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品读苏轼(模板14篇)

时间:2023-12-17 作者:JQ文豪

优秀作文是经过反复斟酌和精心设计的文字构思,在表达上有层次、有亮点、有感染力的写作艺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这些范文涵盖了各个领域和主题,有的是经典之作,有的是创新之作,有的是感人至深,有的是思想深刻。通过仔细阅读这些优秀作文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写作技巧和思维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益,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写品读苏轼(模板14篇)篇一

与书结伴而行,在书籍的海洋里获取我们需要的知识,汲取营养充实自己,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改正缺点,丰富自己、成就自己,清清正正做人。

读书是享受。

有人说:“金钱是万能的。”而我并不这么认为,因为金钱买不到亲情,买不到纯真的友情和宝贵的'性命。书就不同了,它像一位知深的老者,教会你如何待人处事,这样、亲情、情谊与生命将与你共存。如果说字典是一位默默奉献的辅导老师,那么书就是生活的伴侣,让你在品读好书中享受人间的无穷乐趣。

读书是信念。

周总理小时候,校长问他为什么读书?他洪亮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就是靠着信念,还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坚持不懈地努力,所以他毅然地参加了革命,领导人民走向了解放,致富、和平的道路,周总理就是抱着一种信念。所以我们品读好书,执着一份信念,人生是可以改变的。文天祥写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这也是他的坚贞信念。从书中,我明白了做人要有骨气。

读书是乐趣。

读书之所以是一种乐趣,是因为在于作者告诉我什么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更因为读书使我积极思考,特别是读一些廉洁为官、为民请命的名人典故。我的思想在书里驰骋,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从书里了解世界,也会重新认识自己,教自己应该做个怎样的人。所以不可否认,书中的知识对我们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读书能助人前行,能助人成就梦想,就能成就多彩人生,让品读好书,成为你人生的一种乐趣。

品读好书,读懂了廉洁。

写品读苏轼(模板14篇)篇二

苏拭。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东坡是宋代大文豪,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文豪。他的成年主要生活在北宋神宗、哲宗年间,22岁中进士,26岁又中制科优入三等,获宋代学子最高荣誉,官至礼部尚书,风光一时。然而,他的禀性和情操,却使他一生坎坷,屡次被贬。他自嘲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即被贬到现今的湖北黄冈、广东惠州和海南岛。“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更工”,苏东坡的坎坷经历没有成就他政治上的事业,却造就了天才的文学巨匠,为中华文化贡献了精品和经典。他把宋文、宋诗和宋词推向高峰,其散文既以才智驰骋,又文理自然;其诗干预社会,思考人生,艺术风格刚柔相济;其词开一代新风,豪放俊朗,清新洒脱。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东坡由于“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年底出狱,被安置在黄州。越二年,元丰五年的七月和十月,苏东坡偕同友人游黄州城外赤壁,分别写下《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在《赤壁赋》中,苏东坡描绘出“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风景画,弹奏出“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的人生音符。

《文心雕龙·诠赋》认为:“赋者,铺也。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也。”《赤壁赋》没有过多的铺采和辞藻堆砌,重点是体物写志,叙述中有描写,描写中有感悟,感悟中有议论,议论中有叙述,循环往复,一唱三叹。两篇《赤壁赋》是一个有机联系整体,《前赤壁赋》写水,说理谈玄,议论风生,侧重于人生哲理的阐发;《后赤壁赋》写山,以记叙、描写为主,更符合游记的特征,侧重于艺术形象的渲染。《前赤壁赋》全文537字,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写作者与客人泛舟江上,清风吹拂,明月当空,水天一色,饮酒诵诗,尽情投入大自然怀抱,领略秋江夜色之美,飘飘渺渺犹如离开人间不受拘束,又如生出双翼登临仙境。第二层次写作者与客人饮酒唱歌,作者扣舷而歌,客人吹箫而和,产生悲伤幽怨情绪,“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第三层次写作者与客人关于宇宙人生的讨论,客人被作者说服,精神得到解脱,复又欢乐,“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后赤壁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情趣与《前赤壁赋》是一致的,《三苏文苑》眉批日:“仍用风月为主,二字乃长公一生襟怀”。全文357字,分为三个自然段,着力描写出一幅美妙奇异的夜景和意境,既有长江与断岸,又有月白与风清,既有巉岩与蒙茸,又有危巢与幽宫,既有雪堂与临皋,又有鲈鱼与斗酒,既有客人与家妇,又有孤鹤与道士,真可谓字字有诗、句句如画,读之似真似幻、如梦非梦。

品读《赤壁赋》,我们不能不对苏东坡豁达的人生态度油然而生敬意,这就是置自我于物体之外,以不变去应对万变,在随缘自适、随遇而安中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乌台诗案”使苏东坡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出狱后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职位相当低微,不得擅离居所,实为软禁。苏东坡从显赫高位一下跌入底层,以犯人身份在黄州生活了四年又二个月。在这段时间内,他有过情绪低落和意志消沉,但没有沉沦和被厄运击垮。他的报国壮志坚贞不渝,在致友人书信中说:“虽废弃,未为忘国虑也”;“愿为穿云鹤,莫作将雏鸭”。他的乐观心态没有改变,公务之余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家计,由此号“东坡居士”。他的文学天赋更是得到充分发挥,不仅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绝唱,而且留下了《黄州寒食诗帖》这一书法极品。苏东坡所以能在人生困境时始终保持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源于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儒释道兼备的深厚学养和人生境界。

写品读苏轼(模板14篇)篇三

有人说,高三是战场,号角吹响,就要带着意志这把犀利的剑,奔向布满荆棘的前方,有人说,高三是远航,起碇时,怀揣着美丽的梦想,奋力划桨,用汗水升华绚烂的希望。吃饭——睡觉——学习,这三点一线的生活,这看似乏味的轨迹会充满整个高三的生活,秉烛夜读是寻常的,心力憔悴,力不从心,也是可能的,没完没了的测试和一次次的模拟,一次次地检验人的意志,冲击出不一样的心情,高分会让你带着十足的信心,奋力拼搏,坚持到底,重温那远大的理想,低分带来的是天崩地裂的失落和无奈,它一次次地打击着你,使你慢慢地失去信心,将有棱有角的你慢慢磨平,但这确实是对意志的考验,只要我们永不放弃,总有一次会让你得到满意的结果。

老师的谆谆教诲,满腔的热忱和无尽的关怀告诉我,这正是拼搏的时刻。他们教给我智慧,灌输给我力量,把我从一次次失败的'低谷中拉了上来。他们倾尽自己的学识,把知识和希望一起奉献给我们。他们在讲台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地上的粉笔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但他们的脸上还挂着那给人力量的笑容。

上下课的铃声不断的响起,聚集着几十束渴求知识的目光,随着黑板上的字慢慢移动着,手中攥者各色各样的笔,随着老师语调的加重,书上又留下了一条红色的印记。课堂上,除了老师讲课的声音和同学们回答问题的声音,就是钢笔在纸上沙沙地作响。虽然偶尔也会因为昨晚的太辛苦在课堂上小憩一会儿,但那颗不倦的心,仍然想着黑板上某条长长的定理。同学们在晨光中说声早安,晚霞中道声再见,一起在这充满希望的大道上奋力拼搏。他们在一起是那么地亲切,友情在竞争中得到了验证,在互相帮助中更加浓厚。困难的时候,他们会向你伸出援助之手,喜悦时,他们也会与你共同分享,你的道路上因为有了结伴同行的朋友,而使你不再孤独,不在寂寞。走进高三,心力有无尽的感动,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干渴中渴望清流,在懵懂中实现理想。高三是人生路上的一个转折,踌躇或拼搏,畏缩不前或勇往直前,都是面对挑战的。选择,漫漫的路依然还是遥远,坚定的心不需要改变。但我们要想取得成功,还应在高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套好的学习方法,这是成功的一个基础,也是一个基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利地驶入成功的彼岸。

眼镜已增加了厚厚的一层,但透过这一层,我们看到的是放大的前程。

写品读苏轼(模板14篇)篇四

苏轼,在我没有走近他时,他只是一个文学家、书画家;但当真正走入他的世界,才发为他找到一个合适的标签是如此困难。还在冥思苦想时,笔已经在纸上轻轻勾勒出了我眼中的那个苏轼——哲学家。

苏轼后半生一直在探索人生奥秘,而这种思考,已经将他铸造成了哲学家,清冷秋季,雾气笼着茫茫大江,水天一色,不由使人感叹世界的宏大与自己的渺小,苏轼却坐在船头饮酒,缓缓吟出:”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这却与柏拉图的学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苏轼,在这一刻已不是单纯的乐观,而是彻底蜕变为了理性的哲学家:常人看到的,是片面上的万物流动,生生灭灭,那只不过是感官世界罢了;苏轼深邃的目光,却望透了那重重迷雾,用不朽的灵魂,追随到了永恒不变的理型世界。于是,他淡然了,成熟了,厚重了,心也如冰般透彻且不易被外界事物打扰了,如同他诗中的梨花,将人生看得几清明。”

苏轼深刻的思考,使他成为哲学家。常人看到的只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他,却调转笔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庐山美景中,他能写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坚信,这一切决不是苏轼有意而为,而是在电光石火间很自然的将这一切联系起来,即使时再普通的的事物,他都能输灌以深刻的思想,反倒让人们看到的是他的乐观与豁达,忽视了他的理性与深刻。而他这种深刻,不是有生俱来的,而是经过了坎坷的磨练后沉淀下来的,如厚茧老皮。

苏轼还拥有一个哲学家应有的智慧。他信仰儒佛道三教,用自己超人的智慧将其巧妙地融为一体。当他胸怀天下却屡屡碰壁时,能在道教的“我命在我,不属天地”中找到精神慰藉;他一生像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一般四处行善,却不失旷达与洒脱。他用自己的智慧将这三教中的精华集于一身,这无疑加速形成了他独特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成为哲学家。

就这样,在柏拉图一千四百多年后,中国有一位叫苏轼的文人追随他脚步,像一个真正的哲学家那样,冲破了肉体的枷锁,释放了灵魂,踏上了回归理型世界的旅程。而我们代代相传的那些诗词,不过是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哲学家灵魂的脚印,在那里呢喃着不知名的歌。

写品读苏轼(模板14篇)篇五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

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想要,准备。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

行:出行。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想到。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者:……的人。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首句点明夜游的起因与时间,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运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庭院月色。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两个反问句令人深思。作者抒发面对月光发生的感触。

一词多义。

与: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念无与乐者。(和,连词。)。

遂:遂至承天寺。(于是)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打洞)《狼》。

盖:盖竹柏影也。(原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原来是)《狼》。

至:遂至承天寺。(到)寡助之至。(极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寻:寻张怀民。(寻找)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

欲:解衣欲睡。(将要)欲穷其林。(想《桃花源记》。

词类活用。

步:名词作动词,散步。例句:相与步于中庭。

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一起在院子里散步。(状语后置)。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一样清闲的人罢了。(定语后置)。

省略句。

解衣欲睡:(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省略主语)。

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

写品读苏轼(模板14篇)篇六

苏轼,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位文学大家。他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苏轼的诗词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篇章最多,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他的《送鲁元翰少卿知卫州》、《有美堂暴雨》、《饮湖上初晴后雨》等篇或想象丰富,或气势雄浑,或清新隽美情致盎然,最能代表苏诗的艺术成就。他的表达对事物见解的诗,如《题西林壁》,被认为最能体现宋诗的理性特征,诗中通过艺术形象说理,蕴含丰富,新鲜有趣。表现苏轼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诗风的《王维吴道子画》、《读孟郊诗》、《书王主簿所画折枝》等诗亦被认为是北宋文化所达新高度的标志。

相对于苏轼的诗,我更为欣赏他的词作。

他的词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豪放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旷达风格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杰出的词人,苏轼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等。

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我们看到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例如,《水调歌头》、《念奴娇》一向被认为是最能代表苏词风格的作品。

前一首词从幻想天堂的不胜寂寞凄冷,转向寄情于人间的天长地久。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把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上片写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它构思奇特,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

后一首借赤壁旧址的壮观景象、古人的英雄气概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代表了苏词的独特面貌,产生了重大影响。

还有,《江城子》是苏东坡最感人的一首,自然之极,无修饰,是真情的流露。苏东坡是豪放派我不否认,但他也有儿女情长。感情的表达很细腻,也有一些婉约之作。他写这首词,来表达对妻子的怀念。此词开了悼亡词之先河,被行家视作悼亡词中绝唱。

从《定**》这首词里,我们能看到他旷达的胸怀、开朗的性格以及超脱的人生观。上片“一蓑烟雨任平生”句,将词人一生的坎坷磨难,以及泰我在自若的生活态度,尽行囊括。下片“也无风雨也无晴”丰富了词的主旨,展示出词人处变不惊、不随物悲喜的超脱有人生观。

他的《蝶恋花》上片就眼前所见写景,这实写;下片抒情,是虚写。借偶然遇到的情事,表达“墙外行人”的失意、惆怅和苦闷。就整首词来讲,格调清丽舒徐,用字平妥精萃。诗人所命之意与所选之曲所选之韵又是极为吻合妥巾贴的。

我喜爱苏轼,不但是因为他有多方面的巨大成就,还因为他的一生中会时时闪现着智慧光芒的睿智思想,他超凡脱俗的旷代才华,千年以来,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正因如此;更因为他的生活经历的具有丰富性,他常常成为人们谈话的话题及内容。自然而然,学生们在作文时,也往往喜欢用东坡事迹作话题或材料,毫不夸张地说,有作文处尽有东坡。这正是因为,苏轼的精神与思想,早已融入了中国的文化与历史,还在影响着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和传承。

写品读苏轼(模板14篇)篇七

在如水的月光下,静读你的清词丽句,品味不同的你,悲壮、痛苦,孤独抑或是忧愁欢畅。苏轼,你是一本书,不同的篇章里,总有不同的你。

《临江仙》。

酒醉的夜晚,你夜深时回到家里。敲门许久不见家童来开门。才知,夜已三更,家童早已酣睡不醒。你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拄着拐杖面临江水,听着涛声,沐浴明月清风。心中却思绪百转。回首过去,身在官场,沉浮不定,漂泊几度,身不由己。只因为放不下,被世俗所牵绊。江上的风吹着你,也吹醒了你的心。平静的湖面倒映着你的容颜,让你看到真实的自己。这时的你,不需任何的掩饰,不必凭借过去,只要认清自己。此时,你的内心像被洗透一般,不由感叹:“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志却营营。”

也许我要像你一样,认清自己的内心,拥有一颗纯洁而平静的心。我需要审视自己,寻找自我。

心即是江海,心即是江湖,只有归隐于心,才能换取真正的清凉。

《望江南》。

江南的暮春,细雨。你独自登上超然台,望一江春水,满城桃花;看细雨中的万户人家。你的心穿越烟云雾海,在世间万物中,体味一种物我两志的明净。面对大自然的清新与洁净,又何须再去怀念。只需用火煮一碗新茶,趁着年华依在,再酒肉、歌咏一番。

青春苦短,何须再等。我们要珍惜,正如你所言:“诗酒趁年华。”我们现在拥有最美好的青春,何不珍惜,不要任他从时间的指缝里悄然溜走。

但,令我受用的却是你的另一个启示。你在写此诗之前,在偏远的黄州咀嚼几碗素菜,品味着“人生有味是清闲”;在惠州的陋室里,聆听雨声,享受“偷得浮生半日闲”。在风雨中你依旧如此从容淡定。或许在以后,当我遇见困难时也能像你一样,如此从容淡定。

苏轼,你是一本深邃的教科书,每一篇总有不同的你。

写品读苏轼(模板14篇)篇八

其实我对黄伟文的欣赏和敬佩的程度并不比林夕或侧田和雷颂德强烈,我在写完了他们三个之后才写黄伟文纯粹是顺序关系,没有高低之分。是的,我寄托情绪于音乐时也是这种顺序,把黄伟文放到最后。在音乐的世界里,林夕给我的是感触和感慨,侧田给我的是感叹和望而不及叹为观止,雷颂德给我的是冲击和享受,黄伟文给我的是回神。

同样是用华丽的字眼通俗地进入听众的脑海,不过黄伟文表达的意境显然不像林夕和侧田那么游离,把我们从第三世界中带了回来。mcdavi就曾经说过不要把现实生活中的残酷带到只属于音乐的自由国度,然而davi的一些歌迷们却明显要比davi浅薄得多了。以为davi真的只是纯粹的呼唤其他人们不要把现实生活中的残酷带到只属于音乐的自由国度,其实davi是用了另一种手法在表达现实生活的残酷。我们可以偶尔利用音乐逃避现实生活的残酷,但不可以永远如此,用最简单的话说,毕竟听音乐不能把肚子听饱吧?所以我们听完音乐应该回归现实,这就是我所说的黄伟文的作品能让我回神。

黄伟文的作品大体上就是运用了davi这句话的这类逆向思维手法,不过运用得要比davi高深很多。行内人说作为中国的作词人不可以不认识两个人,就是a君林夕和b君黄伟文(特此声明:a、b只是一个符号,并无暗示地位有高低之分)。我则觉得林夕的作品虽然能给人忧伤的感触和感慨,林夕表现出来的淡淡的无可奈何与无能为力虽然也很贴近生活,但黄伟文在现实主义这方面表现得更加出色,而且黄伟文作品中还有两点是远远胜于林夕的,那就是“狠”还有“毒”。《垃圾》、《犯贱》、《你没有好结果》、《三角志》……从黄伟文一些经典之作的歌名中就可以看出黄伟文比常人激和比常人极的思想了。

我疯狂陶醉于黄伟文的字眼是起源于李惠敏的《你没有好结果》中那句“等/欣赏你被某君/一刀插入你心/加点眼泪陪衬/”脍炙人口的感觉的。在《三角志》歌词中黄伟文又拟造了第一人称以第三者的身份见证了自己被第四者击败,同时感叹着自己曾经击败第二者的王家卫电影式的循环手法抨击着现实世界中的爱情的残酷!在《裙下之臣》一词中更是以表面看似轻浮放浪的感觉诉讼着一种阴郁怨愤的滋味,就像歌名的潜意思表达的臣于裙下的悲哀。其实《裙下之臣》可能是所有人内心重复过无数次的最真实的独白,尽管大多数的人都更不愿意去承认。再仔细一点品位《裙下之臣》黄伟文深入浅出的洒脱字眼,裙下之臣既是男人的无奈,却又是在某一阶段的某种信仰。还有《落花流水》所玩的文字游戏,黄伟文以“落花”和“流水”比喻两个人从相遇到相爱再到宿命注定双方道不同不相为谋必须相别的悲凉。还有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浮夸》,这首歌不用我再去怎么描写了,因为这首歌可以说根本就是在写我了。

写品读苏轼(模板14篇)篇九

怀古伤今的苏轼,自叹“人生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消愁了。六十又六年的如梦人生在历史银河划过,一个奇迹,一个在直接文坛上闪烁了900多年仍不被遗忘,长存于世界顶峰,永不泯灭的明珠。

从小“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天下书”的苏轼,在官海的颠簸中,几经沉浮,耗尽青春。回首一生,却发现,自己在宦海道路上,只有空白。官场上,他是一个智者,却不是一个胜者;他虽不是一个胜者,却无论在什么方面,都是一个智者。

贬谪的道路,苏轼不知来来回回走了多少次,却从未有过一次后悔。他的豁达乐观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不管有多么不幸,即使一贫如洗,身无分文,他也懂得如何让自己满足,知足长乐。

林语堂曾这样评价过文坛的巨子们:“李白,一个文坛上的流星,在刹那间的壮观惊人的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消失,正如雪莱、拜伦相似。杜甫则酷似弥尔顿,那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似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有青春活力。”

多少年的宦海沉浮,人生中几起几落,东坡始终没有丢掉乐观豁达,四海为家,贫而不改其乐;诗酒自娱,欣则赏月观花。风雅之士,可以为一朵牡丹开花,邀来高朋满座,赏“国艳带酒天香染袂”,曰“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调酒尊前,秋向晚,一支何事,何我依然”“只想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我泪盈胸膛。这样的人,舍苏其谁?又有谁可以有如此胸襟有气度的仰天长啸?“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东坡是寂寞的。遥想当初黄州赤壁,一个天涯倦客漂泊他乡,带着文坛与政界泼给他满身的脏水,离开亲人,肚子在他乡,书写着一个是人的悲歌。“谁间幽人独来往,缥缈孤鸿影。”

在贬谪黄州之前,苏东坡曾被那群恶狼在狱中折磨的惨不忍睹,而我们的诗人用吟诗的嗓子抵抗这,刽子手们狞笑着。这里本是一个这需要哀号的地方,你那些诗人在这里就显这十分可笑,难道这样就不该打吗?打,打,打!打的你浓妆淡抹,打的你乘风归去,打的你密州出猎!但,正是这一番洗礼,使得苏轼成为一个浴火重生,凤凰涅磐从而凤舞九天的人。

东坡的豪气不同于李白,酒气入肠,秀气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那是骨子里看透红尘的豪迈,追求自然的婉约。他的豪气像自九天而下的瀑布,气势磅礴,不留喘息,又像平静中的大海,秀美却又从骨子力透出一种不被征服有饱受万物的傲然之气。像冰河下的鱼,寒风中的傲骨梅花,任吹,任冻,任打,决不低头。

苏东坡是一个才子,一个上下五千年才出的一个才子。他更是一个传奇,一个永不磨灭的传奇。这个传奇,命中注定和黄州的交集不同寻常。

其实苏轼不仅是对黄州有感情,在黄州之前,乌台诗岸之前,他已考虑在徐州买地养老,因为徐州造就了一个政治上羽翼渐丰的苏东坡。就是在他到达徐州不久,1077年8月,黄河决口一路来到徐州城下,老百姓们如临大敌纷纷准备陶制避难。这个时候,正是苏轼穿着草鞋,拄着木杖,42岁的他,此刻没有“射天狼”的锐气,没有“多情却被无情恼”的绸缪婉转,他放下了桀骜的气势,优雅的郁闷,在他一身的泥水中,散发出掷地有声的魅力,他就这样苦口婆心把富民劝回了城,低声下气地动员禁军抢险,把濒临崩溃的徐州从生死存亡线的边缘拉了回来。

他不再是冲动和血气方刚的少年,理智和良心促使他奔波。

那时他对徐州的感情,无言可说,但是朝廷却发了命令让他改任潮州太守。这一去,打倒了一个政治上的苏轼,又新生了一个文学上的巨匠。

就是他在潮州上任的第三个月,一场政治上的劫难,一场最惊心动魄的左迁,伴着穷而后工的可能勾勒出苏轼不惑的未来。他面对命运摆给造就的脸色,生命被逼到这生存天依的角落才有了更深刻的含义,一支蜗居在苏轼心中的诗文,这一刻要真正爆发了,被众人保护留存下性命的他,就这样在文字上后生了,用别人泼来的脏水洗尽绮罗香泽,用小人围攻的力量摆脱绸缪婉转的词风成熟鱼一场灾难之后,最后独上西楼逸怀浩气,超乎尘世之外,举手当歌了。

黄州对他的影响,自不必多说,但说到黄州不得不提的是他三篇游赤壁矶的作品,其中以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为浓烈。

就是那赤壁的一夜,留下了隽永的诗词,也留给历史文化一个不一样的苏东坡,以个开始疲于奔命的诗人诞生了。这不仅是一个人的重生,更是一场文化静默后的复出。

有人说,每每读到东坡的文字,心灵净的也是静的,也许他走向了灾难后的释然,也许他到了不以物言不以己悲宠辱皆忘的仙界,可是在这首诗中,他的心,我的心,我们的心都是不会平静的。他的诗词就是他的精神领会,豪迈中却有捕食秀美,千古独步,智慧超群却又生性雅致。

看大江东去,滚滚长江东逝水,把读者带进一个奔马轰雷的奇险境界,浪淘尽,皆英雄,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故国神游,惯看秋月春风,一尊醉江月,浊酒笑谈人世中,字字苍寒。这首气势恢宏的词,对于当时正处于缠绵悱恻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一个如海的苏轼,海篇海言海语,但他却从未迷失。

这样的苏轼创造了一曲有一曲的绝唱,激荡了一波有一波洪涛。

品苏轼可以品出什么?品出坛坛烈酒,历史尽在其中;品出杯杯浓茶,文化沉淀出浓香;品出场场好戏,乐观流不去。

读苏轼能读出什么?读出一味看轻权贵的菊花香,读出一股寒风傲骨的梅花劲,读出一抹默然处世的迎春黄,读出一笔欣然而立的翠竹直,读出一丝郁郁葱葱的万年青。

品读苏轼,读的都是精神,都是屈心抑制、忍尤攘垢后奋起直追超然于世的精神,我们必须接受生命力那些残缺的难以副院的部分,抵达灾难后东坡式的释然。

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之不过是个记忆,诞生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神奇的文笔,渊博的知识,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他那永不灭的一份诙谐,真可谓:唯大英雄真本色,真名士兮自风流。

写品读苏轼(模板14篇)篇十

只要你的心一片澄明,生活在你看来就如艺术,带着语文的艺术,品味生活百态,点点滴滴,这本色,一片湛蓝。

语文对人仍然如同布帛菽粟一样须臾不可或缺,而生活中我们用心去品味,语文就如雨后彩虹,色彩斑斓,领悟中我们感受着幸福。

色彩一・鱼儿的快乐。

庄周站在桥上,看着水里的鱼儿入神,情不自禁的说道:“这鱼儿多快乐啊!”

惠子站在一边问道:“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庄周反问道:“你不是庄周,怎么知道庄周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周运用着语言的艺术表达着心中鱼儿的快乐,诚然,你会笑意他的诡辩,而他的心装着他的幽然,阳光照样可以盈盈地装满心田,他的语言美能让我们感知他知鱼儿的快乐,而他的语言的诡辩也能让我们感知语言的美妙。

从经典的历史生活中,我们品味到语文的色彩,这是一种幸福的色彩。

色彩二・浪漫之色。

从小读着李杜诗篇,生活便处在浪漫与现实之间。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浪漫主义大师李白带领我们领略浪漫的飘逸,也深刻意会“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与豁达,在阴霾中寻找着一点滴阳光,更感知“安能摧眉析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生活的无奈。

被李白的文学魅力所吸引,在李白的文学艺术耳濡目染下生活,更在其运用语言文学的个性与价值上肯定。

李白的诗带着浪漫的艺术美,教会我们如何鉴赏语文的美,更在语文中激励我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此李白最为豪放,其才气千古无双。

从溢彩流光的唐诗中,教我如何学会生活,这是一种幸福的感悟。

色彩三・守住心中那片蓝。

生活中点点滴滴,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更要有智慧的语言。

我们喜爱幽默开朗的小孩,因为幽默的语言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

有智慧的生活,不受外物役使地生活,坚守自己的内心,守住心中那片蓝,语言的智慧让我们学会理解,用心去生活。像庄周,便是智慧与幽默;像李白,却也是智慧与豁达。

欣赏脱口而出的语言的直率,更爱听思索后出口的语言的精湛,幽默是日常生活中语言的魅力,也是能让人捧肚开怀大笑的语言艺术,我们都爱幽默的笑话胜过事实的直叙,这也是现代人排遣压力的一种方式吧,而能幽默便也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我们用智慧的语言去观察生活时,会发现它独特的美,你会享受带给你的愉悦,留下心中一方湛蓝。

在透明的阳光下,渲染着三色光,色彩很美,在馨香的生活的空气里,自然绽放语文魅力之花,快乐收获着幸福之果。

写品读苏轼(模板14篇)篇十一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样一位充满才情的大词赋家,却因王安石的不喜而壮志难酬,并贬数次,东坡也好,子瞻也罢,它总是反思的人生,经营着人生,终成大器,它具有《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豪情,又有《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忧伤。

他就是苏轼,苏轼的一生是一种苦难,也是一种功。

22岁的苏轼进京赶考,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名满京城,却因欧阳修的造化弄人与第一名失之交臂。进入仕途又连遇不幸,母亲,父亲,妻子相继死去。可以说苏轼,十分不幸,这10年沉浸在苦难之中。

刚脱离苦海,立志成就一番事业,却又与王安石变法相遇,一封《上神宗皇帝书》述尽了百姓在变法中的不幸,可接二连三的石沉大海,又让苏轼心灰意冷,于是自求外放,来到杭州。

又遭到奸人所害,苏轼又外放了。在平原纵横的密州,挥洒豪放,“酒酣胸胆尚开放,鬓微霜,又何妨?”但苏轼豪放中的孤独却又寄托在“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亡妻之伤,那样的痛,在乙卯正月二十日这一天爆发了,这一《江城子》前后之间震撼古今。可以说,苏轼的文华,已超越了前人,而他的水调歌头,也超越了未来,如一块巨石屹立在河流之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千古名扬,自此之后,有人评价道“余词尽废”。

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苏轼又被文字狱陷害,这就是乌台诗案,离开后贬至黄州,在103天的压力之下,又一名篇《赤奴娇。赤壁怀古》在他笔下而出。

写品读苏轼(模板14篇)篇十二

是谁在风雨漫卷的竹林闲庭信步?是谁在空明的月下撷取一片安然?又是谁在黄州赤壁挥洒下雄健泱漭的词章?更有谁如他一般给浮嚣以宁静,给跌宕以淡泊,给陡峭以体味,给偏激以从容?一位大文豪的名字已经呼之欲出了,他就是苏轼。

他放达,率真,深得道家风范。涉猎广泛,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而他身上最熠熠闪光的,则是苏轼限于封建社会的排挤和逼迫中,仍在心底里种花,如此他便可随遇而安,拥抱大千世界的绮丽。这也使他,翩然立于诗词王国的顶峰。

“诗言志,歌咏言”,“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美好超旷的吟咏发自于美好超旷的心灵。今日赏鉴几首东坡诗词,感受一番大师风度。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幼时便会背此诗。那时只囫囵吞枣,感觉苏轼把西湖的神韵描摹得绘声绘色,却未了解到,苏堤就是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时,为治理“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的情况而修建的。苏堤在春天的清晨,烟柳笼纱,波光树影,鸟鸣莺啼。后来苏轼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惠州(今广东惠阳)时,亦为民修堤,这是一位真正有涵养的人,走到哪里都造福民生。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公元1079年,苏轼因被诬告遭遇了“乌台诗案”,朝野风雨萧条,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历经苦难被贬黄州,功成名就难再重提。这日他到黄州城外的赤壁矶,仿佛亲临当年周郎火烧赤壁的战场,又见那滚滚长江大浪东逝,乱石高山,惊涛骇浪,与那壮丽河山,皆激起过自古英雄气魄。好男儿当志在千里,方能如周郎当年英姿神发。只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回首过往,我们至少曾经浴血奋斗,曾经豪情满怀,但不要像我一样等到磨难催白了头发才惊觉人生倏忽,恍若一梦,人世间没有什么人、什么事是永恒随心的,只有人与物的情缘可百代牵系,就让我们与这亘古不变的皎皎明月干了此杯吧!

满庭芳·蜗角虚名。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造物者无尽藏的清风皓月、无际的苔茵、高张的云幕,这个浩大无穷的现象世界使词人的心量变得无限之大。想来,那令人鄙夷的“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的狭小世界又何足挂齿呢?苏轼已然化身为燕,再也无意向外驰求满足,而愿与造化同乐,摆脱功利世界的闲静之情随诸笔端成为其人生的至乐之情,飘逸洒脱,兴味隽永。信手拈来却足令小生回味,叹服!叹服!

定**·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词横放杰出,往往驰骋想象,构成奇美的境界,这里对“清歌”的夸张描写,表现了柔奴歌声独特的艺术效果。我想,这不仅是赞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颂其广博的胸襟。它歌颂柔奴随缘自适的旷达与乐观,寄寓着苏东坡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亦然。在经历了苦难的洗礼后,他以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剥除掉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灵魂得到了真正的蒸馏和升华,他看破红尘,愈发明净、睿智,回归生命原始的意味。

心灵的原野,若没有花的充实,则会干涸皱裂,渐渐枯萎。从诗歌中窥知,苏轼一直以来想告诉我们的是,无论面对怎样的人生,在心底种花,人生才不会荒芜。尽管一肚子的“不合时宜”,承担着忠而被贬,流离四海的命运,苏轼亦曾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虽然他也有怕的时候。一〇七八年八月二十七日,朝廷派人到湖州的州衙来逮捕苏东坡,一无所知的他担心株连亲朋好友,在途径太湖和长江时几度想投水自杀,只因看守严密而未成。在黄州定慧院他承受着孤寂、凄寒,在万物入梦的此刻踯躅不前,落笔“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可他就是靠那份坚忍不拔之志,挨过了寂寞中的惶恐,探求到了人生的真谛。“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我本儋州人,寄生西蜀州”,或许这一切苦难都是引导千古绝唱的前奏,终于借苏轼落笔成文,射出一道天光,照进每一个懂他的人的心里。

中华古诗文犹如为青冥浩荡下一个富饶的岛国,历史的波涛滚滚向前,然这座岛屿却始终傲然屹立,生生不息。岛上承载着太多苏轼这样的才子与伟人。虽春去秋来,物换星移,它却依然历久弥新,愈发地浸入骨髓,而使我们在不知不觉间就被诗词文化所吸引,所感动,那就让我们循着那通幽曲径,去感受古人的思想感情与意境吧!

公众号:北京九中霁月文学社。

写品读苏轼(模板14篇)篇十三

雨如游丝,缠住了游离的心,打湿了一个朝代寂寞的窗扉。风起云落,上演几度轮回,诉说那个才子的得失荣辱。赤壁之水,是他酒中的豪情,回荡在我的胸膛,铿然有声;江南的雨,是他指尖滑落的忧伤,斑驳了我的衣衫,令人神伤。他从那个烟雨中隐匿着虚华的.宋代走来,风中飘散着他的名字——苏轼。

读苏轼,如同品读一种传承了千年的特殊文化,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却又有种难言的苦涩萦绕在胸而挥之不散。

读子瞻的青年际遇,感受他的意气风发,却又伴着无奈的苦楚。

遥想当年,名满京华,才动汴州,自问“天涯何处无芳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赢得天子垂青,平步青云;挥毫泼墨,风流倜傥,换来文人心通,惺惺相惜。那时,才华初露的你踌躇满志,高吟着“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豪迈诗句,一心想为大宋这华美的锦缎上更添一抹新彩。

果然,歌舞升平,朦胧了你的双眼;纸醉金迷,凝滞了你的步伐。世俗的谗言中伤,冷落了你决心为国效力的一腔热情;官场的尔虞我诈,迷茫了你澄澈如秋水般的心境。

本来,以苏轼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可是,他毕竟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有感便发,不平则鸣。最终,因“明月枝头鸣,黄狗卧花心”的高傲而引来的那起无法避免的“乌台诗案”,使他的官场梦破灭了,更是湮没了他的经天纬地之才。

或许,这也是他的转折点吧!

读东坡居士的壮年际遇,感受到他的凄苦悲凉,却又夹杂着不断透彻的觉醒。

吐纳珠玑的玉口在明争暗斗中凄惨哀号,泼墨风流的秀士在世态炎凉中迎风颤抖。谪降发配,风尘满怀,浪迹四野,身如浮萍。苍茫茫的天涯路,是你居无定所的漂泊;涛隐隐的故垒边,却依旧响起震撼苍穹的凯歌。

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江南。

不过,他也有抱怨。曾经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踱步,问道:“我肚子里藏了些什么?”侍儿们纷纷说,满腹都是文章,都是见识。唯独那个聪明美丽的侍妾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捧腹大笑,连连称是。

的确,纵有满腹牢骚,但依旧坦然面对一切。百结愁肠,万古块垒,不过浊酒一杯尔!当心境云开,逆浪踏平,便是破雾霞光,鼓帆长风。于是,文苑诗坛,又响起了东坡居士“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豪迈诗句。

读苏子的中年,感受到他的豪放旷达,却又带着几分务实的气息。

曾读过苏子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信中道: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还有他给李常的信中说:

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虽怀坎禀于时,遇事有可遵主泽民着,便忘躯为之,祸福得表,付与造物。

真诚的勇敢,洒脱的情怀,都出自天真了大半辈子的苏轼笔下。细细想来,这似乎是注定的吧!

前不久曾去过黄州赤壁,赭红色的陡峭石坡直逼着浩荡东去的大江,坡上有险道可攀登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荡桨仰望,地方不大,这一俯一仰间便有了气势,有了伟大与渺小的对照,有了视觉空间的变异和倒错,于是便有了游观和冥思的价值。

殊不知“名士多狂生”。或如凤凰翔于千仞,大鹏击水北溟,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他终于释然,“羽化登仙”。

或许,他真的成熟了。他的成熟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苦的大气,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他又可以再次高唱“昨夜清风眠北牖,朝来爽气在西山”的畅然豪情。

读苏轼的老年,感受他的辛酸无奈,却带着人生的豁达与豪迈。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月色黯然,玉绳低转,你独坐短松冈,一壶清酒泪千行。寒月清辉映在你那憔悴落寞的面容上,你还没来得及掸去衣上的浮尘,还没来得及整理你那泛白的鬓角。你只想快快赶到这里,再好好看看那个让你魂牵梦萦的女子。你仿佛又看见她凭轩依窗,缕缕乌黑长发似瀑般倾泻而下,如一汪碧水柔情。那韵光易逝的年华,那弹指红颜的青春,她的青丝是留在水墨江南的一段思念,更是缠绕着你最后的热爱。

一阵凉风吹过,将你从回忆中唤醒。你轻拂去坟头的尘土,将清酒与你的思念一同缓缓洒在坟前,然后,毅然转身离去。这又是怎样的悲痛,曾经的伉俪情深,如今只剩下你自己形单影只。但你,苏轼,以一个文人柔弱的肩膀扛起对亡妻的深切悼念,挥笔写下那千古流芳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能够“谈笑生死之际”,尽管感觉敏锐,依然胸襟旷达。他在惠州谪居时,有一天,在山间行走,已经十分疲惫,而离家还很远。他突然悟到:人本是大自然之子,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何处不能歇息?于是“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坟岗茫茫,醉射天狼,杨花愁点五分,三分雄风浩荡。他仿佛又看到了曾经的景象:赤壁的百里乱石、千堆积雪,西湖的落霞孤雁、淡叶浓花,故乡的蓬荜荒草、明月松岗……曾经多少爱我、怜我、恨我、伤我、负我的人,都不过是沧海之一粟,过眼云烟。今夜,皓月当空,举杯对月,我深深祝愿天下每一个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读你,苏轼,感悟你“纵横忧患满人间,颇怪先生日日闲”的忧郁满怀,你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寂寞执著,你的“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的无奈薄凉;品你,苏轼,体味你“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壮志豪情,你的“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的忠君爱民,你的“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豁达豪迈。

读苏轼的一生,品出他的感伤、忧虑、苦涩、焦灼,又品出他的浑朴、古。

典、新锐、肃穆。然而,他却将至情流动成笔下肆意的华彩,他将真我交织成。

花开无声,花落有情,从第一次邂逅那个文人到今日,在这无数次春华秋实中,我仿佛渐渐明白:

仙骨豪情,傲岸不屈,风情万种,仗笔独行,这才是子瞻的身影;“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这才是东坡的意境;而“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横四海兮无穷,与日月兮同光”,这才是苏轼永远的追求!

或许,在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现代,品读苏轼,可以使我们穿越那似现代又非现代,由拥塞、懈怠、白眼所连接成的层峦叠嶂,去认清现实的冷酷无情,亦去不断发掘内心的无畏和坦然,进而无愧于本真,无愧于自我,真正感悟存在的真谛。我想,这便是今日我们品读苏轼的意义所在吧!然而,这在“速食一切”的今天似乎是朦胧的奢望了。

读你,苏轼,永远意味深长……。

写品读苏轼(模板14篇)篇十四

苏轼,一代文豪,虽然他的一生在仕途上并不得志,但是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却是鲜有人能及,他以自己独特的人生与文学思想,开创了的豪放派,他的人品和诗词对后人的影响都跛为深远。他的作品多姿多彩,都个有格调,但是以好港旷达为主要格调,不同的作品也能表现出他不同的思想感情,以及不同的风格,《水调歌头》是他豪放的代表作之一。

关键词:苏轼思想贡献风格作品。

(一)简介。

苏轼,生于1037年1月8日,卒于11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他在诗,词,赋,散文方面的成就都极高,并且善长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等。

苏轼虽然中过进士,是在朝为官期间,他赞同范仲淹等人的改革主张,对国家政治上的弊端有所不满。在仁宗默念,他上书提出“历法禁”等主张,希望“励精庶政,督察百官,果断而力行”。但是在王安石厉行新法持反对态度,他上书反对,强调“任人”,从而忽视变更“法制”,更反对急切冒进的措施,因此被放任。当司马光等人要废除一些旧法时,他又主张对新法要有所选择,对有利的要多学习利用,因此又受到旧党一派的打击,再次被放任。宋哲宗期间,因其作诗讽刺新法,被冠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差点丢命,即“乌台诗案”。

苏轼一生跌宕起伏,多次被贬,可以说苏轼的仕途十分的不顺。但也正是仕途上的不得志,使得苏轼满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饱经忧患的人生亲历官场的斗争,以及亲身体验人民之苦的感悟,让他多了一份感慨。这些都成为了他文学创作的源泉,也才让他的诗词更多了一份深邃。

(二)思想。

苏轼在政治思想上有些保守,从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反对新法的方面上可以看出来。

在人生观上,儒家思想和佛老思想在苏轼身上都有明显的体现,似乎达到了矛盾的统一。苏轼从小接受的是儒家思想,关心政治,积极入世,渴望在政治上、文化上有所作为。但是在生活上,他却是一副顺其自然,空净,与世无争,超然外物的态度。也正是这种生活态度,使得他的一生虽然多次遭到挫折,却能够坦然处之,在政治和文艺创作上始终易趣高昂,孜孜不倦,至老至死都没有产生消极颓废的思想。这些从他的诗词中可以看出来。他能坚定、乐观、沉着、旷达地对待人生的不幸,也是他文学蓬勃,硕果累累的原因之一。他至始至终不减创作的激情,在他垂暮之年更加显得老成持重,文思妙成。

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认为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又认为欧阳修“论大道似韩愈”、“记事似司马迁”,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但是苏轼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首先,苏轼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文章并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现功能便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物固有是理,患不知之,知之患不能达之于口与手。”其次,苏轼心目中的“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规律。所以苏轼主张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他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认为那样会造成文坛“弥望皆黄茅白苇般”的荒芜。苏轼的文学思想,促就了他的文学风格。

(三)贡献。

在文学上,苏轼对宋代文学的发展功劳极大。他在学问修养深厚成熟,并集诗歌、辞赋、散文、书画全才于一身。他一生写诗2700多首,取材广泛,题意新颖;写词340多首,开创一派好慢词风。他词章华丽,发人深省;他书画丰满,自成一家。他不仅自己文才出众,还培养了大批后进学子,黄庭坚、秦观、张耒,晁无咎、陈师道、李贽等都是他的嫡系门生,他弟子如云,却从不用一种模式或规范去束缚他们,而是鼓励其各具特色,自由发展,因此他的弟子也都各有风貌。

苏轼人和他的诗词对后世影响深远,人们不仅对他怀着永远的尊敬,而且各代都有人学习他的诗文,再在其上的基础上演变,发展新一代的文学创作。他一生执中持平,守正不阿,虽屡遭贬谪,而处之泰然。这种政治态度也引起后世正直文人的同情和钦仰。他的策论,史论成为许多科举士子摹拟的对象,其他散文和诗歌又以其才华的丰茂,笔力的纵横恣肆,博得后人的爱好。

由于苏轼思想的复杂性和文艺上的多方面成就,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对后世影响的.最大的作家之一,南宋陆游,辛弃疾,金元好问,明袁宏道,清陈维崧,查慎行等,有的爱好他的诗歌,有的继承他的词派,有的学习他议论的纵横,有的追摹他小品的清隽??他的诗文不仅影响到宋元明清的诗文,甚至对《红楼梦》、《聊斋志异》的思想和艺术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风格。

苏轼的散文呈现出多姿多采的艺术风貌。他广泛地从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苏轼确实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心情思。苏文的风格则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像行云流水一样的自然、畅达。苏文气势雄放,语言却平易自然,这正是宋文异于唐文的特征之一。苏轼前期的人生政治豪情大,那时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收敛平生心,我运物自闲,以达豁然恬淡之境,因此那时期的作品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益清。苏轼擅长写议论文。他早年写的史论有较浓的纵横家习气,有时故作惊人之论而不合义理。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文风。对后人影响最大的也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表现出宋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

旷达是苏轼词风格的基调,它是贯穿在苏词中的一条红线。苏轼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平,多次受贬谪,但是他都能坦然处之,即便有了苦恼,也能很快达观起来,从失意中寻求自我解脱,这种思想在他的词中得到充分的表现。

总的说来,苏轼的作品多种多样,风格也有所不同:

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

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不少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五)作品选读。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为怀念弟弟苏辙抑或对政治的不得志而写。上阙写对月饮酒,抒发对人生的感慨;下阙对月怀人,抒发对亲友的怀念。政治上的不得志,与亲人的长久别离,都使得词中充满了抑郁和痛苦。但人的悲欢离合就像月亮的阴晴圆缺,都是自然的事情,不是什么稀奇事,只要人还在,就有团聚的的希望。千里月光,寄托相思,期盼重逢。词虽然是描写相思的苦闷心情,却给人希望,充满乐观色彩。这是苏轼的代表之一。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淮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影。惊起却回来,有恨无省。拣尽寒技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全词塑造了一只孤独寂寞的鸿雁形象,寄托作者在遭受政治挫折之后孤独,迷惘的心境和孤高不屈的态度。写得幽深清绝,每个意象都凸现幽寒的气氛,全词笼罩了一层浓厚的孤独和感伤。这是苏轼婉约风格的一首词,苏轼的婉约词法度典雅,素净秀丽,他的婉约词中言怀、怀古题材的佳作颇多。

苏轼的叙事记游之文,叙事、抒情、议论三种功能更是结合得水乳交融。《石钟山记》是一篇以论说为主的游记,它围绕石钟山得名的由来,根据实地考察的见闻,纠正了前人的说法,并引伸出对没有“目见耳闻”的事物不能“臆断其有无”的哲理,思路清晰,论证透辟。尤其可贵的是此文的议论是在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中逐步展开的,例如写月夜泛舟察看山形的一段:

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仞,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欬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寥寥几笔即画出一个幽美而又阴森的境界,读之恍如身临其境,作者赏幽探险、务实求真的情怀也随之展现无遗。而情景交融的描写又是直接配合议论的,堪称叙事、抒情、说理三种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

他的《送鲁元翰少卿知卫州》、《有美堂暴雨》、《饮湖上初晴后雨》等篇或想象丰富,或气势雄浑,或清新隽美情致盎然,都能代表苏诗的艺术成就。他的表达对事物见解的诗,如《题西林壁》,被认为最能体现宋诗的理性特征,诗中通过艺术形象说理,蕴含丰富,新鲜有趣。

相关范文推荐

    辛苦与幸福(通用23篇)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锻炼语言表达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思维素质。下面是一些脍炙人口的优秀作文片段,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1.人啊,越努力越幸运,越幸运越阳光,所

    开学新生发言自我介绍范文(15篇)

    自我介绍是一个展示个人魅力的机会,通过恰到好处的言辞和吸引人的语气,吸引他人的关注和兴趣。以下是一些成功的自我介绍范文,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秋天游玩的小学(通用17篇)

    优秀作文不仅能够展现作者的才华和悟性,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受到好评的优秀作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思路。一个晴空万里的双

    心中的那一道阳光(精选16篇)

    在写优秀作文时,我们要注意语法和标点的正确运用,要认真校对文章中的错误,力求做到语句通顺,表达准确。通过读取一些优秀作文的范例,可以拓宽自己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暑假酒店打工心得体会(专业14篇)

    我在这个项目中经历了很多挑战和困难,这些经历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教训。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心得体会的写作方法,下面是几篇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今年暑假,我选择了

    香港游玩小学(精选18篇)

    优秀作文需要有逻辑严密的结构和合理的论证,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范文,这些作文在思想和表达上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亮点,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

    小区里的爷爷(热门17篇)

    优秀作文是通过丰富的语言表达和生动的描写,能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思绪的激荡。最后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欣赏,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我爱我的家教学设计(实用23篇)

    教学计划是一种有序、科学、系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对教学的顺利进行起到重要作用。教师们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都有自己的经验和方法,以下是一些成功教学计划的共同特点和亮点。

    初中英语的教案大全(16篇)

    1.初中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来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教学材料,它能够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活动。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初中教案样例,供大家参

    控烟宣传月活动方案大全(16篇)

    活动方案还需要有相应的评估和改进机制,以便对活动效果进行监控和调整。以下是一些精心策划的活动方案,相信你会从中找到一些有用的建议。二、活动主题。“消除火灾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