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实用20篇)

时间:2023-11-14 作者:笔砚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实用20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规范化的写作示范,通过学习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独特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有所帮助。

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实用20篇)篇一

古人云:“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一个人要立足于社会,就要掌握驾驶知识的本领,不是这样吗?我们不是说:“未来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懂得学习的人.”如今,我们培养的将是跨世纪的建设人才,要使他们能在新世纪中成为建设良才,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如今是知识爆炸时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为重要.

作者:尹元怀作者单位:四川省大竹县青年路小学刊名: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英文刊名:kehaigushibolan(baikeluntan)年,卷(期):“”(3)分类号:g62关键词:

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实用20篇)篇二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培养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学能力就至关重要了。我有几点体会:。

一、教给正确的自学方法。

正确的自学方法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基础。其最大的特点是学习需要教师“安排”,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因此,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首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故教师不仅要备好预习课,而且要具体指导好学生如何做预习。具体做法首先,在上新课之前以书面作业的形式进行自学,主要内容有:朗诵课文二至三遍,数一数有几个自然段;把本课中你不认识的字词摘抄下来,利用工具书给生字注音,给生词释义;课文各段落是按什么顺序串联起来的,即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课文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及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在学习中你没弄懂的问题是什么,写下来与次日同学交流交流;关于这篇课文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在上课时教师要用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点评,并对典型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最后,教师再对此次预习作业进行总结,对认真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应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给出不同的自学提示及要求,尽量是预习作业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检查预习作业时应重点放在认真程度和习惯的养成上而不是正确率上;在预习作业的评价上应以正面肯定为主,注意维持学生的较高的学习动机水平。其次,训练学生掌握自学步骤。对于课文的自学可以采用“四步阅读法”进行: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方面读通读顺,划出生字生词;另一方面弄清记叙文的“六要素”。第二步,再读课文,复述大意。理解课文的组织方式,了解个段落间的关系。第三步,品读深入,重点领悟。找出课文的重点部分反复品读,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第四步,设问答疑,拓展延伸。逐步解开在阅读过程中的产生的疑问,进一步了解思想主旨。这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总分总式的阅读模式,它教会学生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地阅读和理解课文,不仅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会对其学习方式的转变产生深远的影响。最后,要求学生做到读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两千多年前就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小学生在阅读时往往是读归读,写归写,想归想,读书不拿笔现象十分普遍,没有养成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因此,语文教师要督促学生做到不动笔不读书,养成读思结合的好习惯。如《尊严》一文的教学,可以设计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人物的特点。

二、激发兴趣。

1、设疑激趣。一般在开课伊始,教师要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运用巧妙的设疑办法,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所以,教师要在许多能够设疑的题目上精心设计,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带进课堂。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在学生读完课题之后设疑:从课题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各个跃跃欲试:这是谁说的话?为什么要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情境引趣。对于一些写景写物或抒情的课文,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情境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难忘的一课》、《毛主席在花山》、《梦想的力量》、《草船借箭》等文章,要么意境深远,要么感情强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远教资源,把历史资料或优美景色或同学生疏的动植物再现出来,通过播放配乐课文、录音或图片展示,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怡然高涨。

3、多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教《狼牙山五壮士》一文,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促思”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只要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就会使学生忘掉疲劳,从而把读书看作是最快乐的事情,这样无形中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自主性不是很强,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用信任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尝试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课文,感悟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充分讨论交流,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四、教给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如对《飞夺泸定桥》一文的教学,让学生围绕“怎样飞”“怎样夺”这两个重点去读课文,了解事情的经过,读懂课文。凭借这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读写事的文章时,应抓住事情的经过这一重点去品词品句,精读有关片段,弄懂课文。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可见,学生对某些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已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了提高。

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要教学生通过对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方法是能力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为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所以我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读懂短文,在班里还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五、注重质疑。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

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之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都能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树立起乐于质疑问难的信心。教师还要放下架子,主动以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融合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和学生一起质疑、探究,从而使学生在平等的和谐氛围中大胆地质疑问难。

其次要巧用矛盾,激发学生质疑兴趣。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打开其思维,积极进行探究,不断提出疑难。因而,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质疑的:这些事中,哪些难以体会出养花的乐趣?学生纷纷举手指出,老舍先生抢搬花草累得腰酸腿疼为什么还认为是乐趣?老舍先生的花儿被砸死了三十多种一百多棵,都伤心得落了泪,为什么还说是乐趣?抓住这两个疑难之处,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体会到,老舍先生从艰苦的养花劳动中感到苦中有乐。

我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从日常抓起,坚持不懈,讲究方法,多角度训练,把知识转化成能力,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内外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那么,就一定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既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又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耐心地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在课外作业中严格地进行习惯上的训练,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黑龙江省绥滨县第一小学曲晓安。

2012年1月6日。

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实用20篇)篇三

自学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能力,是以独立为核心,多种心理机能参与的主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多层次的综合能力;是学习者独立掌握知识,获取技能及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学生的数学自学活动是综合性的心智活动。这种心智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形势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特别是在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上,老师教与学生学的矛盾尤为突出。实践证明,学生应该是主动学习,在知识和能力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的庞大群体。自学能力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一个人有了自学能力,就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不管知识陈旧周期如何缩短,社会发展如何迅速,他都会通过自学赶上时代的步伐。而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因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无论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自学能力,首先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寻求进步的强烈愿望。都想成为学习成绩拔尖,又多才多艺的孩子;成为让老师夸奖、同学羡慕的人应该是每一个孩子心底的强烈愿望。孩子们不能成为最好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是因为他们暂时的、实际的能力还达不到造成的。老师对他们的教育重点要放在提高能力的训练上,而不是反反复复地告诉他们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或者总是质问他们“为什么学不好?”还有就是,我们要明白孩子持久真实的自信,源于他的不断进步中。也就是说,不论每个人的水平高低,只要他处在不断进步当中就会自信,一旦停止进步,自信心也就随之消失。

营造氛围,使学生萌发自主探索学习的意识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教师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平等的、自主的人,这样他们才能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支持、鼓励、肯定、欣赏学生在课堂上一切为探索知识而作的言行及稚嫩的结论,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心理安全、心灵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下,这样他们才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索学习,长期坚持就能形成主动探索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让学生联系实际去发现问题,去观察比较,通过玩风车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还会通过实例去质疑。学生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这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去发现规律的过程。

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有序状态。有些知识可用动手操作方法进行预习。如:通过活动角,加深对角的种类的认识与理解。通过拼摆七巧板,认识平面图形的特点等等。既掌握了学习方法,又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让学生自己去预习课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就越来越强。

教师要把培养和发展学生自学能力当作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能独立自主的学习,让学生明白自己有独立学习的潜力,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探究知识形成的规律,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自学。

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本身要转变教学观念,敢于放手,大胆尝试,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要有课前预习,让学生自学课本,提出不懂的问题,查阅资料,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意愿,这样才能为学好新课做准备。

学生的自学也要贯穿课堂始终,依据思考题,练习题展开疑问,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善于归纳总结知识,对所学内容形成知识体系。也是一种自学能力的表现。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教材的的特点,灵活组织学生自学;先学后教;先讨论后归纳,先独立探讨,再小组交流;先讲解难点再让学生看书巩固理解,都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

教师也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对于讲概念的内容,要按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的顺序去引导,而不是去背结论,明白的结论是有具体材料归纳总结来的,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对于讲法则的内容,要注意看竖式旁边的注解,不明白的地方与同学交流,大家参与,直到弄懂,这样才能体现注解的重要性。

总之,教师要将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作为数学教学中的一件重要的事,一件坚持不懈的事来做,让学生乐学、善学、会学。通过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质疑、自主应用等等自主学习活动,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情感、个性诸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

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实用20篇)篇四

1、积极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实践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思维活动不是大脑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接触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幼儿接触的事物越多,积累的感性知识就越丰富,概括事物的能力就越全面、越正确。大自然有宽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鲜艳的色彩,娇美的姿态,动人的音响和神奇的变化,能吸引孩子,激起孩子探索的欲望,父母应经常带孩子外出游玩或散步,如孩子边走,边玩,边看,边谈,把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生活中蕴藏的知识,一点一滴地告诉孩子。在游玩或散步时,可引导孩子认识各种花草、树木及它的颜色。到动物园时,可引导孩子认识各种动物,鼓励启发孩子提出问题,向孩子提出能使他感兴趣的问题,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要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参加实际活动,多看些幼儿读物、电影、电视、多听广播等。

2、在发展孩子形象思维的同时,要适当训练孩子抽象思维能力。让孩子逐步掌握正确的概念,还要让孩子掌握相应的词,把相应的词和事物多次的结合。引导孩子对同一类事物进行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把共同点加以系统和概括,以造成普遍的概念。譬如,要让孩子掌握电视机这个概念,先要让孩子掌握电视机这个词,然后把电视机这个词和各种各样的电视机结合起来,这样孩子就会了解电视机一词的真正含义。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孩子的语言,把具体事物跟词结合起来,逐渐增加词的讲述,摆脱形象的束缚,使抽象思维得到顺利发展。如开始教孩子计数时,可以用手指头扳着数,但以后要尽快让孩子摆脱手指计数,逐渐学会抽象计算数数。

3、要鼓励孩子多动脑筋想问题,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宋朝司马光有个“破缸救人”的故事,有一天,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盛满水的大水缸旁玩,一个小孩不小心掉进缸里,其他小孩有的吓哭了,有的逃了,这时,司马光立即拾起大石头砸破了水缸,救出了落水的小孩。按照常识,水缸是应该保护的,没有哪一位父母会教育孩子去砸水缸的。司马光能在紧急情况下,破缸救人,说明他冲破了传统的思维习惯,因为一般人的思维总是想法把人从水里捞出来,而他却是设法让水流走,说明他的思维有创造性。有人做过实验,用长短不一的游戏棒,叫中班小朋友按照长短排列整齐。一般的孩子都是拿一根,排一根,通过不断换位置,用了很长时间才排列出来。而思维灵活的小朋友就不是这样排了,他们不先忙着排列,而是把游戏棒朝桌上立竖,把一头理整齐,另一头长短马上就分清了,然后按照长短挑出来逐一排列,既快又整齐。实践告诉我们,思维灵活的幼儿,大都是由于他们的家长善于启发幼儿的思维。

因此,要让孩子多想,对孩子有创见的想法要鼓励,千万不要受成人思想的束缚。家长应该经常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培养他们动脑筋的习惯。方法可以多种多样。讲完故事,看完电影,参观结束,马上就里面的内容提一些问题让孩子去思考;在马路上走,在做家务时,也随时可以提问题,叫孩子动脑筋去想、去琢磨。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大大提高。

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实用20篇)篇五

摘要:形象思维是人类主要思维方式之一,而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本文从丰富的表象积累、运用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人的思维方式分为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形象思维主要用典型的方式进行概括,并且用形象材料来思维。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形象思维,数学教学同样离不开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借助表象来进行的,表象是形象思维的“细胞”,表象的积累是形象思维的基础,没有表象的活动就没有形象的思维。

运用直观教学,促进数学形象思维。直观性教学是指在实物(客观实物)、模型(图片、图形、有关数学实例)及语言(形象化语言、形体语言)等的刺激作用下,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抽象,然后在头脑中建立起与数学形象相联系的感知觉、表象,继而上升为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

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直观教具如幻灯、投影仪、模型、图表等,对学生建立鲜明、完整、稳定的表象十分重要。数学传统教育只重视知识——逻辑记忆,不重视殉形象记忆。没有形象记忆,则就没有表象的积累,也就没有形象思维。当然,由于感知活动的形象性、具体性,通过无意注意也能记住一些形象,但这是十分不够的。应该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形象记忆,使他们具有清晰的、牢固的形象记忆。

想象作为形象思维的方式,它的实质是表象的改造过程。这种对表象的改造过程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分解和组合,是形象思维的基本方式;第二,类比与联想,是形象思维展开的方法;第三,想象,是形象思维创造的方法,三个层次是相互联系的。

1分解和组合想象的活动是从表象的分解和组合开始的。如在立体几何中,复杂的`几何图形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在解题过程中,如果能从复杂图形看出(分解)基本图形,并且根据已知条件,把其中的一些基本图形重新组合起来,问题就很容易解决。这种从复杂图形分解出基本元素,再重新组合,是形象思维也是抽象思维的方法。

2类比与联想类比是运用事物的相似性通过形象思维比较其同与异,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和思维方法。联想是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猜想。数学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特性为联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如在讲几何中的多面体时,让学生比较棱锥、圆锥的图形、面积及体积计算公式。通过比较,把图形的相似点、相异点分别找出来。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举一反三。联想是类比的进一步展开,有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和对比联想之分。如下题。

就是一类题目。当我们分别给m、n取一对值时,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题目。这样做,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问题的训练,而且教给了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联想。

3想象想象是形象思维创造的方法,是不依据现成的语言描述或图形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是思维的高级形式。想象的过程是表象的改造过程,它综合了分析、组合、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对一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猜想,然后再进行验证,引发想象,突破思维障碍,把结果想出来,使问题等到解决。

形象思维要通过培养和训练才能得以发展。数学教学中,传统教育对抽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较重视,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加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由于形象思维以知觉、表象为思维的重要材料,借助于鲜明生动的语言作为物质外壳,并在认识中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因此,就要根据教学的特点,从研究的数学概念、定义、定理、公理等需要出发,运用演示实验、板书、挂图、模型、投影仪、电子计算机等直观教学手段和方法,并辅之生动的语言和手势,使学生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

2让学生自制模型在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讲立体几何时,让学生自制圆柱、圆锥、圆台、棱柱、棱台、棱锥等模型。根据模型来观察几何体的差异,让学生体验几何的无穷奥妙,增强学生数学的兴趣。在头脑中产生直观的印象,让学生总结、归纳,自己找规律。

3.发挥cai优势传统课堂教学中“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或“板书挂图”、“模型”等教学手段的使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学生的表象,促进学生的数学形象思维,但这些作用始终非常有限,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很难用这些媒体展现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直观背景。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拓展了直观教学的手段。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运用,突破了传统教育观念,加速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革,促进了教学手段和管理水平的现代化。可见,多媒体的广泛使用正在数学教学中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立体几何的教学,平面解析几何的教学,利用一元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等,借助于多媒体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并且丰富了数学表象。

总之,数学既需要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又需要想象与猜测的形象思维,在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开发数学形象思维,自觉地习惯于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创造能力无疑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实用20篇)篇六

论文摘要:语文自学能力是激发小学生主体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自学方法、自学习惯和自学动机三方面入手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小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儿童去使用工具,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就是借助这个工具去掌握知识的。”[1]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这个工具就是教给儿童学习的方法,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激发儿童的主体意识、增强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等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是,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重教法轻学法”、“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这不仅导致学生学习方法匮乏,更严重的是导致学生的自学能力低下,以致于许多学生一旦离开教师便不知如何学习。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

一、教给正确的自学方法。

书,养成读思结合的好习惯。如《尊严》一文的教学,可以设计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人物的特点。

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新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2]良好的自学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会使人终身受益。小学生的语文自学习惯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即教育学生在做作业之前先复习所学知识,然后再做作业;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即反复告诫学生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因此不可抄袭别人的作业,不能不懂就问,不能知难就退;专心做作业的习惯。很多小学生在作业时不太专心,在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伴随其他活动如边看电视边做作业、边吃零食边做作业等。这种不良行为不仅直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后还会导致学习分心、错误百出。教育学生专心作业在家庭环境日趋复杂的今天极有必要;做完检查的习惯,即做完作业之后及时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错误,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五是按时交作业的习惯。这要求教师布置的作业量要适中,难易适度并且要及时检查督促,及时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按时上交作业的习惯。第二,养成记笔记的习惯。一是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学会作笔记是一种重要的自学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运用不同的符合记笔记的方法如批注、圈点、划线,并定期检查批阅。二是养成记课外阅读笔记的习惯。教会学生摘抄、剪辑、读书卡片等方法积累课外知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三,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的自学不限于课堂内,大量的还是课外自学,各种工具书和资料就是他们最好的助手。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利用各种工具书如字典、网络和资料进行学习的能力。

三、激发高水平的自学动机。

高水平的学习动机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保证。人的行为总是受一定的动机支配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教育心理学认为,动机在学习过程中有目标指向作用、激发和维持作用以及调节作用。[3]因此,教师要注意激发小学生高水平的自学动机能促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激发高水平的学校动机教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激发学习兴趣。学习是一个艰辛而枯燥的过程,尤其是自学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是因为一则自学既无教师的辅导无同伴的帮助,二则在面对现代如此多的娱乐媒体静下心来自学的却需要较强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最大动力”。一方面教师要在学习形式上下激发学生兴趣,如布置自主探究性和活动性作业;另一方面要学习内容上激发学生兴趣,如作业可以是背诵、收集资料、实地调查等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在其次,提高志向水平。教师要以榜样和英雄人物的力量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让学生体验成功愉悦来维持他们的志向水平。最后,建立激励机制。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外部因素如教师的表扬、家长的赞许、同伴的尊重等精神方面的影响较大。实践证明,合理的奖励机制能很好地激发和维持学生高水平的自学动机。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既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又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耐心地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在课外作业中严格地进行习惯上的训练,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3]李秉德.现代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实用20篇)篇七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人才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再加上我国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明确要求,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使得中学物理教学更需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形象思维能力作为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一部分,比传统的抽象思维更加形象化,能够为枯燥的理论知识增加画面感性,为繁杂的结论提供过程感,使得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形象思维能力有其特殊的价值,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生动地理解物理公式,发散学生思维,增加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对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形象思维是指学生眼球所看到的事物进入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使得抽象的信息变为有画面感的形象的信息。而物理形象思维则是学生对物理公式或者结论这些枯燥的信息变为有图像过程或者形象化的信息,从而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阿波罗阿斯对形象思维就有所利用。德国莱布尼茨于17世纪相继提出形象认识的理论。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转变,世界各国也开始重视形象思维的培养。放眼中国,我国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引入形象思维的观念,在中国知网以“形象思维”为关键词检索,就有两百多万条检索结果,以“中学物理”及“形象思维”进行检索,共有674条结果,可见在中国,形象思维的培养已经深受各界人士的关注。

首先,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物理学习兴趣。枯燥乏味的物理理论会使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度降低,好的形象思维能力能够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画面,使得枯燥的理论变成动态的,学生能够对物理产生兴趣。其次,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物理知识。形象化的物理理论在学生的.脑海中,能够使学生理解物理理论的动态推导过程,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最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个人发展。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开拓思维,养成跳跃性的思考方式,对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度地重视学生物理理论的学习,关注学生物理的考试分数,而忽略了学生物理能力的培养,极少通过模型、动态视频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些教师甚至对形象思维不了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2实验课程开展较少。

物理实验能够使抽象的物理更加具象,将物理的推导关系演练出来,使学生能够了解物理结论的推导过程,在脑海中产生物理知识的动态印象,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学校对物理实验课程的开展数量较少,实验设备也不够齐全,使得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措施难以进行。2.3物理教育体制未完善。我国对物理教学缺乏完善的教学体制,对教师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也缺少评估体制和政策的支持,导致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缺乏积极性。完善物理教学体制,标准评估体制,出台相关的政策给予支持,能够使得教师及学生更加注重形象思维能力,教师能够尽快改变教学方法,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能够获得创新思维,在其今后的个人发展中表现出优异的成绩。

3.1开展物理实验课程。

物理实验能够直观地将物理知识展现给学生,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了解形象思维与物理实验的关联性,重视物理实验的开展,增设物理实验课程,配备相关的物理实验设施,为物理实验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得物理实验课程能够很好的进行。同时教师重视物理实验课程的开展,充分利用好物理实验课的时间,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3.2创设情境。

在物理课程中,教师根据教材设置情境,使得学生在物理课程中发散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脑海中产生画面感,宜于他们形象思维的培养。教师也可以展示相应的模型,将形象的物理展现在他们眼中,不仅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也有重要作用。

3.3完善物理教育体制。

完善的物理教育体制,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教师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学校出台相应的形象思维能力评估,能够调动教师以及学生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样也能提高教师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视,帮助学生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结论。

本文围绕物理教育的相关背景,对形象思维以及中学生物理形象思维培养的现状进行研究以并给予了一定的措施。形象思维是学生掌握物理理论知识,提高物理学习能力所需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它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物理知识,发散思维,提高物理学习兴趣,在中学物理教育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对物理教育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韩旺春.中学物理多媒体教学的探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04).

[2]薛永红,石雷先.中学物理美育刍议[j].教育实践与研究,(06).

[3]尹振芹.如何培养中学物理的学习能力[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03).

[4]郑桂容,孟桂菊.新课标下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02).

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实用20篇)篇八

一学期即将过去了,回顾这一学期,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培养学生地理形象思维为目标,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但是如何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课堂教学,是值得我思考的现实问题。通过反复思考,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建立地理形象思维。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建立形象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图片,进而进行视频欣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建立地理形象思维的能力。

二、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建立地理形象思维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建立地理形象思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地理形象思维是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保障。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文字、动画、语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地理形象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学生的地理形象思维的培养,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复杂的气候时,我先让学生进行图片欣赏,再与古诗词和歌曲相结合,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引导学生做到了学科间的融会贯通。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实践、总结,才能获得提高,才能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实用20篇)篇九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因此,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就需要培养能够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

作者:滕光英李霞英作者单位:山东省章丘市实验中学,山东章丘,250200刊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educationinnovationherald年,卷(期):“”(23)分类号:g632关键词:自学能力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会策略

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实用20篇)篇十

一、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期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人们常说的道理。事实也是如此:这些自认为“曾经遭受人生挫折”的学生,如果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自己学习的强烈欲望自然会在心中再次产生。他们有了内在的激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使之乐于学习,就要想方设法确定与之适度的学习内容,以此来调动他们的自学兴趣,让他们在每次学习中能够得到满足之后对下次学习内容也充满期待。

二、教给正确的自学方法。

首先,在上新课之前以书面作业的形式进行自学:

1、指导预习方法。预习要放在课内进行,一般在培养的起始阶段,每教一篇课文之前安排一节预习课,教师对学生指导的重点要放在让学生会思考会阅读上。

指导应面向全班学生,对多数学生碰到的困难和产生的问题要及时帮助解决。当然,对学习上有困难、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要加强巡视和个别辅导。

2、提出预习要求。对学生的预习,教师要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要学生在预习时读通课文,要读得正确、流畅,不添字漏字、不读破句。要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些课文有中心句,可让学生在预习时找出,有些课文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捕捉佳词警句,并对这些词句作初步的评析。

3、提供预习提纲。为了激起学生的预习兴趣,指引学生正确的思路,可以提供预习提纲,让学生看问题去预习课文。

例:《黄山奇石》一课的预习提纲:

(1)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闻名中外形状奇特陡峭笑呵呵尽管。

预习提纲应精心设计,要努力做到四点:一要有针对性,针对教材的实际。二要启发性,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进行质疑,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三要有趣味性,对课文的预习提纲要形式乐趣。四要难易适当,一些需要教师帮助才能解决的问题不要占很多篇幅。

好的提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因此需要教师舍得在这方面下一番功夫。

4、预习要有检查。跟任何工作一样,有布置就得有检查。教师对学生的自。

学要做到三次检查。第一次是学生自学时巡视,及时指出犯错误之处和解答疑难。

再解决,而不要急于肤浅地回答,以免学生一知半解。

5、课文学习前指导学生预习,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也帮助教师在教学时找准重点、难点,创设台阶,降低难度。

其次,训练学生掌握自学步骤。对于课文的自学可以采用“四步阅读法”进。

行: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方面读通读顺,划出生字生词;另一方面。

品读,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第四步,设问答疑,拓展延伸。逐步解开在阅读过。

程中的产生的疑问,进一步了解思想主旨。这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总分。

总式的阅读模式,它教会学生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地阅读和理解课文,不仅会使学。

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会对其学习方式的转变产生深远的影响。

最后,要求学生做到读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两。

此,语文教师要督促学生做到不动笔不读书,养成读思结合的好习惯。

三、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程标准》要求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

地做,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会使人终身受益。小学生的语文自学习惯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能不懂就问,不能知难就退;专心做作业的习惯。很多小学生在作业时不太专心,在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伴随其他活动如边看电视边做作业、边吃零食边做作业等。

这种不良行为不仅直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后还会导致学习分。

心、错误百出。教育学生专心作业在家庭环境日趋复杂的今天极有必要;做完检。

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按时上交作业的习惯。

第二,养成记笔记的习惯。一是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学会作笔记是一种。

惯。

第三,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的自学不限于课堂内,大量的还是课外。

自学,各种工具书和资料就是他们最好的助手。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利用各种。

工具书如字典、网络和资料进行学习的能力。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既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又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耐心地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在课外作业中严格地进行习惯上的训练,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浅议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薛永伟。

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实用20篇)篇十一

1.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应因势利导,激起他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上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

2.以境引趣。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

3.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

二、树立自学的信心。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三、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1.利用工具书进行自学,培养自学能力。工具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拐杖”。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中必然会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这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己解决,并引导他们养成借助工具书来学习的习惯。

2.给出自学提示,培养自学能力。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是有限的,学什么、怎么学,这对于小学生自学来说非常重要,教师让学生自学不是空喊出来的,而要有一定的学习目的。因此要想让学生自学,教师必须先让学生弄清学习目标,给出自学提示。

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实用20篇)篇十二

语文自学能力是学习的一项综合能力。它是观察、想象、思维、记忆、表达等能力的综合体。自学能力属于语文教学中的技能目标,也是儿童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志。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看书,须能作文,故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教学之成功。”在小学语文教学时,我遵循儿童学习心理和个性特点,注重培养儿童对语文科的感情,授予能理解接受的自学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习惯。不仅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而且形成了学习的正迁移效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做法如下:

一、情理交融,诱发儿童自觉学习情感。

“亲其师,信其道”。儿童学习的无意性和情绪化,决定了教师情感教学的必要。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能给儿童春雨润物般的熏陶,能保持儿童积极的情感和乐于接受新知的心境。所以,教师要将爱的甘露毫不吝啬地均匀地播洒到每个儿童的心田。

[1][2][3]。

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实用20篇)篇十三

创新教学就要教学创新。要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是作为培养的主渠道。要想使这条主渠道变得畅通、顺利,就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意识。

平常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其中,并通过亲自的体验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严谨、相联性的本质,以便于学生品尝创造性数学活动的趣味,这能让学生对中学数学产生及其浓厚的兴趣。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可能是只有一部分内容适合,针对这类数学内容的教学,一般在解决问题方面采用发现式,教师积极的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探索中去,从而去探究、发现、解决。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中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掌握度、课程内容等方面入手,在课内课外开展适宜的教学活动,通过竞赛、亲自制作模型、参加游戏等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掌握、热爱中学数学,以便于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热情。

面对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已经越来越受到数学课堂的重视。通过合作型的教与学,促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一个探讨、沟通、交流、合作的有效集体,通过彼此之间的启发、思考,就会不断的冲击学生的数学思维。因而,合作型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不可或缺的.因素。在这样的交流学习活动中,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促进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积极的启动数学的抽象思维。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采用多媒体技术。它能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成生动、具体、实在的将知识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例如,图表、形态的变化过程、图像等。通过多媒体声、像、音、图一并展现初来,有效的连接了数学知识的内容。例如,在双曲线、抛物线的轨迹教学过程中,借用多媒体功能将其轨迹的过程展现出来,不仅简易了学生的理解度,还能加强了学生创新兴趣。

1.2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创新能力并不完全是以知识和潜能为基础的,还需要一定的情感和兴趣。首先,中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基于这一点,中学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方面就要新颖、适度,具有探究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在问题的解答中创新思维、提出新疑问并自行的解决。其次,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适时的制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在学习中增强自信。最后,要借助数学的美学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图形的认识、理解,来解决几何知识中的难点;数学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图形的美感、线条感、结构感、对称感等,让学生在视觉中充分的感受数学图形所带来的美。

首先,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这样亲自操作有助学生创新、想象、求异。让学生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反思和运用。教师在借助相关的教学用具,动手操作、总结、实践、思考等,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其次,要开展丰富的课内课外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联系和作用,加强学生的时间活动能促使学生积累有效的经验。利用数学竞赛、专题讲座、问题的研讨等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问题,从而进行探索、思考、交流、启发,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实用20篇)篇十四

教学改革,就是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发展空间,课堂变成学生谈论问题的地方,解决学习中完成质疑的场所,让学生真正成了的学习主人。这种教学改革是现今教育界多少人追求的,也是学生渴望得到的。本人就教学实践有以下做法:

一、对学生的课下要求。

两单四步教学目标就是教会学生保证准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把教转化为不教。这样以来,单凭一节课把课学好学透,那是不可能的。为此,我们就要在课下对学生提出要求,首先要求学生在课下必须做好预习,为课堂做准备。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预习就不知从何入手,即使有个别预习好的,也只是预习了课本的表面内容,课本内的知识挖掘不出来,这里就需要老师的帮助,所以,第一阶段就是引导学生如何进行预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预习呢?首先,要学生看课本,先把看到的课本表面知识搞明白,会分出层次,之后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概括出来,再从每句话中引导学生,你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发现。每个环节中你想到什么?联想到生活,以及前后知识的联系和本节内容的重难点总结,这些都要求学生必须吃透本节教学内容才能完成的,否则,学生是无法完成学习任务的。在预习中,该让学生动手的,就在预习中要求学生动手完成,从中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要求学生把获得的以及发现的写出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为汇报而准备。学生预习到位了,内容预习透了,课堂上学生才能侃侃而谈,思维之间才能出现碰撞火花,才会出现质疑,在讨论中再进行解决问题,达到理想的课堂。

二、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

1.提供材料,创设自主学习条件。

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恰到好处的教学活动,要出现这样。

一个理想状态,能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思考,获取自己的体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优化自己的结论。要做到这点,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定的情境和充分的材料都是不可少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得好:“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眼光对学生的解答作出判断,要让学生在汇报中思维之间出现碰撞,在碰撞中发现问题,在碰撞中解决问题,在碰撞中理解问题是怎么提出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结论是如何归纳得到的,提供学生主动参与、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2.确立目标,启发自主参与。

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这是自主学习的特征之一。可是事实上教学目标基本上都是“老师说了算”,学生真正能参与确定教学目标的课堂少之又少。造成这一普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师观念上的“定势”造成的,总觉得理所当然决定权在教师手中,学生哪可能知道什么教学目标,就算让他们参与制定了,肯定也是七嘴八舌不得要领,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只要启发得当,由学生来参与教学,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样把以前总是老师完成的东西交给学生,只要学生有了学习欲望,学生之间完成起来不难而且完成的会更好,因为那是集体的智慧加老师的智慧,所以课堂上老师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会得到老师想象不到效果。

3.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使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来激发火花,把课堂推向理想的平台。调动一大部分的学生提供说以此来带动全部学生说。

4.激发情感,提高自主学习兴趣。

在学习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态度等诸方面应获得和谐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真正积极参与的关键是教学方法情感化。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动力的支持,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尊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真正构筑数学课堂情感交流的平台。

5.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评价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要更注重开展自主评价。我们要改变学生处于被评价的被动局面,采用教师对学生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学生的自评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发挥评价目标的导向作用,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互评和自评,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重视考察学生的思维过程。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使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更加客观和公正,应采取多种方式,既应包括对学生书面作业情况的评价,也应包括通过观察、提问、交谈等方式对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学贵有疑,“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

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提出问题。课结束前,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出“最佳提问人”和“最佳问题”,以调动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思多问的“问题意识”。

只有预习要求到位,课堂才能到达预想的结果。也只有方法得当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只有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地达到我们要求的效果。

2013年6月5日。

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实用20篇)篇十五

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长知识,又长智慧,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叶圣陶先生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是为了不教。”在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老师还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学生的问题也自然显现出来:没有学会独立学习,没有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数学课本是学生了解世界的窗口和工具,可是,数学老师总是有意无意地挡住这个窗口,甚至整节课也没让学生翻过书,没有意识到必须让学生主动去接触、使用这个工具。这样,学会学习又从何谈起?因此,课本必须成为学生自己赖以学会学习的文本。近几年来,我在课堂上所用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认真看书、用心思考,养成讲讲议议、动手动笔、仔细观察、用心体会的好习惯,真正学会读“数学书”。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中的看法和体会。

一、以“疑”导读。

以“疑”导读就是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数学课本上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不易理解。指导阅读时,设疑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质疑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要主动,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养成爱问、好问、会问的好习惯。例如“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强调的是“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粗读第一遍时我先设疑:这段话中哪几句话比较重要?怎么理解?学生提出:“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句话要重点理解。再细读第二遍,让学生在再读再想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有学生质疑:为什么书上要讲是“一个最简分数”?我让学生换个角度再问:换成是“一个分数”结论还成立吗?然后抓住时机让学生就这两个问题进行研究。最后精读第三遍,我让学生边读边想举3个典型的例子,学生举出了:1/12,1/5,3/12。通过以“疑”导读,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二、以“动”带读。

以“动”带读就是边读边让学生做一做、画一画、写一写。在各年级的应用题教学中,以“动”带读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像低年级可以把题目转化成简单的图形或数字。在中高年级要让学生学会边看题边画线段图、几何图或简单列出条件、问题以帮助解题。例如“画平行线”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自学,看一遍书上的画图的步骤,以求学生对平行线的画法能初步感知。再让学生按书上的步骤,边看边依葫芦画瓢,试画一组平行线,比一比自己画的和书上画的有什么不同,对在试画时出现的问题还可以提出来大家解决。最后教师再简明扼要地抓住重点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画“平行线”,也学会了如何看书学画法。

三、以“议”促读。

以“议”促读就是读读议议,让学生在相互交流阅读中发现的问题,相互协作以解决问题,提高认识,积极创新的一种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读读议议,对知识的内容、形式和形成过程,从多个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角度开展思考、讨论,可以内化知识、深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例如“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教学时学生通过操作、研究初步得出规律后,再让学生仔细看看书,交流一下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和看法。有的学生提出:“乘法分配律”一定要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吗?抓住这个思维灵感的闪现,我马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研究,结果大家发现:不仅三个、四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能适合“乘法分配律”,而且几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乘也适合。后来还有学生提出:是不是也可以发明一个“除法分配律”。

四、以“比”引读。

以“比”引读就是通过比较知识的纵横联系、差别,来掌握课本知识,把知识内化的一种读书方法。边读边比可以在知识形成的初始阶段,把知识进行有层次的、系统的区分和整理,可以防止概念之间、规律之间、计算方法之间的相互交叉、泛化、滥用,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的重点,对知识间的联系和差别能够系统地把握,为以后灵活应用和创新打下扎实的基础。例如“分数与除法”例题: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受分数意义的影响,很多学生不理解为什么每个孩子分得是3/4块而不是1/4块。于是我让学生比一比“每个孩子分得3块饼的几分之几?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求的是什么?它们在意义和叙述上有什么区别?通过比较,学生对“分数和除法”的意义、区别、联系就进一步理解了,以后如果再遇到这类题,学生就能正确区分,灵活运用。

总之,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激励学生自己去学数学。“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教师在课堂上,要把引导学生看书,思考、质疑、分析、讨论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实用20篇)篇十六

“两单四步”教学改革,就是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发展空间,课堂变成学生谈论问题的地方,解决学习中完成质疑的场所,让学生真正成了的学习主人。这种教学改革是现今教育界多少人追求的,也是学生渴望得到的。本人就教学实践有以下做法:

一、“两单四步”对学生的课下要求

两单四步教学目标就是教会学生保证准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把教转化为不教。这样以来,单凭一节课把课学好学透,那是不可能的。为此,我们就要在课下对学生提出要求,首先要求学生在课下必须做好预习,为课堂做准备。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预习就不知从何入手,即使有个别预习好的,也只是预习了课本的表面内容,课本内的知识挖掘不出来,这里就需要老师的帮助,所以,第一阶段就是引导学生如何进行预习是实施两单四步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预习呢?首先,要学生看课本,先把看到的课本表面知识搞明白,会分出层次,之后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概括出来,再从每句话中引导学生,你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发现。每个环节中你想到什么?联想到生活,以及前后知识的联系和本节内容的重难点总结,这些都要求学生必须吃透本节教学内容才能完成的,否则,学生是无法完成学习任务的。在预习中,该让学生动手的,就在预习中要求学生动手完成,从中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要求学生把获得的以及发现的写出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为汇报而准备。学生预习到位了,内容预习透了,课堂上学生才能侃侃而谈,思维之间才能出现碰撞火花,才会出现质疑,在讨论中再进行解决问题,达到理想的课堂。

二、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

1.提供材料,创设自主学习条件

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恰到好处的教学活动,要出现这样一个理想

状态,能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思考,获取自己的体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优化自己的结论。要做到这点,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定的情境和充分的材料都是不可少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得好:“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眼光对学生的解答作出判断,要让学生在汇报中思维之间出现碰撞,在碰撞中发现问题,在碰撞中解决问题,在碰撞中理解问题是怎么提出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结论是如何归纳得到的,提供学生主动参与、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2.确立目标,启发自主参与

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这是自主学习的特征之一。可是事实上教学目标基本上都是“老师说了算”,学生真正能参与确定教学目标的课堂少之又少。造成这一普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我们的教师观念上的“定势”造成的,总觉得理所当然决定权在教师手中,学生哪可能知道什么教学目标,就算让他们参与制定了,肯定也是七嘴八舌不得要领,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只要启发得当,由学生来参与教学,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样把以前总是老师完成的东西交给学生,只要学生有了学习欲望,学生之间完成起来不难而且完成的会更好,因为那是集体的智慧加老师的智慧,所以课堂上老师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会得到老师想象不到效果。

3.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使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来激发火花,把课堂推向理想的平台。调动一大部分的学生提供说以此来带动全部学生说。

4.激发情感,提高自主学习兴趣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态度等诸方面应获得和谐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真正积极参与的关键是教学方法情感化。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动力的支持,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认知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面积关系的过程中,学生判断“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的2倍”时,学生往往会出现对与错两种判断结果。为了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课下要学生动手操作后,课堂上学生之间共同参与数学活动,在具体的情感中认识数学知识,获取广泛的经验,可让两位学生到讲台,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辨论,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终于明白这个观点不够严谨的道理,并悟出等底等高的情况下才有这个道理。这样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尊重师生之间的 情感交流,真正构筑数学课堂情感交流的平台。

《2如何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5.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评价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要更注重开展自主评价。我们要改变学生处于被评价的被动局面,采用教师对学生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学生的自评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发挥评价目标的导向作用,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互评和自评,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对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使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更加客观和公正,应采取多种方式,既应包括对学生书面作业情况的评价,也应包括通过观察、提问、交谈等方式对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三、质疑问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贵有疑,“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

教师还要从思想上更新观念。把“你今天学到什么知识?”转变为“对于今

天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力,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力。其次把课堂变成学生交流学习问题的地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提出问题。课结束前,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出“最佳提问人”和“最佳问题”,以调动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思多问的“问题意识”。

综合上述,两单四步教学法的使用让我深深体会到,只有预习要求到位,课堂才能到达预想的结果。也只有方法得当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只有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地达到我们要求的效果。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一、加强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都有荣辱观,为了不给小组拉后腿,就得认真预习,虽说有些同学目前还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我已明显地感觉到他的进步。长期这样做下去,我想在初读时的正确、流利这一点上一定能上一个新台阶。其次,鼓励学生在预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利用工具书自己解决。课上我们要进行交流,比一比,看谁在预习时解决的问题多,也要及时的表扬并奖励,在这样的激励下,我发现很多同学由最初的在书标注几个词意,到最后用笔记本来交流,因为书上写不下了。对于这些做得好的同学,我大加赞赏。之后,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到这个行列中,课上交流的同学越来越多了。最后,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此为前提来调整教学。这样也达到了激发学生听课的目的,带着问题来学习,也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总之,预习这项工作除了提出明确的要求外,还要加大激励的力度,使学生的预习切切实实落到实处,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在阅读中培养自学能力

力”、“鼓动”、“跃动”等来体会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自然段,使感情得以升华。按照这样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自学第二和第三个事例,分别体会小猫那种不屈向上的生命力及心脏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从而懂得生命的可贵。最初虽然不是每一位同学都能达到较好的自学效果,但是在这样的训练下,学生能够明确怎样去自学课文,有方法可循,而不是盲目。如果老师在每节课都能引导学生积极、有序地进行自学活动,那么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定可以达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必须要有长期性的准备,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反复训练、逐步培养,又要在学习实践中反复运用,从而不断提高。以上是我在教学中实践的一些做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勇于创新,使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断提高。

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实用20篇)篇十七

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民族的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部把“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列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振兴计划》的主要目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成为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热门话题。那么,什么是创新?我国著名教育家刘佛年说:“只要有一点新意识、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称得上创新,我们要把创新的范围看得广一点,不要看得太神秘。”由此,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独立支配的学习,便是学习的自主性。学生有了自主性,才会主动学习,才有思想的解放、思维的活跃,潜能的发挥,才说得上有创造。一个学生缺乏自主性,习惯于依赖老师指令被动学习,是不可能有创新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呢?首先,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尊重相信学生,关心学生,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护,会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受教师,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便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发表各种见解,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应实事求是地解答或组织讨论。对自己没把握回答的问题,敢说不知道。极力避免简单的指责和训斥。与此同时,教师应打破那?师言堂的格局“。牵着学生的鼻子往”标准答案“里钻,更不能硬灌。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教师只作必要的启发,指导和帮助。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叶老这段话道出了学法指导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学习指导与自主学习的密切联系。学生只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起来才会轻松愉快,学生自主学习才有了保障。

二.鼓励学生质疑驳问。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是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质疑驳问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质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动力,它蕴含着创新的萌芽。提倡驳问,能培养学生不迷信书,不迷信教师的敢说敢想的创造精神和批判精神。教师应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敢疑,敢问,敢驳,发挥他们的创新潜力。当然,学生质疑驳问的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形成过程。这要靠老师多方指导。因此,应该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教师的问题应少于学生的问题,允许学生大胆假设,允许不同的假设并存,不强求同一结论。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提出问题,对老师或课本中的看法有异议的可大胆提出。比如从题目上,课文的语句内容,表现中心上,标点符号的运用上等多方面质疑。一旦学生能随时提出问题,或提?quot;标新立异”的见解,那么学生的质疑,驳问能力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也提高了。

意识先行了,途径必须开阔;操作得法了,效果必须明显。创新能力随着时代发展而变迁。只有意识不断先行,操作不断得以优化,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国民的创新素质才能不断增强,振兴民族的伟业才能完成。

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实用20篇)篇十八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全面性,即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这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便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十分重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遵循和尊重思维规律,同时,也应重视形象思维能力的继续提高。而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一、结合阅读教学,丰富想象。

发展儿童的表象记忆,使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就是注重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表象记忆。要想做到这一点,除了平时加强日常观察活动的指导外,还要注意结合看课本上的插图和阅读来进行,低年级语文教材插图多,色彩鲜明,内容丰富,如果指导好学生看插图,既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可以发展他们的表象记忆。

例如一年级教材中《雪》这一课,小鸡和小狗在雪地上跑,小狗说:“我会画梅式花”,小鸡说:“我会画竹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看插图,可以问学生:“观察小鸡和小狗的表情,想一想小狗和小鸡在说这些话时,心情是什么样的?”学生会回答“高兴,骄傲,神气”,具体说来,小狗说自己会画梅花,小鸡说自己会画竹叶的根据是自己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教师可以用启发式谈话,用语言把观察地结果表达出来,加强表象记忆,然后结合表情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小狗、小鸡说话时的神态,巩固表象记忆。这样一来,不但《雪》这篇文章所描写的景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记忆里,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二、结合阅读教学,提高表象记忆的准备性。

事实证明,只有表象记忆丰富,而准备性又好的人,才会有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运用再造想象能更好地感知所学的知识,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和记忆中的想象,同时,再造想象活动又是复活记忆中表象的过程。在阅读中开展联想,想象活动是提高记忆表象准备性的重要方法。

例如《春晓》中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前一句表达出作者回忆前夜听到的风声,从这一点联想到花草在风雨中的情形,又用“花落知多少”来表达对落花的惋惜之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象雨中的情形,复活记忆当中的想象,既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又提高了表象记忆的准备性。

小学阶段,形象思维的方法不外乎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在小学校低年级结合比喻句的教学,可以分析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经验根据能力和情感概括能力。结合比喻句教学,可能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形象描绘事物特征的方法。

例如《春天来了》一课中,用“厚厚的地毯”比喻“解冻后软绵绵的泥土”,用“鱼鳞”来比喻“春风吹来水面泛起的层层波纹”,用“微风悄悄地送来春风”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春天的到来,学生结合这些范句进行模仿,是可以初步掌握运用描绘来反映事物特点的。在阅读过程中,在学生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教师主要应让学生抓住文中的情景,使学生深入理解,综合体会,以加强感染和熏陶。

例如《咏鹅》全诗十八个字,生动地描绘出一幅白鹅戏水的美丽图画,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在学习这首诗时,要在学生理解词句,掌握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引人入胜的语言描述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想象到白鹅浮在绿水上戏耍的生动可爱形象,从而受到美感教育,既提高想象能力,又受到美的感染。

培养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既是语文教学要求之一,又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认真对待和实施。

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实用20篇)篇十九

要经常开展形象丰富生动的联想和想象活动。不要束缚自己的想象,要让想象展翅高飞,任其在广阔的宇宙中遨游。中国著名的化学家侯德榜,曾于1932年,因发明新的制碱法造出纯碱,从而在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他办的企业称雄国际化工界近一个世纪。侯德榜小时候不但读书非常刻苦勤奋,严格要求自己,成绩优异,十门功课得了一千分,而且还喜欢想象,爱好形象思维。他十来岁的时候,在课余时间经常侧身躺在福建家乡的草坡上,望着滚滚的闽江水,让自己的想象纵情驰骋,旋转不息的水车、姑母家的药碾子,都是他想象过的东西。

2累积形象材料。

在日常生活、娱乐活动、看电视、欣赏音乐、学习活动、参观、旅游、家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尽量扩大对自然和人类活动中事物形象的掌握,有意识地观察事物形象,广泛积累表象材料,丰富表象储备。头脑中的表象越多,不仅愈益促进右半球的活动,也为形象思维提供了形象原料。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将获得者格拉肖也指出:“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可以开阔思想,像抽时间读读小说,逛逛动物园都有好处,可以帮助提高想象力,这同理解力和记忆力一样重要。假如你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你能想象出这种奇形怪状的东西吗?我这样讲,有的人听起来可能会感到奇怪。但是在我们研究物理问题的时候,往往会用到现实世界的各种形式。对世界或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于抽象思维。”当然也更有助于形象思维。

可以说,丰富的表象储存无论对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都有帮助。

3.建构知识整体学习法。

传统教学法是一节一节、一章一章地学,从最佳学习方法来看这是少慢差废,不科学。

建构知识整体学习方法要求先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整体结构,以此为根基去理解部分知识内容。先把握知识结构层次和整体框架,使脑内浮现一张地图,形成整体架构,然后搞清部分与部分之间关系,形成整体认知结构。进一步区分知识的层次、方面和知识点,形成知识系统和整体结构。进而把握知识或事物的重点,分清重点和细节部分,集中精力理解并掌握知识重点和整体结构。

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实用20篇)篇二十

通过多年的教学,我认识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中的难点。学生对应用题的解题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他们审题的情况。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应用题的解题自然成了他们学习的难点内容,部分学生甚至遇到应用题就有畏难情绪。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对应用题的分析一般是比较重视的,而审题呢,常常怕多占用了课堂时间而草草过去,对稍难审题的应用题也是由教师本人的解说“帮助”学生的审题过程,造成学生没有自行审题的习惯;教师对审题的方法,指导得更不具体。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加强学生对应用题审题能力的'培养。

在实际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一年级教师要进行范读、领读,读题时要训练学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断句。二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朗读,逐步过渡到轻声读、默读,养成自觉通过默读理解题意的习惯,通过读题,让学生正确地找出条件和问题,对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总括的了解。

字、词、句等语言文字是应用题各种关系的纽带,也是解题的拦路虎。因此,审题教学要像语文教学一样,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

首先,让学生用符号划出题目中的条件、问题、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使其参与认知活动。审题要求学生对题目进行全面而准确的感知。

其次,对应用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实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如:“同学们修补图书,五年级修补了127本,比四年级多修补了28本。四年级修补了多少本?”对此题有的学生一下子分辨不出五年级修补的多还是四年级修补的多,这就要抓住“比四年级多修补了28本”这个关键句,联系前后内容把这个简短的句子一步一步地补充完整,使之明朗化。“比四年级多修补了28本”,就是“五年级比四年级多修补了28本”,也就是“127本比四年级修的多28本”,这样不难判断出五年级修补的多、四年级修补的少,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如果题目中的问句中直接指出了最后求的是什么,就可以从问题入手,执“问题”这个“果”去索取解决问题的“因”。例如:“某校六年级有男生150人,占六年级学生总数的3/5。

那六年级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从问题出发,抓住“男生比女生多多少”来分析推理:要求差,就要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但女生人数题目没直接给出,要通过已知条件先求出总人数,才能得到女生的人数。引导学生顺藤摸瓜,求“男生-女生”,就先求总人数,列式:150-(150÷3/5-150)。

“缩句”就是抓主干缩句,即把题目骨架用关键词表示出来,或者把应用题缩变成文字题,再列式计算。例如: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4/5,吃了多少千克?先找出题目中单位“1”的量,然后分析吃了谁的4/5,学生说出:是吃了100千克的4/5,所以把100千克看作单位“1”,就是要求100的4/5是多少。这样一道应用题就变成了“求100的4/5是多少”的文字题了,学生很容易解答。

如:“小明家养了35只鸡、28只鸭,如果每只鸡一年可以产13千克蛋,每只鸭一年可以产12千克蛋,这些鸡、鸭一年一共可以产多少千克蛋?”学生若能这样复述:“小明家养了35只鸡,每只鸡一年能产13千克蛋;还养了28只鸭,每只鸭一年可产12千克蛋。小明家养的这些鸡和鸭一年总共能产多少千克蛋?”这就说明学生对题意已真正完整地理解了。

有些题目可通过指导学生列表、画图等方法模拟应用题的情境,使应用题的情节、数量关系直观全面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进而扫除理解题意的障碍。例如:小红和小军各有8支铅笔,小红送给小军3支后,小红比小军少几支?可让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小红、小军进行表演,通过一送一接转化为一减一加,从而意会到题意及数量关系。

审题中教师可通过一题多问、变换条件等形式加深对题意的理解。如前例:“同学们修补图书,五年级修补了127本,比四年级多修补了28本。四年级修补了多少本?”教师可问:“哪个年级修的图书多?”“比四年级多修了28本”改为“比四年级少修了28本”怎么解答?……引导学生学生深入理解、大胆设想、勇于探索,不拘泥于常规解法,突破思维定势,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广阔性和灵活性、独立性和变通性。

解应用题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实践证明,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训练,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按“整体——局部——整体”的程序对题目进行精细的反复的有目的、有重点的感知,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联想,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审题能力,又使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相关范文推荐

    月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报告(优质20篇)

    通过转正工作总结,可以回顾自己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和进步,增强自信心。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转正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将近两个月的试用期下来,自

    企业汇报材料(模板21篇)

    汇报材料的写作过程需要我们准确地梳理工作进展、明确目标和成果,并结合具体的数据和案例进行描述。我们整理了一些针对不同情况和目的的汇报材料范文,供大家参考。

    社区网格支部书记述职报告(精选18篇)

    述职报告是向上级领导汇报某一特定时间段内工作表现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旨在客观、详尽地总结个人或团队的工作成果。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的述职报告样例,希望能对

    水上交通安全工作总结(优秀16篇)

    安全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安全工作情况进行概括和反思,以便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管理水平。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安全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

    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论文范文(19篇)

    范文范本可以激发我们的写作灵感,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各种写作技巧。请大家认真阅读下面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内容摘要:随着美术学科新

    驻村工作队工作总结材料(专业15篇)

    工作总结是一种对工作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问题根源并加以改进。请大家注意,以下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

    厦门大学校长毕业典礼精彩致辞(通用21篇)

    毕业典礼是我们与老师、同学们共同回忆往昔,共同期许未来的重要时刻。接下来,我们请听以下毕业生为自己班级和学校带来的精彩表演。同学们、老师们、家长朋友们:大家好!

    八年级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通用21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规划和安排,它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参考资料,供大家查阅和借鉴。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二、

    进料检验工作计划(专业16篇)

    工作计划书可以被用作回顾和评估工作的工具,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和改进工作方法。下面是一些具有实际效果的工作计划书样本,可以看看别人是如何编写的。1、与医务科协调,组

    访惠聚工作队心得大全(20篇)

    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可以通过工作心得的形式进行记录和分享,使得我们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通过工作心得的总结,我明确了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计划。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