营业了,应有尽有,随时有新鲜货物,要比我们自己存强多了。””

妈妈的“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新年之际,市少先队大队部倡导所有中小学生都来做个“勤俭小能手”。春节期间,我积极响应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做法,坚决摒弃节日铺张浪费的陋习,并结合生活点滴为反对铺张浪费出谋划策:我为我们大家庭在新年聚餐做了一份周密的“光盘”计划。让我非常高兴的是,这个计划得到了爸爸妈妈的大力支持,“光盘”行动让我们在餐桌上真正做到了爱惜粮食,勤俭节约一席话让我认识到:“勤俭节约过新年真好!”

勤劳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家里的收入高低,再有多富裕,我们都应该勤俭节约,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养成良好的勤俭节约习惯。有一件事我记忆犹心。那是去年春节期间的一天,爸爸要在家里请客人,中午的时候,家里来了许多客人,这下该我们忙活的时候到了。我为客人洗水果,爸爸就忙着现摆起他的茶艺来了。最忙活的就是妈妈了,不长时间,妈妈就为客人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午餐,他们都吃的津津有味,赞不绝口的夸妈妈手艺好,下午客人走了,我帮妈妈收拾吃剩的饭菜。我把饭菜倒进了垃圾箱,妈妈看见了严肃地对我说:“干嘛到掉了,物价这么贵,不要浪费粮食,况且我们吃的都是农民伯伯辛苦种植的,因该珍惜劳动成果,正所谓谁只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那以后,我懂得了节约饭菜。通过这件事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有一次,奶奶洗完衣服忘了关水龙头,我连忙过去关水龙头,并对奶奶说:“以后要节约用水。”还有一次,爸爸在沙发上看电视睡着了,可是电视机还开着,我就悄悄地关掉电视机。后来爸爸知道了这件事,夸我是个懂事的孩子。我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要多体谅父母的难处,多替家人着想,学会合理消费,虽然自己不当家,但也应该知道柴米油盐贵,这也正是我们因该必须做的。

以勤俭节约为话题的演讲稿篇五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古人云:“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上“今日花天酒地,明日乞讨街头”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在生活中,贫困要节俭,富裕更要勤俭节约。我的奶奶便是一位非常节俭的人。

就拿奶奶的吃、行来说吧!奶奶和我们在一起吃饭的时候,跟我们都不一样。瞧我,吃饭狼吞虎咽,撒得满桌都是;夹菜时,菜掉到桌上,看都不看一眼。奶奶吃饭就不一样了,她先是慢慢地夹起菜,然后再轻轻地抖一抖,把菜汤甩在菜盘里,才小心翼翼地把菜放进自己碗里,生怕掉一片菜叶。如果吃完菜后,盘子里还有菜汤,奶奶就端起盘子,往碗里一倒,嘴里说:“别看是菜汤,也不能扔,好东西全都在菜汤里呢!”说完便津津有味地吃起来,直到碗里的饭一粒不剩。有时,她看见谁的碗中还有剩饭,就端起碗将那些剩饭也一起处理光。

奶奶送我去上学的那辆车子,最能体现出奶奶的节俭了。其实,那辆车子已经有好多年头了,每当送我的时候,它总是呼啦啦地唱着“悦耳的歌”,大老远就能听到。不仅如此,这辆车子还老是掉链子。上一次奶奶送我上学时,正骑着呢,链子掉了,安了好半天也没安上,没办法,奶奶只能让让我自己走着去上学喽!这辆旧车子还有个最大的缺点:它没有铃。每当奶奶送我去上学时,你就能听到奶奶的喊声:“让一下,让一下。”有时她喊得口干舌燥,可有些人就像没听见一样,继续往前走。爸爸几次说让奶奶换辆车子时,她都生气地说:“还可以用,为什么要再换一辆呢?”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节约,幸福之花才可以永放光华;只有节约,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让我们从现在起,每人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使我们的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使这个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上站稳脚跟。

以勤俭节约为话题的演讲稿篇六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暖花开,是谁,在播种田地?是农民伯伯。烈日炎炎,是谁,在弯腰锄苗?是农民伯伯。硕果累累,是谁,在耐心收割?是农民伯伯。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农民伯伯的辛勤耕耘,因为有他们,我们才从一棵不起眼的小树长成了能庇荫的大树;从牙牙学语的孩子长成了一名中学生。“粒粒皆辛苦”,这是对农民伯伯辛勤工作的高度肯定。

滚烫的太阳照着大地,农民伯伯在农田里,洒下了辛劳的汗水。在秋高气爽的季节,他们收获了他们耕作一年的成果,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可现在,我们却让他们的努力,他们的汗水付之东流。

据统计,每年,全球三分之一的粮食被浪费,年浪费量达13亿吨,相当于全球谷物产量的二分之一。这么惊人的数字,都是由于我们不爱惜粮食,浪费粮食造成的。在贫困山区的人们,每天都面临吃不饱的问题,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每天一日三餐能吃上饱饭,如果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节约一粒粮食,那么他们的心愿将在不久实现。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道理,可是又有多少人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呢?又有多少人可以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呢?如果每个人都能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倒掉的粮食还会那么多吗?所以,从现在开始,把节约粮食当成我们力所能及的事,爱惜粮食,不能辜负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要记住,10月16日是“世界爱粮日”。

还记得那则公益广告吗?“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节约,是我的行动,也是,我的习惯。今天,让我们重新找回,对粮食的敬意;今天,让我们接力,成为‘光盘’一族;今天,让我们一起,不剩饭,不浪费,吃多少,要多少;拒绝浪费,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从今天开始!”是的,正如广告中所说的,节约,是公益,是美德,是智慧,也应该是行动和习惯。让我们一起坚决抵制“舌尖上的浪费”。

‘光盘’行动,我们都在努力;“浪费粮食”,终将与我们告别。我们今天的节约,就是在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的生存做努力。“爱粮节粮”,从我做起!

初二:梁琰

以勤俭节约为话题的演讲稿篇七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多少名人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让我们重温那些厉行勤俭的故事,传承这一美好德行。

勤俭节约的思想与风范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披荆斩棘,最终带领人民战胜贫穷、走向富裕。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崇俭戒奢、勤俭节约之传统美德在我国历史悠久,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诸子就倡导勤俭节约。

在古代,勤俭节约常与社稷兴衰相联系。据《二十四史·晋书》,晋武帝时曾任御史中丞的傅玄看到时俗非常奢侈,便上书朝廷说,粮食和绢帛的生产很不容易,人们不注意节约,必然会出现断粮缺绢的时候。傅玄还表示,“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到了社会经济较为发达的唐代,勤俭节约的观念依然受到提倡。李绅从“四海无闲田”的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将“盘中餐”的粒粒粮食与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凝成了“粒粒皆辛苦”的名句,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教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在《咏史》中告诫当朝者应勤俭爱民。诗人纵贯历史长河,从前贤治国理家事件中,得出经验教训:勤俭节约与奢侈浪费为家国兴亡之关键。

勤俭节约的良好家风代代相传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少文人墨客将勤俭节约融入到家风家教当中。

理学家朱熹历仕四朝却一生淡泊名利,安守清贫。一次,他去看望女儿女婿,未料女婿不在家,女儿留他吃午饭。因家中贫困,女儿只端出几碗大麦饭和一碗葱汤,对父亲很是愧疚。朱熹却不以为意,开开心心地吃了,并告诉女儿俭朴度日本是我们的良好家风,对于饮食,不要计较多少和好坏。

吃完饭后,他还题了一首诗:“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

女婿回来后,对岳父的俭朴之风与仁爱之心大为感动,便将此诗作为家训,于书房悬挂。

史学家司马光的一生也十分俭朴,并把节俭作为教子成才的重要内容。古代家训中的名篇《训俭示康》便是他结合自身经历与认识所作。在文中,他自述“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并教育儿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在他的熏陶下,司马康以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受后世称赞。

在清代学者金缨编著的《格言联璧》中的“持躬”章节里,也阐明了“俭”与“侈”对一个人修身养性的影响:“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节俭就会有节制,有节制则百善都会兴起;奢侈就会放肆,放肆则百恶都会跟从。

节用裕民、俭以养德。今天,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苦奋斗历程,但戒奢以俭的道理并未过时。我们要继续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让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风尚继续引领我们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以勤俭节约为话题的演讲稿篇八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这是大诗人陆游的金玉良言。所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更是一切美德之源。清末中兴之臣曾国藩曾经说过:“勤俭自持,可以处乐,可以俭约”,“无论是大家还是小家,士农工商,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翻开厚重的华夏历史,由勤俭而成的事例可谓不胜枚举,文王成了圣人还亲自上朝,日影偏西还顾不上吃饭。周公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常坐以待旦。仲山甫昼夜从不懈怠,事无巨细,勤到这种程度。陶侃综理密微,就是竹头木屑都储于有用之物。范仲淹划粥为食发奋攻读,粗茶淡饭砺大志,始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穷奢极欲导致身死国灭的教训亦是数见不鲜。夏桀、商纣亡于奢靡无度,荒淫暴虐;秦始皇兴建阿房宫豪华盖世,终为楚人一炬;隋炀帝沉迷于灯红酒绿,不理朝政,落的个身首异地;唐明皇沉醉于享受美色,而至安史之乱,是盛唐趋衰。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人就逐渐抛弃了勤俭的秉性。由节俭到挥金如土,从粗茶淡饭到山珍海味,有的人甚至为了显示自己的气派,在菜肴里点缀金箔,以增加其含金量,另人咋舌。更有甚者,他们拿俸禄、吃皇粮,却不为人们办事。

举手投足之间,浪费却又是我们的惯常之举,面对食堂里面我们一碗又一碗倒去的白米饭,我们可曾有过一丝的怜惜,面对寝室里流过的自来水,我们可曾有过一丝自责。我们没有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岁月,没有经历过饥寒交迫的苦楚,因而不知道珍惜和节约的可贵,随即把浪费当作无所谓。可是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却还有许多人正在饱受饥饿的煎熬、在死亡线上挣扎啊。

我们学习勤俭节约,是在学习一种道德品质,学习一种人格力量,也是为失败做保险,因为任何一个人,一旦奢侈浪费,必然败家或自取灭亡。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学习俭朴,用冷静的.眼光,着眼于我们的一生。深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