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精选12篇)

时间:2023-10-13 作者:念青松最新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精选12篇)

环保宣传语应该全面反映出环境保护的多方面内容,给人以全面认知和思考的启示。如何做好环保宣传,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接下来是一些环保宣传活动的案例,供大家参考。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篇一

最近一直在读《安娜·卡列宁娜》,这本书让我读后感触颇深。虽然主人公安娜是悲剧人物,但在托尔斯泰的笔下成为文学史上最美丽且被刻画的最为丰满的女性形象之一。托尔斯泰对细节以及对心理的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逼真细腻,生动鲜明,呼之欲出。

安娜本来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族太太。她优雅美丽,贵气十足,让每个见到她的男人为之倾倒。然而,在莫斯科火车站上同青年军官渥伦斯基的相遇成为了安娜人生的一个大的转折点。两个相爱的人终于在一起生活了,可是这种幸福并没有维持多久。上流社会对安娜关闭了社交界的大门,使得她无人可谈,无处容身,使她陷入空前的孤立。于是她变得越来越敏感,越来越神经质。她害怕他会抛弃她,她总认为他已经不爱她了,她经常胡思乱想。她时常限制着他的自由,这种限制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其实渥伦斯基始终是爱她的,而且始终被安娜的美丽和优雅吸引着。但安娜的无休止的怀疑,无端猜忌,还有持续不断的吵闹,让他疲惫了。他爱她,但不知道应该如何继续下去,他总是想逃,而这些行为使得安娜陷入了空前的绝望和孤立无援的窘境,最后选择了卧轨自杀。

他们两个人虽然相爱,但对爱情的理解完全不同,价值观也错位,可以说安娜的情感危机就是两个人理解上的危机以及沟通上的.危机,当然也有当时俄国的社会大背景。

托尔斯泰真是最具内心洞察力的作家,他的目光十分锐利。在小说中,他并非仅仅描写跌宕起伏的故事,而是一步一步深入到人物的灵魂深处,去探究他们所有行为的思想根源,展现人性的复杂性。真的好喜欢他对人的内心深处的探索以及对灵魂的不断拷问。

真不愧为一部伟大的小说,真是精彩绝伦。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篇二

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在读书课上读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弗龙斯基,亚历山德罗维奇,阿尔卡季奇,多莉,基季,莱温。这七个人之间有着很纠结的关系!安娜嫁给了亚历山德罗维奇,并且生下一子,后来在调节表哥阿尔卡季奇与其妻子多莉之间婚姻矛盾时候遇到了阿尔卡季奇的朋友也是多莉妹妹基季的未婚夫弗龙斯基,两人一见面就喜欢上了对方后来经过安娜的调节,表哥表嫂和好如初,自己却因此陷入了尴尬境地。

阿尔卡季奇的好友莱温喜欢基季,而基季一直喜欢弗龙斯基,安娜的出现使得整个故事进入了另一种状态,基季因安娜“夺走了”她的未婚夫而憎恨她,莱温则因为弗龙斯基的出现被基季拒绝求婚而恨他,即便如此,安娜和弗龙斯基也没有放弃他们之间的事。但是从道德观念出发,安娜这种抛夫“弃子”的做法很不对,当然她没有抛弃自己的儿子,只是她的丈夫亚历山德罗维奇不愿成全她的母爱罢了。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篇三

终于看完了号称世界名著的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看后没有特别的感触,与我的期望值相差太远。

只不过是人间又多一具行尸走肉,打着爱情的幌子,背负着婚姻的沉重责任与义务,为别人活着,只为对得起母亲这个人世间最伟大的称呼的怨妇。这样的怨妇已太多,少一个反而是女人的幸事。敬佩她卧轨自杀的勇气,只为这种勇气,也该向她敬礼!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篇四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安娜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句话。

《安娜.卡列尼娜》讲述贵族妇女安娜有着令人着迷的美貌和深刻丰富的精神世界。“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千秋。”作为政府高官卡列宁的妻子,安娜过着世俗眼中的幸福生活。可卡列宁和安娜之间没有爱情,这在现在看来无疑是不幸的。但在当时的欧洲贵族阶层,很多婚姻都是这样,真正的爱情只会被耻笑和鄙夷。安娜不想安于现状,她蔑视与卡列宁的婚姻桎梏,并爱上了志趣相投的英俊青年贵族——渥伦斯基。安娜毫无顾忌地追求爱情、自由和幸福,但她不受理性约束的行为,也使自己陷入纵欲的感性误区,从而付出惨重代价。

渥伦斯基虽然也爱着安娜,但在他的世界里安娜只是他的一部分。他的职业和社交让他回归现实,让他无法面对安娜的感情。当安娜意识到渥伦斯基的怯懦自私后,自己的世界也跟着破碎了。安娜认识到爱情和生命的无望,最终选择了惨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卧轨自杀。

安娜为什么会卧轨自杀?

在当时的'社会,贵族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由的渴求,无法与强大的封建专制势力相抗衡,更无力承受来自传统的封建道德制度的致命打击。安娜的生机勃勃与当时社会的死气沉沉不相符合。这是形成安娜悲剧的原因之一。

梁实秋说过:“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不得,转为烦恼。有时候,只要把心胸敞开,快乐也会逼人而来。”赋予她生机的是爱情,置她于死地的也是爱情。她的死有社会原因,但重要的是自身原因:爱情至上主义。安娜对感情要求过多,也是形成她悲剧的一大原因。

安娜自身性格的局限也是造成悲剧的一大因素。“作为柳里克皇室的后裔安娜拥有与生俱来的地位和尊严,贵族血统所带来的种。种特权和优越的地位,使安娜从小就体验到了高高在上,君临一切的威严,而天赋的美丽又使她处处受到人们的青睐。”安娜的偏执与任性,无疑都带有毁灭性的力量。

她像一只扑向爱情之火的飞蛾,任性、可怜,又有种决绝和潇洒,只求灿然的一刻!

这个世界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而靠近完美的那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时刻。始终靠幻想活着的人终会有幻灭的一天。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篇五

即使她已经身为人妻,身为人母,可是内心还是有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所以当她遇上福伦斯基这样英俊、有财的上流人士时,无可救药的与他坠入爱河也是一种必然。也许,以传统的道德观念来看,安娜是一个不守妇道的人。可是,没有人有权力去指责她的什么,因为《福音》中说:“你们当中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安娜与福伦斯基两个人的爱,其实真的很不容易。身处贵族,身上便多了一道无形的枷锁。这两个人,可以不顾所有的去相爱,这种勇气就已经显得弥足珍贵了。可以不管自己的身份、地位,爱了便是爱了。只是这种爱,在那个虚伪的“高尚”的上流社会中,永远都不可能得到祝福的,收到的永远都只有耻笑与唾骂。即使卡列宁爱的不是安娜,但身为沙皇官僚制度化身的他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安娜的背叛的。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安娜与福伦斯基的悲惨结局。

安娜放下所有:与丈夫卡列宁决裂;忍痛把儿子抛在家里;放弃安逸的生活,与福伦斯基私奔到国外。福伦斯基也甘愿放下过去花花公子的生活,陪着安娜细水长流。私奔,多么美好的字眼。两个相爱的人,抛开所有的束缚,狠狠的爱一场。我觉得很佩服,也很羡慕。因为,至少我自己,拿不出那样的勇气去爱一个人。故事发展到这儿,在童话故事中的结局就应该是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是,这毕竟不是童话,残酷的现实赤裸裸的摆在安娜和福伦斯基面前。两个人都是娇生惯养的,终究还是过不惯清贫的日子,所以他们又不得不重返那个所谓的上流社会,又不得不去沾染上流社会虚伪的污泥。

重新回到上流社会的福伦斯基要去奋力打拼,自然花在安娜身上的精力也就少了许多。可是安娜这个孩子气的女人,想要的只是福伦斯基能偶在身边多陪陪她。他们俩本来就不牢固的感情,在上流社会的风吹雨打中更显单薄。在激清之后,安娜想起了道德,想起了她最最深爱的儿子;福伦斯基想起了责任和义务。安娜不能彻底放弃她的孩子,也不能彻底无视舆论的恶评;福伦斯基不能彻底告别过去风花雪月的生活,也无力去承担安娜带来的责任与义务。他们这份轰轰烈烈的爱,终究抵不过世俗的纷扰和自身性格的弱点,他们竟渐渐发展到了不能理解。安娜对福伦斯基的爱越强烈,就越感到对方对自己的冷淡和厌倦。安娜毕竟还是一个小女人。她觉得自己为福伦斯基付出了所有,却得不到相同的回报,福伦斯基反而离自己越来越远。“我真不该那么死心塌地的做他的情妇,可我又没有办法,我克制不了自己。我对他的热情使他反感,他却弄得我生气,但是又毫无办法。”安娜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倔强地向福伦斯基要更多的爱。可是福伦斯基自私得没法给她更多了。安娜渐渐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想要找陶丽倾诉,却又遭到陶丽与吉蒂的羞辱。吉蒂曾与福伦斯基有过一段情,曾经是福伦斯基深爱过的人啊!安娜这个要强的小女人怎么能忍受这种羞辱呢!

其实我觉得安娜很傻,傻到位一个离自己越来越远的男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她这朵开到极致的花,永远停滞在列车驶过她身上的那一刻。她对爱的理解太理想化了。她认为爱情就是24小时黏在一起,不离不弃;她认为爱情就是私自占有,不允许对方与其他女人有任何来往,尤其是与他有过情史的女人,比如吉蒂和索金娜小姐;她以为爱情就是轰轰烈烈,每分钟想跳120次,然后晕倒在对方怀里……她不懂得给对方留一点空间,更何况是福伦斯基这样不甘寂寞的男人;她也不懂得细水长流,更不知道所有美好的爱情最终都会在柴米油盐中湮没。她也以为福伦斯基不再爱她了,其实不是不爱了,只是这份爱褪去了往日的激清,变得更加沉稳了。

可是,爱情本来就毫无逻辑,更没有所谓的规律。爱了便是爱了,痛也无所谓了;放了便放了,曾经的那些,都会淡的。

安娜这朵开到荼靡的花,依旧在那条铁轨上摇曳……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范文5

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在读书课上读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弗龙斯基,亚历山德罗维奇,阿尔卡季奇,多莉,基季,莱温。这七个人之间有着很纠结的关系!安娜嫁给了亚历山德罗维奇,并且生下一子,后来在调节表哥阿尔卡季奇与其妻子多莉之间婚姻矛盾时候遇到了阿尔卡季奇的朋友也是多莉妹妹基季的未婚夫弗龙斯基,两人一见面就喜欢上了对方后来经过安娜的调节,表哥表嫂和好如初,自己却因此陷入了尴尬境地。阿尔卡季奇的好友莱温喜欢基季,而基季一直喜欢弗龙斯基,安娜的出现使得整个故事进入了另一种状态,基季因安娜“夺走了”她的未婚夫而憎恨她,莱温则因为弗龙斯基的出现被基季拒绝求婚而恨他,即便如此,安娜和弗龙斯基也没有放弃他们之间的事。但是从道德观念出发,安娜这种抛夫“弃子”的做法很不对,当然她没有抛弃自己的儿子,只是她的丈夫亚历山德罗维奇不愿成全她的母爱罢了。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篇六

读托尔斯泰《安娜.卡烈尼娜》

关于俄国文学我们很容易想起两个人:一个是陀思妥耶夫思基,代表俄国的`深度;另一个则是托尔斯泰,代表俄国的广度。托尔斯泰的三部代表作创造了他文学生涯的巅峰,《安娜.卡列尼娜》就是其中之一。

“幸福的家庭都是想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家喻户晓的名句即出自于《安娜》。因这部著作这句经典的名言还引发出“安娜.卡烈尼娜原则”:一件事情要成功有许多必定的要素,缺一便将会导致失敗,并且这些要素各自独立。

托尔斯泰站在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角度审视俄国社会与人生,以一个女子安娜为中心,引发起一场高广度的思考。

小说主要给我们呈现出三种典型的家庭模式:安娜的不幸家庭,烈文的幸福家庭,介于二者之间的安娜的哥哥的家庭。三种家庭的背后隐藏着不同的人格、人心、人性、人们对权利地位对特别解放的选择和追求,同时也反映出俄国当时政治社会人文的真实面貌。由小及大,像一个扩视镜一样一点点展现出一部大格局的场面,由表及里,像一个外科医生一样用手术刀一层层深入病理的主心骨。横竖的转向充满了矛盾和混乱,一个不变的东西就是托尔斯泰的绝对的真诚,这也是这部作品带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于烈文的幸福家庭并不是童话般的完美不真实。它是一场历经曲折波澜的心路,而且这些波折将一直不停息的跟随着他们的一生。毕竟,幸福是一场修行。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篇七

安娜毋庸置疑是美丽的,她如同芜草丛中的奇葩,她的美不仅溢于言表,更富于内心,她心地善良,感情热烈真挚,一种妩媚却真诚,充满活力而且轻盈,聪明又懂分寸的美。她热情感性,八年不懂爱情的生活,使她在遇到真爱时可以不顾一切,断然放弃名誉家庭甚至儿子。安娜,她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她正直不放荡。当她一经接受弗龙斯基的爱情以后,她勇敢地向丈夫跟旧生活决裂,她说:“我知道了我不能再欺骗自己,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这样一个人,我要爱情,我要生活。”她追求真挚的爱情,她也曾对弗龙斯基说:“爱,我所以不喜欢那个字眼,就正因为它对于我有太多的意义,远非你所能理解的。她是真诚单纯的,爱变爱的轰轰烈烈,无所遮掩,宁玉碎,不肯容忍自己欺骗。

卡列宁,这个官僚制度的化身,他在生活中孜孜以求的只是勋章和官爵。在他看来,他之所以需要一个家庭,并非出于爱情的需要,而是因为他在仕途上少不了这样一个点缀品。

这么一个冷酷的政界高官,一个从小便是孤儿不懂得爱只会追逐名利的人,一个让安娜八年后想起便会哆嗦的丈夫!他是现实卑劣的,为了前程娶下毫无感情基础的妻子,冷漠对待安娜与自己唯一的儿子。他,无疑不能给安娜带来她所心心念念的爱情。他和安娜的结合,在我看来,自始至终都是个错误。安娜心中对爱情的渴求与可列宁的冷酷无情完全无法磨合。所以,安娜之后才会如飞蛾扑火式的深爱弗龙斯基,因为他能带给她所谓的爱情。

我想在我看来安娜是勇敢的,她始终不悔自己选择的道路:“假使一切要从头再来,也还是会一样的。”她鄙视那班贵族男女堕落虚伪的生活,在剧院里她向整个社交界抬起了高傲的美丽的头。

爱,只有简单笔画,却比想象复杂。安娜跟弗龙斯基的爱情,到最后可以说只是单行线。

安娜性格自身有着不可弥补的局限性,她曾对弗龙斯基说:“你要明白,自从我爱上你以后,在我一切都变了。在我只有一件东西,一件东西----那就是你的爱!”“一切都完了,我除了你以外甚么都没有了。请记住这个吧!”她变成了攀扶在弗龙斯基这棵树上的一条青藤,树倒藤亡。弗龙斯基成了她生活中和全部意义,一旦失去他的爱,她的生命便不可挽回地灰飞烟灭。可是后来弗龙斯基对她的爱已愈走愈远。她内心永无休止的矛盾与痛苦,她对生活对自己目前处境的迷惘与恐惧。她的生活,她的信仰和她的追求都找不到一个平衡的支点,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她本能地反抗一切,又本能地忍受着一切的冲击。她爱得愈深便愈没有安全感。到了最后,她甚至被迫使用一般上流妇女使用的靠姿色与服装去吸引弗龙斯基的视线。企图牵住他日益冷淡的爱情。

安娜,这个美丽而又孤独的灵魂,在无尽的遗憾之中香消玉殒。人都是为希望而活,因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而爱情,最绚烂的花朵,人生最美好的`礼物,最大的快乐和最大的幸福最终将安娜带入了痛苦的深渊。如同飞蛾扑向野火,注定这场爱情要将她毁灭。安娜因为羡慕光明,爱上了外表俊美,内心空虚的伏伦斯基。对爱情,对幸福的无限渴望是她忘却了一切烦恼和恐惧,在幻想之中只为了爱情而活。而一种虚妄的狂热也笼罩了弗龙斯基,他对安娜一见钟情,沉迷于她的美丽和独特气质,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与安娜的特殊关系带给他有一种征服感,荣辱感。这种虚荣之心决定了他对安娜的爱情十分肤浅。而安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弗龙斯基对她来说,就是她所有的希望和寄托,就是她的一切。这种纯洁无暇的爱使伏伦斯基自惭形秽,推动着他不得不重新认识与安娜的关系,对自己的肤浅和轻率表示自责,并在精神上强迫自己进一步爱这个女人。被爱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幸福,快乐始终赠与那些无私的爱者。可是,“水满则溢,说盈则亏”,这个世界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时刻。始终靠幻想活着的人终会有幻灭的一天。

当迎面扑来的火车碾过安娜轻柔弱的身躯,突然发现,原来人是如此脆弱。当被寄托所有的爱情消失不见,若爱最后只是单行,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篇八

“一切都是虚假,一切都是谎言,一切都是欺骗,一切都是罪恶!”这是安娜临终前的叹息,也是她对生活的控诉,更是俄国十九世纪新旧交替之时人们对社会的鞭笞。而托尔斯泰在安娜身上无不寄予深切厚望,无论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美艳,还是对压抑生活不得释放的痛楚,通过大量篇目一一再现,既有对其无限的同情,也有对其无限的怜悯和热爱。

安娜,这个美丽而又孤独的灵魂,在无尽的遗憾之中香消玉殒。人都是为希望而活,因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而爱情,最绚烂的花朵,人生最美好的.礼物,最大的快乐和最大的幸福最终将安娜带入了痛苦的深渊。如同飞蛾扑向烈火,注定这场爱情要将她毁灭。

安娜因为羡慕光明,爱上了外表俊美,内心空虚的伏伦斯基。对爱情,对幸福的无限渴望是她忘却了一切烦恼和恐惧,在幻想之中只为了爱情而活。

虚妄的狂热也笼罩了伏伦斯基,他对安娜一见钟情,沉迷于她的美丽和独特气质,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与安娜的特殊关系带给他有一种征服感,荣辱感。这种虚荣之心决定了他对安娜的爱情十分肤浅。而安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伏伦斯基对她来说,就是她所有的希望和寄托,就是她的一切。这种纯洁无暇的爱使伏伦斯基自惭形秽,推动着他不得不重新认识与安娜的关系,对自己的肤浅和轻率表示自责,并在精神上强迫自己进一步爱这个女人。

被爱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幸福,快乐始终赠与那些无私的爱者。可是,“水满则溢,说盈则亏”,这个世界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时刻。始终靠幻想活着的人终会有幻灭的一天。

当迎面扑来的火车碾过安娜轻柔弱的身躯,突然发现,原来人是如此脆弱。人真正脆弱的不是肉体,而是人的灵魂。当被寄托所有的爱情消失不见,若爱最后只是单行,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篇九

说她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部小说也不为过!伟大在她对人生的反思,对命运的探索,对人类的道德训诫,是作者崇高人格的流露。

有人说,这是反映旧社会压抑女性的小说。我从头到尾,除了看到安娜因为婚外恋一步步堕落深渊,最终一头撞在火车上外,其他女人都活的有滋有味。并且,安娜在搞婚外恋之前,看看作者怎样描述的:单纯,欢乐,健康,活泼,一无所缺,生活是如此的幸福。不但自己生活幸福,并且帮别的家庭调解纠纷。

安娜追求感情,一步步走向灭亡,毁了家庭,毁了丈夫,也毁了情人。所以有些人说她为感情而牺牲是多么的崇高时,是感情完美女性的象征时,我只能无语摇头。如果那么说的话,安娜卡列尼娜就仅仅是一部支持婚外恋的言情小说,根本不是什么名著,与琼瑶的小说一样价值,那么托尔斯泰也仅仅是个男琼瑶而已,或者张艺谋。可明显后面两人与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一比,就是什么东西。我们应当明白列夫托尔斯泰这个名字的精神重量。

他是真正在小说中思索探讨人生的价值:人应当怎样活才能找到幸福!

安娜卡列尼娜中给我们供给了这样两种活法。

第一种:安娜和渥伦斯基。

渥伦斯基,浪子一个,最喜欢调情,泡妞,遇到有夫之妇安娜,因为她太美了,不论她有没有家庭,有没有孩子,明明白这会对她造成多么大的`伤害,但还是比不了自己的情欲,非要把她泡到手不可。所以那里有人说他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情人时,是反抗旧社会制度的先锋时,只能说这人脑子有毛病。当然,渥伦斯基后面的醒悟,让我们悲哀,因为安娜的自杀,他对生活彻底绝望,为了逃避良心的谴责,走上战场,可能一去再不回了,因为他是决意去死的,并不是散心。与安娜一样,其实也是自杀,只是一个更男人,一个更女人而已。但他们两人是自作自受。如果他们真能怨随便一个东西,他们也不会自杀。因为他们怨不了任何人,直接是被自己的良心逼到了死路。

安娜,由一个幸福安宁的少妇,被渥伦斯基吸引,最终抛弃丈夫,抛弃儿子,与情人生活在一起。应当说,他们最终如愿以偿了,生活在一起应当也是很幸福,社会并没有给他们多大压力,最终安娜的死是因为神经质!她总是怀疑渥伦不忠,一会怀疑这,一会怀疑那,最终为了“报复”渥伦去自杀了!但实际上渥伦一向在对她好。

这种神经质的原因是什么?简单,两个字,良心!

第二种轨迹:基蒂和列文

基蒂是人类中幸运儿的代表,不是因为她嫁给了列文那样的好丈夫,而是因为她被渥伦斯基甩了!她因为少女的单纯无知,喜欢上了体面潇洒的帅哥-渥伦,而拒绝了乡下财主列文的求婚。而她父亲,一眼看出渥伦是什么人,疼心不已,但幸好,渥伦斯基被安娜迷上了,甩了快要到手的少女基蒂。基蒂在痛苦之余,也重新反思人生,不停地在寻求和探索生命的意义,而与她一向有相同癖好的人,就是列文,还有一个就是作者自己。列文是一天到晚都在想许多深奥的话题,整天想怎样生活才最完美,怎样才能让农民过上好日子。他最喜欢想象自己有个多么完美的家庭,妻贤子孝,结果最终如愿了。因为他忠诚可靠,老实善良,所以最终他如愿了,与社会制度没有任何关系。他娶到了可爱到极点的基蒂小姐。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篇十

人会随着他所读所学的东西所成长,总会领悟一些道理,我也因一本书而受益匪浅,这本书就是——《安娜·卡列宁娜》。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位名叫安娜的贵妇多年安于贤妻良母的生活,但与年轻军官沃伦斯基邂逅以后,重新唤起了她对生活和爱情的追求,更陷入了与卡列宁、沃伦斯基、吉蒂和文列之间的多角恋的漩涡。安娜不愿长期欺骗丈夫,于是将她与沃伦斯基的暧昧关系公诸于世,从而受到卡列宁的折磨,最后卧轨自杀。

这本书没有用太多的笔墨来写悲惨的气氛,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却将主人公安娜的悲剧发挥的淋漓精致呀!就拿最后安娜卧轨的那一段来说吧,作者用细致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将安娜那种觉醒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更透出了安娜希望自由爱情却被社会冲击压迫的`现状。

安娜这种追求纯洁爱情的渴望,就像一个死人又有了脉动,但这种脉动它突破了常规,人们要把它扼杀,不能让反常的行为出现;这种爱情,就像一个小嫩苗,想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但环境恶劣,使它根本不可能破土而出。不过死人复活那是不能发生的事,否则天下必将大乱;环境的恶劣也是生物生存的条件呀!

这就是安娜那渴望却早已注定不能得到的爱情,悲剧的爱情啊!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篇十一

有幸在假期拜读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名作,这本书以往被我打开,又关上了好多次。这次最终下定决心来阅读它,但遗憾的是自我才疏学浅,所以只能做个肤浅的书评了。

这本书的两条线索,安娜和列文。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人物,实际上却在处处呼应对照。他们都是那个时代里,有着与同类人不一样的思想和行为,因而显得格格不入的人。

我喜欢安娜。喜欢安娜的美,喜欢安娜的智慧,喜欢安娜的勇敢。也喜欢她的疯狂,她的为爱偏执,她的不顾一切。

也许是我还太年轻,已婚妇女的出轨行为并没有让我丧失对她的好感,也不能够引发我与当时上层社会对她的反感的认同。相反,书中描述安娜以及她与伏伦斯基之间的选择,让我振奋,让我激动,让我欣喜!

哦!安娜!离开卡列宁吧!他是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你被禁锢得太久了,快要不能呼吸了!快投入伏伦斯基的怀抱里!快沉浸于爱的海洋!你值得这一切.....

我还是个学生,未曾体验过什么刻骨铭心的感情,更别谈婚姻二字了。所以,我对于婚姻的定义也许就更为偏颇了。我总觉得:婚姻,应当有了感情才能建立。我不能够理解为什么两个相爱的人不能在一齐,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两个不相爱的人却能够结合在一齐。

安娜与弗伦斯基大吵的那一节,我看得心惊胆战。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的感情因为争吵而变得越来越冷淡,我捧着书却无能为力!哦,多想钻进书本告诉他们俩,你们是太爱对方才会这样!安娜没有安全感,动不动就要发火,伏伦斯基却认为她越来越无理取闹....最终,安娜选择了卧轨自杀。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列车站台,而结束也是在列车站台。

我也很喜欢列文。喜欢他的害羞,喜欢他的真诚,喜欢他满满的职责感。作为男人,他难免显得有一点不懂情调。但他是那么的专一,那么坚定的爱着吉娣,从一而终。

还记得,以前列文跟奥勃朗斯基讨论过关于一个男人有家室,却在外面玩其它女人的情景。列文说:“我不理解,一个吃饱了饭的人为什么还要到面包店去偷奶油面包呢?”奥勃朗斯基说:“正是因为奶油面包香甜可口,才更加的显得诱人。”两个人的交流也体现了两个人不一样的婚姻观。不管奥布朗斯基有多么的浪漫,我相信每个女人最终都会选择像列文这样的,虽然不浪漫,但却很有安全感的人。

书的最终,关于列文的信仰我读得囫囵吞枣,心里早就沉浸在安娜自杀的情节中了....期望以后还有机会再多读几遍安娜,我相信在人的不一样阶段读,读同样的书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书没变,但人在成长。加油,共勉。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篇十二

合上书本,印象最深刻的是列文。可是列夫托尔斯泰为什么选择安娜作为主人公,他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对自由恋爱的提倡,还是上流社会的讽刺批判,抑或是对女性不忠的宗教审判?但为什么描写安娜的时候又着重描述了列文的生活、思想。我总觉得列文是作者自己的化身,列文的.成长是作者自己思想的成长的缩影吧。

这样,值得吗?究竟爱是什么?

我欣赏为爱,义无反顾;但不赞同。一切以爱的名义的自私、背叛,都是不负责。爱是责任!

相关范文推荐

    经典心情短语人生感悟(大全8篇)

    编辑是为了确保文字的清晰、准确和有吸引力而进行的工作。编辑时要注意文章的立意和观点的表达,使之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1.以下是小编精心挑选的编辑范文,希望能给大家

    2023年读世界未解之谜有感(通用8篇)

    提纲作为一种组织思维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有条理地整理和梳理文章的内容。一个较为完美的提纲应该具备主题鲜明、层次清晰、逻辑有序等特点。提纲七:背景介绍-问题概述-

    最新爱眼日的演讲稿(通用5篇)

    致辞致谢可以为我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交流氛围,使大家更加融洽地相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领导讲话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爱眼日的演讲稿篇一爱眼日让人

    2023年写端午节古诗词 端午节的古诗(优秀9篇)

    运动会是学校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我们需要一份宣传语。运动会的场地和器材要提前准备,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运动会宣传

    2023年文员的工作计划与目标(汇总14篇)

    护师计划是护理人员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机会,它可以让护士们不断提升自我,追求卓越。卫生工作计划的编制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以下是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

    2023年房地产心得体会(实用9篇)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拓宽教学思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启发您写出一篇优秀的工作

    最新感恩国旗下讲话演讲稿 感恩的国旗下讲话稿(通用20篇)

    领导讲话稿要注重用词风格的独特性和个性化,形成自己的演讲风格和特点。请阅读以下范文,或许能给你写作一份出色的小学生演讲稿提供灵感。感恩国旗下讲话演讲稿篇一今天,

    木偶奇遇记的童话 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读后感(优秀8篇)

    标语的设计应该注意排版、字体和颜色等元素的搭配,以增加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标语的设计要考虑目标受众的心理需求和文化背景。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些优秀的标语示

    最新商调函格式 工商调解协议书格式(大全8篇)

    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思路,找出问题所在,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注意总结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避免使用模糊、空洞的词语。下面是一些写得很好的总结范文,希

    最新四年级学生随笔 成绩的四年级随笔(汇总7篇)

    四年级学生随笔篇一11月12日,47岁的高三班主任鲍方在办公室被刺26刀,在被送往医院的路上,鲍方已经没有生命体征。行凶者是鲍方所带实验班的尖子生罗军。罗军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