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贾岛寻隐者不遇原文翻译和赏析(实用8篇)

时间:2023-10-13 作者:书香墨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贾岛寻隐者不遇原文翻译和赏析(实用8篇)

征文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写作的方式,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观点。在写征文时,要注意提供充实的事实依据和合理的论证方式,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被广大读者认可的优秀征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思考。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篇一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赏析

这是一首问答,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延伸阅读

贾岛推敲的故事

[]

贾岛是我国唐朝的一个著名诗人,早年因生活所迫,当了和尚。他热爱写诗,对诗作要求很高。作一首诗要化费很多功夫,一字一句去反复琢磨,为此还引发好多故事,最有名的故事就是贾岛推敲的故事。

贾岛画像

有一天,贾岛骑驴夜里去看一位朋友李凝,朋友住得很远很僻静的地方,可是半夜到的时候,朋友不在家,他只好又向回走,由感而发写了首诗,这首诗叫做《题李凝幽居》。这首诗先是描述朋友家周围幽静的环境,到了“僧推月下门”这句时,贾岛拿不准用“推”还是“敲”,一边思索,一面还不停地用推敲手势来回揣模,非常的专心,不知不觉中,撞上官道上大官的仪仗队,被抓到官员面前,才如梦初醒。这个官员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韩愈,韩愈审问贾岛时得知贾岛撞上仪仗队的原因,就和贾岛一起讨论用词,最后韩愈提仪用“敲”字比较好,暗夜中的敲门声音响亮,更可以反应黑夜的静幽和客人的礼貌,贾岛连连称好,骑着驴跟随韩愈去他家做客,并从此成为了好朋友,一起讨论文学创作。

贾岛推敲的故事是我国一个非常传统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在诗歌创作过程中注重对字句的精练和准确。推敲的故事入选了小学生的课本之中,推敲这个词已经成为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反复斟酌、比较,来更加准确生动表达作者本意的动词。

贾岛是唐代诗人,后人也称他为瘦岛,是苦吟派的创始人,他写诗一字一句都反复琢磨,很长时间才作一首诗,读自己的诗也会非常感动。他的一生非常坎坷,早年家贫做了和尚,因为推敲的故事遇到友人韩愈后,还俗后参加科举考试,多少年都考不中,后来得罪了皇帝,只做了一个很小的。官,最后在贫苦中病逝。

贾岛著名的诗有二十首,篇篇都是那样直白而简洁,没有华丽语言,一下子就深入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例如他的《寻隐者不遇》,简简单单的几句对话就描给出来无影去无踪的道人形象。还有他的《忆江上吴处士》中景色的描写,一片凄凉秋色,和朋友分别,诗意悲切,表达了作者和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他的诗作《寄韩潮州愈》,表态了他对韩愈的崇敬之情,高山流水,情意深长。他的《题李凝幽居》诗作引发著名的推敲故事,诗意幽静,引人入胜。

贾岛的诗和他的生活紧密相关,他科举失利后,他非常地悲伤,前途一片暗淡,他写下了《下第》诗。有时候贾岛也斗志昂扬,激情澎湃,他写下了《病鹘吟》和《剑客》《代边将》,《逢旧识》,但是他一生非常不得志,没有机会施展他的抱负,只是空悲叹。

贾岛的诗写了人生的种种际遇,大多数是诉说人生的悲凉,但其诗风纯朴,意境悠长,读了让人不胜感慨。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篇二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1.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2.不遇:没有见到。

3.童子:小孩。

4.言:回答说。

5.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赏析

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篇三

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赏析

这是一首问答,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篇四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言:说。

处:去处。

1寻:寻访。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2.不遇:没有见到。

3.童子:小孩。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4.言:回答说。

5.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处:地方。

一:在松树下,我询问童子,他说师父采药去了。只知道他就在这座山里,然而山高云深,真不知道他在哪里。

二:松树下询问一位童子,他说师傅已上山采药去。只知道就在这座山中,山高云深不知在何处。

苍松下,我询问了隐者的徒弟,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小诗。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简练诗作。

一唱三叹,一波三折使短短的小诗具有了无穷的韵味。诗中有一「问」三答,将三番问答精简为二十字。既写出了诗人感情的逐步深入及对友人的关切,又表现出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

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士大夫们往往以此表明其安贫乐道,不与世俗、清洁孤傲之志。首句“松下问童子”,从表层上说交待了作者寻访隐者未得,于是向隐者的徒弟问寻的这一连串的过程;而深层上则暗示隐者傍松结茅,以松为友,渲染出隐者高逸的生活情致。下面三句都是童子的回答,包含着诗人的层层追问,意思层层递进,言约意赅,令人回味无穷。

第一答:“言师采药去”,从全诗的结构看,从环境氛围的渲染,进入到行动的白描,从抽象进入到具体。我国古代有追求长生不老的思想,秦皇汉武,就是一种典型,乃至秦汉方士盛行,欺诈成风。与此不同,高蹈世外的隐者注重的是自身修炼。在隐逸生活中,悟道、养生与服药(保健养生之药)构成主要的内容。魏晋以还尤其如此。因之,对隐者说来,采药是一项有重要的活动,其效用或还不仅在于服药能养生,更在于为采药而攀峰登岭,就是极好的体育锻炼。于是,对于真正的隐者,善悟道,擅养生,能采药也就是三位一体的事了。道行高深就表现在鹤发童颜,往来如天马行空。童子言师采药去,正是把隐者这一典型特征揭示出来,同时添了诗人伤其不遇的惆怅。

第二答,是针对诗人何处采药的问话而来。

这一答很明确肯定,似乎给了诗人若干追寻的期待,不过紧接着第三答一转,好像是猜到了诗人的这种期待,最后给了一个没有结果的回答:“云深不知处。”

这时,山峦之高峻,云霞之深杳,隐者之神逸,蓦然跃进读者的想象中。

围绕这几句答话,实际有两种表现结构在交织演进。一是隐者的行为表现结构,它由虚而实(不在此地而在此山),由实而虚(云深不知处),虚虚实实,宛若云中游龙,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扑朔迷离,恍惚迷离之感,充分呈现了隐者的风神。一是诗人自己的感情表现结构,它由惆怅而期冀(不遇到知在此山中),由期冀转而更深一层的惆怅,流露出终不可及的慨喟。诗人本来是僧,后还俗,但仕途并不得意,因此始终倾羡高洁超俗的世外生活。“但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实际不独是诗人对隐者的描绘,也正是诗人自己所追求向往的人生境界。

世谓贾岛的'诗过分陷于字句的“推敲”,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往往有佳句而无佳篇;此诗却刚好相反,在谋篇构思方面煞费苦心,无佳句而有佳篇。

高高的青山上云雾缭绕,睡了一夜的小草贪婪地吮吸着甘露,小鸟唱着歌迎接喷薄欲出的太阳。浓浓的雾霭中走出一个人,这就是我——诗人贾岛。 山上杂草丛生,一道蜿蜒曲折的小路伸向天边。路边的花朵竞相开放,万紫千红,美不胜收,蜜蜂、蝴蝶不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俯瞰山下,一条小溪潺潺流过,一幢幢房屋鳞次栉比,菜园、树林、田野......到处充满了悠闲的田园气氛。 我踱着步,皱着眉头走在山路上,不时地环顾四周,似乎在找些什么,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山上清新的空气,动听的鸟啭,泥土的芬芳,美丽的景色,都不能驱赶我心中的郁闷之情。 原来我要去拜访一名隐士,可怎么也找不到。突然,我眼前一亮,在一棵高大的松树下,有一位童子正在专心致志地看着一本书,我心想:也许这个儿童就是隐士的童子吧。我加快步伐,走到童子的身边,和蔼地问:“请问童子,你师傅隐居在这儿吗?”童子放下手中的读本,好奇地看了看我,点点头。我又问:“那你知道你师傅去哪儿了吗?”童子回答:“嗯……也许他在山顶吧!”我迫切的问:“那你可知你师傅去做什么吗?”童子思讨了片刻,答曰:“师傅去山里采药了,但我不太清楚他的具体去处。” 我翘首遥望山顶,只见那儿云雾环绕,隐隐约约看见一个人影在晃动,[3]却又马上消失在漫无边际的云雾之中...... 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啊!多么清高、恬静、悠闲自在的生活啊!”我诗兴大发,提起笔写下了这首诗——《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篇五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

这首诗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作者简介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落拓为僧,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人称贾长江。其诗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以五律见长,注意词句锤炼,刻苦求工。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有《长江集》。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篇六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苍松下询问年少的学童,他说他的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

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

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处:行踪,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士大夫们往往以此表明其安贫乐道,不与世俗、清洁孤傲之志。首句“松下问童子”,从表层上说交待了作者寻访隐者未得,于是向隐者的徒弟问寻的这一连串的过程;而深层上则暗示隐者傍松结茅,以松为友,渲染出隐者高逸的生活情致。下面三句都是童子的回答,包含着诗人的层层追问,意思层层递进,言约意赅,令人回味无穷。

第一答:“言师采药去”,从全诗的结构看,从环境氛围的渲染,进入到行动的白描,从抽象进入到具体。我国古代有追求长生不老的思想,秦皇汉武,就是一种典型,乃至秦汉方士盛行,欺诈成风。与此不同,高蹈世外的隐者注重的是自身修炼。在隐逸生活中,悟道、养生与服药(保健养生之药)构成主要的内容。魏晋以还尤其如此。因之,对隐者说来,采药是一项有重要的活动,其效用或还不仅在于服药能养生,更在于为采药而攀峰登岭,就是极好的体育锻炼。于是,对于真正的隐者,善悟道,擅养生,能采药也就是三位一体的事了。道行高深就表现在鹤发童颜,往来如天马行空。童子言师采药去,正是把隐者这一典型特征揭示出来,同时添了诗人伤其不遇的惆怅。

第二答,是针对诗人何处采药的问话而来。

这一答很明确肯定,似乎给了诗人若干追寻的期待,不过紧接着第三答一转,好像是猜到了诗人的这种期待,最后给了一个没有结果的回答:“云深不知处。”

这时,山峦之高峻,云霞之深杳,隐者之神逸,蓦然跃进读者的想象中。

围绕这几句答话,实际有两种表现结构在交织演进。一是隐者的行为表现结构,它由虚而实(不在此地而在此山),由实而虚(云深不知处),虚虚实实,宛若云中游龙,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扑朔迷离,恍惚迷离之感,充分呈现了隐者的风神。一是诗人自己的感情表现结构,它由惆怅而期冀(不遇到知在此山中),由期冀转而更深一层的惆怅,流露出终不可及的慨喟。诗人本来是僧,后还俗,但仕途并不得意,因此始终倾羡高洁超俗的世外生活。“但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实际不独是诗人对隐者的描绘,也正是诗人自己所追求向往的人生境界。

世谓贾岛的诗过分陷于字句的“推敲”,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往往有佳句而无佳篇;此诗却刚好相反,在谋篇构思方面煞费苦心,无佳句而有佳篇。

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篇七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唐代:贾岛

苍松下询问年少的学童,他说他的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

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

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

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处:行踪,所在。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这首诗就是一个例证。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去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相见当时松下所问的'是“师往何处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小诗的后两句是说,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在这里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略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词,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

在这首诗中,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取了以答句包含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然而,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诗贵善于抒情。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而诗的抒情要凭借艺术形象,要讲究色调。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另外,作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寻味,引人遐想的。

1.创作背景

此诗是中唐时期诗僧贾岛到山中寻访一位隐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隐者不详何人,有人认为是贾岛的山友长孙霞。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难以考证。

2.作者简介

贾岛像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落拓为僧,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人称贾长江。其诗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以五律见长,注意词句锤炼,刻苦求工。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有《长江集》。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篇八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出处】:唐五代-贾岛

注释:

[1]寻隐者:寻访隐居在山路山中的人。本诗一作孙革诗,题为《访羊尊师》,无根据。

[2]松下:指隐者居住的地方。童子:男孩,隐者的徒弟。

[3]言:说。

[4]处:去处。

解译: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的行踪。

赏析: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然而,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练;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诗贵善于抒情。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然而诗的抒情要凭借艺术形象,要讲究色调。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

相关范文推荐

    健康安全标语集(通用8篇)

    诚信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没有诚信就没有真实的交流与合作。总结是对所学所思所做的一个总结,我们应该如何在总结中体现出我们对诚信教育的关注和重视呢?请看下面这篇著名作

    最新科学跟岗研修个人计划 科学个人研修计划书(模板8篇)

    通过学习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分配学习任务,避免拖延和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接下来,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读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科学跟岗研修个人计划篇一一、指

    三支一扶年度考核个人总结支教 三支一扶考核个人总结(通用8篇)

    学期总结还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学习方法和策略,找出有效的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以下是一些考试总结的精华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总结出更好的方法和策略。三支一扶年

    最新个人运动会工作总结(实用8篇)

    通过教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我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阅读他人优秀的自我总结,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个人

    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评语(通用8篇)

    典礼中的礼仪和仪式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传统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典礼的筹备需要考虑到参与者的人数、活动的内容和场地的规划等因素。每一个典礼都是一个人生新阶段的开

    最新语文教师校本研修总结报告 语文教师校本研修工作总结(大全8篇)

    实践报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和改进方向。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编写辞职报告,下面是一些辞职报告示例供大家参考。语文教师校本研

    老师育儿心得经典短文(实用12篇)

    读书心得是对自己阅读和思考的一个总结和检验,可以促使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军训心得范文一:我在军训中的感悟与收获老师育儿心得经典短文篇一一、创设

    最新老师你在听吗读书笔记(实用8篇)

    竞聘能够激发我们的动力和潜能,使我们更加积极和努力。写一篇较为完美的竞聘材料,需要从自身的优势入手,突出个人特点和成就。请大家看看以下一些竞聘者的自我介绍和能力

    最新小学家长会防溺水感人讲话稿(模板8篇)

    正式的致辞致谢能够展示一个人的礼仪修养和人际关系的良好处理能力。注重细节表达,描述具体的帮助或支持,使感激之情更加真实和贴近人心。随着社会的发展,致辞致谢在不同

    光棍节祝福语贺词(精选8篇)

    一分钟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也让我们珍惜每一刻的存在。一分钟的目标设定,让我们更明确自己的方向。小编为大家筛选了一些典型的总结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光棍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