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说课稿(通用8篇)

时间:2023-10-15 作者:文锋最新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说课稿(通用8篇)

通过辩论,能够促使参与者对问题进行更深入、全面的思考。如何组织辩论的结构和内容,使其更具说服力和逻辑性?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辩论论题和观点,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辩论的本质。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说课稿篇一

一、教材简介

《秋天的保健》是浙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这个单元融合秋天的景色,果实,秋天的疾病,以此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进行热爱环境,热爱粮食,热爱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制定为:

1、了解秋天常见疾病,探究引发疾病的原因。

2、了解秋天的保健常识,学会如何保健。

3、进一步培养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根据这样的教学目标本节课设计了两个版块的内容:

1、最近你的身体有什么不舒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观察课本插图,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做?

二、学生情况

1、心理特点:

二年级学生心理趋向稳定,自信心不断增强,产生了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远远不够。所以需要老师采用多样的评价手段,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2、小组构建

我们在小组构建中,遵循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优、良、中、差的.学生进行了组合,并根据各自的特点有侧重的安排学习任务,并对组长的语言表达采取集中培训,个别辅导,家校配合的方法进行规范,从而完善整个小组的机制,形成集体的合力。

(一)小组构建:

根据学生平时课堂表现、自身性格、学习情况及性别进行划分,并按1、2、3、4固定编号。

(二)设计组名、口号,培养学生的集体归属感。

在组名的设计中,根据孩子们喜欢小动物的特点进行小组内商量确定,如精灵鼠、棒棒熊、智慧龙、跳跳蛙等,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在小组内进行口号的设计,要求口号要与自己的组名相结合。

(三)任务分配:

在4人小组中,组长负责组织整个小组的活动流程,如开头的组名介绍、口号的领读;而其它组员则人人都有任务,都要面向全体同学进行展示,从而使每位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也避免了一部分孩子的推诿心理。

而对小组长我们则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如语言表达方面要求做到:我们是xxx小组,我们的口号是“xxxxxxxxxxx”,下面由我们小组和大家一同完成xxxxx的任务,先请xxx发言;中间组员发言完毕后要进行即时的评价;结束时从两方面进行:一为我们小组发言完毕,谁还有补充请举手;二为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四)小组评价:

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人人准备红花本,在个人完成良好时进行当堂加盖红花,而对于整个小组都表现良好的同学,我们则利用小组“平时表现”进行记录得分,每天将各组得分情况进行公示,并张贴在教室后面的表格中,一周后进行总评,评选出“明星小组”和“每周之星”,依次类推,评选月明星、季明星,从而形成小集体间的竞争。

而对于小组的评价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从最开始的表达语句要连贯、通顺,进而要求表达要完整,逐步过渡到声音要响亮,同时如果组内4人都能做到这些方面,则进行整体评价。

三、设计理念

理念一:课堂教学源于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强调“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我们的课堂就应该落实这一理念。秋天是一个传染病高发的季节,由老师看病入手,让学生交流自己在秋天生过哪些疾病,并说说当时难受的感觉,再让学生学习秋天的保健知识。这样源于生活的课堂教学,能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近感,较好地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理念二:用生活指导生活。

品德与生活应当源于生活,但绝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学意义在于“高于生活”。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从“认识秋天的特点”,“了解秋天保健的常识”过渡到“我们在秋天如何保健”逐层深入,实现了质的飞跃。学生从课前调查以及课内医生的介绍,老师的指导,同学的交流中了解到更多秋天保健的知识。这就是“在生活中指导儿童生活”,一定会给儿童今后的生活带来帮助。

理念三:用“综合”的理念设计课堂活动。

品德与生活是综合课程,就要运用多种教与学的方法,以“综合”的理念来设计课堂教学,整体发挥教育优势,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课前的准备活动中安排学生向社区或家长了解秋天容易生什么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既拓展了学生知识面,让他们了解基本的保健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从老师到医院看病时看到的现象入手,引出本课学习内容,谈及秋天的多种疾病,教师补充图片,图文并茂,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起探究的欲望。“了解秋天的保健常识”一环,学生分别从图片入手,交流看法,联系自己在生活中该如何去做。同时设计《两只老虎》的新编版本,将音乐融入教学;最后检测环节又设计了“为爸爸妈妈设计健康卡”一环,将写话也放进了课堂,这样调动学生眼、耳、口多种感官,既培养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又对学生进行了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而教师的设计也时时不离学生的生活。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从而点明本节课课题:《秋天的保健》。

二、民主导学:

(一)了解秋天的常见疾病,探究发病原因。

(二)了解秋天保健的常识,学会如何保健。

任务呈现:请大家认真观察课文插图,小组内同学互相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做得对不对?联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做?待会儿,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来发言。

三、检测导结:

为爸爸妈妈送礼物——设计一张健康卡片,将课内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运用于生活。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说课稿篇二

一、教材简介

《秋天的保健》是浙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的内容,这个单元融合秋天的景色,果实,秋天的疾病,以此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进行热爱环境,热爱粮食,热爱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制定为:

1、了解秋天常见疾病,探究引发疾病的原因。

2、了解秋天的保健常识,学会如何保健。

3、进一步培养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根据这样的教学目标本节课设计了两个版块的内容:

1、最近你的身体有什么不舒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观察课本插图,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做?

二、学生情况

1、心理特点:

二年级学生心理趋向稳定,自信心不断增强,产生了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远远不够。所以需要老师采用多样的评价手段,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2、小组构建

我们在小组构建中,遵循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优、良、中、差的学生进行了组合,并根据各自的特点有侧重的安排学习任务,并对组长的语言表达采取集中培训,个别辅导,家校配合的方法进行规范,从而完善整个小组的机制,形成集体的合力。

(一)小组构建:

根据学生平时课堂表现、自身性格、学习情况及性别进行划分,并按1、2、3、4固定编号。

(二)设计组名、口号,培养学生的集体归属感。

在组名的设计中,根据孩子们喜欢小动物的特点进行小组内商量确定,如精灵鼠、棒棒熊、智慧龙、跳跳蛙等,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在小组内进行口号的设计,要求口号要与自己的组名相结合。

(三)任务分配:

在4人小组中,组长负责组织整个小组的活动流程,如开头的组名介绍、口号的领读;而其它组员则人人都有任务,都要面向全体同学进行展示,从而使每位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也避免了一部分孩子的推诿心理。

而对小组长我们则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如语言表达方面要求做到:我们是xxx小组,我们的口号是“xxxxxxxxxxx”,下面由我们小组和大家一同完成xxxxx的任务,先请xxx发言;中间组员发言完毕后要进行即时的评价;结束时从两方面进行:一为我们小组发言完毕,谁还有补充请举手;二为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四)小组评价:

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人人准备红花本,在个人完成良好时进行当堂加盖红花,而对于整个小组都表现良好的同学,我们则利用小组“平时表现”进行记录得分,每天将各组得分情况进行公示,并张贴在教室后面的表格中,一周后进行总评,评选出“明星小组”和“每周之星”,依次类推,评选月明星、季明星,从而形成小集体间的.竞争。

而对于小组的评价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从最开始的表达语句要连贯、通顺,进而要求表达要完整,逐步过渡到声音要响亮,同时如果组内4人都能做到这些方面,则进行整体评价。

三、设计理念

理念一:课堂教学源于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强调“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我们的课堂就应该落实这一理念。秋天是一个传染病高发的季节,由老师看病入手,让学生交流自己在秋天生过哪些疾病,并说说当时难受的感觉,再让学生学习秋天的保健知识。这样源于生活的课堂教学,能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近感,较好地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理念二:用生活指导生活。

品德与生活应当源于生活,但绝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学意义在于“高于生活”。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从“认识秋天的特点”,“了解秋天保健的常识”过渡到“我们在秋天如何保健”逐层深入,实现了质的飞跃。学生从课前调查以及课内医生的介绍,老师的指导,同学的交流中了解到更多秋天保健的知识。这就是“在生活中指导儿童生活”,一定会给儿童今后的生活带来帮助。

理念三:用“综合”的理念设计课堂活动。

品德与生活是综合课程,就要运用多种教与学的方法,以“综合”的理念来设计课堂教学,整体发挥教育优势,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课前的准备活动中安排学生向社区或家长了解秋天容易生什么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既拓展了学生知识面,让他们了解基本的保健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从老师到医院看病时看到的现象入手,引出本课学习内容,谈及秋天的多种疾病,教师补充图片,图文并茂,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起探究的欲望。“了解秋天的保健常识”一环,学生分别从图片入手,交流看法,联系自己在生活中该如何去做。同时设计《两只老虎》的新编版本,将音乐融入教学;最后检测环节又设计了“为爸爸妈妈设计健康卡”一环,将写话也放进了课堂,这样调动学生眼、耳、口多种感官,既培养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又对学生进行了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而教师的设计也时时不离学生的生活。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从而点明本节课课题:《秋天的保健》。

二、民主导学:

(一)了解秋天的常见疾病,探究发病原因。

(二)了解秋天保健的常识,学会如何保健。

任务呈现:请大家认真观察课文插图,小组内同学互相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做得对不对?联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做?待会儿,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来发言。

三、检测导结:

为爸爸妈妈送礼物——设计一张健康卡片,将课内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运用于生活。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说课稿篇三

《秋天的保健》是浙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的内容,这个单元融合秋天的景色,果实,秋天的疾病,以此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进行热爱环境,热爱粮食,热爱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制定为:

1、了解秋天常见疾病,探究引发疾病的原因。

2、了解秋天的保健常识,学会如何保健。

3、进一步培养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根据这样的教学目标本节课设计了两个版块的内容:

1、最近你的身体有什么不舒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观察课本插图,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做?

二、学生情况

1、心理特点:

二年级学生心理趋向稳定,自信心不断增强,产生了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远远不够。所以需要老师采用多样的评价手段,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2、小组构建

我们在小组构建中,遵循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优、良、中、差的学生进行了组合,并根据各自的特点有侧重的安排学习任务,并对组长的语言表达采取集中培训,个别辅导,家校配合的方法进行规范,从而完善整个小组的机制,形成集体的合力。

(一)小组构建:

根据学生平时课堂表现、自身性格、学习情况及性别进行划分,并按1、2、3、4固定编号。

(二)设计组名、口号,培养学生的集体归属感。

在组名的设计中,根据孩子们喜欢小动物的特点进行小组内商量确定,如精灵鼠、棒棒熊、智慧龙、跳跳蛙等,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在小组内进行口号的设计,要求口号要与自己的组名相结合。

(三)任务分配:

在4人小组中,组长负责组织整个小组的活动流程,如开头的组名介绍、口号的领读;而其它组员则人人都有任务,都要面向全体同学进行展示,从而使每位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也避免了一部分孩子的推诿心理。

而对小组长我们则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如语言表达方面要求做到:我们是xxx小组,我们的口号是“xxx”,下面由我们小组和大家一同完成xxx的任务,先请xxx发言;中间组员发言完毕后要进行即时的评价;结束时从两方面进行:一为我们小组发言完毕,谁还有补充请举手;二为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四)小组评价:

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人人准备红花本,在个人完成良好时进行当堂加盖红花,而对于整个小组都表现良好的同学,我们则利用小组“平时表现”进行记录得分,每天将各组得分情况进行公示,并张贴在教室后面的表格中,一周后进行总评,评选出“明星小组”和“每周之星”,依次类推,评选月明星、季明星,从而形成小集体间的竞争。

而对于小组的评价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从最开始的表达语句要连贯、通顺,进而要求表达要完整,逐步过渡到声音要响亮,同时如果组内4人都能做到这些方面,则进行整体评价。

三、设计理念

理念一:课堂教学源于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强调“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我们的课堂就应该落实这一理念。秋天是一个传染病高发的季节,由老师看病入手,让学生交流自己在秋天生过哪些疾病,并说说当时难受的感觉,再让学生学习秋天的保健知识。这样源于生活的课堂教学,能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近感,较好地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理念二:用生活指导生活。

品德与生活应当源于生活,但绝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学意义在于“高于生活”。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从“认识秋天的特点”,“了解秋天保健的常识”过渡到“我们在秋天如何保健”逐层深入,实现了质的飞跃。学生从课前调查以及课内医生的介绍,老师的指导,同学的交流中了解到更多秋天保健的知识。这就是“在生活中指导儿童生活”,一定会给儿童今后的生活带来帮助。

理念三:用“综合”的理念设计课堂活动。

品德与生活是综合课程,就要运用多种教与学的方法,以“综合”的理念来设计课堂教学,整体发挥教育优势,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课前的准备活动中安排学生向社区或家长了解秋天容易生什么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既拓展了学生知识面,让他们了解基本的保健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从老师到医院看病时看到的现象入手,引出本课学习内容,谈及秋天的多种疾病,教师补充图片,图文并茂,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起探究的欲望。“了解秋天的保健常识”一环,学生分别从图片入手,交流看法,联系自己在生活中该如何去做。同时设计《两只老虎》的新编版本,将音乐融入教学;最后检测环节又设计了“为爸爸妈妈设计健康卡”一环,将写话也放进了课堂,这样调动学生眼、耳、口多种感官,既培养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又对学生进行了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而教师的设计也时时不离学生的生活。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从而点明本节课课题:《秋天的保健》。

二、民主导学:

(一)了解秋天的常见疾病,探究发病原因。

(二)了解秋天保健的常识,学会如何保健。

任务呈现:请大家认真观察课文插图,小组内同学互相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做得对不对?联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做?待会儿,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来发言。

三、检测导结:

为爸爸妈妈送礼物――设计一张健康卡片,将课内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运用于生活。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说课稿篇四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县学街小学的梁杰,很荣幸有机会得到各位的指导。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第三单元“我会照顾自己”中的第二活动主题《红绿灯、在站岗》。

在说课之前我想请各位评委看一小段录像。(播放《关爱生命,安全出行》)这是现实生活中谁也不愿意见到、也不难见到的一种画面,因此,我们能深刻理解新课标中提出“认识常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的重要意义。

以新课标作为重要依据,这节课的细化目标为:

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交通信号及交警手势;

行为目标: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的一种表现,也是一个人有责任感的体现。

其实,这些也是让“学会照顾自己”的教育内涵的具体表现。因此,这一节课,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自护能力的培养,乃至于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激发,对于保证儿童健康安全地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重点、难点:只有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交通标志、信号、交警手势,他们才懂得怎样遵守交通规则,因此,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交通信号及交警手势,这是本课的重点。让学生发现自己周围的一些违反交通规则的事例,形成较强的辨析能力,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这是本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依据本课教材的特点,考虑到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因此这一节课我充分利用儿童喜欢的动画、图片、视频,利用多媒体直观动态的教学手段,通过游戏、比赛来展开教学。

首先,构建与孩子现实生活的联系。

孩子们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发展的。如课前孩子们收集交通标志、观察遵守和违反交通规则的事例,将交警叔叔“请”到课堂为孩子们介绍有关知识等。重视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其次,道德准则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是我们生存于社会的道德准则之一。孩子们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情感,只有源于孩子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以及情景辨析、角色游戏等,都能在生活中而非生活外引导孩子们良好品德的积累与形成。

再则,引导孩子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在本课中,“红绿灯”是所有交通规则的代名词,它引出的是关于一系列公共道德和秩序、健康与生命,深刻而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科学、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懂得平安、和谐生活的重要性,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本课中,我进行了四个环节的教学。

首先,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唱歌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了,轻松愉快的开场歌曲是孩子们在一年级就学过的《红眼睛,绿眼睛》,歌中唱到“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绿灯绿绿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向前行”。从这优美的歌声中本课的主角“红绿灯”正式在课堂出现,也在第一时间抓住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后面“交通警察”、“交通标志”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第二,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按照教学目标,设定了三个学习环节。

(一)学习交通信号的含义,带着“小黄帽这样过马路安全吗?应该怎样做呢?”的问题老师播放《小黄帽》的录像,川流不息的马路、刺耳的汽车鸣笛声和小黄帽不按交通信号灯的提示穿行于道路上、翻越护栏等等屡次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从视觉上让孩子们体会到:这样做太危险了,过马路应该先看指示灯,红灯停、绿灯行,没有人行横道应该走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翻越栏杆是错误的。

随后的现场情景再现,是我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创设的一个环节,我们学校地处裕华路繁华地段,每天上学放学车辆很多,经常看到很多孩子不顾两边的车辆横冲直撞,很是危险。因此,课前我将学生的座位进行特殊的排列,空余处形成一个人行横道,请学生们模拟游戏,让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呈现在课堂上,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解决了实际问题,这也正是品德课的根本——源于生活而回归生活。

(二)学做交警手势

在这个环节中,我向孩子们介绍了一个重要的人物:“交通警察。“信号灯能保护我们的安全,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个保护神,他不分严寒酷暑每天在道路上指挥各种车辆安全通行,疏导交通,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对,是交警叔叔,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跟交警叔叔学做指挥手势吧!”接着,我用课件展示交警指挥道路交通的规范手势。

交通警察威武,神气,孩子们都很崇拜,大多数孩子从小就有着当警察的理想,所以在模仿交警做手势的时候,我不仅仅只是请几个孩子来学,而是先请大家一起学,然后再请每小队派一位同学来比一比。比的同学认真,为他们加油的小队同学也认真,大家都参与了游戏,都对交通警察的手势有了一个很深的认识,我想下次在马路上即使孩子们看到了自己不熟悉的交警手势,也会留一个心眼,会问清楚手势的意思,那么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又有了一个延伸。

(三)学习交通标志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们强调孩子的亲身经历和认知经验。让孩子们充分的交流和互动,小组合作、成果展示,以达到资源共享、评价互动的目的,再通过课件演示和总结交通标志的三种类型:指示标志——黄底黑图,表示允许;禁令标志——蓝底白图,有的带斜杠,表示禁止;警告标志——白底红图,表示警告,要注意……。随后的教学中,我用课件出示了一组交通标志图,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抢答,这既是对回答正确的孩子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对其他同学的一种激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和感受到:交通标志、信号灯、交警手势,他们都是无声的语言,认识了它们,我们出行就更安全了。

第三个环节,拓展思路、明辨是非。

本着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原则,我以出判断题的形式来增强孩子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这里设计的十道题有的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有的是学生还没有涉及但应该熟知和了解的。

最后,升华情感,明理导行。

这一环节中我首先播放刚才老师们在我说课前看到的录像:紧张的音乐配上各种车辆的喧闹声、紧急的刹车声,车祸的惨烈情景,让学生们震惊、震撼。此时画面一转:一个七岁本应和孩子们一样享受自由、健康、快乐、幸福童年的小女孩,因一次车祸,截断下肢,只能靠一个球皮行走。

我问我的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篮球女孩的事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看过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更何况是跟她差不了几岁的孩子。因而在看完以后引导孩子谈自己的感受,便是水到渠成了,珍爱生命的意识也在其中自然生成。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谈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就摒弃了那种老师讲述故事情节、讲道理的呆板局面,便于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孩子的体验也更为真切。

课的最后大家齐读一则《安全童谣》,老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好多的交通标志、信号灯,学习了交警叔叔的指挥手势,希望大家学会保护自己、照顾自己,做个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的好孩子,让自己每一天都过得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整堂课的气氛既轻松又严肃,我以资料积累、环境创设作为背景教学手段,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人、物、事、景,边游戏、边合作、边讨论、边创造。我们在自主的探索与积累中,在真诚的信任与关心中,先激情、再明理,后导行,一步步落实教学目标。我相信,上过此课的孩子及孩子的亲人、朋友们将会一生平安!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说课稿篇五

秋天的天空是碧蓝碧蓝的,秋天的田野是金黄金黄的,秋天的枫叶是火红火红的,秋天的大雁是一排一排的。是呀,秋天在孩子们的眼里是多么美丽!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第一个主题。教材安排了“找秋天”、“秋天的游戏”、“留住秋天”三个活动,共三个课时,我根据学生实际把教材进行了整合,把“找秋天”和“留住秋天”定为第一、二个课时,把“秋天的游戏”放置到本单元第三个主题“秋游去”一起开展。围绕主题,我确定以下几个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

(2)行为与习惯目标:感受活动、创作的快乐,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3、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发现秋天,体验秋天;难点是描绘秋天,赞美秋天,让学生真正走进秋天,热爱大自然和生活。

4、活动准备

(1)带领学生在校园里找秋天,布置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气候和植物的变化、动物活动、人们衣着与活动中寻找秋天,并画或写观察记录。

(2)秋景课件,两棵纸树模型,歌曲《秋天多么美》,剪刀,水彩笔,固体胶、卡纸。

二、教法学法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根据教材特点,本课教学我将主要采用体验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我结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生活,设计了“发现秋天”、“留住秋天”、“唱响秋天”三个活动,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真实生活中学会用各种方式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学会在描述、赞美秋天的活动中感受秋天的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学会在观察、探究自然的活动中保护自然、更好地享受生活。

三、活动过程

本课的第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到校园中,去寻找秋天,并以画或者记录形式完成收集卡:你发现那些秋天的东西?如果可以带回的话,那请你把它装在塑料袋里。在活动的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去发现秋天,指导他们去细细观察、发觉。师生一起实实在在走进秋天,感受秋天。并布置孩子们课后到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秋天。这样便为我第二课时的课堂活动打下了坚定的基础。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环节,来具体阐述我的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二)、融情体验,发现秋天

本环节是在承接第一课时而设计,也是本课时的重要组成部份,我让学生分小组,把自己收集的“秋天”先到小组里进行交流,达到知识的共享。然后小组派出代表在班上交流。

学生在第一课时收集了资料的基础上,一定会汇报出秋天的树叶变黄了,并落了下来;秋天里的果实成熟了,有许多好吃的水果、秋天的天气转凉,人们都加厚了衣服,连动物们都忙着储备粮食,准备要过冬了等许多秋天中的事物或景象。教师除了在用表扬性的语言肯定这个孩子观察的细仔,收集信息丰富的同时,还要总结孩子们是从秋天的色彩、秋天的气候、秋天的丰收几个方面真实的感知到秋天的。

这里我具体是这样做的:

比如:从落叶、花儿中找到秋天,我就他们拿出收集到的叶子,比较它们的颜色,这里我利用了课件,展示秋天的落叶的迷人景色,让孩子们陶醉于秋天美丽的色彩中。告诉孩子们,也正是因为秋天的美,许多人都选择秋天去旅游,感受大自然的这位伟大的调色师!

比如:发现天气转凉的。我就随机采访几个同学,比较他们夏秋两季穿着的不同,引导学生感受秋天天气的凉爽,从气候方面来说明秋天来了。并告诫孩子们一定要注意不要着凉,不要被秋天伤着!

教师及时评价在本环节中教学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要给学生对与错的判断,更要给予正确的导向,让每个孩子学会收集信息。恰当的鼓励激发了学生更大的参与积极性。再借助多媒体手段和配以灵活、开放式的处理,真正的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积累与技能培养。

有孩子会说:我真想到这些地方去逛一逛。

有孩子也许会说:秋天又美丽、又好吃、又好玩的季节。

师生一起总结秋天的发现及其特点。由于教师课前带领学生在校园里找秋天时,有机渗透了学法指导,进行了示范。因此学生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寻找秋天时,运用了多种方式收集信息,收集的信息也非常丰富。课堂上从生活中常见、学生感兴趣的身边的秋天入手,让学生交流所见所感,很容易产生参与与探究的热情和愿望,也正是在这种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他们才有体验、有感悟。全面了解到秋天的季节特征,充分感受到了秋天的美,热爱自然、关爱自然之情油然而生。

(三)、畅想真情,留住秋天

结合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分小组去商量自己怎么来留住秋天。并汇报你们留住秋天的方式。按照孩子们汇报的意见,进行分组来描绘秋天。想用绘画来描述秋天的同学,我们就把黑板当作画纸,把粉笔和你们的双手当画笔,共同绘制一幅美丽的秋景图;(老师在黑板上贴上两棵纸树模型,示意学生可以把剪好的果实和树叶贴到树上)。其他的同学可以自由选择“表演组”、“饰品组”、“拼盘组”、“叶画组”。

播放轻音乐,学生分组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切一切、摆一摆、编一编。让他们以画画、制作叶画、编儿歌、表演小动物的动作等方式来记住秋天。教师巡回指导各组学会分工合作,提高操作效率。将叶画、干果项链手链和水果拼盘。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展示交流,并让孩子们尝一尝记住秋天的味道。

(四)、升华情感,唱响秋天

在教师深情的话语中播放歌曲“秋天多么美”。让孩子们一起拍手唱吧,跳吧!用舞蹈,用歌声来赞美秋天的美!

结束告诉孩子们:多姿多彩、气候宜人的秋季,正是我们开心玩耍和大饱口福的好时候,让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好好享受生活,尽情地欣赏秋天特有的美景,吃秋天特有的美食,做秋天特有的游戏活动,感受秋天带给我们的乐趣与美丽吧!

这样即在欢快的歌舞中结束了本课时的教学!

结束语:总之,这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纽带,以多媒体为手段,以体验活动为中心,通过教师充满激情的话语字字入情,句句含意,使学生感受美的情感被激发,通过亲身体验让孩子们与秋天对话,打开了孩子们的心扉,爱美护美、关爱自然之情溢于言表,爱护秋天、保护自然之行也一定会在延伸的活动中养成。

以上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恳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加指正。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的、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它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

子《秋天在哪里》这个主题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在创作活动中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观察、探索自然的兴趣。基于此,我采取以丰富多彩活动为渠道的方式,让学生走进自然,在活动中感悟。

在“秋天在哪里”这一主题活动里,我让学生到校园的小树下、花坛边、草丛中去寻找。将学生们的教室内活动,延伸到教室外,让他们观察秋天里自己生活的周围植物、动物以及天气等的变化,感受发现的过程,体验发现的快乐。从校园植物的变化中找秋天,从草丛中的小动物中找秋天,从小朋友穿的衣服上找秋天。地上有落叶、树叶变黄了、菊花开了,苹果、梨,庄稼都成熟了,可爱的七星瓢虫到处飞舞,大雁、燕子飞走了,伙伴们穿上了暖暖的毛衣。再此基础上我又提出要求,希望他们除了观察自己生活周边的秋天外,还可以利用照片、看画册、打电话、上网等各种方式和途径,了解其他地方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在课堂里学生再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共同来交流。交流完观察到的秋天的特征后,我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了一些平日不常见或见不到的秋天的变化,在学生交流秋天的特征后,通过欣赏描写秋天的文学作品,进一步增强了感悟能力,帮助孩子们体会季节的变化,激发他们对秋天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亲近之情,最后同学们每人都说了一句赞美秋天的话。在情境欣赏活动中缩短了学生与自然的距离,学生们乐在其中。接着又通过欣赏描写秋天的文学作品,进一步增强对秋天的感悟能力,帮助低年级孩子们体会到了季节的变化,激发他们对秋天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亲近之情。

我觉得自己的设计意图是正确的,但是在备学生这方面还要细致些,应该更多地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完整。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说课稿篇六

一、说教材

《诚实故事会》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做诚实的好孩子”的第一个学习主题,又与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单元“诚实”是同一个主题。教材里设计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一些古今中外有关诚实的故事,如《狼来了》《长鼻子皮诺曹》等故事,再结合学生容易说谎的典型事件,编成一个连续性的故事情境——皮皮的遭遇。然后组织真假剧场的情境表演,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要诚实的道理,最后引出豆博士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不诚实可能会带来的种种危害。

活动目标:

1.学会分辨是非,能够领悟到说谎害处大的道理。

2.能够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体验诚实带给别人和自己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诚实带给别人和自己的快乐。难点认识自己说谎的坏处。

活动准备

1、在学生中开展诚实行为的调查活动。

2、制作灰太狼和喜羊羊的面具。

3、多媒体播放(歌曲《一分钱》)

4、与学生在活动前一起阅读语文教材中第十三单元“诚实”的主体课文。

二、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外来工子女,在生活中,他们的父母只顾忙于工作,根本无心来管教孩子。在我预先了解班级中不诚实的事例,进行个别谈话时,发现低年级学生犯错后普遍存在避重就轻,只说别人的不对,忽视自己错误的情况。更有甚者,会出现撒谎或隐瞒事实的情况。比如:骗爸妈的钱买玩具的;随手拿走别人的学习用品谎说是自己的;考不好的试卷自己充当家长签名等。从进一步的观察中了解到,学生这样做,首先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诚实的重要性,不知道不诚实的害处;其次,家长们只会一味的指责,甚至帮着隐瞒。当孩子真正地承认了错误后,家长打骂得反而更加厉害;第三,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还处于模仿成人举动的阶段,一些成人本身不诚实的表现对该年龄段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结合品德与生活课程,并和语文第十三单元“诚实”这一主题进行整合,我设计了这次活动,让学生在故事和贴近他们生活的小品的启迪下明白什么是“诚实”和诚实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三、说教法与学法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里指出的:“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我在实施中结合儿童的特点采取多种活动形式,来进行教育。

1、创设情境,歌曲渲染活动氛围。

2、制作喜羊羊和灰太狼面具,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致。

3、讨论交流,师生互动。

4、情景表演和讲故事法。

在整个活动设计中,我按课标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要求,努力使教学进入生活,贴近生活,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四、说教学程序

活动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如下:

(一)、激发兴趣,直接导入

我在课前准备中和孩子们一起收集日常行为中有关诚实与说谎的具体信息,语文课中,又对《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和《可爱的娃娃》这两篇课文进行的阅读指导,与品生做了有机的整合,在本次活动设计中,课伊始,我先在播放《一分钱》的歌曲来营造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体会做好事的快乐,营造“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氛围,而后直接揭题。

活动一:观看情景表演剧。

在实施过程中,我以点代面,以班里最会说谎的孩子在日常行为中最为典型的事例为教育素材,某生丢了书,随手拿走别人来充当而引起的争议。观看后,再让学生当审判官来分辨是非。某生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对吗?你认为什么才叫做诚实?这样目的是想让学生对诚实的概念有了意义上的认识。

【可能出现的问题】儿童对诚实的理解容易停留在口头,不易转化为行为。

【解决策略】为了避免简单的口头说教,结合儿童的.实际生活进行教育,使儿童切实体验到说谎的危害和诚实带给自己与他人的快乐,进而在行为上真正做到诚实。与家长一起正确、科学地帮助儿童明辨诚实行为,并逐步养成诚实的好习惯。

(二)、领悟诚实快乐多,说谎害处大

活动二:喜羊羊对灰太狼,诚实与谎言

《喜羊羊和灰太狼》是当前孩子们最为热门的卡通片,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喜好,结合语文教材中的第十三单元《可爱的娃娃》,设计喜羊羊对灰太狼卡通正反人物的形象的表演剧,通过在喜羊羊的帮助和灰太狼的引诱,剖析珍珍偷拿娃娃后矛盾的心理,让孩子们初步学会分辨是非。

活动三、“喜羊羊”讲故事

首先,我注重学生的体验,结合学生容易说谎的典型事例,编成一个连续性的故事情境——灰太狼的遭遇,再加以提炼通过喜羊羊讲故事而形成的,并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明白不诚实最终会受到惩罚的道理。

【可能出现的问题】家长、教师与儿童沟通不够,对儿童说谎行为草率处理,导致消极影响。

【解决策略】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了解儿童常见的说谎行为背后的原因。在日常教育中,注意积极引导和正面教育,创造宽松的心理氛围,避免儿童为躲避惩罚而说谎,教师、家长要多与儿童沟通,关心儿童。在评价和开展活动中,注意正确地评价儿童,正面引导儿童,避免伤害儿童的情感。

(三)、灰太狼的惩罚

用学生说谎的生活典型事例一二,先分组讨论交流其结局如何,再让善于表现的学生想象表演,通过灰太狼的表白,体会说谎的害处大。

活动四:喜羊羊战胜灰太狼,学会选择

在活动中,通过喜羊羊的指导与帮助,再次回到《可爱的娃娃》这个故事,提问学生珍珍后来又怎么做,为什么又能回到从前快乐的样子。学会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减少犯错的可能,并体会到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我力求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让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让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能真正懂得了“诚实是金,诚实能给人带来友谊,诚实能赢得人们的信任与谅解,诚实的孩子处处受欢迎”的道理,真正体验了做诚实的孩子的快乐。

【可能出现的问题】儿童往往能正确评价他人,但对自己行为的评价不够客观、全面。

(四)课外延伸

开个“喜羊羊诚实俱乐部”,寻找诚实的孩子。

五、深入浅出说板书

板书是学习的导游图,是老师的微型教案,浓缩了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探索。我紧扣重难点,贴上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头像,让学生明白诚实快乐多,说谎害处大的道理,这样的板书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内容清析,能让学生一目了然本课的教学内容。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说课稿篇七

本课是鄂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第4课内容。它所处的单元以《爱护我们的家园》为主题,包含“美的环境,好的心情”、“这儿怎么了?”、“让垃圾回家”三个活动主题。旨在使孩子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的生存关系,为其一生身心健康打下基础。本节课主要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欣赏图片,观察、比较中认识身边的环境,感受身边的环境对自己、对大家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责任感,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说学情

随着国家城镇化的发展,很多家庭都住在环境优美的小区里,然而,人们的环保意识却越来越差,孩子们也对环境污染现象熟视无睹,随地乱扔乱丢习以为常。

针对以上学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情感与态度:感受环境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行为与习惯:对身边的环境污染进行调查研究活动,爱护环境。

知识与技能: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懂得变废为宝的可创性和利用性。

针对以上主题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调查、走访等形式了解身边的环境,激发环保欲望;从做游戏中体会到美好环境是可以创造的。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环保意识并能付诸行动。

三、说教法

1、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努力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

2、我以体验式学习为主要形式进行教学,把道理寓于活动之中,做到情理交融。

3、我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创设一定的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无形中促使学生把“知”转化为“行”。

四、说学法

1、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感受家乡的环境现状。

2、学生通过比较、调查、走访,深刻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

3、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中,激发环保欲望。从动手为垃圾找家的游戏中体会到美好的环境可以自己创造。

五、说过程

1、情境导入,引发体验

我首先精心挑选了美丽的风光图片,通过放幻灯片,配上音乐,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

2、自主探索,尝试体验

(1)课前我让学生走出校园,到河边、街道、工厂等去走走、看看我们所处的环境。

(2)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加深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3)全班交流、展示。我相机补充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环境问题可能带来的危害性。

(4)我借机提出质疑:我们如何行动,才能改变这些环境现状呢?学生自由畅谈。

3、动手游戏,加深体验。

(1)我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经验,让他们说说垃圾的“家”。

(2)学生做“给垃圾分家”的游戏。我们给垃圾分为两个“家”: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让他们把垃圾图片送回正确的“家”。

4、课外延伸,活动拓展

我先让学生猜猜这些废品摇身一变,能变成什么?然后出示学生再制作的物品,如花篮、笔筒、钱包等,告诉学生变废为宝,不仅环保又美观。激发学生制作欲望,让他们懂得美是可以创造的。

六、说反思

1、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孩子们在感受环境美、发现环境问题、送垃圾回家等课堂环节中都兴趣盎然,参与度高,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2、教学形式多样化。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运用了直观教具,如幻灯片、垃圾图片、变废为宝的物品等,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也引导他们共同感受到了环境美,体会到小组合作的快乐,尝试到探究的乐趣。

3、学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同学们近段时间以来,随手乱扔乱丢现象严重,教室里,操场上总能找到各种生活垃圾,什么牛奶瓶、纸片、食品袋、方便面渣,正好借助这节课的东风,好好整顿整顿校园环境。

当然,课堂中也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表情不够放松,肢体语言太过僵硬等等,今后还要锻炼自己的胆量,提高自己的品德专业水平,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品德老师。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说课稿篇八

大家好!现在您听到的是谭晶演唱的《树木招手鸟来和》,这首歌曲唱的是森林中树木葱郁,百鸟争鸣,空气清新!每每听到这首歌,我总想上一节课,让学生也知道环保的重要。我知道,这是我作为一个小学品德老师的职责。

《爱惜每一张纸》给了我一个契机,结合歌曲,展开课文,设计了“认识纸张,节约用纸”为目标的品德课:“爱惜每一张纸”。

今天,我将从我的课堂理念、教材处理、活动方案、活动调控、活动评价五个方面进行介绍。

我一直觉得小学品德课应该与时俱进,闪现着时代的光芒。我实践中的品德课,具有以下两个时代特点。

信息化的品德课。无数实践证明学生对网络的兴趣要远远大于课堂,学生对音像资料的注意持久远远大于书本。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能力。

情景化的品德课。低年级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窄,大脑储存的信息也较有限,接受、分析、加工、处理的能力也不高。所以,只有给他们营造氛围,带入情景之中,才能直观地认识事物,明白道理。

活动化的品德课。作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培养,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结合课堂知识和时代元素,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体验、明理的机会,从而达到导行的目的。

这样的课堂理念,像一缕一缕的春风翻开了我清香四溢的课文,接下去,我想解说的第二个篇章,就是教材处理。

《爱惜每一张纸》是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单元教学要求“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逐步形成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自然资源的好习惯,理解环保的重要性”。结合“爱惜每一张纸”的主题,我以“纸”为线索,从“纸的用途”、“纸的来历”、“纸的用量”和“纸与环保的关系”四个方面激情-明理,并由此确定四层教学目标和我的教法学法:

情感与态度方面:认识纸对人们生活的意义,懂得节约用纸意义重大。

行为与习惯方面:能调整自己的行为,养成节约用纸,爱惜纸张的好习惯,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过程与方法方面,学习使用调查的方法解决问题,了解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方法:设疑激趣,情景创设,活动体验

学生学法:课前通过填表,收集相关数据,课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汇报、交流、体验、设计等活动,课后通过实践,让学生的良好行为和习惯在动态的体验中生成和发展。

四层目标的确立,合成了最美的愿望,指引我设法靠近,如何靠近呢?于是,我就要解说第三个篇章:活动方案。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窄,学习能力较差,分辨能力也不强。要上好这节课,就得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设计方案时必须要考虑的。

教学策略:我采用了“小步子教学”法。让学生一步一步学,一层一层推进,一点一点地明理,从而完成大的任务、达到大的目标。

活动方案:于是,我把活动分解成五小步,它们分别是:

“猜谜语,知道纸的用途”;“听故事,了解纸的来历”;“算一算,估计纸的用量”;“议一议,懂得纸与环保的关系”;“做一做,尝试纸的废旧利用”其中,前四个小步子在课内完成,最后一个小步子让学生在我布置任务后,课外完成。

方案形成之后,怎样才能最有效的生成,这就要关注一下第四篇章活动的调控。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但目的性不强,注意力不够持久。

调控策略:所以我采用五次造势。借用了企业管理中的“水性管理”,水最善于“随势而动”,流入山涧即成溪,流入洼地即成湖。情感的培植恰如水的流淌,恰当的造势,促进情感的形成并内化。

第一次造势:听音乐——环保的旋律

这是一个小小的铺垫,为情感高潮蓄势。

第二次造势:猜谜语——用途的广泛

本次造势好像是一勺鸡精,引起学生对潜伏在意象背后的珍惜共鸣。

第三次造势:听故事——民族自豪感

了解纸的历史,产生民族自豪感,不由自主地激发学生珍惜的情感。

第四次造势:算一算——纸的用量大

让学生从数目的小算到大,层层递进,自然而然地产生节约、环保的意识。

第五次造势:做一做——纸的利用

通过脑力风暴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创造欲望,把爱惜纸的情感渗透到日常行为中。

活动调控后,我们完成了教学目标,那如何去看待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呢?我接下去要说的第五篇与此有关,那就是“活动评价”

回顾本次活动,围绕纸的用途、来历、用量、环保推进,所以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元的。个人活动中的“自我评价”,集体活动中的“小组互评”、“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评价标准的明确性和评价角度的多样性,可以多角度肯定学生的能力和优点。

在这节课中,我和学生一起围绕与学习息息相关的纸展开活动的卷轴,让学生在讨论与纸有关的问题中明确了爱惜每一张纸的意义,懂得了纸与环保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身体力行地爱惜每一张纸。作为一个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师来说,这是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