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优质15篇)

时间:2023-11-03 作者:影墨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优质15篇)

教学工作总结是教师发现自身不足并寻找提高的途径的有效手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优质15篇)篇一

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

紧张繁忙的20xx年高考终于尘埃落定,眼看着一批学生轻轻地离去,又有一大批新生将蜂拥而来。这一年,我们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喜悦,也有遗憾。当然,一年的高三教学,对我而言,每一次的高三都是一次炼狱,每一次的高三都是一次锻炼,一次提高。也许感叹最多的:一个字——累!!!!

从事高三历史教学也有好几年了,每年都在思考总结,去年在白市驿全区新老高三教师反思会上学到了不少东西,并希望投入到高xx级的教学中,在今年复习时能有自己的一些成型的套路,特别是引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把他们真正调动起来,在复习中我也注意到了提取信息能力的训练,也注意到了引导学生把知识联系起来,建立一定的知识体系,并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做了指导,比如让学生定时定期写知识体系、小组合作、听写等。但有一项不满意,也是最坏的一项,就是做题训练所使用的资料,还是有些杂乱,未形成系统,看到什么就想用什么,(特别是高考前一两个月),没有能很好地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训练,要是能结合高考要求进行一些专门训练,会更加适应高考要求的。

另外,在高三历史复习中还是注重、要求学生知识的记忆,还没有把学生从记忆的黑洞中引出来,有时感觉学生中有许多“顽固派”,说服他们很难,因为有许多人还有自己的成见,当然从自身看来,也许是过往的经验有误,也许还是没有“权威”,没有影响力,没有让大家相信自己的魅力,还得好好修炼。再一个是有许多尝试没有能很好地坚持下来,即使有些方法很好,也得让大家看见效果,与学生接近是工作所需,可以相互了解,可以了解他们的想法,可以让大家感觉到你的教学方法可行,但是工作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天天忙于备课上课,与学生交流谈心做的不够,未能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究竟需要什么,感觉就象为上课而上课,多了一些教育的功利性!

回想过去一年的复习备考感觉有很多东西值得注意和改进,也更深的认识到自己的诸多不足之处。

1、研究高考方向虽然是花了很大力气,但还不是显得很不够。

2、尽管花了大力气来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对基础知识的落实还不够,使学生在考试中出现了基本常识的错误。所以如何落实基础知识这是我们所有老师共同要解决的问题。

3、引导学生落实基础,进而转化为学生自身知识和能力也是我没有做好的一件事情。

这里既有客观原因,同时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最后备考阶段学生学习时间紧,作业多,没有时间看书和自己整理知识;主观上也是最后阶段落实不够,有点盲目和仓促。对于最后一点,既需要学校的引导,同时也要我们在最后的冲刺中更讲究复习的方法,以取得更大的成绩。

基于以上的认识,对于今后的历史科高考备考,我想应该做好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必须夯实历史基础知识。

对于近几年的高考,大有回归课本之势。显然,高考对于课本基础知识考察的广度和力度都有所加强。因而,高考要取得好成绩,平时吃透课本就显得相当重要和必要。那么,如何吃透课本呢?我觉得,一是要将课本读“薄”,删减高考不可能考或极小可能考的内容,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备考的效度。这就要求我们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和近年的高考试题的前提下,有选择、有针对地将课本里大量的阅读文字(楷体字)和不少孤立、静态的陈述性语句,以及夹杂在字里行间的相当部分的修饰性词句果断删减;二是将课本读通,充分利用课本的目录,探求章目、子目录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深化理解;同时又能系统化课本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三是将课本读活,有人总结出学历史必须做到“死去活来”,“先死后活”。这也就是说,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光要死抓基础知识,也要能将“死”的知识用活。但读“活”课本是对能力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必须以读“薄”和读“通”为前提。

2、重视学科之间的综合和时政热点。

历史高考源于课本,却又不局限于课本。时下的高考已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历史高考也越来越走近生活,关注时政,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这也就是说,备考过程中,我们一味地局限于课本是远远不够。拓宽视野,关注新知,也就成为高考的一项必然要求。因而,作为辅导学生备考的教师来说,不光要引导学生关注时政,而且自己也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关注史学新动态、关注时政热点、关注备考信息,编设新意专题和练习题。如:国家统一与分裂问题、民族融合问题,制度建设问题等。

3、搞好历史专题复习。

在高三历史教学中,搞好专题教学是高考历史复习中实现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关键,同时专题也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一种趋势。我认为选好专题,可以以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为参考,将知识板块划分成若干小专题进行教学,例如,《中国古代史》可以划分成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五大板块;甚至可以更细致一些,比如经济专题又可以细分为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城市等版块;也可以选择一些能力类,如历史信息解读等专题进行教学,还可以结合人类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长远问题为中心开展专题教学。另外,我注意到,小专题复习更切合当今的高考,我们欣喜的看到,今年在进修校教研员的组织下编写的高考专题复习指南,对于高三历史教学复习开了一个好头。

4、强化对学生高考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

说到答卷,学生对有些题目。

不得分或者得低分,不是知识没掌握,也不是内容不知道,而是在审题时思维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没有扣住题目的要求,造成答非所问的失分。也有学生则是因为表达的粗糙、不到位、不能用学科语言表述所致。审题与表达这两个问题不解决,高考分数断难上去。我觉得,高考试题是最好的思维训练题,在平时的训练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回头看看近几年的高考,从中体会高考“怎么考”,从其答案中体会“怎么答”,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

5、历史教师必须加强对高考试题的研究。

高三教师应当加强对高考试题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高三历史教学效率。除过每年的高考复课会还有相关资料以外,我觉得我们教师更应该关注上海、广东高考历史卷,因为这两地的历史试题具有兼顾基础、能力性强,着眼课改、导向性强,贴近现实、人文特点等,应当是我们文科综合命题的方向。

最后,关于高xx届高三历史复习的一些想法。

1、夯实一轮基础,狠抓二轮提高。

一轮复习要根据学生情况,贴近学生实际进行全面而扎实教学活动。以课本为主,按教材的章节一个一个地落实知识点。在二轮复习中,要强化专题和培养学生能力为主。

2、提高复习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

研究xx年命题原则及命题特点,准确把握xx届高三复习方向。认真研究新课程所产生的新理念,新问题。研究40分钟的课堂教学。坚持能力立意,教师应在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基础知识上下功夫,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指导学生学会审题,掌握解题规律和基本方法上下功夫,在培养学生养成规范答题习惯上下功夫,减少学生不应有的失分现象。

3、加强综合科之间的协作。

尤其需要三个文科综合备课组的齐心合力。

4、强化周练月考。

选好题、组好题、用好题,保证训练质量。最好一周一练,要引导学生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杜绝无针对性的逐题讲解试卷的讲评课,一定要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不留死角。

5、关注热点,收集信息加强交流。

关注高中新课程方案信息,高考信息,一年的时政热点信息,考纲变化的信息等。这一点应该是三方的协作:学校、教师、学生。

6、复习备考时间问题处理上适当增加综合科目的课时。

xx年后期之所以有些内容训练的不够扎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平时课时过于紧张,到后期就成了一味赶课而缺乏训练了,这应该是可以解决的问题。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优质15篇)篇二

经过省单科质检后,对即将开始的文综考试,在复习中指导学生注意如下问题:

1.重视主干知识教学,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复习中主要抓住地球运动和经纬网,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世界和中国地理,各种地图和统计图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等。

2.重视区域地理知识复习,加强读图能力培养。

区域空间定位是地理学习中的重点,今后要有意识地强化区域地图的训练,包括填图、绘图、分析地图三种方式。要多了解近几年高考区域地理试题的变化特点,并结合最新材料,预测今年的考查重点,指导高三的学生进行复习。

省单科质检的结果已经出来,这次省质检的题目出的非常好,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总的来说,这次学生考的不好,反映了过去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一、基础知识强调的还不够。本次考试有些题目材料来自课本,但学生却无法做答,反映了该记忆的东西很多学生没有很认真地完成,在到第二次省质检要再强调。

二、学生分析材料和运用材料的能力需要老师再进一步指导,今后在分析题目时,侧重点应放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分析这一方面。

三、学生回答不够规范。接下来的任务应该强调学生答题要规范。有些问题的回答模式需要在上课时板书出来,以便加深同学的记忆。

翁雪征:本月的省质检和期末考试给我带来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要夯实学生的双基,题目上不求新,备课组今后要尽量选择一些基础较强的题目,训练夯实双基。

二、强化学生和综合思维能力。

在上课时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高三课堂也可采用新课程的教学模式,让同学构建自己复习模式。

三、指导学生规范答题。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优质15篇)篇三

进入高三以后,学生的心情开始变得急躁,大家关心最多的就是采用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或者尽量靠近既定目标?作为高三教师都紧紧围绕如何教学,如何端正学生思想,如何抓学生的身心健康三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地理教学也不例外,本文就高三地理教学中如何教学和如何端正学生的思想两方面作几点思考。

教师的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学会获取知识、拓宽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适应高考,适应社会。

1.认真分析学情。

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我们都要认真分析研究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教学。

2.认真研究考情。

所谓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高考题命题的思路和走向。老师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教学、训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到高考时才能“命中目标”。

(1)体验高考实战题,把握复习方向。

每年高三复习的第一节课,我都把当年的高考题发给学生,并引领学生一起分析试题的类型,以及各题是从课本上哪章演变来、考哪些知识点。这样做了以后,学生才会有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高考。

(2)吃透《高考说明》。

首先要读懂《高考说明》。《高考说明》的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考试的知识范围。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阅读《高考说明》的每个部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

其次根据《高考说明》明确当年高考的知识范围。《高考说明》对当年要考察的知识范围有明确的规定,而每年的知识范围较前一年都有所修订,所以,作为老师要留心《高考说明》对知识范围的修订,尤其是修订过的知识范围往往是当年考试率较高是部分,教师对此要心中有数。明确了高考的知识范围才能够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在复习中也才不会产生遗漏现象。

再次要正确认识题型示例。这几年文科综合的题型有两大类,即“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单项选择题的1至11题,非选择题的36题和39的综合题中的部分题是地理题。高考题中虽然只有两种题型,但是它们的变化是比较大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高考说明》的题型示例和历年的题型来引导学生掌握题型。掌握题型后学生可以通过题型来了解题目的形式,有助于备考和应考。我们只要能够合理地将题型与所学知识和能力要求相结合,就有助于梳理思路,深化对考试要求的认识。

(3)关注有关专家、学者对高考的分析、讲解,把握高考的最新动态。

从各种报刊、杂志、互联网、参加省市的高考研讨会等渠道是获取当年的高考最新动态,最新信息的重要途径。

高考研讨会和大家交谈是获取高考的最新动态,最新信息,也是提高自己师德的重要途径。参加高考研讨会,除了听取有关专家讲解外,还可以同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单独交谈,那样收获会更大,所以,每次高考研讨会我都会尽可能和主讲人单独交谈。有一次和中科院院士王极盛探讨了二十多分钟的“怎样把体育锻炼和心理教育结合起来,以及关于中学生脑神精衰弱的一些解决方法”。这对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作用是巨大的。

3.教给。

首先是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高考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时间观念,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制定计划时,老师应该先把自己的总体计划先告诉学生,让学生的计划和老师的计划协调起来。

在整个复习计划中,高一年级地理上下册是重点,因为高考许多题都是以初中知识为载体,用高中的知识点来回答,选修课本是把高一知识加宽、加深。

其次是引导学生认真按照备考的基本环节进行。“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总结”是学习和备考的六个基本环节。尽管这六个环节是老掉牙的东西,但是,真正掌握的学生还不多,而且,无论哪种方法,它肯定要回到这些老掉牙的东西上。但是,在高三讲这六个基本环节的时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来讲,这样才能够被学生所接受。

(1)预习。

高三的复习备考阶段,每一节课的容量都比平时大得多,如不预习,学生可能会在速度、思路都跟不上老师,一堂课稀里糊涂的,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据调查,的学生会预习的不足六分之一,这应该引起教师足够重视。

(2)听讲。

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有部分学生认为大部分知识是老师过去讲过的,不必再跟着老师复习了。其实地理老师都只专门研究自己所教的地理教学,对地理高考怎样考、考些什么是比较清楚的,老师在讲课之前还要精心的备课,认真组织复习的内容,制定教学方法等,而且复习时,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蕴藏的高考信息,所以不但要引导学生听好课,老师更要讲好课。

(3)复习。

复习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课堂内容真正拿到手的过程,是透彻理解课堂上所学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尤其是地图,只有反复看,把地理知识拿入图中才可能记住。

为了能够较好的进行复习,我的做法是除每节课都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复习。同时和地理科代表商量制定出复习每个章节的间隔时间,并且过一段时间,又通过练习、提问等方式检查一下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

(4)作业(练习、做题)。

做地理作业时,一定要训练学生一看到题目就能尽快搜索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库,找出本题是应用课本中的哪部分知识。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优质15篇)篇四

随着学生高考的结束和成绩的公布,20xx学年高三教学工作已经结束。本学年本人担任高三三班、四班地理课教学工作,一学年下来,我在工作中,坚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认真探索和实践新课程体系和教学理念。新课程的高考,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丰富知识面,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现对近一年来教学工作作出总结,以便未来更好的教学:

1、坚持认真备课,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高三的课堂尤其是注重效率,在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做好集体备课、听课。与同事交流,虚心请教师傅。在教学上,有疑及时解决。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参与集体备课,向本组其它老师学习,平时经常听组内其它教师的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指导,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4、完善作业批改: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我觉得课后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生的学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6、认真研究高考考纲,根据地理学科特色和高考命题特点、重视地理图表的归类和复习。注重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培养与训练,注重地理特有的思维方式的训练。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优质15篇)篇五

今天是开学第三天,一切都在忙乱中进行。进入高三,第一次体会到了课多,会多,活动多。欣慰的是自己经过高一高二的磨练,虽然谈不上完全顺手,但是总归有了更好的心理准备和更丰富的经验。回想自己高一的时候面对一群对英语几乎是一无所知的“高中”学生,绞尽脑汁,总归最终有了一些回报。而在进入高二开始带两个班级的时候,刚开始确实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不仅仅是体力上,还有心理上。对课程的熟悉,和学生之间的磨合,以及如何应对同样是一批几乎是对英语基础非常薄弱的学生,对我的心理和生理都是非常大的挑战。虽然偶尔会有扔下粉笔走出教室的冲动,但是作为“幸存者”,我想说,我终于挺过来了。

高三的功课紧张而又繁忙,不仅是对于学生,同样是对于老师。记得在继续教育的时候华师大的教授曾经开玩笑说,自己之所以离开中学是因为觉得那里不像是人呆的地方,虽然有些夸张,但是高中生活对于老师和学生的忙碌可见一斑。

刚刚开学,学生和老师还处在比较良好的状态,虽然课比较多,比较累,但是总归感觉部分学生还是听进去了些,所以心里还有些安慰。在上课和备课的过程中,我都牢牢记得继续教育中吴刚平教授所说的话,“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一切都发生和很大的变化,唯独没有太大变化的就是我们的课堂。”“现在中小学,包括很多声誉很好的沿海发达地区模范中学都存在的问题是,负担沉重,效率低下。”“负担沉重,效率低下”,这是另我感到醍醐灌顶的一句话,为什么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不停的讲,却没有收到实际的效果呢?“当有人赞扬你讲的好的时候,你是否应该反思,这真的是一件好事吗?”他还提出,传统教学中的“讲,练,考”模式是有问题的。能否将这个模式转变为,学生先自学(即充分保证学生的自学时间),然后再反馈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讲呢?“现在中国很多教师最大的问题便是,将一些方法性的知识,转变成了事实性的知识进行陈述,而事实性知识的最大问题便是遗忘,所以我们的学生需要不断的重复性训练才能够记住本该是自己探索,却变成是课堂灌输的东西。”“当中国学生在高三的课堂里还在重复以前的.知识时,美国的教育体制却给了学生自由发展的机会,他们不是在重复,而是在前进。所以中学生可以选修大学的内容,所以美国高校里绝大多数的理科天才还是被美国本土白人所占据。他们是提出bigidea的人,而大部分中国留学生只是在实验室里做一些二三四流的工作。”或许这样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人擅长复制,却无法在创新性方面独占鳌头。因为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理念,就没有提供这样的土壤。按照教授的说法,中国的教育落后美国不知二十年,而是五十年。

言归正传,经过两天的过度,我们终于进入了英语第一轮复习。其中教材以步步高为蓝本,按照这本书的框架进行复习。第一轮主要是进行语言点的梳理和复习。同时再补充一些其中书上没有提到的内容。对于目前程度的学生来说,重复,激发兴趣,让课堂动起来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我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模式,让学生在复习中扮演主动的角色。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和活动中来。最终的目标是学生成为课堂的领导者,而老师只是起到护航和导向的作用。因此,在第一轮复习当中,既要有扎实的知识梳理和训练,还要有积极有效的课堂讨论和活动。同时建立比较完善的监督机制,保证课堂和复习的顺利进行。

目前我课堂管理和复习的帮手主要是课代表,我想要做到让学生来主导早读,我可以从班级中挑选若干学生对早读课进行轮流管理。注意,我这里说的是管理,而不仅仅是领读。早读课主要是分成朗读,默读,听写,学生展示等几大块。对于学生展示这一块一直是比较游移。我想我首先需要搞定的就是确定小组和小组长,然后确定顺序,形成制度。

今天上课的程序是:

1.留五分钟时间给学生,完成第一个部分:联想记忆。(这一部分比较成功,因为答案已经发到了学生的手上,几乎全班的学生都在做题目)。

2.将其中认为比较重点的短语挑选出来,进行讲解:calmdown,concern,setdown.(但是这里的问题是,其中给出的短语几乎都是重点,其实不存在孰重孰轻的问题,所以这个部分尚待商榷)关键是如何考察学生已经掌握,这是重点。

3.接下来进入构词记忆的部分,对其中出现的agree和disagree的构词法进行了解释。(同样也是考察的问题)。

4.语境填词,作为家庭作业布置,可以作为阅读材料在早读课上按照小组来进行阅读。语境记忆也是如此。课文原句背诵作为家庭作业布置,其中强调了itsnofundoingsomething.

5.接下来进入考点对接,即将书中出现的语言点与高考当中的考点进行对应。讲解方式还是采用提问的方式。其中对第一道题中的have/hastroubleindoingsomething进行了讲解。对第二道题中的强调句进行了重点的复习,同时还针对其布置了家庭作业。(not...until转换成强调句)一般性的词组的考察。第四题是情景交际考察。

6.完型,阅读作为家庭作业布置。

7.到这个部分学生已经出现了疲倦。需要调整和休息。本来想放obama演讲,但是没有放成。

9.最后一个部分涉及到近义词的辨析,是比较头疼也是比较难的部分。只需要提示一些习惯性的用法就可以了。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讲的新单词still.

亮点:我认为亮点是作业的布置。作业可以采用讨论的形式,以小组竞赛或者展示的形式进行。其中用not...until自己造句,并且转换成强调句的形式比较好。最后的选做题其实也是必做题,因为它涉及到学生创造性和应用性的开发。

灵感;可以让学生出卷子。可以转选比较简单的短文,在早读的时候以ppt的形式展示在黑板上,即时朗读,即时翻译。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优质15篇)篇六

地理二轮复习总的任务和目标定位为:在巩固双基的基础上,通过专题综合,实现地理能力的提升,概括起来就是“深化”“综合”“应用”三个方面。

1、深入研究考纲,重视能力要求,注重培养学的读图能力,和描述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尽量做到深入浅出。

2、构建知识结构,二轮复习应在更高层次上回归书本,整理学科知识结构,形成学科知识网络,有效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这样做可以进一步把握知识点之间,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

3、调整复习方法,以相同或相近范畴为线索,打破现有教材的顺序,立足专题,着眼全局,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看书,如何查缺补漏,切忌简单地重复。

是指专题的设计与落实要以高考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为基础,以主干知识为线索,突破教材原有的逻辑体系,建立新的逻辑体系,建立“选、讲、练、评”的教学模式。

(一)专题选择

1、精选内容

(1)涉及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内容。

(2)涉及自然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主要过程的内容。

(3)涉及人文地理,区域开发和整治的内容。

(4)和地理热点相关的内容。

2、主要专题。等值线专题,地球运动专题,气候专题资源和灾害专题及农业生产活动,工业生产治动,城市等专题。

3、专题的复习方法

第一步,教师以“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专题整理示例。

第二步,建构、分析专题的模式。

第三步,学生自己完成专题,老师在方法上进行具体指导。

第四步,对基本知识进行拓展和深化,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步,典型习题解法指导。

第六步,对考试中出错内容进行补偿考试。

是指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分析、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这是学科能力和高考能力的最高层次,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应特别关注三点:

1、由已知知识推未知知识。

2、掌握解题方法,注重小专题知识总结学会知识迁移。

3、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掌握运用书本基础理论解决社会实际

问题的思路、方式、方法,这是二轮复习的最高目标。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优质15篇)篇七

将知识要素化努力使学生答题做到“点多、面广”以适应高考踩点给分的要求。比如教师可以将工业、农业、城市等的区位因素分析地形特征描述影响气温和降水因素类似的地理特征、规律成因渗透到分析高考典型试题上让学生知道如何进行运用。探究式的课堂模式让学生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但教师千万不能掉入到就题论题讲解练习当中去一定要不断地归纳总结地理规律进行地理知识迁移努力使学生对同个知识点不同角度考查和同种角度考查不同知识点的题目都能够做到得心应手。

教学反思是整个教学实践十分重要的一环,课后教师可以自我反思,回忆下课堂教学设计是否存在纰漏,教学思路是否清晰,师生互动是否和谐,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阶段性地向希望生征询课堂教学意见,包括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接受情况和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将探究式教学引入高三地理复习中,通过以问题为导向,尤其以高考题型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提高将地理原理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这些不仅使学生能更好地应对灵活多变的高考,而且使学生提高其地理素养,今后更好地应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优质15篇)篇八

本人本学期担任高三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反思这两个多月来的地理教学,本人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

作为高三地理教师应认真学习地理教学新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分析对比考纲的变动情况,研究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把握高考命题走向,使高三地理复习有明确的导向。

分析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学科的知识主干、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维逻辑和知识运用能力。而能力是建立在夯实的基础上的,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难获得高分。因此,在第一轮复习阶段,切不可盲目追求进度,要稳扎稳打,注重立足课本、夯实基础,突出主干知识,重视图表的判读、分析等基本技能的掌握到位,以及地理学科语言的运用,力求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和转化,灵活运用基本知识去辨析和认识与人类生存或环境相关的具体问题。

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地理试题的信息往往来源于图表,从地理图表中正确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是历届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一个重点。但地理图像繁多、庞杂,在教学中教师应对那些最能考查考生思维能力、最能体现地理特色的地图,如:等值线图(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压线图等)、日照图、经纬网图、(中国和世界)区域图、地质构造图等给予充分的重视,要指导考生进行图文互换、变换角度,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对解题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加以描述,从而提高考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和地理表达能力。当然,对地理图表的分析、简图的绘制也应该成为考生经常性的练习。

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因此,及时收集各地的模拟试卷,根据考生的具体情况和高考的命题趋势,精心选题、组合练习试卷,并对练习进行及时评讲,规范专业术语,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既能使学生及时发现知识缺漏,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优质15篇)篇九

大家会写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高三地理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年度我承担了高三的地理教学工作,一学年工作结束,有得有失.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其实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

日记。

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本学年教学反思如下:

2、对。

教学设计。

的反思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气环境是个难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象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试着编写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案例如下:

赤壁之战前夕,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营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际,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东风”,并允许借东风相助。其实诸葛亮只是预测到了过一段时间天气会反常,故弄玄虚而已。

(1)赤壁位于我国哪一个省?试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

(2)周瑜为什么会因为“欠东风”而急出病来?

(3)我国形成最大季风区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国东部季风区是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区域,试说明其气候特征。

(5)你认为季风除了对军事产生影响以外,还会对哪些方面有影响?

这样通过案例将要学习的内容转变成一个个小问题,教师只提供背景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时掌握天气、气候等知识,并了解形成该气候的地理因素,同时拓展地理能力,事实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项和智能强项,也有与此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比如可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认真的构思和设计,文字材料,图象信息,多媒体等等,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要求。

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1)、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表现信息多样性和集成性的优势,拓展地图的教材内容,优化地图要素的呈现方式。大纲指出,"按照大纲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地理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可发挥信息技术的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地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电子地图;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块构造学说教学时,把教科书中的《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移动图》制作成《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移动电子图》,让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以连续相向的方向移动,使大洋板块向下府冲,大陆边缘褶皱隆起,引发火山地震的表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2)、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交互性和快速反应的优势,构建人机对话的电子地图,提供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优化地图的教学环节设计。例如在高二复习西亚和北非的位置教学设计时,利用flash的文本响应交互功能,构建学生可从键盘三洲两洋名称、计算机快速判断正误的《西亚和北非的位置》电子地图。

二、不足之处以上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实,每当空闲之时我还在反思:一些学生在上堂课的表现,思绪是否还游离在课堂之外?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课经常不带书?曾试着和他课后交谈以示关爱,于是他听课认真,不再干扰课堂,而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样……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我在今后还要不断反思。

本人本学期担任高三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反思这两个多月来的地理教学,本人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

作为高三地理教师应认真学习地理教学新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分析对比考纲的变动情况,研究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把握高考命题走向,使高三地理复习有明确的导向。

分析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学科的知识主干、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维逻辑和知识运用能力。而能力是建立在夯实的基础上的,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难获得高分。因此,在第一轮复习阶段,切不可盲目追求进度,要稳扎稳打,注重立足课本、夯实基础,突出主干知识,重视图表的判读、分析等基本技能的掌握到位,以及地理学科语言的运用,力求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和转化,灵活运用基本知识去辨析和认识与人类生存或环境相关的具体问题。

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地理试题的信息往往来源于图表,从地理图表中正确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是历届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一个重点。但地理图像繁多、庞杂,在教学中教师应对那些最能考查考生思维能力、最能体现地理特色的地图,如:等值线图(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压线图等)、日照图、经纬网图、(中国和世界)区域图、地质构造图等给予充分的重视,要指导考生进行图文互换、变换角度,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对解题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加以描述,从而提高考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和地理表达能力。当然,对地理图表的分析、简图的绘制也应该成为考生经常性的练习。

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因此,及时收集各地的模拟试卷,根据考生的具体情况和高考的命题趋势,精心选题、组合练习试卷,并对练习进行及时评讲,规范专业术语,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既能使学生及时发现知识缺漏,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优质15篇)篇十

进入高三以后,学生的心情开始变得急躁,大家关心最多的就是采用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或者尽量靠近既定目标?作为高三教师都紧紧围绕如何教学,如何端正学生思想,如何抓学生的身心健康三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地理教学也不例外,本文就高三地理教学中如何教学和如何端正学生的思想两方面作几点思考。

教师的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学会获取知识、拓宽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适应高考,适应社会。

1.认真分析学情。

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我们都要认真分析研究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教学。

2.认真研究考情。

所谓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高考题命题的思路和走向。老师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教学、训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到高考时才能“命中目标”。

(1)体验高考实战题,把握复习方向。

每年高三复习的第一节课,我都把当年的高考题发给学生,并引领学生一起分析试题的类型,以及各题是从课本上哪章演变来、考哪些知识点。这样做了以后,学生才会有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高考。

(2)吃透《高考说明》。

首先要读懂《高考说明》。《高考说明》的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考试的知识范围。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阅读《高考说明》的每个部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

其次根据《高考说明》明确当年高考的知识范围。《高考说明》对当年要考察的知识范围有明确的规定,而每年的知识范围较前一年都有所修订,所以,作为老师要留心《高考说明》对知识范围的修订,尤其是修订过的知识范围往往是当年考试率较高是部分,教师对此要心中有数。明确了高考的知识范围才能够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在复习中也才不会产生遗漏现象。

再次要正确认识题型示例。这几年文科综合的题型有两大类,即“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单项选择题的1至11题,非选择题的36题和39的综合题中的部分题是地理题。高考题中虽然只有两种题型,但是它们的变化是比较大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高考说明》的题型示例和历年的题型来引导学生掌握题型。掌握题型后学生可以通过题型来了解题目的形式,有助于备考和应考。我们只要能够合理地将题型与所学知识和能力要求相结合,就有助于梳理思路,深化对考试要求的认识。

(3)关注有关专家、学者对高考的分析、讲解,把握高考的最新动态。

从各种报刊、杂志、互联网、参加省市的高考研讨会等渠道是获取当年的高考最新动态,最新信息的重要途径。

高考研讨会和大家交谈是获取高考的最新动态,最新信息,也是提高自己师德的重要途径。参加高考研讨会,除了听取有关专家讲解外,还可以同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单独交谈,那样收获会更大,所以,每次高考研讨会我都会尽可能和主讲人单独交谈。有一次和中科院院士王极盛探讨了二十多分钟的“怎样把体育锻炼和心理教育结合起来,以及关于中学生脑神精衰弱的一些解决方法”。这对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作用是巨大的。

3.教给。

首先是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高考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时间观念,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制定计划时,老师应该先把自己的总体计划先告诉学生,让学生的计划和老师的计划协调起来。

在整个复习计划中,高一年级地理上下册是重点,因为高考许多题都是以初中知识为载体,用高中的知识点来回答,选修课本是把高一知识加宽、加深。

其次是引导学生认真按照备考的基本环节进行。“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总结”是学习和备考的六个基本环节。尽管这六个环节是老掉牙的东西,但是,真正掌握的学生还不多,而且,无论哪种方法,它肯定要回到这些老掉牙的东西上。但是,在高三讲这六个基本环节的时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来讲,这样才能够被学生所接受。

(1)预习。

高三的复习备考阶段,每一节课的容量都比平时大得多,如不预习,学生可能会在速度、思路都跟不上老师,一堂课稀里糊涂的,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据调查,的学生会预习的不足六分之一,这应该引起教师足够重视。

(2)听讲。

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有部分学生认为大部分知识是老师过去讲过的,不必再跟着老师复习了。其实地理老师都只专门研究自己所教的地理教学,对地理高考怎样考、考些什么是比较清楚的,老师在讲课之前还要精心的备课,认真组织复习的内容,制定教学方法等,而且复习时,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蕴藏的高考信息,所以不但要引导学生听好课,老师更要讲好课。

(3)复习。

复习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课堂内容真正拿到手的过程,是透彻理解课堂上所学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尤其是地图,只有反复看,把地理知识拿入图中才可能记住。

为了能够较好的进行复习,我的做法是除每节课都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复习。同时和地理科代表商量制定出复习每个章节的间隔时间,并且过一段时间,又通过练习、提问等方式检查一下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

(4)作业(练习、做题)。

做地理作业时,一定要训练学生一看到题目就能尽快搜索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库,找出本题是应用课本中的哪部分知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优质15篇)篇十一

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三地理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

本年度我承担了高三的地理教学工作,一学年工作结束,有得有失.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其实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

日记。

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本学年教学反思如下:

2、对。

教学设计。

的反思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气环境是个难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象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试着编写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案例如下:

赤壁之战前夕,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营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际,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东风”,并允许借东风相助。其实诸葛亮只是预测到了过一段时间天气会反常,故弄玄虚而已。

(1)赤壁位于我国哪一个省?试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

(2)周瑜为什么会因为“欠东风”而急出病来?

(3)我国形成最大季风区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国东部季风区是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区域,试说明其气候特征。

(5)你认为季风除了对军事产生影响以外,还会对哪些方面有影响?

这样通过案例将要学习的内容转变成一个个小问题,教师只提供背景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时掌握天气、气候等知识,并了解形成该气候的地理因素,同时拓展地理能力,事实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项和智能强项,也有与此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比如可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认真的构思和设计,文字材料,图象信息,多媒体等等,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要求。

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1)、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表现信息多样性和集成性的优势,拓展地图的教材内容,优化地图要素的呈现方式。大纲指出,"按照大纲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地理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可发挥信息技术的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地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电子地图;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块构造学说教学时,把教科书中的《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移动图》制作成《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移动电子图》,让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以连续相向的方向移动,使大洋板块向下府冲,大陆边缘褶皱隆起,引发火山地震的表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2)、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交互性和快速反应的优势,构建人机对话的电子地图,提供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优化地图的教学环节设计。例如在高二复习西亚和北非的位置教学设计时,利用flash的文本响应交互功能,构建学生可从键盘三洲两洋名称、计算机快速判断正误的《西亚和北非的位置》电子地图。

二、不足之处以上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实,每当空闲之时我还在反思:一些学生在上堂课的表现,思绪是否还游离在课堂之外?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课经常不带书?曾试着和他课后交谈以示关爱,于是他听课认真,不再干扰课堂,而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样……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我在今后还要不断反思。

我任教高三,深感心理的重压,肩上担子的沉重。高度的责任感,使我认真踏实地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回首一年来的工作,首先应感谢领导的信任,感谢教研组长的帮助和支持。面对今年高考“文综”的成绩,既有喜悦又有失落。下面,结合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的实践,谈谈地理复习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第一次教高三,拜李泉福老师为师傅。通过师徒培训活动,虚心地向李老师请教。李老师很有人格魅力。他讲课时的幽默风格、知识的严谨都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回味无穷。

认真参加高三教师新教材培训、及市、区、校级教科研等继教活动;与李老师认真研讨近几年高考文综卷“地理部分试题”,使高三地理组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了解学生。针对a、b班的学生实际,如学习地理的基础和兴趣;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联考、摸底、文综考试的成绩及试卷分析;学生学习地理的心态和方法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

认真做好反思工作。如反思每一次考试成绩的缘由(从自身和学生方面),并找到好的解决方法。

可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是上好每一节地理课的最基本的前提。

首先,让学生每人准备好“地理改错本”,教会并督促学生自己做好地理知识的查漏补缺和地理解题方法的积累。

从复习资料《三尺讲台》中,挑好课堂的同步训练题,当堂巩固每节课的地理知识点。

其次,精选单元检测题。选题范围是《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中学地理教参》、《北京四中的地理题》中为学生挑选习题,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为“培优班”的学生选好练习题,做好“培优辅导”工作。

可见,选好地理练习题,并训练学生,是夯实地理基础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地理成绩的一个途径。

首先,向学生讲明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重要意义。即,从文综的考核目标和要求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

从高考试题的命题宗旨看,“能力立意”:重在“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重在知识的迁移和重组。而结构性的知识易于迁移和重组。

其次,用实例教学教会学生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基本思路。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复习。

在此环节,需要训练学生答题技巧和方法。避免不必要的丢分现象。如: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审题、做题、反思与总结);在答题技能与技巧上,训练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技能与技巧,训练学生熟练简答题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答题的基本模式(思维、应用、语言);同时,要学会使用标准答案。

考前冲刺阶段,“文综”进行了有重要意义的几次测试。老师及时地从综合的角度、学法辅导等方面,进行查漏补缺的工作。另外,此时期,学生的学习状态极不稳定。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有空或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沟通,帮学生调节好状态,迎接高考。

综上所述,只有学习,总结,地理教师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考要求,才能不断提高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才能使地理高考成绩逐步得到提高。

心理上的相容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对象只有先接受你这个人,才能接受你的观点。”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朋友式关系,才能让学生真正接受你指导的学习方法,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高三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状态差异很大,基础参差不齐。2019年的高考试题地理首次达到100分,与历史、政治平分天下。地理教师遇到了机遇和挑战。如何让学生爱学地理呢?本人只有不成熟的点滴做法,愿意与感兴趣的同行一起探讨。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优质15篇)篇十二

地理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它囊括的知识与大千世界紧密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恰当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身边的环境、日常生活融合起来,进而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丰富自己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本文就目前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及具体实施的策略和方法。学生通过学习丰富的地理知识,可以打开视野,认识世界,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从地理这门学科本身所具备的特性来说,其蕴含的科学和知识,是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其知识点的涵盖面能细致到我们的住行吃穿,甚至是国家的政治和军事问题。所以,高中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懂得走出课本,走入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进而真正实现地理这一学科的功能和用处,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

反观如今的地理课堂教学活动,教师一般采用的还是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学生在课堂的参与中只是作为接受知识的客体。在这种单一枯燥的课堂模式下,原本在实际的生活中具有灵活性的知识点,变得固定和死板。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了解和观察,只注重自己对知识点的讲解,导致地理这门学科在学生的印象中变成了一门理论化的科目。教师没有将知识的运用引导到生活中来,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就的得不到突破和提升,只会死记知识点。而机械的记忆又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灵活地将生活化的元素融合到地理教学中来,让学生深化自身的学习。

(一)生活化教学是顺应时代的需求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不能只着力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一个巴掌拍不响”,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改变自身固有的学习方式。多参与课外的实践和活动,走出课堂,走出课本。例如,我在教高一学生地理上册的《认识各类岩石和地理地貌》时,我会利用学校在对学生集体组织的郊游的时间,布置给学生课外的学生任务。以小组的形式,让他们在郊区采集比较常见的岩石的标本,然后再在课堂上让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收集成果,并选取其中一种表述该岩石的特性以及常分布的地点和区域。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在玩与学中探索知识的欲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有效地把生活化的学习方式融入到学生的日常活动中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不再局限于课堂笔记的抄录和记背,而是在灵活多变的学习环境下,学会自我调整和积极探索,这样有利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创设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度,和教师创设的课堂环有着直接的联系。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轻松、有代入感的课堂氛围和环境,让学生能自由的不受限制的发表自己的言论和意见,激励他们个性化学习的发展。例如,我一般会在学期期中时开设一个地理的趣味知识点问答竞赛,学生们的座位以围成一个面向讲台的弧形的形式排列。讲台前方是一行评委和主持竞赛的同学。教师在竞赛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一个辅助的调节者和引导者。这种竞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地理知识,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隔离感。为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持起着重要的作用。地理生活化教育模式将课程内容和日常生活有效的而结合起来,避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解和误区,有利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应给予学生广阔的学习空间,鼓励他们学会利用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同时,教师在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下,要合理地引导学生转变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一昧的死记硬背,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应该要更加灵活。地理这门学科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在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实施中,还需要教师不断结合自身经验和学生实际的课堂反应,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从而真正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乐趣。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优质15篇)篇十三

从高考能力要求反思地理教学活动,不断探索改进,优化教学环节,提高高三地理教学效果。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高三地理教学反思随笔,一起来看看。

本年度我承担了高三的地理教学工作,一学年工作结束,有得有失.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其实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

日记。

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本学年教学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气环境是个难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象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试着编写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案例如下:

赤壁之战前夕,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营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际,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东风”,并允许借东风相助。其实诸葛亮只是预测到了过一段时间天气会反常,故弄玄虚而已。

问题:

(1)赤壁位于我国哪一个省?试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

(2)周瑜为什么会因为“欠东风”而急出病来?

(3)我国形成最大季风区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国东部季风区是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区域,试说明其气候特征。

(5)你认为季风除了对军事产生影响以外,还会对哪些方面有影响?

这样通过案例将要学习的内容转变成一个个小问题,教师只提供背景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时掌握天气、气候等知识,并了解形成该气候的地理因素,同时拓展地理能力,事实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项和智能强项,也有与此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比如可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认真的构思和设计,文字材料,图象信息,多媒体等等,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要求。

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1)、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表现信息多样性和集成性的优势,拓展地图的教材内容,优化地图要素的呈现方式。大纲指出,"按照大纲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地理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可发挥信息技术的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地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电子地图;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块构造学说教学时,把教科书中的《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移动图》制作成《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移动电子图》,让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以连续相向的方向移动,使大洋板块向下府冲,大陆边缘褶皱隆起,引发火山地震的表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2)、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交互性和快速反应的优势,构建人机对话的电子地图,提供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优化地图的教学环节设计。例如在高二复习西亚和北非的位置教学设计时,利用flash的文本响应交互功能,构建学生可从键盘三洲两洋名称、计算机快速判断正误的《西亚和北非的位置》电子地图。

二、不足之处以上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实,每当空闲之时我还在反思:一些学生在上堂课的表现,思绪是否还游离在课堂之外?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课经常不带书?曾试着和他课后交谈以示关爱,于是他听课认真,不再干扰课堂,而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样……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我在今后还要不断反思。

进入高三以后,大家关心最多的就是采用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或者尽量靠近既定目标。地理教学也不例外,以下是我在高三地理教学中就如何教学和如何端正学生的思想两方面作出的几点思考。

一、分析学情与考情,把握教学起点,教会学生学习。

教师的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学会获取知识、拓宽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适应高考,适应社会。

1.认真分析学情。

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我们都要认真分析研究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教学。

2.认真研究考情。

所谓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高考题命题的思路和走向。老师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教学、训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到高考时才能“命中目标”。

(1)体验高考实战题,把握复习方向。

高三复习的第一节课,我把当年的高考题发给学生,并引领学生一起分析试题的类型,以及各题是从课本上哪章演变来、考哪些知识点。这样做了以后,学生才会有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高考。

(2)吃透《高考说明》。

要读懂《高考说明》。《高考说明》的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考试的知识范围。作为教师一定要从整体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

其次根据《高考说明》明确当年高考的知识范围。《高考说明》对当年要考察的知识范围有明确的规定,而每年的知识范围较前一年都有所修订,所以,作为老师要留心《高考说明》对知识范围的修订,尤其是修订过的知识范围往往是当年考试率较高是部分,教师对此要心中有数。明确了高考的知识范围才能够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在复习中也才不会产生遗漏现象。

再次要正确认识题型示例。这几年文科综合的题型有两大类,即“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单项选择题的1至11题,非选择题的36题和37题是地理题。高考题中虽然只有两种题型,但是它们的变化是比较大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高考说明》的题型示例和历年的题型来引导学生掌握题型。掌握题型后学生可以通过题型来了解题目的形式,有助于备考和应考。我们只要能够合理地将题型与所学知识和能力要求相结合,就有助于梳理思路,深化对考试要求的认识。

(3)关注有关专家、学者对高考的分析、讲解,把握高考的最新动态。

从各种报刊、杂志、互联网、参加省市的高考研讨会等渠道是获取当年的高考最新动态,最新信息的重要途径。

高考研讨会和大家交谈是获取高考的最新动态,最新信息,也是提高自己师德的重要途径。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首先是引导学生制定。

学习计划。

高考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时间观念,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制定计划时,老师应该先把自己的总体计划先告诉学生,让学生的计划和老师的计划协调起来。

在整个复习计划中,高一年级地理上下册是重点,因为高考许多题都是以初中知识为载体,用高中的知识点来回答,选修课本是把高一知识加宽、加深。

其次是引导学生认真按照备考的基本环节进行。“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总结”是学习和备考的六个基本环节。尽管这六个环节是老掉牙的东西,但是,真正掌握的学生还不多,而且,无论哪种方法,它肯定要回到这些老掉牙的东西上。但是,在高三讲这六个基本环节的时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来讲,这样才能够被学生所接受。

(1)预习。

高三的复习备考阶段,每一节课的容量都比平时大得多,如不预习,学生可能会在速度、思路都跟不上老师,一堂课稀里糊涂的,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

(2)听讲。

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有部分学生认为大部分知识是老师过去讲过的,不必再跟着老师复习了。其实老师对地理高考怎样考、考些什么是比较清楚的,老师在讲课之前还要精心的备课,认真组织复习的内容,制定教学方法等,而且复习时,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蕴藏的高考信息,所以不但要引导学生听好课,老师更要讲好课。

(3)复习。

复习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课堂内容真正拿到手的过程,是透彻理解课堂上所学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尤其是地图,只有反复看,把地理知识拿入图中才可能记住。

为了能够较好的进行复习,我的做法是除每节课都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复习。同时和地理科代表商量制定出复习每个章节的间隔时间,并且过一段时间,又通过练习、提问等方式检查一下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

(4)作业(练习、做题)。

做地理作业时,一定要训练学生一看到题目就能尽快搜索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库,找出本题是应用课本中的哪部分知识。

做题要有足够的量,但也要精选,我们应该让学生做“以一当十”的题。历年的高考题目、地理课本中每个单元后的“练习篇”都应该作为典型题来处理。历年高考题既反映了高考的范围、重点,又展示了题型特点,成了复习的“无形指挥棒”,所以,应作为经典题来处理。

我任教高三,深感心理的重压,肩上担子的沉重。高度的责任感,使我认真踏实地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回首一年来的工作,首先应感谢领导的信任,感谢教研组长的帮助和支持。面对今年高考“文综”的成绩,既有喜悦又有失落。下面,结合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的实践,谈谈地理复习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虚心好学,不断提高地理教育教学水平。

1、认真备课。

第一次教高三,拜李泉福老师为师傅。通过师徒培训活动,虚心地向李老师请教。李老师很有人格魅力。他讲课时的幽默风格、知识的严谨都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回味无穷。

认真参加高三教师新教材培训、及市、区、校级教科研等继教活动;与李老师认真研讨近几年高考文综卷“地理部分试题”,使高三地理组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了解学生。针对a、b班的学生实际,如学习地理的基础和兴趣;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联考、摸底、文综考试的成绩及试卷分析;学生学习地理的心态和方法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

认真做好反思工作。如反思每一次考试成绩的缘由(从自身和学生方面),并找到好的解决方法。

可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是上好每一节地理课的最基本的前提。

2、精选习题。

首先,让学生每人准备好“地理改错本”,教会并督促学生自己做好地理知识的查漏补缺和地理解题方法的积累。

从复习资料《三尺讲台》中,挑好课堂的同步训练题,当堂巩固每节课的地理知识点。

其次,精选单元检测题。选题范围是《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中学地理教参》、《北京四中的地理题》中为学生挑选习题,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为“培优班”的学生选好练习题,做好“培优辅导”工作。

可见,选好地理练习题,并训练学生,是夯实地理基础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地理成绩的一个途径。

3、用专题教学教会学生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方法。

首先,向学生讲明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重要意义。即,从文综的考核目标和要求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

从高考试题的命题宗旨看,“能力立意”:重在“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重在知识的迁移和重组。而结构性的知识易于迁移和重组。

其次,用实例教学教会学生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基本思路。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复习。

4、答题训练。

在此环节,需要训练学生答题技巧和方法。避免不必要的丢分现象。如: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审题、做题、反思与总结);在答题技能与技巧上,训练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技能与技巧,训练学生熟练简答题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答题的基本模式(思维、应用、语言);同时,要学会使用标准答案。

5、做好考前冲刺阶段的工作:

考前冲刺阶段,“文综”进行了有重要意义的几次测试。老师及时地从综合的角度、学法辅导等方面,进行查漏补缺的工作。另外,此时期,学生的学习状态极不稳定。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有空或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沟通,帮学生调节好状态,迎接高考。

综上所述,只有学习,总结,地理教师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考要求,才能不断提高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才能使地理高考成绩逐步得到提高。

二、把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需要转化为兴趣并上升为动机则是提高地理成绩的着眼点。

1、教师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心理上的相容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对象只有先接受你这个人,才能接受你的观点。”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朋友式关系,才能让学生真正接受你指导的学习方法,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高三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状态差异很大,基础参差不齐。20xx年的高考试题地理首次达到100分,与历史、政治平分天下。地理教师遇到了机遇和挑战。如何让学生爱学地理呢?本人只有不成熟的点滴做法,愿意与感兴趣的同行一起探讨。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优质15篇)篇十四

地理对于大多数文科学生来说,是最让人头疼的一个学科。尤其是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成为了高三考生的薄弱项。

反思一:反复看地图

就学生反馈的情况看,在区域地理复习时,对“区域位置”的判断和“区域特点”的掌握,以及自然地理中对地球运动和大气运动的掌握上还有所欠缺。要学好区域地理,就一定要反复看地图,每天都要看。这样脑子里就装入了一张地图,随时都可以打开,并能找到你要找的确切位置。

反思二:主动去探究

在做题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思考,遇到疑难问题时随时记录,认真归纳、总结,自己探索出做题规律,坚持一段时间,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现在同学们思考的时间太少,如果总是被动地去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而不是主动去探究,那是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的。而对地球运动和大气运动的学习,就要求同学们去摸透基本原理,原理都弄清楚了,各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反思三:灵活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通过对历届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发现,命题人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考题也出得比较灵活。比如,现在能源合作备受关注,考题可能会向你提供几条我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铺设管道的设计方案,让你选择并说明理由。这就需要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地形、气候、市场保障、资源保障、生态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思考,在自己脑海中形成一个框架,再加以整合、筛选,组织好自己的答案。

反思四:不一定“题海战术”

第二轮复习要掌握重点,查漏补缺,做题要适量,做多了不见得就好。尤其是某些质量不高的题,做多了脑子容易乱。尽可能给自己留出时间理清思路。

反思五:答题别用大白话

二轮复习,对每个专题邵老师都准备了一份考题给学生,从中查找学生存在的问题。他发现,部分学生理解了知识原理,但是说不明白,答题不规范,尤其是自然地理简答题,一些学生不用专业术语,要点也不全面,这在高考中必然失分。

举例来说,“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问北半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这样一道题,学生往往只回答“昼长夜短”。正确的回答应是“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各地”这个词看似没用,其实很关键,是答案要点的一部分,不能缺失。

再比如,“同一经线上的两点,a点在b点的哪个方向”这道题,回答时不能说“南方”或“北方”,正确的地理术语是“正南”或“正北”。邵老师提醒考生,在高考中,生活语言是不规范的,评卷老师可以不给分或者少给分。因此,考生在日常考试练习中,首先要构建答题思路模式,答案要点化、规范化,用学科语言答题,做到准确到位。

反思六:对于高三地理复习,建议学生加强空间概念,多角度思考问题。抓住知识点,以理解原理为主,不要轻易追求难度。

反思七:“地图”复习主要把握比例尺的理解和应用、方向的判定两个知识点。“地球”则掌握时间的计算、周期的范围界定、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圈层”的重点则是地形、地质、天气、气候、水循环和洋流。

反思八:图表是不变的主题

一轮复习后发现,学生基础知识大都掌握,但是审题不严,归纳与综合能力差,读图分析、填图绘图的技能不熟练,答题时不善于运用地理术语,答不到要点是目前的主要问题。

加强地理图表的复习与训练。地理图表是地理高考命题中不变的主题,更是综合测试的重要内容。除常见图表外,区域地图近几年出现的新特点是考查的“小区域”范围进一步缩小,而且出现虚拟区域地图,这类题目,考生不需给定或判定一个具体地区,只需根据试题提供的素材和背景知识,分析所给地区的自然、人文和经济,完成试题的解答和判读。

反思九: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乡土地理。

反思十:掌握必要的答题方法。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优质15篇)篇十五

本年度我承担了高三的地理教学工作,一学年工作结束,有得有失.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其实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本学年教学反思如下:

1、反思是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获得一定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上中国工业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学生老师”当的有模有样,方磊同学把长江水~系和沿海的海岸线图画在黑板上,边指图边讲,还画出长江流域一些铁矿的位置,并且编出顺口溜,形象、好记。真是出人意料!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烈。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如果觉得某个问题答案不确切或占时间太多,不必重复回答,就举手站起来发言,以质疑的形式引入下一个话题。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纷纷要求"第三节中国的.高技术产业"一节还由他们自己上,真是"课已逝,趣尤存"。我又到:学生需要的不只是我们被动的辅导,他们还需要什么?学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气环境是个难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象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试着编写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案例如下:

赤壁之战前夕,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营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际,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东风”,并允许借东风相助。其实诸葛亮只是预测到了过一段时间天气会反常,故弄玄虚而已。

问题:

(1)赤壁位于我国哪一个省?试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

(2)周瑜为什么会因为“欠东风”而急出病来?

(3)我国形成最大季风区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国东部季风区是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区域,试说明其气候特征。

(5)你认为季风除了对军事产生影响以外,还会对哪些方面有影响?

这样通过案例将要学习的内容转变成一个个小问题,教师只提供背景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时掌握天气、气候等知识,并了解形成该气候的地理因素,同时拓展地理能力,事实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项和智能强项,也有与此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比如可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认真的构思和设计,文字材料,图象信息,多媒体等等,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要求。

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1)、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表现信息多样性和集成性的优势,拓展地图的教材内容,优化地图要素的呈现方式。大纲指出,"按照大纲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地理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可发挥信息技术的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地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电子地图;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块构造学说教学时,把教科书中的《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移动图》制作成《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移动电子图》,让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以连续相向的方向移动,使大洋板块向下府冲,大陆边缘褶皱隆起,引发火山地震的表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2)、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交互性和快速反应的优势,构建人机对话的电子地图,提供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优化地图的教学环节设计。例如在高二复习西亚和北非的位置教学设计时,利用flash的文本响应交互功能,构建学生可从键盘三洲两洋名称、计算机快速判断正误的《西亚和北非的位置》电子地图。

其实,每当空闲之时我还在反思:一些学生在上堂课的表现,思绪是否还游离在课堂之外?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空洞,甚至上课经常不带书?曾试着和他课后交谈以示关爱,于是他听课认真,不再干扰课堂,而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样……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我在今后还要不断反思。

相关范文推荐

    公司文秘工作总结汇集范文(17篇)

    月工作总结有助于改进工作方法和提高效率,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的几篇精选的月工作总结案例,方便大家参考和学习。按照“认真、高效、协调、服务”

    支部书记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优质15篇)

    一个月的工作总结是一个开始,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面对接下来的工作和挑战。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一些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中国梦心得体会党员和方法(模板19篇)

    党员心得体会是党员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和问题,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得出的宝贵经验和启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党员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

    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心得(优秀12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身学习或工作过程中心得和收获的总结,是对经验的提炼和升华。这些心得体会范文包含了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体验和感悟,非常有参考价值。尊敬的各位领导

    自身硬心得体会(汇总15篇)

    每个人的心得体会都是独特的,写心得体会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通过深入思考和细致观察,获得更丰富的收获。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能够看到不同人对于同一个主题的心得体会,

    农商银行读书心得体会(专业19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学会善于总结和归纳。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得体会的写作技巧,我们一起来看一些范文示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

    服装公司工作总结计划(热门17篇)

    在写月工作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思考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和能力。以下是一些月工作总结参考文案,希望能激发大家写作月工作总结的灵感。女士们先生们:你们

    物管员半年工作总结(模板17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表现的一次盘点和回顾,对于个人和团队的进步都有积极的作用。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样本,希望能给大家写作带来一些启示。(1)房屋管理房屋

    销售年度述职报告和总结(实用17篇)

    通过年度总结,我们可以将过去一年的经验和教训总结起来,为未来的发展积累宝贵的经验。点击下方链接,你可以阅读到一些经典的年度总结范文,从中汲取灵感和经验,写出一篇

    小学语文教学观摩心得体会(精选18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自己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潜力和不足。继续往下看,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值得品味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吸引你的注意力。6月13日上午,宾川职业高