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风电发展前景 国内外风电发展现状及风电技术的运用论文(实用5篇)

时间:2023-09-30 作者:笔砚最新风电发展前景 国内外风电发展现状及风电技术的运用论文(实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风电发展前景篇一

符合国家环保政策,风电产业是朝阳产业。符合国际产业发展趋势,未来新兴产业的领军者。发展风电产业,对于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大力发展风电产业,有利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特别是对改变“两高一资”产业结构现状,具有战略意义。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能够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角度看,建设从叶片制造、塔基生产到总装的风电成套设备生产基地,形成有一定规模的风电能力,将会带动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两大产业的发展。从统筹兼顾的角度看,可以提升装备制造业的层次,弥补电力产业结构的缺陷和不足,形成水电、火电、风电并举的新型产业格局。

第二。科技是先导,产业是支撑。被称为“蓝天白煤”风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我市丰富的风能资源进行发电,同步推进风电成套设备生产,培育形成一个从初级产品开发到最终实现发电的风电产业,加快转型的重要载体。从国内外技术条件来看,风力发电已成为新能源产业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风电技术可用率已高达95%以上。市完全可以通过引进设备制造企业,吸收和消化这些新技术,从而使风电产业成为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的支柱,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发挥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作用。

第三。风力发电的经济性日益提高,发电成本已接近煤电,低于油电与核电,且风力发电场建设工期短,风电产品质量可靠,投资规模灵活,单台机组安装仅需几周,从土建、安装到投产,只需半年至一年时间。这些有利条件的推动下,不但风电成套设备的生产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且使风力发电场建设呈现出广阔的前景,使风电产业成为最具潜质的.经济增长点。

二、国内外和我省风电产业发展现状

一)世界风电产业发展现状。全球风能资源储量约为1300亿千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风力发电站。风力发电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并以年均25%速度增长,成为世界各种能源中增长最快的一种。目前,全球风电装机已突破10万台,装机总容量达到9410万千瓦,市场产业规模超过370亿美元。欧洲风电发展最为耀眼,其风电装机占世界风电装机容量的70%以上。发展之所以如此之快,主要依靠政府引导,如德国通过“可再生能源法”对发展可再生能源实行补贴;则通过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税,对绿色电源实行国家财政补贴,包括电价补贴、投资补贴、科研经费补贴,对风电规定出电网必须收购量。实行这种政策的结果,使德国风电在年超过美国而位居世界第一,西班牙成为后起之秀位居第三,由于国土较小退居第四,但其风电量已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6%综观世界风电产业发展趋势,呈现出了装机容量逐年增加、发电成本逐年下降、主要风电设备制造企业集中在欧美国家的特点。各国大力发展风电的原因可归纳为三点:一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用量的日益增加,促使世界各国必须开发新能源;二是风力发电运行费用低,不需任何燃料即可产生电力;三是风力发电没有其他发电方式所伴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污染问题。

二)国风电产业发展现状。国风能资源总储量约32.26亿千瓦。近海风能储量有7.5亿千瓦,共计约10亿千瓦。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以及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国的风力发电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研究和试点,当时在等省区建成了容量在10千瓦以下的小型风力发电场,但其后就处于停滞状态。7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能源危机的影响下,特别是农村、牧区、海岛等地方对电力迫切需求的推动下,国对风力发电的研究推广又给予了重视与支持。年,山东荣城建成了国第一座并网运行的风电场。年,国已建成4座并网型发电场,最大单机容量为500千瓦。年以后,风力发电进入了扩大建设规模的阶段,其特点是风电场规模和装机容量均较大,最大单机容量为1300千瓦。年,全国风电装机总量达到260万千瓦。同时,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已具备了齿轮箱、叶片、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制造能力,风电装备依赖进口的状况得到根本改观。截止年底,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已有98家,其中风电整机制造企业有15家;部件制造业的发展也很迅速,仅风轮叶片制造企业就有20余家。国内共有105个风电场,分布在18个省(市区)累计安装风电机组6458台,实际装机容量达到605万千瓦以上,当年增长了132.69%成为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根据“十一五”规划,年,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000万千瓦,年达到4000万千瓦。但从近两年全国风电的发展速度看,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将会被大大超越。

三)省风电产业发展现状。省风能开发利用起步较早。开展了全省风能资源评价、风电场选址,并在全省设立了60多座测风塔进行连续测风等前期工作,完成了全省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规划了18个大中型风电场,总装机2000万千瓦。分别为:河西西部的瓜州北大桥、干河口、小宛、南岔、桥湾5个风电场,玉门市昌马、低窝铺、红山窑、三十里井子、玉门东5个风电场,以及肃北县马鬃山风电场;河西中东部地区的金塔鸳鸯池、嘉峪关西、永昌芨岭、天祝松山滩4个风电场;地区县兴泉、北滩2个风电场;定西地区通渭县华家岭风电场。年,省提出建设河西陆上风电走廊的大战略,制定了以风力发电成套设备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振兴计划。早在年,省上就在理工大学建设了风能中心,省财政每年支持研发经费300万元。去年10月,省组织有关单位编制完成了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报告》省规划“十一五”后三年新增风电装机300万千瓦,年达到400万千瓦,年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年达到2000万千瓦,年以后继续扩大到3000万千瓦以上,使河西走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电基地。截至年底,全省建成和在建的风电装机达到50万千瓦,开展前期的风电项目装机100万千瓦。风电成套设备制造的研发也进入了新阶段,风电成套设备基地建设有了实质性进展。

三、市发展风电产业的优势、现状和前景

一)市发展风电产业的优势。

1区位条件优越。位于等省会城市的交汇处。109线、312线、309线三条国道和207线、201线两条省道都经过市内,尤其是再到河西都是高速公路,物流上比较畅通。同时,周边地区风电发展潜力巨大,对风电成套设备的需求市场广阔。因此,把作为发展风电成套设备的重点地区,具备向四周扩展的空间优势。

2政策环境宽松。国高度重视风电的开发利用。为大力发展风电产业提供了产业政策支持。同时,省也积极鼓励风电产业发展,统一规划全省风力资源,制定了建设河西陆上风电走廊的大战略,提出了以风力发电成套设备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振兴计划,并把市作为全省风电产业发展的重点,加快发展风电产业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

公里,可供装机容量20万千瓦。根据对全市的地理环境分析,全市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在200万千瓦以上。

4地质条件良好。风能资源丰富和较丰富的区域均在境内或接近腾格里沙漠。距地表十多米地层均为四纪洪沙砾碎石层,拥有良好的工程持力层,承载力完全符合修建风电机组要求。这些场地均较开阔,地势较平坦,局部为丘陵的场地山丘均较平缓,没有陡峭的山峰和纵深的沟壑。

5电网容量充足。电网总容量为2163千伏安。占全省总容量的47.7%充足的电网容量,为风电并网输出提供了有效保证。电网网架密度大,110千伏、220千伏和330千伏的输电主干线回路多达二十余回,仅750千伏输电线路达四回,110千伏和330千伏变电站点多而且变电容量大,变电站距风能区域比较近,最远的不超过25公里。发展风电产业不受电网接收、输配条件的限制,能够快速便捷地向外输送电能。

风电发展前景篇二

一、概述

风能是一种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分布广泛,属于可再生绿色能源。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和能源的需要,风能的开发日益受到重视,风力发电将成为21世纪大规模开发的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据估计,全世界风能总量约200亿千瓦,相当于全世界总发电量的8倍,是世界总能耗的3倍,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大10倍,如果风能的1%被利用,则可减少世界3%的能源消耗,风能用于发电可产生世界总电量的8~9%。

风力发电技术也在不断成熟,单机容量由500~700kw量级增大到1000~量级,现已研制成功单机5000kw的风力机。目前,风力发电发展迅速,全世界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8300万kw,到,其年新增装机容量可望达到2400万kw,总的风力发电能力将达到1.77×108kw,占世界总电力市场的2%,预计到风力发电能力占世界总电力将达到12%。

二、我国的风能资源分布情况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储量为32亿千瓦,可开发的装机容量约2.5亿千瓦,居世界首位。新疆达坂城是是中国最早的风电场,中国最大的风电场是位于内蒙古的辉腾锡勒风电场。

尽管我国近几年风力发电年增长都在50%左右,但装机容量仅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0.11%,风力发电潜力巨大。

我国的风能资源分布可划分为如下几个区域:

1、最大风能资源区,为东南沿海极其岛屿。

2、次最大风能资源区,为内蒙古和甘肃北部。

3、大风能资源区,为黑龙江、山东半岛沿海、吉林东部以及辽东半岛沿海。

4、较大风能资源区,为青藏高原、三北地区的北部和沿海。

5、最小风能资源区,为云贵川、陕西、河南等地。

按照风能的三级区划指标体系,我国风能资源划分为4大区:

i区——风能丰富区。

ii区——风能较丰富区

iii区——风能可利用区

iv区——风能欠缺区

三、加快风电发展的需注意问题

风电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尽快建立包括设备制造、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在内的风电产业体系,是促进风电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为了实现风电的持续健康发展,使风电真正成为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风电的建设必须要与培育和发展风电产业体系相结合,加大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关键技术和大型装备的研究开发,全面提升我国风电产业的技术水平,尽快建立起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制造、运营和管理的产业体系。

(一)进一步加强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

新闻媒介应大力宣传加快发展风电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是电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电力和经济的发展不能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当前风电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和其它发电手段相比,装机容量和发电量都很小,但它是未来能源,发展潜力巨大,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让更多的人了解风电,认识风电,支持风电。

(二)加快风电建设,促进设备制造国产化

风电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加快风电发展是实现可持续的重要措施。目前,制约风电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能力弱,实现风电设备国产化是加快风电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目前风电的建设必须要与促进其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国产化相结合,通过风电的规模化建设,为国内风电设备制造提供发展机遇和需求市场,促进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尽快发展,不能简单地为了扩大风电规模而从国外大规模引进风电设备。目前,我国已在采取将风电投资者与设备制造企业联合投标建设大型风电场的方式,旨在加速促进风电设备制造的国产化。尽快掌握先进机组的制造技术。对于风能发电存在的困难,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主要就是技术和价格的问题。技术方面,目前国内风电设备基本上被进口设备垄断,国际上成为主流机型的兆瓦级机组在我国尚处于研制阶段。发电设备国产化水平低是我国风电产业化阻碍因素之一。比如,大型兆瓦级风机日益成为全球风能技术发展的'趋势。国外风电机组目前已普遍达到兆瓦级,美国的主流机组一般为1.5兆瓦,一些欧洲国家则多为1.5-2.5兆瓦,我国国内目前本土化生产的风电设备单机容量仅在600千瓦、750千瓦级上,最大风电机组是1兆瓦,且在机组总体设计技术上落后于发达国家。

目前来看,技术是我国发展风力发电产业绕不过的一个坎。另外,价格过高也是风能发电的问题之一,设备依靠进口,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过大,不能集中大规模开发等等,种种因素导致了风电成本居高不下。近期发展风电的目的,不应该仅仅着眼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同时还应该培育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尽快掌握先进机组的制造技术,带动我国制造业同步发展。

(三)制定长期保护性电价措施

上网电价由政府部门按照发电成本加还本付息、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给风电项目的投资者一定的效益保障和足够的吸引力,保护风电开发商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在风电场项目立项上给予政策上的支持,简化审批程序,缩短立项周期。电网企业应按政府规定的价格,全额收购风电机组所发的全部电量,并分担风电项目送出工程的建设费用。

(四)建立可再生能源(风电)税收减免制度

在税收上鼓励和帮助风电生产经营企业发展壮大。首先要制定对风电企业所得税的减免政策;还可考虑开征非清洁燃料使用税,用以补贴不使用常规燃料的风电企业;也可考虑给予风电企业风机进口关税的减免政策,以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风电项目的开发建设。

(五)加快风电人才培养

目前,制约我国风电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缺乏风电技术人才,风能资源评价、风电场设计、并网及运行管理等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风电场建设的技术仍主要依靠国外提供。因此,加快风电人才培养,健全风电产业服务体系,在有条件的大学设立风电专业。培养风电技术人才。要认真研究整合现有资源,尽快建立风能资源评价和设计研究机构、风电并网技术研究机构,加强风能资源评价、风电场设计和风电并网技术的研究和技术服务能力,尽快建立健全风电产业服务体系,为今后风电的大规模发展创造条件。

四、风电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每千瓦风电装机容量的成本为8000-10000元,相对与造价约4000元/千瓦的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电厂相比,一次性投资大约高出1倍,但相比水电和火电,风能的后期维护、管理费用极低,而且收入十分稳定,一旦建成,风电场就是一台源源不断的提款机。

从全球来看,风电成本也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由于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每千瓦时风电的成本已经由20世纪80年代的20美分下降到21世纪初的5美分左右。预计到,风电成本还可下降30%,从而接近火电成本。位于山东省东部沿海的荣成风电项目目前运行状况良好,经济效益明显,其上网电价为0.839元/千瓦时(含税),显然风电的投资利润相当可观。

风电发展前景篇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并且竞争对象也凸显出多元化的现象。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时期,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只是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之间的竞争,而更注重科学技术的先进性、学习型人才以及员工执行力的竞争。其中员工的执行力尤为重要,员工执行力的提高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而提高员工执行力的有效方法就是激励机制的建立和有效实施,下面以风电企业为例探讨激励机制在风电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2激励机制的理论依据

激励机制的理论依据来源于心理学。所谓激励就是通过对人的心理的需求的刺激来激发此人对某件事情或某项工作的执行力。激励机制应用在风电企业管理中就是通过采取科学的手段或方法,刺激员工的心理需求,以此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行为的执行力,并且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自主能动性。风电企业建立激励机制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同时使企业员工在提高执行力的同时最大化地去体现自身的价值,提高自己自主创新的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便为企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风电发展前景篇四

因此就要考虑设备的耐候性问题。在沿海地区的设备就应考虑防盐雾、霉菌、湿热;在东北、西北地区就要考虑低温严寒、风沙等的影响。

四、组合式变压器高压侧必须配置避雷器,以便与风机的过电压保护装置组成过电压吸收回路。在变压器的绝缘设计上应充分考虑避雷器残压对变压器的影响。

另外,风电用组合式变压器的箱体基本上按照标准组合式变压器的结构型式制造,除需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外形力求美观等外,还应具有抗暴晒,不易导热,抗风化腐蚀及抗机械冲击等特点。箱体需采用片式散热器,外加防护罩的结构。此外,外壳油漆需喷涂均匀,防护等级高,抗暴晒,抗腐蚀,抗风沙,并有牢固的附着力;组合式变压器内部电气设备的装设位置也应易于观察、操作及安全地更换;高压配电装置小室应保证可靠安全,以防误操作。

风电发展前景篇五

1前言

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其产业也在迅速的蓬勃壮大,各种风电工程建设项目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大型风电工程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容易受到经济、技术、时间、人员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对项目建设的质量、投资、进度、安全运行等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加强对风险的了解的同时,也要加强其管理模式,从而提高项目建设的工作效率。一般情况下,建设单位可以自行组件管理机构管理工程项目,或者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管理,逐渐形成了多种项目管理模式。我国目前的项目风险管理起步较晚,风险管理的意识和技术都有待加强,尤其是风电建设行业和其他电力产业相比较缺乏成熟的项目风险管理经验。因此本文就大型风电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2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工程建设项目是指在有限的条件内,特定目标很明确的一次性工程建设事业,其具有单件性、系统性和一次性的特征,因此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会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为工程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导致不符合预期目标的结果出现的情况则叫做工程项目的风险。工程项目当中的风险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主要是和项目的执行水平紧密相关,因此要对其进行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甄别和项目相关的风险来对项目进行评估和改善,这对项目建设的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要把项目风险管理纳入常规的项目管理之中。因为我国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及应用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较大差距,仍然处在引进、论述、吸收和消化的阶段,且缺少定量的研究。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发展水平,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对符合国情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进行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并通过对近年来的风险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使用各种先进的、科学的理论加以检验,不断的拓宽应用范围。

3风电建设领域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风电建设是我国可再生能源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风电发电项目本身具有装机容量大、建设周期长、考核时间长、参建单位多、建设区域环境恶劣、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容量机组设备不够先进等特点。特别是在大型的风电项目管理当中,最为明显的问题是对于项目风险管理的意识观念还比较薄弱,因而缺乏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具体体现如下:

3.1风电管理观念薄弱

虽然项目的风险管理已经比较完善的`系统,能够对风险认知、分析并监控,但是很多风电项目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对风险的鉴别缺乏足够的重视。其实从项目建设伊始,已经客观的存在项目风险因素,但是在出现行业投资热潮的环境下,因为不够重视,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到位,在项目过程中,会产生如下的问题:无法用强壮的理论来支撑风险分析;在制定风险防范方案时缺少协同性;无法有力的控制风险;无法针对不同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措施。最终造成风险事故的发生。有时,也会因为将风险看的过于严重和神秘,一味的求稳而导致措施很多机会项目,也是一种损失。

3.2风险管理流于形式

许多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往往只集中在投资决策的一环,但实际中项目建设的投资、质量、进度、安全等是相互联系的,只在投资决策中而不在项目建设实施的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管理的效果会不理想,当出现危机启动应急预案时会因为设置不协调而顾此失彼,最后降低风险管理效果。

3.3缺乏统一的风险管理标准

一般情况下,大型的风电建设项目会设计到多家合作单位,比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运输单位、制造单位等,这些单位由于性质、背景、工作模式等的区别,且项目管理经理个人的管理经理、工作习惯也不尽相同,会导致项目可能会有不同的风险识别和应对标准,这样会导致风电项目缺乏操作性、针对性和明确性。此外,由于在风电建设过程中不确定的因素非常多,对项目风险识别有着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风险的分类也比较难以量化,因此无法对风险进行深入的分析。

3.4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

我国的大型风电项目是从才开始大规模的建设,至今为止风险管理的经验还不够丰富,但是随着项目工程建设的深入,其风险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建设目标和流程也有了明显的区别,因此能够参考的风险管理模式已经不足以进行有效的实施,无法反映项目自身的特点。

4风险管理模式浅析

4.1风险管理概念

项目的风险管理一般可以分为四个环节: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以及风险反馈监控。(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主要指的是根据风险的类型、发生位置等着手,重点找出影响项目投资、进度、安全以及质量等目标实现的主要风险,识别出造成项目风险的主要原因,并根据此原因对风险的后果做初步预估。(2)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指对项目的风险以及后果进行定量的分析、评估。(3)风险应对根据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结果来制定能够减少甚至消除风险的应对措施和方法,做好事前控制防范的同时,也尽可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造成的损失。(4)风险反馈监控在采取风险应对方案之后,对风险处置措施进行反馈和监控,保障风险能够被持续控制直至消除。

4.2风险管理循环

项目风险管理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项目建设的进展,风险性质会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发生变化,甚至会出现新的风险因素。因此风险管理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对整个项目的建设进行全面的考虑,分析项目风险的严重性和关联性,先制定一个整体的应对方案,再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的任务和需求在局部环节中制定风险管理措施。

4.3风电项目的风险识别及分析

大型风电项目是将财力、人力、物力等资源按照一定的设计和标准在制定的区域、时间、质量范围内实现风能向电能的转化,最终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项目价值的最大化。项目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在项目建设竣工时项目关键成功因素(csf)是否可以满足既定的目标,因此,将项目csf作为风险区域进行重点管理。结合风电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将项目csf划分为五个方面:质量、投资、进度、安全以及环境,这五个方面还包含了不同的考察指标,称之为项目关键绩效指标(kpi),项目kpi是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形成的,其发生的概率也会相应不同,因此可以从其中对不同阶段的风险进行识别与分析。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大规模风电工程建设高峰的来临,风电建设风险管理必定会成为重要的部分,因此探讨建立就有风电工程特点的可操作、系统的风电管理模式,有利于项目的过程控制以及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涛.风电工程全过程项目管理策划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